道德与法治教案说课稿

2022-10-29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道德与法治教案说课稿》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第一篇:道德与法治教案说课稿

夸夸我的同学教学案说课稿教学反思

5、夸夸我的同学》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鄂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夸夸我的同学》。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来看,独生子女家庭已经成为社会主流,他们从小受到家人宠爱,过分的夸奖,使得他们不懂得客观的看待自己和他人。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分析,我们的学生都是出生在90年代的孩子,他们自小都是家中的小太阳,是家庭的中心。因而,他们无法正确的评价自己和他人的优点长处,总认为自己比别人好。同时三年级的孩子的自我意识还处于发展过程中,如果引导不当就会导致他们不能正确分析现状,准确判断,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氛围,对其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我将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多角度发现别人的优点,学会欣赏别人。教学难点是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学会欣赏别人。 设计思路

本单元是在一二年级关注认识自我的基础上深入探究,让学生从多角度了解自我和他人,引导学生全方位的认识自己和他人,学会尊重别人,做到心中有他人。 “夸夸我的同学”是本单元第二课,在第一课“说说我自己”的基础上延伸发展,通过让学生发现欣赏他人的优点长处,学会多角度的欣赏他人,尊重他人。为了突破重难点,在设计教学时,我以“生活——课堂——生活”为主线,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采取互动式教学策略,创设情境,使课堂回归学生的实际生活。课前我深入学生了解他们对自我和同学的评价,课内以游戏为凭借引导学生充分交流、讨论,培养学生自主体验探究的能力,尽量多的让学生感受欣赏、尊重别人和被别人欣赏、尊重中的愉悦,从而学会真诚待人,尊重他人。

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从欣赏、尊重别人和被别人欣赏、尊重中,感受到愉悦。

过程与方法:通过游戏体验、交流同学相处的小故事让学生充分感受与同学的友爱之情,学会真诚待人,尊重他人。

知识与技能: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会欣赏和尊重别人。 教学重点

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学会欣赏别人。 教学难点

学会发现欣赏他人优点的方法,感受与同学的友爱之情,学会真诚待人,尊重他人。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准备各个活动的要求,优点卡。

学生准备:收集同学的优点长处,回忆同学帮助自己,关心自己的故事。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教材P23页内容,话题为“竖起大拇指”。

第二课时完成教材P24页内容,话题为“她为什么受欢迎”。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趣导入

同学们,能够成为我们三年级的品德老师,我感到很荣幸。为什么呢?因为张老师觉得咱们班每一位同学都是那么可爱。我们的小班长学习认真,乐于助人,工作认真负责,很少出差错,是老师的小帮手;--上课认真,积极举手发言,坐姿非常端正,还有„„要不是时间关系,我真想挨个说下去。同学们,刚才老师说的这些话是——(夸同学。对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板书课题)

二、导航灯

1、 该怎么夸呢?有些同学还不太明白。让我们一起看看小精灵是如何夸奖同学的?(放课件,内容为实拍录像)

2、 说说小精灵是如何夸奖同学的?对你有什么启示?(用具体事例,真诚)

3、 小精灵真聪明,它是个很细心的人能够积极发现别人的优点,鼓励别人,它很会夸奖同学。这让老师想起了罗丹说过的一句话:“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来说,缺少的不是美,而是发现。”(板书:细心观察)咱们班同学特别聪明,我想你们一定会比小精灵做得更好。

活动一 猜猜他是谁

1.师:(大拇指卡通画)同学们仔细观察,这是什么?

2.师:大家真会观察。告诉你们,我是大拇指俱乐部的部长。今天,我是专门来招收会员的。想参加吗?

3.师:不过,想成为我们大拇指俱乐部的成员就要能找出你身边的小伙伴的优点和长处。能不能做到?

4.师:大拇指俱乐部的会员测试现在开始。第一场测试:猜猜他是谁?(教师贴卡片)同学们,想想你最喜欢的小伙伴有什么优点,等会儿请你说大家猜。

5.师:现在让我们来说说吧!开始之前,我有个小小的建议:如果同学猜对了,请大家一起夸夸猜对的同学和被猜的同学。好吗?

6.学生依次说说自己小伙伴的优点长处,让大家猜。

7.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发现他人优点,并随机采访被夸奖的学生,让他说说被大家夸奖时的感受。

8.师:你们可真棒!一下子说出那么多小伙伴的优点,而且一猜一个准。你们能把其中的秘诀告诉我吗?

9.小结:我明白了,只有会观察,才能发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

【设计意图:通过“猜猜他是谁”的活动让学生找表现突出的学生的优点,从而掌握找优点的方法,为下个活动做好铺垫。】 活动二 优点擂台赛

1.师:同学们,你们刚才的表现实在太出色了。不过还有更大的挑战等着你们呢?下面,让我们进入第二场测试:优点擂台赛。(教师贴卡片)同座之间互相找优点,比比谁为对方找的优点多,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夸夸对方,把快乐送给他。

2.师:同学们,优点擂台赛马上开始了。擂台赛还想邀请了几位小记者,谁愿意参加?(教师请四位同学上台。)

3.师:这次采访的内容是:当你夸奖别人时心里怎么想?当别人夸奖你时,你怎么想?(实物投影仪出示问题)

4.教师随机选取4——5对同座上台互夸,小记者相机采访。

5.小结:看来,夸奖赞美别人会使大家更亲密,也会让大家更加进步。被别人赞美呢?你会为自己骄傲,感到快乐。

【设计意图:借助同座互相找优点,让每个学生知道自己优点,从而获得肯定和自信。学生的情绪被全部调动起来了,他们努力寻找对方的优点。在找优点的过程中自己的情感获得了升华,学会了赞美别人。】 活动三 快乐传递

1.师:今天,让我们成为快乐传递员,把快乐送给大家。下面进入第三场测试:快乐传递。(实物投影仪:优点卡)同学们,看这是大拇指俱乐部的优点卡,我们一起读一读。

王东:那次,我生病了,你每天放学后来我家,给我讲班里的故事,还帮我补习功课。你真爱帮助同学。

2.师:这张卡是有魔力的。只要你将小伙伴的优点写在卡片上送给他,他就能获得快乐。想试试吗?

3.学生制作优点卡。(音乐)

4.师:我们的快乐专车就要出发了。同学们拿上优点卡,走上讲台大声念出夸奖的话,然后送给小伙伴。看谁的优点卡多(学生互相赠送卡片,互相夸奖。)

5.小结:这节课就要结束了,但赞美的话题是永恒的。小朋友们,只要细心观察,每天你都能发现小伙伴的优点。如果你告诉他,并竖起大拇指夸夸他,(板题:竖起大拇指)他就能快乐自信。现在我宣布你们已经顺利通过测试,成为大拇指俱乐部的成员,就让我们用心去发现,将快乐与自信送给大家。

【设计意图:通过互送优点卡,升华学生的积极情感,通过赞美增进情感的交流。】

板书设计 竖起大拇指

猜猜他是谁

优点擂台赛

细心观察

快乐传递

《夸夸我的同学》教学反思

——让《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与生活携起手来

我们眼中的《品德与生活》课和《品德与社会》课,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来,又回归到学生的生活实际当中去的,既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本着这样一个理念,才能更好地落实课程标准。新课程要求关注每一位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体现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因此,我们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创设情景,利用生活事件、运用生活问题等,去引导孩子听一听各种问题,引导他们去思考,让他们有自己的见解,有自己的看法,在生活体验中得到感悟,在感悟中进一步“学会生活”。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新课程理念也倡导品德教学回归生活,强调以儿童现实生活为课程基础。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因此,良好的品德的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进行。在品德教学中我们要特别关注儿童正在进行中的现实生活,做到有实效性、针对性。多年来我一直从事品德课的教学工作,更加意识到品德课程要注重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对学生实施良好的品德教育的重要性。本案例中的教学得以成功,就在于始终贯穿了课标的这一要求。

《品德与社会》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因此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生活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理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实现教育生活化。

1、将学生的现实生活引进课程资源。

教材不是教学的唯一资源,学生的生活世界、直接经验、感知体验都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实教学内容”和“拓展教学空间”的要求,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克服脱离儿童生活实际、说教式的教育方式。在品德教学中,我尽力做到把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品德与社会课是一种开放的期待着教师自己去完成的教材。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一起长大》中《夸夸我的同学》这个话题时,本主题活动内容紧承上一主题,从“我”引向他人,引导学生发现同学身上的优点,由衷地赞赏他人,吸取他人的长处,并从中感受到愉悦。通过本课教学,帮助学生体会每个人都有自身的优点,学会真诚地欣赏别人的优点,并虚心学习,有助于学生自己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帮助其他同学建立自信心,也会给学生带来愉悦的体验。教材提供了比较典型的实例来突出教学目标,课文图文并茂,所取例子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但是教材所提供的是学生生活情景的某几个范例,是虚拟的情境。在学生们的生活中,与小伙伴相处的事例是丰富多样的。因此本课题的教学必须还原学生的生活,从学生身边的实事入手,让他们从自己和伙伴的事例中吸取经验和教训,这样才能真正入情、入脑,进行自我教育。

我在这堂课设计中,主要以课本为依据,依托学生的生活,力求创造一个生活化的课堂,让“教者轻松,学者愉快”,尽可能地做到无痕活动,使课堂有目标有吸力。

2、在活动中体验,在感受中提高。

《品德与社会》作为一门独立的综合性活动型课程,强调选择儿童熟悉的、感兴趣的、有教育价值的内容作为活动设计的内容,它可以超越教材,超越课堂,向学生真实的生活延伸。因为《夸夸我的同学》这个课的教学内容源于儿童生活,贴近儿童的生活,所以在课堂中彼此之间就会产生情感的触动。课堂上,学生是那么真诚地夸奖同学们的优点,真实、坦诚地展露自己的内心感受。我作为执教者在倾听学生发言时既肯定了学生的独特感受,还抓住了一些细节、闪光之处、斟酌之处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加以凝练,总结提升,激发学生和同学相处时的积极情感。特别是在让学生下座位夸同学时,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同学的赞赏之情时,把学生的情感推向了高潮。

在整个活动中,我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设置情境,把学生引到各个情境中去体验感受得到夸奖的喜悦,感受伙伴之间友情的乐趣。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在19世纪提出了“实践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种观点。她形象地解释:一件事,我听到了随后就忘了;看到了,也就记住了;做了,很自然地就理解了。对学生来说,听到的容易忘记,看到的记忆不深,只有亲身体验的才能刻骨铭心,终身难忘。教学中,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获得真切的体验。就在这样的体验中,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他人有了心灵的共鸣。

在训练策略上,注意了“多个回合,多向互动”,在“找优点”、“夸优点”、“学优点”的教学环节中,进行了不同层面、不同形式的交流。在互动形式上,注意了多层面、有重点,师生之间采用了教师与学生个体的互动,教师与学生群体的互动等多种形式,生生之间采用了个体之间、小组之间、个体与小组之间、小组与全班之间,全班自由组合等多种形式的互动。在这些多层面、多形式、多回合的互动交流中,渗入了教师的指导、示范,营造了宽松氛围,引导着学生由单调到丰富、由表面到深层、由生硬到和谐。到写“优点卡”这一环节时,学生基本上能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夸奖对象、夸奖方法,获取、整理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在这种接近生活自然状态的训练中,学生的倾听、表达、应对的能力得到了实质性的提高。

5、夸夸我的同学》说课稿

——让品德课走进学生生活

一、说教材: 品德与社会课是一种开放的期待着教师自己去完成的教材。本课是《品德与社会》上册第二单元《我们一起长大》中《夸夸我的同学》的一个话题。本主题活动内容紧承上一主题,从“我”引向他人,引导学生发现同学身上的优点,由衷地赞赏他人,吸取他人的长处,并从中感受到愉悦。通过本课教学,帮助学生体会每个人都有自身的优点,学会真诚地欣赏别人的优点,并虚心学习,有助于学生自己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帮助其他同学建立自信心,也会给学生带来愉悦的体验。教材提供了比较典型的实例来突出教学目标,课文图文并茂,所取例子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但是教材所提供的是学生生活情景的某几个范例,是虚拟的情境。在学生们的生活中,与小伙伴相处的事例是丰富多样的。因此本课题的教学必须还原学生的生活,从学生身边的实事入手,让他们从自己和伙伴的事例中吸取经验和教训,这样才能真正入情、入脑,进行自我教育。 教学目标:

1、充分感受与同学的友爱之情,真诚待人,尊重他人。心中有他人,争做一个受欢迎的人。

2、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学会欣赏别人。

3、从欣赏、尊重别人和被他人欣赏、尊重中,感受到愉悦。

4、在生活中养成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和优点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学会欣赏别人。从欣赏、尊重别人和被他人欣赏、尊重中,感受到愉悦。

2、体会真诚相待、相互理解的可贵。心中有他人,争做一个受欢迎的人。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大拇指图标、调查表等。

2、学生收集自己所崇拜人的资料。

二、说学情:

现在独生子女家庭已经成为社会主流,他们自小是家中的小太阳,过分的宠爱使他们不懂的客观地看待自己和他人,看问题、想事情,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夸夸我的同学”之一主题的目的是让孩子学会观察、发现他人身上的优点和长处,并以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赞美之情。学习他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

三、说教法和学法:

品德与生活课的主要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培养儿童的品德和习惯,在设计教学时,我以“生活——课堂——生活”为主线,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采取互动式教学策略,创设情境,使课堂回归学生的实际生活。

四、说教学过程:

一、情趣导入

同学们,能够成为我们三年级的品德老师,我感到很荣幸。为什么呢?因为张老师觉得咱们班每一位同学都是那么可爱。我们的小班长学习认真,乐于助人,工作认真负责,很少出差错,是老师的小帮手;--上课认真,积极举手发言,坐姿非常端正,还有„„要不是时间关系,我真想挨个说下去。同学们,刚才老师说的这些话是——(跨同学。对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板书课题)

二、导航灯

1、该怎么夸呢?有些同学还不太明白。让我们一起看看小精灵是如何夸奖同学的?(放课件,内容为实拍录像)

2、 说说小精灵是如何夸奖同学的?对你有什么启示?(用具体事例,真诚)

3、 小精灵真聪明,它是个很细心的人能够积极发现别人的优点,鼓励别人,它很会夸奖同学。这让老师想起了罗丹说过的一句话:“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来说,缺少的不是美,而是发现。”(板书:细心观察)咱们班同学特别聪明,我想你们一定会比小精灵做得更好。

活动一 猜猜他是谁【设计意图:通过“猜猜他是谁”的活动让学生找表现突出的学生的优点,从而掌握找优点的方法,为下个活动做好铺垫。】

活动二 优点擂台赛【设计意图:借助同座互相找优点,让每个学生知道自己优点,从而获得肯定和自信。学生的情绪被全部调动起来了,他们努力寻找对方的优点。在找优点的过程中自己的情感获得了升华,学会了赞美别人】

活动三 快乐传递【设计意图:通过互送优点卡,升华学生的积极情感,通过赞美增进情感的交流。】

五、说预期效果:

品德与社会课是一种开放的期待着教师自己去完成的教材。本课是《品德与社会》上册第二单元《我们一起长大》中《夸夸我的同学》的一个话题。本主题活动内容紧承上一主题,从“我”引向他人,引导学生发现同学身上的优点,由衷地赞赏他人,吸取他人的长处,并从中感受到愉悦。通过本课教学,帮助学生体会每个人都有自身的优点,学会真诚地欣赏别人的优点,并虚心学习,有助于学生自己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帮助其他同学建立自信心,也会给学生带来愉悦的体验。教材提供了比较典型的实例来突出教学目标,课文图文并茂,所取例子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但是教材所提供的是学生生活情景的某几个范例,是虚拟的情境。在学生们的生活中,与小伙伴相处的事例是丰富多样的。因此本课题的教学必须还原学生的生活,从学生身边的实事入手,让他们从自己和伙伴的事例中吸取经验和教训,这样才能真正入情、入脑,进行自我教育。

我在这堂课设计中,主要以课本为依据,依托学生的生活,力求创造一个生活化的课堂,让“教者轻松,学者愉快”,尽可能地做到无痕活动,使课堂有目标有吸力。

1、在活动中体验,在感受中提高。

《品德与社会》作为一门独立的综合性活动型课程,强调选择儿童熟悉的、感兴趣的、有教育价值的内容作为活动设计的内容,它可以超越教材,超越课堂,向学生真实的生活延伸。因为本课的教学内容源于儿童生活,贴近儿童的生活,所以在课堂中彼此之间就会产生情感的触动。课堂上,学生是那么真诚地夸奖同学们的优点,真实、坦诚地展露自己的内心感受。我作为执教者在倾听学生发言时既肯定了学生的独特感受,还抓住了一些细节、闪光之处、斟酌之处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加以凝练,总结提升,激发学生和同学相处时的积极情感。特别是在让学生下座位夸同学时,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同学的赞赏之情时,把学生的情感推向了高潮。

在整个活动中,我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设置情境,把学生引到各个情境中去体验感受得到夸奖的喜悦,感受伙伴之间友情的乐趣。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在19世纪提出了“实践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种观点。她形象地解释:一件事,我听到了随后就忘了;看到了,也就记住了;做了,很自然地就理解了。对学生来说,听到的容易忘记,看到的记忆不深,只有亲身体验的才能刻骨铭心,终身难忘。教学中,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获得真切的体验。就在这样的体验中,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他人有了心灵的共鸣。

2、让课堂互动起来,创设生活化的平等课堂

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在教学中,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作为老师的我们应该充分信任学生的能力,尊重他们作为成长主体的地位。当我设计这节课时,我尽量让他们自己在活动中都感到快乐和成就感。这节课,我将简单的教学转化成轻松的聊天,创设老师与孩子之间平等、和谐的对话关系,拉近了教师与学生关系,教师不再是一味地教,学生也不再是被动机械地学,而是在开心聊天的过程中,潜移默化了新知识,自然而然地形成自己的观点,一切都显得非常自然。

在课的开始,我根据学生的能力不同,以及课前调查项目的难易程度设计了收集作业,这正好符合不同能力层次学生的要求,使每个孩子都可以在解决问题中获得成功的感受。我还专门设计了生活测试目标,尽可能地让学生结合自己生活实际,发表不同的见解。这样既考察了学生课前调查的效果,同时又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行了竞争,每个学习小组的成员都参与到了活动里。之后,我设计课堂现场小调查,充分地发挥了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使老师可以在短时间内了解到学生的喜好。在教学的最后,我依旧以生活聊天的方式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老师与孩子尽可能地拉近距离,使课堂生活化,学生在轻松中完成了学习任务。

3、尽可能开发新的教学资源,丰富充实课堂

一堂课要想更充实,知识更丰富,作为老师就必须尽可能地多开发教学资源。新课程教学不拘泥于课本,教师可以改变教材的呈现形式,改进、补充教材资源,也可以开发新的教学资源,对教材进行重新设计。只有用新的理念分析新教材,理解新教材,才能真正体会编者的意图。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创造地运用教材资源,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之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其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课堂教学媒体包括设计的活动都会成为教师的教学资源,在点滴中进行渗透。另外,现代化技术教育的手段也为课堂增添了新的活力,如:优秀学生的影像资料、小组合作中那优美的音乐等等。当然,在本课的设计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老师如何培养学生的习惯等问题都是值得我继续思考的。

第二篇: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第三单元,10,爱心传递者,第二课时说课,部编版

《爱心的传递者》第二课时说课 一、教材解读 《爱心的传递者》由两个板块组成,分别是“我们都有爱心”和“善于帮助别人”,两个板块之间存在递进关系,从激发学生关爱他人的内在动机上升到指导学生关爱他人要注意的方法和智慧。

第二课时为本课的第二个板块“善于帮助别人”,即教材的67-69页。教材67页呈现了两个学生虽然有爱心,却不善于助人的情境,再通过泡泡的两个提问引导学生体会关爱他人是要讲究方法的,进而引导学生探索关爱他人的正确方法;

教材68页的“相关链接”呈现了一个真实的新闻报道,通过反面案例让学生知道关爱他人要考虑别人的需求,再以“小贴士”的形式引导学生知道在关爱他人时要注意的事项和应该采用的方法;

教材69页的“阅读角”故事,旨在告诉学生在关爱他人时要尊重受助者,助人也是需要智慧的。

二、学情分析 从第一课时的学习单反馈来看,大部分孩子虽然有帮助他人的热情,但缺少了解他人的需求,缺乏关爱他人的方法,容易在关爱他人时遭遇挫折,甚至出现无意中伤害他人的情况。

三、目标制定及重难点 基于教材解读、学情分析,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道关心和帮助他人是要讲究方法的,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

2.能换位思考体会他人的需求和感受,探索并掌握关爱他人的方法和智慧。

3.感受助人的智慧,能将关爱他人的正确方法和智慧运用于日常生活中。

重难点:能掌握关爱他人的方法和智慧,并运用于日常生活中。

四、环节设计及意图 1.整体设计思路 在本课时中,我设计了以下两个大的环节:“爱的学问”和“爱的传递”。其中“爱的学问”由“改进中,知方法”、“案例中,明需求”、“故事中,悟智慧”三个活动组成,“爱的传递”即“智助人,传递爱”这个活动。

2.各环节设计及意图 第一环节:爱的学问 一上课,我用一则《爱心传递公益广告》导入新课,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知道爱心传递带给我们温暖,带给我们快乐。

活动1:改进中,知方法 1.课本情境再现:走进课本,引导学生阅读课本67页两个学生虽然有爱心,却不善于助人的情境,读完后请学生思考交流蓝色气泡中的问题:为什么这两位同学不愿接受别人的帮助?老师随机引出:关心和帮助他人是一门学问,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关爱他人有学问 2.生活情境再现:再对接学生的现实生活,请学生拿出课前学习单,展开交流讨论。

(1)小组交流:先指导小组内轮流交流帮助别人时遇到的问题,并说说失败的原因。有的同学想要帮助好朋友改正一个坏习惯,但说话的态度不是很好;

有的同学想帮同桌订正试卷,却借机嘲笑了同桌这么简单的题也不会;

还有的同学在帮助小区的老人时缺乏耐心…… (2)合作改进:针对大家遇到的实际问题,组内通过说一说、演一演的方式,给同伴提出改进意见,比如即使是最好的朋友讲话也不能太随意,向别人提供帮助的时候话语要友善,态度要诚恳,绝不能使用偏见或侮辱性的语言等。

(3)集体交流:如果小组内有难以解决的问题,全班同学一起想办法交流解决。

在演一演、议一议中,引导学生明白帮助他人时要真诚友善,尊重对方。要友善 尊重人 若学习单中的案例不够典型,老师可以再借助课本情境进行演一演、议一议。

【设计意图:演一演是学生比较喜欢的活动形式,通过体验参与,从课内情境链接到学生的真实生活,让学生真实感受到尊重他人,真诚友善的态度的重要性,有利于他们将关爱他人的正确方法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活动2:案例中,明需求 1.看新闻,谈感受:先通过一则新闻视频《甜蜜的负担》,让学生了解养老院老人被过度关爱的实例,看完后请学生思考交流3个问题:

①看了这则新闻,你有什么感受? ②如果你是养老院的老人,你想对志愿者们说些什么? ③在关心和帮助他人时,我们要注意什么? 2.会换位,明需求:通过交流讨论引导学生从养老院老人的角度去思考,学会辨析地看问题,知道帮助别人要考虑别人的需求。善了解 知需求 3.猜原因,解困惑:在学习课中的案例后,老师再出示一个学习单中学生遇到的真实案例:帮助残疾人拿轮椅被拒。

①先让学生猜猜测这个残疾人士拒绝帮助的原因是什么? ②再采访当事学生,让他谈谈自己有礼貌地询问,并主动推来轮椅,但还是被拒绝的原因可能会是什么? ③最后通过交流讨论引导学生帮助他人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对方需不需要,适不适合,不要盲目地献爱心,给对方带去不必要的负担。此外,老师也要引导学生在帮助盲人、聋哑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时要尊重他人,平等对待。

【设计意图:本活动以真实新闻为切口,从学生的校园生活过渡到社会生活,通过典型案例剖析社会中盲目献爱心的行为,借助学习单中学生遇到的被拒绝帮助的案例,进而指导学生在关爱他人时要用心了解他人的需要,能根据实际需要给他人真正需要的关爱。】 活动3:故事中,悟智慧 1.听故事:先播放课本故事录音《特殊的岗位》。

2.思考交流见智慧:

听完后请学生思考交流两个问题:

①假设一开始班主任老师帮助方明,直接告诉他钱是老师出的,志愿者的岗位是专门为他设的,会怎么样? 让学生从方明的角度去体会受助者的心态。

②现在你知道班主任老师为什么不把真相告诉方明呢? 引导学生明白文中的班主任利用勤工助学志愿者的岗位帮助了方明,更重要的是他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知道这就是智慧地帮助他人。有智慧 传递爱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角”的故事,走进班主任的内心世界,感受她保护学生自尊心的用心良苦和意义所在,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助人是需要智慧的,进一步明确关爱他人时要有“尊重和平等的观念”。】 三个活动结束后,结合板书和课本中的“小贴士”帮助学生总结、梳理在关爱他人时需要注意的方式和方法,把“爱的学问”落到学生的心里。

第二环节:爱的传递 除了知道关爱他人的学问外,本节课的重点还要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掌握关爱他人的方法,能够有智慧地帮助他人。

活动:智助人,传递爱 1.“爱心在传递”活动策划:基于第一课时的前期准备,“爱的传递”这个环节老师要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理分工,参与一次爱心活动。

“智助人,传递爱”这个活动分三步进行:

(1)选择、确定受助对象:指导学生从需要我们帮助的人群中选择一个关爱对象。

(2)了解受助对象的需求:在选择好对象后,引导学生可以通过问询、打电话、写信、调查等方式了解对方的实际需求。

(3)制定帮助的方式、方法:能根据对方的实际需求,合理设计爱心活动的具体形式。

以帮助养老院的老人为例,如果老人们需要倾诉,那么我们就做一个耐心的倾听者,定期去看望老人;

如果老人们觉得生活单调,我们可以准备一些节目进行表演;

如果老人需要物资,我们可以通过爱心义卖等活动进行力所能及的慰问等。

2.智慧表达:除了实际行动中要关注对方的需求,在关爱别人时,老师还要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表达方式。

以给对学校的小朋友写爱心卡为例,通过反馈交流引导学生注意卡片中沟通的方式和内容,要关注表达中是否有尊重和平等的观念。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尝试依据他人需求献出自己的爱心,以平等尊重的观念看待自己对他人的帮助和关爱,将所学到的献爱心方法指导真实的生活,在生活中更好地做爱的传递者。】 最后老师结课:让我们记住帮助他人的学问,并用到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做善于帮助别人的爱心传递者。

第三篇: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第三单元,9,生活离不开规则,第一课时说课,部编版

《生活离不开规则》第一课时说课 一、教材分析 《生活离不开规则》是《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们的公共生活》第二课,本单元围绕“公共生活”这一学习主题,设计了三课内容,本课的落脚点在抽象的规范上。关于规则教育在低段教材中更多的是蕴含在相关的场景中,三年级规则教育结合学校和社会生活进行,四年级主要结合班规进行,因此本课教学是低年级规则教育的延伸,也是高段教学的衔接铺垫。

《生活离不开规则》由两个板块组成,分别是“生活处处有规则”、“守规则要自觉”,分为2个课时。我说课的内容是第1课时,即教材第58-61共4页内容。第58页呈现了一个游戏活动,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游戏活动体会规则的意义;

第59页的四个场景,旨在引导学生寻找学校、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规则;

第60页呈现了上下楼梯、马路上行车、上下公交车三个场景,旨在引导学生思考没有规则或者不遵守规则的严重后果,从而让学生感悟到生活中有规则,且人人都能遵守规则才能让人们产生幸福感和安全感;

教材第61页阅读角讲述了一个由于上下楼梯不遵守规则而发生踩踏事件的真实事例,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没有规则或不遵守规则带来的危害;

下面的表格是引导学生思考规则的作用,从而认识到规则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文明,更有序,更安全,更幸福。

二、学情分析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现状,我对本校三年级学生进行了课前访谈和实地调查,发现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形成最初阶段的规则意识,能够主动发现学校和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规则现象,例如:近期学校重点实施的防控疫情规则,在上下学、过马路、坐车等熟悉的生活中需遵守的规则,并具有一定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但有很多学生处于他律阶段,对生活领域了解是零散的,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有些学生会受部分成年人缺乏规则意识的负面影响;

有些人希望别人遵守规则自己却不愿受规则约束,也不愿意自觉遵守规则。因此本课时通过游戏、调查、讨论、汇报、判断、对比、反思等形式让规则意识走进学生心中,让学生体验没有规则的后果,了解规则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和学情了解,根据课程标准的第3条和第7条目标,我将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通过游戏,体验什么是规则。

2.通过探究,知道生活处处有规则,树立规则意识。

3.了解规则的作用,懂得规则对每个人既是约束也是保护。

本课重点:知道生活处处有规则,树立规则意识。

本课难点:了解规则的作用,懂得规则对每个人既是约束也是保护。

四、教学过程和设计意图 本课教学分为四大板块:创设情境, 体验规则;

我是小记者,寻找规则;

我是小法官,了解作用;

儿歌总结,齐诵提升。

(一)创设情境, 体验规则 1.老师谈话引出“抢凳子游戏”。

※ 学生第一次无规则游戏后,谈谈做游戏的感想和不快乐的原因。

※ 教师出示玩“抢凳子”游戏的规则。

※ 学生第二次遵守规则玩游戏,理解有规则的游戏既公平又开心。

2.学生介绍自己经常玩的游戏及要遵守的规则。

3.明确规则的定义并小结:同学们,每个游戏都离不开规则,这样才能让大家觉得公平,也玩得开心,可见规则多么重要。(板贴:离不开规则) 【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从无规则玩游戏到出示规则再到遵守规则玩游戏,唤起学生对规则已有的生活认知;

并通过说游戏规则,让学生在原有的理解上有所增量,明白玩游戏要有规则,才能玩得开心。】 (二)我是小记者,寻找规则 游戏有规则,生活中也是处处有规则。让学生化身小记者,一起去查一查、找一找、问一问。(板贴:生活) 1.学校生活有规则 ※ 引一引:今年开学非常特殊,我们共同践行着各种各样的规则,学校里到底有哪些规则呢?观看前方小记者带来的两段视频(排队下楼和洗手视频)。

※ 议一议:明确小组合作规则后,小记者们讨论交流调查到的学校规则。

※ 说一说:小记者汇报调查到的学校生活不同地方需遵守的规则,如:进校门、教室内、体育课、放学……小结:我们的学校生活真是处处有规则。(板贴:学校 处处有) 2.社会生活有规则 除学校生活外,大家还发现哪里有规则呢? ※ 播一播:小组根据课前调查表以幻灯形式汇报社会生活中需遵守的规则。

※ 连一连:出示部分社会生活的图片和规则,小记者连一连,说一说。其他同 学作适当补充。

3.小结:我们的社会生活也离不开规则。可见,生活真的是处处有规则。(板贴:社会) 【利用今年疫情期间衣锦小学特殊的学习生活为背景,学生小组合作,通过议一议,说一说,播一播,连一连等方法,由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进入,从学校生活扩展到社会生活,由此促进学生思考,由浅入深拓宽认知,让学生明白生活处处有规则,树立良好的规则意识。】 (三)我是小法官,了解作用 1.小法官辨对错 ※ 出示对话录音,提问学生是否赞同这样的说法? ※ 我是小法官:呈现学生抢着洗手、走廊上嬉闹、无秩序下楼三个场景,问感受。让学生做小法官,手势比×指错误,说理由:这样没有规则的行为是不文明,没有序,不安全的。(板贴:不文明,没有序,不安全) ※ 教师借机出示“阅读角”,大家一起找酿成惨剧的原因,体会没有规则或不遵守规则的严重后果。

※ 场景对比:再出示三个守规则场景进行对比,追问:你们喜欢哪种场景,为什么?感受遵守规则让生活变得文明、有序、安全。(板贴:文明,有序,安全) ※ 再播放视频:新冠肺炎爆发期间部分人不遵守规则的视频,学生说想法,更直观感受不遵守规则危害大。

2.自我反思:平时自己在学校和社会生活中哪些时候没有做到遵守规则? ※ 静静地想,轻轻地跟同桌交流。

※ 鼓励汇报,教师三个追问:这样做可能会产生什么后果?这条规则有什么作用?学生反思体会规则的作用。

3.小结:每种规则都有它的作用,有了规则,守规则,才能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文明,更有序,更安全,更幸福。

【通过判断、对比的方式感受没有或不遵守规则的严重后果,接着通过视频,更为直观感受危害;

而后思考交流,反思自己的行为;

汇报中加深理解规则存在的巨大作用和意义。】 (四)儿歌总结,齐诵提升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更深地了解了生活处处有规则。规则会约束我们,更会保护我们,大家做任何事都要有规则,懂规则,守规则。最后让我们一起朗读这首儿歌结束今天的课堂。

【课堂总结以课堂内容形成的儿歌结束,简单明了。既是对本课内容的梳理,也是对学生树立规则意识和了解规则作用的提升,同时是下节课学习如何遵守规则的铺垫。】

第四篇:七年级道德与法治《守护生命》 说课稿

《守护生命》说课稿

古城中学 赵国凤

一、 说教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守护生命》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第九课第一框题的内容。第四单元在前三个单元成长节拍、正确交友、如何正确处理与老师和家长关系的基础上进行了更高层次的提升。分别利用

八、

九、十这三课从“探问生命”、“ 珍视生命”、“ 绽放生命之花”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 。经过第八课的学习,学生们认识到生命是不能永恒的,不可逆的。从而为本课“守护生命”的学习打下基础。本课也为下一框题“增强生命的韧性,绽放生命之花”做铺垫。所以此课在本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 教材内容

本框题主要涉及的问题为如何守护生命,具体包括两大问题:爱护身体和养护精神。通过本课的学习,有利于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的生命,培养学生珍惜尊重热爱生命的态度,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使学生善待生命,健康成长。

3、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爱护身体

因为我们的生命以身体为基础。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只有学会爱护身体,以积极的生活态度对待生命,在此基础上才学会追求健康的精神生活。另外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安全问题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全社会共同关心的热点话题。因此我们应该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提高防范能力,减少意外伤害,所以将此知识点做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2) 难点:养护精神

中学生的精神状态受家庭、社会等诸多因素影响,具有不稳定性。中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差,极易受到不良诱惑的影响。中学生需要时时调整心态,来养护自己的精神,免受不良风气的影响。

二、 说学情

作为七年级学生,小学和初中班会课上接受过一系列的安全教育,对于安全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中学生受挫能力比较弱,自杀,自残隐患依然存在。部分学生缺乏健康意识,甚至有时会任意挥霍自己的身体资本。由于中学生受年龄限制,生命经验不足,当自己的生命面临险境时,有时会缺乏自救或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同时由于辨别是非能力差,可能会受一些不良诱惑的影响,出现思想偏差,从而导致“精神缺钙”。所以本课的学习,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 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和学生情况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1. 知识与能力

知道我们的生命是以身体为基础的,懂得关注身体是一种对生命负责的态度。能够掌握自救的方法和技能,应对各种突发的灾难和灾害,提高维护生命健康的能力。提高抑制不良诱惑,明辨是非的能力,能在学习和生活中践行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 2. 过程与方法

利用多媒体播放和图片资料,运用案例分析法,情感体验法,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思考,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体验探究式学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热爱生命,珍惜自己的生命,关注自己的健康,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养成对生命负责的责任意识,弘扬真善美,发扬伟大的民族精神。

四、 说教法

利用多媒体播放和图片资料,运用案例分析法,情感体验法,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思考,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体验探究式学习。

五、 说学法

学法改革的核心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体性发挥的越充分,学生越主动,越灵活,创造性就越强,学习效果也就越好。

1. 体验式学习:通过视听体验加深相关知识点的印象。

2. 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利用学生差异,渗透了“同伴互助”的理念。 3. 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

4. 自主学习:教育发展的趋势之一是越来越重视自学。自主学习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六、 说教学过程

1. 新闻背景,导入新课

2017年1月2日下午阜城县崔庙镇大息庄村,3 个孩子在村边大坑玩耍时溺水身亡。傍晚孩子的尸体浮出水面才找到。随后被打捞上岸,救护车赶到时,3个孩子均已没有了生命迹象。据悉3个孩子中最大的11岁,最小的7岁。

(随着字幕播放悲凉音乐,渲染凝重气氛) 适当留白 ,提问:“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悲剧?”引出主题 “守护生命”。 2. 爱护身体——增强安全意识,提高防范能力

为了防止类似悲剧的发生,我们在生活中有哪些安全注意事项,分组讨论。 (为了更好的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从讨论中互通有无,加深印象)

分组讨论总结 :打饭、上下楼梯、活动课、雨雪天气、交通安全、用电安全、远离危险地带等。

3. 爱护身体——自救、自护

(结合班会记录、中小学安全教育读本) 4. 爱护身体——珍视肉体生命

列举两例自杀、自残事件,学生思考讨论。 总结战胜挫折的方法

(让学生意识到生命的宝贵,用正确的心态面对挫折) 5. 爱护身体——健康生活方式

对照课本健康生活方式图示,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同桌讨论。 (有助于帮忙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良生活习惯,加以改正)。 6. 养护精神——培养高雅情趣

列举出学生中的不良爱好,抽烟、喝酒、打扑克、赌博等。 良好的爱好 书法、阅读、写作、绘画、体育等。 (让个别学生意识到自身的不足并加以改正)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并播放个人摄影集。 7. 养护精神——传承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 播放《美德少年》评选活动中的人物事迹。 (让学生感受榜样的力量) 8. 小结

(总结本课内容加深学生印象) 9. 欣赏古典音乐

(让学生感受高雅情趣,传统文化中的美) 10. 作业

中小学生安全知识调查问卷

(增强学生的安全知识和自护能力)

七、

板书设计

八、 教学反思

本课的课堂教学任务虽然已经完成,但守护生命的教育不能中断。安全教育自护自救知识要经常普及,发现学生有心理问题,要结合班主任及时进行谈话。在日常生活中,要适时提醒学生注意健康的生活方式。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做新世纪的“四有”新人。

第五篇:小学道德与法治《我们的学校不简单》说课稿(大全)

“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说课”有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因而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登上了教育研究的大雅之堂。不论是在教师招聘考试中,还是在以后的教师职业生涯中,大家都要经历说课这个环节。因此,中公教师特意为大家准备了《我们的学校不简单》这一节课的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我们的学校不简单》。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教学思路,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7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我们学校不简单》是部编版小学道德法治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四课。第一个话题是“我们的学校不简单”,目的是引导学生关注学校的历史和人文环境,促进学生对学校的深入了解。第二个话题是“有了事情找哪里?”目的是让学生从问题解决的角度来认识学校,了解不同部门的功能,进一步加深对学校的了解和认同感。第四个板块的话题是“一起画张平面示意图”,这个板块用实际操作的活动形式,将全课内容串联起来。

二、说学情

随着年龄的增长,三年级的学生对空间的感受力在发生着变化。对空间的理解逐渐由平面转向立体,对远与近、距离与大小、局部与整体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他们已经在学校经历了两年多的学习生活,了解了学校的基本现状,但并不了解学校的历史。随着他们活动范围的扩大,进一步了解和认识学校成了迫切需要。由于年龄限制,学生很少有参加实践活动的.机会,分工合作的能力有待提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会采用小组讨论、社会调查、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活动进行引导。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学段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标准的规定,结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其心理特征,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增强热爱学校的情感,树立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

【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增强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看懂平面图并能利用简单的图例画出学校平面图。

【知识目标】

认识和了解学校的组织机构及各个部门的基本职能。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我确立本课的重难点为:

【重点】

认识和了解学校的组织机构及各个部门的基本职能。

【难点】

了解简单绘制平面示意图的方法,学生能独立绘出自己学校的平面示意图。

五、说教学方法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结合思想品德课程的特点,本节课我将采取以下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活动教学法、谈话法。这有利于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六、说教学过程

以上的准备工作都是为了教学过程得以更好地呈现,我的教学过程分为导入新课、新课讲授、巩固提高、小结作业四个部分,良好的导入可以是一堂课成功的一半。

环节一:课堂导入

首先我会通过多媒体播放歌曲《上学歌》并提问:你听过这首歌吗?听完感受如何?你了解我们的校园吗?

学生回答后,我会根据他们的回答进行概括:这首歌介绍了上学早晨的美丽风光,大家都喜欢自己的学校,那么你了解我们学校吗?从而引入《我们的学校不简单》。

【设计意图】通过歌曲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符合低学段学生的学习特点,并且能顺利切入主题。

环节二:新课讲授

1、我们学校不简单

请学生按照上节课组成的调查小组,将了解的情况整理好,由一名小组代表来进行分享。

开展学校情况介绍会,各小组汇报了解的学校情况。

我会给予鼓励评价并进行概括:汇报的内容有学校的建校时间、历史变迁,也有学校现在的面积、建筑、师生人数等,还有学校所取得的荣誉,以及学校举办过的有意思的活动等等。并且还采用了采访老师、上网收集资料、看学校荣誉墙、向老校友了解情况等多种方式完成。

总结完后接着引导学生听完这些汇报的感受如何?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在完成了学校的小调查以及听完了今天的汇报,都更加了解学校,并且为学校的所取得的荣誉骄傲,以及了解了学校各方面的情况,更喜爱美丽的学校。

【设计意图】课前安排的学校情况调查,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搜集信息的能力,还能够让学生在和同学们一同调查时增加团结协作精神。并且在进行完学校情况介绍会后学生会更加的了解和喜爱校园。

2、有了事情找哪里?

接着我会展示28页的两幅图片,并引导学生:在校园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你知道遇上了图片上的问题后,应该找哪个部门吗?在学生回答完后教师鼓励总结:遇到问题后要想方设法找相关部门来解决。

接着出示教材第29页的三幅漫画师然后提问:那么,在以后的校园生活中,遇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应该怎样解决呢?下面请有经验的同学进行介绍。

学生自由回答后教师总结:有用的方法非常多,可以看办公室门口挂着的牌子,要做学会观察的有心人。以及学会看校园示意图或指示牌很重要,或者询问老师和同学。

【设计意图】之所以这样设计是为了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同学们切实的了解到认识学校的组织机构及各个部门的基本职能。以及知道在学校遇到问题该如何解决。

3、一起画张平面示意图

我先利用多媒体展示校园平面图认识图例和方向标。再请学生画下来,用简单的图形来表示建筑物和景物,然后再标注它们的名称。

【设计意图】之所以这样设计是为了让学生了解简单绘制平面示意图的方法,学生能独立绘出自己学校的平面示意图。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加深对校园环境的了解。

环节三:巩固提高

学生结合自己对学校的了解,说说最喜欢的校园一角,把在那里发生过的难忘的事分享给大家。(请喜欢同一地方的学生补充说明自己喜欢的理由及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请学生来分享自己在校园中发生难忘的故事能够实现本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校园的热爱之情。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环节我会随机请学生分享自己这堂课的感悟与收获。

作业:将所收集的关于学校的资料和学校的示意图结合起来,制作一个校园宣传手册,让更多人认识了解我们美丽的校园。

【设计意图】课后作业的布置在于将课堂所学转化为行动,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教学生活。

七、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是一堂课教学最直观的体现,我的板书突出重点,清晰明了。

以上就是我今天说课的全部内容,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小学道德与法治《我们的学校不简单》说课稿】相关文章:

1.《我们的学校》说课稿

2.关于《我们的学校》说课稿

3.小学作文我们的,学校

4.我们的学校小学作文

5.小学作文:我们的学校

6.最新关于《我们的学校》说课稿

7.道德与法制的说课稿

8.我们的学校小学写景作文

9.我们的学校小学作文5篇

上一篇:定点医疗机构工作总结下一篇:道德与法治七上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