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在治疗糖尿病方面的临床研究

2023-02-25

糖尿病的基本特点是胰岛素抵抗,临床治疗以减轻胰岛素抵抗为主,或者加强胰岛素敏感性,从而提升患者的血脂代谢及血糖水平。为了探讨内科治疗糖尿病的方法及措施,该研究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86例,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治疗,治疗组采用吡格列酮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86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糖尿病的临床诊断标准[1],均同意接受本次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均无严重心、肝、肾等脏器系统疾病,无精神系统疾病。 采取随机抽签的方式将86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3例 。 对照组男25例 ,女18例 ,年龄最大为82岁 ,最小为34岁,平均为(59.34±7.14)岁,病程最短为2年, 最长为14年,平均病程为(7.54±2.34)年;治疗组男男27例 ,女16例 ,年龄最大为85岁 ,最小为30岁 ,平均为(57.24±5.71)岁,病程最短为1年,最长为10年,平均病程为(6.32±3.04)年。 两组糖尿病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基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包括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饮食控制、健康宣教等。 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国药准字H20023370)治疗,每次500 mg,每天2次,一个治疗疗程为2个月。 治疗组采用吡格列酮(国药准字H20063525)治疗,每次30 mg,每天1次,一个治疗疗程为2个月。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

1.3 观察指标

在患者接受治疗前以及治疗结束后,分别检测下列指标:对所有患者均进行静脉抽血,检测空腹血糖或者餐后2 h血糖时要使用葡糖糖氧化酶法;并严格记录患者在治疗前后的体质量、血脂等指标。

1.4 疗效判定标准[2]

显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血糖及尿糖水平控制在正常水平;有效 :临床症状 改善显著 ,血糖控制 在8.0 mmol/L左右 , 尿糖改善显著 ; 无效 : 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卡方检验。 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2 结果

2.1 两组糖尿病 患者治疗前 后各项指标的变化

两组在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指标方面,治疗前, 治疗组分别为(18.16±2.01)、(9.02±1.14)mmol/L,治疗后,分别为(10.34±1.69)、(7.12±1.28)mmol/L,和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有可比性;对照组治疗前分别为(17.96±2.14)、(9.44± 1.39)mmol/L;治疗后分别为(15.62±1.84)、(8.06±1.09)mmol/L, 和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有可比性 ;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 ,治疗前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有可比性。 见表1。

2.3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体 质量、血脂情况

经比较,治疗前,两组的体质量、血脂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体质量、血脂情况均有明显改善,和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且两组之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的糖尿病患者表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3], 这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异常所导致的代谢性疾病,其治疗时间比较长,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影响, 若患者的血液中的血清游离脂肪酸水平处于上升状态,就会导致患者体内正常的脂肪存储能力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之下,导致患者出现胰岛素抵抗[4]。

在为糖尿病患者开展治疗的过程中,应用吡格列酮与二甲双胍开展治疗,对于患者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具有良好的降低作用[5], 查阅相关资料发现 , 这两种药物的临床治疗效果没有显著差异,其中二甲双胍是一种双胍型的降血糖药物,其作用机理主要是促进细胞对于葡萄糖的利用率增加,以此来对肝糖原所产生的异常情况进行抑制,这对于肠道摄取葡萄糖的情况也能够起到很好的抑制作用,从而产生良好的降血糖作用[6],二甲双胍通过减少患者的肝糖输出量来促使患者空腹状态下的血糖具有一定的程度的下降,并且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的餐后血糖及胰岛素对于周围组织的敏感性[7]。 而吡格列酮能够在肝细胞、资方及骨骼肌的作用之下,应用过氧化物酶来激活增殖活化受体,这能够有效的调节胰岛素的应答基因所产生的转录过程,同时提升患者外组织及肝脏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促使患者血糖水平的降低[8],此次研究中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予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的改善情况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同时,两组的体质量、血脂情况在治疗前后有明显改善, 且两组之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综上所述,采用西医内科治疗方法为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不仅可以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还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 h血糖水平,因此,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及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 探讨采用内科疗法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86例,采取随机抽签的方式,将所有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43例,采用二甲双胍治疗,治疗组43例,采用吡格列酮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变化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在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 h血糖水平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 h血糖水平以及复发人数等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治疗组总有效率(93.02%)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体质量、血脂情况在治疗前后有明显改善,且两组之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西医内科治疗方法为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不仅可以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还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 h血糖水平,因此,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及应用价值。

关键词:糖尿病,内科治疗,疗效

上一篇:基于审计视域下的工程造价管理和控制下一篇:浅谈老年冠心病的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