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实习论文范文

2022-05-09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工科实习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工科专业的生产实习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本文响应教育教改要求,讨论生产实习模式的几种主要特点,提出工科专业生产实习改革的难点,并对比顶岗实习模式,探索该模式在实施过程中的难点、热点问题,提出了建立保障制度、进行课程改革、加强顶岗实习管理、加强双师队伍建设、完善配套管理制度等改革方案。

第一篇:工科实习论文范文

高职工科院校顶岗实习学生的安全教育

摘要:高职工科院校的顶岗实习有一定的意义,但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学校管理和实习单位方面都应该加强注意,完善顶岗实习的安全问题,以促进高职工科院校顶岗实习能够更好的实行。

关键词:高职院校;工科;顶岗实习;安全教育

引言:

高职院校的属性比较特殊,在高等教育的基础上更偏向职业性,更具有实践性,主要是为了给富含技术性的职业提供技术型人才。高职学生通过顶岗实习,加强对技术的掌握和实践,是整个高职学习生涯中最重要的一年,在实习的这一年中学校、企业以及学生自己,对于学生安全的保障都要加强,改善以前存在的安全方面的问题,才能完善高职教育的流程,为社会更好的输送人才。

一、高职工科院校顶岗实习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提高动手能力

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重要的实践环节,是联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纽带[1]。工科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大部分是理论知识,没有充分的实践机会。实习可以有效的让学生将在学校中所学的知识用到实践中,巩固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加强动手能力,对工作的流程能够足够的熟悉,获取更直接的经验。

(二)有助于在实践中明确自己的定位,发现自己的不足

高职工科院校的实习有非常必要的意义,在高职的教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让学生的知识得到了实践的机会,通过实习发现自身的价值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同时也能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以便更好的改进,适应以后正式的工作岗位。

二、高职院校顶岗实习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一)学校管理方面

学校作为用人单位和学生之间的连接纽带,在三者之间起着重要的作用[2]。目前,我国高职院校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管理制度,也缺乏相关的政策支持,在这样的情况下,学校的管理就有点力不从心,而且顶岗实习的时候是在校外进行的,在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学校也比较难管理,尤其在牵扯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下,一旦出现什么问题,学校方比较难有保障。顶岗实习的过程中显露出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其中安全教育的缺失尤其明显[3]。

(二)实习用人单位方面

在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很多企业都能够做到规范的管理,将顶岗的学生和正式的员工一视同仁,保證顶岗学生的合法权益,在这样的环境下,顶岗学生的发展就会相对更好,技能提升的也比较快,在短暂的实习阶段中可以学到实质性的东西。但是个别的企业没有完善的管理规范,将重点只关注在自己企业的利益上,对于顶岗的学生不能做到一视同仁,看在顶岗实习的份上,就对实习学生剥削压榨,当作廉价劳工力使,学生的工作的强度大,而且工作的时间长,做的都是一些无关紧要的环节,学不到真正的东西,耗时有耗力,能力也得不到提高,违背了一开始安排实习顶岗的初衷。

(三)学生自身方面

工科实习中存在着不少的安全问题,甚至还存在安全问题得不到保障的问题,导致不利的后果。学生刚进入企业进行实习,角色的转换比较匆忙,从学生到员工的过渡做的不是很好,难免会觉得迷茫。高职学生刚进入实习状态,各方面的技能还没有足够高,对于工作的活处理的也不够精细,面对繁琐的工作失误,复杂的机械设备,可能会觉得力不从心,况且社会经验也不丰富,遇到问题会挫败学生的自信心,再加上有的学生对于环境的适应较慢,导致影响工作效率和生活。这些其实都是比较正常的现象,但有的学生难眠无法适应。学生在顶岗实习中存在心理反差大、适应能力较差、沟通能力欠佳、职业素养不高、安全隐患较多等问题,严重影响了顶岗实习的效果[4]。

三、工科学生实习顶岗存在的危险因素

(一)人的因素

参加实习的学生,由于处在学生和工作者两者之间,身份的转变太过于突然,导致学生的各方面储备都不太够,加上实习的时限比较短,一些学生也没有提高认识,觉得反正不在这家企业长期干,于是采取敷衍了事的态度对待工作,这是非常不可取的。在实习的时候,有的企业距离学校比较远,远距离的路程也是导致安全问题的一点因素,学生要提前查好路况信息,上下班途中选择大路,走路的时候不玩手机,避免在路上发生安全事故,如果加班到太晚则选择更安全的交通方式。学校方方面,由于学生参与实习的时间比较短,加之是实习,并不是正式工作,所以学校方的重视程度也没有特别高,这些都是工科学生在实习顶岗中存在的会导致危险的因素。

(二)物的因素

工科工作有特殊性,用料等方面都隐藏着安全隐患,这是生产的过程所决定的,无法改变,尤其化工行业,各种易燃易爆的原料危险性非常大,对于经验不丰富的实习生,如果对于原料的使用不是很清楚,就很有可能发生危险事故,而且功课一旦发生危险事故,大都是造成严重的后果的。

四、完善高职工科院校顶岗实习安全管理的策略

(一)完善安全管理的制度和考核,建设教师管理团队

如何做好组织工作,是顶岗实习是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因素[5]。为了保证高职工科院校顶岗实习安全管理工作能实行的好,必须要完善相关安全管理的条例。学生在顶岗实习阶段,身份是有点尴尬,既是学生,又是准员工,政府机关要考虑到相应的问题,相关部门要把高职员工顶岗实习的安全管理工作重视起来,健全相关的法规,让三方在面对问题时能够有一个依据和保障,能在顶岗实习期间合法的保障自己的权益。

教育部门要引起高度重视,从细节问题抓起对安全管理模式进行深入探究分析,从而创新制定出科学有效的安全管理方案[6]。高职学校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学校规定,保障自己的学校的学学生在实习期间能够安全的工作。工科的顶岗实习和文科坐办公室不一样,存在一定的安全问题的,所以高校也应该帮学生购买保险,最大程度的保障学生在实习顶岗期间的安全问题。高职院校要加强对教师团队的管理,培养好业务好的辅导员,让辅导员加强和学生以及学生家长的沟通,发挥好教师的作用,做好连接工作。

学生去企业顶岗实习了,这段时间虽然不在学校,不能因为学生不在学校了就认为自己没有责任了,教师还是要负起责任,尽好应该尽到的责任,挑选合适的时间段曲视察一下学生的情况,或者学校也可以安排专门的实习指导教师,来关注学生在实习期间的状况。学生实习期间,教师主要是要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关注,这是首要的饿,尽量让学生在从学生到职场人的转变上能够顺利。还要专注学生的实习环境,走访学生实习的企业,看看有没有安全隐患存在,同时教师还要跟用人企业及时沟通,关注学生在工作中的操作上有没有什么安全问题,以便早早扼杀在萌芽之中。

(二)组织情景演练,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高职院校要在实习之前,开展对学生进行多次的安全教育讲堂,涉及到方方面面,事无巨细的培训安全制度,让学生从内心树立好安全意识,加强安全意识,把安全记心间,养成安全工作的习惯。

工科实习中安全问题比较多,出现问题时的补救措施也很重要,面对这些情况,刚进入实习阶段的学生难以应对,有时还会手忙脚乱,所以学校方可以准备好实习工作的素材,让学生更早地接触到实习的工作内容,对于安全问题比较多的环节,重点提示,通过经过生动的案例说教,给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增强学生的感受力。还可以将方式多样化,融合在自救方式里,提高学生面对状况时的自救能力,比如情景演练等等,让学生更切实的感受,从而防止实习中出现的问题,或将出现问题后的伤害降到最低,

(三)对企业和学生进行岗前培训,签订规范化的实习材料

高职院校在选择合作的顶岗实习企业时,必须要严格谨慎,企业要有经验,资质也必须要合格,对于相关的工作环境和安全措施也要多加研究,保证选择企业的正确性,学校也要适当对企业进行培训,建立适当的制度,保证企业能够履行好自己的责任,更好的与学校方合作。企业在实习生来工作之后,要跟正式职工一样对待,一视同仁,不能因为是实习生就当作廉价劳动力使唤,这是非常不人道的,鉴于实习生经验不足,上手不太熟练的现实状况,企业也应该做好带队人员的安排,给学生安排师傅带队,在工作工程中规范实习人员的操作,避免出现安全隐患,同时督促好实习人员的工作,遇到问题及时向领导层、学校进行反馈,这样的带队制虽然一对一不现实,但也不要一个师傅安排太多的学生,这样等于是走了形式主义,也没什么效果。

高职院校不止是对于企业进行培训,在学生进入实习之前,学校对于学生也要进行培训,以开设讲座等形式,选择有经验的教师来讲课,加强学生对实习的理解,以便学生能在实习过程中不那么迷茫,更有干劲的面对实习生活。高职院校在还可以制定相关的教材,因为进入企业实习顶岗时高职工科院校学生必须会经历的,所以在学生入校第一年就发放给学生让学生自行阅读、学习,还多加入一些有关安全问题的案例进去,以实例来讲更有说服力,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学生在与企业的实习环节中,一定要与企业签订实习协议,签的时候要注意企业合同规范化,多注意协议中各种条款的规定,以及权利和义务的划分是否准确,这个环节在高职院校选择实习单位的时候就应该确保好,也是作为选择条件的一项重要因素,从而保证各项规定足够完善再签订。

五、结束语

高职高科生的实习环节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运用,将其更好的发挥在实践中,弘扬自身的价值。对于实习环节存在的安全问题,学校、学生、企业三方都要极其重视起来,使实习环节安全完整顺利的进行下去。

参考文献

[1]何立濤.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安全风险防范机制探究[J].法制与社会,2017(25).

[2]高玉芝,王国权.对高职院校工科学生顶岗实习过程有效管理的实践研究[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18(4):48-50.

[3]朱燕.高职建工专业顶岗实习安全教育的实践探析[J].才智,2017(23):91.

[4]阳灵.高职顶岗实习学生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7,No.340(50):257-258.

[5]刘忠仁.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的组织与管理[J].科教导刊-电子版(中旬),2017(8).

[6]徐远洲.高职高专学生顶岗实习安全管理模式研究[J].明日风尚,2017(21)

作者:范永富 杨蕊

第二篇:工科专业生产实习模式探讨

摘 要 工科专业的生产实习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本文响应教育教改要求,讨论生产实习模式的几种主要特点,提出工科专业生产实习改革的难点,并对比顶岗实习模式,探索该模式在实施过程中的难点、热点问题,提出了建立保障制度、进行课程改革、加强顶岗实习管理、加强双师队伍建设、完善配套管理制度等改革方案。

关键词 工科 生产实习 顶岗实习

0 前言

工科專业培养计划中基本都要有实习实践环节,其中进入生产现场进行实习是必不可少的,能够加强理论联系实践能力的提高。[1]在生产实习过程中,将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在实践过程中进行演练,培养工程实践能力,提高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顶岗实习也是一种实习实践教学模式,注重素质教育的同时,在现场岗位中直接参与生产,承担实际工作任务,独当一面,加强生产实践训练。我国高校中生产实习模式多样,既要传授知识、也要培养能力与提高工程技能,面临的问题较多。但是工科专业的生产实习教改必须注重工程实践,完善实践培养模式,是实习改革中重要课题。[2][3]

1 生产实践模式的现状与特点

为提高工学人才的工程实践能力,各大高校都开展了实习实践教育改革,强调校外学习和参与生产的重要。 [4]然而,学校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按照教育部教学改革的要求,不断推进本科生实习实践的改革和创新。现状是教学创新和改革方法百花齐放,高校教改立项不少,但真正落到实处、立竿见影的实践改革效果,几乎没有出现。据多方了解,各高校的实习实践情况并不乐观,甚至大多工科专业实习都华而不实,整体生产实习质量不佳,存在很多问题和困难。[5]

1.1集中到对口企业参观式实习

集中参观式生产实习,是大多数工科专业实习的常态,特点是要求学生眼看手不动,只能观摩,不能亲自动手操作,无法直接参与生产。实习期间或结束时邀请企业专业团队进行讲座性质的讨论,学生提出生产现场的疑问,专家或技术人员帮忙解答。然后学生总结实习成果,上交个实习报告,就算完成生产实习。学校一般重视理论研究和思维创新,而企业重视生产实效和经济利益,双方往往是政策上制定方案、计划上严格要求,但到了现场却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企业生产运营与高校的教学任务,沟通协调往往不同步,难以真正落实到现场实习阶段。缺乏沟通和管理措施,企业往往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情况不够重视,反而着眼于安全生产,实习岗位配合不够,只为保障安全第一,学生难以直接参与生产,实习实践流于形式。部分实习的联系工作都是指导老师来完成,甚至靠个人关系才能进入现场,企业勉为其难才接受实习,配合度肯定不高,很多生产环节甚至不让参观。这类实习中,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协调和沟通不到位,都缺乏相关政策鼓励和考核奖励,生产实习难以做到政策性的保障和补贴,也缺少考核激励和评估补偿政策。[5][6]

1.2学生自助式安排生产实习

目前高校学生人数众多,企业大多担心过多的学生进入现场,会影响生产正常运营,并且安全没有保障。因此企业会不管实习大纲的安排,只允许少量学生现场观看,很少参与操作,导致实习内容浮于表面。另外,由于现在企业生产车间大多实现自动化生产、中控室多煤体监控,学生难以实现动手操作和深入分析专业问题,只能浅显观察、走马观花,导致学生失去专业兴趣,热情受到打击,配合度不够。这种情况很普遍,有些学校开始进行尝试,分组推荐实习单位,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实习,个别还会自行联系单位进行实习。由于分组多,指导老师不够,企业工作人员会根据现场工作任务变动,拒绝实习学生加入生产,学生情绪受到影响,消极对待实习任务,早退或者缺勤现象普遍。这样就严重影响了生产实习质量,学生缺乏动手操作,并且缺少了主动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机会。[7]

1.3实训基地专题性质生产实习

生产现场大多机械轰鸣,噪音环绕,技术人员和指导老师在现场讲解和指导,很难保证多数学生接收到并理解到。并且技术人员指导水平变化大,讲解沟通能力有限,而生产任务繁重,矿山又实现人员精简,技术人员没有太多时间与学生进行技术交流和探讨,大多靠指导老师集中补充说明,这让学生感觉脱离现场,和课堂理论差别不大,甚至宁愿接受室内课程,难以取得工程实践和理论知识有效结合的最佳效果。[8]因此,部分学校中,指导老师按照各自的科研课题,由学生分组在实验室或实训基地完成专业生产实习。还有个别高校建有校办工厂,安排学生在校办企业生产实习,既解决实习问题,又能给学校创造价值。但学校实习经费有限,配套实习物资紧张,对实习的参与和保障不够,也使实习环节受到影响。实训基地或校办工厂,毕竟不是现代正常生产企业单位,其实习环境、技术指标、管理理念等与节奏紧凑的现代企业风格完全迥异,学生还是会与社会脱节,体会不到真正的生产氛围和技术需求。

以上生产实习模式都难以实现让学生真正参与生产现场,学生脱离社会,不能将理论与实践集合,何谈锻炼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与工科专业培养目的不符,需要进行实习模式的改革和创新。

2 顶岗实习模式推进实习深度

顶岗实习也是一种实习实践教学模式,注重素质教育和专业能力教育的同时,在生产现场岗位中直接参与生产,承担实际工作任务,独当一面,加强生产实践训练管理,综合运用所学本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企业运营,锻炼动手操作能力。最早是在2006年5月,由师范类院校在全国率先实行“顶岗实习”,当时是一种新的教育实习模式,不同于普通实习实训,顶岗实习需要完全履行其岗位的全部职责。[9]目前高校都在尝试推广顶岗实习模式,但能真正做到生产现场顶岗的实习很少见。学校和企业要进行充分的准备,才有可能正常顶岗实习。

学生在校完成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学习,理论基础已经足够夯实后,再根据岗位操作特点进行指导训练,这样才能很快适应顶岗的岗位工作。如若不然,理论知识都不充分,对岗位操作内容茫然无知,何谈理论联系实际,缺乏领悟和理解,在一些机械操作岗位甚至会危及人身安全,这样的实习需要花更多的资源,还会影响生产,企业当然不会愿意。因此,学校应与时俱进,和企业发展保持同步,积极调整课程设置和专业培养目标,使其更贴近于企业人才需求,前期理论知识储备充分且适合后,學生进入企业岗位工作,才能更得心应手。这样顶岗实习才会让学生真正学到生产操作技能,联系理论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企业也能从中发现人才,储备人才。

顶岗实习和常规的生产实习不同,不能是走马观花的旅游性质实习,岗位工作是严肃的、认真的,实习过程中学生应该从思想、认识、行为上都保持严谨、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学校也应按照专业对口的要求,与企业共同制定规范,仔细安排实习岗位,不能将学生视为廉价劳动力,也不能将顶岗实习内容设计为简单重复劳动,这样会导致学生失去专业兴趣,达不到培养工程技术人才的目标要求。

3 探索工科专业实习改革与创新举措

通过对工科专业实践教育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工科专业的实践教学,还需要更完善的改进措施。比如,我国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政府、企业、学校协作配套体系,政策上激励机制还未建立。因此,探索工科实习改革与创新举措,建立完善的实践模式,对于工程类本科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质量至关重要。

3.1建议政府、企业与学校联合建立保障制度

政府鼓励相关企业参与学校人才的培养,给予更多优惠补贴和税收减免措施,提高矿山企业的参与积极性。并建立专门保障组织,对学生矿山实践安全做全面评估,有效免除矿山对学生安全责任的顾虑,确保清除实践的安全隐患。比如政府提供资助,在矿山成立专门组织,确保实践教育管理和保障评估体系。[9]或者加大支持力度,矿山可以有专门人员负责实习工作,不影响生产,有单独部门技术人员全面与学生接触,进行一对一“学徒”式实习,无论定岗或跟班实习,都能做到深入理解,提高质量和效率。

3.2课程改革、实习方案多方敲定,全面优化实践模式

首先学校的培养模式要与企业人才需求对应,调整课程设置,进入生产岗位实习之前,确保理论基础夯实。其次由学校专业教师和企业人员双方共同制定、实际参与的有效实习主题,实现方案要反复探讨,现场论证,多方仔细推敲论定。企业生产岗位数量要满足参与学生的人数,实习环境和相关设施要提前核实,岗位工作任务要确定,确保全面优化实习模式,保证实践正常进行。并且,完成相关阶段实习任务,提供实际奖励形成激励机制。[10]学生带着任务目标,深入探讨专业问题,有的放矢,实际问题现场分析,锻炼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

3.3努力增加实习经费投入,改善实习装备

针对矿山生产环境,要做到实习的安全保障,需要大量配套实习装备。首先,矿山地处偏僻,气候异常,并要谨防蛇虫鼠尾,必须购置相关防护以及预防药品等。其次,选厂机械轰鸣,噪音困扰、粉尘困扰、还有酸碱性污染物,都需要配套的服装和用具,使学生实习安全保障更落到实处。统一的服装和用具,也能提高实习团队的精神面貌和整齐程度,同时提高实习质量和效率。另外,针对噪音情况,为使学生能及时与指导人员取得有效沟通和交流,还需要配备无线电对讲接收装置,克服车间生产实习过程中的沟通困难,及时有效的解决生产技术交流障碍,提高技术指导和技能讲解质量。

3.4加强顶岗实习管理,完善实习考核制度,专题座谈及时总结

实习考核制度应该是需要公平、公正的评定每一个学生,需要结合平时表现,学习积极性、实习主动性、任务完成程度等综合考评。例如,评分细则可以为:专业理论知识掌握程度30%;岗位操作熟练程度30%;工作表现(含遵守劳动纪律、责任心、主动性等)40%;或者实习平时表现30%;实习日志30%;实习报告40%。每个实习阶段,甚至每天实习任务完成后,要及时总结实习问题,及时解决生产实习难题。尽量多组织技术专家专题座谈,学生直面企业高工高管,勇于发现问题,参与解决问题。另外,企业相关人员也应参与考评激励,企业优先聘用考核出的优秀人才,提前定向培养,达到产学研合作办学成效,实现卓越工程师的真正培养。[11]

3.5 加强双师队伍建设、完善配套管理制度

学校指导老师应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工程技术专业背景,熟悉实习企业的生产流程、设备、技术经济指标等。企业提供经验丰富、热爱沟通、专业能力强的工程技术人员,参与学生实习实践的全过程。[10]企业以安全生产和经济利益为先,对矿物加工人才的长远培养计划关心不够,难以参与到学生的实践评估和考核激励当中,观念中的学生就是外来参观者,做不到实践参与,何来提高实习质量?让学生拥有实习机会、实习场所,这只是开始,还需要具备更多辅助条件和共同建设的目标。学校应与实习企业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领导重视人才培养,愿意提供便利,承担实习任务,才能保证学校拥有实习实践教学基地。不仅是学校指导老师应该到生产现场踩点论证实习方案,不断学习提高专业技能,保证指导质量;工程技术人员也要加强沟通能力的培养,提高理论水平,最好建立实习管理专门部门,监督和规范双师的职业水平,加强双师队伍建设,完善配套管理制度,保证实习质量和效率。[11]

4 结语

工科实践教学应通过大量理论研究、加大投入、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等各种保障措施,切实推进生产实习模式的改革与创新。通过生产实习模式的全面改进,提供生产现场参与机会,争取做到顶岗实习,增强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实践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形成努力进取、奋发向上的良好实习风气,促进学生实践质量和全面素质的提高。生产实习过程中,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既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发挥主观能动性,也使学生认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真正将理论带入实践环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从而取得良好的办学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潘红波,闫军,沈晓辉等.国内外工科生产实习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4(2):83-85.

[2] 董金波,任恩瑕,李春華等.以就业为导向的本科毕业设计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经济师,2012(10):95-96.

[3] 晏全香,库建刚,邓荣东.矿物加工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11):93-94.

[4] 胡同德.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管理模式创新[J].职业技术教育,2009(8):56-57.

[5] 王静,张仁竞.顶岗实习:高校师范教育实习模式探索[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9(12):10-12.

[6] 李花,刘晓东,王枫,费继友.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的专业应用能力实践教学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1):174-175.

[7] 许高厚.教育实习[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8] 林华,游少鸿,曾鸿鹄.“卓越计划”下的环境类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探索[J].大学教育,2014.8:64-66.

[9] 周松兵.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顶岗实习模式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2):253-254.

[10] 付士军,刘志强.基于校企联合地方工科大学生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科技信息,2014(8):38.

[11] 晏全香,库建刚,邓荣东.教改背景下高校课堂的教与学[J].新课程研究:中旬,2018(2):85-86.

作者:晏全香 邓荣东 库建刚

第三篇:工科高校金工实习教学体系改革研究

摘要:为了贯彻《加强教育教学改革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相关文件精神,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武汉科技大学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举措和实施办法。金工实习作为工科院校一项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迫切需要加强其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作用。因此以此传统的实践环节为基础,提出了“模块+层次”的课程体系,并健全和完善了质量监控体系和评价考核体系,使金工实习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最终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学分制;金工实习;课程体系;创新能力

作者简介:龚园(1981-),男,湖北监利人,武汉科技大学教务处主任科员,研究实习员;梅丹(1980-),女,湖北武汉人,武汉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讲师。(湖北 武汉 43008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湖北省教育厅项目“基于职业素养提升的本科毕业实训体系建设”(项目编号:2011s01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国际教科文组织对新世纪大学生应具备的素质做出了明确的要求,其中,“创新能力”要上升到显著的位置。“十二五”期间,我国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也将围绕着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而展开。作为实践教学环节的一部分,金工实习将从传统的“学习工艺知识、提高动手能力”朝着“增强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方向发展。[1]将金工实习建设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平台,使学生能自主选择、自主学习,并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

一、工科高校金工实习改革的必要性

1.金工实习的现状

工科院校金工实习是一项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进行工程素质教育与现代制造技术教育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也是培养学生接触工程实际、理论联系实际、实践动手能力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通过一段时间的技能操作和演练将对学生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有着极大的帮助,拓宽了学生的就业面,增强了学生的适应性。然而,传统金工实习在学年制管理模式下,是以行政班为单位在某一学期集中安排实习的,这种方式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和不足,教学监管不能细化落实,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得不到提升。以武汉科技大学为例,金工实习一般为3~4周时间,管理者只知道学生在这段时间实习,但并不清楚学生实习的单项内容、具体的时间安排、主讲教师等信息,教学督导难以检查,课堂信息不好反馈,更难以保证教学质量。金工实习暴露的弊端给教学与管理带来了新的思考,为金工实习改革提供了动力和发展方向。

2.金工实习改革的必然性

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文件精神,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武汉科技大学各方面教学改革稳步推进,在此期间,金工实习作为教学环节的一部分,存在着以下两方面的改革必然:

(1)完全学分制改革的推行。学分制培养模式是以选课为核心,将学分作为衡量学生学习工作量、学分绩点,衡量学生成绩优劣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美国哈佛大学校长艾略特认为,人的能力、素质等存在差异,不能按同一僵硬的模式培养,主张扩大课程科目,允许学生有充分的选择范围安排自己的学习专业和课程。在我国,从1999年高校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被写入《高等教育法》开始,学分制就作为一种新型教学管理模式,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学分制和传统学年制教学管理模式有很大的不同,其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学分制更注重学生学习的自由性,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课程,不用受学年制课程安排的限制,还可以摆脱学年制必须修满一定年限才能毕业的束缚,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提前修满学分毕业,而学习能力欠佳的学生也可根据选课制的自由性,自主延长自己的学习期限。学分制更注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更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

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是未来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发展趋势,高校教学的各部分都将围绕着完全学分制的推行而变革。随着武汉科技大学完全学分制转型的日益临近,金工实习教学体系的改革已迫在眉睫。以武汉科技大学为例,将在2012级新生试行完全学分制,机械类专业在第二学期将面临着金工实习,在学分制运行模式下,传统学年制管理的金工实习与选课管理相违背。如机械类专业金工实习四周时间,不能安排任何一门理论课程,必然会影响到学生的选课。如何解决金工实习在完全学分制模式下的教学运行和管理工作,使之更好的适应学分制的发展趋势,将是学校教学体系改革必须考虑的问题。

(2)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国家赋予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我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因此,着力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造就一支适应未来挑战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是新世纪赋予高等教育的重任。1995年,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江泽民同志明确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作为一个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义大国,我们必须在科技方面掌握自己的命运。”在2000年的两院院士大会上,江泽民同志再次强调指出:“掌握前人积累的科技成果,扬弃旧义,创立新知,并传播到社会,延续至后代,不断转化成生产力和社会财富,这是知识传承和发展的通途。关键是要能够在已有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2011年4月,胡锦涛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讲话强调:“注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积极营造鼓励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使学生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努力为培养造就更多新知识的创造者、新技术的发明者、新学科的创建者做出积极贡献。”因此,金工实习培养理念将亟待更新,改革必须朝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宗旨迈进。

二、金工实习教学体系的改革与重构

1.着眼教育教学未来发展趋势,提高思想认识

未来教育教学将本着育人为本的原则,加强教学改革和创新,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履行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四个基本职能。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核心是改革人才培养体制,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提升思想认识,将为教育教学改革指明方向、为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寻求创新点。以胡锦涛同志在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为旗帜,以先进的、前瞻性的教育教学思想为指导,充分挖掘人才培养内涵,提高思想认识,将科学合理的发展观融入金工实习的改革中。鼓励学生增强实践动手能力,从基本动手能力、熟练操作能力、先进技能训练能力、设计创新能力几个层次加大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通过金工实习项目获得创新学分。

同时,金工实习以学分制改革为契机,从体制和机制上系统重构,上至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下至课程教学的管理,改革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朝着开放式教学模式、创新型教学方式转变,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因地制宜,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潜力。

2.创建“模块+层次”的课程体系

以选课为核心的管理模式是金工实习环节改革的必然之路。然而,实践课程具有周期长、时间连续的特殊性,因此,在选课模式下,以单个实践项目为基础,将金工实习进行了细化,提出了“模块+层次”开放式课程体系。

(1)“模块”部分。以金工实习各个实践项目为基础进行管理,使每一个项目都作为一个课程模块。如金工实习包括车工、钳工、刨铣磨、热加工(铸工、锻工、焊工、热处理)、数控车床等项目,将每一个单项都作为相应的课程模块,编写独立的大纲、教学日历、确定学分和学时等。课程模块的细化有利于金工实习课程内容的丰富和深化,有利于整体培养目标的实现,同时模块化体系的建立,允许学生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自由选择金工实习课程模块、学习时间、学习深度、主讲教师等,解决了学分制下学生选课冲突的难题,符合完全学分制的管理模式要求。

(2)“层次”部分。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要求,以学生对传统技术的熟练程度和对先进技术的掌握程度为前提,建立了四个层次的培养体系:基础层次、熟练层次、拓展层次和创新层次,且不同层次下对应着不同的课程模块,学生完成了相应层次内所有课程模块的学习,就能获得相应的学分和学分绩点。“层次”的划分遵循了原国家教委对金工实习的指导意见,更加倾向数控等先进制造技术的实习,即在金工实习中,铸、锻、焊、车、钳、铣、磨等传统的实习内容应相对减少,而以数控技术为主的现代制造技术的分量应增加。因此,“层次”化的管理模式进一步体现出了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凸显了因材施教的人本精神。

一是基础层次。使学生了解机械制造的一般过程、金属加工的主要工艺方法,独立完成简单零件主要冷、热加工方法的操作。主要指导学生分析和研究规定工件或加工要素的加工工艺或成型工艺,培养学生操作传统加工设备的动手能力。

二是熟练层次。使学生了解机械制造的一般过程,掌握金属加工的主要工艺方法和工艺过程,熟悉各种设备和工具的安全操作使用方法;了解新工艺和新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使用;掌握对简单零件冷热加工方法选择和工艺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认识图纸、加工符号及了解技术条件的能力。

三是拓展层次。是先进的技术技能训练阶段。主要是数控加工、特种加工、快速成型等技术的学习和设备操作训练,使学生接受先进的、综合的制造技术训练,了解CAD、CAM等在工程中的应用,培养其系统工程意识和创新意识,为创新设计和制造奠定基础。

四是创新层次。是创新设计和制造阶段。充分利用CAD、CAM技术自行设计作品,选择加工方法,设计加工工艺,并负责整个生产过程的实施。

各层次下应完成的课程模块如表1所示。

“模块+层次”开放式课程体系的建立,首先理顺了金工实习环节在学分制选课模式下教学运行和日常管理工作,同时,极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和钻研精神;其次层次的划分更加突显了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

3.完善质量监控体系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高校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各教学环节过程的监督和反馈,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了教学质量稳步和提高。然而,学年制管理模式下,金工实习教学环节的质量监控存在着一定的空白,主要源于金工实习没有固定的上课时间和地点,不能像理论教学那样将质量监控深入到每一门课程、每一个课堂。

金工实习“模块+层次”课程体系的建立,采用选课制管理模式,以课程模块为基础,学生通过选课能清楚的知道每一个课程模块具体的上课时间、地点和主讲教师,为教学质量监控提供了确凿的依据。在此模式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得以完善和延伸,能更加全面和准确的对金工实习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和监控,确保了教学质量的稳定。

另外,实施信息反馈制度。课程模块选课后,打破了行政班级的概念,但可以以每一个临时教学班级为单位,随机筛选学生信息员,通过网络对课堂情况进行反馈。

4.量化评价考核体系

评价考核是对学生整体学习情况的综合评判,包括学习过程和成果。评价考核成绩可由多方面成绩综合而来。一个好的评价体系将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年制下金工实习,学生最终成绩由平时成绩以及最后考核成绩综合而来,平时成绩占30%,是对学生出勤情况的考核,最终成绩占70%,是对学生实习成果的评判。但成绩的组成并不能反应实习的全过程,不能反应各个工种单项的学习情况,而且鉴于不同的实习项目,指导教师也不同,并不能做到最终的统一。

金工实习“模块+层次”课程体系的建立使得评价考核得到了量化。首先,金工实习被划分为小的课程模块,学生通过选课,每个课程模块的主讲教师和上课学生得以确定。其主讲教师可根据学生上课出勤率和最后的考核完成情况,给予一个单项课程模块的成绩。其次,根据各个层次培养体系要求,如果选修并完成了该层次内的所有课程模块且合格,可根据各个课程模块成绩综合而成金工实习的总成绩,并获得相应的学分和附加分等。另外,在评价考核体系中还可对有突出创新表现的学生予以创新学分的奖励,这样更加有利于培养和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结语

金工实习是实践教学的一部分,通过“模块+层次”课程体系的建立,规范了教学管理流程,并为其他实践类课程的改革做出了示范。金工实习教学体系的改革,突破了学分制教学管理的瓶颈,符合创新型人才培养要求,今后应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内容、方式和方法,使人才培养质量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陈金水,等.创建工程训练教学中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5):70-73.

(责任编辑:孙晴)

作者:龚园?梅丹

上一篇:生态文化论文范文下一篇:畜牧师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