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宇案法官王浩现状

2022-08-21

第一篇:彭宇案法官王浩现状

彭宇案的法院(法官)犯了一个低级错误—忘记了“谁主张,谁举证”原则(本站推荐)

彭宇案的法院(法官)犯了一个低级错误

——忘记了“谁主张,谁举证”原则

本人经过思考觉得:彭宇案的焦点或者说结症应当是:法院对举证责任的认定!也就是说,本案原告高老太起诉所称其伤是被告彭宇碰撞倒地所致要求赔偿,其提供的证据能不能足以证明自己主张是成立的。不应当把高老太的伤,是不是彭宇撞碰所致作为本案的焦点!

大家知道,如果把高老太的伤,是不是彭宇撞碰所致作为本案的焦点,那么,在原被告双方各执一词的情况下,法院就势必要求原被告各自提供自己主张成立的证据了!因此也就误入了原审法院三次开庭的错误审理,以及违背我国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证据规则要求被告举证的错误做法,从而导致作出了违背我国“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司法原则的错误判决。

大家知道,本案原告高老太起诉并提供相关证据以及被告应诉答辩后,就可以择日开庭审理了,经过开庭审理,在原告不能提供足以证明自己主张成立的证据时,也就是说,在直接证据不足或者间接证据不能形成锁链,被告否定原告所起诉的事实和所提供的证据的情况下,法院就应当依法采用判决的方式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根本不需要再开第

二、第三次庭了。众所周知,就本案而言,是一件“人身损害赔偿”为案由的普通民事案件。按照我国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证据规定,本案适用“谁主张,谁举证”原则,不适用举证责任倒置原则,法官只须凭证据判决就是了。也就是说,原告诉称其伤是彭宇碰撞所致,就必须向法院提供足以证明彭宇碰撞老太致伤的依据,否则必将承担举证不能而败诉的法律后果。根据我国适用认定者举证否定者不须举证的制度,彭宇在确认自己没有碰撞老太的事实后是无需提供任何证据的(我没有碰撞是无法提供证据的)!综观本案,原告高老太除有伤的事实和本人咬定其伤是彭宇所撞的陈述外,并无其他有力证据的,且被告彭宇一直持否定态度的案件,法院怎能判决高老太胜诉呢? 当然,法官不可能在现场,没有也不可能看到案件的经过事实。因此法院法官审理案件的过程,也就是凭证据还原现场,凭证据认定事实,凭事实(证据)进行判决。这里要注意的是,如果当事人提供的证据不足或证据有误,法院轻易采信,也就必然导致判决错误,所以法院公正是相对的,判决有错才是绝对的,只是尽可能做到少错判而己。就本案而言,现在虽然法院判决高老太胜诉,但事实彭宇不一定碰撞了高老太;反过来,如果法院判决驳回高老太诉讼请求,但事实也不一定彭宇没有碰撞高老太。所以,如果法院不支持高老太诉讼请求的判决,焦点是举证责任,理由只能是证据不足,而不是彭宇没有碰撞高老太。

显而易见,本案法官没有采用“谁主张谁举证”原则,而是采用原被告双方各自举证,同时法官采用逻辑推理,自由裁量、无过错原则和公平原则判处的。原审法院如此判案是根本没有法律依据的,他们犯了一个十分低级的错误,如果是八十年代,也许我也会这样判决!

第二篇:彭宇案

本院认为,对于本案的基本事实,即2006 年11月20日上午原告在本市水西门公交车站准备乘车过程中倒地受伤,原、被告并无争议。但对于原告是否为被告撞倒致伤,双方意见不一。根据双方诉辩观点,本院归纳本案的争议焦点为:

一、原、被告是否相撞;

二、被告应否承担原告的损失,对此分别评述如下:

一、本院认定原告是否系被告撞倒属于事实真伪不明,理由如下:

1、本案发生的地点在人员较多的公交车站,且是人流量较大的上午时段。由于这样一个特殊环境,原告也有滑倒或自己绊倒的可能性。即使是被撞倒,也很难在人来人往的现场确认撞倒自己之人。所以有原告想当然的认为第一个来扶她的人就是撞倒她的人。并且原告人被撞的伤情严重,在被撞倒时,下意识的应该是顾着自己的伤情,而无暇去辨认撞倒自己的人。事实证明在此过程中,证人陈二春也协助被告人将原告人送往医院。原告提供的城中派出所对原告的询问笔录、对被告讯问笔录的电子文档及其誊写材料等相关证据系复制品,没有原件可供核对,无法确定真实性,不能作为本案认定事实的依据。而被告申请的证人陈二春的当庭证言,并不能证明原告倒地的原因。原告倒地原因无法确定,是否为被告所撞倒更加无法确定,因此不能认定是被告撞倒原告。

二、被告应否承担原告的损失

根据前述分析,该事实处于真伪不明的情况,应适用证明责任的分配原则,原告无法提供有力证据证明自己倒地是与被告相撞所致,因而原告不能证明其主张。应当由原告承担不利后果,被告不应承担原告的损失。

综上,为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利,依据《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条之规定,先判决如下:驳回原告徐寿兰的诉讼请求。

本案受理费890元、其他诉讼费980元,合计1870元,由原告徐寿兰承担。 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江苏省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

第三篇:彭宇案的法理学分析

案例简介:

2006年11月20日,南京老太太徐寿兰在公交车站摔倒,彭宇自称上前搀扶、联系其家人并送其至医院诊治,属见义勇为,并非肇事者。随后,老太太咬定彭宇将其撞倒并向其索赔。双方对簿公堂。南京鼓楼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彭宇给付老太太损失的40%,二审和解结案。此案在社会中引起强烈反响,此后类似彭宇案的各种版本在各地出现,引起民众对跌倒老人是否可以搀扶的激烈讨论。

“彭宇案”已经过去将近7年了,可是有关“彭宇案”的争论却从来没有平息过,一方面是从那以后类似事件频繁的发生,另一方面是此案俨然已成为人们掩饰自身道德缺失的武器,见死不救的事件也开始遍布各大报纸的头版头条,此案中蕴含的道德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一.对道德危机与法制建设的反思

彭宇案的发生使的法律与道德两个看似相同的概念被舆论推到了风口浪尖,有关道德和法律关系的探讨也是不绝于耳,到底道德是否应该受到法律的保护,当今的法律是否完善呢?首先我们先从法律和道德的关系入手来加以分析:

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向人们提出的处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各种关系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这一概念说明,道德是以善恶为标准,调节人们之间和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道德总是扬善抑恶的。

法律是国家按照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意志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法律和道德都属于上层建筑,都是为一定的经济基础服务的。它们是两种重要的社会调控手段,自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任何社会在建立与维持秩序时,都不能不同时借助于这两种手段,只不过有所偏重罢了。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的。二者的关系具体可以表现为:

第一,法律是传播道德的有效手段。因为法律作为一种国家评价,对于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而法律所包含的评价标准与大多数公民最基本的道德信念是一致或接近的,故法的实施对社会道德的形成和普及起了重大作用。

第二,道德是法律的评价标准和推动力量,是法律的有益补充。执法者的职业道德的提高,守法者的法律意识、道德观念的加强,都对法的实施起着积极的作用;有些不宜由法律调整的,或本应由法律调整但因立法的滞后而尚“无法可依”的,道德调整就起了补充作用。

第三,道德和法律在某些情况下会相互转化。一些道德,随社会的发展,逐渐凸现出来,被认为对社会是非常重要的并有被经常违反的危险,立法者就有可能将之纳入法律的范畴。反之,某些过去曾被视为不道德的因而需用法律加以禁止的行为,则有可能退出法律领域而转为道德调整。

但是我们从“彭宇案”中可以清楚的看到法律与道德之前最明显的区别那就是他们之间不同的评判标准,道德评价具有“扬善惩恶”的特点,其评价对象包括了“善行”与“恶行”,而法律评价所针对的主要是违法犯罪行为。在通常情况下,违反法律的行为必定违反道德,而违反道德行为未必都违反法律。因此在某些领域上道德和法律也会出现尖锐的矛盾和冲突。对于本案,舆论普遍认为彭宇乐于助人是一种值得人们称赞的行为,从道德上讲是容易被人们所接受的,但是从法理角度上讲,彭宇却是本案的最大嫌疑人,所以道德和法律在此的不一致性受到了人们的质疑,解决道德与法律之间的矛盾就成了先进迫切需要重视的问题,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法制建设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建设首要任务,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加强道德和法制之间的一致性,互相调节,以减少二者之间的冲突。第二,在立法时要正确的处理道德和法之间的关系,在立法环节上,应当将道德规范作为指定法律的基础。第三,借助媒体来宣传和褒扬道德。第四,法律在内容上也应该相应的做出一些调整,以保护守道德的行为。

二、人们对传媒伦理的思考

“彭宇案”之所以受到如此广泛的关注不仅因为从此案中所现出的道德和法律之间的矛盾,更多的还是因为该案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网上调查显示63%的网友认为以后不会再扶跌倒老人,33%的人认为会理性判断再做决定,仅仅4%的人认不论什么原因都该坚决搀扶老人。足以看出“彭宇案”对于社会道德准则的影响是何等之大。

但是如果我们能够细心的究其根源我们会发现媒体的宣传在引导大众上起着决定性作用,据悉,南京彭宇案是由一篇发在西祠胡同上的帖子而逐渐引起广大网友关注的,由于网友的一致声讨,更多的报纸、电视台&、网络也高度关注此事的进展。而且,从始至终,大部分的网友似乎都立场一致,认为彭宇是被冤枉的,做了好事却得不到好报,徐老太是“碰瓷儿者",不以德报德,反以德报怨。各种媒体的报道似乎也倾向一致带着鲜明的倾向渲染做好事没好报。

然而,大家都知道“真实”是新闻媒体最起码的准则,但是在没有任何证据能够证明彭宇的清白,两方各执一词的情况下就做出如此具有倾向性的报道,严重违背了新闻媒体的本质,更有甚者在“彭宇案”之后,又不断以选择性的报道强化着社会对彭宇案的记忆,营造着所谓的“彭宇案后遗症”,隔段时间就会有媒体报道一些老人摔倒,无人敢扶等现象,甚至把这些新闻放在头版头条来吸引读者,但是恰恰是这些商业手段却严重的诱导了大众的倾向性思维。

现代社会发展至今,大众传媒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人类世界。不仅在空间上像马歇尔·麦克卢汉所说的那样,使世界形成“地球村”,而且在生存意义上使传统的现实社会成为了媒介社会。人们对于某一个事件、对于世界和不同国家的认识大多是通过新闻媒体来实现的。在进入信息时代的今天,新闻媒体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建构、文化的整合,无一不依赖它的帮助。新闻媒体在现代社会中主要有如下社会功能:

第一,传递信息。新闻媒体多向各地收集世界各地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重要信息,既包括正面报道,又有如实反映社会阴暗面的报道,并向整个社会发布,使大众从各个侧面了解社会环境及其动态。另外,媒体可以根据某些专家学者对可能或正在发生的危机进行合理推测,向社会发出警告,引起公众的关注与警惕,从而将危机的危害降到最小,甚至化解危机。

第二,协调社会,提供指导。在媒介未出现的年代,人类通过个人影响等传播手段,来达到协调社会的目的;而在新闻媒体普及的现代社会,新闻媒体参与了这种协调。人们通过新闻媒体获取各种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来调节自我,适应周围环境;各种社会力量借新闻媒体来树立权威和形象,或作出某种决定;民众也借新闻媒体来表达自己的心声,影响社会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第三,传递文化,建设道德规范。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对知识的积累和对传统道德规范的继承。因此通过传播活动获知和储存过去的经验并将之传递给社会上的新成员,使人类可以在新的起点上不断前进。

由此可见,新闻媒体在当今社会承载着重大的责任,一直以来媒体的本着“真实报道”的原则,但是近年来,随着媒体竞争的加剧,各大媒体盲目的追求经济效益,不惜一切地吸引大众的注意,“不实报道”和“选择性报道”屡见不鲜,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大众的价值取向,造成像“彭宇案”这样一致的舆论倾向性,这对法律的施行产生了严重的阻碍,也对社会道德的普及造成了不可逆转的负面影响,还可能造成区域分裂,民族分裂等更加严重的后果。

所以,应该对新闻媒体加以严格的规范,保证传媒实事求是,公正客观地报道事实真相;并在传播信息过程当中引导积极的舆论,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还应该宣扬好人好事,在社会上树立榜样,引导我们的美德行为。这样才能保证法律的正确实施,保证道德的传播,社会才能和谐地发展。

第四篇:关于_彭宇案_中事实推定适用原则的深层思考

第 23卷第 2期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Vol.23.NO.2 2010年 4月

Journal of HUBEI Correspondence UniversityApr. 2010

关于“彭宇案”中事实推定适用原则的深层思考

何伟(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北京100088)

[摘要] 2007特别是一审判决的事实推定过程。属必要。

[关键词 ]事实推定;适用原则;规制[中图分类号

“彭宇案”最后二审中以调解的方式结案,但是彭宇案一审中的判决涉及认定相撞事实的推定问题,却一直受社会各界诟病,特别是“根据社会常理推定出人一般不见义勇为”的推定更是令社会各界愕然。一审判决中涉及的几条判决理由一直饱受争议。如何设定一定的程序措施,界定一定的原则,从而使事实推定尽量减少任意性,公正的运行呢?除了具体的规制路径设置外,强调事实推定的适用原则则是一种“软规制”学者所言,建立事实推定的适用规则是最大限度避免事实推定这一负面效应的有效途径。下面结合案例,重点就事实推定适用原则提出一些建议。法官在审理具体案件时,若适用事实推定必须遵循如下原则:

一、被迫性原则

诉讼进行中,案件审理遇到瓶颈,即案件审理必须查明的事实缺乏必要证据。如果必要性证据查不清,对于某些事实不加以确认,而法律对于此情形又没有法律推定,诉讼就此停止,诉讼陷入僵局,整个审判将无法进行下去。为了打破这种僵局,必须需要司法者的主观能动性,运用事实推定查清事实。可见,事实推定适用时,首要原则就是被迫推定,法官如果要推进诉讼不得已、不得不做的推定。

因此,] D913 [

]

年发生的彭宇案,虽然以二审的调解结案,但是它留给我们的思考远没有结束,认真分析司法实践中事实推定出现的问题,提出具体的规制措施实 文献标识码

。正如

这里主张的被迫性原则的前提是法官主动运用事实推定, 而并不是强制要求法官在这种情形下必须要事实推定。事实 推定是法官自由裁量权的运用,法官有主动权。诉讼中如果案 件遇到瓶颈,必须查明的事实缺乏必要性证据无法查清,法官 完全可以不推定而直接运用举证责任分配原则对案件事实予 以认定,从而做出判决,这没有什么理论障碍的。但是,法官的 责任就是最大可能的正确的认定案件事实,而不能以程序正义 为盾牌,忽略了法官自身的主动探求事实真相,查清事实的应 有责任。所以,事实推定是法官根据职业敏感,根据审判责任, 甚至根据良心主动探清案件事实的结果。事实推定是法官查 清案情最后的“一根稻草”。法官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根据审 判理性选择的事实推定,最后也没有查清事实,那么只有运用 举证责任分配原则对案件进行认定。

二、严格适用原则

事实推定是法官根据经验法则,个人理性从已知事实推测 未知事实。而经验法则是指“人们在长期生产、生活以及科学 实践中通过对客观外界普遍现象与通常规律的一种理性认识, 在观念上它属于不证自明的公认范畴。司法审判上的经验法 则是社会日常经验法则的一个必要而特殊的组成部分,其特殊 性表现在法官常常根据自身的学识、亲身生活体验或被公众所

[文章编号

] 1671-5918(2010)02-0075-02 [本刊网址

] http://www.hbxb.net

普遍认知与接受的那些公理经验作为法律逻辑的一种推理定 式”可见,基于经验法则的事实推定注定渗透着司法者个人学 识,个人经验,个人感性理性甚至个人良心,因此事实推定无法 避免法官的个人的主观性及任意性。所以孟德斯鸠对推定提 出质疑:当法官推定的时候,判决就武断。因此适用事实推定, 必须严格其适用要件,即适用时必须严格遵守其构成要件:

(一)待证事实无法用现有证据直接和间接证明,这是事实 推定的前提必要条件。因为如果待证事实能用现有证据证明, 适用事实推定就无必要,同时还浪费了司法资源。

(二)事实推定必须有两个事实:基础事实和推定事实,二 者必须同时具备并且基础事实真实可靠,具有盖然性效力。

基础事实必须有充足的证据证明是真实的,否则推定的基 础就是不存在的。这里真实可靠是法律上的真实,而非绝对真 实客观真实。但是基础事实的真实性只是第一步,同时还要求 作为基础事实的证据具有盖然效力的证据。因为

,推定是一种 选择

,只有盖然效力才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可能性

,才有可供

选择的基础。而彭宇案中推定的基础事实的真实性是值得怀 疑的。实际上有证据能证明彭宇去医院是应家属之要求:证人 可以证明,同时有电话记录佐证。但是法官忽略这些而直接适 用推定,很显然推定的基础事实是不可靠的。

(三)基础事实与推定事实之间具有高度的盖然联系。这是事实推定的逻辑条件,也是最关键的条件。

(四)证据盖然效力的两种可能性之间还必须存在“一般和个别”、“常规和例外”的关系,而推定就是在这种关系中进行选择。事实推定的司法者根据经验法则通常都会选择一般常规而抛弃个别和例外。这就是遵循择优选择规则。这种选择的基础是经验法则。彭宇案中判决书中是这样推定的: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分析,人被外力撞倒后,一般首先会确定外力来源、辨认相撞之人,如果相撞之人逃逸,作为被撞倒之人的第一反应是呼救并请人帮忙阻止。这种推定是有待商榷的。一位老人被撞到后,根据一般的经验法则首先是寻求人帮助救治进而找外力来源而不是首先确认外力来源。这一审中的事实推定选择了例外而没有选择一般,不符合择优原则。

(五)许可当事人提出提出证据予以反驳。这是事实推定的生效要件。任何推定都是可以反驳的。如果说法律推定基于公共政策,价值取向的考量设置为不可推翻。那么任何的事实推定都是可以提出证据予以推翻的。对方当事人既可以对基础事实进行反驳,这是间接反驳;也可以对推定事实进行反驳,这是直接反驳。

作者简介:何伟(08级民事诉讼法专业硕士研究生。

—),男,山东枣庄人,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

1984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0)第

23卷第

2期

三、公开性和反驳性原则

公开性原则和反驳性原则是有内在联系的。公开的主要

目的就是让当事人知道事实推定的过程,为当事人进行反驳提 供程序保障。而反驳性的前提要求就是事实推定公开,包括审 判过程中事实推定心证过程的公开和裁判确定的事实推定。

事实推定除了依靠法官的职业操守和良心理性,还需要公 开推定内心过程,从而把事实推定放在阳光之下。因为推定事 实一旦作出,却会让对方当事人

(或第三人

)陷入不利的诉讼境

地,因为这时提出证据的责任已转移到该当事人的身上,该当 事人若不反驳和辩论,他就要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因此法官 在事实推定时必须把内心的思维推理过程以明确的语言向当 事人阐述

,使推定过程具有公开性。事实推定适用公开性原则

要求:一是在审判过程中,如果法官要进行事实推定,必须履行 告知双方当事人的义务,否则无效。因为公开的的主要目的就 是为事实推定非利益当事人提供一种程序上反驳的机会。如 果连怎么推定的当事人都不知道,反驳就无从谈起。二是判决 中应当公开事实推定的司法判断过程。公开判决书中的事实 推定理由,既可以使事实推定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也能够促 使司法者谨慎的理性的适用事实推定。同时,也为对方当事人 通过上诉对事实推定进行反驳提供了基础。至于反驳的标准 如何,学者主张不一。鉴于事实推定非利益当事人在承担证明 责任的能力上的劣势,我们可以完全采用举证责任的证明标准 即只要反驳的证据使推定事实真伪不明即可。

四、程序性原则

事实推定是一种司法认知手段,是属于自由心证的范畴。 法官进行事实推定时,自由心证的过程是逻辑推理的过程,内 心思维活动当然谈不上程序问题。但是当把事实推定放在案 件的审理过程中,必须设置具体的可得见的可操作的程序来规 范事实推定。根据事实推定的性质及构成,法官必须按照以下 程序进行事实推定:

(一)启动推定。关于事实推定的启动主体,大陆法系普遍 认为事实推定是司法认知方法,主体是司法者即主审法官,当 事人无权启动事实推定程序。那么当事人对于事实推定没有 任何的意志表达渠道吗?现在司法改革的目标是当事人主义。 我们是否可以考虑除了法官主动依照职权事实推定,让当事人 提出事实推定的申请或建议由法官负责审查而决定是否进行 事实推定。这样事实推定的启动程序决定权还是法官,事实推 定的主体没有改变。

参考文献:

[1]具体案情参见各种媒体报道.

[2]张云鹏,徐静.当代法学

2007,.

论事实推定的规制路径

[J].(2)

(二)法官依职权或者依当事人申请进行事实推定,必须履 行告知义务。法官应当把事实推定的心证过程告知当事人特 别是事实推定非利益方,同时应当告知反驳的期限及具体的程 序。

(三)由遭受不利事实推定的一方提供证据进行反驳。

(四)在反驳期限内接受反驳的证据并进行司法裁量,从而 确认反证的效力能否推翻事实推定。如果能推翻或者至少使 推定事实真伪不明,事实推定被推翻。反之,反证不足以推翻 事实推定的盖然确定性,事实推定成立。

设置事实推定程序的初衷除了监督法官的司法认知外,更 重要的是保护当事人的诉讼利益,也可以增加的当事人对于诉 讼权威的信任度,因为程序能增加当事人对案件实体处理结果 的可接受程度。

五、遵守公序良俗原则

公序良俗是公共秩序和良好风俗的总称,与社会公共利益 的内涵相当。我国民法通则中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守社会公 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作为一般的民事主体都应当遵守 公德,尊重公共利益,司法者司法行为时应当以更高的标准要 求自身尊重公共利益。诉讼程序司法者进行事实推定当然也 不例外,也必须尊重善良风俗,不得违背社会公共利益,否则无 效。彭宇案中做了这样的推定:如果被告是做好事,根据社会 情理,在原告的家人到达后,其完全可以在言明事实经过并让 原告的家人将原告送往医院,然后自行离开,但被告未作此等 选择,其行为显然与情理相悖。很明显,此事实推定结果是被 告做好事救人与情理相悖。我们没有权利对于法官个人的道 德水平进行批判。但是这个事实推定明显违背一般的道德底 线,违反了社会的善良风俗。当然无效。

事实推定,作为一种特殊的证明辅助方法,能够减轻诉讼

证明的责任,提高诉讼效率,推进诉讼有序进行,从而促进诉讼 公正。但是事实推定是一把双刃剑,其渗透的司法者个人主观 性及恣意性,又容易导致司法者的专断武断。缺乏监督的事实 推定更容易滋生司法腐败。正如学者所言,推定是“一个温柔 的陷阱,必须加以严格的限制,设置樊篱。因此,必须设置适用 原则作为一种“软规制”,使其成为法官事实推定所依据的个人 理性的一部分,从而来规制事实推定。在适用原则以及其他具 体规制措施的共同规制下,希望事实推定能在程序中,“樊篱” 下,发挥其自身优势,解决诉讼证据困境,推动诉讼进行,进而 促进诉讼公正。

[3]毕玉谦.举证责任分配体系之构建

[J].1999,: 法学研究,

(2)48~61.

[4]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下册)

[M].北京:北京出版社,

2007,182.

[5]张云鹏,徐静.当代法学,

(2)26.

论事实推定的规制路径

[J].2007,:

[6]裴苍龄.论推定

[J].1998,: 政法论坛,

(4)53.

[7]肖建华.民事证据法理念与实践

[M].北京:法律出版社:

1997.

[8]裴苍龄.再论推定 [J].2006,: 法学研究,

(3)123.

[9]肖建华.民事证据法理念与实践

[M].北京:法律出版社:

1997.

[10]张芳芳.学术研究

[J].(10)69. 2003,:

[11]陈光中.刑事诉讼法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2]邓子滨.刑事诉讼中的推定

[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3:65. 76

第五篇:转正工作总结 【王浩】

工作总结

我于2004年6月毕业于成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2004年9月至今在中国第五冶金建设公司职工大学教务处工作。主要负责体育教育教学、自考本科管理等工作。怀着教书育人的梦想,揣着一颗火热的心,我奋斗在教育事业的第一线已经近十个春秋了。虽然在这长长的十年中,我只是一个签订三方合同的员工,但我从没有用一个局外人的态度来对待我的工作,而是时时处处以主人翁的精神从事我的教学、管理和行政工作。为了更好地总结过去,展望未来,现将本人任职以来的基本情况总结如下:

一、思想政治方面

自2004年9月任职以来,我深切地认识到, 提高政治思想觉悟, 是开展好教育工作的基本前提。我始终坚定不移地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积极参加政治学习。服从组织的工作安排,能够主动与同事研究业务,互相学习,配合默契,教学水平共同提高。关心国内外大事,坚持向先进人物学习。政治学习中我能认真做笔记,积极参与讨论,说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在平日的工作中,始终奉行“敬业、忠诚、团结、进取”的企业精神,思想和言行同企业保持高度一致。能团结同事,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正确的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本人热爱党的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热爱学生,真诚对待学生,受到学生的欢迎。恪守“德高为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原则。时刻铭记着自己是一位光荣的人民教师,一名“五冶人”。

二、教学教研及成绩方面

(一)教学工作

在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注重学习,努力完善业务知识是使自己不被社会所淘汰的最有效的手段。平时,我能积极利用课余时间,从体育教育类刊物及体育杂志中汲取营养,了解体育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把优秀运动员的成功经验, 1

移植到自己的教学中去。通过不断的充实和提高自我,让我在每堂体育课都更加得心应手。

课前做好准备,布置好场地和器材,积极做好安全设施,不打无准备之仗。上课时,做好常规教育,做好准备活动,适应学生的身心健康。几年下来,学生无重大伤害事故发生。认真讲课,认真示范,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讲精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发扬团结互助,吃苦耐劳、勇往直前的精神。

体育教学主要从三点来进行总结。首先,我特别重视人体生理机能变化规律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运用这个规律可以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使学生科学的锻炼身体并健康的成长。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其次,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人的认知规律的培养。这样,可以使学生尽快的学好技术,形成技能,使体育教师真正实现精讲多练,为体育教学研究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组织方法奠定基础。最后,我在教学中特别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利用体育教材的特点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自觉性、组织性、纪律性、集体荣誉感、不怕苦、不怕累、勇敢顽强的拼搏精神等。这三点的有机结合会使体育教学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教研工作及成绩

多年来,本人能认真钻研业务,了解体育教育最新的发展趋势,不断的更新知识。订阅了大量有关资料,认真学习使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本人论文《成人高校学生运动损伤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在教育类学术期刊《读写算》2013年第34期(总第226期)教师版高教论坛栏目刊发,并荣获优秀论文“一等奖”,为我校体育工作推上新台阶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主要成绩:

2004年9月至今,负责全校学生体育教学工作。

2004年9月至今,负责组织一年一度的秋季运动会及各类体育活动。2005年6月,获得四川省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资格证书”。

2006年10月,代表学校参加成都中职学校登山活动,荣获“第三名”。 2010年7月,获中国第五冶金建设公司职工大学青年教师“教学公开赛”中荣获“二等奖”。

2012年6月,获中国第五冶金建设公司职工大学青年教师“团结、奋进”教学公开赛荣获“三等奖”。

2012年上半年,独立完成五冶建设公司员工健身操培训工作。

2012年8月,获得四川省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证书”。

2012年下半年,荣获五冶建设公司举办的员工乒乓球比赛中荣获“男子双打第一名”。

2013年12月,经四川省教育厅批准,获得高等学校教师“讲师职称”。

三、行政工作方面

2004年9月至今,我的主要行政工作是负责教材管理工作、考务工作、四川理工学院独立本科段的自考管理等。我校自考本科从07级至今,累计注册自考学生为451名,已毕业203人,待毕业47人。每学年组织学生参加4次全国统考(13年开始每年3次),两次省考,两次新生注册,两次毕业设计及毕业答辩,两次毕业证书办理。我校自考本科历年的国考课程平均通过率达75%以上,省考通过率96%以上,毕业答辩合格率98%以上,自考学生毕业率达到90%以上。因自考工作成绩较为突出,多次受到“四川省自学考试委员会”及“四川理工学院”的嘉奖。

主要行政工作:

1、2004年9月至2012年7月,负责全校教材管理工作。

2、2004年9月至2011年7月,负责全校考务工作。

3、2007年5月至今,负责我校四川理工学院自考本科管理工作。

四、班主任工作

2010年3月至今,我还担任10级建筑工程技术2班的班主任工作。如何才能做一个轻松快乐的班主任呢?班主任身上应有的几个特质包括:业务精、有爱心、肯吃苦。这里的有爱心并非父母的自然之爱,而是需要班主任的科学施爱,让学会体会到班主任的爱是有条件是要有好的表现和进步才能得到的。其次是班级管理要有方法,把握规律,树立良好班风,优化班级环境,是新班级成之后的第一要务。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经过班主任的引导,班干部的带动,同学们树立了奋斗的目标,也是有了主人翁责任感,班集体形成巨大的凝

聚力。让班干部分工明确,做到各司其职,各尽其责,这样班主任工作也会做得轻松快乐。苏格拉底说得好:“每个人的身上都有太阳,只是要让它发光。”每个学生身上都有闪光点,抓住这些闪光点,培养他们学习和人生追求的目标“给每个学生一次机会,给每个学生的闪光以肯定。”

2004年9月到五冶集团工作以来,我虽不是五冶集团正式编制,但我一直以“敬业、忠诚、团结、进取”的企业精神来要求和鞭策自己。工作中,从“严、细、新、实”出发,力求将每件事情做好。我会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虚心向前辈学习,努力提高专业知识,让自身的思想文化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争做一名合格的五冶人,以更好的成绩来回报我们的企业,我们的团队。

上一篇:青春梦想英语演讲稿下一篇:品质检验员岗位职责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