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产业发展研究

2022-08-13

第一篇:哈尔滨产业发展研究

哈尔滨师范大学应届毕业硕士研究生证明

兹证明,出生日期,学号2014届专业应届毕业硕士研究生,招生类别,其将于2014年7月毕业,届时如符合我校硕士研究生毕业条件及学位授予要求,将准予毕业并授予学位。

特此证明

哈尔滨师范大学

学生就业指导处

年月日

第二篇:哈尔滨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的毕业SCI要求

哈尔滨医科大学研究生毕业发表学术论文有关规定

为不断提高哈尔滨医科大学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质量,鼓励科研合作及团结协作精神,根据我校研究生培养的实际情况,学校决定对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做出以下要求:

一、博士研究生

1、博士研究生毕业前要求发表SCI收录的学术论文,其类型应为论著、实验研究、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中的一种,内容应为学位论文的相关内容。研究生应为第一作者,导师为通讯作者,研究生和导师署名单位均为哈尔滨医科大学。

2、博士研究生发表SCI收录的学术论文,期刊影响因子≥3.0,署名前两位作者有效;期刊影响因子≥5.0,署名前三位作者有效;期刊影响因子≥10.0,署名作者均有效。学术论文内容应为学位论文的相关部分或属于同一课题组或同一大课题中的相关研究内容。

3、博士研究生做为贡献等同第一作者发表SCI收录的学术论文,要求期刊影响因子≥2.0。学术论文内容应为学位论文的相关部分或属于同一课题组或同一大课题中的相关研究内容。

4、与国外联合培养的博士研究生发表SCI收录的学术论文,要求研究生为第一作者且作者单位体现哈尔滨医科大学,期刊影响因子≥3.0。

5、从2008级博士研究生开始,海外兼职博士生导师指导的博士研究生发表的SCI收录的学术论文,要求研究生为第一作者且作者单位为哈尔滨医科大学,联合通讯作者期刊的影响因子应≥3.0。

6、被确定为硕博连读、提前攻博和签订创新基金合同的博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的要求按当年签署协议办理。

二、统招硕士研究生

1、从2009级开始,硕士研究生毕业前要求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或发表SCI收录的学术论文。

2、科学学位硕士发表学术论文类型应为论著、实验研究、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中的一种,专业学位硕士可以发表文献综述。发表学术论文必须是学位论文的相关内容。研究生应为第一作者,导师为通讯作者,研究生和导师署名单位均为哈尔滨医科大学。

3、硕士研究生发表SCI收录的学术论文,期刊影响因子≥1.0,署名前两位作者有效;期刊影响因子≥2.0,署名前三位作者有效;期刊影响因子≥3.0,署名前四位作者有效。学位论文必须是同一整体课题的不同部分。

4、硕士研究生在本学科内参与博士研究生课题工作,发表SCI收录的学术论文,期刊影响因子≥3.0,允许两名硕士生毕业;影响因子≥5.0,允许三名硕士生毕业;影响因子≥10.0,不限制硕士生毕业人数。参与博士研究生课题工作的硕士生署名均不分次序。

5、提前毕业、签订创新基金合同的硕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的要求按当年签署协议办理。

三、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1、高校教师和MPH研究生要求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学术期刊上发表一篇与硕士学位论文研究内容有关的学术论文(登陆“中国记者网”,首页左侧处“媒体查询”栏,下拉菜单处选择“期刊”,输入杂志名称查询)。论文类型应为论著、实验研究、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中的一种。研究生应为第一作者,导师为通讯作者,研究生和导师署名应体现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

2、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人员发表学术论文,申请学位前任意时间以第一作者发表的申请专业的学术论文、专著或其他成果(部、项)均有效,详细要求按《哈尔滨医科大学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实施细则》中的有关要求执行。

所有层次研究生未达到发表文章要求者不准进行答辩,也不进行与毕业相关的任何工作。

二〇一一年三月十日

关于重申研究生毕业发表学术论文有关规定的通知

为了提高我校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的质量、鼓励科研合作及增强团结协作精神,进一步规范毕业前的有关要求,根据我校研究生培养的实际情况,学校决定对研究生毕业前发表学术论文要求重申如下:

一、博士生

1、从05级开始博士生毕业前必须发表SCI收录文章,影响因子≥3.0前两位作者有效,影响因子≥5.0前三位作者有效,影响因子≥10.0允许前五位作者有效,指导教师应为通讯作者或责任作者,作者署名单位必须为哈尔滨医科大学。

2、与国外联合培养的博士生,要求必须发表第一作者、且作者单位体现哈尔滨医科大学的学术论文;若注释中标有前几位作者贡献等同(其刊物影响因子必须≥2.0),则涉及的几位作者均视为有效。

从2008级博士生开始,海外引进及兼职博士生导师指导的博士生发表文章应强调责任或通讯作者单位为哈医大,联合责任或通讯作者影响因子应大于3.0。

3、被确定为提前攻博、硕博连读博士生,除发表一篇SCI收录文章外,还要在国内核心期刊或哈医大学报至少发表一篇学术论文。签订创新基金合同的博士生,按当年协议要求办理。

4、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博士生暂不要求发表SCI收录文章,但必须在国家级杂志(本专业排名第一或第二位)至少发表两篇学术论文。从2008级开始要求发表SCI收录文章才允许毕业答辩。

5、所有发表的文章类型应为论著、实验研究、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中的一种。

6、未达到上述要求者,不准进行学位论文答辩,也不进行与毕业相关的任何工作。

二、硕士生

1、从2008年开始,科学学位硕士毕业生不再要求在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学校鼓励在国家级杂志(必须为本专业公认第一或第二位杂志)上发表高水平文章,并以此作为评选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的依据,提前毕业必须发表SCI收录文章。

2、高校教师和MPH研究生继续实行在省级或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一篇与硕士学位论文研究内容有关的学术论文,其类型应为论著、实验研究、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中的一种。

3、SCI收录文章作者有效性同博士生第一条,同样可作为评选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和提前毕业的依据。

4、签订创新基金合同的硕士生,按当年协议要求办理。

三、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 发表论文按《哈尔滨医科大学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实施细则》中的有关标准要求,其类型必须为论著、实验研究、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中的一种。

哈尔滨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

2007年12月16日

第三篇:哈尔滨:大力发展都市现代农业 助推哈尔滨市城乡统筹发展

哈尔滨:

大力发展都市现代农业 助推哈尔滨市城乡统筹发展

哈尔滨市是大都市、大农业特色十分鲜明的城市。近年来,在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大都市的进程中,我们以都市现代农业为纽带,探索出了一条以都市农业促动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子,形成了城市农村共同繁荣、富民强县良性互动、发展环境同步提升的良好态势。

一、坚持规划先行,明确都市农业发展定位

编制了《哈尔滨市现代农业发展先行区规划(2011-2015)》,将全市农业定位为生产、生态、生活、科教四大功能,提出了以中心城及近郊精品农业区、中部平原优质高效农业区、西北部沿江无公害设施农业区、东南部低山丘陵特色生态农业区为重点的发展布局,将都市现代农业定位为优质高效农业、绿色生态农业、特色精品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生态景观农业和高科技设施农业等六种形态。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环四线”(“一环”为城六区,“四线”为哈南、哈牡、哈肇、哈同四条公路沿线)精品农业建设规划,打造涵盖农机装备制造、农产品精深加工、新农村建设示范、农田水利设施、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一系列精品项目,为我市都市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找准发展优势,打造都市农业产业集群

紧密依托我市地理位置优越、农业资源丰富的发展优势,面向国内外市场,着力打造都市现代农业特色发展集群。一是打造绿色、有机精品粮产区。充分利用境内土质肥沃、水资源丰富、水系发达的优势,大力发展粮食生产。2011年,全市粮食产量达284.6亿斤,占全省的25.5%,占全国的2.5%。为落实国家千亿斤粮食增产规划和省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目标,2011-2012年,我市投资30多亿元,重点实施了“旱改水”扩稻工程,新增水田面积160万亩;投资近5亿元建设了42处智能化水稻育苗中心,实施工厂化育秧、测土配方施肥、节水化灌溉、机械化收割等现代生产技术,培育了五常“稻花香”大米、方正“富硒”大米、呼兰“禾下土”杂粮、双城“八家子”小米等一系列全国知名的绿色、有机粮食品牌,既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优质农产品,也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二是打造优质畜产品规模化养殖区。依托资源优势、养殖传统优势,以双城、五常、尚志为重点打造奶牛产业;以宾县、木兰、阿城为重点打造肉牛产业;以巴彦、呼兰、宾县、双城为重点打造生猪产业;以双城、呼兰、通河、依兰为重点打造家禽产业;以巴彦、方正等为重点打造名优鱼类产业,形成了一批畜牧养殖“一品”强县。2011年,全市畜牧业实现产值409.7亿元,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比重达46.4%,规模化养殖小区发展到7179个。全市肉蛋奶总产量达到261.7万吨,增长3.1%;水产品产量达12.1万吨,增长5%。打造了宾西牛业、双城天顺园、巴彦金锣等一系列知名畜产品品牌,在满足全市正常供应需要的同时,还远销俄、日、韩等周边国家和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三是打造郊区都市精细果菜供应区。我市地处北方,季节变化明显,冬春两季蔬菜供应要靠外埠进口,无形中增大了市民消费压力。为了有效缓解淡季蔬菜供应难题,我们大力实施郊区“粮改菜”工程,重点发展具备价格优势和市场优势的设施蔬菜种植。2011年,全市蔬菜面积发展到166万亩,其中设施蔬菜面积发展到26万亩,新建设施蔬菜标准化园区24个,有6个设施蔬菜基地被评为国家级标准园区。特别是五常市万亩设施蔬菜示范园区,已经成为全省规模最大、标准最高的设施蔬菜基地。目前,全市蔬菜总产量达到478万吨,冬春淡季蔬菜自给率达到60%,既解决了以往市民冬春淡季吃鲜菜难的问题,也为平衡市场价格做出了贡献。四是打造优质农产品精深加工区。围绕丰富和优质的农产品资源,打造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集群。全市粮食加工企业发展到2015户,米、稻、豆年加工量达468万吨、300万吨和55.8万吨,分别占全市产量的60.3%、78.2%和68.1%。培育出中农百草科技公司、菊花生物、盛龙酒精、天通农业、益海嘉里、中粮美裕、禹王蛋白等一大批粮食加工龙头企业品牌。畜牧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300余户,年加工鲜奶168.1万吨、生猪343.9万头、肉牛46.6万头、禽类9331.2万只,分别占产量的117.5%、86.5%、48.2%、98%。雀巢、蒙牛、大众肉联、巴彦金锣、宾西牛业、对青鹅业等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蜚声中外。蔬菜、桨果、食用菌等经济作物加工企业发展到62家,年加工果蔬、食用菌等34.6万吨,占全市果蔬产能的7.9%。2011年,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455户,工业总产值实现757.2亿元,利税92亿元。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总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比重为33%,与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之比为0.96:1。农产品加工业形成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带动了相关产业的飞速发展,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就业,为繁荣农业农村经济、促进城乡融合奠定了坚实基础。五是打造高科技现代农业示范区。重点推进实施了哈尔滨市农科院现代农业示范区、双城市50万亩玉米示范园区、五常20万亩水稻示范园区、方正12万亩水稻示范园区和呼兰大用旱作农业示范园区等五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这些园区业已成为成展示农业发展成果、探索现代经营模式、示范带动作用突出的现代农业先行区,实现了我市农业向现代化发展的一次跨越。同时,也为都市现代农业人才培养、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和城市居民体验农业生产环节、掌握了解农业知识、树立农产品安全意识搭建了良好平台。六是打造体验式农村生态田园旅游休闲观光区。以利用农业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传承为依托,打造了一批具有浓郁乡土特色的旅游观光休闲农业景区,通过开展湿地游、山水游、文化游、“农家乐”等旅游项目,打造都市旅游观光农业。形成了以阿城横头山、尚志帽儿山、五常凤凰山、通河铧子山、延寿长寿山等为主的山水风光区,以滨江湿地、金河湾湿地等为主的湿地旅游区,以阿城金源文化、呼兰近代文学文化、双城解放战争红色文化、尚志土改红色文化以及东北抗联红色文化等为主的文化旅游区和以城郊、县郊为主的“农家乐”、采摘园等休闲体验旅游区。既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休闲度假的好场所,也为扩大城乡文化信息交流、促进农村开放、发展旅游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开辟了新的路径。同时,依托沿松花江地理优势,确定了“一江居中、两岸繁荣”的发展构想和打造“万顷松江湿地、百里生态长廊”的规划目标,沿江开发了一条生态旅游示范带,形成了“一湖三岛”、白鱼泡、长岭湖等一批知名休闲旅游景点。“万顷松江湿地”被誉为城市之肺,在绿化、美化环境的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城市生活和生存环境的质量。

三、多元筹集资金,夯实都市农业发展基础

都市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和保障,我们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积极吸引和鼓励城市资本、社会资本参与都市现代农业的开发,极大地调动了社会各界的积极性。以政策扶持和引导性资金投入为导向,全市“三型”都市农业得到了较快发展。一是政府主导型。以政府为主导,先后投入15亿元,大力推进了北国水城、“旱改水”、郊区“粮改菜”、松浦渔港、畜牧规模养殖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等一批都市现代农业大项目。目前,这些项目竞相发展、逐步显效,为我市都市现代农业开发打开了新的突破口。同时,通过举办园艺节、农博会,实现了都市现代农业与市场的有效对接。二是城市资本型。通过政策扶持,吸引了大量社会资本和工商资本参与到我市都市现代农业的开发中来,中粮美裕集团、本山传媒、宝宇集团、555将军集团、荣兴地产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先后到我市投资兴业,已累计投入18.7亿元参与都市农业开发,为我市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三是合作经营型。通过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拓展都市现代农业的发展空间。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已发展到3288个,形成了一大批农机专业合作社、设施农业专业合作社、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

尽管我市都市现代农业形成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发展建设资金短缺、基础设施薄弱、土地存量不足、气候条件恶劣、投入产出比低、品牌培育不足、精深加工链短等不容忽视的问题。下一步,我们将按照中央和省的有关要求,紧紧围绕省委提出的“八大经济区”和“十大重点工程”,不断拓宽融资渠道,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深度挖掘区域农业旅游文化资源;加快推进农业生产园区化,不断提高农村产业发展的集聚度,逐步形成集群化、特色化、生态化的精品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力争早日使我市发展成为都市现代农业的样板区。

第四篇:哈尔滨物流发展规划与现状

课程名称:物流学

哈尔滨市市物流发展现状与规划

物流管理

1、哈尔滨市

1.1哈尔滨市概况

哈尔滨市——哈尔滨是中国黑龙江省省会,是中国东北北部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哈尔滨地处东北亚中心位置,被誉为欧亚大陆桥的明珠,是第一条欧亚大陆桥和空中走廊的重要枢纽。

1.2哈尔滨市交通情况

1.2.1铁路

从50年代开始,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发展黑龙江的铁路运输事业。哈尔滨铁路局是全国15个铁路局之一,北起古莲,南至兰棱,东达绥芬河,西到满洲里,外与俄罗斯接轨,内与沈阳铁路局相通。36条干线贯穿黑龙江省全境和内蒙古部分地区,构成了欧亚大陆桥的重要通道。铁路营业里程6854公里,线路计长12516.9公里。

哈尔滨乘坐火车可以抵达北京,长春,沈阳,大连,天津,上海,广州,济南,青岛,南昌,武汉,石家庄,郑州,长沙,西安,重庆,德州,杭州,温州,包头等以及沿线城镇。哈尔滨乘火车可以抵达省内所有通客运铁路的大中小城镇。是一个连接中国大陆与东北亚的重要铁路枢纽。

1.2.2公路

主要公路有绥满高速、京哈高速、哈佳高速、哈同公路(同江)、吉黑公路(黑河)、鹤哈高速等。

哈尔滨的公路运输事业发展迅速,陆续建成了松花江公路大桥、北京至哈尔滨二级汽车专用公路哈尔滨段、哈尔滨至阿城汽车专用公路、哈尔滨至亚布力二级专用公路、机场高速公路、二环快速干道等重点工程。公路运输发展到具有高速公路、专用公路、高等级公路为骨干架的干线公路网络。公路总里程达到75421公里。城市公共交通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以国有公共交通车辆为主体,个体和社会车辆为补充,贯通城乡的客运服务体系。全市公路营运客车已达4293辆,公路客运量达5135万人次,货运量达8148万吨。

1.2.3航空

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地处东北亚中心位置,是东南亚至北美航线的最佳经停点,是中国东北地区乃至东北亚的重要空中交通枢纽之一。由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可以到达北京、香港、台北、上海、深圳、广州、天津、西安、沈阳、乌鲁木齐等各国内主要城市,以及东京、首尔、叶卡捷琳堡、哈巴罗夫斯克、符拉迪沃斯托克、大阪、新潟等国际城市。太平国际机场属干线国际定期4E级机场,航站楼面积6.7万平方米,旅客吞吐量2011年突破784万人次。预计2020年,扩建后的哈尔滨机场定位为大型一类口岸机场,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12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7.5万吨的需要。

1.2.4水运

哈尔滨地处松花江中游,是全省水运的指挥运输中心。哈尔滨港口对俄开放,1990年,投资1200万元建成了东北内河最大的哈尔滨航运站,引进和制造了平均时速高达65公里的水翼船,并投入松花江营运。1992年,开通江海联运,船队首次从松花江经黑龙江下游出海,驶抵日本,开始了冲出内河、走向海洋的新纪元。航线遍及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和嫩江,并与俄罗斯远东部分港口相通,经过水路江海联运线,东出鞑靼海峡,船舶可直达日本、朝鲜、韩国和东南亚地区。由于松花江水位连年下降,严重影响了松花江的航运。

1.2.5邮政

哈尔滨邮政局是中国东北部重要的邮件集散中心和通信枢纽。可以办理全市、全国各地的邮政通信,以及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信函、包裹及特快专递业务,形成了以哈尔滨为中心,联结全国,通达世界各地的邮政通信网络。全市共有470处营业网点,邮路总长度4780公里。

1.2.6城市交通

交通格局:“一轴、四环、十一射”

四环绕城高速。公交运营路网长度为776.6公里,公交编码线路205条。全市共有公交运营车辆5433台,公共交通客运量达11.6亿人次。全市共有出租汽车15519台。

轨道交通:哈尔滨地铁(Harbin Metro)是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中国首个高寒地铁系统。该工程于2008年3月31日启动,规划有“九线一环”,总里程340公里。哈尔滨地铁1号线

一、二期工程于2013年9月26日通车试运行。3号线一期工程正在建设中,1号线三期工程、2号线一期工程、3号线二期工程于2014年初启动。哈尔滨地铁总工程预计在20年内完成。

1.3哈尔滨市物流现状分析

1.3.1 哈尔滨物流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哈尔滨身为老工业基地,工业得到极大的发展,物流也快速发展。哈尔滨市的物流行业已经从根本上转变了大多数企业的物流观念,使生产、经营及物流企业都从这种第三利润源中获利。2011年哈尔滨全市社会物流总额10938.88亿元,同比增长15.6%,高于全国3.3个百分点,增速高于社会经济增长。2012年全市物流业增加值将增长16%,高于哈尔滨市年初确定的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左右的增速。另据统计,2011年,全市物流业增加值283.43亿元,同比增长15.8%,增幅高于全市生产总值3.5个百分点,高于第三产业增加值3.8个百分点。目前,物流业已成为哈尔滨市现代服务业中的支柱产业。

物流企业正稳步、快速的发展,且正在逐渐形成物流企业圈,如哈尔滨神州物流市场、龙运物流园区等,这些中小型物流企业集中区的建立为企业运输、配货提供了方便,同时也有利于市场的集中管理和市场规范化。公路、铁路等的便利为物流行业的顺利运行提供了强有力的硬件支持。

从哈尔滨市经济增长的状况来看,物流市场还有巨大的空间。加gdp数据高速的经济增长环境和雄厚的产业基础为物流产业带来了巨大的需求空间。

近年,哈尔滨市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为物流业高速发展提供了条件。目前,哈尔滨市已拥有东北地区北部的铁路枢纽以及东北地区的第三大航空港,初步形成以高速公路为轴线,国省道干线为骨架,县乡公路相配套,城乡贯通、布局合理的公路交通网络。同时,数据、宽带网络建设为物流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基础保障。目前,部分工商、物流企业已建起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信息化管理;由龙运物流园区有限责任公司筹建的哈尔滨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也已进入试运行,在此基础上组建的黑龙江省物流公共平台工作正在推进。

1.3.2存在的问题

1.3.2.1物流企业功能不完备

哈尔滨物流发展本来就比较晚,所以第三方物流起步更是晚,经验也不是很丰富,物流企业也不是很完善,这些最基本的问题就制约着哈尔滨物流的发展。 第三方物流企业是一个较为综合的企业模式,不仅包含传统意义上的运输,还包括组织、协调、设计等方面。是独立于生产、经营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第三方物流是客户的战略投资人,也是风险承担者,与客户是一种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而当前,哈尔滨市的大多数物流企业仅仅是零散的接受企业的运输、仓储业务,企业有需求了才会将货物送到物流公司,这对物流公司的资源配置也很不利,不管货物多少都要及时发货,旺季忙不过来,淡季跑空车。其次,不是企业的利益共同体,仅仅停留在雇佣关系上,使得物流企业不能站在发货企业的角度考虑问题。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服务单一,按照第三方物流的要求,物流企业应该承担的业务范围包括:物流活动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建议设计最优物流方案、物流全程的信息搜集等。所以现阶段多数物流企业还仅仅是第二方物流,向第三方物流转化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各方不断的努力。

1.3.2.2物流环境影响

经过专家分析全国物流发展都相对比较缓慢,哈尔滨物流肯定受到大环境的影响。一方面是需求量不足,没有太多的客户所需要,另一方面是物流供应服务由于缺乏价值含量导致利润不足,从而导致本土物流难成气候,这点哈尔滨物流表现的最为贴切。此外国内物流发展的政策也不是很好,也制约这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哈尔滨物流也受其影响。许多业内人士分析市场环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许多大型企业也开始纷纷整合物流服务,哈尔滨这种大型企业不少,相对而言也对哈尔滨物流产生一定的冲击。

国际物流也对哈尔滨第三方物流产生影响,进出口贸易加大按正常情况来说应该推动本地物流发展,但是实际却不是这样的。原因是人们对物流需求量不足,也是人们观念落后的原因。

1.3.2.3物流费用过高

哈尔滨本来就是一个二线城市,人均收入不是很高,但是物流费用却和大多数一线城市相同,这就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压力,直接导致哈尔滨物流发展缓慢。

虽然我国是一个物流大国但不是一个物流强国,因此存在运费高、物流质量不高等一些低等级的问题影响着整体物流业的竞争力。全国物流业都面临着这些问题,哈尔滨物流也不可能幸免。

1.3.2.4物流管理技术落后,人才缺乏

客观而言,哈市物流整体处于一种小、多、散、弱的状态,难以形成有效的社会服务,难以对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又存在条块分割、部门分割,运输、仓储、内贸、外贸都自成体系,使全市以至全省第三方物流不能成为一个整体。

物流专业人员的缺乏成为限制物流企业的瓶颈,虽然国内一些院校已开设了某些与物流相关的课程,但物流知识尚缺乏实际运用,企业方面也没有对员工进行相关的业务知识、业务技能培训,不能使企业得到有效的管理。尤其一些民营物流企业属于“家族企业”,不可否认这种类型的企业在创业初期有一定的“向心力”会使企业有较快的发展,但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特别是企业规模的逐渐扩大,技术上的逐渐升级,家族化的固有缺陷如投资主体单一化、缺乏公平的竞争机制、管理制度难以有效执行、外部人员发展空间有限等问题就会出现,限制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1.3.2.5资金不足限制了物流企业的发展

一般来说,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总是处于弱势地位,物流产业也是如此,这点也体现为在银行信贷资金供应方面,由于哈尔滨市的物流企业以中小物流企业为主,于是就出现了银行贷款常常因企业信用等级、企业资质等问题而得不到银行及时支持的情况。缺少资金,企业的运转都会很困难,更不用说发展了,资金不足也就成了哈尔滨市物流企业发展面临的最大困境之一。

1.4 哈尔滨物流发展前景

哈尔滨作为黑龙江省省会城市,其物流业的发展和辐射范围,已超越本省市范围,它是东北亚北部经济腹地中最具实力的中心城市,因此哈尔滨应承担起东北亚经济圈北部区域强大集散物流功能,充分发挥其商贸流通作用。因此规划建设哈尔滨东北亚物流基地,不仅是完善我国东北区域交通枢纽、物资集散及口岸设施基础,更重要的是确保未来我国在该地区经济的主导地位,因此大力发展哈尔滨物流产业是维护我国国家利益的根本保障。

1.4.1哈铁局加快铁路网建设

按照调整方案,哈尔滨铁路局铁路营业里程2020年将达到9048.6公里,比2007年增加2473.6公里,增长37%,将大幅提升了哈局运输设备的技术装备水平和铁路现代化水平。建设快速铁路网,繁忙干线实现客货分线运输。黑龙江省主要城市间快速铁路客运网的建设,将形成哈尔滨至大庆、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的一小时交通圈,有利于物流经济领域发展。 黑龙江省和内蒙古东部地区的煤炭主要供应东北地区,粮食运输主要通过大连和山海关。在调整方案中将区际干线和煤运系统建设作为突出的重点,随着煤运通道的建设,国内主要既有繁忙干线铁路的货物运输能力都将极大地释放出来,既有重要枢纽站的通过能力也将得到释放和加强,哈局乃至国内主要干线铁路紧张问题得到缓解,黑龙江省粮食外运将不再受到铁路运输通道和“限制口”能力的制约。煤炭和粮食等第一第二产业物流问题将得以解决和发展。

1.4.2第三方物流迅速发展

全国各地物流快速发展,哈尔滨物流也突飞猛进,而第三方物流市场正在朝着哈尔滨物流招手,哈尔滨各大物流公司也在考虑扩张这种经营模式。

第三方物流在哈尔滨物流市场上的细分在不断增加。根据不完全统计,第三方物流市场比同行增加俩个百分点。第三方物流得到广阔的发展前景,既有量的增加又有质的提高,物流服务功能显著改善。

就企业内部物流而言,把企业内部物流交给第三方来做也会成为一种趋势,就像哈尔滨药厂比较多而他们进货的原材大多都来自外地这也是哈尔滨物流发展的一个发展点。

1.4.3电商发展迅速

人们越来越信赖网上购物,这就推动了物流的发展,哈尔滨物流也受到影响,近几年发展势头不可小看。

在以后的几年中应该是物流快速发展的阶段,也是物流不断壮大与完善的阶段,总体来说哈尔滨的物流发展还是很有前景,哈尔滨大学比较多而大多数学生喜欢网购,这就会推动哈尔滨物流的发展。

为吸引更多国内电商物流企业入驻哈市,市政府每年将拿出至少6000万元专项资金,给予货运专机航线补助和电商物流企业国内运输补助。哈尔滨作为电商服务示范城市,提出将出台相关电商扶持政策。这也将是哈尔滨物流业的又一大发展。

1.4.3 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

中国和俄罗斯互为邻国,经济互补性强,目前两国良好的政治关系为双方经贸合作提供了有力保障。发展中俄经贸合作潜力巨大,前景广阔。中俄双边贸易持续快速发展,成果显著。特别是近四年来,双边贸易连续增长,2012年贸易额已达到一百二十亿美元。哈尔滨是全国各省市与俄罗斯交往的最重要通道和枢纽。对哈尔滨市的物流发展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得益于哈尔滨对俄物流优势,7至21天内俄罗斯网民即可收到货品。而便捷的在线支付方式和本土化的推广,也使Come365成为在俄罗斯知名度较高的跨境电商平台。作为对俄跨境电商的主要货运通道——哈尔滨至俄叶卡捷琳堡国际货运专机航线。哈尔滨至俄罗斯国际货运专机航线开通。2014年3月起每周起飞2个架次的航班,规划全年航行不少于100架次。

据阿里巴巴跨境交易平台速卖通统计,该网站34%的销售额来自俄罗斯市场。负责哈尔滨—叶卡捷琳堡包机的俄速通公司统计,目前该航线运输包裹数量已占全国对俄物流六至七成的市场份额。

在对俄电商在线领取平台建立方面,目前哈市已具有对俄跨境电子商务主体供给卢布网上快速汇款领取及结算、清理的服务能力。《哈尔滨市关于增进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政策看法》行将出台。这些政策的出台,必将加快传统外贸企业向电商转化的步调。哈尔滨市已向国家申报成为国家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点城市。申报胜利后,哈市将取得国家批复的搀扶政策,电商企业从哈市跨境出口,将大大进步通关、外币结汇效率,或增添资金成本。

第五篇:哈尔滨经济技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企业发展扶持办法

1、 入区的高新技术企业从管委会认定之日起,除享受国家免所得税两年后税率不超过15%的优惠政策以外,第三年给予企业所得税上缴开发区财政等额的资金扶持返;第

四、

五、六年给予企业所得税上缴开发区财政50%的资金扶持返50%。其中国家鼓励在我国境内开发生产软件产品,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其自行开发生产的软件产品,2010年前按17%法定税率征收增值税对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即征即退,由企业用于研究开发软件产品和扩大再生产。

2、 企事业单位进行技术转让,以及在技术转让过程中发生的与技术转让有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培训的所得,年净收入在30万元以下的,暂免征收所得税。

3、 对申报高新技术的企业在考核期内,享受区内生产型企业扶持政策,取得高新技术企业证书后,即可享受高新技术企业政策,前后所享受政策年限合并计算。"三资"企业优惠政策

《哈尔滨经济技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企业发展扶持办法》(摘要)

第三条:对外商投资企业(含港澳台投资)的扶持办法

1、 在开发区举办的生产型外商投资企业(经营期在10年以上),除享受所得税"免二减王"之后税率不超过15%的国家政策之外,从投产之日起两年内,可给予企业4%增值额的奖励资金扶持;获利五年后,属于产品出口企业(当年出口产值占总产值70%以上的),给予企业当年所得税上缴开发区财政50%的资金扶持,期限五年;经批准属于技术先进企业,给予企业当年所得税上缴开发区财政25%的资金扶持,期限三年。

2、 在开发区内举办的非生产型外商投资企业(经营期10年以上),从获利起,第一年给予企业所得税上缴开发区财政等额的资金扶持;第

二、三年给予企业所得税上缴开发区财政75%的资金扶持;第

四、五年给予企业所得税上缴开发区财政50%的资金扶持。

3、 世界 500强企业在开发区举办生产型企业(经营期10年以上),给予企业投产后三年4%增值额和所得税上缴开发区财政收入等额的资金扶持,第四年到第六年给予企业所得税上缴开发区财政50%的资金扶持;举办的非生产型企业(经营期10年以上),从获利

起,第

一、二年给予企业所得税上缴开发区财政等额的资金扶持,第

三、

四、五年给予企业所得税上缴开发区财政75%的奖励资金扶持。

4、 对区内外资企业缴纳的城市房地产税(房产在区内)八年内给予等额财政补贴奖励。

5、 对因厂房、设备搬迁影响连续生产的外商投资企业,可采用"两头在内,中间在外"的方式,按协议约定享受开发区扶持政策。

软件开发企业优惠政策

经认定的软件生产企业的工资和培训费用,可按实际发生额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对我国境内新办软件生产企业经认定后,自开始获利起,第一年和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留学归国人员优惠政策

《哈尔滨市鼓励留学人员入创业园创业的优惠政策》(摘要)

1、 经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创业园企业,可享受高新技术企业优惠政策。

2、 经认定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从认定之日起5年内,其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的地方收入部分,由市财政部门作为技术创新发展资金投入创业园,重点扶持企业的项目发展和技术创新活动。

3、 留学人员独资创办企业,注册资金可放宽到5000美元(或5万元人民币)。

4、 经认定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优先列入技术改造项目,在资本金注入、贷款贴息等方面给与优先支持。

5、 企业因科研急需,需从境外进口少量实际、原料、配件的,由所在单位向海关提出申请,经批准予以免税放行。对留学回国人员自用的一定数量安家物品,海关凭市外事侨务部门出具的证明,准予免税进口,对符合海关规定条件的留学回国人员允许购买一辆个人自用的免税国产小轿车。

6、 在创业园从事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海外留学生在我省取得的工薪收入可视同境外收入,在计算个人所得税时,除减除规定费用外,适用国家有关附加减除费用的规定。

7、 企业租用创业园提供的办公用房,自创办之日起第一年免收房租金、生活用水电费和采暖费,第二年减半征收。

8、 留学人员以技术转让作价入股,可按有关规定暂缓征收个人所得税。

9、 哈高新区管理部门出资设立留学人员创业资金,扶持留学人员开发、生产高新技术项目和产品。以哈高新区管委会为主设立的风险投资资金,优先扶持创业园企业。

10、 持中国护照的留学人员,本人要求取得哈市常住户口的,凭创业园证明、工商营业执照和"港澳同胞、华侨暂住证",可直接到市公安部门办理落户手续。留学人员的配偶及其子女可以随迁。

11、 随留学人员从国(境)外来哈市的未成年子女,小学、初中可就近入学,市教育部门负责办理入学、转学手续,不收取政府规定以外的任何费用。在国(境)外生活5年以上的,在语言适应期(3年)内升学,归侨侨眷或少数民族考生享受加分政策。

12、 留学人员在创业园取得的合法收入,经税务部门审核开具专用凭证后,可按国家有关外汇管理规定购买外汇,携带或汇出国(境)外。

13、 在国外获得硕士以上学位(含硕士学位)的留学人员,可根据工作需要直接聘任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享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待遇。

上一篇:环保常态化工作方案下一篇:红豆杉的功效与作用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