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城市文化

2024-05-10

哈尔滨城市文化(精选10篇)

篇1:哈尔滨城市文化

试论关东文化产业化与齐齐哈尔城市营销的实现策略

文化与经济一体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文化产业化运作已成为我市营销的`重要形式.实现关东文化产业化运作与齐齐哈尔市城市经营的有机统一,应明确认知关东文化的产业价值,确保关东文化产业化营销路径方式的多样化,变“粗放型”开发为“集约型”开发,培养一支具有文化创新力、精于管理的文化企业家队伍是实现文化产业化与城市营销完美结合的关键.

作 者:吴庆华 Wu Qinghua 作者单位:齐齐哈尔大学社会科学部,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刊 名:理论观察英文刊名:THEORETIC OBSERVATION年,卷(期):“”(5)分类号:G122关键词:关东文化 文化产业化 城市营销

篇2:哈尔滨城市文化

1月18日

明天,我和父母就要去寒冷的哈尔滨玩耍了。那儿有零下二十多度呢!我一直想去一个可以玩雪、滑雪的`地方,去年寒假去了峨嵋山,看到了白白的雪,雪非常少。我们看到了积雪,而没有看到下雪,很可惜。妈妈说,哈尔滨明天下大雪,下雪时,还有太阳,有人称为“太阳雪”。今天收拾好箱子,明天就坐飞机去哈尔滨了!真希望明天快点到来。

1月19日

今天,我们来到了哈尔滨。哈尔滨的道路上到处是冰和雪,很厚。晚上,我们来到“冰雪大世界”,那里的东西都是用冰做的。今天是冬天的哈尔滨最暖和的一天,只有1摄氏度,冰雪大世界有零下十二摄氏度,平时有零下四十摄氏度呢!进入大门后,第一眼见到的是“秦始皇战马”,是由许多匹马组成,那些马威武极了!然后就到了“滑梯海洋”,我把每一种滑梯都滑了一遍,真爽!接下来去骑了“冰上三轮车”,好玩极了……还有许许多多的游乐设施和冰雕。这一天可真有趣!“冰雪大世界”真大呀!

1月20日

这一天我们到亚洲最长的步行街――“中央大街”中央大街上有许多商场,食品店,化妆品店等。我们吃了著名的小吃“东方饺子王”的“玉米露”,“特色饺子”等。还有百年老店“华梅西餐厅”的“烤奶汗银鳕鱼”,“罐入闷虾”。这些东西都很好吃。晚上,我们到“兆麟公园”参加“哈乐滨迪士尼冰雪游园会――第36届哈尔滨冰灯艺术游园会”。全是迪士尼人物为主题的冰雕,大多数是滑梯,螺旋形滑梯,这个地方既有趣又好玩!

1月21日

今天,我们坐了三个小时的火车来到了亚布力。上午,我们去“锅盔山”玩滑道,先坐索道上山,玩世界第一长的滑道,有48个弯道,全长5000多米,再坐索道下山。中午,我们到“亚布力滑雪场”滑雪。滑下坡速滑很爽,可风吹到脸和耳朵上很冷,平路滑行虽然很费力,但一点儿也不冷。每一次滑雪之前,都要坐高山索道上山,再滑下来。如果不是时间不够,那我肯定要多滑几次。下午坐火车回到了哈尔滨,晚上七点多才到酒店。滑雪真好呀!

1月22日

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世界第一园――东北虎林园”。有纯种东北虎800多只;孟加拉虎、白虎、雪虎、狮虎兽、黑虎、白狮子等大型猫科动物。这些老虎一只比一只威猛,老虎打哈欠的样子非常可爱,叫声很浑厚,老虎太好看了!下午我们到“太阳岛――国际雪雕艺术博览会”。这里面全是雪雕、冰雕。我玩了雪,雪很厚,很漂亮,亮闪闪的,真好玩!

1月23日

篇3:哈尔滨城市文化

一、差异化诉求构建

在国内典型的外宣城市宣传片中,当地特色的中国元素常是呈现重点,如成都的“熊猫、茶馆”,上海的“旗袍、太极”等。中国符号满足了国外受众的东方审美期待,也存在同质化风险:一旦片中呈现的“中国气质”不能与受众对中国“整体印象”有效疏离,构建城市文化身份的创作目的就难以实现。哈尔滨外宣城市宣传片着眼于城市独特的发展历程与文化气质,在开篇即旗帜鲜明地亮出城市的总体评价:There has never been a city so Chinese as Harbin,nor a Chinese city so exotic(没有一座城市像哈尔滨这样“中国”,也没有哪座中国城市如此异域风情)。可见创作者没有单纯对中国元素这一哈尔滨没有优势的维度加以凸显,而是准确地抓取其最具差异化的特点“中西合璧”来构建诉求。在开篇呈现的独特城市气质第一时间吸引了受众的目光,也为接下来城市故事的展开铺陈了心理预设。

二、从奇观转向叙事

在城市宣传片中,常见地标的蒙太奇组接搭配刻板平淡的解说词。官方话语的凸显淡化了人物感与故事感,难以观照国外受众“重人本,个性”的价值观。在本文研究的文本中,创作者没有全篇进行奇观展示,也没有叙述一个完整故事,而是合二为一:宣传片开篇与结尾采用第三人称评述叙事;中部由Child of Nature(自然之子)、East Meets West(东成西就)、Ice City&Summer Capital(冰城夏都)、City of Wisdom(智慧之城)、World’s granary(天下粮仓)与Top of China(中国之冠)六个关键词串联而成,分别阐述其自然资源、文化传统、旅游产业、科技实力、土地优势与发展环境。因需呈现大量数据,主体部分以第三人称客观叙事为主,同时有一定数量的城市符号展示。纵观本片,创作者没有架构完整的故事,却用日常叙述语言搭配生活场景进行叙事。接下来,笔者聚焦宣传片开篇,运用符号学理论分析其视觉元素,梳理其由明示意义流动到暗示意义的过程。

三、主体意识的言说

国外价值观注重个人本位与自我实现。本片在元素设置和言说视角等维度都有所观照:人物选择上,没有聚焦精英人物,而是专注观察普通人的生活,如遛狗市民、祈祷老者、外国女司机等。多达七组的外国人镜像也在展示其“高融入”生活的同时,抒写城市大气包容的风格。场景设置上,现代都市景观出现较少,公园、花店等生活场景大量呈现。言说方式上,解说者如同受众的老友,将城市特点娓娓道来,如You are witness to a city of legends(你正走进一座传奇之都)。民间话语的展开有效避免了官方话语给人的负面刻板印象,同时有助于提升受众的认同感。在视觉呈现上,拍摄视角大多为仰视或平视的第一视角。这种设置给受众以置身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物态仿真体验,而光感十足的梦幻画面有助于受众实现对城市的情感仿真。

由此可见,创作者的精准定位与巧妙设置有助于引起受众共鸣。但本片依旧存在着文化杂糅的缺陷:开篇、结尾的生活化叙事与宣传片主体部分宏大叙事衔接过于生硬,将现实中并未如此频繁出现的西方元素过度放大而造成的受众认知错位,都有使受众对城市形成偏颇印象的可能,值得持续关注。

摘要:外宣城市宣传片作为一种精细化营销方式,归根到底是文化营销,是价值观的跨语境传递。如何在全球语境下对城市风貌与城市精神进行个性化言说,进而收获共鸣应得到关注。本文运用符号学、叙事学相关理论分析了哈尔滨英文城市宣传片的诉求构建、叙事模式与视角选择,在总结有效传播经验的同时,提出了应避免生硬文化杂糅的思考。

关键词:跨文化传播,外宣城市宣传片,哈尔滨

参考文献

[1]关娟娟.讲好中国城市故事[J].对外传播,2013(06):28-29.

篇4:哈尔滨城市音乐文化内涵解读

关键词:哈尔滨;城市音乐;文化内涵

随着时代发展的不断推进,哈尔滨城市建设实现了新的飞跃,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等内容丰富着哈尔滨城市建设的内容。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保障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满足人们对基本生活条件的追求。精神文化的追求成为了提升人们生活品质的重要内容。哈尔滨城市音乐文化就是典型的文化代表,以不同的展现形式和风格丰富着大众的文化生活,为哈尔滨城市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一、哈尔滨城市音乐文化发展现状

素有冰雪城市之称的哈尔滨在城市建设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由于城市文化特点较为明显,哈尔滨人民善于发现城市发展的出发点,通过对城市发展的正确定位,将音乐文化的发展作为打造城市文化的重要途径。哈尔滨城市音乐文化有着丰富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其发展有着深刻的社会和历史渊源,哈尔滨城市音乐文化有着明确的发展目标,这对于其他城市的发展做出了良好的借鉴。

(一)城市音乐文化建设概述

哈尔滨地处我国的北部地区,是一个多民族聚集的城市,其文化历史非常丰富,文化符号十分显著。在少数民族的聚集下,所体现的民族文化特色成就了哈尔滨的多元文化氛围,典型的俄式音乐风格,成为哈尔滨城市音乐的一大特色。从人们日常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劳动人民的智慧带来了很多优秀的作品,最初的音乐文化也是来自于民间来自于少数民族的内部。哈尔滨的音乐文化的发展是经过了岁月的磨合和积淀的,城市音乐文化建设涵盖了多个方面,在内容上既保留自身音乐文化的特色和传统,又要实现对西方音乐文化的吸收和发展,通过多元的表现形式丰富城市音乐文化的内容。城市音乐文化的建设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同样也关系到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以及城市的长远发展,所以城市音乐文化的建设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二)城市音乐文化的影响因素

之所以能够将哈尔滨称为“音乐之都”,是因为其城市的文化特点。哈尔滨音乐文化的发展受到了历史因素、地域因素和宗教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这些因素为哈尔滨音乐城市的发展带来更多的可能。

1、影响哈尔滨音乐文化的历史因素

一方面,哈尔滨作为历史名城拥有着悠久的音乐文化史,在历史上哈尔滨有過辉煌的“渤海乐”和金王朝宫廷音乐,同时,由于从古至今哈尔滨都是一个多民族聚集的城市,有着丰富的少数民族,如朝鲜族、鄂伦春族、蒙古族、鄂温克族、赫哲族、达斡尔族等等这些少数民族,他们都有着属于自己民族的音乐。

另一方面,伴随着早期沙皇入侵而传入中国的俄式音乐对哈尔滨城市音乐产生了重要影响,客观上更是促进了哈尔滨音乐多元化的发展。1908年以后,哈尔滨形成了最早的交响乐团——远东交响乐团,20世纪20年代,又出现了三座标志性俄式音乐院校,分别是1921年5月成立的哈尔滨第一高等音乐学校,1925年7月成立的哈尔滨格拉祖诺夫音乐学校以及1927年10月成立的哈尔滨音乐学校,后改为哈尔滨苏联高等音乐学校,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哈尔滨音乐教育水品。1936年后,逐渐的形成初具规模的交响乐团、大型的合唱团,如圣索菲亚教堂合唱团、圣尼古拉教堂合唱团、哥萨克合唱团,之后更是相继出现了各种歌舞团、交响乐团等成规模的音乐团队,其中哈尔滨爱乐乐团在大众眼中显得尤为著名,其宗旨在于以表演者的爱乐之心,向人民大众传播音乐艺术,传承音乐历史文化,提升城市文化氛围。在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下哈尔滨音乐文化已经成为了哈尔滨市独具特色的文化标志,同时成为了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

2、影响哈尔滨音乐文化的地域因素

哈尔滨的地理位置较为特殊,处在我国的北部地区,素有“东方莫斯科”、“东方小巴黎”之称,由于地处俄罗斯边境,为俄罗斯文化的传入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因此哈尔滨音乐带有明显的俄式风格,通过人们的不断创造和完善,形成了哈尔滨城市独有的音乐文化。哈尔滨地域广阔、物产丰富,为城市音乐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开放性和跨区域性的文化特点实现了哈尔滨音乐文化的不断发展。

3、影响哈尔滨音乐文化的宗教因素

在哈尔滨,以中央大街为圆心,周围坐落着很多曾经遗留下来的大大小小的古教堂,这些教堂成为了哈尔滨的标志性建筑,然而就是这种浓重的宗教色彩,为哈尔滨这座古老的城市蒙上了一股神秘的面纱。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曾有多个国家在哈尔滨留下过印记,当时为了传播西方教会思想,在哈尔滨兴建教堂。客观上而言西方思想的涌入带来了多元的文化形态,自1896年历史上第一次俄罗斯人进驻哈尔滨后,随着西方教会思想的传入,教会音乐由此开始逐步成为哈尔滨的主体音乐之一,教会音乐的传入成为了实现音乐文化多元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城市音乐文化的实现目标

城市的音乐文化建设需要体现文化的发展特色,因为音乐文化的发展能够为城市文化建设带来更多的可能。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构成了城市居民生活的重要需求。城市音乐文化建设一方面能够促进城市的综合发展,将音乐文化作为一项产业推进城市的经济建设水平。另一方面通过音乐文化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将音乐文化深入到人们的生活当中。城市音乐文化建设承载着文化传承、文化创新的现实任务,承担着城市文化建设的内容,对于丰富城市文化内涵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哈尔滨城市音乐文化建设的具体体现

哈尔滨城市音乐文化建设内容非常的丰富,其特点和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在音乐的表现类别上、呈现的内容上、音乐文化环境的建设上和发展的总体规划上都有着具体的不同的表现。

nlc202309011605

(一)音乐类别的多样性

音乐的类别是多种多样的,从哈尔滨音乐文化的类型和特点上来说体现的是多样性。

在音乐文化的类型上,受西方音乐影响,哈尔滨音乐文化类别包含了交响乐、歌剧等西方音乐形式,受地方民俗影响,又包含了二人转,东北大鼓等的民间音乐形式,受多民族影响,还包含了鄂伦春族,朝鲜族等少数民族的本民族音乐形式。

在音乐的创作特点上,哈尔滨的音乐文化实现了西方音乐和中国本土音乐的融合,在内容和题材上更倾向于对地域性文化和历史性文化的阐释,并且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变化不断的推陈出新,为人们呈现出一部部优秀的文化作品。在艺术的展现上也形成了大大小小不同的规模,音乐表演的专业性得到充分的展示,并且在世界的范围内都有很高的知名度。哈尔滨的人文特色和地域风情正是音乐创作的重要源泉,也是文化内涵的重要体现,实现音乐类型和内容的不断丰富,促进哈尔滨音乐文化的品味,促进音乐文化的长远发展。

(二)音乐场馆建设的特色性

在音乐场馆的建设上充分的体现了文化的特色,外来文化的历史遗留较为明显。在城市的建筑上多体现了俄罗斯的建筑风格。例如哈尔滨音乐厅,是“哈尔滨之夏”的音乐主会场,从外部来看,简单的色调和建设风格,外部支柱的设计都显示出俄式建筑风格

除了俄罗斯式建筑风格,哈尔滨音乐场馆还有一些其他的建筑风格。以犹太风格老会堂弦乐音乐厅为例,会堂建筑平面为拉丁十字式,两层正殿,双圆心式穹顶、犹太教的标志六角星(六角星是古以色列国王大卫王之星,现为以色列国旗的标志),精美的木雕、铁艺和造型随处可见,均具有鲜明建筑特色。多民族音乐的融合体现了哈尔滨城市音乐文化的优势性,推动哈尔滨城市音乐文化的不断发展。

三、哈尔滨城市音乐文化的现实价值

哈尔滨城市音乐文化的建设将文化赋予了现实的意义,挖掘文化的深层内容,实现经济价值的转换,逐渐的推动文化的产业模式的发展,提升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为音乐的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条件,哈尔滨城市音乐文化的发展带来的将是具有时代性和现实性的改变。

(一)融合多元化的创作元素,体现城市建设的特色

哈尔滨城市建设中有着自身的优势,城市音乐特色成为城市发展的经济增长点,充分的利用多民族、多国度的音乐素材创作出符合大众审美倾向的音乐作品,通过多种的形式展现出音乐所要传到出的城市精神文化内涵,广泛的吸引外来文化元素,将哈尔滨地区特色通过国际化的方式呈现出来。

(二)注重人文建设的氛围营造,提升城市精神文化建设水平

音乐的最终落脚点是人们的内心世界,通过音乐的影响力达到和人们的共鸣,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营造精神文化建设的氛围,丰富大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提升哈尔滨城市生活的文化品位,从而为城市的发展注入更多的活力,通过哈尔滨音乐文化的传承和文化创新的效果,体现了时代发展的特色,实现地区的优势的充分发挥。世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正是为哈尔滨城市音乐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更多机遇,深入的实践探索和发现能够为哈尔滨的长久发展带来更多的可能。

(三)形成文化产业模式,实现音乐文化的多元社会价值

城市的发展需要具有代表性的产业模式进行支撑,音乐文化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艺术的造诣上,文化的创作本身能夠为人们带来更多精神层面的享受,提升艺术品味、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但是从城市发展的角度上来讲,想要实现音乐文化的更长久的发展就必须要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从而实现音乐文化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完美转化,彻底的打造具有哈尔滨文化特色的音乐产业,通过不断的丰富和完善提升大众的参与程度,在大众范围内广泛的营造艺术氛围,拓展哈尔滨城市建设的发展空间。

四、结论

哈尔滨城市音乐的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独特的城市音乐是人们认识哈尔滨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哈尔滨城市音乐文化建设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和经验的总结,调动城市建设资源,丰富城市音乐文化内容,打造城市音乐文化特色,注重交流和推广,打响哈尔滨城市音乐文化的知名度,拓宽哈尔滨城市建设的发展渠道,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方式,体现城市的良性发展,也是城市精神的体现。

参考文献

[1]刘欣欣,刘雪清著.哈尔滨西洋音乐史北京[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4).

[2]于斐中,王德,韦风等.哈尔滨音乐志[M].哈尔滨市文联,1999.

[3]李述笑.哈尔滨历史编年[M].哈尔滨出版社,2000.

[4]李述笑.哈尔滨俄侨音乐教育史初探[M].西伯利亚研究,2001(4).

[5]刘学清.哈尔滨交响乐团百年(1908—2008)[M].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76—79.

[6]关杰.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艺术教育30年回眸[J].艺术研究,2009(3):77.

作者简介:李林孖,1991年生,女,汉族,山西太原,学生,哈尔滨师范大学,流行声乐表演与教学研究

篇5:城市规划特色苏州胜哈尔滨一筹

城市特色规划苏州高冰城一筹

走进苏州,感受到的是古代文化在现代文明中流淌。小桥、流水、绿荫、人家,古代园林建筑布局在现代完整地保存下来了,并融进具有现代建筑群里,从而使这座城市建筑呈现出以园林艺术为主要的特征。一个一个居民小区是古代园林的扩大,曲水流觞,围绕小区四周。拱形小桥,白砖黑瓦,呈现一幅宁静的山水画,显得城市现代又古老。

建筑学家指出,苏州古典园林宅园合一,可赏,可游,可居,这种建筑形态的形成,是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风光的城市中,人类依恋自然,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环境的一种创造。苏州现存的拙政园、留园、环秀山庄以及沧浪亭,建筑类型齐全,保存完整,系统而全面地展示了苏州古典园林建筑的布局、结构、造型、风格、色彩以及装修、家具、陈设等各个方面内容。而这些园林又完美地融在苏州现代建筑群中。那么苏州是怎样做到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融合的呢?

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时匡先生介绍,一是协调的手法。从宏观上讲,一个城市的风格应该是统一的,因此不管建筑出现在城市的哪一个区域,总体上彼此应有某种呼应关系,当然这种呼应关系可以是形式上非常类同的,也可以是仅在某些方面,是“形似”还是“神似”,要视建筑所在的区位而定。建筑师有必要在设计前对基地作非常深入的分析。一般来讲,在文物建筑四周,在历史保护区内建筑形式应更多一些和传统建筑取得协调,特别是建筑物的高度、体量、比例以及空

间关系决不能破坏原有的环境。有观赏价值的一般民居也有必要在外形上“封存”起来,内部则可根据现代生活的需要作更新改造。二是对比(或称对比协调)的手法。协调是主旋律,对比手法只能谨而用之,用在关键部位,起着调剂和提示的作用。如果把城市比作是一首乐曲,那未每一幢建筑就是音符。一首乐曲都有一个基调,没有主旋律就不成其为乐曲,但如果同样的音调反复重复出现,又会感到乏味。在城市形态的规划中要十分注意组织平衡和起伏。目前,苏州古城的主格调已形成,在今后发展中的一般性建筑,如住宅、办公楼、商业等都不能偏离这个格调。但是在一些特定的地段,一些特定性质的建筑(大型公共建筑)在形式上可以作一些突破,但仍应有苏州内涵,并对建筑师和业主有更高地要求。三是“曾相似”的手法。所谓“曾相似”是指意在追求新和旧的一种内在的呼应关系,建筑形式上并不追求和传统建筑的一致,而是在品味上寻求某种协调关系,也就是一种将传统建筑加以提炼的设计方法。

据了解,正是在这样的建筑理念下,苏州城市无论发生怎样的发展,都始终保持整体上的风格:小桥流水人家,半边城池半边水,古韵今风相辉映,黑白灰,淡素雅,粉墙黛。

由此,想到哈尔滨。哈尔滨城市建筑是什么风格?规划部门将其定为“大

气”“洋气”“灵气”。行家指出,作为风格特征这样的规划是不错的,但怎样的建筑才显现出哈尔滨城市风格是“大气”“洋气”“灵气”呢?恐怕不好界定了。这就是虽然哈尔滨城市建筑做了规划,但城市独特的风格还是不明显,伴随城市扩建,现代化建筑增多,原来的以欧洲风格为基调,集中展现了新艺术运动、巴洛克、文艺复兴、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折衷主义、中国传统和现代主义等多种艺术流派相结合的建筑风貌,越来越显得弱化。保持外国侨民和异域文化的建筑和地区在不断外延的建筑群里就显得渺小与少了。哈尔滨江北尼古拉教堂、哈尔滨清真东寺、哈尔滨圣母安息堂、哈尔滨圣·尼古拉大教堂、哈尔滨布拉格维音卡娅教

堂、哈尔滨土耳其清真寺、秋林公司、中央大街等地,似乎只是哈尔滨保留下来的一个个特色景点,而不能与周边环境形成特色建筑群,体现出哈尔滨的“洋气”与“灵气”来,更不用说“大气”来。

对此,黑龙江省建设厅一位负责同志指出,哈尔滨城市建筑存在问题一是城市规划缺乏统一性,把城市分割成几部分独立进行规划,缺乏城市规划的整体意识;二是管理体制不顺,存在多头管理问题;三是规划滞后,跟不上城市发展的步伐;四是执行规划不严格,存在不按程序审批和不按规划建设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哈尔滨市的城市建设工作就无法提升到一个新档次,无法上升到一个新台阶。

为此有专家主张,向苏州城市建设学习要突出城市特色。哈尔滨市至少有三个较为突出的特色:一是历史人文特色。哈尔滨市是近代中西文化交融的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建筑风格独具特色。要保护维护好现有的欧式建筑,同时可以再建设一批能够体现中西文化结合风格的建筑。哈尔滨市是金朝的发祥地,也是满族人的聚居地,其历史文化及旅游资源有待进一步挖掘。二是自然特色。黑龙江省森林覆盖率高,生态环境好。哈尔滨市做为省会城市,更要呈现出这种自然特色。要抓好城市和绿化、美化和亮化工作,现在哈尔滨城市绿化率太低了,与苏州65%的城市绿化率相差甚远。三是松花江水资源特色。松花江水在哈尔滨流淌许多年,但哈尔滨却没有引松花江水进市,做水的文章,增加水的覆盖面积是构建城市建筑特色的重要内容。水的覆盖面积与绿的覆盖面积扩大对哈尔滨市城市特色建设同等重要。

篇6:中国幸福城市排行榜 哈尔滨居首

有权威机构就对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进行了评选,排名前10的分别是:1哈尔滨、2南京、3惠州、4杭州、5青岛、6宁波、7烟台、8信阳、9 成都、10济南。

据了解,该榜单数据来源于《GN中国幸福感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由满足感指数,生活质量指数,生态环境指数,社会文明指数,经济福利指数在内的5项一级指标、21项二级指标、47项三级指标组成。榜单所指的城市幸福感是指城市市民主体对所在城市的认同感、归属感、安定感、满足感,以及外界人群的向往度、赞誉度。

延伸阅读:

历届中国幸福城市排行榜

:1杭州 2沈阳 3中山4宁波 5青岛 6台州 7珠海 8上海 9北京 10成都

: 杭州 宁波 昆明 天津 唐山 佛山 绍兴 长春 无锡 长沙

:宁波 长春 3南昌 4上饶 5南京 6长沙 7昆明 8杭州 9成都 10西安

:杭州 成都 3枣庄 4昆明 5南京 6长春 7重庆 8广州 9通化 10无锡

:广州 合肥3枣庄4杭州 5上海 6北京 7昆明 8济南 9成都 10长沙

:拉萨、太原、枣庄、天津、长沙、呼和浩特、石家庄、济南、银川、重庆

篇7:哈尔滨城市文化

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93年的哈尔滨江南职业技术学院,哈尔滨江南职业技术学院更名为哈尔滨城市职业学院;学校设有中专部、大专部、专本衔接管理中心、重点专业建设科研中心和中医药研究院大学创业基地。

学校位于哈尔滨市,坐落在国家著名旅游区金上京新华开发区,办学基础雄厚,校园文化气息浓郁。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图书47万册,拥有现代化的阅览室、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中心、计算机电教中心、多媒体教室、形体训练室、空中乘务训练舱、护理实训室、护理仿真模拟医院、护理助产实训室、口腔医学技术实训室、牙齿修复与美白实训室、中医康复实训室、中医养生实训室、医学美容护理实训室、会计实习室、电子商务实验室、美术设计工作室、动画工作室、微电影拍摄产业园、婚纱摄影拍摄基地、影视编辑工作室、影视合成工作室、影视调色工作室、影视后期制作工作室和汽车实习车间等实训场地。

篇8:哈尔滨城市文化

一、俄侨涌入哈尔滨的历史背景

19世纪末,沙皇俄国取得了西伯利亚铁路东段穿越中国东北的修筑权。于是,俄国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工人与其家属及企业主、商人、手工业者等几万人来到中国东北,其中相当一部分人选择了哈尔滨,形成了俄侨涌入的第一次浪潮,俄侨占“当时哈尔滨人口总数的63.7%”;十月革命爆发后,特别是1920—1922年白匪政权复辟活动被粉碎后,大部分白俄军官、依附白俄政权的资产阶级,以及被挟持的平民百姓,成为移居中国的第二次浪潮,这时黑龙江地区俄侨有二三十万人,他们主要滞留在哈尔滨;二次大战中,苏联的犹太人为避难移居中国,绝大多数定居在哈尔滨和上海。至此,哈尔滨成为在华俄侨的“首都”。这些侨民中有相当数量的艺术家和音乐家,他们毕业于国内甚至欧洲知名的音乐学府,来华后,为满足俄侨的文化生活继续进行创作和演出,将交响乐、爵士乐、歌剧、芭蕾舞剧及其他欧洲文化艺术形态传入哈尔滨。他们创办音乐学校,聘请著名艺术家任教,为中俄两国培养出许多优秀的音乐人才。

二、俄侨创立的音乐学校

1.哈尔滨第一高等音乐学校

该校创办于1921年5月,由著名作曲家C·M·达弗里泽、钢琴家E·П·得鲁任尼娜等发起,同年成立校第一届艺术委员会领导学校工作。学制6年,按照前俄国皇家音乐协会、皇家音乐学院的课程,设有钢琴、木管、铜管、大提琴、小提琴、声乐等专业,并开设乐理、音乐史、和声等基础课。除预科班外,初、中、高级班,学制各2年,分4学期完成。学校师资力量相当雄厚,聘请了许多俄国著名音乐家任教。最辉煌时期有34名教师任教,包括毕业于巴黎音乐学院,后在意大利音乐学院深造,意大利皇家音乐学院大赛获“钢琴大师”称号的天才钢琴家В·Л·格尔施戈琳娜,极大地提高了学校的声望。1947年3月停办。

2.哈尔滨格拉祖诺夫高等音乐学校

该校创建于1925年7月,创办人是小提琴家У·М·戈利德施京及其夫人著名钢琴家В·Ц·迪龙。学校以俄罗斯著名指挥家、作曲家,前圣·彼得堡音乐学院院长А·К·格拉祖诺夫的名字命名。按照皇家音乐学院设计的教学大纲教学,开设钢琴、大提琴、小提琴、管乐和声乐以及歌剧、音乐史、重声唱、艺术史、意大利语等课程。学校聘请了许多优秀的艺术家、音乐家,包括法兰克福戏剧交响乐团的首席大提琴家康斯坦丁·夏皮罗,主要教授大提琴,还讲授乐理、和声、合奏等课程;毕业于柏林音乐学院的著名钢琴家莉迪亚-伊塔·切尔尼斯卡娅。学校的教学特点是密切结合实践,经常举办教师经典作品音乐会、室内乐晚会,学校所有艺术家、优秀学生纷纷上台献艺,大大促进了教学成绩的提高,培养出许多有影响的优秀音乐家。1936年学校解体。

3.哈尔滨音乐训练班

该班1927年10月成立,由毕业于基辅音乐学院的巴拉诺娃·波波娃和俄东正教圣伊维尔教堂的Н·沃兹涅欣斯基主教创立,是一所与教会合办的正规音乐学校。主要招收女生,以俄侨为主。经济主要来源于学费,因此经费很有限。尽管如此,仍然给予20%~30%的学生免费教育,为社会作出了巨大贡献,并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聘请了多位毕业于莫斯科音乐学院、彼得堡音乐学院的音乐家,依据俄罗斯音乐学院的教学大纲,先后开设了钢琴、大提琴、小提琴、声乐、合唱、教堂唱诗、合唱指挥等课程。学校除举行世俗音乐会外,还举办宗教音乐会,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演出。

4.哈尔滨音乐学校

1929年成立,校长是著名钢琴家Л·Б·阿普捷卡列娃,主要招收苏联籍学生。拥有一支教学水平很高的专业教师队伍,开设钢琴、大提琴、小提琴、声乐等,培养出许多优秀的毕业生,有的还成为苏联的功勋演员。1935年停办。

此外,哈尔滨还有苏联高等音乐学校、商务俱乐部音乐训练班等,但因办学时间较短,影响力较小。值得一提的是,在哈尔滨俄侨音乐教育史上,俄侨私立音乐学校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其中,Р·Г·卡尔波娃钢琴学校,А·В·叶戈罗娃声乐学校,Г·И·波果金小提琴学校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三、俄侨音乐对哈城市音乐文化发展的影响

上世纪初,俄国音乐教育及音乐艺术在哈尔滨的传播极大地推动了哈尔滨城市音乐文化的发展。如哈尔滨第一音乐学校1922—1930年共举办18场音乐会,而1930—1941年则举办了88场学校表演会;格拉祖诺夫高等音乐学校举办系列室内音乐晚会、贝多芬奏鸣曲音乐会、纪念柴可夫斯基音乐会,以及巴赫、舒伯特的专场音乐会等;哈尔滨音乐训练班先后举办40多场露天音乐会、60多场室内音乐会。这些音乐会演出曲目多种多样,既提高了学生的艺术水平,也丰富了哈尔滨的城市文化生活。俄侨音乐家除进行教学外,还创建了交响乐、歌剧、轻歌剧、合唱、喜剧等团面向公众演出,并邀请莫斯科、圣·彼得堡的原班演员来哈献艺,《费加罗婚礼》《叶甫盖尼·奥涅金》《卡门》《天鹅湖》《雪姑娘》《塞尔维亚的理发师》等世界所有经典歌剧、舞剧的上演使哈尔滨成为一座音乐之城。

俄侨音乐家在培养俄侨子弟的同时,也为哈尔滨培养出大量的音乐人才,新中国首批音乐家都出自于此,如前上海音乐学院钢琴系教授郑曙星、原全国总工会小提琴演奏家胡犁平、中央乐团交响乐团小提琴首席许述惠等。

俄国音乐家为哈尔滨开启了音乐艺术之门,使这座城市率先领略了欧洲音乐艺术的魅力,并开始了自己的音乐之路。几十年卓越的音乐积淀,使哈尔滨成为国内知名的音乐城:哈尔滨是中国最早接触欧洲古典音乐的城市;哈尔滨拥有中国最早的音乐学校、中国最早的交响乐团,拥有中国历史上举办时间最长的音乐节——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哈尔滨是亚洲唯一被联合国授予“Music City”称号的城市。可见,俄侨音乐不仅是俄罗斯音乐文化史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哈尔滨音乐文化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中俄两国人民共同谱写的音乐史篇章。

参考文献

[1]李德滨,石方.黑龙江移民概要[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

[2]黄定天.20世纪上半叶旅华俄侨的由来及其人口结构[J].人口学刊,2004,(6).

[3]孙占文.黑龙江省史探索[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3.

[4]汪之成.上海俄侨史[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出版,1993.

[5]李述笑.哈尔滨俄侨音乐教育史初探[M].西伯利亚研究,2001,(4).

篇9:哈尔滨城市色彩景观初探

哈尔滨城市色彩景观初探

李阳光 温 佺

城市的地域环境和气候特征不同,对于城市色彩景观规划的影响也不同。 哈尔滨作为寒带城市,其城市色彩景观规划也存在一定的特点。 而本文就以哈尔滨为研究对象,探析哈尔滨城市色彩景观的设计原则和具体表现,并为今后哈尔滨城市色彩景观规划提出自己的看法。

哈尔滨 城市色彩 景观规划

注:本文系2014年度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课题,立项编号:2014B075。

城市色彩景观以城市为对象,泛指城市建筑、绿化、街道等外部表现出来的各种色彩。 不同的城市由于气候、地域环境、水土、历史文化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色彩差别。 现阶段,中国的某些城市正在对城市色彩景观进行规划设计,人们越来越了解城市环境中色彩的重要性。

在这其中,哈尔滨作为我国有名的寒带城市,其冬季漫长而寒冷、对于自然的一些植物色彩也较为缺乏,本身秉持着中西方两种文化的元素,因此哈尔滨的城市色彩景观设计规划显得非常注重本地区的民族文化和历史美学,体现出这座城市勃发的色彩魅力。

一、城市色彩景观概述

色彩是人视觉观察时最重要的刺激因素,城市中的色彩无处不见并彰显着城市的特色和意蕴:第一,城市中的色彩是城市面貌的重要构成,体现出城市的民族文化、历史讯息;第二,城市中的色彩体现了城市居民居住、生活的环境特点,也表现出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第三,城市中的色彩同样反映出城市的生态环境、功能布局以及景观等。 城市色彩景观规划在城市建设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其构成要素大概分为下列三种:

1.城市总体色彩

城市总体色彩对于城市形象来说最具有视觉识别意义。城市总体色彩反映了人们对这座城市整体的色彩感知,是对这座城市整体色彩规划的初判。而且,现阶段很多城市的建筑越来越高,这就使城市总体色彩的视野越来越广泛,从而使人们对城市总体色彩的感知外延到平时生活中。其实,城市总体色彩也代表人们对城市空间大尺度的解读,其包括城市肌理、大地色彩、景观基质等。因此,城市总体色彩也代表着人们的视觉在空气调和后表现出来的景观特色,体现出人们对城市空间的宏观感受和结构特征。

2.城市界面色彩

城市界面色彩即人们对城市建筑立面、道路铺装、结点等界面色彩的总称。城市界面色彩表现出人们对城市空间的直接感知,属于一种微观尺度的感受。

当然,城市界面色彩规划主要从两方面调控:一方面,城市界面色彩规划预示着对城市界面尺度色彩的规划,促使城市界面色彩更富有规律性和组织性;另一方面,城市界面色彩规划反映出色彩的联系性,即使城市色彩的规划与城市规划理念联系,让色彩真正成为城市的“黏合剂”,从而使城市的局部也表现出城市的总体特征。

3.城市标志色

城市标志色采用的色系非常广泛,这使城市标志色在城市总体色彩中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比如湖北武汉以楚文化为主,但楚文化主要的标志色是红色和黑色,采用红与黑的组合进行城市的标识,就会发现武汉很难通过这两种色彩进行识别和应用。事实上,城市标志色假如在建筑面积上大规模采用就很容易降低其“标识性”,其色彩往往起到对城市总体色彩画龙点睛的作用。

因此,城市标志色是对某座城市环境特征、人文特征高度的整合界定,城市标志色不但要表现出城市的地域风情,还体现出这座城市居民的理想生活,更能够直接表现出这座城市的历史风范和文化底蕴,是城市的品位魅力所在。

二、哈尔滨城市色彩景观的设计原则

城市的地域环境和气候特征不同,对于城市色彩景观规划的影响也不同。 哈尔滨作为寒带城市,其色彩景观设计也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

1.适应寒带城市气候

哈尔滨位于中国的东北地区,黑龙江省的南部,是中国少见的寒带城市之一。受制于气候的影响,哈尔滨的冬季漫长而寒冷,一般性植物较少,而且冬季的肃杀寒冷也使整体氛围较为单调。 这就决定了哈尔滨城市色彩景观应该选择以暖色调为主,使城市在寒冷氛围中也能见到一抹亮丽。 而且, 美国学者 Faber-Brirren 等人根据调查也表示, 城市居民的色彩喜好与日照时长关系重大:“在日照时间较长的城市, 人们多喜欢色彩鲜艳的暖色调,这就使这些城市以黄色、红色等暖色调的外墙为主,而内墙则多为白色、绿色等冷色调。 ”事实上,哈尔滨这座寒带城市的日照时间较长,每年约为2600小时,这就为哈尔滨城市的暖色调为主提供了条件。

2.保持地域文化性

进入21世纪之后,很多城市在表现城市识别度方面突出了自己的地域文化魅力,从而扩展自身的城市形象。 在这背后,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色彩在其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尤其是一些具有历史文化和独特发展历程的城市,其城市色彩更是给予这座城市独有的组织形式和文化内涵。

哈尔滨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城市中遗留的金、元、明、清文化气息非常浓烈。而且,哈尔滨在上个世纪初是中西方文化的交汇点,在城市中还保留着很多西方哥特风、洛可可风、新艺术风格等建筑,所以哈尔滨城市色彩景观规划一定要从本城市的地域文化入手,保持地域的文脉延续,突出本区域的文化特征。

三、哈尔滨城市色彩景观的具体表现

1.整体以暖色调为主

受制于哈尔滨特殊的寒带气候和建筑文化,哈尔滨城市色彩整体以暖色调为主,尤其是以黄白相间和米黄色为主的暖色调为主。 这是因为,哈尔滨从1903年中东铁路成功建成之后,一大批外国人入驻哈尔滨,并开始在哈尔滨这座城市修建建筑。从这一时期开始,哈尔滨的建筑经历了俄式建筑风格、法式折中主义建筑风格、新艺术运动建筑风格和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哈尔滨的建筑也成为中国城市中少见的、保存了众多欧陆风格的建筑。这些具有近代建筑风格的建筑大体上奠定了哈尔滨城市的整体色调——以暖色调为主,间或夹杂着浅灰、浅粉、浅绿等辅助色。特别是一些教堂的建筑采用的主色调是土红色,搭配着彩色的玻璃和金黄色的屋顶,显得这些建筑色彩使整座城市都表现出迷人的风范以及温暖的味道。

2.当下城市色彩设计的无序性

随着哈尔滨“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哈尔滨涌现出大批量的现代化建筑。但是哈尔滨城市在局部建筑建设尤其是色彩设计上表现的非常无序,再加上哈尔滨城市改造过程中对旧有城市建筑的拆迁和改造,不但使原有城市和谐色彩遭到破坏,还使哈尔滨城市暖色调的整体色彩特征弱化。在一些区域修建的一些建筑“独树一帜”,根本不顾及其所处的寒带城市气候,也不管其是否与周围的环境色彩统一,就采用一些亮度较低的冷色调或者其它纷杂色彩为主,这就使这些建筑色彩与周围环境协调性差。比如在西大直街与和兴三道街相间的新东方学校是近几年新建的建筑,但是这栋建筑的外立面主要采用绿色、白色相间的形式,虽然整体的色彩明度很高,但却和周围的色彩有些格格不入,而这种“冷色调”的建筑也和城市的整体暖色调脱节。

3.色彩趋同,使城市标志色不明显

我们这里所说的色彩趋同,并不是指哈尔滨城市整体的暖色调趋同,暖色调代表着哈尔滨城市的总体色彩,是与环境相适应产生的结果。 但是“色彩趋同”主要是指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制于建筑思想以及建筑材料的制约,建筑商只能选择由统一的生产商提供的单一色彩,这就使新建成的建筑在界面色彩上表现的一致。 尤其是改革开放初期到90年代,哈尔滨城市大部分建筑的界面色彩都是同一种僵化的白色瓷砖,这种白色瓷砖被很多学者称之为“白色恐怖”。 而且,这种白色瓷砖随着时间的冲刷时有脱落和损坏,使整个建筑外界面变得破旧残败不堪。而这样的建筑色彩趋同,不仅使哈尔滨以中央大街的老建筑等城市标志色不明显,还使得整座城市的色彩变得庸俗。

4.“国际化”的色彩使民族色彩弱化

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城市建设之初,很多城市领导纷纷提出了“国际化”的口号,似乎“国际化”成为整治每一座城市风景的必备良药。在这种风潮下,很多城市色彩景观在规划时也采用国际的流行通用色——白色、蓝色、灰色等等,似乎这些色彩都看上去很美,也非常的时尚,能让这座城市一刹那走入了现代文明。 这就导致现阶段我国很多城市看上去都是“孪生兄弟”,很多拔地而起的高楼乃至地标都是一致的色彩,尤其是每座城市都有的“国际饭店”更是如此。 哈尔滨城市中近些年新建成的科技馆、会展中心、体育中心等也都是这种“国际色”,促使代表哈尔滨地域民族特点的色彩减弱。

四、未来哈尔滨城市色彩景观设计的发展建议

1.新旧结合,统筹规划色彩

整合哈尔滨城市色彩,使哈尔滨城市色彩规划明确、定位清晰显得非常重要。 纵观现代社会,新科技、新材料的出现为城市的色彩景观规划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也使城市色彩显得更为丰富。但是,色彩众多也可能会使城市的总体色彩不明显、城市的标志色不突出。正如游客到达哈尔滨之后,问其对哈尔滨城市色彩的印象时,尽管有游客谈道中央大街、太阳岛、博物馆等地方的色彩,但这些色彩似乎都不能代表哈尔滨的总体色彩。

其实,一座城市的色彩景观不仅要有总体规划,还需要点、界面、区域的统筹结合和新旧结合。 就哈尔滨城市来说,其城市色彩景观规划既要做到历史建筑、新型商业中心、城市交通道路和枢纽的色彩搭配,也要做到城市办公、休闲、生活区域的和谐。在20世纪早期, 哈尔滨城市色彩景观在规划时按功能分区明确,但是现代以来的城市功能区分区概念不再被人们重视,这就使城市色彩景观规划显得“各自为政”。 因此,就当下哈尔滨城市色彩景观规划来看,有必要对整座城市的色彩统筹规划、功能分区,并就点、界面、区域结合起来进行景观设计。

2.以大地色为主

就哈尔滨未来城市色彩景观设计来说也是如此,从“色彩地理学”的角度出发,我们发现哈尔滨城市建筑采用的暖色调、植被的自然色调等等都可以称之为“大地的本色”。 正如人们平时所说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从自然大地本色中提炼的色彩与在这片大地上生存的人们最为匹配。 而在未来的色彩设计中,哈尔滨城市色彩景观规划应该遵循这种“大地的本色”,使新修的建筑色彩努力与旧有建筑色彩接近,使建筑色彩与植被色彩搭配,这样才能使哈尔滨的城市色彩景观设计显得具有文化气韵和整体协调性。

结语

哈尔滨城市的色彩是表现城市形象最直接、最明显的方式。所以,哈尔滨城市的色彩景观规划非常有必要。哈尔滨城市色彩景观规划要在继承传统历史建筑色彩文化的基础上,具有时代的特征,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融合其它色彩元素,这样才能在城市总体色彩的基础上增加城市界面色彩变化,使色彩变得具有时尚性。

[1]过伟敏,史明.城市景观形象的视觉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2]埃德蒙·培根,黄富厢,朱琪译.城市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3] 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会汪坦, 日本亚细亚近代建筑史研究会藤森照信.中国近代建筑总览·哈尔滨篇[M].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4]陶毓博,王世颖.哈尔滨城市建筑主体色彩探析[J] .山西建筑,2014(31).

[5]尚磊.城市色彩设计与色彩应用[J] .小城镇建设,2003(8).

[6]毕海洋.城市建筑色彩规划设计研究——长春市区建筑色彩调查与规划设计为例[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

篇10:哈尔滨城市文化

居民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的规定的通知

哈政发[20O5]6号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中直、省属在哈单位:

现将《哈尔滨市城市居民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的规定》予以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

二○○五年六月九日

哈尔滨市城市居民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的规定

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经济适用住房销售管理工作,保障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建住房[2004]77号),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凡2004年5月13日国家《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颁布实施后,购买经市政府批准面向社会销售的经济适用住房,均实行申请、审批和公示制度。

第三条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申请人(以下简称申请人)分为家庭申请人和单身申请人。家庭申请人是指夫妇双方组成的家庭以及离异(或丧偶)带子女的单亲家庭;单身申请人是指达到法定晚婚年龄以上的未婚人员以及离异(或丧偶)不带子女的人员。

第四条凡具有本市市区城镇常住户口,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申请购买经济适用住房:

(一)年收入在4万元(含4万元)以下的无房户或住房困难户;

(二)企业退休的建国前入伍的老军人;

(三)市政府组织实施的重点工程或危棚房改造涉及的被拆迁居民家庭;

(四)现住房面积低于本市住房面积控制标准70%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

本市住房面积控制标准按《哈尔滨市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关于贯彻<黑龙江省城镇居民住房面积控制标准的暂行规定)的通知》(哈房改组字[1994]第2号)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条住房困难户是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低于上一全市人均住房建筑面积70%或现住房建筑面积低于50平方米的申请人。上一全市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以市政府统计数据为准。

第六条单身及单亲家庭申请人的年收入按一人年收入计算,其他家庭申请人的年收入按夫妇双方的年收入之和计算。申请人的年收入是指下列所得:(一)工资、薪金所得;

(二)住房公积金的单位缴纳部分;

(三)劳务报酬等其它所得。

申请人年收入按本条前款所列项目上一年的实际发生数核定。

第七条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只准购买一套经济适用住房。单身申请人、三口人(含三口人)以下的家庭申请人,可购买建筑面积70平方米的经济适用住房;三口人以上的家庭申请人,可购买建筑面积90平方米的经济适用住房。申请人购买经济适用住房面积最大不得超过建筑面积100平方米。

第八条申请人实际购房建筑面积在规定面积以内的,按市物价局批准的价格购买;超面积部分需按建筑面积销售价格的8%补交差价,由市房产住宅行政主管部门在办理房屋权属登记手续时代市政府收缴。超面积部分将在《房屋所有权证》中标注,房屋再上市交易时,该部分面积不再补交土地出让金。

第九条 购买经济适用住房需到哈尔滨市政府行政服务中心经济适用住房购买对象审批窗口,由申请人领取《哈尔滨市城市居民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审批表》(以下简称《审批表》)。

第十条申请人应如实填写《审批表》,到所在工作单位核准盖章。没有工作单位的,由其所在街道办事处核准盖章。

对出具虚假证明的核准盖章单位,将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第十一条《审批表》经相关单位审核、盖章后,申请人应持以下证件到经济适用住房购买对象审批窗口办理审批手续:

(一)本市居民常住户口; 二)身份证;

(三)现住房的产权证明;

(四)审核盖章后的《审批表》;

(五)市政府组织实施的重点工程和危棚房改造涉及的被拆迁居民家庭,需提供《住宅房屋货币拆迁补偿协议书》;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需提供级别、职称证明;

(六)企业退休的建国前入伍的老军人需提供《企业退休建国前老军人荣誉证》或其他证明。

第十二条申报材料初审合格的,将对申请人及其配偶姓名、核准盖章单位及可购经济适用住房面积等情况,在市政府行政服务中心大厅公示栏和哈尔滨市房产住宅局信息网上公示,公示期为7天。公示期满后,对情况属实的予以批准。

对于申请人弄虚作假、虚报家庭人口数、隐瞒家庭收入和住房情况的,经查实,即取消其购房资格,并记入个人信用档案,两年内不准再次申请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对于骗购经济适用住房的,予以收回或由购房人按市场价补足购房款;对于伪造购房所需相关证件而触犯法律的,交由有关部门依法处理。

第十三条申请人持身份证和经核准的《审批表》到建设经济适用住房的开发企业购房,买卖双方在网上签订《哈尔滨市经济适用住房买卖合同书》,并按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合同备案。申请人在办理房屋权属登记时,须提供《审批表》。

对于开发企业擅自向未取得审批资咨的购房人出售经济适用住房的,由市房产住宅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开发企业限期收回;不能收回的,由开发企业补缴同地段经济适用住房与商品房价格差;将违规行为记入企业诚信档案,5年内不准从事经济适用住房的开发建设。

第十四条《审批表》从批准之日起,有效期为2年。超期的需重新申请办理经济适用住房购买资格审批手续。

第十五条已购经济适用住房在取得《房屋所有权证》后,已满5年(含5年)的,可按市场价格出售。购房人需按照出售时房屋座落宗地基准地价的10%缴纳差价,由市房产住宅行政主管部门代市政府收取。

已购经济适用住房在取得《房屋所有权证》后未满5年的,只可出售给符合经济适用住房购买条件的申请人,出售单价不得高于出售时同地段经济适用住房的单价,不得按市场价格出售。

以市场价格出售已购经济适用住房的家庭,不得再购买经济适用住房或其他政策性保障住房。

第十六条本规定由市房产住宅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上一篇:2010秋消法作业答案下一篇:英语关于青春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