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构筑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快车道

2022-09-12

近年来, 宜兴技师学院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 以服务为宗旨, 以学生为主体, 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思想, 根据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技工人才的需求, 不断更新办学理念, 充分利用区位优势, 紧紧依靠企业, 创新办学模式, 探索校企合作新途径, 为构筑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快车道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1 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是校企合作的出发点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 科技进步日新月异, 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 人力资源能力建设要求不断提高, 高技能人才工作也面临严峻挑战。就我市而言, 高技能人才的总量、结构和素质远远不能适应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的需要。

1.1 发展观念是学校和企业合作的基础

进入新世纪以来, 我们市委市政府对职业教育提出了“劳动力就业需要加强技能培训,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培养更多的高级技工”的目标任务, 并提出到2010年, 我市高技能人才需达到3万人左右, 高级工占技术工人的比重需达到1 5%。如何顺利完成这一目标任务?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摇篮, 我们责无旁贷。为此, 我们把校企合作纳入地方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中, 把它作为学校回应这一目标任务的重要举措进行积极探索, 按照“服务中求发展, 发展中再服务”的思路, 在区域经济发展中, 充分发挥学校的作用, 通过校企合作, 形成办学特色, 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求, 推动和支撑地方经济的新一轮发展。

1.2 品牌特色是学校和企业联接的桥梁

随着教育供给的扩大, 人力资源的开发、使用在学校、企业之间是双向的, 学校之间的竞争则很快会由规模之争转为品牌之争。对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技工教育来说, “品牌”更被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视为“核心竞争力”。我们的品牌特色是办学模式上校企融为一体, 教学实训上产教构成一体, 人才培养就业上校企链为一体。以建设好“数控技术应用”这一骨干专业为突破口, 走出骨干专业建设的新路子, 并带动学校建设好机电类专业, 打造好专业品牌, 逐步形成“依托产业办专业、产教结合育人才”的特色, 实现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的双向提高。

2 共建教育发展的载体是校企合作的结合点

校企合作的成效在于产教双方的积极性。学校的积极组织和探索, 形成产教结合的主体力量;企业的支持和积极参与, 形成产教结合的网络;学校和企业的主要领导主动抓校企合作项目, 直接推动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

对学校来说, 学校整体是校企合作的基本载体。

学校与企业发生直接的相互作用, 成为企业的支撑机构。在合作过程中, 学校成了企业发展的一支生力军, 制定周密的明确的与企业相互作用的战略, 发动各部门具体实施和实践探索。我们具体做了以下一些工作:

成立校企咨询委员会。学校成立了由50多家企业单位组成的校企咨询委员会, 制定了完善的章程, 定期研究职教与企业需求的关系, 在专业设置、教学计划的制订等方面出谋划策, 根据企业发展的需求、变化, 探索人才培养和专业设置的新途径。

多方协调, 积极开展多层次合作。开办各种学历教育班及非学历教育培训班。在学历教育方面, 学校与“江苏五星电器公司”、“无锡江南电缆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合作组建了“冠名”班, 开展“订单式”培养, 按照企业订单的要求量身订做。在非学历教育方面, 学校注重在职工人的提高培训。面向社会开办了各类岗位规范培训班:一是学校有针对性地定期开设包括“维修电工”、“钳加工”“车工”、“数控”等专业在内的高级技工、技师培训。从连续开办的几期来看, 效果显著, 经考核合格率均达100%。二是适应宜兴地区职业技能培训以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新形势、新要求, 依托劳动部门, 全面开展了多工种的劳动力转移培训。

为使各项实训、培训工作落到实处, 我们以“工厂化”概念建设校内实习工场。2006年, 我院投入400多万元建成了“数控实训中心”, 配置贴近市场和企业生产要求的设备, 引进新技术、新工艺, 树立精品意识。为了充分发挥“数控实训中心”的作用, 我院与宜兴市屺亭减速器厂首次合作, 按照企业要求承接该企业的来料加工。这一合作, 使我院“数控实训中心”实现了生产性实习零突破, 既解决了部分毕业生的就业实习, 又使原有的消耗性实习真正转化为生产性实习, 形成了校企双方互惠双赢、共同发展的好势头。

对企业来说, 企业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益为目的。在企业诸多资源中, 人力资源是最核心的资源。校企合作, 由于企业全程参与了学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 相应地缩短了对员工的考察和培养过程, 减少了人力资本的投入, 降低了生产成本。

我们大胆实施创新和探索, 把企业的要求变成我们的目标, 把企业的困难当成我们自己的困难, 把企业的愿望通过我们努力变为现实。在校企双方的积极努力下, 我院与企业共同商拟和确定了培养企业职工的方案。

3 拓展就业创业的渠道是校企合作的落脚点

校企合作中, 首选和优选毕业生是校企合作协议的必要条款。“合格加特长”的毕业生以及通畅的就业渠道, 既是企业的需求, 更是学校的一贯追求。

校企共同把握市场人才需求。学校历来把学生就业率、社会对毕业生的认可程度作为办学的重要指标。在管理体制上, 学校设立了招生就业处, 使生源“进口”和“出口”相互协调, 互相促进, 注重把市场热点、企业人力资源买点、学生的能力亮点有效地结合起来。“校企咨询委员会”及时根据社会人才需求设定人才规格, 调整专业教学计划和招生计划, 确保培养社会和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在运行机制上, 充分发挥“校企咨询委员会”的作用, 邀请企业老总、优秀毕业生来校作精彩报告, 积极开展就业创业研讨活动。与劳动局就业市场联网, 积极参与“劳动力交流洽谈会”, 获取本市及外地企事业单位人才需求信息, 同时主动出击开拓就业市场, 积极联络用人单位, 为学生顺利就业架桥铺路。

校企共同实施个性化就业指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我们向学生介绍就业市场的形势和趋势, 使学生了解行业要求,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理念和自信心, 培养学生吃苦耐劳、从岗位做起、从基础做起、从自身做起的优秀品质。实践证明, 一个好的岗位, 最多只能解决一个学生就业的问题, 而一个好的理念则解决一批学生的就业问题。

灌输求职、招聘的技巧和方法。我们对学生的第一次“应聘”进行辅导, 帮助学生了解笔试、面试的方式、应对的办法, 使学生能够较从容地就业应聘并取得成功。同时聘请企业人力资源部的领导来校就企业在员工的选拔、使用等方面作讲座, 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近距离地感受企业的用人要求, 帮助学生根据自身的条件, 制定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

举行技能竞赛大比拼活动。我们把学生实习、实训、企业顶岗实习、就业等与比赛相衔接, 既面向全体, 又抓住重点, 培养“尖子”。

校企合作为技工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 提供了动力, 使我们找到了一条能够较大规模、较快速度、较高水平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新路子。为了更多、更快地培养出受企业欢迎、适销对路的高技能人才, 我们将在进一步发挥好学校和企业两个方面作用的同时, 加大推进校企合作力度, 真正把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文章做精做强。

摘要:校企合作是技工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根本途径。我院结合地方经济建设发展的需求, 创新办学模式, 对校企合作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 为构筑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快车道作了不懈的努力。

关键词:校企合作,高技能人才,快车道

上一篇:基于工学结合的模具制造专业建设探索与研究下一篇:甲醇生产中常温精脱硫工艺技术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