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从思想感情赏析

2022-08-24

第一篇:诗歌从思想感情赏析

诗歌思想感情

1、

忧国伤时

:如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反映离乱的痛苦 同情人民疾苦 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2、

建功报国

:如建功立业的渴望 保家卫国的决心 报国无门的悲伤 山河沦丧的痛苦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怀才不遇

3、

思乡怀人

:羁旅愁思 思亲念友 边关思乡 闺中怀人

4、

生活杂感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昔胜今衰的感慨 借古讽今的情怀 青春易逝的伤感 仕途失意的苦闷 告慰平生的喜悦

1、规范的答题常用语言

A.了解古典诗歌常见的内容:离情与别绪、怀古与伤今、思乡与怀远、个人情致与山水田园、咏史咏物与讽喻抒怀、春恨秋悲与人生际遇、出世的山林之趣、与人世的庙朝之志等。

B.评价思想内容方面的:抒发„„的思想感情

反映„„的社会现实

表现„„的情趣

寄托„„的情怀(如爱慕、愁绪、惆怅、苦闷等)

表达„„的追求

流露„„的倾向

发出„„的感慨

袒露„„的心迹

造就„„的情致

思想——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逐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亲情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乐、黑暗官场之苦、离别思念之绪、贬官谪居之恨、时光易逝韶光不再之感慨等。

C.揣摩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蔑视权贵、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归隐田园、惜春悲秋、羁旅愁思、思乡念亲(友)、忆友怀旧、别恨离愁、相知相思、儿女情长、坚贞爱情、怀古伤今、借古讽今、愤世嫉俗、登高览胜、寄情山水、热爱自然等。

情感——寂寞(愁绪万端、欲说还休、凄清冷落、感伤失落、报国无门、物是人非)、超脱(寄情山水、向往安宁)、豪放(咏史述志、状景抒怀)、婉约(闺中独处、思念情郎、泪洒楼台、月影自怜)、思乡、怀友、题赠。愉悦、欣喜;郁闷、忧愁;孤独、凄清;悲观、失落、伤感;激昂、奔放;乐观、豁达、仰慕、激愤;恬淡、闲适等。

2、题目类型: ①“本诗后两句表现了诗人了怎样的感情变化?②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③请你谈谈对最后一联寓意的理解?④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⑤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⑥“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⑦“表现了怎样的情趣”,⑧“主旨是什么”或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句某联发问。

3、解题格式

(1)、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

(2)、概括诗歌主旨: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

答题要领:一是根据诗句描述内容,分析所涉及的诗句具体写了什么,二是揭示主旨,揭示情感。采用的作答形式是“描写了„„抒发了„„” 知识梳理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高考必考内容,应该是高考复习的重点。所谓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思想感情,分析其社会意义及其深层内涵;所谓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就是作者对诗歌中的景物、人物、事件等的态度进行评价,也包括对作者在诗中所表现的观点的进步性和局限性进行评价。

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及情感经常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点:

1、看作者、时代 由于所处时代和生活经历的不同,每个诗人长期形成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志向追求应是大致固定的。比如屈原的爱国情思,陶渊明的自得田园,李白的傲岸不屈,杜甫的忧国忧民,苏轼的旷达达观。如辛弃疾曾经在抗金斗争的最前线出生入死,南归之后又遭到投降派的排挤和打击,所以其词多为回忆过去如火如荼的战斗生活,或者表达报国无门的愤懑情绪,风格豪放悲慨。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这样有助于对其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其次,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适当了解某个时代的风貌,同样有助准确把握这个时代的文学作品。比如,唐代国力强盛,投笔从戎的知识分子大多精神昂扬,情感豪迈。而宋代积贫积弱、国力衰微,已没有了大唐的气象,诗人笔下,豪迈之气少了,悲凉之气多了;雄伟气魄少了,家国之愁多了。比如,同是边塞诗,盛唐时是一种“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以天下为己任豪迈气概,南宋时则是一种“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的无奈伤感。

2、看标题、 如杜甫《旅夜抒怀》,诗题表明诗人抒发的是漂泊途中的凄苦之情。

3、看注解

很多诗歌命题者作了一些注解以提醒考生,这对于鉴赏诗歌来说相当重要。一是有的诗人不同时期的作品表现的思想内容不同;二是不同的环境中感受不同,注解中作的提示有助于考生理解诗歌。比如宋之问的《渡汉江》,“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的心情一般难以理解,了解了宋之问因获罪被贬泷州,第二年从贬所逃归,途经襄樊附近的汉江而作了此诗后,这种精神痛苦才显得更加贴切和富于情致。

4、看关键字词 古代诗歌中往往有很多直接表现情感内容的词语,我们把它情感语言或诗眼。把握这些词语对于鉴赏诗歌尤其重要。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一个“愁”字作者的主要思想情感透露了出来。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也可以看作是理解全诗的一把钥匙。

5、看形象及形象特点 诗歌是靠形象说话的,写景叙事都离不开意象。从常见的形象入手也能够准确把握诗歌的主题。景物也有乐景(优美闲适、色彩明丽、壮观奇伟、气势雄浑)和哀景(冷清凄凉、色彩暗淡、低沉萧瑟)两类。另外,许多客观物象经过历代的相沿成习,也形成表情达意的“套路”。

6、看表达技巧 古人写诗往往用典故曲折地表达思想,了解这些典故对于理解诗歌思想内容尤有帮助。王安石的《桂枝香》对杜牧“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和“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的化用,把怀古的伤感表现地淋漓尽致。

7、看诗歌类型

(1)、借景抒情诗,要体会诗中情景交融的意境,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把握其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托物言志诗,是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兴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志趣融于某种具体事物中,达到言志的目的;

写景抒情诗和咏物言志诗(包括山水田园诗,隐逸诗等),往往表现诗人自己与众不同、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或者表达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伤感,或者表现其他或喜或悲或忧的复杂怀感,或者表现祖国山河的壮丽,表达对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有的则借景(物)来表达自己远大的志向和自己高尚的本质。

(2)、咏史怀古诗,要联系背景,领悟情感(感慨兴衰或寄托哀思或托古讽今);

咏古诗多是对古代人或事的凭吊。或为缅怀先贤,追慕古人,或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或诉自己生不逢时的感慨,或感叹昔盛今衰,借古讽今。

(3)、伤春伤别诗,是借对春光流逝抒发韶华易逝、壮志未酬的感慨,或表达对亲朋、好友、爱人的无限思念之情。

(4)、山水田园诗,是诗人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5)、边塞征战诗,反映边疆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或描写将士和亲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或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

战争诗要么表现保家卫国的豪情,要么表现舍身杀敌的壮烈,要么表现战士凯旋的豪迈,要么表现对战争的厌恶,揭露战争带给亲人、家乡、人民的苦难,控诉封建统治者发动战争的罪恶。边塞诗则为对边塞军旅生活的描写,或表现边塞苦寒的生活环境,或表现壮丽的边塞风光。

(6)、赠友送别诗,通过景物渲染离别时凄凉氛围,抒发难离或勉励之情,送别诗多是叮咛对方,赞颂对方。或诉依依别情或言别后的思念。

(7)、闺怨诗,写闺房女子对丈夫久客不归的埋怨或对远在边地征戍的夫君的思念;羁旅行役诗,是流浪他乡的诗人通过眼见耳闻而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家乡的憧憬;思乡诗、闺怨诗及羁旅行役诗则重在表现对亲人的思念,或表达妇女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或表现游子异地生活的凄楚辛酸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8)、谈禅说理诗,是诗人把自己类似禅宗的顿悟或事理的体察诉之于诗句中,这类诗往往有不食人间烟火之空灵境界等等。

第二篇: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

2014-2015学高三第一轮复习 主备: 徐银莲 李红梅 诗歌鉴赏

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

【学习目标】

1、明确考纲要求,了解思想感情类考题的题型。

2、在读懂诗词的基础上,总结这类考题的答题思路。 【知识准备】

一、评价内容主旨类试题提问方式: ①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这首诗反映怎样的社会现实? ③这首诗寄托了怎样的的情怀?

二、评价内容主旨类试题答题思路:

第一步:确定诗词题材,如怀古咏史诗、咏物抒怀诗、边塞征戍诗、山水田园诗等;

第二步:具体分析所涉及的诗(词)句分别写了什么内容,作答形式是“××句(联)写了……”; 第三步:揭示诗(词)主旨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古代诗歌中常见的题材归纳:

1、咏史怀古诗

(标题中有“咏怀”、“咏史”、“览古”、“怀古”或古地名等字样)叙述登高凭吊之事,描写所见所闻所想。 对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就是通过分析诗中涉及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体会作者旧事重提的意图,把握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思想感情归纳:

(1)吟咏历史、评价人物是非,表达自己的历史观点。如杜牧的《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的《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士重来未可知。

(2)借古讽今,昔日的繁华鼎盛已经消亡,或讽喻统治者借鉴历史,或讽刺当政者荒淫无耻,或抨击时弊,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如杜牧的《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辛弃疾的《京口北固亭怀古》

(3)怀古伤今,喟叹朝代兴亡变化,悲叹昔盛今衰、物是人非,感慨世事变迁,表现作者阅尽沧桑后的沉思,蕴含了深沉的忧患意识。如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李白的《越中览古》: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

(4)借古抒怀,寄寓对人生的深沉感慨。时光不再,英雄易逝,以古人自况,抒发豪情壮志;或自伤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功业未就鬓发已白。如:苏轼的《赤壁怀古》和杜甫的《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2、送别抒怀诗

(标题中“送”“别”或“赠”)在古代,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十年,长至再会无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士大夫们送别,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常写诗送给行者送别,或留给居者留别。诗人多以此寄托乡思或羁旅行之情。

1 情感归纳:

(1)表达惜别之情或相思之意,叙写朋友间的深情厚谊。如李白的《赠汪伦》 (2)表达对友人的劝慰勉励之情,兼及惜别之意。如王勃的《杜少府之任蜀州》

(3)以惜别为题,实则写景或抒情(表达远大志向或抱负、天涯漂泊之感、对自由自在的生活的向往)。

如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陈与义的《送人归京师》: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梅尧臣的《送何遁山人入蜀》: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 远壑杜鹃响,前山蜀客归。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 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

(4)表达对友人的祝愿和热情的鼓励。如辛弃疾的《送廓之秋试》: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3、边塞征戍诗

(标题中“塞”“塞上”“出塞”“征”“征人”“军”“从军”等)对边塞征戍诗的鉴赏,就是要结合时代背景和诗人的生活经历,分析其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内容,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等。 情感归纳:

(1)描写边塞荒凉悲怆或雄奇壮阔的山川景物和风土人情。如王维的《使至塞上》

(2)表现战士们不畏艰险、保家卫国的战斗精神和奋勇杀敌的愿望;报国无门的无奈、渴望建功立业的思想。如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3)揭露战争的激烈残酷和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反映征人思念家乡、厌倦战争、渴望团圆和安宁生活的思想。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陈陶的《陇西行》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范仲淹《渔家傲·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4)描写战争的残酷,直指统治者开疆拓土,穷兵黩武的战争罪恶。如杜甫的《前出塞》:挽弓当挽强, 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 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 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 岂在多杀伤。

4、山水田园诗

这类诗歌的特点是融情入景,情景交融,或描绘山川美景,抒发喜爱之情,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或抒写田园生活,寄寓闲适情调,表现朴素的人情美。

5、思乡怀人诗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

6、咏物抒怀诗

(标题中“咏”或“题”)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他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自己的感情。诗人描写某种客观事物,表现其特征,借以抒发思想感情。

思想感情:(1)表达不愿媚俗、不愿同流合污,坚持个性、保持清白的高尚情操。

(2)表达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伤感。

(3)通过某种事物或事情的触动,进而引发出自己的某种人生感悟、生活哲理。

7、爱情怨女诗

爱情怨女诗是我国古代诗坛上的一朵奇葩。它多以弃妇、思妇为主要描写对象,以伤春怀人为主题,表现女子们在特定社会情态、生活境遇下复杂的心理状态。

思想感情:(1)描写男女之间深厚的感情,歌颂真挚的爱情。如秦观的《鹊桥仙》

(2)表达闺中生活的孤独寂寞或对丈夫和家人的思念。如王昌龄的《闺怨》 (3)对虚度时光、青春易逝的哀怨,被丈夫冷落、抛弃的哀怨。如李白的《玉阶怨》: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4)怨女诗主要通过男女关系比喻君臣关系,具体分为两类:一是用男女的依恋比喻希望得到君王的重用;二是用男女失恋、女子被弃比喻自己不被朝廷重用。

8、谈禅说理诗

哲理诗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这种诗内容深沉浑厚、含蓄、隽永,多将哲学的抽象哲理含蕴于鲜明的艺术形象之中。 哲理诗说理形式:(1)借景说理。如王安石的《登飞来峰》;

(2)即事说理。如朱熹的《观书有感》。

四:实战演练

临 江 仙

欧阳修

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 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孤城寒日等闲斜。

问: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6分)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衣砧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离歌:离别之歌。关城:潼关、函谷关。御苑:皇家宫苑。砧衣:捣制寒衣 的声音。

①首联、颔联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特征(离别的环境)?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的什么情绪?

②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

塞 下 曲 李 益

伏波①惟愿裹尸还,定远②何须生入关。 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定天山。

【注】①伏波:东汉伏波将军马援为抵御北方民族的侵犯,宁肯战死沙场,以马革裹尸而还。②定远:东汉定远侯班超年迈时曾在西域上书皇帝,说“但愿生入玉门关”。 问: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塞下曲

许浑

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

问:两首诗均为边塞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否相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华清宫 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唯此宫中落旋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问 (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

4 (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问: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汉江临泛

王 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都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1)

三、四两句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2)颈联中哪两个词用得极妙,找出来并简析。

(3)从整首诗看,作者流露出的感情是什么?

第三篇:概括诗歌内容和思想感情

做此类型的题目必须先弄明白这类诗歌的题材(题材就是内容,素材和题材不一样,素材是我们大脑中的所有的材料,而题材是我们已经选择的在我们文章中的材料)同义词语:立意=思想情感=中心=主题=主旨=思想内容=题材

出题方式:1,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或情绪 3.本诗写了什么内容?

A:送别诗

送别意象:霸陵 灞陵 (古长安城东)长亭(10里一长亭) 短亭(5里一短亭 ) 南浦 《折杨柳曲》 杨柳

此类诗主要是抒写离情别恨,还有别后的相思。要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此外,还要表达是劝勉和鼓励的情感。如高适的《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等。 B:边塞诗,

意象:北风 白茅草 雪花 海风 大漠 长河 孤城 玉门关

主要写边塞的风光和战士们的生活。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诗歌有高适的《燕歌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之涣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以及宋代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一,对于边塞风光的赞美和感叹大漠的荒凉。大,壮美。二,战士们的生活是凄苦的。 C:战争诗:

与战争有关的意象是一定会有的边塞之景,天狼 武器 铠甲 狼烟 烽燧烽火 烽烟 戍角 吴钩等

战争诗表达两种情:一是表达英勇作战,保家为国,希望建功立业的战士形象。二是表达对战争的厌恶。表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渴望过安定的生活。 如:王昌龄从军行七首之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这首诗希望建功立业,保家卫国。

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首诗歌表达对战争的厌恶。

D:山水田园诗:山水诗的意象,比如山 , 泉水, 月,炊烟,渡口 。田园意象: 房前屋后的景,柳树,鸡狗。表达情感:表达诗人热爱大自然的风光,对社会和平安定的一种向往,描写田园恬淡闲适静美的风光,表达对官场黑暗的厌恶。以谢灵运,陶渊明 ,王维为代表。

E:闺怨诗:本诗的意象是西楼 西窗 西厢 西阁 小楼 大雁 雁字 马蹄 千帆 闺怨诗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表达的是孤独落寞伤感。孤独或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悲悼、或悔恨、或失落、或

惆怅的复杂心理状态。李清照的前期词基本都是闺怨。

例子:王昌龄《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 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F:宫怨诗 红叶 团扇

专写古代帝王宫中宫女以及失宠后妃的怨恨和孤独。

元稹《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长信秋词》奉帚平明金殿开, 暂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 犹待昭阳日影来

G:羁旅行役诗(思乡诗):意象:鸿雁 鲤鱼 尺素 青鸟 杨柳 杜鹃 羁旅行役诗则主要是抒发漂泊在外的人客居愁思的情感,思念故乡的情感,客居他乡的惆怅,指乡愁。还指代漂泊异乡的痛苦和旅途漂泊之苦。孟浩然的《宿建德江》,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等。 H:咏怀诗:包括两种,一种是咏物抒怀,一种是咏古抒怀。

H1咏物抒怀诗又叫咏物诗。这是借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观点和态度的诗歌,托物言志,象征比拟是其常用手法。如王维的《相思》(“红豆生南国”)、李白的《白鹭》、杜甫的《归雁》、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于谦的《石灰吟》、王冕的《墨梅》等等,都是借自然之物,抒自己心志的名篇。

H2咏古抒怀又叫怀古诗或咏古诗,咏古意象:六朝,乌鸦 燕子 黍离 后庭花 南朝遗曲

由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表达由盛而衰的伤感和人事的沧桑。“咏古诗如杜甫的《蜀相》、刘禹锡的《乌衣巷》、《石头城》、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等等,都是咏古诗。二,表达借古讽今,如《六国论》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咏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H:咏史诗与咏古诗是不同的,咏古诗是必须身临旧地古迹而抒情言志,而咏史则不必亲到历史遗址,在书房中就可以写作。“咏史诗不必凿凿指事实, 焚书坑

章碣

竹帛烟销帝业虚, 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 刘项原来不读书。 这首诗就秦末**的局面,对秦始皇焚书的暴虐行径进行了辛辣的嘲讽和无情的谴责。

I:登临诗:古人登高望远,抒发怀抱。希望建功立业。王之涣 《登鹳雀楼》古人登高望远,思远,思为远方的朝廷和皇帝效力。

伤春悲秋

--------两种同学们很隔膜的诗

伤春悲秋是中国古代文人的特殊情感所决定的。大多数学生已经不能理解古人的伤春悲秋之情了,他们看见春天就是欣欣向荣的,看见秋天就是收获的季节。其实在每个人的内心之中都有这样的情绪,当落花满地的时候,当秋叶瑟瑟的时候,我们也会有一丝伤感,只不过这个伤感瞬间就被我们生活的美好时代所取代,古代的中国人生活在一个战乱频仍的时代,而且那个时代当官大多是举荐制和世袭制。因而中国诗人大多是怀才不遇的文人士大夫,他们的政治抱负无法实现,不免要寓于他物以求自慰。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当诗人看到欣欣向荣的景象,

而自己又无法作为的时候就会伤春;秋天则是收获的季节,又是将近冬天的时候,看到那凋零的落叶,诗人们一方面感叹岁月不饶人,另一方面也为自己一事无成所慨叹,这样就会产生悲秋的情绪。

“伤春悲秋”是中国古代文人一种带有颓废色彩的情结!这种情节,基本上影响了中国古代所有的文人。 一,解决概念

伤春诗:人类永恒的情感,生命是短暂的,人们总是为生命的老去而伤感,看到美好事物的消逝,就想到红颜的一天天衰老。过去春日施刑,不顺天时,故谓之伤春,因而伤感。做诗歌的时候大家要知道的一点思路就是内容决定情感。那么首先就要界定这个是一首什么内容的诗歌。 二,意象界定:

伤春意象常见的有落花 残花 落红 飞花( 杨花 )飞絮(柳絮) 东风 春雨 流水 夕阳 燕子 芳草 杜鹃 古人云:絮飞花落每易伤春 三,伤春所表达的情感:

1,恋花惜时,慨叹光阴易逝,人生苦短的无奈之情 美人迟暮,英雄迟暮 晏殊〈〈浣溪沙 〉〉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花落去”,是自然界常见的现象,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面对落花,联想到春天的消失,联想到人生的变易,止不住产生一种惋惜的心情,然而作者对此无能为力,只有徒唤“无可奈何”了。 “似曾相识”也是作者的感觉和感受。燕子秋天南去,春来北归,不违时节。 “花落去”与“燕归来”每交替一次,便过了一年,而人生在这无穷的交替之中逐渐衰老直至消失。作者在此写出了自己对花落的伤感,对光阴的珍惜。小的时候就学过的李清照的《如梦令》即为伤春词

2,伤春要表达忧愤幽思及爱国情怀。 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上片伤春下片咏怀,词人借伤春怨春联系身世,用汉武帝陈皇后失宠的典故,来喻指自己的失意。来表达爱国忧思的情怀。 3,抒发离愁归思之情。

点绛唇·寂寞深闺 李清照

寂寞深闺, 柔肠一寸愁千缕。 惜春春去, 几点催花雨。 风定落花深, 帘外拥红堆雪。 长记海棠开后, 正是伤春时节。 例子试析: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一片飞花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惜春常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悲秋:

解决概念:

落叶知秋,古人在秋风起时,落叶纷飞,心中无限悲凉伤感,尤其男士在30岁以后依然不能在仕途上有所建树。见落叶纷飞,又是一年,而无限伤感。 意象解读

悲秋常见的意象:

北风 西风 秋风 梧桐 夜雨 秋雨 秋蝉 寒鸦 枯藤 秋叶 落叶 秋霜 秋草 白茅 菊花酒 归雁 秋月 三,悲秋要表达的情感:

1,30岁以后不能在仕途上有所成就的人。悲叹英雄迟暮,人生短暂。

秋天万物凋零,容易引起那些经历了种种生活艰难或已经年老的诗人内心的共鸣。“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少壮几时兮奈老何。”(刘彻《秋风辞》)宋玉的〈〈九辨〉〉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兮而变衰 2,客居他乡的惆怅,抒发离别之苦,思念之情。满目苍凉的秋色常常勾起游子思乡的情思,秋天所特有的几个节日,如七夕、中秋、重阳等,更容易引人伤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可以说这是游子的共同心声。 杜甫《登高》诗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长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张籍 〈〈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做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3,征人的悲秋之情

诗人在诗歌中表达征人厌恶战争,痛苦的情绪,思念故乡的亲人。

王昌龄《边愁》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萧瑟秋风正合征人愁苦心境。这首征人悲秋的诗词,既有痛苦、悲愤和无奈,又不失军人所特有的英雄豪迈。

例子试析: 秋风吹白茅 秋风吹白波 秋雨鸣败荷 平明三十里 迁客感秋多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蓬鬓哀吟古城下,不堪秋气入金疮

第四篇:怎样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

一、看题目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它或者点明诗的类别,或者点明时间、地点,或者点明情感。也就是说,题目可以暗示我们很多信息。如王安石的《金陵怀古》,题目告诉我们这是一首咏史怀古诗,这类诗常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抚古伤今等目的。所以由题目我们可以知道这首《金陵怀古》一定是王安石借写六朝古都——金陵的繁华往昔来抒发慨叹兴衰,讥喻当朝统治者的感情。再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题目显示这是一首送别诗,赠友送别所抒之情不外乎是依依不舍或祝福友人。李白用“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传达出对朋友的悠悠情思,又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由题目可联想到描写的应该是秋日山景,不会超出宁静祥和的山水田园风光的范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可不正是一幅恬适闲雅的山水画?

二、看作者

“江山易改,秉性难移”。一个诗人的创作风格、语言风格通过不同的诗歌呈现给读者时大体上是一致的。如李白,看到他,我们自然想到豪放、乐观、好用夸张、比喻等,“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那是何等豪迈的胸怀。再如杜甫,看到他,一定想到他的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不能不让你的心头沉甸甸的,看到苏轼,你能不想到他的豁达超脱吗?“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样的境界在苏轼的诗文中随处可见。看作者等于看到了诗歌的语言特点,表达技巧。

三、看注释

注释,或是简介作者,或是简介写作背景,或是简介所用典故,或是点明某关键词的含义,不一而足,在鉴赏诗歌时注意到它们,会帮助我们更准确地理解诗歌内容。如杜甫《日暮》“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大历二年(767)年秋,杜甫在流寓夔州时,写下这首诗。花烬:灯芯结花,民俗中有“预报喜兆”之意,它告诉我们诗作于诗人离乡背井途中,“花烬”,暗示眼前灯烬结花有喜事,可对于孤身在外,居无定所的诗人来说不仅不觉欢欣反而倍添烦恼,让我们深刻体会到充溢在字里行间的思乡之情。再如王安石的《孤桐》:“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愠,疾苦,怨愤。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据《孔子世家》记载:舜帝曾一面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由此我们知道这首诗是王安石托物言志,用典故来表达自己的人生追求和崇高情怀的。

四、看意象

由于文化的沿袭承传,诗歌中的意象有了约定俗成的象征意义。因此,我们可以据意象而理主旨,体会诗歌的深层含义。所以,记忆一些常见意象的含义能帮助我们找到鉴赏诗歌的切入点。如“杨柳”,柳与留同音,故有惜别怀远之义,暗喻离别。像陆游的“满城春色宫墙柳”,王维的“客舍青青柳色新”,王昌龄的“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又由于杨柳多植于檐前屋后,故常做故乡的象征。如许浑的“蒹葭杨柳似汀洲”。陶渊明的“榆柳荫后檐”。从杨花柳絮自身飘忽不定的特点,又常被诗人当作遣愁的凭借,如杜牧的“楚岸柳何穷,别愁纷若絮。”贺铸的“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再如“燕子”,因其结伴而行成为爱情的象征。如晏几道的“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用“燕双飞”这一乐景反衬“人独立”这一哀情,写尽了孤独相思之苦。又由于燕子有眷恋旧巢的习性成为表现时事变迁抒发人事代谢的寄托。如刘禹锡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既暗示了乌衣巷往昔繁华,又袒露诗人面对今昔变化的无限感慨。又如“流水”,因水具有柔和清冷的特点,故常用水喻月色之类虽具体可感却难以把握的事物,像杜牧的“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借水的清冷从侧面反映封建时代女子的悲惨命运。又由于水的剪切不断,永不停歇与愁绪的无始无终,无休无止相吻合,故诗人又常以水喻愁,于是有了千古名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一江春水”恰如诗人汪洋恣肆的愁思,江水不尽愁不尽。

其它诸如孤傲的梅花,清纯的芙蓉,比翼的鸳鸯,千差万别的意象无不寄寓了作者形形色色的各类情感,记住了这些意象,理解诗歌也就简捷多了。

总之,掌握了以上“四看”,我们鉴赏诗歌就找到了入门的钥匙,就可以游刃有余地应付各种鉴赏题了。

诗词中会运用各种各样的表达技巧,但表达技巧是形式,形式要为内容服务。而内容就是诗词的思想感情。诗词思想感情的鉴赏评价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题材。即写的是什么。主要有爱国爱民,忧国伤时,建功立业,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孤标傲世,伤春悲离,惜别怀友,羁旅思乡,思亲怀人,即事感怀,咏物言志,借古讽今,怀古伤己,思慕田园,隐逸山水,行役戍边,参禅说理,人民疾苦,劳动生活。……如唐朝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此诗是干谒诗,属表达自己心怀壮志、想建功立业之作。首联、颔联写景,把洞庭湖写得极开朗也极涵浑,汪洋浩阔,与天相接,润泽着千花万树,澎湃动荡,充满活力。颈联、尾联抒情。诗人面对浩浩湖水,想到自己还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却没有人接引,正如想渡过湖去却没有船只一样。于是他向张丞相发出呼吁:执政的张大人啊,您能出来主持国政,我是十分钦佩的,不过我是在野之身,不能追随左右,替你效力,只有徒然表示钦羡之情罢了。这几句话,诗人用比喻,又巧妙地运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的古语,另翻新意;而且“垂钓”也正好同“湖水”照应,不露痕迹,把那种在这个“圣明”的太平盛世,自己不甘心闲居无事,要求援引,出来做一番事业的心情自然而然地表达出来。

二、词语的含义及表达效果。如李白的《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第一句中“中断”一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长江流经旧楚地的一段)冲破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成为东西两山。在作者笔下,楚江仿佛有了巨大生命力,显示出冲决一切阻碍的神奇力量,而天门山也似乎默默地为它让出了一条通道。又如郎士元的《柏林寺南望》:“溪上遥闻精舍钟,泊舟微径度深松。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西南四五峰。”唐代诗中有画之作为数甚多,而这首小诗别具风味。特别是第四句,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峥嵘的山峰犹如“画出”。不用“衬”字而用“画”字,别有情趣。言“衬”,则表明峰之固有,平平无奇;说“画”,则似言峰之本无,却由造物以云为毫、蘸霖作墨、以天为纸即兴“画出”,其色泽鲜润,犹有刚脱笔砚之感。这就不但写出峰的美妙,而且传出“望”者的惊奇与愉悦。

三、诗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如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此诗是作者流放夜郎遇赦返回后所作,一说是作者天宝年间,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但不论在什么情况下,李白总是关心现实,他从六朝的帝都金陵看到唐的都城长安。“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这两句诗寄寓着深意。长安是朝廷的所在,日是帝王的象征。陆贾《新语•慎微篇》曰:“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李白这两句诗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而自己报国无门,心情十分沉痛。“不见长安”暗点诗题的“登”字,触境生愁,意寓言外,饶有余味。作者把历史典故、眼前景物和诗人自己的感受交织在一起,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怀抱,意旨尤为深远。

对词语、诗句的含义理解,一定要注意分析它们是否使用了“双关”,如果使用了双关,一定要分析出它们的字面意义和深层含义。如白居易的《白云泉》:“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这首诗用双关,表面写的是白云泉,实则寄托的是自己的一种愿望。白云悠悠,随风飘荡,泉水潺潺,自由流淌。泉水何必急急忙忙地奔泻下山,更加给纷扰多事的人世间增添波澜呢?这无疑是作者想过悠闲自得的生活、不愿在人间招惹是非的心理写照。

四、思想感情。把握思想感情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 把握题目,即从题目看题材,也就是看诗词写的是什么。

(二)弄清诗句含义,特别是“诗眼”的含义。

(三)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

(四)明确与诗词有关的时代背景及作者生平、思想背景。

(五)体味诗词的感情色彩。 如北宋黄庭坚的《诉衷情》:“一波才动万波随,蓑笠一钓丝。金鳞正在深处,千尺也须垂。

吞又吐,信还疑,上钩迟。水寒江静,满目青山,载月明归。”这首词没有题目。但黄庭坚的生平却给人们透露出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老师苏轼一样,他一生缕遭贬谪。词写渔父生活。孤舟上一个蓑笠翁,垂钓于寒江之上,钩入水动。为了钓得深水中的“金鳞”,他不惜垂丝千尺。但仿佛感觉那鱼儿吞饵又吐饵,迟迟不上钩。这何尝不是作者对官场政治的怀疑?下阙后三句辞色清朗,写满目青山,一船明月,景象澄静淡远。可见,渔父志不在鱼,而在享受这种置身江天、脱离尘滓的逍遥生活。这是作者几遭贬斥,有感于人生的坎坷,在心中幻想出的一个逍遥超脱的境界,所谓“渔父家风”是也。

五、感情倾向。把握感情倾向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词语的感情色彩。具体为:1.从褒贬触摸作者态度;2. 从冷暖感悟作者的悲喜。

(二)从题材分析一首诗具体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情感。

(三)从写作的时代背景及作者生平、思想背景把握作者的写作目的。

(四)从诗句内容的转换把握整首诗词的思想感情脉络。: 如唐朝岑参的《山房春事》:“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庭树不知人尽去,春来还发旧时花。”这首诗辞色偏冷,用以表现“梁园”的荒凉。用拟人,说“庭树不知”,将“人尽去”和“庭树”“还发旧时花”对比,抒发了憎恨战乱的思想感情。作者久在边塞,对战争的危害感触颇深,写来更加真切。又如袁正真的《长相思》:“南高峰,北高峰,南北高峰云淡浓。湖山图画中。采芙蓉,赏芙蓉,小小红船西复东。相思无路通。”词人袁正真,本为南宋宫女。1276年,元军破临安,谢太后乞降。不久帝后三宫三千多人北迁元都。当时身为琴师的词人汪元真三次上书,求为道士而返回江南。在其辞别元都将要南行之际,南宋旧宫人为之饯行,并赋诗相送。袁正真这首词即作于此时。这首词从题材、风格,乃至语言辞色,都很像一首描写男女相思的情诗。但从生平背景看,男女相思只不过是作者租用的一种形式而已,其深意在于表达作者的亡国之恨和思国之苦。从上阙对“湖山图画”的描写中,也能揣摩其意图。作者起笔自然,结笔高明,写景写事,娓娓道来。双关妙语,亮出心曲。多用比喻,委婉曲折地表达出家国之恨,故土之思。

六、思想内容鉴赏题组织答案思路。思想内容鉴赏题作题时,应从三个方面去组织答案:

(一)定性。即用解释性语言来阐释某一词语或某一诗句的含义,或者用概括性语言简述诗词的思想感情。

(二)写作方法及修辞方法。因为思想感情涉及到形式,所以要答出使用了什么写作方法及修辞方法。

(三)分析。对诗词中某一词语或某一诗句相关的内容加以解说,或者具体分析诗词是如何表现思想感情的,并要分析写作方法及或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

如南宋吕本中《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如果题干这样要求:同是对“江楼月”,词中主人公既“恨君不似”,又“恨君却似”,对此该怎样理解?请作具体描述。“参考答案”可为:词中主人公希望对方像月亮,不论在天空哪个方向,都能与自己相随相伴;同时又不愿对方像月亮,因为月亮总是亏缺,只有暂时的团圆。这里用比喻,以“江楼月”作同一个喻体,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设喻,表达思念对方、渴望团圆的同一种感情。

思想感情鉴赏主要就是以上六个方面内容。它常常和语言、表达技巧等紧密结合在一起考查。当然,作题的关键是对诗词思想感情的理解和把握,如果能够认真阅读,正确把握住诗词的思想感情,并掌握了解题思路,那么,作题时一定会妙笔生花。

总结一些专业用语,遇见就去套,一般都会对上,熟练了自己就会有感觉了 思想感情: 1.忧国伤时: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无道 反映离乱的痛苦 同情人民的疾苦 2.建功报国

建功报国的渴望 报国无门的悲伤 山河沦丧的痛苦

年华易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3.思乡怀人 羁旅思愁 思念亲友 边关思乡 闺中怀人 4.生活杂感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昔盛今衰的感慨 青春易逝的伤感 仕途失意的苦闷 告慰平生的喜悦

第五篇:诗歌鉴赏之思想感情(教案)

高三语文组 2013.3.25 【解题指导】这类题目一般设置为“简析这首诗的思想感情”“简析××句的意境特点”“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等,是让我们通过对诗歌的整体感知,把握作者在诗歌中透露出的思想、心情、志向等等。

回答这样的问题,我们首先应看作者选取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都有什么特点。那么,什么是意象呢?意象来源于物象,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物象就是自然界中的所有事物,而意象就是这些物象里面的一个。为什么又叫它意象呢?那是因为物象一经作者选取,它的身上就附着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不再是一个单纯的“物”。因而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事物。我们在把握诗歌中的意象的同时还应该掌握一些它们经常包含的感情,或者说是它们的特点。如杨柳――惜别、月亮――思念、落叶――失意、大海――开阔、春风――得意、秋风――肃杀、流水――叹息、古迹――怀旧、梅花――节操„„答题时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然后思考由这样的意象构成的意境会具有什么样的特点。什么是意境呢?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感与诗中所描绘的自然景物、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如果把意境比作一片云,那么意象就是这片云中的一个小水滴。意境的特点取决于作者所选意象的特点,答题时用两个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的双音节词即可,常见的有雄浑阔大、清丽淡远、凄凉萧瑟、肃杀悲凉、秾丽美艳、孤寂冷清等等。

最后我们可以根据意境的特点揣摩出诗人此时的心情。古人云:诗言志。作者写诗的目的在于映射出作者当时的思想、心情。另外,要准确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就必须做到知人论世,了解写作背景,其中考题中诗歌的写作背景常常出在诗歌的序文或诗歌后面的注释中,因而,我们在解答思想感情题时,除把握意象和意境特点外,还必须高度重视序言或注释中所说明的内容。答题时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这类试题一般的答题思路: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意境特点――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答题示例】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问题:这首诗中作者营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意境?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答:诗人选取了空旷的原野、渡头的郭门、村边的绿树、粼粼的白水、青翠的峰峦以及忙碌的农人(步骤一),营造了一个清新幽静秀丽而又充满生机的意境,(步骤二)抒发了诗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向往田园的思想感情。(步骤三)

三、【常见感情】阅读下面几首诗,回答问题。

北陂杏花 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注】①此诗是王安石晚年所作,此前作者创立的新法被一一废止。②陂(bēi):池塘。

前人说这是诗“恰是自己身份”。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从艺术方法和思想内容两方面说明自己的观点。

【答案】同意。艺术方面:托物言志(象征.以物喻人),诗人以杏花自比,借杏花抒情言志。思想内容方面:杏花妖娆纯洁,飘落了也仍保持其纯洁,比南陌落花被玷污强得多;表达了诗人虽被排挤,仍一无所玷,不失高远之志。

【规律总结】写景咏物诗,指的是以自然的景物为主要写作对象,在景物之中寄寓作者的情感或某种不便明说的志向的一类诗歌。此类诗体物细微,景中含情,物中寄志,情景志往往融为一体。鉴赏时需抓住诗人所描绘的景物的特点,方能体会作者所渗透,所寄托的情怀。再者,要注意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手法的不同,往往能反映出所咏之物与诗人自我形象融合的深浅程度。

2、汴河曲 李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赏析这首诗表达的作者思想感情。

【答案】汴水春色、堤柳飞花,这满目春色,不但不使人怡情悦目,反而让诗人吊古伤今,引发了许多感慨,因为眼前这汴河堤柳与隋宫的荒凉颓败作对照映衬,于今昔盛衰中寓历史感慨。让后人在它面前深切感受到豪奢易尽,历史无情。隋鉴不远,但当代的封建统治者却并没有从亡隋的历史中汲取深刻的教训。

【规律总结】咏史多因事兴感,重在寓历史鉴戒之意;怀古则多触景生情,重在抒今昔盛衰之感。这类诗的内容包括借古讽今或借古抒怀:借古人抒发自己的抱负或感伤的情怀,表面回忆历史,叙述古人,实则抒发自己对人、政事和事物的认识。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我们鉴赏时,必须掌握几把“钥匙”:首先,要弄清史实。对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的所了解,这就要求我们要积累一定的历史知识。其次,要领悟感情。诗家怀古咏史,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对历史作理性的冷静的剖析;一种是感慨人个的身世,抓住的只是历史的一些影子,感情成分较浓。再者是要分析写法。不同的写法,是由于不同的主题决定的。

3、春泛若耶溪 綦毋潜

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

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

这首诗中作者营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意境?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答案】诗人以春江、月夜、花路、扁舟等景物,创造了一种幽美、寂静而又迷蒙的意境。 “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人生世事正如溪水上弥漫无边的烟雾,缥缈迷茫,我愿永作若耶溪边一位持竿而钓的隐者。“持竿叟”,又应附近地域的严子陵富春江隐居垂钓的故实,表明诗人心迹。

【规律总结】诗人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仔细品味,这些诗或多或少有着共贩特点。

首先,都对山水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给予了其他诗人作家无法企及的关注,且不惜以浓墨重彩描写大自然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

其次,诗人笔下的山草木、鸟语花香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构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形成了充满生命意识的画面。

再者,也是更重要的,诗人笔下的所有山水说到底还是为了其中人物感情的抒发服务的。

4、塞下曲六首(其一)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赏析这首诗中作者抒发的感情。

【答案】首联“五月”在内地属盛暑,而天山尚有“雪”。但这里的雪不是飞雪,而是积雪。虽然没有满空飘舞的雪花(“无花”),却只觉寒气逼人。仲夏五月“无花”尚且如此,其余三时(尤其冬季)寒如之何就可以想见了。颔联这句表面看是写边地闻笛,实话外有音,意谓眼前无柳可折,“折柳”之事只能于“笛中闻”。花明柳暗乃春色的表征,“无花”兼无柳,也就是“春色未曾看”了。颈联极写军旅生活的紧张。“随金鼓”,则烘托出紧张气氛,军纪严肃可知。只言“晓战”,则整日之行军、战斗俱在不言之中。晚上只能抱着马鞍打盹儿,更见军中生活之紧张。本来,宵眠枕玉鞍也许更合军中习惯,不言“枕”而言“抱”,一字之易,紧张状态尤为突出,似乎一当报警,“抱鞍”者便能翻身上马,奋勇出击。以上六句全写边塞生活之艰苦,若有怨思,尾联却急作转语,音情突变。这里用了西汉傅介子的故事。由于楼兰(西域国名)王贪财,屡遮杀前往西域的汉使,傅介子受霍光派遣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此诗末二句借此表达了边塞将士的爱国激情:“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愿”字与“直为”,语气斩截,慨当以慷,足以振起全篇。

【规律总结】边塞诗派指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形成的一个以反映唐朝边界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流派。代表作家有高适、岑参等诗人。主张以诗歌来反映边塞的山川景物和风土人情;表现从军边塞、杀敌报国的意志;讴歌边塞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抒发御敌建功的愿望和安边定远的思想;描写壮士和亲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在创作风格上多以雄浑豪放、奔腾峻伟见长。盛唐边塞诗派的出现,开拓了我国古代诗歌题材的一个广阔的领域,表现了盛唐时期激昂壮阔的时代风貌。它是最能体现国运兴衰的作品,因此,在接触这类作品时。首先对作者所处的时代和生活际遇应有所了解,反映在试题中就是诗歌作品后面的注释。其次,在边塞征战的大题材下,每首诗歌还有各自的思想感情特点,我们应结合文本进行具体分析。

5、始闻秋风

刘禹锡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简析作者在颔联寄寓的思想感情。

【答案】骏马思念边塞秋草,昂起头,抖动拳曲的毛;鸷雕睁开睡眼,顾盼着万里青云,这一“动”一“开”,极为传神地刻画出骏马、鸷雕那种“聆朔风而心动、眄天籁而神惊”的形象。它不仅反映了它们内心的“思”和“盼”,还显示出一种潜藏的力量,似乎让人们感到,只要时机一到,它们就可以一展骥足,奔驰疆场;或展翅蓝天,搏击长空。唤起了诗人的激情,更表现出他对秋的爱,更反映了诗人自强不息的意志。

【规律总结】“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江淹《别赋》)作为至情至性的诗人,面临与挚友分别时,心中会产生一种不吐不快的激情。因此,在中国诗坛上,送别诗一直是诗家的重要题材。这类诗主要抒写作者的离情别绪,表现作者对被送者或送行者的依依不舍之情,也有一些诗词表现作者对友人的劝勉、鼓励和祝愿之情。

6、如梦令 秦观

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深闭。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无寐,无寐,门外马嘶人起。

【注】宋哲宗赵煦绍圣三年(1096),词人自处州再贬郴州。这首小令,作于是年冬季赴郴州途中。

这首词中作者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答案】夜色苍茫,沉沉如水,寒风阵阵紧吹,驿馆荒凉简陋,鼠之扰闹,霜之送寒,马嘶人起,这些景况,无不蕴含着天涯飘泊的旅思况味,婉曲地传出了作者的孤独冷寂和郁积于心的不平之气。

【规律总结】出门在外的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鉴赏羁旅行役诗,要注意分析以下几种状况:1.作者写了哪些“眼中景”?借此抒发怎样的“心中情”?

2、这类诗在感情的抒发上有何特点?3.诗人是怎样把思乡的感情与所见所闻的一些事物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的?

7、山居即事 王 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答案】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

【规律总结】某些诗人看惯了官场的勾心斗角、世俗社会的浑浊不堪,于是居田野乡间,与乡人为伍,与明月作伴,抒写清闲安逸的生活,吟咏情性。反映这些生活的诗歌,也有不少独得之作。首先,这些诗多有宁静的氛围,诗人在诗中的表现多为悠闲、祥和的心情。其次,这些诗歌往往具有浓郁的农村生活气息。第

三、在艺术风格上,这些诗大多具有质朴清新的特点。

上一篇:属狗人出生日的命运下一篇:施工分包安全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