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2022-08-24

第一篇: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准确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建湖高级中学二轮“整合教学内容”专题复习课

[教学目标] 理解、领悟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掌握理解、领悟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设计]

(一)一轮试题回顾

1.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回答问题。(诗歌讲义2)

晓至湖①上 【清】厉鹗

出郭晓色微,临水人意静。水上寒雾生,弥漫与天永。 折②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稍见初日开,三两列舴艋。 安得学野凫,泛泛逐清景③。

【注】①湖:杭州西湖。②折:弯曲。③景:影。 (1)这首诗情感丰富,请作分析。(4分)

答:①喜爱幽静:“人意静”、“寒雾生”等。②亲近自然:“临水、“稍见初日开”等;③向往自由:“学野凫”、“逐清景”等;④自由暂不可得的惆怅:“安得”。 2.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诗歌讲义5)

春夜闻笛 (李益)

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1)这两首诗都写了夜闻笛声。在两首诗中,笛声各引发了什么情感?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春夜闻笛》引发的是谪迁之人盼归的愁怨(人留雁归,朝廷的恩赦并没有随着太自然的春季一同来到)(1分);《夜上受降城闻笛》引发的是戍边将士的思乡的惆怅。(“愁怨”、“思乡的惆怅”各1分,点明“谪迁之人”、“戍边将士”1分。)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诗歌讲义12)

寄远 (杜牧)

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2)本诗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请作简要分析。(5分)

答:这两句写正值客心孤寂之时,忽见红袖凭楼而更增思家之情,诗人看见红袖凭楼的情景时,一下子联想到家人也在盼望自己归来,于是思家之情更加浓重(或红袖的悠闲和客心的孤回形成鲜明的对照,越发衬托出旅思的凄凉,进一步触发了诗人的思家之情)。

4.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诗歌讲义15)

隋宫 (李商隐)

乘兴南游不戒严,九重谁省谏书函?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

汴河曲(李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注释】①九重:指皇帝所居。②障泥:马鞯。

1、上面两首诗的题材与内容都较相近,说说这两首诗都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感慨。(4分)

答:这两首诗都寄寓了作者对隋王朝灭亡的深沉感慨,(2分)希望晚唐统治者能从中吸取教训。(2分)(意思对即可)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高三新学期摸底考试)

梅花二首 苏轼

其一

春来幽谷水潺潺,灼烁梅花草棘间。一夜东风吹石裂,半随飞雪度关山。

其二

何人把酒慰深幽?开自无聊落更愁。幸有清溪三百曲,不辞相送到黄州。

【注】《梅花二首》写在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的途中。

(3)《梅花二首》中梅花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对梅花同情、尊敬与赏识,诗人孤寂与痛楚,坚强与通达。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周练九)

喜李翰自越至 (刘长卿)

南浮沧海上,万里到吴台。久别长相忆,孤舟何处来。 春风催客醉,江月向人开。羡尔无羁束,沙鸥独不猜。

(1)请分析“久别长相忆,孤舟何处来”中包含的诗人的情感。(3分)

答:①对朋友长久的思念;②对朋友孤舟浮海的关切;③对朋友多年不见,自越而来的惊喜。(3分。每点1分)

7.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周练十二)

望蓟门① (唐)祖咏

燕台一去客心惊, 笳鼓②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 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 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 论功还欲请长缨。

[注] ①蓟门:即蓟门关,古时北京东面防卫门户之一,在今河北省境内。②笳鼓:笳声、鼓声,借

指军乐。

(1)尾联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3分)用典。(1分)表达了诗人从军报国、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2分) 8.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周练十三)

1 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① (杜甫)

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②。此时③对雪遥相忆,送客逢春可自由? 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江边一树垂垂发,朝夕催人自白头。

【注】①裴迪寄了一首题为“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的诗给杜甫,表示了对杜甫的怀念;杜甫深受感动,便写诗作答。②何逊是杜甫佩服的南朝梁诗人,这里把裴迪与何逊相比,表示对裴迪和他的诗的推崇。③“此时”正是安史叛军气焰嚣张、大唐帝国万方多难之际。 (1)本诗通篇以早梅伤愁立意,试概括诗歌中含有哪些愁情。(4分)

答:①老去之愁②失意之愁③思乡之愁④忆友之愁⑤忧国忧民、伤时感世之愁。(答对1点4分,答到4点即可)

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周练十五)

晓望 (杜甫)

白帝更声尽,阳台曙色分。高峰寒上日,叠岭宿霾云。 地坼江帆隐,天清木叶闻。荆扉对麋鹿,应共尔为群。

【注】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杜甫当时流寓夔州瀼西。 (3)结合诗句,请简要分析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3分)

参考答案:诗人只能与麋鹿为友(1分),表达了诗人流落西南、亲朋离散的孤独(1分),被朝廷弃置的失意与无奈的思想情感(1分)。

1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南通2014一模)

长安春望 卢纶

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 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

【注】卢纶(739年-799年),字允言,大历十才子之一。曾于唐玄宗天宝末年中进士,旋即安史之乱爆发,未能为官,后重新应试,但屡试不第。受举荐为官,但因政治斗争受到牵连,终身不得重用。

(3)请概括尾联诗人抒发的丰富情感。(4分)

答案:①“逢世难”表达了对遭逢世难的伤感;②“独将”表达了孤独寂寞的愁苦;③“衰鬓”表达了对人生已老及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忧愤;④“客秦关”表达客居他乡的羁旅的惆怅。⑤“谁念”表达了自己的坎坷经历无人理解、同情的伤感。

(二)古诗常见思想情感归纳:

1、忧国伤时

①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②反映离乱的痛苦 。 ③同情人民的疾苦。 ④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2、建功报国

①建功立业的渴望。 ②保家卫国的决心。 ③报国无门的悲伤。 ④山河沦丧的痛苦。 ⑤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⑥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3、思乡怀人

①羁旅愁思。 ②思亲念友。 ③边关思乡。 ④闺中怀人。

4、生活杂感

①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②昔胜今衰的感慨。 ③借古讽今的情怀。 ④青春易逝的伤感。 ⑤仕途失意的苦闷。 ⑥告慰平生的喜悦

5、长亭送别

①依依不舍的留念 。 ②情深意长的勉励。 ③坦陈心志的告白。

(三 )掌握古诗鉴赏领会情感常见方法:

1、从题目

常言道,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许多古代诗歌,标题对文中的内容就有很明显的提示总括作用。借助诗歌的标题可以来推断诗歌的思想情感。

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周练九)

喜李翰自越至 (刘长卿)

南浮沧海上,万里到吴台。久别长相忆,孤舟何处来。 春风催客醉,江月向人开。羡尔无羁束,沙鸥独不猜。

(1)请分析“久别长相忆,孤舟何处来”中包含的诗人的情感。(3分)

答:①对朋友长久的思念;②对朋友孤舟浮海的关切;③对朋友多年不见,自越而来的惊喜。(3分。每点1分)

2、从序注

许多古代诗词的前面都有一个不长的“序”,或诗后有几点注解。有的交代了创作的年代,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缘由,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经过,有的交代了创作的背景,有助于把握诗歌思想情感。 例: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南通2014一模)

长安春望 卢纶

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 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

【注】卢纶(739年-799年),字允言,大历十才子之一。曾于唐玄宗天宝末年中进士,旋即安史之乱爆发,未能为官,后重新应试,但屡试不第。受举荐为官,但因政治斗争受到牵连,终身不得重用。

(3)请概括尾联诗人抒发的丰富情感。(4分)

2 答案:①“逢世难”表达了对遭逢世难的伤感;②“独将”表达了孤独寂寞的愁苦;③“衰鬓”表达了对人生已老及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忧愤;④“客秦关”表达客居他乡的羁旅的惆怅。⑤“谁念”表达了自己的坎坷经历无人理解、同情的伤感。

3、从诗人

(1)知人。了解了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思想感情的理解和把握。政治上的得意失意之于李白,安史之乱之于杜甫,亡国经历之于李煜,屡屡遭贬之于苏轼,抗金之于陆游、辛弃疾,亡国破家之于李清照,每个人的思想感情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也与时代的变迁息息相关。

如果碰到不熟悉的诗人,而诗人所处的时代和思想经历对全面了解该诗很重要的话,我们可以通过题干或诗歌末尾命题人所提供的注解对诗人和所处的时代进行了解。

(2)论世。就是要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风貌和社会状况。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适当了解某个时代的风貌,同样有助于准确把握这个时代的文学作品思想感情。比如,唐代国力强盛,投笔从戎的知识分子大多精神昂扬,情感豪迈,他们的诗,尤其是边塞诗,

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周练十三)

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① (杜甫)

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②。此时③对雪遥相忆,送客逢春可自由? 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江边一树垂垂发,朝夕催人自白头。

【注】①裴迪寄了一首题为“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的诗给杜甫,表示了对杜甫的怀念;杜甫深受感动,便写诗作答。②何逊是杜甫佩服的南朝梁诗人,这里把裴迪与何逊相比,表示对裴迪和他的诗的推崇。③“此时”正是安史叛军气焰嚣张、大唐帝国万方多难之际。 (1)本诗通篇以早梅伤愁立意,试概括诗歌中含有哪些愁情。(4分)

答:①老去之愁②失意之愁③思乡之愁④忆友之愁⑤忧国忧民、伤时感世之愁。(答对1点4分,答到4点即可)

4、找诗眼

诗歌丰富的思想情感往往借助于精炼的语言来体现,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我们要抓住这些关键字。

例: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诗歌讲义15)

隋宫 (李商隐)

乘兴南游不戒严,九重谁省谏书函?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

汴河曲(李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注释】①九重:指皇帝所居。②障泥:马鞯。

1、上面两首诗的题材与内容都较相近,说说这两首诗都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感慨。(4分)

答:这两首诗都寄寓了作者对隋王朝灭亡的深沉感慨,(2分)希望晚唐统治者能从中吸取教训。(2分)(意思对即可)

例: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回答问题。(诗歌讲义2)

晓至湖①上 【清】厉鹗

出郭晓色微,临水人意静。水上寒雾生,弥漫与天永。 折②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稍见初日开,三两列舴艋。 安得学野凫,泛泛逐清景③。

【注】①湖:杭州西湖。②折:弯曲。③景:影。 (1)这首诗情感丰富,请作分析。(4分)

答:①喜爱幽静:“人意静”、“寒雾生”等。②亲近自然:“临水、“稍见初日开”等;③向往自由:“学野凫”、“逐清景”等;④自由暂不可得的惆怅:“安得”。

5、从典故

典故是指诗人诗中化用的前人诗文中的成语典故,包括历史故事、神话故事、诗文词句等。使用典故,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以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例: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周练十二)

望蓟门① (唐)祖咏

燕台一去客心惊, 笳鼓②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 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 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 论功还欲请长缨。

[注] ①蓟门:即蓟门关,古时北京东面防卫门户之一,在今河北省境内。②笳鼓:笳声、鼓声,借

指军乐。

(2)尾联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3分)用典。(1分)表达了诗人从军报国、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2分)

6、从意象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以雁写思的还有“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稹》)、“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唐人赵嘏《长安秋望》)等。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

例: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诗歌讲义5)

春夜闻笛 (李益)

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3 (1)这两首诗都写了夜闻笛声。在两首诗中,笛声各引发了什么情感?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春夜闻笛》引发的是谪迁之人盼归的愁怨(人留雁归,朝廷的恩赦并没有随着太自然的春季一同来到)(1分);《夜上受降城闻笛》引发的是戍边将士的思乡的惆怅。(“愁怨”、“思乡的惆怅”各1分,点明“谪迁之人”、“戍边将士”1分。)

(四)结合江苏高考试题揭示答题技巧: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8江苏卷】

登金陵凤凰台 李 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4分)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

(2)比喻。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

2.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2004江苏卷)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答: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

思维方法揭示:

1.识情感类型(关乎自我、关乎他人、关乎时世) 2.抓显性信息(直接点明情感的词或句)

3.悟隐性信息(景物,事物、人物、典故、场景) 4.晓全面信息(题目、作者、诗句、注释)

如何组织符合题意的答案? 1.注意范围,有针对性。 2.分清层次,强调变化。 3.由表及里、由主到次。 4.句句落实,按序答题。

(五)课后演练:

1、(常州市2011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

喜见外弟又言别 (唐)李益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问:简要分析“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明日”点出聚散匆匆,“秋山”点明时令,隐含伤怀惜别之情;

“巴陵道”,“秋山又几重”,通过重山阻隔的场景,表现后会难期的惆怅心情,和对前路艰险的担忧。

2、(徐淮连宿2011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

二月二日① 李商隐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②,三年从事亚夫营③。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注释】①此诗作于诗人只身远赴四川梓州任幕府的第三年。②元亮井:陶渊明字元亮,这里用“元亮井”指代像陶渊明那样的归隐生活。③亚夫营:汉文帝大将周亚夫屯兵细柳营,军纪严明;这里指代作者供职的蜀中柳仲郢幕府。

问:请结合全诗,简析作者感情变化的过程(4分)

答:本诗作者的情感由乐而悲,进而由悲而怨。前两联先写欢乐春景;中间一折,抒发悲抑归情;末句再折,转责新滩不解人意,情感变化一波三折。

第二篇:古诗词中常见诗歌题材及其表达的思想感情

1.咏史诗——借题发挥——对史实“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多用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

思路:历史的人或物——描写古今的盛衰之比———表达主旨。

①借古讽今——劝谕统治者借鉴历史,或讽刺当政者荒淫无耻,抨击时弊。

②怀古伤今——喟叹朝代兴亡变化,悲叹昔盛今衰,或物是人非。感慨岁月瞬息变幻,表现作者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蕴涵了深沉的忧患意识。

③借古抒怀——寄托对人生的深沉感慨。时光不再,英雄易逝,以古人自况,抒发豪情壮志,或自伤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功业未就鬓发已白。

咏史诗的代表人物是刘禹锡、杜牧等。

(特别注意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与诗人身世之间相似点,相似点常见于学过的课本。)

2..咏物诗——托物言志,咏物 “不即不离”,状物“似与不似”——由形写神,物我一境——所写似物非物,意在写人——写时曲尽“物”之妙处而寄情其中。

思路:物——情

物——理。

——要抓住诗歌中所表现的“物”的主要特征(某一与诗人情感相吻合的特征)——揣摩诗中的比喻意和象征意。

①托物言志——表达诗人志向情感 。

②借物喻人——赞美或批判社会上某类人。

③借物喻理——.劝世道德箴言

(物之特征具多面性,诗人写时“只取一瓢饮”;诗人性格、经历各异,故同咏一物,诗歌主题可能有差异。但因文化积淀,不同诗人对同一“物”的吟咏,所抒之情感也可能相同,注意诗歌具体的意境)

如王勃《咏风》“肃肃凉景生,加我林壑清。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来去固无迹,动息如有情。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借“风”而起兴,结句表达自己要成就一番事业要在诗坛上引领风骚的志向。

【物象象征意义举例】

松——傲霜斗雪,刚毅坚强,不畏艰难,高洁,正直、坚贞,不谄媚权贵。具有高风亮节。

梅——坚强,,高洁、超逸、傲岸,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也有以梅自喻,写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陆游《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或表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竹——虚心劲节,不随流俗、不畏风霜、刚直不阿、宁折不弯、孤高刚劲。

菊——卓尔不群,坚强、、坚贞、高洁、宁死不变节(如宋人郑思肖《寒菊》的“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或隐者形象。

兰花———朴实与纯真,不事雕琢,有卓尔不群、宁静之美。具有美女似的纯洁,君子似的风范,勇士似的气概。也喻坚定不移的气节和情谊。

但陈子昂《感遇》(其二)咏兰:“兰若生春夏,苹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迟迟白日晚,袅袅秋凤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首联写兰叶的茂盛,领联叙兰花兰茎的艳丽,须联述兰在秋风中遭到打击,尾联叹兰的一生劳意无人理解。诗人通过对兰的咏叹,寄予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之心。

3..写景诗 ——“一切景语皆情语”

⑴写法: ①写景抒情——先写景,后直抒胸臆。

②情景交融——全诗皆写景,但融情于景,注意景物色彩,特别是注意常用的寄托某种情思的意象(景物)。

例: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全诗对仗工整,看是句句写景,实则字字含情,情景交融。开头两句描写明媚的春景图,流露出诗人喜悦之情。后面两句“千秋”与“万里”相对,表现诗人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浩茫心绪,卒章见底,关键词(诗眼)在“万里船”。门外所泊是来自东吴的“万里船”。可是诗人却有船行不得,有家归不了。只能倚窗见到千年不变的茫茫雪山,满眼异地风光。再回想去年官兵收复河南河北,诗人就想“青春作伴好还乡”,可是一年已过,春天又至,诗人仍然淹留他乡。于是喜悦之情随着视线的转移而消逝,代之而起的是无限思乡之情,以至心随白鹭和东吴万里船俱往故乡。最后乐景却反衬了诗人的离愁别绪。

⑵写景诗类别及其常常抒发的感情:

田园诗

原是歌咏恬静悠然情景的田园生活。如东晋陶渊明一些诗曾被称为“田园诗”代表作。某些诗人不满现实,退居乡野,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歌咏,流露出不愿同流合污的情绪。诗人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远离尘嚣,表现不与世同流合污、不媚俗,不改变志向的高洁品质。

——对于趋膻逐臭的官场生活的极大憎恶。

——隐逸田园、躬耕陇亩的喜悦、闲适的心情。

——弃官归田后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安贫乐道的思想。

——表现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典型的耕读生活。安贫乐道的思想。

田园诗有浓郁的人文色彩,不仅描写美丽的田园自然风光,还涉及农事方面的內容,是农业文明的产物。《现代汉语词典》“田园诗”词条解释:“以农村景物和农民、牧人、渔夫的劳动为题材的诗”因此一些田园诗也表现以下主题:

——描写农村勤劳、淳朴、安乐的生活情景。

——描写江南稻乡安静富庶的田园风光。表现盛唐时期农民安居乐业的生活图景和诗人轻松愉快的心情。

——庆丰收、与民同乐的情感 。

——对农村劳动生活的热爱之情。

——辛勤劳动,秋收时的欢快心情。

——男丁戍边,田里只有妇孺老人耕种,土地荒芜,揭露战争带给农民的深重灾害。

——反映了农村凋零残破的情景。

——闵农、怜民的思想感情。即对农民们艰苦生活的同情。对官府的赋税徭役繁重,残酷剥削农民和社会制度的不合理表示强烈的不满。

——对比农民的痛苦生活,为自己过着不劳而温饱的生活表示疚愧和自责。

——讽刺嘲笑那些四体不勤五谷不识的城里富贵人家。

——把农家苦与王孙乐对比,表达希望农民与王家“不饥不寒,上下一般”的美好理想。

写田园诗的主要有:晋代陶渊明,南朝的鲍照、江淹、沈约、谢脁南北朝的庾信,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家有王维、盂浩然,此外唐朝诗人张籍、刘禹锡、柳宗元、白居易、李绅、元稹、姚合、温庭筠、司马札、皮日休、聂夷中、陆龟蒙、杜荀鹤、颜仁郁、可朋、韦庄、王驾等。李白、储光羲、高适、杜甫、元结、袁高、戴叔伦、韦应物、孟郊、王建、颜仁郁都留下田园诗达到佳作。

山水诗

个人心灵的写照,也是时代思潮在诗国的投影。

——表现自然美的艺术境界。表现向往自然、回归自然的意愿。

——甘于淡泊、守拙归真。追求平和悠闲的心境与冲淡朴素的物境的融合的胸中之景——意境。

——远离尘嚣,不与世同流合污、不媚俗,不改变志向。

——隐逸山水的喜悦、闲适的情感。

——表现大自然的勃勃生机,表达希望、喜悦之情,热爱大自然之情。

——与自然和睦相处的宁静平和的心境,“旷而且真”的怀抱的自然流露。

——表现自然恬淡的情趣以及掩盖不住的内心的孤清和寂寞之情。

曹操《观沧海》——汉以前唯一完整的山水诗,全诗不加作者主观抒情,只作客观描写,是汉以前所未有的。山水诗代表人物主要有晋代的陶渊明、谢灵运、谢脁,唐代的孟浩然、王维、李白,宋代的杨万里和范成大等。唐代诗人几乎都写有山水诗,杜甫和宋代的梅尧臣、苏东坡、王安石、陆游等大诗人也有大量描写山水的佳作。

③四季图及其它风景诗

——希望、喜悦之情 ,热爱大自然之情。

——自伤迟暮,独守闺房,感伤青春易逝,佳人(良人或家人难再);或感叹物是人非,昔盛今衰;或抒发亡国之恨。

——感伤物是人非,人生短暂,报国无门,功名难就。

——怅恨离别,思念家乡。

(想象诗歌画面,融绘画欣赏技法于其中。从动静、虚实、形、声、色、点线、面对比等去欣赏构图美、形象美、色彩美和意象美,抓住诗眼挖掘深意)

4.边塞诗和战争诗:

诗文思路:塞外景物——戍边战士的情怀。

——豪迈奔放、一往无前,显示祖国河山之壮美,抒发戍边将士保家卫国、建功立业之豪情。(盛唐时期的边塞诗多如此,代表人物如高适、岑参。)

——表现边塞生活的艰苦。表示戍边战士平息叛乱、反对侵略和巩固边防、为国捐躯的决心。

——写边塞的风光或思乡怀人的情怀。抒发报国无门的愤懑压抑以及归家无望的哀伤之情。

——表达外患未除、功业未建以及久戍边地、士兵思乡等复杂矛盾的心情。(宋代的边塞诗多如此,代表人物如范仲淹。)

——诉连年征战之苦,思乡思亲之苦。(宋代的边塞诗多如此。)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政策给老百姓带来的痛苦。(战争诗常如此)

——通过征夫怨妇侧面写统治者穷兵黩武政策给老百姓带来的痛苦。(战争诗常如此)

5.赠别诗和悼亡诗:

两类诗共同点:

较其他类属作品,情感更为挚厚、强烈。

——古语: “悲莫悲兮生离别。”

②展现出主体意愿与严酷现实的矛盾,前者 “欲留不能,欲舍不忍”,后者 “抚存感往,物是人非”,以感情的悲剧性冲突和心灵的巨大波荡唤起读者的共鸣、同情与悲悯。

⑴送别诗:

①重团聚、怨别离,诗中除了抒发恨别之情外,往往蕴含其他思想感情:

A.建功立业的豪情

B.壮志难酬之惆怅

C.被贬之愤懑

D.忧国忧民之情.E.男女之情爱

F连年战争,有家难归之悲愤

②注意想象诗中描写的景物所蕴含之感情。

古人送别多在歧路旁、津渡口、长亭间或都门外。

可供作者触而伤怀、借以言情的客观物象:

落日余晖、流水通波、江风引雨、平沙卷蓬、云横秦岭、路绕蜀山—— “人化的自然”,———荒寒而悲凉、空廓而沉深。

③领会诗中典故含义。(注意注解提示或联想已学过的诗歌。)

④化用前人诗文,如:

萧萧斑马、携手相看泪眼——写离别

六郡良家子、霍去病、魏大——表为国立功之志向

⑤注意细节描写。

⑥注意谐音——“柳”谐“留”,“秋”谐 “愁”,“丝”谐“思”。“晴”谐“情”, “莲”谐“怜”,爱怜,借以表达爱情。

⑵悼亡诗——多是感怀亡妻之作。从魏晋南北朝潘岳悼亡妻的三首代表作起,后人感怀亡妻的作品多沿袭之,用"悼亡"为题。——悲叹“双栖一朝只”、“比目中路析”——表达悼亡的痛楚和哀伤。

①诗中所写地点或物象:

【地点】

⑴闺阁庭院———亡妻生前所生活的空间。——“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睹物思人,黯然伤神。

【物象】苔径凉阶、弱蕙衰兰、芜闺尘窗、孤帐空床、长簟床空、室虚悲风、残灯虚座、余墨遗芳、翰墨馀迹、遗挂在壁、朗月胧胧、针线犹存————物是人非,凄寂而清冷、衰颓而黯淡。

⑵墟墓间——怅恨阴阳两分隔,表现“徘徊墟墓间。欲去复不忍。”的伤逝之情。

【物象】坟、墟墓、落叶、孤魂、凄凄朝露、烈烈夕风。

【其他词语】茕茕

徘徊、踟蹰、不忍、未忍

②历代著名诗人如潘岳、鲍照、韦应物、孟郊、元稹、李商隐、梅尧臣、苏轼、黄庭坚,一直到明代的于谦和清代的吴嘉纪、厉鹗等,都有悼亡诗流传。

6.乡思诗、.行旅诗、记游诗。——表现愁肠百结,思乡怀人的主题。

或描述个人游历见闻感受,或表现思亲怀乡之情,叙事与抒情相结合。这类诗离不开山水景物描写,所以又称“山水记行诗”。这与纯粹的山水诗略有区别,是“以记抒情”为主的。如杜甫的《旅夜抒怀》、马致远的《秋思》,便不可视作山水诗。

思路:写物象——触“物”生情——抒情。

①注意所写物象:如:黄昏、落日、枯藤、老树、昏鸦、倦鸟、流水、孤雁、鸿雁、秋雁、万里船、孤舟、浮云、杨柳、明月、残风、笛声、歌吹、鸡声、茅店、寒灯、孤影、夜雨、孤灯、风烟、家书、书札、梦、乡关、等。

②乡思诗还有写节日之乡思。如佳节、重阳、寒食。

构思上“以超极表至极”——把乡思之情推到极点之后,又往前推进,超过极点——虽有悖常规,却合情理。如: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刘皂《旅次书朔方》)划线句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使乡思之情得到超强表现,微妙真实。

7. 咏怀诗——以吟咏个人抱负,反映或讽刺社会为题材的诗歌。也有的咏怀诗叹世道不予我生、伤夫妻离别、苦人生短暂(人生若尘露)、哀朋友遗弃,即抒发嗟生、忧时、愤世、疾俗等思想感情,如阮籍的咏怀诗。

比兴、象征、联想等是其主要手法。咏怀诗也源自《诗经》,是古诗中最重要的诗歌之一。如屈原的《离骚》、《涉江》、李白的《行路难》、《将进酒》、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苏轼的《定风波•沙湖道中遇》,陆游的《书愤》等等,都是咏怀名作。

8. 游仙诗

——历代文人被压抑的情况下而产生的不平则鸣的文艺成果。在浪漫的想象之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摹,建构理想中的仙境,以寻求对现实环境的解脱。宣泄心中的愤懑不平,表达对时局的无可奈何与失望之情,表现诗人自由自在的精神和离经叛道的气质。

(也有写道家求仙求长生不老的游仙诗。)

9.悯农怜民诗——讲农民劳作之苦,或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政策或苛捐杂税政策,表达对人民的深切同情。

10.家庭生活、亲情之乐或.农家、渔家乐与苦

11. 讽喻诗——以嘲讽或劝喻手法,揭露社会黑暗、世态炎凉,表达人民或正人直士呼声的诗歌,亦称“讽喻诗”,有时也称“政治讽刺诗”。自《诗经》起直到现代从未消失。如《硕鼠》、《伐檀》、《蜂》(唐•罗隐)、《题临安邸》(南宋•林升)、《醉太平》(“讥贪小利者”元代无名氏)等等。

——运用含蓄的手法,往往是同讽刺相结合在一起的。

12. 闺情诗———是以女性为主题的的描写女性心理情感的诗篇。——归结“怨”字。

①宫怨诗——反映皇宫内妇女生活的怨诗,——写皇帝喜新厌旧和封建社会红颜衰老而被遗弃的可悲结局。表达诗人对宫中广大嫔妃不能自主命运的深切同情。(如王昌龄的《春宫曲》《长信秋词》,李白《玉阶怨》,杜牧的《秋夕》,白居易《后宫词》,张祜《宫词》。)

②征妇怨——妇人独守空闺,对远在边关的良人(丈夫)的思念。良人可能是为了功名,但更多的却是被征调入边关。诗歌既有战争早日结束、良人早归的期盼,也有对战争的诅咒。亲人不得相见,无尽的思念只好寄托在梦里。如金昌绪《春怨》“打起黄莺儿,休教树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但是更可怕的是春闺梦里人已经成了无定河边骨。

③商妇怨——商人重利轻别离,留下妻子独守空房,商人妇因爱而生怨。如李益《江南曲》“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于弄潮儿。”

④情人怨——担心自己命运、或抱怨自己被抛弃。也有写对爱情的向往。

13.干谒诗——为得到对方的赏识和录用而作,诗中表现自己的才华,抒发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情怀。含蓄是好的干谒诗的必备条件之一 传统的主题(思想感情):忧国伤时

建功报国

思乡怀人

生活杂感

长亭送别 *忧国伤时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如:杜牧《过华清宫》

反映离乱的痛苦

如:杜甫《春望》、《登岳阳楼》、《阁夜》。

同情人民的疾苦

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三吏》、《三别》,白居易《卖炭翁》

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如:杜甫《登楼》、李白《蜀道难》、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建功报国

建功立业的渴望

如: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 保家卫国的决心

如:王昌龄《从军行》、《出塞》

报国无门的悲伤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山河沦丧的痛苦

如: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如: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如:杜甫《兵车行》

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如:屈原《涉江》、《离骚》 *思乡怀人

羁旅愁思

如:孟浩然《宿建德江》、温庭筠《商山早行》

思亲念友

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边关思乡

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闺中怀人

如: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李白《乐府》(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生活杂感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昔胜今衰的感慨

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石头城》,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借古讽今的情怀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杜甫《咏怀古迹》、《蜀相》。

青春易逝的伤感

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一剪梅》

仕途失意的苦闷

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李白《将进酒》

告慰平生的喜悦

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长亭送别

依依不舍的留念

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情深意长的勉励

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坦陈心志的告白

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第三篇:体会作者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一、依据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的思想感情,主要是通过文章内容表现出来的,因而抓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就能体会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来。

二、依据带有感情色彩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同学们,文章是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作者总会在字里行间表露出自己的观点和态度,有时甚至直接用抒情、议论的方法来宣泄自己的感情。因而,抓住了文章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语句,就能体会出作者的感情来。

三、依据含义深刻的词语、句子、段落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作者在表明自己的态度时,力求明朗、显豁,以便于读者和自己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但有时为了取得意味深长的效果,作者不直接表情达意,而是采用比较含蓄的方法说出言外之情。这时候,我们要体会作者蕴含在语句中的态度,或者要联系作者写作时的特定历史背景,或者联系文章的写作手法,或者联系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心意思和结构层次,尤其要联系词语、句子或语段所在的上下文的具体语言环境来理解。

1、抓住关键词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抓住含义深刻的句段,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1)边读边思考,进行质疑问难。 (2)联系上下文,解决疑难问题。

四、在反复朗读与诵读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主要有:

⑴ 通过分析文章的主要内容和重点部分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⑵ 抓住重点词句概括中心思想。 ⑶ 通过分析题目概括中心思想。 还要注意作者写文章时的背景

第四篇:把握文章的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是阅读过程中一种更高层次的能力,是对感知的材料进行综合、归纳的活动,是学生阅读实践中必不可少的方法。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指文章的主要情节,也就是文章主要讲了什么。我们阅读文章大都是先从了解文章的内容入手,即写人叙事的文章要了解谁做了什么事,写景状物的文章要了解描写了什么景物,这些景物是怎样的,然后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学会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可以使学生更加准确、深入地理解文章内容,为把握文章的中心奠定基础,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只有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才能正确灵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把握文章内容的方法,即段意综合法: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常用的方法。例如,《祖国,我终于回来了》第一大段主要写了钱学森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决心早日回国;第二大段主要写了美国当局用种种手段迫害钱学森,阻挠他回国;第三大段主要写了在世界各国主持正义的人们的支持下,在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关怀下,钱学森终于回到了祖国。三个大段的内容合并起来,就可以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钱学森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决心早日回到祖国,而美国当局用种种手段迫害他,阻挠他回国。最后在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关怀支持下,钱学森终于和回到了祖国。

分析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中心思想。分析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概括中心思想最基本的方法。多数文章的中心思想不是直接点出来,二是通过具体记叙的人和事去理解,去体会概括出来的。例如《穷人》主要描写了渔夫和他的妻子桑娜,不顾自己家庭贫困,毅然收养已故邻居西蒙两个孤儿这件事,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呢?从中可以作者的写作目的为:反应沙俄时代渔民的悲惨生活和穷人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高尚品质。

第五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如何指导学生学会“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1、抓住联系点,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 (1)抓课题 (如:《徐悲鸿立志学画》《虎门硝烟》《普罗米修斯盗火》《公仪休拒收礼物》等)

(2)抓关键词、句

①抓中心句(如《九寨沟》《田园诗情》等)

②抓中心词 (如《开天辟地》《第一次抱母亲》等) (3)抓课后问题(如《维生素C的故事》《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珍珠鸟》等)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

①整体略读归纳法:直接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②重点归纳法:抓文章中关键词语或重点句、重点段的段意,略加补充

③审题归纳法:从题目入手,将题目的意思具体化

④提问归纳法:根据文章后的提示问题

⑤要素归纳法:按照记叙文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来归纳

⑥摘句归纳法:从文章中提取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来归纳

2、抓住动情点,真切地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抓住生发点,放飞学生的个性,让学生生发自己独特体验与感受。 体会思想感情,常用的方法如下:

①分析题目:

②分析中心句、中心句,

③分析主要情节

④分析主要人物

⑤分析文章中的议论与抒情

此外,体会思想感情,还可根据文章的体裁,抓规律进行,如:写人的文章可以从人物的思想、感情、精神、品质等方面体会;叙事的文章可以从事情的意义,事情中蕴涵的道理方面体会;写景的文章可以从抒发的感情,从景致中悟出哲理等方面体会;说明性文章可以从说明的道理,揭示规律,给人以启示等方面来体会。

上一篇:诗歌分类按题材分类下一篇:社工实习期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