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

2023-05-27

第一篇: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

中小企业如何进行创新文化建设

内容摘要:

企业是近代工业不断发展的产物,它不仅承载者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也且也是社会文化的载体。它的发展依靠技术和体制上的进步与改革,同时也需要文化的创新。在当今这个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竞争不只是产品与服务质量的较量,也是企业文化积淀的对抗。因而企业创新文化建设尤为重要,而我国的中小企业文化建设仍相对滞后,不仅没有为企业发展提供软实力,相反地甚至已经阻碍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小企业进行创新文化建设迫在眉睫。通过培育和渲染积极地企业文化来塑造和影响企业决策者,管理者和劳动者观念价值观与精神风尚。使人和企业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以适应发展的新要求和新条件,保证中小企业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

企业文化中小企业创新文化

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同样,创新对于企业而言,也是至关重要的。但就目前我国企业的现状而言,尤其是中小企业,创新的宽度,广度,力度和深度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文化创新建设,往往被忽略。而文化因素却是无所不在,并且能量无穷的,文化是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基本对策,是完成企业经营业绩的重要手段,优化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保证。总之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因素。中小企业应该重视其创新文化建设,改变其自身的劣势,建设中小企业创新文化,逐步构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企业创新文化的体系,是我国中小企业走向成熟的关键和标志,对其将来的发展与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我国中小企业企业文化建设总体水平还比较落后,发展也相对滞后,综合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三大方面:

第一. 我国中小企业的产生基础也对企业的文化建设有着很深的影响

尤其是中小企业的企业家们。其文化和思维认识深深影响着中小企业的发展。但其一般只能认识到企业的生产与盈利,忽视文化建设。并且在很多方面,不注重自身文化素质和管理水平的提高,经营管理知识缺少,形成了认识落后,如任人唯亲,凭经验办事,只顾眼前利益,这些都严重阻碍了我国中小企业的创新文化建设。

第二,就其企业内部而言

中小企业技术水平落后,技术设备陈旧,资金严重不足,缺乏创新文化的物质基础,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自身的发展。而且缺乏人才,缺乏创新文化理念。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不重视人才的吸纳与培养,他们认识不到人才是企业成功的关键, 是一个企业最重要的资本。再者,市场体制的不健全导致中小企业缺乏长远的创新文化动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有了很大的进步, 但是在一些具体环节上还存在严重不足,当前市场的整体环境不利于中小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第三.就其外部支持而言

首先,政府对中小企业重视不够, 缺乏创新文化的政策支持。对于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来说, 政府绝对是关键的因素之一。其次,社会服务支持不力, 缺乏创新文化的外部环境等, 比如缺乏相应的中介服务,缺乏有力的技术和资金的支持, 区域创新体系发展滞后, 中小企业缺乏发展资金, 融资环境较差。

针对以上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的中小企业创新文化建设的若干对策。

二、中小企业如何进行创新文化建设

其实相比较于大型的企业,中小企业进行创新文化建设也有有利的条件。因为大型企业组织层次多,信息传递路径复杂,而中小型企业,员工人数较大型企业少,组织结构也简单,信息沟通较为顺畅,不需要太多的形式或系统的东西,它要重点放在如何让核心理念深入人心的工作上。

第一.提高中小企业家自身素质,企业领导创新,才能有利于中小企业的创新文化建设。

中小企业家要有识才的慧眼,用才的气魄,爱才的感情,聚才的方法,善于用事业来吸引和凝聚人才,为各种人才提供他们发挥聪明才智的天地,激励他们。对人才一定要爱惜,越是条件艰苦、工作繁重、环境困难,越要关心他们,以情感人,大家更好地团结起来共同奋斗。要尽可能地为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加快建立有利于留住人才、吸引人才、人尽其才的工资体制。而且应当开阔眼界,大胆引进外来优秀的人才管理企业,使他们在规范合理的企业运营规则和规章制度下,合理竞争,取长补短,以形成人力资源整和优势,并且要大胆放权于他们,让他们能够根据市场的竞争趋势,科学地、理性地自己做决定,以使企业更灵活地适应市场的变化,更贴近地满足市场的需求。最后,更为重要的是中小企业家是企业的掌舵人,在决定着企业发展方向、经营方针的过程中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经营方针本身就是企业创新文化的核心载体。

所以中小企业家在形成企业的重实际、重科学、重人才的经营管理风格和价值观中居于文化领袖的地位。当好企业创新文化领路人,发挥好创新文化轴心的作用,出色地引领员工构建良好强势的企业创新文化,企业家责任重大,应该对自身有更高的要求。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就高度强调企业家在创新中的作用, 他认为企业家是中小企业创新的关键。企业家必须具备一定的优秀素质, 如创新意识、责任感、果断的决策能力、有卓识远见。提高企业家自身素质对中小企业创新文化建设尤为重要。

第二.改善中小企业的人文环境,是创新文化建设的基础。

中小企业家自身素质提高后,要在企业内营造良好的氛围,增强员工的归属感,鼓励人们建立和具有老板的思想意识,而不是传统的雇佣关系,老板必须将他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思路和员工进行充分沟通,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构筑共同愿景且让他们感觉也是企业当中的一份子,这种激励是用金钱不能够替代的,而这个时候有效沟通比大型企业更重要。如:老板能够经常和员工交流,使员工知道企业的发展方向,员工也能够很快明白老板的发展思路,没有太多形式上的条条框框,很容易引起员工的共鸣。在这种氛围中,员工感觉到是为自己的企业做事,并相信可得到相应的工作和报酬,大家愿意在有情趣、有事业目标和创新气氛的环境中工作,而不仅仅满足于完成例行工作。在宽松、相互支持、有情趣的气氛中,有利于激发员工的创新灵感和积极性。

第三.培养企业创新精神。

海尔集团有句名言———创新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持续发展的保证。创新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基石,是企业的灵魂和希望,也是一个企业长久不衰的秘诀。在中小企业中创新文化建设可以积极动员到每一名员工。企业的创新精神主要包括员工所有的创新信条、创新价值观念、创新行为准则以及他们对企业的以及意识、责任感、荣誉感、自豪感等。它是企业创新活动得以开展的精神支柱,是企业内部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有机结合体,是企业创新文化之魂,企业创新精神渗透于创新文化发展的方方面面和企业中的每一环节,潜移默化地指导和制约着每一个员工的创新心理和行为。树立企业创新文化的精神,同时企业还要树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观念,树立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文化,树立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企业文化与员工创新精神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海尔让企业文化深入员工之中,无论哪个员工,只要对企业有贡献,比如小的改革、发明等,我们都进行奖励, 使每个员工都想要办法实现自身价值,我们认为在企业里,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很简单,被管理者只需要管理者给予他公平,再简单说,说是我干得好,你应该提出来。在企业里最可怕的是每个人对企业发展都漠不关心,最重要的是每个人都自觉创新,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创新最重要,每个人的创新更重要。

第四.建造学习型企业创新文化,健全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 企业员工培训和自主学习工作是创新文化至关重要的构成部分,企业应确立培养员工创造性的学习能力、实践操作和创新能力的文化管理理念,建立健全企业学习激励约束机制,将创新性的学习和教育不断地扩展和延伸到员工的整个职业生涯之中。同时应大量引进创新人才,给与他门物质和精神的激励,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以满足他们较高层次的需求,即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

当前很多企业确实注重职工的学习和培训,但这种培训大都停留在操作技能的掌握重复模仿阶段, 很少把员工的培训同企业的创新进步联系起来。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 科技发展突飞猛进, 人们原来所掌握的知识和技术将随着时间的推 移,逐渐变成陈旧的知识和过时的技术, 靠单纯的技能培训已经赶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在加大职工教育力度的同时, 注意培养职工的学习能力,并用学习能力带动创新能力。因为创新离不开知识的积累, 只有具备自主学习能力的人, 才能在实际工作中把实践的知识系统地归纳起来, 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为创新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五.政府制度创新是中小企业创新文化建设的保障。

我国中小企业的文化建设缺乏政府和社会的有力支持。进行创新文化建设需要政府和社会从以下几方面提供支持和帮助。

首先,政府应该加强法律建设, 给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健全的法制环境。这一点在国外得到很高的重视,如美国的《中小企业管理法》《、中小企业技术创法》《、小企业投资法》《、小企业担保信贷法》等, 日本的《中小企业信用金库法》《、中小企业行业振兴临时措施法》《、中小企业指导法》等;我国于2002 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 但还需要进一步落实和加强。其次,政府必须进行科学的管理引导, 设立中小企业管理机构, 如美国的“ 中小企业厅”以及日本“ 通产省中小企业厅”都是专门的行政机构。创造条件建立二级市场为各类中小企业尤其是高新科技型和风险投资创业型中小企业, 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和产权交易机会。如税收优惠政策等。

其次,社会可以给予企业创新文化建设更多支持。例如营造中介服务体系是中小企业创新文化建设的有力后盾。20 世纪90 年代早期,英国企业开始接受一个新概念:商务链(BL, the Business Link), 它是在地区网站中建立, 并为当地的中小企业提供所有的商务发展咨询, 包括产品的设计和开发、质量管理、商业计划、制造战略、生产技术、信息系统和市场等。目前, 我国中小企业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努力: 首先, 在政府和有关机构的支持下, 各地相继成立企业、企业家孵化器, 提供有利条件和环境, 包括办公和实验场地、资金、设备、技术人才等; 其次,建立专门实验室, 加强产学研合作。国家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资金投入, 建立相应的高新技术实验室和实验基地,帮助中小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和产品的研究与开发。我国高等院校应该走“学—研—产”一体化、互动化道路, 加强与企业的合作, 进行技术开发和创新。 总结:中小企业在追求自我生存和永续发展的过程中, 既要考虑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和提高企业市场地位, 又要考虑企业在已领先的竞争领域和未来扩张的经营环境中始终保持持续的盈利增长和能力的提高。一两个创新项目也许能使企业获得眼前的增长, 但要使企业能够持续发展则离不开持续性的创新。只有企业的创新文化, 才是维系企业持续性创新的根本。中小企业的企业文化对于一个企业的成长,是最持久的决定因素。它不仅能使企业拥有长效发展的能力, 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而且对推动企业全面创新具有重要作用。这是因为企业文化贯穿于企业行为的全过程,是凝聚企业内部、连接企业与社会的重要力量。所以, 企业创新文化的建设,必将带动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和技术创新等一系列的创新活动,从而真正实现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戴洪效, 创建具有特色的企业文化,《决策探索》,2004。

[2] 杨世昌,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之我见,《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

[3] 周洵琪, 关于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4。

[4] 云布广, 王素维, 试论企业文化的重要性,《思想工作》, 2004。

[5] 熊哲玲.企业文化创新论[J].财经理论与实践, 2000, (3):80- 83.

[6] 贾乃新.论企业文化与技术创新[J].社会科学辑刊, 2000,(4): 91- 94.

[7] 张鸣.试论创新型企业文化[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2, (3): 19- 20.

第二篇:浅谈如何进行企业文化的创新

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企业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企业特色的文化观念、文化形式和行为模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体现了企业及其成员的价值准则、经营哲学、行为规范、共同信念及凝聚力等。

企业文化的兴起正是缘于企业管理的发展。企业管理的发展需要发展的企业文化。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注重与时代结合,不断创新。

创新是企业文化的精髓。企业文化只有把创新的基因种植到企业文化建设的土壤里,才会成长出让企业长盛不衰的企业文化。

一、要注重在企业固有的企业文化基础上创新

企业文化对企业来说相当于思想对于人。如果一个人再强壮但没有思想,那他只是一个四肢发达的人而已。所以对企业来讲,为什么设备资金差不多,有的会发展,有的不发展,甚至有的设备资金都很雄厚但最后都没有发展起来,企业文化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人们思想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人就需要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那么,企业文化就需要随着企业的发展、社会的变化和员工的思想行为观念的变化去发展和变化。既然要发展和变化,就涉及到两个方面的问题——发展的方向性和措施。

对于企业来讲,特别是老的企业和国有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这是由于我国的国情和企业的历史背景所决定的。

改革开放30年来,企业的改革与实践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开展的,这就要求企业文化建设也要与之相适应,不能采用不符合国情、企情、员工情的创新。也就是说创新的基础要基于我国的国情和企业的历史背景,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

二、如何进行企业文化创新

企业文化如何去创新地发展,适应一个个变化的、新的历史时期呢?简单讲有下面几个步骤:

(一)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认识先行

企业文化的建设要实现创新,首先就是要有新的思想去支撑,要学习科学发展观,用符合科学发展的方式方法去创新企业文化。就是说对于企业来讲,要创新发展企业文化,首先要认识到位,然后才能措施到位。

(二)要对固有的企业文化进行评估,在继承其优秀文化基础上创新

在企业文化的创新中一定要注意“不要把洗澡水和孩子一块倒掉”。创新是在一定基础上的发展,因此,应该分别对理念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进行深入调研,系统分析,客观评估。明确哪些是优秀的文化,符合企业未来发展需要;哪些是过时的文化,对企业未来发展起阻碍作用。

对优秀文化的继承首先要从理念开始,要对优秀的理念进行充分的继承,其次是继承优秀的制度文化,再次是行为文化,最后才是物质文化。

在继承过程中,必须注重理念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的匹配和有机结合问题。在很多情况,四者之间是相互矛盾,而不是有机结合的。这种情况下,必须对四部分单独继承,而不是组合继承,把有矛盾冲突的都丢掉。比如,公司倡导的理念与所制订的制度之间不相吻合,存在明显冲突,在继承的时候不能简单把这样的理念和制度同时丢掉,而是应该对两者分别进行分析,分别看是否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有促进作用,只要有促进作用,就应该保留下来,没有促进作用的就丢掉。因此,最后的继承结果有四种情况:一是保留理念,废除制度;二是放弃理念,保留制度;三是修正理念,调整制度;四是放弃理念,也废除制度。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行有效地创新

在企业文化的创新过程中,要着力深刻分析并解决在当今社会发展和中国创建和谐社会

的国情下,特别是在经历金融危机导致的经济危机环境下,企业文化发展的不适应问题。一要科学地确定企业文化的内容。一要根据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文化的渐进性,结合国家、企业的未来目标和任务考虑文化模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变化和进步,必然导致人们心理及行为模式的发展和变异。文化的渐进是一条客观规律,也是实现民族的、企业的新目标、新任务的必然要求。二要根据企业的外部客观环境和内部现实条件,形成企业的共性文化和个性文化。企业在自然资源、经济基础、人员构成等方面存在差异,客观上会产生和要求不同的文化特点。三要重视个性发展。一个企业的文化个性,是这个企业在文化上与其他企业不同的特性。它只为这个企业所有,只适用这个企业,是这个企业生存、发展条件及其历史延续的反映。国内外的优秀企业,都是具有鲜明的文化个性的企业。我国企业自觉的文化建设刚刚开始,一般企业还不具备自己独特的文化风格,更需要重视企业文化个性的发展。首先要认清自己的特点,发挥本企业及其文化素质的某种优势,在自己经验基础上发展本企业的文化个性。四是着眼企业发展战略,注重培育企业精神。企业文化要配合企业发展战略的需要,为促进企业发展服务。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的精神支柱。企业精神的内容要与企业发展战略相适应。例如,四十多年来,吉林化纤公司员工发扬务实、严谨、协作、高效的企业作风,铸就了“学习创新、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正是有了这种精神,吉林化纤公司事业的发展才有了不竭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

二要创新的发展,理念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在创新企业文化过程中,必须以创新理念文化为核心,以创新后的理念文化为指导,对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分别进行创新。一是创新理念文化。理念文化的创新是最艰难的,也是企业文化创新的核心和重点。对企业理念的创新,首先必须对竞争企业进行研究和分析,充分了解竞争企业的经营思想和经营理念;其次必须对分析研究国内外各种先进的经营理念和思想,对其进行充分借鉴;最后必须充分分析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对企业的经营理念、价值理念进行创新,提出更具有竞争力的理念文化体系。二是创新制度文化。对制度文化的创新必须以理念文化为基础,对不符合企业理念的制度进行修正和完善,实现制度与理念充分匹配,理念指导制度,制度体现理念。三是创新行为文化。对行为文化的创新必须以理念和制度为指导,以理念为最高要求,以制度为最低要求,进行系统梳理,逐项调整,最终实现行为文化与理念文化相吻合。理念指导行为,制度规范行为,行为实践理念,行为以制度为准绳。四是创新物质文化。对物质文化的创新也必须以理念文化为指导,对各种物质文化进行系统梳理和排查,彻底消除、调整和改进,最终实现物质文化与理念文化相吻合。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于文化的创新更多的是对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的创新,而对理念文化的创新会相对比较少。理念文化是文化的本质和核心,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是文化的表现形式和表象。随着环境的发展和变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将与时俱进,而理念文化则比较不容易过时。创新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更多的是创新了理念文化的表现形式,从而使企业文化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不断完善中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源泉。

第三篇:中小企业如何进行管理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对于管理的认识有几个误区。

1、公司就几个人,转一圈就全知道了,没必要管理,老总管管就行了。结果呢,老板在的时装样子,老板不在时混日子。

2、看人家企业多规范,搞到他们的资料,抄一抄、改一改就行了。结果呢,做了一大堆资料束之高阁,或员工每天花在填报表写总结的时间比做本职工作还要多,主管们于是说“缺乏执行力”。

3、管理就是以身作则,万事一马当先。结果呢,发现每天累得要死,员工的水平还是和以前一样没提高,自己天天忙于琐事,发现公司绩效反而下降了。

管理很复杂。理论的书很多,道理也很复杂,管理就是用科学的方法去合理化的分配、组织、协调、控制资源,以达到最优化的产出。管理也很简单,有人总结,管理就是“反复抓、抓反复!”

管理到底是什么?让我们从中小企业最缺乏的执行力说起。很多人都片面地看待了执行力的问题,认为布置任务下去,员工不做或没按要求完成就是执行力不够。但是他们没有反省,是不是我定的策略方向不对?是不是员工的水平没有达到基本的要求?是不是员工会误认为,做了被人骂,还不如不做?

执行力的提高,涵盖了管理的基本要素,包括:流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培训管理、计划管理、激励与目标管理、团队管理等等,下面我们来详细说说。

流程管理:这是中小企业最缺乏的管理。有人认为没必要,有人没意识去做。管理制度需要规范和透明化,建立流程有助于形成标准作业程序,提高效率、降低管理的难度、减少返工,这就意味着成本的下降。同时,它更能够解决中小企业最担心的问题——人才的流失。要求优秀员工参与流程的制定与修改,等于就是把优秀人才的思路经验落实下来,持续地实行流程管理那么企业就从单纯依靠个人能力的困境中摆脱出来,不会因为某个员工的离开影响整个企业。请记住,流程虽然应该保持相对稳定,但不代表一成不变,它是持续不断地进行优化的。流程一定要制作得很详细,原则是:一个刚进来的新手,看到流程后就能够明白部门是如何工作的,以及自己的角色。一个标准的流程包括:流程名称,执行的详细步骤,执行者、监督者,达到标准的要求,可能出现的问题及紧急解决方案,该流程使用的表格等附件。

所以XXXX应该:从2004年底市场部经理的离职对现在企业的影响中吸取教训!从总经理开始,把流程管理坚决贯彻和持续执行下去。

首先,总经理召开部门经理级会议,明确流程管理对企业的意义。坚定持续不断建立、优化流程的决心。

第二,将目标进行分解,由各部门负责人制定自己部门的流程初稿。流程一定要划分得非常详细,有利于工作的开展,不要认为目前的流程够用就行!例:市场部流程可细分为,市场调查流程、小区开发流程、费用申请流程、竞争对手分析流程、促销管理流程、会务营销流程、路演流程、培训流程、展会流程、日常管理流程、资料物料管理流程等。

第三、初稿完成后,总经理召集部门经理级会议进行集体讨论形成试行稿。

第四、各部门试运作流程,约1~2个月进行不断地修改和完善。

第五、完成后形成书面流程。并持续不断地优化。

记得我在外企的时候,有一个“离职测试”,也就是说,当某个员工想要升职的时候,公司会派他到离开公司3~7天,如果这个员工原来负责的部门能够正常运转,好的,他就可以升职了。其实这种思维就是要我们养成“培养接班人”的做法,摆脱依靠个人打天下的困境。

计划管理:它的重要性勿需再说,中小企业对于计划管理,都知道其重要,但就是不能坚持,或者就是计划做归做,执行时完全忘记了还做过计划?!所以在进行计划管理时,一定要养成持续坚持的良好工作习惯。哪怕总经理有事不能及时批阅计划,也要要求各部门上交计划,等有时间时坚持批阅完成。

“公司内部管理要简单,对于客户的客户要相对复杂”,所以部门制订的计划要简单到一目了然,掌握5W2H原则就能够写一份实效的计划出来。

5W:WHO,谁去做

WHEN,什么时间

WHERE,什么地点

WHY,做的目的是什么

WHAT,做什么

2H:HOW,如何去做

HOWMUCH,准备花多少钱

所以,XXXX现在应该迅速摆脱混乱的状态,计划管理是基础。

首先,总经理必须亲自落实部门经理级的计划管理,并强制坚持执行。

第二,由总经办制定成规范的计划表格,并落实执行。

第三,坚持定期召开部门会议。

培训管理:中小企业最困惑的方式,有必要吗?培训好了,他就跳了!其实呢,培训分很多种形式,目的也不同。我们应该区别对待。

1、基础篇:对于新加入的人员进行的常规培训,目的是迅速了解本行业及接受本公司的企业文化、价值观。说白了叫洗脑!包括:行业介绍、企业历史、背景、历程、企业精神介绍等。部门内的基础培训包括:流程培训及标准样本培训(例:设计部的标准图纸训练、工程部的工艺标准介绍)。

2、能力篇:由于中小企业面临的现状和资源的缺乏。招来的人不一定都是精英,那么我们必须要做的培训就是为了迅速形成工作能力、生产力。我们可以通过低成本的方式去解决这个问题。例:设计部,定期进行案例讨论、网络论坛或优秀书刊寻找资料、员工交互培训(每周由一名员工讲述自己总结的经验)、设计部与工程部交互培训等方式。这样可以提高部门之间的凝聚力,增加部门之间的沟通,还可以让员工产生被认同感(员工交互培训)及经验的总结。

3、进阶篇:企业在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发展优秀的员工及可培养的人才,此时企业可提供外供的培训方式(聘请培训机构、专家等)作为员工的福利。

所以,XXXX目前必须加强的培训是:基础和能力篇。

人力资源管理——挖人还是招人:您可能认为同行之间互相挖墙角是不道德的,不能挖。您的想法是对的,但是,我们来分析一下,挖人成本很高,而且忠诚度不高,但如果找对人,对于迅速提高企业的能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招人呢,成本不高,也能很好地培养,但是企业承受的风险很大。

所以,挖人还是招人,关键是看企业目前处于发展的哪个阶段。对于XXXX的现状,我们建议设计师和市场部经理的职位以挖人为主,因为好的设计师和市场部经理可以迅速提高公司的实力。但是需要有强有力的控制手段,流程管理及增设部门副主管。

人力资源管理——团队管理:团队是一小群技能互补的人,他们互相之间负有责任,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和绩效目标而努力。认识到这点,就需要我们善于发现员工的优点,需要我们对员工真正的认同,而不是用一个统一的标准去看待某一个人。对于团队管理的理解:永远不要希望团队的成员个个是聪明能干,独挡一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同的优缺点,团队的成员应该是互补的。团队的管理者应对不同的成员特点进行区别管理。

1、指挥,对于新加入团队的新成员,告诉做什么以及如何做;

2、指导,对于有一定经验的老成员,讲解与建议怎么做,并跟踪进展;

3、支持,对于执行能力很强的员工,告诉做什么并激励去做;

4、授权,对于团队的核心成员,告诉做什么并放手去做。

人力资源管理——授权:授权不是弃权,不是把责任推给下属,自己放任不管。授权是管理方式和工作方式的改变,通过接受、听取工作报告的方式来取代事必躬亲的工作方式。授权者必须对下属应该做的具体工作进行阐明,对下属的自主决策范围进行明确,限定工作完成的时限及规定评估的标准。

授权是——让人把事情做好!

所以XXXX目前应该做的是:总经理适当授权,但不是把权力授于一个人,而是全公司的各个部门的负责人,明确现阶段的任务,完成任务的时限和标准,并予以具体的工作指导。管理一定要透明化,所有的决策前应该公开。尤其是对员工进行处罚之前,必须要与员工进行沟通!

这里还涉及到组织结构与有效沟通的问题。沟通应该是双向性的,作为一个员工,尤其是私企、民企、国企的员工,是不会主动自发和上级领导,特别是总经理沟通的,这其中的原因不用说,大家都清楚。所以总经理应该改变工作的方式,主动与员工进行沟通,而不是通过某个人传达,这样会形成信息的失真和员工对传达者的不信任。

所以,了解了以上,我们再来看一下现有的组织结构,就很不合理,总经理下设总经办,总经办负责全部门是不合理的。看上去很美,提高了总经理的效率,但同时也失去了员工的信任和增加了管理信息的传递层次,使决策变得缓慢和冗长,这对于一个中小企业来说,是不现实的。它让我们中小企业失去了速度这个最大的优势!

建议:XXXX的组织结构为:总经理直接管理工程部、市场部、设计部,总经办管理财务部、行政部、人力资源部、客户部。这样,各部门之间相互牵制,出现矛盾反而能够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

第四篇:“创新文化”需要进行时

中国营销传播网, 2012-03-30, 作者: 查钢, 访问人数: 268

据波士顿咨询公司的最新调查,在信息爆炸导致竞争高度同质化的今天,全球有72%的企业加大了对创新的投资。即使是金融危机,据09年4月6日的《华尔街日报》报道:为了保持未来的竞争力,美国企业尽量采用了裁减员工、削减资本成本支出等措施降低成本,但依然维持甚至增加研发投资。

在国内,“创新”一词也是泛滥成灾,不管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企业文化中必有一项,就是创新文化,好像抓住了创新这个法宝,企业就能成功。然而对于创新的落地化,事实情况是这样的,据统计,我国2万多家大中型企业中有研发机构的仅占25%,有研发活动的仅占30%,研究开发经费只占销售额的0.39%,即使高新技术企业也只占0.6%,还不到发达国家的1/10。

从设立专门机构,创新活动到经费投入,我国企业都离创新相差甚远,难道我们的企业家们不知道创新的重要性吗?当然不是,国内企业都把“创新文化”作为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但是在如何应对创新的意识和方法上,我们还存在有很多误区。

误区一:创新就是大资金的投入

我们大多数企业对创新的结果赋予太多的期望值,总希望能通过一项技术性革命项目或产品,能换来企业五年到十年的市场优势,正是因为这种大期望,很多企业认为创新是需要大量的人财物的投入,在自己生存与发展问题都没有完全解决的情况下,创新,只能以精神激励为主?因此,把创新投入视为大手笔,非财大气粗者不敢为,从本不多的利润中还要拿出百分比做眼前根本看不到效益的“科研研发和攻关”。另外,谁也不敢保证研究成果一定会“一炮打红”,为此,不少企业的所有者是持谨慎意见的,中国传统观念中,能看到白花花银子才心底踏实。要不,在中国历史上晋商徽商一有钱就忙着买田买地呢?

误区二:对市场的把握不准

市场总是千变万化的,众多品牌如马拉松长跑一样,领先的总是外企公司和著名品牌,国内的行业巨头紧随其后,它们的竞争意识和精神是旺盛的,至于国内一些二线品牌都在按自己的方式跑着,偶有抢步上前的,也有走走停停的,有的一停下来还斗志全无,时间长了,竟还忘记了自己是来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无声无息的退出了比赛。改革开放三十年,外资一直是我们的老师,从做终端,做渠道,做管理,做表格,做绩效…我们对市场的把握总是跟着走,如果与正规、系统的市场策略相比,也许经不住就会七零八落,管它呢?能下场比赛就是成功。

误区三:创新等于模仿

西方国家总是对中国的知识产权一事耿耿于怀,总说中国的知识产权问题不受重视,主要是中国市场太大了,市场需求日益增大,从供票经济到汉正街,深圳速度、温州模式…中国企业快速走过了西方企业一个多世纪走过的路。市场的迅速发展与企业经营体制的不完善,不少成熟企业的成熟产品也不可以能占领全部市场,于是众多企业无暇顾忌产品的创新,忙于积累原始资本,抢占市场空白。创新就等于模彷,虽然市场上产品同质化越来越严重,但市场需求量并没有减少,换种模式,又能占领新的空白市场,只要能紧跟在知名品牌的后面,机会还是很大的。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很多成长型的企业在成长的过程中就失去了创新的紧迫感。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企业做大了,解决了生存问题,认为首要树立内部“规距”,各项管理制度要建立和完善,呈送公文和汇报都要有一个流程,形象上做事情讲究循规蹈矩,要不然别人会看笑话的。这种企业好似山大王,割据一块地盘就自认为“兵精粮足,再图吞并天下之机”。有机会吗?守业尚且不够,更别谈有创新意识了。 创新真的很复杂吗?

关键你是否有创新意识!创新其实是无处不在的,好的创新在于意识,没有做不到,只是想不到!格兰仕空调在夏天一反常态,把空调涂上了各种颜色,

从而改变了空调多年以来几乎没有变过的单调色,此举受到了商家和消费者的追捧。佳能采取了改变竞争条件的方法。复印机型号众多是施乐公司的长处,佳能则在机器和元件的标准化上下功夫,以降低产品的成本。海尔公司是中国白色家电制造业中的领先者,世界级的中国企业,据媒体报道,该公司的科研工程师在深入农村调研发现,人们用海尔的洗衣机来洗红薯,于是该公司马上专门研究一种可用于洗菜用的新的清洗循环系统,让这个意外发现变成了新的产品用途。还有一次,有一位工程师看见有个学生把一块厚板放在两个冰箱之间做成了一个临时的桌子,于是该公司立即对这个发现做出反应,设计出一种可折叠桌面的冰箱,这对于房间狭小,需要额外多配一张桌子的家庭来说,无疑是一个理想的选择。

创新的目的就是要保证企业利润的增长率,是要稳定现有的市场份额。对于此,企业可以做很多,对于重大的项目是要专门投入,这是大企业的重大战略创新,公司的财力足以支撑得起这个平台。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在经营过程中可以先易后难,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产品,不断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价值就可以了。海尔•张瑞敏说过:“创新不等于高新,创新存在于企业经营管理的每一个细节中”。创新不仅仅是口号,它应是企业所有员工的一种自发行为,全民行动,自觉参与。

创新才能先人一步

创新就意味着能不断接近成功,以被经理人推崇的十大品牌的招商银行为例,招商银行作为一家非国有制银行,在创新上,招商银行显示出卓越的战略眼光,善于洞察市场需求,创新一直持续不断。当竞争者开始在借记卡上缩短与招商银行的距离时,招行又推出创新性的信用卡。在品牌创新上,招商银行第一个推出境外消费,人民币还款的信用卡。在服务创新上,更是领先一步,在几十年前,各大银行傲气凛人时,招行就开始提供有人情味的服务,营业大厅里鲜花糖果,服务人员笑容满面。19年来,招行每年的增长速度都超过了20%,每年的利润增长也超过了20%,现在,招行的信用卡也已经占领了中国信用卡市场35%的份额。

IBM将自己明显定位成“创新公司”,同样,自1992年海信确立“技术立企”的战略以来,海信集团的销售收入从1992年的4亿元上升到2005年的334亿元,规模扩大了80多倍。

创新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首要因素,市场总是在创新中发展,任何创新都不是一层不变的,唯有持续不断的创新,才能增强品牌的美誉度,促成品牌的传承和生命力。在我们身边不少企业取得了成功。据《环球时报》报道,马来西亚最大的汽车公司普罗顿公司在世界上首次成功研制出穆斯林专用汽车,该汽车上配置有能反映向麦加圣地方的罗盘和专放《古兰经》和穆斯林专用头巾等物的空间。同样,尽管对手实力强大,微软依然没有停下探索的脚步。尽管收购雅虎的交易最终流产,这家软件巨头推出了自己的杀手锏——“云”计划,这将帮助Windows用户更好的实现PC和因特网的整合。

如果想创新,就不要放过任何机会。事实上,美国之所以能拥有今天的成就,很大的原因便在于他们创新的企业家精神。谷歌说:不论你在什么岗位,都不能墨守成规。创新是我们的血统。即使是最好的技术也能继续改进。“创新的最终目标是在顾客的心里创造价值”。作为北京奥运会的合作伙计,国航在2006年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创新,推出吉祥号飞机——将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福娃形象喷绘在飞机上,消息一经传出,大受客人欢迎。上座率爆满,客人下了停机坪后,还纷纷和吉祥号合影。

其实,创新正是企业持续成长的法宝。从管理和公司发展的角度上看,创新是回报率最高的商业投资,一旦养成习惯,创新就会逐渐变得容易得多。对小公司来说,设计好就能卖得好。对于大企业来说,“我们时刻倾听你的需求”。把“创新”付之行动,企业才能成功的可能。

注:本文已发表于《现代企业文化》杂志 2012年01月刊

第五篇:中小企业如何进行财务管理

摘要:目前,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意识淡薄、水平不高,极大地影响了企业的经营水平和发展。因此,本文根据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特征,提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应包括的主要内容以及具体的运用。

关键词: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基本特征;主要内容

企业的发展在经营,经营的重心在管理,管理的核心在财务,财务管理一直就是企业管理的永恒课题,它贯穿于企业所有活动的全过程。

一、目前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融资困难,资金严重不足

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总资本利润率、流动资金比率、生产率等都较高,但融资能力总是不足,从而使企业的成长能力受到限制。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初步建立了较为独立、渠道多元的融资体系,但是,融资难、担保难仍然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最突出的问题。

(二)投资能力较弱,且缺乏科学性,投资效果不好。

一是中小企业投资所需资金短缺。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是中小企业资金的主要来源,但中小企业吸引金融机构的投资或借款比较困难。二是追求短期目标。由于自身规模较小,贷款投资所占的比例比大企业多得多,所面临的风险也更大,所以它们总是尽快收回投资,很少考虑扩展自身规模。中小企业大都没有科学有效的投资评价程序和方法,有时仅凭运气和估计进行投资,造成投资成功率不高。三是投资盲目性,投资方向难以把握。

(三)财务控制薄弱,财务管理水平低下。

表现为:一是对现金管理不严,造成资金闲置或不足。二是应收账款周转缓慢,造成资金回收困难。原因是没有建立严格的赊销政策,缺乏有力的催收措施,应收账款不能兑现或形成呆账。三是存货控制薄弱,造成资金呆滞。很多中小企业月末存货占用资金往往超过其营业额的两倍以上,造成资金呆滞,周转失灵。四是重钱不重物,资产流失浪费严重。不少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对原材料、半成品、固定资产等的管理不到位,出了问题无人追究,资产浪费严重,不少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对原材料、半成品、固定资产等的管理不到位,出了问题无人追究,资产浪费严重。

(四)管理模式僵化,管理观念陈旧。一方面,中小企业典型的管理模式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高度统一,企业的投资者同时就是经营者,这种模式势必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负面影响。中小企业中相当一部分属于个体、私营性质,在这些企业中,企业领导者集权现象严重,并且对于财务管理的理论方法缺乏应有的认识和研究,致使其职责不分,越权行事,造成财务管理混乱,财务监控不严,会计信息失真等。企业没有或无法建立内部审计部门,即使有也很难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另一方面,企业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管理素质差,管理思想落后。

二、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应具备的基本特征

企业财务管理,是企业再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而产生的,是企业组织财务活动、处理与各方面的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企业财务管理集中于公司怎样才能创造和保持价值。规范的财务管理有利于调动企业经营者、管理者的积极性,有利于强化企业的内部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应具备的基本特征是:

(1)全局性。财务管理面向复杂多变的理财坏境,从企业战略管理的高度出发,根据企业理财环境的变化,不光关注企业日常的财务管理工作,而且关注带有全局性的财务管理活动,既重视有形资产的管理,更重视无形资产的管理;既重视非人力资产的管理,也重视人力资产的管理,为企业提供财务信息和诸如质量、市场需求量、市场占有率等极为重要的非财务信息。

(2)外向性。现代企业经营的实质,就是在复杂多变的内外环境条件下,解决企业外部环境、内部条件和经营目标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问题。财务管理应把企业与外部环境融为一体,观察分析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企业经济活动可能带来的机会与威胁,增强对外部环境的应变性,有效应对信息时代复杂多变的企业外部环境,从而大大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3)长期性。财务管理以战略管理为指导,树立战略意识,以利益相关者财富最大化为理财目标,从战略角度来考虑企业的理财活动,制定财务管理发展和长远目标,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资源配置和预警功能,以增强企业在复杂环境中的应变能力,不断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

三、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

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并不是事无巨细、全面管理,而是应选择一些主要方面实施重点控制,同时还应根据企业整体战略目标和环境的变化而调整主要内容,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一)资本结构控制。资本结构是对企业控制权的决定因素。因此,应注重企业的资本结构,对企业因组建、合并、分立、资本调整以及清算等影响资本结构的情况,实施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控制,以确保对企业的控制权。

(二)资金控制。财务管理的核心是管理资金整个运动过程。资金是企业的血液,融资能力已越来越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企业对外融资意味着又增加了一个投资者(债权人或股东),这直接影响原有股东和企业的利益。因此,应对企业筹资规模和方向、融资渠道、偿还来源、资金用途及效益、存在的风险等实施全面的财务控制。这是一项重要的、经常性的工作。

(三)对外投资控制。对外投资从本质上来讲是一个资本的位移,这种投资会给投资者带来新的风险和效益。企业对投资控制的重点是抓好投资的可行性分析、投资来源分析、投资效益分析和风险因素分析,参与决策投资,监督投资实施过程,建立明确完善的投资分析、决策、实施和处置等相关制度,实施制度控制与过程控制相结合,并以过程控制为重点。

(四)重大工程项目控制。重大工程项目一般具有投资大、时间长、对企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特点,一旦失误会造成企业整体效益的大幅下降,乃至拖垮整个企业。重大项目控制的重点是可行性分析,实施过程监督和效益分析。

(五)对外担保控制。企业对外担保虽是一项或有负债,然而一旦被担保企业出了问题,就是一项即时债务。现实中不乏由于对外担保而造成企业破产的例子。因而,应加强企业对外担保事项的财务控制,包括对外担保内容、金额、期限、被担保单位情况、担保条款等实施监控。

(六)基本制度控制。企业的内控制度包括职务分离的控制、授权批准的控制、业务程序的控制、信息质量的控制、内部审计的控制等。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防止资产被浪费、盗窃和无效使用;可以提高财务信息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可以保证经营方针与策略的执行;可以正确评价经营效果。应加强对基本制度尤其是财务会计、资产管理等方面制度的贯彻实施。

四、如何进行财务管理

(一)加强营运资金管理,走内涵扩大再生产的路子。中小企业加强营运资金管理,首先要加强以成本控制为中心的内部财务管理。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将成本分为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这就要求财务管理人员运用行为科学原理,实施事前成本控制,将企业整体目标分解到所属各生产部门和人员,控制责任预算,建立责任成本管理网络系统,激发有效的成本节约行为。采取有效措施,加快资金周转,转变经营方式,实现生产经营在内涵上的扩大,是一条广为适用的发展经验。

(二)保持良好的资本结构,为发展保存良好的信用潜力。企业发展需要大量资金,其中通常又包含相当大比例的负债筹资。中小企业应经常保持良好的资本结构,否则,急需筹资时就缺乏能力。因此,要做好两方面的基础工作。第一,中小企业在创建时,应根据投资规模筹集必要的资本,或者在资本有限的条件下选择所能达到的投资规模。第二,中小企业应该选择较高的积累政策,保持较高的内部资本积累增长速度,尽可能快地充实资本,中小企业若没有内部积累资本的能力,依赖外部筹资会越来越困难。

(三)稳健理财,切忌盲目扩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注意资本成本的约束,不仅要考虑在资金市场的筹资成本和融资风险的影响,也要考虑企业对所投资项目而产生的机会成本和投资额的资金时间价值。这样企业的投资必须使生产效益超过成本,内部投资报酬率不仅要高于风险报酬率,而且也要使投资风险得到合理的补偿。同时也要注重资本预算。总之,稳重理财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十分重要。在现实经济生活中,许多中小企业抱有特别强的发展希望,在强烈发展愿望的驱使下对企业发展往往操之过急,盲目扩展,往往由于财力不足最终导致企业破产。有的中小企业营运资金用于固定资产投资,在缺乏外部筹资能力和内部积累能力的情况下,营运资金周转特别紧张。还有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为了避免产品单一情况下过大的经营风险,力图通过多样化投资和多角度经营分散风险。须知分散投资导致分散风险的结果是有条件的,那就是分散投资导致分散风险结果要小于原有经营项目利润下降的损失。可是,中小企业通常是总体投资规模比较小,分散投资很容易导致原经营项目营运资金周转的困难,而新的投资项目又不能较快地形成一定规模,缺乏必要的经营能力和管理经验,无以建立竞争优势。所以,中小企业在进行新的固定资产投资或多样化投资之前,必须先筹措必要的长期资本,明确使原有经营项目营运资金周转不因新的投资受到影响。

(四)加强财会队伍建设,提高企业全员的管理素质。目前,不少中小企业会计账目不清,信息失真,财务管理混乱;企业领导营私舞弊、行贿受贿的现象时有发生;企业设置账外账,弄虚作假,造成虚盈实亏或虚亏实盈的假象;等等。究其原因,一是企业财务基础薄弱,会计人员素质不高,又受制于领导,无法行使自己的监督权;二是企业领导的法制观念淡薄,忽视财务制度、财经纪律的严肃性和强制性。要解决好上述问题,必须加强财会队伍建设,对财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政治思想教育,增强财会人员的监督意识。加强全员素质教育,首先从企业领导做起,不断提高全员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只有依靠企业全员上下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改善企业管理状况,搞好财务管理,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

[参考文献]

[1]张延波. 企业集团财务战略与财务政策[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2]胡淑姣. 对我国中小企业财务战略的新思考[j].《江苏商论》,2004,(6).

[3]黄国良. 财务管理时代cfo的职责和素质[j]. 《煤炭经济研究》,2004. (6).

[4]樊果芬.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浅析[j].《经济与管理》,2004,(1).

上一篇:执行力在于制度辩论稿下一篇:最新七年级道德与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