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爱的阳光下成长

2022-07-26

第一篇:在爱的阳光下成长

让他在爱的阳光下快乐成长

在我看来那些七八岁的孩子都应该是快乐幸福的,而在本学期里的新生中,钱某却和别的孩子不一样,不愿上学(每天来每天哭),即使硬把他留在校也是沉默寡言,课间还躲在角落里,上课不愿发言,性格孤僻,学习成绩也不太好。为什么阳光般的年龄却是如此默然呢?我在脑子里画了一个大大的问号。于是,我联系其父母,希望从他们那能得到答案。通过了解我才知道:他父母离异,这样对孩子的心里产生极大地阴影,平日里爷爷都忙于干活,只管他吃饱,很少与孩子交流,更别说教孩子了,因要上学了,八月底妈妈把他接到身边(他们是外省市的)。由于妈妈工作很忙,他经常一人呆在家,也很少与父母交流,加之原本间的感情就很淡薄,环境又陌生,导致他性格孤僻,行为也较散漫。在学校里,他总觉得老师、同学对他冷淡,因而自卑心理严重。许多要求得不到满足,不愿和人交往,胆小,时间久了,便成为班上的后进生。

心理学认为,教师对学生诚挚热爱的情感,能够感染打动学生,乃至转化为学生的心理动力,影响其品德的形成和个性发展的方向。因此教师要以身作则,关心教育这样的孩子,并要及时与其父母联系,多与孩子交流、多关心孩子。 我决心用行动去温暖他,消除他的自卑心理。在这过程中,不是我一个人的努力,而是要号召全班同学和家长共同协助和配合,一起来帮助他走出迷茫,迈向成功。

平时在放学排队时,我总和他手拉着手一起走,谈他家里的事、同学的事,谈他喜欢读的书等,并经常告诉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课堂上简单的问题先请他回答,答对了,及时表扬以调动他的学习积极性。知道他家环境一般,所以我平时在学习用品上给予他帮助。

长久地与他近距离接触,让他感到了同学们的友好,老师的可亲可敬。慢慢地,他不怕上学了,和同学也比较合群了。

没有班集体,一个孩子就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学生。我常对学生说,我们这个班就是一个特殊的家,在这个家里先进的要帮助后进的,不管谁有了困难,我们都要去帮助。钱某情况较特殊,我们要一起想办法去帮助他、关心他。于是在课间总会看到一幕幕同学间友爱的场景:当他一人躲在角落时,几个同学会上前邀他一起游戏;当他一人独坐在座位上时,几个同学会一起围坐过去和他一起或是猜谜语或是聊天……被同学们围在中间的他,开始露出了笑容,笑得那么幸福。有人说90年代后的孩子不懂得友爱,我认为,爱的种子要从小播撒,要时时播种,要播撒在学生的心田里,才能绽开灿烂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事实证明,班集体这个特殊的家有其特殊的作用。

但是,孩子没有感受到家的幸福,也许他的性格就不会有质的改变,怎么办呢?于是,我经常与其妈妈联系,指导他们多与孩子交流、多关心孩子,同时也去帮助孩子能更了解自己的父母。比如开家长时会,让孩子了解到父母不把自己带在身边也是迫不得已,了解到父母的辛劳,了解到天下父母都一样,都很爱自己的孩子,我们要体谅父母,也要爱自己的父母。如何做到爱父母,于是顺势利导,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令人高兴的是由于钱某和父母面对面的一起上课、交流,从他的眼神中让我们看到了他对父母的理解、对父母的宽容。一段时间下来,经过教师、家长的共同配合,孩子在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的努力,钱某渐渐地变了,性格开朗了,学习成绩也上来了。实践使我体会到,要想转变一个因缺少爱而性格孤僻的孩子,教师的工作需更耐心更细致。教师要从思想上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其实,一切好的教育方法,都来自于教师对学生无比关怀的心灵和实践之中——让爱唤醒每个学生的童真,使他们永远向着阳光奔跑。

第二篇:让孩子在爱的阳光下健康成长

—读《爱的教育》有感

记得多年前的一首经典歌曲《让世界充满爱》让人记忆犹新,还记得一首老歌《爱的奉献》中唱到的歌词:“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这些经典歌曲中的歌词感人至深,意味深长,让人难以忘怀,其实最让我感动的是歌词对人间真爱的呼唤与赞美。爱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的教育》这本书写的是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平凡小事,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但让人读了以后印象深刻,细腻的笔触勾勒出的校园故事就是学生心灵的告白,老师对学生爱的诉说,在这样爱的氛围中成长的学生的心灵毫无疑问是健康向上的。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家庭的希望,让孩子健康成长,教会孩子做人,让其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的过程是复杂的、艰辛的,家长和老师一定要明白这个过程万万不可省略。让孩子的成长过程丰富、生动,家长和老师责无旁贷,家长和老师要付出一定的心血。前几年我们都耳闻了一些名校大学生用硫酸泼洒动物伤害动物,在食物中投毒等事件,折射出了部分大学生的心理不健康甚至是扭曲的,这种现象值得我们家长和老师深思。我们的孩子正处在小学中学阶段,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家长和老师要懂得对孩子付出爱,让孩子在爱的阳光下健康成长,让孩子的生活充满阳光。我们有理由相信孩子的心理阳光了,就一定会对自然界、社会生活中的现象、事物萌发兴趣,有了兴趣就一定会去探究,古今中外的科学家无疑都是在某个领域的浓厚兴趣的推动下而后才功成名就的,我们也相信一个追求积极向上的人的心理一定是健康的。

家长和老师都应该用心记录孩子的成长故事,研究孩子的成长规律,把握孩子教育的最佳时机,相机诱导,去教孩子做人,做一个有爱心有责任的社会的大写的人,然后再去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当然,教育孩子是一门深奥的学问,需要家长和老师努力去探索去钻研,做家长的要经常问一问自己能否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希望老师真正做好孩子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五年级(6)班 刘一荻家长:刘玉军

第三篇:让教育沐浴在爱的阳光下

古贤乡第一初级中学陈海芬

2012-

4让教育沐浴在爱的阳光下

有追求才有动力,有爱心才会育人。托尔斯泰认为:“如果一个教师仅仅热爱教育,那么他只能是一个好教师„„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相结合,他就是一个完善的教师。”——热爱事业、热爱学生,用心做事,用爱包容。有了爱才有教育,良好的师德师风是教育的前提和保证。 热爱学生是每一位教师最起码的道德要求,而实际上我们的教师很难做到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因为有的学生似乎永远没有出息,无论你怎样批评教育都照样我行我素;有的学生的智商似乎真的偏低,不管你如何苦口婆心的辅导帮助,他们依然是成绩单上的最后几名;有些学生似乎永远是品质恶劣的学生,他们自上小学起便是班里的捣蛋鬼,老师们的眼中钉。而这些学生也有自己的小天地,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他们排斥所有的老师,故意制造恶作剧,惹老师生气。面对这些学生,老师们逐渐丧失了所有的耐心和信心,对他们采取各种惩罚手段:体罚、变相体罚、心罚。有的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狠狠的讽刺、挖苦他们,一点点的挖掉他们仅存的那点尊严和自信。

作为教师,我们长期接触学生,却没有办法走近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变得单一而缺乏感情,显得教学只是一种机械化的程序,这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会极易走入教学误区。如何才能改善这样的师生关系呢?在有的老师看来,教书是一种谋生的手段,是一种成就名利的载体。拿多少工资,干多少活。于是就有了厚此薄彼的不愤,有了名与利的多少之争„„。可在有的老师人看来,教书不仅是一种谋生的手段,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生活态度。教书成了一种立业的根基,精神的寄托。自然也会去尊重、去珍爱、去完善这份职业。面对坎坷,走出围城来看一看,也不过是七彩人

生中的渺小一笔而已。苦与乐也只是一种感觉而已。如果我们用自己的真心在付出,用自己的爱与学生相处,不抛弃,不放弃,诚心沟通,认真教学。那么,收获的不仅是自己心灵的充实,还是对学生更好的负责。

任何教育的结果,都是伴随着一定的师生关系产生的,其结果的好坏有时受师生关系好坏的影响,不同的师生关系往往导致不同的教育结果。今天的学生需要有一个安静、和谐、健康的学习环境。这也是江总书记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不断强调的。而要做到此点,师生关系的建立必须是“民主型”的。因为在民主型的关系中,由于师生之间注意协商、沟通,关系比较和谐,学生的情绪就会轻松愉快,有个良好的学习心境。在他们所认同的目标或要求的指引下,主动积极地参与各种学习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都高。反之,若师生关系是“专制型”、“放任型”的。则会带来学生情绪上的紧张或放任,造成内心烦躁、恐惧等,在这种情况下就不会有高效的学习,学习效果也不会好。这种情况,正如英国教育家洛克所揭示的:“儿童从导师方面受了无情的言语和鞭鞑,他的心里,就充满了恐怖,恐怖立刻占据了他的整个心理,使他再也没有容纳别种印象的空隙了。”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要进行多方面的互动,会产生种种矛盾。倘若教师没有尊重,关心和热爱学生,即没有与学生沟通关系的法宝“博爱之心”。不把其视为亲人,视为可倾吐心声解决困惑的朋友,让他们感受到亲人般的关爱和保护。要真正化解这些矛盾是不可能的。有时由于学生偏见或教师有“宁给好心,不给好脸”的观念和行为,可能会产生学生对教师的“好心”的误解。但是教师只要走出这种爱的误区,注意以正确的方式去体现对学生的尊重、爱护和关心,就能为建立民主、和谐、平

等的师生关系奠定良好的基础,进而很好地化解矛盾。因此说,热爱学生是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基础。

学生的成长不只是阳光、雨露、面包和开水就能完成的。他们需要一样与植物和其他动物所不同的东西——这就是火热而真诚的心。中国有句古话:“爱人者,兼其屋上之鸟。”老师对学生的爱,会被学生内化为对教师的爱,进而把这种爱迁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上,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而“乐其道”,因此爱的教育是我们教学上的巨大推动力。教师关心学生,就能载起我们教育界称之为严格要求的那条很难驾驭的小舟。没有这种关心,小舟就会搁浅,用任何努力也无法使它移动。教师热爱学生有助于学生良好品格的培养;有利于创造活泼、生动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有利于„„而这一切,都是做好教育工作必不可少的条件。

曾经读过这样一篇文章《坐在最后一排》,文中的主人公叫乔小叶,她的个子很矮,却被安排在最后一排,原因是她的学习成绩不好,没有资格坐在前排或中间位置,那是优等生的专有位置。乔小叶认为自己又丑又笨,没有人喜欢和她交往,她总是躲在不被人注意的角落里,逐渐形成了孤僻的性格,开始自暴自弃。可是幸运的是,一位姓白的语文老师改变了她的命运,在一次语文自习课上,这位老师及时表扬了她,从此唤起了这个孩子的自信心,她开始努力,并在一次小测验中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这世界上有最后一排座位,但不会有永远坐在最后一排的人”,当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心里一颤,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是不是所有的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公正无私的?因权势而爱,因门第而爱,因金钱而爱,因获得自己的私利而爱,相互利用的爱是不是在我们的教师当中存在着?对于那些差生、

后进生,我们是不是给予了他们与优等生同样的爱?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纯洁的、公正的,不能有半点的虚情假意和矫揉造作。能公正的爱每一个学生是教师心灵美的表现,是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的表现。在教师面前,每一个学生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教师对所有的学生应一视同仁,把爱洒满校园,让每一个学生都沐浴在师爱的阳光之下。

由于个性、兴趣爱好、学习基础、家庭环境等不同,每个学生的情况都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区别对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特别的爱献给特别的您”。作为教师,要建立一份尽可能翔实的学生个人档案。这份档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学生的学习情况(入学总成绩、单科成绩、优秀科目、蹩脚科目等),学生的家庭情况(住址、经济收入、父母受教育程度、从事的职业等),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不良倾向等。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做到“特别的爱献给特别的您”。在处理问题时,把人和事具体结合起来,把“爱”落到实处。如对下岗职工的孩子、单亲家庭的孩子、父母双方外出打工的孩子、“网吧生”等应区别对待,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一般说来,对待品学兼优的学生在肯定他们长处的同时,教师要帮助他们分析自己的不足,以便促使他们获取更大的进步,这是一种关爱。对待那些存在这样那样“问题”的学生,教师则要善于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多给他们以肯定性的评价,少用并且最好不用否定性评价,帮助他们找到前进的方向和动力,这更是一种关爱。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作为—名教师,如能时时以饱满的精神、欣赏的眼光、鼓励的话语、朋友般的关心,父母般的爱对待学生,必能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必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必将使我国的教育事业更上一层楼。

第四篇:让留守学生在爱的阳光下绽放

宣化镇中冯涛

关爱留守学生,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是宣化镇中班子成员、班主任、科任教师十分重视的问题。开学以来,宣化镇中一直把关爱留守学生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从制定方案到落实具体行动,校委会、班主任、教师给了留守学

1进一步完善留守学生档案。学校教师通过对每生一份特别的关爱。具体措施:○

班孩子抽取的问卷调查、个别谈话,发现当今的孩子除了极个别经济比较困难外,最缺的不是财物,而是情感,尤其是留守学生。因此,我们把这些孩子作为我们教育的重点,在教育活动中,把更多的关爱倾斜于他们,多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多站在他们的角度看待他们。对留守学生我们采取长期的跟踪他们的成长过

2开通“留守学程,从而保障对他们生活上的必须求助,对心理上的及时疏导;○

生亲情热线”两部,确定亲情连线时间(每天中午1:00--1:50,晚上5:00--6:00),

3班主任利用每周双休日为留守学生或其他心理不健康的孩子与家长便于联系;○

到这些学生家中去坐一坐,谈谈心,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父母外出打工的原因,让孩子感到父母和老师是真正关心他的,激发他们内心对健全生活的渴望,学校建立档案,学期末进行评比,为留守学生撑起一片爱的天空。

让留守学生沐浴在爱的阳光下,不再孤独、不再郁闷,让他们的脸上写满自信与快乐,让他们一样健康成长,这是宣化镇中不懈的追求。

第五篇:读《让生命沐浴在爱的阳光下》有感

让生命教育扎根于校园

——读《让生命沐浴在爱的阳光下》有感

孙忠英

泰戈尔曾说:“爱是亘古长明的灯塔,它定睛望着风暴却兀不为动,爱就是充实了的生命,正如盛满了酒的酒杯。”最近有幸阅读了胡修金编著的《让生命沐浴在爱的阳光下》,对在校园内开展生命教育的实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实践性。本书收集了大量关于生命教育的故事,为一线教师提供了实行生命教育的案例,内容真实感人,涉及的内容都是生命教育所关注的热点,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在当今的教育理论界和实践界,“生命教育”这个词已经广为人知,不少地方和学校都开展了生命教育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探索和实验。生命教育就是对应试教育、就业教育、技能教育等等仅仅服务于学生的生存竞争的教育的扬弃和超越,是引导学生珍爱生命、敬畏生命、感恩生命、享受生命的教育。生命教育所赋予的内涵是:师生在学校的每一段时光都荡漾着生命的情怀,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人性的温暖:笑声朗朗,书声朗朗,歌声朗朗„„每一个人的特长都能够得到充分的绽放,每一个人对未来都有着乐观的向往,在每一个人心中培植起对于教育无限信任的力量。

生命教育的基本方向:生命教育是基于生命的教育,是充满生命情怀的教育,是致力于捍卫生命的尊严,激发生命的潜能,提升生命的品质,实现生命价值的教育。

基于生命教育的基本方向,我们应该在校园内探索生命教育的方法。首先,要创建生命教育的校园。一个学校的校园环境、课程设置、文化氛围等都应体现出关注生命、欣赏生命,切实成全每一个生命迹象,让每位走进校园的人都能感觉到它所洋溢着的生命气息;其次,要创建生命教育的课堂。生命教育课堂是飘扬着“人”的旗帜的课堂,它注重提升学生的“人的价值”意识,以学生的人格养成为重点,它要求教师从关注“知识”、“能力”向关注“生命”、“人格”转变,从“传授”、“训练”向“陶冶”、“蕴育”转变。泰戈尔曾说“教育的目的是向人传递生命的气息”,这是生命教育课堂教学的基本价值追求和主旨,教师应力图通过教学带给学生阳光般的心态,让教育世界充满仁爱、信任和希望。

在课堂进行生命教育,我们就必须全面推进生命教育,让青少年对生命孕育、发展有所认识,从而对自我的生命及他人的生命持珍惜和尊重的态度,从对生命教育本质的理解出发,引伸出正确的生命观的教育。首先,生命教育中一定要提供给孩子们生命无价、珍爱自我及他人之生命的观念。,“天地万物人为贵”,贵就贵在生命是“人的生命”,又是不可再重复的生命;其次,生命的进程必然是曲折起伏的,所以在生命教育中要培养孩子们承受各种挫折与失败的气度和能力。在为孩子们重建现代生命意义和引导孩子确立现代人生价值的过程中,关键不在肯定健康、快乐、成就、幸福等正面的人生状态的意义与价值。而在于在当代社会条件下,要让孩子们意识到那些人生的负面状态——痛苦、挫折、寂寞、灾难,乃至疾病、苦难和死亡的意义与价值,往往正是因为他们,直接导致了人们无法承受而走向自杀的不归之路。所以,青少年们若能够从生命的高度理解当下生活中

的困难、挫折等问题,他们便可以坦然地面对生活中的不顺与痛苦,并在生活与生命的互动中吸取经验与教训,不断地走向成熟;再次,生命的本性是求快乐与幸福,所以生命教育的核心应该是快乐与幸福教育。要让孩子们生活中有快乐,生命里有幸福,这样才能让他们重视生命的价值,以避免自杀及伤人。最后,生命是“生生不息”的,所以在生命教育中我们要教导孩子们对生命要有敬畏感,要有感恩的心,人生命的成长必扎根于社会文明、文化与传统的土壤中。

回想自己的教学生涯,其实在无形中我也一直在进行着生命教育,教学中的点点滴滴都渗透着它的痕迹,最常见的就是对学生的爱与宽容。有时一个温和的眼神,一个温馨的微笑,一双温润的手,就会使人感到温暖,从而产生力量。宽容就像春天的燕子,为我们衔来醉人的春光;宽容就像涓涓细流,时时滋润着我们粗糙的灵魂。以前班上有一位很调皮的学生,所有的老师对他的评价都是这个小孩没法教了,到我班上后,我每天抽时间和他谈心,了解他最近的生活、学习情况,只要发现有一点好的,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一个学期下来,家长反映说,这孩子确实进步了很多,懂事了很多。对学生少一点苛责,少一点失望,少一点冷漠,而要多一份宽容,多一份理解,多一份信心,他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我愿像农人守望庄稼一样虔诚、无悔地守望着我可爱的孩子们,勤恳地劳作,幸福地忙碌,让每一个生命都沐浴在爱的阳光中,变得生机盎然。让我们共同营造一个更加宽容的环境,更加宽广的校园环境,让不同性格的学生共处一室,让不同颜色的生命竞相绽放,让爱的博大与真诚把他们融合在一起。让他们学会理解,学会豁达,学会以清澈的目光欣赏生命的价值,让宽容的心态、支持的微笑伴随他们的一生。

2014年7月

上一篇:招标代理考试题库下一篇:治安保卫制度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