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

2023-06-11

第一篇:09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

学习党的十七届四全会心得体会

林光华

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全面总结了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工作,深刻阐述了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对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做好当前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讲话高瞻远瞩,思想深刻,内涵丰富,论述精辟,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着眼于推动党的十七大关于党的建设总体部署的贯彻落实,重点研究解决当前党的建设中带有战略性、根本性、紧迫性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指导性、针对性,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的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是全党的一项重大任务。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要深刻领会全会精神,准确把握一年来党和国家工作取得的重大成就,准确把握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准确把握党执政以来加强自身建设的基本经验,准确把握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战略部署,准确把握当前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要求,增强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全会精神落到实处。党的建设是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是实现党的十七大部署的迫切要求,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要求,是巩固和扩大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的迫切要求,是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的迫切要求。我们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加强党的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学习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天津实际,抓紧制定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措施。要加强调查研究,深入分析新形势下党的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深入研究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弘扬党的优良作风,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

高素质干部队伍,做好抓基 层打基础工作,弘扬党的优良作风,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深入开 展反腐败斗争,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

第二篇: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

上传时间:2010-03-15 12:17:48 信息来源:党委组织部 作者:吴仕宇 编辑:吴仕宇

人民日报评论员:崇高的历史使命 重大的政治责任

??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之一

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重要关头,我们党总是紧紧抓住党的建设这个关键,确保党更好地引领中国发展进步,更好地担当历史使命。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作出战略部署。这个《决定》,体现了党和人民事业发展要求,适应了党的建设的需要,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的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制定一份好的文件不容易,把文件落到实处更不容易。当前,全党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就是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深入贯彻全会精神,扎扎实实做好党的建设各项工作,努力开创党的建设新局面。

我们处在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党同志都要深刻认识到,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迫切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迫切要求,是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迫切要求,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迫切要求。

自诞生之日起,我们党就勇敢担当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为了这个崇高的历史使命,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使我们伟大祖国的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我们正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前迈进,党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繁重性世所罕见。党要继续承担好这个历史使命,实现党和人民的共同奋斗目标和宏伟蓝图,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

当前,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党的建设状况、党员队伍素质总体上同党肩负的历史使命是适应的。同时,也存在不少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削弱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严重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严重影响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和执政使命实现,必须引起全党警醒,抓紧加以解决。

我们党已经成立88年、执政60年、领导改革开放30年。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全党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新中国即将迎来60华诞,把我们伟大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声,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是全党的重大政治责任。全党同志切实履行好这个责任,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我们就必定能够永远不辜负人民的信任和期望,更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神州大地上描绘更新更美的图画。

人民日报评论员:宝贵的基本经验 重要的指导原则

??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之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60载峥嵘岁月,铭刻着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一起走过的辉煌历程和取得的巨大成就,见证着我们党始终注重加强自身建设的丰富实践。

认真总结党执政以来加强自身建设的宝贵经验,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的一项重要任务。这次全会通过的《决定》,把我们党所取得的执政党建设经验高度概括为“六个坚持”。这就是: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坚持把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同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保证党始终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坚持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保证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改革创新,增强党的生机活力;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提高管党治党水平。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始终是一个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结合时代发展要求和执政实践需要不断作出回答的重大课题。这“六个坚持”,是我们党围绕这一重大课题,不断总结和运用自身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上一些执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在长期执政实践中探索形成的执政党建设基本经验。这“六个坚持”,体现和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凝聚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心血,是党极为宝贵的财富。这“六个坚持”,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重要指导原则,我们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切实运用,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

治国理政的丰富实践,使我们党对加强自身建设的认识更加深刻。只有以思想理论建设为根本,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才能使党的理论和实践始终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只有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展开,着力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才能为推动党领导的伟大事业提供根本保证。只有把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根本任务,进一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才能使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只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才能使党始终得到人民群众支持和拥护。只有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才能增强党的创造活力。只有牢牢把握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坚持不懈开展反腐败斗争,才能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回顾新中国成立60年的实践,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什么时候党的政治路线正确、党的建设抓得好,党领导的事业就顺利发展;什么时候党的政治路线出现偏差、党的建设抓得不好,党领导的事业就遭受挫折。在新的发展起点上,面对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时代条件的变化,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提出的要求,坚持运用、丰富发展好执政党建设基本经验,我们就能够确保党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更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幸福美好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人民日报评论员:提高科学化水平 推动党的建设创新

??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之三

对一个有7500多万党员、领导13亿人民的大党,如何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如何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如何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这对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也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必须认真探讨和回答的课题。

“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一个重大命题和重大任务。这一命题,体现了我们党对世情、党情、国情深刻变化的清醒认识,反映了我们党对巩固执政地位、坚持长期执政的深刻自觉。

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说到底就是要不断把握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历史表明,我们党之所以能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不断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就是因为顺应了这一规律;现实也表明,现在一些党建工作还没有取得预期成效,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对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新情况新问题研究得不够不深。

执政党建设是长期任务,探索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是永恒主题。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及时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努力在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上见到实效。

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关键是要坚持科学理论指导。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为我们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推进党的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指导。我们要在加强实践探索的同时,紧密结合新的历史条件和时代任务,加强党建理论研究和创新,努力把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客观规律,深刻认识和运用党领导人民夺取政权、巩固政权、执掌政权的客观规律,深入研究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认真总结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新鲜经验,不断丰富和发展党建理论。

制度建设既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党的建设的重要保证。要增强党内生活和党的建设制度的严密性和科学性,既要有实体性制度又要有程序性制度,既要明确规定应该怎么办,又要明确违反规定该怎么处理,减少制度执行的自由裁量空间,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科学方法的运用,对提高党的建设水平至关重要。长期以来,我们探索和运用党的建设科学方法取得了不少成效,应该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和完善。面对信息网络化程度的提高,各级干部要提高运用信息网络进行引导和管理的能力。既要继承和发展党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成功方法,也要积极探索运用现代管理学、组织学、心理学等现代科学方法,借鉴外国政党的有益做法。

一个充满活力、不断进步的政党,必然是一个崇尚科学、遵循规律的政党。回首我们党的光辉历程,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执政规律的探索、认识和掌握,始终贯穿其中。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使党的理论和实践始终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我们党必定能够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人民日报评论员:适应时代发展要求 建设学习型政党

??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之四

一个重视学习的政党,是充满希望、富有活力的政党;一个善于学习的政党,是能够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政党。

从“必须学会自己不懂的东西”,到“认真建立学习制度”;从“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到“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我们党历来勤于学习、善于学习。事实证明,通过学习努力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是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决定性因素。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这是着眼于改革发展大局提出的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必将进一步促进全党提高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推动我们的事业实现大进步大发展。

世界在变化,形势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深入。昨天的知识未必能解释今天的现实,今天的经验也未必能解决明天的问题。不学习、不坚持学习、不刻苦学习,势必会落伍,势必难以胜任我们所肩负的重大职责。要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就必须不断学习、善于学习,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

学习,首先是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要回答新形势下的新问题,需要紧密结合我国国情和时代特征,不断作出新的理论概括,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还要广泛学习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国际等各方面知识,在学习中拓宽视野,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能力。

“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理论联系实际是我党一直以来倡导的马克思主义优良学风。紧密联系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要求来学,紧密联系认识和解决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来学,才能学得生动、学得深入、学得有效。把学习理论同研究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本地区本部门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突出问题结合起来,才是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党员干部带头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广大党员、干部应该通过学习坚定理想信念,始终保持立场坚定、头脑清醒,增强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

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拥有370多万个基层组织、7500多万名党员的大党来说,创新学习方法、丰富学习内容、完善学习制度是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的重要途径。在全党营造崇尚学习的浓厚氛围,积极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通过学习使全党同志不断优化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创新能力,自觉做到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创业。这样,我们就一定能够更好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真正担负起领导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人民日报评论员:不断提高执政能力 始终保持先进性

??再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之一

从一定意义上讲,人类社会产生以来的历史,就是寻找最佳治理形式的历史。20世纪以来,作为人类政治文明的产物,政党执政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普遍治理形式。而从这种治理的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来看,一个执政党,先进性不强,就不可能引领时代进步;执政能力不高,就会有失去民众信任的危险。

“全党必须牢记,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

在我们党执政60年之际,在新中国取得60年辉煌成就的喜庆时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以居安思危的强烈忧患意识,向全党发出谆谆告诫。四中全会《决定》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始终贯穿了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这条主线。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先进性和执政地位问题的科学把握和清醒认知,体现了在我们这个十几亿人口大国长期执政的大党勇于直面现实考验、勇敢肩负历史使命的成熟和自信。

先进性的保持和执政地位的巩固,是我们党面临的永恒课题。对于一个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先进性不强,就会失去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失去执政资格和人民信任;执政能力不高,不仅难以完成执政使命,还会动摇执政地位和执政基础。我们党要实现长期执政,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最核心的就是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

我们党已经成立88年、执政60年、领导改革开放30年了,世情、国情、党情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今天,我们党所面对的是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世界,治理的是已经发生广泛而深刻变化的中国。同时,党所面临的形势任务、所遇到的情况问题也都发生深刻变化。这一切都要求我们党对自身建设这个重大课题作出新的时代回答。通过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才能使党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伐,与人民群众共命运,引领当代中国走向繁荣富强。

经过60年波澜壮阔的奋斗实践,我们伟大祖国巍然屹立,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极大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我们正站在新的起点上,走向新的辉煌。在这个继往开来的重要时刻,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党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繁重性世所罕见。党面临着复杂而严峻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这些都使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更为繁重和紧迫。

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我们党是一个拥有370多万个基层组织、7500多万名党员的大党,担当的是带领亿万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建设好这样一个大党的任务艰巨而繁重,完成好这个崇高使命的责任重大而光荣。全党同志务必深刻领会、深入贯彻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更好承担起人民和历史赋予的重大使命。

人民日报评论员:坚持改革创新 推动党建新探索

??再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之二

综观200余年政党发展史,不难发现,凡是在社会进程中发挥重大作用的政党,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它们能够根据变化的条件,不断对自身进行改革,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求得生存和发展。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执政中,之所以能成功推动共和国60年举世瞩目的进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前无古人的突破,就是因为它能够顺应历史潮流勇于求变。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一部在应对困难和考验中,不断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改革创新、与时俱进的历史。

这就是我们党为什么要在举国欢庆新中国成立六十年之际,研究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问题;也是对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为什么始终贯穿改革创新精神的解读。坚持用时代发展要求审视,以改革创新精神提高和完善自己,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准确把握时代潮流和世界大势的远见卓识,体现了我们党居安思危、勇于变革的政治勇气。

改革创新是当今时代的潮流,是当代中国的主旋律,也是推进党的建设的强大动力。进入新时期以来,改革开放,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仅使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也使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真理标准大讨论,掀起了思想解放的浪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提出,创新了人类发展的理论和实践。怎样建设党,建设什么样的党?发展依靠谁,发展为了谁?中国共产党领导亿万人民在思想理论和社会实践中的改革创新,推动了波澜壮阔的现代化进程。事实雄辩地证明,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活力的源泉。

党的建设总是随着党的事业发展而发展的,要使党永葆生机活力,不改革不行,不创新不行。《决定》在思想理论、组织制度、工作方法等各方面提出了30条创新性要求和举措,包含了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工作创新、方法创新等各个方面。这些要求和举措,牵连着两个重要背景,一是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变化,二是我国处在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些要求和举措,指向一个鲜明目的??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

面对国情、世情、党情的变化,要实现党的十七大描绘的宏伟蓝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应对国际形势出现的挑战和风险,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就必须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之中,以改革的思路寻求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举措,以创新的精神健全和完善各项制度,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这样才能保证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始终勇立发展的潮头,始终成为引领中国进步的核心力量。

因势随形,与时俱进,这是历史教给我们应对一切变化的法则;必须坚持改革创新,增强党的生机活力,这是我们党能够长期执政的一个根本原因,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回望过去,走过60年征程的新中国,在社会主义道路上的创新求变,迎来了民族复兴的光辉前景。展望未来,只要我们坚持改革创新,不断与时俱进,我们党必定能够更好地回应时代的要求,更好地回应人民的期待,在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中,书写马克思主义政党引领社会进步的崭新篇章。

人民日报评论员:治国必先治党 治党务必从严

??再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之三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拥有一个什么样的执政党,事关人民的福祉,事关中国的命运。

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把励精图治、振兴中华的重任托付在我们党的肩上。我们党几十年治国理政的经验表明,没有严密的组织、严明的纪律、严格的管理、严肃的监督,就很难肩负起人民的重托。只有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始终加强自身建设,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我们党的执政基础才牢固,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戴。

“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说到底,关键是我们共产党内部要搞好”。对此,我们党始终保持清醒的认识。早在抗战时期,毛泽东同志就要求以《甲申三百年祭》的历史经验为镜鉴,总结明末农民起义失败的教训,警惕骄傲和腐败。新中国成立以后,党果断处理刘青山、张子善贪污案,开展整党整风、加强党的思想和作风建设,在全党全社会引起极大震动。改革开放以来,党坚持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借鉴世界上一些执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在思想教育、制度建设等各个层面落实从严治党的方针,严肃整治党内不正之风,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应当看到,我们党执政以后,党的建设面临的情况更加复杂;在执政60年后的今天,在对外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过去更为繁重和紧迫。

怎样克服脱离群众、因循守旧、腐化变质的风险,经受住长期执政的考验;怎样排除各种干扰,妥善应对复杂局面,经受住改革开放的考验;怎样在防止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侵蚀的同时,提高经济管理水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经受住市场经济的考验;怎样以世界眼光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迎挑战化危机,变风险为机遇,经受住外部环境的考验;怎样继承优良传统、坚定理想信念、坚持群众路线、夯实执政基础,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一切,都要求我们增强党的意识、宗旨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在强化组织效能和严格党的监管中实现从严治党,在加强思想建设和提高党员素养中实现从严治党。

党要管党丝毫不能懈怠,从严治党一刻不可放松。十七届四中全会的《决定》以具体的列举深刻分析目前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体现了我们党严于自我剖析、勇于坚持真理的坦荡胸襟,体现了党中央从严治党、忧党兴国的坚强决心与意志。

一时从严治党易,始终从严治党难。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从严治党贯穿于党的建设各个方面,体现到对党员干部教育、管理、监督的各个环节;必须把加强干部建设当作重中之重,对领导干部一定要有更严格的约束、更高标准的要求;必须坚持与健全民主集中制,更好地开展党内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必须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持不懈开展反腐败斗争,以反腐倡廉的新成效取信于民。

国内外形势的新发展,改革发展稳定的新要求,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将更加繁重的任务摆在我们党的面前。只有不断提高管党治党水平,我们党才能永不变色、永葆活力,带领亿万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三篇: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司长刘玉珠接受人民网记者专访时说,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第一次由党的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研究部署文化建设与发展。全会站在历史和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面临的形势与任务,深入总结了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实践与经验,鲜明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任务,全面部署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各项工作,发出了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动员令。全会的决定,思想深刻、旗帜鲜明、内容丰富、与时俱进,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战略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实践性,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文化建设新局面、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总纲领。

全会明确提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刘玉珠认为,这种提法表明了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具有高度文化自觉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执政90年来,不断地以思想文化觉醒和觉悟来把握前进的方向,凝聚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奋斗力量,推动各项事业的迅速发展。党的十七大鲜明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要伴随着中华文化的繁荣昌盛,要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

“今天,从传承和弘扬五千年来的中华文化,实现中华文化伟大复兴的历史节点上,我们党应该说是一个成功的执政党,是一个成功的建设者。”刘玉珠说,文化是一个政党和一个国家的精神旗帜,全会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进一步确立和巩固了文化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位一体”格局中的战略定位,进一步确立和强化了我们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责任担当,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总目标。应该说,全会的《公报》和会议的《决定》为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是一个催人奋进、鼓舞人心的全会。

全会提出,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国家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我们党根据当前社会文化发展的趋势,站在历史的高度提出来的奋斗任务和目标。这对具体从事文化工作的人来讲是一个让人振奋、同时又倍感有压力的目标。因为在我们文化发展的过程中,文化市场的繁荣、文化产业的进步是广大消费者对文化产品和服务消费提出的新需求,作为政府从事文化工作的同志来讲,这是时代的要求,是人民的呼唤。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精神和文化消费需求水平不断提高,应该按照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双轮驱动,来建设我们的文化。

全会明确了文化改革发展的方向,目标任务已经明确,关键在于行动。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是怎样把思想和行动都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切实承担起推进文化改革和发展的责任,进一步提高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来发挥人民群众文化创造的积极性。政府的有关部门应该把全会的精神转化为具体的政策措施,使全会的精神能够贯彻落实到具体的政策当中来,而且政策措施又符合文化产业发展和我们政策文化发展的实际情况,能够变成我们的自觉行动,让我们的整个国民能够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能够享受到文化惠民政策给大家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精神文化享受。这是我们政府部门应该认真考虑和立刻行动的。提高我们管理的科学化水平,主动地为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贡献力量,这是我们当前一个的首要任务。

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各项改革与发展,都具有宏观方面的要求。要把宏观的要求转化为具体的政策措施,还是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各个部门应密切配合,根据现实国情和各地政治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将全会精神落实到政策当中,这需要有关部门通过学习,提高认识,真正形成文化的自觉。

刘玉珠表示,我们党和国家一直很重视文化的发展,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我们在文化事业上探索了一条怎样在当时的社会和经济情况下,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于精神文化方面最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需求的道路。在这个方面,我们摸索了很长时间,也积累了很多经验。但是在抓好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同时,怎样抓好文化产业的发展,这对于我们来讲是一个新的课题。经过长期的实践,文化市场逐渐兴起和繁荣,有关部门认真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文化建设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提出关于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双轮驱动的做法,这应该是对文化发展与实践的深刻总结,符合当前文化责任发展的客观实际,同时也是能够适应广大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活动方面的需要。

把文化区分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文化建设认识上的一个重大突破,是文化发展实践上的一个重大创新。刘玉珠表示,这个理论创新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丰富和完善,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消费者不同的文化消费需求,以使它对实践的指导也更符合实际。所以,这个过程,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对我们从事文化创作、文化管理和文化经营活动的人来说具有很大的挑战性。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

出席这次全会的有,中央委员202人,候补中央委员163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和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列席了会议。党的十七大代表中部分基层文化工作者和从事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也列席了会议。

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锦涛作了重要讲话。

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李长春就《决定(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全会充分肯定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一致认为,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中央政治局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制定实施“十二五”规划纲要,着力稳物价、调结构、保民生、促和谐,

推动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为实现“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打下了坚实基础。

全会研究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认为总结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研究部署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全会指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运用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以思想文化新觉醒、理论创造新成果、文化建设新成就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向前发展,文化工作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

全会指出,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重要战略地位,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同发展,推动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我国文化改革发展,显著提高了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显著增强了国家文化软实力,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

全会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既要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我们必须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自觉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要求,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为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力舆论支持、良好文化条件。

全会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

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全会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要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全会按照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提出了到二0二0年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号召全党全国为实现这个目标共同努力,不断提高文化建设科学化水平,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打下坚实基础。

全会对推进文化改革发展作出了部署,强调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全会提出,创作生产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是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必须全面贯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立足发展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激发文化创作生产活力,提高文化产品质量,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要坚持正确创作方向,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加强和改进新闻舆论工作,推出更多优秀文艺作品,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完善文化产品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

全会提出,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要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现代传播体系,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

全会提出,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要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推进文化科技创新,扩大文化消费。

全会提出,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必须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为文化繁荣发展提供强大动力。要深化国有文化单位改革,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创新文化管理体制,完善政策保障机制,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全会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思想,全面贯彻党管人才原则,加快培养造就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结构合理、规模宏大的文化人才队伍。要造就高层次领军人物和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和作风建设。

全会强调,要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担负起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政治责任,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重要位置、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把文化改革发展成效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要加强文化领域领导班子和党组织建设,发挥文化战线全体共产党员在推进文化改革发展中的先锋模范作用。要发挥人民群众文化创造积极性,在全社会营造鼓励文化创造的良好氛围,让蕴藏于人民中的文化创造活力得到充分发挥。

全会全面分析了当前形势和任务,强调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科学判断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力度,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各项工作,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有效防范各种潜在风险,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全会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召开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决定党的十八大于2012年下半年在北京召开。这次大会,是我们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对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共产党员要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全会号召,全党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满怀信心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努力奋斗!

第四篇: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

党的第十七届四中全会于2009年9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全会主要研究新形势下加强、改进党的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问题。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主要精神如下:

1、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总结运用和丰富发展执政党建设基本经验

3、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

4、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积极发展党内民主

5、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善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6、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

7、弘扬党的优良作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8、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于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主要研究研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等问题,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主题是科学发展;主基调是“加快经济方式转变”。 主要精神要点是:

1、“十二五”发展所处和“两个时期” 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二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2、“十二五”规划的重要性

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十一五”成绩概括(三句话)

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创造的精神财富影响深远。

4、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和国际国内形势 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我们要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科学把握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有效化解各种矛盾,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5、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一个坚持、四个更加) 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6、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五个坚持”

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7、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显著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

8、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主要工作任务(“五个要”)

要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要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9、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逐步完善的“11字”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10、全党必须增强的“五个意识”

全党必须增强党的意识、宗旨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抓住机遇而不可丧失机遇,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大力发扬真抓实干精神,把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看得比泰山还重,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以党同人民更加坚强的团结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扎扎实实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努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第五篇:学习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是在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处在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充分肯定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高度评价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着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所取得的新进展新成就。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认真总结党执政以来加强自身建设的基本经验,深入分析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进一步研究部署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的迫切需要,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永葆党的生机活力的必然要求,反映了全党同志的愿望和心声,体现了党的建设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工作创新的丰富成果,体现了全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共同意志。《决定》着眼于推动党的十七大关于党的建设总体部署的贯彻落实,重点研究解决当前党的建设中带有战略性、根本性、紧迫性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具有很强的思想性、理论性、指导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的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学习、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各级党组织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摆到重要位置,迅速兴起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的热潮,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上来,在推进**发展与改革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通过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障又好又快发展。为了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把握精神实质。深入学习领会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领会、准确把握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通过学习,要充分认识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充分认识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的长期性、复杂性和严峻性,充分认识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通过学习,要准确把握党经过60年艰辛探索积累的宝贵执政经验,准确把握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总体要求、指导原则、目标任务及各项措施,准确把握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概括、新任务、新举措。通过学习,要切实把我们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的精神上来,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第二,制定落实措施。部党组将结合,发展与改革实际,研究制定《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实施意见》,对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作出具体部署,提出明确要求。各部门、各单位也要紧密结合本部门和本单位实际,研究制定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要按照《决定》提出的“四个着眼于”的要求,把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与巩固扩大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结合起来,与深入开展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结合起来,与“创建文明机关、争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结合起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全面落实《决定》提出的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积极发展党内民主、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弘扬党的优良作风、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等各项重大部署,全面推进系统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

第三,加强宣传引导。通过报纸、杂志、网络等媒体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宣传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重要意义和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的重大部署,大力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的新举措和新进展,大力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的

生动实践和新鲜经验。同时,要深入调查研究,对基层党组织和干部职工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解疑释惑,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在全系统形成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的氛围。

第四,做好当前工作。今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程中非常关键的一年,也是工作任务极为繁重的一年。现在离年底只有3个多月的时间,全面完成年初部署的各项任务,时间紧迫,任务繁重。我们要结合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努力完成全年的目标任务。全力以赴做好防汛抗旱工作。最近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发生严重旱情,要继续加大抗旱救灾工作力度,努力把灾害损失减小到最低限度,夺取秋粮丰收。同时,也要着力做好秋汛及极端天气情况下的防汛工作。切实做好涉及民生的工作。全力抓好农村饮水安全、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骨干灌排泵站改造,扎实推进重点工程建设、中小河流治理、农田建设、扶贫、援藏援疆等各项工作。全面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当前要抓紧做好国办转发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文件的协调工作。积极配合中农办,搞好加快发展与改革政策性文件的制定工作。进一步深化改革。继续深化水管体制改革、投资体制改革、水价形成机制、农田建设机制改革。做好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各项活动,抓好奉献60年老同志和有突出贡献的先进个人的评选表彰工作,开好干部大会,搞好宣传展览,尤其要高度关注突发性事件的防控工作,加大安全生产工作力度,为庆祝活动营造良好氛围。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是全党的重大政治责任,也是全国大学生的责任。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向党中央靠拢,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锐意进取,改革创新,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做出更大贡献!

上一篇:58总会计师竞聘演讲稿下一篇:纸盘画社团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