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旗下上市公司名单

2023-05-02

第一篇:央企旗下上市公司名单

“央企退房令”落地艰难旗下子孙公司多难规范

因频造高价地而遭口诛笔伐的央企终于“等”来了打压其势头的政策。3月18日,国资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除16家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央企外,78家非主业央企退出房地产行业的政策。业内正欲质疑其政策推行时间表时,政策发布第二日国资委召开了部分央企主要负责人会议,提出“15个工作日内制订有序退出方案”的要求。

面对“两会”后央企在北京土地市场连捧三个高价地的尴尬局面,央企“退房令”的出台可谓及时、犀利。但是政策落地一周,业内仍争议不断。央企阵营心态复杂,表态不一;部分民营开发商坦言,政策初衷好、难落实。

拿地央企“不听管” 国资委鞭长莫及

3月18日,国资委正式发布了央企“退房令”。在公布了16家房地产主业央企的同时,并未公示要求退出的78家央企名单。

根据国资委最近的官方网站公示,其直属的央企共有127家,但均是不含金融类企业的国有资产央企集团。这其中,包括在土地市场一直有实力高价拿地的远洋母公司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等。3月15日,远洋地产子公司北京远豪置业,以40.8亿元取得朝阳区大望京1号地块,楼面地价达2.75万元/平方米。

“目前很多有实力拿地的央企并不均归国资委直管,而是分属保监会等相关部门”,北京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陈国强在肯定央企“退房令”良好政策初衷的同时,也传递出了近日业内对此政策的争议。

据记者了解,国资委、保监会均属国家正部级单位。而国资委的监管范围是中央所属,不含金融类企业的国有资产。但在目前的土地市场,不在其羽翼之下,却在房地产行业活跃的企业“大有人在”。

3月15日,在竞逐大望京1号地时,给远洋带来不小竞价压力的中维地产实为中国烟草旗下今年1月刚成立的地产公司。中国烟草隶属工信部,其已经对媒体表态,不受国资委“退房令”影响。

此外,本月,远洋第一大股东中国人寿投资的“嫡系”房地产企业———“国寿地产有限公司”也开始“招兵买马”,欲浮出水面,而国寿的主管部门为保监会。

中信地产相关负责人也对媒体表态,因为中信集团不属于国资委管理,是国务院直属企业,所以也不在退出房地产78家企业之列。

虽然“退房令”政策出台掷地有声,而行业内“大腕”,纷纷表态不一。

有国资委专家表示,对于不属于国资委直管的其他大型央企,国资委无权限制其投资房地产,要由该大型央企的主管单位来规范管理。由此,因国资委一时鞭长莫及,土地大腕推高地价的大戏可能继续上演。

“听话”央企或出让股权子孙公司难规范

无论国资委的政策是否可以威慑到业内所认为的所有推高地价的央企,但在政策敦促下,听话的央企仍旧作出积极表率。

“退房令”出台第二日,也就是3月19日,中国远洋集团总裁魏家福便公开表态,集团下属二级子公司中远香港集团,在半年内退出其间接持有的远洋地产控股有限公司约8%的股权。这是响应政策号召,首家明确表态、并给出退出楼市时间表的央企。

目前的退出方式,业内也推测,78家央企可能多数以股权转让的方式退出房地产行业。

由于国资委目前并没有细化央企退出房地产行业的具体操作方案,有业内人士提出,相关央企应该在完成企业自有土地开发和实施项目等阶段性工作后,注销旗下的房地产子公司,完成退出程序。但记者了解到,兴致高昂的一些央企地产子公司,自己也仍在迷惑之中。

记者联系一位国资委监管,也在近日拿下高价地的央企下属房地产公司负责人,虽然政策颁布已一周,他表示,母公司目前还没有任何指示,对此问题自己也并不清楚,不知如何操作。而据他介绍,该子公司已经具备了十几年的房地产开发经验。但记者在其母公司官方网站成员企业中并未找到该公司。

一位民营企业开发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非主业央企退出房地产市场他并不兴奋,“留下的16家央企已经有足够的实力在土地市场垄断优质土地,而78家央企之中子公司、孙公司繁多,掺股复杂或者股权交叉的公司现行政策力度恐挖掘不到。”且他认为,目前笼统的“退房令”意在限制央企拿地,但如果央企不直接拍地,而是间接贷款给开发商,或者投资、与其他非退出企业联合又不知如何对待。

国资研究专家、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刘澄表示,用行政命令强制央企退出房地产行业,在细节上缺少可操作性。所谓退出行业的企业,应该是在市场充分竞争中优胜劣汰的企业。他认为,如强制要求企业注销子公司,对于资产处置、安置员工均存在较大的后患。

16家“正规军”

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

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公司

中国保利集团公司

华侨城集团公司

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

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

中国中化集团公司

中粮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五矿集团公司

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

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

港中旅集团有限公司

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

华润集团有限公司

南光集团有限公司

背景链接

3月18日,国资委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除16家主营房地产业务的央企外,78家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央企将退出房地产业务。国资委新闻发言人杜渊称,“处于调整阶段的中央企业集团下属控股或参股的房地产公司,要加快调整步伐,在完成阶段性任务后有序退出。”他表示,作为控股或参股的股东,要带头贯彻国家房地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在董事会中发挥作用。

3月19日,也就是国资委宣布78家央企将退出房地产业务后第二天早上,国资委召开部分中央企业会议,16家以房地产为主业和78家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中央企业主要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议要求,78家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中央企业,要加快结构调整步伐,15个工作日内制定有序退出的方案。“15日定退出方案”的要求是在22日对外公布的。

专家观点

央企仍有变通拿地机会

北京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陈国强表示,“退房令”针对近日央企在土地市场连拿高价地而出,体现了政策决心。但是在业内,开发商通过收购项目达到增加土地储备的目的实属正常。一些央企子公司繁多,依旧有通过此种方式变通拿地的可能,很难监管。

中国房地产经理人联盟秘书长陈云峰也表示,一般业内都通过收购房地产项目公司股权来达到获得开发土地的目的。上市公司若想合并报表,增加土地储备,收购股权要超过50%。他表示,收购项目通过谈判协商达成,某种程度比企业去竞拍新的土地成本低些。

打压央企将制造新“垄断”

国资研究专家、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刘澄表示,国资委出台此种政策,如果真达到了通过行政命令使得央企退出房地产市场的效果,有伤市场经济公平,而16家央企可能造成土地市场垄断。

现阶段政策调控的方向不应该是抑制需求,而是扩大供给。需放开土地供应,不剥夺央企从事房地产开发的权利,使得市场充分竞争,通过行业洗牌,挤压掉开发商暴力利润。政策应允许央企、国企进入市场,并要求其承担义务,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提供更多的低价房或者政策性住房,平抑房价。本报记者张晓蕊

当事方表态

央企“喊冤”

远洋地产近日回应央企身份大手笔拿地时表态,公司并非央企,只是红筹上市公司,公司股权分布多样化,决策独立且运作市场化。持有24%股权的第一大股东中国人寿由中保监监管而非国资委,第二大股东为持有16.85%股权的中远国际,两公司均为财务投资。

近日,某属国资委监管的央企下属地产公司负责人表示,可以理解政策用心良苦,但没有必要单打央企。央企有资金,为什么不能投向赚钱的领域?不能一概而论央企进入房地产市场只是制造高价地,是低效投资。一些央企在房地产行业做得很好,无可指责。

民企质疑

一位民营开发商表示,此次“退房令”政策表示,央企可以在完成企业自有土地开发和实施项目等阶段性工作完成后退出房地产行业。而目前,资金实力雄厚的企业在手土地储备相对充足,且一个项目的开发商周期至少三五年,对行业的阶段性影响持续。而三五年之后,政策导向如何尚难判断。

另外一名民营开发商对记者表示,央企“退房令”不会对业界造成太大影响。目前行业集中度较低,退出央企实际上也并没有占有土地市场的过多份额。而他认为,央企不拿高价地,在目前这种市场下,仍会产生新的高价地。据国资委资料显示,2009年,中央企业房地产业务销售收入为2209亿元,约占全国商品房销售收入的5%;房屋销售面积为2807万平方米,约占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的3%。

此外,该民营开发商负责人表示,除部分主业为房产的央企外,更多的“外行”央企进入地产行业是“很可恨的”,为攫取利润,荒废主业,也会导致房地产行业秩序杂乱。 来源:新京报

第二篇:国企(央企)名单

国企(中央企业)名单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统计(截至2014年12月31日)

序号 企业(集团)名称

序号 企业(集团)名称

1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 60 中国中钢集团公司2 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3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4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5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6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7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8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9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10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

61 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62 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公司 63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64 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公司 65 中国轻工集团公司

66 中国工艺(集团)公司 67 中国盐业总公司

68 中国恒天集团公司 69 中国中材集团公司11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12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13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14 国家电网公司

70 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 71 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 72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73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15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16 中国华能集团公司17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18 中国华电集团公司19 中国国电集团公司

74 中国国际技术智力合作公司 75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76 中国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 77 中国南车集团公司

78 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20 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21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22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3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79 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 80 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

81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82 中国普天信息产业集团公司24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25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83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84 中国农业发展集团总公司26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27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28 东风汽车公司

85 中国中纺集团公司

86 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有限公司 87 中国中丝集团公司29 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30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31 哈尔滨电气集团公司

88 中国林业集团公司

89 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

90 中国国旅集团有限公司32 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33 鞍钢集团公司

91 中国保利集团公司 92 珠海振戎公司34 宝钢集团有限公司

93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35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36 中国铝业公司

94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 95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37 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 96 新兴际华集团有限公司38 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39 中国航空集团公司

97 中国民航信息集团公司 98 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40 中国东方航空集团公司41 中国南方航空集团公司42 中国中化集团公司43 中粮集团有限公司44 中国五矿集团公司

99 中国航空器材集团公司

100 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101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102 中国黄金集团公司

103 中国储备棉管理总公司45 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104 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46 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

105 中国华录集团有限公司47 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48 国家开发投资公司

106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107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49 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

108 华侨城集团公司50 华润(集团)有限公司51 限公司]

109 南光(集团)有限公司 110 中国西电集团公司中国港中旅集团公司[香港中旅(集团)有52 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

111 中国铁路物资(集团)总公司53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54 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55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

112 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56 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57 中国中煤能源集团公司

58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59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

第三篇:贵州国企及央企名单

贵州省国资委监管企业名单

(一)省管企业名单(31个) 贵州赤天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瓮福(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贵州水城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贵州盘江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振华电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贵州省冶金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 贵州省黔晟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 首钢水城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贵州乌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 贵州省物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贵州开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贵阳特殊钢有限责任公司 六枝工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华能贵诚信托有限公司

贵州省开发投资公司:贵州新能实业公司、贵州省花溪宾馆、贵州饭店有限公司、贵州旅华房地产开发公司、施秉县旅游开发有限公司、黄果树旅游(集团)股份有限责任公司、贵州中鼎投资管理公司、贵州兴义电力发展有限公司、贵州多彩贵州城建设经营有限公司、贵州国际会议中心有限公司等。公司投资参股的企业主要在能源、交通领域,主要项目包括:贵州省水红铁路有限责任公司、贵州安顺发电有限公司、贵州习水鼎泰能源开发公司、贵州黔桂发电有限公司(盘县电厂)、贵州西能煤炭勘察开发公司、贵州中电电力有限公司(中外合资)、重庆大唐彭水水电开发公司、天生桥一级发电有限公司、贵州黔源电力股份有限公司、龙滩水电开发有限公司等。

贵州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贵州钢绳(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贵州建工集团总公司 七冶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贵州盐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中电投金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 遵义汇兴铁合金有限责任公司 贵州林东矿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贵州航空有限公司

贵州省贵财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遵义钛厂

贵州成黔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贵州饭店有限责任公司 华创证券经纪有限公司

贵州省国际会议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二)中央在黔企业名单(32个) 贵州电网公司

中国电信集团贵州省电信公司 中国烟草总公司贵州省公司 贵州铝厂(中国铝业贵州分公司) 中国水利水电第九工程局 中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黔)

南方汇通股份有限公司(贵阳车辆厂)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贵州有限公司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贵阳勘测设计院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贵州省分公司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贵州省分公司 贵州中烟工业公司

贵州中烟工业公司贵阳卷烟厂 贵州中烟工业公司毕节卷烟厂 贵州中烟工业公司遵义卷烟厂

中国南方电网调峰调频发电公司天升桥水力发电总厂 中国南方电网超高压输电公司天生桥局 成都铁路局贵阳铁路办事处 中国南方电网超高压输电公司贵阳局 天生桥一级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水力发电厂

2 中国国电集团公司贵州分公司 兖矿贵州能化公司 中国黄金集团贵州有限公司 中国外运贵州公司 遵义铝业股份有限公司 贵州黔源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贵州分公司 中铁建工集团西南分公司 大唐贵州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铝业遵义氧化铝有限公司 中石油贵州销售分公司

第四篇:央企重组最全的投资策略(名单附股)

7日有消息称中远和中海两大航运央企或于近日联合组建集团层面的“改革领导小组”,央企重组又站上风口。航运系、汽车系、船舶系、中铁系、钢铁系,关于央企重组的投资策略及详细名单都在这里。

主要结论

一、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2003年国务院国资委成立后,以减少央企数量、突出央企主业和增强央企国际竞争力为目标,央企曾经历过一轮兼并重组高潮,随着央企改革的不断深化,再次到了整合的关键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以规范经营决策、资产保值增值、公平参与竞争、提高企业效率、增强企业活力、承担社会责任为重点,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国企改革历程中,大范围国企重组已出现过六七次。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之前的分是在改革初期,为了打破行业垄断,促进国内竞争。现在的合,是为了适应国家“走出去”、“一带一路”新战略,摒弃国内巨头之间的内耗。

二、央企合并符合我国“走出去”战略:

“一带一路”是习大大的国家战略,而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的核心关键。互联互通包括路上互联互通高铁 、海上互联互通海运(造船 )、空中互联互通航运。而实现这海陆空“三通 ”,首要的就是我国这三类企业要具备走出国门、与国际优秀同行企业竞争的能力。

三、合并事项不是自下而上所能决定的:

典型的一个案例,2013年,当北车等企业竞标阿根廷动车订单时,南车“后发制人”以127万美元的低价介入竞标,结果北车败北。现在南北车合并了,形成中国中车(601766),这样国内企业之间的内耗竞争就不存在了,更有利于与国际优秀企业的角力和竞争。高铁作为路上丝路的重头戏,南北车合并已经率先开展。而海上丝路,先是南北船合并的传闻,随后又出现四大航运公司合并的传闻。虽然这几家公司都先后澄清传闻,但丝毫不影响市场对央企并购重组的炒作。这主要是合并是大势所趋,是一带一路大战略的需要,且这些合并事项不是自下而上所能决定的。

四、航运、建筑、电力、铁路、钢铁等产能过剩行业的众多央企将面临大规模的合并重组:

2015年是国企大重组、大整合的一年。国资委研究中心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部部长王志钢表示,国企的合并与拆分,与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所追求的目标有关。当年拆分多个行业,是为了引入竞争格局,比如南车和北车,就不负众望,提高了竞争力,特别是高铁出现之后。“随着经济发展,竞争的需求从国内变为国外,主要竞争对手是国外的企业。”王志钢说,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要求,国企要走向市场化,由市场配置资源。同时,企业国际化的需求,更要求企业在资源、规模上达到一定级别,才能获得话语权的提升。

五、通过对央企合并相关政策的梳理,我们基本可以看出央企改革合并并非阶段性炒作,而是规划由来已久:

从2010年前的国资委、工信部等部分部门的文件表示,到2010年后的系统性规划,国务院态度由“支持”合并提升为“大力推进”,政策规划逐步走向务实,细化。

六、投资机会:

根据央企各集团的情况以及改革动向,我们建议关注央企整合的投资主线,根据集团整合预期的强弱,首推的航运系、汽车系、船舶系,其次推荐中铁系、钢铁系。分别对应的推荐标的:中海集运(601866)/中国远洋(601919)、一汽轿车(000800)/东风汽车(600006)/东风科技(600081)、中国重工(601989)/中国船舶(600150)/中船防务(600685)、中国中铁(601390)/中国铁建(601186)、宝钢股份(600019)/武钢股份(600005)。

正文

一、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随着国企改革顶层设计方案出台预期的升温,以及央企各类并购重组动作的实际进行,央企整合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各类传闻也纷至沓来。

2003年国资委成立后,以减少央企数量、突出央企主业和增强央企国际竞争力为目标,央企曾经历过一轮兼并重组高潮,随着央企改革的不断深化,再次到了整合的关键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以规范经营决策、资产保值增值、公平参与竞争、提高企业效率、增强企业活力、承担社会责任为重点,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我国国企改革历程中,大范围国企重组已出现过六七次。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之前的分是在改革初期,为了打破行业垄断,促进国内竞争。现在的合,是为了适应国家“走出去”、“一带一路”新战略,摒弃国内巨头之间的内耗。

二、央企整合相关政策支持

通过对央企合并相关政策的梳理,我们基本可以看出央企改革合并并非阶段性炒作,而是规划由来已久。从2010年前的国资委、工信部等部分部门的文件表示,到2010年后的系统性规划,国务院态度由“支持”合并提升为“大力推进”。当局政策也从局部领域的点到为止到了整体规划出台具体方案的程度,政策规划逐步走向务实,细化。我们认为,政策层面首先关注的重点是国家强调要保持绝对控制力的军工、电网电力、石油石化、电信、煤炭、民航、航运七大行业。

三、央企系别梳理

3.1 航运系

提升服务质量也是我国集运企业未来的努力方向。龙头马士基的规模效应带来服务与成本管控优势。2013年,行业龙头马士基在其他集运企业纷纷亏损的情况下一枝独秀,取得了15亿美元的好成绩,其运营理念对于我国集运行业的改革有着指向性的作用。马士基的高盈利来自于其有效的成本管控和优秀服务带来的运价溢价。然而,服务与成本端优势的建立离不开公司的规模效应。马士基的成功充分说明了在集运行业“没有规模是万万不行的”这一道理。借助规模效应降低成本,提升服务质量也是我国集运企业未来的努力方向。

经营压力+国改深水区,集运央企或通过并购提升效益。2014年9月国务院出台的《促进海运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国家层面第一个关于海运业发展的顶层设计,也是第一次对海运发展工作的全面系统部署。标志着海运发展已经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意见的出台将会加速行业扶持政策的释放和航运央企改革的进程。本次出台的“意见”中,国务院明确表示要推动海运企业转型升级。完善海运企业治理结构,转变发展理念,创新技术、产品和服务。加快兼并重组,促进规模化、专业化经营,提升抗风险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在做强做优海运主业的同时,适度开展多元化经营。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中资海运企业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 同时,结合国企改革的思想,国务院要求深化海运业改革开放。深化国有海运企业改革,积极发展国有资本、民营资本等交叉持股、融合发展的混合所有制海运企业。坚持规则平等、权利平等、机会平等,引导和鼓励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从事海运业务。

航运央企重组传闻其实在 2010年之后就一直在坊间流传,大多关于“中远”和“中海”系上市公司,背后逻辑主要是:1)两家航运集团船队大、体量足,连续亏损可能引发国家层面对航运企业的战略布局;2)市场重合度高,双方强强联手、改善经营存在理论可行性;3)因历史发展原因,双方集团及旗下公司高管、经营层主要领导很多都具备两家公司的工作履历(目前中海和中远集团一把手都曾在对方公司担任过高层职务),具备整合的基础。

结合两大公司近期的发展趋势和现状,二者重组必将带来显著的协同效应。重组之后船队结构也能进一步优化,减少内耗;航线能够共享,内外贸相结合,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拓展和巩固客源的同时增强自身服务,适当抬高航线运价,着重管控燃油成本。重组之后,各自取长补短,必将使得我国的集运央企的水平得到全方位的提升。

四家航运央企的主要资产已实现上市,在国内上市的子公司如下图所示。中外运长航集团旗下的长航油运(600087)已退市。从四家航运央企的运力来看,中远集团排第一,中海集团排第二,两家共占比近八成。航运主要分为集装箱(班轮)航运(如:中国远洋、中海集运;中国远洋集装箱船队规模世界排名第六,中海集运的集装箱运力世界排名第七),干散货航运和油轮运输(如:中海发展(600026)、中海海盛(600896)、招商轮船(601872))三类。

投资建议:从联动的角度出发,建议积极关注中远集团、中海集团之间资本运作的可能,我们将密切跟踪,对应的受益标的:中海集运/中国远洋。

3.2 汽车系

此处传闻的东风汽车公司与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酝酿合并事项。5月6日上午,东风集团召开干部大会,中组部正式宣布,现任吉林委副书记、一汽集团前任董事长竺延风将接替徐平出任东风汽车董事长,而东风汽车公司董事长徐平则前往长春,担任一汽集团董事长。但目前仍未有官方任职公告。在当前央企整合重组的大背景下,此次两大汽车集团掌门人变更,引发市场对于一汽集团和东风集团战略整合的预期。

两大集团存在整合的潜在可能性: 1)若两大集团合并,将成为国内第一大汽车集团。 2014年东风汽车、一汽集团分别销售 380 万辆、309 万辆,位列国内第

二、第三;上汽集团(600104)销售558 万辆,位列第一。若两大集团合并,合计销售规模将接近 700 万辆,成为国内第一大汽车集团。2)两大集团没有重复的合资品牌:东风旗下拥有东风神龙、东风本田、东风日产、东风雷诺、东风悦达起亚、东风裕隆;一汽旗下拥有一汽大众、一汽丰田、一汽马自达;双方没有重复的合资品牌。但与此同时,由于两大集团业务庞杂,尤其在自主品牌乘用车业务,也面临巨大的整合压力。

建议重点关注:一汽轿车/东风汽车/东风科技。

3.3 船舶系(“神船”系)

据3月25日报道,中船工业集团(简称“南船”)和中船重工集团(简称“北船”)进行领导层对调:1)中船集团原董事长、党委书记胡问鸣任中船重工董事长、党组书记;中船重工原副总经理孙波任中船重工总经理、党组副书记、董事;2)中船重工原党组成员、副总经理董强任中船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中船集团副总经理吴强任中船集团总经理、党组副书记。

南北船业务协同性进一步增强。1999年,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分拆为南北船。南北船本属于一家,共同承担我国海军几乎所有现役舰艇建造任务。船舶系统大部分研究所集中在北船,南船则在建造能力上具有较为突出的优势,因此近年来海军舰艇的建造形成了北船设计、南船建造的格局。船舶工业是一个不可割裂的整体,此次南北船领导对调,我国加快海军装备升级比较明确,未来海军驱逐舰、护卫舰等重大舰艇建造量很大,并将有多艘国产航母的建设计划。

目前中国南船总资产2123亿,拥有广船国际、中国船舶、钢构工程(600072)3 家上市公司;北船总资产 3710亿,拥有中国重工、风帆股份(600482)、乐普医疗(300003)3家上市公司;其中,中国重工、广船国际、中国船舶存在同业竞争的关系,整合概率较大,完成后将进一步确定其市场主导地位。

我们参照南北车合并的实施方案推测,未来可能的合并将以北船为主(北船上市平台中国重工的市值大、收入规模高,中国重工可能成为最终整合平台),因为此次人事任命同时还规定中船重工将设立董事会,进一步规范完善企业治理结构,提升企业管理效率,北船的体制建设及管理体系更加完备。但由于南北船旗下资产众多整合起来相对比较复杂,应该会定位几个资本平台归类实现资产证券化,包括广船国际和中国船舶的整合。

南北船系出同门,合并利于优势互补、提升国际竞争力:南北船合并有利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化解产能过剩、提高国际竞争力、护航“一带一路”; 南北船合并非空穴来风,强强联合增强装备国际竞争力。我们认为此次南北船合并传言也应该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南北船合并符合国企做大做强的趋势,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促进强强联合,优化资源配?,有效解决重复建设、过度竞争。推动中国装备走出去,打造面向全球的竞争新优势。如果南北船合并,将带来两家公司各自旗下资产及上市公司的重新定位。

投资建议:综合现有公司的规模及未来可能的资产整合,中国重工、广船国际、中国船舶存在同业竞争的关系,整合概率较大,完成后将进一步确定其市场主导地位。建议关注标的:中国船舶/中国重工/中船防务。

3.4 中铁系

中铁系: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旗下上市公司:中国中铁、中铁二局(600528));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旗下:中国铁建)。

中国中铁是集勘察设计、施工安装、房地产开发、工业制造、科研咨询、工程监理、资本经营、金融信托和外经外贸于一体的企业,是中国和亚洲最大的多功能综合型建设集团,是全球第三大建筑工程承包商。迄今为止,中国中铁已在境外逾55个国家和地区承建超过230个海外项目,同时公司也是中国唯一一家同时进入三项500强名单的基建和建筑类企业。而中国铁建前身是铁道兵的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由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独家发起设立,于2007年11月5日在北京成立,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管理的特大型建筑企业。

合并传闻缘何而起?此前,有媒体援引中铁隧道集团副总工程师王梦恕的话称,中国已经开始研究中国中铁和中国铁建的合并计划。王梦恕昨日对《每日经济新闻(博客,微博)》记者表示,之所以会有人提出对两大基建巨头的合并研究,是因为中国中铁和中国铁建在海外竞争中斗得厉害,不仅造成相互压价,在国际上也会造成不好的影响。同时,王梦恕认为,两家公司的负债率都已接近或超过90%,中铁总还经常利用两家公司在国内的竞争而压价。合并以后,可以增加和中铁总的谈判筹码。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在36家与高铁相关的上市公司之中,中国中铁多次成为原铁道部的“头号债主”。中国铁建、中国南车、中国北车应收账款数额也分别紧随其后,一度位居前四。这一方面是因为上述4家公司在过去业务上对原铁道部依赖太大,另一方面的确是因为相互竞争的订单压力,造成在中铁总“甲方市场”主导下的谈判话语权弱小。

即便中国中铁、中国铁建双双否认合并传闻,但从南北车合并的敲定,以及王梦恕所述有关人士对两大基建巨头海外恶性竞争的担忧来看,未来中国企业出海,尤其是以“高铁出海”为代表的同类企业的海外竞争,都有望得到国家层面更好的统筹。不过,也有基建业内人士表示,中国中铁、中铁建因起始渊源不同,如果真的合并,融合难度会远远大于南北车合并。

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和成败紧密相关。要想中国高铁动车走出去,必须先修铁路,铁路基建是先锋。与中国南、北车合并异曲同工,中国中铁与铁建并后,合并以后也可以避免腐败,可以靠真正的技术和中铁总合理谈判,有利于发挥我国高铁、城轨建设在世界竞争中的优势,消除内部相互压价的恶意竞争和内耗,从而大大提高企业的利润。

因此,建议关注标的:中国中铁/中国铁建。

3.5 钢铁系

宝钢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上市公司:宝钢股份、宝信软件(600845)、八一钢铁(600581)、韶钢松山(000717);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旗下上市公司:武钢股份。

宝钢股份是我国最大、最现代化的钢铁联合企业,在国际钢铁市场上属于世界级钢铁联合企业。公司专业生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钢铁产品,采用国际先进的质量管理,主要产品均获得国际权威机构的认可。在成为中国市场主要钢材供应商的同时,宝钢股份产品出口到包括日本、韩国等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司具有雄厚的研发实力,从事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装备的开发研制。《世界钢铁业指南》评定宝钢股份在世界钢铁行业的综合竞争力为前三,是未来最具发展潜力的钢铁企业。

武钢股份是由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控股的、国内第二大钢铁上市公司。拥有当今世界先进水平的炼铁、炼钢、轧钢等完整的钢铁生产工艺流程,钢材产品共计7大类、500多个品种。主要产品有冷轧薄板、冷轧硅钢等,商品材总生产能力1000万吨,其中80%为市场俏销的各类板材。

工信部近日就《钢铁产业调整政策(2015年修订)(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提出进一步组织钢铁行业结构优化调整,加快兼并重组,到2025年,前十家钢企粗钢产量全国占比不低于60%,形成3到5家在全球有较强竞争力的超大钢铁集团。钢铁行业的结构优化调整与国家经济再平衡息息相关。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今日表示,要促进中国经济转型再平衡的实现,实质性的过剩产能退出和调整必不可少,否则过剩行业的价格不可能回升。

武钢、宝钢合并恐并非空穴来风。合并后联合体的硅钢在国内的市占率将达85%,目前武钢股份硅钢产能在国内最大,未来两家公司在硅钢领域的竞争关系将消除,有利于产品价格上涨。1)企业层面,解决恶性竞争、提升对上下游的话语权、实现优势资源互补、参与国际竞争等;2)行业层面,对地方国企整合带来释放效应,加速行业洗牌、改善行业竞争格局。

从市场格局、管理难度等方面看,由于宝钢、武钢两大集团分处华东和中南不同区域,不同于河北钢铁(000709)、山东钢铁(600022)等省属钢企的兼并,整合起来难度较大。

投资建议:建议关注标的:武钢股份/宝钢股份。

四、央企投资机会汇总

根据央企各集团的情况以及改革动向,我们建议关注央企整合的投资主线,根据集团整合预期的强弱,首推的航运系、汽车系、船舶系,其次推荐中铁系、钢铁系。分别对应的推荐标的:中海集运/中国远洋、一汽轿车/东风汽车/东风科技、中国重工/中国船舶/中船防务、中国中铁/中国铁建、宝钢股份/武钢股份。

第五篇:知名央企公司保密条例

有限公司保密条例

第一条 公司秘密关系到公司的安全和利益,所有公司员工有责任和义务保守公司的秘密。

第二条 公司秘密包括但不限于:

(一)公司重大决策中的秘密事项;

(二)公司经营计划、资本运作方案;

(三)公司财务状况;

(四)公司业务数量、客户资料;

(五)其他经公司确定应保密的秘密事项。

第三条 对公司秘密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必须采取的以下保密措施:

(一)标明“公司机密”,规定发放范围,严格按照批准的份数打印,发文部门和有关人员不得多印多留;

(二)打印过程中的废页、清样等应及时销毁,不得任意堆放;在安全、防损的条件下保存;

(三)非经领导批准,不得复制和摘抄;经批准复制、摘抄的秘密文件也按规定进行保密;

(四)不准通过普通邮政邮寄,不准在普通的传真机上传送;

(五)外出携带时,须由指定人员负责,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第四条 涉及公司秘密内容的会议和其他活动,主办部门应当采取以下保密措施:

(一)确定参加会议的人员范围,严禁与会议无关的人员进入会场;

(二)对与会人员进行保密教育,规定保密纪律;

(三)凡规定不准记录会议内容的,与会人员不得记录,不得携带录音、录像设备进入会场;

(四) 有关会议文件要统一编号,在规定范围内分发,不得随意印发。

第五条 公司秘密应当根据需要,限于应当范围的人员接触。员工对因职务或工作而知悉的公司秘密,不得擅自传播。

第六条 在对外交往与合作中需要提供公司秘密事项的,由公司主管领导批准。外单位来电、函或来人了解、索取公司资料时,属于保密的部分,应及时向主管领导请示。

第七条 不准在私人交往和通信中泄露公司秘密。未经有关主管领导批准,禁止将属于公司秘密的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携带、传递、寄运。携带属于公司秘密的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外出不得违反有关保密规定。不准在公共场所谈论公司秘密。

第八条 员工在与公司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后,仍有义务保守所知悉的公司秘密。

第九条 各部门应当对员工进行保密教育,定期检查保密工作。 第十条 员工发现公司秘密已经泄露时,应当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并报告有关保密人员或领导;有关保密人员或领导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做出处理。 第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泄露公司秘密的,公司酌情给予处分直至解除劳动合同;给公司造成损失的,公司有权要求赔偿;对故意泄露公司秘密,情节及后果严重的,依法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

上一篇:应聘回答问题技巧指南下一篇:一年级语文复习教案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