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教育论文范文

2022-05-11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常规教育论文范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在特殊教育学校有效开展德育工作,不仅是学生走出自卑、摆脱困扰、培养信心的关键,更是落实素质教育,实现残疾儿童健康发展,回归主流社会的决定性因素。在特殊教育学校,不但要对学生开展如同普校的常规教育,更要遵循残疾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的放矢,采用引导、榜样、实例、实践等启迪式的管理方式、方法,重实际、抓特色、重效果。

第一篇:常规教育论文范文

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注重日常常规教育

摘要: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是幼儿从家庭迈向社会的一个小小驿站,也是幼儿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幼儿从熟悉、自由宽松的家庭环境进入到陌生、有纪律约束的集体环境之中,难免有些不适应,他们不能像在家里那样随心所欲,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要受集体规则的制约。为此从入园的第一天开始,我们就要重视对幼儿进行一日常规的培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让幼儿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

关键词:幼儿;常规教育;教育工作

良好常规在幼儿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独立解决生活问题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同时也引导我们去反思传统的管理行为与幼儿主体发展的存在问题。然而在教育实践中教师的常规管理却出现了两个极端;一是将常规依然看作是教师管理、控制幼儿的主要手段,强调常规对幼儿的约束作用,强调幼儿行为的整齐划一与服从指令;幼儿的一日生活可以有条不絮的开展,并且可以丰富充实,老师牵着走为主,幼儿没有自主处理自己的行为纠纷、独立管理自己行为的能力,脱离了老师的管理,他们将不会自我学习,不会独立交往,不会独立应对生活。例如:幼儿上厕所,老师在游戏结束时要求幼儿分男、女孩一个跟一个排队上厕所、喝水,看似有纪律,实际上是剥夺幼儿独立管理自己的机会。另一极端则过于强调幼儿自我管理,过多地否定了某些环节的教师干预,在强调幼儿自主、独立的同时,常常会导致如幼儿喝水少、忍尿、睡眠不足、盥洗时经常有衣服弄湿等现象。这两者都是与《纲要》的精神不相符的。我们要重新审视常规,既要跳出传统常规管理的误区,摆脱原来强制的、整齐划一的、自上而下的行动逻辑,把常规合理运用到班级管理中,将它当作教育的资源,而且是独立的、同其他课程内容一样对幼儿有着深远影响的资源,发挥它应有的效能[1]。

一、一日常规教育离不开保教结合

幼儿园教育应当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保育和教育对幼儿来说是一个整体,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的。教师和保育员老师虽然有分工,但保与教的工作不能截然分开,应分工合作,默契配合,做到保中有教,教中有保,共同对幼儿负起保育和教育的责任,在一日常规教育中促进幼儿良好的习惯的养成。

二、一日常规教育应当尊重幼儿,体现平等

以往幼儿园各班的常规是老师片面决定强加给幼儿的规范,实施中教师、保育员常凌驾于常规之上的。往往缺乏民主性、合理性和平等性,即使幼儿遵守规范,也是出于無奈和害怕惩罚,是消极的反应。老师对常规教育的实施不是靠赏罚,而是让幼儿明白要遵守的理由,以提高儿童的认同感和情感共鸣,并主动参与规则的制定、修改,让特们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才能让幼儿感到规则是他的内在需求而不是强加的。如:解决幼儿乱仍玩具的问题时,教师可创设情境通过引导孩子们讨论“玩具宝宝为什么生气了?”这个问题,让幼儿自己发现问题,从而制定相关的规则,进而养成每次游戏结束后,孩子们都能主动地将玩具分门别类的收放好的习惯。正因为是孩子们参与下建立的常规要求,所以能真正为幼儿所接受[2]。

三、一日常规教育应支持和引导幼儿活动,促进发展

幼儿的天性好玩,喜欢新奇的事物。我们经常也会看见幼儿遇到自己喜欢的物品会爱不释手,遇到自己喜爱做的游戏也会乐此不疲。因此,教师在选择活动内容时,应该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征,并深受幼儿喜爱的内容,以激发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在组织集体活动时,还应准备好充足、丰富的操作材料。让每位幼儿都有机会动手动脑,以避免幼儿在活动中等待时出现的争抢、吵闹等不良现象。一日生活活动中教师长股的建立是确保幼儿安全,发展幼儿自我意识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关键,将日常生活活动环节变成一个个更温馨更快乐的实践活动。如午餐前会由“值日班长”组织用玩游戏时的方式有序地进入洗手环节,等待的孩子会将各种手指游戏玩的很投入,有时还会将从父母、朋友那儿学来的新游戏进行展示。餐后收餐具,漱口、擦嘴、擦鼻子等一系列活动都在“值日班长”的带领下完成。这样不仅减少孩子不必要的等待时间,老师用更多的时间去观察孩子,进行个别指导[3]。

四、利用环境创设对幼儿进行一日常规教育

学前期是幼儿接受熏陶形成良好品德和培养个性、习惯的重要时期,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的同时,应把隐性常规作为常规教育的内容设置进去,使之与幼儿相互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幼儿好的习惯。

1、墙饰中的隐性常规。如:通过墙饰的创设形成一定的氛围,在楼梯上贴小脚印,提醒幼儿一边上下楼梯;洗手处贴上吸收的顺序图让幼儿按照顺序进行洗手等。

2、区域活动中的隐性常规。我们可以根据幼儿的需要划分合理的活动区域,用图案标明各个活动区域,如:科学探索区、自然角、手工区、表演区、游戏区等;用不同胸饰设定各区域内的人员;将与幼儿一起设定的区域规则形象化、具体化,养成幼儿物品用后归位的习惯和学会自我整理的能力。

3、活动材料中的隐性常规。我们为幼儿提供可支持的丰富的活动材料,同时将活动操作的规则、玩法用图标的形式展现,让幼儿的活动顺利进行,便于形成秩序。

五、家园共育也是幼儿一日常规教育的重要部分

幼儿园的保教结合和家园共育是密不可分的。因为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位老师,有着老师无法替代的作用。与家长配合,根据幼儿的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上卫生间的生活自理能力。只有做到家园同步,才能使常规教育持之以恒,产生更大的作用。在幼儿园,孩子为什么能够形成不挑食、准时睡觉的好习惯?原因就是在于幼儿园有严格的规范,有良好的强化激励作用。作为老师,要及时了解家庭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的家庭提出不同的常规指导意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经常给家长朋友们宣传、知道幼儿园对幼儿的激励办法,从而达到家园共育的效果。

幼儿的一日常规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在幼儿园一日常规教育中教师应站在尊重幼儿,有利于幼儿长远发展的角度,调动一切有利因素,营造和谐的保与教大氛围,相互督促、相互指正、相会沟通,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让幼儿健康茁壮成长。叶圣陶先生也说过:“好习惯的养成,一辈子受用;坏习惯的养成,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良好的习惯可使人终身受益。可见良好的习惯的养成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 王任萍.浅谈幼儿园常规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幼教研究,2006(2).

[2] 李莉.浅谈幼儿园教育教学常规[J].祖国:教育版,2014(3):152.

[3] 张华英.幼儿园常规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反思探讨[J].成才之路,2012(27):2-3.

作者:薛迎春

第二篇:坚持常规教育,突出启迪式管理

摘 要:在特殊教育学校有效开展德育工作,不仅是学生走出自卑、摆脱困扰、培养信心的关键,更是落实素质教育,实现残疾儿童健康发展,回归主流社会的决定性因素。在特殊教育学校,不但要对学生开展如同普校的常规教育,更要遵循残疾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的放矢,采用引导、榜样、实例、实践等启迪式的管理方式、方法,重实际、抓特色、重效果。

关键词:启迪 个体 警示 特殊教育

在特殊教育学校有效开展德育工作,不仅是学生走出自卑、摆脱困扰、培养信心的关键,更是落实素质教育,实现残疾儿童健康发展,回归主流社会的决定性因素。在特殊教育学校,不但要对学生开展如同普校的常规教育,更要遵循残疾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的放矢,采用引导、榜样、实例、实践等启迪式的管理方式、方法,重实际、抓特色、重效果。下面根据我校听障生的德育工作经验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一、常规教育坚持不懈,突出“反复”

特殊教育学校和普校一样,对学生开展常规性教育成为一项例行工作。主要通过晨会、班会、队会、主题升旗仪式、纪念日活动、学生行为规范大会等,对学生进行德育。对表现好的学生要进行宣传表扬,对问题学生及时进行沟通、心理辅导或是必要的批评教育。学校每年组织召开德育工作经验交流大会,教师根据各自的工作经验谈做法、谈成绩、谈不足、谈想法,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与普校不同的是,由于特殊教育学校学生身体上的缺陷,特别是听力上的障碍,造成学生在接受知识、认识事物上存在一定障碍,甚至存在自卑心理,这就要求教师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做到不厌其烦,有耐心、有恒心、有决心,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要让难以接受的问题经常性、反复性地出现在学生的脑海中,直至学生彻底消化、吸收,提高学生主观上的认知能力,培养学生自信心。

二、通过榜样、实例等启迪式管理方法,突出“特点”

我校是十二年制学校,实施封闭式寄宿制管理。学生基本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听力障碍。采用引导、榜样、实例、实践等启迪式的管理方式、方法,主旨是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尊重学生的感情需求、人格尊严和个性差异,从内心深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发展潜力。这种管理方式具有身教重于言教、务实重于务虚的特征,更适合我校教育对象的特点。学生从6岁进入学校开始,教师就承担起老师和家长的双重角色。由于听力的缺失,我校大多数学生没有语言基础,感知事物的知识贫乏。但他们具有观察敏锐、表象完整清晰、更接近实物等比较明显的特点。学生长时期地生活在校园中,他们的言行、举止,就是教师的一面镜子。教师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行,在学生身上完全可以表露,形成学生的一种习惯、一种行为。在特殊教育学校,听障学生们常说的一句话是“老师为什么可以这样做,或某某同学这样做”,因此,对残疾学生的教育用身正为范形容恰到好处。我校紧紧抓住对于学生身教胜于言教的管理模式,要求每位教师严于律己,率先垂范。进入我校的学生,大多数从小就没有和亲人、健全人正常沟通与交流的能力,更谈不上学前教育,家长只知道娇生惯养或放任自流,养成了孩子任性刁蛮的个性。这些学生刚来学校时,有的哭闹不停,有的躺在地上打滚,有的甚至谁碰他就抓咬谁。这时候,我校的班主任老师就充当孩子妈妈的角色。

一年的冬天,我校的闫文君老师刚接一年级班。那年的寒流来势汹汹,她班里十几个学生相继生病、发烧、咳嗽。她推着自行车,先把发高烧的两个学生安顿在医院,配好药,打上点滴,然后返回学校再带两个,直到把生病的学生全送到医院就诊,闫老师已累得精疲力尽。闫老师描述当时的情景时,说:“孩子们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圆圆的眼睛都望着我。他们的眼神,像求助、像感激,这些残疾孩子此时比健全孩子更需要亲情更需要爱。当他们把小手伸向我时,我会本能地把他们搂入怀中,孩子们会艰难地用含糊不清的语言喊你一声‘妈妈’,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我还能说什么、我们还能说什么?只有幸福和欣慰。”

类似这些事情,是我校所有班主任和生活指导老师经常做的工作。像帮助学生洗衣服、剪指甲、洗澡理发这样的事在我校的老师中已经是习以为常的事,老师们人人这样做,天天这样做,日久天长已经成为一种自觉行为,他们从没有想过什么报酬,没有想过什么补偿,只想到家长把孩子交给我们,我们要对孩子的健康负责,对孩子的学习负责,对孩子的安全负责,对孩子的成长负责。这些看似日常小事,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个学生。当老师们在教师节收到“老师辛苦啦,谢谢您!”的祝福时,当家长们说,我们的孩子现在很懂事时,当社会上反映我们的学生很有礼貌时,当我们的学生在大学里表现突出时,我们老师甚感欣慰。

三、注重个别化教育,突出“个体”

国家规定,特殊教育听障班容量原则上不超过12人。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水平的提高、优生优育、听障儿童的早期干预、人造耳蜗的植入,特殊教育学校听障儿童的数量逐年下降,目前一个班人数最多超不过8人。另外,同一班内学生年龄相差大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拿刚入学的学生来说,有的是6岁入学,有的已经是十一二岁,甚至更大,但是入学以前基本未接受过系统知识教育,只能和低龄儿童放到同一起跑线,这就造成同一班内学生年龄参差不齐,个体之间对于外界事物认知、知识的接受、消化程度不同的现状。但是,班容量少,正好为教师实施个别化教育提供了可能性与可操作性,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年龄特点、问题所在,因材施教,进行个别化教育,吃偏食,完全可做到不落下任何一个学生,让每个学生的优良品质得以形成。

四、用实例说事,突出“警示”

通过亲临实地、宣传实例,及时对学生进行警示教育,让学生时刻树立道德底线、法律底线不可逾越的意识,会收到很好的效果。残疾学生由于年龄、生理、心理以及社会经验等各方面的原因,容易受到社会上的不良事物的影响。针对这些情况,我校加强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和法制教育。通过带学生实地观看监狱,请派出所民警到学校结合案件视频实例讲解等,教育学生辨别是非、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多年来,我校无偿派出手语翻译教师协助市、区两级以及旗县公安局、检察院、法院等司法机关,在破获聋哑人犯罪案件中起到了特有的作用。同时,我校参与破案的手语翻译教师也从案例中广泛了解聋哑人的犯罪情况。如:没有上过学或中途退学的听障生,法律知识淡薄,缺少关爱,追求物质享受、急功近利,受不良朋友蛊惑、影响等。手语翻译教师及时将这些案例信息反馈给学校,经学校有关部门整理,这些资料成为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最好实例。班主任结合这些案例分析原因、找准对策,从根源上入手,用身边的反面实例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法制教育,引导、培养学生提高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法律意识,为学生步入社会、回归主流打下思想基础。经调查,建校20年来,我校毕业学生从未发生违法事件。

总之,特殊教育学校的德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做细做实,有足够的耐心与恒心。我们学校坚持常规教育、突出启迪式管理的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今后,我们会进一步探讨创新特殊教育学校德育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经验,把德育工作做得更细、更实,做深、做活,使残疾学生以一种积极、宽容和感恩的心态,走出校门,融入社会,成为残而不废的自食其力的好公民。

参考文献:

[1]刘颖 .聋生道德发展特点及其对聋校德育的启示[J].科教文汇,2009,(12).

[2]高文华.聋生德育教育之我见[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6).

作者:王新明 王称

第三篇:小学常规管理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摘要】伴随着新课改进程的不断深入,教育部门、学校、师生以及社会对小学的德育管理工作愈来愈重视。在这种形势下,就要求小学常规管理工作中必须有效融入德育教育理念,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出全面均衡发展、综合素养较高的学生。有鉴于此,本文结合我国小学常规管理开展的实际境况,从德育管理系统、德育常规管理、德育工作者素质、校园环境、学校与家庭合作等方面对学校德育工作进行分析,希望能够进一步完善我国小学学校的常规管理工作,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小学 常规管理 德育工作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如何促进小学生更加健康、更加向上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教育部门及学校密切关注的问题。近年来,在我国教育改革之中,关于如何加强小学生的德育工作也备受社会关注。德育教育是学生树立良好品德的基础,对于德育教育不仅仅只限于某一堂课或单独某一方面,应在学校常规管理中进行充分体现,比如学校管理、学生日常生活和教师教学等方面都要体现德育教育,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促进学生提升整体素质,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一、常规管理中构建完善的德育管理系统

德育工作是学校日常管理中的重要工作,其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广泛性,因此要想促使德育工作更好的开展,学校首先要在常规管理工作中建设完善的德育管理系统。学校可以通过设置德育工作管理机构,对学校德育工作进行统一管理,其应该包括党团组织、德育領导小组以及年级组等,党团组织、德育领导小组属于决策层、而年级组则属于执行层。每一阶层的每一名德育工作者都要清楚了解自己的职责,并结合国家政策和方针,从而使学校德育工作更加完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学校完善德育管理系统需要保证目标的统一性、德育管理系统与学校管理体制不违和、管理具有层次性、注重以人为主体等原则。

二、全面落实常规管理中的德育教育工作

学校德育工作主要是集中在学生身上,教师作为与学生接触最多的德育工作者,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常规管理中首先要改变教师实际行动效果不够的现状,使教师认识到德育工作比智育工作还要重要,从而保证学校的德育工作能更加完善的开展。学校可以从全面育人的教育理念出发,使教师贯彻落实德育工作,完善教师作为“灵魂工程师”的职责。而且学生存在生长发育较快的特征,不同阶段、不同年级的学生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都具有很大的变化,且不同时期的学生的个性也均不相同,学校德育工作管理层要注重学生的身心变化,以及时代的变化,制定相应的德育教育和德育管理方向。

同时,学校要注重思想品德学科的教学,不能将其作为一门副科,而是要将其视为同语文和数学一样重要,从而让教师和学生都认识到思想品德教学的重要性。德育工作不仅仅是思想品德学科教师的事情,各个学科教师都要结合自身学科的特点,贯彻学校制定的德育教育方向,从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中体现德育教育,将德育内容直接、间接、系统地传达给学生。

除了教师和领导,学生也可以起到带头作用,如小学少先队组织,他们作为共产主义教育的组织,能够有效帮助学生落实德育工作。除了在平时升国旗、生活管理外,学校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公益活动,以实际活动进行德育工作。

三、在常规管理工作中丰富德育活动形式

小学德育工作主要通过生动活泼的校内外教育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和体验,从而提高道德素质和人文素养。在组织活动时,要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结合学校和班级的实际情况,确定不同教育阶段的内容和要求,努力开展学生喜闻乐见并积极参与的各种有益活动,寓德育于活动之中,寓德育于体验之中,寓德育于感悟之中。

(1)节庆教育活动

每年的清明节、妇女节、母亲节、端午节、“六一”儿童节、国庆节、中秋节等,学校根据每个节日的特点,围绕主题,精心设计实践体验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获得快乐,增长知识,丰富情感,养成品德。如:在“三八”妇女节和母亲节时,开展感恩教育活动。让学生回家为父母端茶、洗脚、问好,给父母写感恩信,制作感恩卡片等,让他们体会父母的辛劳,学会感恩。

(2)开展各项专题教育活动

如“清明诗会”“普通话比赛”“法制教育”和各种“主题阅读”活动等。我校的清明诗会活动采取诵诗、吟诗、赛诗、赋诗、考诗、演诗、赏诗、唱诗、画诗等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形式,融书法、绘画、诵读为一体,挖掘与诠释祖国传统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四、提高学校德育工作者的整体素质

在我国传统的教育工作认知中,教师对人才的培养只注重在智育方面,对德育则往往忽视。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逐渐认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学校及教师也认识到德育工作能够更加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然而传统的管理体制和教育模式使学校工作人员一时难以改变工作方式。因此,国家和学校首先要保证教师及其他德育工作者能够改变观念,并注重加强德育工作者素质的提升。为了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学校可以通过组织教师培训、开专题报告会、促进教师讨论学习等方式,提高教师自身的德育素质,从而使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能够更加有效的达到教书育人目的。

五、创造优良的校园教育环境

校园作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场所,其环境也能够影响德育工作的开展。优良的校园环境,能够从无形中提升学生的思想。如今,我国对校园环境的建设越来越重视,并投入了大量资金促使各个学校改善校园环境。校园环境能够突出学校的育人理念、教育风格以及文化底蕴,优良的校园环境能够在无形中促使教师更加爱岗敬业,领导更加实事求是,学生更加勤奋好学,因此学校必须注重校园环境的建设。良好的校园环境还能够提升学校人员的审美,诱发人们以美好的心态对待事物,从而构建和谐的教育环境。

六、注重学校、家庭的合作联系

过去家长往往认为教育是学校和教师的职责,自己所能起到的作用并不大,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诸多实例证明,家长对学生的影响比学校和教师要大很多。因此,学校在常规管理工作中要加强与学生家庭的联系,以学生健康发展为基础,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向家长普及家庭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合作方式。此外,学校还要吸收家长的建议,注重利用社会力量,从而使校内校外都能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最后,学校和家长还要通过爱国教育、革命教育、生活教育等多方面开展德育工作,使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教育理念的更新,我国越来越注重德育工作的开展,学校积极落实国家教育的方针,逐渐将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全面推动德育工作的实施。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学校在常规管理中,需要不断强化德育教育理念,并通过完善德育管理系统,提升德育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等方面的措施来推动德育工作的开展,最终使我国的小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王生龙.德育在小学常规管理中的沉潜[J].教书育人, 2017(17):35-35.

[2]沈宏. “正”从“养”中来——以“行走之礼”教育行动为例谈小学德育常规管理策略[J]. 新教育:海南, 2016(20).

[3]李喜军. 如何使德育常规管理工作充满生命力[J]. 广西教育, 2015(37):51-51.

作者:安晓兵

上一篇:虚拟装配技术论文下一篇:数据加密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