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朱耷的艺术成就

2022-09-12

一、前言

朱耷的画风对后世的“扬州八怪”以及近代的吴昌硕、齐白石等画家有较大的影响。八大山人的山水, 受董其昌影响至深, 善于从笔墨形式结构上去重塑绘画风格史, 把“四王”他们借鉴董其昌的那套方法, 作了非常个性化的诠释。画残山剩水, 一片荒凉之态。它既不同于黄公望的苍率笔意, 也不同于马远、夏圭的半边一角画法, 而于残破的形式结构中, 注入真情, 展示大美。八大山人以其过高的才能和灵性, 创作了大量的作品, 是一位不但多产, 而且绘画品质极高的大师。

二、朱耷的艺术成就

1、八大山人在书法上的成就

八大山人精研石鼓文, 师法汉、魏、晋、唐以来的诸家法帖, 擅长行、草书, 宗法二王、颜真卿、董其昌等, 喜欢以秃笔作书, 风格流畅。八大的书法成就极高, 其书法和绘画一样, 删繁就简, 惜金如墨, 以最简单的形式表达最丰富的内涵。石涛曾这样评价八大山人的艺术成就“书法画法前人前”由此可见八大的书法成就可以与他的绘画相提并举, 堪称中国书画艺术的巨擘。

八大山人的书法艺术与其山水画艺术有相同之处, 都有明显的风格发展变化, 自然分僵。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在六十岁之前, 是从多方吸收广取博收;六十岁到七十岁, 是突破开创;七十岁以后是成熟阶段。八大山人出生于名门望族, 从小都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从现存最早的关于八大的书法资料来看, 早期的书法以楷书为主, 兼写隶、草、章、行四体。这五种字体都显示了八大山人良好的绘画书法功底, 但是从他前期的书法作品我们不难看出, 都有模仿前人的痕迹, 还没有真正的形成自己的风格。到了六十岁左右, 八大山人的书法突破了探索开创的时期, 与他五十九岁所作的《个山杂画册》相比有了很大的突破。这个时候八大的绘画题文开始讲究, 字体的大小比例、章法等一些方面的问题。在追求狂放不羁、怪伟不群的同时, 八大又将视觉延伸向更远的传统, 由唐宋直逼晋人。他1684年所作小字行楷《内景经册》和差不多同时所作的《黄庭经册》就是这方面的代表。八大山人在七十岁的时候, 书法达到了完全成熟的阶段, 此时的书法作品不仅数量多, 而且不乏许多精品, 创造了成熟完善的“八大体”。对后来的书法碑学的兴起, 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开“书法兼之画法”的极点。, 八大以其较高的书法造诣, 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八大山人在花鸟画上的造诣

1) 早期萌芽时期

八大山人的花鸟画早期的风格是由塑形到简化。现存最早的花鸟作品是他34岁出家为僧时作的《传綮生册》, 从1659年到1681年, 这一时期是早期塑形到简化的阶段。这个时期的花鸟画主要处于模仿阶段, 他所作的灵芝、菊花、牡丹等, 同徐渭作品的造型非常的接近, 笔墨和勾法也有许多相似之处。这就是他早期的花鸟画表现出了两方面的特征;一方面是造型与画面的处理方面缺少变化;另一方面是笔墨行迹上的模仿。

2) 中期的突破阶段

八大山人花鸟画的突破阶段, 是从《古梅图》 (如图2.1) 开始的。这一时期的作品, 除了《古梅图》以外, 主要是1681年左右的《花卉》册, 1683年作的《花鸟》册、1684年的《个山杂画》册和《鸟石牡丹》轴等等。《古梅图》是八大这一时期的代表性作品, 画面描绘了一颗露根古梅, 主干空裂, 树顶蟠屈光秃, 树枝垂下, 瘦硬如铁, 梅花数朵。画中题文:“得本还时末也非, 曾与地瘦与天肥;梅花画里思思肖, 和尚如何如采薇。”八大山人把画梅与南宋画家郑思肖画露根兰的典故糅为一体, 不仅梅根裸露, 而且干顶虬颓, 枝叶星稀, 比郑思肖有过之而无不及。梅花的主干稍偏视觉中轴, 形成欲摧又回, 倔强不拔的反抗造型。

3) 后期的成熟阶段

八大山人从六十岁起, 迎来了花鸟绘画的成熟期。这一时期的作品呈现出, 圆熟、老辣、纵横含蓄的阶段。另外, 在题材上也有了变化, 出现了鹿、鹤、鸳鸯等大型的鸟兽, 也深受广大文人墨客的喜爱。

八大这个时期的花鸟作品比较多, 《荷鸭图》 (如图2.2) 同样也是他的一幅精品。在画面的下方, “横卧一顽石, 在它的上面蹲着两只水鸭, 一前一后, 一高一低, 一只伸长脖子向上望着。一只相向而立, 静静地站立着。画中的荷叶数柄, 从不同的角度向画面中伸出, 有浓有淡, 形态各异, 错落有致。一枝含苞待放的花苞从花叶丛中钻出, 显示出盎然的生机。”整幅画面的构图互相呼应, 动感十足。从这幅画中, 我们可以充分的感受到八大的笔墨功力, 看似简单描绘, 却达到了笔简意赅、神器完足的境界。八大山人在艺术上的卓越成就, 是被大家公认的。他不落俗套, 富有创造精神的特质亦被后人称道。

3、八大山人的山水画

纵观中国的山水史, 凡是有杰出成就的山水画家, 无一例外都要借鉴前人的优秀传统, 取百家之长为自己所用, 又能师造化, 融会贯通, 独创一格。八大也不例外。董其昌的山水画渊源是其推崇的“南宗”巨子董源、巨然、米芾、倪瓒和黄公望等, 因此他的画作临本在清初成了学习借鉴古代山水名家的“百科全书”, 所以八大也热衷于观摹董其昌的字画。但是八大临摹董其昌的山水不是为了结巢, 而是为了开阔眼界, 因此八大的笔墨功底也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并加以融会贯通, 加入自己的遗民思想, 逐渐形成了自己独有特色的山水风貌。八大山人晚年的山水画, 以拙美见长, 以空灵见风骨。

三、结论

朱耷的艺术成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画面大片的空白虚灵, 衬托双松凌空翩翩起舞之势, 楚楚动人。八大的艺术的成就极高, 开创了前无古人的形式和技法, 形成了八大特有的苍朴效果。

摘要:朱耷 (1626——1705年) , 又名八大山人, 是明朝宗室, 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宁献王朱权的后裔, 籍贯南昌。他以极其具个性的奇简冷逸的风格, 强烈的抒发了遗民之情, 达到了水墨大写意画的空前水平。常画傲然屹立的荷花, 白眼瞪天的怪鱼怪鸟, 孤寂高傲, 构思奇特, 充分的表达了他愤世嫉俗的个性特征。其在绘画和书法上的成就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朱耷,书法,绘画,艺术成就

参考文献

[1] 欧阳云.绘画艺术读解与鉴赏[M].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0:1-120

上一篇:颅脑外伤患者住院期间失眠症状表现调查下一篇:风险管理导向下房地产行业对外投资的控制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