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位减法教学课件

2022-07-17

第一篇:退位减法教学课件

《退位减法》教学案例

一位教师上“退位减法”的复习课时,创设了这样的情景,让人体会颇深。 (1)直接大方地出示了6道题目,其中2道退位题。请你看一看,你能不能一眼就看出哪些是退位的,哪些不是退位的。(培养学生对数学较为敏感的知觉能力就在这样简短的问话里得以深刻体现。)

(2)动笔做,互相检查。我们也来开个儿童医院,请你们把最容易得病的算式拿上来,我们一起来会诊,最后请学生们给得病的算式开个小处方。在这里老师提了个要求:请你用一句话来告诉病人应该注意什么。(改错题的呈现方式有很多,这里用的是“治病情境”。老师没有停留在热闹的场景中,而是专注于让学生总结错误的原因和改错的方法。 (3)自己出一道退位减法题给同桌做。

(4)老师出题:3000—( );再请每人写一道题。 „„ 分析:如果能细细体会其中每一步,就不难发现这位老师备课时的良苦用心,体会创设情境的有效性。情境只有为教学服务、适合学生需要的时候才能叫做好情境,不能为教学服务的情境就是多余的。

①创设的情境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相应的经验。

在创设的情境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相应的经验,要了解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掌握的程度如何,他们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有什么样的生活经历,接触过什么事情等等。一个真实、源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的教学情境,往往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②创设的情境要从教学目标出发,不能脱离学科因素

教学情境是为教学服务的,教学不能脱离学科。情境的创设要紧密围绕教学,服务于课程标准三个维度的要求。如果只是为了情境而创设情境不能为教学服务,那是没有意义的。这要求教师一方面要从生活情境中及时提炼教学问题,切忌在情境中“流连往返”;另一方面不能“浅尝辄止”,把情境的创设作为课堂教学的“摆设”。

③教学情境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和成长的情境因素

良好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充满自信地投入到学习之中,使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

④教学情境要具有趣味性、开放性和思考性、挑战性 。

第二篇:《退位减法》教学反思3篇

《退位减法》教学反思1

在“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教学中,我在一定程度上渗透了一些数学的思想方法。要求学生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因为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在学习了不退位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对比,让学生说说大屏幕展示的哪几题算起来很容易,算一算,为什么另外几题算起来比较难,得出个位不够减,是退位减法,不仅揭示了课题,而且复习了不退位减法的算法,知道了退位减法和不退位减法的区别,知道了退位减法的难点,为什么不容易算,因为个位不够减。

在说36-8=28计算过程中学生有下面几种算法:36-6-2=28,把36分成20和16,先算16-8=8,再算20+8=28;还有把36分成10和26,先算10-8=2,再算26+2=28等,算法较多,但表达不是很清楚,且中下生不太理解。我还让学生通过观察摆小棒再写出算式的方法教学,在巡视过程中发现,中下生

不知如何处理6减8不够,需像十位借的问题。通过一次次语言巩固,让孩子深化理解计算过程及算理。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明白课堂上老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因为只有在理解的前提下才能把算理说明白,思维才能清晰。也要注重后进生的学习掌握情况,由于少数孩子对于20以内退位减法掌握不扎实,做次类型题时仍不熟练,速度较慢且易发生错误。作为老师,把注意力集中在每一个孩子的身上,让孩子们在体验中慢慢培养起对数学的兴趣。

《退位减法》教学反思2

本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教学的,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在本节课在教学中,我做到了以下四点:

1、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先复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因为它是学习100以内退位减法的基础。以开火车的形式把全班同学都检查了一遍,发现孩子掌握得还不错,都能很快说出得数。那么本节课的关键就是理解算理了。

2、是比较适当的采用自主、合作等形式,强化重点、突破难点,本课的重点是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难点是它们的算理,即为什么要退位和怎么样退位,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教学中,因为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我首先给他们时间让同学们独立的想3-7够减怎么办?学生回答中,教师抓住“拿出一捆把它打开”这一句话,并让每人都知道后,再展开同学间的互说互摆环节,通过自想――反馈――互说――互摆――再反馈,学生已经弄清了本节课的关键性内容的实质。

3、是加强算法多样,通过比较优化算法。我通过摆小棒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算法一:从10根小棒中去掉8根剩下2根,再和14根合起来是16根,即10-8=2,14+2=16

算法二:把24根分成10根和14根,即14-8=6,10+6=16。

算法三:从24根先拿出4根,是20根,再拿出4根还剩16根。

算法四:从24减10等于14,14再加2等于16。

4、是优化练习。克服了过去的题海战术,强调了少而精的练习。注重了练习设计中的生活性、层次性、多样性等。

本节课我是这样设计的:在导入环节,和学生进行拍手游戏,老师先拍几下,学生比老师多拍几下、少拍几下,然后让学生把老师和学生拍的次数画一画,这个活动对学生来说并不难,但是这个导入环节的练习为本节课的新课教学求比一个数多(少)几打下基础。

在探究新知环节的第一个例题,我是这样设计的:呈现主题图后,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四个过程:知道了什么?怎样解答?解答正确吗?口答。在怎样解答环节,体现我们学校的“先学后教,自主发展”策略,让学生借助导入环节的经验,引导学生采用画图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并列式解答,然后借助课件进行全班交流,最后引导学生对解答的过程与结果进行反思和检验。在第二个例题,我在解决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依据解决问题的四个步骤独立完成。

在展示交流环节,我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作业进行交流,让学生互评,说一说几号作业更好,为什么?学生之间的交流能够说到点子上,效果较好。当在交流为什么用减法时,学生说是因为求比谁少而用减法,为了不让学生形成比谁多用加法,比谁小用减法的思维定式,让学生明白求大数用加法,求小数用减法,所以我调整了练习环节的练习题设计:原来的习题设计是课本上的习题,而改为班级的男生、女生人数进行教学。处理不太恰当的地方:1、在出示主题图时,缺少了有一点德育渗透。2、在更改习题的处理上,有点仓促,如果在处理的细一些,让学生列式算一算,明白不是说比谁多用加法,比谁小用减法,而是分析要求的问题是大数还是小数,会更好些。3、课堂环节不够完整,没有小结。

《退位减法》教学反思3

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是减法教学内容。这部分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计算基础,并且会用竖式计算,所以在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自己通过数学例题中的数学信息提出了不同的问题,并列式计算。在列竖式的时候强调笔算减法的注意事项,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开始算起,部分学生就像做加法一样,从十位开始做,象刘义军和伊俊帆,发现他们做错得时候,我马上拿出来作为错例进行评讲,强调算法的重要性,以后就不要再犯这样的错误。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此类题大多学生都会算。所以我们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去探究,去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了方法,拿到类似的题目就可以迎刃而解。作为教师不要去为学生设计“过渡题”“样板题”,这样容易把学生带入教师预设的方法中。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比较,分析,选择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或心服口服的认同书本上相对较好的方法。

此节课,我也深深的感到,作为一名教师要有耐心,要把机会让给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孩子在启发中互相创新,在启发中激起探究的热情。因为这种动态生成的效果正是我们所追求的。虽然对一时的“创造发明成果”还没有马上转化,但在这过程中学生思维的发展,共同促进学习氛围的形成。对学生今后的发展,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吧。本节课让学生了解每一种计算方法,目的是从小就培养学生“多种选优,择优而用”的科学研究态度。同时当学生自己创造的算法被肯定时,他们幼小的心灵所萌发出的自我价值、学习信心、主动挑战意识等等,也是课堂教学的成功所在。我认为这些才是提倡算法多样化乃至教学改革的真谛,从而树立起学生的学习信心,以便以后更加认真,自觉的投入到自己的学习中

第三篇:《20以内退位减法》的教学反思

新课程强调尊重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实现个性化的学习,这无异是正确的。但另一方面也不容忽视:学生由于自身知识、经验和思维的限制,他的个人思考、个性的理解并不是最佳的、正确的。教师应通过对话、比照、合作反馈等交往环节来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深层理解,引导学生的思维进一步聚合到最优的解决策略上来,获得一个比较正确的结论;将理解的个性化、独特性与理解的普遍有效性相统一。我们鼓励学生大胆思考,求新求异,但什么样的思考最有价值,什么样的求异更有成效,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纷繁的感性经验中得出求同的科学真谛,这才是有效的学习。有专家提出,由于孩子的智力背景、生活经历不同,适合他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如果因为教师的一个总结,使大部分学生的方法被归为另类,他们会为自己的失败而伤心,一颗幼小

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复杂和艰巨的任务,必须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在对立中寻找平衡。

第四篇:《20以内退位减法》教学片断二

教学片断二: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0页“做一做”。 教学过程:

(用多媒体动画、加小鸟叫,小鹿跑的声音,出示“热闹的小河边”图。) 教师:看到这幅画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我想到这个地方很漂亮,小鸟、小鹿、小鱼都很快乐。

学生:我想到这儿的环境也很好,草很绿,树很旺,我想到这个地方玩玩。 (画面出声:看,有15只小鹿。接着,在一只小鸟的嘴边出现文字。稍停,画面再次出声:有17只小鸟,飞走了8只。接着在一只小鹿的嘴边出现文字。)

教师:看到现在的画面你又想到了什么? 学生:我想提个问题。

教师:这个同学真好,不光欣赏大自然的美丽,还想提问题,真是好学生。你想提个什么问题?

学生:15只小鹿,跑了几只?

学生:我也提一个问题,树上有几只小鸟?

学生:我觉得这样说更好。有17只小鸟,飞走了8只,树上还有几只? 教师:这个同学说的真完整,给他鼓掌。 (学生们高兴地鼓掌) (许多学生要求发言) 学生:有13条鱼,游走了7条,还有几条鱼?

学生:飞走了8只小鸟,树上还有9只,一共有几只小鸟? 学生:左边有6条小鱼在游玩,右边游着7条鱼,一共有几条鱼? „„

教师:咱们先来解决跑了几只小鹿这个问题? (学生纷纷举手)

学生:15-6=9,跑了9只小鹿。 教师: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学生:因为6+9=15,所以15-6=9。 学生:也可以这么算:10-6=4,4+5=9。

教师:同学们想出了不同的方法,很好。具体计算时,你喜欢什么方法就用什么方法算。

学生:我也会6+9=15,15-6=9。10-6=4,4+5=9。

教师:你真棒,会两种方法。做题时,选一种就行。下面算一算,树上有几只小鸟?

学生:把题说完整更好算。有17只小鸟,飞走8只,树上还有几只小鸟?17-8=9,树上有9只小鸟。

„„

第五篇:《连续退位减法》教学设计(推荐)

连续退位减法

(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被减数中间有0的退位减法,教材第42页的例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被减数中间有零的退位减法的算理,掌握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积极动脑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被减数中间有0的退位减法的算理,掌握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被减数中间有0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

80–3 = 100–10 = 9000-60 = 1000-200= 8000-1000= 800- 50 = 410-40 = 700-70=

2、计算

4 6 5 4 1 31 5 8 学生独立练习后,全班讲评,并让学生说一说笔算万以内加减法应注意些什么?

二、新课导入

413-158= 练习后改为 403-158= 导入新课

三、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出示403-158=,生自主探索并设疑:被减数中间有0该怎样计算?你有什么疑惑?

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本节课的自学提示: (1)学生尝试列竖式笔算403-158=。 (2)个位3-8不够减时怎么办?

(3)要从十位上退1,十位上是0,怎么办? (4)总结被减数中间有0 的退位减法怎样计算? 学生围绕自学提示进行尝试计算。

2、合作学习,共同探究

a.自主探索结束后,让学生在全班交流自己的想法。 b.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针对问题进行合作探究。

3、分组交流,归纳算理

a、小组交流被减数中间是0,怎样退位?

b、教师用课件演示探究过程:个位3-8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当10,再与本位的3相加,用13-8=5;从百位上退“1”后,十位是10,又退给个位一个“1”,十位是9-5=4;百位是4退“1”后,剩3,3-1=2。所以在百位写2,结果是245。

4、总结算法,强调验算

4 0 3 验 2 4 5 4 0 33 4 8 1 5 9

上一篇:同学聚会的发言稿下一篇:台湾签证收入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