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舜文化研究会

2022-08-24

第一篇:山东大舜文化研究会

山东省民营企业文化体系的构建研究(上)

2009-12-7 山东省民营企业文化体系构建的影响因素

(一)齐鲁文化对山东民营企业文化的影响

山东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深受齐鲁文化的影响,带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基于本地文化的企业价值观、管理模式、经营风格等比较容易得到企业员工的认同与接受,因而大多数民营企业文化的创建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地域文化的影响,这种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同时,民营企业文化要有发展,也离不开地域的文化基础与支撑,在本地文化中寻源。民营企业文化的发掘与定位,更须借助地域文化的支持与张扬。

山东省历史上称为“齐鲁之邦、礼仪之乡”,齐鲁文化是先秦时期在今山东省境内形成和发展的一种地域文化。齐鲁文化博大精深,并且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由于山东是孔子的故乡,山东入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最为深远,重视义理,讲求诚信,为人实在。儒家思想渗透在山东民营企业文化中,对其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以人为本。孔子提倡“仁者,爱人”,孟子主张“民为邦本”,这种人本主义思想体现在民营企业文化中,企业业主积极进取,奋发图强;企业管理人员注重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注重人才资源管理,注重职工切身利益的满足,从而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企业注重满足消费者需求,服务社会,造福人类。

二、自我管理。儒家思想特别倾注于自我修为和自我修养,它倡导忠恕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讲求成人先成已,正人先正己,治入先修己,认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断言修身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民营企业的企业管理者能够加强自我修为,强化自我修养,率先垂范,这样才能具有威权,才能号召人、感召人,才能赢得广大职工对领导产生亲近感和敬佩感,形成企业内部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忠信观念。儒家历来推崇“与人忠”,忠诚待人。这种忠信观念体现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忠诚,树立企业管理人员对职工的信誉以及民营企业对社会的诚信。取信于入,以诚待人,这既是管理者的美德之一,又是一项有效的管理要求和经营原则。民营企业不仅应是上下忠诚的企业,还应是一个诚信企业,诚信经营是民营企业的制胜法宝。目前,山东省政府和企业大力开展诚信建设,致力于打造诚信企业。坚持诚信为本,信誉第一,不仅会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也会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四、强调礼治。“礼”是儒学中的核心范畴之一,重礼、隆礼、尊礼是儒家思想的基本特色。按照“礼”来治理企业,加强制度建设和规范化,可以使每个人行为规范有序,便于人际互动和关系协调,有助于企业保持稳定。做到“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不仅可以有效约束、调节每个职工的言行,使广大员工能够做到正身自律,保证企业的规章制度得到贯彻实施,还能够使人做到自重和尊人(“礼者,敬而已矣。”)。另外,“礼”也有助于树立企业形象。

五、和谐的发展观。儒家特别重视“和谐”,强调“和为贵”,孟子则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它要求“和而不同”,“执两用中”,致中和。民营企业在企业内部培植和谐稳定的人际关系,创造充满和睦亲情的家庭式的温暖内环境。在企业对外交往中做到“和气生财”,既为顾客提供和蔼可亲、细致周到的服务,与消费者之间建立互惠互利的社会关系。又给企业带来滚滚财源;促进企业注意环境保护,讲究生态效益。使企业与自然生态之间保持“天人合一”的协调关系,努力创建绿色环保型企业。民营企业家遵循“和为贵”的古训,将心比心的“羁矩之道”转换成“角色互换”的管理范式,成为一条成功的管理艺术,借以实现企业和谐的目标。

六、义利统一。“义利”在儒家思想中是联系在一起的,具体表现为重义轻利、见利思义,义利统一。市场经济条件下,民营企业文化不仅是一种经济文化,更强调必要的公共伦理和道德规范,将“义”和“利”结合起来,讲求“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企业在创造物质财富,赚取利润的同时,更要考虑社会利益。

齐鲁文化、儒家思想充满了哲理与思辩,将其运用于指导民营企业文化的构建,需要将其操作化为具体的行为准则和经营理念,决不是将传统文化直接运用到企业文化的构建中去。儒家文化包含着丰富的经济和伦理思想,但其中也有许多不利于企业创新和企业发展的因素,所以要区分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不能简单而为之。企业文化不是对社会文化的模仿,而是用文化的氛围和文化价值去管理企业,为企业、为社会创造价值。所以,山东民营企业构建企业文化,要面向现代社会,把握迅速变化的市场需求,调整对民营企业员工的工作激励,知人善任。营造一个充满情感、和谐共存的文化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实现对人性的超越,实现企业与社会的共存,人与自然的和谐,突出山东民营企业文化的特色。

(二)推动山东省民营企业文化构建的主要因素

企业文化既是一种客观存在。又是对客观条件的反映。作为企业实践的结果,又影响未来的实践。企业文化形成于企业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所以随着企业内部与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文化也会发展变化。

(1)政策环境改善。企业是一个开放系统,企业不能离开社会环境而生存,企业文化也不能脱离社会环境而构建。山东省政府对民营企业的政策鼓励和支持促进了民营经济的发展,同时在搞活经济,扩大社会就业,减少经济改革的阻力等方面也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应。由于政府在金融、财税、制度法规等方面对民营企业的重视,使得民营企业能够更好地发挥其灵活性和适应性强的优势。另外,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民营企业将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尤其是在利用本地特色创建国际品牌方面,民营企业能够更好地与国内外开放型贸易和经营环境融合。

(2)资本运营方式变革。随着民营企业的成长,资本运营规模扩大,融资、筹资渠道多样化,资本结构也发生了变化,旧式的家族资本和产权模糊的资金合伙方式在民营企业成长初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这种落后的资本运管方式在民营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逐渐成为企业壮大发展的障碍。随着企业规模扩大,资金需求增加,我国的资本市场日趋完善,为山东民营企业“二次创业”提供了良好的机遇。资本结构的变化是民营企业成长过程中的必经之路,它是资本运营方式演进的结果,这种变化无疑对民营企业的原文化产生重大影响。

(3)管理模式更新。民营企业在经营管理上要实现的一个重大飞跃是突破已不适合企业进一步壮大发展的传统姻亲管理模式,引入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在打破传统管理模式的同时,民营企业的治理结构也会发生急剧的转变。新型企业稀缺资源的出现,规范化公司制的形成,民营企业向日趋成熟的资本市场的进入,这些经营要素无不促使民营企业建立、健全科学的符合现代企业标准的企业管理和监督机削。

(4)智力资源流入。在民营企业发展初期,通常以“一项产品、一家投资、一种特色”的模式形成并开拓出企业的生机和市场,本土文化对企业文化和经营方式具有决定性作用。但是。随着民营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实行,企业文化应在人力资源开发中发挥更广泛的作用。将资本、智力资源和企业制度等生产要素有机地结合,形成一个整体,是民营企业扩展壮大的重要保障,也是民营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的灵魂。要保证民营企业的有序发展,企业一定要有一个长远的人才战略,对人才结构以及合理运用应认真进行战略性设计,制定完整的人才制度,实现人才管理、人才聘用的市场化机制。

(5)企业技术创新。在信息化背景下。创新的作用得到空前强化,并升华成一种社会主题。创新变成了企业的生命源泉,在剧烈变动的时代,成功者往往是那些突破传统游戏规则,敢于大胆创新,不畏风险的人,敢于改变游戏规则的人也就是在思维模式上能迅速改变的人。

二、山东省民营企业文化体系构建的方向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形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飞速发展,技术创新速度加快,产品生命周期缩短。数字化和网络化推动着经济全球化,使国家的界限日益模糊,无国界竞争势不可挡。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成为民营企业发展的时代背景,全球市场态势,企业竞争环境,企业竞争规则都在发生改变。在以数字化网络为基础的市场模式中,数字化商品与服务的特性对规则的改变起着关键作用。企业竞争的重点正在从产品制造转向客户服务和品牌塑造,从硬件产品转向软件产品和系统产品,从价格转向标准、制式。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在整个产业价值链中的相对比重正在下降,而以信息业为典型的虚拟部分相对比重在扩大。在上述时代背景下,无论是基本的价值观念,还是具体的行为准则,企业文化都将在很大程度上不同于传统经济中的模式。民营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应注重企业文化向以下方向转变。

(1)速度文化

由于技术研发竞争日趋激烈,新技术的替代和模仿风险加大,新产品的研制时间越来越紧,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这就要求企业的每一个员工都要树立良好的时间观念,在管理时间上做到训练有素。民营企业要充分营造发挥知识和智能效率的企业文化氛围,使用数字化工具改造企业旧有的或创造新的管理和运行流程,在快速变动的商业环境中提供企业员工最快速的反应机制。让员工彻底发挥潜力,主动掌握不断流动的信息所透露出的商机,发现最终消费者,并最先满足最终消费者的需求,并在短期内占有满足这种需求的排他性,从而获得成功。

(未完待续)

作者:赵霞 郑德 来源:《卓越管理》2009年第9期

责任编辑:俞江月

山东省民营企业文化体系的构建研究(中)

2009-12-7 (2)创新文化

相对于生产规模和成本,创新变得如此重要,不断创新成为现代企业的生存发展之道。中国民营企业本身就是中国经济创新的产物,民营企业文化构建本身就是创新的过程。民营企业应着力推进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升企业文化内涵。

制度创新是企业文化构建的内在要求,它有利于加速优秀民营企业文化的形成,提升企业竞争力。企业文化建设需要企业从制度上不断完善,不断创新,以形成符合企业自身特点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建立适合个人创新、组织灵活机动、完善的人才流动体系,推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形成。所以民营企业必须与时俱进,建立符合现代管理需要的规范企业制度,做到产权明晰、机制灵活。

技术创新是提升产品文化内涵的客观要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民营企业要赢得竞争优势,就必须加大技术投入,拥有领先的核心技术。企业产品要占有市场,必须加大力度推进名牌带动战略的实施,提升产品的文化内涵。把品牌创新与技术创新有机结合起来,将技术开发和品牌经营文化理念充分融入到企业中去,不断推动名牌战略的实施,提升企业竞争力。

管理创新是提升企业形象的重要保证。我国正在大力推行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战略的实施。民营企业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对企业进行信息化管理,进行经营思想和管理理念的创新、组织结构和管理结构的创新,以及管理规范和工作流程的创新,从战略制定、市场定位、质量控制、财务管理、营销企划、人力资源规划到具体实施的每一个环节中都要有创新意识,制定和选择多套应变方案。

(3)学习文化

知识经济时代,学习是一个人、一个企业永恒的任务,崇尚知识成为民营企业的基本要求。JBM、HP、Gisco和联想、TCL等企业成功的经验表明:培训和学习是企业强化“内功”和发展的主要源动力。只有通过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培养企业每一位员工的学习和知识更新能力,不断调整企业人才的知识结构,才能应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在企业文化构建中,民营企业应成为一个不断学习的组织。一名好的民营企业家不仅应努力将企业带至整个行业的前列,更重要的是创造一个学习型环境,使员工在为企业工作的同时,自身能力不断提高,使技能和知识不断提升,为员工储蓄未来,为企业储蓄人才,变个人学习为企业团队学习,使企业成为学习型组织,“善于创造、寻求及转换知识,同时能根据新的知识与领悟而调整行为”,正所谓终身学习,永续经营。

(4)融合文化

企业融合文化应当是多元文化、合作文化和共赢文化的集合。这种具有包容性的融合文化,可以突破有限的市场空间和社会结构,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可以弥补缺陷,分担风险、联手角逐市场,降低交易成本,在更广泛的程度上达到“双赢”乃至“多赢”。

著名的麦肯锡咨询公司提出21世纪企业新战略就是协作竞争,结盟取胜。民营企业一般规模有限,无法与大企业正面竞争,因而民营企业间的合作变得重要而常见。民营企业无论是并购扩张,还是实施战略联盟,都必须注重跨文化的融合,在战略发展大目标一致的情景下,通过对原有文化的调查、理解、分析,发现原文化的长处与不足,对于各自的文化差异在相互尊重中逐渐磨合,达到趋同。

(5)生态文化

随着工业的发展,人类生存环境受到了越来越严重的破坏,生态环境的失衡使越来越多的人环保意识增强,引发了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环保运动,促使了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确立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迫使企业彻底改变对自然界的传统态度和理念,而把保护环境纳入其发展过程之中,从而产生了生态文化的理念。时代需要民营企业明确自身的社会责任,要求民营企业创造生态文明,强调民营企业要重视保护地球生态环境,尊重生态环境,对大自然赋予人类的一切怀有一种敬畏之心,努力消除和减少生产经营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影响,这是对“企业家精神”的时代补充。民营企业应自觉地、主动地设立自身的生态环境政策和目标,努力开发绿色产品,进行绿色生产,开展绿色营销,控制在生产和服务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承担起促进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发展的责任和义务,使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积极支持全社会保护生态环境的活动。民营企业只有构建起这种全新的生态文化,才能和可持续发展潮流相适应。

(6)人本文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管是国家间的竞争还是企业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没有高素质的人才就没有企业的前途,民营企业要真正树立起“金银有价人才无价”的人才观念,在为人们提高收入水平的同时,充分展示出一种人性化的企业氛围和对人的价值的充分尊重,民营企业才能充满活力。在人才观念上民营企业应该向以下方向转变:第一,制定长远的人才战略。民营企业应认真地对人才结构进行战略性设计,优化人才结构,完善选择和培养人才的规章制度。第二,建立市场化的人才机制。首先要促进人才流动,增强人才活力,其次在企业自己培养人才的同时,重视对成熟人才的招聘和使用,以提高企业人员素质。另外,重视人才结构和知识结构的合理化。第三,建立完善的人才选拔程序和制度以及企业内部的竞聘机制,做到知人善任。第四,团结人才,使管理层真正成为与整个企业血肉相连的一部分,在企业里形成一种有凝聚力的企业文化,用文化的、认同的力量将众多人才团结在一起。第五,留住人才,真正用好所拥有的人才。民营企业是能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到一批高素质人才的,但如何发挥这些人才的作用才是至关重要的。

民营企业发展到今天,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工作场所,而且是一个文化体系,在民营企业发展中企业文化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山东省民营企业文化体系构建的对策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通过企业文化的建立,在企业中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从而推动企业有效发展。应如何建立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呢?

(1)“原则”明确。遵循科学的企业文化构建规律。

①系统原则。坚持系统原则,企业文化本身是一个系统,构建企业文化也是一个系统的过程。企业文化不是诸要素的无序堆砌,而是一个内涵广泛、分层次的有序结构,所以必须系统设计、统筹谋划。首先,应注意民营企业文化有不同的层次和结构,深层的精神和价值观、浅层的制度系统、表层的文化载体等要素有机组合,构成了企业文化体系,忽视或仅侧重于哪一方面,都会导致企业文化构建的失败。其次,应注意民营企业文化构建是一个“从下至上”和“从上至下”相结合的过程,是全面的、全员参与的、全过程的系统工程。

②创新原则。坚持创新原则,企业文化的构建要遵循共性与个性的统

一、继承与创新的统一。由于企业文化总是建立在一定的企业性质之上的,因而建立在此基础上的任何企业文化都有其共性。另一方面,由于任何企业文化的载体都是人,而不同的人,不同企业的人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都受着自身条件和客观环境的制约,因而表现出强烈的个性特征。共性则预示着建立在同一经济基础之上的企业文化可以继承,但个性又表明了对于任何一种企业文化都不能采取“拿来主义”的态度,必须坚持继承、消化、创新、发展的辩证态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立起适应企业发展要求的企业文化,也只有这种企业文化才能为企业的发展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因此,构建企业文化并没有既定的模式,每个民营企业都面临着企业文化的创新。

⑤动态原则。坚持动态原则,企业文化构建应为企业服务,随企业的发展而发展。能够促进企业长期经营业绩的企业文化,应该具有充分的弹性,适应企业的不同成长阶段;应该具有强大的力量。适应企业的环境,并随着企业发展、环境的变化做出相应的改变。但是,企业文化的形成具有自发性,是企业习惯行为的一种意识形态表现形式。企业文化的形成、传播、扩散的过程都是入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的转交过程,“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要改变已经深深的根植在企业成员头脑中的思维习惯,其痛苦与艰难是可想而知。所以,构建企业文化必须充分考虑到其动态性、艰巨性和复杂性,需要时间、耐心、毅力和一套行之有效的变革流程方法。

(未完待续)

作者:赵霞 郑德 来源:《卓越管理》2009年第9期

责任编辑:俞江月

山东省民营企业文化体系的构建研究(下)

2009-12-7 (2)“定位”准确,形成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模式。

民营企业文化的构建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企业的外部条件,有的放矢,因地制宜,因时而异,建设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

首先要对本企业进行全面的分析,使构建出的企业文化在具有基本共性的前提下,展现出应有的个性。只有对企业有准确的了解和把握,建立的民营企业文化才能保证适合企业,才能保证企业文化具有生命力。

其次,对企业外部环境进行分析,使构建出的企业文化能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适应环境变化的要求。任何企业都处在一定的外部环境下生存和发展,民营企业文化是本企业成员适应外部环境的表现。所以,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必须注意外部环境对民营企业及其成员的影响力。

在对民营企业内部和外部进行分析,准确地把握企业的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企业文化进行定位。明确要建立一种适合民营企业的什么样的企业文化,是竞争型的、传统型的、创新型的还是务实型的。只有正确定位企业文化,才能在企业中顺利实施,才能为进一步塑造企业文化指明方向。企业文化定位必须经过深入分析讨论,请专家测评论证,同时不能脱离广大员工,因为他们是企业文化的载体,没有广大员工的认同,企业文化就无法在一个企业中形成、发展。

(3)“时机”恰当,把握变革企业文化的转折点。

山东省民营企业正处在学步期或青春期,将要从创业型转为管理型,进行较大的跳跃。在这个阶段,民营企业采用新的组织形式,创业者聘用外部的职业经理,但对企业的控制权

难以移交,二者的内部冲突妨碍企业的经营,企业愿景暂时淡化,太多的冲突使企业无暇顾及顾客的需求。

爱迪斯指出的创办人或家族陷阱,正是民营企业关心的如何超越家族制的问题,而这恰恰也是企业最危险的一个陷阱。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再难有增长,似乎有一种力量制约和摆布企业的命运,左冲右突,难以脱离这个怪圈。实际上,是企业长期停滞在粗放经营和管理上,缺乏留住人才和培育人才的机制,落后的管理和组织机构,不良的企业文化制约了民营企业的发展。

因此,民营企业应把握时机,树立危机意识,培育变革氛围,重构企业文化。首先,在企业中培育一种适合变革发生、传播和扩散的氛围。在拥有健康良好的企业文化的企业中,企业员工不但是变革的具体执行者,更应该是变革的积极建设者,员工的经验、智慧、创意是变革发生的重要源泉,企业员工的变革热情是变革成功的坚强保证。只有当所有员工从心灵深处感觉到“不变革企业没有希望,自己利益得不到保证”的时候,员工就由被动参与变革者转变成了主动寻求变革者,这个企业才能拥有一片变革的土壤,变革才能获得丰富的果实。

只有危机意识深入人心,变革观念才能深入人心。其次,建立危机意识,并不需要企业真的面临显性危机,关键是造成一种危机感。亡羊补牢虽然也可能有效,但能未雨绸缪才是明智之举。企业领导应该经常拿世界上许多著名企业由于因循守旧而丧失市场先机,导致企业限于困境的例子来教育员工,使员工真切地感受到竞争的压力,从而产生变革的动力。平时应该多强调企业面临的竞争挑战,不要总是一味强调成绩,使员工感觉置身于忧患之中。再次,在建立危机意识的同时,要广泛发动员工献言献策,群策群力,一方面可以发挥集体的智慧,同时使员工真正感受到自己在企业中的价值,进而使企业内部的凝聚力进一步加强。

对员工的提案,及时进行反馈,合理地采用并进行奖励;未被采用的提案者也要鼓励其再接再厉提出更加合理的提案。在这样的企业环境下,企业员工不但不会抵制变革,反而会主动寻求变革;不只是变革的被动接受者,更是变革的主动建设者和传播者、推动者。

(4)“再造”重构,提升企业文化和经营战略。

企业文化和经营战略是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相互提升的关系。一方面,企业战略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单元,是企业文化的一种反映,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便会产生什么样的企业战略。企业通过战略管理实现使命和达成愿景,企业战略反映着企业宗旨和核心价值观,有着深刻的企业文化烙印。优秀的企业文化往往会指导形成有效的企业战略,并且是实现企业战略的驱动力与重要支柱。另一方面,企业文化服务于企业的战略,企业要创建有利于企

业战略实现的优秀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在指导企业制定战略的同时,又是调动企业全体员工实施战略的保证,是“软”管理的核心。企业要实现战略目标,必须有优秀的企业文化来导航和支撑,用文化打造企业品牌,用文化树立企业信誉,用文化传播企业形象,用文化提升企业竞争力。因此,有效的战略和优秀的文化是企业成功的模式和基础。

山东民营企业正处于“二次创业”的关键时期,企业文化也面临着再造重构,民营企业应再造企业文化,以保证企业在企业文化再造中的主动性,并将企业文化重构纳入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更为可行地塑造出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企业文化体系。

企业文化再造的过程是一个从内在的个人观念到外在的管理规则的一系列变革,尤其对民营企业来说,企业文化基本上还处在家庭情感联系型和规章制度约束型这样的层次,要转变提升到较高层次的理想事业追求型的层次更是一个艰巨而且长期的彻底扬弃过程。

通过民营企业文化的再造提升企业的战略管理。战略管理涉及到环境评估、领导变动、战略与经营变化的联系、人力资源管理及变革管理中的协调等因素,这些无一不同企业的价值理念有关,因为战略管理最终会落实到每一个人的行动中。企业文化本身具备的相对稳定及持久的惯性使得变革充满阻力,因此,促进企业中的人拥有变革的观念,对既有的价值观进行创新,使之匹配新的战略实施框架,是提升企业战略管理的价值基础。

企业文化理论中,企业家个人的价值理念、领导风范、人格魅力等构成了企业家文化,企业家文化是企业文化形成的最主要来源。要形成健康的企业文化,首先要重塑健康的企业家文化。如果企业主一切行为的中心目标只有一个“为自己及家族聚敛财富”,完全不懂什么是社会责任感、民族责任感,在这样的财富观支配下‘的企业主势必把员工当作会说话的创造财富的工具,许多民营企业主的口头禅就是“两条腿的人哪里都是”。这样的企业当然也会有企业文化,但只可能是一种病态的文化,一种迟滞企业发展的文化,企业的机体中流淌着这样不健康的血液,从长期看,企业很难发展壮大,企业这块蛋糕永远也做不大。中国的民营企业主要扮演世纪企业领导人的角色,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开阔自己的视野,转变自身的价值观,由单纯自己致富的价值观转变为社会财富的创造者的价值观,才能适应未来发展的要求。

(5)“措施”得当,采取构建企业文化的有力措施。

① 成立企业文化变革专门机构。变革的准备工作告一段落后,成立企业文化变革的专门负责机构就是当务之急了。一项事业的成功,在总路线正确的情况下,成功与否的关键就是组织的得力程度,企业文化的变革也不会因为其必要性而自行发生,企业的旧有文化具有很大的惯性,必须建立强有力的领导团队,来推动企业文化变革的步伐。这个团队在性质上

是企业高层领导的智囊团、参谋团,主要职能是提出制定企业文化变革的内容、实施细则、战略步骤等方案,供企业高层决策。团队成员配备情况,应该坚持专业性和权威性的统一。变革中会遇到很大的阻力,需要强大的权力支撑,应该坚持企业最高领导挂帅。但清一色由企业领导组成的团队是不可取的,这样会陷入外科医生自己为自己动手术的陷阱之中,企业领导对变革机构的领导采取战略性指导更加合理。员工中有一定威信并且有积极变革欲望的人应该吸收一些进入变革机构;企业变革不能闭门造车,宜充分利用企业外部资源帮助企业变革,是可取之道,邀请一些有实践经验同时具备一定理论水平的顾问参加这个机构,不仅可以从理论上予以指导而且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企业的变革进行审视,以旁观者的角度更加客观地找出问题所在。

② 提出构建愿景、计划企业文化。变革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会是一个很复杂而且不断需要根据实际实施情况的发展而进行修整的系统工程。如果不能提出一个有意义的愿景作为变革的核心概念,那么整个变革计划就很容易出现前后计划不相容的情况。能为广大员工所接受的愿景应该是精练的有说服力的,变革会给企业带来什么好处,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好处,一目了然。太复杂的愿景不但使员工感觉难以接受,而且起不到统领整套变革计划的作用。

企业作为一个利益共同体,所拥有的员工需要一个共同的目标,这个事业目标既是企业对员工的一种利益吸引,也是对大家行为方向的一种界定。通过对目标的努力,员工精神文化逐步形成,概括、总结、提炼精神力量而得到确立,它是企业优良传统的结晶,是维系企业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信念会使企业员工凝聚成一个整体,并在工作中遵守企业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为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而努力。目标的确定要建立在对本企业发展战略思考的基础上,既具有特色,又比较实在。围绕这一目标,培养企业全体人员所共有的价值观体系。企业共有价值观的形成,是全体员工对企业所倡导的价值标准的认同过程。其培育方法通常是领导者倡导、培植,并以各种传播方法灌输到员工中去,给员工指出成功之路,并在企业内部制定出遵循的标准,日积月累的逐步形成。

③ 新文化的传播、扩散。企业文化的传播和扩散需要特定的机制以及载体。顺畅的传播渠道是企业文化变革的关键所在,大多数企业文化变革的草草收场都是缺乏一个顺畅的传播渠道,结果就是“热热闹闹搞变革,轰轰烈烈走过场”,企业经营状况依然。企业高层的意识、行为的垂范作用是企业文化传播的有力渠道。企业象既然是企业文化变革的策划者和最后决策者,理所当然应该是模范的执行者,企业家本人在进行“言传”的同时,更要注意“身教”起到的作用大得多。

总之,企业文化的构建,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发展的过程。民营企业必须在推行制度改革和创新的同时,注重企业文化的重塑和变革,积极培育与之相适应的企业文化,只有在先进科学的企业文化指导下,民营企业才能够逐步成熟和壮大。只有切实加强民营企业文化建设,才能使企业有凝聚力和战斗力,企业有明确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有维持其成长的灵魂支柱,‘从企业内部为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无穷的力量。

作者:赵霞 郑德 来源:

2009年第9期

责任编辑:俞江月

《卓越管理》

第二篇:山东文化现状析

齐鲁大地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思想学说和文化风尚创造了灿烂的文明,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有天人合一和帝王文化色彩的泰山文化;有开拓、坚韧的黄河文化;有创建仁义、礼制思想的孔孟文化;有早期商业文明的运河文化;有忠义、刚烈的水浒文化;有开放、纳新的海洋文化;有新工业革命的城市文化;有忠诚、奉献的沂蒙文化;有兼容并蓄的对外交流文化等。山东不同的地域文化既各具特色,各领风骚,又相互影响,相互融合,铺就了广褒无垠的齐鲁文化大地,支撑起坚实巍峨的齐鲁文化大厦。

山东文化积淀深厚,齐鲁文化历史悠长,内容独具,个性鲜明,不仅国家级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众多,而且各种传统工艺、民间风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异彩纷呈。丰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遗产,是山东发展文化产业的宝贵资源。一个文化资源保存完整、开发最好的城市,往往也是现代化程度很高的文明城市。因此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对提高本地知名度、促进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然而历经数千年经久不息的齐鲁文明现代却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和考验,作为文化市场相当繁荣的现代社会,山东文化产业却与迅速的经济发展不相挂钩又是值得思考的问题,论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总体上看,目前我省文化产业基地规模偏小、比重偏低,许多制约山东省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瓶颈”仍待突破。

文化产业基地行业分布不均衡。在文化产业基地所分布的10大类行业中,文化旅游业最多,有15家,最少的是动漫产业,只有3家,另外文化创意产业与文化演艺产业类文化产业基地也很少,分别只有4家。文化产业基地行业分布不均衡,偏重于传统的文化旅游业,但在新兴的动漫等产业上偏弱。

部分文化产业基地定位不准确,缺乏特色。没有充分利用所在区域的特色和发挥自身的优势,定位不准确,没有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拥有完整产业链的园区类文化产业基地少之又少,目前我省大多数园区类文化产业基地为单一行业产业园,对上下游的产业链整合能力较弱,园区的产出效益很低。

文化产业基地总量少,规模小。从数量上来看,广东省拥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2个,而我省只有9个;从文化产业基地规模上看,上海市普陀天地网络数字内容产业基地在2008年时入驻企业就实现销售15亿元,其中文化相关企业实现销售7亿元。而我省几乎没有这样规模的文化产业基地。

投资渠道单一,开放程度不高。目前,我省文化产业的资金,财政投资仍是主渠道,没有或缺少文化产业发展的专项基金,资本市场融资也刚刚起步,吸引外资规模不大。

大部分文化产业基地的科技含量偏低。科技投入、产品的科技含量还很低,创新能力不强,从而导致文化产品质量、档次、形式单

一、科技含量不高,经济效益低下。

以上几点严重制约了我省经济的迅速发展,或许又是政府接下来的工作重点。同时,文化资源的保护上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亟待解决。

(一)对文化资源保护的认识有待提高

由于我省对文化资源保护工作正处于起步阶段,全社会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个别单位仍存在保护意识淡薄,保护工作的体制、机制、经费、措施手段等还很不完善,如对一些资源的评定标准存在不明朗处,操作性不强。因此一些文化资源得不到科学、有效的保护,加上大规模的经济开发建设,加剧了对有关文物的破坏。

(二)缺乏科学的保护措施,非物质文化遗产流失现象严重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新的娱乐方式和流行文化层出不穷,人们的生活方式急剧变化,促使传统文化和越来越遭到冷落,以口传心授方式传承的各种文化艺术、技艺、民间习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一些作为传统文化载体的独特语言、方言、文字正在消亡。

(三)缺乏专业研究人员,使传统文化资源难以形成精品

山东一些地区都有舞龙、旱船、高跷等民间艺术,由群众自己编创,具有浓厚的地域色彩。但这些珍贵的传统文化资源缺乏专业人士的指导,在艺术价值和艺术层次上局限于自娱自乐型,水平难以提高,故无法形成产业,缺乏大学中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学科,不能培养提供保护文化遗产所需的社会人才。山东琴书、山东大鼓这些具有浓厚民间特色的文化遗产因人才培养断层的缘故失去了往日的活力。

三、关于对传统文化资源保护工作的建议。

所以,我们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来拯救我们的文化,具体几点如下。

(一)坚持“保护第一,抢救第一”的方针,有效保护,研究,合理利用

山东地区拥有大量文化资源,一旦消失,就不可再生。针对各地文物面临严峻的保护和研究的困境,加之开发使文化资源受到不同程度破坏与损伤时间的发生,应加强文化资源的保护,有了完善的保护,才可进一步开发与利用。其中,科学研究是不可缺漏的重要环节,倘若没有科学的研究和规划作为开发的基点,利用就有可能失之盲目和无序,文化开发不仅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还有可能造成文化资源的浪费与破坏。

目前,我们需要重要保护和开发的文化资源主要有三种:一是文化资源。是某个年代历史文化的精髓,是极为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一旦毁坏,就不复再生。当然,对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如,开发文物市场等,也能带来显著效益,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二是生态景观资源。这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美景仙境,既要开发,也要保护。如果只顾盲目开发和利用,势必破坏生态环境;三是地方和民族文化资源。地方文化资源、民族文化资源是一地一民族灵魂,是该地该民族独特的文化象征和表现。不同地域传统工艺、饮食文化、地方戏曲、民族歌舞、民俗风情等都是独特的地方和民族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好地方和民族文化资源,保护地方优秀的文化遗产,保持民族文化的独立性,是政府部门的重要职能。保护的同时,也可有效的开发和利用,特别是为发展旅游业、会展业提供产品和服务。

(二)深化细化普查工作,加大文化资源保护力度,促进民族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

根据国家、省、市关于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要求,积极协调有关部门、邀请有关专家成立了文化资源普查工作小组,开展知识培训,对全省传统表演、民俗活动、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等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全面详细的普查,建立全省文化资源档案和数据库,为实现山东省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充分利用山东地区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山东地区有多处旅游自然资源,例如沂蒙山区为代表的著名革命老区,沂蒙山革命根据地留下了大批革命历史纪念地和革命战争遗址、遗迹。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沂蒙山区是整个华东革命根据地的指挥中心,领导机关多,发生的著名事件多,红色旅游资源密集,涌现出全国闻名的“沂蒙母亲”、“红嫂”、“沂蒙六姐妹”等一大批英雄典型。因此,应利用当地得天独厚的红色旅游资源,对公民加强爱国主义的同时,研究并发展红色资源的延伸开发,把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培育成我市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和支撑点。目前应当进一步研究开发沂蒙山地区革命老区的文化内涵,把本地区的红色旅游作为宣传特色,通过和媒介进行立体化建设。

(四)加强对专业人才和民间文化传承人才的教育培训,建立一支素质较高的保护和传承队伍

首先,认真落实好国家、省、市有关文化资源保护政策,比如关于落实保护老艺人的相关政策。各地区根据实际成立民间艺术传承人工作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推介搭建平台;支持民间艺人在创新题材、开拓市场上下大功夫,使一些具有较大生存空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光大。

其次,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综合优势。山东高等院校众多,可联系合作成立各地区文物抢救保护小组,重点开展对各地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发掘,借鉴和汲取中外艺术的一些好的形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创新,使之既具有区域特色和民族特点,又能够反映时代精神风貌而被人民群众广为接受。

再次,政府要鼓励院校面向市场办学,规范社会文化教育培训行为,发展规模化、专业化、社会化的文化教育培训机构,文化单位要改进人才管理、使用制度,建立规范的人才自由流动机制,。

与其说是挑战不如说是一次机遇,我们应该认真对待我省的文化现状,积极采取得当的策略,化被动为主动,利用我省灿烂的文化积淀再加上强大的经济基础为依托,实现齐鲁文化的再一次腾飞绝对是指日可待,因为我们我们完全有信心也完全有能力迎接好这次挑战,实现齐鲁文化的复兴。

第三篇:齐鲁文化与山东民俗

齐鲁文化与山东民俗

一、山东民俗饮食、服饰等多样化 什么是民俗?什么是民俗学?所谓民俗,就是在民众中传承的社会文化传统,是被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社会生活文化既是一种历史文化传统,也是民众现实生活的...

一、山东民俗 饮食、服饰等多样化

什么是民俗?什么是民俗学?所谓民俗,就是在民众中传承的社会文化传统,是被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社会生活文化既是一种历史文化传统,也是民众现实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谓民俗学,就是研究民众所传承的各种民俗事象的本质、特点、作用及其产生、发展和演变规律的学问,是隶属于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一门独立学科。

民俗包括饮食习俗、服饰习俗、语言习俗、居住习俗、人生仪礼习俗、社会交际习俗、民间文学、民间艺术、民间工艺、民间信仰习俗等。民俗作为民众的生活文化,更受地域所决定。俗话说,三里不同风,五里不同俗;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齐鲁文化正是以丰富多彩的山东民俗文化为支撑的,比如各地方言、饮食、服饰等就是这种多样化的最直观展示。山东老百姓的家常便饭常常离不开大葱,但吃法却不一样。胶济线以南、津浦线以东、胶莱河以西习惯吃煎饼卷大葱、鲁西北、鲁西南习惯吃饼子窝窝头。整个山东几乎都喜欢大饼卷大葱,那叫“大葱蘸酱,越吃越壮”;喜欢白菜炖豆腐,所谓“白菜豆腐保平安”。要改善生活怎么办?那就是烙大饼、卷大葱。民间甚至认为皇宫和上层社会也喜欢大饼卷大葱。鲁西南有一出传统戏中就唱道:听说那老包要出京,忙坏了娘娘东西宫,东宫娘娘烙大饼,西宫娘娘卷大葱。

山东各地的语言,在外界看来,主要是以山东快书为代表的济南周边方言和以侯宝林相声中学说的胶东话、倪萍在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中表演的“天气预报”为代表的胶东方言最有代表性。其实,山东各地的语言习俗可以用“五花八门”这个成语来形容。大家如果到山东各地走一走,听一听山东各地方言就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从山东的济宁、菏泽沿着运河往北走,一直到聊城,几乎每个县的方言土语都不相同。在称呼上,也是五花八门。鲁中鲁北管小姑娘叫小妮或小妮子,大姑娘叫大妮或大闺女;青岛则把小姑娘称为小嫚、大姑娘称为大嫚;沂蒙山区却把未婚女青年称为识字班,把已婚妇女称为妇救会。鲁西北、胶东管父亲叫“爹”,沂蒙山区多数地方却叫“爷”;山东多数地方管祖母叫“奶奶”,潍坊一些县市却称为嫲嫲。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我研究的结果,主要有三条原因。第一,与古代鲁国、齐国对待民俗所实行的治国之道密切相关。鲁国的第一任国君是周公(姬旦)。尽管他没有到任,但是他和他的儿子伯禽实行的是“革其俗变其礼”,把政区内各个地方的民俗统一于周王朝的礼仪;而齐国第一任国君是姜太公,他实行的是:“因其俗,简其礼”,基本保留了各地原来多样化的民俗。第二个因素,就是鲁西一带,甚至往南到安徽、江苏北部,往北到河北南部,基本都处于平原地带,地域之间的人们往来交流方便,促进了语言习惯的趋同。第三个因素,是这个地区处于大运河沿岸的关系。运河的通航,促进了沿岸民众的密切交流往来,从而使这个地带的民众形成了比较相近的语言习惯。

二、齐鲁文化 多山多水多圣人

山东是中国的一个缩影。大家先观察一下山东省版图与中国版图的对比,会发现形状很相似。不仅如此,山东的物产兼具南北特点:山东的气候没有南方的湿热,也没有北方的寒冷,处于全国中间水平;山东有占全国近十分之一的人口,占全国十分之一左右的GDP,山东省区域经济的发展,从东部胶东半岛到鲁中地区,再到鲁西北、鲁西南地区,也和全国一样,呈现出发达地区、一般发展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渐次过渡。可以说,山东是中国的一个缩影。同时,齐鲁文化也是中华文化一个最具代表性的符号。齐鲁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和核心,其思想内涵主要包括几个方面:以人为本,以仁为核心,以德为要,以孝为先,以和为贵,以礼为范,以“三纲五常”为主要内容,以天人合

一、阴阳和谐为最高境界,以“中庸之道”为基本方法,以因时变革为前进动力。

山东文化资源丰厚,圣人贤士、文化名人众多,文化经典浩如烟海。早在四五十万年之间,就有与北京周口店地区同期沂源猿人生活在这里。山东历史上和地理自然环境中所形成的北辛文化、岳石文化、东夷文化、鲁文化、齐文化、莒文化、黄河文化、运河文化、泰山文化、水浒文化、泉文化、海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等丰富多彩,交相辉映,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至今仍对中华民族和世界文化产生着重要影响。我们对外宣传山东,常常会讲三句话:泰山从这里崛起,黄河从这里入海,孔子从这里诞生。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山一水一圣人”。

首先,我们来说泰山从这里崛起。与诸多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泰山,是世佛罗里达双文化遗产。但是一段时间以来,中央电视台有一个宣传黄山的非常响亮的口号:“感受黄山,天下无山”。如果单就风光秀丽来说,泰山可能不如黄山。但是就文化底蕴而言,泰山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自古以来就占有任何一座山峰都无法替代的崇高位置。“泰山岩岩,鲁邦所瞻。”这是孔子晚年编订的《诗经》中对泰山的赞叹。明代的《泰山经》说:“泰山胜迹,孔子称首。”在历史的长河中,泰山被奉为国山、神山、圣山,上自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无不前来封禅、朝拜。中国历来有“泰山安,则四海皆安”之说,安如泰山,稳如泰山,重于泰山等一大批与泰山相关的成语,都证明着泰山至高无上的地位。泰山作为“五岳之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其次,我们说一说黄河从这里入海。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中一个代表性的符号。山东拥有独有的黄河入海口奇观,这里有中国最完整最广阔的湿地生态系统。

我们再来说孔子从这里诞生。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创立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儒学,对后世的政治、思想、文化及社会各个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成为中国和世界最富贵的文化遗产之一。至圣孔子、亚圣孟子故乡的“四孔”、“四孟”,是重量级的世界文化遗产。这里是所有华人华侨,甚至中国之外的不少文化人景仰、朝圣的地方。中国古代的文化经典,半数左右产生在齐鲁大地上,如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的全部,五经中的《诗经》、《春秋》,武经七书中的《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司马法》,文学理论经典《文心雕龙》等等。 咱们可以找一个旁证来说明泰山和孔子无比崇高的地位:封建时代的皇帝,号称天子,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威,那真叫“老子天下第一”。皇帝除了拜天、拜地、拜祖宗之外,不拜任何人,别的人只有给他三跪然后九拜的份儿。但是只有来到山东例外。为什么?因为他既要拜泰山,又要拜孔子,如果他不跪拜,人家不会认为泰山、孔子不够权威,而是会认为这个皇帝没有文化,没品位,没教养,甚至认为他这个朝代已经朝纲废驰,礼崩乐坏了。

说起山东的文化名人,人们可能都熟悉这样一个故事:曾经在曲阜为康熙皇帝讲经的《桃花扇》作者、孔子第六十四代孙孔尚任,后来到江南做官。到任后,发现在他下塌的地方,门口贴上了一联:“江南多山多水多才子”。孔尚任一看,这是考较我呢!于是不假思索,大笔一挥写出下联:“北国一山一水一圣人”。

讲这个并非见诸正史的故事,其实是为了说明山东决不只是一山一水一圣人,而是多山多水多圣人。名山除泰山外,还有沂山、蒙山、鲁山、徂徕山、昆嵛山、崂山、梁山、峄山等等。水除黄河外,还有渤海、黄海、微山湖、东平湖,趵突泉、百脉泉、黑虎泉等等。历史文化名人就更多了:有思想学术诸子孟子、庄子、墨子、荀子;兵学家姜尚、吴起、鬼谷子、孙武、孙膑、司马穰苴、戚继光;贤臣良辅伊尹、管仲、晏婴、东方朔、诸葛亮、房玄龄;科学家鲁班、墨子、扁鹊、甘德、刘洪、何承天、王叔和、薛凤祚;经学家伏生、郑玄、何休;农学家汜胜之、贾思勰、王祯;文学家艺术家刘勰、王勰、王羲之、颜真卿、李清照、辛弃疾、李攀龙、王渔洋(士祯)、张养浩、张择端、蒲松龄、孔尚任等等。这些文化名人为中华民族、为全人类社会做出的重大贡献,不但为全中国的人们所公认,也被世界上众多有识人士所认可。而且,这些人都是齐鲁文化哺育出来的,更准确地说,他们都以齐鲁民俗为母体的齐鲁文化所塑造的。我们可以设想:假如缺少了一串串名字,中华文化是不是会逊色不少?

也许大家会说,你怎么把大清官、大忠臣刘墉刘罗锅这样一个重要人物给漏了?其实,这并不是我有意无意地遗漏。因为同前面提到的那些名人甚至没有提到的 一些人比起来,刘墉还差着点行市。刘墉的父亲刘统勋,在历史上的地位、贡献和名气就比刘墉大得多,刘墉的老家诸城更是名人辈出,名称“四大家”:孔夫子的女婿家(公冶长),李清照的婆婆家(赵明诚),毛泽东的丈人家,康生、王统照和臧克家的姥姥家(也是老家)。

三、齐鲁文化与山东民俗 相互影响、双向互动

那么,文化与民俗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呢?我认为,文化与民俗是一个文化体系内相互影响,双向互动的两个方面。民俗源自生活,又深深地影响和改变着生活。山东的民俗发源于齐鲁大地人民大众的日常生活之中,为齐鲁文化的产生、传承、弘扬和山东大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打下深深的烙印,同时又深受齐鲁文化的影响,在厚重的齐鲁文化熏陶下不断塑造和完善自己。山东民俗既是山东地域文化(主要是齐鲁文化)产生的母体,同时又是优秀的齐鲁地域文化传承熏陶的产物。为了说明这个关系,我想用河流、大树、庄稼为例,来打一个比方:

一方面,山东的民俗是齐鲁文化形成的土壤和根基。如果说文化是一条大河,那么,民俗就是这条大河之源;如果说文化是一棵大树,那么,民俗就是这棵大树之根;如果说文化是大地上丰收的庄稼,那么,民俗就是这些庄稼生长的土壤。上层文化几乎都是不断吸取民俗文化的精华而发展起来的。孔子杏坛设教、讲儒家思想,应该说是高雅至极了吧?但是孔子讲的内容是什么?是礼(礼仪)、乐(音乐)、射(射箭)、御(驾车)、书(识字)、数(计算),都是最普通、最民俗的东西。还有若干成语,比如“瓜田李下”、“瓜李之嫌”,就是从“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的民俗发展而来的。

另一方面,文化对民俗也有着大而深刻的影响,齐鲁文化是山东民俗塑造自我的模具。文化的大河也会派生出一条条民俗的支流,文化的大树也会生长出一根根民俗的分支。很多民间习俗也是在社会文化的熏陶下形成的。在山东,齐鲁文化特别是孔子作为一个文化巨人所创立的儒家思想,对中华民族,尤其是山东人文化心理结构的形成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在长期的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孔子的思想和主张,广泛而深入地渗透到山东民众的观念、行为、习俗、信仰、思维方式和情感模式之中,自觉不自觉地成为人们安排生产生活、处理各种事务、协商各种关系、参与社会活动的指导方针,成为民风民俗生成和发展的基本遵循,成为塑造山东人性格特点和行为方式的最高准则。

第四篇:功率 教案 - 山东教学研究网

《功.功率》 教案(二)

张艳玲

(一)教学要求

(1)理解功率。知道什么是功率?知道功率的物理意义。知道计算功率的公式及功率的单位。

(2)会用功率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复习提问

(1)力学里的功包括两个必要的因素是什么?计算功的公式和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什么?

(2)在建筑工地上要把1000块大理石板送到20米高处,已知每块大理石板重50牛,用起重机可以在2分钟内将大理石板一次全部送到20米高处。如果用一个工人来背,把这些大理石板送到20米高处所用的时间是20小时,试求用这两种方法,把大理石板全部运送到20米高处,起重机和工人各做了多少功?

解答:起重机吊送大理石板所做的功

W1=F1·s=G·h=50×1000牛×20米=1.0×106焦,

工人背运大理石板所做的功

W2=F2·s=G·h=50×1000牛×20米=1.0×106焦。

(三)进行新课

(1)引入

把1000块大理石板送到20米高处,起重机和工人做的功是相等的。但是,在做相等的功时,起重机比工人做功快。做功不但有个多少的问题,还有一个快慢的问题。在物理学里用功率这个物理量来描述物体做功的快慢。

板书: 功率

1.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功率的定义、公式和单位

提问:如果起重机和工人做的功不同,做功用的时间也不同,如何比较它们做功的快慢?比较它们的功率大小呢?

启发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我们已经学过,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我们用单位时间里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表示运动的快慢,与此类似,做功的快慢是用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来表示的。

板书:“2.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叫做功率”

提问:如果起重机在2分钟里完成l.0×106焦的功,它的功率如何计算?要求学生答出:

教师给出功率公式和单位,边讲边板书:

4.单位:瓦特(国际单位制)

1瓦特=1焦/秒,

1千瓦=1000瓦特。”

参阅课本对功率的单位形成具体观念。

(3)功率是机器的主要技术性能之一,阅读P168最后一段。简要说明选购机器考虑它的功率时要从实际出发。

(4)例题:课本例题。教师要把此题分解为几个问题逐个提出,由一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自己演算,要求解题规范化。

问题:

① 50米3水的质量是多少千克?

② 50米3水重是多少牛?

③ 用一台水泵把50米3的水提升到距水面30米的一个水箱,这台离心式水泵完成了多少功?

④如果水泵把50米3的水抽到离水面30米高处用了1小时。求这台水泵的功率是多少瓦?合多少千瓦?

学生解答完以后教师讲评。

(四)复习巩固

1.什么叫功率?功率是表示什么的物理量?公式是什么?说明公式中各字母的意义。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率的单位是什么?

2.讨论:课本中的“想想议议”。

(五)布置作业:课本节后练习

1、

2、

3、4题

第五篇:山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资料

山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建立

文化惠民工程力争全覆盖群众文化生活增添新色彩

全省60%以上的市级图书馆、文化馆完成升级改造,二级以上图书馆数量居全国第一;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资源总量超过40TB,全省17个地市和140个县(市、区)全部建起高于国家标准的支中心;在文化部开展的2011—201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评选中,30个县(市、区)、乡镇(街道)入选,数量居全国第二位„„山东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文化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牢牢抓住筹备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的契机,加快文化强省建设步伐,将筹备“十艺节”与健全五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相结合,全面提升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文化惠民工程和群众文化活动水平。

设施建设迈出新步伐

“要将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与‘十艺节’场馆建设统筹规划、同步推进,以‘十艺节’为契机,推动全省文化场馆建设,为群众提供更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在“十艺节”筹委会第三次会议上,山东省省长姜大明提出明确要求。

近年来,山东省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迈出新的步伐。其中,山东省文化艺术之家正抓紧推进,省博物馆老馆改造为省艺术馆的项目也正在立项。地市级的重点文化设施建设改造加快,临沂市图书馆、博物馆新馆、艺术馆新馆已开馆运行,潍坊市民文化中心已部分投入使用,滨州市文化中心、德州市博物馆等完成了主体工程,济南市图书馆、艺术馆、美术馆等新“三馆”以及泰安文化中心、枣庄市文化中心、临沂大剧院、菏泽市图书馆等已开工建设。一批县级公共文化设施陆续开工,部分已经投入使用。

据山东省文化厅副厅长李宗伟介绍,山东省50%的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已经完成新建或改扩建任务。在第三次全国文化馆评估定级中,山东省被评为

一、

二、三级文化馆数目分别为70个、37个和7个,其中,二级馆以上数量居全国第一位。乡镇综合文化站设施设备配置不断完善,服务功能得到加强,服务水平正在逐步提高,乡村、街道一大批文化大院相继建成。

截至目前,山东省、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五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已初步建立,并努力推动建成较为完善的“15—20分钟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圈”,为举办“十艺节”准备了完备的硬件条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文化惠民工程力争全覆盖

为保障广大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济南市以筹办“十艺节”为动力,变筹备“十艺节”的过程为文化惠民的过程。2011年,济南市文化惠民工程取得重大进展:提前一年完成4572家农家书屋建设任务,在农村放映公益电影55680场,组织下基层公益演出300场、“公共文化走进新农村”活动20场,举办各类展览、讲座180余次,举办非遗传习班等40个,对2000余人进行了公益培训。

被文化部列为公共电子阅览室试点省以来,山东省抓住机遇,积极推进公共电子阅览室的试点工作。据山东省文化厅提供的数据,截至目前,全省已建成试点公共电子阅览室3400多个,其中建在文化阵地内部的有2300多个,与青少年宫、学校和企业共建的有1100多个,3G网终端4400多个,成为向群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途径。

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更好地实现文化服务“三贴近”,1月14日,山东省文化厅为16个地市配发了流动舞台车,着力解决基层群众看戏难和文艺表演团体下乡演出搭台难、转点难的问题。

姜大明指出,山东将继续深入实施五大文化惠民工程,努力实现乡镇综合文化站全覆盖、广播电视“户户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村村到”、农家书屋“村村建”、农村文化大院“村村有”、农村公益电影放映“一村一月一场电影”、文艺团体下乡演出“一村一年一场戏”。扎实推动县级城市数字影院建设,力争在2012年9月实现全覆盖。

群众文化生活增添新色彩

在刚刚过去的2011年,山东围绕“弘扬时代主旋律,丰富城乡群众文化生活”这一主题,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文艺演出和群众性文化活动。如组织举办“庆十

一、迎十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优秀剧目展演”、庆祝建党90周年文化共享工程优秀电影展映等,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和好评;“向‘十艺节’献礼·齐鲁情”书法展、山东省地方戏曲票友演唱大赛等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结合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2011年10月至11月,山东省文化厅组织开展了“迎十艺、走基层、惠民生——金秋演出季”活动,历时一个多月,演出1100余场,举办各类展示展览300余项,观众近百万人次,得到了全省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赞扬。

据山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徐向红介绍,山东正积极推动“三馆一站”免费开放,目前省、市两级和属于国家一级馆的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艺术)馆实现了免费开放;广泛开展的文化下乡、进社区、进校园活动,形成了文化服务基层的长效机制;在全省开展了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青岛市被确定为国家首批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肥城县级公共文化服务志愿者递进培养工程、威海市农村文化大院规范化建设与服务,成为国家首批创建示范项目。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山东思考

发表时间:2011-11-18

来源:中国文化报

金秋收获硕果之时,山东省140个县(市、区)的领导迎来了文化大考。“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覆盖率”作为“民生状况与社会发展”组成部分,是山东省各县(市、区)年度综合评价考核指标体系40项指标中的一项,成为地方党政领导的重要考核指标。

不久前,记者在“金秋齐鲁文化行”活动中深入山东多个地市了解该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山东对文化发展的重视令人印象深刻。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许多好经验、好做法,值得深思。

人才培养: 让文化人才扎根基层

文化人才供需不足,特别是基层难以吸引专业文化人才的问题日益凸显,影响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开展。

30岁的叶贵芬从山东农业大学会计学专业毕业后,回到山东省章丘市双山街道三涧溪村当了村官,如今是村里的团支部书记,也是村里的文化名人。她负责管理村里的党员教育、精神文明工作和农家书屋、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工作,还要组织节庆晚会、军地联欢活动。“她是大学生,视野开阔,也懂得利用网络开展工作,工作效果非常好。”三涧溪村的党支部书记高淑贞很得意自己留下了这个“知识分子”。

20岁的刘潇去年从山东省滨州学院声乐系毕业后就来到东营市垦利县文化馆担任辅导员。一年的时间里,她几乎都在村里辅导舞蹈、歌唱活动。“虽然她们没什么舞蹈、歌唱基础,但都很热情很认真,学得很快。”刘潇和其他8个辅导员把村活动中心当成自己的办公室,长期在基层辅导文艺活动。

这些具有专业水准的人才扎根基层,使得当地文化工作有了明显的提升。三涧溪村是山东知名的“文化治村”典型,文化的力量使这个从前的穷村、乱村成为如今远近闻名的文明村;垦利更是掀起了“村村唱戏村村舞”的全面性、高水平群文活动热潮。

2010年文化部颁布的《全国文化系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明确规定,要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实施基层文化人才培养工程。据了解,山东在文化人才培养上,一方面在体制机制上加以保障,如开展文化从业资格考核和认证,把公共文化服务人员的业务考核和资格认证纳入工作范围,激发了从业人员学习业务技能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大力吸收社会人才资源,壮大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山东在县、乡两级,积极吸收志愿者建立群众文化辅导团,面向群众开展辅导、培训等活动。目前,山东群文辅导团已发展到20万人,每村3人。

活动创新: 让所有人都喜欢 长期以来,群艺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设施较吸引老年人、儿童,对中青年的吸引力较小,设施豪华却“门庭冷落车马稀”的情况并不鲜见。而记者走进烟台市群艺馆时看到了一番热闹的景象:一楼大厅正举办摄影展,不大的展厅站满了欣赏的人。二楼的儿童活动室里,小朋友们正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表演。相隔不远的排练室,30多位年轻人在学瑜伽。烟台歌舞剧院的舞蹈演员杜玮玮定期来这里当辅导老师,一次拿不到50元的补贴,“之前就知道不赚钱,但是很多同事都乐于来教”。广泛开设的瑜伽、健身等课程,使得烟台市群艺馆成为当地年轻人的文化乐园。

一墙之隔的烟台大剧院2009年加入了“保利院线”,演艺资源丰富、实力雄厚,却是一个不允许包场、限制团购的大剧院。烟台市政府每年补贴剧院1500万元,剧院保证最高票价不超过680元、年均票价不超过280元,每年举办高水平演出100余场、公益演出不低于20场。“控制票价,鼓励普通老百姓进场,才能逐渐提升城市的艺术氛围。”烟台市文广新局局长徐明说。据介绍,剧院的散票平均出票率已经超过70%。

令人欣喜的是,随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完善和推广,山东一些地方的群众已经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群策群力创新活动形式和内容,如威海市环翠区南竹岛社区的一些退休人员加入社区宣传队,义务入户宣传防震知识、文明新风等。

资源整合: 打破城乡和部门界限

整合公共图书馆和农家书屋的现有资源,探索更为合理高效的图书流动机制成为山东各地大显身手的一个方面。文登市建立了48个图书交流中心,每季度由文登市图书馆选送一批书给图书交流中心,为农家书屋等基层服务点“供血”,各村之间也一季度交流一次。“人不跑,让书长腿跑。这样‘一本图书一村看’就变成了‘一本图书全市看’。”文登市社科联主席王汝辉说。临沂市蒙阴县农家书屋建设积极借鉴图书馆的图书流转模式,以乡镇为单位,将所有农家书屋的图书统一归档管理,根据村民的预约记录,实现图书“每季度小流转、半年大流转”的目标。

此外,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和电子阅览室能否统一建设,群艺馆和青少年宫的建设可否统筹整合„„一系列打破部门界限、缩短城乡距离的实践在山东已经零星出现,并有进一步发展壮大的势头。这一切,都得益于山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良好基础。据统计,山东全省1388个乡镇已全部建成综合文化站,7万多个建制村建成村级文化大院5.3万个、农家书屋4.5万多家,山东省五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基本形成。(记者 简彪)

上一篇: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下一篇:隧道贯通测量报告新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