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设施管理情况

2024-05-09

设备设施管理情况(通用8篇)

篇1:设备设施管理情况

新建初中公共设施设备管理使用情况自查报告

根据《三台县学校重建后公共设施管理办发》,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对照《2010年三台县学校公共设备设施设备管理考核方案》各项指标,从2010年11月9日开始,我校组织相关人员对学校设施设备管理使用情况开展了认真的自查工作。

一、学校高度重视,明确专项督导自查内容和流程

(一)成立专项领导小组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领导小组。自查领导小组: 组 长:曾定国 副组长:吴红先

组 员:彭波 邱兴兵 胡毅 肖英 卓庆志 林光容 职责是:

曾定国:自查工作全面领导和监督 吴红先:自查工作的具体执行和汇总 彭波:材料的整理、检查 邱兴兵:后勤保障

另全体组员:对专用设施进行环境卫生、制度、安全措施、学生实验、使用记录等进行整体检查汇总

(二)认真学习《督导评估标准》,明确督导检查的意义

1、召开领导小组工作会。认证学习《三台县学校公共设备设施设备管理考核方案》,明确自查的内容和要求,明确职责分工和检查时限。

2、召开全体教师会。向全校教职员工详细解读《三台县学校公共设备设施设备管理考核方案》。使广大教师了解设施设备管理的使用和要求,明确提高设施设备的使用效率。

三、制定专项督导自查安排,落实督导自查实效

(一)自查的内容

1、学校建筑设施:教学楼(教学综合楼)、食堂、礼堂、教师住宅楼、学生宿舍(公寓)、厕所、运动场等建筑设施。

2、学校水、电、气设施:学校给、排水系统,天然气设施和各类电器、电路等设施。

3、教育教学设备设施:教室、办公室、教育信息化设备设施(微机室、多媒体教室设备设施,远程教育等设备设施),各类实验室设备设施,图书、体育、音乐、美术室的设备设施。

4、学校环境卫生及其他公共设备设施:校门、校园道路、围墙、校园景观、宣传橱窗、路灯、标牌,消防、防雷设备设施等。

三、自查结果

(一)、建筑设施

1、管理制度完善、落实到人;

2、墙壁教干净;

3、门、窗、黑板、灯具、课桌椅、卫生用具干净整洁,完好无损;

(二)、教育教学设施

1、教室规则、制度健全,上墙;制度内容清楚,较好体现保管、使用、安全卫生等方面,符合学校和学科实际;

2、专用教室桌面、地面干净、整洁;做到专室专用,没有存放与专用教室无关的物品;

3、学校根据学科特点对专用教室进行布置,较好的体现了学科特点。设备仪器保管情况;

1、专用教室设备仪器摆放比较规范、整洁、有序;

2、现有专用教室设备仪器保管完好,能保证教学正常使用;

3、现有专用教室安全设备、制度、措施齐全到位,无安全隐患;但因场地有限,物理实验室和准备室面积不足。

(三)、环境及其他公共设施管理 旗台、旗杆、宣传橱窗和黑板报整洁美观,无人为损坏现象。

2、校园道路规划合理、平整通畅;

3、校门、道路、围墙美化净化;

4、校园内车辆禁止乱停乱放;

5、围墙整洁美观,无安全隐患。

四、存在的问题

1、楼道、楼梯间、、墙壁等需进一步美化。

2、无音、体、美、卫、图书功能室

篇2:设备设施管理情况

榆社县东升小学

东升小学是榆社县办学规模最大的一所八轨制市级示范小学,在 2013年“薄弱校改造”和2014年教育均衡评估验收过程中,教育教学设施得到了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为了让学校办学得到飞跃式发展和提高,我校以充分利用、高效使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宗旨,合理计划,精心设置,切实做到教学设施设备使用有计划、有办法、有步骤、有时效、有人管、有成果这“六有”。全面推进教育的现代化,促进我校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一、教学设施设备情况

在上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近两年来,我校更换学生课桌凳2700余套,教师办公桌椅136套,补充学生图书26987册,使我校图书室藏书量达到了41188册,生均16.5册。每位教师配备了笔记本电脑,新建两个计算机网络教室,计算机102台。2012年我校实现了多媒体教学班班通,今年又进一步更新,目前共有电子白板56套,移动多媒体教学设备5台,常规多媒体设备8台。2013年6月在市县的大力支持下,投资50万元建成录播教室,实现了全校网络覆盖以及视频直播功能。在2013年“薄弱校改造”项目中,为我校配备数学教学仪器69种,3100件。科学仪器204种,8456件,实验开出率为100%。学校有图书、阅览室5个,共计300平方米。科学实验室2个,120平方米,音乐教室6间、美术教室5间。各类器材室分别独立设置,能够满足教学要求。音体美器材共计70种1257件,今年又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补足了科学、数学仪器,音体美器材等教学设备,极大地改善了我校的办学条件。

二、具体做法

1、加强功能室的建设,规范了设备管理。

学校根据小学一类学校的要求,配齐了各种功能室:科学实验室、音乐室、美术室、体育器材保管室、书法室、卫生室、心理咨询室、两间电脑室、校园广播站、科技室。学校根据相应功能室的要求配备了专门的管理员,对各功能室实行规范管理,突出抓好常规管理。把管理的职责落实到学校的每个岗位,不断提升管理水平。

2、完善制度建设,确保设施发挥作用。

我校严格账册制度,每个功能室都建立了总账、分账,每学年定期盘点检查、校对,并做到账账相符,账物相符。我校制定和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和管理人员职责,并统一装框上墙。

3、增强应用意识,提高设备效益。

(1)重视实验仪器的使用率。开好实验课,通过生动多样的科学实验和兴趣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科学态度、科学精神。

为了促进实验教学的有效开展,我校首先对实验教师进行了统一培训,从实验平台的预约、实验相片上传、实验总结等各方面进行了系统培训,使每名教师都能掌握相关技术,熟悉实验平台。并未每个实验教师都配备了照相机,从硬件方面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其次,我校将实验教学的开展、实验平台的完善等项目列入实验教师的业务考核,提高实验教师积极性和主动性。(2)提高信息技术使用率。把现代技术教育的应用作为提高我校教育质量的突破口,要求教师结合教材,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知识更加形象生动的展示给学生,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教育教学内容,促进了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

(3)加强音体美器材设备的使用。为了提高专用室和各类器材的使用率,创建学校的课程特色。经过两年来的不断实践与探索,我校整合开发出了一系列符合我校实际的活动课程,有体育与健康类:田径、篮球、武术、太极、跆拳道、皮筋操、健美操;有艺术类:舞蹈、合唱、葫芦丝、口风琴、竖笛、色彩画、素描画、儿童画、简笔画等。我校将常用的音体美器材分配到各个专用室,由活动教师负责管理和使用,极大地提高了各类器材的使用率。

(4)促进图书管理,全面推进大阅读教学。为了促进学校图书的有效利用,我校主要采取三个办法,一是坚持开展每天早上15分钟的阅读。二是每班每周开设一节阅读课,要求阅读课必须到阅览室去上课。三是由学生登录图书管理平台进行选书,由班主任老师统一到图书室借阅,并定期在年级内实行图书漂流。除此之外,我校还将阅读课开展情况、学生读书笔记等列入了语文教师的业务考核,从而促进我校大阅读工程的顺利实施。

(5)通过举办竞赛活动来促进设施设备的使用。我校对设备管理、使用和教育教学应用等做了明确规定,广大教师都能坚持使用,设施设备得到了比较充分的使用,基本没有闲置现象发生。在此基础上,我校通过开展学生读书节、实验竞赛、科技比赛、教师录播室上公开课、示范课,教师白板技能过关等活动,增强了师生对学校功能室、仪器设备的运用意识。

4、创新了培训形式,提高了教师素质。

我校创造条件,积极引导教师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掌握现代教学手段。突出以校为本培训,按照“全员参与,全面推进,注重实效,开放训练,课堂应用”的原则,提高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整合力度。

我校的校本培训有计划,有学时,有记录,有考评。本学年,学校结合教师专业素质发展要求,制定了白班培训、畅言多媒体教学系统培训、笔记本操作培训、录播系统的使用培训等一系列的培训活动,要求每个老师都要到录播室上一堂课并向全校教师直播。组织全体专任教师进行白板技能过关。将教师多媒体培训、管理和使用情况、教研平台的运用等纳入教师考核。教师制作课件比赛并利用“班班通”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课展示。全体教师能把信息技术熟练应用于教学之中。

篇3:设备设施管理情况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泰州市内所有开展口腔诊疗活动的医疗机构,包括下辖兴化市、姜堰区、海陵区、高港区、泰兴市、靖江市和市辖范围内的二级口腔专科医院、口腔门诊部、口腔诊所、综合医院口腔科、乡镇卫生院口腔科等。

1.2 方法

1.2.1问卷设计

依据《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12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医疗机构设置标准》中口腔科室设置部分,依据可比性、共有性和重要性三个原则,结合日常工作经验,选择感染控制相关环节的调查项目制定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基本信息、口腔诊疗器械的清洗消毒、医务人员现场操作、工作环境清洁与消毒、医务人员职业防护以及规章制度的建立与落实情况。

1.2.2现场调查

对下辖市区主管医疗卫生监督的监督员进行培训,统一调查标准,集中时间在2015 年1 月-2015 年3 月对各自辖区内的口腔诊疗机构进行普查。

1.2.3数据录入与统计分析

对收集的调查问卷查漏补缺,将数据录入Epi Data3.1 软件生成数据库,导出数据到Excel 2007 和SPSS 17.0 后进行相关描述性统计分析。

2 结果

2.1地区与类型分布

泰州市开设口腔诊疗科目的医疗机构共有185 家。按地区统计,各市、区口腔诊疗机构数量由多到少依次为:姜堰市(38 家)、兴化市(37 家)、靖江市(34 家)、泰兴市(32 家)、海陵区(19家)、市辖区(15 家)和高港区(10 家)。按诊疗机构类型统计,口腔诊疗机构数量由多到少依次为:乡镇卫生院(64 家)、口腔诊所(62 家)、综合医院口腔科(32家)、其他医疗预防保健机构(13 家)、口腔门诊部(12家)和二级口腔专科医院(2 家)。其中,其他医疗预防保健机构是指设有口腔科目的妇幼保健院(所)、厂矿医务室、非口腔类专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等。见表1。

2.2患者接诊情况

2014年各类口腔诊疗机构的年均患者接诊量均较2013年有所增加。2014年各类口腔诊疗机构平均每家单位的日均接诊患者例次数由多到少依次为:二级口腔专科医院50例次、综合医院口腔科20例次、口腔门诊部9例次、口腔诊所7例次、其他医疗预防保健机构7例次、乡镇卫生院4例次。

2.3消毒与灭菌方法

对口腔诊疗器械进行消毒、灭菌,物理与化学方法均使用的有98家,单用物理方法的有73家,单用化学方法的有14家。使用一次性诊疗器械的单位数共计143家,总体使用率为77%。不同类型口腔诊疗机构的一次性诊疗器械使用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综合医院口腔科占91%,口腔门诊部占83%,乡镇卫生院占81%,其他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口腔科占77%,口腔诊所占68%,二级口腔专科医院为0。

2.4清洗、消毒与灭菌区域

在消毒供应中心的有50 家,其中综合医院口腔科19 家,乡镇卫生院口腔科23 家,其他口腔诊疗机构8 家;在清洗消毒间的有100 家;在诊疗区域内的有80 家。各类型口腔诊疗机构均有在诊疗区域内清洗消毒的情况。清洗、消毒或灭菌间(区)平均面积大小由高到低依次为:综合医院口腔科55.2m2,其他预防保健机构53.1m2,乡镇卫生院12.8m2,二级口腔专科医院12.0m2,口腔门诊部7.9m2,口腔诊所6.1m2。

2.5设施设备配置情况

选取机械清洗设备、水枪、水池、酶洗液配置四个调查项目。泰州市185家口腔诊疗机构超声清洗机等机械清洗设备总体配置率为59%,仅二级口腔专科医院和口腔门诊部配置率达100%,配置率较低的为乡镇医院口腔科,占34%。配置清洗用水枪的共有58家单位,总体配置率为31%。按机构类型统计,除二级口腔专科医院配置率100%外,其余均未完全配置,配置率较低的为口腔诊所19家,占31%和乡镇卫生院口腔科8家,占13%。见表2。

2.5.1烘干设备

选择是否配置烘干设备、气枪、擦干用消毒纱布以及是否自然晾干4个调查项目,一家单位可以选择多种干燥方式。185家口腔诊疗机构仅二级口腔专科医院完全配置烘干设备、气枪及擦干用消毒纱布,其余各类型机构配置率均未达到100%。配置专门烘干设备的共有29家,总体配置率为16%;配置气枪的共计有55家,配置率为30%;采用自然晾干的有82家,占44%。

2.5.2包装材料、器具

包装用材料、器具包括布类、硬质容器(方盘)、一次性纸塑纸和一次性无纺布。一家单位可以使用多种包装方式。185 家口腔诊疗机构的四种包装方式使用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硬质容器(88%)、布类(51%)、一次性纸塑纸(42%)、一次性无纺布(20%)。按照机构类型分析,硬质容器(方盘)在各类型口腔诊疗机构中使用率均为最高,布类在综合医院口腔科及乡镇卫生院中使用率较高。

2.5.3消毒、灭菌设施设备

185家口腔诊疗机构中采用物理方式消毒、灭菌的,小型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的总体配置率最高,为56%;配置率最低的是快速卡式灭菌器,为4%。大型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在各类型口腔诊疗机构中均有配置,配置率最高的是综合医院口腔科(38%);小型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配置率较低的是乡镇卫生院口腔科(31%)及其他医疗预防保健机构(38%);下排气压力蒸汽灭菌器除口腔门诊部未配置外,其他类型机构均有配置,而乡镇卫生院口腔科配置率(44%)最高。采用化学方式消毒灭菌共计112家单位,均使用戊二醛消毒灭菌,另有2家诊所采用其他方式消毒、灭菌。在112家中,配置无菌水的仅有为22家。总体配置率20%,各类型机构的配置率分别为:二级口腔专科医院占50%、口腔门诊部占17%、口腔诊所占16%、综合医院口腔科占9%、乡镇卫生院口腔科占6%、其他机构占15%,配置率均较低。

2.5.4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调查是否配置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化学指示物(或浓度测试卡)及有无监测记录两个项目。185家口腔诊疗机构配置消毒与灭菌效果指示物(或浓度测试卡)的共计97家单位,总体配置率为52%。其中,乡镇卫生院口腔科的配置率较低,占44%。有监测记录的共计82家,登记率占44%;登记率较低的为口腔诊所,占26%;乡镇卫生院口腔科,占31%。

注:“*”表示在供应中心清洗的单位总数为50 家;“**”表示在非供应中心清洗的单位总数为135 家;“-”说明相应列内的机构无供应中心。

2.5.5存放设施

选取是否有专门诊疗器械保存柜以及是否在诊疗区域内存放诊疗器械两个调查项目。185 家口腔诊疗机构中有专门保存柜的共计138 家,总体配置率为75%。其中,配置率较低的为其他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占54%和乡镇卫生院口腔科,占63%。在诊疗区域内存放诊疗器械的共计170 家,占92%。各类型口腔诊疗机构在诊疗区域内存放口腔诊疗器械的比例均较高。

2.6环境清洁及消毒

配置紫外线灯的有147 家,总体配置率为79%;配置率较低的是乡镇医院口腔科,为55%,其余各类型机构配置率均较高。配置化学消毒剂对环境消毒的有80 家,配置率较低的为综合医院口腔科,占31%;乡镇卫生院口腔科,占33%;其他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占38%。 配置空气净化设备的有18 家,分别为综合医院口腔科11 家、乡镇卫生院口腔科5 家、其他预防保健机构2 家,其他类型机构中未配置。配置机械通风设备的共计有54 家,配置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二级口腔专科医院(100%)、综合医院口腔科(81%)、其他医疗预防保健机构(54%)、口腔门诊部(33%)、口腔诊所(16%)、乡镇卫生院口腔科(8%)。见表3。

2.7职业防护设施

选择是否每年体检与培训、最近一次体检时间、口腔诊疗器械清洗时是否配置防水围裙与手套、诊疗时是否配置护目镜和手消毒剂等项目进行调查。2013-2014 年二年中每年均参加职业健康体检的共计78 家,占42%。其中,每年体检率较低的是口腔诊所,占19%和乡镇卫生院口腔科,占42%。2013-2014 年两年中参加过口腔诊疗机构感染控制知识培训的有117 家单位,占63%。培训率较低的是口腔诊所,占58%;乡镇卫生院口腔科占56%;其他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口腔科占46%。清洗用防水围裙共有53 家配置,总体配置率占29%,整体配置率不高;而配置较低的是口腔诊所,占29%和乡镇卫生院口腔科,占17%;清洗用手套整体配置率较高,占95%。诊疗时配置专用护目镜有112 家,整体配置率为61%,各类型诊疗机构中均有部分单位未进行配置。配置手消毒剂的共计50 家单位,配置率为27%,整体配置率较低。其中有2 家二级口腔专科医院手消毒剂配置率达到100%,综合医院口腔科配置率为为56%,其他各类型口腔诊疗机构的手消毒剂配置率均较低。见表4。

2.8相关制度制定情况

选择是否制定口腔诊疗器械清洗、消毒灭菌程序以及所使用的消毒产品是否索证两个方面进行调查。185 家口腔诊疗机构对所使用的消毒产品的整体索证率不高,为17%。口腔诊疗器械清洗、消毒灭菌程序的整体制定率为60%,制定率较低的口腔诊所占60%,其他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占54%,乡镇卫生院口腔科占47%。

3 讨论

近年来,泰州市185 家不同类型的口腔诊疗机构的患者接诊量均有所提升。但是,相关诊疗设施设备的配置率却比较低,尤其是口腔诊所及乡镇卫生院口腔科,而这种低配置引起诸多的安全隐患,最终会导致口腔诊疗院内感染的发生[2,3,4]。

通过调查,发现这185 家口腔治疗机构存在以下问题:(1)清洗环节。水池数量不足4 只,不能有序实现冲洗、洗涤、漂洗、终末漂洗4 个清洗步骤,引起清洗后的器械交叉污染;无相关机械清洗设备、水枪及酶洗液,不能有效去除精密、复杂、管腔类器械内部的血液、体液等有机污染物[5]。(2)干燥环节。未配置干燥设施会将清洗时的残留水分带入化学消毒剂稀释其浓度进而影响消毒灭菌效果。同时,残留水进入包装材料后进行压力蒸汽灭菌不仅影响灭菌效果而且会缩短其有效期限。(3)包装环节。多数单位直接用不锈钢方盘盛装,蒸汽无法穿透,灭菌效果无法保证。(4)消毒灭菌环节。尤其是以戊二醛化学方法灭菌的单位,多数未配置无菌水而是使用自来水冲洗,使得已灭菌器械再次变得“有菌”。诊疗器械的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是各类型口腔诊疗机构的薄弱环节,除综合医院口腔科、二级口腔专科医院的监测记录较为完整外,其他类型口腔诊疗机构的常规物理及化学监测基本未按要求进行,设备损坏维修后、灭菌物品包装形式及重量发生改变后须做的生物监测更是无从谈起。未监测,则无法确定消毒、灭菌器械的温度、湿度等参数是否正确,亦不能保证灭菌效果。(5)存放环节。存放的温、湿度条件对保存期限有影响。用方盘包装快速灭菌的器械有效期为4 小时,多数单位的医师及感染控制人员甚至不知晓这个知识点[6],方盘盖上居然标示有效期为7 天。在环境清洁、消毒环节,未配置空气、物表消毒设施及空气净化、机械通风设施,尤其是在冬季、夏季,由于空间环境密闭,空气不流通、无新风进入,易导致大量口腔飞沫残留在诊疗环境中,引起医生、患者的感染[7]。(6)职业防护环节。未配置围裙、手套等防护设施不仅易使清洗人员受到穿刺伤,而且会将粘有病菌的清洗残留水等污物带入诊疗环境中。未佩戴护目镜、口罩及手套,易使大量的飞沫侵入到医师的眼睛、呼吸道并粘附在医师手表面。未配置手消毒剂,致使致病菌在手上滞留时间长、致病菌难以杀灭[8],均存在医生与患者之间交叉感染的严重安全隐患。

综上所述,泰州市口腔诊疗机构感染控制相关硬件设施、设备的配置率较低,存在院内感染的安全隐患,需要引起相关管理部门及卫生监督部门的高度重视,给予这些口腔治疗机构督促指导,要求他们加大对感染控制相关硬件设施设备的投入与配置,严格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保障口腔病患者的健康不受威胁。

参考文献

[1]杨玉勘.3371例手术前和输血前患者血清感染性指标检测结果的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9,30(5):504.

[2]黄雁虹,江勇,贺佩兰.口腔科消毒效果影响因素的Logistic分析[J].现代医院,2008,8(1):113-115.

[3]吴晓磊,靳祥堂.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因素分析与管理对策[J].中国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23):3220-3221.

[4]范雪兰,张红岩.控制口腔交叉感染的管理体会[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1,24(3):284-285.

[5]顾爱萍,冯萍,茅挺,等.39650例受血者输血前感染性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J].苏州医学,2007:3093-3094.

[6]吕金,张锋.口腔感染特点分析及预防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1):195.

[7]杨燕,严艳,许曼艳.口腔科门诊交叉感染原因及预防[J].郧阳医学院学报,2005,24(3):183.

篇4:设备设施管理情况

【关键词】物流 实训 探讨 优化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4-0329-01

一、问题的提出

中职物流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与其他专业相比,实训教学是培养中职物流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应用能力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中职物流实训环节主要依托于特定的环境,包括场地、设备和技术支持、师资等。作为实训环节中的重要载体,物流实训室建设往往具有投入大、技术要求高的特点,教学设备少则几十万,多则几百万,这对于大多数院校来说是一笔不少的开支。

当前,由于我国物流专业科目开设时间较短,尤其中职院校物流专业科目开设的时间更短,中职物流专业实训教学中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受办学规模、资金不足等影响,普遍存在物流实训场地狭窄、设备落后和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客观上对实训教学造成了一些影响。在实训室配套设施建设不完善情况下如何开展好实训教学,已成为中职物流教学中的一项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在实训室建设不完善情况下加强中职物流实训教学的对策

(一)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提高实训教学针对性。

物流专业是一项综合性的科目,它的涵盖面涉及流通领域相关的运输、仓储、配送管理等科目,还包括市场开发、经济学等方面相关知识。在教学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实训教学要避免大而全、多点开花,应根据地方特点和行业发展需要,结合校情,科学定位本校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本着实用、经济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加强实训室建设和开展实训教学。在科学设定学生培养方案后,从所培养的职业岗位出发,按岗位职业能力要求来安排实训项目和实训内容。如针对仓储员的实训,应侧重仓储设备认知、搬运车训练、盘点训练、电子分拣训练和仓库管理系统使用、出入库作业流程等项目训练,并根据实训内容合理安排相应的课时,从而提高实训效率。

(二)优化课堂实训教学模式,大力推进模拟仿真教学。

在实训室建设还不完善和相关辅助教具不足的情况下,学生对物流操作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应该更新教学观念,改变以往老师做、学生学的模式,以学生作为实训的主体,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参与实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优化课堂实训教学方法和手段,大力推行游戏教学、案例教学和项目教学等模式,模拟实训场景,增加教学的仿真度,从而提高课堂实训的效果。以游戏教学法为例,在进行课程实训时,我们模拟一个物流配送的真实环境,首先设定岗位,具体有供应商、配送中心、零售商、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和银行等等。然后,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组,每个组5个人,每个学生作为一个游戏扮演者担当一个岗位角色,通过在游戏中互动进行实训。实训时,各岗位人员设定基本信息,之后配送中心向供应商询价、议价、谈判,第三方物流服务商打包、运输,配送中心接货验收入库,零售商发出商品采购订单,配送中心出库,拆零商品拣选,特殊处理的商品进行流通加工,给零售商上门配送,最后由零售商入库、上架、销售。实训中还要求每个学生通过轮岗担任不同的角色,完成各岗位工作。整个游戏过程生动有趣,将各分散的物流环节有效整合在一起,使学生在娱乐当中对物流及供应链运行的规律有了较直观的理解。通过模拟仿真教学,克服了传统物流专业教学中形式呆板的不足,全面了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三)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创建开放型的物流实训环境。

在校内实训室不完善的情况下,通过拓宽校外实训渠道,大力推广开放、自主的教学模式,给学生和教师创建全方位实训环境,是人才培养和教师教研能力提高的保证。

1、开展校际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从本地区各中职院校物流专业实训室建设现状来看,普遍存在经费分散、重复建设,建设设备水平低、顾此失彼的情况。一方面,造成一些设施利用率不高造成资源浪费,另一方面,一些必需的教学设备又得不到保障。而纵观本地区各院校在专业设置方面,又具有很高的重复性,对实训的要求也相差不远。在当前市场对物流人才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可大力加强与专业设置类似的兄弟院校的合作办学,建立一整套合作机制,将实训经费集中和统筹起来,通过教学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合作建设设备效率高、实效性高的实训室。

2、推动校企合作,做到产学结合。加强与企业的的双向合作交流。一方面,充分利用学校在物流设备、师资、场地等方面的优势,吸引一些企业来学校实训基地开展员工培训。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观摩,让学生直观了解实际生产工作流程和相关注意事项,以更好地完成实训教学任务。另一方面,可通过合作在企业设立校外实训基地。学生在企业实习时,由企业对学生进行相关岗位和完成工作任务的培训。通过推动校企合作可以让学校更了解企业的用人要求,从而及时对实训计划作出相应调整。学生也可以在实训过程中根据企业的用人要求更有针对性的展开实训,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

3、推行课外实习,促进工学结合。为了解决校内实训时间不足的问题,探索建立勤工助学型实训模式。建立一整套课外实训教学评估和考核机制,引导和组织学生系统地开展课外物流实训活动。勤工助学由学校统一联系或学生自主联系,时间主要安排在课余、节假日和寒暑假期岗位集中在超市仓储管理、快递公司分拣配送业务等物流一线岗位,使学生真正以企业员工的身份深入市场,在具体的岗位上从事物流实践。同时,在教学上加强对学生校外勤工助学型实习的指导,可通过布置实训作业,让学生对勤工助学单位的物流流程设置和管理等方面提出见解和思考,作为学生实训成绩中一项考核标准。这样的实践弥补了学校开展的各种实践教学的不足,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据统计物流管理专业在假期参与勤工助学的学生人数达到50%以上,勤工助学已成为课外实践教学的又一途径,成为学生自己开发的校外实训基地,有利于缩短毕业后从学生角色转换到工作岗位的适应时间。

(四)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实训教学能力。

作为中职教育师资队伍的组成部分,物流专业实训教师操作技能和教学水平直接决定着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一方面,学校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定期组织实训教师进修,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培训条件,不断提高实训教师的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学校可以与相关企业签订协议,采用轮训的方式,定期派教师到企业锻炼,努力打造一支既掌握理论知识又拥有实践技能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篇5:设备设施管理情况

汽修实验室共有七间,分别是汽车电路示教板室、汽车电路实训考核装置实验室、汽车发动机室、汽车计算机仿真实训室、汽车理实一体化实验室、汽车底盘实训室验室、汽车发动机装配实验室。其中,汽车电路示教板室内有汽车各电路单元教板16个;汽车电路实训考核装置室内有12台;汽车发动机室有7台电控发动机;理实一体化室有12个电控板和一台发动机;汽车底盘室有拆装变速器4个,手动、自动档实物变速控制器2台,ABS防保死装置1台,动力转向系统工程1台,电控悬架系统一套;发动机拆装室有旧发动机动5台,新发动机4台,透明车一辆,发动机模具1件,整车电路1台;防真实验室有各类电脑访真软件6套。

以上实验室及设备,完全能够满足教师实训课的实习实训,并严格按照学校实训管理要求使用,设备安全,学生实训安全等,课前清点,课内记载,课后检查清交,每一次实验在每一室都有实验记录,记录本内有详细记载,上课教师,使用设备、工具。学生人数、设备使用情况等。

篇6:设备设施管理情况

根据浙江省机电集团有限公司浙机电经[2012]126号《关于开展办公用电消防设施专项排查的通知》文件精神,我公司高度重视办公室用电设备安全管理,召开专题会议对相关问题作了讨论和部署,深刻吸取“7.30”情报所起火事件的教训,由公司职能部门牵头组成联合检查组,参照《家用电器安全使用年限细则》和《消防法》的相关要求,对公司范围内的办公场所的用电设备和消防设施进行了一次认真而细致的专项排查,确保办公场所用电设备处于安全可控的状态,消防设施齐备有效。现将相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强化办公室用电设备管理,杜绝意外事故

参照《家用电器安全使用年限细则》和公司办公室现场管理的要求,检查组对各个办公楼的每一间办公室都进行了检查,主要根据公司办公用品台帐检查各用电设备的使用年限,各用电设备的检查维护情况。重点检查使用年限较长的办公用电设备,尤其是充分汲取省机械工业情报研究所起火事件的经验教训,对所有的空调进行检查和分析,深化"7S"现场管理理念,要求各办公人员科学合理使用空调,尽量减少使用时间,将空调的负载降到最低,确保空调平稳、安全运行。针对线路老化,布局混乱的其他用电设备进行整改处理,办公场所的电源插板存在不合理现象及时进行纠正,对个别设备按计划进行强制更新淘汰。同时要求做好各办公用电设备清洁和维护保养工作,创造良好的办公环境的同时保障各用电设备正常运行,杜绝发生起火事件及其他意外事故.

二、仔细检查消防设施,确保消防安全

公司借助《通知》的契机,组织各车间负责人及消防管理人员对公司围墙以内的消防栓、消防水龙头进行一次彻底的专项检查,逐一进行放水检查,确保所有消防设施都能放出水并且水压达到要求,满足应急需要,符合消防规定。经检查902工房外一个消防存在漏水现象,及时联系供应厂家,新购置一台在周末不用水期间进行了更换,对个别消防水龙头存在员工私自放水使用的现象进行教育,严禁消防设施私自动用。继续对灭火器材进行严格管理,每月下旬进行一次全面彻底地检查,并做好消防器材台帐管理,确保灭火器无失效无损坏情况,能够在危急时刻派上用场,达到预期的灭火效果。

三、举行消防演练,加强消防教育

公司安全生产月期间,按照计划举行了轰轰烈烈的消防演练,本次演练由各生产车间举行,乳化车间、膨化车间均以“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为主题进行了消防演练,其通过突发事件紧急疏散演练,有组织、迅速地引导员工安全疏散,使员工掌握逃生办法,进一步提高员工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的能力,增强自救和自护能力。

公司历来重视用电设备和消防设施管理,近几年也无此类事件发生,但用电安全和消防安全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作,公司将一如既往地加强管理,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全员意识,共同为公司的安全生产创造良好局面。

篇7:设备设施管理情况

我校的各项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都已安装并落实到了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现对我校的设备项目情况进行如下小结:

首先,我校的东方中原交互式电子白板、OFFICE 2013教育标准版、中央电化教育馆Office备课系统-九年制版以及畅言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系统等设备均已安装,并已在成功调试后顺利运行。我校也备有一名教师作为管理各项设备项目的管理员。并且,我校的设备运转维护经费也已完全落实。

其次,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我们确确实实地感受到了多媒体教学的方便之处,对我们的教学也有很大的帮助。比如,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用图片、动画等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以及直观性的认识,更能便于学生的理解和学习。此外,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也发现一些教师由于年龄较大,在使用中央电化教育馆Office备课系统时,并不能很好的进行操作。中央电化教育馆Office备课系统不同于畅言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系统,它需要一定的Office软件操作基础,所以在这方面我们还需要不断的学习,我建议在有条件的基础下,能对这些年龄较大的老教师进行相应的培训。

最后,感谢这次对安徽省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的项目,使我们有机会能使用到多媒体进行日常的教学活动,我们一定认真对待、认真探索,能将各项设备实实在在地运用到教学中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从而帮助我们的孩子们能更好的学习!

篇8:设备设施管理情况

特大、强烈地震给灾区人民带来极大灾难, 使灾区人民生命财产遭受严重损害。那么, 灾区基础教育信息化设备设施有没有受到损害?受到多大损害?

我们以两次成为重灾县的宝兴县为对象, 对地震重灾区 (县、市) 基础教育信息化设备设施受灾受损情况进行了专题专项调研。

一、宝兴县基础教育基本状况

宝兴县现有高级中学1所, 教学班级12个, 学生545人, 专任教师40人;有初级中学4所, 教学班级49个, 学生1 814人, 专任教师191人;有小学12所, 教学班级109个, 学生3 051人, 专任教师338人;有小学教学点21所, 教学班级46个, 学生267人, 专任教师91人。全县总计有各级各类中小学校38所, 教学班级216个, 学生5 677人, 专任教师660人。

二、调研范围、对象

调研了宝兴县基础教育各级各类中小学38所, 即高级中学1所、初级中学4所、小学12所和小学教学点21所, 占到全县基础教育学校的100%;实地到校调查了高级中学1所、初级中学4所、小学12所和小学教学点5所, 共计22所, 占到全县基础教育学校的57.89%。

三、调研内容

宝兴县基础教育信息化设备设施装备建设及其地震受灾受损状况。

四、调研方式

采用了查阅装备档案等文献资料, 学校自查, 到学校实地走访、察看等方式进行调研。

五、调研基本情况

1.教育信息化设备设施装备建设情况

(1) 2008年5月12日 (汶川地震) 前

1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教室的装备建设

a.电子备课室

1所中学、1所小学各组建了1间共2间电子备课室, 装备计算机40台。

b.学生计算机网络教室

5所中学、12所小学、5所教学点计22所中小学组建了23间学生计算机网络教室, 装备学生用计算机410台。

2多媒体教学系统

1所中学、1所小学各组建了1间共2间多媒体教室, 装备了2套多媒体教学系统。

3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

2004年实施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项目, 装备、建设了模式一项目学校21所、模式二项目学校18所。

2007年, 装备、建设了模式三项目学校5所。

4教育城域网 (互联网) 接入

具备条件的教育主管部门、15所中小学校共16个单位通过电信宽带接入雅安市教育城域网, 通过雅安市教育城域网接入了互联网。

(2) 2008年5月12日 (汶川地震) —2013年4月20日 (芦山地震)

1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教室的装备建设

3所小学接受捐赠组建3间学生计算机网络教室, 装备学生计算机70台;

1所中学、1所小学接受港澳援建, 各组建了1间共2间计算机网络教室, 装备学生计算机87台。

2多媒体教学系统

1所学校接受援助, 组建了多媒体教室1间, 装备了多媒体教学系统1套。

3数字化教室即班班通建设

1所中学、1所小学接受捐赠, 装备数字化教室即班班通设备23套, 建成了数字化教室23间;

2所小学使用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项目装备数字化教室即班班通设备28套, 建成了数字化教室28间。

4互联网网络接入

5所学校通过移动等网络宽带接入了互联网。

综上所述, 2013年4月20日即芦山4.20地震前, 宝兴县中小学总计装备计算机607台, 组建计算机网络教室30间;装备多媒体教学系统3套, 组建了多媒体教室3间;装备、建设三种模式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学校44所;4所中小学装备数字化教室即班班通设备51套, 建成了数字化教室51间;教育主管部门、20所中小学校共21个单位通过电信、移动宽带接入了雅安市教育城域网、互联网。

宝兴县作为偏远山区县, 虽然基础教育信息化设备设施装备建设离标准、实际需求尚有差距, 但教育主管部门、各级各类学校非常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等各级政府关于基础教育信息化方针政策、会议精神与要求, 按照国家、省市部署, 通过各种渠道筹措经费, 努力加强教育信息化设备设施装备、建设, 适时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 保证了教育信息化发展基本与其他区 (县、市) 同步。2008年前, 小学 (含小学教学点) 三年级以上、初级中学一年级、高级中学一年级即按要求开设了信息技术必修课, 基本普及了信息技术教育;2013年前, 具备条件的中小学基本实现了“校校通”。

2.教育信息化设备设施受灾受损情况

(1) 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教室

现有完好无损的计算机87台、计算机网络教室2间。计算机受损520台, 受损率85.67%;计算机网络教室受损28间, 受损率93.33%。

(2) 多媒体教学系统

现有完好能用的多媒体教学系统1套, 损坏2套, 受损率66.67%。

(3)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设备

23所远程教育模式二、模式三项目学校资源接收系统受损, 计算机教室也不能正常使用, 受损100%;10所模式一项目学校播放设备损坏, 受损率47.62%。

(4) 互联网络

有18所学校互联网络线路不同程度受损, 受损率85.71%。

(5) 数字化教室即班班通设备

数字化教室即班班通设备受损28套, 受损率54.90%。

从受损情况看出, 地震重灾区 (县、市) 基础教育信息化设备设施不但同样遭受损害, 而且受损情况非常严重。

五、受灾受损原因

地震重灾区 (县、市) 基础教育信息化设备设施遭受巨大损失, 特大、强烈地震当然是直接原因, 但以下一些因素也不可忽视, 也是比较重要的原因。

1.功能用房不稳固、不安全

汶川地震前, 学校用房自20世纪50年代始各年代的都有, 还有个别新中国成立前修建的, 用房老、旧。房屋基本是砖木 (瓦) 、砖混结构, 楼层面为预制板, 结构简单。功能用房又多是其中陈旧、破损房屋修缮、改造而成, 其牢靠、稳固程度与抗震性可想而知!特大、强烈地震来临, 房屋或破损或坍塌, 掉落的瓦砾、砖 (木) 块、泥灰等造成设备设施损坏。这种情形造成的损坏约占50%。

2.抢救、维护不及时

汶川、芦山地震后, 余震不断。尤其在汶川地震时, 房屋严重破漏, 房屋结构又不牢固, 出于人身安全考虑, 不能及时进入功能室抢救、维护设备, 致使设备在地震时、余震中进一步摔落或淋雨、浸湿、受潮而损坏。抢救、维护不及时造成的损坏约占到10%。

3.设备本身质量与安装方式的问题

部分设备放置不稳固, 突如其来的地震使设备倒下、掉落而摔坏, 如计算机设备、远程教育播放设备等。地震致使一些设备、系统线路、零件松动、脱落而损坏, 如学校互联网络、远程教育资源接收系统、墙面上的“班班通”设备等。室外设备如远程教育接收天线, 由于长期安放在室外, 固定部件经过日晒雨淋而锈蚀;拆除房屋时, 天线一般在屋顶, 又固定在厚重水泥基座上, 不便拆卸、搬迁造成损坏。这样造成的损坏约占10%。

4.没有适宜存放场所

特大、强烈地震, 学校大量用房受损, 绝大多数用房拆除重 (迁) 建或维修加固。学校信息化设备只有拆卸后另找场所放置。由于房屋紧缺, 放置场所不但难寻而且都很狭小、简陋;学校用房重 (迁) 建或维修加固一般需要一至两年时间, 其间, 信息化设备没有良好的存放场所, 也得不到保养、维护, 造成二次损坏。因为没有适宜场所存放设备造成的损坏约占到30%。

5.防 (抗) 震意识淡薄

2008年时, 由于人们都没有经历过地震, 2013年时, 人们也不会料到强烈地震又会发生!特大、强烈地震突如其来, 使得人们惊慌失措、手忙脚乱, 学校首先顾及的往往是师生安全, 考虑的是上课、师生吃住等日常生活所需的用房、粮食、衣被等物品, 对信息化设备设施的防 (抗) 震意识基本没有, 防 (抗) 震意识比较淡薄, 对信息化设备设施的救护自然也就比较迟缓。

六、启示

地震及其造成大量损失的原因给了我们不少启示。从中也可以看出, 即使遭遇特大、强烈地震, 如果有必要的防范措施, 信息化设备设施损失程度是可以大大降低的。

信息化设备设施往往都比较先进、现代, 技术含量高, 是比较贵重且不可或缺的教育技术装备, 各级各类学校应有抗震救灾意识与必要的抗震救灾措施。

1.制定抗震救灾预案

学校一般都有诸如师生安全、应急避难等的预案, 应在此基础上, 结合学校实际, 制定切实可行、行之有效、完备的抗震救灾预案。这些预案应将信息化设备设施救护作为重要内容包含在其中, 或者制定信息化设备设施专项抗震救灾预案, 这在地震多发、常发区尤为必要、重要。地震一旦发生, 学校按预案组织抗震救灾, 可有效降低信息化设备设施损失。

2.成立组织机构, 组建抗震救灾队伍

在制定预案基础上, 成立信息化设备设施抗震救灾组织机构, 建立必要的制度, 组建抗震救灾队伍, 落实相关人员, 对人员进行适当的分工。一旦地震发生, 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 学校组织机构随即响应, 相关人员立即行动, 按预案及时投入抗震救灾, 让信息化设备设施遇“震”时有组织、有人员及时救护。

3.注重宣讲教育, 举行救灾演练

地震尤其是特大、强烈地震, 造成的灾害是非常严重的, 对人们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对于地震的发生, 以现有的技术水平又难以预测。学校应将相关常识或列入选修课程, 或通过讲座等形式宣讲教育, 让师生对地震及其灾害有一定了解、认识, 增强地震防范意识, 树立科学抗震救灾思想。

学校定期、不定期举行地震应急避险演练, 主要是针对师生人身安危。同时, 也可以举行信息化设备设施抗震救灾应急演练, 让师生知晓当地震发生时如何镇定冷静地按预案有序、有效地救护信息化设备设施。

4.信息化功能用房须坚固牢靠、抗震防灾

因为房屋的因素导致信息化设备设施损坏的比重是很大的,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地震等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害, 信息化功能用房必须坚固、牢靠, 能够抗震防灾。信息化功能用房要严格按照相关建筑规范建造, 其结构、质量、抗震防灾性能应与学生教室同等标准, 信息化功能用房不能由陈旧、破损房屋修缮、改造而成。

5.设备放置安全稳固, 应有一定防震性

设备安装、放置应安全稳定、规范标准, 易于拆卸、挪动, 同时要养成良好习惯, 随时检查设备的放置是否稳固, 预防突发或意外情况造成摔打、碰撞损坏。

设备、设施的设计、制造应有防震性能, 国家可把设备抗震性能作为设计、制造必备性能指标之一。

6.注意及时抢救、维护

地震发生时, 在确保人身安全的前提下, 应及时抢救、维护设备, 避免因为余震或人为因素造成不必要或更大的二次损坏、损失。

7.营建良好的暂存场所

上一篇:鹤壁市成功举办首届免疫规划技术比武大赛下一篇:爱我校园环保主题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