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并发症护理论文

2022-05-12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糖尿病并发症护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目的:探讨社区65岁以上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症护理干预。方法:对实验组采用护理干预,3个月后与对照组进行血糖比较。结果:实验组在干预后3个月空腹血糖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通过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稳定其病情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第一篇:糖尿病并发症护理论文

循证护理在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症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2年5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70例糖尿病合并并发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组)35例和观察组(循证护理组)35例,后将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知识治疗率、患者满意率、住院时间及总有效率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经研究比较发现,观察组的自我护理知识治疗率、患者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护理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经比较,P<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实施循证护理能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综合优势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循证护理;糖尿病;并发症

循证护理是护理人员在计划护理活动过程中,审慎地、明确地、明智地将科研结论与临床经验、患者愿望相结合,获取证据,作为临床护理决策依据的过程。也是循证医学和循证保健必不可少的环节。2型糖尿病患者不需要依靠胰岛素,可以使用口服降糖药物来控制血糖,又称非胰岛素依赖糖尿病。所谓的“2型糖尿病”,在各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经过漫长的病理过程而形成。2型糖尿病为长期慢性疾病,若得不到较好的治疗及控制,出现足部、肾病、眼病、脑病、心脏病、皮肤病等并发症对患者的影响较大,极大地损害患者的健康。本文中笔者就循证护理在糖尿病并发症护理中的效果进行研究,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1年4月至2012年5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70例糖尿病合并并发症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的35例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16例,年龄46~75岁,病程4.9~15.5年,其中合并足部感染7例,合并视网膜病变3例,合并肾病3例,合并皮肤病4例,合并酮症酸中毒2例,合并其他疾病4例。观察组的40例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病程4.6~16.5年,其中合并足部并发症9例,合并眼部并发症4例,合并肾病5例,合并皮肤病3例,合并酮症酸中毒3例,合并其他疾病6例。两组患者在各项基本资料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饮食、治疗等多方面的护理,同时根据患者的理解能力给予相应的健康宣教,告知其糖尿病的防治知识、治疗依从性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及控制中的重要作用及在疾病长期治疗中的耐力。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给予患者各项基础护理的基础上,查询以往的成功护理资料,根据查阅的资料进行护理方案的制定,就可能出现的状况根据以往资料进行预防性护理及给予患者密切的观察,参照以往的护理经验总结最佳的护患沟通方式,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同时选取最佳的表示方式以使患者尽可能地提高自我护理知识治疗率,最终形成最佳的护理循环模式。两组患者的治疗方案无显著性差异。将护理前后的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知识治疗率、患者满意率、住院时间及总有效率进行统计及比较。

1.2.1 相关因素循证 ①心理因素:在健康改变的情况下,各种因素都会成为应激源而导致心理应激,在应激过程中心理因素具有决定性的影响;②对药物治疗的正确指导:正确的指导可让患者具有良好的依从性,以保证医护人员所制定的医疗及护理计划能够得到严格的执行;③对餐后血糖及其他糖尿病指标的监测:血糖监测是治疗的中心环节之一,只有定期监测血糖的变化,才能及早调整医护措施,达到良好的控制效果;④对患者的教育:良好有效的健康教育可改变患者不良行为,防止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维持患者的健康水平,从而延长患者的生存率。

1.3 效果评价标准 对糖尿病患者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分,满分为100分,优:80~100分;良:60~79分;差:小于60分。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选用SPSS12.0,计量资料为t检验,计数资料为卡方检验,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

经研究比较发现,观察组的自我护理知识治疗率、患者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护理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经比较,P<0.05,均有显著性差异。

3、讨论

循证护理是受循证医学的影响而产生的护理观念,以有价值的、可信的科学研究结果为证据,提出问题,寻找实证,用实证对患者实施最佳的护理。应用循证护理方法进行临床护理是医学护理的一个发展方向。通过循证护理提出了糖尿病治疗中的并发症问题,通过查阅文献、分析原因,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是从经验型走向科学型的护理,降低了糖尿病并發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护理质量。

作者:郑秀君

第二篇:社区65岁以上老年糖尿病并发症的护理干预

摘 要 目的:探讨社区65岁以上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症护理干预。方法:对实验组采用护理干预,3个月后与对照组进行血糖比较。结果:实验组在干预后3个月空腹血糖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通过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稳定其病情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糖尿病 老年患者 并发症 护理干预

糖尿病,由免疫功能紊乱、遗传因素、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精神因素等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引起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质代谢紊乱的综合征[1],近年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变化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糖尿病患病率于世界范围内快速的增长[2],我国也不例外。而糖尿病并发症则是导致老年糖尿病患者致残,甚至是致死的主要原因。若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得以增强,从而有效控制其血糖水平,就可以显著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3]。因此,在社区中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有助于糖尿病患者,特别是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能正确认识糖尿病及并发症,故对已出现并发症的老年患者,对其进行护理干预显得尤其重要。

资料与方法

2011年6月~20l2年7月收治65岁以上老年糖尿病患者86例,均符合WTO1999年制订的糖尿病诊断标准,病程1年以上,均有并发症发生,其中糖尿病足病3例,酮症酸中毒9例,糖尿病肾病7例,冠心病5例,高血压病12例,视网膜病变10例。

方法:本社区86例有糖尿病并发症的65岁以上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相关的护理干预。

实验组相关护理干预方式:建立个人健康档案[4],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血糖、自理能力、生活习惯及心理状态评估;定期随访;发放糖尿病健康教育资料;开展健康讲座,组织患者参加,并聘请临床护理专家及护理系教师主讲。

实验组相关护理干预内容:①了解糖尿病并发症:急性并发症:低血糖、高渗性昏迷、酮症酸中毒以及乳酸酸中毒;慢性并发症:神经病变、心脑血管病变、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等;糖尿病还易合并泌尿系统、呼吸系统、以及胃肠道、皮肤的感染。②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导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是错综复杂的。糖尿病神经病变可累及中枢神经及周围神经,其中远端感觉神经病变是最常见的病变,占所有糖尿病神经病变的50%以上。严格控制血糖可预防和延缓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生,并防止其进一步进展恶化。在控制血糖的同时也应注意血脂、血压等达标,还要控制吸烟等。要及时做好相关护理干预,合理并有针对性的指导患者进行药物治疗。③心血管疾病:相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来说,血压的监测以及四肢循环情况的观察是极为重要的,所以要及时做好相关的冠心病以及高血压的护理干预,合理指导患者进行服用降压药、抗凝药等药物治疗。④低血糖反应:低血糖,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常见急性并发症之一。常表现为乏力、出汗、手抖、心慌、头晕、焦虑、饥饿等,然而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时则是不典型表现如,昏睡、嗜睡、昏迷,这时应进行毛细血管血糖检测,如发生低血糖,可给予口服葡萄糖或含有葡萄糖的食物,当口服葡萄糖不足以缓解低血糖时,可静脉推注葡萄糖或是胰高血糖素。⑤肾病: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引起肾脏内的微血管病变。如不及时有效地治疗,可发展成肾衰。故应提醒患者定期检查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有利于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⑥感染、酮症酸中毒以及高渗性昏迷:在护理糖尿病患者时要让患者坚持做好皮肤、口腔以及足部护理,选择合适的鞋,防止足部外伤,指导患者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坚持锻炼以提高机体免疫力避免感染发生。感染、发热、中暑、失水等情况可使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高渗性昏迷,而老年糖尿病患者也常在感染等应激情况下诱发酮症酸中毒,也常因心肺、肝、肾功能减退,服用的双胍类降糖药过量从而引起组织缺氧、乳酸产生增多而发生乳酸性酸中毒。应避免上述有关情况的发生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如发现异常应及时通知医生,并采取相关的有效积极的治疗。⑦眼病:视网膜病变以及白内障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失明致残的主要原因,故应经常测量其视力,并指导患者定期进行眼部检查是至关重要的。

日常生活护理:①心理干预:让患者明白心理与疾病的关系。②饮食干预:让患者知道饮食控制对糖尿病控制中的重要性,不规律的饮食或是过度饮食是引起血糖升高、低血糖反应,甚至是诱发糖尿病并发症的主要原因。③用药指导:在护理过程中,要让患者明白遵从医嘱进行规律用药的重要性,指导患者正确进行用药。

观察方式:观察进行3个月后,对两组分别进行空腹血糖测量比较。

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x2检验,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老年糖尿病患者干预前后空腹血糖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1。

讨 论

老年糖尿病是社区慢性病的重点。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糖尿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疾病,与不良生活方式是息息相关的一种疾病,在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指导下有效控制,配合医生控制血糖水平,关键要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要做到定期监测血糖、血脂、血压、尿微量白蛋白等,定期复查眼底、心电图等,按时服药、注射胰岛素,消除隐患,避免危险发生。每年进行体检1次,及早发现以及积极地治疗外周血管病变,可以有效地改善周围神经功能和避免足溃疡,降低截肢率。做到预防为主,减少危险因素,使其能拥有一个幸福的晚年。

通过本次探讨研究,实验组在干预后3个月空腹血糖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可知道社区通过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稳定其病情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这说明对社区65岁以上老年糖尿病患进行并发症的护理干预,值得我们推广应用。

參考文献

1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70.

2 施秉银.再谈糖尿病的发病情况及危害性[J].糖尿病新世界,2007,26(2):20-21.

3 王玉华,徐放,谷宁.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步行运动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慢性疾病预防与控制,2007,2(6):584-585.

4 傅晓凤,傅颖梅.行为干预在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09,1(1):58-59.

作者:连宋英

第三篇:老年糖尿病患者初次胰岛素治疗后诱发低血糖并发症的护理管理体会

【摘要】 目的 探究老年糖尿病患者初次胰岛素治疗后诱发低血糖并发症的护理管理体会。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一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在初次胰岛素治疗后并发低血糖症护理管理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密切临床观察及积极治疗和护理,该例患者于入院第五日后血糖维持在11-12mmol/L,直至5月29日出院。结论 对初次应用胰岛素治疗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应及早发现低血糖反应,密切监护生命体征积极配合医生给予护理管理,以此及时纠正临床症状,提高护理质量和医疗水平。

【关键词】 老年;糖尿病;初次胰岛素治疗;低血糖;护理

糖尿病是一种内分泌系统常见多发症,临床需终身性控制血糖治疗,并积极预防并发症发生及进展。目前临床常采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但因多种因素影响,发生低血糖并发症后,若不及时纠正会导致神经系统损害,甚至危及生命安全[1]。为此本文将对我院收治的一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在初次胰岛素治疗后并发低血糖症护理管理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宗旨为对糖尿病低血糖护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男,年龄82岁,于2013年5月21日入院,职业:退休工人,已婚,糖尿病病程8年;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和分型标准,经体格及实验室等相关检查确诊为2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眼病及高血压。临床表现;多饮、多食、多尿、双下肢水肿、体重下降伴乏力、视力下降;有家族病史,且长期服用二甲双胍、格列吡嗪治疗。无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严重糖尿病并发症、血友病等症。

1.2 相关检查 ①体格检查:T:36.5℃,P:80次/min,P:20次/min,BP:150/95mmHg。②实验室检查:即时血糖:18.3mmol/L;尿常规:尿蛋白+3,尿糖+4;心电图:心肌缺血。

1.3 治疗措施及临床控制情况 入院第一日皮下注射长效RI10U;第二日根据血糖情况给予优泌林8-10U;第三日下午15:30发生出冷汗、休克、面色苍白等低血糖症状,给予5%葡萄糖溶液250ml静脉点滴,并在18:00-24:00期间给予口服糖果;入院第四日早晨根据血糖监测结果,给予10%葡萄糖溶液500ml;入院第五日在根据血糖监测结果给予优泌林6-8U治疗后,血糖一直维持在11-12mmol/L,于5月29日出院。

2 护理管理

2.1 饮食指导 若饮食不当、初次应用胰岛素后未按时就餐,且饮食摄入量相对较少,均可能使血糖降低,诱发低血糖并发症。该例患者发生低血糖后,立即加强饮食护理指导,规范其饮食行为,定时进餐,做到少食多餐合理分配摄入量的热量,建议患者多摄入高纤维食物,以此有利于平稳血糖,并叮嘱患者减少盐摄入量,禁烟禁酒。

2.2 心理护理 该例患者对低血糖认识不足,发生出冷汗、休克、面色苍白等低血糖症状后,常会使患者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的心理,并给家属增加心理负担,为此护理人员应积极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沟通,讲解出现首次应用胰岛素后会经常有低血糖发生,并指导患者及家属掌握如何控制血糖,只要及时发现,有效纠正症状,即可稳定病情,进而消除患者对低血糖症状的恐惧心理,以此有利于平稳情绪,使之积极配合治疗。

2.3 病情观察 首次应用胰岛素,且在更换药物后,应加强临床巡视,密切观察患者有无低血糖表现。发生低血糖并发症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状态、行为变化,尤其是老年患者因反应性较低,于夜间可能发生无警觉性低血糖,直接进入昏迷状态,如果呼之不应、意识不清或烦躁不安,应警惕低血糖症状。该例患者于发生低血糖并发症当天夜间及次日清晨的血糖监测结果均较低,且有低血糖反应,及时给予糖果缓解症状,并报告医生进行相关处理后,于发病次日血糖水平得以控制。

2.4 药物护理 首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时,需严格把握胰岛素剂量,并经常更换注射部位,以此促进药物吸收。该例患者发生低血糖表现后,立即协助患者保持平稳体位,在意识清醒时期,给予糖果缓解症状,继而发生休克后,立即静脉滴注葡萄糖,苏醒后低血糖反应仍持续存在,遵医嘱继续静脉点滴葡萄糖溶液直至症状缓解,期间口服糖果。在药物纠正低血糖的同时,遵医嘱积极补液,弥补低血糖发生时因冷汗淋漓,血液浓缩而大量体液丢失,并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及动态血糖监测。

2.5 健康宣教 由于糖尿病需要终身治疗,为此需对患者讲解降糖治疗的目的和临床意义,不能因发生低血糖而降低治疗依从性,建立对疾病治疗的正确态度。对患者及家属讲解糖尿病低血糖临床表现及防治措施,加强自我血糖监测,养成科学规律生活习惯,并共同分析本次引发低血糖的原因,使患者主动规避相关风险因素,并建议患者随身携带糖果,以便发生低血糖时可自救。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需长期药物治疗,有相关统计显示,胰岛素产生低血糖症发病率大约在10%-25%之间,尤其是老年患者在初次应用胰岛素治疗后,易诱发低血糖并发症。临床常出现乏力、头晕、冷汗淋漓、手足颤抖等低血糖症状,且易发生休克,进而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损害,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不同程度脑萎缩和动脉粥样硬化,为此加强老年患者初次应用胰岛素的血糖监测,及时纠正低血糖具有重要临床意义[2]。

老年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治疗反应耐受性较差,尤其是在初次胰岛素治疗后更易发生低血糖反应,分析可能与胰岛素用量较大、注射操作失误等关系较为密切,老年患者应用胰岛素吸收较缓慢,易继发低血糖症;老年患者机体机能低下,肝素功能减退,对胰岛素降解速度降低,且排泄作用减弱,延长药物半衰期,易使药物在体内蓄积,与此同时,老年患者因反应性较低,对低血糖反应感知下降,若自身情况较差,营养不良,则更易诱发低血糖症;若饮食不当、初次应用胰岛素后未按时就餐,且饮食摄入量相对较少,均可诱发低血糖症[3]。

因糖尿病低血糖症病情危害较大,为此临床护理管理中,需积极预防低血糖发生,若发生低血糖反应,需及时妥善护理管理,及时纠正低血糖症状,改善临床预后。针对本文研究的该例患者,在临床护理管理中需做好如下几点:①用药前,详细掌握患者饮食情况,及血糖监测结果,对初次皮下注射中长效胰岛素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应把握药物剂量,若患者消化不良、饮食不佳,需及时告知医生,及时减少药物剂量,且在皮下注射是需经常更换注射部位,以促进药物吸收[4]。用药期间动态监测血糖,做到空腹、用餐前后、睡前、夜间随机监测血糖,及时发现早期低血糖反应及夜间无警觉性低血糖症。②一旦发生低血糖症之后,配合医生积极处理,并做好相关护理记录。患者发病时协助患者绝对卧床,对低血糖反应较轻者,可给予少量糖果、饼干、水果,若低血糖反应持续异常,给予5%葡萄糖溶液250ml静脉点滴,期间给予糖果有助于缓解低血糖反应,若经上述治疗护理管理24-72h内仍反复发生低血糖症状,需遵医嘱持续应用葡萄糖直至症状缓解,对血糖纠正后仍有意识障碍者,提示可能有脑水肿发生,需立即通知医生,并遵医嘱给予小剂量甘露醇和糖皮质激素治疗[5]。③加强并发低血糖后的病情监护,尤其是对夜间低血糖反应,可于睡前对患者加餐,防止夜间空腹状态诱发低血糖,若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6]。④老年糖尿病患者初次应用胰岛素治疗后突发低血糖症状,易给患者心理造成过度紧张、恐惧心理,降低治疗依从性,为此需加强患者心理疏导及健康教育,给予恰当的心理安抚,缓解患者紧张不安的情绪状态,并告知低血糖的预防措施,分析引起低血糖发育诱因,积极规避风险因素,预防低血糖症状再次发生。

综上所述,对初次应用胰岛素治疗的老年糖尿病患者,需根据病情合理用药,及注射操作技能,及早发现低血糖反应,对已经发生低血糖症的患者,需密切监护生命体征的同时,积极配合医生给予药物护理、心理护理等相关护理管理,以此及时纠正临床症状,提高护理质量和医疗水平。

参考文献

[1] 潘嫦云.低血糖负荷和少量多餐的饮食方案对注射胰岛素糖尿病患者的疗效观察[J].护理与康复,2011,10(11):936-937.

[2] 林小红,吕丽雪,叶雪萍,等.糖尿病眼病患者低血糖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8):138-139.

[3] 李萍.老年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治疗中低血糖反应原因分析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6):65-67.

[4] 王美荣.老年糖尿病患者药物性低血糖原因与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23):2797-2798.

[5] 何亦红.农村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脑病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8):624-625.

[6] 肖佳慧.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32):86-87.

作者:唐招英

上一篇:培训感悟论文范文下一篇:中国红色经典文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