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贷款三查制度

2022-07-24

制度是长期的、规范的、有效的,是企业根据自身情况探索而来的。而落实责任的关键,就是以制度建设为重点,优化举措解决问题,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序开展。那么如何制定相关制度呢?以下是小编为您收集的《员工贷款三查制度》,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员工贷款三查制度

贷款“三查”制度

XX银行贷款“三查”制度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信贷资产是安徽长丰农村商业银行(以下简称本行)的主要资产,信贷资产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本行自身的生存发展和正常经营,对存款人的利益,对地方金融稳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本行必须从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出发加强对信贷资产的管理,对贷款实行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检查。

第二条

为加强信贷管理,规范本行贷款行为,防范贷款风险,根据《商业银行法》、《担保法》、《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以及本行规章制度,特制定本制度。

第三条

本制度是本行辖内各支行、直属分理处、总行营业部(以下简称支行)办理贷款业务应遵循的操作规范。

第二章 贷前调查

第四条

支行受理借款人申请后,应当对借款人的主体资格、资信等级、偿债能力、经营效益以及贷款的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等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核实抵押物、质物及保证人情况,预测贷款的风险程度等。

贷前信贷人员要上门到户开展现场调查,与借款人及其亲属、邻居等面谈,全面深刻地了解借款申请人的家庭成员、财产情况、经济状况和社会信用及贷款的真实用途等。

第五条 支行信贷人员接到借款人书面贷款申请报告后,应在总行规定的工作日内对借款人进行贷前调查的工作,具体内容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

1.借款人营业执照注册地或实际经营场所是否在本行所辖范围内;

2.借款人主体是否合法(工商企业、私营企业、外资企业及个体户应持有有效的工商营业执照;其他经济组织应有当地政府或行业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借款人经营的内容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所规定的范围;

3.借款人是否在本行开立基本存款账户或一般存款账户,资金结算情况如何; 4.借款企业法定代表人或实际经营者以自然人个人名义在本系统内辖各机构有无贷款; 5.借款人有无合法有效的贷款卡,有无不良信用记录,法定代表人的品行、素质及管理能力情况;

6.借款企业有无完整的财务制度,能否按时报送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等有关财务数据资料;

7.借款人申请的贷款用途是否符合当前国家产业政策和本行的支持范围;

8.调查了解客户法定代表人、董事长、总经理及财务部、销售部等主要部门负责人的品行、经营管理能力和业绩,是否有个人不良记录等;

9.本行其他方面要求。 (二)自然人

1.自然人户籍关系是否在本支行所辖范围内;

2.自然人年龄是否在22周岁-60周岁之间,是否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3. 有无不良资信记录和行为记录,有无逾期贷款; 4.有一定的自有资金,消费贷款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5.自然人是否在本行开立了个人结算账户;

6.借款人申请的贷款用途是否符合当前国家产业政策和本行的支持范围。 7. 借款人的品行、经营管理能力和业绩,是否有个人不良记录等; 8.本行其他方面要求。

信贷人员根据初步调查情况,提出是否同借款人建立信贷关系意见。凡借款人不符合贷款条件的,应及时告知借款人;基本符合借款人条件的,经支行审批同意建立信贷关系的,则再进行实地调查。贷款调查必须坚持两人以上同去,必须明确贷款第一责任人和同行人。

第六条 实地调查主要是了解借款人经营管理状况、资产与负债构成、产品盈利能力、企业发展前景及对保证人或抵(质)押人、抵(质)押物进行调查,具体内容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

1.借款人的组织机构和管理情况,主要是企事业单位的股东构成,法定代表人或实际经营者的品质、经营管理能力、工作经验及员工的综合素质情况;企业法定代表人与主要经营者是否为同一自然人。

2.借款人生产的产品、经营的范围是否合法,近几年产品销售和经营收入情况,产品的市场销售发展前景及预测盈利能力如何。

3.借款人固定资产、流动资产、负债情况及经营环境(土地、用水、用电、道路、环保等)配套情况如何。

4.是流动资金贷款需求的,要对资金需求情况进行测算,通过测算了解借款人资金需求额度与实际所需流动资金是否合理,还款计划和资金来源是否合理。

5.借款人的法定代表人或实际经营者其家庭主要成员情况。

6.保证人的主体是否合法,是否符合本行规定的保证人的条件要求,保证意愿是否真实,是否具有代为清偿债务的能力,是否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保证人为合伙企业的应该核实是否能取得全体合伙人的书面同意保证意见书。

7.抵(质)押人所提供的抵(质)押是否已经征得抵(质)押物所有权人的书面同意,有共有权人的还应征得共有权人的书面同意。

8.抵押物是否属国家法律规定所允许,抵押物是否属抵押人所有,产权是否明晰,抵押物能否依法登记。

9.对抵押物近期的市场变现估价,并按规定抵押率测算抵押限额。

10.有价证券质押,必须是可转让的有价证券(限存单),并查明质押物是否属质押人所有。

11.本行其他方面要求。 (二)自然人

1.借款人的家庭主要成员是否有不良行为,借款人的生产经营项目和借款人用途是否得到家庭主要成员的支持;

2.借款人的家庭资产及负债情况;

3.借款人申请的贷款额度、还款计划和资金来源是否合理;

4.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规定,担保人的主体是否合法,是否符合本行规定的担保的条件要求,担保意愿是否真实,是否具有代为清偿债务的能力,根据人民银行有关规定要求是否有合法有效的贷款卡; 5. 本行其他方面要求。

第七条 信贷人员在完成上述贷前调查工作的基础上,写出完整的调查报告,按授信审批权限逐级进行授信审批,按放款权限逐级进行贷款审批。需要上报总行审批的贷款必须有详细书面贷款调查报告。贷款调查报告应该是调查人对借款人进行调查后所获情况和信息的完整总结,调查人必须对调查报告的真实性负责,书面报告的内容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

1.基本情况。主要阐述贷款客户的基本情况,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内容: ⑴企业主要股东和实际经营者情况,包括其品行、信誉情况、不良嗜好以及其他可能影响贷款安全的因素;

⑵关联企业基本情况;

⑶企业所从事行业的特点及景气程度;

⑷目前是否存在诉讼及合同纠纷等足以影响贷款安全的重大事项。

2.企业经营情况。主要结合贷款风险五级分类的有关指标及要求分析评价企业目前的经营情况,了解和说明企业贷款后的第一还款来源强弱。

⑴基本财务状况分析,主要对企业目前的资产、负债结构进行分析; ⑵销售情况分析,主要对企业现有产品的市场前景进行分析;

⑶对企业总体盈利能力情况及产品盈利能力情况分析,尤其是要测算其真实的净现金流量;

⑷对企业总体及产品前景进行分析。 ⑸对企业现金流测算情况。 3.贷款项目情况:

⑴阐明企业要求新增贷款的实际理由; ⑵贷款投入后对企业的促进作用;

⑶贷款的抵押、保证等担保情况,评价贷款第二还款来源强弱; ⑷可能存在的影响贷款安全的因素;

⑸企业下阶段资金需求情况分析,贷款需进入或可退出的情况分析。

4.贷款综合效益分析,主要分析贷款后对本行带来的总体效益,如存、贷款情况,中间业务情况以及贷款的安全性。

5. 贷款第一责任人意见、审查人意见和审批人意见。

6.支行意见:明确表达支行是否同意贷款的意见(含贷款条件)及简要理由,明确贷款第一责任人。 (二)自然人

1.借款人家庭的基本情况,主要阐述借款人家庭的成员结构、资产情况、对外负债情况、家庭成员的行为情况等;

2.借款人经营情况,要求结合五级分类有关要求阐述借款人目前的经营情况、贷款项目情况、贷款后的第一还款来源情况;

3.担保情况,主要阐述担保人及担保物的基本情况,是否具有代为清偿贷款的能力等; 4.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主要阐述可能会对贷款的安全性产生影响的特殊事项; 5. 贷款第一责任人意见、审查人意见和审批人意见。

6.支行意见:明确表达支行是否同意贷款的意见(含贷款条件)及简要理由,明确贷款第一责任人。

第八条

总行授信部门提出初审意见,如果对材料有关情况有疑问的,还应向支行询问有关情况,审查同意后按权限上报总行贷审会批准。

第三章 贷时审查

第九条 贷时审查主要是审查人员对贷款期限、利率、额度的确定和有关贷款手续合法合规性的审查及借款合同的签订和会计人员对借款凭证要素的审核。

贷款人应当建立审贷分离、分级审批的贷款管理制度。审查人员对信贷人员提供的客户资料和贷款调查报告进行审查。

贷款审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基本要素审查:

1、借款人及担保人有关资料是否完备;

2、贷款资料是否齐全。

(二)主体资料审查:

1、借款人及担保人主体资料、法定代表人有关证明材料是否符合规定;

2、借款人及担保人组织机构是否合理,产权关系是否明晰;

3、借款人及担保人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有无不良记录。

(三)信贷政策审查:

1、贷款用途是否合规合法,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政策;

2、贷款用途、期限、方式、利率等是否符合本行信贷政策。

(四)提出审查结论和有关限制性条款。提出明确的审查意见,包括贷款的种类、金额、期限、利率、还款方式、担保方式和限制性条款等。

对借款经办人的合法性审查:

⑴在办理法人企业、非法人企业、其他经济组织、事业单位借款时,必须审查借款经办人是否是该企事业单位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或经过法定代表人(负责人)书面授权委托的人,并在授权范围、时效内凭经办人本人有效身份证明办理借款手续;

⑵在办理自然人借款时,借款人需凭本人有效身份证明到场办理借款手续。

凡是没有信用信息查询报告的贷款一律不得发放,对信用信息查询报告中有不良记录的客户,不得擅自发放贷款。信贷会计有权拒绝且必须拒绝向没有信用信息查询报告或信用信息查询报告中有不良记录的客户发放贷款。特殊情况的必须经总行有权审批部门批准后方可发放。

第十条

贷款额度的审查。对企业授信后单笔贷款金额按企业实际需要情况及担保落实情况合理确定,但最高余额不得超过授信额度。

第十一条

贷款期限的审查。贷款期限应根据贷款用途、生产周期、还款资金来源,合理地确定每笔贷款的期限。 第十二条 贷款利率的审查。支行要严格按总行统一制定的差别利率政策执行,特殊情况报总行审批确定。

第十三条

贷款审批按照审贷分离、分级审批的原则进行。审查人员应当对信贷人员提供的有关资料进行合法合规性审查,并提出审查意见。贷款审批按规定权限报有权审批人审批同意后发放。

第十四条 借款合同的审查。所有贷款均应由贷款人与借款人、担保人签订借款合同。抵押借款合同应依法到有关部门办理抵押登记手续。

(一)保证借款合同由贷款人与借款人、保证人三方同时到场签订,并签字、按手印。自然人贷款必须做到100%面谈面签。保证人为企事业单位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无法亲自到场的,由经法定代表人授权委托的经办人签字盖章。

(二)以房地产作抵押时,必须具备房地产管理部门核发的房产所有权证和土地使用权证,符合抵押条件的,经房地产管理部门办理抵押登记后生效,对共有房产作抵押的房产共有人必须全部到场在抵押合同上签字盖章。

(三)以企业设备作抵押的,需经财产所有权人的书面同意,经工商部门办理抵押登记手续。抵押率应合理从低确定。

(四)个人储蓄存单作质押物时,信贷人员应向签发存单的金融机构发出查询证实,并取得中止挂失及止付存款的书面回复函件后,方可办理质押手续。如存单所有权为第三人的,其所有权人应到场办理质押手续,并在借款合同上签字、按手印。质押物由支行保管。

个人储蓄存单质押贷款额不得超过存单面额的90%。其他权利质押的贷款必须报经总行审批。

第十五条 借款合同凭证的填写、保管。填写借款凭证都必须用钢笔(或圆珠笔)填写,并在有关规定的凭证上要求借款人、担保人或抵(质)押物所有权人签名、按手印。在贷款手续完整的基础上,信贷人员要及时记载贷款登记簿,并按规定保管好有关借款合同等档案资料。

(一)借款申请书应由借款人自己填写,信贷人员填写调查内容,审批意见栏签署意见,做到内容完整、真实。

(二)信贷人员根据借款种类填写借款合同,根据合同上所载明的事项逐项填列完整。 (三)动产抵押品、土地及房屋他项权证、抵押物保险单等存放金库保管。

第十六条 实行贷款柜面办理,务必确保借款人和担保人本人签名,杜绝代签现象发生。办理贷款时借款人夫妻双方、担保人本人必须共同到柜面办理,在贷款合同、借据上签名、按手印。确保贷款合同、借据的有效性、合法性。借款人除提供本人身份证件、户口本外,还要提供结婚证及复印件,未婚的,要提供由民政部门出具的未婚证明。

第十七条 信贷会计接到信贷人员办理的贷款凭证后,应对借款申请书、审批表、借款合同等资料的文本使用、填写和签名、按手印等进行详细审核。

(一)审核各类文本资料要素是否齐全; (二)审核贷款申请用途与实际用途是否一致; (三)监督贷款审批是否合规齐全。

若贷款手续不全,信贷会计应及时退还给信贷人员重新补办有关手续。经信贷会计确认无误后,方可在柜面办理借款借据和贷款出账通知等。借款申请书、审批书、借款合同连同借款借据一起入档保管。

第十八条 信贷会计办理借款借据时,必须确保是借款人本人到场在借款借据上签名、盖章(自然人贷款按手印)。填写借款借据都必须用钢笔(或圆珠笔)填写,并在有关规定的凭证上要求借款人、担保人或抵(质)押物所有权人本人签名和盖章(自然人贷款按手印)。

第十九条 贷款发放使用过程中(除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外),所有贷款发放使用时,必须签署《安徽长丰农村商业银行贷款资金使用审核通知书》(详见附件)。委派会计是贷款资金使用审核通知书的主要责任把关人,在贷款出账时,委派会计必须指导并监督临柜业务经办人认真审查《安徽长丰农村商业银行贷款资金使用审核通知书》中的内容是否完整,有无贷款第一责任人签名和支行行长审批意见等内容,临柜业务经办人是贷款资金使用审核通知书的直接责任人。

要按照总行对固定资产贷款、流动资金贷款、个人贷款自主支付和受托支付等相关规定做好信贷资金的支付管理,凡是制度规定需要受托支付的贷款,必须做到100%受托支付,不得放宽自主支付条件。

第四章 贷后检查

第二十条 贷后检查。贷款发放后,信贷人员要对借款人执行借款合同情况及借款人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跟踪检查监督,日常对借款人实行检查,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每半年不少于一次,其他贷款每季度不少于一次,大额的贷款必须在15天内作跟踪检查,短期贷款到期前7天(中长期贷款到期前30天)按时向借款人、担保人送发贷款催收通知书,不良贷款每月上门至少催讨一次,在法律诉讼时效内必须取得贷款催收通知书的回执。贷后检查内容主要包括:

(一)所借资金运用情况,是否符合借款合同中的借款用途,若发现借款人擅自改变借款用途,对尚未使用的全部或部分贷款,信贷人员应及时收回,对已挪用的贷款要采取措施予以清收。

(二)借款户依合同约定归还贷款本息的情况。

(三)借款人的品行、职业、收入和住所等影响还款能力的因素是否有变化。

(四)生产经营情况和管理情况是否正常,测算贷款风险的变化情况及趋势,有否出现不利于贷款按期归还的因素。

(五)贷款的使用效益。从投入到产出等资金运转情况,借款人经营管理和盈利状况。 (六)检查借款人代保管抵押物有无缺损,有无违反合同未经抵押权人同意出借、出租等行为。

贷后检查要有书面记录,并归入信贷档案。

第二十一条 信贷管理人员必须对借款客户的经营动态跟踪监测,了解其资信和需求变化,及时掌握新情况,一旦客户(或其关联企业)发生下列重大问题可能会影响贷款安全时,应及时将上述情况报告原贷款审批(包括授信)机构,并调整贷款额度(包括授信)直至终止授信。

(一)外部政策发生明显不利于企业经营的变化; (二)客户组织结构、股权或主要领导人发生变化; (三)客户对外担保过大,并已对现有贷款的安全构成影响; (四)客户的财务收支能力发生重大变化; (五)客户涉及重大诉讼或合同纠纷; (六)客户在其他金融机构的借款出现逾期; (七)其他影响贷款安全的因素。

第二十二条 支行可根据实际需要,有侧重、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贷款进行检查,每季不少于一次,参加检查人数必须在两人以上。对100万元(含)以上的自然人贷款和所有公司类贷款,都要按季撰写贷后跟踪检查报告、贷款风险分类工作底稿,填写风险分类认定表,对贷款进行跟踪检查和风险分类。

检查内容包括信贷人员行为、贷款事实情况、贷款有效性、贷款审批权限履行情况、贷后管理、贷款档案、贷款担保状况、本息扣收及时性、内外部记录核对、逾期欠息情况、五级分类执行情况、信贷咨询系统应用情况等。

第二十三条 将全行不良贷款诉讼工作全部上收总行,由总行相关部门负责案件诉讼工作。经办人员要进行详实的诉前调查,针对不同的案件拿出切实可行的诉讼方案,确保诉讼案件胜诉。

第五章 罚 则

第二十四条 本行及其信贷管理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在办理信贷业务中违反本制度的,按照《安徽长丰农村商业银行信贷责任认定暂行办法》,分清各岗位信贷人员应承担的责任,并依据《安徽长丰农村商业银行工作人员违规行为处理办法》等规定予以处理。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五条 本制度解释、修改权属安徽长丰农村商业银行。 第二十六条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二篇: 贷款三查制度

一、贷前调查

贷前调查是指贷款发放前对贷款申请人基本情况的调查,并对其是否符合贷款条件和可发放的贷款额度做出初步判断。

调查的重点主要包括申请人资信状况、经营情况、申请贷款用途的合规性和合法性、贷款担保情况等。

贷前调查的方法

1.现场调研——直接

现场会谈(企业经营和发展的思路,内部的管理)、实地考察(生产、产品、账款、固定资产、周围状况)

2.搜寻调查——间接

搜寻调查指通过各种媒介物搜寻有价值的资料开展调查。这些媒介物包括:杂志、书籍、期刊、互联网资料、官方记录等。搜寻调查应注意信息渠道的权威性、可靠性和全面性。

3.委托调查:委托调查可通过中介机构或银行自身网络开展调查。

4.其他方法:业务人员可通过接触客户的关联企业、竞争对手或个人获取有价值信息,还可通过行业协会(商会)、政府的职能管理部门(如工商局、税务机关、公安部门等机构)了解客户的真实情况。

☆贷前调查中存在的问题

1、贷前调查流于形式,没有按照贷款操作规程中规定的要求去深入细致的进行实地调查。

2、有的信贷人员仅仅根据借款申请人提供的资料作为贷前调查的情况,而造成贷前调查失实。

3. 信贷员在贷前调查过程中没有对申请人进行必要的外部调查,没有摸清申请人的真实背景。

4.有的信贷员凭经验和感觉办事,没有进行贷前调查便形成了调查报告。

5.贷前调查中没有用影像图片等有效手段记录借款申请人的真实经营情况,不能给贷款审批人员提供直观的原始的审批依据。

1

☆贷前调查的建议

贷前调查主要分为个人贷款与企事业单位贷款两种。个人贷款相比企业贷款而言,它的贷前调查较为直观,着重查看客户以前的信用记录,其次可以看一下客户的学历、经历、经营管理能力、业绩、社会关系、爱好、生活习惯、品行、年龄、健康状况等等,最后再查看一下第二还款来源情况。企事业单位贷款的贷前调查较为复杂,关键点:

1、确认借款企业法人主体真实性、合法性。首先按照企业提供的法人营业执照正本,查对与借款人名称是否相符;然后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查询该企业的营业执照是否经过年检,法定代表人是否有变更;经济性质是否相符;贷款期限是否超过规定经营期限;借款用途是否在企业经营范围内。

2、对借款企业信用状况的调查。深入企业实地查阅企业的应付账款账簿及其明细账,从中找出该企业拖欠他人的账款金额、赊欠原因、时间等,对企业的信用状况进行评估,另外还可以通过电话或函询的方式向被赊欠企业了解有关借款企业赊欠的原因,还款的基本情况,从而真正摸清借款企业的信用道德底细。

3、 对借款企业管理人员资质和管理能力的调查。要以工商部门登记备案资料为准对企业法人代表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基本情况及真实性进行严密的审查,不要拘泥于企业提供的介绍资料。对申请人提供的有关企业领导人提供的身份证件、学历证书等都以原件为准,并向有关部门进行查询其真实性。对其个人品行和领导能力的调查应与该企业员工员工和经常客户进行座谈,了解他们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个人能力和行为品质状况。

4、生产经营状况的调查。首先查阅该企业的各种会计账簿,通过其中记载的各种数据,计算出相应的经营指标,从而分析和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其次,深入车间、厂房和库房,实地调查企业的生产环境、生产工作流程、产品质量监督情况和原材料及产成品的库存情况,并用数码相机、摄像机等设备做好记录,从而真实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再次,通过查看借款企业近两年的会计报表计算出各项指标增长率、增长幅度,分析企业竞争力的变化。另外,还可以采取核实贷款企业在税务部门的纳税情况,从而反映出企业的真实生产效益;通过企业近几个月缴纳水电费等情况的对比分析,了解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情况。

5、对借款企业财务情况的调查。根据企业提供的近三年的相关会计报表,计算出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销售利润率、资产利润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六个基本财务指标进行比较分析。掌握借款人的财务状况,评估借款人的偿债能力,预测借款人的未来发展前景。

6、对借款企业现金流量的分析。通过查询借款企业在银行开立的存款结算账户流水,

2

进一步了解借款企业一段时期的存款、货款等资金回笼情况,预测未来一段时间现金流量,充分了解企业的资金流向及数量。

7、对担保情况的调查。一是实地调查担保人或物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规性。二是对担保方提供的有关证件和资料要与有关部门进行核实,确保担保财产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三是对担保财产做严格的市场评估,确保有足额的第二还款来源。

贷前调查是信贷管理的重要程序和环节,也是一个复杂繁琐的过程,贷前调查的质量优劣直接关系到贷款决策的正确与否,所以最重要的就是要在调查过程中发现问题,揭示风险,把好贷款投放的第一关,切实做到严设贷前调查“防火围墙”,铸就信贷资产“铜墙铁壁”。

二、贷时审查

贷时审查是指审查人员对调查人员提供的资料进行核实、评定,复测贷款风险度,提出审核意见,按规定履行审批手续。

贷时审查的内容

贷时审查的基本内容是多方面的。重点有:审批前提是否成立;信贷审批要求、法律意见是否落实;各项信贷文件、资料、手续是否齐全;有关业务合同协议是否全面、正确签订,是否合法有效;各资料、文件或合同之间逻辑关系是否一致、正确,表面是否真实;业务背景是否真实、合理;信贷用途是否符合要求;信贷额度、期限是否在有效范围;信贷押品是否入账(保证金)、入库或监管(抵押物、其他质物);信用状况、主体与业务资格、财务状况、人事和法律状况是否有重大变化;操作程序是否正确等。

应当指出,这种“执行”不是机械式的,存在着某种变通,但并不构成对审批意见的修改。

其一,根据落实的具体情况、程度以及其它制约因素,在不突破审批总限制的前提下,做出实际放款的决定。

其二,对多维审批意图的实现方式做出有区别的处理和安排。如对双方有约束力的内容、企业承诺等,一般需要在信贷合同中依法进行全面、正确约定;对于合作交易对手的限制性要求,如特定对象、合作期限等,需审查相关的历史凭证、文件、记录;有关收费管理则审核提交的相关收费凭证等。

三、贷后检查(贷后管理)

3

1、什么是贷后管理

贷后管理:是指贷款发放之后到贷款收回之前的各个环节及各个方面的管理。 主要任务:以贷款风险管理为核心,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方法制度、人员配备等,对贷款本身、借款人、担保等因素进行跟踪检查分析,及时发现贷款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以达到防范、控制和化解贷款风险,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的目的。

2、为什么要贷后管理 (1)认识上的误区

有的信贷人员认为客户能承诺按期还款就行了,不关心客户的生产经营,有的认为能够正常付息的企业不需要贷后管理、信用等级高的企业不必重视贷后管理、担保条件好的可以放松贷后管理、不良贷款不需要贷后管理。

有些信贷管理部门的负责人认为,贷后管理工作是客户经理的事情,不知道自己应该有参与重点客户、疑难客户的贷后管理的责任,不知道应当将管理工作质量作为自己工作检查、督办的内容。 (2)行动上的盲区

贷后管理未能切入客户的生产经营活动。 对贷款风险预警信号反应迟缓。 有意无意的放弃合同权利。 贷款综合收益率低,没有补偿收益。 贷后管理检查流于形式。 (3)激励机制的误导

在激励机制中,重贷款发放奖励,轻贷后监管激励。

3、贷后管理的作用和意义 (1)维护客户关系 了解你的客户。 关心客户的经营管理。 解决客户的合理需求。 (2)拓展客户渠道 老客户推荐新客户。 (3)及时发现和化解风险

资产质量取决于管理,贷后管理是资产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一个卓有成效的贷后管理工作,能为我们防止不良、化解风险、减少损失。

4

银监会对某国有商业银行省级分行的调查统计,近五年形成的不良贷款中,有30%的原因是贷前决策失误造成的,而高达70%的原因应归咎于贷后管理不到位。

4、风险预警信号提示 第一类、缺乏合作诚意 (1)、不好联系

与客户关键人员失去联系或联系不畅。

企业负责人、财务人员频繁更换手机号码,经常无法联系,即使联系上,人在本地却谎称在外地出差;故意躲避公司人员。 (2)、不提供资料

不提供或不按期提供定期报表。 不愿提供定期报表以外的信息。 不愿意提供银行的交易流水。

对需要通过所得税纳税单来判断客户经营规模、盈利能力真实性时,客户不愿意提供。 (3)、不配合检查

事先约定的会谈时间被无故推迟。 现场贷后检查时,关键人员避而不见。 拒绝或不能对报表数据提供组成明细。 第二类、现金流异常

通过银行流水,判断其流水是否符合其现金流的特点。

对于大额进出,要求提供对方信息、销售/采购合同等,判断其资金是否流向非经营性交易方。

第三类、外部评价差

(1)、同业内对授信客户评价不佳。

(2)、上下游合作伙伴对授信客户有负面评价。 (3)、客户的邻里、朋友对其产生负面评价。 第四类、出现不稳定因素 (1)、队伍不稳定

财务主管、会计人员频繁更换。

销售、生产、技术等核心部门的关键管理人员离职或被更换。 客户、员工对企业没有信心。 (2)、家庭矛盾

5

主要表现形式:

主要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关键岗位管理人员家庭矛盾,包括婚姻关系紧张,离婚、析产等。 家庭共同创业的产权纠纷。 (3)、合作伙伴产生矛盾 股东要求退出。 联营方不再合作。 共同创业的管理者退出。 客户流失。 第五类、产生纠纷

(1)、因诚信原因产生纠纷

在对方付款后故意不提供相应的产品或服务。 为获得非法利益无理缠诉。 (2)、因管理原因产生纠纷

因重大质量、技术事故引起诉讼或仲裁。 为他人担保引起纠纷。

(3)、因履约能力的原因产生纠纷 因支付能力造成合同违约。

第六类、财务信息虚假、财务指标异常 (1)、财务报表不可信

注册会计师对客户定期报告出具保留或否定的审计意见。 会计差错明显,报表之间、报表数据之间不衔接。 虚构应收账款。

资产负债表上所列资产没有对应实物。 所有者权益来源不真实。

客户提供的财务信息与我司掌握的非财务信息有很大的差异,信息之间无法得到交叉验证。

(2)、指标异常

某个财务数据偏离正常值,且得不到合理解释。

主要原材料库存畸高畸低,超过或不能满足正常生产需要。 产品库存异常增长。 (3)、利益流失

6

在表外、帐外另有资产负债未在资产负债表上反映或列示。 以公司资产对外投资,但权益不在公司名下。 资产处置后,现金未流入公司账户。 非公允关联交易。 第七类、客户资金链紧张

(1)、长期占用授信,贷款只能增加不能减少 不能减少授信总额。 存量贷款依赖借新还旧。 贷款到期后要求展期。 靠临时融资归还到期贷款。

在多家银行融资,通过融资维持银行信用,缓解资金紧张的矛盾。 (2)、缺乏资金安排计划

业务经营计划没有配套相应的财务计划。

授信申请的提出时间、额度与财务计划不符,具有偶然性、突然性。 授信需求超过经营增长幅度。

客户对应收账款管理缺乏计划,影响资金周转。 杠杆率过高,经常用短期债务支付长期债务。 (3)、融资不计成本

从私人、典当行、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及其他企业高息借款。 (4)、同业调整融资条件 同业提高利率。 同业提高担保条件。 同业调减授信额度。 提前归还其他银行融资。 (5)、出现资本缺口 资本支出与实力不相适应。

借入流动资金贷款后,资本支出增加。 增资扩股资金不到位。 自筹资金不到位。 (6)、经营环境恶化 供应商紧缩商业信用。

7

销售回款不畅,被动延长结算期间。 第八类、担保条件弱化 (1)、抵押品价值高估

客户对资产预期价值过于乐观。 评估机构在客户授意下高估抵押品价值。 资产估价方法不当。 抵押折率过高。 (2)、抵押品管理不当 抵押品被抵押人不合理使用。 我司无法控制抵押品和质押权。 权属争议。

(3)、保证人担保能力下降 工作收入出现不利变动。 对外投资出现重大失误。 生产经营出现问题。 第九类、主营业务出现问题 (1)、主营业务市场或市场份额萎缩 (2)、盈利能力下降

主导产品被迫以降价手段争取市场,导致毛利率下降。 客户对上游产品涨价缺乏成本转嫁能力,导致毛利率下降。 非经常性损益支撑盈利。 (3)、盲目投资 跨行业扩张。 盲目追逐投资热点。 投资过于分散。

从核心业务抽调资源到其他领域。 第十类、管理混乱 (1)、成本和费用失控。

(2)、材料损耗上升、产品正品率下降。 (3)、现场管理混乱。 (4)、设备管理混乱。

8

5、贷后管理的策略 (1)贷后管理的关键点 资金使用情况。 合同履行情况。 经营情况。 财务情况。 是否有诉讼。 资金使用情况。

流动资金贷款:要密切关注资金在购、产、销等环节的使用和周转情况。

固定资产贷款:检查项目资本金及其他资金来源的落实情况,检查项目的进度情况。 基于特定还款来源发放的过桥贷款、临时周转贷款:关注其特定还款来源的实现,防止资金被挪用。 合同履行情况

检验借款人的经营规模与资金实力,看履约的能力。 了解借款人的合作态度,看履约意愿。 及时发现借款人的预警信号,看履约风险。

以低成本、高效率的方式交叉验证客户信息。(在与客户聊天的过程中,相互印证信息) 经营情况

查看经营场所,看是否正常经营。 查看工厂工人人数是否出现异常变动。 现场秩序是否井然,设备是否正常开工。 查看企业订单。 查看工人工作状态。 财务状况

对于财务制度比较健全的企业,查看财务报表。 利息支付情况。 企业银行流水。 水电费单。 工资发放情况。 抵(质)押物情况。

抵押品的价值变化、保管情况、是否被变卖、续保情况。

9

质押凭证是否到期等。 是否有诉讼。

通过查询相关网站,查看是否有诉讼、公告等。 (2)贷后检查的分类

贷后管理应根据不同类型的客户,不同类型的贷款,不同的贷款条件以及贷款所处的不同时期来分类,从而制定不同的贷后管理方案以及贷后侧重点。 按行业类别进行分类

生产型企业:关注生产情况、主要原材料的的价格变化、库存等。 贸易型企业:关注上下游的关系、应收账款的回收等。 按担保方式进行分类

抵(质)押类:抵押品的价值变化、保管情况、是否被变卖、续保情况、质押凭证是否到期等。

担保类:保证人的生产经营情况、财务状况、工作情况、担保意愿是否发生改变等。 信用类:工作情况、家庭情况等。 按贷款的不同阶段

首次贷后:贷款用途、合同履行情况。

中间贷后:抽查生产经营情况,查看近期订单、银行流水、工资发放情况、水电发票等。 到期前贷后:资金安排情况、还款来源的渠道、能否保证到期按时归还贷款。 (3)、贷后检查的基本方法: ①询问 询问企业高管 询问财务人员 询问普通工作人员 ②审核 审核贷款用途 审核合同履行情况 审核近期合同、订单情况 审核财务报表 审核水电费等情况 ③抽查

对抵押物进行抽查

10

对企业财务报表数据进行抽查 对企业的生产情况进行抽查 ④观察

对高管神情、面貌进行观察 对企业员工面貌、工作状态进行观察 对经营场所进行观察

对于一些能直接通过销售系统从而清楚的知道经营情况及收入情况的客户,如彩票投注站、汽贸企业等,则要求客户打印相关销售数据。

第三篇:银行贷款三查制度

贷款三查制度

一、贷前调查

什么是贷前调查是指贷款发放前银行对贷款申请人基本情况的调查,并对其是否符合贷款条件和可发放的贷款额度做出初步判断。

调查的重点主要包括申请人资信状况、经营情况、申请贷款用途的合规性和合法性、贷款担保情况等。

贷前调查的方法

1.现场调研——直接

现场会谈(企业经营和发展的思路,内部的管理)、实地考察(生产、产品、账款、固定资产、周围状况)

2.搜寻调查——间接

搜寻调查指通过各种媒介物搜寻有价值的资料开展调查。这些媒介物包括:杂志、书籍、期刊、互联网资料、官方记录等。搜寻调查应注意信息渠道的权威性、可靠性和全面性。

3.委托调查:委托调查可通过中介机构或银行自身网络开展调查。

4.其他方法:业务人员可通过接触客户的关联企业、竞争对手或个人获取有价值信息,还可通过行业协会(商会)、政府的职能管理部门(如工商局、税务机关、公安部门等机构)了解客户的真实情况。

☆贷前调查中存在的问题

1、贷前调查流于形式,没有按照贷款操作规程中规定的要求去深入细致的进行实地调查。

2、有的信贷人员仅仅根据借款申请人提供的资料作为贷前调查的情况,而造成贷前调查失实。

3. 信贷员在贷前调查过程中没有对申请人进行必要的外部调查,没有摸清申请人的真实背景。

4.有的信贷员凭经验和感觉办事,没有进行贷前调查便形成了调查报告。

5.贷前调查中没有用影像图片等有效手段记录借款申请人的真实经营情况,不能给贷款审批人员提供直观的原始的审批依据。

1 银行贷款三查制度

☆贷前调查的建议

贷前调查主要分为个人贷款与企事业单位贷款两种。个人贷款相比企业贷款而言,它的贷前调查较为直观,着重查看客户以前的信用记录,其次可以看一下客户的学历、经历、经营管理能力、业绩、社会关系、爱好、生活习惯、品行、年龄、健康状况等等,最后再查看一下第二还款来源情况。企事业单位贷款的贷前调查较为复杂,凭我的经验提几点建议。

1、确认借款企业法人主体真实性、合法性。首先按照企业提供的法人营业执照正本,查对与借款人名称是否相符;然后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查询该企业的营业执照是否经过年检,法定代表人是否有变更;经济性质是否相符;贷款期限是否超过规定经营期限;借款用途是否在企业经营范围内。

2、对借款企业信用状况的调查。深入企业实地查阅企业的应付账款账簿及其明细账,从中找出该企业拖欠他人的账款金额、赊欠原因、时间等,对企业的信用状况进行评估,另外还可以通过电话或函询的方式向被赊欠企业了解有关借款企业赊欠的原因,还款的基本情况,从而真正摸清借款企业的信用道德底细。

3、 对借款企业管理人员资质和管理能力的调查。要以工商部门登记备案资料为准对企业法人代表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基本情况及真实性进行严密的审查,不要拘泥于企业提供的介绍资料。对申请人提供的有关企业领导人提供的身份证件、学历证书等都以原件为准,并向有关部门进行查询其真实性。对其个人品行和领导能力的调查应与该企业员工员工和经常客户进行座谈,了解他们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个人能力和行为品质状况。

4、生产经营状况的调查。首先查阅该企业的各种会计账簿,通过其中记载的各种数据,计算出相应的经营指标,从而分析和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其次,深入车间、厂房和库房,实地调查企业的生产环境、生产工作流程、产品质量监督情况和原材料及产成品的库存情况,并用数码相机、摄像机等设备做好记录,从而真实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再次,通过查看借款企业近两年的会计报表计算出各项指标增长率、增长幅度,分析企业竞争力的变化。另外,还可以采取核实贷款企业在税务部门的纳税情况,从而反映出企业的真实生产效益;通过企业近几个月缴纳水电费等情况的对比分析,了解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情况。

5、对借款企业财务情况的调查。根据企业提供的近三年的相关会计报表,计算出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销售利润率、资产利润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六个基本财务指标进行比较分析。掌握借款人的财务状况,评估借款人的偿债能力,预测借款人的未来发展前景。

2 银行贷款三查制度

6、对借款企业现金流量的分析。通过查询借款企业在农村信用社或他行开立的存款结算账户,进一步了解借款企业一段时期的存款、货款等资金回笼情况,预测未来一段时间现金流量,充分了解企业的资金流向及数量。

7、对担保情况的调查。一是实地调查担保人或物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规性。二是对担保方提供的有关证件和资料要与有关部门进行核实,确保担保财产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三是对担保财产做严格的市场评估,确保有足额的第二还款来源。

农村信用社的贷前调查是信贷管理的重要程序和环节,也是一个复杂繁琐的过程,贷前调查的质量优劣直接关系到贷款决策的正确与否,所以最重要的就是要在调查过程中发现问题,揭示风险,把好贷款投放的第一关,切实做到严设贷前调查“防火围墙”,铸就信贷资产“铜墙铁壁”。

二、贷时审查

贷时审查是指审查人员对调查人员提供的资料进行核实、评定,复测贷款风险度,提出审核意见,按规定履行审批手续。

贷时审查的内容

贷时审查的基本内容是多方面的。重点有:审批前提是否成立;信贷审批要求、法律意见是否落实;各项信贷文件、资料、手续是否齐全;有关业务合同协议是否全面、正确签订,是否合法有效;各资料、文件或合同之间逻辑关系是否一致、正确,表面是否真实;业务背景是否真实、合理;信贷用途是否符合要求;信贷额度、期限是否在有效范围;信贷押品是否入账(保证金)、入库或监管(抵押物、其他质物);信用状况、主体与业务资格、财务状况、人事和法律状况是否有重大变化;操作程序是否正确,各级审批是否越权等。

应当指出,这种“执行”不是机械式的,存在着某种变通,但并不构成对审批意见的修改。

其一,根据落实的具体情况、程度以及其它制约因素,在不突破审批总限制的前提下,做出实际放款的决定。

其二,对多维审批意图的实现方式做出有区别的处理和安排。如对双方有约束力的内容、企业承诺等,一般需要在信贷合同中依法进行全面、正确约定;对于合作交易对手的限制性要求,如特定对象、合作期限等,需审查相关的历史凭证、文件、记录;有关收费管理则审核提交的相关收费凭证等。

3 银行贷款三查制度

三、贷后检查

贷后检查是指贷款发放后,贷款人对借款人执行借款合同情况及借款人的经营情况进行追踪调查和检查。如果发现借款人未按规定用途使用贷款等造成贷款风险加大的情形,可提前收回贷款或采取相关保全措施。

☆贷后检查的作用

1、有利于及时发现早期预警信号,并采取相应补救措施,防范化解信贷风险。一方面银行通过贷后检查, 能够尽早发现借款人存在的危及信贷资产安全的问胚,并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予以解决; 另一方面,在多家银行对间一借款人都有贷款的情况下,哪家银行贷后榆查工作做得好,问胚发现得早。就可在避免风险的工作中抢占先机, 最大限度的避免风险或降低损失。

2、有利于埘客户进行正确的价值定位,确定银行对其将来的信贷支持 银行通过全面的贷后榆查管理工作。能够综合判断信贷客户的未来发展趋势,分析客户对银行业务的发展价值,从而有利于银行

3、有利于促进借款人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确保银行信贷资金的安全。银行贷款一经发放,资金的使用权即转移到借款人手里,并投人到项目建设或生产经营中, 由于影响项目建设或生产经营正常进行的可变因素较多,银行通过贷后检查,可以发现项目建设或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反馈借款人、督促、帮助借款人改善经营管理,提高效益,从而保障信贷资金的安全回收。

4.有利于银行发现自身在经营、审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薄弱环节,促进银行采取措施,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比如在贷前调查所没有发现的问题,审-It决策时忽略的风险点等,从而有利于银行在今后的信贷经营管理工作中加以纠正和改进,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贷后检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不到位

1、没有正确理解贷后管理与银行经营效益的辩证关系。认为银行效益的实现主要依靠存款和贷款收息,没有认识到信贷资产的质量是保证实现贷款利息收入和实现经营效益的前提条件。因而往往将工作重点放在抓存款和收息上,对贷后检查工作重视不够。抓存款、收息,作固然能够带来直接效益,抓贷后检查工作确保信贷资金的安全, 同样也是确保贷款利息收入和创造效益的重要途径。只要贷后管理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元的信贷资金损失,而这却不是短期的抓存款、收息工作创造的效益所能弥补的。

2、认为贷款发放后形成的风险和损失主要是由于政策、市场环境的变化,银行对此

4 银行贷款三查制度

无能为力。因而在贷后检查工作中消极应付,不重视分析由于政策、市场环境的变化而导致的借款人、保证人、抵押物的偿债能力发生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可能对信贷资产造成的影响。这种观点没有认识到贷后管理对于防范风险工作的重要性,银行可以通过全面的贷后检查管理及时采取各种措施,提前收回贷款,化解风险,减少损失。

3、认为在贷款“三查”制度中,贷后检查属于从属和次要地位,风险防范和化解工作主要是贷前调查和贷时审查环节的事, 因而只注重贷前调查和贷时审查环节的风险控制和防范工作, 而忽视了贷后检查环节的风险防范和化解作用,造成基层行信贷从业人员常常把贷后检查当成信贷工作的“副业”,没有及时去调查和掌握构成贷款风险的因素和预警信息,贷后检查报告流于形式。管理层不能及时得到风险控制信息而采取有效监督措施, 只有在贷款发生逾期或欠息时才有所反应,而此时往往风险已经发生。这种观点没有认识到贷后检查与贷前调查、贷时审查同样是信贷资金从发放到回收过程中,银行风险防范工作一个 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贷前调查、贷时审查管理的是可能发放的贷款,其风险虽然存在,却要以贷款的发放为先决条件,信贷资金的所有权还在银行手巾,风险没有最终形成,并且可以通过否决贷款的于段来防范风险; 而贷后检查管理的是已经发放的贷款, 信贷资金的所有权已经转移到借款人手中并投入项目建设或生产经营中去,如果贷款风险已经形成,就小能通过否决贷款的手段来防范风险, 只有通过不问断的贷后检查管理去防范和化解。同时贷后枪查是要对借款人、保证人、抵押物在贷款发放后的发展变化情况进行跟踪监测,注重的是判断当初审批决策时同意贷款发放的有关条件有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以及早期预警信号,是否危及到信贷资金安全,如果是,则银行应立即采取各种措施,提前收阿贷款,避免贷款形成不良。

4、认为在现有信贷管理体制下,贷款发放的对象都是优质客户,还款不成问题,贷后检鸯工作不重要,因而在贷后检查作中掉以轻心,走过场,甚至不深入贷款户实地检查,贷后检查形同虚设。

5、认为对不良贷款的责任追究主要是在贷前调查和贷时审查阶段,贷后管理阶段不承担责任,因而对贷后管理工作缺乏足够的责任心和积极性,存在一些不负责任的思想和行为。这种观点实际上是重贷轻管错误思想的延续,对贷后检查工作的重要性及其在信贷风险管理工作中的地位和应负的责任认识不足,思想上重视不够。事实上,贷款“三查”各阶段都有其应负的责任, 贷前调查应对所形成的客户评价报告、信用等级评定报告等提交决策审批材料监管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贷时审查应对决策审批时是否执行了有关规章制度、依法审批负责;贷后检查应对检查后所掌握和提供的客户信息的真实性以及是

5 银行贷款三查制度

否对客户进行了制度规定的有效管理负责。

(二)贷后检查工作的有关规章制度尤其是监督、考核、奖惩制度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l、随着银行信贷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人,各种加强信贷经营管理工作,规范操作程序的新规章、新制度、新办法不断出台,为信贷经营管理工作更好地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对于贷后检查工作环节的新规章、新制度、新办法还不是很多,也远未完善,具体表现在如下方面:

(1)缺乏明确的部门和人员行使贷后检查工作的定期检查监督职能,大多数检查都由经办行及经办部门自行完成,这种自查自纠的监督方式容易流于形式,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而管理行又由于人员、时问等因素难以对下级行进行全面检查, 不能起到真正的检查监督作用。

(2)缺乏明确的工作程序对贷后检查工作的质量和成果进行评价。经办行贷后检查工作完成后,由于缺乏明确的贷后检查报告的集体研究、讨论和评价制度,造成大部分的贷后检查报告等材料完成后就直接归档管理,造成贷后检查工作质量的严重失控

(3)缺乏明确的规章制度对信贷人员贷后榆查工作进行合理奖惩。目前对贷后检查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大多数以通报方式予以批评警示,或责令相关行限期整改,没有起到惩前毖后的作用;而对于做得较好的正面典形,也很少于以奖励。这使部分信贷从业人员形成贷后检查工作做与不做一个样,做好做坏一个样的错误观念, 并导致部分基层银行的贷后检查工作处于一种应付状态,只做表面文章,没有真正起到贷后检查工作应起的风险防范和化解作用。

2、相对于贷时审查和贷款审批环节而言,目前贷后检查工作没有落实专门机构和人员,基本上是由信贷经营部门负责。由于信贷经营部门同时还肩负信贷营销、企业存款、收贷收息、压逾盘活及其它一些基础工作,任务比较繁重,在协调处理各种工作及业务关系时难免有时会忽略贷后检查工作, 没有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 因而降低了贷后检查工作的质最

3、对信贷从业人员如何进行贷后检查工作培训小够。“质从人起”和“以人为本”是一项基础管理理念,尤其是在贷后检查管理工作中,人的素质尤为重要。它要求贷后检查人员知识面广泛,不仅要了解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而且要具备一定的企业经营管理常识和财务知识,其次,面对调查掌握的大量信息资料,贷后检查人员要有较强的综合判断分析能力和及时发现风险的能力,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意见。要增强这方面的能力,单纯依靠信贷从业人员在工作中自我提高是不够的,还需要加强这方面的培训。

6 银行贷款三查制度

☆提高贷后检查工作质量的建议

1、完善贷后检查工作的内容。正确的贷后检查管理应包含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查,具体内容如下:

(1)对贷款资金用途的监控。监督借款人按合同规定用途使用资金,不得挪用。对于固定资产贷款还应监督项目其它来源资金与银行贷款同比例运用。

(2)对宏观经营环境的分析,掌握其对借款人生产经营产生的影响。

(3)对借款人生产经营情况的检查。重点是对借款人、产品供臆、借款人生产、销售情况的检查。

(4)对借款人财务状况的检查。重点在于对财务报表的分析和财务比率的分析,掌握借款人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的发展变化趋势。

(5)对借款人管理水平的检查。重点是调查了解借款人主要经营管理人员、管理制度的情况,以及可能对偿债产生的影响。

(6)借款人重大事项的检查 重点调查分析借款人的重大投资决策、重大体制改革、重大债权债务纠纷、重大事故和赔偿等情况。

(7)对保证人的检查。参照对借款人的检查进行,重点分析保证人保证能力的变化趋势。

(8)对抵押(质)物的检查。主要检查抵押(质)物是否完好无损,价值是否发生变化,是否被抵押人(出质人)擅自处理、抵押登记是否继续有效等。

2、完善贷后检查工作和管理的程序。如每月进行一次贷后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形成贷后检查报告,定期召开全体信贷人员例会,根据检查结果形成贷后检查报告,定期召开全体信贷人员例会,由信贷专管员对贷款客户、担保情况的当前发生事项、还款能力、资金走向、担保能力、担保时效等可能影响银行贷款安全的事项进行分析、汇报,全体信贷人员共同研究判断是否出现了风险预警信号并应采取何种对策等。信贷主管负责审阅、核实贷后检查报告并提出相应意见,以及组织对贷后检查报告的分析、讲解、评比, 主管行长每季度对贷后检查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检查等。

3、建立贷款风险预警信号及快速反应制度 预监管警信号是指出现了可能导致客户不能偿还到期贷款本息或履约的不良情况或征兆。信贷人员在贷后检查过程中,应注意识别贷款户是否已经或即将出现对信贷资产安全产生较大影响的预警信号,并及时向上级领导和上级行报告,尽早采取相应措施防范和化解风险。

4、加强会计前台与信贷部门的协作、沟通,及时监控企业资金走向。前台会计同样也是贷后管理对企业监控管理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信贷部门应与前台会计部门紧密

7 银行贷款三查制度

协作,建立完整的贷款客户的存款资金台帐(包括企业的存款余额和结算量)和利息台帐,严格监控贷款户资金流向。

5、设立信贷后督工作专门岗位和人员,检查,指导、督促贷后检查工作,确保工作质量。银行应调配优秀人才充实到信贷后督工作岗位,专门负责对贷后检查工作的检查、指导 督促,信贷后督人员的数量与质量要以保证完成督查任务需要为原则,同时督查工作应实行定期和全面检查制度,不放过每一笔贷款和每一户贷款人 为确保信贷后督岗位工作质量,后督工作人员应经过专门的培训、并且考试合格的人员才可以上岗 同时还应定期对信贷后督人员进行培训、考核,促使信贷后督人员的业务认识和技能不断更新,以适应政策、市场、客户情况变化的需要。

6、完善贷后检查工作的考核奖惩办法。一套科学完善的管理体制必然包括严明合理的奖惩办法,银行应按照贷后管理的要求制定出贷后管理考核办法和实施细则,并把贷后管理工作质量纳人对信贷员和信贷部门的综合考核评比内容之中, 使责权利有机结合。同时对在贷后检查管理工作中有突出表现的部门和人员应予以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对工作不负责任或造成风险和损失部门的人员也应予以一定的处罚,并在职务晋升中予以体现,从而增强信贷人员对贷后检查工作的责任心和积极性。

7、提高贷后管理从业人员综合素质。通过举办各种贷后检查业务培训I班,对贷后检查人员进行分批、全面培训,着重提高信贷员对借款人及其影响信贷资产安全的有关因素进行不间断监控和分析能力、及时发现早期预警信号、并积极采取相应补救措施的能力 并在结束后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者不得从事贷后检查工作。通过这种培训和考试不断提高贷后检查:工作人员的素质,提高贷后检查工作质量。

第四篇:《陕西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贷款三查制度工作规范》

陕农信联社发〔2009〕134号

关于印发《陕西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 贷款三查制度工作规范》的通知

各办事处,西安市各区(县)联社:

现将《陕西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贷款三查制度工作规范》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九年五月二十五日

主题词:业务发展

贷款三查

工作规范

通知

内部发送: 省联社各领导,业务发展部、稽核审计部、资产风险部、 办公室、档(2) 联系人:苍伟博 联系电话:029-84208380 (共印35份) 陕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办公室

2009年5月25日印发

1 陕西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贷款三查制度工作规范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完善信贷工作机制,规范信贷业务管理,明确信贷工作尽职要求,促进我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业务经营的稳健发展,依据银监会和省联社有关制度规定,制定本工作规范。

第二条 本工作规范是我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防范信贷风险,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的一项行之有效的办法,也是贷款程序的重要环节。通过执行贷款“三查”制度,努力做到贷前调查全面细致、贷时审查严肃认真、贷后检查跟踪到位,确保我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

第三条 本工作规范的制定,旨在指导授信工作人员在授信工作中较为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借款人经营状况以及贷款的风险情况,及时发现风险隐患,采取相应风险防范和控制措施,保障信贷资金安全。

第四条 本工作规范的制定,有利于贷款“三查”制度的执行,在贷款出现风险后,可以作为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责任追究或免责的重要依据。

第二章 贷款三查制度基本要求

第五条 本规范中的贷款“三查”是指贷前调查、贷时审查和贷后检查。贷款三查制度是对授信工作人员从贷款受理到归还的授信工作尽职要求,即基本工作规范。

2 第六条 本规范中的贷款“三查”按照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受理程序分为调查岗、审查岗、决策岗、授信后检查岗和尽职调查岗五个岗位。

第七条 贷前调查是指贷款发放前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对贷款申请人基本情况的调查,并对其是否符合贷款条件和可发放的贷款额度做出初步判断;调查的重点主要包括申请人资信状况、经营情况、申请贷款用途的合规性和合法性、贷款担保情况等。

第八条 贷时审查是指审查人员本着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利益负责的态度,按照既有利于控制风险,又有利于业务健康发展的要求,全面、真实、准确地反映授信业务及风险的实际情况,客观地对申请人、担保人的主体资格、意思表示及出具的有关文件内容进行合法、合规性审查和分析,确保借贷活动依法、合规,并充分准确地揭示业务风险,提出降低风险的对策和审核意见,按规定履行审批手续。

第九条 贷后检查是指贷款发放后,贷款人对借款人执行借款合同情况及借款人的经营情况进行追踪调查和检查。如果发现借款人未按规定用途使用贷款等造成贷款风险加大的情形,可提前收回贷款或采取相关保全措施。

第三章 贷前调查工作规范

第十条 调查岗岗位职责即贷前调查:负责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授信业务的客户调查和业务受理。分析申请人书面借款申请和 3 提供的相关材料,经主观审查同意受理的授信业务,应在二个工作日内进行贷前调查。新客户和增量信贷业务,业务部门原则上应指派二名或二名以上信贷人员参与调查(主调查人和辅助调查人)。贷款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借款的合法性、安全性、盈利性等情况的调查,并核实抵押物、质物、保证人的情况。

第十一条 授信范围:主要是本辖区内的入股社员、农户、个体工商户、农业经济组织及涉农工商企业和其他中小企业,且应符合《陕西省农村信用社贷款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的基本条件。

第十二条 授信业务基本申请资料:授信申请书、开户许可证、税务登记证、财务预算、投资计划和业务发展计划、申请(担保)人前三年度、本期及去年同期财务报表、申请(担保)人公司章程、董事会人员名单和签字样本、关于申请(担保)人的董事会决议(或同意担保的承诺书)、抵(质)押人的产权证、所有权证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指定或中介机构出具的抵押物评估报告、申请人在所有金融机构负债及或有负债情况、存款银行对帐单等。

流动资金贷款及银行承兑汇票的申请人资料除应包括上述基本资料外,还应提交商品交易合同或贸易合同。

项目贷款的申请人资料除应包括上述基本资料外,还应提交项目立项批文、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专家论证意见、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等。

住房按揭贷款的申请人资料除应包括上述基本资料,还应提交可行性研究报告、开发商房地产开发资质证书、“五证”等。

4 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业务除应包括上述基本资料外,还应提交商品交易合同或贸易合同、承兑汇票、增值税发票、运单。

第十三条 自然人(含入股社员、农户、城镇居民和个体工商户)贷款的调查内容。

1、申请人所提供资料的真实性。调查岗对申请人提供的资料是否完整、真实、有效进行调查核实。

2、申请人的身份、品行、家庭及经济状况,对农户应要求提供所在村委会组织对其身份的证明,并以户为单位设立农户经济档案。

3、申请人信用道德、信用品行的调查,还款的历史记录。

4、公民身份核查系统和人民银行个人征信系统查询情况。

5、申请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主要内容、收入状况、家庭实有资产状况等经营管理能力,对农户要掌握其在信用社的入股和民间借贷的情况。

6、申请人所经营产品的市场和效益情况。

7、申请人的资产和负债情况。

8、借款的原因、用途、还款来源和到期还款的可行性。

9、保证人的资格及代偿能力,抵(质)押物的合规性及变现能力。

10、评定信用等级。

11、其他需要调查的内容。

第十四条 申请人背景的调查与分析

1、通过验看申请人经过年检的营业执照副本原件、法人 5 代码证原件,确认申请人主体资格和经营范围的合法性。必要时可到工商登记机关(或主管部门)进一步查实。

2、通过查验公司章程、验资报告等材料核实申请人的注册资本及实收资本、股权结构(投资方及出资方式、比例)、主导产品,分析申请人所处的行业、经营类型、经营规模、企业的实际控制者。

3、调查申请人的产权演变历史和近年来在人事、经营战略等方面的重大调整情况,分析企业管理层的经营作风是否稳健。

第十五条 管理水平和信用状况调查与分析。

1、通过调查董事长、总经理、财务经理等关键管理人员的履历、管理经验、业绩、个人品德和信用情况,分析与判断申请人的管理层的素质和经验。

2、通过实地走访企业的职能部门,调查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程度、产生重大决策的程序等管理方面的情况。

3、必要时通过政府机关、企业的往来金融机构、供应商、产品用户、企业雇员等调查企业在遵规守法、偿还贷款、结清货款、雇员满意程度等方面的情况,判断企业的信用水平。

第十六条 申请人经营状况调查与分析

1、申请人经营情况的调查与分析侧重于企业主导产品(或主要经营、主要投资等)、市场营销、经营风险和行业风险等四个方面。

2、主导产品的调查与分析。对于生产企业,通过调查申请人的主导产品及其构成情况和这些主导产品的技术先进性、生产设备领先性、原材料的易获得性和后续产品的研发能力,分析判断主导产品的生命力与竞争性;对于流通企业,通过调查申请人的主要经营范围、品种等,分析判断其经营的特色与竞争优势;对于投资类企业,通过调查申请人的主要投资方向、投资结构及投资回报,分析其投资的合理性、风险性与收益性,以及投资项目管理情况。

3、市场营销的调查与分析。通过调查申请人的主要客户、市场分布情况、品牌宣传、销售渠道、售后服务、产品定价等方面的市场营销策略,分析判断申请人的市场营销能力、主导产品适销程度和市场前景。

4、经营风险调查与分析。通过调查申请人的生产或销售规模、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产品多样化程度及经营策略、产品的需求弹性、原材料和动力供应、购销环节风险、投资决策与管理、成本控制、筹融资渠道及能力等,找出申请人在上述环节是否存在问题。

5、行业风险调查与分析。通过调查和整理相关行业有关信息和资料,收集和整理国家产业政策及进入或退出市场的难易程度等其他相关信息资料,比较申请人在行业中所处的地位及和主要竞争对手的优劣势,分析申请人经营战略的合理性,并预测企业发展前景。

第十七条 申请人财务调查与分析

1、核实并还原财务状况的真实性,判断企业偿债能力。 (1)要求企业提供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年报,核对审计报告原件,认真阅读审计意见和审计报表附注;

(2)注意各期财务报表期初数与期末数是否对应衔接,不对应衔接的,要进一步了解原因,以判断财务报表的真实性;

(3)通过分析调整后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有关科目之间的相互关系,如销售收入与增值税、销项税、借款与财务费用、长短期投资与投资收益对应关系,初步评判财务报表的数据的可靠性;

(4)通过咨询、查帐等手段尽可能剔除流动性不强、难以成为还款来源的资产,如待摊费用、待处理损失、无形资产、形成呆滞的投资、1年以上的应收帐款、其他应收款及长期积压的存货等,还原真实的资产流动性;

(5)根据实地调查和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的结果,对企业提供的财务报表进行必要的调整;

(6)将财务分析的结论同实际调查的有关定性情况进行比较,财务分析结论不能解释定性分析调查结论的,要进一步分析原因。

2、经济实力分析:通过比较申请人在行业中净资产额、资产总额、固定资产总额、销售额、净利润等状况分析其经济实力和抗风险能力。

3、经营能力分析:通过测算和比较销售利润率、净利润 8 率等指标对申请人的赢利水平、赢利稳定性和持久性作出分析和判断。通过测算和比较应收帐款回收期、存货周转率、应收及存货增长是否超过销售收入的增长等对企业经营能力进行判断。

4、负债结构分析:通过测算与比较资产负债率、长短期负债结构、银行负债明细,分析并判断公司负债总量、结构是否合理、偿债能力是否充足。

5、变现能力分析:通过测算与比较流动资产的质量及流动比、速动比和银行借款等刚性负债占流动负债的比重,分析并判断企业偿债压力大小及短期偿债能力强弱。

6、现金流量分析:通过计算过去、预测未来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现金流入、现金流出和净流量的情况,分析申请人现金流量的历史状况及还款情况,判断申请人的还款资金来源及其稳定性,确定其是否具偿还能力。对于短期资产业务,重点分析正常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量是否能及时和足够偿还贷款。对于中长期业务,重点分析未来的经营活动中是否能够产生足够的净现金流量偿还本息。

7、根据上述对申请人经济实力、经营能力、资产负债结构和现金流量等因素分析,评估申请人的信用等级,并进行风险度测算,综合评价申请人是否具备再举债能力和到期偿还贷款能力。

第十八条 借款用途和还款来源调查与分析

1、通过实地调查和分析企业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分析 9 申请人直接的、真实的借款用途,判断该用途是否合法合理、是临时性周转还是铺底性资金、是用于生产经营还是用于偿债纳税。对于贸易融资、承兑、贴现等直接与某笔交易相关的业务,还要详细调查该业务的背景,该业务是否合法等。

2、还款来源调查。按照本规范第十七条的要求对申请人还款能力和未来现金流量的预测,调查落实还款来源的可靠性。如果还款来源依赖于与贷款用途有关的某笔交易顺利完成,重点调查这笔交易顺利完成的可能性,如果还款来源属于某项非经营性的现金收入,重点调查该笔现金收入来源是否可靠。通过上述调查分析,确认申请人还款计划的合理性。

第十九条 担保调查与分析

1、担保调查与分析的重点是担保人的资格、财务实力、抵(质)押品的变现能力、担保人的担保意愿、担保人履约的经济动机及与申请人之间的关系。需向担保人收集与核实的资料同本规范第十七条规定。

2、担保人的主体资格调查与申请人的资格调查方式和要求基本相似,除此以外,还需符合《担保法》及其司法解释中有关担保人资格禁止性条款的规定;

3、保证人财务实力的调查分析方法参照前述对申请人的调查评估方法进行,除了分析保证人财务状况、现金流量外,还必须掌握保证人目前对外所提供的保证金额。

4、抵(质)押品的调查与分析包括抵(质)押品对担保人的重要性、抵(质)押行为的合法合规性、抵(质)押品 10 价值的合理性及变现性。

调查确认抵(质)押物符合《陕西省农村信用社贷款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抵押人或出质人对抵(质)押品的权利完整合法,抵押和出质行为是抵押人和出质人真实的意思表示。

调查抵(质)押品的价值,现场察看抵(质)押品状况,判断评估价值的合理性、抵(质)押品的变现能力并确定合理的抵(质)押率。抵(质)押率须符合《陕西省农村信用社贷款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

5、担保人担保意愿的调查与分析。主要考察担保人履行担保义务的历史记录,是否知道款项的真实用途、担保人履约的经济动机及与申请人之间的关系等。对担保人是申请人的关联公司,或是与申请人之间存在较多经济利益关系的公司,侧重分析有无代偿性现金来源,防止其通过互保、循环担保方式削弱担保的有效性。

第二十条 结算往来和合作潜力调查与分析

1、申请人在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结算往来情况。计算存贷比率、资本充足率、单户占比、十大户占比、农贷占比等指标,分析新增授信对信用社增加存款、扩大结算业务、拓展中间业务的影响;分析新增授信对盘活存量不良资产、改善资产结构、降低信贷资产风险的影响;分析评价新增授信给信用社带来的社会效益。

2、申请人合作潜力的分析。包括申请人的业务背景等特 11 殊情况及可能带来的相关业务。

第二十一条 撰写授信业务调查报告

1、调查岗信贷人员在充分的调查分析之后,撰写信贷调查报告。信贷调查报告要求内容详实、论据充分、观点鲜明;既有定性分析、又有定量分析;既有总量分析、又有明细分析。

2、授信业务调查报告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

(1)申请人基本情况:注册登记情况和股权结构、发展历史、关键管理人员情况、管理水平和信用状况。

(2)经营状况:介绍主导产品、市场营销情况,分析经营风险、行业风险、经营战略和经营前景。

(3)财务分析:经济实力分析、经营能力分析、资产负债结构分析和现金流量分析。

(4)借款用途和还款来源。 (5)担保分析。

(6)结算往来情况和合作潜力分析。 (7)信用等级测评表。

(8)问题与风险:提出授信业务的主要风险点及防范措施。

(9)结论:明确提出贷与不贷,以及业务品种、币种、金额、期限、利率、担保方式等基本要素。

第二十二条 特别要求

1、申请人为集团性公司的,在贷前调查中既要分析母公 12 司(合并报表口径)的整体经营和财务情况,也要分析母公司本部自身经营和财务情况,重点调查分析母公司本部与下属公司在人事、财务、销售等方面有无控制关系、有无经营性现金流入、具体融资用途、有无过度举债等。

2、向相关联的多个企业之一发放贷款时,应按照省联社对关联企业贷款管理相关规定,统一评估与申请人相关联的所有企业的资产负债、财务状况、对外担保以及关联企业之间的互保情况,集中控制风险。

3、对于低风险业务,侧重于申请人合法性、融资用途及贸易背景、质押物权属、出质人担保意愿等方面进行贷前调查,经营及财务状况的调查与分析可适当简化。

4、对于首次申请人,必须按照本规范的要求进行全面、细致、深入的调查、分析并撰写调查报告。对于非首次申请人,侧重于申请人近期经营及财务变动情况和融资用途的调查与分析。

第四章 贷时审查工作规范

第二十三条 审查岗贷时审查职责:在调查岗信贷人员调查后,根据审贷分离原则,严格按照规定程序逐级进行审查,对于调查报告事实不清、资料不全的,应要求补充完善。对授信业务进行分析评价,可聘请外部专家或委托专业机构进行,最终形成书面的分析评价报告,并明确签署审查意见和审查人员姓名提交决策岗。

13 决策岗贷时审查职责:依照省联社相关管理规定、风险预警评价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对授信业务的整体合法性、安全性、效益性做出判定,最终确定授信业务是否办理及其风险防范措施。决策岗可以由单个人担任,如信贷人员、信用社主任等,也可以由多个人组成的集体担任,如审贷委员会。决策岗不受任何外部因素的干扰,应遵循客观、公正的原则发表决策意见。

第二十四条 授信业务合法性审查是指对经办机构提供的资料及法律文件的齐备性、完整性、规范性和借贷行为及担保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经办机构申报的项目送审资料的齐全性、内容的完整性、法律要素的齐备性进行审查,包括对申请书、调查报告、借款合同、担保合同、抵(质)押物以及其他与业务有关的资料及法律文件等方面的审查。

2、对申请人、担保人等行为人主体资格的审查,包括对企业营业执照、公司章程、法定代表人证明书、法定代表人授权委托书、贷款证或人民银行征信系统查询记录等方面的审查。

3、对申请人、担保人等关于借款、担保等意思表示是否真实的审查,包括董事会决议、股东大会(股东会)决议、对保书、承诺函等方面的审查。

4、对授信业务操作合法性、合规性的审查,包括对借贷行为内容、抵(质)押行为内容合法性、合规性以及对信贷业务操作是否符合有关法规和信贷制度等方面的审查。

14 第二十五条 授信业务安全性的审查是对申请人资信情况、贷款用途、还款来源、保证人代偿性和抵(质)押物变现性以及风险点进行审查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申请人基本情况、信用状况的审查,主要包括股东背景(股东构成)、成立时间、注册资本、主要经营范围和在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资信记录等。

2、对申请项目的背景或用途的审查,主要包括资金投向、贸易背景等。

3、对申请人及担保人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的审查。经营状况主要包括主导产品、购销渠道、价格、市场份额(市场分布)、竞争力、主要结算方式、生产及贸易周期、经营规模及效益、主要资金需求环节及解决方式等;财务状况主要包括调查岗是否按要求对企业提供的会计报表进行了核实和调整,企业的资产及主要构成(演变)、负债及主要构成(演变)、流动性指标及简单对比、负债率(演变)等。

4、对申请人还款来源及担保人代偿能力的审查,主要包括担保人与申请人的关系、经营范围交叉情况、财务指标及现金流量分析等。

5、对抵(质)押物的足值性、变现性的审查,主要包括对抵(质)押物评估是否足值、变现能力如何等。

第二十六条 授信业务可行性审查是对项目的可行性,申请人发展前景、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往来情况、合作前景,以及本笔业务给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带来的综合效益等方面审 15 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项目可行性的审查,包括:

(1)经营的可行性:经营环节、产品、市场等可能对还款产生直接影响的因素。

(2)财务的可行性:资产构成中可能的损失或指标弱化趋势分析,如应收帐款、存货变动、负债变动趋势对还款的影响等。

(3)操作的可行性:确认该笔业务能否在现有条件下有效操作。

(4)政策的可行性:可能产生的政策、法律风险。

2、对申请人未来发展前景及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今后合作潜力等方面的审查,包括申请人未来发展前景以及可能带来的相关业务等方面的审查和特殊情况说明。

3、对申请人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结算情况及本笔业务的综合效益的审查,包括授信业务往来演变(发生时间、金额)、目前状况、结算记录以及给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带来的综合效益等方面的审查。

第二十七条 审查岗审查人员按上述要求审查完毕后,必须明确签署审查意见,并撰写审查报告,报告要求简明轭要、重点突出、结论明确,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申请人简况、经营状况评价、财务状况评价、现金流量分析、用途合理性评价、担保代偿性评价、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往来记录评价、风险及存在问题分析、提出防范风险的措施(包括限定条件、 16 结算要求、跟踪条件、停止使用及收回条件陈述意见等)、结论(确定同意与否,明确业务品种、金额、期限、利率、担保方式等要素)。

第二十八条 县级联社需成立审贷委员会,并坚持“集体审议、独立表决、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除县级联社理事长(董事长)具有一票否决权外,所有成员均具有同等表决权,决策议事规则必须符合省联社相关规定。

第五章 贷后检查工作规范

第二十九条 县级联社的调查岗、审查岗、决策岗、授信后检查岗和尽职调查岗均有对授信后的贷款进行尽职检查的职责,即贷后检查。

各岗位要根据各级授信权限内审批发放的贷款进行贷后检查,县级联社审批的贷款可以由县级联社业务部会同风险部联合进行贷后检查,农村信用社审批的贷款可以由信用社主任会同管户信贷人员进行贷后检查,管户信贷人员自己审批发放的贷款由其本人亲自进行贷后检查或由其他信贷人员进行交叉检查。

决策岗贷后检查职责:根据风险提示决定是否采取补救措施,包括授信调整,如展期、增加或缩减授信额度、要求借款人提前还款等。根据风险预警提示决定是否将该笔授信列入观察名单或划入问题授信。定期或不定期约见企业法人或借款人谈话,也可以进行实地检查。

授信后检查岗贷后检查职责:根据授信种类对实施后的授信

17 业务进行检查,写出检查报告并向上一级提交审阅,及时发现借款人的潜在风险并发出预警风险提示,提出需要尽快采取的风险防范措施。

尽职调查岗贷后检查职责:根据授信种类,采取现场或非现场的方式,对授信业务流程的各项活动和各个岗位的尽职状况进行调查,评价授信工作人员是否勤勉尽责,确定问题授信的信贷人员是否免责,写出尽职调查报告。

第三十条 授信后检查岗应按照检查间隔期和重点检查内容定期进行授信后检查:

1、检查间隔期

(1)短期授信的检查间隔期一般为30天,最长不得超过90天。

(2)中长期授信的检查间隔期一般为60天,最长不超过120天。

(3)短期贷款授信后,大额贷款首次检查应在15个工作日以内检查资金使用情况。

(4)发生欠息、逾期及银行垫付资金的授信业务,应立即进行特别检查,查明原因,采取措施。

(5)短期授信在到期前1个月,中长期授信在还款期内还要重点对借款人的还款能力、还款资金落实情况、能否按期还本付息进行特别检查。

2、重点检查内容

(1)借款人是否按约定用途使用授信资金,是否诚实地全 18 面履行合同。包括贷款用途是否符合合同约定;银行承兑汇票等票证的使用及兑付情况等。

(2)授信项目是否正常进行。包括项目资本金及其他资金来源落实情况;项目进展是否顺利,建设进度是否符合计划,有无延长情况及延长原因,项目建设过程中总投资是否突破,突破原因及金额;项目累计完成工作量与项目累计财务支出数是否相当,费用开支是否符合有关规定;项目采用的技术、工艺、设备等是否出现较大变化;项目投产或项目建成后的效益情况和市场情况;项目建成的设施和设备运转是否正常,是否达到预期的效益指标等。

(3)借款人的法律地位是否发生变化。包括借款人是否有违法经营行为,是否卷入经济纠纷;法定代表人情况,管理层的人员组成、经营策略及其与银行合作态度的变化情况;企业改革、改组、改制及贷款债权的落实情况;从其他金融机构的融资情况及与债权人的合作关系等。

(4)借款人的财务状况是否发生变化。包括借款人的生产经营及资产负债变化情况;原料市场、生产技术、组织管理及产品市场的变化情况;货币资金归社情况;财务报表的真实性等。对外担保等或有负债情况;母公司和主要子公司的经营管理情况。

(5)授信的偿还情况。包括授信的付息状况;中长期或分期还款授信在还款期内的还本情况;个人住房贷款借款人是否按期归还住房贷款等。

19 (6)担保情况。包括保证人的保证能力及其变化情况;抵(质)押物的保管及价值、变现条件的变化情况。

3、定期召开信贷例会

(1)根据贷款五级分类管理规定,每季度召开一次信贷例会,会上分析贷后检查情况,及时发现影响贷款偿还的不利因素,动态调整贷款形态,严格按照权限展开信贷讨论,认定结果报有权审批人进行决策,把握贷款五级分类的上下迁徙准确度。

(2)对贷款实行预警管理,明确风险预警指标,一旦出现预警信号,及时采取措施,把贷款损失降到最低。

(3)特殊情况,需要召开专题例会,研究贷后检查中发现的新情况和新变化,及时采取行动,制定风险防范措施。

(3)超过授信管理权限的需及时上报,也可以采取召开多级管理层的联合会诊形式的信贷例会。

第三十一条 县级联社对问题授信应采取以下措施:

1、确认实际授信余额,提出审查意见和限制性条款。

2、重新审核所有授信文件,征求法律、审计和问题授信管理等方面专家的意见。

3、对于没有实施的授信额度,依照约定条件和规定予以终止。依法难以终止或因终止将造成客户经营困难的,应对未实施的授信额度专户管理,未经有权部门批准,不得使用。

4、书面通知所有可能受到影响的分支机构并要求承诺落实必要的措施。

5、要求保证人履行保证责任,追加担保或行使担保权。

6、向所在地司法部门申请冻结问题授信客户的存款账户以减少损失。

7、其他必要的处理措施。

第三十二条 县级联社要建立完善的授信业务档案管理制度,由专人负责,集中保管授信业务原始资料。有条件的联社,可以建立统一的贷款档案库,集中保管各部门的授信业务原始资料。

第三十三条 授信业务原始资料包括:

l、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工商管理部门的验资报告复印件、特种经营许可证复印件、法定代表人证明书及签字样本、借款授权书、企业章程、企业财务会计报表、贷款卡(证)年检证明复印件以及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市场变化趋势等信息资料。

2、申请人提交的授信申请书(报告)、抵押物评估报告、财产所有权或使用权证书、保证人财务资料及其承诺、企业的还款计划或还款承诺、信用社内部的调查报告、分析评价报告、审批意见书、授信合同、借据、保证合同、抵(质)押合同、协议及其附件等。

3、授信后检查记录、检查分析报告、风险预警通知书、信用社向企业发送的关于授信本息的催收通知书,上级管理部门有关授信管理的文件及批复。

4、项目授信原始资料还应包括: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文件、批准文件、扩建设计及批复文件、项目概(预)算审查报告、项目变更方案及其批复、工程竣工验收报告、项目 21 授信评估报告、审查意见及有关信贷审查委员会会议纪要;项目跟踪检查情况记录及有关报表、资料,与项目有关的重大问题调查报告及对问题的处理意见,项目总结报告与评价资料,其他有关资料。

5、房地产开发授信原始资料还应包括:住房建设开发计划及立项文件、土地使用证、建筑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开工许可证、房屋预售许可证等复印件以及项目工程决算报告、贷款项目评估报告等;个人住房贷款借款人的身份证、具有偿债能力的证明及购房合同书等复印件。

第三十四条 授信业务档案管理人员在授信合同签订后,要在7个工作日内整理好原始资料,登记管理台账,将全部原始资料移交档案库保管。对授信后管理中的有关原始资料,也要及时登录台账并送交档案库。

第三十五条 授信业务原始资料入库时,由档案管理人和送交人双人签字。档案以客户为单位一户一档,按时间顺序排列归档。对全部档案要在管理台账中建立目录索引。

第三十六条 授信业务原始资料出库时,由档案管理人和借阅人双人签字,并约定归还时间,档案管理人届时催收。除管户信贷人员及其上级领导以外,其他人员借阅授信业务档案,要经信贷管理部门负责人签字同意。档案管理人对保密工作负责,不得违章借出档案或透露档案内容。

第三十七条 管户信贷人员换岗时,要对其分管借款人的授信业务档案逐件核实,对散失不全的档案要责成其补救;新任信 22 贷人员也要对比目录索引,对分管借款人的档案签字认定。

第三十八条 对已终止授信业务关系的借款人,其以前的原始资料档案应至少保管15年。

第三十九条 县级联社应设臵独立的授信工作尽职调查岗,并依照本规范规定的各个授信业务岗位职责,根据尽职调查岗提交的尽职调查报告,评价授信各岗位人员是否勤勉尽责。对授信工作尽职岗调查人员发现的问题,经过确认后,应责成相关人员及时进行纠正。监察部门要对因未尽职履行职责和违法、违规造成的授信风险和问题授信进行责任认定,并按照省联社有关规定对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和处罚。

第四十条 对于严格按照本规范要求执行的,因客观因素的影响,授信如果出现问题或风险,可视情况免除相关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四十一条 县级联社可按照授信业务的具体情况,根据本规范分别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并报省联社备案。

第四十二条 省联社和各办事处将依据本规范定期对县级联社贷款三查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加强对县级联社贷款三查制度工作的指导和管理。

第四十三条 本规范由省联社制定并负责解释。

第四十四条 本规范自发文之日起施行,以前有关办法规定与本规范相抵触的,以本规范为准。

23

第五篇:贷款三查报告标准

贷前调查报告、贷时审查报告和贷后检查报告共同构成了贷款“三查”报告体系,是由信贷管理人员在不同的信贷阶段制作完成的文件。通过对借款人的信用状况、贷款用途、偿还能力及担保情况等综合分析揭示贷款存在的风险点,提出风险控制措施,为审批决策和后续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优秀的贷款三查报告在内容、结构逻辑和表述等方面必须符合以下要求: 1.实事求是

优秀的贷款三查报告应以事实为依据,实事求是地陈述调查情况,不出现与事实不符的表述语句,更不能未经核实就原文照录借款人提供材料上的语句。特别对借款人经营情况的判断,须提供相关的财务数据支持,切勿出现与事实情况不符的主观判断。 2.条理清晰

优秀的贷款三查报告应能根据贷款三查各个环节的侧重点以及各类型授信客户的特点,做到报告内容条理清晰,主次分明。 3.分析透彻

优秀的贷款三查报告必须是对问题分析透彻,观点鲜明,论证充分。不能只是简单罗列企业提供的各项数据,或陈述了企业的表面情况,而未进行深入的分析。 4.逻辑合理。

优秀的贷款三查报告应是推理符合逻辑,谋篇符合规范。 5.文从字顺

优秀的贷款三查报告应是在实事求是的前提下注意内容前后照应,结构上下连贯,语句通顺无语病。

第一部分 贷前调查报告评优标准及涵盖内容

贷前调查的根本目的是评价授信业务风险和收益,为信贷决策提供充分依据。贷前调查报告应符合以下几项要求:

一、调查组织和调查过程符合内部控制要求;

二、调查内容和要点完整、重点突出;

三、调查方式合理有效;

四、信息得到有效核实,符合客观公正原则;

五、信息反映内容完整、数据准确、层次清晰;

六、各项证据和辅助材料制作合格、列示清晰、索引完备、勾稽完整;

七、调查责任可清晰划分和认定;

八、风险评估全面、化解措施适当。

根据以上八项要求,优秀贷前调查报告应涵盖以下内容:

一、背景介绍

(一)客户背景分析

包括客户所处行业、成立时间、注册资本、经营范围、股东情况、客户实际控制者、主要管理者的经营管理能力、诚信情况分析等。对股东原则上应分析到终极控股股东。如客户股东为跨国集团客户时,应分析其境外公司的资信情况。如授信客户为集团客户,还应分析集团行业分类、集团组织结构、银企关系等。

(二)业务背景分析

分析客户申请授信的用途、种类、金额、期限,要针对授信的具体业务进行分析,包括业务过程的具体描述、上下家情况、结算方式、业务周期、进展情况、配套资金等。

(三)项目背景分析

对固定资产贷款,应分析项目的合规性、项目建设的基本内容作可行性分析。

(四)产品及市场分析

项目产品供求现状分析、产品供需预测和价格走势分析、营销能力评估、项目产品市场竞争能力评估。

二、投资估算与融资方案评估

项目总投资评估,包括固定资产投资评估与流动资金投资评估;项目融资方案评估,是通过分析项目建设和生产所需全部资金的来源、构成、按计划到位的可能性及与项目投资计划的匹配性,评估项目融资方案的合理性、可靠性及对建设银行贷款的保障能力。

三、财务效益评估

选取财务评价基础数据与参数;计算销售(营业)收入、各项税费,进行利润测评;编制财务效益评估报表;计算财务评估指标,进行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分析。

四、不确定性分析

包括盈亏平衡分析和敏感性分析。盈亏平衡分析是指在一定的市场和生产(营业)条件下对项目成本与收益的平衡关系进行的分析,以盈亏平衡点表示。敏感性分析是指通过定量测算项目财务效益指标随项目建设运营期间各种敏感性因素变化而变化的幅度,判断项目的抗风险能力。

五、银行相关效益与风险评估

在合理预测项目贷款收益的基础上,就项目贷款对银行相关效益大小进行评估;在分析项目自身存在的风险的基础上分析和判断银行贷款潜在的风险,针对风险因素提出银行分散、转移、化解或减轻贷款风险的措施和建议。

六、总评价

在对项目情况进行逐项分析并分别得出分项结论的基础上,对各分项论证结果进行全面的归纳总结,形成总体评估结论。总体评估结论应直接、明确地表明是否建议给予贷款支持及贷款的金额、期限、利率、担保方式,并就需要引起注意的事项或建议作出专门说明。

第二部分 贷时审查报告评优标准及涵盖内容

贷款审查报告是根据审贷分离原则,由独立的审查员在审查客户经理提交的授信分析报告、授信资料的基础上,出具的授信意见。授信审查报告应符合以下三项基本要求:

一、框架清晰、要点突出、逻辑完整、计算准确,符合内外部管理要求;

二、引用数据和材料出处清楚、采信依据充分、评审自身风险管理良好;

三、评审结论合理,符合风险评估、方案涉及与市场拓展相结合的原则。

四、主要风险点突出、化解措施适当。

根据以上四项要求,优秀贷时审查报告应涵盖内容应包括:

一、掌握授信业务背景

分析客户在本行的授信额度、目前占用额度、贷款状态,在同业的授信额度、贷款状态;本次前台经营部门申报的授信方案基本情况,品种、金额、期限、担保。

二、审查行业、经营风险

分析客户所处行业当前走势、监管要求,其行业地位、经营中面临的主要风险、衡量风险化解能力、分析客户近年经营发展趋势、预判其未来经营发展趋势,判别与我行行业授信策略是否相符。

三、财务风险审查

通过对财务数据的确认、比较、分析,总结客户资产财务状况及特点,预判发展趋势,考察到期偿债能力;重点判别报表准确性、重要科目及附注说明的合理性、揭示风险点、衡量化解能力,可根据分析对影响决策的不合理数据进行调整。

四、考虑授信方案设计要求

通过对借款原因、还款能力的审查分析,判断申报的授信额度是否过度、客户能否按期偿债;审查担保合法性、有效性;对贸易融资业务,重点关注贸易类型、结算方式及比例、主要上下游客户名单及基本情况、货款回笼等;掌握客户是否符合本行给予免担保、优惠定价(如有)的条件。

五、总体评价,明确审查结论

复核评级结果;总结上述审查分析中发现的主要风险点及其解决方案、审查结论(同意/有条件同意/否决),对有条件同意/否决类结论须总结判断依据。

明确授信方案,包括:授信额度(品种/金额/期限);授信方式(一次性/循环);担保(担保方式/担保主体/担保/额/评估/值/抵质押率);定价;提款条件和授后管理要求,根据不同授信品种风险特点,将审查分析中揭示的主要风险点设置为提款条件或监控重点,具有必要性、明确性和可操作性。

第三部分 贷后检查报告评优标准及涵盖内容

贷后检查是指授信审批之后,通过对资金用途和授信客户、保证人的经营及财务活动、相关授信业务进行跟踪,重新评估影响或可能影响债务人经营活动的诸多因素,并对抵(质)押物价值进行跟踪评价,以确定授信业务风险与审批时相比是否增大,是否已威胁到信贷资金的安全,并在必要的时候采取适当措施以避免扩大风险的管理过程。贷后检查报告是对贷后检查过程和结论的描述,应符合以下六项基本要求:

一、授信后管理的方式、作业频率和工作组织符合内外部管理要求;

二、授信后管理的内容完整、要点突出,符合内外部管理要求;

三、风险分析的框架清晰、要点突出、逻辑完整、计算准确,符合内外部管理要求;

四、授信后管理报告内容完整、结构清晰、数据准确、语言简练;

五、各项工作底稿制作合格、列示清晰、索引完备、勾稽完整;

六、风险预警及时明晰、风险处置意见明确。 根据以上要求,优秀的贷后检查报告应涵盖以下内容:

一、授信客户基本情况变动 应概括说明贷款审批后,授信客户工商年检、股东变更、法人代表变更、注册资金增减、经营范围、经营战略等变化情况。如该项变化可能对客户经营产生重大影响,则应详细说明。如控股股东发生变化,应详细说明变化原因,分析该变化对企业经营可能带来的影响。

二、授信业务变动情况

说明到目前为止授信发放的金额、资金用途、有否挪用、还本付息等情况。如有出款条件限制或授信条件要求的,须进行逐条说明。

三、授信客户行业方面的变动情况

说明授信审批后,企业所属行业总体供应与需求变动、行业整体盈亏情况,分析预测行业发展趋势。

四、授信客户经营方面的变动情况

从企业的供应、生产、销售三方面,分析企业经营情况,判断经营是否正常。要与授信审批时的预测进行比较,是在预测范围之内,还是超出预测。结合行业发展趋势,预测贷款到期前生产经营是继续向好,还是进一步恶化。分析经营变化是否已危及或将危及到信贷资金的安全。

五、授信客户的财务变动情况

说明授信客户审批后财务变化情况,包括资产负债变动、损益变动、现金流变动。各项重要财务指标要与授信审批时的预测进行比较,是在预测范围之内,还是超出预测。预测贷款到期前是继续向好,还是进一步恶化。

六、项目建设进度

贷款种类如为固定资产或项目贷款,要检查项目建议资金是否已按计划到位,项目进度是否按计划完成。如项目建设期过长,要定期对影响项目投产后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市场供求、原料价格、产品价格等情况进行简单了解,判断其是否在原预测范围之内。

如项目已投产,应对项目生产负荷、产品质量、原料消耗、生产成本、产品价格等进行全面了解,与原评估报告预测进行比较,分析企业盈利情况,判断企业能否持续经营、能否产生还款现金流,从而对新建项目的目标达产作出评判。

七、担保单位的担保能力和抵(质)押物的变动情况

对保证人的生产经营和财务变动情况进行分析,判断担保能力与授信审批时相比,是增强或减弱。对抵(质)物进行检查,描述其是否灭失、损毁,变现价值增减情况及原因。

八、授信客户和本行的业务往来情况

分析客户在本行的存款、结算往来等情况,综合收益是否达到授信时设定的目标。

九、他行授信变动

分析客户授信整体增减情况、担保变动情况、利率变动情况、逾期欠息情况、评级变动情况,判断他行对客户的授信政策是否发生变化。如出现他行对客户收缩贷款、提高利率、加固担保等,甚至授信出现逾期欠息、评级为关注类以下,应详细分析原因。

十、媒体披露信息的核实

如客户或客户所处的行业被媒体公开披露不良信息,可能对客户的生产经营带来不利影响,并进一步对银行授信带来风险的,贷后检查中应予以核实并作出判断。 十

一、上述所发生的变化对客户还款能力的影响情况

综合分析客户生产经营、财务变动、再融资等多种因素对还款能力的影响,判断企业对到期的所有债务特别是对我行到期债务是否有足够的还款来源。 十

二、综合结论及授信安排

根据客户最新情况,审核客户评级和授信业务评级是否需要变更。分析判断授信业务所面临的现时风险和未来风险,提出对授信额度增加、维持、减少建议。如现时风险已较授信审批时大为增加,已危及到信贷资金安全,或现时风险虽然不大,但继续发展将危及到信贷资金安全,应提出风险控制和化解建议,是否需逐步减持退出,或需紧急退出,或加固担保,或要求客户停止危险行为等。

上一篇:用发展眼光看问题下一篇:员工健康体检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