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技术毕业论文

2022-05-11

第一篇:园艺技术毕业论文

设施园艺技术标准研究

【摘 要】近年来中国设施园艺产业在借鉴国外温室行业、总结国内设施园艺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设施园艺相关标准,但是至今仍有很大缺口。由于缺乏统一的生产技术规程,设施园艺产业还存在着生产水平参差不齐和产品质量低等问题,严重地影响了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量及出口创汇。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国标准及标准化概况、中国设施园艺标准化研究的范围、项目,及目前中国花卉园艺标准制定情况,此外还为中国设施园艺标准化工作的推进的提出几点建议,以期设施园艺标准化的制定与应用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尽快提高中国园艺产品出口量,增加国际贸易量,为中国设施园艺产业开辟更广阔的市场前景。

【关键词】设施园艺;标准;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

设施园艺标准化对设施园艺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设施园艺发展的必经之路。首先,设施园艺标准化有利于提高园艺产品的质量。虽然中国设施园艺生产面积居世界首位,但是受园艺产品质量低的限制,中国园艺产品在国际市场中仍只占有较少的比重。只有标准化的生产和加工才能保证产品质量。其次,设施园艺标准化有利于促进设施生产的产业化。设施园艺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目标,以主导产业为中心,实现产前、产中、产后相结合的经营体系。园艺生产标准化不断完善着生产及管理环节,使设施园艺生产实现产业化的经营模式。此外,设施园艺标准化有利于实现园艺生产经营的企业化。目前,中国设施园艺产业正在探索公司与农户相结合的经营模式,设施园艺标准化使得个体农户应用了统一的技术和管理标准,这为设施园艺实行企业化提供了可能。

1 中国标准及标准化概况

1.1 中国标准概况

1.1.1 标准的定义及特点

中国国家标准“GB/T200D0.1-2002《标准化工作指南第1部分: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词汇,代替GB3935.1—1996>对“标准”进行了定义:“为了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标准的形式有两类;一类是数字表达的,就是标准文件:另一类是事物标准,包括各类计量标准、标准物质、标准样品(包括农产品的实物标准等)。

标准的三个主要特点:第一,标准是关于可重复事物特性的质与量的规定:第二,标准是来自于科学研究成果和生产实践经验,并经有关各方协商后形成基本一致的意见,上升到权威组织机构颁发的正式文件;第三,标准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约束力。

1.1.2 标准的分类

为了不同的目的,可以从层次、性质、对象等不同角度对标准进行分类。

按层次可将标准分为六类:国际标准、区域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

1)国际标准指由主权国参加组成的世界性标准化组织。按一定的工作程序,通过有组织地合作和协商,制定发布的标准。国际标准在全球范围内适用。

2)区域标准指由区域性国家集团或标准化团体为其共同利益而制定发布的标准。如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泛美标准化委员会(COPANT)等制定的标准。区域标准只能在该区域的国家集团范围内适用。

3)国家标准指由合法的国家标准化组织制定和发布的标准,在全国范围内适用。中国的国家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强制性标准,在全国范围内强制执行。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产品禁止生产、销售和进口;推荐性标准,国家鼓励企业自愿采用,但推荐性标准一旦纳入指令性文件,将具有相应的行政约束力。

4)行业标准指由行业标准化组织制定和发布的标准,在该行业范围内适用。行业标准是当无国家标准时,根据本行业的需要而制定的,一旦有了国家标准,对应的行业标准应自动废止。

5)地方标准指由地方标准化制定机构制定发布的标准,在该地方使用。当有相对应的国家标准时,地方标准应自行废止。地方标准只有省级以上地方政府的标准化部门有权制定和批准。

6)企业标准指由企业制定发布的标准。企业标准的制定一般应以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为基础。若有强制性标准时,企业标准必须完全达到强制性标准的要求。

按性质将标准分为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

1)技术标准是针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事项所制定的标准。可以进一步分为:基础技术标准、产品标准、工艺标准、检测试验标准、设备标准、原材料标准、半成品标准、外购件标准、安全卫生环保标准等,其中产品标准是最多的一类标准。

2)管理标准是针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管理单项所制定的标准。是对管理目标、管理项目、管理程序、管理方法和管理组织所作的规定。管理标准可分为:管理基础标准、管理程序标准、管理业务标准和工作标准。

1.1.3 标准的性质

中国《标准化法》规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规定:从事科研、生产、经营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严格执行强制性标准,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产品,禁止生产、销售和进口。但需要注意的是,当市场或调控需要时,推荐性标准一旦纳入指令性文件,将具有相应的行政约束力。在进行国家或地方性监督抽查时,所采用的标准无论是强制性标准,还是推荐性标准,都是评判标准:在市场行为中买卖双方签定合同时,确定的标准、规格,无论性质如何,都是最终裁量的依据。

标准的年限一般不超过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规定,标准实施后,制定标准的部门应当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适时进行复审,以确定现行标准继续有效或者予以修订、废止。

1.2 标准化概况

中国国家标准GB/T20000.1-2002《标准化工作指南第1部分: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诃汇,代替GB3935.1-1996》中对“标准化”进行定义:“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该定义的应用范围主要包括编制、发布和实施标准的过程。标准化的主要作用在于,为了其预期目的改进产品、过程或服务的适用性,防止贸易壁垒,促进技术合作。

标准化的对象成为需要标准化的主题。可指产品、过程或服务,包括如材料、元件、设备、系统、接口、协议、程序、功能、方法或活动。也可以限定在任何对象的特定方面,例如可对鞋子的尺码和耐用性分别标准化。标准化领域指一组相关的标准化对象,例如,工程、运输、农业以及量和单位,均可视为标准化领域。最新技术水平,指根据相关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判定的在一定时期内产品、过程或服务的技术能力的发展程度。公认的技术规则为大多数有代表性的、专家承认的、能反映最新技术水平的技术条款。标准化层次指标准化所涉及的地理、政治或经济区域的范围。标准化可以在全球、或某个区域、或某个国家层次上进行。在某个国家或国家的某个地区内,标准化也可以在一个行业

或部门(例如政府各部、地方层次上、行业协会或企业层次上,以至在车间和业务室)进行。

2 设施园艺标准化研究的范围和项目

设施园艺标准化,包括设施结构标准化、设施生产技术规程及产品标准化。

2.1 设施结构标准化

到目前为止,中国还没有正式出版成套的设施结构及建造的标准(除农业部和机械行业出版了部分行业标准外)。所以,全国各地都按无规则标准建造不同的温室设施,必定会造成结构不合理,造价较高,难以评定的局面。而美国、荷兰、日本等国家有明确的建造标准,便于工业化生产,因此,尽快出台成套设施结构标准尤为重要。

2.2 设施生产工艺标准化

也称生产技术规程。目前,中国设施生产工艺标准化、温室作物生产技术都是比较零散或经验性的,尤其是大型温室生产,成套操作技术规范较少,导致园艺产品产量低,生产效益差。而荷兰、以色列、日本等设施农业发达国家,温室内生产工艺是集约化、规范化和专业化的,不仅其温室设备硬件较强,温室管理软件也较齐全。因此,温室黄瓜、番茄每公顷产量可达4.5万kg,而且依靠计算机等进行机械化操作,用人极少,生产效益较高。反观中国温室生产中,育苗、施肥、灌溉、植株调整、病虫害防治等各方面均缺乏有效而科学的标准体系,仍然停留在依靠经验进行生产的层面,与国际水平相差甚远,亟待解决。

2.3 产品标准化

国际上许多产品是有规范与标准的,质量可以得到保证。而中国园艺产品分级无标准、品质不高、包装加工较落后,特别是有污染的产品,不仅难以出口创汇,而且对人们身心健康也有危害。因此,追求绿色食品生产和标准化产品上市已成为当前重要的发展内容。

本文主要针对设施生产工艺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进行总结和探讨。

3 中国设施园艺标准制定情况

近几年,虽然中国在温室骨架设计和覆盖材料研发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其设计、制造、施工均不规范,粗制滥造现象屡见不鲜,主要原因是缺乏标准。因此,必须尽快制定温室产品设计、制造、施工、以及生产栽培、加工等相关标准。否则,将给中国设施农业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3.1 温室结构标准

3.1.1 设施园艺中常见的设施类型

3.1.1.1 简易覆盖设施

简易覆盖设施主要包括各种温床、冷床、小拱棚、风障、荫棚、遮阳覆盖等,这些园艺设施结构简单,建造方便,造价低廉,多为临时性设施。主要用于园艺作物的育苗和矮秆作物的季节性生产。

3.1.1.2 普通保护设施

通常是指塑料大中拱棚和日光温室,这些保护设施面积一般每栋面积在200~1000m2之间,结构比较简单,环境调控能力蓑,栽培作物的产量和效益较不稳定。一般为永久性或半永久性设施,是中国现阶段的主要园艺栽培设施,在解决蔬菜周年生产供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3.1.1.3 现代温室

现代温室通常是指能够对环境条件做自动控制的大型单栋或连栋温室。这种园艺设施每栋面积一般在1000m2以上,大的可达几万平方米,一般用玻璃或聚酯碳酸酯板(也称PC板)塑料薄膜等进行覆盖。使用计算机监测和智能化管理系统,可以根据作物生长发育的要求调节环境因子,满足其生长要求,以此能够大幅度地提高作物的产量、质量和经济效益。

3.1.1.4 植物工厂

植物工厂是园艺栽培设施中目前公认的最高层次,其管理完全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化。作物在大型设施内进行无土栽培和立体种植,温、湿、光、水、肥、气等均按植物生长的要求进行最优配置,不仅全部采用计算机监测控制,而且采用机器人、机械手进行全封闭的生产管理,实现从播种到收获的流水线作业,完全摆脱了自然条件的束缚。但是,植物工厂的缺点是建造成本过高,能源消耗过大。目前,只有少数温室投入生产,其余正在研制之中或为宇航等超前研究提供技术储备。

3.1.2 中国温室结构标准化现状

中国的温室设施发展经历了塑料大棚、日光温室、连栋温室等各个阶段。随着温室设施的发展,温室的标准化工作也一直在进行当中,中国第一部设施农业的国家标准-GB4176-1984《农用塑料棚装配式钢管骨架》于1984年实施(2000年编号修改为NY/T7-1984)。但随后,温室标准化进入了发展相对缓慢的阶段。直至1995年后,随着中以示范农场的建立,拉开了大型连栋温室在国内大规模发展的序幕。随后,上海市政府花费1亿元的巨额资金从以色列和荷兰共引进15hm2大型现代化温室。开始了中国大型现代化温室研究和示范的第二次创业。“九五”期间,国家科技部不失时机地启动了国家重大科技产业工程”工厂化高效农业示范工程”项目,在全国6个省市进行研究示范,使温室行业的发展有了质的飞跃。在以后的发展时间内,大型现代化连栋温室得到了重新定位和发展,成百家温室生产企业应运而生,国内大型连栋温室发展逾千公顷,并以每年新增150~200hm2的速度发展。大型温室快速发展的局面,同时也掩盖了温室生产和管理中各种技术细节上的漏洞。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大面积温室的建设和发展,各种温室技术细节问题逐渐暴露了出来,温室市场发展混乱,温室企业技术力量层次悬殊,有关温室运营效益差、温室管理水平低等问题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温室标准化逐步提上了议事日程。加入VVTO后,面对世界各国温室企业的挑战,中国温室市场更需规范,要实现中国温室产品走向世界的目标,温室设备及其生产管理都必须与世界接轨,实行规范化生产。由于现代化温室和钢结构日光温室骨架是一种工厂化生产产品,工厂化生产的要求,必须配套相应的生产和安装标准才能实现对产品质量的控制,温室的高速发展必然离不开强有力的标准化体系的支持。因此,全国设施园艺的兴旺发展也使温室标准化的发展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首先,温室企业自发起草和编写自己的企业标准,如北京锦绣大地2000年起草并提出了10个企业温室标准,囊括了从温室设计、施工、验收和维护管理等各个方面。其中设计标准包括:《温室结构设计荷载标准》、《温室通风系统设计标准》、《温室结构热损失标准》、《防火安全标准》、《温室电气设计的考虑》;温室施工标准包括:《施工标准》、《覆盖工程》和《外购覆盖材料的标准》。上海都市绿色工程有限公司、深圳绿鹏温室设施公司等温室企业在1 999年~2000年都相继起草了自己的企业标准。农业部从1999年开始启动了农副产品标准专项,每年一批,每批约300项,其中温室相关标准在每批专项中都占有一席之地。第一批标准专项列入了《日光温室使用技术条件》:第二批列入了《温室建设标准》和《日光温室建设标准》;第三批列入了《温室地基基础设计、施工与验收规范》:第四批列入了《温室齿条开窗机》、《温室齿条拉幕机》和《目光温室效能评价

技术规范》,第五批列入了《设施园艺工程专业名词术语标准》、《温室通风系统设计规范》和《温室透光覆盖材料无滴性测定方法与检验规则》。上述标准中《日光温室使用技术条件》已于2002年正式颁布实施,编号为NY/T 610-2002:《日光温室建设标准》、《连栋温室建设标准》已于2005年正式颁布实施,编号为NYJ/Tr07-2005和NYJ/T06-2005:《温室通风设计规范》已于2007年正式颁布实施,编号为NY/T 1451-2007;《温室钢结构安装与验收规范》已于2009年正式颁布实施,编号为NY/T1832-2009,其他标准有的已经完成审稿,有的正在起草之中。相信,随着温室行业中大批相关标准面世,温室行业发展将会真正走向标准化时代。中国已实施的温室结构标准详见附表1。

3.2 生产技术标准制定情况和相关数据分析

3.2.1 中国园艺类生产技术规程列表

详见附表2

3.2.2 分析

目前,中国已制定的生产技术规程多为蔬菜、果树、花卉的生产规程,无公害食品生产技术规程系列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于2001年~2002年发布共计33种,涵盖了蔬菜果树园艺中的主要品种。在生产技术规程的内容中,主要包括产地环境和生产管理措施等,适用于国内无公害食品的生产。果树生产技术标准中包括果树园艺作物的生产园地选择与规划、栽植、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治和果实采收等技术标准。在蔬菜生产技术标准中,主要包括产地环境、栽培季节、整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技术标准。形成了结构完整、覆盖全面、步骤明确、内容详实的生产管理标准体系。将此前已发布的部分蔬菜果树的生产技术规程按照统一的结构进行修改和补充,统一于此次作为一批以无公害食品为标题的蔬菜果树生产技术标准而先后发布并实施。生产技术规程的制定有助于规范生产操作,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数量。多年来,中国的农业生产规范化一直处于一种发展较为缓慢的阶段,这极大提高了中国农产品的质量和促进了出口贸易,进而推动农业行业的发展。所以,在农产品生产中,无论是对于生产技术的规范,还是产品制定量等级的划分,制定国内统一的行业标准,都是众望所归。

在无公害食品生产技术规程中,已注明该生产技术规程适用于设施栽培或者保护地栽培,但并未以此分类,即没有统一的设施园艺生产技术标准。近年来,关于温室等保护地设施建筑标准、安全标准、环境质量评价标准都在不断完善。设施保护地栽培技术标准也亟待出台,以设施园艺生产为范围,根据不同的品种,选择适当的设施栽培技术,并制定出具体的实施标准。4中国花卉园艺标准制定情况

目前已出台的花卉方面的标准大部分为产品质量分级标准。中国花卉资源十分丰富,栽培历史悠久,素有“花园之母”之称。近年来,中国花卉业发展尤为迅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已成为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一项新兴产业。由于中国花卉行业起步较晚,发展还不成熟,在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规范化管理等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为了规范花卉生产和市场秩序,提高花卉产品质量,推动中国花卉业持续健康发展,中国于2000年发布7GB/T18247《主要花卉产品等级》国家标准。共分为8个部分,分别是:鲜切花、盆花、盆栽观叶植物、花卉种子、花卉种苗、花卉种球、草坪。标准中,产品质量标准一般具有公共标准和具体产品标准。附表3和附表4所示为切花、盆花产品公共标准。GB/T18247《主要花卉产品等级》标准中,具体产品标准笔者选取重要的花卉产品分别列出,具体的产品名称如附表5。在农业部发布的行业标准中,部分切花的质量评价标准则分别发布实施,见表5。表中所列植物月季、唐菖蒲、香石竹、菊花、满天星在国家标准GB/T18247中已做等级划分规定,但相比较GB/T18247《主要花卉产品等级》国家标准,其更详实。已制定的切花标准全部是针对切花产品质量分级、检验规则、包装、标志、运输和贮藏技术要求,并没有生产技术规程方面的标准。如果生产没有规范化,产品质量的规范化将缺乏基础。

由附表5和附表6可以看出,花卉产品等级划分标准已非常详实明确地涉及到7个部分,基本涉及到各种常见花卉品种。内容完整充实,可见关于花卉产品等级标准已得到重视。但是,在GB/T18247《主要花卉产品等级中》,只有产品质量分级按照花卉种类每种分别列出检测方法、包装、标识等均统一划分标准。可见花卉产品等级标准仍然有补充和具体化的空间。从农业部对不同鲜切花质量等级标准的分别制定,可以看出,对各种设施园艺产品分门别类地进行产品质量标准、包装、标志、及运输的标准制定将是大势所趋。而设施花卉园艺产品生产技术规范标准目前仍然没有出台。由于没有生产技术标准作为基础,要想生产出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并非易事。

5 中国设施园艺标准化的推进和实施

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中国设施园艺标准已初步形成了一个以国家和行业标准为骨干、地方标准为基础、企业标准为补充的标准体系。标准的范围发展到园艺作物设施生产的全过程,标准的内容从园艺作物的生产设施到园艺作物生产、加工、包装、贮藏和运输等各个环节。但是,设施园艺标准化由于起步晚,技术水平相对落后,政府重视程度不够,以致发展相对迟缓,设施园艺标准化实施状况与现代园艺的发展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如何快速扭转设施园艺在发展现代农业发展中不利的局面和严峻形势,尽快把设施园艺标准化实施融入分散农户的生产实践中,成为他们自觉的行为规范,还需不懈的努力。

首先,提高全民的标准化意识。广泛、反复地宣传和普及设施园艺标准化知识,从理论到实践,从种植管理到收获收益,让管理者和生产者从思想上转变生产意识。同时,通过实地考察培训强化农民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意识,把设施园艺标准化与园艺产业的发展结合起来,快速推进设施园艺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

其次,加强政府领导,健全检测体系。设施园艺化的实施,必须由政府大力推动,通过市场引导,龙头企业的带动,大力推介标准化园艺生产的成果,激发农民积极参与和创立自身特色和品牌,从而提高园艺产品市场竞争力。此外,精确的农业监测和管理体系是优质生产的关键环节,先进的产品监测手段有利于遏制质量低劣产品混入市场而影响设施园艺产业的整体效益。

此外,设施园艺标准的发展还需同国际接轨。现代的园艺产品不能仅仅局限于国内市场,还要面向国际市场,并且努力出口创汇,所以标准化的发展要积极参考先进国家的成功经验及国际化的相关标准。这些国际标准和其他先进标准具有先进性和广泛性,但是还要结合国内的实际条件与技术,制定出安全、高效的操作标准。国际标准中产品生产的技术规程等会经常发生变化,中国的园艺标准化体系也需不断地完善更新。

只有实施设施园艺标准化,才能使设施园艺产业持续、稳定的发展。设施园艺标准化是中国园艺产品出口创汇的首要任务。尽快加强标准化制定与应用工作,将为中国设施园艺产业开辟更广阔的市场前景。一

【参考文献】

[1]中国标准研究中心,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GB/T 20000.1-2002,标准化工作指南[S/01]2002[2006-12-07].wwwBzjsw.com

[2]周长吉中国温室的发展与标准化进程[J]农业工程学报,2003(19):88-90.

[3]李日华,李周平,李天来,我国设施园艺产业发展对策探讨[J]北方园艺,2007(7):80-82.

[4]李式军,设施园艺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1-2

[5]周长吉中国温室工程技术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6]邹志荣,中国设施农业发展与农业标准化[A],中国农业工程音年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2112-114.

[7]陈杰中国设施园艺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农学通报。2005(21)236-238.

[8]陈殿奎,刘伟从荷兰温室发展反思中国工厂化农业[J] 2004(6):42-43

作者:刘 颖 高寿利 程堂仁,等

第二篇:园艺技术专业“园艺植物遗传育种”说课设计

项目来源:南昌师范学院“11531”工程;南昌师范学院博士基金项目(NSBSJJ2015036);南昌师范教学改革项目(JGKT-17-13)

作者简介:盛文涛(1984-),男,江西高安人,讲师,博士,从事作物遗传育种研究。

【摘 要】 文章结合专业教育特点,从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程序、教学实施、课程特色与创新五个方面简述《园艺植物遗传育种》课程说课的主要流程及内容,以便同行共同交流探讨,旨在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园艺植物遗传育种; 说课

说课,是指授课老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专家和同行概括说明本人对具体课程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现已成为高校教师提高教学能力,活跃教研活动氛围,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活动的重要教研活动之一。本文就“园艺植物遗传育种”这门课程,从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程序、教学实施、课程特色与创新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该课程。

1. 课程设置

1.1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按照园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专业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要充分体现以应用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方针。“园艺植物遗传育种”及其实验是一门行业基本能力必修课,学生要在具有一定遗传学科学素养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与园艺植物有关的遗传学基本原理、研究理论方法和研究进展,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与职业综合素质,掌握园艺植物遗传育种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可从事园艺行业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1.2 课程地位

“园艺植物遗传育种”是研究园艺植物遗传和变异规律的科学,是属于遗传学应用的分支学科。其既是园艺技术中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科学,同时也是一门重要的遗传学理论在园艺作物学科上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属于理论性强,应用广泛的学科。

作为园艺技术专业的必修课、骨干课,属于本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其前修课程是植物学、植物生理学、遗传学及生物统计等,后续课程是园艺作物栽培学、分子生物学及基因组学等学科,起着重要的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作用。

1.3 课程目标

1.3.1 知识目标

掌握园艺植物遗传育种的整套理论知识,包括不同园艺植物的繁育方式,品种选育特点,种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品种选育的四种常用育种方法(包括选择育种、杂交育种、倍性育种和诱变育种),生物技术在育种上的应用,新品种的审定,推广与管理等。

1.3.2 能力目标

通过提问、案例教学、讨论等,让学生学会互相合作和自主学习;使其具备正确的思维方法,具备较高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

1.3.3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使其具备较强的为园艺行业建设服务的意识。

2. 课程内容

2.1 教学资源

2.1.1 教材选用

目前园艺植物育种学教材版本较多,考虑本专业的实际,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按照“量力而行”的原则,在反复比较斟着的基础上,本课程选用理论教材为教育部“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课程教材”园艺植物育种学总论(第2版)。主编 :景士西,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实验教材:教育部“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课程教材”园艺植物育种学实验指导(第2版)。主编 :申书兴,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1.2 参考书

参考书目分别是《园艺植物育种学》,沈火林,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0;《蔬菜育种学各论》王小佳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果树育种学》,沈德绪主编,2008,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2.1.3 其他教学资源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资源是:教材、教学大纲、多媒体课件及电子参考书、教学挂图、实验实训设备、经典名著、文献等。

2.2 课程内容的选取与组织

教学内容上,紧扣教学大纲,结合实际、认真组织教学内容;既重视课程的科学性、系统性,又较好的处理本课程与其它课程之间的分工与衔接。既防止遗漏和脱节,又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对有些重复内容从另一角度给以分析,以加深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利于课程之间的衔接。本课程教学时数为80学时;课程分理论教学(48学时)和实验教学(32学时)两部分。

2.2.1 理论教学基本内容

理论教学包括:(一)绪论;(二)园艺植物育种的特点(包括园艺植物繁育特点、品种的类型与选育、育种目标的制定);(三)种质资源的创新与利用(种质资源的重要性、引种、种质资源的利用);(四)选择育种;(五)杂交育种(常规杂交育种、杂种优势的利用、营养系杂交育种、远缘杂交育种);(六)倍性育种;(七)诱变育种 ;(八)生物技术在园艺植物育种中的应用;(九)新品种的审定、推广与管理(新品种的审定与登记,和新品种管理)。

对以上内容,在考虑知识体系基础上,紧扣大纲,合理取舍,保证重点,分解难点,优化课时分配,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统一,突出课程专业特色。

2.2.2;实验教学基本內容

实验教学将开展以下实验:实验一: 园艺植物的播种、栽培与管理;实验二:园艺植物形态识别及种子发芽条件探究;实验三 :园艺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观察;实验四:园艺植物诱变育种;实验五:园艺植物花粉粒形成过程中减数分裂动态观察;实验六:园艺植物花粉发芽试验及花粉生活力测定;实验七:园艺植物小孢子培养技术;实验八:园艺植物基因组DNA提取与PCR扩增;实验九:利用分子标记技术检测种子纯度技术;实验十:园艺植物种质资源调查与育种目标的制定 。

以上实验将从以下方面,包括种质资源调查与分析、遗传三大规律在园艺植物育种上的应用、细胞遗传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园艺植物育种上的应用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2.3;课程的重难点及解决方法

2.3.1;课程的重难点

园艺植物遗传育种以种质资源数量与特点、性状遗传的细胞学基础、三大基本遗传规律、近亲繁殖和杂种优势为重点;其中以育种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方面为难点。

2.3.2;重点、难点解决方法

采取重点强化、难点突破的有效措施,通过合理有效地增多课时量,多举实例、多讲多练,做配套的学习指导,尽量化难为易。此外,注重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 积极性,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自主探究意识。

3. 教学程序

3.1 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设计思路从园艺植物的繁殖方式→园艺品种的选育特点→种质资源(引种)→四种基本的育种方法→生物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园艺植物品种的审定、推广与管理。按照这个学习思路,学生既能识记和联系遗传学中抽象的概念,也能理解掌握育种学过程中的各种育种方法。能把遗传学知识直接应用到园艺育种学的技术和生产实践中去。通过这种融会贯通的学习思路,学生会觉得遗传学不再那么深奥难懂,而是与园艺学科实际的应用有紧密联系,并且是在今后的生活与工作中都非常有用的一门课程,大大提高了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3.2 教学全程

理论课按照以下目标教学体系开展教学活动:前提导入、展示教学目标、实施目标、评估与反馈、布置作业。类似的实验课按照以下教学程序开展实验教学活动:课前学生书写预习报告、教师启发性讲授、示范操作、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学生提交实验报告,教师及时反馈实验效果。

4. 教学实施

4.1 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是园艺技术专业专科三年级学生,授课时间安排在第五学期。经过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病理学、遗传学等专业课程的学习,学生具备一定相关知识和理解能力,但学生中文科生较多,生物和化学基础较薄弱。因此,必须加强直观教学,化抽象为形象,在学生已知的生物学知识上,层层递进,促使学生多样化学习,以期更好地掌握植物学与遗传学课程的基本知识、原理和技能,为学好园艺技术专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4.2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主要针对本课程不同章节内容特点及学生接受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讲课力求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深入浅出地阐明原理,讲清方法。注意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重视与学生的沟通,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开发学生智力。惯彻“少而精”的原则。既循序渐进,又重点突出。通过理论讲课和实验实训,带领学生实践一遍,促进学生理解基础理论,掌握基本技术,以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转变教学理念、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等的学习方式方法。鼓励学生向教师提问提、讨论问题,不追求形式,注重学生自身体验中感悟;活动中归纳知识;参与中培养能力;合作中学会学习。如:在讲授选择育种时,让学生自己比较不同类型植物(蔬菜、花卉和果树)方法的差异。

总之,注意教学内容与教法、学法的综合运用;注意教法与教学环节的有机统一;注意教学方法与课堂组织的统一;各种方法手段运用应充分考虑其效果。

4.3 教学手段

理论教学以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模型等辅助教学;实验与实践教学以实验小组为单位,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掌握实验基本技能、完成操作性实验。

4.4 课程考核

本课程具体考核方法采用了平时成绩与考试成绩相结合的方法,以期能客观反映学生实际学习效果。考核形式主要是期末测评,辅以作业测评和实验考核。期末测评占考核总成绩的 60%,作业考核主要反映学生知识目标掌握程度,占考核总成绩的 20%,实验考核主要反映学生实际操作、沟通协调、团队合作能力及实验报告书写情况等,占总成绩的20%。

5. 课程特色与创新

5.1 课程特色

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理论教学以遗传与变异为主线展开,由园艺植物育种实际问题导入其育种理论与实践的教学,建立“三联系”教学模式,即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相联系,理论教学与应用实际相联系,实践教学与职业能力相联系,注重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遗传病的检验诊断能力。

《园艺植物遗传育种及其实验》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将遗传学理论应用到园艺植物实践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通过理论与实验教学加深对理论知识的巩固和理解。在其教学改革中注重学生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综合素质的提高,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和好奇心,增强学生的实验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的目的。

5.2 課程创新

该课程将思政主题的内容进行单独提炼,进行全过程育人思想体系的建立。作为经典的遗传学原理在园艺植物育种中的应用,其遗传学原理主题的确立,都经历了一系列的理论与实验技术发展,讲解清楚其发展脉络,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同时基于园艺学家故事 的“课程思政”的设置与实践,以其对应的专业技能知识为载体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让课堂主渠道的育人功能实现最大化,也是本课程的创新之处。

参考文献

[1] 唐鹏程,胡晓军, 王小荣《医学遗传与优生学》课程说课设计[J]. 课程教育研究,2019(5):238-239.

作者:盛文涛

第三篇:园林园艺施工与养护管理技术

摘 要:随着现代化城市的发展和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再加上现在的城市环境问题,园林园艺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优秀的园林建设不仅能改善城市环境,还能提高城市园林景观。因此,想要加强现代化城市的园林建设,就必须提高园林园艺的施工和养护管理,据此展开了简单的讨论分析。

关键词:园林园艺;施工;养护;管理技术

由于我国生态环境的变化,园林建设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能绿化环境和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还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因此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园林施工和养护是现代化城市园林建设的两大重要环节,是优秀园林建设的基础,以此为重点,分析园林园艺施工和养护管理技术方面需要注意的问题。

1 园林园艺施工管理技术

1.1 乔木美化修剪

乔木是一种常见的高大园林观赏植物,在园林园艺设计中,常常利用其高大、笔直的特点进行园林景观设计,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乔木的修剪是比较频繁的,需要经常修剪掉旁枝,以抑制旁枝的生长,从而促进乔木主干的生长。如果在乔木生长幼小期,其主干受损或不小心误剪,可以利用旁枝进行补救,但同样要定期修剪掉旁枝,以保证乔木的笔直生长[1]。在修剪过程中,还应注意及時处理修剪的伤口,以免被病虫害污染。

1.2 灌木美化修剪

灌木也是一种常见的园林植物,通过将其修剪成固定的或规则的形状,来增加园林园艺的观赏价值。在修剪时要注意一些技术要点,保留一定的主枝,再根据园林设计图修剪掉旺盛的旁枝,控制灌木的疏密情况。对于一些老灌木,应当定期去除老枝,培养新的旁枝,保持灌木的旺盛。因此,对于灌木,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修剪方案,并且做到定期修剪,以保持灌木的形状。

1.3 绿篱整形修剪

绿篱是一种常常种植在道路旁围墙式或护栏式的景观植物,其形状多样,叶绿茂盛,是园林设计师常使用的一种植物。可以根据园林设计图将绿篱设计成各种形状,如常见的波浪形或并排式。绿篱一般起到防护、隔离的作用,为了保持特定的形状,需要对绿篱进行定期修剪,限制植株的高度,从而促进枝叶的发展[2]。

2 园林园艺养护管理技术

2.1 施肥技术

植物的种类和生长期不同,其施肥方法也是不一样的。如果是移栽园林植物,在移栽前,要将园林区的土壤进行翻整、清理,并加入一定量的有机肥,保证土壤能够提供足够的营养给移栽后的植物。一般的植物在生长旺盛期需要大量的有机肥,而在植物生长后期,对肥料的需求量会逐渐减少。在园林园艺中,有时为了达到艺术效果,会适时给一些植物使用速效肥,以达到短期的快速生长效果。速效肥的使用必须严格按照规定进行,以免影响其他植物的生长。施肥是园林植物生长中较关键的环节,因此,必须做到科学合理。

2.2 浇灌技术

在对园林植物进行日常浇灌时,园林管理人员必须对园林植物的种类、属性、生长时间、当天的气温十分了解,并据此进行浇灌准备工作。对于喜阴的植物,应当适时浇灌水分,采取少量多次的方式,以保持土壤的湿润;而对于喜阳的植物,在浇水时,采取量多次数少的方式,延长每次浇水的时间间隔,并且保持通风。对于草地等成片植物,则应当使用喷洒的方式浇水,保证浇水均匀。对一些种植或移栽时间短的植物,在浇水时要注意出水口的水流速度,最好减缓速度,防止水流过快破坏土壤层和植物。园林管理人员还应注意当天浇灌的天气温度,合理浇水,保证植物对水分的需求量[3]。园林植物的浇灌是一项很难把握的技术,因为水太多或太少都不行,因此,园林管理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经验和相关专业知识,才能胜任这项工作。

2.3 病虫害防治技术

为了保证园林园艺的质量,就必须做好园林植物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在种植时,选用健康、优良的种子或植物苗,严防感染病虫害的病苗进入园林区,造成病虫害的扩散和污染。在日常护理中,可以适当使用一些化学药剂,将其喷洒在植物表面或者是土壤表面,防止病虫害的靠近,如常见的喷粉等。

如果病虫害已经发生并且有蔓延的趋势,园林管理人员必须及时处理,对发生病虫害的区域进行集中灭虫。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将被病虫害污染的植物全部移走,重新种植新的植物,以免所有的园林植物都感染病虫害。只有做好园林植物的病虫害防治工作,才能减少园林建设的损失,延长其使用寿命,充分发挥园林建设的价值。

3 总结

园艺施工中对绿色植物的美化修剪,需要针对不同的植物采用不同的方法,特别是针对植物顶芽的处理,绿篱需要限制其生长高度,因此要适当地限制主芽生长;而乔木需要保留培养主芽,以保证其高大向上的长势。园林内绿化植物后期的养护管理,多以浇水、施肥、防虫为主。浇水需要结合植物喜好、属性,制定不同的浇水周期和浇水量;施肥需要根据植物定植的时间段,分别施用不同性质的肥料,以达到最好的效果;防虫有很多方法,如喷粉、喷雾、草饵、毒胶环等,应针对不同情况采用不同方法,也可将多种方法搭配使用,以达到最好的除虫防虫效果。

参考文献:

[ 1 ] 熊中芝,吴元玲.园林绿化施工与养护管理技术[J].绿色科技,

2015(03):100-101.

[ 2 ] 杨雪.园林绿化种植施工与养护管理[J].

现代园艺,2015(12):190.

[ 3 ] 李全利.对园林施工与养护管理的研究[J].

创新科技与应用,2016(23):147.

(收稿日期:2018-07-17)

作者:卢文利

上一篇:法学案例分析论文下一篇:品牌战略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