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丝工业论文范文

2022-05-14

近日小编精心整理了《蚕丝工业论文范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上个星期,我在小区附近的市场花480元买了4斤蚕丝,做了一床被子。但昨天,我路过菜市场时,又看到了有人在现场制作蚕丝被,售价比第一天自己买的每斤便宜了40元,才80元一斤,买的人还很多。怎么同样是蚕丝,价格却相差这么大呢?到底是哪个是真,哪个是真是假?”随着天气转凉,温暖舒适的蚕丝被成为众多消费者的宠儿。

第一篇:蚕丝工业论文范文

用不同方法定量分析羊毛和桑蚕丝二组份织物

摘要:桑蚕丝羊毛二组份织物纤维含量按照国标GB/T 2910.18—2009中75%硫酸法测试时经常会有偏差,标准中测试温度为室温,范围较宽泛,温度又是硫酸损伤羊毛的重要影响因素,为了减小偏差采用不同温度进行定量分析实验,同时采用不同分析方法来测试得出其他可行方法。对于交织织物可采用手工分解法,混纺织物需采用化学分析法,如常温75%硫酸法、常温35%盐酸法。结果表明:75%硫酸法比较适合的水浴温度是20 ℃,35%盐酸法适合的水浴温度是20~30 ℃,通过试验分析比较,35%盐酸法要比75%硫酸法操作方便、测试时间短、结果更加精确。

关键词:羊毛;桑蚕丝;硫酸法;盐酸法;定量分析;温度

文献标志码:A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桑蚕丝羊毛产品在日常生活中也越来越多见,送检测试其纤维含量的也随之增多,简单准确的定量方法是手工分解法[1],但此方法只适用于交织织物,对于混纺织物一般采用化学分析法来定量。按照国标GB/T 2910.18—2009[2]在室温下用75%硫酸[3—4]将桑蚕丝从已知干燥质量的混合物中溶解去除,剩余羊毛,溶解时间为1 h。但该方法测试时往往会有偏差,尤其是一些深色[5—6]或者羊毛含量较高的面料,在测试时羊毛容易呈粘稠状,羊毛鳞片中也会残留一定量的硫酸,后期冲洗中和过程繁琐复杂。通过查阅资料发现,日本工业标准JIS L 1030—2:2012[7]中在室温下用35%盐酸[8]来溶解桑蚕丝剩余羊毛,其试验时间为15 min,耗时明显要少。本文对桑蚕丝羊毛二组份交织以及混纺织物分别用手工分解法、75%硫酸法、35%盐酸法来进行定量分析比较试验,分析35%盐酸法的可行性。两者提及的试验温度均为室温,并未提及明确温度,对于化学分析法选用不同水浴温度会有一定的偏差,所以同时进行不同温度[9—10]的分析比较,明确合适的试验温度。

1实验

1.1试剂

硫酸(分析纯,浙江中星化工试剂有限公司),盐酸(分析纯,宜兴市辉煌化学试剂厂),氨水(分析纯,浙江汉诺化工科技有限公司),石油醚(分析純,杭州瓶窑和顺化工试剂厂)。

1.1.175%(质量分数)硫酸溶液

在冷却条件下,慢慢将700 mL浓硫酸(密度1.84 g/mL)加入到350 mL水中,冷却至室温后再用水稀释至1 L。

1.1.2稀硫酸溶液

将100 mL浓硫酸(密度1.84 g/mL)慢慢加入到1900 mL水中。

1.1.3稀氨水溶液

将200 mL氨水(密度0.88 g/mL)用水稀释至1 L。

1.1.435%(质量分数)盐酸溶液

将浓盐酸(36%~38%)溶解于水中,调节溶液密度至1.18 g/mL(20 ℃)。

1.1.51%稀氨水溶液

将40 mL氨水(密度0.88 g/mL)用水稀释至1 L。

1.2仪器设备

梅特勒—托利多B—L系列分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精度0.000 1 g),恒温烘箱(上海精宏实验设备有限公司,(105±3)℃),低温冷冻恒温水浴振荡器(金坛市大地自动化仪器厂,0~60 ℃),真空泵(郑州杜甫仪器厂),索氏萃取器(上海那艾精密仪器有限公司),干燥器、称量瓶、具塞三角烧瓶、玻璃砂芯坩埚(江苏盐城申玻实验仪器厂)。

1.3试样

标准桑蚕丝贴衬、标准羊毛贴衬(上海市纺织工业技术监督所);白色桑蚕丝羊毛交织丝毛缎、深灰色桑蚕丝羊毛针织布、浅卡其桑蚕丝羊毛针织布(浙江嘉欣丝绸股份有限公司)。

1.4测试原理及步骤

1.4.1手工分解法

手工分解纺织品中不同种类纤维,干燥、称重,计算每一种纤维的质量百分率。

对丝毛缎取三组平行样,最后结果为平行试验平均值,每份试样分量不少于1 g,取样时远离布边,平行经向纱线或纬向纱线小心裁剪,防止试样边缘散开,随后将不同纤维手工拆开放入不同的已知质量的称量瓶中,然后在(105±3)℃恒温烘箱中烘至恒重,取出试样置于干燥器中,待冷却后称量从而得出各组份的净干质量分数。

1.4.275%硫酸法

用75%(质量分数)硫酸试剂在室温下将桑蚕丝从已知干燥质量的混合物中溶解去除,收集残留物、清洗、干燥、称重,用修正后的质量计算出羊毛的质量百分率,从而得出桑蚕丝的百分率。

按照GB/T 2910—2009.1中要求对样品进行预处理,然后对标准贴衬取三组平行样,对丝毛缎、深灰色和浅卡其色针织布分别取三组平行样,最后结果为平行试验平均值,每份试样分量不少于1g,随后在(105±3)℃恒温烘箱中烘至恒重,冷却称量,将试样放入具塞三角烧瓶内,依照每克试样100 mL 75%硫酸溶液,剧烈振荡后室温下放置30 min,再次振荡后放置30 min,最后再振荡一次之后进行抽滤,用75%硫酸清洗瓶中剩余的残留物,之后依次用50 mL稀硫酸、50 mL水、50 mL稀氨水清洗残留物,每次液体与残留物接触时间至少10 min,最后再用蒸馏水冲洗(水与残留物接触时间为30 min)、抽干、烘干、冷却、称重,得出的羊毛质量要乘以一个质量修正系数(0.985)。

1.4.335%盐酸法

用35%(质量分数)盐酸试剂在室温下将桑蚕丝从已知干燥质量的混合物中溶解去除,收集残留物、清洗、干燥、称重,用修正后的质量计算出羊毛的质量百分率,从而得出桑蚕丝的百分率。

预处理取样烘干方式与75%硫酸法相同,冷却称量,将试样放入具塞三角烧瓶内,依照每克试样100 mL 35%盐酸溶液,室温下振荡15 min,随后抽滤,用35%盐酸清洗瓶中剩余残留物,之后依次用50 mL盐酸和50 mL水冲洗,再用50 mL 1%稀氨水清洗中和残留物,最后再用水冲洗、抽干、烘干、冷却、称重,得出的羊毛质量要乘以一个质量修正系数(1.00)。

2结果与分析

2.1实验结果

不同水浴温度下75%硫酸和35%盐酸对标准羊毛贴衬的损伤情况见表1和表2。

2.2分析

由表1可知,不同温度下,羊毛贴衬在75%硫酸中试验,测试结果修正后均稍有偏重。由表2可知,羊毛贴衬在35%盐酸中试验,各水浴温度下羊毛均稍有损伤,其中最高水浴温度35 ℃时受损情况相对严重。由表3可知,10 ℃和15 ℃水浴温度下,两种试剂对桑蚕丝贴衬的溶解不是很完全,所以对于混样测试选用20~35 ℃。

由表4和表5可知,拆解的羊毛在75%硫酸中,当水浴温度为20~30 ℃时羊毛修正后偏重,当水浴温度为35 ℃时羊毛受损。拆解的羊毛在35%盐酸中,当水浴温度为20~30 ℃时,羊毛重量稍有减少,水浴温度为35 ℃时羊毛受损情况加重。由此看出当温度为35 ℃时两种试剂对羊毛均有相对较大的损伤。

由表6可知,用两种试剂在20~35 ℃水浴温度下丝毛缎中拆下的桑蚕丝都完全溶解。

表7为75%硫酸法对桑蚕丝羊毛標准贴衬的混合实验,当羊毛比例为90%左右时,羊毛增重情况最为严重,当羊毛比例为50%左右时,羊毛增重情况较为明显,当羊毛比例为10%左右时,结果偏差不大可忽略。其中水浴温度为25 ℃和30 ℃时,90%羊毛和50%羊毛比例的混样增重明显;水浴温度35 ℃时,羊毛均有不同程度损伤。由此看出75%硫酸法比较适合的水浴温度为20 ℃。

表8为35%盐酸法对桑蚕丝羊毛标准贴衬的混合实验,当羊毛比例为90%左右时,羊毛损伤较为严重,其他比例结果偏差不大可忽略。相较于75%硫酸法,35%盐酸法测试结果偏差要小一些。

由表9、表10可知,对于羊毛含量较高的面料,各水浴温度下35%盐酸法的测试结果偏差要比75%硫酸法的小不少;表11为羊毛含量较少的面料,两种方法各水浴温度下的测试结果偏差都不大。

对于75%硫酸法,表9白色丝毛缎羊毛含量50%左右和表10深灰色针织布羊毛含量相对较高的面料,水浴温度为20~30 ℃时羊毛最终结果都增重不少,其中20 ℃时结果偏差相对较小,水浴温度为35 ℃时羊毛受到损伤;表11浅卡其针织布羊毛含量较少的面料,各水浴温度下羊毛最终结果偏差不大。对于35%盐酸法,表9白色丝毛缎羊毛含量50%左右和表11浅卡其针织布羊毛含量相对较少的面料,各水浴温度下羊毛最终结果偏差不大;表10深灰色针织布羊毛含量相对较高的面料,水浴温度为20~30 ℃时羊毛最终结果偏差不大,水浴温度为35 ℃时羊毛收到损伤相对严重。

综上所述,当水浴温度为10~15 ℃时,两种试剂对桑蚕丝溶解不是很完全,当水浴温度为35 ℃时两种试剂对羊毛有一定的损伤,所以测试水浴温度应在20~30 ℃之间,但75%硫酸法对于羊毛含量较高的面料不同水浴温度下羊毛增重情况各不相同,相较下20 ℃水浴温度最为合适。

3结语

对于桑蚕丝羊毛二组份织物的定量分析,最为准确方便的方法是手工分解法,但其只适用于交织织物。桑蚕丝羊毛织物为混纺时,需用化学分析法来定量,中国常用方法是GB/T 2910.18—2009中的75%硫酸法,但该方法操作复杂、实验耗时长、结果也常有偏差,尤其是深色面料,标准中写的室温范围较宽泛,由实验可知试验温度最好是在20 ℃左右;而日本工业标准JIS L 1030—2:2012中的35%盐酸法实验耗时较之75%硫酸法少,试验水浴温度范围比较宽泛,符合室温的大致定义,而且测试结果更为准确稳定,对于深色面料偏差也比较小,所以对于桑蚕丝羊毛二组份混纺织物建议使用35%盐酸法来进行定量分析。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T 2910—2009.1,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第1部分:试验通则[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T 2910—2009.18,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第18部分:蚕丝与羊毛或其他动物毛纤维的混合物(硫酸法)[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

[3] 胡凇月,葛晓青.羊毛与桑蚕丝混纺织物定量分析方法的研究[J].针织工业,2016(5):71-74.

[4] 章锋宇,俞鸿杰,杜茜妮,等.羊毛/桑蚕丝混纺产品定量检测方法的探讨[J].纺织科技进展,2017(3):41-43.

[5] 钱蕾.甲酸/氯化锌法对深色桑蚕丝/羊毛混纺产品的定量化学分析研究[J].中国纤检,2014(Z1):102-104.

[6] 郁振强.羊毛与桑蚕丝混纺产品定量分析方法的分析讨论[J].上海毛麻科技,2014(3):36-39.

[7] 日本工业调查会.JIS L 1030—2:2012,纤维混用率试验方法——第2部分:纤维混用率[S].东京:日本规格协会,2012:23-24.

[8] 陈献谱,周雷.桑蚕丝与羊毛混纺产品定量化学分析盐酸法的研究[J].轻工标准与质量,2015(5):39-41.

[9] 陈琼.50 ℃法羊毛与桑蚕丝混纺产品定量分析的探讨[J].针织工业,2016(7):72-74.

[10] 李选刚,潘葵.不同温度下酸对羊毛纤维重量损失的研究[J].纺织学报,2003(4):60-62,5.

作者:董金俊 许恒哲 卢站柱

第二篇:蚕丝被市场调查:买到真货不容易

“上个星期,我在小区附近的市场花480元买了4斤蚕丝,做了一床被子。但昨天,我路过菜市场时,又看到了有人在现场制作蚕丝被,售价比第一天自己买的每斤便宜了40元,才80元一斤,买的人还很多。怎么同样是蚕丝,价格却相差这么大呢?到底是哪个是真,哪个是真是假?”

随着天气转凉,温暖舒适的蚕丝被成为众多消费者的宠儿。然而由于蚕丝价格昂贵,一些不良商家便在填充物上做起了文章。

网售蚕丝被超五成不合格

近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了蚕丝被电子商务产品质量专项抽检结果,合格率仅有惊人的48.1%,有超过五成的产品被检出不合格。其中,1号店、当当网、亚马逊等知名电商均被查出不合格产品。据悉,此次抽查采取“神秘买家”从电商平台买样的方式,抽取了北京、天津、辽宁等12个省(市)135家企业生产的154批次蚕丝被产品。

在淘宝网输入关键字“蚕丝被”,分分钟便搜索出9.62万件宝贝,而出售中的宝贝大部分都被标注了“100%桑蚕丝”、“特级桑蚕丝”、“纯手工桑蚕丝”等字样。

记者在淘宝一家浙江嘉兴的店铺出售的4斤装180cm×200cm “100%特级蚕丝被”售价为639元,月销量6202件;而另一家位于江苏南通的网店内,同样是4斤装的“100%桑蚕丝保暖被”,售价仅为299元,折合每斤售价74.75元。

据一位2009年已经在淘宝上开有店铺的张姓店主介绍,100%桑蚕丝80元/斤的价格比收购价还要低,如果网上的蚕丝被均为真货,那么卖家根本无法生存下去。张女士说,自己一位养蚕的朋友,她每年都要去浙江收购蚕丝原料,“但最近几年卖真货的基本都生存不下去,只有卖假掺假的店铺才可以生存下去,而且生存得非常好。”

张女士表示,蚕丝被价格的决定因素主要在填充物上。纯桑蚕丝的价格一般在250元/斤,而高品质的桑蚕丝价格差不多每斤要在400元左右,生产商要制作一床2公斤左右的100%桑蚕丝被,光是填充的桑蚕丝价格几乎就要1000元多了,再加上被面、人工费、包装费等,一件成品100%桑蚕丝被价格将近1500至2000元,而这仅仅只是生产商的价格,因此进入到经销商、店铺的价格肯定还要再往上翻番,若低于这个价格可以说生产商的成本都没法保障。

而淘宝上一些店铺出售的4斤二百多元的“蚕丝被”,成本基本为150~190元,以一条被子可以赚50元计算,如果1个月能卖出500条卖家就可以赚25000元毛利,利润是非常可观的。

“由于网络上可以比价,所以价格低的产品往往会有巨大的销量。我可以负责任地说,淘宝上80%的桑蚕丝被都是假货,剩下10%掺假,最后剩下10%有多少真货我就不知道了。”张女士说。

“蚕丝被”价格相差悬殊

记者在走访北京部分商场、超市后发现,目前蚕丝被摆在显眼的位置,但蚕丝被高高低低的价格却让消费者有些雾里看花。

记者调查发现,以“蚕丝被”被名头出售的商品,价格低的只有二三百元,而价格高的则要近四五千元,价格差达几十倍。

在北京市朝阳区的一家商场中,一款售价为520元的贵族型蚕丝春秋被,合格证上写着填充料重量为300g,100%柞蚕丝;而同品牌同型号的另一款填充物为中空涤纶的蚕丝被售价仅为269元。

在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某家大型超市二楼家纺区的货架上,摆放着“蚕丝棉被”、“蚕丝冬被”、“高级蚕丝被”、“精品蚕丝被”、“蚕丝羊绒被”等,单单是写着“蚕丝被”字样的商品就有近10种,价格也从288元到1299元不等。记者查看了几款200~400元价格偏低的“蚕丝被”后发现,“低价蚕丝被”其填充物中的蚕丝含量仅占总含量的10%~30%,其他填充物则为棉、羊毛、人造纤维或涤纶纤维。虽然蚕丝含量不高,其产品名称也都统称为“蚕丝被”。

而根据GB/T 24252-2009《蚕丝被》国家标准,蚕丝含量低于50%的产品均不能称为蚕丝被。也就是说,只要蚕丝含量不足半的被子,都只是徒有其名的“山寨蚕丝被”。虽然国家对蚕丝被已有标准,但某些含量不足的产品目前依然在商场、超市和网络正常销售。

除“蚕丝被”标注不符合国家标准外,记者在调查中发现部分商场、超市并不让消费者查看“蚕丝被”内胆的成分。在北京市石景山区的某家大型商场中,记者提出想要查看一下蚕丝被内胆的要求被销售人员果断拒绝,销售人员表示记者“只能用手摸蚕丝被,具体的含量和成分合格证上都写清楚了。”

五招鉴别真假“蚕丝被”

针对如何辨别蚕丝被真假的疑问,记者特地咨询了相关专家。

丝绸协会的工作人员表示,早些年的假蚕丝被完全是假货,内部填充的全是其他纤维,但包装却很漂亮,目前这种家蚕丝被已经被市场淘汰了。随着消费者辨真识假能力的增强,造假技术也开始进化,开始用真假混合的方法,即填充物外面用真蚕丝包裹薄薄一层,内核则填充其他纤维。但这种方法后来也被消费者识破,聪明的消费者发明了“燃烧法”来辨别蚕丝被的真伪,看其能否点燃后自燃,燃烧完纤维后,根据灰烬结块是否能捏碎来判断真假,能够捏碎是真的,不能捏碎的硬块则是化纤。

但丝绸协会的工作人员提醒,燃烧法主要是区别天然纤维和化纤,造假技术也针对此项不断改进,造假者有时也会使用天然纤维——木棉冒充蚕丝来出售。并且木棉与桑蚕丝极其相似,且燃烧特性也差不多,如果掺杂在真蚕丝中,普通消费者很难分辨。那么,怎样才能购买到货真价实的蚕丝被?

国家纺织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工程师闫春红表示:

首先,消费者购买蚕丝被时不要被所谓的“特级蚕丝被”等类字眼迷惑,正规的产品不会使用“蚕宝宝、桑叶、茧子”等字眼迷惑消费者;

其次,消费者在选购时,可以打开包装通过触摸做进一步判断。优质蚕丝被有垂坠感,而不是蓬松感,蚕丝被感觉软而贴身,而纤维被则感觉比较空。消费者还可以触摸里面的蚕丝。优质蚕丝在拉动过程中不易扯断,桑蚕丝较长,可达100厘米左右;柞蚕丝相对较短,但一般也有20多厘米;

第三,目前市面上质量受到认可的一些品牌,其蚕丝被产品的四角斜标处均有约两三厘米的小孔,消费者可以通过小孔向内观察,优质蚕丝外观具有珍珠般的色泽,有光线时会产生漫折射,洁净、少有杂质,丝路有序整齐;而品质较差的蚕丝往往因添加了漂白剂等化学药品,外观呈苍白色,不具光泽和润泽感,杂质较多,丝路混乱。

第四,由于蚕丝是动物纤维,因此会带有蚕本身的气味,通过小孔,消费者可以用嗅觉辨认。蚕丝被有种特殊的蚕丝香气,味道带有油性或霉臭味的蚕丝均为劣质品;

第五,消费者还可以利用84消毒液辨别真伪,因消毒液中含有次氯酸,而天然蚕丝的主要成分为动物蛋白。在透明的玻璃杯里灌上大半杯84消毒液,然后将蚕丝放入,一两分钟内,蚕丝就会迅速溶解;而棉花或化纤等则不能溶解于84消毒液。

作者:李颖

第三篇:工业转型升级是实现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的必由之路

2011年12月,国务院正式发布了《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个把整个工业作为规划对象,并且由国务院发布实施的综合性中长期规划。

工业转型升级事关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全局。未来5年,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工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发展中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日益突出,发展方式粗放、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内部结构不合理、能源资源约束强化等问题日益凸显,加快转型升级已势在必行、刻不容缓。工业转型升级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所在,是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根本要求,也是实现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的必由之路。

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已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十二五”时期,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工业发展的内外环境已发生深刻变化。《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提出,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工业发展,既有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深刻影响,也有国内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出的紧迫要求,我国已进入只有加快转型升级才能实现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时期。

一、推动工业转型升级是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打造国际竞争新优势的迫切要求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之中,我国工业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更趋复杂,既面临着难得机遇,也伴随着严峻挑战,给我国工业转型升级带来深刻影响。

一是世界经济增长和市场需求发生新变化,对我国工业转型升级形成新的压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全球化持续深入发展,国内国外两个大局相互联系日趋紧密,为我国进一步实施“走出去”战略,提高在全球范围内的资源配置能力、拓展外部发展空间提供了新机遇。同时,在国际金融危机及欧美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和冲击下,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和消费需求放缓,纷纷谋求经济结构的深度调整,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全球需求结构和供给结构将出现明显变化。在全球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背景下,发达国家通过提高关税、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劳工标准、社会责任等手段实行贸易保护,针对我国的贸易摩擦有所增加。如在2010年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发起的58起337调查中,有19起调查被诉方涉及中国企业,不仅包括钢管、轮胎、皮鞋等一般产品,也涉及光伏电池等新兴产业领域。未来一段时期,世界各国围绕市场、资源等方面的竞争更趋激烈,加上能源资源、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错综复杂,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仍然较大,对我国工业转型升级形成新的压力。

二是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孕育新突破,我国在新兴技术和产业领域的国际竞争中面临严峻挑战。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发达国家试图通过国家战略加紧在新兴科技领域前瞻布局,全球正在进入一个创新密集和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新时代。如,美国发布了“国家宽带计划”来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欧盟通过制定“物联网行动计划”及“低碳经济路线图”来引领物联网产业发展并促进欧盟向低碳经济转型等。从目前看,我国在部分新兴产业领域具备了较好基础,但是在更多领域的基础还很薄弱,缺乏相应技术来源,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仍然较大。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抢占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的竞争日趋激烈,如果应对不当,贻误时机,我国在新兴产业领域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有可能进一步拉大。

三是全球化生产方式变革不断加快,我国企业突破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的任务还十分艰巨。随着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制造业发展不断突破时间、空间及终端设备的束缚,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着知识化、数字化、虚拟化、网络化、敏捷化、全球化的变革。随着全球化生产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开始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同时将更多业务向境外转移,这在客观上为我国利用全球要素资源,加快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创造了条件。同时,发达国家纷纷利用信息化和技术优势,抢占国际产业分工体系的高端环节;跨国公司充分利用全球化的生产和组织模式,以核心技术和专业服务牢牢掌控着全球价值链的高端环节,如何加快提升在国际产业分工中地位,是我国工业企业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

二、推动工业转型升级是推动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工业由大变强的客观要求

未来5年,我国工业发展的基本条件和长期向好趋势没有改变,但传统发展模式面临诸多挑战,工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一是能源资源刚性需求持续上升,生态环境约束进一步加剧,对加快转变工业发展方式形成了“倒逼机制”。多年来,我国工业增长过度依赖能源资源消耗,要素保障压力不断加大。由于长期粗放式发展,我国工业能源资源消耗强度大,能源消耗占全社会能源消耗总量的70%以上。从能耗水平看,目前我国钢铁、炼油、乙烯、合成氨、电石等单位产品能耗较国际先进水平高出10—20%;我国GDP占世界的比重不到10%,但消耗的煤炭、钢铁和水泥大约占世界的一半。从资源保障看,我国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原油、铁矿石、铝土矿、铜矿等重要能源资源进口依存度超过50%,未来一段时间对进口资源的依赖度还将进一步提高。尽管“十一五”期间我国工业节能减排降耗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但生态脆弱、环境恶化问题仍十分突出,与建设“两型”社会要求仍有较大差距。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能源资源、气候变化等全球治理问题更趋凸显。“十二五”甚至更长一段时间内,我国能源资源和环境约束加大,对工业转型升级提出了紧迫要求。

二是工业发展中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和问题更加突出,加快工业结构整体优化升级和培育新的竞争优势迫在眉睫。经过多年来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世界工业大国,但工业大而不强、结构性矛盾突出已成为制约我国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从行业结构看,一般加工工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比重过大,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较为滞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足。如目前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不足40%,比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低20个百分点以上。从技术结构看,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整体技术水平仍然不高。如2009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仅占主营业务收入的0.69%,跨国公司一般在3%以上,有的达到10%以上。从组织结构看,有很多行业产量已居世界第一,但产业集中度相对偏低。从空间布局看,产业集聚和集群发展水平不高,产业空间布局与资源分布不协调。今后一个时期,工业发展还将面临劳动力、原材料、土地、燃料动力等要素价格快速上升的问题。随着人民币升值步伐加快、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凸显,长期以来支撑我国工业发展的传统比较优势日渐削弱。加快实现由低成本比较优势向产业创新竞争优势的转化,是我国工业转型升级的一项重要任务。

与此同时,城镇化进程和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信息化、市场化与国际化持续深入发展,都为工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广阔空间和重要契机。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巨大的消费潜力将转化为经济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十二五”期间,我国城镇化率将超过50%,内需主导、消费驱动、惠及民生的一系列措施将较大地改善居民消费意愿,推动居民消费结构持续升级,为我国工业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近年来,资本、技术、劳动力等各类要素市场逐步健全,市场配置资源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合作日益扩大,开放型经济体系不断完善,经济体制活力显著增强。信息化发展正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日益成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在动力。

总体上看,“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工业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转型升级如能加快推进,就能推动我国经济社会进入良性发展轨道;如果行动迟缓,不仅资源环境难以承载,而且会错失重要的战略机遇期。《规划》指出,必须积极创造有利条件,着力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促进工业结构整体优化升级,加快实现由传统工业化道路向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转变。

准确把握工业转型升级的

内涵与实质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工业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 《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工业转型升级如能加快推进,就能推动我国经济社会进入良性发展轨道;如果行动迟缓,不仅资源环境难以承载,而且会错失面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规划》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刻阐述工业转型升级的基本内涵,对于社会各界统一思想认识,加快推动工业转型升级,促进我国由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是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根本要求

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是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健全现代产业体系的根本要求。新型工业化道路具有“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等五个鲜明特征。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根据科技进步新趋势,发挥我国产业在全球经济中的比较优势,发展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

《规划》指出,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战场。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国工业发展方式仍较为粗放,主要表现在: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主要依赖进口;资源能源消耗高,污染排放强度大,部分“两高一资”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规模经济行业产业集中度偏低,缺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和国际知名品牌,中小企业发展活力有待进一步增强;产业集聚和集群发展水平不高,产业空间布局与资源分布不协调;一般加工工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比重过大,高端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这些矛盾和问题已严重制约工业持续健康发展,也事关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大局,必须尽快着力加以解决。

根据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及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规划》提出,“十二五”工业转型升级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按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本质要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开放为动力,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全面优化技术结构、组织结构、布局结构和行业结构,把工业发展建立在创新驱动、集约高效、环境友好、惠及民生、内生增长的基础上,不断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建设工业强国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二、工业转型就是转变工业发展方式,加快由传统工业化道路向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

“十二五”时期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必须充分考虑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准确把握国际产业竞争格局变化趋势,从以下五个方面推动工业转型:

一是向内涵发展转型。我国工业已建立起符合国情的门类齐全、体系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制造业大国。但我国制造业增加值率仅为26.6%左右,较美国、日本及德国分别低20个百分点以上,劳动生产率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更大。《规划》提出,“十二五”要在继续保持工业平稳较快增长基础上,以提高工业附加值水平为突破口,全面优化要素投入结构和供给结构,改善和提升我国工业整体素质,加快推动发展模式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二是向创新驱动转型。一个国家的科技竞争力决定了其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前途。在目前的国际产业分工中,我国制造业大都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或者说处于“微笑曲线”的中段。“十二五”期间,我国必须加快调整要素投入结构,在继续发挥原有比较优势基础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技术进步、高素质人力资源和管理创新转变。《规划》提出,要努力突破制约产业优化升级的关键核心技术,增强新产品开发能力和品牌创建能力,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由价值链低端向高端跃升,加快推动发展动力向创新驱动转变。

三是向绿色低碳转型。受历史条件、发展阶段、体制机制等因素的影响或制约,我国经济发展中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不协调、低效率、难循环的粗放型增长发展方式一直没有得到根本改观。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经济发展与能源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剧。必须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加强政策引导,依靠技术进步,促进形成少消耗、可循环、低排放、可持续的产业结构、运行方式和消费模式。《规划》提出,要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推广先进绿色低碳技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加快推动资源利用方式向绿色低碳、清洁安全转变。

四是向智能制造转型。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面临的独特机遇。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推动了生产方式变革,网络制造、智能制造等日益成为生产方式变革的方向。我国信息化应用水平较低,制造业的数字化、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不高。《规划》提出,要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信息化在转型升级中的牵引作用,深化信息技术集成应用,加快推动制造模式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转变。

五是向服务化发展转型。当前,我国生产性服务业还不发达,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较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低20个百分点。同时,我国制造业服务化尚处起步阶段,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的格局尚未形成。大力发展面向工业生产的现代服务业,加快推进服务型制造,是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规划》提出,要按照“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国际化”的发展方向,大力发展面向工业生产的现代服务业,加快推进服务型制造,不断提升对全球价值链的掌控能力及对工业转型升级的服务支撑能力。

三、工业升级就是全面优化技术结构、组织结构、布局结构和行业结构,促进工业结构整体优化提升

工业结构包括内部行业结构、技术结构、组织结构及空间结构,也包括产品和市场结构。“十二五”加快工业转型升级,要着力优化五个方面的结构:

一是工业内部结构的优化升级。我国工业内部产业结构不合理,一般加工工业和重化工行业比重过大,“两高一资”行业增长过快,支柱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不强,高端产业比重较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要着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增强我国产业发展的协调性。

二是技术结构的优化升级。我国工业体系较为完整,先进装备总量不小,但关键技术自给率低,我国发明专利只占全球的1.8%,科技进步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仅30%左右,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重大装备和关键材料等仍需大量进口。《规划》提出,要紧紧抓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这个中心环节,大力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提高先进装备比重,实现工业生产流程升级;大力推进工业节能降耗减排治污,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和水平。

三是产业组织结构的优化升级。我国产业组织结构还不合理,主要表现为在一些经济规模要求较高的产业领域,产业集中度还相对偏低。同时,中小企业的发展活力有待进一步增强。《规划》提出,在规模经济行业促进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集团,扶持发展大批具有“专精特新”特征的中小企业,加快形成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协调发展、资源配置更富效率的产业组织结构。

四是产业空间布局的优化升级。我国产业空间布局还不协调,产业布局与地方优势特色结合不紧,与区域能源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相适应,区域发展的协调性有待增强。“十二五”期间,要按照主体功能区的要求,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和特色,引导产业有序转移和集聚发展,促进形成与地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与市场需求相符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规划》提出,要改造提升工业园区和产业集聚区,推进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优化产业空间结构,加快推动工业布局向集约高效、协调优化转变。

五是产品和市场结构的优化升级。国内需求较国外需求而言更加稳定,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能够抵御外部经济波动的冲击。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对外贸易依存度偏高,国内市场潜力远未充分发掘;从产品层面看,产品质量安全形势严峻,自有品牌数量、质量有待提升。《规划》提出,要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稳定外需、扩大内需,实现内需外需均衡发展。《规划》还提出,要以开发品种、提升质量、创建品牌、改善服务、提高效益为重点,大力实施质量和品牌战略,引领和创造市场需求,通过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结构优化。

突出主题主线,准确把握

工业转型升级的总体要求

“十二五”时期,我国工业发展环境将发生深刻变化,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日益突出,粗放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已进入到必须以转型升级促进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阶段。工业转型升级涉及理念的转变、模式的转型和路径的创新,是一个战略性、全局性、系统性的变革过程,必须按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本质要求,突出体现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把工业发展建立在创新驱动、环境友好、惠及民生、内生增长基础上。为此,《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提出了加快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六个总体要求。

一、坚持把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作为转型升级的中心任务

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总钥匙,既要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又要正确处理好与结构、质量、效益、环境保护等的重大关系。我国虽然经济总量较大,但经济发展的技术含量不高,工业大而不强。目前,我国已有半数以上行业生产规模居世界第一,但多数行业仍处于国际产业链的中低端,基础软件、核心部件和重大装备仍严重依赖进口。“十一五”时期,我国工业发展的着力点不在于追求更高的增速,而在于下更大工夫优化产业结构,着力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加快推动发展模式向内涵集约、质量效益型转变。《规划》中提出,“十二五”时期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速仍应略高于GDP增速,同时还提出了提高工业增加值率、全员劳动生产率、规模经济行业产业集中度等反映增长质量的目标,目的就是引导工业企业把着力点放在内涵发展上。

二、坚持把加强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作为转型升级的关键环节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企业技术改造,是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根本要求。从世界范围看,科技发展深刻改变着经济发展方式,科技实力决定了一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主要依赖进口,是制约我国工业发展的突出症结。加快推动工业发展方式转变,必须紧紧抓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进步这个关键环节,在发展理念、政策措施、保障机制等方面把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引导企业把技术进步、技术改造同产品升级结合起来,推动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技术进步、高素质人力资源和管理创新的转变。为了引导企业加大资金投入,增强技术创新能力,《规划》提出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提高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占比提高等作为主要目标之一。

三、坚持把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工业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着力点

资源消耗及能耗水平如果不进行有效控制,不仅不利于应对气候变化,而且经济发展也难以持续。目前,我国单位产值能耗水平大约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3倍、美国的3倍、日本的5倍,节能的潜力巨大。节能有利于增效,有利于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和发展质量效益。工业能耗占全社会能耗的70%,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也比较大,工业领域应该承担更多节能降耗减排的任务,工业还要为其他行业节能降耗提供产品和技术支撑。一方面,推进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可能会对我们当期的发展造成一定影响;另一方面,节能减排也提升了工业发展的整体素质,培育壮大了绿色低碳、节能环保等新的产业,增强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十二五”时期,必须把推进节能减排,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工业体系作为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着力点。为了引导和促进工业行业的节能减排,除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30%的指标之外,《规划》还采用了规模以上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强度指标,以及工业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等减排目标,以此体现工业领域承担更多的节能减排责任。

四、坚持把推进“两化”深度融合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

当前,我国正面临着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双重任务,这使得我们不可能再走西方工业化国家先工业化、后信息化的老路,而必然是将信息化的时代特征与工业化的历史进程紧密结合起来。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十七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指出,要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十二五”时期是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关键时期。所谓“深度”融合,主要体现为“三个转变,一个拓展”。“三个转变”就是推动信息技术从单项业务应用向多业务综合集成转变,从企业信息应用向业务流程优化再造转变,从单一企业应用向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应用转变;“一个拓展”就是不断拓展培育“两化”融合催生的新的产业形态,如发展服务外包、在线支持等服务,形成全行业覆盖、全流程渗透、全方位推进的“两化”融合发展新格局。《规划》中提出了主要行业关键工艺流程数控化率及大中型企业资源计划普及率等指导性目标。

五、坚持把提高工业园区和产业基地发展水平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

产业集聚能够强化专业化分工、优化生产要素配置,是提高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类工业园区和开发区发展迅速,在促进当地工业集中发展、推动新型工业化进程中起着关键的支撑作用,成为推动工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但应当看到,部分工业园区在发展过程中累积的一些结构性矛盾日渐显现,在规划布局、自主创新、招商引资、节能环保等方面还存在不小差距。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迫切需要提升各类工业园区发展的集约化水平,建设工业强国也需要打造一批主业突出、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产业基地作为支撑。“十二五”期间,必须要着力促进产业集聚、集群发展,改造提升现有工业园区和产业集聚区,推进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加快推动工业布局向集约高效、协调优化转变。

六、坚持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作为转型升级的强大动力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也是推动工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不竭动力。当前,影响工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还有不少,这既有原有计划经济体制和政策弊端积累的效应,也有新技术给我们现有管理体制机制带来的挑战,健全与科学发展要求相适应的体制机制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十二五”期间,要坚持以改革开放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在加强“引进来”的同时,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稳定外需、扩大内需,实现内需外需均衡发展;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加快推动宏观调控手段向更多依靠市场力量转变。

作者:龚心规

上一篇:泡沫经济论文范文下一篇:消费安全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