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教育论文

2022-05-12

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幼儿园教师教育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以《幼儿园工作规程》的颁布为标志,我国幼儿园教育改革作为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运动至今已走过了十年的历程。关于这场改革成效的研究应当成为我国当前幼儿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以为我国幼儿教育政策决策服务。但目前已有研究基本上建立在主观判断或现状描述的基础之上,缺乏实证依据的支持。

第一篇:幼儿园教师教育论文

幼儿园教师教育观念的内涵及结构

摘要:幼儿园教师的主观性的认知就是幼儿园教师的教育观念,它具有丰富的蕴含,它是经过不断地变化逐渐形成的一种建立在理论基础上的观念体系。幼儿园教育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最基础的部分,幼儿园教育的水平直接影响着幼儿们个人的身心健康发展以及幼儿园教育的水平。教育观念是教师教学行为的主导因素。我国现阶段的各项改革都很有成效,这就要求教师们需要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将教育观念的内涵与结构进行完整的掌握,正确的分析教育观念对教育产生的影响,提升教师的教育观念,及时对自身进行观念的更新,充分发挥教师的教育引导作用。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观念;内涵;结构

引言:

教师教学领域的一个全新的研究方向,就是对教师的教育观念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系统的研究。对教师的教育观念进行研究,逐渐成为了教育行业中被广泛关注的主题,这样的研究可以为教师的教育观念提供一些理论实践的基础。人们一般都对教师的教学观念持认同的观点,但是从现阶段的研究中不难发现,教师的教育观念中还存在着一些复杂的因素,缺少深刻的剖析。很多研究人员指出,如果要对教师的教育观念进行深刻的剖析,就需要先对教师的教育观念给予定义化。首先要对教师的教育观念的概念进行理解和掌握,保证教育观念的正确性,然后再对教师的教育理念进行结构的分析,从而真正的掌握和理解教师的教育观念的本质、结构、特点等问题,这是教师教育观念研究的基础。本文主要分析和研究了幼儿园教师的教学观念的定义以及结构,以期可以对其他教师的教学研究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帮助,促进幼儿园教育的不断发展。

一、幼儿园教师的教育观念内涵

教育观念主要就是教师个人对教育所持的认知与想法,不同的教育研究人员对教育观念的定义不同,因为所处的角度和关注的方向不同。有的人认为教师的教育观念是教师们对自身的教学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关于教育的认识,尤其是对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教学效果的认识。也有的人认为教育观念与个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有关,教师的教育观念是教师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中形成的,在教师日常的教学和生活中,通过对学生的个人特点以及教学活动的发展规律产生的具有自身特色的认识与想法。将以上这些观点进行整合分析,可以发现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就是都对教学活动中的主要严肃进行了分析和认知,也就是对教师、学生以及教学过程进行了理解。从这些已经存在的教学观念出发,以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特点以及幼儿教师的特点为基础,我们可以发现,幼儿园教师的教学观念主要就是幼儿园教师所具有的对教学活动中幼儿、教师以及课程过程的认知和想法[1]。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它属于认知上的心理行为,和教育思想以及教育活动不同。很多学者以为教育观念实际上就包括对教育的认知、思想以及教育活动的因素。用这样的想法对教育观念进行理解,就将教育观念的概念进行了扩大化,超出了它实际的内涵范围。教育观念是教师对自身教学活动中的各种主要要素的认知与想法,不包含个人情感以及实际的教学活动。教育观念是认知方面的心理行为,是教师们对教学产生实际情感和教学活动的基础。

其次,它是幼儿园教师们对教育产生的个人认识,具有主观性。教育观念是在教师的个人认识水平的基础上形成的,是一种客观的教育活动在个人脑海中形成的主观的反射。所以,幼儿园教师们的教育观念是具有一定的主观色彩的,这些主观的想法和认知,具有很大的差异性,是随个人的自身特点而变化的。因此,我们还需要对教育观念进行深入的分析,这样的教育观念虽然是教师们形成的主观的认知,但是它具有一定的理性基础,是幼儿园教师的教育活动的理性因素的充分体现。

另外,它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形成过程。幼儿园教师的教育观念的形成需要多种原因的作用,需要一步步地产生和优化,再到最后地形成。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对自身的教育观念进行分析、反思、改善的循环过程。虽然它的形成过程是曲折的,但是它最终是一直向前不断发展的,最终可以促进教育的不断发展。

最后,它是需要经过理论验证的观念体系。幼儿园的教师观念实际上不是对某一个特定的观念和学科的认知,是对各种教育观念以及教育观念的组合的认知。也有学者运用观念集合对教育观念进行形容,他认为教师的教育观念是杂乱无章的零散观念,甚至还会产生自相矛盾的认知的集合。但是研究发现,幼儿园的教学观念是系统化的理论体系,这个体系中包含的各种因素不是单独存在的,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得联系,还具有一定的逻辑性[2]。

二、幼儿园教师教育观念的结构

幼儿园教师的教育观念主要是由教学的三个要素决定的,包括幼儿观、教师观、教学观三部分。这三个部分之间具有相互作用的关系。教学观反映了教师的幼儿观以及教师观,幼儿观和教师观也在教师的教学观中进行了展示,还会对幼儿园教师的教学观的形成产生影响。幼儿观、教师观、教学观这三者之间,教学观是通过幼儿观和教师观进行结合,最终表现为实际的教学活动。

1.幼儿观的主要内容是幼儿园教师对学前儿童的一种认知和想法,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1 对幼儿主体地位的看法

怎样对待儿童的主体地位,是教师幼儿观的主要内容,幼儿观的其他内容都是在这一内容的基础上形成的。学前儿童虽然年龄小,但是具有自身的想法,他们不附属于任何人,他们是拥有自身独立个性的个人,具有单独的社会位置。他们是在社会发展中不断进行完善的具有个性的人。儿童享受最基本的生命权力、受教育权力等,享受和成人相同的社会给予的各种权利,教师需要重视儿童所享有的各种权利以及社会地位,这样才可以形成正确的科学的儿童观以及教学观,不可以将儿童视为成人的附属品[3]。

1.2对幼儿个人特点的看法

人的一生的发展中需要经历各种不同的阶段,在这些不同的阶段中,尤其属学前儿童的个人的身心发展的速度是最快的。另外,学前儿童阶段也是个体对社会、语言文化、认知发展的最重要的一个阶段,是学生们接受幼儿教育,取得自身发展的最合适的时期。而且,学前儿童的身心的发展具有不同的阶段性特点,不同的学前儿童也具有不同的个性差别。这要求教师可以对学前儿童的自身特點进行深刻的认知,从而进行科学有效的教学活动。

1.3对幼儿学习方法的认识

教师对儿童的学习方法的认识是幼儿观的主要部分,它会直接对教师的教学观产生影响。学前儿童与中小学生的学习方法有很大的不同,这是因为它们之间的年龄差异造成的,幼儿主要通过模仿和体会去指导学习。幼儿一般都是在模仿操作中学习,在游戏娱乐中学习,在生活实际中学习,这是学前儿童独特的学习方法和特征。在对三至六岁的学前儿童进行教育时,需要依靠学生的直接实践经验,让幼儿在游戏和生活中主动学习。这需要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感受能力,进行实践操作和自身体会,获取学习的经验。幼儿教师需要重视这一点,才可以正确的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1.4对幼儿未来发展的期望

教师对幼儿未来发展的期望是教师对幼儿学习发展的认知程度与期待程度,它是幼儿观的主要部分。成年人对待幼儿的未来发展会产生不同的认知,因为出发点不同,倘若家长对幼儿未来的发展期望具有浓厚的感情因素,教师对幼儿的发展都是具有理性因素的,具有客观性。科学合理的对幼儿的未来发展产生期望是形成完善的教学观的基础。另外,教师对幼儿的发展的期待受到教师的教学目标的直接影响,但是它也对教师的教学观产生一定的影响,和教学观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2.教师观是幼儿教师对个人职业发展的认知,主要包含四个方面。

2.1对教师职业特征的看法

教师对个人职业发展特点的看法是形成幼儿园教师的教师观的基础。幼儿园的教师的职业具有特殊的专业性质。职业与专业的定义不同,任何职业想要变得专业,都必须具有以下五个特征。具有不可替代性、具备特殊的专业理论知识、具有专门的发展轨迹、具备专业主动权、具有专业的权威的组织机构。这五点就是幼儿园教师的职业特点,通过这五点就可以确定是否具有专业性。希望广大幼儿教师可以认清这一专业性质。

2.2对教师自身职业素质的看法

幼儿园教师的职业素质包括专业的观念与态度、专业的理论知识、专业的教学水平。具体来说,幼儿园教师需要具备健康的身心、良好的个人素质、优秀的职业道德,具有专门的教学知识、专业的教学水平。比如需要具有幼儿保教实践专业水平、对幼儿学习情况进行探究的水平等。另外,幼兒园教师还必须拥有一定的反思能力以及进行改善提升的水平,具有终身进行学习的观念、乐于进行提升的个人素质。幼儿园教师不仅要对这一专业产生自身独有的认识,还需要在这个基础上对自身的不足和问题进行认知,具有针对问题进行改善和提升的能力,逐步形成自己的专业的职业素质[4]。

2.3对自身角色的看法

在对幼儿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如何进行实践操作,需要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这就是教师对自身角色的看法,是幼儿教师教师观的必不可少的部分。职业角色的看法与教师的幼儿观具有紧密的关系,想要逐渐的完成对自身角色的积极乐观的看法,就需要正确合理的认识教师和幼儿之间的关系。教师需要清楚幼儿与教师并不是简单的教学关系以及管理关系,还需要重视以学生为本的观念,坚持做幼儿未来成长与发展的引导者,支持者以及推动者。

2.4对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认识

幼儿教师必须是专业的教师,专业能力是幼儿教师职业发展的必须要素,这对教师专业的成长和发展的看法也成为了教师观的主要组成部分。具体的包括教师对专业能力发展的看法,专业能力发展的内容、专业能力发展的方法、专业能力发展的机会的认知等。教师需要对自身进行严格的要求,确定正确的专业的发展目标,设置适合长期发展的专业发展计划。另外,还需要积极的参加园外的各种形式的专业能力的培训与实践,进行自我能力的提升,不断对自身进行反思与纠正,逐渐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水平,最后发展为优秀的专业的幼儿教师[5]。

3.教学观是教师对幼儿园教学与课程的深入的认知和掌握,也就是对幼儿在幼儿园中进行的有助于幼儿发展的一切活动的认知与掌握。它不仅包括幼儿园内的集体活动,也包括幼儿进行的各种游戏以及日常生活的实践能力。具体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四个方面。

3.1对教学目标的看法

教学目标是教师进行教学的目的以及对学生进行培养的目标。幼儿园教师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幼儿园进行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引导着教师进行教学的方向。对教学目标的看法能够简单的视为目的观,它是教师形成教学观的前提。幼儿园的课程本身就是独立的系统,它不仅具有纵向的内容也具有横向的组织。幼儿园教学的目标一般都是建立在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的。这样的方式与中小学教学的目标是基本一样的,但幼儿教师还需要真正的意识到幼儿园教学目标与中小学目标的不同点。中小学教师的教学目标一般只针对本课程来设置,但是幼儿园的教学目标却需要综合考虑。因此,幼儿教育的综合性在教学目标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教师也需要在真正认识到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逐渐将目标进行内化,促进科学的合理的教学观的发展。

3.2对教学内容的看法

教学内容是教师教学目标的实施主要媒介,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看法和抉择,对教学的正常开展与实践产生很深的影响。对教学内容的深度认知是形成教学观念的不可缺少的组成。现阶段,教师对幼儿园教学内容的认识和理解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种是教学内容就是幼儿的实际体验,还有一种是教学内容就是学科的内容。但是从我国的实际教学经验上可以发现,倾向幼儿体验的教学内容比较适合学前儿童的实际学习与发展,教师需要从幼儿的实际体验为重点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与分析。虽然之前将幼儿园的教学内容主要分成了身心健康教育、语言文化教学、艺术教育、科学教育、社会教育等,但是现在需要真正的认识到,教学内容并不是简单的以上几点。幼儿教师需要对各个板块进行整理、分析以及融合,使教学内容不断地综合[6]。

3.3对教学活动的看法

教学活动主要是对幼儿教学的多种影响因素进行整合、分析的过程,包括对教学的内容、教学实践、教学环境、教学者与受教育者间的互动交流等进行的合理化、科学化的平衡。对教学活动的看法是教师的教学观的主要部分,它根据幼儿园教学的特点,将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分成了以下几点。对教学计划的看法、对教学组织方法的看法、对游戏化教学的看法、对教学环境的创新等。游戏化教学是现阶段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重视的问题,教师需要在教学活动的实施中不断地进行思考和完善,把幼儿园教学真正地进行游戏化地改变,实现幼儿在玩中学,乐中学。

3.4对教学评价的看法

教师对教学评价的看法是教师教学观的又一个重要组成。教学评价是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的主要方法,是教学系统的主要组成。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幼儿园教师一般都忽视对教学进行中以及教学结束后的评价。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对幼儿教师们的教学要求也不断的提升,教师们的教学评价的观念才慢慢的形成。在幼儿教师的教学观中,幼儿教师对教学评价的看法是不可缺少的内容。幼儿教师需要认识到教学评价是教师运用专业的理论知识对教学活动进行分析和评价的過程,逐渐形成正确的合理的评价目标、评价观点、评价依据以及评价方法等。

结束语:

幼儿园教师的教育观念在幼儿园教师的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幼儿教师自身具有的对教学的主观的认知,它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形成过程也是不断的变化中形成的,是经过实践验证的观念体系。教师所具有的教育观念对其教学行为产生着直接的影响,也对教学的水平产生着一定的影响,所以这是值得被广泛重视的一个研究方向。对教师的教学观念进行研究的前提是必须要分清教学观念的内涵以及结构,这也是进行深入理解与研究的基础。现阶段,我国对于教育观念的研究还主要是针对其中一个方面进行研究,比如教师观、教学观等,或者也是只针对某一个学科进行研究,比如幼儿美术教育、幼儿语言教育等。对以往的大量研究数据表明,对学前教育的幼儿园教师的教育观念的研究数量十分稀缺。因此,深入的分析幼儿教师教学观念的内涵与结构具有特别重大的实际意义。幼儿园教师也需要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观念对自身的教学行为进行引导。教师们需要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将教育观念的内涵与结构进行完整的掌握,正确的分析教育观念对教育产生的影响,及时对自身进行观念的更新,充分发挥教师的教育引导作用,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观念,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采用科学地角度进行教学评价,对自身的教学实践不断地进行反思与改善,这样才会对学生形成良性的影响,有助于幼儿园教师的未来发展。

参考文献:

[1]钱逸. 基于现代教育技术支持的幼儿园教师教育探析[A]. 福建省商贸协会.华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经验交流会2021论文汇编(六)[C].福建省商贸协会:福建省商贸协会,2021:4.

[2]王颖,肖潇雨.幼儿园教师教育观念的内涵及结构[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9,41(04):136-140.

[3]王颖.河北省农村幼儿园教师教育观念调查研究[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9(02):18-20.

[4]毛乐. 幼儿园教师教育观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18.

[5]贺红芳.新世纪我国幼儿园教师教育的成效、问题及展望[J].现代教育管理,2017(08):109-113.

[6]刘静,原晋霞.幼儿园教师教育反思的现状研究[J].早期教育(教科研版),2016(02):19-22.

作者:杨敏

第二篇:研究幼儿园教育改革成效,深化幼儿园教育改革

[摘要]以《幼儿园工作规程》的颁布为标志,我国幼儿园教育改革作为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运动至今已走过了十年的历程。关于这场改革成效的研究应当成为我国当前幼儿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以为我国幼儿教育政策决策服务。但目前已有研究基本上建立在主观判断或现状描述的基础之上,缺乏实证依据的支持。开展幼儿园教育改革成效研究应当抓住影响改革成效的关键阶段与关键问题,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实证性研究方法,从多个角度客观、公正、全面地分析和评价我国幼儿园教育改革的成效。

[关键词]教育改革;幼儿园教育改革;改革成效

改革已经成为我国幼儿园教育进步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以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颁发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以下简称《规程》)为标识的、由国家行政力量推动并主导的“自上而下”的大规模的幼儿园教育改革到今天已历经十年。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试行,一场新的幼儿园课程改革运动正在全国各地全面展开。这场教育改革的实际效果如何?改革的预期目标在多大程度上已经在幼儿园教育实践层面上实现?这是一个迫切需要我们重视,并通过科学研究来做出回答的问题。

一、目前关于幼儿园教育改革成效的研究存在的问题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幼儿园教育改革最初从“民间”自发地兴起。1989年以后,以国家教委颁布的《规程》和《纲要》为标志,转向了由国家行政力量主导和推动的“自上而下”的改革。迄今为止,这场“革命”方兴未艾。近年来,已有一些学者开始思考如何评价这场改革的成效。他们的基本判断是改革带来了幼儿教师教育理念的普遍变化,教育实践“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如课程范式“正从科学中心主义课程向社会建构中心课程转变”;教学范式“正由‘传递’‘训练’为主的单向教学向‘引导’为主的互动教学转变”;“幼儿自由活动时间增多”一,活动区“基本杜绝了没有材料的现象”;“目的性计划性贯穿于一日活动各个环节”,让幼儿消极“等待的时间在减少”等。与此同时,对于幼儿园教育改革成效的质疑也日益增多。如有学者认为“教育改革理论研究不够,提出种种说法匆忙,问题集中在:理论研究含混模糊,脱离国情。忽视历史经验,对教育实际不太了解,对教育改革的特点和复杂性估计不足,缺乏反复实验、检验,目标定位不准……(致使)幼儿园教育改革的理念与实践脱节现象严重”,如教师对幼儿的个别关注仍然很少,重上课、轻游戏的倾向依然存在,幼儿园教育改革停留在表面形式的模仿上,甚至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以前会教的教师不会教了,以前不会教的教师更逍遥了”。教师不是深入参与幼儿的游戏,而只在幼儿发生冲突时短暂介入,根本没有发挥作为观察者与监督者的作用等。

上述这些关于幼儿园教育改革成效的反思和判断虽然不乏真知灼见,但基本上都属于经验判断或感性直觉,缺乏实证研究依据。可以说,目前关于、我国幼儿园教育改革成效的研究存在明显不足,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关于幼儿园教育改革成效的研究被边缘化与模糊化了。长期以来,上至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下至基层的学校、幼儿园,人们在评估教育改革的成效时往往把人力物力的投入(包括编写的学习材料、组织的培训研习、教学观摩等)、成品展现(如新出版的教材、体现新的教育理念的教育活动案例和指导手册等)、工作经验总结及教师对有关文件的知晓程度(如教师是否熟知《纲要》内容等)当作幼儿园教育改革所取得的“成效”,满足于对教育改革效果的主观“估计”和事实描述,而很少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实证性研究方法来证明教育改革对于教育实践的影响。这种重主观判断、轻科学研究的倾向不仅使得关于教育改革成效的研究长期以来被边缘化,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而且也使教育改革的成效模糊化,使人们无法准确地判断教育改革的实际成效,从而无法决定下一步改革的方向;二是目前关于幼儿园教育改革成效的研究在研究方法上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目前关于幼儿园教育改革成效的研究多是对幼儿园教育改革历史阶段的回顾与反思,或对幼儿教育事业整体发展状况的调查等,鲜有关于幼儿园教育改革成效的实证研究。导致这一现状的根本原因在于目前尚未形成研究幼儿园教育改革成效的学理分析。框架。自然无法编制或设计分析和评价幼儿园教育改革成效的适宜研究工具与有效研究手段。

二、我国幼儿园教育改革的特点和研究改革成效的必要性

我国幼儿园教育改革的显著特征是“自上而下”。即哈夫洛克(R.G.Havelock)所谓的“研制推广型”或“中心—外围型”的教育改革模式。就其优势而言。这种改革借助于政府和专家在权力和学术方面的“权威”,容易“自上而下”地大规模发动和推广;这种改革在传播推广之前就已经形成了可供学习和借鉴的计划方案,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而容易广为接受。但是,这种改革也可能发生以下问题:一是决策者对于当前教育客观实际和改革需要的认识不一定全面或准确:二是改革精神在传递过程中可能发生损失和偏离:三是“所倡导的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存在差距;四是改革的动机来自于“上面”而非“下面”,幼儿教师被要求进行痛苦的“自我否定”,从而使改革可能遭遇幼儿教师自觉或不自觉的抵抗;五是改革投入的成本和实际的产出之间不相称。借助于各级行政力量推动的大规模教育改革往往投入的成本较大,但对实施阶段改革成效的监控与评估关注不够。

本来人们在不同的价值观指导下对这场涉及面如此之大的教育改革成效作出不同的价值判断是很正常的。但是,如果这些判断都仅仅以主观之“我见”或描述性的经验事实为依据,就都不足以令人信服,也就无助于解决纷争。这也就是说,无论是肯定还是否定的结论都应当以实证性的科学研究提供的“事实”为依据。这是当前各国教育改革政策决策和研究的重要趋势和特点,以美国学前教育领域中几个有代表性的问题及相关研究为例:关于全日制托幼服务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美国幼教界争论了许多年,但是最后还是依靠大量的实证性研究解决了纷争。研究表明。幼儿在园时间长短不是影响儿童发展的关键因素,而在于托幼机构所提供的看护和教育质量:关于“开端教育”项目的效果,在其实施的最初二、三十年里可谓众说纷纭。70年代的一些研究表明该项目对儿童后续学习和发展的影响只有短期的积极效果。近年来的一些研究则肯定了该项目对于缩小儿童入学准备上存在的种族和族群差距具有积极意义。美国联邦政府正是根据这些实证研究结果决定继续和扩展该项目的:对于是否要普及先学前班(pre-kindergarten,接收3-4岁幼儿)一直有不同意见的争论。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进过正规托幼机构的幼儿的入学准备情况要比,由父母、亲戚、家庭托儿所照看的幼儿好,前者的人学准备测验成绩要比后

者高0.22-0.33的标准差。设在公立学校中的先学前班的儿童在入学时的表现比来自其他类型的托幼机构的儿童更好。这些研究结果为越来越多的州决定设立先学前班项目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英国也出现了类似的科学研究和政策决策密切结合的发展趋势。如英国伦敦大学教育研究院关于“托幼机构教育的有效性”的研究就为英国政府制定新的幼儿教育政策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

政策研究已经成为近年来教育科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过去远离政策形成和决策过程的教育科学研究者现在越来越多地卷入到政策研究领域中,他们的任务不应是诠释政策,而应是探讨政策的合理性以及可能和实际带来的影响(包括积极和消极的影响)。在我国,幼儿教育的政策分析与研究基础还相当薄弱。重视和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应成为今后我国学前教育研究发展的重要方向。

三、我国幼儿园教育改革成效研究的关键阶段与关键问题

自上而下的教育改革过程可分为发动、实施和评估三个阶段。其中,实施阶段是决定教育改革成效的关键阶段。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改革存在重设计、轻实施的问题。无论理论界还是实践界对教育改革实施措施的研究都较少,对教育改革的探索大多数仍滞留在对教育纲要、教育标准的解读层面上,大量的投资用于教育的规划、设计,但对于新教育计划付诸实施的对策和具体措施则考虑得很少,究其原因,首先就是研究上的滞后,即有关教育实施的研究很少,研究者对实践过程中教师们遇到的困惑研究不多。在教育改革的实施阶段,班级教育改革又是其中的关键环节,教师对待改革的态度和教师能否充分参与改革是影响教育改革成效的关键因素,因为班级水平上的教育改革是“自上而下”的教育改革的终端。研究我国幼儿园教育改革的成效虽然应当关注幼儿园教育改革的四个不同层面:行政推动、专家引领、幼儿园执行、班级教育实践,但是幼儿园班级教育实践的改革应当成为改革成效研究关注的焦点。

在确定幼儿园改革成效研究的关键问题之后,需要考虑的第二个问题是如何去研究。即研究的路径与方法问题。一般来说,研究者会从两个维度来考察幼儿园教育改革的成效:一是纵向的维度,即对教育改革过程的起点状态与当前状态进行比较:二是横向的维度。即把教育改革倡导的教育实践作为期望的或“应然的”标准。把现实的幼儿园教育实践作为“实然的”现状,两相对照发现其中的差距。从我国幼教界的研究现状来看,现在已经很难完整重现或真实地获知十年或二十年前我国幼儿园教育实践的状况,要作纵向比较与分析基本上不太可能(相关或类似的研究在过去也很少),因此,目前惟有第二种研究维度是可行的。在此。可以从以下角度开展关于幼儿园教育改革成效的研究。

一是文本传递过程中话语一致性分析。国家的政策文本经过层层传递,到最后会转化为实践者个体的经验文本。幼儿园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在传递过程中是否始终能够保持其原有的精神内涵?这可以成为研究教育改革实施成效的一个重要角度:二是不同主体对于改革关键概念的筛选和理解分析。教育改革的精神或主旨往往集中体现在一些“关键概念”上。如“尊重幼儿”“主动学习”“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等是体现我国当前幼儿园教育改革精神的“关键概念”。但不同的人(包括改革倡导者、专家、行政工作者、幼儿园教师等)可能会有不同的选择和理解,了解这种差异可以成为剖析幼儿园教育改革成效的一个角度:三是倡导的“应然的”实践和“实然的”实践之间的差距分析。教育改革的终极目标是在幼儿园班级层面实现倡导的教育实践。我们可以把教育改革倡导的、“应然的”实践作为标准,去考察和评价幼儿园教育实践的“实然”状况,透视幼儿园教育改革的成效:四是改革对幼儿园教师生活和工作的影响研究。幼儿园教师既是幼儿园教育改革的实践主体,也是幼儿园教育改革影响的主要受体。幼儿园教育改革对幼儿园教师生活和工作的影响应当成为评价幼儿园教育改革实施成效的重要维度;五是改革对幼儿学习和发展结果的影响研究。幼儿园教育改革的目的在于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教育改革的成效最终也就应当根据幼儿学习和发展的结果来判断;六是家长对幼儿园教育改革实施成效的满意度研究。家长是幼儿园教师的合作伙伴。家长对于幼儿园教育改革的知情和支持程度以及对于幼儿园教育改革实施成效的满意度,应当成为幼儿园教育改革成效研究的重要维度。

总之,“既问耕耘,也问收获”。有关幼儿园教育改革成效的科学实证研究应当进入我们的研究视野了。这是我国幼儿园教育改革下一步行动的前提,也是政府科学决策。制定更为合理、公正的幼儿教育政策,提高政府公共财政对幼儿教育支持程度的基础。

作者:刘 焱 刘丽湘

第三篇: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的关系

摘要:幼儿园教育孩子成长接受教育的摇篮,也是人的成长和发展最为关键和基础的阶段,而与此同时的幼儿家庭教育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同样起着一定影响和作用的重要阶段,通过两者的相互作用来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起着双向的积极作用,而且这两者缺一不可,通过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的结合以及相互作用,来达到一种取长补短的教育效果,从而更好的让幼儿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得到全方位的立体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家庭教育;关系分析

孩子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祖国的未来,同时也是民族不断富强的支撑力量,所以必须重视幼儿教育,让他们在幼儿成长时期就具备一个健康的体魄、优秀的品格以及智力得到充分的开发挖掘,从而对未来人才社会的发展需求输送优秀的人才,所以要做到幼儿园、家长、社会三方面的共同协作教育,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的有效建立。

一、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的概述

1.幼儿园教育的内容

在人受教育的整个体系中,幼儿教育是最基础的一个系统组成部分,这部分的组成是由幼儿园教育、 幼儿家庭教育以及幼儿社区教育共同建立起来的。其中幼儿园教育属于国家一种正规教育机构,它是作为一个幼儿接受教育的最基础和最核心的教育阶段,属于学校教育体系。另外,这种幼儿园教育的内容是一种基础教育的范畴,对幼儿的成长与品德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一方面对幼儿进行教育,同时还要对幼儿做好保育的工作,这也是作为幼儿园教育机构做好保教结合的实施方针。幼儿通过在幼儿园接受教育,并在智力、品格以及个性等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发展和培养,体现了我国教育发展对综合性人才培育的发展目标。

2.幼儿家庭教育的阐述

幼儿的家庭教育是对幼儿成长和培育的摇篮,幼儿在出生之后与父母之间形成具有血缘的亲情关系,随着幼儿的成长,父母让其对世界开始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在相处过程中通过父母的言行举止以及耳濡目染来形成自我的一种对世界的认知和感受,所以这个过程来自父母的举止、修养素质、个性行为、人际交往和兴趣等都将对幼儿的成长和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力。这个作为幼儿成长发育最基础的环境,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衣食住行以及引导孩子的启蒙教育。

二、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

1.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促进、相互影响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趋势下,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使得家长开始对孩子在一出生就对其抱有极大的期望值,所以很多家长给孩子过高的要求和学习成长的目标;而幼儿园的老师也在这种教育教学工作的压力下希望教过的学生能够成为国家有用之才。所以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教育其出发点都是一致的,同时也是作为家长或者幼儿老师的一种责任和期望,通过把两者的这种对孩子的期望以及教育教学目标的关系进行合理的权衡和把握,就能将幼儿逐渐培养成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有用之人,所以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促进并相互影响的一种关系。

2.幼儿园教育对幼儿家庭教育发展有一定的制约性

幼儿园教育是幼儿接受教育的基础,也是履行我国的教育方针,并结合幼儿的年龄和身心发展的需要的一种教育教学的过程,同时这种幼儿园教育也是为了不断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而幼儿家庭教育的出发点相对比较自由和随意,没有绝对的目标,这就形成与幼儿园、 社会之间的密切统一,然后相互之间通过配合和完善,来达到教育的统一性,并以幼儿园教育为主导来让幼儿家庭教育得到一定的牵制和约束,这也是为了给孩子多样性的教育发展的需要而形成的一种关系。

3.幼儿家庭教育能反作用于幼儿园教育

幼儿园教育发展的效果和水平离不开幼儿的家庭教育的大力支持与配合。因为幼儿家庭教育中对幼儿的教育出发点实质上是与幼儿园相统一的,所以就使得它们的教育内容也是一致的,通过幼儿家庭教育主动与幼儿园之间进行有效的配合,就能为幼儿在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更加促进性的作用和影响力,让幼儿受教育更加全面和顺畅,反之倘若家庭教育不能有效与幼儿园之间进行配合则会对幼儿的成长教育带来阻碍作用。因此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相互配合,尤其是家庭教育要协助幼儿园教育,才能促进幼儿的健康快乐成长。

结束语:

综上所述,幼儿的教育是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共同作用、相互影响、相互配合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使教育真正做到是从幼儿自身发展需要出发,为幼儿健康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海里且木·依米尔.关于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的思考[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22(47):18-18.

[2]龚晓敏.关于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的思考[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3,18(11):167-167.

作者:明秋丽

上一篇:食品安全与化学论文下一篇:管理学基础综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