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扶贫工作汇报

2022-06-25

工作汇报具有重要的价值,一方面,通过撰写工作汇报,个人能对于近期工作状态和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总结、梳理,有利于接下来工作的有效开展。另一方面,工作汇报也是一次进行自我展示的机会,上级领导能通过工作汇报来发现员工的闪光点。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产业扶贫工作汇报》,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产业扶贫工作汇报

产业扶贫工作汇报

导语: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扶贫办

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抢抓被列为全省脱贫奔小康试点县的有

利机遇,在产业扶贫上科学谋划,精心组织、突出重点,延

长链条、扶智扶技、很抓落实。

20XX年1月以来,我局坚决按照市委、市政府精准扶贫

攻坚年的决策部署,主动联合市产业开发专责小组成员单

位,全力以赴抓好产业扶贫工作,积极配合县市区党委、政

府,推动扶贫攻坚战役。

1.

检查指导县市区确定主导产业和产业发展载体。从

20XX年1月中旬开始,我局牵头组织农业、水产畜牧兽医、

林业等部门根据精准扶贫要求,确定特色果蔬、中药材、富

硒稻、茶叶、桑蚕、生猪、肉鸡、肉鸭、油茶等为主导产业,

并组织召开全市产业化龙头企业与产业扶贫对接会,

23家企

业积极响应,计划通过“龙头企业

+合作社+贫困户”模式,

参与政府主导的扶贫攻坚大行动,

确保种养得出、销售得了、

加工得好、产品有市场、农民有收益、企业能发展。

2.

推进农业产业精准扶贫工作。针对

20XX年全市计划

脱贫摘帽115个贫困村1062个屯,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

14349户58072人、水田万亩、旱坡地万亩、山林地万亩的

特点,组织产业专责小组成员单位反复调查研究和召开联席

会议,拟定了《贵港市20XX年农业产业精准扶贫实施方案(讨

论稿)》,并转发县市区征求意见。

3月2日,我局印发实施

《贵港市农业产业脱贫20XX春季大行动工作方案》(贵农业

通(20XX1

13号),派出组织5个工作组分赴县市区开展精

准脱贫帮扶和产业技术指导工作,确保“精准扶贫攻坚年”

活动取得实效。

3.

组织种苗繁育和产业发展基地建设准备工作。从

2月

初开始,我局组织市蚕种场、桂平市汇鑫百香果专业合作社

等单位,围绕百香果产业扶贫进行繁育种苗达

120万株以上。

同时,1月31日、3月4日先后两次到挂点联系乡镇平南县

大坡镇召开贫困村驻村第一书记、村干部座谈会,指导帮助

贫困村落实主导产业和增收产业,已落实种植水果

1200多

亩、富硒优质稻1500多亩。3月9日,组织大坡镇贫困村驻

村第一书记、村支书或村委主任到桂平市安担村、百香果加

工企业和港南区高庆村参观学习,明晰产业发展思路和坚定

产业脱贫致富的信心。

4.

指导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建立“扶贫

+

”、“产业订单

扶贫”模式。组织金沙果蔬专业合作社、深禾丰公司利用自

己的产业基地,吸纳贫困户到基地务工、认管和入股等,多

形式增加贫困户入收。3月8日,我局在港北区庆丰镇深禾

丰公司蔬菜基地召开全市蔬菜产业扶贫暨春季大行动推进

会,推广种植高产高效蔬菜,着力解决

20XX年计划脱困群

众收入问题

5,

指导贫困村建立覆盖面广的专业合作社。为指导后盾

单位和驻村第一书记开展产业扶贫工作,我局组织人员编写

《产业扶贫手册》,重点介绍我市扶贫主导产业、增收产业,

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实体注册登记和产业扶贫政策等。

推介一批合作社带动农民增收的典型范例,如港南区八塘镇

高庆屯成立合作社,以土地入股、现金入股和流转无劳动力

(或外出务工)家庭的土地,进行集约化经营,发展蔬菜生产

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实现共同富裕。

现将我县果茶产业扶贫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果茶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截止20XX年底,全县果业总面积万亩,其中柑橘面积

万亩,脐橙面积万亩;水果总产量万吨,其中脐橙

万吨。建

成了四个万亩标准化脐橙生态示范基地,形成了贡江、梅江

两江流域10万亩脐橙产业带。茶叶总面积9820亩,年产干

茶430吨。

二、产业扶贫主要措施及成效

1、制定了《县贫困村20XX-2020年果业产业扶贫发展规划》

规划明确了对象范围,将贫困村中有发展产业意愿且有

劳动力的贫困户列为重点帮扶对象

;明确了目标任务,计划

开发果业扶贫基地3万亩。规划落实到了具体的乡(镇)、村,

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格局,建设一批以脐橙、大盒柿为

主的产业扶贫基地。细化了工作措施。提出了

“统一思想,

广泛动员”、“优惠政策扶持”、“建立帮扶机制”、“统

一山地流转,落实山地经营权”、“确保开发质量,建设生

态果园”、“实施标准化生产,强化技术推广与创新”等六

项举措。

2、开展了入户调查

据入户调查初步统计,我县有果茶产业发展意愿的扶贫

户约6000户,计划发展脐橙、大盒柿、茶叶、杨梅、葡萄

等果茶产业种植3-5万亩。

3、开展了技术培训

开展了两期县级培训班和50余期乡(镇)级培训班,培

训果农及有意向发展脐橙产业的农户

3000余人次。

4、制定出台了具体的扶持政策和帮扶措施

一是在推进赣南脐橙产业转型升级中,优先扶持贫困户

土地流转、开发种植。二是对在册贫困户实行免费供应无病

毒柑橘苗木。三是中央财政支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柑橘

项目的实施,优先支持从事脐橙种植的贫困户开展标准果园

建设。四是对从事脐橙产业的贫困家庭开展免费种植技术培

训,并加强脐橙种植、防病、防虫等技术指导。五是从事果

业产业开发的贫困户按照有关办法专项申请精准扶贫产业

帮扶资金,柑橘整地按每亩

300元、改善基地道路按每公里

2万元给予补助,架设供电线路按每公里

2万元给予补助,

建50立方蓄水池每个补助5000元。六是鼓励龙头企业、专

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果大户、种果能人采取“公司

+基

地(合作社)+贫困户”等方式帮助贫困户发展脐橙产业,吸

纳贫困户劳动力到果园务工计酬,保障贫困户收入。安排一

定的精准扶贫产业帮扶资金对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成效显

著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果大户、种果能

人进行帖息扶持,带动贫困户加快脱贫致富。七是整合财政

惠农信贷通、农行扶贫贷、产业贴息金、扶贫互助金,优先

支持精准扶贫结对帮扶的龙头企业、

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

种果大户、种果能人,优先支持土地流转规模经营,优先支

持农业社会化服务,优先支持开拓国际市场的果业“走出去”

项目。

5、打造示范基地,建立产业扶贫典型样板

为全力推进我县精准扶贫工作,加快贫困户脱贫致富步

伐,20XX年在贡江镇红峰村、禾丰镇黄村等地建设扶贫示范

基地。基地建设按照统一山地流转、统一规划设计、统一苗

木供应、统一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分户经营模式,

重点安排贫困户开发种植。为确保示范基地扶贫效果,县、

镇、村三级加大扶持力度。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柑橘黄龙病防控形势还不容乐观。

2、产业发展资金不足。

3、部分老果园基础设施条件不完善。

4、柑橘苗木供应能力不足。

四、下一步打算

1、科学规划,提高建园水平。对新建产业扶贫基地,

按照“山、水、园、林、路”综合配套的原则,合理规划作

业小区,坚持“山顶戴帽、山腰种果、山脚穿裙、山底养殖”

立体开发。

2、继续强化技术培训,提高果农的技术水平。

3、全力打好柑橘黄龙病防控攻坚战,确保柑橘产业持

续健康发展。

4、深化市场营销,提高果品知名度和市场份额,保障

果农增收。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扶贫办的大力

支持下,我们抢抓英山被列为全省脱贫奔小康试点县的有利

机遇,在产业扶贫上科学谋划,精心组织、突出重点,延长

链条、扶智扶技、很抓落实。20XX年共投入资金1847。5万

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521万元,自筹资金1200万元,共

扶持产业项目99个,使全县贫困村面貌大变,走出了一条

以特色产业扶贫为主,以旅游产业扶贫和打工经济扶贫为辅

的“一机两翼”的扶贫格局。圆满完成了全年扶贫开发

目标任务,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巩固特色产业着力提高质效

(-)构建产业开发模式,建立扶贫长效机制。按照一业

为主,多元开发的特色产业扶贫模式,经过多年持续发展,

我县已经形成了以茶为主,桑、药、栗多元发展的特色产业

优势。今年我们继续巩固扶贫成果,一个模式抓到头,一张

蓝图画到底,新发展特色产业基地

6万亩。其中,新建和改

造茶园3万亩,新发展桑、药、栗等特色产业基地

3万亩。

全县特色基地达到60o

8万亩,人均1。5亩。其中茶叶面

积19。83万亩,系列产值过10亿元,位居全国第四、全省

第一,蚕桑面积7o

5万亩,药材面积20«

5万亩,板栗面

积14。22万亩。

在产业结构上,我们主攻茶叶产业,建成了

4个万亩“茶

叶走廊”,5个重点茶叶乡镇、10个千亩茶叶小区、100个

茶叶重点专业村和219个百亩茶园基地,种茶农户

7o

8万

户,占农业总户数的87。8%每年新建苗圃150余亩,抨插

茶苗4000万株以上,茶叶基地规模以

5000亩至10000亩的

速度扩张,高标准、高质量建设良种茶园和茶苗繁育基地。

同时蚕桑、药材和板栗三园建设也突飞猛进,今年药材行情

看涨,石镇、草盘、金铺、杨柳、雷店等

8个乡镇,162个

村都大兴药园,种植户新增

1万户,面积1。5万亩。全县

茯苓种植达500万窖,总面积达11000余亩,总产潮苓3000

万斤,亩平收入4050元。种植苍术6000亩。陶河乡以推进

道地药材GAP规范化示范基地建设为重点,推动产业提档升

级。推广茯苓、苍术、天麻、桔梗

GAP高产种植科技项目,

茯苓品牌已经通过国家GAP认证,成为全省第一个通过国家

GAF认证的中药品种。孔家坊乡是全县的蚕桑大乡,今年2600

户种桑养蚕,带动周边3个乡镇新发展桑园3000亩。特色

产业规模扩张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二)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努力提高产品质效。

县域经济

仅有量的扩张远远不够,必须向质效的提高转变。我们锁定

龙头企业,加大扶持力度,一下牵住了产业扶贫的“牛鼻子”,

形成了茶叶、中药材、绿色食品、纺织丝绸和建筑建材五大

新型产业集群。今年我们为志顺、绿屏、绿羽等一大批茶叶

加工龙头企业积极申报,争取扶贫贷款额度

2o

55亿元,申

请扶贫贴息额300多万元。我们的大力扶持,使全县10多

家民营茶叶公司、30多家骨干茶场和20多家清洁化茶叶加

工厂的加工设备提档升级,生产加工的科技含量大幅提升。

春茶生产中,名优茶占据

85%的比重,年销售收入家家过千

万元,其中英山绿屏茶叶有限公司过

6000万元。有20家企

业通过了国家食品质量安全生产认证,取得

QS标志,有3

个企业通过了

IS09001-20XX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有

个企业品牌通过了绿色食品产品认证,有

3个企业品牌通过

了有机茶产品认证。有2个企业被评为“湖北省茶叶出口重

点加工企业”,有1个企业被评为“湖北省十佳名优茶加工

企业”。雪屏牌、志顺牌、团黄牌、野山香牌英山云雾茶荣

获第二届华中茶叶博览会产品金奖,雪屏牌英山云雾茶荣获

“湖北十大名茶”

o

“市场+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模式,

加快了广大茶农脱贫致富的步伐,全县户平年特色产业收入

由过去的3000元上升到5000元,农民64。6%的收入取自特

色产业,农民年人均纯收也同步增长到

3668元,比上年增

加312元,增长9。3%茶、桑、药、栗四大产业多元互补,

壮大了经济实力,使广大群众快速脱贫致富。

(三)协会搭建产品市场,渠道通达货畅其流。

为了解决

市场销售这个瓶颈问题,我们参与组织指导全县成立了由经

济能人、科技带头人组建的茶叶、蚕桑、药材等农民专业合

作社52个,拥有固定资产6700万元,带动农户2。92万户,

实现销售收入7000万元,农民人均增收近300元,形成“百

社带万户”的良好局面。草盘镇宏业中药材种植协会网络会

员500多人,带动全镇种植药材8000多亩,与省外贸公司

实行订单农业,年创外汇300多万元。东冲河村组建生态农

业合作社后,以会员入股形式发展掰猴桃

120亩,协会统一

技术指导、统一规模生产、统一收购包装销售,产品供不应

求,带动了黄家湾、东夹铺等邻近乡村猫猴桃基地的发展。

协会引领市场、市场拉动产业,产业带动脱贫,这种领跑机

制促进了农民脱贫致富。

二、发展旅游产业拉长扶贫链条

我县通过产业扶贫,开发出

60万亩茶叶、板栗、蚕桑

和药材基地,同时还有桃、杏、李、柿、葡萄和掰猴桃,小

果园大基地让村村添绿,大地铺秀,加上全县森林覆盖率达

列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今年中国黄冈大别山旅游节在这

里隆重举行,“茶乡放歌”主会场声势浩大,影响深远。

山秀水衬古寺,新村亭阁缀画图。

今年以来,乌云山“茶

之旅”十分火爆,接待游客20多万人,农民创旅游收入20XX

多万元。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等外国友人和商人也慕名

而来。他们品茗赏景之余,还喜欢进茶园、到车间,体验米

茶、制茶的劳动乐趣。

(二)鼓励兴建农家乐。

我县坚持把旅游业作为县域经济

新的增长点和第三产业的龙头来培育,以创建“湖北旅游强

县”和“

AAAA级旅游景区”为目标,以“一泉(温泉)两山(大

别山主峰风景区、桃花冲风景区)”为重点,大力实施“旅

游活县”战略,旅游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这为

扶贫开发提供了契机,为了加快发展“农家乐”,推进乡村

旅游发展,扶持农民自主创业拓展产业,我们专门制定了《关

于大力发展农家乐旅游促进农民自主创业的实施意见》,强

力整合农家乐旅游项目资金,对贫困户每发展一家农家乐补

助一万元,全县兴起农家乐250户,我们奖补250万元。乌

云山村依托旅游资源和茶叶优势,发展农家乐

吸引3万多人进园观光旅游,年收入达到

300多万元。温泉

镇梅岩村是个贫困村,我们指导农民投资

50万元,创办农

家乐28家,每户每天收入20XX至3000元,效益可观,群

众基本脱贫。

(三)

大力招商引资。我们抢抓大别山生态旅游公路建设

和武英高速通车的机遇,联合旅游局着力推进“一泉两山”

旅游景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叫响了

“大别山生态旅游名

县”品牌。引进了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作用强的大项目。

使投资2亿元的卢家湾温泉开发项目、投资

5000万元的大

别山主峰索道项目等一批重大旅游项目签约落户。投资

100

多万元的大别山高空滑索正式对外营业。投资

500万元的桃

花冲漂流项目开业营运。

大旅游带来大扶贫,今年全县

1-11月,全县共接待游

客90。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亿元,比去年分别增

加13。6万人和2300万元。旅游开发惠及农户,茶叶、山

野菜、丝绸制品、贵重药材销路大畅,增加了农民收入。

三、落实“雨露计划”推行打工扶贫

培植具备实用技术的产业大军是扶贫工作的重要社会

工程,实践证明培养一个产业工人,

就可以解救一家的贫困,

这是扶贫的核心工作。我们围绕“县有土专家、乡有土秀才、

村有致富能人、户有科技明白人”的目标,针对全县

1万多

农村富余青壮年,大力推行雨露计划,狠抓劳动力转移培训。

一是打破地区界限,与外地职业院校联姻。

我们依靠黄冈电

子信息学校和县卫东职校为平台,通过2+1的形式联合办学,

不断推进职业教育向规模化、集约化、连锁化方向发展。二

是根据社会需要拓展就业市场,

坚持“以需定培、以培供需”,

推行“扶贫办+学校+基地+农户”的办学模式,建立“宽基

础、活模块”的教学体系,实行“订单教育”、“产教结合”

大力提高转移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如发达地区缺乏车、

刨、钻、铳、焊、钳、数控等方面的产业工人,我们对症下

药。缺什么补什么,培养了一大批出校门就进厂门的适用人

才。三是大力开展灵活多样的职业培训。有业前培训、转业

培训、在岗培训、转岗培训等,对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农村高

初中毕业生进行充电。今年完成了

1o

3万人的技能培训工

作任务,向农民发放科技书籍1万余册,使全县85•以上的

农户掌握了

12门实用技术,培训转移就业率达到

95%以上。

打工经济培植了庞大的产业大军,他们输出到全国各大

城市就业,成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主体。今年全县实现劳动

力转移的1。2万人。预计今年全县打工经济收入可达

10亿

元,占全县农业收入的三分之一。据统计,全县通过雨露计

划培训后的打工人员中,产生千万富豪

6人,拥有百万资产

的23人,从一贫如洗的打工仔到当老板的

213人,进入白

领阶层的2134人。余阳是石正镇一个家徒四壁的中学生,

经过培训学熟车工后,借钱搭车到浙江温州申通阀门厂,由

于有一技之长,很快升迁为厂里的工会主席,年薪

今年他又独立门户办厂,成了拥有千万资产的富豪。

同时留守本县的产业工人也成了工业经济的主力军。随

着我县产业化规模的进一步壮大,质效进一步提升,工业经

济稳步增长,茧丝绸、汽车配件、建筑建材等产业集群涌入

工业园区,一期落户园区的

21家企业建成投产。我们培训

的农民进入县工业企业,成了抢手的香馋馋。在农业产业化

基地上,全县转移培训的农民成了脱贫致富的带头人,

有200

多个贫困农民参训后成为名优茶制作能手,他们以滚雪球方

式在300多个茶场传技,将普通绿茶质量提高了两个等级,

高中档茶由50%上升到92%每亩茶叶平均效益翻了两番,

英山云雾茶荣获中国国际茶文化博览会金奖和

100多次“中

茶杯”、“陆羽杯”金奖。

但是,我们的产业扶贫工作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是认识有待加强。

由于有的乡镇、村组干部对产业扶

贫认识上有一定的差异,重视程度不同,反映到组织实施,

项目建设,群众参与程度上差别大。个别村组班子较弱,组

织发动和带领群众能力不强,致使群众积极性不高,这是工

作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工作的成效所在。

二是整合部门资金难度较大。

产业扶贫需要整合各部门

涉农资金,但各部门存在地方保护主义,可变因素多,需求

难以对接,到位率低,到位时间晚。一方面直接影响了各村

项目的实施和进度,另一方面造成资金缺口大,项目实施完

成后村级背上债务负担。

三是村与村之间发展不平衡。

由于各村自然环境、村情

不同,导致各村产业扶贫项目实施进展不平衡,有的村项目

进展较快,效果明显,群众满意程度高,有的村项目进展较

慢,效果不突出,群众意见大。

四是产业化龙头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流动资金非常匮

乏,加之部分货款回笼速度慢资金占用时间长,极大程度

上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壮大。

五是政策不配套。

推进产业化,是农村改革与发展紧密

结合的系统工程。现在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产品

基地,在财政、信贷、税收、物资、能源、出口等方面缺乏

优惠待遇。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没有全部落到实处,部门之

间和条块之间存在行业分割、部门封锁、相互掣肘现象。

回首今年,我们大力实施产业扶贫,奋力拼搏,成果丰

硕。展望明年,我们精神振奋,迎难而上,信心百倍。新的

第二篇:产业扶贫汇报材料

汇报材料

根据会议要求,我将乌审旗2019年产业扶贫专项资金项目落实推进情况进行简要汇报。

2019年乌审旗共收到市级产业产业就业专项扶持资金614万元,用于产业扶贫项目共12个,涉及到5个苏木镇,13个嘎查村。重点嘎查村扶持资金260万元,用于重点嘎查村项目13个,涉及到5个苏木镇,13个嘎查村。我旗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依据脱贫攻坚规划、扶贫对象需求,因村、因户、因人精准施策,提高资金项目效益和脱贫质量。严格依照项目库审批手续推进扶贫项目库建设,确保财政扶贫资金使用精准安全高效,实现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一、产业扶贫项目推进情况

嘎鲁图镇布寨嘎查滴灌加工厂项目已办理采购手续,正在作预算、签订合同、办理厂房建设用地手续;布寨嘎查细毛羊合作社农机服务建设项目已办理询价采购,即将进行招投标工作;呼和淖尔嘎查托管代养项目正在办理细毛羊采购手续。图克镇图呼勒岱嘎查追溯有机产品研发推广体验销售一体式生态闭环平台建设,厂房600平米已建设完成,机器设备已完善并已全部投入使用,已与本嘎查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及一般户形成利益联结,优先收购建档立卡贫困户农畜产品。乌兰陶勒盖镇巴音高勒嘎査文贡塔拉专业合作社目前还在建设中,巴音希利嘎查乌审旗尚布拉格种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基础母牛养殖项目,已经投入使用;巴音敖包嘎查农机机械服务队机械已经购置完毕,已经投入使用。其中苏力德苏木陶尔庙嘎查、呼和芒哈嘎查、宝日呼岱嘎查、通史嘎查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站计划10月中旬并网;昌煌嘎查小杂粮加工厂目前正在办理采购手续;呼和芒哈冷链物流中心设备已经购买完毕,安装完成后可以投入使用;通史嘎查农畜产品收购点场地建设完工,审批手续已经完成,计划年底投入使用。

二、重点嘎查村项目推进情况

嘎鲁图镇呼和淖尔嘎查计划购买农机机械设备,正在进行市场询价对比;木都柴达木村计划用于黑猪销售实体店项目,正在进行市场调研,确定门店选址;呼和陶勒盖嘎查计划用于种猪养殖项目,目前正在办理土地审批手续。图克镇乌兰什巴台村生物颗粒厂,现在厂房已建设完成,已购买各种机器设备5台、车辆2辆、100吨地秤1台,现已开始小规模运行,每天大约产出15吨颗粒;陶报嘎查生物颗粒厂厂房已建设完成,已购买各种机器设备3台,正在联系相关部门安装变压器。无定河镇萨拉乌苏村冷链物流园项目。萨拉乌苏村将20万扶贫资金用于投资乌审旗众兴农牧业专业合作社在萨拉乌苏村建设的冷链物流园项目,合作期限为10年,村委每年分红2万元,10年共计20万元,10年后返还本金;排子湾村委蔬菜大棚。排子湾村利用20万元扶贫资金新建大棚19栋,其中向农牧户出租大棚16栋,租金收入0.47万元;3栋棚村委用于种植花卉,目前收入10万元左右;毛布拉格村大棚项目。毛布拉格村利用20万元扶贫资金新建温室大棚2栋,用于种植瓜果蔬菜,截至目前收入共计3万元左右。同时雇佣毛布拉各村贫困户高贵军打理大棚,帮助其增加经济收入;巴图湾村入股内蒙古鼎舜农牧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巴图湾村将20万元扶贫项目资金用于入股内蒙古鼎舜农牧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合作期限3年,村委每年分红2.4万元,三年累计共计7.2万元,3年后返回本金20万元。公司优先考虑雇佣巴图湾村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员就业,并引导带动贫困户发展种植瓜果、蔬菜等产业,增加贫困人员的收入。苏力德苏木陶尔庙嘎查农机服务队项目正在购买机械;呼和芒哈嘎查冷链物流中心设备安装完毕后投入使用;沙尔利格嘎查小杂粮加工厂正在商定采购程序。

三、市级产业就业专项扶持资金到位情况

2019年,我旗收到市级产业就业专项扶持资金614万元,经我旗精准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研究,结合我旗脱贫攻坚项目库实施情况,分别向嘎鲁图镇呼和淖尔嘎查托管代养项目拨付50万元、向布寨嘎查滴灌加工厂项目拨付30万元;向图克镇图呼勒岱嘎查追溯有机产品研发推广体验销售一体式生态闭环平台拨付60万元、向苏力德苏木陶尔庙嘎查、呼和芒哈嘎查、宝日呼岱嘎查、通史嘎查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站拨付260万、向昌煌嘎查小杂粮加工厂补助资金拨付20万、向呼和芒哈冷链物流中心拨付20万元、向通史嘎查农畜产品收购点拨付35万。向无定河镇堵嘎尔湾村玉米烘干厂项目拨付20万元、向王窑湾村玻璃纤维棒项目拨付24万元。向乌兰陶勒盖镇拨付的95万元市级产业就业专项扶持资金目前暂未向嘎查村拨付。

四、重点嘎查村扶持资金到位情况

2019年我旗共收到重点嘎查村扶持资金260万元。分别向嘎鲁图镇呼和淖尔嘎查购买农机机械设备拨付20万元,木都柴达木村黑猪销售实体店项目拨付20万元,呼和陶勒盖嘎查种猪养殖项目拨付20万元。向苏力德陶尔庙嘎查农机服务队项目拨付20万元、呼和芒哈嘎查冷链物流中心拨付20万元、沙尔利格嘎查小杂粮加工厂20万元。无定河镇萨拉乌苏村冷链物流园项目拨付20万元,排子湾村委蔬菜大棚拨付20万元,毛布拉格村大棚项目拨付20万元,巴图湾村入股内蒙古鼎舜农牧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项目拨付20万元。图克镇乌兰什巴台村生物颗粒厂20万元,陶报嘎查生物颗粒厂20万元。乌审召镇布日都嘎查市级重点嘎查村20万资金因嘎查无项目,资金尚存于嘎查账户未投入使用,现已申请退回资金。

四、产业扶贫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应当按照招投标和政府采购等国家有关基本建设项目管理规定,规范扶贫项目建设管理。

其中招投标和采购手续花费时间较长,有的嘎查村招投标后存在流标情况,耽搁了时间,造成进度缓慢。二是各嘎查村的集体经济现基本已形成,但不成熟,部分扶贫项目可行性论证等基础工作不够扎实;三是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效果不明显,利益联结方式多为入股分红、雇佣等形式,对贫困户产业发展带动效果不明显。四是农村贫困户多存在缺劳力、缺技术、缺胆量等问题,在农村实施产业扶贫项目中出现劳动力紧缺和项目后期管护难到位的现象,单独组织实施产业项目的难度很大。

五、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是紧盯项目实施进度,确保扶贫资金精准安全高效使用。

实时开展扶贫项目验收工作,坚决杜绝帮扶措施流于形式、浮于表面、长效性不强、治标不治本等问题,确保扶贫成果经得起检验。

二是实现项目资金与贫困户相链接。

注重发挥集体经济建设项目促进扶贫户就地就业、带动贫困户产业发展的拉动作用,与扶贫户建立更加长效的利益联结机制。

三是开展有针对性的巡回宣讲活动,全面引导和激励扶贫户内生动力,着力提升扶贫对象满意度。

第三篇:乡镇产业扶贫工作汇报

全市"党员干部进村户,精准扶贫大会战"动员会议召开后,我乡积极行动起来,全力推进全乡精准扶贫工作,下面将我乡前期产业扶贫工作开展情况和下一步工作措施汇报如下:

一、产业扶贫工作开展情况

(一)在精准识别后制定了精确规划,市扶贫工作队与乡挂点干部逐户上门采集帮扶对象基本信息,并充分摸清了贫困户的贫困现状、致贫原因、需要帮扶的项目计划,制定并落实了贫困户和贫困村的扶贫工作计划;

(二)乡里多次召集了各村书记、主任就下一步产业发展召开了座谈会,就各村自身的优势和资源与当前国家的扶贫政策和当前经济发展的要求结合起来,走出各村符合实际的产业发展路子,真正把资源优势挖掘出来,把扶贫政策的含金量释放出来,做到“一村一品”因地制宜发展产业。

二、产业扶贫下一步具体措施

下一步我乡将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充分发挥各村的优势和资源,挖掘产业特色,做到"一村一法""一户一策":

(一)以井冈山融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入驻XX为契机,推进现代化农业发展。争取2015年在XX新种大棚蔬菜100亩,新种生态蔬菜400亩,通过高效农业的发展来带动XX村、观上村等周边村贫困户在家门口打工就业,增加群众收入;

(二)依托我乡招商帮扶企业XX菌草公司,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扶贫模式,带动我乡XX村、XX村和XX村三个村,在充分尊重贫困户意愿的基础上发展食用菌种植,实行贫困户统一种植和分户种植相结合,把这三个村的36户红卡户全部吸收到合作社,并要求专业合作社与所有入股的贫困户签订《贫困户入股协议书》,以文字的形式明确规定:“除现金入股外,还可以以土地做价入股,享受相关同等收益,所有入股协议书的签订一律通过公证处公证,从法律上确保了贫困户入股合作社的“两保障”,即本金的保值和利润的保障,这就彻底解决了所有贫困户的后顾之忧。专业合作社确保每户入股的贫困户每年的收益达到股本金的10%以上,让贫困户增收致富;

(三)XX村、XX村和XX村利用自身资源条件,着手发展“水里养鱼、水面养鸭、山里养鸡”的立体养殖基地,目前已有专人牵头,并与农户签好了土地租赁协议,在充分尊重贫困户意愿的基础上把贫困户吸收到合作社,基地建成后,可使两个村的所有贫困户通过养殖就地脱贫,每户贫困户年均增收1000元以上;

(四)XX村、XX村具有种植油茶的悠久历史,为提高油茶产量,重点依托每户5000元的产业发展资金着力抓好油茶低改,提高茶油生产质量和茶油品质及出油率,让茶农增收致富。

(五)XX村计划把村里14户红卡户和部分蓝卡户全部吸收进来,利用山场计划种植30亩猕猴桃,让贫困户增收致富。

第四篇:**产业扶贫工作情况汇报

**为市属插花贫困非重点区,有*个市级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截至目前,*贫困村已全部脱贫摘帽;建档立卡贫困户已脱贫(享受政策)*户*人、已脱贫(不再享受政策)*户*人、未脱贫(含返贫)*户*人,贫困发生率降至*。近年来,我区深入学习贯彻***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和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坚持规划引领、政策引导、服务引路、集体引航“四引”发力抓产业扶贫,坚持壮大消费主体、拓展消费渠道、举办促销活动“三消”并举抓消费扶贫,形成了产业加快发展、贫困群众持续增收的良好态势。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四引”发力强化产业扶贫

(一)坚持规划引领,打造“一村一品”。结合全区产业发展规划和贫困村产业基础,坚持特色化、品牌化、绿色化,全面完成*个脱贫村“一村一品”产业发展规划,累计投入财政资金*万元,实施贫困村“一村一品”项目建设*个,新建*村蜂糖李、*村食用菌、*村无公害蔬菜等各类特色产业基地*余亩(其中果业基地*亩、蔬菜基地*亩、中药材基地*亩),夯实了贫困村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础。

(二)坚持政策引导,破解发展瓶颈。设立产业扶贫专项资金,变“普惠制”为“项目申报制”,建立1000万元小额信贷风险补偿金、1亿元金融扶贫信贷“资金池”,为贫困户提供每户最高5000元的产业发展资金和最高5万元免息免担保免抵押贷款。累计发放补助资金*万元、帮助*户贫困户获贷*万元。制定产业到户指导意见,安排补助资金*万元对建档立卡未脱贫户(含返贫户)实施产业补助,目前已下达*户共计*万元。

(三)坚持服务引路,提升产业效益。建立健全产业发展指导员制度,重新选派种植、水产、畜牧等方面产业发展指导员*名,成立产业扶贫专家组*个,在脱贫村建成田间学校*所,为每个脱贫村配备一支农业技术服务队伍,初步形成“以贫困村第一书记为带动、贫困村产业发展指导员为引领、区级科技特派员为补充”的扶贫产业发展指导体系。实施扶贫龙头企业奖补政策,开展龙头企业金融扶贫试点,积极引导市、区级*家农业龙头企业吸纳贫困群众入股、就业。

(四)坚持集体引航,构建利益连接。一是全面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动农民变股东。全区*个涉农村居已完成*个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界定,确认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万个,设置成员股*万股、分红股*万股、集体股*万股,覆盖所有扶贫对象。二是探索资源入股型发展模式,推动资源变资产。如*村按照“农民出土地、村集体配项目、业主投资金和技术”方式,共建共管共销**,既盘活农民闲置土地,又解决村集体经济发展缺技术、缺销路难题,投产后年集体经济收入可达*万元。三是探索资产入股分红型发展模式,推动资金变股金。如*镇*村将*万元集体经济发展资金入股*农业专业合作社,采取“专业合作社+农户”方式发展*产业,每年按*收益固定分红,另外从合作社销售利润中按*分红,入社农民每亩增收*元左右。四是探索劳务合作型发展模式,推动农民就近就业。如*镇*村组建*劳务股份合作社和植保专业合作社,通过承接基建项目和农业社会化服务帮助农民就地就业,每年可实现集体经济收入近*万元。

第五篇:区产业扶贫汇报范文

县区产业扶贫汇报

篇一:天祝县产业扶贫工作情况汇报

天祝县产业化扶贫工作情况汇报

天祝县扶贫办

(2011年6月)

“十一五”以来,在省、市扶贫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我县把发展现代设施农业作为产业扶贫的突破口,围绕特色产业基地建设、调整种养业结构、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培育发展合作组织、加大新品种新技术引进等方面,积极推进产业扶贫。截止2010年底,全县实现农业增加值2.68亿元,较“十五”末

1.65亿元增加1.03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752元,较“十五”末的1675元增加1077元;贫困人口由“十五”初的10.6万人减少到3.75万人,贫困面下降到21.7%,产业扶贫成为拉动贫困群众增收的有力“引擎”。

一、产业扶贫基本情况

“十一五”期间,我县以扶贫项目为载体,加大了农业产业化扶贫项目的争取和实施力度,共争取各类农业产业化项目100多个,投入扶贫投资4629.844万元,县级整合投入1.46亿元,妇女小额担保贷款等信贷投入3.2亿元,无论是投入总量还在产业发展规模、效益上都成倍增长,有效推进了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

1、产业化贴息项目。我们始终坚持“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以贷款贴息为重点,大力扶持发展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十一五”期间省办共下达我县产业化扶贫贴息贷款5270万元,贴息174万元。重点扶持了天祝县介实绿色农产品有限责任公司、甘肃正阳农贸有限责任公司、天润公司、富源养殖场、

华藏养鹿场、恒崟农牧业有限责任公司、天祝福乐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等7家产业化龙头企业,主要用于蔬菜加工销售、万吨马铃薯生产线、建食用菌菌种培育小区,牛羊育肥示范场等重点项目的建设。

2、种养业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十一五”期间累计投入国家扶贫资金1611万元,共实施环马牙雪山产业化项目等种养业基地建设项目58项,建马铃薯贮藏窖450座,建成马铃薯生产基地10250亩;日光温室2761座,养畜暖棚2057座;引进良种畜3928头(只),草原散养鸡2万只;新建獭兔兔舍150座,引进优质种獭兔1200只,养殖鸵鸟750只;种植中药材600亩,蔬菜400亩;种植优质牧草2.98万亩,围栏草场3.55万亩,草原综合治理2.85万亩。

3、整村推进产业发展项目。“十一五”期间整村推进项目共投入国家扶贫资金2568.5万元,其中用于增收产业方面的1479.844万元,新建人参果日光温室615座,红提葡萄日光温室251座,食用菌日光温室610座,蔬菜日光温室193座;修建马铃薯贮藏窖200座,种植马铃薯7600亩;建养畜暖棚2047座, 引进良种畜6327头(只)(其中:牛1294头、羊3545只、猪1488口),草原散养鸡雏鸡4.5万只,种植优质牧草9900亩。

4、产业连片开发项目。沿毛毛山浅山贫困片(带) 连片开发试点项目共投入国家扶贫资金1000万元,其中用于增收产业方面的国家扶贫投资828万元,建成果蔬菌日光温室1273座,养畜暖棚1500座,食用菌大棚777座,建成大田无公害蔬菜基地16660亩,引进良种畜413头(只),建成人工授精站11处,食用

菌气调库5座,围栏草场33.6万亩。“张哈”片省级扶贫开发试验示范区项目共投入国家扶贫资金390万元,其中用于增收产业方面292万元,新建人参果日光温室470座,养畜暖棚130座,引进基础母牛75头,推广人参果脱毒苗280亩。去年下达的祁连山北坡藏区项目投入国家扶贫资金400万元,截止目前完成国扶资金245万元,已引进虫草鸡雏鸡10万只,良种牛157头,良种羊500只,种植优质牧草5000亩。

二、产业扶贫取得的成效

1、以果蔬菌为主的日光温室产业规模不断扩张。按照 “宜菜则菜、宜果则果、宜菇则菇”的原则,通过政策引导、组织动员、资金扶持、科技支撑、市场开拓等一系列措施,实现了设施农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截止2010年底,全县果蔬日光温室达到1.28万亩,建成连片示范点73个。设施农业规模以年均46.2%的速度扩展。

2、以暖棚养殖为主的草畜产业快速推进。以草产业开发、畜禽品种改良、暖棚舍饲养殖、舍饲规模育肥为重点,优化养殖业结构调整,草畜产业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截止2010年底,全县累计建成养殖暖棚2.09万亩,共建成养殖小区(规模养殖场)79个;建成优质饲草料基地25.38万亩;引调西门塔尔良种肉牛7000多头,建立28个肉牛繁育示范村,累计完成黄牛改良2.8万头。建立89个绵羊人工授精站,改良绵羊25万只,养殖草原生态鸡52.4万只,进一步加快了草畜产业结构调整。

3、以高原绿色蔬菜为主的高效农业效益显著。近年来,县

上采取项目带动、资金扶持、技术服务、龙头企业拉动、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扩大订单规模等措施,推进蔬菜产业发展,蔬菜种植面积逐年扩大,2010年,建成高原绿色蔬菜生产基地8万亩,生产各类蔬菜1.52亿公斤,平均亩纯收入2811元。7个蔬菜品种和5万亩生产基地通过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绿色食品认证及产地认定,部分蔬菜远销到日本、韩国、泰国等国家。

4、以红提葡萄为主的特色林果产业蓬勃发展。我们充分利用特殊的自然、气候和地理条件,因地制宜发展设施红提葡萄栽培、生态经济林和林木种苗产业,至2010年底,在10个乡镇建成红提葡萄日光温室2600亩(其中设施桃子75亩)。建成山杏生态经济林示范园400亩,完成种苗培育2000亩。

5、以全膜垄侧马铃薯为主的旱作农业迅速发展。2010年,全县上下将旱作农业工作作为干旱山区农牧民增

收的重点产业,坚持“统一规划、集中连片、全面推进”的原则,制定扶持政策、强化组织领导,完成全膜垄侧栽培技术覆膜面积5.7万亩,生产马铃薯6424.47万公斤,实现产值7709.36万元,平均亩产1127.1公斤,较露地亩增产239.2公斤,增产率26.9%,亩增产值287.04元。

6、以营销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不断扩发展。以正阳公司、藏牛乳业、恒崟、创新、金和、高原魂、福乐等为重点的一批龙头企业得到发展,“龙头+基地+农户”的产业化雏形初步形成。至2010年底,全县有市级以上龙头企业7家,其中国家级1家(介实公司)、省级1家。资产总额达11685万元,2010年实现

销售收入23365万元,同比增长18.8%;上缴税金240万元,同比增长68.9%;农产品出口创汇106.6万美元;辐射带动农户31063户,基地农户从龙头企业获得收入8300万元,解决农牧民就业岗位0.17万个。7个介实牌蔬菜品种(蒜苗、娃娃菜、西葫芦、荷兰豆、甜脆豆、西芹、豆苗)通过了国家绿色认证和产地认证,人参果和红提葡萄获得了国家有机认证。建立各级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包括协会) 154个,发展会员3137人。

三、存在困难与问题

1、自然灾害频繁,发展基础薄弱。由于我县特殊的自然地域条件和历史原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发展滞后,历史欠账较多,水、电、路、渠配套和仓储设施、种苗供应、流通冷链体系建设等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差,加之我县干旱、冰雹、洪涝和冰雪冻灾等自然灾害频繁,制约了我县农业结构调整和现代农业发展。

2、示范基地规模小,辐射带动能力有限。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规模小,产品数量有限,主导产业优势不明显,设施农业经营粗放,科技服务能力不强。设施农业经营方式仍以个体农户为主,小农经济的生产和经营与大市场、大流通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同时随着设施农业规模的快速扩张,技术服务量大面广任务重,现有的涉农技术干部数量少、装备差,导致技术服务在整体上滞的要求不相适应。

3、群众自身积累少,设施农业建设资金不足。我县是一个国扶贫困县,大多数群众生活贫困,没有积累,但设施农业建设 篇二:关于我区贫困地区产业扶贫的调研报告 ***贫困地区产业扶贫的调研报告

***把扶贫开发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来抓,在国家和省上扶贫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坚持把解决绝对贫困人口的吃饭问题与解决低收入人口的增收问题相结合,项目带动,农户参与,整村推进,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全区扶贫开发工作成效明显。全区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大大提高,但是,由于受气候、地理、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条件的制约,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仍然突出,目前仍有贫困人口54877人。 ***产业扶贫的做法和成效

贫困地区由于地理位臵、水土资源、人口素质等因素制约,思想观念相对封闭落后,创新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不强。实践证明,靠“救济式”扶贫,群众的等、靠、要思想更加严重;靠传统产业改变贫困面貌,自身条件又不允许。如何利用好国家的各项扶贫惠农政策,真正走出一条促进贫困地区长远发展的脱贫致富之路,最根本的还是要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符合地方实际的特色产业,通过产业开发,发挥“造血”功能,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依托能人带动,做强劳务产业。在走访的5个村中,劳务收入在农民人均收入中平均占到了三分之一,有的高达三分之二。 近年来,提出“立足优势调结构,依托能人带致富,劳务输出促增收”的发展思路,龙林村每年有500多名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就业,仅2009年一年,全村劳务收入就高达773万元,人均3000多元,占到了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4438元的68%。同时,20多名外出务工人员学到技术后返乡创业,创办商贸流通、机械加工等企业10多家,带动500多人就业。经过几年的发展,劳务产业已成为全 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被村民誉为增收致富的“铁杆庄稼”。

调整种植模式,发展特色种植业。沿山地区土壤贫瘠,干旱缺水,靠传统种植业只能解决温饱问题。要想依靠土地有所收获,就必须转变耕作方式,依靠现代科技,对接市场需求,发展特色种植业。

借助政策支持,壮大规模养殖业。贫困村地区人多地少,发展种植业先天不足,但可以另辟蹊径,在养殖业上寻找突破。为从根本上解决该村群众的脱贫问题,区、乡、村三级积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抓住国家实施封山育林、退耕还林政策的机遇,走“以草养畜,靠畜增收”的路子,采取“整合项目资金、区上扶持、部门帮扶、乡上协调、农户自筹”的办法,筹资78万元在平阳镇贫困村建起高标准养羊小区,修建暖棚61幢183间,目前,很多贫困农户养殖规模已发展到300只,每只母小尾寒羊年纯收入可达1200元,每户养殖10只母羊,基本实现脱贫致富。 产业扶贫是沿山贫困地区扶贫开发的现实途径。要实现脱贫致富的大变化,首先要有产业培育的大进步。通过多年努力,贫困地区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群众温饱基本解决,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很大改善,这些都为贫困地区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奠定了基础。当前,我区大力实施“十大工程”,培育特色产业,也为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带来了机遇。从贫困村的发展来看,产业扶贫代表了今后我区扶贫开发的主要方向,必须把产业扶贫作为当前我市扶贫开发的主要内容和有力支撑,作为沿山贫困地区农民增收致富的现实途径,全力以赴,抓出成效。

能人带动是沿山贫困地区扶贫开发的助推器。沿山地区因为贫困的原因,群众集体意识淡漠,公益设施建设滞后,无法形成干事业的合力,这就需要有一个坚强的村级领导班子带头,真正带领群 众干事创业,脱贫致富。

用好政策扶持资金是沿山贫困地区扶贫开发的重要保障。沿山贫困地区自身基础差,“造血”功能低,改变贫困落后面貌需要党和政府在扶持政策上予以更多倾斜,给予“输血”支持。同时,要真正使扶贫政策发挥“四两拨千斤“的功效,使好钢用在刀刃上,合理的整合必不可少。

提高农民素质是沿山贫困地区扶贫开发的关键环节。推进产业扶贫,农民素质至关重要。以劳务经济发展相对较快的东门村和范营村为例,一个技工的年收入要比普工高出1万多元;再以纯体力型输出的拾棉工为例,尽管每年的劳务收入非常可观,但工作环境艰苦,对身体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同时,发展设施农业、规模养殖业,对劳动者学习应用科技的能力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市场需求,切实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劳动力素质,为加快产业扶贫步伐提供技术支撑。

产业扶贫存在的困难和今后工作的建议

我区产业扶贫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总体上看,还存在发展基础比较薄弱、劳动力素质偏低、扶持资金不足等问题。要从根本上改变我市沿山地区贫困面貌,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抓住产业扶贫这个关键,利用好政策和项目资金,着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着力提高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立足资源,做好产业规划。要把产业扶贫纳入全市“十二五”发展规划,坚持从区域资源环境实际出发,在摸清贫困群体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贫困人口结构、致贫主要原因的基础上,努力发掘区域优势资源,在全市“十大工程”建设和生态建设、现代农业、通道经济的发展战略中寻求沿山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定位,进一步拓展产业培育空间,开辟农民增收渠道,制定切实可行的区、乡镇、村 产业发展规划。

整合扶持资金,加大产业扶持力度。要进一步加大贫困地区项目资金整合力度,重点扶持产业培育。市、县区财政要预算支持贫困地区产业发展,重点支持产业开发示范村建设,发挥引导带动作用,培育贫困地区经济增长带、增长点。要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发挥部门在项目、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的优势,帮助沿山地区加快发展。进一步拓宽产业扶贫的筹资渠道,鼓励企业和民间资金扶持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继续坚持市、县区部门对口帮扶的方式,集中力量扶持示范村、重点村建设。

强化科技支撑,提升劳动力素质。要整合农村教育培训资源,改变目前普遍存在的场地分散、师资薄弱,设施简陋等问题,制定完善培训规划,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真正通过农民培训促进产业发展。针对贫困地区农民经济状况,要在劳动力技能培训方面给予更优惠、更务实的支持,切实解决农民培训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调动贫困地区农民学技术、强技能的积极性。

创新机制体制,为产业扶贫提供保障。通过制定区域发展优惠政策,引导和推进贫困地区农户开展土地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为农民增收开辟新的途径。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致富能人、运销大户及村级基层组织在贫困地区建立农村专业服务实体,开展农产品经销、信息供给、农民培训以及农业生产环节的专业化服务,解除农民发展特色产业的后顾之忧。

强化工作责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部门都要拿出相当精力,从政策、措施、市场等方面深入研究,指导贫困乡村破解发展难题。要抓好典型培育,认真总结各地产业发展中涌现出的好思路、好做法,集中力量扶持示范村建设,创造成功经验,为贫困村

产业发展树立可学可赶的榜样。要高度重视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选好用好村级带头人,做好群众的引导发动工作,克服群众的畏难情绪,帮助群众解决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切实把产业扶贫工作落到实处。 篇三:县产业扶贫规划 **县产业扶贫规划

(2011-2020)

按照“一产抓特色、二产抓提升、三产抓拓展”的发展战略,结合我县区域实际和产业特点,《**县扶贫开发规划(2011—2020年)》确定了5大扶贫攻坚产业片区,为进一步搞好产业片区建设,提高贫困户收益,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坚持扶贫到户与连片开发、规模发展相结合,以促进产业增效、贫困户增收为目标,以推动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为主线,围绕发展高效、优质、生态、安全的总体要求,在现有基础上,高起点、高标准和高水平创建基础设施过硬、科技含量较高、运行机制灵活、带动辐射效应明显、具有一定规模、有利于群众持续增收的扶贫产业片区,形成产业全覆盖。

二、 基本原则

1、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科学发展原则。本着资源可持续利用、项目能长久发挥实效的原则,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选择、确定和安排产业扶贫项目。

2、一村一品、一乡一业、重点推进,发展主导产业原则。按照产业发展规划,要因势利导,注重培育和发展特色优势主导产业,每个乡镇要确定一个主导产业,集中发展,重点推进,逐步发展到一乡一业。

3、集中连片、统筹兼顾原则。充分发挥规划作为资源整合

平台的作用,优先对贫困程度较深、地域自然相连、主导产业一致的乡镇,统筹规划,连片推进。同时兼顾相对分散、单个零星的贫困村。

4、政府主导、群众参与原则。在选择、安排产业化扶贫项

目时,要积极征求群众意见,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充分尊重大多数群众的意愿,按照大多数群众的意见和意愿来确定和安排扶贫项目。同时,要动员贫困户参与村级规划的编制、实施、评估验收和后续管理全过程,最大限度地发挥群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5、市场导向原则: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核心,按

照市场经济规律进行运营和管理。

6、多元化投入原则:县财政扶持突出导向性和基础性作用

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企业和贫困户的投资主体作用,鼓励社会各类资本投入产业扶贫项目建设。

7、产业化经营原则:以龙头企业、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生

产大户为主体,实行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提高土地产出率,增加效益。

8、允许适当调整原则。中远期规划是一个纲领性和指导性

的文件,在实施过程中,根据上级拨付的扶持资金规模以及各规划村实际情况的变化,可以对不适宜的规划村或规划项目及其规模做适当调整,以保证项目安排更切合实际,扶持效果更加明显。

三、目标任务

产业扶贫总目标是:到2015年,力争实现区域内贫困户

1户1项增收项目,5大扶贫产业片区形成雏形覆盖全县。到2020年,构建特色支柱产业体系,彻底改变长期分散自由种植、无标准、低市场率和农民低收入状态。

具体目标任务如下:

(一)扩大规模

1、旅游扶贫产业片区。以建设农家院为重点,大力发展生

态旅游,用2-3年时间,使率先启动的6个村农家院达到4500张床位,日接待能力达到5000人次,实现6个村人均年增收3000元。以率先启动的村为基础辐射扩张,带动扶贫示范区整体发展,逐步把该区建成集休闲度假、旅游观光于一体的体验式精品扶贫示范区。

2、优质核桃种植产业片区。规划在原有5万亩的基础上再

新种植优质核桃5万亩,总面积达到10万亩。项目建成5年后产产值达7.5亿元。

3、生态养殖产业片区。根据资源条件和群众不同的养殖习惯片区分为三部分:一是以**乡为核心的舍饲牛、羊养殖区。规划肉牛养殖达到2万头、羊达到5万只;二是以**乡为核心的肉驴养殖区。规划养殖肉驴4万头;三是以**为核心的猪、鸡养殖区。规划养猪5万头,鸡100万只。片区建成后,可使1.8万贫困户通过养殖就地脱贫,项目区人均年增收1100元。

4、优质小杂粮种植产业片区。依托**独特的气候条件,按

照“突出特色、打造品牌、项目包装、市场化运作、规模化发展”的总体思路,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的杂粮种植,重点推广种植张杂谷面积达到5万亩,其他小杂粮种植面积达到1万亩。建设加工龙头企业,打造**优质小杂粮品牌和优质小杂粮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格局,力争到2014年建成面向**市场的优质小杂粮供应基地。

5、中草药种植产业片区。在现有种植面积2万亩(其中山

地种植面积1.6万亩,林药间种面积4000亩)和百亩以上中草药种植基地8个的基础上,使中草药种植产业片区面积扩大到10万亩。片区建成后,预计3年亩产值可达1万元,整个片区总产值将达到10亿元,纯收入达到5.5亿元。届时,**将建成中国北方最大的中药材种植基地,成为名副其实的北方药都。

(二)加强产品品牌创建。要在完善标准化生产和市场准

出制度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认证工作,加强特色农产品品牌创建、宣传和推广,通过组织发展、产品

推介、媒体宣传等办法,提高片区主导产品的信誉度和知名度。 到2015,在完善片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依托**旅游休闲

度假区打造品牌效益,率先做大做强优质核桃种植产业片区、优质小杂粮种植产业片区和中草药种植产业片区。片区生产向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农产品优质率达到80%;争取申报 “优质核桃”、“金乡小米”和“山地中药材” 为国家级或省级名牌。到2020年,5大片区基地均建成国家或省级品牌基地,

彻底改变长期分散自由种植、无标准、低市场率和农民低收入状态。

四、总体布局

1、旅游扶贫产业片区涉及**、**个镇43个贫困村。核心区域是依托世界地质公园**,集中连片打造以生态农家游为主的**旅游扶贫示范区,规划面积78平方公里,包括**10个村,3052户,9790人。示范区基本布局由三部分组成,概括起来叫“一带两区”:一带:就是以**东西门旅游公路为轴线,确定两侧的10个贫困村(全部临近**)集中连片,在两区之间形成过渡带和扶贫产业带,打造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两区:一是在**西门附近的**村建设涞源有机农庄,主要建设以养生健身、农耕体验、户外运动、爱情公园4大主题区为内容的休闲旅游度假区。二是在**东门附近的**村建设以酒城堡、红曲酒酿造、长城文化、旅游大型实景演出等为主要内容的文化风情园。“一带”规划重点项目为农家院,以及与之相配套的采摘园、特色种、养殖。

2、优质核桃种植产业片区。涉及**4个乡、镇,48个村, 11838户,41170人。该片区建设主要以扩大优质核桃种植规模和改良更新老品种为主。

3、生态养殖产业片区。规划面积1200平方公里,涉及11个乡镇,139个村。根据资源条件和群众不同的养殖习惯片区分为三部分:一是以**乡为核心的舍饲牛、羊养殖区。涉及4个乡

上一篇:初一教学工作计划下一篇:创业就业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