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性教师教育哲学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儒家和基督教教育思想比较研究

摘要:中国的教育问题日益突出。教育渐渐“异化”,脱离了“育人”的宗旨,渐渐成为政治和经济的工具。教育性质由自主性转化为他主性、功利化和工具化。这一性质的转变在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对象和教育方法中都有明显的体现。在教育目的中,教育失去了崇高信仰的支撑,渐趋功利化。人们接受教育的目的更多是为了生存,而不是为了“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土地上。教育目的功利化的基础下所产生的教育内容单一,只重视对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对人非智力潜质的挖掘,道德教育严重缺乏。教育的工具化随之而来的是教育对象的工具化。受教育者被当作流水线上统一生产的工具,失去了自由的精神和独立的人格。在教育方法上,由于受成功学的影响,凡事追求第一,学生之间没有合作,更多是彼此的竞争。面对当代中国日益突出的教育问题,我们需要继承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当中的精华,同时也不应放弃对西方优秀教育思想的吸收。从而帮助中国的教育实现“创造性转化”:即超越中国传统教育思想与西方教育思想的对立,实现两种思想的融合。其中,儒家教育思想是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主流。而基督教教育思想也是西方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两者的比较研究有重大意义。首先,本文立足于教育的哲学基础——天道观和人性论,为儒家和基督教教育思想的比较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天道观决定了人性论,而人性论又制约着教育目的的制定,教育内容的确定以及教学方法的选择。其次,本文从教育目的观、教育内容观、教育方法论、师道观几个方面对儒家和基督教教育思想进行比较,儒家“内圣外王”的教育目的观决定了儒家的教育内容以德育为主,教学方法注重自身的内省;基督教中全备的认识上帝、爱上帝的教育目的决定教育内容以灵育为主,教学方法上注重灵修和默想。最后,通过比较得出两者的教育思想对中国当代教育的价值,为找到一条适合中国教育的道路提供借鉴。为解决当代教育的问题,实现当代教育的重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在教育目的中,需努力树立崇高的信仰,一方面,崇高的信仰是人的终极关怀;另一方面,信仰是道德教育的关键和核心,失去信仰的道德教育终将沦为规范的传授。在教育内容当中,需要推广生命教育和对经典的学习。生命教育帮助学生在学习技能知识的同时,生命得以涵养,理性和感性得以融合在一个完整的人性当中。经典蕴含着天地之心、修齐之道和治平之方,回归经典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塑造整体性的人文关怀。在教学过程当中,注重内省功夫,内省可以提高学生感受生活体验生活和消化生活的能力,预备学生进入生活。最后,需要恢复尊师重教的传统,教师是灵魂的工程师,对教师的尊重程度极大地影响受教育的程度。

关键词:儒家教育;基督教教育;比较

学科专业:哲学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问题缘起

1.2 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对儒家教育思想的研究

1.3.2 对基督教教育思想的研究

1.3.3 对儒家和基督教教育思想比较的研究

1.3.4 存在的问题

1.4 概念界定

1.4.1 教育

1.4.2 儒家教育

1.4.3 基督教教育

1.5 研究思路和创新之处

第二章 儒家和基督教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

2.1 儒家和基督教天道观

2.1.1 儒家天道观

2.1.2 基督教天道观

2.2 儒家和基督教人性论

2.2.1 儒家人性论

2.2.2 基督教人性论

第三章 儒家和基督教教育目的比较

3.1 儒家教育目的

3.1.1 内圣

3.1.2 外王

3.2 基督教教育目的

3.2.1 全备的认识上帝

3.2.2 预备学生回应上帝的呼召去行使治理之责

3.3 教育目的的相同点

3.3.1 都旨在回归本初的善

3.3.2 都重视各种关系的和谐

3.4 教育目的的不同

3.4.1 内在超越与外在超越

第四章 儒家和基督教教育内容比较

4.1 儒家的教育内容

4.1.1 “六经”

4.1.2 “四书”

4.1.3 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

4.2 基督教的教育内容观

4.2.1 《圣经》学习

4.2.2 对整个受造实体世界的学习

4.3 教育内容的相同点

4.3.1 重视学习经典

4.3.2 重视规范的学习

4.4 教育内容的不同

4.4.1 教育的重点不同

第五章 儒家和基督教教育方法比较

5.1 儒家教育方法

5.1.1 因材施教

5.1.2 启发式教学

5.1.3 学思行结合

5.2 基督教教育方法

5.2.1 问答法

5.2.2 比喻法

5.2.3 适当的管教

5.2.4 合作学习

5.3 教育方法的相同点

5.3.1 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个体性

5.4 教育方法的不同

5.4.1 重视内在自觉与重视管教

第六章 儒家和基督教师道比较

6.1 儒家教育的师道

6.2 基督教教育的师道

6.3 师道的相同点

第七章 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7.1 对教育目的的启示

7.2 对教育内容的启示

7.3 对教育方法的启示

7.4 对师道的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大学生德育教育策略论文提纲下一篇:核糖核酸分析化学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