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观者效应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虚拟社区知识分享中的旁观者效应及其作用机制

摘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虚拟社区知识分享引起了研究者们极大的兴趣,尤其是如何打破虚拟社区中旁观者的阻碍作用促进更多的虚拟社区成员进行知识分享。与传统的线下知识分享相比,虚拟社区知识分享参与人群更为广泛,这一方面有利于知识分享和知识创新,但另一方面又容易引发旁观者效应。调查发现,虚拟社区中存在着很明显的不平等参与现象——90%的虚拟社区用户不参与知识分享。这些不参与虚拟社区知识分享的用户实际上就是虚拟社区中的旁观者。尽管已有研究证实虚拟社区中的旁观者会影响其他成员的知识分享行为,然而,这些旁观者的不分享行为是怎么影响其他虚拟社区成员的知识分享行为的,这一问题并没有得到研究者们足够的关注。因此,有必要从旁观者效应出发了解旁观者的存在是怎么影响其他虚拟社区成员知识分享行为的并深入考察其作用机制,这对于揭示进而改变虚拟社区知识分享中的旁观者效应、促进更多的虚拟社区成员参与知识分享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研究以旁观者效应为核心要素,采用情境实验法,首先考察了在虚拟社区知识分享中是否存在旁观者效应以及旁观者人数与个体知识分享行为之间的关系模式;其次,在证实虚拟社区知识分享中存在旁观者效应的基础上,考察了感知到的责任感和评价担忧这两个因素在旁观者人数与个体知识分享行为关系之间所起的作用,以揭示虚拟社区知识分享中的旁观者效应是怎么发生的;然后,从事件有关变量(帖子主题的紧急程度和具体程度)以及群体关系变量(旁观者与求助者之间的关系和旁观者与旁观者之间的关系)两个方面出发,通过四个研究考察了如何缓解旁观者人数对个体虚拟社区知识分享行为的消极影响,以说明虚拟社区知识分享中的旁观者效应是怎么发生变化的;最后,研究采用大数据挖掘技术,以在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专业虚拟社区小木虫论坛中真实的知识分享数据为依据,分析了旁观者人数与知识分享的时间间隔之间的关系,以便为实验研究的真实性提供佐证和参考。本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虚拟社区知识分享中存在旁观者效应虚拟社区知识分享中存在旁观者效应,且旁观者人数与个体的知识分享数量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具体表现为:在旁观者人数较少(0个和1个旁观者)的条件下,个体的知识分享数量显著高于在旁观者人数较多(14个和54个旁观者)的情况下。而在0个和1个以及14个和54个旁观者人数条件下,个体的知识分享数量差异不显著。此外,真实虚拟社区中的数据分析发现,旁观者人数越多,知识分享的时间间隔也越长;旁观者人数与知识分享的时间间隔之间存在幂函数关系。2、旁观者人数通过作用于个体感知到的责任感影响其虚拟社区知识分享行为(1)在旁观者人数较多的条件下,个体感知到责任感显著低于旁观者人数较少的条件下;个体感知到的责任感越高,其知识分享的数量越多;个体感知到的责任感在旁观者人数和个体虚拟社区知识分享数量关系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2)旁观者人数的多少不影响个体感知到的评价担忧,评价担忧与个体的虚拟社区知识分享数量无关。3、通过操纵帖子主题的紧急程度、具体程度、旁观者与知识求助者之间的关系以及旁观者与旁观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缓解旁观者人数对个体虚拟社区知识分享行为的消极影响(1)帖子主题的紧急程度在旁观者人数与个体的知识分享行为之间起调节作用。具体表现为,在帖子主题比较紧急,即在知识求助者表示迫切需要得到与帖子主题相关知识的情境下,个体的知识分享数量不受旁观者人数的影响;且旁观者人数对知识分享的时间间隔的影响更小。(2)帖子主题的具体程度在旁观者人数与个体的知识分享行为之间起调节作用。具体表现为,在帖子主题比较具体,即知识求助者具体、详细的描述需要求助的问题的情境下,个体的知识分享数量不受旁观者人数的影响;同样,旁观者人数对知识分享的时间间隔的影响也更小。(3)旁观者与知识求助者之间的关系在旁观者人数与个体的知识分享行为间起调节作用。具体表现为,相比较于陌生人关系,当旁观者与知识求助者之间存在校友关系时,个体的知识分享数量不受旁观者人数的影响。(4)旁观者与旁观者之间的关系在旁观者人数与个体的知识分享行为间起调节作用。具体表现为,相比较于陌生人关系,当旁观者之间互相认识(如,同班同学)时,即使存在较多的旁观者,个体的知识分享数量也不会降低。总之,情境实验和小木虫论坛的真实数据一致表明,虚拟社区知识分享中存在旁观者效应,通过操纵帖子主题的紧急程度和具体程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虚拟社区知识分享中的旁观者效应。

关键词:虚拟社区知识分享;旁观者效应;个体感知到的责任感;评价担忧;事件相关变量;群体关系变量;网络真实数据

学科专业: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虚拟社区知识分享的相关研究

1.1 虚拟社区的概念

1.2 虚拟社区知识分享的概念

1.3 虚拟社区知识分享的影响因素

1.3.1 个体因素

1.3.2 群体因素

1.3.3 虚拟社区因素

1.3.4 社会文化环境

1.3.5 小结

2 旁观者效应的相关研究

2.1 旁观者效应的内涵

2.2 网络情境中旁观者效应相关研究

2.3 虚拟社区知识分享中的旁观者效应

3 旁观者效应的作用机制

3.1 旁观者效应是怎么发生的

3.2 旁观者效应是怎么发生变化的

第二部分 问题提出与研究总体设计

1 已有研究的不足

1.1 虚拟社区知识分享中旁观者效应及其作用机制

1.2 研究方法的不足

2 本研究拟探讨的问题

3 本研究的总体思路及研究假设

4 本研究的意义

第三部分 实证研究

预研究 实验材料的选择和检验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

2.2 研究过程

2.3 统计分析方法

3 结果

4 结论

研究一 虚拟社区知识分享行为中的旁观者效应

1 研究目的与假设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

2.2 研究网页设计

2.3 测量工具

2.4 研究设计

2.5 研究过程

2.6 统计分析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研究二 虚拟社区知识分享行为中旁观者效应的中介变量

子研究一 感知到的责任感的作用

1 研究目的和假设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

2.2 测量工具

2.3 研究设计

2.4 研究过程

2.5 统计分析方法

3 结果

3.1 描述性统计结果

3.2 相关分析

3.3 回归分析

4 讨论

5 小结

子研究二 评价担忧的作用

1 研究目的和假设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

2.2 测量工具

2.4 研究过程

2.5 统计分析方法

3 结果

3.1 描述性统计结果

3.2 相关分析

4 讨论

5 小结

研究三 虚拟社区知识分享行为中旁观者效应的调节变量

子研究一 帖子主题紧急程度的调节效应

1 研究目的和假设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

2.2 研究设计

2.3 研究材料

2.4 测量工具

2.5 研究过程

2.6 统计分析方法

3 结果

3.1 操纵条件的有效性检验

3.2 不同实验条件下个体的知识分享数量的描述性统计和方差分析

4 讨论

5 小结

子研究二 帖子主题具体程度的调节效应

1 研究目的和假设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

2.2 研究设计

2.3 研究材料

2.4 测量工具

2.5 研究过程

2.6 统计分析方法

3 结果

3.1 操纵条件的有效性检验

3.2 不同实验条件下个体的知识分享数量的描述性统计和方差分析

4 讨论

5 小结

子研究三 知识求助者与旁观者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

1 研究目的和假设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

2.2 研究设计

2.3 研究材料

2.4 测量工具

2.5 研究过程

2.6 统计分析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子研究四 旁观者与旁观者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

1 研究目的和假设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

2.2 研究设计

2.3 研究材料

2.4 测量工具

2.5 研究过程

2.6 统计分析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研究四 网络真实数据分析

1 研究目的和假设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数据挖掘提纲

2.3 挖掘过程

2.4 数据预处理

3 结果

3.1 描述性统计结果

3.2 旁观者人数与虚拟社区知识分享行为之间的关系

3.3 帖子主题具体程度的调节作用分析

3.4 帖子主题紧急程度的调节作用分析

4 讨论

5 小结

第四部分 综合讨论

1 虚拟社区知识分享中的旁观者效应

2 虚拟社区知识分享中的旁观者效应是怎么发生的

2.1 感知到的责任感的作用

2.2 评价担忧的作用

3 虚拟社区知识分享中旁观者效应是怎么发生变化的

3.1 事件相关变量的调节作用

3.2 群体关系变量的调节作用

4 本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启示

4.1 理论意义

4.2 实践启示

5 本研究的局限

6 未来研究展望

6.1 研究内容

6.2 研究方法

第五部分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实验用的帖子主题

附录二 感知到的责任感问卷

附录三 评价担忧问卷

致谢

上一篇:家具造型设计论文提纲下一篇:安全技术下计算机应用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