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合理惩罚在幼儿园中的应用

2023-02-25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凡是需要惩戒的地方, 教师就没有权利不惩戒。 在不行惩戒的情况下, 惩戒不仅是一种权利, 而且是一种义务[1]。 ”惩罚在幼儿教育中是一种必须存在的教育方式。 然而, 近几年虐童事件频频出现在大众眼前, 成为社会焦点的同时也给整个幼儿教育及教师形象抹了黑, 笔者认为这是教师对“惩罚”的误解和对惩罚方式的滥用造成的。 教师只有针对幼儿的犯错行为, 分析幼儿的犯错行为, 找到合适的惩罚方法, 才能避免对幼儿造成生理和心理上的伤害。

1对合理惩罚的界定

合理惩罚区别于惩罚和体罚。 《教育大词典》惩罚解释为:惩罚就是对个人或集体所进行的戒责, 旨在控制某种行为, 是学校德育的辅助方式之一[2]。 《教育大词典 》将体罚解释为 “以损害人体为手段的处罚方法[3]”。 在教育过程中还有一个从未消失的现象, 那就是变相体罚。 《教育大词典》同时对变相体罚做了解释:“如留堂、饿饭、罚劳动、重复写几千字等[4]”。

惩罚和体罚让幼儿承受了其极不愿意承受的东西, 直接导致其害怕再次承受而不敢再犯错。 如此的改错手段, 很可能使幼儿的自尊心受辱, 产生自卑和自负的心理, 更有甚者使幼儿恐惧惩罚而知错不认。 教师的初衷是为犯错儿童纠错, 最后却伤害了幼儿, 得不偿失。 所以幼儿教师只有使用合理惩罚, 才能在避免伤害幼儿同时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

2在幼儿园实施合理惩罚的必要性

和鼓励一样, 惩罚也是一种教育方法。 3-6 岁的幼儿认知发展水平较低, 自控能力差, 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发展不足。 由幼儿的生长发展水平来看, 幼儿犯错成了必然现象, 如果没有成人的干预与纠正, 必定会后患无穷。 帮幼儿纠错, 使其遵守常规, 增强其辨别是非的能力, 培养其道德意识是幼儿教师的责任之一。

3合理惩罚方法

3-6 岁的学前儿童认知能力、 自控能力以及交往能力比较低, 因此, 幼儿在幼儿园中常常会破坏常规, 在这样种情况下, 教师就不得不运用合理且有效的惩罚方法来顺利让教育活动开展。 通过和有经验的幼儿教师交谈, 浏览了相关书籍和网络, 笔者了解到了引起幼儿犯错有两方面的原因:不成熟和不明是非。 不同原因引起的犯错行为有着不同的合理惩罚方法。

3.1 针对幼儿因不成熟导致犯错而采取的合理惩罚

“ 不成熟” 这个词的意思是还没有完全长大, 因此, 年幼就意味着不成熟[5]。 不成熟分为:生理不成熟、未充分发展的交往能力、未充分发展的情绪调节能力、未充分发展的社会技能、自我中心主义、其他不成熟行为。

越是年幼, 由年纪引发的问题就越多。 例如:小班中时不时就发生幼儿打人, 咬人的现象。 教师总是先是带着满腔怒火去批评“施暴者”, 然后劝说“施暴者”道歉。 这种惩罚方法虽然简单, 但是只能短时间内奏效。 殊不知, 幼儿打人, 咬人, 抢东西等行为其实是因为其不成熟, 他们的社交能力和语言能力不足以让他们去获取他们想要的, 更加不能让他们采取合适的方式来发泄他们的不满。 面对“施暴者”, 教师首先要镇定, 不要让自己的情绪变化使“受害者”觉得事态严重, 从而产生恐惧, 受心理打击。 然后, 询问事情的经过, 在判断孰是孰非之后再采取处罚方法。 当然, 对于“施暴者”, 教师应该亲自询问“受害者”的感受。在接下来一段时间内, 让其好好照顾“受害者”, 陪同其去上药, 帮其搬小椅子, 帮其拿点心等。 在这个案例中, 教师采用的合理惩罚, 不仅能有效防止幼儿再次犯错, 而且提高了犯错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在幼儿园中, 教师常常能发现各式各样的“不成熟”:泼洒、尿床、呕吐、推撞、哭泣、尖叫、坐不住等。 不管幼儿如何来表现他的不成熟行为, 教师都该首先宽容, 然后采用让其换位思考的方式来让幼儿认识自己犯的错误, 接着引导其用行动弥补自己犯下的错。

3.2 针对幼儿不明是非导致犯错而采取的合理惩罚

不明是非的意思是不能分辨对与错。 幼儿的自身发展水平及其生活环境都是影响其世界观的重要原因。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和认知能力的提高, 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会越来越强。

在幼儿园中, 幼儿因不明是非而犯错的情况是不可避免的。例如:李老师在孩子们午睡后帮其整理衣服时, 发现明明的口袋里有一只小恐龙, 这只小恐龙正是幼儿园里的玩具! 李老师将恐龙留在了明明的口袋里。 下午, 李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说:“今天当大家都睡着的时候, 我听到了恐龙妈妈在哭, 她说她的宝贝不见了, 她非常的伤心, 她觉得她的宝宝肯定是跟哪个小朋友玩得太开心了, 就忘了回家的路了。 如果有哪个小朋友找到了迷路的小恐龙, 记得离园前一定要把它送回恐龙妈妈的身边哦。 因为你们都回家找妈妈了, 而小恐龙却回不到自己的妈妈身边, 它肯定也会很难过的。 ”李老师在讲这番话的时候, 小朋友听得很认真, 仿佛每个人都想找到小恐龙。 李老师特地注意着明明, 明明的表情从紧张转化成缓和。 当小朋友都离园后, 明明果然将小恐龙放回了玩具篮。 在这个案例中, 李老师用规劝的方式使犯错幼儿内心羞愧, 使其自发地改正了自己的错误。

对于不明是非犯下的错误, 教师首先以包容为主, 不要将其偷窃、撒谎、作弊、破坏公物等行为跟道德败坏挂钩。 教师应该理智的分析幼儿犯下的错误, 采用角色转换的方式来使幼儿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所在, 从而改正。 在幼儿园中, 幼儿不明是非的现象是很普遍的, 除了教育犯错的幼儿, 教师还应该在平时的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加入提高辨别是非能力的课程教育。

总体来说, 在教育中, 惩罚是一种技术, 也是一种艺术。 作为教育者, 我们要本着爱幼儿, 一切为了幼儿的原则, 妥善对待幼儿的犯错行为。 采用合理惩罚, 能及时改正幼儿的不良行为, 使教育活动顺利地开展, 也使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摘要: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 但是面对幼儿犯错的问题, 教师不能轻易采用惩罚、体罚来使儿童改过迁善。教师只有理智分析出幼儿犯错的原因, 认真想出合适的惩罚方法, 才能避免伤害儿童的身心健康。本文罗列了幼儿在幼儿园中常犯的错误, 针对这些错误探索分析出了合理的惩罚方法, 同时对教师在合理惩罚幼儿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也做了归纳。

关键词:避免伤害,合理惩罚,注意事项

参考文献

[1] 燕国材.马卡连柯的教育理论与方法[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56:105.

[2] 顾明远.教育大词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8.

[3] Marjorie V·Fields, Debby Fields著.原晋霞译.儿童纪律教育—建构性指导与规训[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7:228

[4] 王勇.这样惩罚孩子最科学[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06:59.

[5] 金晓星.批评孩子50招[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09.

上一篇:污水泵站节能问题探索与思考下一篇: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升医院整体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