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法律法规汇总

2022-11-21

第一篇:高等教育法律法规汇总

收养法律法规汇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事政策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1984年8月30日)

四、收养问题

人民法院审理收养子女案件,必须依据婚姻法第二十条的规定,保护合法的收养关系,保障收养人和被收养人的合法权益。

(27)经生父母、养父母同意,有识别能力的被收养人也同意,又办理了合法手续的收养关系,应依法保护。

生父母中有一方不同意的,收养关系不能成立。生父或生母送养时,另一方明知而不表示反对的,应视为同意。

养父母中有一方在收养时虽未明确表示同意,但在收养后的长期共同生活中,已形成了事实上收养关系的,应予承认。夫或妻一方收养的子女,另一方始终不同意的,只承认与收养一方的收养关系有效。

(28)亲友、群众公认,或有关组织证明确以养父母与养子女关系长期共同生活的,虽未办理合法手续,也应按收养关系对待。

(29)收养人收养他人为孙子女,确已形成养祖父母与养孙子女关系的,应予承认。解决收养纠纷或有关权益纠纷时,可依照婚姻法关于养父母与养子女的有关规定,合情合理地处理。

(30)收养关系成立后,养父母或生父母反悔,要求解除收养关系的,人民法院应查明要求解除的理由,并听取被收养人的意见,根据有利于养子女健康成长的原则,决定是否准予解除。

由于养父母不尽抚养责任,影响子女健康成长,生父母要求解除收养关系的,应予解除。 养父母发现所收养的子女有生理缺陷,或有其他病症,要求解除收养关系的,一般不予解除。但生父母在送养时有意隐瞒的,可予解除。

(31)养父母与其抚养成人的养子女关系恶化,再继续共同生活对双方的正常生活确实不利,一方坚决要求解除收养关系的,一般可准予解除。

(32)养子女和养父母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因收养关系的解除而终止。

收养关系解除时,养子女已由养父母抚养长大成人并已独立生活,而养父母却年老丧失劳动能力又无生活来源的,养子女应承担养父母晚年的生活费用。

生父母要求解除收养关系的,养父母可要求补偿收养期间养子女的生活费和教育费;养父母要求解除收养关系的,一般不予补偿。

(33)收养关系解除后,未成年的被收养人同其生父母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即行恢复;已经成年并已独立生活的被收养人,同其生父母之间的权利和义务的恢复,则须以书面方式取得双方一致同意。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学习宣传贯彻执行《中华人 民共和国收养法》的通知

【颁布单位】 最高人民法院

【颁布日期】 19920326

【实施日期】 19920326

【章名】 全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解放军军事法 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以下简称收养法)已由第七届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3次会议通过,并于1992年4月1日施行。

收养法是公民处理收养问题的准则,是人民法院正确审理收养案件的依据

。为了正确贯彻执行收养法,特通知如下:

一、各级人民法院要组织干警认真学习收养法,掌握收养法的立法精

神,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广泛、深入地开展宣传

活动,使广大人民群众了解、遵守收养法,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正确处

理收养问题。

二、收养法施行后,各级人民法院必须严格执行。收养法施行后发生

的收养关系,审理时适用收养法。收养法施行前受理,施行时尚未审结的

收养案件,或者收养法施行前发生的收养关系,收养法施行后当事人诉请

确认收养关系的,审理时应适用当时的有关规定;当时没有规定的,可比

照收养法处理。对于收养法施行前成立的收养关系,收养法施行后当事人

诉请解除收养关系的,应适用收养法。

三、收养法施行前,人民法院已审结的收养案件,收养法施行后,当

事人申请再审和按审判监督程序再审的,适用原审审结时的有关规定。

四、最高人民法院在收养法施行前对收养问题所作的规定、解释,凡 与收养法相抵触的,今后不再适用。

五、各级人民法院在贯彻执行收养法的过程中,要加强调查研究,对

收养案件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总结经验,并搜集、整理典型案

例报送我院,以便及时研究总结。

依照92年4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第15条的规定:“收养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以及社会福利机构抚养的孤儿的,应当向民政部门登记。除前款规定外,收养应当由收养人、送养人依照本法规定的收养、送养条件订立书面协议,并可以办理收养公证;收养人或者送养人要求办理收养公证的,应当办理收养公证。”99年修正后的《收养法》第15条:“收养应当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收养关系自登记之日起成立。”

中国公民办理收养登记的若干规定[失效] 1992-4-1 0:0 发文单位:民政部

号:民政部令第6号

发布日期:1992-4-1

执行日期:1992-4-1

失效日期:1996-5-27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以下简称《收养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中国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收养社会福利机构抚养的孤儿,应当依据本规定办理收养登记。

第三条 办理收养登记的机关,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民政部门。收养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在弃婴和儿童发现地收养登记机关办理收养登记。

收养社会福利机构抚养的孤儿,在社会福利机构所在地收养登记机关办理收养登记。

第四条 收养社会福利机构抚养的孤儿应当征得该社会福利机构的同意。社会福利机构对具备收养条件者,开具同意送养的证明。

第五条 收养人应当亲自到收养登记机关办理收养登记。夫妻共同收养子女,一方不能亲自到收养登记机关的,须出具其经公证的委托收养书。如果不能到场的一方是华侨,委托收养书还须经其居住国外交部门或外交部门授权的机构认证和我驻其居住国使领馆认证。

被收养人是年满十周岁以上未成年人的,也须亲自到场。

第六条 申请收养登记,收养人应当向收养登记机关提交收养申请书。收养申请书内容包括:收养目的,不虐待、不遗弃被收养人和抚育被收养人健康成长的保证,其它有关事项。

第七条 申请收养登记时,收养人应提供以下证明材料:

(一)居民身份证和户籍证明;

(二)申请人所在单位出具的或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出具的加盖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公章的本人年龄、婚姻、家庭成员、有无抚养教育被收养人的能力等情况的有效证明。

收养人如果是港澳同胞、台湾居民、华侨,则需分别提供以下证明材料:

港澳同胞

(一)港澳居民身份证、港澳同胞回乡证;

(二)经国家主管机关委托的港澳地区公证律师出具的本人年龄、婚姻、家庭成员、

职业、财产、健康等状况的证明(自出具之日起6个月内有效)。

台湾居民

(一)在台湾居住的有效身份证明;

(二)国家主管机关签发或者签注的在有效期内的旅行证件;

(三)经公证的本人年龄、婚姻、家庭成员、职业、财产、健康等状况的证明( 自出具之日起6个月内有效)。

华侨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或代替护照的证件;

(二)经居住国公证机关或公证人公证并经该国外交部门或外交部门授权的机构认证和我驻该国使领馆认证的年龄、婚姻、家庭成员、职业、财产、健康等状况的证明(自出具之日起6个月内有效);

(三)符合其居住国收养法律规定的证明;

(二)、

(三)两项证明材料应附有其居住国的官方中译文。

来自与我国未建立外交关系国家的华侨申请办理收养登记,须持有其居住国

(二)、

(三)项证明的公证书,并先经该国外交部门或外交部门授权的机构认证,然后再办理与我国有外交关系国家驻该国使领馆的认证。

申请收养社会福利机构抚养的孤儿,须提供该社会福利机构出具的同意送养的证明。

申请收养弃婴须提供主管部门出具的查找不到生父母的证明。

申请收养有残疾的儿童,还须提供县级医疗单位或该儿童所在社会福利机构出具的残疾状况的证明。

第八条 收养登记机关经审查,对证件齐全有效、符合《收养法》规定的收养条件的,准予登记,发给《收养证》。收养关系自登记之日起成立。

第九条 依照本规定登记成立的收养关系,收养人在被收养人成年以前不得解除,但收养人、送养人双方协议解除的除外。收养当事人协议解除收养关系的,应当到收养人户籍所在地收养登记机关办理解除收养关系的登记。

第十条 申请办理解除收养关系的登记时,申请人须向收养登记机关提交收养人和被收养人的居民身份证和户籍证明、《收养证》、解除收养关系协议书。

第十一条 收养登记机关经审查,对符合《收养法》规定的解除收养关系条件的,准予解除,收回《收养证》,发给《解除收养证》。

第十二条 申请收养登记和解除收养登记,当事人对收养登记机关必须了解的情况应当如实提供。

收养登记机关发现当事人登记时弄虚作假、欺骗收养登记员的,应宣布该项收养登

记或解除收养登记无效,收回《收养证》或《解除收养证》,并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第十三条 收养登记员应当由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并取得收养登记员证书的人担任。收养登记员如违反本规定,有应准予登记而不予登记,或者不应登记而给予登记的行为,收养登记机关应及时纠正并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或行政处分。

第十四条 收养登记机关应当依照档案管理规定保管收养登记档案。

第十五条 《收养法》、《解除收养证》由民政部统一印制,并加盖收养登记专用章。

第十六条 收养登记机关办理收养登记和解除收养登记收费由民政部会同有关部门另行规定。

第十七条 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办理收养登记的办法另行规定。

第十八条 本规定由民政部负责解释。

于解决国内公民私自收养子女有关问题的通知 民发〔2008〕13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公安厅(局)、司法厅(局)、卫生厅(局)、人口计生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政局、公安局、司法局、卫生局、人口计生委:

《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以下简称《收养法》)实施以来,国内公民依法收养意识不断增强,通过办理收养登记,有效地保障了收养关系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但目前依然存在国内公民未经登记私自收养子女的情况,因收养关系不能成立,导致已经被抚养的未成年人在落户、入学、继承等方面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以人为本,依法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做好国内公民收养子女登记工作,现就解决国内公民私自收养子女问题通知如下:

一、区分不同情况,妥善解决现存私自收养子女问题

(一)1999年4月1日,《收养法》修改决定施行前国内公民私自收养子女的,依据司法部《关于办理收养法实施前建立的事实收养关系公证的通知》(司发通〔1993〕125号)、《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司发通〔2000〕33号)和公安部《关于国内公民收养弃婴等落户问题的通知》(公通字〔1997〕54号)的有关规定办理。

依据司法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司发通〔2000〕33号)的规定,对当事人之间抚养的事实已办理公证的,抚养人可持公证书、本人的合法有效身份证件及相关证明材料,向其常住户口所在地的户口登记机关提出落户申请,经县、市公安机关审批同意后,办理落户手续。

(二)1999年4月1日,《收养法》修改决定施行后国内公民私自收养子女的,按照下列情况办理:

1.收养人符合《收养法》规定的条件,私自收养非社会福利机构抚养的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捡拾证明不齐全的,由收养人提出申请,到弃婴和儿童发现地的县(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门领取并填写《捡拾弃婴(儿童)情况证明》,经收养人常住户口所在地的村(居)民委员会确认,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审核并出具《子女情况证明》,发现地公安部门对捡拾人进行询问并出具《捡拾弃婴(儿童)报案证明》,收养人持上述证明及《中国公民收养子女登记办法》(以下简称《登记办法》)规定的其他证明材料到弃婴和儿童发现地的县(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办理收养登记。

2. 收养人具备抚养教育能力,身体健康,年满30周岁,先有子女,后又私自收养非社会福利机构抚养的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或者先私自收养非社会福利机构抚养的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后又生育子女的,由收养人提出申请,到弃婴和儿童发现地的县(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门领取并填写《捡拾弃婴(儿童)情况证明》,发现地公安部门出具《捡拾弃婴(儿童)报案证明》。弃婴和儿童发现地的县(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公告查找其生父母,并由发现地的社会福利机构办理入院登记手续,登记集体户口。对于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儿童,按照收养社会福利机构抚养的弃婴和儿童予以办理收养手续。由收养人常住户口所在地的村(居)民委员会确认,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审核并出具收养前当事人《子女情况证明》。在公告期内或收养后有检举收养人政策外生育的,由人口计生部门予以调查处理。确属政策外生育的,由人口计生部门按有关规定处理。

捡拾地没有社会福利机构的,可到由上一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指定的机构办理。

3.收养人不满30周岁,但符合收养人的其他条件,私自收养非社会福利机构抚养的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且愿意继续抚养的,可向弃婴和儿童发现地的县(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或社会福利机构提出助养申请,登记集体户口后签订义务助养协议,监护责任由民政部门或社会福利机构承担。待收养人年满30周岁后,仍符合收养人条件的,可以办理收养登记。

4.单身男性私自收养非社会福利机构抚养的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女性弃婴和儿童,年龄相差不到40周岁的,由当事人常住户口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动员其将弃婴和儿童送交当地县(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指定的社会福利机构抚养。

夫妻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私自收养女性弃婴和儿童,后因离婚或者丧偶,女婴由男方抚养,年龄相差不到40周岁,抚养事实满一年的,可凭公证机构出具的抚养事实公证书,以及人民法院离婚判决书、离婚调解书、离婚证或者其妻死亡证明等相关证明材料,到县(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申请办理收养登记。

5.私自收养生父母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的子女、由监护人送养的孤儿,或者私自收养三代以内同辈旁系血亲的子女,符合《收养法》规定条件的,应当依法办理登记手续;不符合条件的,应当将私自收养的子女交由生父母或者监护人抚养。

(三)私自收养发生后,收养人因经济状况,身体健康等原因不具备抚养能力,或者收养人一方死亡、离异,另一方不愿意继续抚养,或者养父母双亡的,可由收养人或其亲属将被收养人送交社会福利机构抚养(被收养人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除外)。其亲属符合收养人条件且愿意收养的,应当依法办理收养登记。

(四)对于不符合上述规定的国内公民私自收养,依据《收养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由当事人常住户口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动员其将弃婴或儿童送交社会福利机构抚养。

二、综合治理,建立依法安置弃婴的长效机制

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出发,采取有力措施,加大《收养法》、《登记办法》等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贯彻力度,充分发挥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村(居)民委员会的作用,广泛深入地向群众宣传弃婴收养的有关规定,切实做到依法安置,依法登记和依法收养。

民政部门应协调、协助本辖区内弃婴的报案、临时安置、移送社会福利机构等工作。同时,要进一步加强、规范社会福利机构建设,提高养育水平,妥善接收、安置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对不按规定,拒绝接收的,要责令改正。

公安部门应依据有关规定及时为弃婴捡拾人出具捡拾报案证明,为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办理社会福利机构集体户口,将已被收养的儿童户口迁至收养人家庭户口,并在登记与户主关系时注明子女关系;应积极查找弃婴和儿童的生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严厉打击查处借收养名义拐卖儿童、遗弃婴儿等违法犯罪行为。

司法行政部门应指导公证机构依法办理收养公证和当事人之间抚养事实公证。

卫生部门应加强对医疗保健机构的监督管理,配合民政、公安部门做好弃婴和儿童的收养登记工作。医疗保健机构发现弃婴和弃儿,应及时向所在地公安部门报案并移送福利机构,不得转送他人或私自收养。

人口计生部门应积极配合民政部门做好收养登记工作,掌握辖区内居民的家庭成员情况和育龄人员的生育情况,做好相关工作。

各地应广泛深入宣传通知精神,集中处理本行政区域内2009年4月1日之前发生的国内公民私自收养。自本通知下发之日起,公民捡拾弃婴的,一律到当地公安部门报案,查找不到生父母和其他监护人的一律由公安部门送交当地社会福利机构或者民政部门指定的抚养机构抚养。公民申请收养子女的,应到民政部门申请办理收养登记。对本通知下发之前已经处理且执行完结的私自收养子女的问题,不再重新处理;正在处理过程中,但按照通知规定不予处理的,终止有关程序;已经发生,尚未处理的,按本通知执行。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本着“以人为本、儿童至上、区别对待、依法办理”的原则,积极稳妥地解决已经形成的私自收养问题。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相关部门应根据通知精神,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订相关实施意见。对已确立的收养关系的户口迁移,应按当地公安部门的现行规定执行。

第二篇:法律法规督查情况汇总

为了进一步提高全院职工的法制意识和依法行医水平,不断增强全体人员的法制观念,不断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按照年初规定的《法律法规督查工作方案》,对全院法律法规执行情况进行督查,具体情况如下:

一:科主任、护士长重视,能做到责任到位

1、所有科主任、护士长对依法执业均十分重视,查会议记录,有科内组织学习活动;

2、查助理医师、助理护士执业情况,均按照规定执行执业活动,不存在超范围、超权限执业活动。

3、查各级医师技术准入,均按技术操作下分级。医师分级时应执业,不存在超权限执业活动;

4、查跨范围执业情况,所有医师均按注册范围执业,不存在跨范围执业,

二、抽查、提问形式,考核医务人员时法律法规知晓度

1、抽查医师对《执业医师法》知晓度,提问20个问题,大部分科室均能较好回答,少数人员还不太熟,要求大家加强学习;

2、抽查护理人员对《护士条例》知晓度,重点检查在岗护士,提问10个问题,各科医务人员基本能够作答,少数问题回答不够准确。

3、抽查医务人员对《》知晓度,重点提问新入职员工,大家均能回答;

三、全员法律法规闭卷考试

医院安排全院法律法规闭卷考试,内容《执业医师法》、《护士条例》、《》、《》、《》,全院人员均及格,最低分数00分,最高分数00分。

第三篇:IPO法律法规汇总

(截至2014年1月7日)

一、基本法律与部门规章

《证券法》(主席令43号-2005年10月27日)

《公司法》(主席令42号-2013年12月28日)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中国证监会2006年5月17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32号)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第十二条发行人最近3年内主营业务没有发生重大变化的适用意见——证券期货法律适用意见第3号》(2008年5月19日)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第十二条“实际控制人没有发生变更”的理解和适用——证券期货法律适用意见第1号》(中国证监会2007年11月25日证监法律字[2007]15号2008年3月5日公布)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中国证监会2009年3月31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61号)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时公司股东公开发售股份暂行规定》(证监会公告[2013]44号,2013年12月2日)

二、审核流程有关规定

《中国证监会创业板发行监管部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审核工作流程》(中国证监会网站) 《中国证监会发行监管部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审核工作流程》(中国证监会网站)

《股票发行审核标准备忘录第5号关于已通过发审会拟发行证券的公司会后事项监管及封卷工作的操作规程》(中国证监会发行监管部2002年5月10日)

《股票发行审核标准备忘录(2002)第八号关于发行人报送申请文件后变更中介机构的处理办法》(中国证监会发行监管部2002年4月16日)

《股票发行审核标准备忘录第16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公司专项复核的审核要求》(中国证监会发行监管部2003年12月16日)

《股票发行审核标准备忘录第18号——对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询价对象条件和行为的监管要求》(中国证监会发行监管部2004年12月7日)

三、信息披露有关规定

《关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公司招股说明书财务报告审计截止日后主要财务信息及经营状况信息披露指引》(证监会公告[2013]45号,2013年12月6日)

《关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公司招股说明书中与盈利能力相关的信息披露指引》(证监会公告[2013]46号,2013年12月6日)

《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公告书内容与格式指引》(2013年12月修订)

《股票上市公告书内容与格式指引(2013年修订)》(上证发〔2013〕29号)(2013年12月修订)

《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1号--招股说明书》(2006年修订)(中国证监会2006年5月18日证监发行字[2006]5号)(第八十七条涉及发行境内上市外资股的公司境外审计要求的规定予废止)[拟上市公司]

《 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9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申请文件》(中国证监会2006年5月18日证监发行字[2006]6号)

《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7号——发行保荐书和发行保荐工作报告》(中国证监会2009年3月27日证监会公告[2009]4号)

《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8号——创业板公司招股说明书》(证监会公告[2009]17号)

《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9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申请文件》-证监会公告[2009]18号

《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3号——保险公司招股说明书内容与格式特别规定(2006年修订)》(中国证监会2006年12月8日证监发行字[2006]151号)

《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4号—保险公司信息披露特别规定》(中国证监会2007年8月28日证监公司字[2007]139号)

《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9号――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的计算及披露(2007年修订)》(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2007年2月2日证监会计字[2007]9号)

《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10号——从事房地产开发业务的公司招股说明书内容与格式特别规定》(中国证监会2001年2月6日)

《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11号——从事房地产开发业务的公司财务报表附注特别规定》(中国证监会2001年2月6日)

《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的编报规则第12号——公开发行证券的法律意见书和律师工作报告》(中国证监会2001年3月1日证监发[2001]37号

《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15号——财务报告的一般规定(2010年修订)》(中国证监会2010年1月11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2010〕1号)

《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17号——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招股说明书内容与格式特别规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2002年3月19日证监发[2002]17号)

四、保荐业务有关规定

《保荐人尽职调查工作准则》(证监发行字[2006]15号-2006年5月29日)

《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63号-2009年5月13日)

《关于进一步加强保荐业务监管有关问题的意见》(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2012]4号-2012年3月15日)

《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工作底稿指引》(证监会公告[2009]5号-2009年3月27日) 《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保荐工作指引》(深证上[2012]383号-2012年11月23日) 《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保荐工作评价办法》(深圳证券交易所2012年11月23日深证上〔2012〕384号)

《关于保荐项目重要事项尽职调查情况问核表》(适用于主板,含中小企业板)(2013年12月)

《关于保荐项目重要事项尽职调查情况问核表》(适用于创业板)(2013年12月)

五、承销业务有关规定

《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78号-2013年6月26日)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承销业务规范》(中证协发[2013]231号)

《关于主承销商报备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网下发行业务信息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中国证券业协会秘书处2012年9月7日中证协发[2012]179号)

《关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公司招股说明书网上披露有关事宜的通知》 (中国证监会2001年1月20日证监发行字[2001]13号)

《创业板市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暂行规定》(中国证监会2009年6月30日证监会公告

[2009]14号)

《深圳市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网下发行实施细则》(深证上[2013]455号)

《深圳市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网上按市值申购实施办法》(深证上[2013]456号) 《深圳证券交易所网下发行电子平台用户手册(主承销商版)》[2013-12-24]

《深圳证券交易所网下发行电子平台主承销商使用协议》[2013-12-30]

《深圳证券交易所网下发行电子平台投资者使用协议》[2013-12-30]

《深圳市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登记结算业务指南》(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分公司2008年9月2日)

六、股票上市有关规定

《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2012年修订)》(深圳证券交易所2012年7月7日) 《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2013年12月修订)》

《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规则(2012年12月修订)》(深圳证券交易所2012年4月20日)

《关于进一步完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上市首日盘中临时停牌制度的通知》(深圳证券交易所2012年5月23日深证会〔2012〕96号)

《关于完善中小企业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上市首日交易监控和风险控制的通知》(深圳证券交易所2009年7月2日)

七、财务与会计信息的有关规定

《关于进一步提高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质量有关问题的意见》(证监会-[2012]14号-2012年5月23日)

《关于做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公司2012年度财务报告专项检查工作的通知》(发行监管函

[2012]551号-2012年12月28日)

《关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公司2012年度财务报告专项检查工作相关问题的答复》(中国证监会发行监管部、创业板发行监管部、会计部2013年1月29日发行监管函[2013]17号) 《会计监管风险提示第1号——政府补助》(中国证监会办公厅2012年3月13日证监办发

[2012]22号)

《会计监管风险提示第2号——通过未披露关联方实施的舞弊风险》(中国证监会办公厅2012年3月13日证监办发[2012]22号)

《会计监管风险提示第3号——审计项目复核》(中国证监会办公厅2012年3月13日证监办发[2012]22号)

《会计监管风险提示第4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公司审计》(中国证监会办公厅2012年10月16日证监办发[2012]89号)

《会计监管风险提示第5号——上市公司股权交易资产评估》(中国证监会2013年1月18日)

八、交易所发布的指引与指南

《上海证券交易所证券发行上市业务指引(2013年修订)》(上海证券交易所2013年12月27日)

《上海证券交易所证券上市审核实施细则》(上证发〔2013〕28号,2013年12月27日) 《深圳证券交易所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发行与上市指南》(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推广部2013年1月28日)

九、新股发行改革与投资者保护有关规定

《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发行体制的指导意见》(证监会公告[2009]13号-2009年6月10日)

《关于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2010]26号-2010年10月11日)

《关于进一步做好创业板推荐工作的指引》(2010年3月19日)

《关于进一步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2012]10号-2012年4月28日)

《IPO审核中的部分程序性事项:关于补充预披露、中止审核后恢复审查、突击申报》(资

料来源:2012年9月第三期保代培训)

《中国证监会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2013年11月30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资本市场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务院,2013年12月)

十、其他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自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

《关于职工持股会及工会持股有关问题的法律意见》(中国证监会法律部2002年11月5日法协字[2002]第115号)

《关于做好新老划断后证券发行工作相关问题的函》(中国证监会发行监管部2006年5月29日发行监管函[2006]37号)

《境内证券市场转持部分国有股充实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实施办法》(财政部、国务院国资委、中国证监会、社保基金会2009年6月19日财企[2009]94号)

《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

《关于企业事业单位改制重组契税政策的通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2012年1月12日财税〔2012〕4号)

《关于做好餐饮等生活服务类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有关工作的通知》(中国证监会发行监管部2012年5月16日发行监管部函[2012]244号)

《关于支持科技成果出资入股确认股权的指导意见》(中国证监会、科技部2012年11月15日)

《关于推动国有股东与所控股上市公司解决同业竞争关联交易的指导意见》(国资委证监会2013年8月20日国资发产权〔2013〕202号

《关于保荐代表人调任本公司直投子公司任职后保荐代表人资格问题的通知》(中国证监会发行监管部2011年7月21日发行监管函[2011]185号)

《关于保荐代表人资格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中国证券业协会2012年10月15日)

第四篇:国企改制相关法律法规汇总

总体 1 2 3 4 《关于进一步规范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的通知》 《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指导意见的通知》 《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

产权管理登记 1 2 3

清产核资与财务管理 1 2 3 4 《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办法》

《国有企业资产损失认定工作规则》

《企业国有资本与财务管理暂行办法》

《企业公司制改建有关国有资本管理与财务处理的暂行规定》 《国有资产产权界定和产权纠纷处理暂行办法》 《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管理办法》

《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资产评估

1 《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 2 3 4 5 6 7 《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施行细则》 《资产评估操作规范意见(试行)》

《关于改革国有资产评估行政管理方式加强资产评估监督管理工作的意见》 《国有资产评估管理若干问题的规定》 《国有资产评估项目核准管理办法》 《国有资产评估项目备案管理办法》

国有资产处置与产权转让 1 2 3 4 5 6 7 8 9 《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

《关于加强国有企业产权交易管理的通知》

《关于出售国有小型企业中若干问题意见的通知》 《国有企业改革中划拨土地使用权管理暂行规定》 《规范国有土地租赁若干意见》

《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土地资产管理促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 《关于改革土地估价结果确认和土地资产处置审批办法的通知》 《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 《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操作规则》

10 《关于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有关问题的通知》

11 《关于加强对国有企业改制及国有产权转让监督检查工作的意见》 12 《关于加强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 13 《关于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有关事项的通知》 14 《企业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结果确认暂行办法》

15 《关于做好贯彻落实<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有关工作的通知》

劳动关系处理与职工补偿安置 1 2 3 4 5 6 7 8 9 《失业保险条例》

《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 《工伤保险条例》

《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

《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 《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 《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

《关于个人因解除劳动合同取得经济补偿金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

《<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暂行规定>废止后有关终止劳动合同支付生活补助费问题的复函》

10 《关于个人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征免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

11 《关于企业重组有关职工安置费用财务管理问题的通知》 12 《关于破产企业职工安置有关政策问题的复函》

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 1 2 3 4 5 《关于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的实施办法》 《国有企业富余职工安置规定》 《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

《关于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的劳动关系处理办法》 《关于做好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有关工作的通知》

6 《关于终止劳动合同支付经济补偿金有关问题的复函》

省市有关规定

1 《哈尔滨市国资委企业改制审批工作流程图》 2 3 4 《关于鼓励各类投资者参与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试行办法》 《关于妥善处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出中心有关问题的意见》

《关于史书国有改革改制企业职工劳动关系处理和社会保险关系接续的意见》

第五篇:互联网金融法律法规汇总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互联网金融方面的法律法规也不断出台。本文梳理了截至2015年10月13日我国互联网金融领域的主要法律规范,供阅者参考。

一、刑事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第一百九十二条

二、刑事法律司法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关于办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非法集资刑事案件性质认定问题的通知》

三、专项法律法规

(一)纲领性文件

《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及答记者问

(二)第三方支付

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

其他规范性文件:《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支付机构互联网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及有关条款释义(征求意见稿)》、《支付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管理办法》、《支付机构跨境电子商务外汇支付业务试点指导意见》、《电子支付指引(第一号)》、《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业务系统检测认证管理规定》、《支付结算办法》、《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手机支付业务发展的指导意见》、《决定对从事支付清算业务的非金融机构进行登记的公告》、《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管办法》、《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银行卡收单业务管理办法》、《支付机构预付卡业务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预付卡业务管理的通知》

(三)网络借贷(包括P2P与网络小额贷款)

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

其他规范性文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依法妥善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通

知》、《关于人人贷有关风险提示的通知》、《关于以高利贷形式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出借资金行为法律性质问题的批复》、《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服务规范》

P2P监管历程:2014年4月21日,银监会在新闻发布会上提出“P2P四条红线”;2014年8月3日,银监会在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圆桌会议上提出“P2P监管五条导向”;2014年8月22日,银监会在中国资产管理年会上提出“P2P发展六大原则”;2014年9月27日,银监会提出“P2P十大监管原则”。但是至今,未出台专门法律法规规制P2P。不过,银监会普惠金融部主任李均锋表示,目前监管细则已处于完善、修改阶段,并且细则正式施行之前会公开征求意见。

(四)股权众筹

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

其他规范性文件:《场外证券业务备案管理办法》、《私募股权众筹融资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及起草说明、《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厉打击非法发行股票和非法经营证券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

(五)虚拟货币

《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网吧及网络游戏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网络游戏虚拟货币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规范网络游戏经营秩序查禁利用网络游戏赌博的通知》、《“网络游戏虚拟货币发行企业”、 “网络游戏虚拟货币交易企业”申报指南》、《关于个人通过网络买卖虚拟货币取得收入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批复》、《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

(六)银行法规

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 其他规范性文件:《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电子银行安全评估指引》、《关于加强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合作业务管理的通知》

(七)保险法规

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

其他规范性文件:《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暂行办法》、《关于规范人身保险公司经营互联网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互联网保险业务信息披露管理细则》、《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提示互联网保险业务风险的公告》、《中国保监会关于专业网络保险公司开业验收有关问题的通知》

(八)基金法规

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 其他规范性文件:《证券投资基金销售管理办法》、《证券投资基金销售机构通过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开展业务管理暂行规定》、《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风险准备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私募投资基金募集与转让业务指引》、《关于设立保险私募基金有关事项的通知》、《证券投资基金信息披露管理办法》、《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办法》、《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管理办法》

(九)互联网信息服务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外国机构在中国境内提供金融信息服务管理规定》、《规范互联网信息服务市场秩序若干规定》、《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

(十)资产证券化

证监资产证券化:《证券公司及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规定》、《证券公司及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信息披露指引》、《证券公司及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尽职调查工作指引》、《上海证券交易所资产证券化业务指引》、《关于证券投资基金投资资产支持证券有关事项的通知》、《证券公司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试点指引》、《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

银监资产证券化:《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监督管理办法》、《资产支持证券信息披露规则》、《全国银行间市场债券交易规则》、《关于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发行管理有关事宜的公告》、《关于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有关事项的通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信贷资产证券化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资产支持票据指引》、《关于进一步加强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工作的通知》、《信贷资产证券化基础资产池信息披露有关事项公告》、《关于调整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交易流通有关管理政策的公告》、《资产支持证券发行登记与托管结算业务操作规则》、《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风险暴露监管资本计量指引》、《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进行质押式回购交易的有关事项公告》、《银行业金融机构进入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审核规则》 保监资产证券化:《资产支持计划业务管理暂行办法》

(十一)融资租赁

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

其他规范性文件:《关于审理融资租赁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融资租赁企业监督管理办法》、《关于加快融资租赁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促进金融租赁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从事融资租赁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加强内资融资租赁试点监管工作的通知》、《关于使用融资租赁登记系统进行融资租赁交易查询的通知》、《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融资租赁登记规则》、《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金融租赁公司专业子公司管理暂行规定》、《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外商投资租赁业管理办法》

(十二)其他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电子认证服务管理办法》、《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取缔办法》、《网络交易管理办法》

上一篇:广东省科研项目合同书下一篇:广东省教育厅赵康简历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