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影响馆藏文物保存的环境因素及预防性保护

2022-09-11

前言: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有着3000余年的历史, 在历史长河中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文化内涵, 其中有些文化内涵通过文物的形式保留了下来, 为后人了解文化历史、学习民族精神提供了便利条件。

一、馆藏文物和馆藏环境

(一) 馆藏文物的重要意义

每一个文物都有特殊意义, 各种各样的文物从不同的方面反映了历史各个时期人类的社会活动、意识形态以及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和当时生态环境的状态, 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文物的保护管理和科学研究, 对于人们认知自我历史和创造力, 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在促进未来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文物保护, 就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对其保管时, 大部分的文物都是在博物馆中存放保留的, 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一些保护作用, 但是还会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对其造成一定的破坏, 使文物失去原本的样貌和价值。因此馆藏文物的防御性保护就有着非同寻常的重要意义[1]。馆藏文物是指博物馆、图书馆和其他文物收藏单位收藏的具有文化价值的物品、物件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现阶段的博物馆行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馆藏文物的数量和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通过科学技术的支持, 对文物进行管理与保护仍然是当前的重要任务。

(二) 博物馆环境和防御性保护

博物馆环境是指收藏和展览各类藏馆文物的独立空间总体, 包括文物库房、展厅、展柜、储藏容器等空间中的各种化学、生物、物理条件。因此, 博物馆环境换句话说就是藏馆文物的保存环境。科学家们通过大量的研究和实验表明, 环境因素是引发博物馆藏品裂化或变质的重要因素, 其中主要包括温湿度、污染气体、光辐射、虫害和霉菌等环境因素。

防御性保护是指对博物馆环境实施有效的监管、评估、控制, 抑制各项环境因素对藏馆文物的危害作业, 使文物处于一个安全稳定的生活环境, 尽最大努力限制和抑制环境对藏馆文物造成的生化反应破坏, 有效的延缓时间对藏馆文物的磨损, 从而达到长久的保护和保存藏馆文物的目的[2]。

二、影响馆藏文物保存的环境因素

(一) 温湿度对藏馆文物造成的影响

在影响藏馆文化保存环境中的各项因素中, 空气中的温湿度是最重要的环境因素, 它们影响或决定了一切物理、化学、生物作用条件。

1. 温度影响方面

温度的升高会加速水汽的渗透, 引起文物过分高湿或干燥, 从而对文物造成磨损。另外各种污染气体会随着温度上升变得更活跃, 会使保存文物的小环境空气质量恶化, 加速文物老化。并且因为文物是由不同材质制成的, 他们的膨胀系数不同, 一定程度的温度变化会使文物内部产生热应力, 超过一定数值后热应力会引起文物的走形或裂纹, 而且反复的热胀冷缩也会使文物疲劳老化。温度的上升也会引起生物活动性方面的变化, 比如加快霉菌滋生、昆虫繁殖的速度, 从而加速有机物质对文物的腐蚀。显而易见, 相对于高温度, 低温对文物的保存是有力的, 但是如果把温度调控的很低也是不现实的。综上所述, 各国通过实践, 推荐的文物保存环境温度是18到23℃, 日波动不超过5℃。

2、湿度影响方面

在物理学上来看, 湿度变化会引起物理变形, 各种吸湿性文物在相对湿度升高后会产生膨胀, 相对湿度降低时会产生收缩, 从而对文物造成弯曲、部件错位、纤维挫裂等。有研究实验表明, 湿度差异对文物的变形破坏会远远大于温度带来的影响。

从生化角度上来看, 湿度参与了劣化反应, 像铁器、青铜器或其他金属材质文物的腐蚀, 照片的褪色老化, 染料和颜料的褪色等等。这些问题都和湿度变换有着脱不开的关系。湿度也是微生物和昆虫繁殖生长的必要条件, 高湿度还是微生物和昆虫繁殖的有利条件, 它们会造成文物发生虫蛀和霉变等困扰。

(二) 光照对藏馆文物造成的影响

博物馆作为人们参观学习的地方, 不仅会接受来自外界自然光照, 还会受到内部各种灯光系统的照射。而光辐射会直接对藏馆文物造成损害, 光辐射是指照明系统所产生的光照辐射和紫外线等。光能量会引起藏品中的有机化合物产生物质光化学反应, 加速文物材料的褪色和老化, 特别是纺织品、画、油漆藏品等对光敏感的文物, 由于光波长短的不同, 文物材质也具有差异, 光辐射对文造成损伤的程度也不同, 并且光照时间过长还会产生热效应导致存放环境温度上升。

(三) 污染气体对藏馆文物造成的影响

污染气体的来源有两个途径, 一个是外界带来, 如:污染物通过空气交换渗透进入等;另一个是存放藏品本身带来的, 例如:展柜内饰材料的挥发等。污染气体中, 像SO2、NO2、甲酸、乙酸等酸性气体, 会对产生化学反应从而腐蚀文物。空气中的其他颗粒物像甲醛等会引起文物材质的劣化和样貌变形。

(四) 有害生物对藏馆文物造成的影响

有害物质包括微生物和动物。微生物主要就是有害细菌和真菌, 细菌可以分泌有机酸, 例如葡萄糖和乳酸等酸性物质, 会腐蚀馆藏文物表面, 导致文物表面出现损伤。而馆藏文物一旦生虫的话, 虫会对文物进行蛀咬, 造成文物的破坏。

三、针对馆藏文物环境保护的对策

(一) 温度和湿度方面

上文提到, 在最近研究出的文物保护标准中, 文物保存环境温度最适宜的温度是18到23℃, 日波动不超过5℃, 在进行文物保管时, 应该严格按照这一温度标准进行控温, 在控制的过程当中, 可以安装相应的传感系统和空调系统, 在控制过程中, 让传感系统起到一个监控作用, 如果它接收到环境温度超出或低于标准温度范围的讯息, 马上将讯息传递到空调系统中, 在这时, 空调系统会进行适当的温度调节, 使环境温度一直在标准温度范围当中, 既保证了温度适宜问题, 又避免了温度变化差异的问题。

首先在湿度调控时, 要根据不同的地理位置环境, 进行不同的湿度调控。比如在我国北方相对湿度比较低, 相对湿度只有20%~30%, 而在我国南方的相对湿度较高, 相对湿度在70%~95%之间, 按照最适宜的标准进行调控的话即在45%~65%之间, 但对于不同的地区应进行湿度调控时, 标准的数值也不一定准确, 所以地域的差异也可能造成文物的损伤[3]。

(三) 光照方面

很多博物馆为了美观环境, 增添了很多不同颜色、不同强度的光照系统, 但是为了藏馆文物得到更好的保护, 在设计场馆时, 对灯具的选取应该具有严格的标准要求, 首先不仅要选用光线柔和的灯具, 其次还要光照度低, 并且位置的安装也应和藏品拉开一定的距离, 还应选取反射玻璃罩等设备, 尽量减少光波对藏品的光辐射。在相同条件下, 光波对文物的损害程度是紫外光最大, 其次是紫光, 再其次是蓝光, 最后是黄光, 因此, 在过滤的过程中除去紫外光, 对文物有着有效的保护。而且库房作为文物存放的主要场所, 应该避免外界自然光的照射, 可以在库房的顶部进行布置处理, 对外部的阳光进行一定的阻挡, 避免光辐射的破坏和光热效应引起的温度变化。

(四) 空气接触方面

在空气的防治方面上, 主要可以进行下列几点措施进行防治。首先在博物馆场内安装中央空气净化系统, 通过空气净化功能, 将空气中存在的有害物质进行第一层过滤, 有效的防止空气中的微生物和细菌的滋生。其次, 在展柜、展台的选择上, 尽量选用好的环保材料, 减少材料挥发有害物质, 进一步避免藏馆文物和有害物质的接触。最后, 工作人员和参观者进入藏馆文物区时, 应注意避免服饰接触文物, 尽量使文物不接触第三方, 对于高价值的藏品可采用真空状态保存密封, 避免与气体和水分的接触[4]。

四、结束语

每一个文物都是民族历史发展的见证者, 它们不仅自身蕴含着历史、艺术、科学等重要信息, 并且文物的不可再生特性使其倍显珍贵。在馆藏文物保管中, 还有很多的其他因素会对其进行干扰, 破坏文物样貌和价值。因此, 只有在控制文物保存方面做出不断的努力和研究, 将强防御性保护措施完善, 才能使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得到有效的保存和传承。

摘要:馆藏文物作为我国民族发展的见证, 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随着时间的推移, 能够流传于世的文物将会越来越少, 所以对文物的防御性保护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因此, 本文对藏馆的环境因素进行了分析, 并针对影响原因提出了几项防治方法, 为我国馆藏文物的保护环境改革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馆藏文物,环境因素,保护对策

参考文献

[1] 崔巧凤.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研究的发展与现状[A].中国武汉决策信息研究开发中心、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决策论坛——区域发展与公共政策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下) [C].中国武汉决策信息研究开发中心、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016:1.

[2] 赵国兴, 刘建忠.浅析影响馆藏文物保存的环境因素及预防性保护[J].文物世界, 2015 (02) :70-73.

[3] 戴子佳.甘肃博物馆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现状调查与保护技术的应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 2014.

[4] 朱莉.《武汉博物馆文物保存环境监测评价报告》结论分析及其思考[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7 (01) :46-50.

上一篇:学校局域网面临的安全威胁与防范措施下一篇:不应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