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

2022-09-10

就目前的情况看, 部分城市在建设的过程中存在水资源紧缺的情况, 但是在强降雨情况的影响下, 城市还会出现严重的内涝情况, 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没有健康的水生态系统。所以, 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 应该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为主要的目的, 提出海绵城市建设的理论, 通过降低影响开发优良的城市生态环境。但是, 在海绵城市建设的过程中, 风景园林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很多问题, 比如, 城市用地紧张、园林建设需求量过大等等, 所以, 风景园林在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因地制宜, 将海绵城市的建设作为基础, 落实立体绿化建设措施, 积极开展土壤改良工程, 为海绵城市的建设提供有效的帮助。

1 海绵城市理论的集体内涵

水生态和水环境之间存在的联系, 主要是指较为复杂化的生态问题, 其影响着生态环境的发展。在实际建设城市的过程中, 解决城市中的水资源, 通常情况下主要是依据水体和河道自身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 这种方案可以解决一时的问题, 但是不可以在基础上解决问题的存在。水生态系统出现失调的情况是导致水生态系统出现问题的重要影响因素。由此可见,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需要从水生态系统进行, 制定有效的改善系统方案, 对水生态系统的能力和构成进行整合, 改善传统意义上城市雨水管理的工作, 摒弃以往治标不治本的工作方案, 依据构建雨水花园或是植草沟等生态方案, 从而实现调整城市水资源排放的目标, 对于存在的径流问题, 可以依据获取场地源头的方案进行解决。除此之外, 还可以依据应用调蓄净化的方案, 和回收应用来解决径流雨水存在的综合问题, 以此在根本上解决水资源的安全排放问题, 从而降低城市出现洪涝问题的概率, 减少城市径流污染的影响变化, 从基础上解决城市水资源存在的问题, 从而改变城市的生态环境发展形态。

2 基于海绵城市理论的风景园林规划

2.1 园林道路规划设计

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园林道路规划设计, 要将生态环境建设作为风景园林建设的第一要务, 并且在城市建设的过程结合城市实际的地貌进行合理的规划。在实际规划设计的过程中, 可以通过使用环状路网的设计来合理的降低城市道路建设用地。将传统的直线路网用曲线或者折线进行替换, 道路间隔带的设计面积应该满足城市排水量的情况。将道路两侧原有的树木用具有高密度、分散、连续性较强的植物进行替代。道路路面材料的选择, 也应该符合海绵城市建设的理论, 选择具有高质量、高性能的可渗透性材料, 不管这些材料的价格怎样, 这些材料都应该具有改善雨水水质及消减雨水径流量的功能。可以使用嵌草路面以及草皮装进行铺装, 这样在路面中会留有一定的空隙进行草皮或者是地被植物的种植, 孔隙率可以占总道路面积的两成或者是五成, 这样可以与植被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经常被用来建设园林、公园游步道以及次干道。这里所说的疏松颗粒指的是木屑、碎石以及卵石等材料, 这些材料具有较高的渗水能力, 经常会被用在树池、园林道路装饰的过程中, 但是这些材料的附着能力不高, 在管理方面也低于其他植物, 所以, 这些材料只用在一些小面积的项目中。

2.2 构建水系统

首先, 在实际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 需要不断提升对现有湿地的保护和管理, 尤其是对城市中地理位置较为低洼的河塘或是河沟, 严厉禁止市民对其进行填埋, 从而防止出现内涝问题, 对已经填埋的河道水系实施多次关注, 更要结合实际城市发展制定有效的生态发展方案。在面对城市规划绿地建设的过程中, 需要城市绿化面积已经占据城市整体的40%以上才能进行。在城市管理中,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需要到13m2, 同时这也就需要发挥绿地、公园等城市空间的雨水净化功能, 促使城市的径流污染处理能力和雨水的滞纳空间等影响逐渐降低, 但是实际发展的过程中相关的建设在城市中具备的较少, 以此导致城市部分地区的排水能力不断降低。在实际建设的过程中, 为了达到海绵城市的构成, 需要打破传统意义上的建设风向, 结合实际城市的地理环境、周围条件以及雨水的水量等因素, 制定完善的城市规划方案, 从而为城市未来的发展奠定有效的基础。

2.3 人工湿地的规划设计

在城市环境建设的过程中, 最不容忽视的环节就是自然湿地以及人工建设湿地的保护, 同时湿地在城市生态环境维护以及改善的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 曾经有人在自然湿地的周边进行生猪养殖, 并将其排放的粪便排入到湿地之中, 并希望这样可以增加湿地中水藻的营养, 提升鱼类的产量, 但是这样就导致水资源受到严重的影响, 还会影响到候鸟的迁徙等。针对这一问题, 当地政府部分对自然湿地进行重新的规划整治, 将原有的养猪场采用休闲旅游胜地进行取代, 有效地起到调节消污的作用, 这样不仅有效地提升了水中原有的营养物质, 还滋养了当地的水产行业, 大大的提升了鱼类的品质, 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海绵城市建设是生态设计研究的一大突破, 是城市发展理念和建设方式的转型, 它通过利用生态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地上和地下相结合、人工和自然相结合, 解决了城市内涝、水体黑臭等问题, 起到调节微气候、改善水生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海绵城市相关建设的分析借以提醒在园林规划中应秉承节水优先、系统整治的原则, 着力建设集自然渗透、自然积存、自然净化于一体的“海绵城市”。

摘要:在城市发展过程中, 城市建设至关重要, 而园林绿地建设是优化利用海绵城市理论, 打造海绵城市的重要渠道。在新形势下, 园林景观是“放松、交流、观赏”的关键性场所, 在社会大众的日常生活、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城市化进程日渐加快, 海绵城市理论被广泛应用到城市园林设计过程中, 海绵城市的构建, 有利于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减轻城市径流污染负荷, 净化城市空气, 改善、保护好城市生态环境, 促进城市经济的持续发展, 具有较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关键词:海绵城市,风景园林规划,应用

参考文献

[1] 姬智, 杨畅.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实践构想[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 2015, (30) :10-11.

[2] 刘青林.景观生态学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园林绿地中的应用[J].现代园林, 2013, 10 (1) :12-16.

[3] 车生泉, 谢长坤, 陈丹, 于冰沁.海绵城市理论与技术发展沿革及构建途径[J].中国园林, 2015, (6) :82-84.

上一篇:医院科研档案的管理下一篇:浅谈数学课中学习兴趣的激发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