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爱点燃起生命之火

2022-08-23

第一篇:让爱点燃起生命之火

让生命之火燃烧起来

茫茫荒野,一望无际,当我们的祖先走出森林,当他们开始寻找生的希望之时,他们心中是否茫然无措?在他们面前,有毒蛇贪婪的眼神,有猛虎锋利的爪子,前路漫漫,他们所度过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争取得来的。当祖先学会钻木取火时,火带给了他们一丝温暖。

他们用火驱赶野兽,用火取暖,用火烘烤食物,同时也点燃了他们的生命之火。而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应该如何点燃自己的生命之火呢?

一个相貌丑陋的小孩,说话口吃,他不仅自己治好了口吃,还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总理大选时,他脱颖而出,当选总理,四年后再次连任总理。他就是加拿大第一位连任总理让。克雷蒂安。

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的外表或自身缺陷而自暴自弃,我们应用生命之火改变自我。像克雷蒂安这样的伟人——在困难面前永不退缩、不放弃自己的故事数不胜数。

记得我在小学里曾经十分羡慕那些仗着权利做事的女生,并屈服于她们的使唤,后来,我顿时醒悟,她们的做法是错误的,何况我们大家是同学,为何还有上下之分呢?我觉得自己是多么地懦弱,我学会了去反抗,学会了去坚持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我把这件事告诉了老师,老师当场就:肯定了我的做法。我很庆幸自己做了一个正确的选择。

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冠军——阿瑟。阿什说过:“全世界有5000万的孩子爱打网球,有50万在打职业网球,而能参加大满贯的只有5000名,能够参加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的只有50名,最终冠军争夺战在两人之间产生。”无论是克雷蒂安还是阿瑟,他们都让生命之火燃烧了起来,而现在的我们要做的是如何在学习中克服困难,朝着自己的既定目标一步步踏实向前。

第二篇:让生命之火永远燃烧

湖北杨兰英

各位领导,老师:

我是一个农民的女儿,又是一个军人的妻子.农民的勤劳善良,憨厚质朴赋予了我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精神和品格,军人的刚毅果敢,英勇顽强又给了我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

十六年前,十九岁的我怀着当一名合格小学教师的愿望跨进了潜江师范学校(即今潜江幼师)的大门,由一个民办教师变成了一名未来的公办教师.两年后,我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留校任教,在别人羡慕的眼光中,我由一名乡村小学教师一跃而成为中等师范学校的教师.这一切使我惊喜,兴奋,自豪!我在脑海中勾画着自己美好的蓝图,并决心一定要用实际行动来报答母校的培育之恩.

正当我为自己编织美好未来的时候,无情的病魔却降临到我的身上.我患了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这是一种极其罕见的,至今仍无临床治疗方法的内分泌系统疾病.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导致血液中钙的含量偏低,钙的含量偏低导致我的四肢及全身经常间歇性麻木,严重时手脚抽搐,生活难以自理.十二年中,我走遍了湖北,河南两省的各大医院,医生的回答几乎是一致的:此病稀少,尚无临床经验,根据病状只有终身补钙,不可间断,否则,可能致残.面对医生近乎无望的回答,看到自己颤抖得连钢笔和筷子都握不住的双手,我伤心地哭过,失声地喊过.但我没有被眼泪淹没,没有被病魔吓倒.我用刘吉的话鼓励自己:"我赞美流星,它的生命虽然短暂,却燃烧着走完全程."我暗自告诫自己:身体有病,心理千万要保持健康.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在自己成为残疾人之前多干些事情.即使残疾了,我也要像张海迪,于海波那样活着,让自己的生命像燃烧着的火把一样不断发出光和热.

为了和病魔作顽强的斗争,为了使自己生活的每一天都有意义,我勤奋刻苦地学习,踏实拼命地工作.为了更好地胜任中师《阅读和写作》教学,我先后通过进修和函授获得中文大专和中文本科学历,而且成绩优异;为了当一名优秀的口语教师,我坚持听录音,看录像,练发音,学技巧,普通话水平达到了国家一级水平,并获得湖北省普通话测试员资格.我明白自己在语文教学领域还只是一个新兵,不像那些老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我相信"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要凭着自己的努力让自己站得直,立得稳.为讲好每一篇课文,我常常花大量时间翻阅资料,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案,以求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为了上好每一节口语课,课下,我常常为寻找一个最佳的朗诵演讲感觉而练得口干舌燥,为选择一个恰当的例子而冥思苦想,以求真正能给学生起到示范的作用.病情严重时,我利用空堂或休息时间去打点滴缓解病情,以保证正常上课;病情轻微时,我就含几粒钙片挺过去.

作为一名教师,我把工作的责任感放在第一位,我把学生看成我心中的上帝.为了学生,为了工作,吃苦受累我心甘情愿.一九九六年十一月,我脚掌上长疮,因手术失误,脚掌上鼓起两个乒乓球大小的水泡,一举步,一投足,脚就钻心地疼.这一意外的医疗事故并未影响我的工作热情.半个月中,我没有请一天假.晚上,我把脚平放在凳子上认真备课;白天,我拄着拐杖一步一步跳上楼去给学生上课.课下,我在无人处皱皱眉,咬咬牙,摸摸脚;课上,我斜撑在讲台上始终面带微笑,镇静自若,将疼痛置于脑后.学生们被我的精神和举动感动了,每堂课前都争着扶我进教室,每堂课后都抢着抬我下楼.这样的场面不只发生在一个班,不只是一节课,而是十个班,几十节课.人们常说:爱是人与人心灵的纽带,爱是人间最宝贵的财富.正是学生对我的这份爱的重荷化作了我强烈的责任感和工作动力,使我更爱我的学生.

一九九七年四月份,我的病情日益加重,每天都要适量补钙.可病情的加重并未吓住我,我依然早起晚睡.四月三日上午,我利用第一节空堂到学校医务室静脉推注了两支糖酸钙,接着又坚持上完了三节课.中午,由于家务拖累未能午休,下午,我打起精神走进了课堂.也许是身体过于疲劳,也许是病情突然加重,我倒在了冰冷的三尺讲台上.当我苏醒过来时,我看到了学生们一双双泪光闪烁的眼睛,听到了学生们一句句亲切问询的话语,我感动得哭了.医生嘱咐我一定要好好休息,加紧治疗.当时,我想去请假,但一想到省普及普通话第二阶段验收工作和毕业班普通话等级测试在即,作为口语教研组组长,作为毕业班的口语教师,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我把请假的愿望深深埋藏在心底.为了教学,为了学生,为了在即的验收工作,我晚上就医,白天照常上班.四月九日,满脸浮肿,面色苍白的我再一次倒在了讲台上.在校领导和老师的再三劝说下,我才让远在千里的丈夫回来陪我去做彻底的检查.医生告诉我:"你患的是继发性癫痫病.从CT所拍图片看不出脑部有病变,可能是用脑过度所致."听了医生的话,我心里很难受.我在心底呐喊:"老天爷!你为什么这样不公平竟然让我得了两种怪症!"这时,丈夫的话给了我力量:"不论是什么顽症,你不怕它,它就会怕你.既得之,则镇定之!"就这样,我坚持每天吃药遏制病情,坚持每天上课调节心境.我爱惜自己的生命,但我更热爱自己的工作.

作为一名教师,我爱我的学生.当班主任,哪位学生家里有困难,我就送钱送物,以解她们燃眉之急;哪位学生病了,我就亲自带她们上医院,以安抚她们伤痛的心;学生热了,我把茶水端到教室让她们解暑;学生冷了,我把冬衣送到寝室给她们御寒;无论谁思想上有疙瘩,我都帮助解开;无论谁过生日,我都要送去一声祝福,送去一片挚爱.当老师,学生有问必答,有求必应,尽心尽力,尽职尽责.记不清有多少个中午,我因给学生辅导忘了送女儿上学;数不清有多少个夜晚,为了给学生训练,我无暇检查女儿的作业,深夜只好对着女儿写的"妈妈,请检查,签字"的字条愧疚落泪.人说舐犊之情人人都有,更何况我是一个年轻的母亲!我深知年幼的女儿更需要母亲的关怀和照顾,但在学生和女儿不能兼顾的情况下,我把更多的爱给予了我的学生.

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获.我的教学得到同行的肯定,深受学生的好评.我辅导的学生参加湖北省中师系列讲故事比赛荣获一等奖,参加校内外演讲朗诵比赛荣获一等奖,我所带的朗诵艺术团连续四次荣获全校学科活动汇报表演一等奖,我个人参加全校教师基本功比武荣获一等奖,我撰写的口语教学论文荣获湖北省中师语文教学论文二等奖.上级领导也充分肯定了我的工作,给了我许多荣誉:学校先进工作者,优秀班主任,市三八红旗手,优秀教师,十佳教师.一九九三年,我还荣幸地参加了湖北省第七次妇代会.教育工作是辛苦的,但苦和乐不是常被人称为孪生姊妹么我经受了工作之苦,但更品尝到了工作之乐.

尊敬的领导,老师们,我喜欢这样一首小诗:"当人梯——用我们的坚韧/让学生踩着我们的肩膀奔向新的征程/当园丁——用我们的勤恳/让科学的百花园永远五彩缤纷/当春蚕——用我们的才能/让知识的绸缎从我们身上延伸/当蜡烛——用我们的忠诚/燃烧自己给人间带来光明."我本是一个极平常的人,因为做了一名教师,我的人生才有了不平常的意义.我甘为人梯,园丁,乐做春蚕,蜡烛,但如果我只能做一颗流星,我就要让我的生命之火为教育事业而燃烧,就要让自己燃烧着走完自己的人生旅程!

谢谢大家!

第三篇:以心灵之火点燃生命之炬

-—班主任论坛发言稿

点燃学生的上进之火,进而给其以心理上的轻松、愉快。

――魏书生

如果说班主任工作是一首无比优美的乐章,那么班主任则应是技艺高超的演奏家,要演奏好每一个音符,就必须熟谙每一根琴弦,这是掌握演奏技巧(或方法)的前提。然而,每个教育对象并不象琴弦那么形象可感,其内心世界都是一个比天空海洋还要广阔的宇宙,高深莫测,变化无常。因此,班主任必须深入实际细心观察,不断探索“宇宙”的奥秘,从心理教育入手,点燃学生的心灵之火,因势利导,才能驾驭好这一艘艘“宇宙飞船”。

我从事班主任工作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了,对其中的辛劳与快乐也深有体会 。众所周知,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复杂而辛苦的工作,尤其是对我们这些刚走上工作岗位不久的小学班主任来说,更是难上加难。面对五十多个

六、七岁的孩子,所学的理论、知识似乎一下子失去了作用,可以说是“摸着石头过河”,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收获很多,现在就将我这一年来从事班主任工作的几点感受说一说。

我觉得作为一个任课老师,尤其是班主任,一定要放下老师的架子,和学生做朋友。常听其他老师说,不可以给学生好脸,否则学生会蹬鼻子上脸,越来越难管。这是别人的经验,或许会很管用,所以我也拿来试试,心想,或许会很管用。 但是试了几天以后,不但对学生没有太大作用,连我自己都快坚持不住了,每天绷着脸实在是太难受了,没办法只好放弃这种严肃式的管理方法。

那到底有没什么即时起效的方法呢?我一时没了主意。后来在与副班主任王忠诚老师的聊天时,他对我说:“每个人有自己的性格脾气,每个班级也是如此,不要照搬别人的管理经验,静下心来,先观察,然后制定出符合自己班级的管理方法。”

听了王老师的话我茅塞顿开,于是着手去制定符合自己班级特点的管理方式。我们班的学生,各种情况都有,有父母离异的,有父亲外出打工常年不在家的,有父母不在身边跟着爷爷奶奶的等等。对于这些学生,我想让他们在学校里既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又能学到知识,不断的充实和完善自己。作为班主任,我也想和他们成为朋友,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感受。

要想与学生“打成一片”,就必须站在他们的立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这样才能让学生打开心扉,与我有一个真正的交流。我们班有一个小女孩,父母离异,跟随爸爸一起生活,因而性格比较内向,不爱说话,朋友也少,每天形单影只,看上去非常孤独。针对这种情况,我先是找她谈心,告诉他交朋友的乐趣,然后鼓励她敞开心扉去接纳别人,她起初毫无反应,对我的话似乎毫不在意,于是,我找来班内几个活泼开朗的小女孩,让他们主动和她交朋友,起初效果不佳,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一个月后的一天,我竟发现她已经能与小伙伴们开心的说笑了。望着她那微笑的脸庞,我也开心的笑了。或许一句关切的话语,一个简单的问候,就能让孩子感觉到内心渴求的温暖。我觉得真诚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只有真诚,才能驱散学生对老师的敬畏感,使之由衷地认识到老师是在帮助他,教育他,关心他。

班主任整天和学生打交道。一方面,在了解学生的过程中,交谈可弥补眼观之不足,拓宽获得学生信息的渠道,避免了解学生过程中的“晕轮效应”;另一方面,交谈在说服、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能收到巩固和强化学生知行的效果。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从晓理、动情到导行的过程,理的阐发、情的表达、行的引导,往往要借助于语言“媒介”来实现。称职的班主任无不与学生有大量的语言交流。他们或及时向学生传递国内外的最新信息,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或提出敏感的人生问题供学生思考,给学生以有益的忠告;或对学生所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才能予以肯定和赞赏,对偶发事件进行艺术处理和巧妙的引导„„这些在学生思想、品德、学习、生活等诸方面无处不在、无所不包的“言传”而非空洞的说教,其熏陶和感染的作用是多方面而巨大的,切不可等闲视之。

班主任不仅仅是一个班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更是一个班级的教育者。平时与学生相处的时间比其他老师要多得多,因此班主任的一举一动,都将对学生产生较

大的影响。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老师的外在行为表现对学生具有一种榜样和示范的作用,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尤其是对辨别能力、自控能力较差的低年级孩子,影响尤为突出。因此,在平时与学生相处的时时刻刻,我都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要学生做到的,老师先要做到”。比如,要求学生做到讲究卫生,不随便丢纸屑杂物,在平时,我总是把纸屑杂物丢到垃圾箱里,那些近旁的学生看到我这样做之后,会和其他学生说,那些随便丢纸屑杂的学生会受到教育,再也不随便丢纸屑杂 。教育学生讲文明懂礼貌,那么我也会主动跟学生问好,说谢谢你之类的礼貌用语,孩子也会自然地用礼貌用语来回答我。这样的一种正面影响一定能有益学生的发展。

前苏联教育家申比廖夫曾说:“没有教师对学生直接的人格影响,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工作。” 在加强自身修养的同时,我们也时刻不能忘记对学生品质的重视和培养。真正让我领悟到这一点的重要性应从去年的一次交钱事件说起。我们班上有一个小男孩,平时很调皮,但是十分聪明,我非常喜欢他。但是很长一段时间里,班上的同学都向我反映他偷东西,起初我不相信,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亲眼目睹了他偷拿同桌的转笔刀,我才相信他偷窃的事实。于是,我找他谈话,但他死不承认 ,我觉得问题很严重,便给他妈妈打了电话。他妈妈也不敢相信,答应马上就到学校里来。过了没多久, 他妈妈来了,经过交谈得知他家庭条件很好,并不是缺东西用,针对这一情况,我们想出了对策,先引导教育,实在不行再进行思想教育,他妈妈同意了,看着她离去时无奈的表情,我想安慰她一下,但我实在不知道该说什么。那一刻,我感觉到作为一个班主任,不只是要教育好学生要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好好学习,同时要注重学生的人格教育,教育他们做一个诚实的人,做一个人格健全的人。

孟子说:“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班主任工作虽有规律可循,但教育对象是千差方别的。班主任只有区别不同情况,进行全方位的立体思维,做到左思右想、三思而后行,才能找到打开每一把“锁”的“钥匙”,提高班级工作的有效率和成功率。

以上只是我从事班主任工作以来的几点感受,也许有一些盲目或浅薄,但是我会积极向其他老教师学习,争取让自己的工作更有目的性和有效性,从而是班级有更大的进步,让自己有更大的提高。

第四篇:爱_让生命之火重新点燃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

教学背景:通过初中阶段的语文基础的积累学习,对小说有关知识已经了解了也具备了较高的文学素养。因此,本小说的学习,很容易激情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进入高中阶段后,学生开始离开父母寄宿在学校,必然会出现一些不习惯。而且这一代孩子多是独生子女,在家是万千宠爱于一身,不会与同学老师相处,不能包容其他人。特别是高中阶段的他们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开始萌发自己想法和主见,想要用自己的特立独行来证明自己的成熟,因此,本节课的学习便能对学生的为人处世和性格发展有着良好的引导和教育作用。 教学课题:《最后的常春藤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与复习有关小说三要素的基础知识。

过程与方法:理解小说曲折生动的情节对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认识建立精神的支点对人生的重要性。学习主人公“牺牲自我,成全他人”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小说曲折生动的情节对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的作用。

教学难点:能认识建立精神的支点对人生的重要性。学习主人公“牺牲自我,成全他人”的精神。

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苏教版高中必修二第一专题“珍爱生命”中“精神支柱”部分的第二篇课文,它是美国短篇小说家欧•亨利最为成功的作品之一,作品表现出的朴素的人类情感是这篇小说最能打动人心之处,小小的一片常春藤叶,沐浴着人性的光辉,创造了挽救生命的奇迹。在狰狞的死神面前,信念往往比名药更有效,这信念常常来源于深沉的博爱。这篇文章中串联着两个主题,而且欧•亨利小说的语言幽默诙谐,结尾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中,都是本节课要学习的重点,但是要在一节课中做到面面俱到必然会影响主题的挖掘,因此在这节课的处理中,我们设计了以老贝尔曼为主线和以他身上散发出的人性光辉为主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深入挖掘文中体现出的人与人之间相濡以沫的真情,深刻地理解人性美,从而提高语文素养。这样处理也避免了课堂容量过大,主题杂乱,挖掘浅显等问题。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在过去的2012当年中,发生了很多感人肺腑的事迹,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两位朴实的女性,一位是“最美妈妈”------吴菊萍”,她用双手托起坠楼孩童,另一位是“最美教师”----张丽莉”,舍身救出车轮下的孩子。从她们身上感受到了在这个浮躁不安的社会中还闪烁着人性的光辉,还有着浓浓的生活温暖,今天我们还要跟随欧·亨利先生一起去欣赏一片世间最美叶子,去瞻仰另一位闪烁人性光芒的生命歌者,去体会那支撑生命的勇气。

二、预习检查:

走进作者:欧·亨利,美国杰出的小说家,代表作:《最后的常春藤叶》、《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等。 欧·亨利一生写了300多篇短篇小说,大部分反映了下层人物辛酸而又滑稽的生活。这些作品以其幽默的生活情趣、“含泪微笑”的风格被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的百科全书”。他的作品往往有一个突出的艺术特点——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局,故事奇特又耐人寻味,情节动人而笔触细腻。 预习点评:

转弯抹角( mò )

似的(shì )

蹑手蹑脚

(niè )一幢楼房( zhuàng )

启示: ①启发提示,使有所领悟。②通过启发提示领悟的道理。

启事:则是为了说明某事而登在报刊上或贴在墙壁上的文字。

三、课堂学习

同学们,在初中的时候我们学过小说的三要素,包括了那些内容呢?(人物、环境、情节)那通过预习你们找出《最后的常春藤叶》的人物有哪些?(苏艾、琼珊、贝尔曼、医生---底层小人物)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怎样的环境中?(街道错综复杂、苔藓遍地、阴暗潮湿、居住空间狭窄---自然环境。风格古香古色 艺术气氛浓厚--社会环境)那谁来复述一下这个故事呢?(女画家琼珊得了肺炎生命垂危,她把生命维系在最后的常春藤叶上,老画家贝尔曼在风雨交加的夜晚画了最后的常春藤叶,给了琼珊生的希望,最后琼珊在好友苏艾的照顾下活了下来,而贝尔曼却失去了自己的生命。)给予琼珊信念的那片叶子为什么在风雨交加的夜晚也没有凋落呢?(--贝尔曼画在墙上的)那这是一片怎样的叶子呢?

1、请找出文中描写最后的常春藤叶的语句,读一读。

第40节:

“经过了漫漫长夜的风吹雨打,仍旧有一片常春藤的叶子贴在墙上。它..是藤上最后的一片叶子。靠近叶柄的颜色还是深绿的,但是锯齿形的边缘..已染上了枯败的黄色,它傲然挂在离地面二十来英尺的一根藤枝上面。” ..第44节:

2

“那一天总算熬了过去。黄昏时,她们看到墙上那片孤零零的藤叶依旧附..在茎上。随着夜晚同来的是北风的怒号,雨点不住地打在窗上,从荷兰式的屋檐上倾泻下来。” 第46节:

“那片常春藤叶仍在墙上。” ..生齐声朗读

小结:从大家的朗读中我能感受到这片常青藤叶带给人的那种顽强的力量,正是由于这种力量唤醒了琼珊对生的渴望,给了她生命的勇气。

那么为什么这片叶子不落,琼珊就有了生活的希望了呢?(因为她把希望寄托在这片常春藤叶上了——22等最后一片掉落下来,我也得去了。她已经绝望了,但是见到这样的一片叶子,她又重新燃起了生的希望。)

那么说是这片不落的叶子给予了琼珊活下去的勇气与希望?那这片叶子是贝尔曼先生画上去的,所以说与其是最后一片常春藤叶给予了她力量不如说是老贝尔曼先生赐予了她希望。那贝尔曼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2、贝尔曼人物形象分析

贝尔曼

请大家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前后左右合作分析讨论一下。 文章总共几次写到贝尔曼?(三次)

①第一次描写出现在哪一节?(请一生读第30节。) 第一次见面你对这老头的印象怎样? 这是一个相貌丑陋、酗酒成性、性格暴躁的老头。----主要运用外貌描写 ②贝尔曼的第二次出场主要是跟苏艾的对话,我们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看看这第二次出场同学们对他的印象是否有所改观? (学生推荐男女两位学生分角色朗读。)

贝尔曼关爱他人、善良、富有同情心。第二次见面让我们觉得这个老头还是有那那么一点可爱的地方的。------主要运用语言描写 -------这两次描写都是正面描写

③贝尔曼的第三次出场是通过苏艾之口,我们一起来读最后一段。

(生齐声朗读最后一段。)

最后一次见面,贝尔曼又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觉?

心灵的震撼,这是一个为了他人而牺牲自我的,平凡而有伟大的人。 -------侧面描写

小结:

贝尔曼是一个外表平凡甚至还有点令人讨厌却有一颗火热的金子一样爱

3

心的人。穷困潦倒仍无私关怀,帮助他人,甚至不惜生命的代价去拯救别人。

那么在挽救琼珊的过程中仅仅依靠贝尔曼就够了么?还有谁?

3、琼珊病愈的原因有哪些?

贝尔曼藤叶的鼓舞 朋友苏艾的关爱 医生的尽力救助 自己的信念

(1) 贝尔曼——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在墙上画了最后的常春藤叶,给琼珊带

来生命的希望,鼓舞她活下去。

(2) 苏艾——无微不至地照顾琼珊,鼓励她,用她的友谊温暖琼珊。 (3) 医生——尽力医治琼珊的病。 (4) 琼珊自己

在琼珊得肺炎病危的时刻,医生说“她的病只有一成希望”“那一成希望在于她自己要不要活下去”。虽然最后一片常春藤叶的鼓舞作用很大,但是琼珊自己如果真的不想活下去的话,即使有这片叶子也无济于事。琼珊的康复仅有最后一片叶子是不够的,还需要琼珊自己的力量来战胜病魔。因为在生与死、抗争与屈服之间,需要自己树立信心,作出努力,才能得胜。

小结:

琼珊病愈需要她自己坚定的信念,需要医生精湛的医术,也需要苏艾的精心呵护,还需要老贝尔曼以生命为代价画出的藤叶的精神支持。

贝尔曼、苏艾、医生,这些人都不是琼珊的亲人,那么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使得他们走到一起来,共同挽救了琼珊呢?(用一个字概括)

是爱,是一种对他人无私的关爱之情,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至爱真情。 同学们,落叶无情人有情,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这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我们离开父母来到这陌生的地方,同学们一起相处一定要学会多为别人考虑,互相帮助,只有生活的环境才会充满了温暖与真情,我们才算的上是一个大写的“人”!接下来我们做一下当堂检测。

当堂检测:以“爱心”为陈述对象,仿造下面的句式,续写两个恰当的比喻句,使之构成一组排比句。

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 爱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爱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爱心是一股撞开冰闸的春水,使铁石心肠受到震撼;爱心是一座亮在黑夜的灯塔,使迷途航船找到港湾。

2)爱心是一场纷洒在春天的小雨,使落寞孤寂的人享受心灵的滋润;爱心是一泓

4

流淌在夏夜的清泉,使燥热不寐的人领略诗般的恬静。

3)爱心是一柄撑起在雨夜的小伞,使漂泊异乡的人得到亲情的荫庇;爱心是一道飞架在天边的彩虹,使满目阴霾的人见到世界的美丽。

七、结束语

大家的答案都非常的好,是的,我们就是这样沐浴着人性光辉的爱,感受着人与人之间无私的爱,也只要我们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世界将变得一片芳香,也只有心中有爱,有着对生命的执着与信念,一切美好的结果都在意料之中。 人生难免经历艰难痛苦,但是再苦再难也要坚强,心若在梦就在。(放歌曲《从头再来》) 教学反思:

《最后的常春藤叶》是欧·亨利的一篇小说。这篇文章的学习主要采用文本探究的方式,通过重点问题的设置,串联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主题。一节课下来,总体的感觉比较好,教学目标基本得到落实,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整课堂也散布着浓厚的人文气息和温馨的人性光辉。

语文是一门有着丰富人文内涵的学科,《最后的常春藤叶》又是一篇闪现人性之光的文章。所以这节课我特别注重文本内涵的挖掘。通过典型问题的设置,让学生着重分析老贝尔曼先生的形象,从他身上体悟那强烈的人性光芒。在教授过程中,特别注意问题与问题之间的衔接,注重精彩段落的朗读品味,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让学生们在充分感悟文章魅力的同时感受人物的美、情感的美,从而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当堂检测的仿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发散能力。

本节课原本以为准备的很充分了,可是在教学操作层面还有很多的环节没有做好。在预习点拨时,近义词的不同之处阐述不是很明确;在引导学生快速找出描写老贝尔曼形象的句子时,面对学生的回答有些性急,没有很好的点拨便给出正确答案;课堂中出现的应急情况不能很好地解决。但是这种课堂掌控能力并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提升的,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不断地锤炼自己。

第五篇:自考重燃生命之火同路人故事

他在日记中写道:“当别人以年为单位计算寿命的时候,我却是以天为单位来计算的,我把每一天都当成是生命中的最后一天,同路人故事:自考重燃生命之火。”13年前,他不幸患上号称“人类健康第三杀手”的IgA肾病,但他并没有放弃对生命的热爱。相反,他以坚强的毅力,先后拿下了自考汉语言文学专科、本科和心理学本科文凭,成为文理双学士。

近日,记者走进丰台区海军某大院,军人张应龙正在宿舍做午饭。菜里有辣椒,身为湖南人的他,喜欢吃辣。“来,尝尝我的手艺”,他笑呵呵的,一点看不出是位曾被医生判了“死缓”的重病患者。

风华正茂身患重病

1995年9月的一天,海军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疗系学生张应龙突然病倒了——他眼睑浮肿,头痛难忍,全身乏力。学员队干部把他送到了海军第414医院,最终被确诊为IgA肾病。

学医的张应龙脑袋“嗡”的一声,顿时一片空白。他知道,这种病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

这一年他才23岁,即将毕业成为一名海军军医。为了这个梦想,他已付出了太多努力。参军3年后,他凭借努力,从文科改学理科,成功地考取了军校,是全队160名学员中唯一的文科生,是父母家人眼中的骄傲。

1997年3月是他生命中的一道重要关口,那时他在军校已修完全部课程,并且通过了考试。遗憾的是,一年多的治疗并没有取得明显效果,他被迫退学了。

在痛苦与绝望中,他悄悄地从医院溜出来,独自走上了南京长江大桥。他在大桥上徘徊了很久,想了很久,甚至跨上了大桥栏杆,想跳入滔滔江水一死了之。理想的风帆刚刚扬起,难道就要被这突如其来的风暴折断桅杆吗?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张应龙最终说服了自己,又悄悄地从大桥上走了下来。

自考重燃生命之火

退学后,单位送张应龙到海军总医院进一步治疗,他的病情基本稳定了。

一天,张应龙在医院附近散步,路过报摊儿时,他眼前一亮:北京自学考试报。他买了一张,细细读后,他知道了还有自考这样一种可以重圆大学梦的学习形式,他看到了新的希望。“我知道死亡离我并不遥远,难道就让生命这样无声无息地消失吗?虽然我患有重病,可我还有健全的大脑,还可以边自学、边写作。”

第二天,张应龙拖着病躯去买教材。他选择了最感兴趣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从此他踏上了漫长的10年自考路。张应龙拿出了发黄的北京自学考试报,这是一张他珍藏许久的报纸,他说:“是自考报把我引进了自考大门,让我这10年活得更加充实。”

由于病情的反复,张应龙曾先后8次住院接受治疗。在那些难忘的日子里,他不止一次亲眼目睹曾经和他一起打牌、聊天的病友一个又一个地离开人世,其中最年轻的一位仅有23岁,经验交流《同路人故事:自考重燃生命之火》。这让张应龙深刻体会到生命的脆弱和人生的短暂。

他把每一天都用在了读书上,加倍珍惜每分每秒。为此,他还自创了计时学习法。每次学习前和学习结束后,他都会看下手表,把时间记在旁边的小本子上,时间以分为单位。每晚睡觉前,还要给自己算笔账,看今天学了多长时间。“在那些别人认为我会痛苦不堪、悲观失望的日子里,是自考让我看到了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是自考让我忘掉了烦忧和痛苦,更加热爱生命。”

从2002年7月开始,他的病情竟然奇迹般地趋于稳定,化验结果也显示,病情没有进一步恶化。学医的张应龙这样解释:人患病后,保持开朗乐观的心态,就会增强自身的免疫功能,从而增强自身抵抗疾病和恢复健康的能力。他还幽默地称之为“精神疗法”。

抱病拿下文理学位

张应龙的单身宿舍陈设极为简朴。他打开柜子上的旧皮箱,拿出了5本证书:汉语言文学专科毕业证、本科毕业证、心理学本科毕业证、文学学士学位证、理学学士学位证。

他打开一本本证书,抚摸着内页,这是他心中的“宝贝”。这些“宝贝”见证了他艰难的自考路。

1997年10月,张应龙首次报考了自考,虽然身体状况还不稳定,但他还是报考了4科。当时,医生们想尽了办法也没法使张应龙从头痛头晕和全身乏力的痛苦中解放出来。为此,他每次看书不能超过两小时,当剧烈的头痛像针扎时,他就稍稍休息,症状稍微减缓后,他又会捧起书来。

病房里经常人来人往,声音嘈杂,为了顺利通过考试,张应龙硬着头皮啃书。一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要考5本书,医院晚上9点熄灯,他就在每天天微亮起床,借着窗外照进来的光线读书。经过几个月的努力,首次考试他就通过了两科,这给了他极大的鼓励。凭着超常毅力,他于2002年考下汉语言文学本科。

等到写毕业论文时,他选择了一个难题:《论沈从文散文的自然美和人性美》。他把沈从文的4本散文集精读了一遍,写出了一篇较高水平的毕业论文,受到了导师北师大中文系教授钱振纲的称赞。

拿到文学学士学位后,2003年张应龙开始报考心理学专业。他说:“总觉着自己理科基础不太好,想拿个理学学位,再说,学心理学也比较符合我自身情况,也许以后能派上用场。”又是4年艰难跋涉,2007年4月他考完了本科全部课程,开始撰写毕业论文。这次的论文题目是《抑郁症躯体化症状的统计分析》,导师要求收集100例以上抑郁症患者的资料,他和导师罗和春教授协商后,决定跟随罗教授到医院出诊。

每天早上5点他就起床,先骑自行车再倒公交车,赶到北大第六医院,跟着罗教授一起出诊,收集案例。整整坚持了3个月,他才做出了论文,论文成绩为优,他顺利获得北大理学学士学位。

他把自己比作一朵无名的小花,在遭遇了暴风雨袭击后,却奇迹般地挺过来了。“我得到了部队和社会上太多人的爱,没有这些营养,我也许早就枯萎了。”他说,自己正在备考心理咨询师资格证。尽管自己能力有限,但也要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天,全力回报社会,回报关爱他的人。

上一篇:企业一岗双责责任书下一篇:求职信中文精选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