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重症监护病房

2024-05-19

神经重症监护病房(精选十篇)

神经重症监护病房 篇1

1 病人的心理特点

1.1 重症监护病房是一个封闭式的集中治疗和护理的场所, 由于重症监护病房不允许家属陪护, 加之对自己的病情不十分了解, 病人会产生孤独、害怕、无助、烦躁不安等心理反应。

1.2 各种不适带来恐惧感, 各种引流管制约身体的活动, 各种监护导线及四肢固定。治疗时的创伤, 气管插管, 氧气管, 鼻饲管以及被迫的体位。持续的静脉注射, 咳痰, 更换体位后的不适等。

1.3 对重症监护病房特殊环境的不适应, 陌生的环境, 多个病人共处一室, 各种监护设备工作及报警的声音, 医护人员匆忙的脚步声, 有关各种病情的谈论刺激以及同室病人的抢救与死亡。

1.4 伴随着接受呼吸机治疗的痛苦体验, 在接受呼吸机治疗的期间, 病人的痛苦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折磨, 而且对自已所处状态产生强烈的不安, 恐惧, 大部分病人认为接受呼吸机辅助治疗是最痛苦, 最难以忍受的阶段。护理人员必须关注由此而产生的严重心理问题。

2 护理措施

2.1 了解入住重症监护病人的文化程度, 经济能力, 尽快熟悉病情, 了解病人平时性格, 分析病人的心理状态。病人在重症室无家属陪伴, 护士应以文明礼貌的称谓, 体贴关怀的话语, 坦诚相待的目光。主动扶助的动作使病人心理上得到安慰, 并告知病人你的家人在监护室外守候着你, 你的病情很快会稳定, 医务人员会24小时为你提供医护等。使病人的心理上产生一种安全感。并根据病情允许家属短时间探视, 在情感上给予支持, 以减轻孤独, 抑郁情绪。

2.2 创造良好的监护环境, 降低噪声, 安静及低噪声环境有利于缓解病人的紧张焦虑心理。应注意做到“四轻”说话轻、走路轻、开关门窗轻、各项操作轻, 不用的仪器设备尽可能关掉, 监护仪的声音尽可能调小。在病人处于正常睡眠状态时, 尽量避免影响病人, 更不要让其看到其他病人的抢救场面。保持环境整洁、舒适。

2.3 增加与病人的交流和沟通, 各项措施及操作应取得病人合作, 对于清醒病人在进行任何操作前均应向病人说明目的和步骤, 可反映出对病人的尊重, 以得到病人的合作。切忌只注意监护仪器而忽视对病人的体验。痛苦烦躁的病人, 护士应理解病人, 体察病人并尽量想办法解除痛苦。护士要经常巡视病人, 询问有无不适, 监测生命体征的动态变化。对病人的主诉进行认真的分析, 及时向医师汇报。

2.4 重视非语言交流与沟通, 对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不能进行语言交流的病人, 可以通过病人的眼神, 面部表情, 手势和动作, 来判断表达的意图。如让病人采取点头、摇头、眨眼、握拳、等进行交流。及时给以解答, 满足病人要求, 减轻病人的负担与痛苦。同时使病人明确待呼吸改善拔管后便可以正常交流。

3 体会

重症监护病房整改草案 篇2

一、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治疗区和监护区有明显标志;室

内设有流动水洗手设施。

二、医务人员入监护区(室)应更衣换鞋、戴口罩、帽子,洗手、患有感染性疾病者不得进入。

三、时带手套:。

1、地面消毒:采用湿拭清扫,用清洁剂拖地,每日1—2次:清除

地面的污秽和部分病原微生物;地面受到病原菌污染时用500mg/升含氯消毒剂,作用30分钟,致病性芽孢菌污染用含有效氯1000—2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拖地或喷洒地面。

2、各类物品表面的消毒:室内用品如桌、椅、床头柜等用品表面

受到病原菌污染时必须采取严格的消毒处理。如用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或喷洒室内各种物品表面。

3、其他表面的消毒:包括病历夹、听诊器、门把手、水龙头、卫

生间、便池等物表,这些地方容易受到污染,通常情况下,每天用清洁水或清洁剂擦抹刷洗处理,保持清洁。当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时参照上述各类物品表面的消毒方法进行处理;

4、床单位消毒:包括病床、床垫、枕芯、毛毯、棉被、床单等,可采用床单位臭氧消毒器进行处理。

四、加强室内的清洁卫生,每天进行空气消毒,做好环境监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认真洗手或手消毒,必要

测。

五、监护区每张床使用面积不少于9.5m2,感染病人和非感染病人分开安置,特殊感染病人单间安置,诊疗护理活动应有相应隔离措施,以控制交叉感染。

六、管理。

七、生。

八、加强抗感染药物的临床应用管理,防止发生菌群失调;注意病人各种留置管路的观察与护理,预防感染的发加强无菌技术操作,加强对各种仪器、用品等消毒灭菌加强细菌耐药性的监测。

九、严格探视制度,限制探视人数,探视者应更衣换鞋、戴口罩、帽子。与病人接触前洗手。

十、施。

十一、加强对各种仪器设备、物品等消毒灭菌,防止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静脉导管感染、尿路感染等发生。

1、消毒的程序:a:凡被甲类传染病病人,以及肝炎、结结核、艾

滋病、炭疽病等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血液等污染的器材和物品,应先消毒,再清洗,使用前再按物品污染后危险的种类,选择合理的消毒灭菌方法进行消毒或灭菌;b:凡是严格保护性隔离病人拟用的物品均需灭菌;c: 凡是普通病人用过的物品,可先清洗后消毒。对特殊感染或高度耐药菌感染的病人,应严格隔离措

2、各类物品的清洁与消毒方法:

a:接触未破损皮肤的器具:血压计袖带若被血液体液污染应在清洁的基础上用250—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后,再清洗干净,晾干备用;听诊器可在清洁的基础上用乙醇擦拭消毒;腋下体温表用后应在清洁的基础上用75%乙醇或500—10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10—30分钟后,清水冲净、擦干,清洁干燥保存备用。

b: 接触未破损黏膜的器具清洁:如扩阴器、开口器、舌钳、压舌板、肛表等器具,用后应先清洗去污,擦干。最好一次使用,用后焚烧;耐高温的器具用压力蒸汽灭菌后,保存备用;不耐高温的器具在清洁的基础上用75%乙醇或500—10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10—30分钟后,清水冲净、擦干备用。

c:通过管道间接与浅表体腔黏膜接触的器具:如氧气湿化瓶、呼吸机和麻醉机的螺纹管、氧气面罩、胃肠减压器、吸引器、引流瓶等器具应在清洁的基础上:耐高温的器具用压力蒸汽灭菌;不耐高温的可清洁后浸泡500—1000mg/l含氯消毒剂30分钟后,清水冲净、晾干,清洁干燥保存备用。

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呼吸机螺纹管等器材必须每日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湿化液应用灭菌水。

d:其它类器具:热水袋、冰袋无血液、体液污染时浸泡于250mg/l含氯消毒剂30分钟后皂水洗净晾干;治疗车、换药车:每日用250—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1—2次。

重症监护病房护理风险与防范措施 篇3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护理风险;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2-0519-01

重症监护病房是集现代化的仪器设备对重症患者监护治疗的一种先进医疗护理的组织形式。主要作用是当医务人员凭他的感觉不能觉察或来不及觉察到的,而通过现代化的监护仪器能够早期及时地发现患者潜在的致命或致残的危险因素,从而及时处理、纠正或抢救,有效地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护理风险是指医院因病人在护理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1]。重症监护病房是一个高医疗护理风险的场所。病人病情危急且变化快,护士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随时面临医疗纠纷的潜在风险。为了在维护患者权益的同时,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预防杜绝因护理工作而引发的医疗纠纷,有必要进一步认识护理风险。

1 重症监护病房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

1.1 护理操作中的风险 大量支持生命的仪器、设备的运用技术操作多,使用过程中的不顺利;大型检查与采取紧急医疗措施误伤其他脏器或各种侵入性操作导致感染;离开病房外出检查或转运途中心跳、呼吸的停止;约束带固定身体或被动体位形成的压疮;多种药物应用带来的副作用;无过错输血感染、输液反应、过敏反应等导致的直接致死或致残。

1.2 护理工作中的风险

1.2.1非计划性拔管 病人的监护仪器多,身上的管道多,在给病人做翻身或各种治疗时各种管道如气管插管、胃管、创腔引流管、导尿管、静脉插管均可能出现意外脱管或者患者自行拔管。在上述管道中,以气管脱落至体外或自动拔除的风险性最大[2]。气管导管滑脱后病人出现缺氧烦躁,若再插管可能造成气道损伤且操作难度加大。

1.2.2 窒息 监护病人病情重,昏迷病人多或脑梗塞致球麻痹,咳痰无力,尽管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若气道湿化不够、吸痰不及时、换管不及时、痰痂堵塞、呕吐物误吸等均可导致窒息。

1.2.3 仪器设备使用 医生为病人使用调节好仪器设备后护士更换管道需重新调节某些仪器,护士使用不熟悉出现问题。

1.3 护理管理中的风险

1.3.1护士应急能力不强 中心重症监护病房的护士需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专业理论功底及较多工作经验的积累,对不同专科的专业护理技能及对危重患者应急处理的能力。如肺性脑病的患者突然出现心律失常,应考虑为颅内压增高或电解质紊乱的早期症状,应及时报告医生。如高位颈髓损伤的病人出现尿量增多,每小时300ml以上,应及时报告医生是否有尿崩的可能。

1.3.2 口头医嘱多 重症监护病房抢救患者多,医生常常来不及开书面医嘱;如微量泵注射药液用完后需按照原医嘱执行,护士自行补充,医生没及时开书面医嘱;夜间护士请示值班医生的临时口头医嘱,没及时开书面医嘱。

1.3.3 院内感染 危重患者全身免疫力低下、侵入性治疗的实施、消毒隔离制度不落实或消毒隔离设施不合理等,患者院内感染。

1.3.4 护士配置不足 重症监护病房夜班频,加班多。年轻护士多经验缺乏,病人病情重、变化快,一个护士要同时照顾几个病人,有时忙于某个重病人,而对另外的病人可能无暇照顾或因病情变化未及时发现而给病人带来严重的后果,由此带来法律问题。因此,要保证护理质量,合理配置护士十分重要。

1.3.5 医护记录不相符 护理记录书写与医疗记录时间和内容出现差异,导致不对应,使病历所具有的法律作用失效。

2 防范措施

2.1 护理操作中的风险防范

组织落实,完善各种操作规程 对事故的易发点把好关,针对危重患者具有突发性、艰巨性和不可预见性的特点,科内成立风险监控小组,制定相应的防范处理措施。对护士常使用的支持生命的仪器、设备的运用技术、侵入性操作、对各种意外情况发生的应急处理进行反复操作培训,考试考核;使用过程中如有疑似输液、输血、注射、药物等引起的不良后果的,医患双方及时共同现场实物封存送检。患者离开病房外出检查或转运等各个环节应事先评估患者的病情、生命体征,提前通知所到科室及时安排接待。转运中必需的器械、急救物品备齐备足。电梯等后勤保障应准备到位。防范途中可能发生的管道扭曲、移位等。这些细小的环节稍一疏忽,就有可能引发医患纠纷,使护士成为责任人。

2.2 护理工作中的风险防范

2.2.1 护患合作,防止非计划性拔管 对于神志清醒合作的患者应耐心讲解各种管道的正常不适反应及使用的必要性,对于烦躁、意识不清楚、的病人进行适当约束,防止乱抓乱拔,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镇静剂。在为病人治疗、护理及翻身等操作时,防止管道滑出,操作完毕后要检查和固定好各导管。

2.2.2 避免窒息 ,及时清除呕吐物 患者呕吐时头偏一侧,床边备好吸引器及用物。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患者要充分湿化气道,防止痰液结痂。气管导管定期更换。定时翻身叩背,使痰液松动易吸出。

2.2.3 定期培训,熟练使用各种仪器 对护士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熟练掌握危重患者抢救技术,特别是对各种设备仪器的使用,在急需抢救时,能够以娴熟的精湛的技术迅速有效地解决病人的疾苦,挽救生命。

2.3 护理管理中的风险防范

2.3.1 提高素质,增强护士应变能力 对护士进行持续的急救护理继续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对施救工作中的潜在风险的认识;帮助他们养成积累经验,总结教训的习惯;培养他们善于思考,乐于总结,用时应变的能力。

2.3.2 严格医嘱,正确执行口头医嘱 护士在执行医嘱时严格按制度执行,认真做好三查七对。在抢救病人时执行口头医嘱,执行口头医嘱要复述一次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抢救结束后要督促医生及时补开医嘱,非抢救时不能执行口头医嘱。

2.3.3 把好关口,落实消毒隔离制度 防止院内感染须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进行护理操作时严格遵守操作程序。尽量使用一次性用品,防交叉感染。

2.3.4 优化管理,充分发掘人力资源 合理控制人力资源成本,根据职业身份分层次使用护士。如主管护士、高年资护师、低年资护士分清职责,合理搭配,提高人力利用效率。实行两班制,减少交接班环节,降低由此带来的护理风险。实行弹性排班制,做到忙而不乱。医院成立药品、物资配送中心,由非专业人员下送到临床科室,减少护士从事非护理工作所占用的时间。聘用文秘或助理护士承担间接护理项目[3],把护士的时间还给病人。但是应配足护理编制,减少护士的超负荷工作,才能减少护理风险发生的概率[4],确保护理安全。

2.3.5 医护交流,避免出现记录不符 医疗护理记录的时间与内应及时核实,避免医护记录冲突。书写时应做到客面、准确、及时、完整,禁止出现遗漏、涂改现象。容不符比较常见,其主要是因为医护双方对患者资料来源的误差及医护沟通不及时所造成。对于关键性的操作发现、病情突变的時间等重要方面护士同医生核查一致后再记录。特别是在病历归档前主任、护士长应做常规审查,发现书写记录中存在不一致。

参考文献:

[1] 李晓惠.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分析与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5):375-376.

[2] 钱淑清.ICU 病人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与护理防范[J].护理研究,2005,19(3):69-70.

[3] 云晓蕊,韩益平. ICU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不足现状分析及对策[J].现代临床护理,2008,8(8):68-69.

神经重症监护病房 篇4

1 NICU病房的特殊性

NICU是危重患者进行集中治疗抢救的场所, 所收治的患者病情重、生命体征不稳定、变化快、治疗复杂, 许多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差, 甚至处于昏迷、休克状态。NICU不允许家属探视, 因此虽然患者在重症监护室中能得到较好的监护和救治, 但由于患者病情危重, 患者家属更容易表现焦虑、恐惧、烦躁等情绪, 甚至与医护人员发生冲突。NICU患者病情的特殊性要求护理人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沟通能力, 要从意识上认识到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2 健康教育的内容

2.1 入院教育

NICU入院患者往往病情危重, 护理人员需及时向患者家属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 如既往病史、家族病史、日常饮食、睡眠等。向患者家属介绍病区环境、设施及相关制度, 同时说明患者病情、当前的治疗措施, 减轻患者家属焦虑、紧张的情绪, 更好地配合治疗工作。

2.2 住院期间教育

护理人员应重视与家属之间的交谈与沟通, 责任护士应在每天的探视时间向患者家属介绍患者的意识状态、饮食、睡眠等基本情况;介绍目前实施的治疗措施、费用情况, 使患者家属及时了解患者疾病的发展与转归情况。同时护理人员应了解家属的心理状态与心理需求, 对家属给予心理疏导, 减缓家属对患者疾病的担忧和焦虑情绪, 以取得家属的理解和配合, 让家属参与整个治疗及护理过程。当部分NICU患者出现病情恶化的状况时, 多数患者家属对患者预后难以接受, 护理人员更要尊重患者家属的知情权, 有技巧性地与其沟通, 让家属理解并帮助其接受现实。

2.3 转室及出院教育

NICU患者病情好转, 转入普通病房时, 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家属详细介绍患者的病情、留置管道护理、日常护理及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患者康复, 即将出院时, 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家属饮食、服药、休息、随诊、院外急救的要点, 重点强调肢体功能锻炼的重要性, 提高患者家属的护理技能, 帮助患者尽早康复, 减少疾病的复发, 并及时掌握就诊时机。

3 健康教育的方式

3.1 口头方式

采取当面交流、讲解的方式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是最直接、最基本、最主要的方式。护理人员在与患者家属一对一的交流过程中, 可即时帮助患者家属更好地了解患者病情, 解决患者家属对救治过程存在的疑惑、顾虑, 宣教日常护理及健康保健等相关知识。

护理人员以语言方式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时, 一要合理安排适宜的时间、适宜的场合;二要注意交谈的态度。做到主动、热情、耐心、客观、准确;三要有接纳的态度。避免不成熟的建议及不准确的指导, 避免纠纷, 避免加重患者家属的心理负担。四要注意语言技巧。要站在患者家属的立场, 耐心诚恳宣教, 语气委婉而中肯, 态度和蔼可亲, 表达通俗易于接受, 掌握交谈重点, 言简意赅, 及时解答其疑惑, 建立密切的护患关系。

3.2 文字方式

宣传栏、宣传册等以文字形式进行的健康教育, 使患者家属既可在闲暇时阅读, 拓展知识面;又可在需要时及时得到帮助, 节省了护理人员和患者家属的学习时间。

3.3 示范方式

护理人员向患者家属示范为患者翻身、叩背、按摩、更换床单、鼻饲饮食等方法, 并让其模拟操作, 反复练习, 手把手帮助患者家属掌握护理技巧。

3.4 多媒体方式

通过病室电视、电脑等媒体播放有关健康教育的各种信息, 如医院简介、学科优势、疾病咨询、病房医生和护士简介、NICU制度、护理知识等, 可更直接、形象、生动地对患者家属进行宣教。

4 讨论

护士作为医院健康教育的主体, 如何运用高质量的教育手段, 对不同生理、心理、社会及文化背景的患者及家属做好健康教育, 离不开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熟练的技能。护理人员在健康教育过程中要学会换位思考, 患者及家属对有关健康问题求知欲很强, 要想做到患者及家属满意, 健康教育就必须落实到位[2]。NICU危重症患者集中, 昏迷患者多, 注重患者亲属的健康教育工作要因人而异、适时而宜, 对不同的疾病、不同的家属, 在不同的时间段, 宜采用不同的宣传教育方法, 注意有的放矢[3]。积极有效的健康教育, 既有助于改善家属的心理状况, 增强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又有助于改善护患关系, 减少不必要的医患纠纷, 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有效措施之一。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神经外科,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胡金兰, 诸葛毅.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家属健康教育的实施[J].浙江临床医学, 2005, 7 (11) :1230-1231.[1]胡金兰, 诸葛毅.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家属健康教育的实施[J].浙江临床医学, 2005, 7 (11) :1230-1231.

[2]葛淑华, 梁伟, 孙静, 等.重症监护病房中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全科护理, 2012, 10 (9) :2484-2485.[2]葛淑华, 梁伟, 孙静, 等.重症监护病房中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全科护理, 2012, 10 (9) :2484-2485.

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须知 篇5

尊敬的病员家属:

您好!您的亲友因病情需要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我们全体医护人员将竭诚为您的亲友提供良好的医疗和护理服务,为保证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现将有关事项告知,并请您积极配合。

1、病人入住ICU,表明病情极其危重,随时有生命危险。

2、ICU病人因病情危重,需要采取持续监测及特殊的治疗措施,请家属按医院规定及时交纳住院费用。

3、为保证危重病人安全,防止感染,ICU内不留病人家属陪护。请留下家属的联系电话,以便ICU医护人员随时能与家属取得联系。特危重病人需有1名家属24小时留在院内,(可在探视等候区等候)。希望病人家属在照顾亲人的同时,自己注意休息。

4、请您遵守病房的探视时间,上午严禁探视,一切护理和治疗早上最重要,需要你们的配合切勿打扰;探视时间为每天下午4:30-5:00,其他时间一律谢绝探视。探视者请听从医务人员安排,每次每床只允许一人进入,其他人员在等候区等待。感冒及咳嗽者严格禁止探视,探视者需穿戴鞋套;探视期间不要触摸病人伤口、各种管道及仪器;未经允许不要给病人送任何食品;病房内不能摆放鲜花。保持病房清洁及安静,不要在室内吸烟;入室前请关闭手机,以免干扰仪器正常运转;急性传染病者谢绝入内探视;危重病人抢救期间,未经医生允许不得探视病人。

5、在您亲人住院期间,为了保证病房内空气新鲜、更为了您和他人的健康,请您不要在探视室内及外走廊吸烟、随地吐痰,乱扔果皮。不要大声喧哗,以免影响病人的休息。

6、危重病人因抢救和治疗需要,常需留置多种管道。有时因患者麻醉未清醒、意识障碍、烦躁,或儿童不能理解和配合等原因有自行拔管的可能,需使用约束带保护,防止自行拔管等意外发生,希望家属能予理解。

8、请为病人准备好脸盆、毛巾、卷纸、尿垫、护理垫、水杯、吸管等用品,并请务必将病人随身携带的贵重物品如现金、手机、证件等带走,以免遗失。

9、您亲人住院期间的生活护理,我们会照顾(剪指甲、擦浴、剃胡须、洗发),您亲人需要的饮食我们会及时通知。为了确保特殊管道的通畅在位,必要时会用约束带约束病人的肢体,请同意及理解,不同意者请告知医护人员。

10、病人病情稳定后,由医生决定转到相关专科病房继续治疗。

11、ICU医护人员会及时和您们保持联系,谢谢您们的合作。

神经重症监护病房 篇6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的镇静剂护理效果? 方法:以我院2009年至2011年接收的54例儿科重症监护患儿作为研究的样本,将所有的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每组27例,分为A?B两组,A组患儿采用丙泊酚镇静护理;B组使用咪唑安定镇静护理,对两组患儿的护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AB两种镇静护理方式对于患儿的呼吸和循环系统并未产生明显的影响;A组使用丙泊酚的患儿苏醒的更快,患儿苏醒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比B组少? 讨论:镇静护理师一种辅助治疗方式,可以缓解患儿的身体疼痛,对患儿的病情起到了控制作用,让患儿能够早日康复?【关键词】镇静护理;重症监护;应用效果; 因为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都是一些严重疾病的患者,自身的疼痛感比较强烈,再者就是机械通气以及饮食等等因素的影响,患者会在治疗期间出现各种特殊情况,像是挣扎?呼吸对抗等等,这些行为除了对患者的身体产生较大的体能消耗,还会影响呼吸效率,导致导管脱落,出现严重的后果,因此为了能够让患儿平稳的度过这个阶段,需要采取镇静护理?此次研究的就是儿科重症病房镇静护理的临床效果,现有如下报道?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至2011年我院接收儿童重症监护患者54例,这些患者经过筛选后,排除了肝脏肾脏功能障碍患者,所有患儿均是因为创伤或者胰腺炎而引发的呼吸功能障碍?为这些患儿进行插管术或者器官切开术?同期模式为SIMV加压力支持,氧气浓度40%?为患儿提供镇静护理? 1.2 方法 54例患者都是通过中心静脉来完成插注药,其中,A组患儿用丙泊酚进行镇静护理,具体为:首先对患者进行静脉注射1.5mg/kg的丙泊酚,连续注射60s,之后再利用微量注射泵进行注射,根据患儿的镇静程度将药量控制在0.5mg·kg/h—30mg·kg/h之间,使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注射24h?B组患儿咪唑安定进行镇静护理,具体为:对患儿进行静脉滴注0.05mg/kg的咪唑安定,连续注药60s,之后再利用微量注射泵对患儿持续注射咪唑安定,药量根据患儿的镇静程度控制在0.05mg/kg·h——1.2mg/kg·h之间,同样应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注射24h? 1.3 评价标准 对患儿的镇静效果采用Ramsay分级标准进行评价,其中,Ⅰ级的表现为患儿情绪烦躁不安;Ⅱ级的表现为患儿可以安静地配合治疗,定向准确;Ⅲ级的表现为患儿仅对医护人员的指令有反应;Ⅳ级的表现为患儿处于入睡状态,当轻叩患儿的眉间时患儿反应敏捷;Ⅴ级的表现为患儿处于入睡状态,轻叩患儿的眉间患儿反应迟钝;Ⅵ级的表现为患儿处于入睡状态,对刺激没有反应?在患儿用药后每隔10min进行一次镇静效果评估并进行记录,维持镇静处于Ⅴ级在用药24h后停止用药,同时记录患儿停药到苏醒所需的时间?再次入睡的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状况? 2 结果 2.1 数据处理 运用统计学法方法通过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的处理结果以x±s的形式来表示,卡方检验,t检验,其中P<0.05代表数据处理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治疗结果 AB两组患儿接受镇静诱导后,均进入了睡眠状态,A组患儿和B组患儿在进行镇静诱导之后都达到入睡状态,A组使用丙泊酚的患儿苏醒的更快,患儿苏醒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比B组少?因为患儿对于Ⅱ级镇静状态难以区分,所以从Ⅲ级开始进行记录,对比得知两种护理方式均有镇静效果,停止用药后,B组患者苏醒时间相对于A组要更长一些,并且再度入睡以及出现恶性状况的比率要更高(P<0.05)? 3 讨论 本次对于AB两组的研究结果显示,丙泊酚与咪唑安定均具备比较理想的镇静效果,而且为了是患儿得到镇静的程度所使用的剂量不会影响患儿的呼吸和循环系统?患儿使用呼吸机的状态下清醒过来会有进展和恐惧感,身体会出现不适反应,使用镇静护理后,患儿能够处于比较深的镇静状态,为机械通气的质量获得了提升?此次研究中接收丙泊酚镇静护理的患者清醒的时间更快,而患者清醒后出现入睡或者恶心等等不良反应的情况比较少,因为丙泊酚具有較短的半衰期,因此患儿能够快速的清醒,而咪唑安定的顺行性遗忘效果更好,成本也比较低,所以,笔者认为两者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的镇静护理中可以联用,患者一方面不会出现不良反应,为患儿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效果;另一方面治疗成本也是相对比较经济的,可以减轻患儿家属的经济负担?镇静护理是一种辅助治疗方式,能够避免患儿因为疼痛而影响了治疗进程,让治疗变得更加的顺利,对患儿的病情具有控制效果,提升了患儿的生活质量,也缓解了家属的紧张心理状态,是比较好的辅助治疗手段?

参考文献

[1] 曹天彪,张晓勇.芬太尼?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复合普鲁泊福用于重症监护病房镇静机械通气效果的比较[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0,(24).

[2] 方子茹,高明榕等.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气管插管病人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与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3).

神经重症监护病房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收集2005年1月~2008年10月ICU肺部感染患者101例,均行痰培养加药敏试验,共分离出158株病原菌。其中男65例,女36例,年龄17~83岁,吸烟33例,病后呕吐46例,脑出血67例,颅脑损伤34例,气管插管68例,气管切开41例,GCS评分3~5分50例,6~7分33例,8分18例。

1.2 标本采集及培养方法

无菌吸痰管于气管内抽取痰液,置无菌痰盒内立即送检。按照卫生部微生物操作规程,做常规分离培养,用美国贝克曼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鉴定细菌。

1.3 诊断标准

按照卫生部2001年制定《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卫医发[2001]2号)中下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

2 结果

2.1 肺部感染病原菌种类

共分离出1 5 8株病原菌,其中G-杆菌1 2 1株(76.58%),以肺炎克雷伯菌51 (32.28%)和铜绿假单胞菌27 (17.09%)为主,其次依次为聚团肠杆菌14 (8.86%),大肠埃希菌7 (4.43%),枸橼酸杆菌7 (4.43%),变形杆菌4 (2.53%),沙雷氏菌4 (2.53%),鲍曼不动杆菌3 (1.9%),产气肠杆菌2 (1.27%),阴沟肠杆菌2 (1.27%)。G+球菌34株(21.52%),主要为溶血性链球菌12 (7.59%)、表皮葡萄球菌12 (7.59%)、金黄色葡萄球菌8 (5.06%)及解糖葡萄球菌2 (1.27%)。真菌3株(1.9%)。

2.2 病原菌药敏结果.

见表

3 讨论

3.1 易感因素

(1) ICU患者意识障碍较深,正常的吞咽功能和咳嗽反射消失,口咽部分泌物易吸入下呼吸道而感染。文献报道[2],70%意识障碍患者易将口咽部分泌物吸入下呼吸道。(2)意识障碍较深,正常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呼吸道纤毛功能减退,肺活量下降,影响痰的排出。吸痰次数次数过多,导致呼吸道黏膜有不同程度损伤,引起排痰障碍加重感染,形成恶性循环[3]。同时发病时呕吐,胃内容物被误吸入肺内,胃内酸性液也对腐蚀呼吸道黏膜而损伤呼吸道黏膜也是值得注意的因素。(3)呕吐物误吸、留置胃管及气管插管等提供了细菌迁移的途径,是重表G-感染菌对常用抗菌药的敏感率要的胃-下呼吸道逆向内源性感染途径[4]。(5) ICU患者意识障碍较深,多需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多为手术需要),破坏了呼吸道的天然屏障及过滤功能,使细菌容易吸附和定植于下呼吸道,导致感染。同时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后,吸痰或咳嗽所致的飞沫传播,氧气湿化瓶及呼吸机管道的污染等也是形成肺部感染的易感因素。长期机械通气,使肺内组织纤维化,局部免疫力下降,也是易感因素。(6)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抵抗力低,呼吸道黏膜及纤毛清除能力下降,咳嗽反射减弱,肺泡巨噬细胞介导的吞噬作用受到影响;因呼吸中枢受到抑制而使潮气量降低,分泌物潴留,均可抑制呼吸道局部的免疫防御功能,GCS评分越低昏迷时间越长,合并肺部感染机会越大[5]。(7) ICU患者多易合并应急性溃疡而应用质子泵抑制剂,不可避免的降低了胃液酸度,增加了细菌定植的的机会。(8)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造成菌群失调。(9)重症监护病房内空气流通差,医务人员诊疗时的交叉感染,不容忽视。

G+感染菌则对青霉素G、苯唑西林、头孢唑林、拉氧头孢、克林霉素耐药仅极少数敏感,但对(去甲)万古霉素高度敏感。

3.2 耐药性分析

以三代头孢为代表的抗生素广泛应用,导致细菌耐药性急剧增加,而为控制感染,有不得不使用抗菌谱更广、杀菌能力更强的抗生素,或联合用药,形成恶性循环。本组资料统计显示G-菌对大多数一、二、三代头孢均多重耐药,仅头孢他啶对少数G-菌有效,但仅为23%,甚至对铜绿假单胞菌也仅为40.7%,且易产生耐药性。而应用较多的头孢曲松,几乎均耐药,所以,神经外科预防应用头孢曲松应及时停药。氨曲南敏感率仅为20.7%,仅队大肠埃希菌和鲍曼不动杆菌保持较高的敏感率,而肺炎克雷伯菌、聚团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氨曲南耐药率极高。亚胺培南目前没有发现耐药菌的出现,但我科已发现一例对美罗培南耐药患者,值得警惕。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头孢哌酮/舒巴坦钠等含有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抗生素的临床应用,减少了应用美罗培南的几率,也延缓了耐药菌的出现。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敏感率高于头孢哌酮/舒巴坦钠(84.3%),达91.7%,仅1例耐药,2例未做其药敏,7例为中度敏感,且治疗效果明显。故对中重度肺部感染在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回来前可经验应用。而G+感染菌对万古霉素保持着较高的敏感率。据报道[6],,细菌对抗生素耐药性的产生,主要包括诱导修饰酶的产生、抗生素靶位的改变、胞浆通透性的改变以及耐药基因传播,前三者均于抗生素的使用有关,而耐药基因传播则与环境密切相关。故对细菌检测和监控有利于早期发现致病菌,选择合理抗生素,提高治愈率。定期总结细菌学检测资料,能够为临床医师经验性用药提供参考。

3.3 防治方法

(1)尽早痰培养及药敏试验,根据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结果出来前,依据近期培养结果经验用药。(2)加强合理应用抗生素的的管理。头孢唑林钠可以透过血脑屏障,可以作为神经外科预防用药,减少三代头孢使用率。(3)加强气道的管理,严格无菌操作,加强雾化、翻身、拍背、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湿润,促进分泌物及时排出。(4)提高无菌观念,防止交叉感染。(5)加强室内消毒及净化,医疗器具(特别是呼吸机管道)定期消毒。(6)正确的体位,若无禁忌,一般宜头高位,既有利于头部静脉回流,又可一定程度上预防呕吐物吸入下呼吸道。必要时交替侧卧位,有利于呼吸道分泌物排出。(7)减少质子泵抑制剂的应用,或及时停用。

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ICU)肺部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指导选用有效抗生素,分析易感因素,探讨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ICU内发生101例肺部感染患者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并分析其临床易感因素。结果:药敏检测结果显示,致病菌主要为G-杆菌,普遍呈多重耐药性。且ICU的患者具有引发肺部感染的特殊因素。结论:定期分析总结肺部感染细菌的分布及变迁规律,对于正确选择敏感抗生素,治疗感染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应做好基础治疗和护理。

关键词: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肺部感染,病原菌,耐药性

参考文献

[1] 何礼贤,陈雪华,曾珏,等.重症监护室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病及预后危险因素分(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8;21(9) :532

[2] 齐晓红,叶惠芬,张燕清.医院获得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危因素病例对照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1;11(5) :330~331

[3] 阮巧芬,陈桂兰,万晓霞,等.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护理研究(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5,10,231

[4] 李华茵,何礼贤,胡必杰,等.呼吸机相关肺炎内源性感染途径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2) :121~125

[5] 谢星金,翁冰,李秀灵,等.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肺部感染相关因素分析与防治(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4;9:145

神经重症监护病房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6月~2011年5月本院就诊的60例神经内科昏迷患者, 其中男37例, 女23例, 年龄58~76岁, 平均年龄 (62.0±8.3) 岁, 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 各30例,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疾病程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型号的选择

选用原则是:宁长勿短, 宁大勿小。太小容易误吸入气管, 太短不能够经过舌, 起不到开放呼吸道的作用[2]。

1.2.2 放置方法

患者取平卧位, 头部后仰, 使口、咽、喉尽量成一条直线, 清理口腔中的分泌物, 保持呼吸通畅。反向插入法是把口咽通气管的咽弯曲部分向鄂部插入口腔中, 当通气管的内口靠近口咽后壁时, 将其旋转180°, 在患者吸气时的作用下, 顺势向下推送, 通气管弯曲部分下面压住舌根, 弯曲部分上面抵住口咽后壁。直接放置法是将口咽通气管的咽弯曲沿舌面方向顺势送至上咽部, 从而使舌根与口咽后壁分开。操作时用拇指与食指将患者的上唇齿与下唇齿分开, 另一只手将口咽通气管从后臼齿处插入, 操作过程需要准确、动作力度不能过大。反向插入法难度比较大, 但是在改善气道方面却更可靠[3]。

1.2.3 通气管固定

在检查气道呼吸通畅后, 即可以进行通气管的固定工作。在口咽管翼缘两边分别打一个小孔, 绷带穿过小孔, 将绷带绕至患者后部固定, 此方法解决了传统用胶布交叉固定的缺点, 即受潮后易脱落、粘性下降等方面。

1.3并发症

口咽通气管虽然能够改善呼吸通畅, 但是其并发症也不能小视。 (1) 由于插管的方法错误或者力度过大而导致的咽部出血。 (2) 未检查气道通畅或堵塞导致窒息。 (3) 齿折断、悬雍垂损伤等。

1.4 护理

1.4.1 保持呼吸通畅

呼吸的通畅决定着口咽通气管放置的成功与否, 及时吸痰, 有些患者需要借助吸痰管来将咽部的痰排出, 吸痰前要保证患者吸入高浓度的氧, 注意吸痰时间, 防止窒息情况的出现[4]。

1.4.2 口腔护理

昏迷患者每2小时更换口咽通气管位置, 每5小时清洁口腔及通气管1次, 每天更换通气管1次。

1.4.3 监测生命体征

口咽通气管插管成功后, 需要监测病情的变化情况, 同时准备好急救物品, 做好记录情况。

1.5 评价方法

采用心率、血氧饱和度和呼吸频率的变化分别对干预组和对照组进行评价。

1.6 统计学方法

资料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要。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干预组在放置口咽通气管及护理后, 心率、血氧饱和度和呼吸频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3 讨论

舌后坠阻塞气道, 导致气道梗阻是神经内科昏迷患者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早期人工通气是抢救此类患者的关键, 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口咽通气管具有良好的解剖学弧度, 能够将舌从咽后壁提起, 从而提供呼吸通道, 是一种快速的获得通气的方法, 争取抢救时间, 减轻缺氧造成的危害, 并且操作简单, 容易掌握[4]。口咽通气管适用范围:气道分泌物增多时便于吸引;呼吸道梗阻;中、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洗胃患者;癫痫抽搐时保护舌齿免受伤害;同时有气管插管时, 取代牙垫的作用。

本研究中的60例患者中, 干预组使用了口咽通气管后, 呼吸逐渐顺畅, 心率、血氧饱和度和呼吸频率与未使用口咽通气管的对照组相比, 得到很好的改善。口咽通气管的反向放置法在插管成功时间和对气管黏膜损伤情况都明显优于直接放置法, 提高了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综上所述, 口咽通气管在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中为改善气道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简单易行, 效果明显, 成功率高, 降低医疗成本,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 探讨口咽通气管在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的应用及护理。方法 60例神经内科昏迷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 各30例, 干预组采用口咽通气管治疗,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 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心率、血氧饱和度和呼吸频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口咽通气管在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中能够改善气道通气, 简单易行, 成功率高,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口咽通气管,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应用,护理

参考文献

[1]田红健, 苟小平, 郭瑞娟.脑出血病人中2种口咽通气管插管方法的效果观察.护理研究, 2010, 6 (24) :1464.

[2]李萍.两种吸痰方法在脑血管意外昏迷患者中的应用.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 (8) :33-34.

[3]张会文, 李杰, 刘巧玲, 等.气管插管与口咽通气管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比较.齐鲁护理杂志, 2011, 17 (16) :91.

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管理策略 篇9

关键词:呼吸科,重症监护病房,护理管理

随着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 对医院管理的要求也提上了一个高度, 当然作为医院管理的一部分, 护理管理也在医院管理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而重症监护病房 (ICU) 更是承担了医院各类危重患者的诊疗和护理工作, 而且ICU的护理管理也已经成为医院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标志之一[1,2], 同时ICU更是医院护理人员精英高度集中的科室, 因此加强对ICU护理人员的各方面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ICU的人员、设备、物料、操作、环境以及绩效管理等方面进行阐述探索形成一套以患者为中心, 以护理管理为核心的适合ICU发展和更好服务患者的现代护理管理模式[3,4]。

1 制订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

1.1 制订质量体系文件

一套完整、规范、实用的质量体系文件是保证科室管理运行的最有效手段, 只有确定明确的科室质量方针、制订可行的质量目标、拟定人员、设备、药品、使用的物品、环境等的详细标准操作规程 (SOP) , 让科室所有员工都对质量体系负责, 对SOP熟悉、这样才能保证工作质量, 质量是保证护理管理工作中最关键的因素, 科室没有质量管理的意识, 没有质量管理的制订和实施, 其他的一切都是无稽之谈, 一个好的质量体系不仅可以完善科室管理, 同时也是保证患者得到有效、及时、可靠治疗的根本。

1.2 加强护理人员的管理

专门成立培训师资, 对新近护理人员进行岗前培训, 理论考试和实践技能考核、对在岗护理人员实施针对性的, 在日常工作中容易发生错误或比较容易忽视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培训;专门组建一支资深的护理人员组成学术交流团队, 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 形成一种科室内部比学习、比技能、比进步、比责任心、比工作态度等的正能量精神、对一些疑难的、不确定的问题提交学术交流团队进行交流、分析, 找出问题, 解决问题;配备专门的板报栏, 对日常遇到的典型病例写成心得体会粘贴在板报栏中, 供大家学习和交流;为科室工作人员提供外出进修、学习、培训的机会, 知识在不断的更新、只有不断的接触新知识、学习外面先进的理念、管理模式才能不断提升、不断进步、固步自封、不求上进是管理中最大的绊脚石, 是值得管理人员深思的;高质量的护理水平、整洁的仪容、庄重的仪表、得体的语言、和蔼可亲的行为对患者病情康复是起到积极作用的, 懒散、傲慢、粗鲁、不负责任的行为是对患者的健康不负责任。因此强化护理人员的人格魅力不仅是对患者负责, 更是护理人员自身价值的体现。

1.3 加强物料和药品的监管

ICU是一次性物品消耗最多也最集中的科室, 物品的合理利用和管理不仅可以减少差错的发生, 同时也是节约成本和降低患者治疗费用的前提, 物品的使用原则应遵循先进先出的模式, 避免一些物品过期报废而导致的浪费;药品的使用应严格执行“三查三对”, 查剂量、查药名、查配方、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和病历号, 以防张冠李戴、造成严重后果, 对药品的保存、使用都应严格按照说明书的要求执行, 避免对药物的不合理保存使药效降低甚至改变给治疗带来负面影响;物品或药品的使用都应该有详细的使用记录, 记录应有专人保管, 不得涂改、损坏, 未经授权, 不得随意翻阅、借阅记录, 以防记录被恶意篡改或丢失导致医疗纠纷。

1.4 完善仪器设备使用情况

仪器设备应该专人专管、对一些强制性检定的仪器应进行定期校准维护, 定期培训仪器的使用, 做好校准维护和使用记录, 由护士长对仪器设备和记录等情况进行定期抽查、起到监督的作用;而且应能处理仪器的一些常用故障, 避免在遇到紧急情况时仪器出现问题而束手无策, 延误患者的治疗而导致不良后果。

1.5 加强科室环境监管体系

因为ICU病房是收治一些病情危重、情况复杂的患者, 患者体质弱, 抵抗力都比较低, 病毒和细菌容易入侵, 因此对ICU的环境要求都比较高, 加强科室环境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ICU科室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消毒隔离制度, 减少污染和降低感染率, 定时定点进行每天清洁消毒、通风, 营造一个环境整洁、公平正义、积极向上、乐于奉献的和谐共处环境, 优良的环境不仅是对患者病情的负责, 同时也是保护护理工作人员的一项重要举措。

2 制订科室绩效激励体系

随着医疗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优质护理模式的实施, 绩效工资考核方法的建立, 以往大锅饭式的按考勤平均发放绩效的方法已经严重阻碍了科室的发展, 无法调动人员的积极性, 在科室中的负面作用越来越明显, 绩效激励体系的建立可以使护理人员在全心全意工作的同时, 得到真正的实惠和患者的赞扬和肯定, 达到自我价值的实现, 诠释白衣天使的人格魅力。

3 制订患者探视管理体系

ICU病房与普通病房不同, 其没有专门的陪侍人, 患者不能出病房, 患者所有的起居生活都由护理人员完成, 患者家属可以在某个时间进行探视、基于ICU的特殊性, 防止因患者家属频繁的探视将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带进病房, 综上所述, ICU病房由于其特殊性, 护理人员在其中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 不仅承担着患者日常的起居生活, 同时更承担着治疗的重担, 患者病情康复的好坏与护理人员的技术能力、职业道德能力以及主动性密切相关, 在现代社会医患关系大为紧张的大环境中, 护理人员承受着身心两方面的双重压力, 其所面临的挑战何其艰巨。故应探讨一套既有利于护理人员本身发展, 又利于患者康复的相互协调、相互影响的管理模式是值得管理层以及社会各方面深思的。

参考文献

[1]吴国芳.重症监护室护理专业队伍的培养[J].实用医技杂志, 2004, 1 (1) :90.

[2]陈君英, 徐文英.改革护理组织管理模式的尝试[J].中华护理杂志, 2003, 38 (9) :706.

[3]何红燕, 熊宇容, 黄雪琴, 等.以患者为中心建立急诊ICU模式病房[J].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1999, 12 (4) :68.

神经重症监护病房 篇10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神经外科的医师、护士和ICU的保洁员和护工。医师包括住院医师、住院总医师、主治医师、进修医师或实习医师,护士包括主班护士和实习护士。

1.2 方法

1.2.1 调查问卷

采用自行设计医护人员手部卫生知识和洗手行为调查问卷,主要内容包括手卫生知识(包括洗手指征和方法),对洗手用品的了解情况及不能按规范洗手的原因。

1.2.2 观察记录

观察者来自被调查医院的感染控制专职人员,采用隐蔽式现场观察记录医护人员按规定洗手的比率和洗手时间,摘手套后调查医护人员的洗手依从性和洗手的合格率。以2002年版《消毒技术规范》规定的六步法洗手30 s定义为合格;消毒剂擦手,在治疗车、床旁等位置放置消毒液,医护人员使用了消毒液擦手为依从,按六步法依次均匀搓擦1遍,为合格。手卫生执行率:手卫生次数/应做手卫生次数×100%。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软件。

2 结果

2.1 洗手指征执行情况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表明,神经外科护理人员洗手指征平均总执行率为68.9%,在执行无菌操作之前和侵入性操作前后以及接触血液分泌物之后洗手执行率依次为86.0%、92.0%和100.0%,见表1。

2.2 洗手方法正确性调查结果

结果表明,洗手方法正确者占73.7%,洗手达到规定时间者只占42.0%,揉搓指尖指缝,手心手背、揉搓至手腕以上10 cm、纸巾或烘干机干手正确率只有50.0%~70.0%之间,见表2。

注:每组调查均为50人次,平均总执行率=310/450。

注:每组调查均为50人次,平均总正确率=258/350。

2.3 洗手不正确原因调查结果

调查发现,洗手正确率低的原因主要是工作忙忽视洗手、缺乏洗手指征、缺乏监督监测制度和洗手设备不健全等,见表3。

注:每组调查均为58人次。

3 讨论

手卫生对于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具有很高的成本效益和成本效果,已成为全球患者安全联盟2008患者安全目标[3]。我们采用国际标准的现场观察方法,对我院神经外科ICU中的医务人员手卫生的认知、执行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在对手卫生的认知方面本调查显示,ICU医护人员对于手卫生重要性、六步洗手法、指征等方面的认知情况较好,但大多数医护人员对普通肥皂或皂液流水洗手的时间、使用肥皂或皂液流水洗手和快速洗手液指征的区别、常用洗手消毒剂的种类、快速手消毒剂的正确使用方法、何种情况下需要肥皂和水洗手等不完全了解,如接触2名患者之间需要洗手合格只有36.0%。本次调查发现,我院对医护人员手卫生质量检查力度不够,有制度、有要求,但未真正实施到位,洗手技术不正确,认为洗了就好,步骤不重要,感染区与非感染区界定不清,认为戴手套不用频繁更换,认为太忙没时间洗手或缩短洗手时间是比较普遍现象[4],缩减洗手步骤、减少洗手时间在洗手问题的调查中超过了60.0%。本研究还发现操作后、非工作状态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明显高于操作前,与多数调查结果一致[5],这主要是多数医护人员保护自己的意识强于预防感染的责任心,因为接触血液、排泄物等都是在操作之后,因此比较注意手的卫生,带有明显的自我保护意识[6]。保洁人员和护工依从性最低,提示应重点加强这类人员的手卫生,因为他们在病房中非常活跃,可通过不同方式直接或间接接触患者,影响患者安全。另外,调查结果证明,护士手卫生依从率略高于医师,这除了护士手卫生意识比医师强之外,更主要的是与护理部门和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对护士管理比较严格有关。

针对快速手消毒剂的使用、洗手液的使用及洗手相关标准作业手册,分别询问医护人员,均表示使用快速手消毒剂可节省时间且便利性佳,使用护手液可减轻手皮肤粗糙的程度,标准手册可供新进员工随时查阅。近年来,国内外大量的研究表明,使用醇类速干手消毒剂既能达到用流动水洗手的效果,具有作用快速、杀菌效果好、节约洗手时间、使用方便、具有护肤功能、可以节约医务人员大量的工作时间,同时速干手消毒剂还不受水源、水池、场所等的限制,非常方便医务人员的使用。当手未受到患者血液,体液等有机物明显污染时,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来代替洗手,降低医院感染率和多药耐药菌的流行,且实际支出的费用并未给医院增加很多。我们根据调查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加强手卫生知识的宣传和培训,举办学术讲座、现场培训、技术性分层次指导等形式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责任意识;严格的日常检查等各种方式督促医护人员的洗手行为,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依据管理规范制定了洗手制度,并纳入科室质量检查标准之中,使手部卫生得到具体的落实,有效、经济地控制医院感染。

参考文献

[1]Correia M,Simao C,Lito LM,et al Nosocomial infectiOn in apediat ricintensive care unit[J].Acta Med Port,1997,10:463-468.

[2]王荣之,龚明勋,放淑清,等.医务人员手微生物监测及消毒方法[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10(1):46.

[3]韩黎,朱士俊,魏华,等.医院感染管理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8):891-895.

[4]周艳霞,钟元河,尹云清.关于医务人员手卫生质量管理调查报告[J].消毒学杂志,2007,24(2):165.

[5]中国医院协会.患者安全目标手册[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18-33.

上一篇:讲出来下一篇:厨房操作话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