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人员

2024-05-12

校外人员(精选五篇)

校外人员 篇1

校园暴力 (School Violence, 简称SV) 是指在校园及其周边所发生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以及校外人员对学校师生所实施的暴力行为。不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 不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 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都呈上升趋势。在美国, 仅1999年就有4998名15~24岁的青少年被谋杀, 平均每天14人, 他杀已经成为该年龄段的第二位死因。在我国, 即使是在中小学, 近年也发生了令人发指的校园暴力事件, 特别是校外人员施暴校园事件。

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安全教育与安全治理专业委员会针对全国10省市的校园安全调查结果显示, 校外人员、社会人士对学校师生的伤害在抬头。云南省西畴县一个代号为“跨世纪集团”的黑社会组织, 经常闯进校园寻衅滋事, 向学生强行索要“保护费”, 还殴打学生和学校保卫人员, 甚至挟持女生在校外轮奸;河南省犯罪嫌疑人黄勇, 采取诱骗中小学生到其家中的手法, 先后杀死17人, 并将尸体掩埋室内和院内;河南省汝州市一犯罪嫌疑人窜入第二高中男生公寓, 疯狂杀戮沉睡的学生, 致使9人死亡、3人受伤;湖北省大冶市多名歹徒冲进罗家桥中学的学生宿舍抢劫, 并砍伤15名学生;山东省莒县犯罪嫌疑人持菜刀闯入第一实验小学, 砍伤小学生25名。仅2004年公安机关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学校及周边治安秩序集中整治行动, 就破获侵害师生人身财产安全的违法犯罪团伙1358个, 查破刑事、治安案件18433起, 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13669名。2005年4月13日, 山西省太原市后小河小学二年级学生小磊在校门外一家美容院前等候接送车时, 被一名男青年持刀割脖而死;9月20日晚, 25岁的王锐翻墙进入云南省宣威市第四小学内的教师宿舍楼下, 将自制的遥控爆炸装置挂在一辆丰田花冠轿车底部, 导致车主浦某在启动轿车时发生爆炸当场死亡。2010年3月23日, 被辞退的社区医生郑民生在福建省南平市实验小学门口连续砍杀13名小学生, 造成8人死亡, 5人受伤。2010年4月12日, 40岁左右的精神病患者杨家钦在广西合浦县西场镇西镇小学门前追砍路人, 造成一名8岁小学生和一名老年妇女死亡, 两名小学生、一名未入学小孩和一对中年夫妇受伤。2010年4月28日, 广东省雷州市白沙镇洪富小学教师陈康炳携带长约40厘米的钢刀进入雷城第一小学砍杀师生, 致重伤2人、轻伤8人、轻微伤7人。2010年4月30日, 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九龙街道尚庄村村民王永来强行闯入尚庄小学, 用铁锤打伤5名学前班学生, 并点燃汽油自焚身亡。

据调查, 我国10.5%的学生面临校园暴力威胁, 94%的学生认为, 在社会中自身的安全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75.12%的中学生认为, 学校已成为暴力发生的高危环境;6.13%的学生认为, 教师也会遭遇校园暴力事件。

一起起校园暴力事件特别是校外人员施暴师生事件的发生, 不仅造成一些师生的生命丧失和严重的身体伤害, 也给众多师生造成了难以估量的心理伤害。一些曾在放学路上遭到暴力袭击的同学说, “现在, 我一走到那个地方, 心情就紧张, 害怕再受骚扰, 心有余悸。”全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组长、心理学家王加绵认为, 校园暴力看似一种个别的、简单的社会现象, 但它给青少年造成的危害远不止皮肉创伤, 更重要的是会造成孩子们心灵的扭曲。如果任由这种势头发展, 无疑会在青少年中造成邪恶比正义更有力量、武力比智力更有价值的暗示, 这是相当危险的。《中国教育发展报告 (2010) 》指出, “频频发生的校园安全事件, 显示校园安全成为影响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因素。”

二、校外人员频频施暴中小学校园的原因

发生校园暴力事件的原因很多, 除了报复、成帮结伙之外, 50.11%的中学生认为, 是学生有意模仿电影和电视情节, 47.15%的中学生认为, 是家庭因素的影响, 37.18%的认为, 是外来人员惹事, 22.18%的认为, 是学校教育管理不当, 19.16%的认为, 是校园周边环境差。美国司法部长约翰·阿什克罗夫特曾指出, 化解校园暴力最有力的因素, 不是更严厉的枪支管理法而是新闻娱乐业, 许多娱乐节目充斥枪杀、校园暴力内容, 导致一些青少年模仿, 所以加强枪支管理并不能有效减少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一些美国民众也认为, 电视是校园暴力的始作俑者, 一些向青少年传递校园暴力文化的娱乐节目已成为青少年犯罪的直接“教育者”。在我国, 大量影视文学作品、音像制品、小报小刊、电子游戏也充斥暴力血腥场面, 对缺乏鉴别能力的青少年形成极大的杀伤力, 让他们不崇拜惩恶扬善、具有民族感和正义感的英雄, 反而对杀人放火、打家劫舍的黑社会老大佩服得五体投地。网络也成为校园暴力的助推器, 网络上处处充斥淫秽、色情、暴力等内容, 网络本身形成的虚拟空间无拘无束、无法无天, 令许多青少年心向神往, 网络游戏的格斗、拼杀更令中小学生流连忘返、沉迷其中、耳濡目染, 久而久之便形成攻击性极强的性格。

然而, 面对复杂的校内外环境和不断恶化的校园暴力趋势, 有关方面并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和响应。

中央综治委、教育部、公安部等部委虽然出台了《关于深入开展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的意见》、《公安机关维护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八条措施》、《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 但所有有关校园安全的法规和政策文件都没有专门针对校园暴力治理, 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在2006年7月17日提请审议的《未成年人保护法 (修订草案) 》第22条第一款曾经有“学校应当建立校园安全制度, 预防和制止校园暴力以及其他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保障未成年人的安全”的表述, 但正式通过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已删除了“校园暴力”的表述。

在现实中, 一些领导和广大师生安全观念和防范意识缺乏, 预防措施不能落实, 即使发生暴力事件, 也很少主动到公安机关报案, 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查处, 而是千方百计掩盖、息事宁人。一项调查发现, 目睹暴力事件发生时, 15.13%的学生会选择默默走开, 10%的学生会袖手旁观, 13.19%的学生会帮助受害人求救, 3.15%的学生会毫不犹豫挺身而出, 高达55.16%的学生会视暴力发生时的情况而定。这无疑助长了不法分子的嚣张气焰, 纵容了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

家庭和教养上的缺陷和失控, 也是造成校园暴力的重要原因。一些家长忙于应付工作、生活, 无暇顾及孩子, 不能及时发现、教育和纠正子女的各种错误;有些家长过分娇惯和溺爱孩子, 造成孩子唯我独尊、目空一切, 遇事只考虑自己, 不允许任何人侵犯自己的利益;有些家长处理人际关系方法简单粗暴, 让孩子对家庭、对社会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 不信任身边朋友和同学, 也不善于沟通;有些家庭本身就充满了暴力, “拳头可以解决一切”, 让孩子潜移默化形成了暴力倾向。香港大学对325名学生及其家长的调查表明, 父母的教育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孩子的性格和行为, 尤其是父亲苛刻严厉的教育方式对男孩的攻击行为影响很大。另一项调查表明, 近50%的学生认为, 学习差和来自单亲家庭的学生, 是校园暴力的高危人群。父母离异及父母不全或正在服刑的中学生因为缺少母爱和父爱, 常常会有行为、情绪、社会与健康问题, 部分学生生活消极、性格孤僻, 容易结交不良朋友。调查发现, 校外人员施暴学校往往与学生、教师是有一定关联的, 部分事件还是由在校学生纠集校外不良少年施暴。在浙江永嘉破获的一个案件, 就是由在校学生与校外一个由青少年组成的带黑社会性质的团伙的矛盾引起的。某中学一学生因与校外一个由青少年组成的团伙有纠葛, 就在校内组织了一个由在校学生组成的团伙, 并购置了枪弹, 准备与社会上的团伙对抗, 幸好被及时破获, 避免酿成惨祸。

《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已要求各政府部门建立校园周边整治协调工作机制, 维护校园及周边环境安全, 但落实不够。学校面临的政治、治安形势和多发的治安案件要求社区警务走进校园, 尽早介入、及时破案, 但现实中的校园治安主要还是依靠学校内部。公安机关因为警力、经费、时间等因素限制, 经常无暇顾及校内发生的案件, 只是在校园内部发生案件或接到通知才匆匆赶到。校园治安工作松懈、边缘化, 导致校园暴力事件多发。

中小学生年龄小、自理能力和分辨能力差, 容易受到欺骗和伤害, 要求设置保安加强保护, 多次发生的校外人员闯入校园行凶事件已说明保安的重要, 但长期以来, 一些地方并没有设置保安。校门是防止师生受到校外人员伤害的第一道防线, 但许多学校也只安排一些大爷看门, 他们保护师生安全的能力和自身心理健康无人关注, 在广大的农村中小学校, 绝大多数连门卫也没有, 校外人员可以随意进出。

三、防控校外人员施暴中小学校园的措施

防范校外人员施暴校园, 为中小学师生提供一个安全、和谐、友好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环境, 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各级党委、政府和公安、教育、文化、新闻媒体、卫生等部门, 必须站在对国家未来负责的高度, 充分认识加强校园安全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 充分认识校外人员施暴校园对师生生命安全、对国家和个人财产、对学校教学秩序和社会稳定的不良影响和严重危害, 进一步突出重点抓好校园安全稳定工作, 坚决按照“三铁” (铁的纪律、铁的手腕、铁的标准) 要求, 切实履行维护校园安全的政治责任, 狠抓校园各类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各类防范措施的落实, 杜绝校外人员施暴事件再度发生, 切实保障师生安全。

1.公安机关牵头、相关部门配合, 强力打击犯罪, 全面排除隐患

防范和打击校外人员施暴校园需要公安部门的力量, 校园治安不应排斥警察, 中小学校更需要警察。公安部门必须全力支持和配合学校、教育部门开展工作, 贯彻落实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维护校园及周边地区治安秩序的“八条措施”, 切实做好“在校园周边治安复杂地区设立治安岗亭、向学校派驻保安员”等工作, 维护学校及周边地区良好的治安秩序, 确保师生人身、财产安全。要依法加强对肇事肇祸精神病人、艾滋病患者及吸毒人员等高危人员的治安管理, 要在集中排查的基础上, 建立分类治疗和管控机制;要坚持严防严打, 防得犯罪分子不能对师生下手, 打得犯罪分子不敢对师生下手, 对于暴力劫持、持械行凶、严重危及少年儿童生命安全的犯罪分子, 现场处置的民警和武警可以依法果断击毙, 对我行我素、屡教不改者, 也要给以重罚。

文化、工商、公安、交通、卫生、质检等部门, 要各负其责, 一级抓一级, 层层抓落实, 定期开展校园安全综合治理, 清理整顿和取缔非法经营的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电子游戏厅、录像厅、歌舞厅、音像书刊点和各类流动摊点。按照要求对洗浴场所、网吧等经营单位, 限其远离学校, 搬迁学校周边人员杂乱的集贸市场等经营场所, 禁止游商小贩在学校附近出售物品, 等等。公安、文化、出版部门要通力合作, 加强对影视、报刊的管理, 坚决取缔非法传播色情、凶杀、暴力、封建迷信和伪科学的刊物, 查处含有暴力、色情内容的游戏软件产品, 引导媒体正确传递伤害和暴力的信息, 严控影视和书刊中对暴力的描述和渲染;要加强化学物品 (农药、毒鼠药等) 、药品和枪械的管理。

总之, 要尽快由公安部门牵头, 相关部门配合, 构建以校园社区警务为平台、校园犯罪打击为关键的校园暴力管理格局, 建设安全文明校园, 确保师生人身、财产安全。

2.学校自身尽快落实防控措施, 准确理解、科学应对施暴事件

防控校外人员施暴校园, 加强校园安全管理, 保障师生生命财产安全, 也是学校不可推卸的责任。当前, 各类中小学必须高度关注学校师生安全的重要性, 切实增强校园及周边安全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 完善安全防范措施。

各类中小学校都要构建校园安全责任制, 明确校长是校园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成立由校长、教师代表、家长代表、学生代表、法律顾问或法制副校长、外聘的专家、邻校代表、派出所民警和社区代表等组成的校园暴力管理小组, 研判周边治安信息、特殊人员信息和外来流动人员信息, 预测可能引起校园暴力事件的诱因, 并在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组织机构的领导和指导下, 迅速、有效地组织各种资源和力量, 提早发现、阻止、处置校园暴力事件。

各类中小学要进一步落实人防、物防、技防措施, 确保每所学校都有专职保安力量、防护器材和报警设备, 实行专业化的安全管理。驻校保安员、学校保安要严密防范校园暴力事件, 学校要实行24小时巡查制度, 专职保安要加强校园巡视, 及时发现安全隐患, 有效处置校园暴力。在一些重要场所要安装视频监控和入侵报警等技术防范设施, 确保一有警情发生公安机关能够快速反应。

要加强值班门卫的配备, 落实外来人员及车辆出入登记制度, 加强学校出入人员的登记管理, 避免外来人员随意进入校园, 减少外来人员对校园的骚扰, 防止外来人员闯入校园制造事端。要加强门卫制度建设, 改变一些学校由老弱病残来担任学校门卫的不正常现象。

中小学校必须能够冷静、理智、迅速处置校外人员施暴校园等暴力事件, 能防止事态继续蔓延, 控制损害扩大。为此, 学校应指定一位发言人, 由其成为所有正确信息的唯一来源, 负责对社会和媒体发布信息, 不要多方面对外发布非正式的声明或表态;不要抱着大事化小, 小事化无的态度保持沉默, 或回避问题;要以妥善解决事件为主要目标, 不要做无谓的争论, 推卸责任;要善于把握各类人员的心理, 合理调控全体师生的情绪;要与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保持密切的联系, 对一些可能产生重大影响但政府尚未意识的危机事件, 力争做出书面分析和汇报。

3.学校自身要加强师生的安全、法制教育, 保障师生心理健康

中小学校应将安全教育纳入基本教育范畴, 由专业人员开设安全教育课程, 改革安全教育教材和实践、实验内容, 以此增强学生的自防、自卫和自救的意识和能力。要教育学生珍惜生命, 关爱他人, 正确处理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矛盾;要帮助学生调节心理, 学会发生冲突后如何控制自己;要告诫学生自觉抵制暴力色情荧屏对自己的毒害, 不到对自己身心发展有害的场所去, 不要接触不良的电视和录像。各类中小学还要定期对师生员工进行包括危机案例教育、危机意识教育、危机预控知识教育等在内的校园暴力危机教育, 必要时还应针对一些经常发生的暴力事件开展模拟演练应对, 让师生懂得应付各种灾祸的常识和方法, 掌握避免伤害、躲避危险和自我防护的基本技能, 学会自救、互救和逃生的本领, 做到发生突发暴力事件时能处险不乱, 将伤亡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加强师生法制教育, 也是防范校园暴力的有效手段。学校师生应加强《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 增强法治意识, 养成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 自觉抵制和防范校园暴力。学校可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和特点, 以案说法, 以例释法, 让他们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什么样的行为是违法犯罪行为;要充分利用主题班会、团队活动、团课、少先队活动等途径, 通过播放录像、电影, 举办法律知识竞赛、读书竞赛、歌咏比赛、模拟法庭, 开设法制宣传园地, 以及旁听审判、到监狱劳教所听违法犯罪人员现身说法等, 开展生动、直观、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应定期聘请法制副校长、法官、警察、心理专家等对学生进行专题教育, 努力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 做守法公民。

中小学校还必须正视学生的心理问题,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要克服一切困难, 建立心理咨询中心, 配备合格的心理医生或者设立心理辅导教师, 主动、及时发现、矫治学生的心理问题;要利用教育和信息宣传的优势, 通过张贴栏、电视、广播、学生会、志愿者协会及其他手段和途径, 实施宣传攻势;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心声, 教育学生如何利用投诉信、匿名电话等举报方式;“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 要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健康、向上的人生志向, 远离那些流落街头、肇事校园的青少年, 远离校园暴力。发生暴力事件后, 还应对相关人员特别是受暴学生或暴力事件亲历者开展心理诊疗, 通过个体或团体心理辅导和诊疗工作, 帮助他们早日走出心理阴影。在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 也要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作为教书育人的老师, 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同样重要, 没有身心健康的老师, 实现校园安全也是空话。

4.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民众疾苦、及时化解社会矛盾, 全社会善待特殊人群

人们在痛斥凶徒施暴校园、残杀无辜师生的同时, 也有不少声音呼吁, 关注校园凶案的深层次原因。福建省南平市实验小学凶杀案中的郑民生, 原本是一个“与人为善、尊老爱幼、稍显内向的男人”, 但就是他, 一夜之间成为十恶不赦的恶魔, 所有人都“想不到杀人狂魔会是他”。是什么原因让曾经的救人“天使”蜕变为杀人“狂魔”?原来, 他遭到了一系列的不幸:一是饱受“嫌贫爱富”风气困扰。医生本是一个很有“钱”途、容易发财致富的行业, 也许是脑袋少根弦或不太会处人际关系, 作为主刀外科医生的他显得相当另类, 不仅没有发财, 反而与同事尤其是院长关系不睦而不得不辞职, 谈了多个女朋友都因贫穷而告吹, 甚至一些同事也嫌他穷, 看不起他, 一些邻居和身边人员还常闲言刺激或作弄他。二是饱受房子之苦, 42岁还是单身的郑民生和三哥一家三口以及70岁的母亲住在一套两居室, 冬睡客厅、夏睡阳台, 想靠每月1000多元的工资买套老房子, 不吃不喝也得十年。三是遭遇就业困难, 2009年6月辞职后多次谋工均告失败。一系列遭遇让他越来越心灰意冷, 对社会产生不满情绪, 继而报复社会, 以至于在他行凶被按倒制服时, 嘴里还在念叨“我对社会不满”。

广西合浦的行凶男子杨家钦在2005年即被家人发现患有精神病, 当年及2008年两次被送到合浦县专科医院检查治疗, 被诊断为反应性精神病, 他平时不常出门, 有点怕生人。2010年4月9日晚9时30分, 其父与同村伍姓老人发生摩擦后, 他便拿着刀跑到伍家, 打破伍的头, 打坏伍家的门。10日上午, 辖区西场边防派出所民警受理此案来调查时, 其妻称丈夫有精神问题, 希望民警不要刺激, 并联系好医院打算13日送去治疗, 没想到惨案在12日下午就发生了。

广东雷州市凶杀案中的陈康炳本是一名教师, 33岁时被查出乙肝, 病休在家, 同事因怕乙肝不愿与他一起吃饭或说话, 女友也与他不欢而散。极度失意的他在南湖广场闲逛时, 因怀疑身穿雷城第一小学校服的几名小学生对其指手画脚、说其坏话, 遂产生报复雷城第一小学学生的念头, 并砍伤师生17名。

失业、精神病、乙肝, 以及强拆、农民工, 这些人的处境本应得到世人的同情, 他们的生存状态本应得到全社会的关注, 然而现实并非如此, 社会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 以至于他们往往一时不能自我化解心中块垒, 遂起报复社会之念, 最后将屠刀伸向比他们更为柔弱、手无寸铁的孩子。

带校外人员进学校留宿的检讨书 篇2

尊敬的学校领导:

关于我私自带同学的亲戚进入学校留宿的问题,在此我怀着愧疚与懊悔的心情向您递交这份检讨书,以深刻反省自身的错误。

回顾错误:我在这个星期五私自借用同学校卡给亲戚使用,将亲戚徐某引进学校留宿。事后经过消防夜宿查房查到了这个情况,给予我严重得处分。

此时此刻我深深地意识到了自身行为的严重性。当然经过深思熟虑以后我也没有能够完整得写出一篇1000字的检讨书,只好通过多番寻找终于在一家名为“检讨书100分“的`检讨书网站上找到了一篇相应的”带外人进学校留宿的检讨书“范文进行参考。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真奇妙,我平时第一次见到那情那景简直惊得目瞪口呆,在”学校检讨书“一栏当中整整齐齐列举着一百多篇检讨书范文,真可谓是篇篇精彩。看到这样一篇与我情况极其相似的检讨书,我不禁泣血沸腾,迈着大步冲向宿舍楼顶朝天呐喊:”真是遇到知音了啊!“

经过许多时间的心绪调整,我回到了寝室对着电脑中的一篇检讨书,认认真真得抄写下来这篇范文。通过检讨书的写作,也让我对于自身错误有了一个进一步的认识。总的来说,我的错误就在于这几点:1,违反了学校的规章制度,私自带同学给学校带来了不可控制的不安定因素。2,影响了其他同学休息。学校寝室宿舍原本是固定的同学居住生活,我私自带同学进入寝室留宿,会让其他同学相当不适应,会影响其他同学的睡眠与休息。3,不考虑后果。万一同学在寝室留宿期间发生什么事情,这个问题对于学校来说就猝不及防了。比如亲戚万一突发XX病,或是在洗澡的时候不小心溺水昏迷,又或是晚上吃泡面的时候让被大块的牛肉粒卡住喉咙,这些都是难以预料的事情。

不管怎么说,学校不是我家开的,学校是公家的,我不能随便带人来学校寝室留宿。这就是我的错误本质了。可是现在错误已经发生了,我知道任凭自己再怎么样的悔恨与自责也是无济于事的。当前我应该认真看待错误,并且在今后有一个遵守纪律的良好的表现。

第一,今后我势必牢记这次错误的经验教训,坚决不带任何校外人员进入学校留宿。第二,就这次错误受到影响的寝室同学、督查老师、学校领导表示深深的歉意。第三,在今后认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以良好的纪律表现来兑现此刻的检讨。

最后,我恳请领导相信我,请老师与同学们监督我,我一定要改正错误,绝不再犯。

校外人员 篇3

针对上述现状,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能坐视不理。因为, 我们肩负着为国育人的责任。每一位学生将来都要走出社会, 若错失及时教育引导的良机, 误的不只是学生个人前途、家庭的希望, 更是国家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综合素质的大问题。

为了尽可能让这些随迁进城就读的孩子不因家庭环境而虚度时光, 我认为学校要采取必要措施提高家长对孩子的监护意识和责任, 同时把对这类学生的监管延伸到校外, 让孩子们在人生奠基阶段不学坏、不荒废学业, 能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我们思考, 采取下列做法:

1.建立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小孩家庭档案。目的是了解其家庭基本情况、父母职业, 尤其是父母工作时间与孩子校外时间的联系情况, 并把放学后或假日家里无人监护、管理的学生作为学校重点跟踪对象。采取“三定期”:定期分年级集中开会, 了解他们校外时间安排情况, 引导他们合理安排时间自我管理;定期由班主任、科任老师共同约见家长汇报孩子在校表现情况, 同时也了解学生在家的实际情况和家长对孩子的评价, 做到家、校常互通情况, 有针对性对孩子教育、引导;定期家访, 领导班子成员可挂点到年级组并与班主任定期上门家访, 做好帮教指导, 尤其对那些重点跟踪的对象。

2.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 加强对家长的培训, 以提高家长对孩子监护责任的重视程度并注重传授科学育儿的方法, 向家长讲明学校对孩子全面发展提出的做人、做事、学习方面的具体要求与管理, 以逐步形成家长与学校对孩子教育的协调性和合力。

3.发动党员教师分片区对本校进城务工特殊家庭的孩子进行跟踪、帮助, 以解决一些特殊的问题。

4.制订“学生校外表现家长评监表”, 通过它促进学生校内校外都能按学校要求、老师引导遵纪守法, 做好人、做好事、勤学习、爱劳动, 尽量减少在外松散、懒惰和受社会不良因素影响而走错路、误前程;促进家长落实对孩子监护和教育的责任, 如实评价孩子校外表现, 及时与班主任反映、交流孩子情况。评监内容可从孩子可行、可做、有利于成长的五方面进行:一是“爱劳动做家务”;二是“按时回家抓紧时间完成作业、多读课外书”;三是“一天在家上网不超过1小时”;四是“按规定不进游戏机室和不进黒网吧”;五是“不乱花钱、不与外人游逛晚不归家”。使用要求:家长每周对照五项要求对孩子的表现评价一次, 并亲笔签名, 班主任两周一次把表回收检查了解情况, 学校德育处定期抽查了解。这样的评监内容其实也是对学生校外做事的一种约束和引导。

5.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多借一些课外书让这些孩子校外阅读, 把其引向与好书交友上来, 也可赠予他们象棋等实物等, 引导其产生良好的兴趣爱好。

校外人员 篇4

工作人员职责

一、中心全体工作人员要不断加强政治学习,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

二、自觉加强自身修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做到文明办公,礼貌待人,为人师表,树立良好形象。

三、要认真钻研业务,努力干好本职工作,不误事,不误时。

四、在工作中,要敢于坚持原则,秉公执法,服务大局,敢于创新。

五、要牢固树立为青少年儿童服务的思想,对来中心办事的人要热情接待,做好服务工作。

六、中心工作人员不得向学员推销资料、文具、服装等用具。

七、严格遵守有关纪律,对组织或个人有意见时,要按照组织程序反映。

八、严禁在中心任何场所,任何时间从事不正当的娱乐活动。

九、下基层调研时,检查工作,一律在学校或单位灶上就餐。

优化校外资源 搞好校外语文教学 篇5

当今社会, 电子多媒体的不断发展, 电视已经成为获得信息的来源之一。学生的语文知识的获得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语文课堂教学, 而是在社会生活中进行。因而教师必须调动一切积极的因素来促进学生的发展, 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则是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 同时也是行之有效的途径。在学校教育控制不到的校外, 看电视这样的课外活动对于学生来说, 已经是一种不能缺少的活动。特别是在假期, 学生投入在电视上时间是非常多, 但如果在选择观看的电视节目上没有具体的要求, 学生就不能将现状的电视资源充分的利用, 就无法获得更多的语文知识, 也无法达到课外活动的最佳效果。有关调查也表明, 如果有选择地观看电视节目, 将会获得更多的语文知识。但却极少有学生会选择观看有语文特点的电视节目。其次, 学生对于观看电视节目大多属于被动接受状态, 因而无法根据需要汲取语文营养, 通过电视节目获得的语文知识就会少之又少。针对这样的情况, 教师和家长就需要对这一项课外活动进行一定的干预, 教会学生选择有语文特点的电视节目, 让学生在观看中不知不觉的学到语文知识。此外, 教师在开展课外活动时, 可以模仿电视节目中的活动环节, 这样更能吸引学生的眼球, 激发参与的积极性, 从而学习到更多的语文知识。同时, 随着经济的发展, 电子科技已经深入到我们的生活, 电脑和手机的普及, 使人们文字书写的习惯渐渐的消失, 导致书写错别字越来越多, 为了应对这样的趋势, 开始出现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等与之相关的节目。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 也可以开展一些听写汉字的活动, 帮助学生养成记字和良好的书写习惯, 同时也能够了解更多的语文知识。还可以鼓励一些在文字方面有优势的学生去参与这样的比赛, 让他们通过这样的比赛加深对语文的喜爱。这些节目的出现, 有利于提起教师和学生对于书写的重视, 也能够起到警醒学生养成正确的书写习惯的作用, 减少了学习生活中错别字频频出现的情况。

二、加强语文意识, 优化家庭语文教育环境

家庭语文教育是一种家庭成员根据自身所有的语文修养, 对整个家庭其他成员进行影响以及互相影响的过程, 其中最重要的是父母对孩子进行的一些基础语文教育, 这些教育是教师无法掌握和控制的, 因而, 教师需要从主观上对家庭语文教育环境进行优化, 帮助学生树立好正确的积极的家庭语文意识, 并对学生的言语行为进行培养, 对此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一) 将伦理道德教学加入到语文教学中

当今运用的语文教学的教材, 具有十分丰富的可以用来进行家庭教育的内容。将家庭亲情和伦理道德渗透到语文教学中, 是一个对于优化家庭语文教育环境十分可行的方法。家庭身为社会的构成部分之一, 其和谐与否也影响着社会的和谐。有关调查资料表明, 在一个家庭里, 父母如果持民主并且合作的观点进行家庭事务的处理, 那么孩子在与人合作交流方面的能力就会显得十分突出。换句话说, 也就是孩子适应社会, 在社会中生活的能力更强。反之, 一个家庭中, 父母的处事行为专制武断, 则会将孩子的自信扼杀在摇篮里, 使孩子在将来的性格变得孤僻, 不愿与人相处。此外, 父母的一些语言行为也对孩子有着深刻的影响。例如在《我的叔叔于勒》一课, 讲述了“我”的叔叔于勒年轻是有着挥霍的不良习惯, 最后导致钱财花光, 被家人赶出了家门, 后来到了美洲, 赚了钱, 发了大财, 瞬间成为大家的福星, 我们一家都盼望着叔叔回来, 一家人很高兴。但却在出海旅行中遇到了叔叔于勒, 得知他仍然穷苦不堪, 一切进入上流社会的梦想破灭, 全家人最后没有与叔叔相认, 不动声色的回了家的故事。课文中的飞利浦夫妇的做法很不对, 这极有可能对孩子将来的家庭观产生一定的影响。语文来源于生活, 并高于生活, 运用语文的启发, 可以让许多不幸的事不再重演。通过课文的教学, 可以将一些不良的家庭习惯纠正过来, 使家庭教育环境得到优化。将伦理道德加入到语文教学中, 有利于学生们改变一些原有的家庭行为, 并运用自身的努力, 将家庭的语文教育环境进行一些改变, 进而有利于自身的以及自己以后家庭教育的发展。

(二) 将亲情教育渗透于语文教学中

亲情是人与生俱来的感情之一, 这并不代表亲情是不需要人们用心去呵护的, 它是等量的、双向的。现代社会中, 独生子女数量越来越大, 他们从呱呱落地的那一天开始, 就享受一家人的亲情和宠爱, 大有一种捧着怕摔了、含着怕化了的感觉。在这样优越环境中长大的孩子, 其自私霸道、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就极易产生, 这样就不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 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让他们认识和了解亲情并存在感激之心是十分必要的, 并需要教会他们如何回馈亲情。例如, 《背影》叙述的父亲当时家道中落, 而“我”要离开南京到北京去读书, 父亲到车站送“我”, 并照料“我”上车, 替“我买橘子的事。作者用最真挚的情感, 仔细描写了父亲的几次背影, 用质朴的文字, 将父亲对儿女的爱表现的深刻细致, 从这平凡的小事见, 展现出了父亲对儿女的关怀与爱护。学习这篇课文后, 教师可以布置一些活动, 如让学生制作卡片, 并在上面写下自己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 送给爸妈来表达感谢之情, 或者是为爸爸妈妈洗一次脚等, 让学生在这样的亲情活动中懂得感恩父母。

(三) 建立“家庭语文教育协会”

在注重家庭语文教育环境主观优化的同时, 语文教师也需要做一些实质性的工作, 可以通过一切行之有效的方法将家庭语文教育中一些不可控的因素努力变成可控的东西。例如, 建立“家庭语文教育协会”, 就是一个十分可行的方法。协会成员由学生家长组成, 并选择其中语文修养较好的两位家长分别担任正副会长, 并制订相关的协会制度, 定期召开会议, 通过在一起学习语文知识, 共同提高自身的语文修养, 给学生提供一个更加优化的家庭语文环境。

三、利用语文教学, 完善社会语文教学价值

“文以载道”是我国文人数千年的追求。而现代社会中, 语文则不再可能闭门造车, 这样与社会生活脱节的模式必须要进行改革, 语文要与社会连接起来, 教师要充分利用好社会语文教学的价值, 将语文教学进一步的完善和提高。笔者根据自己的了解和自身的教学经验, 对此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 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

文章来源于生活, 更高于生活。课堂语文学习中接触的许多文章, 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形成的知识产物。古时候有文言文, 五四时期有白话文创作, 毛泽东时期则有着典型的红色文学。这都表明了语文是与当时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需要找到文章与社会生活的联系点。例如, 在对红色经典文学的教学中, 教师不仅仅只是对文章内容进行仔细地分析, 还需要向学生介绍红色文学产生的背景, 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政治时事对于文章的影响, 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又如在文言文教学中, 字词句式的教学虽然十分重要, 但教师还应该更多分析文章的思想对于当今社会生活以及经济建设的积极和消极影响。例如在《论语》和《孟子二章》的学习结束后, 可以安排“百家争鸣”的辩论活动, 让学生在课后搜集当时出现的各家言论的相关资料, 将“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的代表人的言论总结出来, 并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进行评价, 在活动时进行展示和讨论, 这样不仅能学习到课文知识, 还能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 对古时的观点进行辨析甄别, 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只有这样联系生活的学习, 才能将在语文课堂上学习的知识运用到社会生活中, 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二) 鼓励学生以社会生活为背景进行创作

许多文学大家的创作素材都来源于生活, 没有不与生活有关的文学作品。所以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在平时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 同时不要把学生的写作范围禁锢在学校之内, 要鼓励他们用笔记下看到的社会生活, 在不断的练习中使自己的文章能够反映社会生活。

总之, 在我国, 校外语文教学是一个还没有得到开发和利用的地域, 生活中处处存在着语文, 语文实践和语文学习弥漫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人们只有借助语文知识, 才能真正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去, 并利用语文知识去了解社会生活、改造社会生活的基础上对它进行创造。同时, 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 人们的语文知识和能力也能得到不断的发展和提高。除了课堂的语文学习, 课余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都是我们获得语文知识的地方。因此, 为了使学生能够学习到适应生活的语文知识, 教育工作者就必须重视校外的语文教育教学, 这是一个摆在全体语文教育者和关系语文教学工作的人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四、结语

随着对语文教学工作的重视, 校外语文教学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脱离校外语文教学的语文教学就如同一场孤军奋战的战争, 不可能取得胜利。利用电视节目资源, 积极开展课外教学活动;通过优化家庭语文教学环境, 培养学生的语文意识;将伦理道德与亲情道德渗透到语文教学之中, 优化家庭教育氛围。此外, 还可以将社会生活与语文相联系, 将语文运用到社会生活之中。教师要学会利用校外一切的语文教学资源, 指导校外语文教学, 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的语文知识能够更好的运用于实践生活中去, 做到学以致用。

摘要:当前, 学校语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中心, 关于学校教学中的语文教育教学, 各家有各家的言论观点, 认为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主阵地的观点甚多, 但由于语文教学具有的特殊性, 校外语文教学环境对语文教学的影响也不容小觑。近年来, 校外语文教学开始得到众多教育者的关注, 将语文教学独立于社会语文教学与家庭语文教学之外, 把它置于荒山野岭之中的做法是不对的。优化家庭语文教育环境, 发挥电视节目资源优势, 利用社会语文教学价值, 将一切校外资源进行整合利用, 有利于校外语文教学的有效的开展。

关键词:校外,家庭语文教育,社会语文教育,电视节目资源

参考文献

[1]柯洪霞, 张婷婷, 孔萍.中学生收看电视节目的点差与反思[J].当地教育科学, 2013, (8) .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校外人员】相关文章:

校内校外05-09

校外专家05-20

校外住宿05-30

校外租房安全04-19

校外个人实习总结05-25

校外的课堂作文05-25

校外实习论文范文05-09

校外下论文范文05-12

校外集体活动制度07-21

校外实习学生守则07-21

上一篇:农村初中物理教学下一篇:初中物理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