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中学习游戏中提升

2024-05-20

游戏中学习游戏中提升(精选十篇)

游戏中学习游戏中提升 篇1

一、游戏情景, 让幼儿获得愉悦

在集体教学中, 小班幼儿和中大班幼儿相比, 小班幼儿注意力容易分散, 容易喜新厌旧。针对这一特点, 我在组织孩子进行拉丁舞蹈基训时, 更注重趣味性。如:在班级创设“我表演我快乐”丰富有趣的特色区域, 把每一节新授的拉丁舞基训动作以照片的形式贴在立体筛子上, 提供幼儿自由学习巩固拉丁舞蹈动作的游戏空间。在走廊垂吊、墙面环境的创设中, 结合主题活动“六个好宝贝”的教学目标, 设计拉丁舞蹈动作剪影, 张贴在透明的伞上悬挂在走廊空间里, 让幼儿通过看一看、说一说、跳一跳学习巩固不同的舞蹈基本动作。此外还利用孩子的生活经验, 根据活动内容合理创设教学情境, 让幼儿融入角色中, 通过利用日常的游戏活动学习舞蹈的基本动作, 让幼儿在玩耍中不知不觉地学会, 让幼儿觉得舞蹈学习是一种游戏活动。

二、道具使用, 为幼儿搭建支架

在小班年龄段, 道具的合理使用, 可以为幼儿搭建支架。在小班集体舞教学中, 区分左右、交换舞伴是活动的大难点, 小班的孩子年龄小, 在教学拉丁舞时, 我采用一些具体形象区分左右。如在基训《耸肩》的动作学习中, 制作红精灵和蓝精灵的卡通图, 分别贴在孩子的左肩膀和右肩膀, 教学中用“蓝精灵跳一跳”、“红精灵跳一跳”的游戏学习左右分开耸肩的动作。 又如在基训《勾绷脚》活动中, 让幼儿一只小脚穿红袜子, 一只小脚穿蓝色袜子, 小脚做鼓棒, 在脚底下贴着相对应颜色的小鼓, 在敲小鼓的游戏中引导幼儿愉悦地学习动作, 巧妙地利用两种不同颜色的袜子和小鼓, 达到幼儿快速学习的目的。再如新授动作“前压腿”, 设计“小鱼捕食”的游戏, 用红、蓝两色的小鱼代表左右手, 以达到学习的目的, 这是小班在学习拉丁时的部分游戏方法。在这些游戏中我们还可以看出, 在集体舞蹈中, 道具的使用不仅能装饰、打扮身体, 而且能有效地帮助幼儿摆脱被动学习境地。

三、小步递进, 遵循幼儿学习规律

如基训《勾绷脚》活动中, 我设计了三个小步子递进的环节。

第一个环节———通过各种小动物参加森林新年音乐会的形式导入活动, 在音乐中复习巩固熟悉的动作, 让幼儿在分角色练习中唤起对两种角色动作模式的回忆, 从而为幼儿在后续的舞蹈中创造氛围做好铺垫。

第二个环节———集体表演游戏, 解决舞蹈动作学习重难点。

第三个环节———庆新年音乐会游戏, 让幼儿进一步巩固练习角色的动作。

在整个舞蹈学习过程中, 始终采用小单位、快节奏的教学策略, 一步一步地引着幼儿实现目标。

四、儿歌创编, 寓教于乐两相融

幼儿在舞蹈学习中, 不仅要记住音乐节拍, 还要记住舞蹈动作旋律, 枯燥的节拍、重复的训练往往使一段简单的动作这一遍记住了, 下一遍又忘记了。在反复的教学实践中, 我发现熟悉的童谣、朗朗上口的儿歌能激发小朋友的表现欲望, 而且他们在游戏中可以舞蹈。如:《开跨》基训练习中, 幼儿在老师自编的儿歌中边念唱边表演, 仿佛真的如儿歌中的小蝴蝶展翅起舞你追我赶, 互相嬉戏中, 伴着熟悉的音乐, 在动作中自然流露, 在玩中舞, 在舞中戏, 不仅记住动作跟上节拍, 而且表情丰富, 表演自然, 以儿歌内容加深幼儿对舞蹈动作的记忆。

游戏中学习,快乐中成长 篇2

作者:侯传华

我于2014年9月份作为代课的体育老师来到了地处五岳之首泰山脚下,南临泰山大街,西傍迎胜路,地理位置非常优越,环境非常优美的财源街道七里埠学校,到现在算起来已有小半年的时间了,非常感谢能有这么一次机会和这样的一个平台,能让我来学习和成长,并且我在这里的每一天都是快乐和充实的,同时也是感触与收获颇丰的,伴随着学习时间的延长我也希望能够让更多的七里孩子来感受体育的魅力,在快乐中健康茁壮成长、成才。

首先,作为一名体育老师我想浅谈一下对体育教学的认识,所谓的体育教学就是向学生传授体育的基本知识、让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技术、形成一定的运动技能、发展体育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提高身体健康水平的一种基本教学形式,其主要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们健康的、快乐的、幸福的茁壮成长、成才,所以看似简单的体育课就变得不那么简单了,倘若你还认为体育课就是简单的、机械的、反复的跑啊、跳啊,那么你就OUT了!

其次,体育教育包罗万象,体育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等等,一节小小的体育课堂需要运用许多些学科知识才能顺利达到《体育课堂标准》的教学要求,然而一节成功的体育课,更是不仅仅需要学生玩的高兴,没有伤着、碰着受到损伤安全上得到保证,还需要身体得到健康锻炼,更需要心理上得到满足,体会快乐,感受成功的喜悦,同时也

不免历练失败感触痛楚,进而学会坚强,然后更多的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学会做人!

最后,“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课堂上体育老师不仅仅是要进行体育教育,更多的是要作为一名教育者进行德育、智育的教学。所以,在教学方法上就要求更加丰富、新颖同时还必须要与时俱进,做一个活到老学到老的师者。

在此理解的基础上,我又结合在七里学校的这段教学实践经历,使得理论结合实践总结了一些小学生体育教学的想法,现将之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和大家产生共鸣,并得到大家的指导与帮助,共同为体育教育教学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首先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点,我们就不难发现,游戏才是小学生们的乐园,游戏教学才是体育教学的首选!

“爱玩是小孩子们的天性”。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小孩子都喜欢体育课的原因,因为小孩子从小就喜欢游戏,体育课上,一大群小朋友们陪着他们做游戏,老师也会陪着他们一起做游戏,一起玩耍,他们不喜欢才怪呢!倘若你的课程也是游戏性的,那么毋庸置疑,学生们也会喜欢的不得了,师生关系也会非常融洽,这么一来,整节课堂都会是在一种非常轻松愉快的氛围下进行,从而也给学生们创造了这么一种新的学习环境——游戏中学习,快乐中成长。

所以游戏教学,是小学体育教学中最常见的一种教学方法。游戏的内容丰富多样,形式生动活泼,结合到教材之中,运用到课堂之上对于激发学生参与运动,掌握动作技能,增进身心健康和促进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开发学生智力,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等都有着非常积极重要的作用。更为可贵的是通过游戏教学我们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竞争意识,团结合作,热爱集体和遵纪守法等优良品质。

鉴于游戏教学有诸多益处,索性我就针对游戏教学开展研究并积极搭建平台实施教学,在七里学校经过小半年的亲身实践,也初见效果,而且我在2014~2015第一学期工作计划中也有总结,现将之与大家分享:

一、教学内容游戏性生活化

小学低年级的体育教学内容都比较简单,没有较难的技术,我们往往是通过游戏进行教学的,但是很多人却只是单纯的通过游戏让孩子们玩的痛快,而没有真正让孩子们理解和感受到游戏的真正涵义与教育意义,没办法让孩子们真正感触到切实的快乐。他们可能欠缺的是将体育教学内容进行游戏性生活化的改造,最贴近生活的东西最容易想象和碰触的到,比如我有一次给七里小学二年级三班上的一节体育教学内容为跳跃能力的课堂上,我让学生们分别模仿“青蛙”、“兔子”、“袋鼠”甚至是“僵尸”跳,然后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看看谁能模仿更多身边生活之中见过的各种跳跃,尝试一下哪种方法跳跃的最远,然后进行比赛,同学们玩的特别高兴,热情也特别高涨,最后在总结的阶段中学生们更是滔滔不绝,有的说“我的兔子跳连续跳最远”,有的说“我的袋鼠跳原地跳最远”甚至有的说“喜欢僵尸跳”,所有的同学都向我说,下次他们还要接着采用各种方法跳继续比赛,甚至还有几个跳的比较好的同学,还说下次要继续和老师一较高低!这样的例子还很多,除此之外我还在教授短跑技术中引用过“龟兔赛跑”的故事,还在障碍跑的学习中放入了“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的生活小常识,在投掷项目之中采用“穿越火线”的游戏等等,我相信有很多体育老师也会是类似这样做的,我也相信只要我们多动动脑子,多花点时间去学习和研究体育教学,每个孩子都会是在游戏中学习,快乐中成长的!

二、教学方法游戏性教育多样化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们必须根据《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主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生长发育规律来灵活的安排和变革自己的教学方法,更要采用多种多样生动活泼的、能使学生产生强烈兴趣和新鲜感的游戏性教育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例如,体育游戏教学、情境设计教学、游戏比赛教学、儿歌编排教学,分组轮换、小组合作、游戏竞赛、展示互动、探究讨论、自主合作、擂台大比拼、才艺秀、创新天地等等,这样的教学方法和形式既可以增强吸引力,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推动孩子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和训练过程中来。

“教学有法”就是运用游戏的方法,体现素质教育的“快乐体育”思想,同时还能让学生们在玩的同时得到锻炼,学习到各种知识与技能,更主要的是培养孩子们优秀的品质;“教无定法”就是教育要多样化,健康安全教育、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都可以在体育课堂中进行教学,所以说体育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有理可依有据可实的,尤其是小学生的体育课,就更需要“教无定法”,就必须要根据课堂上的具体情况随时准备随机应变,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对待个体差异不同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比如我在给七里小学三年级一班上课时,突然有同学将脚不小心崴了,那么那时我就灵机一动,临时改变教学内容,将课堂变成了体育健康安全教育,并且再次不厌其烦的重复、补充之前每节课都要讲的安全注意事宜,同时也将课堂变成了一节“医务大比拼”,同学们这节课都听的特别特别的认真,活动中也特别积极。同学们则从这么一件“小事故”中体会和学到了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教学效果也超出预期的好,我更是感到非常的高兴。

三、教学形式游戏性开放化

为响应教育部实施的素质教育,我们七里学校积极开展工作,通过校长引领、教研组研讨、自修内省、多形式校本培训、外出考察学习等等形式,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提升教学认知,努力变革传统教学思想模式,自觉摒弃落后的教学方法和形式,积极主动的投身教学变革之中!

在接下来的工作开展中,我校会继续开放化教学,积极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将教学工作行之有效的开展下去,所以我校也会继续实施以校长为组长,业务校长为副组长,教务主任主抓,级部主任和教研组长为成员的课改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课堂改革的组织领导和管理实施工作。

学校也会大力的提供政策支持和改革保障,积极的鼓励教师们要勇于变

革,善于变革,大刀阔斧的进行理论变革和教学实践,不断开发新的教学资源,优化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

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下,我们体育老师们就更要走到教育变革的前线上来,以课堂改革为契机,从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法和形式入手,着眼于“教与学,教与育”两方面,积极总结与反思,切实完成素质教育与幸福教育的各方面指标与要求,为实现孩子们的美好明天创造更好的条件!

四、教学过程游戏性科学化

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之中,我们不是盲目的安排游戏,也不是生搬硬套的扣教学标准,更不是附和应付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我们是要合理化的安排教学游戏,科学化的进行教学。

在七里学校,我的前辈及引导老师,资深体育专职教师,体育教研组组长——王士华老师,一直都是我们的榜样,他也一直是这样给我们指导的,“让孩子们在玩的同时身体也能得到锻炼,更能学习到东西,就是我们的教学工作。”王老师所强调的就是游戏性科学化的教学过程。

游戏性科学化的教学过程给我们提出更高的要求: 首先,要求我们要在重视孩子们的生理机能变化规律和心理成熟发展特点的前提下,合理安排教学游戏,科学计划教学,时刻进行安全教育,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使学生科学的锻炼身体并健康的成长、成才。

其次,要求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竞争性游戏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各种优秀品质,让学生在愉快、激情的氛围之中掌握技术同时形成技能,端正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最后,要求我们在教学中特别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与培养,利用游

戏结合体育活动,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与培养。培养学生的善良、诚实、顽强、自信、坚强、自主自立等以及自觉性、组织性、纪律性、集体荣誉感、不怕苦、不怕累、勇于拼搏的精神等。

五、总结

1、游戏教学使得学生上课积极性变得更高涨,能在老师的要求下积极锻炼,对学生自身增强体质,矫正和弥补身心缺陷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使他们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正确的课堂常规。

2、通过竞争性游戏的锻炼,使得那些身体偏胖或者某些不爱运动的心理稍稍脆弱点的学生消除了自卑心理,感受到了学校、班级和老师的温暖,有利于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树立良好的自信心,促进德、智、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3、游戏教学,突出游戏的带动作用,吸引学生们兴趣,提高兴奋性,高涨热情与激情,带动学生主动自觉的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既保证了学生得到积极锻炼,又使学生在游戏之中学到更多的东西,在快乐之中得到成长!体育上,老师可以借助游戏鼓励个性鲜明的孩子帮助他们去发扬个性表现自我,培养自信;对于那些性格弱小的孩子,老师更会额外关注与帮助,积极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培养兴趣爱好,教授运动技术技巧,形成自己的特长。

4、在教学过程中,运动训练始终遵循循序渐进原则,运动时间由短渐长,运动强度由弱到强,运动负荷由小到大,并且对待个体差异不同学生采用“分门别类”的训练方法进行,满足了不同类型学生的要求。

5、通过不同类型的球类活动及游戏,使学生提高了身体的协调性,增加了学生对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也提高了球类技术,使学生们能在课余时间

自行的组织进行较为简单的球类活动,同时也更有利于我校开展各类球类活动和比赛。

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 篇3

本学期,我们围绕业务重点,研究个别化学习环境与材料的创设,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主要采用区角融合的方式进行,为此我们以“小班区角游戏中支持性环境材料的创设”为切入点,进行专题的研讨。

一、以原则为切入点,梳理“小班区角游戏中支持性环境材料创设”的各种原则:

(一)研讨区角材料的平衡性原则

环境与材料对幼儿的发展具有特殊意义,这是由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环境所具有的教育价值两方面决定的。在“小班区角游戏中支持性环境材料的创设”中如何遵循平衡性的原则,我们进行了研讨,通过研究我们梳理出以下几个关键:在从某种意义上说,环境是幼儿重要的生存条件。

1、空间布局的平衡。

在幼儿园中,所有的一切都可以为引导培养幼儿提供教育契机,因此区角中的墙壁、地面乃至空间都可以成为教师与幼儿发挥想象与创造的场地,结合活动,创设相应的环境,切实增强教育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对引发幼儿独立互动、创造性的表现能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为此我们根据这一要求,在空间上进行调整,尽量考虑到空间的合理利用。经过研讨,各班区域的空间基本合理,有墙面、桌面、垫面等操作,使幼儿在游戏中减少干扰、激发游戏的兴趣。

2、各领域内容的平衡。

针对新教材中涉及的五大领域内容,我们在环境材料的创设中也要考虑各个领域的内容点,于是,我们根据教研组的研讨梳理,把小班幼儿阶段各领域的内容点梳理出来,并在各区角中进行渗透,同时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把一些领域的区域在命名上也更情趣性及儿童化。例如:美术领域的内容取名为“美羊羊巧手屋”、数领域的内容取名为“喜羊羊智慧屋”等等,这些孩子熟悉的卡通人物,使幼儿对该区域更具探索造作的欲望。

(二)研讨区角材料的情趣性原则

1、提供真实的活动材料。

小班幼儿年龄小,缺乏以物代物的能力,需要依赖真实的玩具进行游戏。因此,在区域活动材料的提供上,我们尽量考虑它的真实性。如:“娃娃家”提供了仿真水果蔬菜、煤气灶、餐具等生活用具,营造一个自然、温馨的家庭氛围。又如:在“生活区”中,为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我们提供了真实、新颖、美观、能吸引幼儿的各种儿童服饰,改变以往“学习为娃娃穿衣”为“学习为自己打扮”,幼儿在真实、有趣的穿衣活动中提高了自我服务的能力。

2、根据幼儿的兴趣投放材料。

小班幼儿生活经验少,与人交往的能力不强,活动区是幼儿学习和交往的自由天地,满足幼儿的兴趣需求。因此我们及时抓住幼儿的兴趣,适时地投放各种材料满足幼儿的需求,并根据幼儿的兴趣不断的更换材料。有段时间,孩子们对“医院”游戏好像不是很感兴趣,通过观察,发现原来是“医院”里的材料太少,就那么几样,孩子们渐渐的没兴趣了,我们在区角里添加了一些消过毒的药瓶子,并配上了医用手套、针管、吊瓶及输液管,并为幼儿提供白大褂和白帽子,这样一来幼儿的兴趣立刻高了,他们觉得自己真的变成了小医生、小护士,为“病人”看起病来也象模象样。

二、以实践为手段,检验“小班区角游戏中支持性环境材料创设” 的实效:

实践是检验理论的途径之一,因此,本学期我们积极借助实践,共同检验“小班区角游戏中支持性环境材料创设” 的实效。

1、组长的示范引领。

我组都是年轻的教师,由于在专业能力上的缺失,因此对于班级环境的规划、材料的投放等都存在许多的困惑,因此,组长带头,积极在自己班级实践,让组员有模仿学习的机会,并且通过教研组的研讨,帮助教师合理的划分区域、命名,梳理小班年龄段材料及环境创设的特点等,通过组长的引领,使各班在环境规划上区域合理。

2、组内的合作共享。

面对组内年轻的教师,始终本着互相交流,互相协作,互相提高的原则进行,因此,在环境的创设材料提供上,我们采用“材料推荐会” 的方式把各班在区角环境材料创设中的亮点与大家分享、相互的学习借鉴,从而促进每个班级的提高。

3、现场的互动研讨。

在本学期中,我们每月积极开展区角游戏实践活动,并针对实践中的问题进行研讨,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小班幼儿在无归原处上存在问题,探讨各班的环境与材料投放,我们发现,由于小班幼儿的整理能力较弱,因此投放大量的材料反而干扰幼儿的游戏及整理,于是我们进行了调整,减少材料的量,以便于幼儿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此外,在实践中我们还针对教研组实践中的共性问题研讨,各班的个性问题也进行针对性的建议,使教师能更好的完善各班的区角环境材料,更能满足幼儿的需要。

三、以反思促成长,提高教师 “小班区角游戏中支持性环境材料创设” 的能力:

“反思----实践”是教师成长的关键,教师进行反思是为了促进教师更趋于专业化,更好的促進幼儿发展。因此,在专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也加强了教师反思的力度,除了实践的观摩评析、教研组的互动研讨之外,我们还要求教师以案例为载体,反思自己在区角环境创设中的问题及收获,通过案例的撰写,使教师反思小班区角游戏中支持性环境材料创设的合理性,不断的调整更新各班的环境与材料,从而有效推动幼儿的发展。

四、问题与思考:

在一学期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在创设区域活动材料时,教师不仅要有正确的观念,而且要有观察、指导能力和创设、组织的技巧,要成为多面手,尽可能地提供给孩子们充分的活动条件和发展空间,让孩子们在活动区中能有所动,有所想,有所思,有所悟。 因此,如何发挥“小班区角游戏中支持性环境材料创设” 的实效是我们最求的目标,我们将在下阶段关注以下内容:

1、制定相应的游戏规则,形成有序的游戏常规。

由于区角游戏的规则所承载的独有的教育价值,如可以有机地将教育者的教育意图渗透其中;可以在活动中起着组织、约束、调整幼儿活动行为,最大限度地保证幼儿的活动权利等方面的作用,这是保证区域活动有效地开展的重要前提。

2、注重教师在区角游戏中的指导与评价。

在“玩”中学习 在游戏中成长 篇4

游戏是儿童有效的学习方式, 对培养儿童的情趣, 让儿童体验集体生活的乐趣, 理解规则, 学习科学知识等都是很有用的。教学中的游戏更是能把教学内容, 尤其是教学重点、难点与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并把它适当安排在教学过程中。

那该如何有效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游戏活动帮助学生成长呢?我在几年教育教学实践中有了以下一些体会:

一、激发兴趣, 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游戏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积极性, 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身心潜能。记得在教学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表时, 在与学生交流完数位的顺序以及他们之间的进率关系之后, 我和学生玩了个“小小解说家”的游戏———让学生介绍万以内数位顺序表。学生们非常感兴趣, 在几分钟的思考准备之后, 同桌之间就互相当起了解说家。听着同学们自信满满的解说, 我收获了一份又一份的惊喜。之后我还挑选了几位“著名解说家”上台为全班做讲演。“万以内数位顺序表从右往左数依次是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 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进率是十。10个一是十, 10个十是一百, 10个一百是一千, 10个一千是一万。”同学们都说得很精彩, 在这样的全员性游戏中每个同学都得到了锻炼, 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 而且还提升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帮助学生自主探索

新课标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平均分”这个概念对于第一次接触的二年级小朋友来说是很难理解的。在教学中我先让同学们拿出学具卡片 (6个小面包) , 让他们自己动手在桌上任意分成两份 (没要求平均分) , 同学们各自汇报着自己的分法, 乐在其中, 接着我话题一转, 问:“那怎样分才能做到公平呢?”同学们快速成地分好了, 一个个自信的把小手举起来。顺势我就布置了个“分一分”的游戏, 让同学们之间借助学具小卡片 (桔子、矿泉水、糖果、巧克力等等) 动手平均分一分, 动口互相说一说, 动脑仔细想一想。通过这项游戏活动为学生动手实践, 自主探索学习拓展了空间, 并抓准了教学目标, 突破了教学难点。

三、给学生的合作交流搭建平台

合作学习是我国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和组织实施的学习方式, 游戏活动是合作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 能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 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二年级下册《找规律》的教学目标定位于学生能知道稍复杂的循环排列规律, 感知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是隐含着数学知识, 初步培养学生发现规律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合作交流方式:找出老师黑板上的图形排列规律, 并用卡片接着摆一摆;找出同桌的图形排列规律, 互相交流;让学生用学具卡摆出有规律的图案并小组内交流, 用语言表达出图形的循环排列规律等等。同学们在“小小设计师”的游戏活动中合作交流着, 成长进步着。

在游戏中学习写作 篇5

作文是衡量学生认知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也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教学环节,对于学生来说学习写作也是一个难点,学生怕写、厌写现象普遍所在,究其根本原因,主要在于我们目前的作文教学仍然存在着重视教、轻视学;重视成文的模式套路,轻视写作动机的激发;重视思想认识的高度,轻视情感意愿的表达等弊端。以至于学生作文的主动性、参与性、创造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基于以上的理解,我在教学中尝试了在游戏中写作的教学方法,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尝试,我感到这种方法不但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了观察,知道了怎样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还培养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增强了写作的信心。下面我就《有趣的“拼句”游戏》一文,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让学生走进生活,学会观察,唤醒学生体验,挖掘习作素材。

为了让学生有真实的生活体验,积累生活素材,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的好习惯,课上我首先领学生在教室里组织了一场别开声面的“拼句”游戏,目的是通过玩游戏,感受真实的过程,从游戏中积累写作的素材,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游戏前提出观察要求,要学生注意观察游戏的全过程及游戏时的想法和感受。让学生观察做游戏时的面部表情和动作等,观察他们不同的表现同时揣摩他们的心理,再看看围观的同学们在做什么呢?他们的神态、动作有什么不相同。

二、抓住活动的精彩瞬间,点燃学生的写作热情。

在孩子们灵感被激活的那一刻,学生的写作热情被点燃,纷纷想表述自己想法时,让孩子们当场记录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让学生在情境中写作,使学生的写作效果达到最佳状态。

三、变换评改形式,让学生充分参与。

评改作文是很好的教学阵地,学生辛辛苦苦地写好作文之后,总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们的认可。这是一个最热闹、感情碰撞最激烈、作文技巧提升最快的环节。所以要抓住契机,变换形式,让学生充分参与。关于评价我是按照这样几个步骤做的:

1.自我评价,欣赏自己。

为了发挥学生在作文评改中的主体作用,学生写好作文后,让学生直接参与评改,在修改中体验成功的过程,并从中体会“文章不厌百回改”、“精自改中来”的真味。

2.学生互评,取长补短。

通过学生互评、小组评价和全班评价,培养了同学们发现错误的能力,同时使同学之间研究学习的风气更浓了。不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在多种互动对话中,学生能够取他人之精华,补自己之不足。

3.教师评价,提高能力。

学生由于知识和能力有限,作文中出现不足在所难免。为此,我又把同学们的习作在班上讲评,讲评时采用“评”“讲”结合,以“评”带“讲”的形式,高度地评价学生写作的成功之处,委婉地指出学生的不足,让学生即增强了写作信心,又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这样的做法会在培养写作兴趣的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欲望,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爱上写作。

在游戏活动中学习数学 篇6

关键词:游戏;数学;活动;运用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对小学生而言,根据其心理特征,他们要把事情圆满完成,必须要对这件事情充满幻想和向往,才能产生做这件事的动力。而数学游戏以雅趣的形式“娱人”,以其丰富的内容“引人”。古往今来,数学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都已证明游戏对于数学学习具有极大的价值。正如布鲁纳所说:“游戏活动是生命的自由表现,它是生活乐趣”。将数学游戏引入课堂,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同时为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情境,能有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一、利用游戏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是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缺乏兴趣。而数学游戏则可以作为一种很好的手段来诱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在课堂中设计一个恰到好处的数学游戏,把游戏引入课堂,在游戏活动中让学生主动参与、观察、思考。让学生在兴趣中开展学习,从而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觉能动性。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为了让学生认识到同一个图形往往有几条不同的对称轴。教师设计“折纸”的游戏,让学生将一张正方形的纸对折,看有几种不同的方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设计灵活多变的游戏形式,把充满快乐的游戏教学贯穿于教学之中,让学生在娱乐中学习,并产生探索数学知识的兴趣,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开展游戏活动,提高学生数学运用能力

数学教学要达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走向实践。我们说,学生的数学能力不仅仅在于他们掌握数学知识的多少,而是看他们能否把所学的数学知识、思维方式迁移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形成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而,教师在课堂上将数学知识溶于游戏中,让学生在做“游戏”中理解数学知识,在做“游戏”中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如在教学一年级《元角分的认识》时,教师设计一个“超市购物”游戏,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动手选商品,动脑算价钱,动口回答应付款和剩余款,变枯燥乏味的简单货币的互换为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游戏活动中提高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三、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学生合作、竞争的意识

游戏必须寓教育于教学之中,以正确的思想激发学生的竞争精神,树立学习动机。大量事实也表明,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有效手段。因而教师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围绕教材内容,开展一些小组竞赛型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一方面学习巩固了新知识,锻炼了思维,另一方面又认识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如游戏“登山比赛”:在高耸入云的山峰两侧贴上题卡,选两队队员当“登山队员”分别从两侧向顶峰挺进。其他学生当裁判,哪队答对一题就插上一面红旗表示前进了若干米,哪队先到达顶峰,哪队就夺取山上的“先锋号”红旗。在游戏中,参赛队员像登山运动员那样坚韧不拔,勇往直前,裁判员们默默地抢先算出答案以便正确评判。通过游戏使全体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又增强了合作、竞争的意识。在实际教学中,像“数学扑克”“争上游”“小擂台”“点将台”等这些竞争性的游戏更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使他们主动地学、愉快地学。

四、发挥游戏活动的特点,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游戏中学习游戏中提升 篇7

一、创设游戏环境, 提供游戏条件

首先, 我们要提供足够的游戏材料。材料是游戏的物质支持, 是幼儿游戏的工具, 幼儿通过使用玩具材料进行学习。不同的玩具、材料有着不同的功能和特点。如果我们提供的材料过于单一, 幼儿的游戏热情可能会因此受到限制。因此, 在游戏中为幼儿提供多种多样的游戏材料, 有利于幼儿利用多种材料去想象, 在与材料的互动中促进发散性思维的发展。例如, 在创意区中我特意为幼儿准备了多种多样半成品的材料, 有各种质地不同的纸类材料如白纸、腊光纸、皱纹纸等等, 不同的纸张有着其不同的作用, 白纸可以画画、折纸。腊光纸有着光鲜亮丽的色泽, 可以用于折各种昆虫, 也可以作为剪纸的材料。皱纹纸可以做小花、拉花、还可以搓成纸球等。大小不一的布类材料如纱巾、小花布、小方布, 可以做装饰品、也可做粘贴画。形状各异的纸盒如包装盒、零食盒、化妆盒, 可以做家具、汽车、玩具等。如以珏和她妈妈制作的电脑、沙发、电视机这一类家具, 里面就采用了各色小盒子, 最后还制成一个大客厅。另外, 我还在创意区投放了剪刀, 用剪刀可以剪窗花、甚至老虎大象等等。另外, 为了增加趣味性, 我还特意在淘宝上买回了一个花架, 让幼儿体验刺绣的乐趣。还有蛋糕底盘、开踢板等可进行再创造的材料。游戏材料多种多样并且各不相同, 幼儿想象创造的机会大大增加, 游戏也更加丰富。其次, 提供的游戏材料也要不断进行更新变化, 以便创设的游戏环境具有可变性、新颖性, 不断地吸引幼儿, 引起幼儿的游戏兴趣。在以前的教学中, 我就碰到这样的事, 创设的“创意区”只是单纯地做做花、剪剪纸之类的, 久而久之, 去“创意区”玩的幼儿越来越少。我很快地就发现了这一问题, 在经过一番思考后, 就让家长配合带橡皮泥, 就在游戏评价的时候引导幼儿说:“很多小朋友都会画昆虫, 折昆虫, 现在, 我们可以用橡皮泥来捏哪些昆虫呢?”通过这样, 再玩游戏的时候, 幼儿的兴趣就有了明显的提高, 有的捏小蚂蚁, 折蜻蜓, 还有剪昆虫。玩的不亦乐乎!

二、充分利用游戏, 促进幼儿认知

许多游戏都配有朗朗上口的童谣和优美动听的儿歌, 这些童谣和儿歌不仅含有关于自然和社会的知识, 还包括了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充分扩展了幼儿的眼界、增长幼儿的知识面。当然这些童谣和儿歌也不是十全十美的, 有些童谣和儿歌也存在不少不正确的知识, 不利于幼儿的学习, 这时, 我们就应当加以筛选和改编, 让童谣和儿歌与时俱进, 加入新时代的元素, 使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新知识, 吸取新信息。在游戏的过程中, 幼儿也认识了生活, 学习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例如, 玩《顶锅盖》游戏时, 要求至少两名幼儿玩, 一名幼儿手心朝下, 其他幼儿将食指顶在其手心, 一起说“顶锅盖, 炒小菜, 辣椒辣了不要盖, 呼, 一口风, 呼, 两口风, 呼, 三口风”说完食指要立刻离开手心, 否则被抓住的幼儿就要回答“炒的什么菜?”“炒韭菜”“西红柿炒鸡蛋”等等, 通过这个游戏, 幼儿不仅可以了解到许多菜名, 而且通过扩展可以了解到做菜的基本过程, 更体验到了共同游戏的快乐。又如, 玩民俗游戏《抬花轿》时, 幼儿在娱乐的同时, 把自己了解到的知识运用在游戏的过程中再配合相关的民间音乐、民间美术。孩子乐在其中、美在其中、悟在其中, 潜移默化地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的、独具魅力的民俗文化。

三、丰富生活经验, 打好游戏基础

角色游戏是建立在幼儿掌握丰富的知识和社会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 通常情况下, 幼儿拥有的知识经验越是丰富, 游戏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多彩。由此可见, 开展角色游戏首先要丰富幼儿对周围生活的知识和经验。幼儿在角色环境中, 不只是要求幼儿认识事物之间的关系, 而是进一步要求幼儿认识人的活动和人与人的关系。前苏联幼儿教育工作者柯罗列娃曾研究证实, 当第一次带领幼儿参观火车站时, 只介绍了火车、火车站、买车票等处的实物。教师为幼儿准备了游戏材料等情况下, 幼儿仍不玩“火车站”游戏。第二次, 参观火车站时, 介绍了火车站上人的活动。参观后幼儿立即开展了“火车站”游戏, 而且持续玩了很久。例如, 在角色游戏“医院”中, 我首先让幼儿说说平时去医院看病时的情景, 与医生间有着怎样的对话, 医生有哪些行为等等, 充分激发出幼儿的原有生活经验, 在明确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后, 然后, 给孩子们看一些医院看病的器材, 接着引导幼儿开展游戏, 在原有生活体验的基础上, 幼儿玩的有声有色。可见生活经验在幼儿的角色扮演游戏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游戏中学习游戏中提升 篇8

音乐活动的游戏化不仅仅是游戏,它是音乐和游戏的结合,它既有音乐学习的基本知识点,又包含了游戏的趣味性。它植根于幼儿的思想,幼儿的音乐教学应该充满童真和乐趣,使幼儿在娱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娱乐。幼儿教师应该利用好游戏对幼儿的吸引力,在幼儿音乐活动中引入游戏有利于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提高幼儿对于音乐的学习热情。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多教育界人士开始重视音乐教育,音乐教育的重要程度与日俱增。从幼儿到成人阶段,每个时间段人的心理状态都是不同的。现代音乐教育应该立足于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特点,选择符合人们想法的音乐教学方式。

二、音乐活动游戏化的优势

1. 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

孩子天生喜爱做游戏,这也是幼儿了解身边环境的常见方式。游戏和幼儿的身体、心理发展息息相关,游戏是幼儿情感的表达,幼儿教师应该利用好这一点,在游戏的过程中完成和幼儿的沟通。音乐活动的游戏化满足幼儿对于游戏的需要,为幼儿的音乐学习营造快乐、自由的学习氛围,使幼儿在游戏中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提高幼儿对于音乐的学习兴趣。音乐活动的游戏化以幼儿为主体,注重通过音乐游戏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主性,确保幼儿能感受到学习的魅力,有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幼儿教师在进行教学方式的选择时,应该考虑到幼儿的内在需求,并去除不利于幼儿发育的内容,选择有利于幼儿健康成长的方式,提高幼儿的音乐学习水平。利用音乐活动的游戏化对幼儿的强大吸引力,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幼儿的整体音乐水平,另外,对音乐活动中的教学方式、教学活动进行分析。

2. 活跃幼儿的思维

有利于幼儿大脑健康发育的有效手段之一,是幼儿音乐活动的游戏化。音乐活动的游戏化能使幼儿用自己的身体去了解音乐,用内心感知音乐,并且在进行游戏获得快乐的同时掌握音乐知识。音乐游戏有着很大的拓展空间,变化性较强,能提高幼儿对音乐的学习热情。幼儿时期是初期音乐教育的关键时期,应该让幼儿在聆听音乐的同时感受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并在音乐的游戏过程中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很多幼儿对声音的反应非常快,相对于图片和文字,幼儿更容易对声音产生回应。所以,音乐游戏对幼儿的健康发育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为幼儿爱玩的天性和天真的思想,所以在进行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应该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样就能和幼儿进行良好的沟通。音乐活动的游戏化能提高幼儿对于音乐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幼儿音乐教育在整个幼儿教育课程中占据重要的地位,音乐老师应该结合幼儿的心理特点,掌控好幼儿的心理状态,完成音乐学习的任务。目前,幼儿音乐活动游戏化的探究急需深化,通过分析目前幼儿音乐活动游戏化的应用状态能得出,目前的音乐教学模式比较单调,音乐游戏形式缺乏创新,音乐活动和游戏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

三、引入游戏化教学模式,促进幼儿发展

音乐活动游戏化的根本目的就在于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音乐活动用游戏的形式展开,不但能让幼儿快乐地学习,更能提高幼儿的综合素养,提升幼儿的综合能力。把游戏引入音乐教学中,能创新音乐教学模式,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感知音乐的魅力。比如,在幼儿进行表演的时候,可以把音乐和表演相结合,有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但是仍然会有人提问:“幼儿能理解话剧的情节吗?在进行角色演绎的时候,能代入角色之中表达角色的真正情感吗?”音乐与游戏的融合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在小班音乐活动《抱抱》的开展过程中,老师可以给幼儿一些有趣的演出工具,比如,小猫的猫爪、大树的模型、大象的鼻子面具等,提高幼儿的表演兴趣,并在表演的过程中加入音乐。用音乐增强幼儿的代入感,引导幼儿表达正确的情感。音乐活动的游戏化能把复杂的音乐内容简化、娱乐化,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娱乐。音乐能调动幼儿的情绪,提高幼儿的艺术素养,有利于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

节奏是音乐活动中的重要内容,音乐活动的游戏化将重点提高幼儿准确的音乐节奏,增强幼儿的音乐节奏感。最可行的方式是运用话语、身体行为诠释音乐节奏,再辅以节奏感较强的音乐,让幼儿全方位地增强节奏感。让幼儿不仅仅在听音乐,更是在玩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活动的游戏化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例如,可以在幼儿读故事的同时配上美好的音乐,能增强幼儿的角色代入感,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发展。

摘要:音乐活动的游戏化是教师把游戏带入音乐学习中的教学方式,它把音乐活动中本来枯燥、乏味的部分用游戏的方式展现,把音乐和游戏结合,让幼儿在获得快乐的同时也能学到音乐知识,进而提高幼儿对于音乐的热爱之情。

关键词:幼儿,音乐活动,游戏化教学

参考文献

[1]陈淑琴.幼儿游戏化教育特级教师教案集[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

游戏中学习游戏中提升 篇9

1体育游戏的特点简析

1.1合作与竞争相结合

体育游戏通常是以队伍与队伍之间相互竞争, 争夺胜利, 从而获得乐趣的方式开展的, 这种两人或两人以上相互合作与竞争的方式, 能够让学生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 如何良性的竞争。并且在这个过程中, 他们也能懂得动作的协调, 明白各种体育动作中存在的内在联系, 拓展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合作竞争中, 必然有失败与成功, 成功了不骄傲, 失败了不气馁, 更好地训练了学生们的体育精神。体育老师在进行组队时, 务必要从公平的基础出发, 实现公平竞争、趣味竞争。

1.2教育性强

体育游戏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发挥着教育的重要特性, 这是因为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 能够培养他们的德智体美, 促使他们更加全面的发展, 让学生能够敢于拼搏、勇于挑战。体育游戏具有时间、规则等限制, 而且主要是通过体力进行竞争, 这为学生提供了一定的灵活性。老师在这个过程中要教育学生务必要尊重裁判、 尊重竞争对手、尊重比赛结果, 让学生能够在体育游戏中保有一颗真诚、守信的心灵。因此体育游戏具有很强的教育性, 让学生能够在游戏中遵守规则。

1.3趣味性大

在参与体育游戏中, 学生最直观、最先获得的感受就是快乐, 老师可以依据中学体育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将其结合到游戏中, 让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游戏中, 促使学生的思维能够更加积极、良好地学习动机得到启发。这就要求老师设计的游戏务必要新颖有趣、具有一定难度, 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惊而不险的游戏中得到成长, 获得乐趣。

2游戏教学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合理运用的途径分析

2.1在准备运动中的运用

要知道准备运动是让学生能够在热身活动中更快地进入状态。在体育准备运动中, 学生的体温会随之升高, 心肺功能也会逐渐适应, 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学生由于运动剧烈而出现恶心、头晕等不良状况出现, 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体来说, 老师在准备活动中可以采取“贴药膏”这种游戏, 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其中, 而且这个游戏中学生通过跑动能够锻炼学生的奔跑能力和下肢力量, 提高学生的运动灵活性和协调性, 学生在相互追逐中也能打破课程开始时的冷场, 有利于体育课堂的有效开展。另外, 例如“蛇形跑、螺旋跑”, 甚至是“蛇形跑”和“螺旋跑”结合的游戏模式。只有在体育教学准备运动中合理地借助游戏, 才能让学生在充满乐趣的教学环境中自然而然地进入体育技术的学习中, 老师也可以在准备运动中结合该节课体育教学的一些内容, 作为引入部分, 从而真正地提高中学体育教学的质量。

2.2在基本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老师在教授基本的体育知识时, 合理、有效地运用体育游戏能够调节课堂的气氛, 让原本单调枯燥的教学氛围变得活跃起来, 促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体育运动技术训练活动中。举个例子, 老师在教篮球技术这部分知识时, 可以先给学生讲授基本的篮球运用技能, 让学生能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在做好基础的教学工作之后, 老师便可以通过体育游戏来增强学生所掌握的知识。老师可以让学生按照每组4人自由组队, 进行“投篮接力比赛”, 每队每个人都有4次“两分线”投篮的机会, 每个队员投完后, 由组里的下一个队员接力投篮, 看看哪个队累计中篮的个数最多, 则获胜。学生在这个游戏中为了获胜, 会将老师讲授的知识进行快速的消化和运用, 从而巩固学生的体育技能, 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3在身体素养训练中的运用

中学体育的身体素养训练难度不大, 动作内容较为简单, 但运动负荷比较强。因此在进行身体素养训练时, 通过体育游戏来练习能够增加教学的趣味性, 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让学生能够将训练中的“乐”强化, 将“苦”弱化, 更好地帮助学生娱乐自身、发展身心。举个例子, 老师若是要培养学生的腿部力量素养, 那么可以让学生比“立定跳远”谁跳得远;老师如果是要培养学生反应速度素养, 那么就可以玩“反转”游戏, 也就是头不能跟着老师手指的方向转, 老师手指上, 那学生可以向左向右向下, 但如果向上, 就表示输了。又例如老师想要训练学生的上肢力量, 那么就可以开展“推小车”的游戏等等。通过这些丰富多样的体育游戏, 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掌握运动技术, 而且也能在这个过程中培养自己全面的身体素养, 有利于提高中学体育教学的水平。

3编制体育游戏

编制体育游戏是体育教学活动中相当关键的一个环节,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 很多老师都是直接照抄照搬现有的游戏规则, 却没有关注到课堂的教学内容, 学校的实际状况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 而是直接将游戏生硬地安插到教学活动中, 游戏内容和教学内容相互割裂, 学生难以在游戏中巩固和强化自己所学的知识, 这种相互独立的教学与游戏模式反而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体育老师务必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大纲, 针对学生的身心状况以及活动能力等, 来确定适当的运动负荷、游戏难度。老师要敢于发挥自身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 编制出更多符合体育教学实际的游戏, 促进中学体育教学的发展。

另外老师还要考虑到学校自身的设备状况, 在结合学校实际状况后改良体育游戏, 使其更符合实践。对于体育游戏的各个环节, 老师务必要以“安全为主”, 这是编制体育游戏最重要、最基本的原则。还有老师在编制体育游戏时, 务必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的教育理念, 通过体育游戏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但这并不意味着老师就可以“袖手旁观”了, 而是要对学生进行适当地指导, 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 促使学生能够在体育教学中获得身心健康发展。

4结语

总的来说体育游戏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到体育课堂教学中。在中学体育教学活动中合理的使用体育教学, 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 又能够让学生在合作与竞争的游戏中培养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有利于促进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吴胜平.浅析体育游戏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2 (2) :44-45.

[2]唐立锋.浅谈体育游戏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 (15) :245.

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 篇10

一、以游戏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导入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艺术,新颖别致的导入必然会为课堂教学的展开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学也就很快进入最佳境界。爱好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通过游戏的方式导入新课。这样可以给学生一个积极的刺激,引导他们兴奋中心的转移,发挥教师引导者的作用,从而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教学片段:《列表法解决问题的策略》。

在播放一段《猫和老鼠》动画片的基础上进行。

师:小老鼠聪明吗?你们想变得和它一样聪明吗?那么刚刚的影片中,小老鼠用了各种各样的好办法对付厉害的猫,这些好方法,我们称之为策略。在生活中有许多难题,只要我们掌握了好的方法,也就是好的策略,就可以把它们解决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

这样的教学设计,因有游戏作基础,学生会对数学产生一种亲切感,并饱含热情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但要注意的是,所创设的游戏情境应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近或者相符,这样才能让学生产生共鸣,有话可说。

二、以游戏探究新知:主动建构

游戏是学生喜爱的活动形式,根据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特点,在探究新知识时,进行一些别出心裁的小游戏,融知识、趣味、思想于一体,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积极参与到新课的学习中来。

例如,《3的倍数的特征》一课,在探究上明显与“2、5的倍数的特征”不同,也有一定难度,并且受“2、5的倍数的特征”的负迁移影响,学生探究“3的倍数的特征”更显困难。这时运用“游戏教学法”进行探究,学生理解会容易一些,也容易探究出“3的倍数的特征”,也容易体会到探究的乐趣。

游戏和方法:(1)把一根火柴棍摆在个位上表示1,放在十位上表示10,放在百位上表示100,以此类推。(2)每摆出一个数,就在相应的表格里填上具体的数,并用计算器计算这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如果是,就在相应的表格里画“√”,如果不是,就画“×”。(3)小组分工合作,分别用2根、3根、4根、5根、6根、7根、8根、9根火柴棍随便摆数(每种至少摆4个数),判断并填表。(4)通过游戏有所发现的小组为获胜小组。通过游戏,学生发现用3根、6根、9根火柴棍随便怎么摆,摆出的数都是3的倍数。教师提问:“是不是只有3根、6根、9根火柴棍摆出的数才是3的倍数呢?”

整节课看似一场简单的游戏,实际上已经有效地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和具体的操作联系起来,也就是把“3的倍数的特征”蕴藏在游戏中,让学生在扣人心弦的比赛中探究找出“3的倍数的特征”的方法。

三、以游戏进行练习:巩固深化

练习是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但学生对于枯燥的练习没有任何兴趣,练习时总是处于被动状态。如果我们教师能把练习的内容寓于游戏中,便能唤起学生主动练习的热情,他们能主动地去发现、去探索,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并在一次次游戏中感受成功的乐趣,同时也借助游戏完成对新知的建构。

例如,晋江第二实验小学李雪强老师在教学《分数的大小比较》时,巧妙地将比较方法蕴藏在两轮数字转盘游戏中。第一轮游戏规则是:把学生分成黄河队和长江队两队,分别把摇到的数按顺序填在□.□□中,哪一组组成的数大,哪一组就胜利。当黄河队代表和长江队代表分别摇出5和1时,教师提问学生:“需要继续往下摇吗?”让学生体会到当数位相同时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高位上的数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第二轮改变了游戏规则,把按顺序填改为自己决定摇出的数填在哪一位,结果黄河队摇出了“3,9,7”,组成了9.37,而长江队摇了“7,2,9”,组成了9.72,在进行这个转盘游戏时,每个队都是用未知的数来填写,充分体现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环节把整节课推向高潮,让人感受到教师这种以静制动的风格,凸显一种平淡中的精彩。

这样在立足教材本意的前提下,用有趣的游戏来代替枯燥的练习,把学生带到一个活动场、思维场、情感场,学生情趣高、思维活,既提升了能力,巩固了新知,增长了智慧,又享受到学习的成功和快乐。

四、以游戏进行小结:回味无穷

课末小结是一节课的结束环节,能够巩固数学知识和技能,内化数学学习的策略和方法,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在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育心理学表明,在临下课前的几分钟,学生身心疲劳,情绪低落。因此,要使学生始终保持饱满的学习情绪,在课堂的结尾设计一些带有竞赛的游戏,可以把整节课推向新高潮。

请看黄爱华老师执教《约数与倍数》一课的课末小结。教师:“同学们,快要下课了,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这个游戏的名字叫‘动脑筋离开课堂’。游戏的规则是这样的——老师出示一张卡片,如果你的学号数是卡片上的数的倍数,你就可以走出教室了。走的时候,必须先走到讲台前,大声说一句话,再走出教室。你说的这一句话,可以是‘几是几的倍数’‘几是几的约数’或‘几能被几整除’中的任意一句。”

黄老师新颖的游戏设计全面回顾、巩固了知识,检查了效果,还进行了纠正错误和个别指导,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开放了学生的个性,一举多得。相比那些只是教师总结学生听,做做练习题与作业就草草收场的乏味结尾,黄老师浓墨重彩的一笔,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让学生产生一种“欲罢不能”的、持续探究的态势。

实践证明,运用恰当的数学游戏进行数学教学,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有效地掌握新知,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锻炼他们的能力。所以作为教师,应善用、巧用游戏,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精彩。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延奎小学)

上一篇:35kV配电网下一篇:传播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