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毒副作用

2024-05-07

化疗毒副作用(精选十篇)

化疗毒副作用 篇1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100例宫颈癌患者的资料, 其中A组为动脉灌注栓塞化疗者50例, B组为静脉化疗栓塞者50例。依据FI-GO2000标准, 经病理学组织检测后符合诊断标准, 其宫颈碘检查阴道鳞状上皮涂染后呈深褐、黑棕色;排除恶性黑色素瘤、淋巴瘤、转移癌、宫颈乳头瘤、宫颈黏膜下肌瘤、宫颈息肉、宫颈结核性溃疡、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及子宫内膜异位症后, 确诊为宫颈癌[2]。A组年龄 (48.25±5.82) 岁, Ⅱa期7例, Ⅱb期21例, Ⅲa期14例, Ⅲb期8例;B组年龄 (49.25±5.14) 岁, Ⅱa期9例, Ⅱb期19例, Ⅲa期13例, Ⅲb期9例;两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A组采用动脉灌注栓塞化疗, 术前30min, 给予长春新碱 (VCR) 1mg/m2静脉滴注介入治疗, 随后采用数字减影及造影, 在髂内动脉前干或子宫动脉内注入化疗药物 (第1d、第8d、第15d注入顺铂 (DDP) 20mg/m2+博莱霉素 (BLM) ) 20mg/m2, 术后完成相关包扎, 并记录患者脉搏、表皮温度。再根据患者实际病情, 给予相应抗感染、护肝、止吐等治疗。B组采用静脉化疗, 化疗前口服地塞米松10mg, 再给予相关化疗方案:第1d、第8d、第15d静脉注射DDP20mg/m2+VCR1mg/m2+BLM20mg/m2。同时在化疗前后给予水化治疗。两组均化疗2周期。治疗后, 由经验丰富的主任医师对疗效进行评价, 对于部分缓解患者可进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或广泛子宫切除术, 对于病情无变化或进展者, 可加用放疗, 对于累及脉管、宫旁组织者, 可在术后行辅助放疗。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1.3.1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客观缓解率 (ORR) 、疾病控制率 (DCR) 及毒副反应[5]。

1.3.2 疗效判定标准

依据CT、MRI及彩超等影像技术鉴别患者的肿瘤情况, 确定V肿瘤=1/2 (L×W×D) , 并且依据WHO实体瘤疗效判定标准给予临床疗效判定, 具体如下:CR:病灶部位完全消失, 且28d无新病灶出现;PR:最大直径及最大垂直直径乘积<50%, 未出现新病灶;SD:50%<最大直径及最大垂直直径乘积<75%;未出现新病灶PD:最大直径及最大垂直直径乘积>75%或出现新病灶;客观缓解率 (ORR) =完全缓解率 (CR) +部分缓解率 (PR) , 疾病控制率 (DCR) =完全缓解率 (CR) +部分缓解率 (PR) +稳定率 (SD)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经SPSS 18.0软件进行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 (%) 表示, 用卡方检验,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近期疗效对比

A组客观缓解率 (ORR) 及疾病控制率 (DCR) 均优于B组 (P<0.05) 。见附表。

2.2 两组毒副反应对比

两组宫毒副反应无明显差异 (P>0.05) , 具体如下:A组骨髓抑制5例 (10.00%) , 胃肠道不良反应10例 (20.00%) , 肝肾功能损伤2例 (4.00%) ;B组骨髓抑制患者6例 (12.00%) , 胃肠道不良反应9例 (18.00%) , 肝肾损伤功能损伤5例 (10.00%) 。

注:与B组比较, *:P<0.05

3 讨论

宫颈癌为临床常见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 且致死率为妇科恶性肿瘤首位。近年来, 宫颈鳞癌于宫颈癌占比为70%, 腺癌等占比为26%;宫颈癌又以糜烂、外生、内生及溃疡四型予以分类: (1) 糜烂:宫颈外口有粗糙糜烂性颗粒环绕, 溃疡面呈不规则形, 触及出血; (2) 外生:癌变部位呈乳头状或息肉样突起, 并伴有赘生物 (菜花型) 生成, 于阴道内部蔓延, 质地较脆, 有出血倾向; (3) 内生:癌细胞浸润于宫颈深部, 有宫颈肥大现象, 质地光滑, 偶尔见溃疡; (4) 溃疡:癌细胞坏死, 溃疡形成, 子宫颈呈孔洞状, 明显恶臭, 常排出分泌物, 为内生及外生型病情发展而成[6]。

就宫颈癌化疗的给药途径, 本文以静脉化疗与动脉介入化疗进行对比, 静脉化疗技术要求较低, 费用不高, 但全身毒副反应相对较重;动脉介入化疗是将相关化疗药物经髂内动脉前干、子宫动脉注射至肿瘤部位周围组织, 于肿瘤组织及肿瘤周围组织的血药浓度较高, 可直接作用于癌变部位, 但其费用较高, 医疗消耗性较大。相关研究表明, 动脉灌注化疗及静脉化疗进行比较, 动脉介入灌注化疗能将化疗药物直接输送至癌变部位, 避免了药物于体循环产生直接作用, 可降低肝肾毒性。于药物代谢动力学方面分析, 无论是何种途径的化疗, 病变部位组织的血药浓度将决定化疗效果。动脉介入灌注治疗的优势在于局部血药浓度较高, 生物利用度较高[7];有专家就髂内动脉灌注化疗作进一步分析, 其血药浓度可高达全身经静脉化疗的88~90倍, 其作用于宫颈癌变组织部位, 血药浓度与药效呈正向关系, 比例为1: (10~100) ;于外科 (临床) 角度进行分析, 有研究表明, 动脉灌注介入治疗可减少病变部位 (宫颈) 血液流量;但是, 又有报道指出, 动脉灌注介入治疗有造成输尿管坏死或穿孔等周围组织坏死症状, 具体原因还有待进一步论证;于疼痛方面, 动脉灌注化疗可引发病变部位疼痛, 其原因与药物作用于病灶部位的血药浓度相关, 局部血药浓度过高所致细胞或组织损伤, 因此引发疼痛;于病理学角度, 相关研究表明, 动脉介入灌注与静脉化疗于淋巴转移情况无显著差异, 但予以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采取子宫切除术, 给予静脉化疗的宫旁浸润灶体积大于动脉灌注化疗。总之, 动脉灌注化疗效优于静脉化疗[8], 值得临床借鉴。本研究结果表明, A组客观缓解率 (ORR) 及疾病控制率 (DCR) 分别为64.00%及78.00%均优于B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毒副作用无明显差异, 但A组肝肾功能损伤较B组轻, 其原因与局部组织血药浓度相关。由此可见, 动脉灌注化疗的疗效略优于静脉化疗, 安全性相当。由于本样本量不大, 具体疗效还待进一步论证。

参考文献

[1]刘宁.全身静脉化疗和髂内动脉栓塞灌注化疗对宫颈癌微淋巴管密度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 25 (5) :524-526.

[2]金成玲.子宫颈癌动脉灌注化疗栓塞的临床病理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 (电子版) , 2015, 2 (9) :1632-1632.

[3]蒋天鹏, 杨学刚, 许国辉, 等.宫颈癌 (ⅡB-ⅢB期) 动脉灌注化疗栓塞的临床疗效研究[J].实用放射学杂志, 2015, 31 (2) :292-295.

[4]孙贵豫.经皮双侧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宫颈癌的护理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 2014, 33 (22) :151-152.

[5]刘鑫丽, 姚秀英, 李世春.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及全身静脉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疗效比较[J].山东医药, 2014, 54 (48) :38-39.

[6]朱月华, 陈惠萍.术前动脉灌注联合栓塞新辅助化疗治疗宫颈癌临床研究[J].徐州医学院学报, 2013, 33 (12) :884-886.

[7]林堆贤, 陈虹, 邓志峰.子宫动脉化疗栓塞与髂内动脉灌注化疗治疗宫颈癌的对比分析[J].影像技术, 2013, 25 (3) :33-34.

没有副作用的化疗 篇2

常见的化疗副作用有消化道反应,如恶心、呕吐、不思饮食等。也可影响造血系统,患者出现精神疲软、乏力、外周血白细胞、红细胞及血小板等减少。其他还有心血管系统副作用,表现为心慌、胸闷、心电图出现异常表现等。

面对化疗的副作用,许多肿瘤病人望而却步。一些正在接受化疗的病人,由于难以坚持正规的疗程,而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医学研究人员在不断探索新的化疗方法,以减少化疗副作用,提高化疗效果。

前不久,用于治疗胃癌的抗癌药物磁微球的靶向磁化疗应运而生。以前,胃癌术前化疗都采用全身化疗,容易出现严重的化疗副作用,而影响手术时机及术后伤口愈合。如今,医学研究人员寻找新的给药途径,将抗癌药物(如多柔比星、氟尿嘧啶、丝裂霉素等)与超微磁粉及人体血浆清蛋白等经过一系列反应,制成抗癌药物磁性蛋白微球(简称抗癌药物磁微球)。当病人口服该药物磁微球时,在胃肿瘤体表投影区置一外磁场,即可使抗癌药物磁微球滞留于肿瘤区域。在磁场的诱导下,其持续缓慢地释放化疗药物,使胃肿瘤组织细胞长时间浸泡在高浓度的化疗药物中,而周围组织及全身其他器官的药物浓度则很低,实行善恶良莠区别对待的方法,从而发挥高效低毒的靶向磁化疗作用。

骨肉瘤化疗的急性/亚急性毒副作用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0年7月至2008年9月收治的肢体中心型高度恶性骨肉瘤患者76例, 年龄6~48岁, 平均年龄18.59岁;男51例, 女25例。所有患者均通过手术或穿刺活检确诊为骨肉瘤。

1.2 方法

1.2.1 化疗方案

术前化疗方案以大剂量氨甲蝶呤 (MTX) 、顺铂 (CDP) 、阿霉素 (ADM) 为一线化疗药物, 共两个疗程。单次剂量:MTX成人为8g/m2, 儿童为12g/m2;CDP为90~120mg/m2;ADM为60mg/m2。其中MTX采取静脉冲击剂量输注, 6h内输完, 每周1次, 共2次;MTX化疗完成后1周, CDP静脉持续输注12h;CDP输注后隔天静脉输注ADM, 持续4h。间隔2周后开始下一个疗程。对术前化疗疗效差又要求保肢者, 或MTX不能耐受者, 改用异环磷酰胺 (IFO) 2g/m2静脉输注, 连用5d, 以替代MTX完成其余术前化疗。对术前化疗效果良好者, 术后化疗2个疗程, 同术前方案;疗效差者, 术后化疗追加1个疗程, 并用IFO代替部分MTX完成化疗。

1.2.2 化疗毒副作用的预防

化疗前后常规使用5-羟色胺 (5-HT) 受体阻滞剂及胃复安等止吐, 升白胺升白细胞, 以及护肝治疗。

MTX输注后16h予四氢叶酸解救;大量静脉输液水化, 碱化尿液;4h、48h、72h MTX血药浓度以调整MTX剂量及四氢叶酸 (CF) 解救。顺铂给药时注意水化、利尿。异环磷酰胺化疗中美司那解救以预防出血性膀胱炎。

1.2.3 化疗毒副作用的监测和处理

化疗开始输注即观察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 以及发热、皮疹、水肿等过敏反应, 及时对症处理。对于恶心、呕吐严重的患者, 给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

化疗药物输注后3d始复查血常规, 肝、肾功能, 之后每2~3d复查一次, 直到各项达正常值。血白细胞<3×109/L时, 给予粒细胞刺激因子 (G-CSF) 治疗;血红蛋白<8g/dL、血小板<50×109/L时, 分别予输注红细胞、血小板;白细胞<1×109/L伴发热时, 使用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肝功能异常者予肝利欣等护肝治疗。

化疗开始数天至2周观察口腔炎、粘膜溃疡等。常规用甲酰四氢叶酸钙 (CF) 6~8mg溶于生理盐水100mL含漱, 同时行口腔护理。

阿霉素化疗后注意患者是否有胸闷、心悸等不适, 在有症状时及时检查心电图、心超、心肌酶谱。对可能存在心脏毒副作用的患者予维生素E、辅酶、ATP、肌苷等营养心肌的药物, 并加强监测。

异环磷酰胺化疗后注意观察是否存在血尿。

观察化疗药物所致中枢/周围神经病变, 脱发、皮肤色素沉着等皮肤毒性。

2 结果

本组病例中有27.6%的患者 (21/76) 在氨甲蝶呤、顺铂、阿霉素化疗的基础上改用或加用了异环磷酰胺。化疗药物的常见急性/亚急性毒副作用为骨髓抑制, 肝功能损害, 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 口腔炎、口腔溃疡等, 其分级均按照WHO抗癌药物急性与亚急性毒性分级标准。

全部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 全部化疗周期中, Ⅳ级粒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分别为8.6% (23/266) 和4.1% (11/266) ;肝功能损害在几乎所有患者中可见 (75/76) , 主要表现为转氨酶升高, Ⅳ级肝功能损害发生率4.1% (11/266) ;所有患者均存在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 大多为暂时性, 全部化疗周期中Ⅲ级占8.6% (23/266) , Ⅳ级者1例;口腔炎、口腔溃疡常见, Ⅳ级2例;脱发、皮肤色素沉着等皮肤毒性作用亦常见, 皆为轻度、可逆性;发热、寒战, 皮疹, 面部浮肿等过敏性反应多见, 均为轻度;阿霉素的心脏毒性较少见, 仅表现为心悸、窦性心动过速;异环磷酰胺所致膀胱黏膜出血、肉眼血尿者1例 (Ⅱ级) ;感染一般为轻度呼吸道或肠道感染, 1例为化脓性中耳炎;有4例听力明显下降者。无因化疗毒副作用致死病例。

3 讨论

我们根据WHO化疗药物急性/亚急性毒副作用分类、分级标准, 对我科骨肉瘤化疗患者出现的毒副作用进行了观察、评估。

3.1 骨髓造血系统

造血的骨髓细胞, 易受化疗药物的损害, 造成骨髓抑制, 严重者危及生命。当白细胞<1000/mm3并伴发热时, 需应用广谱抗生素治疗[1]。对有严重骨髓抑制的患者应进行隔离。从我们观察统计的结果来看, 不论是粒细胞减少, 还是血小板减少所代表的骨髓抑制, 最严重的大多发生在CDP/ADM输注后14d左右。这可能是由于顺铂和阿霉素给药时间相近, 两种药物协同作用的结果。

3.2 胃肠道反应

化疗药物可直接刺激呕吐中枢或通过5-羟色胺途径引起患者呕吐, 也可通过抑制胃肠道黏膜上皮细胞的增殖, 或刺激胃黏膜引起胃炎而致呕吐。

对于胃肠道反应严重的患者, 我们采用了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Tanihata等的研究表明, 地塞米松对顺铂引起的早期和延迟呕吐反应均有止吐作用[2]。

3.3 肝功能损害

化疗药引起的肝功能损害是延迟化疗重要原因之一。在我们的统计中, Ⅳ级肝功能损害全部是在MTX化疗之后出现的。MTX肝损害多于停药后1个月内或对症治疗后恢复。顺铂、异环磷酰胺亦可引起肝功能损害。

3.4 心脏毒性

阿霉素是最常见的可引起心脏毒副作用的化疗药物之一。其可以引起急性的心电图异常改变, 亦可引起药物剂量依赖的 (蓄积的) 心肌病损。本组病例仅在部分有胸闷、心悸症状的患者中发现窦性心动过速。

阿霉素导致的急性心律失常及传导异常在病例中未发现, 慢性蓄积性心脏损害也未发现。根据Von Hoff等的报道, 心力衰竭发生率在剂量大于550mg/m2时呈明显增加, 因此阿霉素总剂量最好不超过550mg/m2。对于年龄大的儿童及有心脏病的患者更应限制其用药总量[3]。

3.5 肾及膀胱毒性

大剂量顺铂可能造成严重的肾小管坏死。水化、甘露醇、利尿等是减低顺铂毒性的有效方法[4]。

氨甲蝶呤在酸性环境下易结晶沉积于肾小管和集合管而产生肾毒性。治疗应碱化尿液、利尿并加用甲酰四氢叶酸。

异环磷酰胺因代谢产物丙烯醛能引起泌尿系统上皮细胞的损害, 可导致出血性膀胱炎。充分的补液可减轻出血性膀胱炎。美司那 (Mesna) 与丙烯醛在体内形成无活性的产物, 可有效的防止出血性膀胱炎的发生。

3.6 神经系统毒性

顺铂可引起剂量依赖的耳鸣、听力丧失、听力图的异常, 并可引起外周神经病。本组病例未发现外周神经病, 有4例患者出现了明显的听力下降。

3.7 黏膜损伤

本组病例中常见口腔炎、口腔溃疡, 主要见于MTX化疗后。通过水化、碱化尿液、监测MTX血液浓度、四氢叶酸解救、口腔黏膜局部治疗等防治措施, 大多数病例可以得到良好的控制和治疗效果。

骨肉瘤化疗的治疗强度被认为是预后相关重要因素之一。而这些毒副作用, 正是限制化疗药物足量、按时使用的最主要因素。与国外的一些骨肉瘤治疗中心相比, 我们的骨肉瘤化疗的急性/亚急性毒副作用发生率要低, 程度要轻;但同时由于经济技术水平等的限制, 化疗强度相比较要低, 多数患者难以按照预定方案达到标准剂量强度。本组骨肉瘤患者的长期生存率还在随访统计中, 不能够确定这组患者因化疗毒副作用导致的药物减量和延迟化疗对预后的影响。

参考文献

[1]Hiby DJ, Wallace HJ Jr, Holland JF.Cis-diamminedichloropla-tinum (NSC-119875) :A phase I study[J].Cancer Chemother Rep, 1973, 57 (4) :459-463.

[2]Tanihata S, Oda S, Nakai S, et al.Antiemetic effect of dexameth-asone on cisplatin-induced early and delayed emesis in the pigeon[J].Eur J Pharmacol, 2004, 484 (2/3) :311-321.

[3]Von Hoff DD, Rozencweig III, Piccart III, et al.The cardiotoxicity of anti-cancer agent[J].Semin Oncol, 1982, 9 (1) :23-33.

如何用中药减轻化疗的毒副反应 篇4

中医认为,化疗药物对人体脾胃的损害最为直接和普遍。为增强患者的免疫力和减轻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应对患者采取“顾护脾胃”的治疗原则,使其气血生化有源。另外,由于接受化疗的患者出现的毒副反应错综复杂,所以,在治疗时必须根据其病情的轻重、体质上的差异等因素进行辨证施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在临床上,一般可将接受化疗的患者分为肺胃阴虚型、脾胃失和型、气血亏虚型、脾肾阳虚型和肝肾阴虚型。那么,对上述各种类型接受化疗的患者如何进行辨证治疗呢?

1.肺胃阴虚型:该型接受化疗的患者可表现为口干唇燥、咽喉干痛、口舌生疮、饥不欲食、神疲乏力、舌红苔薄、脉细数。对该型患者进行治疗时应采取滋阴润燥的原则,可选用沙参麦冬汤(加减)进行治疗。其方药组成是:沙参、石斛各30克,太子参、玉竹、天花粉各15克,百合、当归、天门冬、麦门冬、生地各10克,生甘草6克。用水煎服,每日服1剂,分2次服下。

2.脾胃失和型:该型接受化疗的患者可表现为胃脘痞满、恶心呕吐、嗳气呃逆、腹痛腹泻、胃纳不振、舌淡苔薄腻、脉细。对该型患者进行治疗时应采取健脾运中、和胃降逆的原则,可选用香砂六君子汤合旋复代赭汤(加减)进行治疗。其方药组成是:党参、旋复花(包)各15克,陈皮、姜半夏、白术、茯苓各10克,木香8克,砂仁(后下)6克,代赭石(先煎)30克,生姜5片,生甘草3克,大枣10枚。用水煎服,每日服1剂,分2次服下。对中焦湿热偏重的化疗患者(舌红苔黄腻、脉弦滑),可选用黄连温胆汤(加味)进行治疗。其方药组成是:姜半夏、枳实、藿香、佩兰、陈皮各10克,川黄连6克,茯苓、竹茹各15克,代赭石(先煎)30克,生甘草3克,生姜5片。用水煎服,每日服1剂,分2次服下。

3.气血亏虚型:该型接受化疗的患者可表现为神疲乏力、面色无华、头晕目眩、心悸怔忡、自汗、食欲不振、舌淡苔薄、脉细弱。对该型患者进行治疗时应采取益气养血的原则,可选用八珍汤合归脾汤进行治疗。其方药组成是:炙黄芪40克,党参20克,熟地、茯苓、白术各15克,当归、川芎、白芍各10克,鸡血藤30克,木香9克,炙甘草6克。用水煎服,每日服1剂,分2次服下。

4.脾肾阳虚型:该型接受化疗的患者可表现为面色苍白、少气懒言、头昏耳鸣、腰膝酸冷、肢体浮肿、舌淡苔白、脉沉弱。对该型患者进行治疗时应采取健脾温中、益肾壮阳的原则,可选用附子理中丸合真武汤(加减)进行治疗。其方药组成是:党参20克,白术、淫羊藿、补骨脂各15克,茯苓、泽泻、当归各10克,干姜、炮附子、炙甘草各6克。用水煎服,每日服1剂,分2次服下。

化疗毒副作用 篇5

1 胃肠道反应

化疗后胃肠道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呃逆、食欲减退、腹胀、腹泻等。中医认为化疗虽能攻邪, 但常耗伤气血, 脾胃腐熟运化功能下降, 致使胃失和降、胃气上逆, 从而导致一系列胃肠道症状。田永明等[1]将117例入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常规止吐药物昂丹司琼针, 治疗组在常规止吐方案的基础上加用腹部穴位合足三里艾灸, 选穴:上脘、中脘、神阙、天枢、大横、水分、气海、关元、足三里。结果表明艾灸配合止吐药物能起到很好的止吐效果, 且治疗组化疗期间生活质量相对提高。向培[2]将60例结肠癌术后辅助化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给予单纯化疗, 治疗组加用艾灸 (取双侧足三里、双内关、中脘) , 研究发现除第3化疗周期外, 其他化疗周期中治疗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表明艾灸可有效减轻结肠癌术后化疗所致的恶心呕吐现象。陈彩凤[3]将36例化疗过程中出现腹胀腹泻的癌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 每日服用易蒙停4mg, 随后2mg/4h;治疗组除进行常规治疗外, 还对患者的关元、气海、足三里、太阳穴进行艾灸, 每日2次, 每次20min左右, 两组疗程均为14天。研究结果表明艾灸法在减轻癌症相关性腹泻症状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

2 骨髓抑制

化疗在杀伤大量肿瘤细胞的同时亦可杀伤部分正常骨髓细胞, 造成干细胞直接损伤和骨髓基质细胞微循环结构或功能损伤, 尤其对粒细胞影响最大, 从而导致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 甚至全血细胞减少。骨髓抑制是发生率最高的剂量限制性不良反应, 常常使化疗中断或延期, 也是导致患者机体抵抗力降低并继发感染的原因之一, 治疗效果亦大受影响。丁健萍[4]将60例化疗所致白细胞下降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Ⅰ组19例采用利血生与鲨肝醇联合治疗, Ⅱ组21例采用升白安片治疗, Ⅲ组20例采用艾灸 (选穴:大椎、双合谷、双足三里、双三阴交等) 治疗, 结果表明艾灸组总有效率为95%, 与两个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0.05) 。邓宏等[5]将46例患者分为两组, 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法观察, 艾灸组在化疗的同时艾灸足三里、三阴交, 两组均在白细胞减少达Ⅲ度以上时给予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 比较两组各级白细胞减少发生的例数、住院天数及升高白细胞费用, 观察艾灸治疗的依从性及不良反应。结果表明艾灸可有效防治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症, 并能缩短住院天数、减少住院费用且无副作用。

3 静脉炎

化疗药物常引起不同程度的浅表静脉炎, 其临床表现首先是局部不适或有轻微疼痛, 进而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 并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 按之可触及条索硬结, 严重者穿刺处有脓液, 伴有胃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其不仅给病人带来痛苦, 而且可导致化疗不能顺利进行。化疗性静脉炎属于中医学中“脉痹”“恶脉”等范畴, 病机为邪毒外侵、气血凝滞、经络受损[6], 而艾灸具有行气活血、温经通络、消肿散结的作用, 在静脉炎的治疗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付焕香等[7]采用艾灸联合马铃薯削片外敷法对60例化疗所致静脉炎患者进行治疗, 患处用艾条悬灸, 10~15min/次, 艾灸治疗后根据局部情况, 于患处贴敷新鲜马铃薯片, 10天为1个疗程。经过1~3个疗程的治疗, 痊愈38例, 好转18例, 无效4例, 总有效率为93.3%。陈涛等[8]选择80例前臂浅层较粗静脉化疗引起的静脉炎患者为研究对象, 按发病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各40例, 治疗组采用艾柱隔鲜姜片灸外关、阿是穴治疗, 对照组采用如意金黄散加植物油调匀外敷于患处。治疗1个疗程后发现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 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明艾灸加鲜姜片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疗效优于如意金黄散外敷,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4 结语

灸法是借助灸火的热力给人体以温热性刺激, 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 以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方法。临床多以艾叶为主要灸料, 《名医别录》载:“艾味苦, 微温, 无毒, 主灸百病”。艾灸具有行气活血、温经通络、扶阳固脱、消肿散结、强壮保健的作用。《医学入门·针灸》载:“药之不及, 针之不到, 必须灸之”, 说明灸法有其独特的疗效。艾灸操作方便, 患者依从性好, 经济实惠且无副作用, 不仅可以直接治疗癌症本身, 且对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出现的毒副作用亦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作为辅助治疗方法, 合理运用艾灸对患者有益无害, 能激发、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减少用药, 节约医疗成本, 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有效改善化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化疗是恶性肿瘤治疗过程中的常用方法, 但由于缺乏选择性, 其对正常组织, 尤其是新陈代谢活跃的细胞, 如骨髓干细胞、胃肠黏膜上皮细胞等亦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对机体的消化、骨髓、神经、免疫系统等造成了一定损伤, 从而导致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神经毒性等不良反应。近年来关于灸法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日益增多,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针对艾灸减轻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出现的毒副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艾灸,恶性肿瘤,化疗毒副作用

参考文献

[1]田永明, 范明文, 江瑜.艾灸防治化疗恶心呕吐58例[J].光明中医, 2012, 27 (10) :2043-2044.

[2]向培.艾灸减轻结肠癌术后辅助化疗所致恶心呕吐效果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 2011, 20 (8) :1327-1328.

[3]陈彩凤.艾灸法治疗癌相关性腹泻18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2012, 20 (11) :514-515.

[4]丁健萍.艾灸治疗化疗所致白细胞下降的疗效观察与护理[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0, 10 (3) :74-75.

[5]邓宏, 龙顺钦, 吴万垠, 等.艾灸防治化疗致白细胞减少症46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 2007, 39 (6) :90-91.

[6]陈传芬.生大黄粉外敷治疗化疗性静脉炎[J].上海中医药杂志, 2008, 42 (2) :48.

[7]付焕香, 蔡少峰.艾灸联合马铃薯贴敷治疗化疗药物引起的静脉炎60例疗效观察[J].中医药导报, 2012, 18 (9) :119.

化疗毒副作用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人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20例;对照组100例。210例均经临床影像、检查确诊, kps评分>60分, 预计生存期>4个月, 无明显化疗禁忌证。

1.2 治疗方法

2组病例中, 同病种均选用相同的化疗方案, 同时按常规给予增白细胞药物升白安口服, 恩丹西酮静注止吐。治疗组与化疗前3天开始给予口服归原生血胶囊, 日3次, 每次4粒, 连用10d, 对照组以同期观察结果作为对照。

1.3 主要观察指标

毒副作用, 根据WHO统一的化疗药物急性, 亚急性毒副作用作为分级标准评定。

1.4 化疗毒副作用

(1) 全身症状:恶心呕吐, 食欲下降, 倦怠乏力; (2) 体重变化; (3) 体力状况 (kps) 分值变化; (4) 外周白细胞变化。每次与化疗前、后各检查1次, 均按实记录。

1.5 疗效评定标准

1.5.1 显效

体重增加<1kg, Kps评分增加10分;白细胞数治疗后与治疗前比上升0.5×109/L以上或维持在4.0×109/L以上, 全身无症状或伴轻度症状者 (Ⅰ度) 。

1.5.2 有效

体重增加<1kg。Kps评分增加<10分;白细胞数治疗后较治疗前比下降0.5×109/L或维持在3.5×109/L以上, 伴中度中毒症状者 (Ⅱ度) 。

1.5.3 无效

体重减轻>1kg, kps评分下降大于10分;白细胞<3.5×109/L, 加用G-CSF治疗或出现严重的全身症状而中断治疗者。

2 结果

全身症状改善情况见表1。说明归原生血胶囊具有减轻化疗药物毒副作用, 对改善病人恶心呕吐, 食欲下降和倦怠乏力等方面有较好的疗效。

体重变化情况见表2。说明归原生血胶囊有保护机体, 维持体重的作用。

体力状况的变化 (kps分值) 见表3。说明归原生血胶囊具有扶正固本的作用, 帮助化疗病人改善症状, 提高生活质量。

白细胞变化情况见表4。说明归原生血胶囊具有保护骨髓的作用, 能有效的防治化疗所引起的外围白细胞减少。

3 讨论

肿瘤病人由于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 细胞免疫功能减退和胃肠功能紊乱等病理变化是影响其治疗的主要因素。化疗所表现出来的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倦怠乏力等症状, 属于中医的脾胃亏损范畴。在抗肿瘤治疗中, 需要扶正治疗。该药是采用我国传统补气药物红参、黄芪为主要原材料制成的纯中药制剂, 具有扶正固本益气健脾的功能。动物实验表明, 红参含有人参皂苷, 可增强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功能, 改善环磷酰胺所致的小鼠免疫抑制, 明显减轻白细胞减少症状, 同时还可明显改善自主神经功能, 增强食欲, 抗疲劳和增加机体的抗病能力。黄芪含有多糖, 具有广泛生物活性及免疫调控作用, 该药与化疗同时使用, 在改善病人因化疗所致的毒副作用方面, 治疗组均好于对照组。尤其是对骨髓的保护, 能有效的防止白细胞的减少。

参考文献

甘利欣对肺结核化疗的辅助作用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中100例三型肺结核患者均检查肝炎标志物阴性。其中60例入院后就在化疗同时加用甘利欣联合治疗, 设为治疗组。其余40例只接受化疗, 设为对照组。治疗组入院时查肝功能转氨酶轻度升高者12例, 对照组肝功能均正常。治疗组:男44例, 女16例, 年龄18~48岁, 平均年龄31.8岁, 痰涂片抗酸染色阳性 (以下简称涂阳) 22例。对照组:男22例, 女18例, 年龄16~50岁, 平均年龄32.6岁, 涂阳15例。两组病例年龄、性别、诊断分型、涂阳等方面无差异显著性意义,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案

两组均采用2HREZ/4-7HR化疗方案, 即先服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强化治疗2个月, 接下来服4~7个月的异烟肼和利福平巩固治疗。治疗组化疗同时给予甘利欣 (正大天晴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30mL+10%GS250mL静滴, 1次/d, 连用30d。

P<0.01, 平均退热时间及平均盗汗消退时间两组差异均非常显著

两组患者强化治疗的前2个月每2周查肝功能1次, 肝功能异常者每1周查1次。同时观看患者临床症状变化, 统计低热、盗汗消退时间, 痰涂片抗酸染色每月复查1次, 记录涂阳阴转情况。

2 结果

强化治疗期, 治疗组12例肝功能异常者全部恢复正常, 未出现其他肝损伤病例。对照组有6例 (占15%) 出现肝功能转氨酶升高, 但未因此被迫终止治疗, 加用肌苷片和维生素C口服, 最后肝功能也恢复正常。至于整个化疗过程肝功能情况如何, 因为作者不是临床医师而无法追踪。

涂阳阴转:强化治疗期结束时, 治疗组22例涂阳者18例转阴, 阴转率81.82%;对照组15例涂阳者11例转阴, 阴转率73.33%。两组对比无显著性, P<0.05。

发热、盗汗平均消退时间, 见表1。

3 讨论

肺结核化疗药物利福平、异烟肼、吡嗪酰胺等对肝脏有一定的毒副作用, 联合使用时肝损害机率加大[1]。有资料表明, 结核化疗药物肝损率达20%[2]。本文中对照组化疗过程中出现6例肝损害, 占15%。文中甘利欣辅助治疗的意义显示在保肝及提高抗结核化疗的疗效等方面。治疗组痰菌阴转率提高, 平均退热时间及平均盗汗消退时间两组存在显著差异。

甘利欣治疗肝功能异常的脂肪肝效果明显。甘利欣主要成分为甘草酸二铵, 是强力宁的换代产品。其药理作用有保护肝细胞膜, 改善肝功能, 降低转氨酶;较强的非特异性抗炎、抗过敏作用 (类激素样作用) ;免疫调节作用[3,4,5]。因此在肺结核的化疗中甘利欣充分发挥了它的辅助治疗作用: (1) 甘利欣的保护肝细胞膜作用能有效防治化疗过程中的肝功能损害, 促进肝功能的恢复。 (2) 甘利欣的类激素样抗炎、抗过敏作用能减轻结核中毒症状 (发热、盗汗) , 还能有效地防止结核药物所致的黄疸。 (3) 甘利欣的免疫调节作用与提高抗结核化疗的疗效和促进痰菌阴转有关。

因此, 我认为甘利欣作为一个低价、有效的药物, 在肺结核化疗中, 甘利欣不仅有显著的保肝作用, 并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和抗肝纤维化作用, 而且还可提高化疗的效果。在治疗肺结核的过程中有十分肯定的辅助作用, 值得作为常规用药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甘利欣对肺结核化疗的临床辅助作用。方法 选择肝炎标志物阴性的三型的肺结核患者100例。分成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在抗结核化疗的同时给予甘利欣30mL+10%GS250mL静脉滴注, 1次/d, 对照组抗结核化疗方案相同, 不加甘利欣。结果 化疗期间肝功能保持正常;治疗组涂阳病例阴转率较对照组高, 但无显著性差异 (P>0.05) ;发热、盗汗平均消退时间治疗组比对照组明显缩短, 有显著差异 (P<0.01) 。结论 在肺结核化疗中甘利欣不仅有保肝作用, 而且还可提高化疗的效果。

关键词:甘利欣,肺结核,化疗

参考文献

[1]刘德午, 潘伯荣.药物性肝损害发病机理的进展[J].临床肝病杂志, 1990, 6 (3) :119-121.

[2]叶任高, 陆再英.内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54.

[3]阿依古丽-买买提, 张岩睿.甘利欣治疗抗结核药物肝损害疗效观察[J].新疆医学, 2008, 38 (7) :31-32.

[4]辛广芹, 柴丰收, 崔秀贞.甘利欣治疗肝功异常脂肪肝的临床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 (综合版) , 2008, 10 (14) :42.

化疗毒副作用 篇8

复尔康胶囊是在古方剂基础上进行加减制成的中药复方制剂。很多已发表的研究证明复尔康胶囊及注射剂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4,5,6]。本研究探讨了复尔康胶囊对肿瘤化疗药物毒副反应的作用, 以期为临床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与制剂来源

昆明种小鼠, ♀♂兼用, 体质量 (20±2) g和 (15±2) g, 由哈尔滨医科大学肿瘤病研究所动物室提供 (动物使用合格证号:黑医动字09-3-1号) 。

复尔康胶囊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临床药学研究室, 批号:20091224, 规格:每粒含药物0.40 g, 含生药约1.08 g) ;顺铂 (DDP, 齐鲁制药有限公司, 批号:20091215) ;羟喜树碱 (HCPT, 黄石飞云制药有限公司, 批号20091220) ;平阳霉素 (PYM哈尔滨博莱制药有限公司, 批号:20091218) ;丝裂霉素 (MMC, 日本协和发酵株式会社, 批号:20091224) ;氟尿嘧啶 (5-FU, 上海旭东海普药业有限公司, 批号:20091221) ;阿霉素 (ADM, 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批号:20091219) 。

1.2 实验方法

1.2.1 评估复尔康胶囊对化疗药物所致微核出现率和白细胞下降影响的小鼠的制备

取体质量为18~22 g的昆明种小鼠, 雌雄各半, 随机分为空白组 (同体积的生理盐水) 、单用肿瘤化疗药物组和复尔康胶囊与肿瘤化疗药物合用组, 每组10只, 按ADM (1 mg/kg) 、ADM+复尔康胶囊合用组 (1+500 mg/kg) 、MMC (2 mg/kg) 、MMC+复尔康胶囊合用组 (2+500mg/kg) 、5-Fu (25 mg/kg) 、5-Fu+复尔康胶囊合用组 (25+500 mg/kg) 、DDP (1 mg/kg) 、DDP+复尔康胶囊合用组 (1+500 mg/kg) 、CPT (5 mg/kg) 、CPT+复尔康胶囊合用组 (5+500 mg/kg) 、PGC (2 mg/kg) 、PGC+复尔康胶囊合用组 (2+500 mg/kg) 剂量空白组口服灌胃0.2ml的生理盐水, 肿瘤化疗药物组腹腔注射, 合用组在腹腔注射化疗药物同时口服灌胃复尔康胶囊药液, 连续给药7 d, 在末次给药后24 h。 (1) 眼眶采血, 显微镜下计白细胞数 (白细胞检测依常规法[7]进行) 。 (2) 处死小鼠, 以常规骨髓检查法[8]剖取小鼠双侧股骨, 用小牛血清冲出骨髓液并涂片, 甲醇固定后用姬姆萨染色。

1.2.2 评估复尔康胶囊对化疗药物所致免疫器官萎缩影响的小鼠的制备

取体质量为13~17 g的昆明小鼠, 雌雄各半, 随机分为空白组 (同体积的生理盐水) 、单用肿瘤化疗药物组和复尔康胶囊与肿瘤化疗药物合用组, 每组10只, 按ADM (1 mg/kg) 、ADM+复尔康胶囊合用组 (1+500 mg/kg) 、MMC (2 mg/kg) 、MMC+复尔康胶囊合用组 (2+500 mg/kg) 、5-Fu (25mg/kg) 、5-Fu+复尔康胶囊合用组 (25+500 mg/kg) 、DDP (1 mg/kg) 、DDP+复尔康胶囊合用组 (1+500mg/kg) 、CPT (5 mg/kg) 、CPT+复尔康胶囊合用组 (5+500 mg/kg) 、PGC (2 mg/kg) 、PGC+复尔康胶囊合用组 (2+500 mg/kg) 剂量空白组口服灌胃0.2 m L的生理盐水, 肿瘤化疗药物组腹腔注射, 合用组在腹腔注射化疗药物同时口服灌胃复尔康胶囊药液, 连续给药7 d, 停药后处死小鼠, 称取体质量, 分离胸腺和脾脏, 吸干血液, 称其体质量。

1.2.3 评估复尔康胶囊对化疗药物所致巨噬细胞吞噬功能降低影响的小鼠的制备

取体重为13~17 g的昆明小鼠, 雌雄各半, 随机分为空白组 (同体积的生理盐水) 、单用肿瘤化疗药物组和复尔康胶囊与肿瘤化疗药物合用组, 每组10只, 按ADM (1 mg/kg) 、ADM+复尔康胶囊合用组 (1+300 mg/kg) 、MMC (2mg/kg) 、MMC+复尔康胶囊合用组 (2+500 mg/kg) 、5-Fu (25 mg/kg) 、5-Fu+复尔康胶囊合用组 (25+300mg/kg) 、DDP (1 mg/kg) 、DDP+复尔康胶囊合用组 (1+300 mg/kg) 、CPT (5 mg/kg) 、CPT+复尔康胶囊合用组 (5+300 mg/kg) 、PGC (2 mg/kg) 、PGC+复尔康胶囊合用组 (2+300 mg/kg) 剂量空白组口服灌胃0.2m L的生理盐水、肿瘤化疗药物组腹腔注射, 合用组在腹腔注射化疗药物同时口服灌胃复尔康胶囊药液, 连续给药7 d后, 腹腔内注射鸡红细胞悬液 (3%) 0.5 m L/只, 24 h后处死小鼠, 依法进行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测定[9]。

1.2.4 评估复尔康胶囊对ADM、MMC、DDP所致巨噬细胞吞噬功能降低影响的小鼠的制备

按ADM (1 mg/kg) 、ADM+复尔康胶囊合用组 (1+500mg/kg) 、MMC (2 mg/kg) 、MMC+复尔康胶囊合用组 (2+500 mg/kg) 、DDP (1 mg/kg) 、DDP+复尔康胶囊合用组 (1+500 mg/kg) 剂量和方法给药, 停药后处死小鼠, 按文献[10]法剖取脾脏研磨成单个核细胞计数, 配成1×107/m L悬液并按1:2稀释三份梯度, 效、靶细胞比为100∶1、50∶1、25∶1待用。同位素标记16~18 h的YAK-1细胞, 手机洗涤3次记数, 配成1×105/m L浓度, 加入96孔板中, 每孔100μL。分别将每只鼠的效应细胞按不同稀释度加入96孔板内, 每鼠3个梯度, 同时留最大释放组和自发释放组, 每组3孔, 置37℃5%二氧化碳培养箱内12~18 h后, 轻取各孔上清液100μL, 测定放射强度。

1.3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1.5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各组间数据的比较依据资料的性质, 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检验水准为α=0.05。

2 结果

2.1 复尔康胶囊对6种肿瘤化疗药物所致微核出现率的影响

在显微镜下分别检测1 000个多嗜红细胞和1 000个正常红细胞中的微核出现率。将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见表1。

注:1) 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0.05;2) 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0.05

复尔康胶囊与6种肿瘤化疗药物合用对化疗药物所致小鼠骨髓红细胞微核出现率增加有显著降低作用, 与单用组相比P均<0.05。

2.2 复尔康胶囊对6种肿瘤化疗药物所致白细胞下降的影响

计白细胞计数, 将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见表2。

复尔康胶囊与6种肿瘤化疗药物合用对肿瘤化疗药物所致小鼠白细胞下降有显著提升作用, 合用组与单用化疗药物组相比有显著差异, P<0.05。

2.3 复尔康胶囊对6种肿瘤化疗药物所致免疫器官萎缩的影响

计算胸腺指数和脾指数, 将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见表3。

2.4 复尔康胶囊对6种肿瘤化疗药物所致巨噬细胞吞噬功能降低的影响

计算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 吞噬百分率 (%) =吞噬鸡红细胞的巨噬细胞数/100个巨噬细胞×100%, 吞噬指数=被吞噬的鸡红细胞总数/100个巨噬细胞;将测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见表4。

从表4中可见复尔康胶囊与6种肿瘤化疗药合用能显著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百分率, 与各单用肿瘤化疗药物组相比P均<0.05。

2.5 复尔康胶囊对ADM、MMC、DDP所致NK细胞活性降低的影响

计算NK细胞活性 (%) , NK细胞活性 (%) = (TRCpm-SRcpm) / (MPcpm-Srcpm) ×100%;结果见表5。

注:1) 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0.05;2) 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0.05

注:1) 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0.05;2) 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0.05

从表5看出复尔康胶囊与ADM、MMC和DDP合用组51Cr释放杀伤率, 与单用ADM、MMC和DDP组相比, 3个梯度均有显著提高, P均<0.05。

3 讨论

从实验结果分析, 复尔康胶囊能够拮抗化疗药物所致的小鼠染色体畸变、免疫器官萎缩, 使小鼠白细胞水平接近正常, 对受损的吞噬细胞和NK细胞的功能有恢复作用, 从而增强了机体自身的抗肿瘤能力, 减轻了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

化疗毒副作用 篇9

【关键词】健择;顺铂化疗方案;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毒副作用

【中图分类号】R7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157-02

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极大威胁,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非小细胞肺癌,由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特异性的临床表现较少,因此确诊时通常在晚期[1-2]。临床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方法主要是化疗,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新药联合顺铂被广泛应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中。现在对我院在2010年02月到2013年02月收治的8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使用健择联合顺铂化疗方案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在2010年02月到2013年02月收治的8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使用健择联合顺铂化疗方案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检查确诊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其中男性患者占48例,女性患者占32例,患者的年龄在30岁到73岁之间。从病理类型分析,腺癌患者占49例,鳞癌患者占31例;从癌细胞转移部位分析,骨转移患者占22例,肺转移患者占19例,肝转移患者占18例,脑转移患者占16例,皮肤转移患者占5例。通过对8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使用健择联合顺铂化疗方案治疗的临床资料分析,探讨健择联合顺铂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以及产生的毒副作用。

1.2 方法

1.2.1 所有患者均给予健择联合顺铂化疗方案治疗,使用1g/m2健择(生产厂家:Lilly France S.A.、注册证号:H20100301)进行静脉滴注治疗,持续30分钟,同时使用30mg/m2顺铂(生产厂家:江苏豪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813)进行静脉滴注治疗,一个治疗周期为21天,至少治疗2个周期。若患者的病情得到部分缓解、或者无进展,则延长药物的使用时间到4~5周期,若患者的病情进展,则使用支持疗法进行治疗,患者接受治疗过程中可以使用止吐的药物治疗。

1.2.2 对健择联合顺铂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进行判定,主要包括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以及进展。肿瘤进展的时间主要指的是从化疗开始至肿瘤治疗出现进展,生存期指的是从化疗开始到末次随诊的时间,根据WHO评价标准对产生的毒副作用进行判定。通过对8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使用健择联合顺铂化疗方案治疗的临床资料分析,探讨健择联合顺铂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以及产生的毒副作用。

2 结果

80例患者经过治疗完全缓解患者占2例,部分缓解患者占35例,疗效稳定患者占32例,进展患者占11例,临床疗效有效率为46.3%;产生的毒副作用主要以血液学、呕吐恶心、脱发以及骨髓抑制为主,其中骨髓抑制症状主要表现为血红蛋白、红细胞以及白细胞减少,血红细胞减少率为64.3%,血小板减少率为66.7%,白细胞减少率为100%。呕吐恶心症状发生率为90.5%,腹泻症状发生率是4.8%,没有出现出血症状以及因为严重毒副作用影响治疗效果现象。

3 讨论

肺癌在临床疾病中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极大威胁。肺癌中最为常见的就是非小细胞肺癌,由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特异性的临床表现较少,因此确诊时通常在晚期,临床治疗方法主要以化疗为主,治疗的目标就是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使患者的生存期限得到延长,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3]。健择是细胞周期的特异性药物,能够有效抑制DNA合成,在一定条件下抑制患者病情进展,能够对DNA的复制以及修复起到良好的抑制作用,被广泛应用于药物联合治疗中。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新药联合顺铂被广泛应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中,其中效果最为显著的就是健择联合顺铂化疗方案。

健择联合顺铂化疗方案应用于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效果显著,提高了临床疗效,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产生的毒副作用主要以血液学、呕吐恶心、脱发以及骨髓抑制为主,但是不会影响治疗效果[4-5]。通过上述结果显示:80例患者经过治疗完全缓解患者占2例,部分缓解患者占35例,疗效稳定患者占32例,进展患者占11例,临床疗效有效率为46.3%;产生的毒副作用主要以血液学、呕吐恶心、脱发以及骨髓抑制为主,其中骨髓抑制症状主要表现为血红蛋白、红细胞以及白细胞减少,血红细胞减少率为64.3%,血小板减少率为66.7%,白细胞减少率为100%。呕吐恶心症状发生率为90.5%,腹泻症状发生率是4.8%,没有出现出血症状以及因为严重毒副作用影响治疗效果现象。说明了健择联合顺铂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显著,产生的毒副作用患者可以耐受。

参考文献:

[1] 刘红旗,张绍岚.泽菲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32例临床观察[J].河北医学. 2010,13(10):156-157.

[2] 李苏霞,陈素秀,曾谦,刘洁凡,全世超.长春瑞滨联合顺铂与奥沙利铂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对比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 2009,18(16):241-242.

[3] 彭蕻琳,徐軼,陈小可.健择联合卡铂、长春瑞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9,16(13):238-239.

[4] 王伦青,张哲,尹志伊,何宝亮,唐国建,沈毅.新辅助化疗对不同类型非小细胞肺癌MMP-2和TIMP-2表达的影响[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09,07(04): 165-166.

化疗毒副作用 篇10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4年~2007年在武城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登记治疗的558例肺结核患者, 并且无肝、肾、胃肠道病史。观察558例, 其中新发涂阳患者458例, 复治涂阳患者100例。

1.2 方法

对登记的558例肺结核病人进行全疗程观察。药物副反应分为胃肠反应、听觉损害、肝功损害、过敏反应、视力模糊、未梢神经炎和关节损害7大类。出现上述毒副反应时, 根据不同情况给予检验。并准确记录。如有肝、胃肠反应须作肝功能检查, 异常者每月检查1次, 直至正常。判断肝功能损害主要指标是ALT高于40U。判断其它反应都以医学标准。

1.3 化疗方案

本组病例采用卫生部结核病防治规划工作指南要求的短程化疗方案

1.3.1 初治涂阳化疗方案2H3R3Z3E3/H3R3, 前2个月为强化期:

利福平 (RFP, R) 600 mg, 异烟肼 (INH, H) 600mg, 乙胺丁醇 (EMB, E) 1200mg, 吡嗪酰胺 (PZA, Z) 2000mg, 隔日1次, 用药30次。后4个月为继续期, RFP600mg, INH600mg, 隔日1次, 用药60次全疗程共计用药90次。

1.3.2 复治涂阳方案2H3R3Z3E3S3/6H3R3E3, 前2个月为强化期:

RFP600mg, INH600mg, PZA2000mg, S 0.75 g (肌内注射) EMB1200mg, 隔日1次, 用药30次。后6个月为继续期:RFP600mg, INH600mg EMB1200mg, 隔日1次, 用药90次。全疗程共计120次。

2 结果

2.1 观察情况

对本组558例肺结核病人进行全程观察, 其中男性372例, 女性186例。

2.2 治疗过程中毒副反应情况

558例病例中发生药物毒副反应者202例, 占病人总数的36.2%, 其中胃肠道反应141例, 占69.8%, 过敏反应25例, 占12.4%, 关节损害12占5.9%, 视力模糊6例, 占3.0%, 肝功损害8例, 占4.0%, 听觉损害5例, 占2.5%, 未梢神经炎5例, 占2.5%。初治涂阳病人458例中, 毒副反应发生129例, 占28.2%。复治涂阳100例中, 毒副反应发生73例, 占73%。见表1。

2.3 处理措施

202例发生毒副反应的病人中, 中断治疗者1例, 占5.4%。其中胃肠道反应8例, 占72.7%。因肝损害1例, 过敏反应1例、关节损害1例。对副反应轻微者在医师的指导下继续服药, 并对症处理。肝功能异常者加服保肝药物。

3 讨论

抗结核药品毒副反应, 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它不但对病人有损害, 甚至可危及生命, 同时也是影响化学疗法顺利进行和结核病控制规划实施的因素之一, 因此必须予以重视, 做到早发现、早处理。结核病人在化疗过程中出现的药物引起的毒副作用较常见。本文558例肺结核病人, 在接受短程化疗方案治疗中, 经跟踪随防发现有202例病人发生程度不一的药物毒副反应, 毒副反应发生率达36.2%, 与袁慧[1]等报告相似。其中胃肠反应最为多见为69.8%。毒副多反应发生在治疗期间的强化期, 多数病人在用药7d内出现反应, 一般持续2小时左右, 随后自行缓解。反应较重者采用改变用药方法, 根据病人情况和体重, 在不影响药效情况下, 适当减少可疑药品剂量, 给予胃复安, 抗酸药品辅助治疗。对发生肝损害的积极保肝利胆治疗, 并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对听觉损害的病人可用大剂量维生素B类, 烟酸、复方丹参、硫酸锌等辅助治疗。过敏反应属于变态反应, 对严重反应者, 包括高热, 过敏性休克、庖性皮炎应立即停止抗结核药品, 应用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补液等抢救。对轻反应者对症抗过敏治疗, 对骨关节损害的主要药品为吡嗪酰胺, 病人可出现痛风样关节痛或功能障碍, 应首先调整饮食, 不食用引起尿酸增多的食物。出现末捎神经炎的患者应用维生素B6 (100-200mg/d) 对症治疗。

药物的毒副反应除本身因素外, 我认为可能与药物的剂量过大有关。通常药物的效应随剂量或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直至达到最大的效应, 若继续增加剂量即可导致毒性反应。结核病人大部分体质偏瘦, 病史长, 体重轻, 较健康同龄人体重轻, 体表面积小, 是药物剂量偏大因素之一, 其次是治疗方案要早晨空腹顿服药物, 此时胃肠道分泌相对减少, 对药物的耐受性差。为了减少药物毒副反应发生, 确保化疗效果, 建议药物剂量因人而异, 适用合适剂量。为减少发生率最高的胃肠道反应, 除利福平外, 其余药物改在饭后2小时顿服。并加用相应的辅助药物以达到减少毒副反应的发生。为了加大对抗结核药物毒副反应的预防, 医务人员应掌握每种抗结核药物各自的不良反应, 在不影响疗效的前提下适当调整药品剂量。应向患者详细介绍抗结核药物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及表现, 定期进行观察。医务人员应了解患者的药物过敏史及肝功、血、尿常规情况, 并定期对患者检查监测, 科学指导患者合理应用化疗药物, 确保肺结核病人的化疗效果。

参考文献

上一篇:节点城市下一篇:大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