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发行

2024-05-22

教材发行(精选八篇)

教材发行 篇1

关键词:自考教材,发行,服务

为保证我省自考健康有序发展, 进一步把我省自考事业发展壮大, 要加大对正版自考教材和发行主渠道的宣传力度, 做好自考教材发行与供应, 制定好各种教材发行管理措施, 为我省自考事业发展壮大提供了重要保证。

自考教材管理过程主要包括教材设计、教材编写、教材审定、教材出版、教材发行、教材使用等环节, 教材发行供应是教材管理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自考教材发行供应不到位, 就会给盗版自考教材可趁之机, 从而使得自考教材质量不能得到保证, 严重影响自考考生、出版社、教材作者的利益, 甚至影响我省自考事业的发展。

自考教材的发行供应是一项复杂而繁重的任务, 具有很强的时效性, 品种繁多, 有本科和专科, 不同品种订购数量多少不一, 自考教材供应必须在很短时间内迅速准确完成供应, 难度巨大。自考教材发行工作主要包含征订、审核、备货、制票、发运、财务决算等多个环节, 必须做好每个环节的工作, 否则直接影响整个自考教材发行供应。

自考教材发行供应后, 省自考教材管理部门还应做好自考教材意见反馈收集工作, 建立起教材信息反馈机制, 重点对自考教材的质量、内容进行跟踪调查和评价。省自考教材管理部门没有直接接触考生, 无法一手掌握相关意见, 应当向助学院校、市 (县) 考办征集相关意见, 然后汇总告知出版社及全国自考办教材审定委员会, 以便修订教材, 出版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1 采取多种措施, 抓好自考教材供应主渠道

(1) 自考教材供应进一步优化

自考教材可以适当提前时间供应, 给考生更多时间看书复习。助学院校及市 (县) 自考办报名前1~2个月可以预测自考教材数量, 省自考教材管理部门根据预测数据可以提前订货, 以克服主渠道供应不及时问题, 至少可以对公共课和供应量大的自考教材可以提前直接供应, 助学院校、市 (县) 考办在考生报名时就可以直接发给考生了, 这样大大缩短了时间, 自考考生也颇受欢迎, 大大延长了备考时间。

(2) 加强统一管理

我省自考教材发行供应按照"统一管理、统一征订、统一供应"的原则, 再详细制定各种规章制度、惩罚制度和奖励制度, 加强管理, 形成鲜明的奖罚措施, 提高积极性, 共同把自考教材事业做大做强。

(3) 加大宣传力度、提供优质服务

通过官网、网络、杂志等媒体和助学院校、市 (县) 考办的大力宣传, 使自考考生充分了解到自考教材从主渠道订购的优势和重要性, 吸引广大自考考生从主渠道订购自考教材。

(4) 提高工作效率

开发基于互联网的网络自考教材供应管理系统, 提高自考教材管理水平和效率。

2 加大打击盗版力度

目前盗版自考教材泛滥, 价格低廉, 盗版自考教材主要是通过网络和书店进行非法销售, 其中网络是主渠道。自考教材管理部门应该联合政府其它部门不定期组织打击盗版、盗印、非法销售自考教材专项整治活动, 设置网络投诉留言页面、邮箱、举报电话、举报信件邮寄地址, 进一步加大盗版打击力度, 做到查处一起, 严惩一起。

3 加大自考教材发行管理力度

目前自考教材管理不规范, 制度不健全, 自考教材腐败现象仍然存在, 个别助学机构和个人订购盗版自考教材, 自考教材发行还存在很多实际困难。故此自考教材管理部门要加大对助学院校、市 (县) 考办订购自考教材的管理和监督, 制定惩罚和奖励机制, 建立严格的自考教材发行规章制度, 对订购盗版教材的要严加惩处。同时自考教材发行供应尽可能减少自考教材中间环节, 以便降低成本, 提高服务质量。

4 加快自考教材信息化建设

自考教材涉及到的专业众多, 教材数量多, 要加强自考教材信息化建设, 以便更好地做好自考教材发行供应服务, 建立好教材管理信息系统。在还没有建立信息管理系统之前, 可先用EXCEL进行管理。比如所有自考教材信息一览表、自考教材订购信息、主考院校及助学院校内部信息等。

5 加强与出版社经销商合作

省自考教材管理部门加大力度与各出版社合作, 特别对于公共课教材、数量大的教材可以考虑直接与出版社合作, 同时加大与更多的自考经销商合作, 不要吊死在一棵树上, 同时也有更多的发言权。出版社和经销商要对自考教材实施动态管理, 制定好的激励政策, 加强与各出版社的紧密合作联系, 及时掌握各出版社的自考教材信息, 保证自考教材按时供应。

6 出版社要出版优秀自考教材, 提升服务水平

出版社要进一步组织精干一线教师力量编撰和修订自考教材, 尽量做到自考教材定位准确、内容先进、体系得当, 同时提升服务水平, 做好自考教材的课件等资料上网, 以便更多的自考考生可以方便使用。

7 加强研究, 不断探索, 继续为自学考试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面对我省每年几十万人的自学考试报考规模, 每年几百门的开考课程, 自考教材的组织供应工作可以讲任重道远;对于怎样才能突出自学考试特点, 选用到最合适的自学考试教材, 降低学生的学习成本,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 则更有待于我省自学考试的计划、教材、命题部门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不断总结探索。

随着整个高等教育形势的变化和自学考试内涵、外延的不断发展, 自学考试的教材管理工作必然也必须不断进行改革创新, 不断强化服务意识, 努力提高管理水平, 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满足广大考生的实际需求, 也才能为促进我省自学考试事业不断向前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沈阳教材发行有限公司事迹材料 篇2

沈阳教材发行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是沈阳市新华书店为适应市场、深化改革、优化资源而组建的、隶属于沈阳书业集团的国有股份制企业,是以教材类图书发行和图书批量团购为主的专业图书发行机构。沈阳教材发行有限公司经过多年的发展,已与500多家出版社,近千家发行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依托于沈阳市新华书店的这个大舞台,加上多年的图书发行经验,强大的物流支持,完善的定销存管理体系,公司在图书发行市场中形成了强大的竞争优势,成为书业集团批量图书销售的中坚力量。

沈阳教材发行有限公司是沈阳市新华书店在发行体制改革方面锐意进取的成功典范。在集团的领导下,理顺管理结构,优化资产运营,按现代企业制度运作,全面规模化发展。注重企业形象的同时,提高服务质量,提高企业品牌效应,提高无形资产的含金量,向更高层次发展。截止2012年5月,沈阳教材发行有限公司已经主办并参与过30届夏季书市、5届冬季书市,与沈阳电视台“直播生活”栏目举行过多次大型义卖、义拍公益活动,并多次向省内贫困地区赠送大量图书,受到了各级领导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在图书销售业绩方面,沈阳教材发行有限公司以其良好的信誉、完善的服务、合理的价格成为各地政府和各高校的主要图书供货商。截止2012年,沈阳教材发行有限公司连续8年成为沈阳市教委的定点图书供货商,并在连续3年通过政府招标,成为鞍山市政府采购办政府采购项目的主要图书供货商,得到了各地政府采购部门认可,对沈阳教材发行有限公司的服务给予高度评价。

在教材销售业绩方面,沈阳教材发行有限公司也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已连续数年与辽宁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大连海事大学、沈阳工业大学、沈阳大学等数十家省内高校签订了教材供应合同,并成为高教社、机械社、电工社、上外社等出版社辽宁地区主要经销商,外语研究出版社辽宁地区唯一三家特许经销商之一。

我店在创建“文明店堂”活动中,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放在首位,店领导班子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高度重视,始终把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纳入到年度工作目标管理之中,并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各项主要目标纳入我店的发展规划中,具体分解到各部门。落实了第一责任人和分管领导分片包抓责任制,做到与各项工作同步研究,同步考评,考核结果与年终评优挂钩,用奖惩激励机制,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其次,我店成立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着力加强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由总经理亲自挂帅,分管经理担任副组长,由各部门业务骨干任成员,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的督查、检查、推进工作。在全店形成了层层目标明确、责任落实的良好氛围,从组织和领导上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落实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第三是思路清晰,规划具体。在工作中,我店认真把握好书店系统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形成符合书店特点的工作思路,即从教育和制度建设入手,以班子建设和廉正建设为重点,以群众性精神文明活动为载体,持之以恒,努力造就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根据这一思路,我店不断加大精神文明建设力度,积极开展创建文明柜组、文明科室等活动,并将精神文明工作同各项业务工作一并纳入年终考核之中。

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干部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一)抓班子建设。店领导班子团结有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带领全店干部职工以全市经济发展为中心,凝聚人心,努力工作,大胆创新,积极探索新华书店工作服务于全市经济发展的新办法、新途径,出色完成全店各项工作任务。班子成员之间互相交心通气,在工作中,目标统一、分工协作、顾全大店,发扬艰苦奋斗、淡薄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注重发挥表率作用,树立公仆形象,班子成员做到事事带头,坚持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做廉洁自律的表率,形成了创造力强、凝聚力强、战斗力强、号召力强、求真务实的坚强班子。

(二)抓思想建设。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为契机,认真学习党章、十七大、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等内容。学习做到有计划、有记录、有检查讲评,有学习体会。通过学习,提高了员工的理论水平,增强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同时,结合工作职能,积极参与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利用“国庆节”“端午节”等重要节日对干部职工进行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主题教育。

(三)抓制度建设。制度建设是搞好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为此。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我店把制度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根据形势发展和工作需要完善了学习制度、考勤及请销假制度、车辆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狠抓制度的贯彻落实,首先要求各科部要定期组织学习,对制度落实情况,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检查,严格按制度办事,纠正一些不规范行为。

三、统筹兼顾,积极开展文明和谐创建活动 一是狠抓硬件建设,改善基础设施,创造优美环境,提高服务水平,为全市广大读者提供优质、周到的服务,真正做到衣着整洁,仪态端庄,语言文明,热情周到,礼貌公平,精神饱满,服务规范。为了丰富干部职工文化生活,配备了象棋、乒乓球桌等活动设施。二是向社会公开承诺制度。公共服务承诺项目,对办事依据、程序、时限、结果等作了具体的规范和要求,不断提高了新华书店的为读者服务

质量和水平,方便了读者。三是要求广大员工尤其是销售一线员工面对社会敞开文明窗口,面对广大群众塑造自身形象,从说一句问候语开始,为读者做好服务做起,同时进一步加强了与行风监督员联系,建立了内外结合、上下结合的监督体系,重点发挥了社会监督员作用发挥的良好作用。

严把职业教育教材出版发行关 篇3

但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目前职业教育教材出版发行市场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特别是学生、家长和老师的强烈不满,也给出版发行界造成了不好的影响。一是职业教育教材出版门槛不高。由于国家对中小学教材、大学本科教材编写有统筹的规划,对质量进行严格把关,因此,一般性非专业出版社难以进入这一领域。而职业教育教材几乎是一个不设门槛的市场,不具备教材出版资质与经验的出版社大量涌入,导致重复建设、质量不断下滑。有关部门对425所使用职业教育教材的院校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全国500多家出版社中就有400多家向这些院校出版发行教材。二是职业教育教材数量过多过滥。同样,据有关部门对全国高职高专教材使用情况调查表明,被抽样的284所院校使用的名为《高等数学》的教材出自90家出版社,品种数高达256个;被抽样的154所院校使用名为《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材,来自63家出版社,达到141个品种。三是发行市场混乱。目前,全国高职高专在校生约为1000万人,每名在校生的教材开支平均每年在300元左右。以此计算,全国高职高专教材出版发行市场的份额为30亿元左右。为将这些利润收入囊中,发行商不择手段招揽业务。比如,国家对教材出版物的指导价是1.6-1.8元/印张。一本17个印张的《机械制图》合理价格在27元左右。可有的出版社把同样印张数的《机械制图》教材定价40多元,再以三至四折的价格卖给高职高专,让院校与老师赚取其中五成多的价差,出版发行仍有利可图。

针对职业教育教材出版发行市场出现的问题,笔者呼吁国家出版行政管理部门,规范出版发行市场秩序,严把职业教育教材质量关。一是要遵循职业教育教材发展的规律,按照建设职业教育人才成长“立交桥”的要求,与教育、人力资源部门联合制定职业教育教材开发技术规范,推进职业教育教材与职业教育教学标准、教材内容的有机衔接和贯通。二是完善职业教育教材出版准入机制,规范教材的选用秩序。建立全国职业教育教材信息发布平台,及时发布国家规划教材等有关教材编写、出版、选用及评价信息。要建立专业教师、行业专家、教研人员和出版单位组成的教材选用机构,健全教材选用制度,优先从国家发布的教材目录中选取。三是建立健全公开、透明、有广大教师和专家共同参与的职业教育教材质量评价机制,完善教材质量评价标准,定期做好教材使用情况的调查和反馈。对出版单位出版的职业教育教材进行审读,对不合格教材给予曝光和警示。对列入“黑名单”的出版单位,建议职业教育院校不采用其出版的教材。四是加大执法力度,净化职业教育教材发行市场。严厉打击扰乱出版物市场的行为,制止高定价低折扣的现象。强化宣传教育工作,倡导诚实守信,反对弄虚作假。

(作者系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副院长)

当前教材图书发行物流管理的现状 篇4

一中国教材图书物流市场的现状

目前的教材图书物流现状以自营物流为主体, 多种物流方式并存。从教材图书产业的结构上来看, 图书出版商、图书分销商、图书销售商这三者构成整体图书产业链。现阶段, 其中每个环节中的物流形式都是多种并存的。如出版商环节中, 随着近几年出版市场的逐渐扩大, 各出版商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 而且都在整合资源, 集中自身的优势, 从专业化的角度来面对市场, 特别是一些体制改革已经到位, 经营机制较为灵活, 或者说已经从教材图书出版专业化尝到甜头的出版商, 正积极地寻找符合自身发展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从物流的外包活动中降低经营成本, 提高自身的出版专业化能力, 从而获得企业的第三利润源。

从教材图书分销商环节来看, 最具实力的是全国的新华书店系统, 其次是邮政系统。全国的新华书店教材图书物流还是以自身的物流力量为主体的, 也存在与其他物流企业的合作关系, 如与铁路系统的合作以及与民营物流公司的合作, 但也只仅限于图书运输这一环节, 主要的环节还都是由自身完成的。

邮政系统近年来也逐渐进入教材发行领域, 它拥有雄厚的网络资源和物流优势, 邮政发行网络已覆盖全国各个地市、县 (市) , 局所网点、零售网点非常多, 在县城及以下网点有绝对优势, 且物流设施完全自有, 具备现代物流的实力和经验;但从目前的物流整体配送情况而言, 邮政系统相对民营物流公司也具有明显的劣势, 那就是体质不灵活, 机动性较差, 直接影响配送环节的时效性。整体而言, 教材发行的物流管理是以自营物流为主, 第三方物流等多种方式并存, 这是与目前中国出版发行行业的体制, 以及出版、发行产业向着集团化发展的现状紧密联系的。

二教材图书发行的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

第一, 信息化程度低, 标准化建设明显滞后于图书渠道建设。应在主管部门的推动下, 从图书供应链上去建立图书物流的信息基础, 建立图书标准化信息, 加强供应链管理, 努力提高环节间的资源共享。

第二, 市场条框分割的形式长期存在, 不利于大物流、大资源的整合。通过图书市场进一步的体制改革, 打破按照行政划分而形成的固有图书物流市场, 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去竞争、合作。

第三, 在传统储运向现代物流转变的过程中, 可明显感觉到, 物流人才建设落后, 缺乏专业化人才。通过高校不断地补充新鲜血液, 以及企业自身不断地培养掌握新技术、新知识的现代物流人才, 充实到物流企业之中, 发挥自身作用, 提高业务水平。

第四, 地方物流市场行业管理和规范化程度需要极大提高。目前进入物流市场的门槛较低, 从业人员素质较差, 在利益的驱使下, 许多小型物流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冒出, 对已专业化、标准化的大物流公司形成了很大的市场冲击, 但各发货商发货货品的安全, 以及对终端客户的服务质量都难以得到很好的保障;从目前的形势来看仅靠物流市场自身已难以得到很好的规范, 甚至不可能得到规范, 所以政府介入物流市场的行业管理和规范已很有必要。

三物流的信息化技术对教材图书物流运转的影响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正在深刻地影响着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 教材图书物流也在经历着由传统储运向现代物流发展的过程。首先, 信息技术的运用, 提高了物流供应链的周转速度。其次, 信息技术的运用, 减少了在传统储运模式下的人为差错情况, 大大提高了物流信息的准确性。最后, 信息技术的运用, 合理地优化了企业业务流程, 整合企业资源, 为企业提高自身能力奠定了基础。

信息技术是保证公司业务链条畅通的关键因素, 如四川的新华文轩几年前在我国出版发行行业首家引进开发出世界先进的ERP、SAP信息处理系统, 并在实际业务运行中不断完善, 对圆满完成每季上亿册的教材发行任务起到了技术支撑作用。该系统将教材发行各相关环节进行了横向、纵向的信息集成, 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教材发行商流、物流、信息流的整合和畅通。

四教材图书发行的物流管理目标是实现物流合理化

在教材图书物流环节, 还有很大的利润空间有待开发, 如何挖掘出这部分利润, 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教材图书在物流环节上节约成本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 (1) 提高信息技术在整个环节上的运用, 提高生产自动化, 从而降低人工成本。但在目前中国处于人工成本相对较低的今天, 这种降低成本方式效果并不理想。相反, 在信息化建设和自动化设备投入上, 会占用大量的企业流动资金。 (2) 通过企业自身的不断壮大, 业务量的不断增加, 达到一种规模效应, 从而降低企业的单位成本。目前中国书业的集团化和地区化连锁建设, 正是朝着这个路子去发展的。最后教材图书物流市场的合理化、企业自身业务流程的合理化, 都会起到降低成本的作用。

综上所述, 对于教材图书的物流管理应首先充分考虑我国目前教材图书分销现状, 设计好合理的图书发行物流体制和运作机制, 将物流管理与分销服务、渠道管理、客户服务实行有机结合。其次, 对渠道中的分销服务资源与分拨服务资源进行有机整合, 布局设施和组织机构型物流中心、配送中心, 对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进行统一管理和协调。最后, 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和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 对物流运作实行监督管理。

教材图书发行工作是一项关系到社会稳定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工作, 发行单位必须按照“课前到书、人手一册”的要求, 保证对学校选用教材及时、足量的供应。

摘要:教材发行工作是一项关系到社会稳定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工作, 发行单位必须按照“课前到书、人手一册”的要求, 保证对学校选用的教材及时、足量供应。其中教材发行中的物流管理更是关键。

教材发行 篇5

建筑组

由我校吕学强校长、董学军主任任编委会成员,刘善华为主编,赵善武、韩伟伟为参编的《AutoCAD建筑制图实用教程》(书号:ISBN 978-7-302-31250-5),近日由清华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标志着我校核心课程教材建设又上一个新的台阶。

根据示范校建设的要求,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按照“工学结合四对接”的人才培养机制,深化教学内容改革,建立由建筑行业、建筑企业、学校和有关社会组织等多方面共同参与,能够满足“生产、教学、科研、培训”一条龙的适应人才培养需求的课程体系和教材建设方案、教材建设机制、动态更新机制。按照“贴近项目、贴近生产、贴近技术、贴近工艺”的要求,遵循“加强基础、精选内容、有所创新、工学结合、利于教学”的原则,编写《AutoCAD建筑制图》等4本适合职业学校学生技能水平的核心课程教材。

教材出版发行招投标中的问题浅析 篇6

[关键词]中小学教材出版招投标发行招投标

[中图分类号]G2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853(2012) 04-0060-05

2001年以来,为配合第八次课程改革的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对中小学教材出版发行管理体制进行一系列改革,教材市场不断规范。在教育部门严格控制教材图书内容质量及教材图书品种选择的背景下进行中小学教材出版发行招投标,政府有关部门的意图非常明显:一是引进竞争机制,打破行业垄断格局;二是降低教材价格,减轻学生经济负担。从实施情况来看,教材招投标的主观目的并没有达到,还存在一些有待完善的地方,主要表现为相关主体资质不科学、招标流程不规范、合同签订不合理。

1相关主体资质不科学

尽管《中小学教材出版招标投标试点实施办法(修订)》(下文简称《出版办法》)和《中小学教材发行招标投标试点实施办法(修订)》(下文简称《发行办法》)对招投标工作涉及的招标、投标和评标的主体资质进行了明确限定,但在实际操作中凸显出的问题促使我们对这三类主体资质的科学性进行思考。

1.1招标主体资质设置不恰当

由于教材出版发行工作具有文化性和政治性,因此,其招投标不同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规定的一般实体招投标工作,首先在招标主体设置方面存在不合理性。

1.1.1新闻出版行政部门的作用未凸显

根据《出版办法》第六条规定,招标人是进行试点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招标工作由省级发展改革部门、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和价格主管部门具体组织实施。在各试点省市的招标工作中,招标人为省级人民政府,成立协调小组,办公室一般设在发改委。招标过程中,一些省市的新闻出版局未能充分参与,其意见也未被充分采纳。但是我们知道,新闻出版行政部门作为出版发行市场的管理者对教材出版发行政策、出版发行市场、出版发行流程有着专业理解,而且随着招投标工作的深入,专业性意见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目前这种程序化的、简单的以少数服从多数的方式并不适用于改革,教材招投标改革的目的也要求不能采用这种方式。新闻出版部门在招标中所起的参与作用不利于招投标的开展。

1.1.2招标人与使用人不一致

《出版办法》第七条规定,纳入招标项目的中小学教材的具体品种由招标人确定。在实际操作中,教育行政部门既作为招标主体成员,又负责教材版本选用和发布《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1],招标人与选用人统一,这样虽有利于维护教材市场稳定,但是完全剥夺了教材实际购买者和消费者(即便是由政府采购的免费教材也是纳税人的钱)的权利,只有教师、家长和学生才知道最需要什么样的教材。将这些教材出版发行改革利益最攸关的主体拒于招投标过程之外,改革就是与他们没有实质关系的。在相关工作不可能完全透明、监督不到位的情况下,教材选用的公正性无法保证,教材出版发行的社会利益宗旨也容易被忽略。改革的结果也只可能成为对利益格局的重新划分,即教材出版发行改革带来的本应给学生的利益流向具有实际控制权的教育行政部门。

1.2投标主体不符合规定

《出版办法》和《发行办法》对出版投标人、发行投标人资质进行明确限定,但由于部分试点省市对地方私利的保护,设置层层障碍,出现不具资质的没有教材编辑人员又没有加印能力的代理商参与出版投标,或不具总发行权的发行商或代理商参与发行投标的现象。

1.2.1通过歧义理解招标项目,强行“租型 ”[2]教材出版

《出版办法》规定招标项目是指纳入招标的中小学教材在试点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印制和供货的权责。在实际操作中,有些省份通过将出版权理解为“租型权”,强行租用教材原创出版社教材。

地方招标主体对教材的强制租型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政策对教材性质规定不清晰。《出版办法》将出版权定义为“印制和供货权责”是以“教材著作权公有”为理论基础,对出版权进行拆分后的结果,但同时规定给原创出版社租型费作为补偿,说明在事实上承认教材著作权非公有。强制“租型”是站在教材完全为公共产品性质基础上的行为。二是地方利益需要。在目前信息、物流畅通,印制能力强的时代,“租型”的历史作用已经消失,而地方相关行政部门出于地方利益考虑,与出版单位联手,千方百计保留“租型”,不劳而获坐等利润。据北京仁爱教育出版社社长赵勇分析,按照租型模式,租型单位将获得教材总价格27%的净折扣利润,而教材的原创出版社将获得教材总价3%的利润。租型单位和原创单位净利润比是9:1[3],利润相差极大。投标是市场经济行为,市场主体最明显的特点就是“获利”,有利可图就做,无利可图便放弃,强制租型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1.2.2提高发行投标人资质

根据《发行办法》,投标人是全部试点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响应中小学教材发行招标、参加投标竞争的主营图书、报纸或期刊发行且具有总发行资格的独立企业法人。截至2010年底,全国共有总发行单位94家[4],很明显,中小学教材发行投标人资格是一个非常高的门槛。而根据《发行办法》第二十一条规定,投标人少于3个,应当重新招标。而实际上各省拥有总发行权的单位有限,甚至只有新华书店一家符合要求,各省市为了让招投标在形式上进行下去,只好降低准入门槛让其他不具备总发行权资质的企业参与教材发行投标,而实际产生的结果也基本上不意外的是新华书店一家中标。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有19个采取的是单一来源采购方式,未招标的7个省市指定新华书店发行。

1.3评标人员组成不合理

《发行办法》规定,评标由招标人依法组建的评标委员会负责。评标委员会由招标人的代表和出版、教育、价格、技术、法律等方面的专家组成,成员人数为单数,其中专家不得少于成员总数的三分之二。评标委员会的专家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同等专业水平。与投标人有利害关系的人员不得进入相关项目的评标委员会。评标人员的组成方面,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nlc202309040113

1.3.1专家不“专”

评标委员会的设立充分体现了互相监督、制约的目的,但却忽视教材出版发行招投标是对教材出版发行流程的招投标,需要的是对图书市场、教材出版发行方面的专业知识。在试点省市,多是以教育行政部门作为招标人,评标专家也大多是对教材内容有独到见解的教育界专家,在教材出版发行这种特殊活动中,他们处在产业链的不同位置,对教材出版、发行业务缺乏专业认识的,并非真正的专家。错位的专家缺乏合理的评审标准,无法保证评标结果的专业性。而且评标组成员未包括学生家长代表,很难想象在如今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下,没有任何约束力,“专家”们仅靠道德约束,能在标的的关键性问题上为了学生利益据理力争。

1.3.2评标委员会成员构成不合理

各省的评标人员多是当地人,而这些出版专家在平时的研究工作中多少都会与业界有联系,甚至自己就是某出版发行单位的负责人,难以做到与投标人无利害关系。在评标过程中,不管是出于主观印象还是私人感情,对公正评标的初衷都会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同时存在新华书店作为教材发行方面的“最专”专家,却由于其投标人身份不得不回避的问题。还有一些专家身兼行政职位,对本省的税收、经济增长负有责任。如果彻底打破教材出版和发行垄断,本地区图书出版发行和新华书店系统的经济收入将锐减,没有人敢对此负责。因此,在招标中必然会偏袒本地国有企业或利益相关集团,这些都不能保证评标的公平性。

2招标流程不规范

健全的体制是招投标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在各省的实际招标工作中,存在严重的招标不规范操作及地方保护现象,不利于教材招投标目的的实现。

2.1招标体制不健全

在试点省市,招标体制不健全问题比较普遍,主要表现在招标操作和评标依据两个方面。

2.1.1招标操作不规范

招标工作进行至今,各试点省市在工作中仍没有制定统一的招标流程,即使在单个试点省市的多次具体招标中也没有形成相对稳定的模式和监督机制。

首先,招标不严格走流程。第一,在人员方面,各省市没有进行招标工作的专门机构,其成员多是从相关部门临时抽调的,临时组合的工作小组没有严谨的招标程序,缺乏具体人员分工和明确的工作要求。第二,在招标方式上具有随意性,如:招标时间方面,有的省市在2006年的招标中选择离大年三十只有三天的时候开始报名,而上班的第二天报名就截止了:“自公告发布之日至2月7日下午4:00”,这样的时间安排使很多出版社错过投标机会[5]。在通知投标人上交材料后,评标工作组开始“议标”,让投标人等消息。这种“议标”不仅不符合《招投标法》,其过程也不公开,导致的结果就是所有中标人既不知道为什么中标、也不知道为什么失标。诸如此类招标都不符合“公平、公开、公正和诚信” 原则。

其次,监督机制缺乏。完善的教材招标体制,需要有完善的监督机制对教材招投标涉及的各项工作进行监督、予以保障。第一,在招标工作中,没有完善的规章制度依循,很容易形成暗标、人情标,使招投标失去意义,因此,有必要使招标工作透明化。第二,招标工作完成后,任务归属不同部门执行,相关信息不易沟通。中标的出版发行单位,尤其是缺乏教材出版发行工作经验的单位要完成好教材出版发行任务,需要有一个熟悉的过程,有必要成立相关协调监督机构对中标出版发行单位的行为指导、监督,以确保招标后教材出版、发行实施的秩序和质量。第三,在采购工作中,为避免某些教材管理人员为了一己私利进行不正当操作,影响教材采购工作,有必要设立统一的机构进行采购决策,并保证采购的透明度和公开性。

2.1.2单以折扣为评标依据

评标专家对投标方案做出科学正确的评价才能保证招标结果的真正公平,而科学的评标方法是招投标工作的关键。在实际操作中,一方面,新课标教材出版发行分标项目太多,且评标时间非常短,甚至只有几小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要评标专家拿出高质量的结果也不现实,因此,评审只是履行了一个法律程序。另一方面,目前的评标专家组成中,真正熟悉教材出版发行的专家很少,无法对出版、发行投标方案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而作为评标组成员又必须给出结论时,出版发行单位的折扣基本上成为评标的唯一依据。

首先,出版招投标中,大部分省市将技术标分解为投标人的保障实施能力、中小学教材售后服务体系与新编教材的教学培训能力等几项标准,而资金实力是能够实现这些标准的基础。再加上“租型”利润对本地出版社的诱惑、对原创出版社的压力,低折扣成为中标的杀手锏。

其次,发行招投标中,拥有总发行权资格的基本上只限于新华书店、邮政系统和少数民营企业。由于新华书店长期作为教材发行的唯一主体,在教材发行、供货的人力资源、运输网络、订添货能力方面都已经成熟,新进入市场的邮政系统和民营企业在教材发行的硬件和软件方面都不如新华书店,让折成为邮政系统等发行投标人竞标的唯一选择。如第二轮试点改革中,有些邮政招标人在部分省市的免费教材发行招标竞争中曝出高达15%的降价让利实际上带有不平等竞争因素。

从目前教材价格的形成机制来看,在教材研发、出版、发行各方面成本不断上升的情况下,国家一直在通过中准价调控教材价格,教材价格呈逐年下降趋势。因此,单以折扣作为评标依据是很不全面的。从短期来看,这种行为助长了打价格战的风气,结果无法按时、按质地提供教材,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从长期来看,过度竞争也会使教材市场产生虚假繁荣,一旦教材价格大幅下滑,必然在编写、出版、印刷、发行、物资供应等产业链各环节造成“连锁”负面反应。部分市县新华书店由于工作不能正常运转,加剧了农民“买书难”。

2.2地方保护严重

教材招投标打破了地方出版社依靠租型人教社的教材获取利润的安逸生活,但它们却得到地方政府部门的“支援”——在教材出版发行招投标中利用行政权力,袒护地方出版发行单位。其主要方式有以下两种。

2.2.1随意变更规章

首先,出版方面,某些省市对教育部《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进行大量删减,将《出版办法》中的出版权招标直接规定为“租型权”招标,对外地出版单位强制租型。如某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直接规定不给本省市出版单位租型的教材不准列入本省《目录》,或是规定凡是参加招投标的教材原创社,如果自己没有中标,而其他出版社利用该社的教材出版权竞标成功,原创出版社就必须租型给中标的出版单位,并按规定支付获得教材定价的3%—4%作为“租型费”。几轮出版招投标下来,多数省份的招标结果证实:凡是参与投标、手里有教材的外地出版社,少有中标。中标的多是当地的出版社,且他们手里并没有教育部批准使用的教材。

nlc202309040113

其次,发行方面,将《发行办法》中的“投标人是全部试点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响应中小学教材发行招标……”直接改为“在招标省内响应发行招投标……”。例如在2010年的安徽五市“仁爱教材事件”中,安徽省教育厅称招标的法律依据为《发行办法》,却将《发行办法》关于投标人资质的规定投标人须是“在试点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注册”直接改成 “在招标省注册”,而符合这一规定的投标主体只有皖新传媒,且安徽省教育厅以不具备招标条件为由,自2005年以来一直采用单一来源的采购方式,将其他具备全国总发行资质的单位堵在门外。

2.2.2设定投标障碍

几乎每个省市都有明确的条文限制外地投标者参与投标。首先,在资格审查环节增加原创出版社参与招标的难度。如四川省要求中标出版社要有与该省印制单位三年以上稳定印制业务关系,要在该省有三年以上的教材发行供货经验,甚至要在该省实现纳税等。其次,在评标规则中偏向本地区出版发行单位,对外省机构设置种种不合理要求。要求在当地有一定年限的教材培训经验,要在当地有面积足够大的周转仓库。有的甚至发行由本地新华书店承担。如2008年5月29日广东省教育厅和财政厅下发通知明确提出:珠江三角洲以外的14个市以及江门恩平市的免费课本由省统一组织采购,具体工作由广东省出版集团承担和统一供应、广东新华发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发行。

3合同签订不合理

签订有效的合同是教材出版发行活动顺利进行的保障,而在招投标中出现合同主体不对应及权利义务不对等的情况,教材出版发行企业的权益受到极大损害。

3.1合同签订主体不对应

3.1.1中标出版单位与原创出版单位签约难

由于教材选用地域化后,市场缩小,单位成本高,再加上租型和直接出版的利润差距过大,甚至租型费不抵教材开发成本,原创出版社不愿意租型。虽然国家发改委、新闻出版总署、教育部在《补充通知》中提出可以考虑在规定的3%—4%的租型费基础上,经双方协商给予原创单位合理补偿,但这种做法可行性不高,当地出版社的竞标价格是在3%—4%的租型费基础上确定的,一旦提高租型费,当地出版社也无法承受,再加上招标在先,标的无法修改,造成原创出版社和当地中标出版社之间协商难成、纠纷不断。为维护自己的利益,绝大多数原创出版社拒绝租型,导致流标。

3.1.2中标发行单位与实际采购单位无条款约定

合同是行事的依据,合同主体同时取得权利、承担义务。教材招投标合同中,发行商取得的权利是试点省内教材的总发行权责,合同对应的主体是地方政府,与实际的教材采购学校没有条款约定,使得征订时限、供货数量等重要标的不清晰。中标发行单位通过公平竞争得到的总发行权和合法收益受到极大损害。一方面,学校的报定行为具有随意性,发行商很难按期、按质完成发行工作,严重影响到“课前到书”。另一方面,学校不作为教材采购合同主体,给一些民办学校通过不合法渠道采购教材留下空子,学校不从中标单位的销售网络进货的现象越来越多。2006年秋季陕西省的104所民办学校,20000余名学生的课本来自周边省(区),价格高于本省教材,其中还有相当部分的盗版教材,严重干扰正常的教学秩序。

3.2 双方权利义务不对等

从合同作为行事原则,双方主体权利义务应该对等。在如今的买方市场条件下,招标合同重义务轻权利使得发行商处于严重的弱势地位。

3.2.1招标合同重“供货”、轻“付款”,教材欠款问题严重

试点省市的教材招标合同中对投标人的供货义务规定得非常详细、具体,而对招标人的付款义务却没有制约。如果按照《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在采购方拖欠货款时,供货方可以停止供货或终止合同。但现实情况是,发行商为了完成“课前到书”的政治任务,普遍是先领书、后结算。且发行商取得总发行权签订合同的对象是地方政府部门(教育部门),进行采购和付款的是学校。到结算时,经常出现学校拖欠教材款、发行商权利落空的不合理现象。这已经成为制约新华书店发展的突出问题,严重影响教材的出版发行。据《中国图书商报》统计,2006年底全国23个省市有关学校拖欠新华书店教材款高达20多亿元[6]。同时,招投标后,一旦新华书店在下次招标中没有中标,那么长期以来学校所欠的教材款将存在国有资产流失的风险。此外,教材发行资金链不顺畅会影响出版单位对教材的研发和市场服务的跟进,进而影响整个出版业的健康发展。

3.2.2招标合同不考虑“供货”所需必要条件,备货工作难

同要求教材发行商必须保证“课前到书,人手一册”的发行结果,却不规定招标主体提供教材的征订时限、征订册数等标的,导致发行商备货工作困难。目前,由于学生流动性大,生源难控制,给学校订单准确上报带来困难。同时,教材招投标后,没有约束条件,学校采购不用对订单负责。因此,教材报订时间和数量具有随意性,大大压缩了教材的印刷和发行期,春、秋两季教材交货时间较之以往延长了40—60天[7]。招投标后,教材版本、发行主体都具有可变性,备货不齐会完不成“课前到书,人手一册”的任务,备货过多,既增加了发行商经营成本,又存在库存风险。

出版业相关主体责无旁贷,理应全力以赴,积极配合,实实在在地落实好教材招投标相关政策。我们相信教材行业垄断格局打破之时,便是学生及家长负担真正减轻之日。

注释

[1]以下简称《目录》。

[2]注解:“租型”主要是2001年以前,人民教育出版社由国家投资,作为全国唯一的教材编写单位编写教材。在当时运输网络不发达的情况下,把教材的印刷胶片交给各地出版行政部门,由各地印刷,并收取3%—4%费用的形式。

[3]中小学教材发行内藏利益链,课本发行遭地方保护[N].法制晚报,2008-09-05

[4]关于开展2012年出版物发行单位年度核验工作的通知[OL].[2012-01-16].http://www.gapp.gov.cn/cms/html/21/

[5]姜革文.出版的非出版因素:从中小学教材招投标谈起[J].出版广角,2006(10):11-12

[6]转引自:杨小忠.对中小学教材出版发行试点招投标工作的探讨和建议[J].出版发行研究,2007(8):49-53

[7]谢芳.教材发行变革下的新华书店经营模式创新[C]//中国书刊发行行业协会.教材出版发行改革与中国书业的未来走向优秀论文集.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161

教材发行 篇7

我国医学影像学界著名资深专家、江苏省放射学分会原主任委员丁乙教授在作序时评价:该书特色鲜明、内容全面、条理清晰、推陈出新,融汇了医学影像技术学的最新成果和进展,体现了先进性和适用性,是一本不可多得的高质量的教科书,同时对专业人员强化基础、更新知识大有益处。

我国医学影像学界著名资深专家、江苏省核医学分会原主任委员常国钧教授在作序时指出:本书理论联系实际、内容翔实、图文并茂,编著者站在医学影像技术的前沿,对各种医学影像技术加以有机的整合,适应了医学影像技术发展的趋势,不仅可作为高等医学院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教材,而且也是各类医学专业人员有价值的参考书。

教材发行 篇8

近日, 由商务部作为指定散装水泥应用系列培训教材之一的《预拌混凝土》一书已经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向全国各地新华书店、建筑书店公开出版发行。《预拌混凝土》一书的正式出版发行, 标志着我国散装水泥应用培训工作已经步入了科学、规范、系统化的轨道, 是我国散装水泥事业理论建设的重要成果。《预拌混凝土》由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作序, 山东省散办主任于东威主编, 是中国散装水泥推广发展协会 (以下简称中散协) 受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委托, 组织部分省级散办主任、各大专院校、装备生产企业和水泥企业的部分专家进行编写的。

《预拌混凝土》是一本为了满足发展散装水泥工作人员、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以及施工企业技术人员的工作需要, 系统介绍预拌混凝土从建厂、生产到应用所需知识的培训教材。全书共分8个章节, 主要介绍了预拌混凝土的发展过程、政策支持、原材料的选择、预拌混凝土的配比设计、生产工艺、质量控制、检验方法以及预拌混凝土的应用等方面的知识。该书既可作为土建及相关专业成人教育用书、也可作为概预算员、施工员、材料员等职业岗位培训、自学自考用书。

近期, 中散协专门下发通知, 就《预拌混凝土》的征订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为提高该教材订购工作效率, 中散协建议各省级散装水泥办公室最好采用集中订购、省内分发的方式。对于不便于集中订购的地区或单位, 也可分别向中散协秘书处直接联系订购。本书为16开本 (共275页) , 定价85元。一次性订购超过50本, 每本优惠价格为76.5元。

上一篇:体育教学中的审美引导下一篇:学情前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