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中国化的管理理论

2024-05-12

真正中国化的管理理论(精选十篇)

真正中国化的管理理论 篇1

从小,我便拥有许多梦想:画家、外交官、软件设计师、CEO……我曾在无数个夜晚许愿,希望梦想可以成为现实,却无一与报效祖国、振兴中华有所关联。也许你纳闷了:梦想,何必一定要有祖国呢?没有祖国的梦想同样也很美丽。但它们之间却着实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人生之始是一张白纸,梦想便是手中紧握的画笔。有的人一生庸庸碌碌,随波逐流,浮生若梦,白纸依旧是当初的模样;有的人少年时便执起绚丽的画笔,去描摹未来,将祖国建设与发展的美好蓝图勾勒于心。后者造就的不仅是自己的未来,更是祖国的欣欣向荣与繁荣昌盛,少年们的中国梦,才是真正的梦想!

……

嘉颖,你曾对我说过,你要成为一名考古学家,这是一项十分艰苦的职业,需要走访各地,每天与许多历史文物打交道。当看到你那坚定不移的目光时,我深深地被你打动了。痴迷于考古的女孩,加油!愿你梦想成真!

你最好的朋友顾珈静

2013年4月30日

珈静:

的确,人人都拥有梦想,你有,我也有。因为,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国度,一个有着美好梦想的国度,一个在不停地努力追梦的国度。

正如你所说,我的梦想———做一名考古学家。或许有人会说,一个女孩子,当个考古学家可不是个明智之选。的确,我也曾经怀疑过自己的能力,但有这样一个成语:鉴往知来。我愿意去挖掘各种历史的真相,让少年梦、中国梦在历史的警示下,正确前行,让梦想离我们不再遥远。

珈静,看了你的信,我知道你有许多美好的梦想:艺术家、外交官、软件设计师、CEO……梦想很好,我为你高兴。

然而,万丈高楼平地起,我们只有在年少时养成好习惯,打好基础,将来才能心无旁骛地去追梦,让我们的梦想听起来不再渺茫……志存高远,努力学习,增长知识,锤炼意志,当我们心中的高楼插入云霄时,就是我们的中国梦开花结果之时。

爱梦想的朋友,让我们一起播下种子,携手共进,共同追逐!

你最好的朋友薛嘉颖

中国人真正的信仰 篇2

在他的情绪带动下,现场氛围一直热血高涨。一

他说:“我们的神话里,火是上帝赐予的;希腊神话里,火是普罗米修斯偷来的;而在中国的神话里,火是他们钻木取火坚韧不拔摩擦出来的!这就是区别,他们用这样的故事告诫后代,与自然作斗争!”(钻木取火)

“面对末日洪水,我们在诺亚方舟里躲避,但中国人的神话里,他们的祖先战胜了洪水,看吧,仍然是斗争,与灾难作斗争!”(大禹治水)

“如果你们去读一下中国神话,你会觉得他们的故事很不可思议,抛开故事情节,找到神话里表现的文化核心,你就会发现,只有两个字:抗争!

假如有一座山挡在你的门前,你是选择搬家还是挖隧道?显而易见,搬家是最好的选择。然而在中国的故事里,他们却把山搬开了(愚公移山)!

可惜,这样的精神内核,我们的神话里却不存在,我们的神话是听从神的安排。”

二 “每个国家都有太阳神的传说,在部落时代,太阳神有着绝对的权威,纵览所有太阳神的神话你会发现,只有中国人的神话里有敢于挑战太阳神的故事:有一个人因为太阳太热,就去追太阳,想要把太阳摘下来(夸父追日)。

当然,最后他累死了——我听到很多人在笑,这太遗憾了,因为你们笑这个人不自量力,正是证明了你们没有挑战困难的意识。

但是中国的神话里,人们把他当做英雄来传颂,因为他敢于和看起来难以战胜的力量作斗争。

在另一个故事里,他们终于把太阳射下来了(后羿射日),中国人的祖先用这样的故事告诉后代:可以输,但不能屈服。

中国人听着这样的神话故事长大,勇于抗争的精神已经成为遗传基因,他们自己意识不到,但会像祖先一样坚强。因此你们现在再想到中国人倔强的不服输精神,就容易理解多了,这是他们屹立至今的原因。”

“一个女孩被大海淹死了,她化作一只鸟复活,想要把海填平——这就是抗争!”(精卫填海)

“一个人因为挑战天帝的神威被砍下了头,可他没死,而是挥舞着斧子继续斗争!”(刑天)

不得不说,这位大卫.查普曼教授解读中国神话的角度很新颖,也十分到位。我们经常说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是靠着不断与自然、灾难、环境作斗争才延续到现在,但有几个人想到过,中国人这种延续了几千年的斗争精神是如何保持下来的?

每个民族的神话都有自己的烙印,但你见过哪个民族的神话里有我们这么多战天斗地的抗争故事?

老子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说的就是要生存就得靠自己,不能靠苍天。这比“神爱世人”听起来残酷,但非常现实。

道教经典《西升经》中,《我命章》说:“我命在我,不属天地。我不视不听不知,神不出身,与道同久。吾与天地分一气而治,自守根本也。”

“我命在我不在天”,是道教的重要教义之一,也是道教徒向死亡宣战的口号,意为个人的生命同天地一样,都是由自然之气所化生,人如果凭借智慧通过造化之理,盗取阴阳之机,修道守气,返本归根,就可以与道同在,寿比天长。强调个人的生命,能由自我决定,不由天地掌握。这是一种以人生为本,肯定人生价值的积极态度。

“我命在我不在天”的思想,指出了个人的生命不是由天地决定,而是掌握在自己手中,强调后天努力的重要性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这种思想在发展中国科技、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和正确的名利观、维护生态环境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作用。“我命在我不在天”的思想是一种实践积极的人生观。

我们从小听到大,并口口相传给下一代的这些神话故事,体现的绝不仅是故事那么简单。每个文明在初期都是有神论,但唯独我们的文明不畏惧神,也许正因为我们深刻理解老子的那句话,所以我们的祖先从不把生存的希望寄托于神的眷顾,也因此,很多人说中国人没有信仰。呵呵,没信仰的民族能存续5000年吗?

真正中国化的管理理论 篇3

然而,实事求是地说,中国的教师擅长积累经验,但是不善于提升经验,这是理论思维的缺失;擅长传播经验,但是不善于传播理论,这是理论意识的淡漠。越是走向教育的深处,越能感觉到,理论素养的短板,已经成为制约教师专业发展乃至教育质量提升的瓶颈。

“理论”到底能解决什么问题?就当下的教学现状而言,我以为,“理论”至少有两个内涵极有价值。

其一,是科学意识。教育是一种上位科学,它必然以心理学、哲学以及其他学科科学为基础。有意思的是,我们似乎特别尊重内容的科学性,譬如,数学、物理、化学学科,老师们可以把知识讲得极其正确,却不大关注教育教学形式的科学性。学生到底学得怎么样,学生的脑子里都在发生什么事情,这样教和那样教到底给了学生怎样不同的影响,为什么会如此,这些问题很少能“确切地知道”。最终一张考卷解决问题。而这张考卷的科学性如何,也值得怀疑。可以说,不去研究、思考教学形式的科学性乃至学习的内部机制问题,上课就如同在走夜路,何以有方向感?何以有效率可言?

其二,是规律意识。教育科学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个规律不能靠感觉去感知,而应该有比较清晰的、鲜活的理解和把握。一些优秀教师之所以能教得精彩,多半是因为掌握了一些教学的“密码”。印象最深的是,江苏海门的张兴华老师,上世纪80年代带领一批人,从心理学的角度展开的中国儿童如何学习数学的研究,结果,不但他自己的教学业绩辉煌,而且他的团队在小学数学教育界也很快脱颖而出。原因很简单,他们就是保持了对学科教学规律的深深敬畏,并因此而投入其中。也有一些老师,经验丰富,教学也不错,可是一问到教学主张、教学理论,或半天答不上来,或套用几个时髦的名词聊以塞责。这种对规律的模糊性认识,最终限制了他们的专业高度与职业幸福感。和一些特级教师聊天之后感到,他们在高原期一致的感觉,也在于“理论的贫乏”。

如果说,从前,我们只要做好一个教书匠,拷贝别人的经验就高枕无忧;那么今天,要做一个现代意义上的教师,做一个追求教育质量又追求职业幸福的教师,我们就必须直面教育教学理论,走到科学研究的轨道上来,回归教育的自然规律。

必须承认,我们的确也缺乏理论传播的艺术,这导致教师们最终对理论敬而远之,似乎理论只有枯燥的灰色调。所以,改造理论的面孔,是一项意义重大的工程。我们必须为此探路。

必须承认,我们的理论视野也比较狭窄,以致往往缺乏理论鉴别能力,但凡有一个理论出现,就饥渴地蜂拥而上,捧为广泛适用的真理。因此,改造理论价值观,是一种迫切的责任。

无论如何,只有亲近理论,中国教师才可能真正地“站”起来;只有不断创造自己的理论,中国教育才可能真正强大起来。(摘自《人民教育》2009年第8期)

□本栏责任编辑 罗贤良

真正中国化的管理理论 篇4

一、认清高职学生和高职政治理论课教学实际

认清高职学生和高职政治理论课教学实际, 是认清和解决高职政治理论课教学问题、发挥高校政治理论课作用的基本依据。

(一) 认清教育主体

认清教育主体, 是研究和开展教学活动首要的基本的问题。我们的教育主体是应试教育体制下的高中毕业生, 这是高职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的最大实际。这意味着他们对政治思想和政治理论课的认识和理解基本停留在应付考试层面, 意味着他们心目中的政治思想 (理论) 只是一堆枯燥乏味没有生命的标准答案。改变他们心目中几乎固化的政治理论课形象, 这是大学讲堂发挥政治理论课传播政治思想主阵地、主渠道作用面对的最大挑战。

(二) 正视高职政治理论课教学实际

正视高职政治理论课教学实际, 是解决高职政治理论课教学问题的着力点。

一是“概论”课程“教”与“学”过程中应付了事现象比较普遍。从教师方面看, 尽管大多数教师都在认真地组织开展教学活动, 但据了解, 相当多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感到很难开展课堂教学活动, 具体表现为:有的觉得重复中国革命史, “不知讲什么”, 正因为如此, 在课堂教学中, 很多学生觉得老师在上历史课, 而不是上政治课, 虽然政、史难分, 但二者还是有严格的区分;有的觉得有许多问题自己说服不了自己, 更难说服别人, “不好讲”。从学生方面看, 相当多的高职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 经常会说“我是理科生, 没学过”, “不记得了”, 一副满不在乎的神情, 很少有学生因为回答不了问题感到愧疚进而表现出极大的求知欲。究其原因, 很多学生“没感觉它有什么用”、“不喜欢”。在这种心理作用下, “教”“学”活动容易流于形式, 疲于应付。

二是教学实效性难以提高。这是高职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也是应付式教学活动必然产生的一个结果。据了解, 目前, “概论”课日常教学活动中, 学校和教师大都通过学生到课率、课堂参与率、作业和考试分数等指标来量化考核。这些做法在很大程度上只能起到‘管住’学生的作用, 不能真正体现和实现本课程的功能和目标。

三是对“概论”课程认识不到位, 对其功能定位的解读笼统模糊。这是上述所有问题产生的根源。据了解, 在本课程教学中, 有些教师空泛地介绍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没有科学而深刻地揭示本课程教学的现实意义。没有认真思考并区分“概论”课程与“思想品德修养课程”, 笼统地归为思想政治课程, 因而几乎没有学生知道“概论”课程是严格意义上的政治理论课程, “概论”课程中的理论是严格意义上的政治思想, 当然就不会从政治思想高度去揭示政治思想的时代价值和意义, 去感受政治思想理论者的历史使命感和智慧, 自然也就很难理解政治理论课教育的使命和现实价值。因此, 必须让神秘而令人敬畏的“政治思想”或“主义”揭去神秘的面纱, 走下神坛, 走进学生的心里。

二、教学内容设计一定要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依据高职学生和高职政治理论课教学实际设计教学内容, 让他们真正清楚:什么是政治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使命是什么?马克思是谁, 马克思主义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怎样登上中国政治舞台?为什么中国共产 (下转第107页) (上接第95页) 党从成立那天起, 就是一个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的党?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是什么?以此为当代大学生真正构建一个系统的鲜活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体系, 从根本上让他们读懂马克思主义、理解本课程的使命和价值, 从中提高他们作为公民必须具备的政治素质。

三、依据政治思想的时代性特点, 科学严谨解读教学内容 (政治思想理论)

时代性是政治思想理论的基本特征, 解读政治思想理论必须紧扣时代性特点, 才能揭示和展示政治思想理论原有的鲜活生命力和时代价值, 才能克服长期以来学科领域空泛的假大空现象, 减少解读时的随意性、主观性甚至片面性, 真正体现和发挥“概论”课程传播执政党政治思想的功能。

政治思想理论时代性特点决定了课堂教学采用必须史论结合、以论为主的教学方法。以史 (实) 为依据, 要求我们必须要展示具体的史 (实) , 了解那个时代面临的亟待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是什么, 探索解决那个时代问题的方式方法是什么, 给那个时代带来哪些变化。这是“论”的前提和基础;以论为主, 就是以理论解读为主, 通过理论的解读, 反映政治思想理论的时代价值和意义。

为此, 政治思想理论解读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一是通过时代背景了解那个时代面临的亟待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是什么, 这是政治思想理论提出或产生的时代背景;二是政治思想理论提出者提出的解决问题方式方法是什么;三是解决问题的结果或效果如何。三者缺一不可, 有机结合才能完整科学地解读政治思想理论。比如, 解读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在怎样的历史时期、面临怎样的亟待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而产生的?它又是如何解决问题的?结果如何?解读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作为政治思想, 它是在怎样特定的历史时期、面临怎样亟待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而提出的?它是如何解决问题的?结果如何?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作为政治思想, 它是在怎样特定的历史时期下面临怎样亟待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而提出的?它如何解决问题?结果如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它是在怎样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面对怎样亟待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而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是什么?科学发展观:它是在怎样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面对怎样亟待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而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是什么?

通过这种解读方式, 不仅使学生从根本上懂得政治思想理论的现实价值和意义以及政治思想家们非凡的历史担当和智慧, 真正领略中国共产党伟大的历史担当、伟大智慧和伟大成就, 激励他们肩负新的历史使命, 坚定在中共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信念, 用青春和智慧去谱写历史新篇章, 而且潜移默化中提升他们关于公民与政治思想、政治思想与社会和政治之间关系的科学认知。

摘要:高职院校如何真正体现和发挥传播政治思想主阵地、主渠道作用, 政治理论课教师都在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认清高职学生和高职政治理论课教学实际, 是认清和解决高职政治理论课教学问题的基本依据;依据高职学生和高职政治理论课教学实际, 设计教学内容, 为当代大学生构建一个系统的鲜活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体系;依据政治思想的时代性特点, 科学严谨地解读政治思想理论, 揭示和展示政治思想理论的鲜活生命力和时代价值。

中国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大学 篇5

中国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大学

我们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大学 04月22日 10:47东方早报【大 中 小】 【打印】 共有评论4条“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中国拥有世界一流大学”的问题在中国不断地被提出。最近的两次是:钱学森去世后,人们谈得最多的正是这个问题;而北大前校长许智宏的一席谈(《长江日报》见习记者朱建华整理),不管是否准确地反映了那位北大前最高官员的话,又一次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社会效果。可见,许多人多么关切、期盼中国有“世界一流大学”啊!越是没有,越是期盼,而期盼本身,也印证了中国确实没有“世界一流大学”。“中国有无世界一流大学”这个问题,似乎是一个好问题,因为这让我们不得不面对中国大学存在的问题,或者不得不反思,用纳税人的钱进行的巨大投入,却尚未产生什么效果,且在可预见的未来,也不会有什么“世界一流大学”之类的效果,家有学子、准备让孩子读国内大学的纳税人,有权关切这个问题。大人物在职时,在解决大学的问题上无能为力,退休后,也许反思有加,良心发现,利用其余下的影响力,触及这个本质问题,终究也是一个贡献。不过,我要说的是,这个问题本身就有问题。因为它掩盖了许多真正的问题。这样的问题,本身还是褒扬的、明哲保身的、中性的。说是表扬,意思就是,我们还处在向着一流大学的伟大目标前进途中,今天不是一流,但明天一定是一流,这如同看一个孩子,今天还没有长成,但明天的前途无量啊!这样说,从鼓舞信心的.角度,也许无可厚非。可惜的是,几乎没有多少人如此乐观地看待“没有世界一流大学”的情况。中国首先不在于是否具有世界一流大学,而在于中国还没有真正现代意义上的大学。“一流”不“一流”并非要害问题,因为那仅仅是一个“发展阶段”、“发展程度”问题,甚至,也就是个“发展标准”问题。如果方向对头,迟早也会成长为一流,至少有这个可能。教育行政机关或者其他评估机构可以通过轻易改变评估标准,就能得出中国非但不是没有,而是早有了世界一流大学。比如,从欧美那么多一流大学,哪一所也没有中国的大学学生人数多,授予的博士文凭多,仅凭这一点,这中国的大学应该早是世界超一流了。如同当年的企业问题一样,人们终于发现,中国缺少现代企业制度,缺少企业家才能和企业家精神。目前的中国大学体系,之所以结果不理想,或者令人失望,源头和根源是因为大学不是真正的大学,不是现代高等教育制度,缺少教育家和教育家精神,缺少受到普遍尊重的独立学者和追求真理的学子,而是官场,是行政机关的一部分,是按照非教育和非学术规律办事。既然如此,却侈谈什么“世界一流大学”,岂不是隔靴搔痒的怪事!中国的大学如果走在正确的道路上,我们不会杞人忧天中国是否将具有世界一流的学校,因为那样的话,中国迟早将不仅具有若干一流大学,而且将具有杰出的高等教育体系,不管按照何种的标准。我们可能即使再用多少年,也将没有公认的一流大学。这不是悲观,而是现实的趋势。因为,目前中国大学存在的许多公认的严重问题说明,我们现在没有处在走向世界一流大学的正确道路上。如果非但不是向着那个希冀的方向前进,而且走错了路,不管是弯路,还是倒退,甚至南辕北辙,中国大学的未来如何,不言自明。那么多的中国富裕人口让自己的孩子出国留学,而不是在国内接受高等教育;那么多的穷困人口让自己的孩子放弃高等教育,而不是像以前一样以为大学可以改变下一代和家族的命运,就最好地说明了局面的严重性。关于这个问题,退一步说,即使中国未来有了几所公认的“世界一流大学”,如果它们是鹤立鸡群的,如同广大贫民区中的“高尚住宅”,大学“贫富”分化严重,低档的大学面对只有失败的命运,那样的“世界一流大学”又能怎么样?那样的“世界一流大学”也许正是我们大学体系的问题,而不是荣耀。(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什么是真正的中国模式? 篇6

我们一直讲中国模式,中国模式到底是怎样的模式?从大势来说中国模式是—个稳定的模式。因为中国的社会结构就是超稳定的结构,这种超稳定模式是特别符合中国现状的。人们都知道任何时候中国出现战乱,出现战争,都会使中国走向毁灭。尽管战争过后的几百年又给中国带来了繁荣,但战争的本身却是这个民族的灾难,因此稳定就变成我们未来发展的一个原则。当然这个稳定不能是压制型稳定,压制型稳定就是有什么东西摁着你,不让你释放出来,这是错的。我常常讲的稳定是释放型稳定,让人把心中的怨气释放出来,让人把自己的能量释放出来,去干真正创造价值的事情。通过释放,通过社会体制的调整,比如说贫富悬殊的调整,地区差异的调整,权力差异的调整,让人民能够释放出自己的正面能力,而不是把正面能力攒成负面的能力,我觉得中国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稳定性。

大家知道这样的稳定性主要是来自于共产党强有力的领导,很多时候中国渡过危机要感谢政府的力量,比如说宏观调控能力极强。如果政府没有宏观调整能力的话,改革开放持续不到今天,也不可能这么健康。尽管健康里面蕴含着危机,但相比之下,我们选择今天这种稳定中让人民逐步发展的模式,我认为从整体上来说是正确的,这是大势。

其次,要永远记住在中国国民共进是中国的一个模式。就是国有经济也好。民营企业也好,两者都已经变的必不可少,这两者共进在中国才是健康的。因为中国的传统人情关系、还有法律依据,还有不透明规则的复杂性,如果直接把所有的力量都放到民间来的话,在民间依然能产生霸道性的不顾人民死活的商人。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现象有一点可惜,可惜在什么地方呢?大家都在讨论国进民退现象,国进民退现象是可以看得见的,因为国有企业太庞大,太垄断,他的财富太多。他财富的流向本身应该是民间力量做的,但如果国有企业参与的话,就没有规则了。所以我觉得中国大的方针是一定要鼓励中小企业的发展,国有企业必须有所收敛,在他该进入的领域进入,不该进入的领域不插手,甚至有些领域应该让给民营企业去经营,使它们更加具备竞争实力。

真正中国化的管理理论 篇7

20世纪早期,中国文化界中,由一群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革新运动,史称:新文化运动。1919年5月4日前夕,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德先生与赛先生),批判传统纯正的中国文化,并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一方面,以胡适为代表的温和派,则反对马克思主义,支持白话文运动,主张以实用主义代替儒家学说,即为新文化运动滥觞。在这一时期,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核心人物,这一运动并成为五四运动的先导。

其实,早在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这是胡适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文章。接着,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进行声援。从而掀起了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奠定思想基础。时隔近百年,与当年胡适写《文学改良刍议》的心态相同,都是希望通过文艺领域改良推动中国社会进步。因此,我认为,当今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期,仍然需要掀起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思想启蒙运动!复兴中华,必以文化领航!

中国历史文化语境中的现代知识分子,是近代中西文化冲突导致文化转型的产物。如果将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为代表的近代知识分子群体,称之为中国第一代的现代知识分子,那么,以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为代表的,则可以称之为中国第二代的现代知识分子。这些由文化冲突而获得主体高度自觉,并勇敢地挑起“向西方学习”重担的现代知识分子,亦被称之为“先进的中国人”。

胡适当年提出文学改良而掀起了白话文运动,从而影响到各个领域,为当时的文化大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如今提“文化领航”仍应从文学领域入手。一个时代的文风可看出当时社会的兴衰!现在的文坛,更像是封建王朝的官场,看似一团和气,实则乌烟瘴气,在这样的环境下,如何创作伟大的作品?王蒙说:“现在是中国文学最好的时期。”而我却没有看到真正好的作品,还没发现有真正的大师,引领中国文学继续前行。文学不发展,文艺不复兴,如何谈文化大繁荣?

文学改良进而推进文化改良的模式如下:文学改良——文艺发展——文化繁荣。然而,文化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范围很广,包括生活的各方面,文化即生活。因此,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也要考虑惠及百姓生活,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生活的需要。文化是一种力量,也是软实力。在国际竞争中,文化力量不可忽视,美国通过文化把美国价值观推广到全世界。而我们国家,具有五千年文明史,传播传统文化精神,宣扬东方智慧,也必定要有世界眼光。去年,我组建国学专家到泰国开讲座,就收到很不错的效果。说明我们的传统文化也是具有吸引力的。

从西方启蒙运动来看,其主要内容为:“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批判专制主义、教权主义,号召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如今,中国思想启蒙的任务仍应该围绕“民主、自由、法治”等核心价值而努力奋斗,从而真正摆脱“神”的控制!而中华民族之伟大复兴,必先文艺复兴,而文艺复兴的前提是思想启蒙!中国在大国崛起与民族复兴的路上,应有理性的声音来引导方向。而令人担忧的是,中国不缺乏某一领域的专家和技术人才,唯独缺乏真正意义上的思想家。要知道,任何国家的崛起都是伴随着思想启蒙的。从欧洲启蒙运动的情况看,一大批思想家发挥了“宣传家”和“教育家”的作用,使蒙昧的欧洲实现人文改造。如今,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期,缺乏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导致价值体系混乱。因此,伟大的时代正在呼唤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思想启蒙!

由此可见,思想启蒙并非普通大众的责任,只有知识界的精英及思想家才能担此大任。一般来说,知识分子是一个社会的“良知”,因他们能独立思考,具有独立人格和批判精神。而现在的关键问题是中国知识分子中的很大一部分人为了追求名利,放弃了精神追求。所以,中国知识分子与启蒙家仍有一定距离!其实,巴金生前最大的理想就是成为中国的“良知”,但到最后他自己也承认没有成为中国的“良知”。这是知识分子的问题,还是大环境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冰心在1988年时就大声疾呼:要让德先生、赛先生在中国这个古老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如果不重视“士”,不重视科学、教育、文化,德先生和赛先生就成了空谈,现代化也会流于纸上谈兵。

温故而知新。冰心当年的疾呼,仍然有现实意义。正如冰心所言,总听不少领导说,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无兵不安。而无士如何?这里的“士”专指知识分子。知识分子作为一个新的社会群体产生于中世纪的欧洲,最初指受过相当教育、对现状持创新态度、具有前瞻意识和技能的人,因而被称作“警世之钟”,也被称为“社会良知”。我国与欧洲国家“知识分子”涵义相近的概念可追溯至“士”,如范仲淹的“以天下为己任”,可体现其“社会良知”。因此,知识分子最基本特征为:具有批判精神、独立人格、独立思想、坚守良知。

近代以来,知识分子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中流砥柱作用。他们作为一个特殊阶层,传播新思想和新知识。而在我们国家,似乎有整知识分子之传统,从秦始皇“焚书坑儒”开始,统治者就一直干着压迫知识分子的事情。统治者为什么惧怕知识分子?就因他们具有独立人格,有社会良知,不向权贵妥协,坚持真理。

太远的不说,就说最近的文革。整死的知识分子到底有多少?无人可知。1979年夏,时任中共中央秘书长兼组织部长的胡耀邦为马寅初平反,含着眼泪说:“共产党应该起誓,再也不准整科学家和知识分子!”这是胡耀邦的心声,他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不仅了解知识分子,而且充分认可知识分子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在《1895-1995世纪档案》第610页胡耀邦提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中,知识分子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科学文化知识和脑力劳动相对集中在知识分子这一部分人身上的状况,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还会存在。因此,知识分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绝对必需的智力因素,是我们国家的宝贵财富。我们一定要营造尊重知识和知识分子的社会风气,并且采取切实措施,改善他们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把这看成是‘基本建设’,并且是‘最基本的基本建设’。”

可幸的是,在新时期下,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知识分子在国家战略发展中的作用。前些年,《人民论坛》还策划了关于“战略知识分子”的讨论,虽然“战略知识分子”提法上颇受争议,有人认为这本身是伪命题,以混淆“公共知识分子”之概念。但不管如何提,确实反映大变革时代正呼唤一群有历史担当、忧国忧民、有战略眼光、有战略情怀的知识分子,为中华民族复兴作出应有贡献!

回顾改革开放30年,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然而,在发展市场经济同时,其弊端也慢慢显现!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将指向一切向钱看。从而引起拜金思想盛行,《世界日报》曾做过调查,中国是世界上第一拜金国,其拜金思想蔓延到任何领域。曾提出的“时间就是金钱”的口号慢慢被人怀疑,时间与生命比金钱更可贵!乔布斯的早逝证明,钱不可能买到时间!

纵观当今中国现状,问题虽多,但只要心怀梦想,便可不断超越和实现梦想!中国梦,不是少数人的梦,而是全体中国人之共同梦想!因此,实现中国梦,首先是让人民活着更有尊严和幸福感。而现今的官场腐败严重破坏了社会公平正义,社会不公,直接导致人民活着没有尊严!所以习近平总书记说:“反腐败是实现中国梦的前提”!

一个民族,没有文化则没有希望,一个国家,没有士则不兴!知识分子兴则国家兴!在大变革时代,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如果我们国家能从战略层面重视知识分子的作用,那么,知识分子甚幸!国家甚幸!而在实现中国梦的路上,要实现中华复兴,道路崎岖艰难,但只要上下齐心,以文化领航,我坚信这一切都不再是梦,在不久的将来必定成为中国现实!

让中国物流真正站在世界之巅 篇8

物流产业就是一个国家的经济血脉,从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物流曾经走在世界的前列,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还有三国时期发明的木牛流马。但是现在来看,无论是从物流效力,还是效果和效益上来说,我们都落后了,与欧美、日本那种物流精细化的理念、物流模式及物流技术差距很大,至少落后于发达国家20年。所以我觉得作为物流行业的从业者应该瞄准世界一流的标准去追赶,去超越。而且以中国人的勤劳智慧完全有能力去超越。

但我们现在看到,中国物流业由于缺少规范和标准,表象混乱,群雄并起,鱼龙混杂,商业模式过于保守和简单,缺乏站在更高的层次思考,已沦为谋生挣钱的产业,低层次的价格竞争把一个很好的产业搞得血流成河,尸横遍野,企业除了谋生之外再没有能力去做其他的事情。

我认为作为企业家,不但自己的企业要做得好,还要关注整个行业的发展和进步,推动整个行业的技术和理念进步。在我们这一批民营企业家中,一直保留着一种“仕”的情怀,崇尚“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

宝供的企业宗旨之一就是“为了推动行业的进步作出不懈的努力”,而这也一直是我们多年坚持设立“宝供物流奖”和组织召开“中国物流技术与管理发展高级研讨会”的初衷和动力。我们不仅要把宝供打造成为世界一流的物流企业,也要为了行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无论是在思想观念上,还是在人才培育,抑或是在技术应用上,让大家有一些突破和更深层次的理解,让一班有识之士愿意投身到物流事业中来,让更多更好的现代技术方法应用于物流。

我认为每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决定了他的做事风格和目标。有的人把企业当成挣钱的平台,有人把企业当成展示自己的平台,还有的人则把企业当成做事业的平台,在改革开放初期的时候,很多的企业家都是各领风骚三五年,然后昙花一现,也许这跟他们的企业定位有很大的关系。

我一直坚守的准则就是挣钱要挣得明白。对于客户说来说,我宁可把这个业务做亏,也要把业务做好,满足客户的需要;而对于投身宝供事业的员工们,除了给他们应得收入,还要关注他们的成长,让他们成为一个对行业、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在担任全国人大代表这五年的任期中,我是非常认真负责地站在人大代表的立场,为这个行业去献言献策。虽然力量有限,但能看到行业有一点的进步,看到员工的成长,看到客户的业务在宝供的帮助下蒸蒸日上,虽然很累,也乐在其中。记得在宝洁中国成立十周年的大会上,听到宝洁的董事在讲话中谈到宝洁在中国的发展和成长离不开宝供物流的支持的时候,我心头一热,不禁热泪盈眶,这种感觉至今记忆犹新。

真正中国化的管理理论 篇9

在我国高职院校中能否成功的移植双元制?如何推广双元制?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 既涉及学校、企业, 还涉及政府、法律等各个方面。我们首先要分析研究中德两国实施双元制的客观条件, 才能得到较为实际的结论。

一、中国高职教育的发展现状及社会环境

我国现有高职院校大多只有十年左右的历史, 追溯其根源不外乎以下三种:1、电视大学、职工大学等五大成人高校合并、整合而成;2、各种普通专科院校改变办学目标转变而成;3、具有一定实力的中专学校升格而成;4、地方政府投资新建而成。不论哪种情况, 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社会背景或行业背景, 具体分析有以下四种情况:1、省属、部属院校。能够得到省、部主管部门财力上的大力支持, 经费投入有保证, 既能保证基础建设, 又能保证高水平的实训、实习条件建设;2、大型国企所属的职业院校, 经费虽然投入不是很多, 但可以充分利用企业的现有设备、高水平技术人员等优质资源, 无需花费巨资建设实训基地;3、经济发达地区的地方高职院校, 包括江、浙、珠三角等地区, 地方政府经济实力雄厚, 起点高, 发展快, 负担小。政府投入力度大, 基础建设、实训、实习条件建设完善, 实行双元制具有良好的物质条件;4、经济发展较为平缓地区的地方院校, 由于当地政府财力有限, 大部分只能依靠自身的力量滚动发展。既要解决基础建设又要改善实训、实习条件, 顾此失彼, 捉襟见肘, 面对双元制只能望洋兴叹。

在目前教育部确定的108所示范性建设学校中, 前三类院校占到绝大多数, 普通地方院校、民办高职屈指可数, 寥寥无几。但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 前三类院校只占高职院校总数的10%左右, 而普通地方院校、民办院校则占到90%以上, 要推广德国双元制模式, 提高办学质量, 不能只看特殊情况的院校、样板学校是否可行, 更应该关注在普通高职院校、具有代表性的院校中是否可行, 这样的实践经验才更具典型性和代表性, 更能说明双元制是否真正适合中国国情, 才能总结出适应中国国情的推广办法。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 生产力水平得到很大提高, 农业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到其他产业, 由于人口众多, 就业形势严峻, 用人企业在招聘劳动力时有充分的选择余地 (整体社会劳动力需求呈现买方市场, 高职院校毕业生虽然具有一定的知识优势和技术优势, 但普通院校和典型院校相比有差距, 面临激烈的竞争) 。劳动力就业面临买方市场, 由于企业可以除纳税以外不花费任何代价挑选优质劳动力为自己工作, 绝不可能凭社会责任, 感响应国家号召, 或高职院校一厢情愿的联合办学的要求, 拿出企业的设备、场地和高水平技术人员, 来为高职院校提供人才培养的环境和条件。这样势必会增加企业的成本, 降低其社会竞争力, 这是再浅显不过的道理。退一步讲, 即使个别企业同意接受高职院校学生进厂顶岗实习, 也会由于我国没有制订培训师培训制度和认定制度, 难以找到合适的职业指导师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 教学效果难以保证, 而这些条件正是双元制所必需的。企业对高职院校的办学支持力度不足。

目前我国还没有出台类是德国职业教育法的相关法律, 企业也就没有社会义务和法律要求为高职办学提供帮助, 因此双元制中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元, 对绝大多数院校来讲则只能靠自己解决。

二、双元制及在德国的实施条件

“双元制”是德国和欧洲一些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职业教育制度。“双元”其一是指:职业学校偏重理论的职业教育;其二是指:企业偏重实践的职业培训。两者整体规划、有机结合、同步进行。这种教育制度的最大特点是职业学校 (教育机构) 与企业密切合作, 对同一对象进行职业培训。职业学校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配合企业岗位训练, 完成职业技能训练和理论知识教学两方面任务;企业利用企业岗位和企业里的专业课程, 在直接的生产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和专业课程的训练。训练结束时, 根据企业和学校的考核标准, 颁发给学生毕业证书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实践证明, 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职业教育形式, 能够较好的完成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保证绝大多数教育对象快速步入职业生涯。

德国在1938年就实行了普遍的职业义务教育, 二战后又有了新的发展。依靠双元制不断培养出大批具备较高职业素质的技术工人, 才使德国经济在一片废墟上得以重建, 又较好地调节了工人失业给社会带来的压力, 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经济腾飞的奇迹, 从而显示出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巨大生命力。

1948年德国教育委员会在《对历史和现今的职业培训和职业学校教育的鉴定》中首次使用了双元制的正式名称。标志着“双元制”作为一个完整的培训体系完成了其制度化的过程。在此以后, 一系列职业教育法律的制定使双元制建立在统一的法律基础上。1 9 6 9年, 德国联邦政府颁布《职业教育法》标志着“双元制”开始有了法律上的确定意义。两德统一之后, 双元制职业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出现了双元制的职业学院和专科大学, 从而实现了双元制职业教育向高等教育领域的延伸。

对照中德两国的具体情况可以看出, 目前在中国推广双元制与当年德国实行双元制有类似的客观条件或有利因素:1、中国经济发展形势与当年德国战后重建时期相仿, 经济腾飞, 技术进步, 社会发展都急需大量的高素质、高技能劳动力;2、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 经济实力逐步增强, 政府有能力创造好的办学条件, 加大教育投入, 推广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 更好地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3、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经过长期的实践, 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模式体系, 全面学习移植德国成功的先进经验, 方便易学, 要比从头探索方便快捷得多。

但与德国战后相比, 目前我国社会背景也有截然不同的方面:1、劳动力需求关系, 战后德国重建时期, 劳动力严重不足, 需要相当数量的移民补充劳动力需求的不足。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同样匮乏, 因此国家必须制定法律, 企业也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 整个社会都在为人才培养服务, 形成企业与学校真正融为一体的双元制教育模式。而我国即使经过三十年的高速经济增长, 劳动力剩余问题仍然难以很好的解决, 目前仍在组织大批的劳务输出, 就业形势处于强势的买方市场, 因此企业还没有积极性和迫切性对职业教育加以投入。2、大多数高职院校财力有限, 除少数不具有代表性的样板学校以外, 大多学校只能靠自身滚动发展, 难以建设成满足工学交替, 实行双元制教学要求的实训实习环境。3、即使条件好的少数院校, 依靠国家的支持、政府的投入, 建设了高水平的实训实习基地, 但由于校内环境再好也只能是模拟环境, 不具有企业真正的工作氛围, 学生也难以体会到真实的企业文化。这对于注重培养职业素养和协同工作精神的高职教育来讲, 不能不说是一大缺陷。4、在学校内部建设实训实习基地, 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 动辄投入几千万甚至上亿元, 与企业的设备形成重复投资, 重复建设, 大量的生产设备不能发挥生产作用, 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 事倍而功半。反观德国的双元制, 企业的设备就是实训设备, 实训设备同时也是生产设备, 资源合理利用。因此我们的双元制与真正意义上的双元制貌似而神非, 只能称之为校院里的双元制。

总之, 双元制是在德国等西方国家行之有效的高职教育模式, 确实能在合理配置资源的前提下, 为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但在中国当前社会环境下完全复制、全面普及还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 不可能在中国众多高职院校中成功推广。正如许多专家指出的那样, 关键的问题在政府立法。在立法的前提下, 企业就有义务参与双元制职业教育, 职业学校就能利用企业雄厚的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 并在立法中保证企业能从中得到适当的利益, 才能调动企业的积极性, 真正破解双元制推广的难题。正如马克思主义必须要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才能在中国取得革命成功一样, 双元制教育模式也必须在中国现有条件下改造发展, 才能在中国成功落地。单纯的照搬照抄、拿来主义, 绝不会像有些人想象的那样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这些问题还有待于高职教育工作者、研究者深入研究, 认真探讨, 并努力实践。才能找到一条真正适合中国国情的高职教育发展之路。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国高职教育的发展现状及社会环境, 进而谈到“双元制”及在德国的实施条件, 最后, 得出结论:“双元制”教育模式必须在中国现有条件下改造发展, 才能为中国的普通高职院校所用。

真正中国化的管理理论 篇10

“教是为了不教。”叶圣陶的名言教育界人尽皆知。我们也可借此说, 推导出“管是为了不管”。不管, 是教育工作者追求的最高境界。

相关名言不胜枚举。因此, 在学校教育管理中实施学生自我管理, 意义重大, 关系深远。

近三十年的一线教育经历使我深深地认识到在学校教育管理中实施学生自我管理, 有章可循, 有法可依。

一、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理念

学校不是校长的, 学校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求得发展, 靠的就是全体师生都要有主人翁的意识, 都来做学校的主人。学生是人, 且是成长中的人, 在学生管理上要做到“管是为了不管”, 就是要让学生自己来管理。

评价体系是工作的指挥棒, 不同的评价体系产生不同的工作行为。要激发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 就要制订相关的评价体系。首先, 学校校务委员会要修订、完善教师业务考核条例, 突出对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其次, 分管德育的领导要主持制订班级学生量化考核细则, 并主持每月考核和德育例会。再次, 政教处领导负责轮流培训学生会评估人员。最后, 学校团委、学生会组织实施, 一日评估小组进行年级段交叉评估, 汇总每日各班得分, 第二天课前公布, 课间总结。这样使学校学生常规管理工作井井有条, 其深厚的德育内涵得到践行。

二、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

市场经济的大潮席卷各行各业, 教育工作者也应该与时俱进, 要扮演好良师益友的角色, 要明白自己仅是学生的引路人, 而学生才是学习主体, 才是学校的真正主人, 每个学生都有一份责任和一份义务管理好“家”。因此在推进学生自主管理上, 可分三个层面进行:

(一) 班级自主管理

班主任要更新理念, 事必亲躬未必是好事, 要让学生做班级管理的主人, 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这是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生的潜能是巨大的, 只要引导方法得当, 唤醒主人翁意识, 全面施行学生的自我管理, 班级工作必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校并非一方净土, 而是一个小社会, 社会上一些成功的管理经验完全可以借鉴到教育管理中。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验, 我在班级管理中扎实推行四种制度, 效果显著, 因此本班级历来都是学校的“窗口班级”。四种制度即班长竞选制、班级干部聘任制、值日班长负责制、全班同学责任制。经推荐或自荐, 产生班长候选人, 再经竞选, 产生班长。班级干部由班长聘请, 每届班委会任期一个月, 可竞选连任。班长对每日常规情况, 如卫生、纪律、大课间活动等实行全方位的管理;班委会是班长的助手, 值周副班长向班长负责, 负责一周事务, 减轻班长负担;班长向班主任负责;班主任在班集体建设中起主导和统率作用, 扮好“导”“扶”角色, 克服自我中心意识, 相信学生, 依靠学生, 支持班长管理, 并确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

班级各项工作, 均由每届班委会详细分工, 各司其职。这样做, 每个学生都做管理者, 每一个学生都有人管, 每一件事都有人负责做做事的整个过程都有人管理。这一管理体系也促使更多的同学实现由他律到自律的转变, 使其责任心和自觉、自制的品质得以发展。

(二) 校级自主管理

学校管理纷繁复杂, 仅靠班主任、老师、值日领导等是不够的, 仍会出现顾此失彼的窘态。为了确保各班级有效自主发展, 落实学校管理目标, 学校应充分重视团委、学生会的作用。在政教处和团委的指引下, 学生会可以更多地承担学生自我管理的职责, 开展每天一日常规定时量化考核评估。这样做, 对学生一日情、意、行的自我控制, 不仅使个体走向成熟, 由依赖走向独立, 还可让学生学会自我认识, 自己教育自己、控制自己, 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全面素质。

(三) 帮助学生实施自我管理

传统的管理模式否定了学生的主动性, 强调学校领导、教师的权威性, 而现代的管理学则认为, 学生既然是系统中的关键环节, 是学校的成员之一, 他们就有权利参与管理教师及行政, 这也能很好地监督学校工作。

学校管理是一个多层次、多因素、多方面的动态综合管理过程, “无以规矩, 不成方圆”, 为了保证学校管理的有效性、持续性, 学校必须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并严格运用规章制度进行监控, 对学生自我管理实现制度上的支持、过程上的肯定、结果上的尊重。

多年的从教经验表明, 让学生自主管理, 满足学生被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在自我管理过程中, 体验德育情感, 彰显美的教育, 感受反思道德生命, 学生的综合素质将会得到显著提高。让学生参与管理, 德育的氛围不再沉闷严厉, 洋溢的是快乐温馨。也只有学生有了强烈的主人翁意识, 一所学校的管理才会上台阶, 出成绩, 显水平, 校风校纪才会螺旋式上升, 学校的办学模式才能真正具有自己的特色。

摘要:学校教育管理中的学生自我管理意义重大。教师应该从如下方面引导学生实施自主管理:确立生本思想, 让学生树立自主管理的理念;唤醒主人翁意识, 全面施行学生的自我管理;制度支持, 帮助学生实施自我管理。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真正中国化的管理理论】相关文章:

鲁迅一个真正有魅力的中国男人05-07

中国有真正大大学吗09-09

真正的高潮05-06

真正的差距05-10

真正的智者05-18

真正的转型05-25

真正的发展06-02

真正的幸福06-06

真正的溜冰作文05-27

真正的友谊作文04-07

上一篇:科技税收体系下一篇:校园里的新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