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学习

2024-05-21

怎样学习(精选十篇)

怎样学习 篇1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 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在学习化学知识中,许多知识如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元素化合物性质等,都是通过化学实验而获得的。因此,在化学学习中必须学会对实验进行正确的观察,并在观察的基础上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从而掌握化学知识。同时学习化学还要和我们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因为很多化学物质就是我们生活中所接触到的。比如氧气与水等物质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所离不开的,所以在学到这些内容的时候都要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这样就有利于化学知识的学习与记忆。有的学生刚接触化学时总感觉内容繁多、元素符号和化学方程式难写等诸多问题,因此就片面地认为化学难学,不想去学。其实每一学科都有它自身的特点,只要我们能够掌握方法,就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习方法是否恰当,对化学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以下介绍几种学习方法:

一、认真观察实验

由于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习化学当然离不开实验,因此如何观察实验对于学习化学是非常重要的。

1. 应明确实验目的,确定实验观察的重点。

课本设置实验的目的在于实现某一学习目的,实验目的决定了实验观察的重点。只有明确重点观察的内容,抓住本质的现象,才能有效地观察,有效地学习。如在序言一节课中,几个实验都是为学生顺利理解和掌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而设置的。因此,观察的重点应放在反应前后物质是否发生质的变化,从而确定该变化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如镁带的燃烧实验,观察的重点是镁在燃烧后的产物的性质和镁带有何本质的不同,确定反应是否有新物质生成,从而判断该反应是否属于化学变化。而不能仅仅注意实验过程中的“发出耀眼的强光,放出大量的热”这一非本质的现象。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实验的目的———掌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实质。

2. 明确观察的要点和顺序。

全面、有序地进行实验的观察对于实验,特别是一些过于复杂的实验,往往存在多个实验观察的要点,实验过程中必须全面、有序地进行观察,才能实现实验教学的目的,从而深入、全面地掌握化学知识。那么,如何有序地、全面地观察化学实验呢?第一,实验前。应该观察的内容是:(1)反应物的物理性质(如反应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2)反应条件(如加热、点燃、光照、通电等);(3)反应装置(使用哪种实验仪器、该装置有何特点等);(4)操作顺序(如何组装实验装置、添加药品先后顺序如何等);(5)其他(如药品的用量、实验注意事项等)。第二,实验中。观察的内容是:反应过程中的主要现象(如是否有颜色变化、是否有气体生成、是否有沉淀析出、是否发光、是否放热等)。第三,实验后。观察的内容是:(1)是否有新物质生成?(2)新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等;(3)仪器拆分顺序;(4)仪器整理等。

3. 动用多种感觉器官。

实验现象的观察,往往不仅仅依靠眼睛观察来完成,在很多实验中,还需要借助手、鼻等感官。如第一章关于硫燃烧的实验中,除用眼观察之外,还需借助鼻闻(二氧化硫的刺激性气味)、用手摸(摸集气瓶感觉热现象)等。只要这样,才能全面获得感性的材料。

二、积极动手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自己动手实验对于学生学习化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亲自动手实验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能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认识、理解和巩固,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由被动变为主动学习,从而可以成倍提高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实验室制氧气的原理和操作步骤,动手实验比只凭看教师做和自己硬记要掌握得快且牢得多。因此,我们可以在教师的安排下积极动手实验,努力达到每个实验的目的。

三、善于记忆

每门课程都有其专业词汇,化学也不例外。与数学、物理相比较,“记忆”对化学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学化学的最基本方法,离开了“记忆”谈其他就成为一句空话。这是因为:第一,化学本身有着独特“语言系统”———化学用语。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对这些化学用语的熟练掌握是化学入门的首要任务,而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必须记忆的;第二,一些物质的性质、制备、用途等也必须记忆,只有这样才能掌握它们的规律。怎样去记呢?首先,要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找出不同的记忆方法。对于元素符号、化合价和一些物质俗名及某些特性则要死记硬背;对于概念、定律、性质等要认真听教师讲,仔细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其次,要不断地寻找适合自己特点的记忆方式,善于总结规律,这样才能花时少,效果好。

四、多动脑

遇到任何问题都要多分析、多思考,并且要善于从个别想到一般,从现象想到本质,从特殊想到规律,上课要勤动口、动手,同时更要动脑,多问几个“为什么”。在化学的学习过程中,碰到疑难,不能知难而退,而要深钻细研,直到完全理解;对于似是而非的问题,更不能朦胧而过,而应深入思考,弄个水落石出。多想、深想、独立想,就是会想,只有会想,才能想会了。

五、多练习

怎样学习粤语?如何学习粤语? 篇2

广东人学习普通话主要困难是在语音,而对普通话的词汇和语法都比较熟悉,因为具有中等文化水平的人一般都熟悉民族共同语的词汇和语法规范,但北方人学粤语困难就不仅在语音,还有词汇和语法。因此,当你决心要学习粤语时,你必须有心理准备。

学好粤语三步走

1学话的第一步要训练你的耳朵,要把两个不同的音听出区别来。不同的语言具有不同的音素,当你学习粤语时,至少有一半的音是你平生没有听过的。一般人对母语以外的语音不太敏感,不容易把他们分辨开来。如粤语中的鸡gei1,普通话中就没有这个音(粤语中的e与普通话的e不同,它表示短的a音),通常会把它与街gai1混淆。学习时要注意这些音的区别。

2学话的第二步是要训练你的嘴巴。有时候你本来知道怎样发那个音,但一说起话来就会不知不觉地发了另一个音,或者说得结结巴巴的。为什么会有这种“口不从心”的情况呢?是因为你对这种语言的发音还不熟练,舌头还不灵活,发音时也会不知不觉地受母语的影响。解决的唯一办法是通过多讲来训练你的嘴巴。

3学话的第三步是要训练你的眼睛。在听别人说话时,不仅要听他的音,还要看他的嘴巴,看他的嘴巴怎样动,嘴形是怎样的。例如在粤语中“典”和“点”发音很相似,典din2的发音结尾双唇是不闭合的,而点dim2发音

结尾双唇是闭合的,如果你能看出这个区别,你就不会混淆这两个音了。

每一种语言都有它特别的表达方式,只学会字的发音是不够的,还要知道要什么字去表达。例如在广州要买荸荠,如果你说“荸荠”恐怕买不到,因为广东人管“荸荠”叫“马蹄”,即使他知道荸荠即马蹄,也会觉得很别扭。又如广东人说时间时把五分钟称为“一个字”,“四点四十五分”叫“四点九个字”,或叫“四点九”,如果你不了解可能会误以为是说四点九分。因此学习一门语言必须多看、多听、多讲。学习粤语可以看一些粤语的参考书,多与讲粤语的人交谈和请教,也可以听听粤语歌曲或看看粤语电影、电视剧,寓学习于娱乐可能效果会更好。

温馨提示

总之学习语言没有捷径,只有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白话/粤语自学教材(完全版)

白话/粤语的魅力

语言是个神奇的东西,表达同样一个意思,你可以这样说,也可以那样说,这样说可能让人云里雾里、不知所云,那样说可能使人茅塞顿开、恍然大悟;这样说可能使人不痛不痒,那样说就能使人醒脑提神。白话/粤语的魅力则集中体现在它直白而准确的表述、深邃而启智的内涵和诙谐而幽默的情趣上。

广州话/白话/和粤语有区别吗?

在中国大陆的粤语地区,口语上“白话”是对粤语的专称,就像“闲话”是对吴语的专称一样,与白话的普通意义“通俗的语言”无关。会讲白话的都会听粤语和广州话,虽然是有点不同,但也仅是发音习惯罢了~所以说广州话,白话,和粤语是没有区别的。

白话的重要性!

谈怎样学习数学 篇3

【关键词】怎样;学习;数学学法指导

教会学生会学习、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学法指导的研究和实践已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热门课题——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简称数学学法指导,是“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数学学法指导的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高速发展,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地位越来越高,作用越来越大。不仅如此,数学教育的实践和历史还表明,数学作为一种文化,对人的全面素质的提高具有巨大的影响。因此,提高基础教育中的数学教学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数学学法指导的实施

对数学教学如何实施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人们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实验。通过观察、调查,归纳总结了中学生数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如“学生懒散、不肯动脑;忽视学习,坐等上课;不会听课,事倍功半;死记硬背,机械模仿;不懂不问,一知半解;不重基础,好高骛远;赶做作业,不会自学;不重总结,轻视复习”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数学学法指导的途径和方法。

1.从数学的高度的抽象性、逻辑的严谨性和应用的广泛性的特点出发

学习数学首当其冲的是要学习抽象。而抽象又离不开概括,也离不开比较和分类,可以说比较,分类,概括是抽象的基础和前提。比如,“三角形内角和为1800”这个结论,通过测量的方法是不能确立的,唯有在欧氏几何体系中经过数学证明才能肯定其正确性(确定性)。

2.从数学学习出发

①行为结构既是学习新知的目的和结果,又是学习新知的基础,因而在数学教学中亦需注重外部行为结构形成的指导。所以在数学学法指导中,一要重视学具的操作;二要重视学生的言语表达。

②认知结构同样既是新知的目的和结果,关键在于不断地提高所呈现的数学知识和经验的结构化程度。在数学学法指导中,须注意如下几点:A.加强数学知识间联系的教学。B.重视数学思想的挖掘和渗透。C.注重数学方法的明晰教学。常见的数学方法有:化归法、构造法、参数法、变换法、换元法、配方法、反证法、数学归纳法等。

③在原有行为结构与认知结构的基础上,无论是通过同化,还是通过顺应来获得新知,必须是在一种学习机制的作用下方能实现。

3.从数学内容的性质出发

数学学法指导的实施亦需落实到教学之中。这里仅就例题教学中如何实施数学学法指导谈谈几点看法:

①根据学生的学情安排例题。学习新知必须建立在已有的基础之上,从内容上讲,这个基础既包括知识基础,又包括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还包括学习兴趣、认知意识,乃至学习态度等有关学习动力系统方面的准备。因此,无论是选配例题,还是安排例题,都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尤其是要考虑激发学生认知兴趣和认知需求的原则(称之为动机原则)。

②根据学习目标和任务精选例题。例题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最基本的莫过于理解知识,应用知识,巩固知识;莫过于训练数学技能,培养数学能力,发展数学观念。为发挥例题的这些基本作用,就要根据学习目标和任务选配例题。

③根据解题的心理过程设计例题教学程序。按照波利亚的解题理论,一般把解题过程分为弄清问题、拟订计划、实现计划、回顾等四个阶段。

④根据数学方法指导的目的和内容适度调整例题。通常,人们根据问题的条件、解决的过程、问题的结论这三要素把数学题划分为标准题和非标准题两大类:如果条件和结论都明确,学生也熟知解题过程三要素全已知,这种题为标准题;三要素中缺少一个或两个要素的题则为非标准题。

⑤注重对例题的全方位反思。例题的作用是多方面的,除上文提到的几点外,例题教学需注意以下几点:①有意识地暴露学生思维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错误;②引导学生对具体例题做进一步研究,比如变换题型,适度推广和应用;③对具体例题的总结,如题中问题涉及哪些知识,其间有什么关系,解决问题的思路如何,关键何在等等,④对同类例题的概括,仔细分析一些看似没有什么联系的同类例题,就不难发现它们之间有许多共同的特征;⑤对例题(类型、作用等)及其解决全过程的多唯度分析和反思,促进新的行为结构和认知结构不断地建立,不断地完善,不断地发展。

总之,对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要力求做到转变思想与传授方法结合,课上与课下结合,学法与教法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探求结合,统一指导与个别指导结合,建立纵横交错的学法指导网络,促进学生掌握的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周焕山,肖柏荣,张亚图等.数学史与数学方法论.江苏教育学院,1995.

[2]蔡上鹤.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中学数学.湖北大学主办,1997(9).

怎样学习近似数 篇4

一、认识近似数

词语中有“大约”或时间、长度、温度等度量单位用数据来描述时, 这些数据都是近似数。如, 女子短跑100 的世界记录为10.49 , 量杯里有水50 。这两个语句中10.49和50都是近似数。

二、识别和保留有效数字

1.一般情况下, 根据有效数字的定义进行识别和保留。

如:0.0350的有效数字有3个, 它们分别是3、5、0;0.0357保留两个有效数字为0.036。

2.对于一些特殊形式的数字识别和保留有效数字方法如下:

例1 6.90亿有哪几个有效数字?

解析:不能将6.90还原成690000000后再找有效数字, 而是直接找6.90有哪几个有效数字, 所以6.90亿有6、9、0这3个有效数字。

例2 3.6×1O8 有哪几个有效数字?

解析:形如 a×10n (1 ≤a<10) 的数, 在判断有效数字时, 只找a中的有效数字, 所以3.6×108有2个有效数字, 它们分别是3、6。

三、如何掌握精确度

1.给出四舍五入后的数据, 判断其精确度

(1) 普通形式的数能直接判断。

如:0.0506精确到万分位;2700精确到个位;0.03577精确到十万分位。

(2) 科学记数法形式 (a×10n) 的数, 找精确度有两种办法:

①先还原成普通数, 再看a中最后一个有效数字所处的位置。

如:6.032×103=6032 (看2) 精确到个位。

2.05×105=205000 (看5) 精确到千位。

②用a的精确度乘以10n 。

6.032×103精确到 0.001 =1 (0.001表示精确到千位) 精确到个位。

2.05×105 精确到 0.01×105 =1000 (0.01表示精确到百位) 精确到千位。

显然方法②优于方法① 。

2.根据要求取近似数

例3 (1) 普通形式 28.6204 保留3个有效数字为 28.6。 (2) 科学记数法形式

如:把270364保留 3 个有效数字

解析:这类数字要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成 a×10n的形式或表示成带“百”、“千”、“万”等单位的形式, 再使 按要求保留有效数字。

270364≈1.20×105 (保留3个有效数字)

把 27124 精确到百位27124≈2.71×104

我们怎样学习地理 篇5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如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是学习地理的最重要的工具”,学会看地图。

2、初步学会在地图上辨别方向,运用比例尺换算实际距离,了解图例与注记的含义。

3、让学生知道搜集地理信息、思考地理问题对学好地理知识的重要性。

4、让学生理解在野外旅行中学习地理是学好地理的重要途径。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学看地图、运用地图,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绘图能力。

2、通过学习运用地图认识周围环境和地域,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三、情感目标

通过高计野外旅行线引导学生丰富课余生活,提高审美情趣。教学重点

掌握地图的三要素,懂得辨别方向,运用比例尺换算实际距离,了解图例和注记。教学难点

弄清比例尺大小与所表示的范围、内容详略之间的关系。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为后续的学习提供工具、指明途径、打好基础。教学方法

演示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讲授法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幻灯片展示

二、讲授新课(一)学会看地图

1、地图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呢?师生一起学习课本第6页内容。点拨:用绘绘平面图的方法,把地球表面某一区域的景物,按一定比例缩小,并用符号画在平面上,注上必要的文字就成为一幅地图。

2、(1)整体感知

你还见过哪些地图?地图有多少种?你会看地图吗?请同学们围绕这些问题自学课本P.7—10。(2)合作探究

提问:在庞大的地图家庭中地图分为几类?各有哪些类型? 明确:地图分为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前者包括地形图、气候图、水文图、自然植被图等,后者包括工业图、农业图、商业图、交通图、人口分布图等,另外还有电子地图等之类的地图。

过渡:尽管地图种类繁多,内容不一,但每幅地图都是按一定比例把地理事物缩小后,用符号、文字来表达地理事物的,所以地图具备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常规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方向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指南针定向北极星定向太阳定向太阳与手表定向树叶与年轮定向野外定向 在一般的地图里,按一定的比例将地理事物缩小,缩小的程度就是比例尺,比例尺如何计算呢?比例尺的计算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提示:图距与实距之间经常要进行单位换算:1千米=100000厘米

提问:比例尺有哪三种形式?

明确:比例尺有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三种形式。

练习:幻灯片

指导学生比较比例尺的大小(如1/300000和1/30000利用分母大小进行比较、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图幅大小相同的地图,比例尺大的,表示的范围小,内容详细;比例尺小的,表示的范围大,内容简略。练习题:幻灯片

阅读P10图例、快速、熟悉,然后抢答题目。我们熟悉了图例、注记以后就可以在地图上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

三、课时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地理知识?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第二课时

一、导入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地理知识就在我们自己身边,学习地理应注意搜集身边的地理信息。电视中的各种节目、报刊杂志、图书馆的藏书,互联网站等都传递着许多地理信息,我们要逐步学会搜集地理信息并思考相应的地理问题,本节课老师和大家共同探讨学习地理的途径、方法以及技能等。

二、新课学习

学生分组讨论:看哪位同学最新的信息中地理信息最多?是通过什么途径获得的,并且分组记录下来,比一比看哪一组搜集的最多。

提示:要学好地理,首先要学会收集地理信息,再学会思考地理问题,最后要扩大自己的视野或生活圈子,从实践中去学习。

活动1:教师对学生搜集的地理信息进行整理,而且要求学生学会思考地理问题,然后提问:

(1)为什么阿富汗、伊朗、土耳其等国连续发生地震?(2)为什么我国南方、北方的部分地区常发生水、旱灾害?(3)为什么南方能大面积种植柑橘,北方却不行?(4)为什么吐鲁番的哈密瓜那么甜?(5)为什么南极洲蕴藏着大量煤炭资源? 明确:观察和了解地理现象,发现地理问题,探究其成因和规律,进一步思考和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有许多种,对比、分析、综合、观察、联想等方法将有助于我们学习地理。

活动2: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仅在课堂上学习地理是远远不够的,要深入周边的环境,走进大自然,通过野外旅行,学会观赏大自然。野外旅行的内容丰富多彩,如游园、滑雪、探险、狩猎、海滨休闲、水上漂流等。野外旅行的方式有多种多样,包括步行、骑自行连、乘汽车、火车等交通工具。

学生分组讨论活动,教师用投影出示讨论问题: 1)你曾经外出到过哪些地方旅行? 2)旅行的内容和目的是什么? 3)采用什么交通工具? 4)时间如何安排? 5)旅行路线如何?

学生讨论完后,教师选一两名代表汇报。

进一步提问:野外旅行要准备好哪些物品呢?

明确:地图、指南针、笔记本、望远镜、照相机等。

强调:还要学习并掌握一般的地理观察、地理摄影、地理素描、地理标本制作等技能。

野外旅行能丰富课余生活,提高审美情趣,增长地理知识。地理学习的特点就在于它的生活性,地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我们正在不知不觉地应用它;我们身边就有地理知识,稍加留意,我们就会学到很多适用的地理知识。

三、课时反馈

讨论:学生分组设计一条附近地区野外旅行线路,内容包括:地点、旅行线路、开始和到达时间、旅行内容、交通工具、物品准备、注意事项等。

四、学习小结

学生先小结本节课内容,教师点拨。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怎样学好地理,懂得了学习地理的方法途径,进而发展了自己的地理意识和创新精神。

五、作业

设计一条最好的旅行路线,最好的地图,进行一次野外旅行。

六、板书设计

我们怎样学习地理

一、学会看地图 地图的制作与分类 1.制作 2.种类 地图的要素 1.方向 2.比例尺 3.图例和注记

二、如何搜集地理信息

三、如何思考地理问题

四、如何在野外旅行中学习地理 1.地理观察的主要对象

2.野外旅行的准备、旅行的内容与方式

教学后记

怎样学习语文 篇6

语文这一学科范围很广,既包括语言文字,又包括文章、文学。读写听说,字词句篇,语法逻辑,都属于语文的范围。

正因为语文的范围这么广,不容易学好,一些同学便常问道:“怎样学习语文?”

“怎样学习语文”是个大问题,不是这篇短文所能详细回答的。现就人们学习的经验和笔者的体会,对怎样学习语文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内心好读书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中学生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黄金时代,要自觉培养爱好读书的兴趣和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你有了“好读书”的兴趣,就会想方设法地找书读,省吃俭用地买书读,争分夺秒地把书读。这样,不管是政治的、科技的、文艺的书,你都会广泛涉猎;久而久之,眼界开阔了,知识丰富了,境界提高了。这对语文学习是有利的。如果是“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就更有利于语文水平的提高。

读书,既要泛读,囫囵吞枣,一般了解,更要精读,仔细品味,消化吸收,还要培养速读能力,“一目十行”,迅速取舍,这样才能以有限的时间,获得较多的信息量。

字典、词典是可以随时指点我们的最好的老师。中学生一般应准备《现代汉语词典》和《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如有《辞源》、《辞海》就更好了。经常查字典词典,既可自我释疑解难,又可扩大知识面,提高语文能力。实在查不到时,还是要去问老师问行家。当然,查工具书后还要注意思考、辨析。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朝服衣冠”一语,“朝服”怎么解?一查《辞源》,有“朝(cháo)服”一条,是“君臣朝会时所著的礼服”意思,引了《论语·乡党》“吉月,必朝服而朝”为证。但这里若这样解释便错了。“朝”,读zhāo,解为早晨;“服”是作动词用,解为穿戴;“衣冠”是“服”的宾语,这样解释才对。

“不动笔墨不读书。”泛泛而读,印象不会深刻;如果一边阅读,一边圈点,眼到、手到、心到,印象必然深刻,再读时也更容易。韩愈说:“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就是讲的这个道理。

二、平时勤练习

要把知识变成技能、技巧,就必须练习。这里所说的练习,既指笔练,也指口练、思维训练;既指迁移训练,也指实际运用。

读书必须诵读。文言文更要强调诵读。诵读时,起码要求是不要读错字音,不要加字减字,不要读破句;再就是注意节奏、重音、语调。高标准就是读起来抑扬顿挫,绘声绘色,使人如入其境,如闻共声,如见其人。反复诵读,就能加深对字词句篇的理解。所以古人说:“读书千遍,其义自见。”

练习一般指书面作业。在学校里,一般是做课文后的练习题,参考资料中的题目,课外的迁移训练题。这些都是需要的。平时读书,还要注意摘抄美丽词藻、名言警句、精彩文段。通过这些练习,可以巩固、扩大、加深所学的知识,提高语文能力。

要重视思维训练。看了一篇文章,应该想一想:这个题目,能不能从别的角度立意?能不能改变结构和写法?甚至能不能“反其道而行之”?选择题、改写、扩写、续写等,有利于培养多向思维和逆向思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

最重要、最广泛、最有效的练习是把学到的语文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无论读书读报、上不上街、看电影看电视,你都可以从中学习书法,学习语言文字,学习应用文的写法;也可以从书刊和广告中,发现错别字,发现病句,发现修辞和章法上的问题。这样,语文知识就学活了,语文能力就提高了。

三、要学会辨析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苏轼送安惇诗说:“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在多读的基础上,还要强调“思”。所谓“思”,主要是指辨析,辨别分析。

我们学习语文,有的字很想象,有的词语意义相近,有的提法好像也差不多,真真假假,是非难辨。所以《吕氏春秋》说:“疑似之迹,不可不察。”

如何辨别呢?一是辨别正误。如“来”字,很多学生图方便,写成“耒”。其实“耒”读lěi,是古代的一种农具。二是辨别来源。如我区一般学生常用“单车”这个词,这是个粤方言词,普通话是说“自行车”。三是辨别异同。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的“日”与“独无之心,日益骄固”的“日”,虽然都表时间,但前者是“每天”的意思,后者是“一天天地”的意思;前者仅表时间,后者还兼表程度。四是辨别主次。如散文的“形散”,主要指的是以小见大,由此及彼,灵活生动,还是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还是组织材料、结构成篇比较自由,还是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呢?

我们同学读作品,一般喜欢华丽的辞藻、精辟的语句、惊险的情节。但這还不够,还应该养成分析的习惯,学会分析的方法。

如何分析呢?我们读一篇作品,首先应分析各段(部分)的中心句,分析关键语句对表达中心的作用;其次应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文章的顺序、线索以及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的特点;然后再分析文章的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通过这样的分析,才能准确地把握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恰如其分地进行评价,同时也提高了自己鉴赏作品的能力。

怎样进行数学学习总结 篇7

总结也是复习的一种手段, 可以从知识系统和知识结构出发, 在期中和学期结束进行阶段性的总结, 或是把某个单元列成一个知识结构网进行单元总结, 或是就某一类型题的解题方法进行总结, 还有用比较的方法, 挖掘知识的内在联系方面的总结, 等等.如何引导呢?现在我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把问题归类, 找出问题的解题规律

如在进行因式分解时, 根据多项式的特点, 先用与它相应的方法.首先考虑有没有公因式提取.在公因式提取之后或是没有公因式提取的前提下, 我们可以根据多项式的项数来确定因式分解的方法.

(一) 二项式

对于二项式通常考虑是否可用平方差、立方差、立方和公式, 如果上述公式都不可运用的情况下, 一般可运用添项, 再运用公式或分组分解的方法.

(二) 三项式

如果是三项式的因式分解, 是二次三项式的用十字相乘法或求根公式, 当b2-4ac≥0, 且值不是完全平方数时, 用求根公式法.一般二次三项式可通用配方法.但比较麻烦, 如不是二次三项式, 也不符合完全平方式的, 就只有运用添项 (或拆项) , 再用分组或公式方法.如:x2+5x+6的分解用十字相乘法.因为b2-4ac=25-4×1×6=1, 值大于零且是完全平方数.如x2-5x+3用求根公式法.b2-4ac=25-12=13, 值大于零不是完全平方数, 如5x3-4x+1用拆项的方法5x3-5x+x+1后用分组分解的方法.又如:a3+a2-2可用添项的方法, a3+a2-1-1, 后用公式 (立方差、平方差) 公式分解.

(三) 四项式

四项式的因式分解, 可按“二二”型, 即二项二项分组, 或“三一”型分组.特殊的可拆或添项再分组.如:m2-mn+5n-5m用二二型分组, m2-n为一组, 5n-5m为一组.又如:4-x2+4xy-y2用三一型, 4- (x2-4xy+y2) .x3+6x2+11x+6可用拆项x3+6x2+5x+6x+6后x3+6x2+5x为一组, 6x+6又为一组.

(四) 五项式

五项式的因式分解可采用三二型分组, 有的把五项式的某一项拆成两项, 从而看成六项, 再分组, 如:3x4+3x3+4x2+x+1可令3x4+4x2+1为一组, 3x3+x为一组.也可以先拆项后分组3x4+3x3+4x2+x+1, 3x4+3x3+3x2为一组, x2+x+1为一组.

(五) 六项式

六项式的分解可按照“三三”型“三二一”型和“二二二”型分组分解, 如:

a2x2-2a2x+a2-x2+2x-1, a2x2-x2为一组, -2a2x+2x为一组, a2为一组, 这是“二二二”型分组.如:a2x2-2a2x+a2-x2+2x-1可用“三三”型分组, 即a2x2-2a2x+a2为一组, -x2+2x-1为一组, 又如:x2-2x+2xy-2y+y2-3可用“三二一”型分组, x2+2xy+y2为一组, -2x-2y为一组, -3为一组.

总之, 分解因式是复杂的, 但只要我们善于总结, 根据多项式的形式和特点, 分解因式时采用不同的方法, 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二、弄清知识结构, 搭设知识骨架

学完一章或一段完整的教材后做到反映联想, 提纲挈领, 投设知识框架, 掌握知识全貌.具体的方法是把知识成串、分类、列表等, 使之一目了然, 易于记忆.如九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一章知识结构可这样做.

面对高考,我们怎样学习金属 篇8

关键词:金属性质,化学实验,知识网络,习题训练

一、认识金属通性,训练学习技巧

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要对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进行熟练掌握,物理性质的掌握可以从熔、溶、硬、沸、色、态、密、味几个角度去掌握,而对化学性质的学习一般都从具体实例进行探索.大多数金属单质在通常情况下都是银白色固体,金属汞在常温下是液态,大多数金属都具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和延展性.

从原子结构来看,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都小于4,比较容易失去,而显示还原性,受核电荷数和原子半径的影响,各种原子失电子的能力各不相同,显示不同的还原性,常见金属单质的还原性按照金属活动性减弱的顺序依次减弱.

二、掌握典型代表物,形成知识网络

各级考试对金属的考查,集中表现在对其性质、冶炼和离子检验以及重要化合物的考查上,各种金属单质性质、冶炼方法各不相同,对离子的检验方法也不同.在高中化学中主要学习了钠、镁、铝、铁几种金属元素,在学习中可以围绕单质、氧化物、氢氧化物和几种重要的盐来进行深入学习,对其性质和常见离子检验方法进行掌握.比如,单质铁和硝酸的反应、过氧化钠的性质、氢氧化铝的性质、Al3+的检验、Fe3+的检验等.同时结合当前的高考命题趋势,我们在学习中要注意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命题形式,如金属的存在形态、金属冶炼、金属的腐蚀和防护等知识不容忽视.

三、重视基础实验,开拓解题思路

各级考试中必定有化学实验题,在金属元素的命题中,围绕金属钠、镁、铁、铝元素的化学实验,屡见不鲜.顺利解答这些性质实验的习题,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实验操作是关键,在当前的命题形势下,实验的创新和改革是一种命题趋势,遵循万变不离其宗的古训,这些实验都是对教材原有实验的拓展迁移,因此要特别注意教材上的基本实验操作和注意事项.在各种命题中,除了对几种重要金属单质进行考查外,其对应的重要的化合物的相关实验也是命题的重点,如Na2O2、Al2O3、Fe3O4等重要化合物频繁出现在高考试题中.其他如Fe2+和Fe3+的检验、Al3+的检验也是命题的重点,我们在进行实验时,一定要注意进行合理设计,排除各种干扰因素,得出正确结论.

四、熟知常见题型,培养应变能力

各级考试对金属的考查,不外乎对其单质及对应化合物的性质的考查,其考查的题型较少,但不容忽视.

1.对金属单质性质进行考查:大多数活泼金属都可以与酸反应产生氢气,但遇到氧化性酸时,不能得到氢气,且金属铝不仅能与酸反应,而且可以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气.

2.对金属参与的氧化还原反应进行考查:金属被氧化的过程,存在着电子转移,金属单质做还原剂,整个过程中电子得失总数相等.

3.对Fe3+的性质和铝热反应进行考查:Fe3+是棕黄色具有较强的氧化性的离子,因此在无色溶液中不能存在,也不能与具有较强还原性的阴离子共存;铝热反应可用来冶炼高熔点的金属,但并不是各种金属都可以用铝热反应来制取,此外,有关于铝热反应的注意事项也须熟练掌握.

4.对铜及新型金属材料(如钛)的性质进行考查:作为金属材料,铜绿的生成、钛的用途和性质都是近几年来的命题热点,不容忽视.

5.典型例题:小华同学在实验室进行以下试验:将三个完全相同空心的薄铁皮球分别放入三个盛有密度为ρ(g/cm3)的食盐水的烧杯中,铁球所处的位置如图1所示.然后,他将密度均为ρ(g/cm3)的CuSO4溶液、 AgNO3溶液、稀硫酸分别加入上述三个烧杯中.回答下列问题:

(1)加入CuSO4溶液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____;该反应____(填“是”“否”)氧化还原反应,若是,氧化剂是____,还原剂是____.

(2)加入AgNO3溶液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

(3)加入稀硫酸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看到的实验现象是(假定整个反应过程中铁皮球壁不出现穿孔)____,看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

(4)为了验证铁球和稀硫酸反应得到的是Fe2+而不是Fe3+,我们可以采取的操作是____.

分析:这是一道学科间综合题,既考查了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又考查了物理中溶液密度以及浮力的问题.加入CuSO4溶液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置换出金属铜,铁做还原剂,CuSO4做氧化剂;加入AgNO3溶液与加入CuS04溶液类似,但是同时发生Ag++Cl-=AgCl↓,解析中很容易受到(1)的影响,造成漏答;当加入稀硫酸时,铁球和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溶液密度增大,铁球表面放出氢气,导致铁球向上浮起.(4)的解析,我们要注意Fe2+和Fe3+的区别,因此可以先加KSCN,然后再加氯水,观察现象.

答案:(1) Fe+Cu2+=Cu+Fe2+是CuSO4 Fe(2)Ag++Cl-=AgCl↓Fe+2Ag+=2Ag+Fe2+(3)2H++Fe=Fe2++H2↑铁球表面产生气泡并慢慢上浮加入硫酸后,随着反应,溶液浓度增大,且反应产生的氢气附着在铁球表面,使其所受浮力增大(4)取少量反应所得的溶液,向其中滴加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然后滴加氯水(或通入氯气),溶液变血红色,则说明铁球和稀硫酸反应得到的是Fe2+而不是Fe3+.

五、适应各类习题,提升解题能力

跟踪训练是提升自我解题能力、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保证,因此选定合适的习题,并采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解题,对于开拓思维、提升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在近年命题中,对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考查是元素化合物知识中最常见的题型,这些题目的解析要以坚实的基础为后盾,真正做到熟练运用.因为图象题能充分体现对学生能力的考查,所以在测试中出现的机会很大,图象的出现一般使题目更加浅显易懂,便于解析.图象问题涉及面广,灵活性大,迷惑性强,在解析图象问题时,要紧抓“一面,二线,三点,四辅助”四条基本原则,然后结合题目意境,进行解题;在金属方面还有一类典型的计算题,即天平平衡问题,这类题归根结底就是一个质量差值问题,在解题是我们只需注意若要保证天平平衡,只需要各反应装置中的质量变化相等即可.

化学联系生产、生活和社会实际,重在体现化学在促进生产发展、资源开发、材料制造、保障健康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与其他相关科学如医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材料科学、信息科学等的密切关系,符合“STS”教育的精神,因此也可能出现一些不错的习题,除此之外,还可能结合元素化合物知识考查到一些突出能力创意,具有开放性的实验方案的设计,这类题目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源于课本内容,高于课本知识,回归考查课本意图,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运用和良好的思维品质,只要掌握了扎实的基础,应该不难得出正确答案.

参考文献

[1]2012年全国统一考试化学考试说明.

怎样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篇9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任何知识和技能的基本动力,音乐当然也不例外,兴趣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教师要从学生喜爱的活动中寻找突破口,不因循守旧,主动突破教材与习惯定势的束缚,引导学生学习兴趣的形成。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种种兴趣表现常常与错误、顽皮、任性、争吵等相联系。学生对问题的看法不一定十分准确,但敢于想象和联想,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就是好的,也是不断走向成熟的过程。假如不给学生表现的机会,不但剥夺了学生探索的乐趣,让他们产生失败、内疚、挫折的情感体验,同时还会使学生懒于动脑,疏于尝试。教师应站在学生的立场,正确对待“良性争吵”,多给学生创造“争吵”、“讨论”的机会,大胆探索,求真、求新。

二、采取各种形式有效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让学生带着浓郁的兴趣走进音乐课堂,让学生时时保持一种对音乐学习的积极心态和愉悦体验,孩子们便会“学海无涯‘乐’作舟”,音乐课堂便成了学生精神上的家园。

利用电教媒体,根据教学内容,穿插提问,既能极大地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也有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用生动活泼的投影片配合音乐激发兴趣。因为小学生的想象力还不够丰富,采用这个方法可以把歌曲的文字、音乐描写和影像描写融为一体,可以化抽象为形象,帮助学生理解音乐。利用音画结合进行教学,它不仅使光、声、色、形融为一体,而且输出的物体形象信息与文字材料得到密切配合,让学生亲身融于情景之中,有身临其境之感。

用演奏或表演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等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音乐课有不同于其他文化科学课的特点。学生往往不满足于安安静静地听音乐或是仅用歌声来表达情感,而是更喜欢用动作来补充。边唱、边跳、边欣赏、边表演,动静互补,相辅相成地在音乐游戏中按节奏编曲,曲调创编接龙,即兴舞蹈等满足了学生的要求,充分重视了他们的创造性,更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兴趣。

三、正确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学校的音乐教育,要把社会音乐教育纳入自己的视野,把音乐教育与学生的日常音乐生活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因此,我们应该尽一切可能给学生提供各种类型、风格多样的音乐体验,尽力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培养具有音乐审美、鉴别能力的音乐听众。

怎样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篇10

一、采取灵活多样的教法, 创造乐学的课堂氛围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 要根据历史学科的知识特点和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的心理特点及喜欢动态教学的学习特点, 围绕一个“趣”字, 每堂课都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法, 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在导入新课上下功夫。

教师若能设计出一个新颖有趣的开头, 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增强参与热情, 唤起学习动机, 激活思维, 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在讲述普法战争一节时, 笔者做了简短的“埃姆斯急电”的故事情节介绍, 然后着重指出:“普法战争爆发是路易波拿巴的扩张野心同俾斯麦利用王朝战争统一德国的政策发生了冲突, 而埃姆斯急电仅起到了导火线作用。”采用与课文有关的传闻、秘史, 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但讲述必须简洁, 否则会出现喧宾夺主之弊。

2. 故事讲述。

在教学中, 笔者注意利用语言的感染力, 采用讲故事的方法来讲授历史, 即通过有情节、有场面的具体描述使历史人物、事件重现出来, 给学生描绘出一幅活生生的历史画卷。如在讲周文王重用姜尚等人发展农业, 使周国实力蒸蒸日上时, 笔者引述了“姜太公钓鱼, 愿者上钩”这一众所周知的故事。

3. 借助实物、图片, 辅助教学。

对教学中一些简单的实物、图片, 指导学生在课前做好, 再从学生的作品中选出优秀的作品, 供教学使用, 这样在轻松的环境中增长了学生的历史知识, 融洽了师生的关系, 培养了学生的上进心。尤其是作为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电化教学, 如放历史教学录像片, 直观逼真, 再现历史场景, 这样不仅能克服教师课堂教学空洞说教的弊端, 还可以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 陶冶学生的情操, 使学生在享受艺术中学到知识, 锻炼思维能力。

4. 参观历史遗址, 历史博物馆。

能更现实地扣住学生心理, 激发学生情感共鸣, 引起学生兴趣。比如讲到佛教时, 可以结合本地特色, 让学生去参观灵泉寺、广德寺, 了解佛教寺庙的建筑特点, 统治者修建寺庙的原因, 何时传入遂宁等等相关的知识。讲到瓷器, 可以带学生去参观宋瓷博物馆, 让学生亲眼看看我们祖先的制瓷技术, 感叹我国制瓷业悠久的历史, 明确“为什么中国古代瓷器深受西方欢迎”。

5. 编顺口溜, 帮助学生记忆。

如在讲唐宋八大家时, 为了让学生记住这八位作家的姓名, 笔者编了“韩柳王, 三苏曾巩加欧阳”的顺口溜, 同学们觉得顺口, 很有兴趣, 一下就记住了老师要求他们掌握的内容。笔者把“一五”计划的成就编成:“一汽两机钢管厂, 宝成鹰厦武汉长。三藏公路在边疆, 一五计划可真忙。十年探索时期的主要成就:三油五 (武) 包钢, 用油不用慌。牛胰原子弹, 兰新包兰线”。这样一来, 中国现代史上很难记忆的几阶段的成就就不容易混淆了。

6. 联系历史电影或小说的形式。

历史是过去的客观存在, 具有不可复制的特点。很多历史事件单靠一张嘴是很难让学生明白其前因后果的。尤其是遇到时事激荡的时代, 往往风云际会, 在相同的时间各个国家、各位英雄相互影响, 彼此交错。而这时候往往是学生最为感到困难的时候。由难而惑, 惑而无趣, 正是历史课堂难以吸引学生的原因。借助较为符合史实的电影和电视剧就可以把困难的事情变得简单而有趣。一部《爱国者》可以把《北美独立战争》各个相关知识点诸如奴隶制度的存在、黑人在北美独立中的作用、启蒙思想与美国独立、民兵与游击战等演绎明白, 使学生立体地感受到英美法之间的彼此影响。一部《茜茜公主》把分散在教材各处的德国统一、意大利统一、两次工业革命的史实融合在一个大的历史背景中, 温故而知新。同时再利用多媒体等多种手段, 分析寻找电影中所存在的与历史教材和知识体系相矛盾的细节, 更进一步的加深了历史知识, 在趣味中巩固所学。小说是学生中普及率非常高的一类书籍。学生不但喜欢看而且有些学生还有相当的研究, 比如说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有些人喜欢把其与历史学习对立起来, 笔者倒觉得这大可不必。金庸先生本来就具有极高的史学造诣, 其各部作品中在这些方面也表现的十分明显, 借助学生的兴趣, 历史课堂完全可以以此大做文章, 在分析和讨论中深化所学知识。与之类似的还有评书等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形式。只要加以合理的运用, 完全可以成为让历史课堂有趣起来的得力工具。

二、刺激求知欲, 提高学习兴趣

“求知欲是一种心理现象, 是理智感的一种;对科学知识的热爱, 对真理的追求, 对缺乏可靠证据的怀疑, 对未曾料想到的现象出现的惊奇, 对尚不理解的问题的探究都是强烈求知欲的表现。”学生的求知欲强化了, 学习兴趣也就浓厚了。刺激求知欲, 可用创造意境、制造悬念、通过逆向思维等来进行, 这样才能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求索。如在分析中国洋务运动没有取得预期效果而日本的明治维新却获得巨大成功时, 可推荐几本课外读物, 设计以下逆向思维问题:“假如19世纪六十年代的中国也同样搞改革, 会不会成功;假如你是19世纪六十年代的清朝官员, 你将会怎样做?”然后, 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进行自学研讨作答, 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通过课外阅读, 解决问题的答案多种多样, 其中不乏有创新精神的, 教师在课堂上适当点拨、引申, 做到有放有收, 兼收并蓄。

三、广泛开辟历史第二课堂

应试教育注重课堂教学而忽视第二课堂。实践早已证明, 在应试教育思想指导下单一的课堂教学形式, 已越来越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了。因此, 必须改变这种状况, 在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和突破应试教育框架的同时, 广泛开辟历史第二课堂,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基本形式主要有:课外阅读;参观、访问和调查;历史专题和报告会;历史知识竞赛、历史小制作、历史文物展览、撰写历史小论文;举办历史题材的文娱活动。当然, 要广泛开辟历史第二课堂, 保证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历史教师应精心策划, 加强组织和指导, 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小结, 杜绝“放羊式”;既要面向全体学生, 又要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努力提供让学生创造能力得以充分发挥、发展的各种活动和环境。

总之, 让历史课堂不再是枯燥的说教, 不再是历史教材的朗读和简单重复, 不再是一项死记硬背的单调工作。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要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了, 那么, 历史教学也是轻松愉快的, 学生乐学、想学, 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参考文献

上一篇:微波雷达下一篇:实验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