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教学的几点反思

2024-05-02

识字教学的几点反思(精选十篇)

识字教学的几点反思 篇1

一、借助拼音促使学生自主识字

初入学的儿童识字不多。一年级上来就开始学拼音。教师可从教汉语拼音入手, 根据拼音的发音不同, 让学生组词造句, 使枯燥的拼音字母学习变得内容丰富, 形式生动有趣, 促使学生利用拼音自主识字、阅读。有意识地进行根据拼音读 字、认字的训练, 在生字的上面标注拼音, 学生可以借助拼音知道字的读音, 从而识字, 使学生初步建立词语句子的概念。在一年级上册教材中“认一认”部分要求学生认识80个汉字, 每个汉字都配有相应的插图。所以在教学过程中, 可以结合画面组词, 让学生边说边识字, 从而在练习中不断提高识字水平。每个汉字还标有拼音, 教师也可引导学生拼读音节, 然后认字, 既复习了拼音, 又认识了汉字。

二、根据儿童的思维特点, 把抽象的符号具体形象化

低年级有很多字是象形字, 教师可充分抓住汉字形象、直观的特点引发学生想象汉字的形体美。比如:“亭子”的“亭”, 这个字跟实际亭子的形状很像, 教学时应图文紧密结合, 引导学生观察字和图的相似之处, 通过观察、比较、记忆, 学生对“亭”字不再陌生了。在识字教学中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低年级的学生识字也可以依赖一些常见的情境动作, 这在会意字的教学中有所体现。如“休息”的“休”, 很多学生会把这个字与“体育”的“体”互相混淆, 教学时告诉学生单人旁表示一个人, 右边的“木”表示树木, 人是靠在树上休息的, 这样, 学生就容易记住了。

再次, 形声字在低年级教材中多次出现, 形声字一般分为形旁和声旁, 形旁表示意义, 声旁表示读音, 单纯这样讲解非常枯燥, 而且学生不容易懂。在教学过程中, 我注重分析形声字形旁的表意功能。如在“江、河、海”、“跑、跳、跃”两组形声字的教学中, 我先后分析并要求学生区分“三点水”旁和“足”字旁的表意功能。告诉学生“三点水”旁表示与水有关的意义, “足”字旁表示与“足”或“脚”有关的意义。学生正确区分了这些部首, 就能很好地掌握带有“三点水”旁和“足”字旁的汉字了。

三、比较联系识字

生字中有许多相近的字, 在学习时, 不让学生单独认字, 而应将相近的字一并呈现, 在比较中识字, 在联系中区别。有些字读音相同意义却不同, 如:“在”和“再”, 学生很容易混淆, 我再三强调“在”表示一种状态, 而“再”表示“还”的意思, 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再记忆就显得比较容易。有些字的形状比较相近, 如“猫”和“描”, 我就从偏旁着手讲, 反犬旁的字与动物有关, 而提手旁的字大多与人的手有关, 这样就容易区分了。

四、利用游戏形式, 激发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的兴趣

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 儿童喜欢模仿, 喜欢表现。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符号的兴趣, 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教学, 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方法如下:

1.加一加

就是两个或几个学过的字相加变成一个新字。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这类字时, 同桌两个学生分别举一张熟字卡片, 然后两个学生靠在一起, 两张卡片合在一起组成一个新字。如教学“科”字, 让同桌两个学生分别举起“禾”和“斗”两张字卡, 然后靠在一起, 就组成了一个“科”字。这样由旧知识引出的新知学生不但掌握了生字, 而且掌握了学习方法, 学习兴趣很浓。

2.减一减

就是用合体字减去一个独体字变成一个新字。在教学这类字时, 老师出示一张合体字卡片, 让学生观察并说说这个字去掉某一部分就变成一个新字了。如教学:“代”字, 我手举“袋”字, 让学生说说去掉哪一部分就变成今天学的这个字, 并教给他们“袋鼠的袋减衣服的衣变成代替的代”, 使用这种方法学生不仅兴趣浓厚, 而且学得快, 记得牢。

3.换一换

偏旁是构成汉字的重要部件, 学生掌握了偏旁从一定意义上说就基本知道了这个字的意思。在教学中要利用这个优势帮助学生识字。 例如发给三个学生三张卡片:单人旁、三点水和“也”字, 先让三点水和“也”字站在一起, 然后让三点水走下去, 将单人旁请上来, 通过换偏旁的形式学字。

低年级学生识字的主要问题是学得快, 忘得也快。学的时候不但要经常巩固复习, 还要适当控制识字速度, 不要过分贪多求快, 要适当控制学习程度, 尽量避免低度学习和过度学习。

关于识字教学的几点思考 篇2

识字是阅读的基础,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学生才能比较顺利地进行阅读,从而拓展知识面,提高学习语文的能力。阅读可以巩固识字效果,为生字搭建实践的平台。但是由于对新课标的认识有片面性,识字教学也存在一定的误区。为此,笔者谈几点关于识字教学的思考。力求识字教学与课文阅读相得益彰

新课标指出:识字教学与朗读教学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是阅读的基础。众所周知,当今的语文课堂,教学着力点往往偏移。许多教师为了追求新意,感悟课文,挤用了识字教学时间,阅读充斥着整个课堂,使低年级的课堂缺乏年段特点。而有的教师则将识字片面化,致力于分析字形字义与偏旁结构,忽略其他内容与形式的语文训练。前者看似精彩纷呈,实则是“昙花一现”般的华丽;后者就成了“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呆板。这样,生字教学与朗读训练、语言积累、情感熏陶不能有机结合起来,识字教学在第一课时中处于极端地位,或者为识字而识字,或者成了“羞答答的玫瑰”。力争识字教学走出课堂,走向社会

新课程倡导让学生养成到生活中识字的意识和习惯,扩大了教师的教学视野,让教师认识到,学生识字的资源和实践的机会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

1)可以利用校园的文化氛围,使识字教学走出课堂;让学生认识同学的名字、课程表、各种标语,校园内的门牌、学风、校训以及名言警句等。

2)利用每个家长的优势,使识字教学进入家庭,将看到的电视与电影节目名称、父母的爱好习惯以及所读的报纸杂志名称写下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识字环境。

3)利用母语环境,使识字教学走向社会,站台、食品、包装袋、电脑、玩具、花鸟鱼虫、日月星辰等都是学生识字的丰富资源。

不过很多教师在安排课外识字的任务后,不再过问,也缺乏一定的实施方案,这样难免造成虎头蛇尾的现象,使得识字教学踪迹难觅,最终会造成两者的分离,起不到识字的效果。在这一实验过程中,可以设置“识字积累卡”,让学生将生活中认识到的字词粘贴或者抄写在积累卡上,最后反馈到学校,教师在班级再组织多种形式的选优、奖励活动,给学生展示课外识字的机会。让识字教学在课外阅读中凸显魅力

阅读在识字教学方面的真正贡献在于它能帮助学生深层次地“熟悉”字,因为在阅读过程中识别一个字,就意味着获得了这个字所具有的意义。但是新教材增加了课文数量,所提供的语言环境毕竟是有限的,学生无法体会到“字”的多变性与丰富性。这就要鼓励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课外阅读,不过阅读书目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来安排。著名作家冰波说:“什么样的年龄段就看什么样的书,不要过高,也别过低。”“不要选正在流行的,而要选择获奖作品。”

专家认为,读懂儿童,是引导儿童阅读的必要前提,建议低年级学生读儿童绘本,因为绘本是“形象”与“语言”的中间媒介。国际公认:绘本阅读是低年级学生阅读经历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好的绘本不仅仅在讲述一个故事,同时也是在帮助学生提升观察力,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升华他们的精神境界。

低年级从第二学期开始就可以一节课读几本书了,或一起读一套书中的一本,其余的由学生课外阅读。例如:可以先一起读《恐龙温馨故事》中的《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再让学生自己读《你真好》《我是霸王龙》。还可以引导学生读一套书中每一本的开头,或由教师预告精彩片段,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自己在课外读完整本书。或选择内容或形式相关的几本书,以一本带其他。

在校内,教师可结合阅读内容开展拓展延伸活动,可以读书讲故事,演故事,画故事,续编故事,在扉页处写前言……读《泰迪熊搬家记》,可以学画地图;读《猜猜我有多爱你》,可以引导学生静静地欣赏画面,在视觉的感知与听觉的感受中,使心灵柔软起来、敏感起来;读《可爱的鼠小弟》系列,可以直接在绘本的空白处写写画画……

当阅读把快乐带给学生时,就把无可估量的巨大精神财富带给他们,就为他们建造起自由的精神空间与心灵家园。儿童在与读物进行心灵对话中,在闪烁着人性光辉、充满大自然和谐和童真童趣的字里行间徜徉时,必定会丰富内心,升华境界,健全人格,识字教学方能在此时显示出它无穷的魅力。

当然,无论课内阅读还是课外阅读,都应在课内交流分享,让学生有一个展示的平台。在交流中,学生既可以体验成就感,又可以强化其阅读兴趣。学生很可能没有完全读懂,但学生在字与字的千变万化的组合中,在字的不断组合与发生质变的过程中会朦胧地感受到“字”的丰富内涵。对这种朦胧的感受,教师千万不能用孤立的组词、扩词、写句这样的方式去检验,而是给学生自主开放的自由空间,让识字教学真正回归儿童,回归语文,还识字教学以真正的面目。

关于识字教学的几点感悟 篇3

一、联系生活认识汉字

知识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而应引导学生去发现他们,独立地掌握他们。要完成大的识字量,教学中必须抛开传统的、单调枯燥的识字方法,大胆展开想象,引导学生在趣中掌握灵活多样的识字方法,逐步学会独立识字。

二、利用歌谣、字谜认识汉字

猜谜语是学生较喜欢的一种活动,它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还能活跃气氛,训练学生的思维。例如,教学“坐”时,可以猜“两人坐在土堆上”这样学生在愉悦气氛中学会了新字“坐”。编物谜可以根据事物的形状、特点进行,使抽象的文字符号与直观形象的事物结合起来。除了利用字谜猜字,还可以利用歌谣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利用字义识字

汉字中形声字声旁表音形旁表义,把这个特点告诉学生,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举一反三,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记得在教学枫树的“枫”时,我只告诉学生左半部分表义右半部分表声,学生很快就把“枫”的读音和字义记住,不用再在课下督促学生一遍一遍地书写,学生学得开心,教师教学也很轻松!

四、利用联想识字

联想识字我们可以根据汉字的形状,用简笔画画出事物的形状,建立字与图画的联想。也可以用动作、声音演示来表示字的音、形、义的关系。例如,教学“猫”字时,可以让学生学猫的叫声引出“苗”再加上家畜的偏旁,“猫”字就出来了,也可以利用反推法根据汉字的部件插入“不”字表示它的反面意思。例如,不正是“歪”。

五、利用找朋友的方法识字

利用找朋友的方法识字就是把合体字分解成几个部件,写在卡片上,如:日+十=早,自+心=息,口+玉=国,火+兰=烂,火+山=灿等让学生以找朋友的形式,把相关的字联系起来,这样从分到合,又从合到分,从整体到部分,又从部分到整体,既有趣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学生通过反复认读,对容易混淆的字也就区分开了。

识字教学的几点想法 篇4

一、借助拼音促使学生自主识字

初入学的儿童识字不多, 一年级上来就开始学拼音。教师可从教汉语拼音入手, 根据拼音的发音不同, 让学生组词造句, 使枯燥的拼音字母学习变得内容丰富, 形式生动有趣, 促使学生利用拼音自主识字、阅读。有意识地进行根据拼音读字、认字的训练, 在生字的上面标注拼音, 学生可以借助拼音知道字的读音, 从而识字, 使学生初步建立词语句子的概念。一年级上册教材中“认一认”部分要求学生认识80个汉字, 每个汉字都配有相应的插图。所以在教学过程中, 可以结合画面组词, 让学生边说边识字, 从而在练习中不断提高识字水平。每个汉字还标有拼音, 教师也可引导学生拼读音节, 然后认字, 既复习了拼音, 又认识了汉字。

二、根据儿童的思维特点, 把抽象的符号具体形象化

低年级有很多字是象形字, 教师可充分抓住汉字形象、直观的特点来诱发学生想象汉字的形体美。比如:“亭子”的“亭”, 这个字跟实际亭子的形状很像, 教学时应图文紧密结合, 引导学生观察字和图相似之处。通过观察、比较、记忆, 学生对“亭”字就不再陌生了。

低年级的学生识字也可以依赖一些常见的情境动作, 这在会意字的教学中有所体现。如“休息”的“休”, 很多学生会把这个字与“体育”的“体”互相混淆, 教学时告诉学生单人旁表示一个人, 右边的“木”表示树木, 人是靠在树上休息的, 这样, 学生就容易记住了。

再次, 形声字在低年级教材中多次出现。形声字一般分为形旁和声旁, 形旁表示意义, 声旁表示读音, 单纯这样讲解非常枯燥, 而且学生不容易懂。在教学过程中, 我注重分析形声字形旁的表意功能, 如在“江、河、海”, “跑、跳、跃”两组形声字的教学中, 我先后分析并要求学生区分“三点水”旁和“足”字旁的表意功能, 告诉孩子们“三点水”旁表示与水有关的意义, “足”字旁表示与“足”或“脚”有关的意义。学生正确区分了这些部首, 就能很好地掌握带有“三点水”旁和“足”字旁的汉字了。

三、比较联系识字

在生字中有许多相近的字, 在学习时, 不让学生单独去认字, 而是让相近的字一并出现, 在比较中识字, 在联系中区别。有些字读音相同意义却不一样, 如:“在”和“再”, 学生很容易混淆, 我再三强调“在”表示一种状态, 而“再”表示“还”的意思, 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再去记忆就显得比较容易。有些字的形状比较相近, 如“猫”和“描”, 我就从偏旁着手讲, 反犬旁的字与动物有关, 而提手旁的字大多与人的手有关, 这样就容易区分了。

四、利用游戏的形式, 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的兴趣

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 儿童喜欢模仿, 喜欢表现。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符号的兴趣, 不断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教学, 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的方法有:

1. 加一加

就是两个或几个学过的字相加变成一个新字。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这类字时, 我让同桌两个学生分别举一张熟字卡片, 然后两个学生靠在一起, 两张卡片合在一起组成一个新字。如教学“科”字, 让同桌两个学生分别举起“禾”和“斗”两张字卡, 然后靠在一起, 就组成了一个“科”字。这种由旧知识引出新知识, 学生不但掌握了生字, 又掌握了学习方法, 而且学习兴趣也很浓。

2. 减一减

就是用合体字减去一个独体字变成一个新字。在教学这类字时, 教师出示一张合体字卡片, 让学生观察并说说这个字去掉某一部分就变成一个新字了。如教学:“代”字, 我手举“袋”字, 让学生说说去掉哪一部分就变成今天学的这个字, 并教给他们“袋鼠的袋减衣服的衣变成代替的代”。这种方法让学生不仅兴趣浓厚, 而且学得快, 记得牢。

3. 换一换

偏旁是构成汉字的重要部件, 学生掌握了偏旁从一定意义上说就基本知道了这个字的意思。在教学中要利用这个优势帮助学生识字。例如发给三个学生三张卡片:单人旁、三点水和“也”字, 先让三点水和“也”字站在一起, 然后让三点水走下去, 把单人旁请上来, 通过换偏旁的形式学字。

低年级学生识字的主要问题是学得快, 忘得也快。学的时候不但需要经常巩固复习, 还要适当控制识字速度, 不要过分贪多求快, 适当控制学习程度, 尽量避免低度学习和过度学习。

对小学识字教学的几点思考 篇5

人教版义务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语文第一册的识字量从原来的170个增加到400个,并且采用认写分开的形式编排,目的是让学生提早阅读。识字要求的这一变化,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在21世纪这个信息时代,提早阅读无论是对学好语文还是其他各门课程,无论是对主动获取信息、丰富知识,还是对学生一生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据统计,学完人教版二年级语文教材的小学生基本上可以自己读书看报了,这无异于给儿童插上了在广袤的天空中自由翱翔的翅膀。那么如何更好地进行识字教学,才能顺利完成任务呢?我做了如下尝试和思考。

一、结合课内外,殊途同归为识字

众所周知,在传统的识字教学中,每一课的`识字量都较少,只要一课时就能学会,任何一个字我们都可以在课内进行强化教学。然而在新课标语文教材中,课文数量多了,篇幅也长了,生字量也随之加大,如果勉强用这种方法教学,就会出现不断地“顾此失彼”的情况:花在识字教学方面的时间多了,其他语文教学任务就无法完成,花在识字教学方面的时间少了,又怕无法完成教学目标。

针对这一现状,我认为应该树立“细水长流”的识字教学观,不要过分追求堂堂清、课课清、人人清。识字是一个反复、长期的学习过程,要创设多种途径让汉字与学生反复见面,加强汉字的复现和巩固。

1.用好教材。

人教版教材本身就安排了丰富的“功能齐全”的识字内容,教材在编排设计上能较好地促进学生识字:(1)大部分汉字在教材中都反复呈现,学生在“一回生,二回熟”的学习过程中巩固生字;(2)即使个别生字学生暂时遗忘,由于课文的绝大多数汉字都注音,他也可以借助拼音进行回忆;(3)教材中有许多生动有趣的识字单元训练,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寻找规律识字。像《语文园地二》中“我会找”一题,要求把带“氵、扌”的字分别找出来。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找“果子”过程中掌握了规律,巩固了汉字。用好教材识字,应该是识字教学的主渠道。

2.走出教材。

《全日制义务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又是母语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规律。”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养成在生活中注意识字的意识和习惯,提高教材中生字的复现频率,从而巩固生字。如找找广告牌、包装纸上有哪些刚学会的字?动画片中经常出现人物对话与歌词,哪些字是认识的?我还鼓励学生去阅览室、去图书馆、去书店、去上网……进行多种形式的课外阅读,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诵读儿歌、童谣和古诗。虽然学生可能没有完全读懂,但在读书的过程中,他会为自己找到一个自己认识的汉字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并且在字与字的关联之中朦胧地感受到“字”的丰富内涵。

通过实践发现,原先比较生疏的汉字在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学生反而又能比较熟练地认出来了。

二、倡导合作学习,利用差异促提高

浅谈识字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篇6

一、联系识字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实用结合。”对于一年级下学期的孩子来说,已经认识了一些基本字,掌握了“猜字谜”“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组词”等常用的识字方法,这为自主识字奠定了基础。在老师“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位新朋友”的引导下,孩子们会自然而然地运用已经认识的熟字和掌握的识字方法记忆新字。这就是联系已有知识识记生字的方法。

二、积极引导识字

积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调动已有积累,运用熟识的语言材料说出新字和曾经认识的字所组成的词,如:“合”可组合作、合格、合影、合用、百合花等,既强化了识字效果,又可以拓宽识字途径。

在教学“笔”字时,我吸取别的班出现错误的教训,利用实物“毛笔”进行教学。先让学生观察笔杆是用什么做的,学生回答:竹子。对了,所以“笔”字上面是竹字头,那么,它的下面是什么做的?学生回答:是用毛做的。没错,因此“笔”下面是个“毛”字,“竹字头”和“毛”合起来就是“笔”,很久以前,人们都是用这样的笔来写字的。从而让学生通过观察,形象生动地记住了“笔”的字形,通过练习发现,这确实是个好方法。

三、是联系客观事物识记生字

也就是在教学时,把字形和相关事物联系起来,加深印象,丰富表象,促进记忆和理解。如:在讲古诗中有两个同音字“亭”、“停”,好多学生分不清,我便利用亭子图和“亭”比较,首现让学生进行观察,根据他们所说内容来摆出字的各个部件,‘点儿像亭子的顶,横像上面的屋檐,口像上面的柱子,秃宝盖像下面的屋檐,丁像下面的柱子,摆完字读音ting,紧接着来了个人变成单人旁成了“停”,告诉他们这个字也念ting,然后让他们思考:这两个字有什么区别?这样一来,不仅让学生形象地记住了两个字,还分清了它的意思。

认知心理学家曾证明,视觉是人最可靠的感觉系统,人通过视觉获得的信息占获取信息总量的80%以上,而形象的辅助更能加深所认生字的第一印象,使学生对这个字的印象深刻。所以,我尽量准备实物进行联系教学。

四、比较识字

在常用汉字中,有许多形近字,也有许多同音字、音近字、多音字,这就使“比较”成为了必不可少的识字教学手段,但比较方法的运用也是很讲究的。如:有的教师讲“很”时,提醒学生千万不要多写一笔,却顺手在“很”上加个点,结果孩子们改了很长一段时间才改过来。可见,第一印象是多么的重要!所以,在识字教学中我采用不同的比较方法:

1、换偏旁,像“逃、桃、跳、挑”这样外形相似、形旁不同的字,在汉字中有许多,换偏旁比较便成了最好的方法。在学习“跳”时,学生会与“逃”“桃”进行比较,找出字形之间的异同,不但能记住字形,还能理解字意。

2、顺口溜比较法,学习“哭”时,学生用“笑” 比较,哭是两只大眼流眼泪,天上有竹笑死人。轻松地分清了两个字。

3、记生字忆熟字,学了“贝”回忆“见”;学了“受”回忆“爱”;学了“令”回忆“今”。需要注意的是,提起熟字时要加强指导,不要走过场。

所以,根据学生掌握的程度稍作引导,既能增强他们自主识字的能力,又让他们掌握了识字方法。我感觉这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学手段。

五、玩中识字

1、自主探究

好玩、好动是孩子们的天性。在玩中学,学中玩,正体现了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可以用11个字来概括:学语文,用语文,语文生活化。把识字教学与他们的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你会突然醒悟:孩子们才是学习的发现者。如:〈〈操场上〉〉生字教学时,我先把要学习的“打球、拔河、拍皮球、跳高、跑步、踢足球”六个词语分别写在卡片上,做游戏时,让学生看卡片做动作,其他孩子猜,猜对了奖励,错误扣分。他们从具体的每一个动作中,发现了“打、拍、拔”的共同点,也发现了“跳、跑、踢”的相似处,学生在游戏中兴趣盎然地识字,不再认为学习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我认为,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的学习潜能可以得到最大的发挥,使他们在活动中感悟、体验,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为自主学习打下了良好基础,何乐而不为呢!

2、用中巩固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副所长佟乐泉先生指出;“儿童的语言发展是综合能力的发展,并不是某个阶段只发展识字能力,而另一个阶段只发展阅读能力,如此等等。因此,学过的字力求在阅读和写话中经常运用,这是复习巩固生字的重要途径。教师不但要将教学时所教内容放入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去,与词语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而且在教完后也要及时为学生创设练习和运用新知识的机会,力求实用结合,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识字能力。”所以,在学过生字后为字找朋友,组词、说句子,积累语言。

3、活动方式

(1)找“妈妈”学生很有兴趣,如:学习“祖”字时,我告诉他们“祖”是由“示字旁”加而且的“且”组成,“且”就是“祖”的“妈妈”。这样学生在学会“祖”的同时,也记住了“且”,为学习“粗、组”打下了基础,一般情况用卡片进行。

(2)换“衣服”其实是换偏旁的别称,通常放在学字前,用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便于提高教学效果。如:学“睛”先出示“清”然后用目字旁换下三点水旁成为“睛”问:“你认识我吗?青换上‘目字旁这件新衣服是什么字,此时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了。这样学生不仅记住了新字,又复习了旧知识,对于区别形近字也有明显效果。

(3)找“位置”,实际就是选字填空,区别同音字时可用此方法。如:学习“石”“时”两个字时,出示()间和()子,让学生对号入座。

(4)戴“帽子”用于区别多音字或选择正确读音时使用,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

(5)我做你猜,学生比较偏爱,一个学生指字,一个孩子猜‘是黄吗?其他孩子说‘不是,直至猜对。仿佛一下子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既纠正字的读音,又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兴趣。

(6)找“家园”是全班动起来,手中拿各种结构的字卡按字形结构、字音、字义等,展开“找家”活动。要求学生先想后行动,自己找“家园”,通过活动,学生掌握了字的结构、字音和用途。

小学识字教学的几点体会 篇7

汉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承载中华文化的重要工具。我国著名的特级教师斯霞说:“研究识字教学,探索出既减轻学生负担又提高识字质量的更科学、更艺术、更符合儿童接受能力的识字教学途径,实在很有必要”。我尝试着对低年级识字教学进行了探索,在识字教学方面也有自己的一些体会,具体做法如下。

一、创设氛围,激发识字兴趣

如果只一味地向学生讲解偏旁、部首、结构、笔画顺序,久而久之,他们就会感到乏味,对识字产生反感。教师可根据低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具有较强的好胜心理缺少自制力的特点,在教学时,创设合理有趣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如,在学习“泼”与“波”这两个易被学生记混的字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泼”,当你洗头“发”后,要把“水”泼掉,这就是泼水的“泼”;“波”,当一个“皮”球掉到“水”里之后,便会形成一圈圈的波纹,这就是“波”,随后让学生借助拼音自读,把字音读准,达到整体感知生字的目的。

二、灵活运用多种识字方法

1. 形象记忆法。

在识字教学中,通过简笔画、动作、语言等创设情境,使汉字与事物形象地联系起来,能有效地提高识字效率。如,教“哭”字时,学生比较容易漏写一点,教师可以出示—.幅小妹妹哭的图画,再让学生用简笔画画出她哭的样子,教师指出“哭”上两个口表示眼睛,一点表示眼泪。这学生写“哭”字时,就会想到这滴眼泪,就不会漏写这一点了。

2. 找规律识字法。

在识字教学中,引导学生去寻找识字的规律。如,加一加:“青”加一个日字旁就成了“晴”。减一减:如,“概”,减一个“木”就成了“既”。换一换:如,“辩”中的“讠”换成“瓜”就成了“瓣”。

3. 故事识字法。

学生都喜欢听故事,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把一个个抽象的汉字演绎成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让他们通过听故事记住生字。如,教学“望”字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这样一个小故事:从前,有个小王子,他的妈妈死了,他很想念妈妈,人们告诉他妈妈到月亮上去了,于是他常常抬头望月亮。同时教儿歌:王子望月,望、望、望。

4. 用比较法识记。

汉字中的形声字占了多数,因此掌握好这类字的造字规律将对提高识字效率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学时,要将汉字音、形、义三者结合起来。如,教学“青、请、镜、睛”时,告诉学生们“青”是声旁,所以“请”、“睛”韵母都是后鼻韵母ing。“请”跟语言有关,部首是言字旁,“镜”是金属,部首是金字旁,“睛”是眼睛,所以部首是目字旁。

5. 游戏识字法。

在教学中;教师可采用以下游戏:开火车(各种形式)、接龙、摘苹果、猜字、排字、举字……如,“我的朋友在哪里”:让学生拿着生字卡片,在小组中找到能与自己的卡片上的字组成词语的“朋友”;“我是小医生”:出示含有错别字的词句,让学生扮医生来诊治;“摘苹果”:树上苹果的上面写要求会认的字,谁读对了,就把苹果作为奖品发给谁。通过各种竞赛,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了所学的生字。

总之,小小汉字,奥妙无穷。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点亮学生识字的“明灯”,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识字教学。

对小学识字教学的几点思考 篇8

(6) 休息法。低年级学生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是由学生的生理特点决定的, 要克服这一问题, 教师不能一味地堵, 而宜疏, 有效的方法是课堂中间组织学生休息, 如做课中操、唱儿歌, 用另一种活动代替学习活动, 让学生在精神上和身体上舒缓一下。

总之, 低年级组织教学的方法要遵循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多一点童真和童趣。

(宁都县青塘中心小学)

辽宁瓦房店●徐艳敏

共有孩、让、起、玩、往、觉、烧、知、道、化等10个生字, 课堂上教师通过一定的方法让学生感知并初步掌握后, 结合课文内容编写成一首短小的儿歌:“孩子们, 要知道, 玩起火, 不得了。烧了房, 化成灰, 可你还在睡大觉。往后起, 不玩火, 让我把它记心头。”儿歌将生字的语言环境改换了, 能很好地帮助学生记忆生字, 也更是汉字学习的有效途径。正是在这反复多次地接触过程中, 汉字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了记忆模块, 经过了陌生到不陌生、不陌生到熟悉的心理变化过程, 从而认识了汉字。

当然, 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 识字能力的形式还有很多, 比较简便可行的方法是出一系列有生活气息、富有儿童情趣的语句, 组成试题, 让学生认读、试做。如:请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 想想正确的应该是怎样的。

(1) 早晨, 我向妈妈说“在见”后, 到学校来上学。 ()

(2) 今天, 我的做业作得最好, 教师表扬了我。 () ()

(3) 新生八学的第一天, 我就认识了许多个新朋友。 ()

三、用识字兴趣识字

有效落实识字教学的几点策略 篇9

1. 充分利用情景图。

几乎每一篇课文都配有相应的情景图, 怎样利用这一“大众资源”来展开词语教学呢?某教师在教学《石头书》时这样呈现本课的生词:他先出示课文插图, 请学生看看图上有谁, 他们在干什么? (勘探队员:磊磊、川川) 这块石头在两个孩子眼里怎么样? (光秃秃) 在勘探队员眼里怎样? (一册书) 书上有什么? (雨痕、足迹、波痕、贝壳、化石、地壳)

再比如教学《掌声》一文时, 请学生观察课文插图, 你看到了什么? (演讲) 小英是一个怎样的小姑娘呢? (残疾默默) 老师知道这个情况吗? (刚调来、情况) 小英是怎么做的? (犹豫, 慢吞吞, 眼圈红了) 大家为小英鼓掌, 掌声响了几次, 图上画的是哪一次? (骤然间持久, 讲述, 经久不息, 鞠躬)

以上案例中教师以简单易取的课文插图为线索, 避免了就词解词的场景, 带领学生在具体的语境、情境中不露痕迹地触摸生字新词。这样的呈现方式不是灌输给学生, 而是引导学生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发现它们, 既掌握生字词又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感知, 使学生始终处在“我想学”“我要学”的积极状态, 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2. 积极调动学生的已知。

张祖庆老师在教学《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中“诡计多端”一词时, 并没有满足学生对词语表面意思的理解, 而是请学生联系刚刚上的“感悟三十六计”综合实践课, 用“三十六计”分析一下白骨精施了哪些诡计。最后综合学生的分析“变村姑——美人计、借尸还魂;化身逃——金蝉脱壳、以假乱真”等, 确定“诡计多端”的意义:计中有计, 环环相扣, 计计相连, 阴险之至。他以“诡计多端”为支点, 带领学生沉入多重文本, 在多重语境之间实现了互文、互训和互见, 从而有效地激活了学生对语言敏锐的洞察力、联想力和深度思维, 我们不禁为这一提升拍案叫绝。

二、在反复品读中生情

我们时常品读优美的语段和文章, 从字里行间去体味语言的内涵和韵味, 但殊不知对于词语我们也可以“品”。词语的品读不是机械、呆板的语言文字训练, 而是隐藏了训练意图的朗读享受。它巧妙地将理解, 想象, 朗读融为一体, 让学生更加投入地朗读。学生虽然对词语仅仅是一种模模糊糊的认识, 想象、理解和朗读却达到了水乳交融的程度。

三、以字型为基点来突破

1. 巧抓偏旁。

张祖庆老师在《盘古开天地》一文时, 有学生提出来“创造”是什么意思?张老师先板书“创”请学生观察“创”字什么旁, 并想一想这个字为什么要用“立刀旁”?再写出“造”, 同样请学生思考“造”为什么要用“走之底”?最后, 教师总结道:是啊, 原地不动, 能创造吗?同学们, “创造”需要工具, 它需要力量, 需要行动!我们今天就去看一看, 盘古是怎样去创造这个美丽的宇宙的呢?学生满含激情地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去。

2. 妙用原型。

张康桥老师教学《普罗米修斯盗火》中“盗”一字时, 出示现代汉字、古文字及木刻效果的象形图, 并引进左民安著《细说汉字》——“盗, 极欲”, 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组词, 鼓励学生探究物象图、古文字、现代汉字和词语四个要素其相互关系, 然后巧妙地运用语词的悖论引发冲突进入课文的学习, 在结束课文之前又回归“盗”字, 引导学生体验伟大的“盗火精神”。薛法根老师在教学《卧薪尝胆》中手画“奴仆”图, 指出古代地位卑微、专门伺候主人的女子为“奴”, 而头带枷锁跪于地, 屁股上插根毛的男人为“仆”, 不但帮助学生清晰地记住了字型, 而且更深刻地理解了课文。《狐狸和乌鸦》中的“谗”的古文字勾勒出了狐狸贪婪的本性, 《鸟岛》中“筑巢安家”的“巢”字描绘了鸟儿在岛上的幸福生活等。

以上几则案例都利用物象画或者是古文字进行原型启发应来进行词语教学, 以此来感受汉字历史文化和优美形体。利用文字的原型、意象展开教学, “意”存在于“象”中, “象”又被记载到了文字当中, 明“象”则尽“意”。原型启发融意于象, 融象于言, 有效地帮助学生在理解运用的基础上体味汉字“融象之美”。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几点思考 篇10

一、字形实物联想法

生字教学以象形字的学习为起始, 让学生积累汉字的构成部件。这类字很容易让学生由字联想到它所表示的形象, 如“月”字, 形状就像是一个月牙。还有一些字虽然不是象形字但它的笔画组合在一起往往是一幅图画。利用这一特点, 在识字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用字形联想的方法帮助学生识记生字。如“羊”字, 上面的两点是羊角, 一竖是羊尾巴。这样一想, 这类字就会深深地印在脑子里, 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得到了发展, 学习的兴趣得以提升。又如, 有的教师在教“钓”与“钩”时, 让学生想办法区分这两个字。学生就把字与实物相联系起来, 说“钓”的最后一笔就像钓线细长的, 而“钩”的最后两笔就像钓线上垂着的钩子, 这样, 学生就清楚地把“钓”与“钩”区分开来了。

二、动作演示法

在教学过程中, 有些生字可以用肢体动作演示形义联系。比如, 学动词时, 学生可以想一想动作, 再做一做动作。如学习“看”字, 学生可把手放在眼睛 (目) 上, 像孙悟空一样可以看到很远的地方。学习“坐”字, 学生可先想一想坐的动作, 然后再坐一下, 这样, 学生就会明白“坐”是人坐在地上。这样不但让学生记清了字形, 而且弄懂了字义, 学起来兴趣高、效果佳。

三、形声拆分法

我在长期的识字教学中总结出了一些教学经验:一个生字的认知要建立在正确的音旁和形旁的基础上, 教会学生分析一个形声字的音旁和形旁, 这在识字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例如, 在小学一年级的识字教学中, 教学“味”的时候, 教师先引导学生正确分析这个生字的音旁和形旁, 形旁是口, 音旁是未, 知道这个生字是左右结构, 左边是口, 右边是未, 然后让学生朗读口字和未字, 知道音旁未代表这个生字的读音。以后遇到类似的形声字, 我们可以触类旁通, 学生便会在习惯的训练中逐渐领悟。

四、编故事记忆法

在进行小学识字教学的时候, 我们可以借助小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 利用故事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根据汉字的特点编改成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 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感受汉字, 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积累汉字。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根据汉字的特点, 自编故事, 加深对汉字的记忆。这种教学汉字的方法适用于一些会意字的教学, 例如从 (跟随) 、比 (两人紧挨着) 、竝 (两人并排站立) 、友 (二手相叠, 友善相助义) 等汉字。在教学“从”的时候, 我们可以将这个从字拆分成两个人字, 可以创设情境编成这样故事来帮助学生记忆生字:有两个人, 一个跟着一个走就是从字。这样的记忆方法既形象又生动。

五、猜谜语识字法

猜谜语是学生最喜欢的, 根据生字的结构或意思编成谜语, 能满足儿童的好奇心, 激发他们学习和识记汉字的兴趣。例如, 教“告、金”时, 教师可引导学生用猜字谜的方式来记:“一口咬掉牛尾巴”“一个人, 本姓王, 兜里装着两颗糖”。学生猜字时兴趣十足, 猜到后更觉得回味无穷。学生都乐意主动观察生字, 细心揣摩字的结构, 并积极创编谜语。

六、易混对比法

汉字中有许多形近字、同音字, 学生很容易混淆。在教学时, 教师可把它们放在一起让学生比较认识, 在联系中区别。如教学“他”时, 教师可让学生比较“他、她、它”, 在学生观察比较后, 让他们总结出:男人他是亻, 女人她是女, 事物 (包括动物) 它是宀。又如, “澡、躁、燥、噪、操”:洗澡要用水, 急躁直踱脚, 干燥要用火, 做操要用手。这样, 学生通过比较它们的偏旁及其表示的意义, 便不会混淆了。

七、易错提炼法

有一些汉字很容易出现书写错误, 诸如多一点、少一点、多一撇、少一撇之类的笔画错误。如“奶”很容易多写一捺, “我”右下方的一撇容易少写。对这类较常见的生字, 教师在教学中要单独提炼出来进行对错的分析比较, 并且让每个学生专门准备一个本子, 要求学生把自己在每次作业中写错的字整理下来, 分析字形, 并写出注意点, 经常复习。一来二去, 学生便不会再犯类似的错误了。

总之, 在富有创新性的识字方法的引导下, 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 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趣味, 会慢慢喜欢汉字, 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逐渐增强, 学习汉字的能力日渐提升, 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振华.浅谈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J].湖南中学物理·教育前沿, 2009 (2) .

上一篇:转体梁施工下一篇:探析与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