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猪流行性腹泻防治

2024-05-16

春季猪流行性腹泻防治(精选八篇)

春季猪流行性腹泻防治 篇1

1 发病机理

病毒经口鼻感染, 侵入小肠后, 在小肠绒毛吸收上皮增殖, 损伤细胞器, 继而出现细胞功能障碍, 因线粒体肿胀引起细胞数量减少, 营养物质吸收不良, 这是绒毛萎缩前发生腹泻的主要原因, 随着病程的发展, 吸收上皮损伤逐渐加重, 直到上皮脱落, 形成绒毛萎缩, 吸收面积减少, 引起营养物质吸收显著降低, 蛋白、糖、脂肪不能彻底分解, 使肠内物质腐败发酵。刺激肠末梢感受器, 蠕动增强面引起腹泻, 由于肠内碱性物质大量排出, 引起酸中毒、自体中毒、脱水和贫血, 以致因病毒血症衰竭死亡。

2 病理变化

和典型的传染性胃肠炎十分相似, 小肠绒毛缩短, 上皮细胞核浓缩、破碎、胞浆呈强嗜酸性变性, 坏死性变化, 致使绒毛显著萎缩。眼观病变仅限于小肠, 有别于传染性胃肠炎, 肠管膨胀扩张充满黄色液体, 肠壁变薄, 肠系膜充血, 肠系膜淋巴结肿胀。

3 防治措施

首先要加强饲养管理。禁止从疫区引进种猪, 外地引进的带菌猪必须隔离观察, 做好猪舍周围的卫生工作和保持母猪和产房的清洁干燥, 做好全进全出和冬季的驱寒保暖工作。

4 疫苗防疫

每年冬天10月份~11月份母猪、种公猪全群接种传染性胃肠炎和流行性腹泻二联苗, 每头1头份, 经产母猪产前一个月接种1头份/头, 后备母猪产前40d接种1头份/头。仔猪断奶后10d~15d接种一次。疫苗注射用后海穴注射效果比颈部肌肉注射好。

5 抗生素疗法

猪饮用口服补液盐溶液, 配方为1000mL水中加20g葡萄糖, 3.5g氯化钠, 2.5g碳酸氢钠, 1.5g氯化钾。全群用药。

6 拌料药物治疗

猪流行性腹泻的防治 篇2

1 病原体及流行特点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属于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该病毒不耐热,对乙醚和氯仿敏感,对外界环境和消毒药抵抗力不强,一般消毒剂可将其灭活。病猪是主要传染源,传染途径主要是消化道。病毒存在于肠绒毛上皮和肠系膜淋巴结,随粪便排出后,污染环境、饲料、饮水及用具等。该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季节性,多发生于12月至翌年2月寒冷季节,气温骤变、天气寒冷时易发生,且流行速度快。各种年龄的猪都能感染发病,新生仔猪和刚断奶的仔猪最易受感染,发病后迅速扩散至整个猪场,使该病呈地方流行性。在有该病毒存在的繁殖场内,猪流行性腹泻可造成5~8周龄仔猪的断奶期顽固性腹泻。哺乳仔猪、断奶仔猪和育肥猪感染发病率100%,成年母猪为15%~19%;哺乳仔猪病死率约50%,常在4~5周内传遍整个猪场。

2 临床症状

该病主要的临床症状为水样腹泻,或在腹泻的同时伴有呕吐,呕吐多发生于吃食或吃奶后。病猪体温正常或稍高,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持续腹泻,粪便酸性,呈黄色、灰色或黑色水样或糊状,有一股很特别的臭味。病情随病猪的年龄变化而有差异,年龄越小,症状越严重。1周龄内的新生仔猪发病3~4d后多因严重脱水而死亡,死亡率可达50%~100%。哺乳仔猪发病症状明显,体温正常或稍偏高,表现呕吐、腹泻、脱水、运动僵硬等症状,少数病猪恢复后生长发育不良。同圈饲养的育肥猪感染后也会发生腹泻,但症状较轻,1~2周或更长时间后会自行康复,死亡率一般为1%~3%。成年猪症状较轻,有的仅表现呕吐,重者水样腹泻3~4d后可自愈。

3 诊断

猪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特点和临床症状与猪传染性胃肠炎无明显差别,只是病死率比猪传染性胃肠炎稍低,在猪群中传播速度也稍微缓慢一些。因此,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一步做实验室诊断,主要依靠血清学诊断,常用病毒中和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荧光抗体染色、人工感染试验等方法。

4 防治措施

4.1 治疗

(1)一旦发病,应立即隔离病猪并进行全面消毒,猪舍内采用0.1%的过氧乙酸进行熏蒸消毒,场区周边可遍撒生石灰,以切断传染途径,降低感染率。对尚未发病的猪群转移到安全的地方进行隔离饲养。

(2)治疗该病无特效药物,一般采取对症治疗,对失水过多的病猪,可减少喂料、增加饮水,以预防机体脱水和酸中毒。对发病猪全群用药,抗病毒一号1 000g+强力霉素400g+免疫晶蛋白300g+增效磺胺二甲600g+葡萄糖10kg+多种维生素500g,拌入1t饲料饲喂,连用7d;同时配合口服补液盐,在1 000mL水中加20g葡萄糖、3.5g氯化钠、2.5g碳酸氢钠、1.5g氯化钾。对个别病情特别严重的病猪采用静脉注射进行治疗,如可根据病情静脉注射5%~10%葡萄糖盐水、5%碳酸氢钠溶液及林格氏液。

4.2 预防

(1)搞好猪场卫生,定期消毒,猪舍内的粪便及时清除;寒冷季节要做好保温工作,但应注意猪舍内的通风换气,以降低空气中有害气体的浓度。对于仔猪要精心护理,注意防寒保暖。垫草要干净、干燥、松软;定期观察猪群,发现病猪马上封锁、隔离,谢绝人员参观,严格消毒猪舍、用具及周围环境。

(2)坚持自繁自养,从根本上防止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感染。引种前要进行病原检测,引入后也要隔离观察2~4周,确认无病后再并群。

(3)做好免疫接种工作。每年10~11月份母猪、种公猪全群接种猪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二联苗,1头份/头,经产母猪产前1个月接种1头份/头,后备母猪产前40d和20d分别接种1头份/头。仔猪断奶后10~15d接种1次。疫苗注射采用后海穴注射比颈部肌肉注射效果好。

5 小结

猪流行性腹泻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气候、环境、养殖条件的变化,饲料不清洁、变质等因素均容易导致猪流行性腹泻的暴发,数天内可危及整个猪舍或猪场。不分年龄大小均可发病,年龄越小,症状越重,死亡率越高。预防主要是做好猪场防寒保暖和疫苗免疫工作。该病无特效药治疗,通常用对症疗法,给予大量的口服补液盐防止脱水,用肠道抗生素防止继发感染等可减少死亡率。

猪流行性腹泻的防治 篇3

1 病原

猪流行腹泻病毒属于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到目前为止, 还没有发现本病毒有不同的血清型。本病毒对乙醚、氯仿敏感。从患病仔猪的肠灌液中浓缩和纯化的病毒不能凝集家兔、小鼠、猪、豚鼠、绵羊、牛、马、雏鸡和人的红细胞。

2 流行病学

本病多发生于12月至来年2月寒冬季节, 各种年龄的猪都能感染发病。哺乳仔猪、断奶仔猪和育肥猪感染发病率100%, 成年母猪为15%~19%。哺乳仔猪受害最严重, 病死率平均50%, 常在4~5周内传遍整个猪场。本病病原对乙醚、氯仿等敏感, 对外界环境和消毒药抵抗力不强。一般消毒剂可将其灭活。

3 症状

潜伏期一般为5~8d, 人工感染潜伏期为8~24h。主要的临床症状为水样腹泻, 或者在腹泻之间有呕吐。呕吐多发生于吃食或吃奶后。症状的轻重随年龄的大小而有差异, 年龄越小, 症状越重。一周龄内新生仔猪发生腹泻后3~4d, 呈现严重脱水而死亡, 死亡率可达50%, 最高的死亡率达100%。病猪体温正常或稍高, 精神沉郁, 食欲减退或废绝。断奶仔猪、母猪常呈精神萎顿、厌食和持续性腹泻大约一周, 并逐渐恢复正常。少数猪恢复后生长发育不良。肥育猪在同圈饲养感染后都发生腹泻, 一周后康复, 死亡率1%~3%。成年猪症状较轻, 有的仅表现呕吐, 重者水样腹泻3~4d可自愈。

4 病理变化

特征性的病理变化主要见于小肠。整个小肠肠管扩张, 内容物稀薄, 呈黄色、泡沫状, 肠壁弛缓, 缺乏弹性, 变薄有透明感, 肠粘膜绒毛严重萎缩。25%病例胃底粘膜潮红充血, 并有粘液覆盖, 50%病例见有小点状或斑状出血, 胃内容物呈鲜黄色并混有大量乳白色凝乳块 (或絮状小片) , 较大猪 (14日龄以上的猪) 约10%病例可见有溃疡灶, 靠近幽门区可见有较大坏死区。

5 诊断

本病在流行病学和临床症状方面与猪传染性胃肠炎无显著差别, 只是病死率比猪传染性胃肠炎稍低, 在猪群中传播的速度也较缓慢些。

猪流行性腹泻发生于寒冷季节, 各种年龄都可感染, 年龄越小, 发病率和病死率越高, 并逐渐呕吐, 水样腹泻和严重脱水, 进一步确诊需依靠实验室诊断。

6 防治措施

6.1 预防

6.1.1 疫苗防疫

每年冬季10~11月份母猪、种公猪全群接种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二联苗, 1头份/头, 经产母猪产前一个月接种1头份/头, 后备母猪产前40d和20d分别接种1头份/头。仔猪断奶后10~15d接种1次。疫苗注射用后海穴注射效果比颈部肌肉注射好。

6.1.2 紧急预防

当猪场发生本病时, 应做好全面消毒工作, 场区周边可遍撒生石灰, 切断传染源。加强保温工作是关键, 一般用保温灯比烧煤等效果理想, 发病时可减少喂料, 多给饮水。预防机体脱水、酸中毒, 抗菌消炎, 止泻补液。

6.2 治疗措施

猪流行性腹泻的防治 篇4

预防猪流行性腹泻发生, 在日常的养殖中要掌握以下关键点:

1 要加强饲养管理

特别是冬春季节猪群的保暖保温, 做好圈舍清洁卫生, 定时消毒, 减少病毒经粪口传播。

2 做好疫苗接种

怀孕母猪在产前3周注射猪流行性腹泻疫苗 (k88、k99) , 使仔猪获得母源性被动免疫, 同时在仔猪20~22日龄再注射猪流行性腹泻灭活疫苗, 可减少发病死亡。

3 加强管理

(1) 发病后, 首先要做好隔离消毒。迅速隔离病猪, 清洗消毒栏舍, 防止相互感染, 针对目前的病毒性腹泻, 过硫酸氢钾复合消毒剂是有效的消毒剂之一。

(2) 对症治疗, 采用止泻、补水、补液方法, 纠正猪体脱水, 常用的止泻药物是药用炭、鞣酸蛋白, 给猪饮用葡萄糖盐水能纠正脱水, 补充电解质。

猪流行性腹泻的防治 篇5

(1) 传染源。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是一种冠状病毒, 多为球形, 核酸型RNA, 只能在猪的肠上皮组织中生存, 可被常规药物杀灭。猪流行性腹泻是一种急性肠道疾病, 在猪间感染, 通过感染猪排出的粪便污染环境, 导致健康猪受到感染[1]。

(2) 流行特点。猪流行性腹泻传染的主要途径是猪的粪便, 生活在同一猪圈中或距离较近猪圈中的猪都容易感染。通过空气、饮水等媒介病毒会快速传播, 感染多数猪。该病没有明显的发病周期, 可反复感染, 发病率极高, 传播速度快, 停留时间较长。

2 病状分析

猪的流行性腹泻症状与猪自身的免疫力和生活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患猪主要表现为水样腹泻, 腹泻间呕吐, 便色发黄, 严重脱水, 体温前期正常、后期下降[2]。多数猪在患病6天左右康复, 严重者10天左右康复。仔猪主要表现为呕吐, 呕吐物多为黄色物体, 伴有水样腹泻症状。腹泻物呈透明或暗黄色水样, 较严重的仔猪肛门出现红斑, 感染的仔猪进食减少甚至停食, 多数仔猪出现脱水现象, 严重者因脱水死亡。

3 防治措施

(1) 预防措施。猪流行性腹泻是一种病毒性肠炎, 冬春季发病率较高, 死亡率较低, 预防较为简单。猪饲料中适当提高玉米等能量饲料的比例, 保证猪饲料中有利于消化、含蛋白质较高的物质, 适量添加蛋白酶等添加剂, 这样可以有效减少猪腹胀腹泻的发生。

猪流行性腹泻的发生受环境温度的影响, 冬春季节温度较低时发病率较高, 所以保证猪舍的温度非常重要。为了降低猪流行性腹泻的发病率, 需要在冬春季节给猪注射疫苗, 防止病毒对猪的侵害。为了减少外来病毒对猪的伤害, 需要定期对猪圈进行消毒处理, 严禁外来人员进入。

(2) 治疗措施。药物拌料。将药物直接拌在猪的饲料中供猪采食, 可以使用杆净金方或者血痢停等药物, 症状严重的猪可以药量加倍。口服饮水。饮水中加入药物, 让猪在饮水的过程中吸收药物。针对较为严重的病情, 可以直接对猪进行肌肉注射治疗。停食治疗法。首先清理猪圈, 在猪感染流行性腹泻之后, 将猪圈内剩余的饲料食物打扫干净。猪的腹泻会引起口渴的症状, 此时需要提供干净的饮水, 避免猪食用猪圈内的脏物。其次, 猪腹泻会引起脱水的症状, 因此需要提供干净的淡盐水。盐水的比例需要根据猪的病情和患病数量来决定, 一般的比例为一升水配食盐1g。盐水每天进行更换, 并且保证饮水充足。大猪可以自行饮水, 仔猪需要灌服, 连续服用3天。此外, 给猪服用电解质水, 能够有效地缓解猪脱水的情况。最后, 为了防止猪流行性腹泻病情严重或者引发其他疾病, 可将痢菌净散加入淡盐水中让猪服用, 能够及时控制其他病情发生, 并缩短病期, 快速治愈[3]。

4 结语

猪流行性腹泻对猪的健康生长具有严重影响, 针对这种病传播迅速、危害较大的特点, 需要进行及时的预防和治疗, 以减少猪流行性腹泻造成的不利影响。因此, 掌握这种病的特点进行对症治疗, 采取有效措施具有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符日强.猪传染性胃肠炎和猪流行性腹泻及其防治[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2 (07) .

冬春猪流行性腹泻的防治 篇6

猪流行性腹泻是冬春季节最为常见多发的病毒性急性传染病, 当病毒入侵消化道后, 使肠绒毛脱落而造成消化吸收障碍, 以剧烈水泻为特征。猪群一旦发病可迅速染及全群猪只, 危害较大, 如公猪会暂时失去配种性能, 空胎母猪要延缓发情或配而不孕, 受胎母猪很易引起早产、流产、死产, 哺奶母猪要引起严重缺水少奶及仔猪病害, 造成仔猪大批死亡 (越小死亡率越高) 或生长受阻, 对断奶猪要影响育成率, 对肉猪的死亡率虽低, 但因受负增重影响, 需增加10余天的耗料等饲养成本。北方地区也开始发生此病, 望各养猪户要引起重视, 应注意加强如下综合防治措施。

1 症状

病猪的食欲大减, 精神沉郁, 很快消瘦, 严重的脱水致死。剖检病变主要局限于小肠, 肠腔内充满黄色液体, 肠壁变薄, 肠系膜充血, 肠系膜淋巴结水肿, 胃内空虚, 有的充满胆汁黄染的液体。组织病理学的变化主要在小肠和空肠, 肠腔上皮细胞脱落, 构成肠绒毛显著萎缩, 绒毛与肠腺 (隐窝) 的比率从正常的7∶1下降到3∶1。

2 猪冬春流行性腹泻原因

(1) 本病的发生与气温相关, 气温越低, 病毒活力越强, 发病机率及病害率越严重, 故做好猪群防冻保暖, 增强猪群抗病力有助于本病预防及减轻病势效果。

(2) 宜做到予期免疫预防是行之有效良法, 即在冬春期间注射猪流行性腹泻疫苗, 可明显减少发病机率及死亡。

(3) 严防外来疫源入侵, 冬春是流行性腹泻、猪瘟、口蹄疫等病毒性疫病频发季节, 要防止因向外采办苗猪、饲料 (特别是泔水) 、运输工具, 外人来往等原因带入病源而引起传染。故需严格做好猪场防疫卫生, 消毒、隔离, 杜绝外人入舍等事项。

3 诊断要点

病猪典型症状为呕吐和水样腹泻, 临诊上与猪传染性胃肠炎极为相似。

寒冷的冬春季节是本病的流行盛期, 该病的潜伏期很短 (1-2天) , 往往从外地引进猪后不久全场突然暴发本病。病猪粪便污染的饲料、饮水、猪舍环境、运输车辆以至工作人员都可成为传播因素, 病毒从口腔进入小肠, 在小肠增殖并侵害小肠绒毛上皮。

本病的流行有不很明显的周期性, 常在某地或某猪场流行几年后, 疫情渐趋缓和, 间隔几年后可能再度暴发。本病在新疫区或流行初期传播迅速, 发病率高, 在1周内可传遍整个猪场, 以后断断续续发病流行期可达6个月。

本病以保育仔猪的发病率最高, 几乎可达100%。老母猪和成年猪多呈亚临床感染, 症状轻微。哺乳仔猪由于受到母源抗体的保护, 往往不发病, 但若母猪缺乏母源抗体, 则症状严重, 死亡率较高。

4 春流行性腹泻防治措施

冬春养猪一旦发生流行性腹泻应及时采取如下综合防治措施:

(1) 及时应用抗病毒抗菌剂至病基本控制为止。

(2) 对全群猪只用鸡新城疫l系疫苗进行干扰法防治, 使用越早效果越好。

(3) 适当控料同时, 给予充分饮用口服补液盐或淡盐糖水, 以防严重脱水致死。为有助于病猪康复, 也可在饮水中添加EM液、黄腐酸、大蒜素等绿色保健剂, 对卧地不起的重症病猪应静脉注射葡盐水, 肌注强心剂, 抗毒抗菌药物进行抢救。

春季猪病毒性腹泻的防治 篇7

1 病毒性腹泻疾病的流行特点

1.1 猪传染性胃肠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临床上以引起2周龄以下仔猪厌食、呕吐、严重腹泻、脱水和高死亡率为特征。虽然不同年龄的猪对这种病都极易感染, 但5周龄以上的猪死亡率很低, 较大或者成年猪几乎没有死亡。

1.2 猪流行性腹泻

猪流行性腹泻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肠道性传染病。各种年龄的猪对本病毒都很敏感, 都能感染发生本病, 尤其是哺乳仔猪、断奶仔猪和肥育猪感染发病率100%, 成年母猪为15~90%, 多发生于寒冷季节。

1.3 轮状毒病性腹泻

轮状毒病性腹泻是由猪轮状病毒引起的猪急性肠道传染病, 多发生在寒冷季节, 主要症状为厌食、呕吐、下痢, 中猪和大猪为隐性感染, 没有症状。轮状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强, 在18~20℃的粪便和乳汁中, 能存活7~9个月。

2 病毒性腹泻疾病的临床表现

2.1 猪传染性胃肠炎

本病多发生于冬春寒冷季节, 潜伏期一般很短, 一旦发病迅速传播, 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相互传染。仔猪的典型症状是出现短暂的呕吐, 随后伴有或继发水样腹泻。排出有黄色、绿色或灰白色稀粪, 气味恶臭。个别仔猪发病前先有体温开始短暂升高, 腹泻后体温下降, 病猪严重口渴、极易消瘦, 明显脱水。日龄越小的仔猪病程越短病死率越高。10日龄以内的仔猪大部分都在2~7d内死亡, 耐过的仔猪消瘦生长发育缓慢。随着日龄的增长, 病死率逐渐降低。

2.2 猪流行性腹泻

猪流行性腹泻临床表现症状与典型的猪传染性胃肠炎十分相似。哺乳仔猪一旦感染本病, 症状非常明显, 主要表现呕吐、腹泻, 最后出现精神沉郁、厌食、消瘦、脱水及运动失调。腹泻开始时排黄色粘稠粪便, 慢慢变成水样粪便或混有黄白色的凝乳块, 最后排出的完全呈水样腹泻。病猪表现症状的轻重随年龄的大小而有差异, 年龄越小, 症状越重。一周龄内新生仔猪发生腹泻后3~4d, 呈现严重脱水而死亡, 死亡率可达50%, 最高的死亡率达100%。病猪体温正常或稍高, 精神沉郁, 食欲减退或废绝。断奶仔猪常呈精神萎顿、厌食和持续性腹泻大约一周, 并逐渐恢复正常。少数仔猪恢复后消瘦生长发育迟缓。

2.3 轮状毒病性腹泻

临床症状表现, 潜伏期一般为12~24h。病初表现为精神沉郁, 食欲不振, 喜卧、扎堆、不愿走动, 有些吃奶后发生呕吐, 继而腹泻, 粪便呈黄色、灰色或黑色, 呈水样或糊状。症状的轻重决定于发病猪的日龄、免疫状态和环境条件, 缺乏母源抗体保护的出生后几天的乳猪, 症状表现最重。天气骤变, 温度下降或继发大肠杆菌病时, 常使症状更加严重, 病死率增高。一般常规饲养的乳猪出生头几天, 由于缺乏母源抗体的保护, 感染发病后, 死亡率可高达100%;如果有母源性抗体保护, 则1周龄的乳猪一般不易感染发病;10~21日龄乳猪感染后的症状较轻;腹泻数日即可康复, 病死率很低;3~8周龄或断乳2d的仔猪, 病死率一般为10~20%, 严重时可达50%。

3 病毒性腹泻疾病的防治措施

3.1 猪传染性胃肠炎

要想减少本病的发生, 首先要加强母猪的饲养管理, 分娩前后和哺乳期供给母猪全面均衡的营养, 使母猪能够提供给仔猪更全面、优质的营养。同时在母猪产前一个月左右接种猪传染性胃肠炎弱毒疫苗, 以增加乳汁的母源抗体。仔猪在断奶前后要做好猪瘟、猪伪狂犬病、仔猪副伤寒和猪传染性胃肠炎等相关疫苗的接种免疫工作。其次要做好猪舍的定期清洁卫生和消毒、杀虫、灭鼠等工作, 以杀灭环境中的病源微生物。保持猪舍的适宜温度、湿度和猪只密度, 以减少各种应激因素降低腹泻的发生。最后在治疗方面没有疗效好的治疗药物, 康复后的猪全血或血清让新生仔猪口服, 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但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一般都采取对症治疗和防止继发感染的治疗方式。发病的仔猪及时补水, 可用口服速效补液盐和葡萄糖兑水放入容器让猪自由饮用, 对于严重腹泻、脱水的病猪可腹腔注射或静脉注射5~10%的葡萄糖生理盐水及止泻药物。根据不同的情况使用不同的药物。

3.2 猪流行性腹泻

平时要做好本病的防疫工作, 妊娠母猪于产前一个月猪流行性腹泻弱毒疫苗, 仔猪紧急接种疫苗时, 可用猪腹泻氢氧化铝灭活疫苗接种。严格做好猪场的消毒工作, 严禁从疫区购买仔猪或引种。本病无特效药治疗, 通常应用对症疗法, 可以减少仔猪死亡率, 促进康复。发病后要保持圈舍清洁、干燥及时补水和补盐, 给大量的速效口服补液盐, 防止脱水, 用止泻药物和肠道抗生素防止继发感染可减少死亡率。也可试用康复母猪抗凝血或高免血清每日口服10ml, 连用3d, 对新生仔猪有一定治疗和预防作用。同时应立即封锁猪场, 严格消毒猪舍、用具及通道等。

3.3 轮状毒病性腹泻

猪流行性腹泻病的防治 篇8

1.1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PEDV) , 属于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到目前为止, 还没有发现本病有不同的血清型。本病毒对乙醚、氯仿敏感。病毒粒子呈多形性, 倾向圆形, 外有囊膜。从患病仔猪的肠灌液中浓缩和纯化的病毒不能凝集家兔、小鼠、猪、豚鼠、绵羊、牛、马、雏鸡、和人的红细胞。

1.2本病只发生于猪, 各种年龄的猪都能感染发病。哺乳猪、架子猪或育肥猪的发病率很高, 尤以哺乳猪受害最为严重, 母猪发病率变动很大, 大约为15%~90%。病猪是主要传染源。病毒在于肠绒毛上皮细胞和肠系膜淋巴结, 随粪便排出后, 污染环境、饲料、饮水、交通工具等而传染。主要感染途径是消化道。如果一个猪场陆续有不少窝仔猪出生或断奶, 病毒会不断感染失去母源抗体的断奶仔猪, 使本病呈地方流行性, 在这种繁殖场内, 猪流行性腹泻可造成5~8周龄仔猪的断奶期顽固性腹泻。本病多发于寒冷季节。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可在猪群中持续存在, 各种年龄的猪都易感。哺乳仔猪、架子猪和育肥猪的发病率可达100%, 尤其以哺乳仔猪严重。母猪的发病率可达15%~90%。本病主要在冬季多发, 夏季也可发生。我国从12月份至2月份为本病的高发期。本病在猪体内可产生短时间 (几个月) 的免疫记忆。它常常有一头猪发病后, 同圈或邻圈的猪在1周内相继发病, 2~3周后症状可缓解。病毒多经发病猪的粪便排出, 运输车辆、饲养员的鞋子或其他带病毒的动物, 都作为传播媒介。猪流行性腹泻病可单一发生或于猪传染性胃肠炎混合感染, 最近有猪流行性腹泻与猪圆环病毒混合感染的报道。

2发病机理

病毒经口和鼻腔感染后, 直接进入小肠。通过免疫荧光和电子显微镜检查, 病毒的复制是在小肠和结肠绒毛上皮细胞浆中进行。其他脏器内未发现病毒增殖, 由于病毒增殖首先造成细胞器的损伤, 继而出现细胞功能障碍。肠绒毛萎缩, 造成了吸收表面积的减少, 小肠粘膜碱性磷酸酶含量显著减少而引起营养物质吸收障碍, 这是引起腹泻的主要原因, 属于渗透性腹泻。严重腹泻引起脱水, 是导致病猪死亡的主要原因。猪流行性腹泻的发病机理较为复杂, 有单一因素也有多因素联合作用发病, 它涉及到疾病饲养管理及营养、环境和遗传等方面。猪流行性腹泻可分成两大类, 传染性因素和非传染性因素。传染性因素主要是指仔猪消化机能不全或神经调节机能不健全, 导致对日粮抗原过敏对外界环境条件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差, 引起的腹泻;非传染因素主要包括营养元素缺乏, 应激因素以及由病原微生物与寄生虫引起的腹泻。

3发病症状

3.1潜伏期一般为5~8d, 人工感染期为8~24h。主要临床症状为水样腹泻, 或者在腹泻之间有呕吐, 呕吐多发生于吃食吃奶后。症状的轻重随年龄的大小而有差别, 年龄越小, 症状越重。一周龄内新生仔猪发生腹泻后3~4d, 出现严重脱水而死亡, 死亡率可达50%, 最高死亡率可达100%, 病猪体温正常或稍高, 精神沉郁, 食欲减退或废绝。断奶猪、母猪常呈精神萎顿, 厌食和持续性腹泻大约一周, 并逐渐恢复正常, 少数猪恢复生长后发育不良。育肥猪在同圈饲养感染后都发生腹泻, 一周后康复, 死亡率1%~3%。成年猪症状较轻, 有的仅仅表现呕吐, 重者水样腹泻3~4d可自愈。经人工感染的潜伏期, 新生仔猪为15~30h, 育肥猪为2d, 自然感染可能稍长些。

3.2猪流行性腹泻常以爆发性腹泻的形式发生在非免疫断奶仔猪 (Ⅰ型) 或各种年龄的猪 (Ⅱ型) 。病猪表现出呕吐。腹泻与猪传染性胃肠炎相似, 但程度较轻, 传播较慢。粪稀若水, 呈灰黄色。呕吐多发于吃食吃奶后, 少数的病猪出现体温升高1~2℃, 精神沉郁, 食欲减退或不食, 尤其是繁殖种猪。症状的轻重随年龄的大小有差异, 断奶猪以及母猪呈现精神沉郁和厌食, 持续腹泻几天以后, 逐渐恢复正常, 成年猪仅仅表现精神沉郁, 厌食、呕吐等症状, 如果没有继发其他疾病并且护理得当, 猪很少发生伤亡。

4猪流行性腹泻的诊断

4.1本病在流行病学和临床症状方面与猪传染性胃肠炎无显著差别, 只是病死率比猪传染性胃肠炎稍低, 在猪群中传播的速度也较缓慢些。猪流行性腹泻发生于寒冷季节, 各种年龄都可感染, 年龄越小, 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 并且呕吐, 水样腹泻和严重脱水, 进一步确诊依靠实验室诊断。

5猪流行性腹泻的防治

5.1本病应用抗生素治疗无效, 可参考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防治办法。在本病流行地区可对怀孕母猪在分娩前2周, 以病猪粪便或小肠内容物进行人工感染, 以刺激其产生乳源抗体, 以缩短本病在主场中的流行。

5.2我国已研制出PEDV甲醛氢氧化铝灭活疫苗, 保护率达85%, 可用于预防本病, 还研制出PEDV和TDE二联灭活疫苗, 这两种疫苗免疫妊娠母猪, 乳猪通过初乳获得保护。在发病猪场断奶时免疫接种仔猪可降低这两种病的发生。

5.3接种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二价菌。妊娠母猪产前1个月接种疫苗, 可通过母乳使仔猪获得被动免疫, 也可用猪流行性腹泻弱毒疫苗或灭活疫苗进行免疫。

5.4白细胞干扰素2000~3000U, 1~2次/d, 皮下注射;口服补液盐溶液100~200m L, 一次口服。盐酸山莨菪碱, 仔猪5m L, 大猪20m L, 1次/d, 后海穴注射;应用抗生素 (四环素、庆大霉素) 防止继发感染;中药处方:党参、白术、茯苓各50g, 煨木香、藿香、炮姜、炙甘草各30g。取汁加入白糖拌少量饲料喂服。

5.5猪流行性腹泻发生时, 主要通过隔离、消毒、加强饲养管理、减少人员流动、采用全进全出制等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为发病猪提供足够的清洁饮水。患病母猪常出现乳汁缺乏, 应为初生仔猪提供代乳品。并对所有病死猪及其产品按规定作无害化处理, 对污染物、排泄物或可能污染的垫草饲料、污水等均需无害化处理, 对被污染的物品、用具交通工具、场地进行严格消毒。限制人员出入, 严禁车辆出入, 严禁猪只及其产品及可能污染的物品运出。

上一篇:ICU中心静脉置管下一篇:接线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