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新生学习数学分析

2024-05-04

高一新生学习数学分析(精选十篇)

高一新生学习数学分析 篇1

那么, 怎样才能避免学生步入高中后数学学习上的不适呢?从学生的角度来看, 应该注意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要树立学好高中数学的信心和决心, 迈好入门的第一步

首先要克服紧张情绪, 消除对高中数学不应有的恐惧心理。居里夫人说过“我们要有恒心, 尤其要有自信力”, 自信是做好事情的基础, 坚信自己的能力, 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决心, 别人能学好, 我们岂能学不好!

从初中升入高中, 知识的难度加大, 教学内容全新, 这对于刚入高中的学生而言是一个不小的变化。所以, 要提前浏览和预习高一教材, 尽力尝试自学高中课本, 以对高中数学知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有利于克服畏惧心理, 有利于降低入学后的学习难度, 较快适应高中教材, 为高中学习生活打好基础。从而在高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 切实感受到自信, 进而激发学好数学的热情, 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这是学好高中数学的开端, 也是向高中学习生活迈出的关键一步。俗语说:“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愿我们的新同学能够开好高中数学学习的头。

二、要主动适应高中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

高一新生都会有这样的感觉:高中老师和初中老师的讲课不一样, 有这种感觉确有道理。初中三年的学习生活, 已经习惯了教师的课堂教学, 猛然间换成另一位老师讲课, 不要说是讲高中课程, 就是讲初中课程也一定或多或少地有些不适应。新环境、新学段、新教材、新教师, 感到不习惯是很正常的。但是, 我们必须尽快适应高中教师的教学方法。上课要做到聚精会神, 认真听讲;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要争先恐后, 积极发言;有听不懂的知识点, 要努力思考大胆发问, 争取不留疑点。通过听老师讲、回答老师的提问、向老师请教这些思维上的交流, 缩短与老师的距离。我认为学生个人应该积极主动地适应高中教师的课堂教学, 而不应该消极被动怨天尤人, 使自己永远生活在“过去”之中。

三、要建立并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是学好高中数学极为重要的因素, 这里不妨介绍一种笔者认为比较有效的学习方法, 即预习———听讲———复习的三步循环法。它要求学生每天都要安排一定的时间预习新课, 以对将要讲解的新知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了解知识难点和疑点, 增强听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预习是接受知识的基础, 听讲是获取知识的关键。课堂上教师要讲解重要的数学概念、定理、公式和法则, 还要对数学技能进行透彻地分析, 这是学生获取知识、澄清模糊认识、提高数学技能的关键一环。注意听讲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课堂走神、听课不认真, 课后再努力也会收效甚微而事倍功半。还有一部分学生, 他们很想好好听讲, 但又不会听讲, 表现在教师讲解知识的时间, 不是重点听讲, 而是忙于做笔记, 老师讲完课, 他也记了一大片, 而对于本节知识的理解则是十分肤浅, 收获无几。我们无意否认笔记的作用, 而是强调要把重点放在听讲和理解上, 不要事无巨细, 一概记之。

四、要明确数学学习的内容和方式

数学学习的内容可分为数学概念的学习、数学命题的学习、数学技能的学习。数学研究的对象是客观事物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 而数学概念是客观事物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概念糊涂必然导致思维混乱, 所以我们必须重视数学概念的学习。要学习好数学概念就得对概念进行观察辨别、归纳抽象、强化巩固和回忆应用, 要通过经常的训练, 使之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能顺利地从记忆中提出相应的概念, 并能应用相应的概念解决问题。这就是数学概念的学习所要注意的学习方式和方法。

数学命题的学习主要是指数学公理、定理、公式和法则的学习, 命题学习的复杂程度高于数学概念的学习, 但又必须以数学概念的学习为基础。要学会掌握命题的结构, 也就是要分清哪是命题的条件, 哪是命题的结论。这是命题学习过程中所必需的, 因为这些命题的论证过程本身往往蕴涵着很好的数学思想及方法, 切不可停留在看懂的层面上而不求甚解, 真正做到从“情、理”上掌握它, 获得深切的感受和体验。

学好必要的数学基本技能是高中数学教学的最基本的目的之一, 技能的形式是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 而技能的形成又能促进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只有将知识转变为技能才能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应用, 有利于对新知识的学习和领会。

高一新生数学学习方法指导 篇2

数学是最能体现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反应敏捷能力和聪明程度的学科。数学直接影响着国民的基本素质和生活质量,良好的数学修养将为人的一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高一是数学学习的一个关键时期。许多小学、初中数学学科成绩的佼佼者,进入高中阶段,第一个跟头就栽在数学上,数学成绩不理想,数学学习屡受挫折,我想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这些同学不了解高中数学的特点,学不得法,从而造成成绩滑坡。下面我们就来谈谈高中数学的特点以及具体的学法指导:

一、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特点的变化

1、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

不少学生反映,集合、映射等概念难以理解,觉得离生活很远,似乎很“玄”。确实,初、高中的数学语言有着显著的区别。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一数学一下子就触及抽象的集合语言、逻辑运算语言以及以后要学习到的函数语言、空间立体几何等。

2、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

高一学生产生数学学习障碍的另一个原因是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阶段大不相同。初中阶段,很多老师为学生将各种题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如解分式方程分几步,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再看什么,即使是思维非常灵活的平面几何问题,也对线段相等、角相等分别确

定了各自的思维套路。因此,初中学习中习惯于这种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势方式,而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正如上节所述,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高要求。当然,能力的发展是渐进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种能力要求的突变使很多高一新生感到不适应,故而导致成绩下降。高一新生一定要能从经验型抽象思维向理论型抽象思维过渡,最后还需初步形成辩证形思维。

3、知识内容的整体数量剧增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又一个明显的不同是知识内容的“量”上急剧增加了,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初中相比增加了许多,辅助练习、消化的课时相应地减少了。这就要求第一,要做好课后的复习工作,记牢大量的知识;第二,要理解掌握好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使新知识顺利地同化于原有知识结构之中;第三,因知识教学多以零星积累的方式进行的,当知识信息量过大时,其记忆效果不会很好。因此要学会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形成板块结构,实行“整体集装”,如表格化,使知识结构一目了然;类化,由一例到一类,由一类到多类,由多类到统一;使几类问题同构于同一知识方法;第四,要多做总结、归类,建立主体的知识结构网络。

二、科学有效地进行学习

高中学生仅仅想学是不够的,还必须“会学”,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才能提高学习成绩。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反复使用的方法将变成人们的习惯。什么是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

(1)制定计划使学习目的明确,时间安排合理,不慌不忙,稳打稳扎,它是推动我们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但计划一定要切实可行,既有长远打算,又有短期安排,执行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磨炼学习意志。

(2)课前自学是上好新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课前自学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自学不能搞走过场,要讲究质量,力争在课前把教材弄懂,上课着重听老师讲思路,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

(3)上课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学然后知不足”,课前自学过的同学上课更能专心听课,他们知道什么地方该详,什么地方可以一带而过,该记的地方才记下来,而不是全抄全录,顾此失彼。

(4)及时复习是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多方面查阅有关资料,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效,一边复习一边将复习成果整理在笔记本上,使对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

(5)独立作业是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灵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过程。这一过程也是对我们意志毅力的考验,通过运用使我们对所学知识由“会”到

“熟”。

(6)解决疑难是指对独立完成作业过程中暴露出来对知识理解的错误,或由于思维受阻遗漏解答,通过点拨使思路畅通,补遗解答的过程。解决疑难一定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做错的作业再做一遍。对错误的地方没弄清楚要反复思考。实在解决不了的要请教老师和同学,并要经常把易错的地方拿来复习强化,作适当的重复性练习,把求老师问同学获得的东西消化变成自己的知识,长期坚持使对所学知识由“熟”到“活”。

(7)系统小结是通过积极思考,达到全面系统深刻地掌握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重要环节。小结要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以教材为依据,参照笔记与资料,通过分析、综合、类比、概括,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达到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经常进行多层次小结,能对所学知识由“活”到“悟”。

(8)课外学习包括阅读课外书籍与报刊,参加学科竞赛与讲座,走访高年级同学或老师交流学习心得等。课外学习是课内学习的补充和继续,它不仅能丰富同学们的文化科学知识,加深和巩固课内所学的知识,而且能够满足和发展我们的兴趣爱好,培养独立学习和工作的能力,激发求知欲与学习热情。

2、注意研究学科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

数学学科担负着培养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任。它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对能力要求较高。学习数

论高一新生如何学习数学 篇3

预习是学生在老师讲课之前独立地自学新课的内容,做到初步理解并为上课做好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学会预习是尽快适应高中学习的关键一步,是高一新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前提。

(一)明确意义是学会预习的前提

学会预习是现代高一新生的基本素质,预习意义在于:

1.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自觉学习,掌握自学的方法,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2. 预习有助于了解新课的知识点和难点,为上课扫除部分障碍。

3. 有助于提高听课效果。预习时不懂的或模糊的问题,上课老师在讲解这部分知识时,容易将问题搞懂,真正达到预习的目的。

(二)“读、划、写、查”是预习的基本方法

1. “读”——先将教材精读一遍,以领会教材大意。然后根据学科特点,在反复细读,如数学概念、规律、例题等逐条阅读。

2. “划”——即划大意、划重点。将一节内容的重点、规律、概念等划下来分别标上记号,以帮助上课听讲时的记忆。

3. “写”——即将自己的看法或疑问写在书边。

4. “查”——即自我检查预习的效果。合上书本思考刚才看的内容,哪些易看懂,哪些模糊不懂和做课后习题,检查预习的效果。

二、记好笔记是学好数学的环节

学好高一数学在学习方法上要有所转变和改进,而做好数学笔记无疑是非常有效的环节。善于做笔记,是一个学生善于学习的反映,为此数学笔记应该记一些:

1. 记疑难问题。将课堂上未听懂的问题及时记下来,便于课后请同学或老师把问题弄懂,不会导致知识断层。

2. 记思路方法。对老师在课堂上介绍的解题思路方法和分析思想及时记下来。课后加以消化,如有疑问,课后及时问老师或同学。

3. 记归纳总结。记下老师的课堂小结,这对于浓缩一堂课知识点的来龙去脉,使学生容易掌握本堂课各知识点的联系便于记忆。

4. 记错误反思。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聪明人不犯或少犯同样的错误”,记下自己所犯的错误,并用红笔加以标注,以警示自己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在反思中提高。

三、做好作业是学好数学的反馈

如何培养高一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篇4

一、课外给学生人文的关怀

高一的新生, 特别是农村中学大多数是住宿生, 其中一部分在小学、初中一直在父母身边, 初到一个陌生的环境, 可能会有很多的不适应.这时作为高一的数学教师, 无论你是不是班主任, 都应该关心学生, 让他们感觉到家庭的温暖, 使他们对教师产生信任感, 亲切感.试想一下, 一位整天死气沉沉, 板着一副面孔的教师, 学生怎么可能接近你, 更不要说让他们和你一起融入课堂, 积极思考和解答问题了.对待基础不好的学生, 更需要以情感人, 他们可能进校的时候分数不太高, 有自卑感, 教师要耐心地与他们交流, 消除他们对数学的恐惧, 打消他们的顾虑, 让他们感觉老师是他们的朋友, 而不是高高在上的“老师”.这样才能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也是为情感教学做铺垫, 因为进行情感教学, 培养学生的学习的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习成绩的一个重要的环节, 同时要营造一种民主、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二、课堂上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情境, 能调节课堂气氛,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老师给出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 问题总是随着一定的情境而产生的, 教师可以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 就急于传授知识, 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淡漠的态度, 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教师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是数学教学成功的保证.

例如:在函数的概念这一节课有的教师一开头就把主动权给了学生, (教师)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变化的世界, 日出日落, 斗转星移, 六月份我们决战中考, 现在我们已经是高一的希望之星了, 请同学们说说你身边变化的现象.在这个问题情境中给了学生充分的自由想象的时间和空间, 促使学生积极思考, 这样使学生不单纯地利用已有知识和习惯去解决问题, 而是使学生产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愿望.然后教师从学生们举出的例子中抽出几个典型, 与学生们一起分析、研究、抽象出函数的概念, 相信经过这一过程学生对函数的概念的理解会更为深刻.再比如在函数的奇偶性这一节, 教师开头可以给出这样问题: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并判断f (-x) 与f (x) 和-f (x) 之间的关系: (1) y=2x+3, (2) y=x3, (3) 通过这样创设情境, 概括出来的奇偶性的概念在学生的头脑中会更牢固, 学生觉得自己也能做一些数学发现, 他们会越学兴趣越足.这种体验使他们懂得有效的学习方法, 使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各方面的能力才能加强.

高中数学能力的考查就包括抽象概括能力的考查, 而抽象概括能力的考查要求是:能够通过对实例的探究, 发现研究对象的本质, 能够从给定的信息材料中概括出一些结论, 并用于解决问题或做出新的判断.所以我们应该从高一课堂抓起, 体现以学生为主, 让学生自主探索, 领略数学的乐趣, 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创设适当的情境让学生能在其中自浅入深地掌握知识点.

三、精心设计题目, 攻克教学难点

高一数学中有很多较难的知识点、概念都比较抽象, 对学生的理解应用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这些难点直接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进一步发展, 影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所以攻克教学难点是成功进行后续教学的保证.这就要求我们要精心设计题目, 这里讲的题目包括课堂上讲解的例题, 练习, 课堂作业, 课后作业.我们知道对题目的解法的探究就是对概念定理的继续学习, 是对其深化理解的过程, 是对其方法的继续熟练, 是数学学习的深入与发展.数学学习中真正发生数学的地方都无一例外的充满着数学的解题活动, 这些都要求我们要精心设计题目.首先题目要有吸引力, 题目设计一定要围绕教学内容, 针对教学难点, 让学生有眼前一亮的感觉, 这样的题目才能让学生印象深刻, 让学生兴致勃勃地思考, 愉快地体验学习的乐趣, 要保证有吸引力, 题目一定要有趣, 要新颖, 求新求变对新事物感兴趣是高一新生的天性, 为了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可以以最新的事物为载体, 渗透数学的知识和思维方式.其次题目要有深刻的内涵.我们设计的题目不能只在求趣求新上做文章, 还要有一定的内涵, 要能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体现数学的本质及思想方法, 要有针对性, 基础性, 典型性, 还要有一定的梯度, 使程度不同的学生各有所得, 都能从题目中感到成功的喜悦.只要我们处处留心, 善于动脑, 就一定能设计出更紧扣教材的富有知识性趣味性的学生喜欢的题目.

四、课后及时辅导, 为学生答疑解难

高一学生知识经验不足, 认知能力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这给他们学习抽象的函数内容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所以在向课堂四十五分钟要质量的同时, 也不能忽略课后辅导这一环节, 学生在课堂上没听懂或似懂非懂的, 教师要耐心地讲解, 有些学生有疑难问题的教师要及时地答疑解难, 使学生能对每一节的内容都能掌握的很好, 这样才能进行后续学习.当然也要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的精神, 要知难而进而不能养成“不懂就问”的习惯.经过自己思考之后还弄不懂的问题可以问同学、问老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能力和学习习惯并能自主地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要求学生对新题、难题时要积极调整心态.

高一新生如何把握数学学习方法 篇5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有何不同?难易程度如何?怎样才能更好地学好数学?

一、重视初高中教材的衔接,弥补一些基础知识上的缺陷

以前初中里十分重要的因式分解、代数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指数和对数运算法则等知识在现在的初中教材中已弱化,但在现在的高一教材中的集合与函数章节中马上就要用到这些知识,这就形成了一个知识落差。如果高一新生对这些知识不加以弥补,那么一接触高中知识就会处处出现“拦路虎”。所以高一新生一定要重视初高中教材的衔接,弥补自身基础知识上的一些缺陷。

二、转变观念、正确认识初高中数学的区别,改进学习方法 与初中数学相比,高中数学对概念、定义、定理、公式、公理的理解与运用要求更高,并且知识点多、内容多、难度更大。这就要求高一新生调整自己的学法,从初中的“紧跟老师”上升到自身还要积极主动地学习。要学会独立思考,善于类比联想、归纳总结。由于内容多、题型多,老师不可能重复讲解训练,因此高一新生要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许多知识要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己花时间去钻研。

三、重视高一阶段的学习部分新生经过初三这一年的拼搏成功升入高中学习,这本身是可喜可贺的一件事情,但部分学生错误地形成了两个认识上的误区:其一是初三拼累了,到高一要好好休息一下;其二是高考像中考一样,高三用功点就行了。殊不知,就高中数学而言,高一数学是最重要的,其实理化也一样。以数学而言,高一的函数可以说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其中涉及的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在整个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时时有所涉及,而且高考中与函数有关的问题往往达到60%左右。又如立体几何,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高中知识连贯性强,知识体系较为严谨,因此高一阶段不认真学习将直接导致学习成绩的滑坡。“高中变数很大,一切皆有可能。”这句话用于那些学习成绩不够理想的同学,其意是只要自己足够认真了,那么学习成绩就会回升,高考中将会有不俗的成绩。但中考成绩不错,而到了高中后成绩不断滑坡的学生也不在少数,这不能不引起新生的警惕。

引导高一新生把握数学学习起点 篇6

1.认识初高中数学知识领域的不同。

初中数学难度中等、知识面窄,而高中数学知识面广,是对初中的数学知识的进一步推广和延伸,如:初中角的范围是0°~180°,但实际应用中则有720°、-300°等角的存在,为此,高中将角的概念推广到任意角,包括所有大小的角。再如:高中要学习“立体几何”,在三维空间中求几何体的体积和表面积。初中数学规定负数开平方无意义,但在高中数学中i2=-1,即把数的概念扩大到复数范围。

在初中数学中,题目、已知条件和结论用常数给出的较多,一般地,答案是常数和定量。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大多是按定量来分析的,这样的思维只能是片面地、局限地解决问题;在高中数学学习中教师将会大量地、广泛地应用代数的可变性去探索问题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如:求解一元二次方程时我们采用对方程ax2+bx+c=0(a≠0)的求解,讨论它是否有根和有根时根的情形,使学生很快地掌握所有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另外,在高中学习中教师还会通过对变量的分析,探索出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解题时所用的数学思想。

2.注意初高中学习方法的不同。

相对于高中数学课堂,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进度较慢,教师力争让多数学生理解知识点,掌握解题方法,然后通过大量的练习、课外指导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而高中阶段随着开设的课程增多,数学学习的时间比初中要少,数学教师不可能像初中那样监督每个学生,也就不可能等每个学生都掌握了所学知识再去进行新课教学。

初中生做题一般先模仿,模仿熟了,再按照自己的思考去解题,其中模仿教师的较多;但高中数学由于知识难度的增大和知识面的拓宽,学生难以模仿,学生的数学成绩也很难拔尖。现在高考数学旨在考查学生的能力、创新思维,避免学生高分低能。初中生大量的模仿容易形成思维定势,使他们变得保守、僵化。就拿几何来说,我们接触的是现实生活中的三维空间,但初中只学了平面几何,那么就不能对三维空间进行严格的逻辑思维和判断。再如,代数中“数”的范围只限定在“实数”,那么就不能有效地解决方程根的类型问题等。高中数学知识的多元化和广泛性,将使学生掌握全面、细致、深刻、严密的分析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也是在提高学生思维的递进性,培养高品质的思维。

3.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

高中学习如果靠教师讲解高考中的所有习题是不可能的,只有通过较少的、较典型的一两道例题的讲解,去融会贯通这一类型的习题。除此之外,还需要学生自身的学习及大量练习。另外,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的题型也在发生变化,如近年来出现了新颖的应用题、探索题和开放题。因此,只有靠学生自学、自己去深刻理解和练习,方能适应高考的要求。

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好高中数学的解题策略,让学生在思考问题中学会归纳,挖掘自身潜力。此外,善于把数学概念与生活应用结合起来。所有学科都是从实际问题中产生的,数学概念也应回归于现实生活,如角的概念、直角坐标系的概念、极坐标系的概念都是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来的。只有回归现实才能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更真切,在应用概念判断、推理时才会准确。

另外,教师还要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高中数学能力包括逻辑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计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等五大能力,这些能力是在不同的数学学习环境中培养的。在平时学习中,教师要注意开发不同的学习场所,引导学生参与一切有益于数学学习的实践活动,如数学第二课堂、数学竞赛、智力竞赛等活动。活动中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在观察中培养能力,比如,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是通过实验活动思考培养的。

高一新生学习物理的心理障碍分析 篇7

一、畏难, 心理压力较大

初中物理重在表浅的定性研究, 所研究的现象具有较强的直观性, 而且多数是单一的、静态的, 教学要求以识记为主;高中物理所研究的现象比较复杂而抽象, 多数要用定量的方法进行分析、推理和论证, 教学要求重在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讨论和解决实际问题。例如, 高一物理的运算又迅速地从单纯的算术、代数运算过度到函数、图像、向量、极值等运算。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分析、概括、推理、想象等思维能力, 应用数学能力以及与之对应的优化方法、学习习惯和思维质量, 这对于刚上高中的只有形象思维或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尚处于经验型阶段的高一学生来说, 无疑是一个思维方式中质量上的飞跃。高中物理难学是确实存在的现象, 大部分的学生觉得成绩比初中退步了, 对现在的成绩感到不满意, 而且对学习高中物理有较大的心理压力。众所周知, 在高考各科成绩中, 物理学科的平均分历来都是较低的;而在学生当中“物理难学”成为抹不去的阴影。不良的竞争, 过大心理压力的长期作用, 会使青少年的心理承受力不胜负荷, 从而产生学习障碍, 结果“台阶”的跨越更显艰难。

二、刻板的学习方法, 惰性心理

初中以形象思维为主、通常从熟悉、具体、直观的自然现象和演示入手建立物理概念和规律。高中从理想模型代替直观现象客体入手, 通过逻辑判断和抽象思维建立概念和规律, 这种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 必然使得学生要改进原来的学习方法, 才能达到新的要求。学习上产生困难, 往往并非学生思维水平或智力的问题, 而是学生不知道该怎样去学。事实上, 学生学会物理, 到自己会用物理差距还非常大。从我多年的调查分析, 大部分的学生还没有掌握正确、合适的学习方法, 这已是他们在物理学习中遇到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学生获取物理知识的途径只限于课堂听讲, 缺乏对自然科学的探索精神。课后只是为了做题而做题, 死记公式, 生搬硬套。少了求知的热情, 成功的喜悦, 只靠考试、升学的压力是无法产生浓厚兴趣和学习欲望的, 反而会出现“惰性心理”, 完全依赖老师课堂讲解, 思维惰性大, 思路狭隘, 满足于固有的思维模式, 受固有的方法框框约束, 只能套用知识, 不能灵活运用知识, 只能模仿, 不能创新, 思维僵化。“满堂灌”教学法和“题海战术”是产生惰性心理的温床。现在普遍的研究学者认为,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 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存在惰性心理的障碍, 就不会主动去汲取知识, 学不到真正的东西, 也不可能成为新世纪的创新人才。

三、思维负迁移, “晕轮”效应

思维定势的迁移分为正向迁移和负迁移。对新知识的学习起积极、促进作用的为正向迁移;起干扰、抑制作用的为负迁移。物理教学中思维定势负迁移的消极表现:

1.在解决新问题时, 盲目地照搬旧经验, 不注意新旧问题间的差异。

2.由于思维定势造成思维方式的僵化, 不利于思维的发散, 缺乏创造性。

3.在建立概念和规律时, 学生因未真正掌握其内涵和外延, 便会造成“定势错觉”, 而极易迁移到应用中去。不能区别相互之间有联系的物理概念, 如电压和电动势, 电势与电势能, 质量与重量, 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 光的干涉和光的衍射等。

4.学生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时的稳定性和清晰性差, 理解不透彻, 将一些本质不同, 但表面上相近、相似、或相关的概念或规律混淆, 产生晕轮效应, 成为学习的障碍。

四、性别心理障碍

在跨越初高中“台阶”的过程中, 有的人越往上攀登越感吃力, 不乏落伍者。而落伍者中, 有不少是女生。理科是女生弱项的舆论和事例, 常压得女生不敢放胆去学习物理, 造成心理负担, 使学习信心不足。例如, 近几年各省高考实行“3+X”以来, 其中”X”科选读物理的女生较少, 在理科重点班的女生则更少。女生学好物理的信心明显低于男生, 学习的劲头也不如男生, 对自己不敢高要求, 做题时, 也不够灵活。在大部分人认为女生学习物理至少在某方面比男生困难的情况下, 女生的心理压力实在不小。科学研究表明, 男女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方面都存在差异。但这些差异主要不是表现在水平上, 而是特色上的不同。男生在抽象、理解思维方面较强;女生在形象、机械思维方面较强, 在高中偏向逻辑推理的学习中, 女生喜欢记忆的方法已不适用了, 从而在成绩上出现退步现象, 但特色的差异并不代表能力水平的高低, 只是一开始的适应程度的不同, 使有的女生心理上产生障碍, 缺乏信心, 畏缩不前。

那么,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下面介绍一些打破心理障碍的方法:

首先, 要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学科情感, 提高学生的学习情商。

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学生的情感比作土地, 把学生的智力比作种籽。他说:“只关心种籽而忘了耕地, 等于撒下种籽喂麻雀。”兴趣和好的动机, 能够很大地促进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师要处理好师生关系, 激励学生不怕挫折, 勇于前进;要“思学生所想, 解学生所难, 料学生所错, 投学生所好”。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的作用, 并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改变一讲到底的做法, 而是根据教学目的, 通过“设疑”“析疑”, 启发学生的思维, 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见解, 参与课堂讨论, 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

其次, 注重物理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

物理是一门基于实验的学科, 实验在物理研究、教学中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的新课改中物理实验的教学加重了, 高中物理更抽象, 而学生的自我意识又增强了, 他们更倾向于独立思考。演示实验可以使他们”眼见为实”, 学生实验更使他们有自己动手的机会, 课外小实验又有趣, 学生都比较乐于参与。

可见, 实验确实是受学生欢迎的, 良好的实验课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并且简单的、生活化的实验材料, 可以给学生亲切感, 消除对物理学的畏难情绪。有人曾说过, 实验的教育价值与实验装置的复杂程度成反比。但教师同时也要注意实验的针对性, 不要令学生看过了、做完了, 还不明白是什么意思, 不知道实验有什么目的和作用;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心态, 如为了结果完美而修改资料, 把实验当游戏等。

最后, 给女生充分的鼓励, 树立自信心, 消除过重的心理压力。在高中物理学习中, 女生处于劣势不是绝对的, 不应盲目自卑。通过努力, 女生也可以取得优秀的成绩。

摘要:总结高一新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存在的几种心理障碍, 并且提出相关的解决办法。

高一新生学习数学分析 篇8

高一数学学习是中学阶段承前启后的关键期, 帮助高一新生尽快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于我们数学教师来说, 如何帮助新生尽快熟悉高中的数学学习,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树立自信的学习信心, 更是一个需要重视的任务.

一、学会区别正常学习心理状态与不良的学习状态

1.培养主动的学习态度, 体会“要我学”与“我要学”的区别

初中生在学习上的依赖心理是很明显的, 是“要我学”.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学生的学习依赖于教师为其提供套用的“模子”;家长望子成龙心切, 经常“参与学习”, 进行课后辅导检查.升入高中后, 高一年级的学生, 习惯依赖的套用“模子”没有了, 家长辅导的能力也跟不上了.许多同学学习不制订计划, 课前没有预习, 上课忙于记笔记, 没听到“门道”.其学习因依赖心理而滞后, 有很强的依赖心理, 跟随老师惯性运转, 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这时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主动的学习态度, 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单元小结和及时改错.把具有良好学习习惯的优秀同学树为榜样, 让其他同学借鉴.

2.正确区别正常的心理与异常的心理状态

经过中考后, 高一年级的学生有的思想开始松懈, 尤其在初一、二时并没有用功学习, 只是在初三临考时才发奋了一、两个月就轻而易举地考上了高中的同学, 甚至错误地认为高一、高二根本就用不着那么用功, 只要等到高三临考时再发奋一两个月, 也一样会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的.而高中数学的难度远非初中数学能比, 需要三年的艰苦努力, 加上高考的内容源于课本而高于课本, 具有很强的选拔性, 想等到高三临考时再发奋一两个月, 其缺漏的很多知识是非常难完成的.教师在教学中, 要提倡学生制订高中三年学习计划:高一打好基础, 高二是关键, 高三出成绩.有利于在学校形成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 在三年各有侧重, 培养学生自我心理调节能力.

3.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体会“死记硬背”与“活学活用”的区别

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 剖析概念的内涵, 分析重点难点, 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学上课不能抓重点难点, 不能体会思想方法, 只是赶做作业, 乱套题型, 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 机械模仿, 死记硬背, 结果是事倍功半, 收效甚微.因此作为教师, 要让高一新同学有个改变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准备;同时, 在课堂中研究讨论各种困难问题, 让高一新同学体会强化良好的学习方法.

4.重视基础发展健全的人格, 改变“一听就明”“一看就会”“一做就错”的学习误区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 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 常轻视基本训练, 不去认真演算书写, 但对难题很感兴趣, 重“量”轻“质”, 陷入题海, 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基础教学, 强调每一个题目都应该有完整的过程, 要有始有终.帮助学生体会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知识的深度、广度的区别, 多用“问”“想”“做”“评”的教学模式, 鼓励思考, 让学生在学数学的过程中发展健全的人格.

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科学的学习方法

1.课前预习, 做到心中有数

每一节课老师都要认真准备, 学生当然也不例外.只有课前预习过所要学习的知识, 才能知道自己哪里有问题, 心中有了疑问才能认真听课, 而且带着问题听课也能提高听课效率.

2.注重课堂, 做好笔记

在预习充分的基础上听课就显得格外的重要.带着问题听课, 才能注意力集中, 注意思考、分析问题, 特别仔细听老师的分析思路, 把关键性部分听懂听会.这也可以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 锻炼自己的思维.要充分利用好课堂这块阵地, 学习数学的过程是活的, 在随着教学过程的发展而变化, 尤其是当老师注重能力教学的时候, 教材是反映不出来的.数学能力是随着知识的发生而同时形成的, 无论是形成一个概念, 掌握一条法则, 会做一个习题, 都应该从不同的能力角度来培养和提高.所以要让学生养成认真听课的好习惯.要教育学生听的时候不能光听, 要学会记笔记.记的笔记主要反映老师在课堂上的主要精神与意图、典型问题、普遍性的问题, 还有老师的板书.只有科学地记笔记才可以提高45钟课堂效果, 这也可以方便以后的复习.

3.课后认真整理、复习, 写好总结

听课之后, 必须对笔记、知识点进行整理、复习.笔记上有老师讲的在这一小节中有哪几种题型, 每种题目的一般解法和思路是什么, 从而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题的能力.复习过知识点之后, 才能掌握并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也可以提高答题的正确率.

在不断的整理、复习的过程中, 你也会逐步总结出一般性的学习步骤, 简单概括为四个环节:预习、上课、整理、作业和一个步骤:复习总结.每一个环节都有较深刻的内容, 带有较强的目的性、针对性, 要落实到位.一个人不断接受新知识, 不断遭遇挫折产生疑问, 不断地总结, 才有不断地提高.

4.独立、规范、按时地完成作业

①不管是课堂还是课外的作业都必须独立完成, 这样才能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 好及时补救.②所做的作业不但要做得整齐、清洁, 可以培养一种美感, 还要有条理, 这是培养逻辑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③作业要按时完成, 要讲究效率.应该十分钟完成的作业, 不拖到半小时完成, 今天可以完成的作业, 不拖到明天.这就要求做作业要集中精力.

总之, 在高中教学刚刚开始的时候, 我们数学教师更要关心新生, 除了在课堂上多注意学生的知识接受情况, 在课后我们更要关注新生的心理变化以及学习生活方面所出现的问题.为了能够让高一新生在整个高中学习有个好的开端, 在数学学习上提前进入状态, 我们除了要在教学中多研究教材, 仔细设计, 还要在学习方法以及自信心培养上多引导学生, 让学生在高中的学习上有一个健康、正确、高速的起跑!

高一新生学习数学分析 篇9

悠悠,是一名重点高中一年级女生,从小学到初中,学习很努力,成绩一直比较好。在第二学期开学一周左右的学习中,她发现班级其他学生的优点更加突出,文学功底都比较深,老师说的内容他们能够跟上老师思路,并且回答的精彩,自己却办不到。悠悠认为,“我什么都不行,别人都会”“我落下的太多了”“我上课怎么能不认真听课呢”“我怎么不好好听呢”。

在班级竞选中,悠悠被同学推选为团支书,她告诉自己要好好学习。在高中的第一次期中考试中,她虽然认真备考,但考试结果仍为班级中上等,她感觉自己应该可以考得更好些。她发现自己有几门相对薄弱的科目,于是在这几科上更加用心,有一次问老师问题,老师无意中说“刚讲过的,不会吗”,她当时觉得很羞愧,认为老师烦了,觉得她问的问题太简单了。于是再遇到问题的时候,她就不再找老师去问,薄弱学科落下的内容也越来越多。晚上她回家写作业时,也从刚开始能完成各科目的作业,发展到先做完非薄弱学科并且完成部分薄弱学科作业,最后发展到薄弱学科的作业已经写不进去,效率低下,坐到那里开始走神,经常到第二天早上才完成或者根本就完不成,有时会受到老师的批评,然后才能把作业补上。

高一第一学期末,上薄弱学科的课时,悠悠总感觉自己像个局外人,一堂课下来不知道老师讲的是什么内容。期末非薄弱学科成绩有所下降,薄弱学科成绩不好。妈妈让她不要着急,要努力把落下的学科补上。假期时还上了一门薄弱学科补习班,悠悠感觉效果很好,补习班的老师也表扬了她。分文理科后,悠悠选择了文科,但她还是感觉上有些科目的课时难以集中精神,自己就像在神游,似乎离课堂很远,老师讲课的情景就像演电视,还常常是静音的。

通过以上案例的描述及与悠悠的交流,我们不难发现,目前悠悠身上表现出的主要是焦虑。我们可以理解悠悠的心情,本来在初中时是一名优秀的学生,但上了高中后,她发现自己应付起来没有那么轻松了,在薄弱学科上她感到了无名的紧张,内心开始感到很不安,不满意自己的表现,于是自信心开始下降。从案例中我们也可以找到相关的表现,如近一学期以来,学习上遇到不会的问题后没能得到及时的解决,不会的问题越来越多,而自己又不愿意落在学生后面,内心想努力追赶,但学习动机过强,反而使学习效率很低。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悠悠的日常睡眠时间和其他同学一致,虽然在校期间活动比其他同学少一些,但身体健康,无明显的生理原因,因此可以排除身体机能出现问题的可能。

同时,任课教师因她问的问题简单而无意中说的几句话挫伤了她的自信心,从而使悠悠产生了惧怕心理,以后遇到不会的问题不再向老师求助,并且对老师所教的科目也产生了想学但学不会的矛盾心理。

●用领悟疗法挖掘焦虑的深层次原因

对学习的焦虑情绪导致了悠悠成就动机过强,进而产生了目前的不适应状态,这种过强的成就动机求助者自己意识不到,因而也不知道焦虑的原因,这种过强的成就动机处在潜意识层(或前意识)中。采用领悟疗法,把其潜意识(或前意识)中过强的动机挖掘至意识层,然后加以解释,使其领悟,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下面是咨询师与悠悠的部分对话。

师:老师描述,你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样的情景。比如,你不喜欢做枯燥的事情,老师恰恰让你做一件枯燥的事情,就是把这20本书中每一本书的第一段内容都抄下来,完成这些大约需要多长时间呢?

生:……30分钟吧。

师:好,就按你说的,完成这些大约需要30分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后老师将告诉你解决现在问题的最佳方法,你愿意做吗?

生:虽然枯燥,但是可以得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很愿意做。

师:好的,继续想象,你拿起了第一本书开始抄写,你一句一句地写,写完了一段,接着拿起下一本书抄写另一段,你认真地写着,写完了7本书,这时,老师说只剩下5分钟的时间了,你看了看剩下的书,发现还有13本书。现在什么心情?

生:着急呀,时间过得好快,一定抄不完了,抄不完了就得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怎么办呢?

师:(此时,悠悠面目有些微红,分析是紧张所致)是呀,着急。接着想,那接下来的5分钟,你是怎么做的?一边想,一边告诉老师,好吗?

生:……我快速地翻着书,写着字,像机器,没有思维。

师:老师知道了,你能记着这5分钟写了什么字吗?

生:什么都不知道。

师:很好。慢慢睁开眼睛吧!能给老师复述一下刚才说的情景吗?

生:能。(把大致内容复述了一遍。)

师:是这样的,在刚才的情景中,你对这个任务兴趣一般,但还是愿意做,因为你知道做完这件事很重要,开始注意力很集中,心情平静,可是当知道在规定时间内不能完成任务时,头脑混乱了,很紧张,而自己又要努力完成这个看起来不可能的事情,到最后也不知道都抄写了什么?

生:是的。

师:那么现在把开始我们讨论的问题“上课的时候不能好好听课,想别的,也不知道想的是什么,是不上进的表现”和刚才经历的情景相比,你看有什么发现吗?可以写一写。

生:我,我在薄弱学科上,听不进去是正常的反应,不是不上进的表现。

通过想象和对话,悠悠比照自己,意识到对于不会的科目,自己上课状态不好原来是可以理解的,越想听注意力越不集中,过强的动机对结果反而产生了干扰和抑制作用,导致了更糟的结果,自己现在就是太想成绩好了,成绩才那么糟糕。她的眼神顿时变得清晰起来,焦虑情绪得到一定的缓解,并尝试着调整自己过高的动机,把动机调整到合理的可接受水平。

●用语义辨析技术消除悠悠的不合理信念

根据合理情绪理论,认知导致了情绪的产生。悠悠之所以产生不良的焦虑情绪,往往存在着不合理的信念。因此可采取语义分析技术,找出并纠正其深层错误信念,使悠悠把“我”分解为一些特定的时间和行为,从而使她能够用对具体事件的评价来代替对自我的整体性评价。通过辨论的方法,使其摆脱不合理的信念。

我们注意到在悠悠第一次来访和第二次来访开始谈话时都在使用同样的一句话:“老师,我什么都不行。”我们就从这句话入手。

师:噢,你说“什么都不行”,那“什么”指的是哪些具体的方面呢?

生:就是我们现在开学上的课。

师:既然是这样,你觉得可否把你说的“什么都不行”这句话具体说成“我现在学习上不行”呢?

生:可以。

师:你们学习很多科目,那是所有科目都不行吗?

生:嗯,不是的,语文、历史那些学科不行。

师:明白了,你现在在学习语文、历史这些学科时,感觉不行。那么,除了这两科,还剩下几科呢?

生:还剩下……7科。

师:原来是这样,你开始说“什么都不行”,实际上应该说“现在学习语文、历史两科时,有些吃力,其他7科还可以。”

至此,悠悠意识中存在的糟糕至极、以偏概全的观念被她察觉到了,而这种观念就像是可怕的魔爪,极大地伤害着悠悠的自信,不是“什么都不行”,而是“两科不行”。当意识中的错误观念呈现在悠悠面前时,悠悠更加自信了,并且不断强化自己的这种新认识,为她可以轻松地进行补救学习吃了一颗定心丸,焦虑程度再次降低。

我们也知道个体只要能够保持身体肌肉放松,就可以消除随时产生的紧张和焦虑情绪。为此,在辅导悠悠的过程中,训练悠悠掌握放松技术,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通过使自己放松从而克服学习上焦虑的症状,并进一步指导在学习中出现焦虑情绪时加以运用。

●效果

本案例共进行了5次咨询。第1次咨询主要进行积极暗示的干预,第2次咨询前,悠悠说上课前告诉自己可以听好这节课,在薄弱学科上课开始时能听见几句话,然后又不知道老师在讲什么。可以发现,她的心理焦虑、紧张得到一点点的放松了。

第2次咨询主要运用认知疗法和放松训练,咨询后悠悠意识到了自己目前动机过强,而动机过强会使自己不能专心,学习效果糟糕。第3次咨询后,引导悠悠制定补救学科的目标:6级目标,完成目标需要一学期的时间,其中第一级目标要1周能完成,悠悠说,一级目标当日已经达成,但为稳定情绪、巩固认识,她主动设定为1周的时间,并说自己可以独立地一步一步地进行了。到此,我们欣喜地看到悠悠不良焦虑情绪得到化解,过高的动机得到矫正,咨询师叮嘱其回去后要经常放松自己,强化合理信念,树立信心,以保持和巩固咨询效果。

高一新生学习数学分析 篇10

高中数学相对初中数学来说, 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习适应不良的学生最严重的问题是没有一套高效的学习方法。所以, 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进行学法指导, 端正学生学习态度, 帮助每位学生适应高中数学学习, 是非常重要的。为了让高一新生尽快适应高中的数学学习, 笔者主要从高一新生的学习现状、高一教师的教学方式两个方面调查和分析了高一新生数学学习适应不良的相关问题。

一、调查对象、目的及方法

(一) 调查对象

杭州市某重点高中全体高一学生和高一数学教师。

(二) 调查目的

从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成绩、学习的自我感受等方面了解高一新生的数学学习适应问题, 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做准备。

(三) 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课堂考察;个人访谈。

二、调查的实施及结果

本次调查在杭州市某重点高中展开, 一共发放问卷393份, 回收390份, 回收率99%。由于其调查对象和访谈对象为重点高中的师生, 没有把调查范围扩大到各个阶层的师生, 所以调查结果会有一定的局限性。

(一) 学生初中的学习程度

调查显示, 该校有25%的学生来自重点中学, 其余来自普通中学或农村中学;从中考成绩看, 有30%左右的学生在110分以上。来自重点中学的学生能很快适应高中的数学学习节奏, 而来自普通中学的学生则需要更多自身的努力。因为约70%的学生可能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 所以在高一进行数学学法的指导势在必行。

(二) 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查显示, 学生对学习数学还是挺有兴趣的, 只有约20%的学生兴趣不大 (谈不上兴趣或不感兴趣) 。有兴趣就有求知欲, 就会想着如何把数学学好, 这直接影响学生在高中数学学习上的状态。该校大部分学生选择了积极的学习方式, 有80.91%的学生选择“寻找适合高中数学的学习方法”, 但也有小部分“兴趣不大”的学生选择了“紧张的中考才结束, 要好好休息一下”, 认为“我初一、二没有好好念书, 初三好好做题中考考得很好, 高中我也一样;初中我听听课就可以考得很好, 题不用多做, 高中也基本这样”。

(三) 学生的学习信心

调查显示, 认为“高中数学难学 (很难、较难) ”的学生占81.67%, 有34%的学生认为“不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有35%的学生“需要三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来适应”, 仅有28.75%的学生表示对学习数学“很有信心”。这也跟初中课堂教学容量小、知识相对简单、课时充足有关。在初中, 教师可以放慢课堂教学进度, 让全体学生理解知识点和解题方法, 然后通过大量的课内外练习让学生掌握。而高中教学内容多, 课时紧, 课堂容量肯定大, 高中教师很难像初中教师那样监督每个学生的作业和课外练习, 这就必然会使一些在学习上非常依赖老师的学生一时手足无措。

(四) 学生对自身学习成绩落后的原因分析

调查显示, 只有3.3%的学生“对自己的数学成绩满意”, 有32.06%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数学成绩是落后的”。在分析自己的数学成绩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时, 有71.75%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习方法学要改进”, 认为是“自己不努力的”只占16.53%。

(五) 学生的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

从调查结果看, 很多高一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 有39%的学生“基本不看课外资料”, 有55.22%的学生对课外数学学习“没有自己的安排”, 有93.22%的学生“对上课内容不预习”, 7%的学生“上课能主动参与”, 只有40.71%的学生会对复习小结“进行归纳整理”。相比之下, 大多数学生在做作业方面的习惯稍好, 有84.47%的学生选择“自己独立完成”;订正作业的习惯也不错, 有60.81%的学生选择“等老师讲完, 反思后再订正”;“对于不懂的问题能请教老师”的只有9.16%。这些都表明现在的高中生在数学学习上的主动性还是比较差的。学生在初中时习惯了对老师的依赖, 不善于独立思考和分析, 习惯于死记硬背。到了高中, 学生对老师的依赖虽略有改进, 但依然存在, 例如只会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上课记笔记分不清重难点, 等等。

(六) 教师的教学方式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 大多数学生 (占79.64%) 认为“高中数学课堂节奏快、容量大, 与初中课堂很不一样“。初中教师更倾向于保姆式教学, 事无巨细地讲解知识, 把较多的精力放在技能技巧的训练上, 并会对学生的学习不断加以督促, 体现的是“时间加汗水”的不断重复提高;而高中数学教师更倾向于系统性与网络化, 重视课堂45分钟的效率提高, 由于内容多, 课时紧, 学生往往只能掌握通解通法。关于教师的课堂教学, 23.91%的学生“喜欢主动参与”, 44.27%的学生“喜欢独立思考”;关于上课听不懂的原因, 18.06%的学生认为“老师讲的速度太快”, 54.70%的学生认为“老师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 这说明大部分学生还是喜欢探索数学知识的。关于授课方式, 76.08%教师采取了“边讲边练, 讲练结合”的传统授课模式。这说明教师要在关注自己的教学更有效的同时, 还要更多关注学生的学习观念, 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高一新生数学学习适应不良的原因分析

(一) 学生的心理因素分析

1. 依赖心理

现在的学生很多从小都是在父母的安排下长大, 在学校里也习惯了老师替他安排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 到了高中一下子少了老师的反复叮嘱和督促, 突然就感到很不习惯了。很多学生不会掌握学习的自主权, 学习没有计划, 等着老师归纳概括并分门别类一一讲述, 对老师提供的详尽解题示范也是一一模仿, 从不质疑。

2. 定势心理

有一种普遍现象, 多数高一新生认为紧张的中考才结束, 高一要休息过渡一下。还有的学生认为初中时只在初三第二学期好好做了些习题就轻而易举地考上了重点高中。出于这种想法, 很多学生开始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不刻苦, 不努力。有的学生因为在初中数学始终学不好, 而高中数学难度还要大, 他们认为更不容易学, 于是表现出两种极端状况:一是破罐子破摔;一是找老师拼命补习, 而不去找原因, 找高中数学的学习窍门, 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还有的学生因为习惯于初中老师“讲一道例题然后给出相应的类似题目进行模仿”的方法, 认为以前的教学模式适合他, 而高中数学的课程特点和课时不可能让老师像初中数学课那样上, 这一矛盾的存在带来的结果是学生数学课能听懂但作业不会做, 或者平时学得不错, 考试成绩就是不理想。

3. 重结论心理

数学教学中长期存在重视数学结论而忽视数学学习过程的问题。学生方面, 平时同学间的互相交流多为对答案、比分数, 班级也缺乏深层次的问题讨论。教师方面, 由于课时紧张, 教师对概念的生成过程、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结论的形成过程轻描淡写, 导致学生一知半解地记下老师的板书或答案。此外, 很多教师评价学生也多会侧重于分数, 家长更是如此。这些无疑助长了学生偏重结论的心理。所以学生只会死记公式、定义、概念, 知识理解不透彻, 无法形成正确的数学知识体系, 导致做题时“张冠李戴”。

4. 急躁心理

高一新生各个方面表现很积极, 有一股冲劲, 但是很容易急躁。有的上课心神不宁, 坐不住;有的贪多求快, 作业草草了事, 不顾质量;有的平时不认真, 到考试前几天临时抱佛脚, 想一蹴而就;还有的考试时审题不仔细, 找不到清晰的解题思路。这样的学生一遇到挫折就会一蹶不振, 而不去想失败的原因在哪里。

(二) 客观原因分析

1. 初、高中教材间梯度过大, 教师难教, 学生难学

初中教材偏重于实数集内的运算, 缺少对概念的严格定义或对概念定义不全, 如函数的定义、三角函数的定义就是如此;对不少数学定理没有严格论证, 或用公理形式给出而回避了证明, 如不等式的许多性质就是这样处理的;教材坡度较缓, 直观性强, 对每一个概念都配备了足够的例题和习题, 各个知识点反复训练, 学生在学习中能得到大量练习。而高一教材第一章就是集合、映射的近世代数知识, 紧接着就是函数概念, 指、对函数的分类问题, 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证明, 等等。高一教材概念多、符号多、定义严格, 论证要求高, 数学思想丰富, 高一新生学起来相当困难。此外, 高一教材内容多, 每节课容量大, 而课后配备的练习少而且容易, 没能完全体现教材的思想和方法, 导致学生得不到充分的练习。

2. 高一新生不适应高中教师的教学方法

有些学生往往上课听得懂, 但作业不会做;不少学生觉得平时学得不错, 可考试成绩上不去。究其原因, 初中的数学教师重视直观、形象教学, 每讲完一道例题后布置相应的练习, 学生能得到充分的训练;而高中教师授课时强调数学的思想方法, 注重举一反三, 在严格的论证和推理上下功夫。高一教师往往都是刚带完高三的, 往往用高三复习时应达到的难度要求来对待高一教学, 造成初、高中数学教学方法上的巨大差距, 致使高一新生普遍适应不了高中教师的教学方法。

3. 高一学生的学习习惯及方法不适应高中数学学习

高一学生有不少不适应高中数学学习的习惯和方法。

一是没有制订学习计划, 学习目的不明确。高一新生还是习惯于老师给他们安排好学习任务、学习步骤, 有的虽然有一定的计划和目标, 但实施时经常自己降低要求, 或者只是迫于老师或家长的压力勉强去完成。这样, 其学习总是处于被动地位。

二是课前没有养成预习的习惯。由于高一学习任务重, 学生经常以没有时间为由几乎不预习。也有学生不知道怎么预习, 只是走马观花似地把书过一遍, 不懂得要带着问题听课。很多高一新生反映老师上课节奏太快, 其实原因在于自己没有坚持课前预习。

三是听课习惯不好。学生都知道认真听课是学习的重要环节, 但是高一新生在听课时常表现出一些不好的习惯, 如:上课开始了, 心思还在课外或思维停留在上节课的某些问题上;上课时不会选重点听或记, 有的学生整节课就是不停地记笔记, 有的学生只要老师不提醒就不记;不喜欢跟着老师一起分析问题, 不善于质疑, 老师说什么是什么, 听课中缺乏自己的思考。

四是不及时复习。学生仅满足于课堂上听听, 课后不管课上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哪些知识需要整理, 只要到考试前才会想到复习。

上一篇:森林中幼龄林下一篇:海洋科学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