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中的人性化

2024-05-04

景观设计中的人性化(精选十篇)

景观设计中的人性化 篇1

1 景观与人性化设计概念

景观是指景观功能在人类聚居环境中固有的和所创造的自然景观美, 它可使城市具有自然景观艺术, 使人们在城市生活中具有舒适感和愉快感。人性化设计是指在设计过程当中, 根据人的行为习惯、人体的生理结构、人的心理情况、人的思维方式等等, 在原有设计基本功能的基础上, 对环境进行优化, 使观众参观起来非常方便、舒适, 在设计中是对人的心理生理需求和精神追求的尊重和满足, 是设计中的人文关怀, 是对人性的尊重与认同。人性化景观设计是城市景观发展的更高阶段, 是人们对设计师提出的更高要求, 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2 人性化设计在景观设计中的体现

景观的人性化在景观设计中有着明确的国家规范为支撑, 但是对于细节的把控和处理则取决于设计师的经验和能力。

2.1 通过对景观环境功能的开发和挖掘来体现以人为本

设计的目的是为人民服务, 在城市景观设计中任何产品或者设施都应做到以人为本, 功能优先, 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 并为其注入更多感情色彩。

2.1.1 自然化设计

城市景观设计将人作为自然的一部分, 重视人类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 摒弃了掠夺式开发的弊病, 达到人与自然共生的理想。为城市景观设计树立一个健康的、可持续的发展目标, 把对自然环境的追求作为景观设计的核心内容。

2.1.2 人性化设计

以人为本是景观设计的出发点, 任何景观产品都是直接或者间接为人民服务, 在城市景观设计中任何产品都是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 将是否能满足人的需要作为衡量的唯一标准。

2.1.3 个性化设计

每一个人都是一个个体, 有着与众不同的需求, 怎样在公共城市景观设计中满足不同人的个性化需求是每个设计师都要必须思考的问题。这就对景观设计师提出了更多要求, 既要符合设计规范的要求, 满足大众的审美需要, 又要求其具有个性化色彩, 给人耳目一新的设计效果。

2.1.4 协调性设计

城市景观设计中有诸多因素, 如何能让景观产品发挥其最佳效果, 除了本身具有独特设计特色以外, 能否满足功能需要、能否满足人的需要都是决定景观设计成败的关键要素, 而能否融入本地文化环境、生活环境、自然环境则是设计成败的决定性因素, 任何景观设计产品都应做到和谐统一, 将独特的设计效果与周边环境进行最大化的协调完善。

2.2 通过对景观形式的构思来体现思想内涵

景观设计就是通过各种景观产品来表现一定的精神需要和思想内涵, 而任何景观产品都需要通过象征性的符号造型, 温和的色彩搭配, 合理的空间尺度把握, 科学的材料运用来营造出美好的城市环境景观, 满足广大人民的审美和生理需要。

2.2.1 尺度

“城市的本原是人际交流”, 城市的公共空间必须以“人的尺度”为空间的基本标尺, 才能为人的活动交流创造条件。所以城市景观设计中空间尺度的处理是否得当, 是城市景观设计成败的关键, 处理空间尺度的基本依据就来自于对人的行为心理特征的研究。

2.2.2 造型

任何设计效果都需要一定表现形式, 造型构图则是表现设计效果的直接手段, 通过象征性的构图造型使得设计效果更加具体化、明确化, 以此更加清晰地的表达设计师的设计意图, 使景观设计产品做到形神兼备。

2.2.3 色彩

任何好的景观产品都具有较好的色彩搭配, 任何景观产品给人的第一感触首先来自于色彩信息, 合理的色彩使用不仅能大大提高景观产品的观赏效果, 也可以带给人们强大的生理感受和精神影响。

2.2.4 材料

材料本身所具有的纹理和质感可以大大提升景观产品的观赏效果, 不同材料的搭配使用可以带给人们不同的观赏体验。因此, 针对不同设计需要和场所, 可以针对性的进行材料选择。

2.2.5 装饰

各种景观产品都需要表现一个特定的主题, 各种主题都要经过一定的装饰装修才能更好的被观赏者理解欣赏, 更好的体会其中的涵义。

2.2.6 图案

图案作为设计中的一种必须具备的因素, 可以增加设计主题中文化的表现气息。

2.2.7 音效

在景观环境中有另一种有独特魅力的背景就是音效。在茂盛幽静的丛林中, 淡雅悠远的音乐的效用使得游人走在林中的路上能彻底放松, 忘记日常生活与工作纷繁复杂的压力, 在大自然中享受那诗意的栖息。

2.3 借助于语言词汇的妙用来制造人文气息

李嘉诚曾对他的品牌员工说过, 他们卖的不是物品, 而是一个梦。景观设计师不仅要表现设计产品的功能性, 还应考虑其所体现的文化内涵和思想境界。运用人性化的语言词汇更能增添景观产品的人性化特征, 给人心灵震撼和情感体验。

3 小结

人性化设计是目前设计行业发展的大趋势, 任何设计产品不考虑人的需求而盲目设计只能是一败涂地。通过对大量景观环境“人性化设计”分析研究, 让人们更加感受到体贴入微的设计, 让景观环境更加深入人心, 更加符合人的需要。这也充分让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关系成为可能, 对人性的需要和情感的关心是对人性关怀的具体体现, 也正是对“以人为本”设计理念的肯定与完善。

参考文献

[1]孟雅凡.美国景观设计的先驱[M].中国建工出版社.

[2]俞孔坚.理想景观探源[M].田园城市出版社.

[3]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东南大学出版社.

[4]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中国建工出版社.

浅谈景观设计中的人性化论文 篇2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对环境的需求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对于生态化、人性化、个性化的景观环境需要则是每个景观设计者的奋斗目标。

1 景观与人性化设计概念

景观是指景观功能在人类聚居环境中固有的和所创造的自然景观美 , 它可使城市具有自然景观艺术 , 使人们在城市生活中具有舒适感和愉快感。人性化设计是指在设计过程当中,根据人的行为习惯、人体的生理结构、人的心理情况、人的思维方式等等,在原有设计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对环境进行优化,使观众参观起来非常方便、舒适,在设计中是对人的心理生理需求和精神追求的尊重和满足,是设计中的人文关怀,是对人性的尊重与认同。人性化景观设计是城市景观发展的更高阶段,是人们对设计师提出的更高要求 , 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2 人性化设计在景观设计中的体现

景观的人性化在景观设计中有着明确的国家规范为支撑,但是对于细节的把控和处理则取决于设计师的经验和能力。

2.1 通过对景观环境功能的开发和挖掘来体现以人为本

设计的目的是为人民服务,在城市景观设计中任何产品或者设施都应做到以人为本,功能优先,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并为其注入更多感情色彩。

2.1.1 自然化设计

城市景观设计将人作为自然的一部分,重视人类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摒弃了掠夺式开发的弊病,达到人与自然共生的理想。为城市景观设计树立一个健康的、可持续的发展目标,把对自然环境的追求作为景观设计的核心内容。

2.1.2 人性化设计

以人为本是景观设计的出发点,任何景观产品都是直接或者间接为人民服务,在城市景观设计中任何产品都是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将是否能满足人的需要作为衡量的唯一标准。

2.1.3 个性化设计

每一个人都是一个个体,有着与众不同的需求,怎样在公共城市景观设计中满足不同人的个性化需求是每个设计师都要必须思考的问题。这就对景观设计师提出了更多要求,既要符合设计规范的要求,满足大众的审美需要,又要求其具有个性化色彩,给人耳目一新的设计效果。

2.1.4 协调性设计

城市景观设计中有诸多因素,如何能让景观产品发挥其最佳效果,除了本身具有独特设计特色以外,能否满足功能需要、能否满足人的需要都是决定景观设计成败的关键要素,而能否融入本地文化环境、生活环境、自然环境则是设计成败的决定性因素,任何景观设计产品都应做到和谐统一,将独特的设计效果与周边环境进行最大化的.协调完善。

2.2 通过对景观形式的构思来体现思想内涵

景观设计就是通过各种景观产品来表现一定的精神需要和思想内涵,而任何景观产品都需要通过象征性的符号造型,温和的色彩搭配,合理的空间尺度把握,科学的材料运用来营造出美好的城市环境景观,满足广大人民的审美和生理需要。

2.2.1 尺度

“城市的本原是人际交流”,城市的公共空间必须以“人的尺度”为空间的基本标尺,才能为人的活动交流创造条件。所以城市景观设计中空间尺度的处理是否得当 , 是城市景观设计成败的关键 , 处理空间尺度的基本依据就来自于对人的行为心理特征的研究。

2.2.2 造型

任何设计效果都需要一定表现形式,造型构图则是表现设计效果的直接手段,通过象征性的构图造型使得设计效果更加具体化、明确化,以此更加清晰地的表达设计师的设计意图,使景观设计产品做到形神兼备。

2.2.3 色彩

任何好的景观产品都具有较好的色彩搭配,任何景观产品给人的第一感触首先来自于色彩信息,合理的色彩使用不仅能大大提高景观产品的观赏效果,也可以带给人们强大的生理感受和精神影响。

2.2.4 材料

材料本身所具有的纹理和质感可以大大提升景观产品的观赏效果,不同材料的搭配使用可以带给人们不同的观赏体验。因此,针对不同设计需要和场所,可以针对性的进行材料选择。

2.2.5 装饰

各种景观产品都需要表现一个特定的主题,各种主题都要经过一定的装饰装修才能更好的被观赏者理解欣赏,更好的体会其中的涵义。

2.2.6 图案

图案作为设计中的一种必须具备的因素,可以增加设计主题中文化的表现气息。

2.2.7 音效

在景观环境中有另一种有独特魅力的背景就是音效。在茂盛幽静的丛林中,淡雅悠远的音乐的效用使得游人走在林中的路上能彻底放松,忘记日常生活与工作纷繁复杂的压力,在大自然中享受那诗意的栖息。

2.3 借助于语言词汇的妙用来制造人文气息

李嘉诚曾对他的品牌员工说过,他们卖的不是物品,而是一个梦。景观设计师不仅要表现设计产品的功能性,还应考虑其所体现的文化内涵和思想境界。运用人性化的语言词汇更能增添景观产品的人性化特征,给人心灵震撼和情感体验。

3 小结

展示空间设计中的人性化设计 篇3

展示活动的空间,不是一个简单的空间概念,它充满着人流和信息流的转换,是一个流动着的空间,不仅如此,展示空间还应加入人的感觉因素,注意参观者在参观过程中的心理历程感受。

本文从解释展示空间设计和人性化设计这两个概念的内涵出发,进一步阐述了以人为本对商业展示设计的重要性,最后从展示空间设计中空间要素的人性化、灯光照明的人性化、色彩设计的人性化、材质选择的人性化这几个角度和层次对展示空间设计中的人性化加以论述。

关键词:

展示设计 人性化设计

展示,是现代社会任何行业都必须运用的主要推广和拓展手段,企业内部的构成内容、产品特色、社会团体构成的各类信息、商务活动、文化事业活动、社会公益活动、专业研讨会等,在会期间举办一定规模和主题性展示,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缺少的有效交流手段,每个企业和社团在诉求商业目标的同时,也以形式化手法表现出对商业的、公益的、文脉的人类社会交流方式的新作为和新贡献。所以,空间设计的意义在展示中显得更具有观念更新、手法创新的特征,在现代社会的商业文化建设中,更以物质性的构成再塑出非物质的文化艺术内涵。

展示空间是现代社会构成中的特殊舞台。在这个舞台上,企业产品在向人们展招,社会思潮在向人们倾诉,技术成果在向人们展现,文化积淀在向人们演绎,结构方式在向人们呈现,情趣构想在向人们奉献……这是现代社会物质和精神双重文明的标志,是人类进入更新时代的通道。

一.展示空间设计的概念

展示空间是指能满足人获得信息需求的空间,它是一个以开放性和流动性为特点的公共空间。展示空间的信息被物化,在设计时通过多种的视觉传达设计和多元的设计构成来表达一个高度统一的信息传播展示空间。

展示空间是指能够满足人获得信息需求的空间。展示空间概念是以人(即展示者和参观者)的存在为前提的。对我们来说,空间就是有意义的场所,它应该满足人的某些特定需求。

展示空间设计在满足人的认知、感受和获取信息的基本需求之后,需要进一步建立展示者和参观者的互动状态,使观众能够游历穿梭于空间内核中,对各个局部的空间内容进行把握,综合地得出整个展示艺术特征的总体印象。

二.人性化设计的概念

人性化这个词对我们来说已不算陌生了,人性化也在慢慢地融入我们的生活。到底什么是人性化呢?所谓人性化指的是一种理念,具体体现在美观的同时能根据消费者的生活习惯,操作习惯,方便消费者,既能满足消费者的功能诉求,又能满足消费者的心里需求。简单的说,就是“以人为本”,这个说法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吧。

那什么是人性化设计呢?人性化设计是以人为中心展开设计思考,注重提升人的价值,尊重人的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在以人为中心的问题上,人性化的考虑也是有层次的,既要考虑作为社会的人,也要考虑作为群体的人,还要考虑作为个体的人。抽象与具体、整体与局部相结合,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实现利益相结合。

人性化设计要符合人性的需要。人不仅仅是一种物质存在,也是精神主体。人的需要不仅仅是物质的需要,更重要的也有精神需要。而设计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导向,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高质量的满足能产生丰富多彩、和谐愉快的精神需要。这种需要是随着人类文化发展逐渐形成的,它反映了人的本性,反映了人与社会的和谐丰富性的要求。

一个好的设计就是把人的价值放在设计首位,符合人的心理需求。设计应是以人的需要、爱好和兴趣为目的的,人类是社会的主体,适合人的设计是设计师当今首要任务,如果设计不合理,就必然违背人性。

三.展示空间设计中各要素的人性化设计分析

近年来,随着人们自我意识的觉醒、消费观念的进步,展示空间设计经历了只重视能否排列整齐的“陈列”阶段,以及追求视觉效果的“展示”阶段,现在已迈向以人为本的“人性化”阶段。然而,展示空间的人性化设计在满足人们基本使用功能的需求以外,还应更多地关注设计的综合社会价值,关注人们精神和情感需求的满足。这就要求设计师在对顾客或消费者进行针对性研究的基础上,还必须将目光放到商品展示过程中的情景和状态进行研究,并且就展示空间与消费者之间的各种关联因素也要进行考究与推敲,对展示空间在物质与精神层面进行全方位设计。因此在具体的设计中,展示空间人性化设计的方法需要在空间、灯光、色彩、材质这四大要素而展开空间要素的人性化、灯光照明的人性化、色彩设计的人性化、材质选择的人性化。

1.空间要素的人性化

展示空间是观众聚集的场所,使提供参加社会活动的积极空间。设计者首先要考虑展示所面对的对象是“人”这一主体。因此空间规划的人性化主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遵循人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例如:人是具有领域行为和人际距离特征,在设计不同的空间时就要考虑空间距离的划分,一般而言,密切距离在0.15米~0.45米,个体距离为0.45米~1.20米,社会距离为1.20米-3.60米,公众距离为3.60米-7.50米以上。其次,不同的空间形状给人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著名建筑师贝聿铭先生在谈及华盛顿国家艺术馆的设计理念时,认为该馆采用三角形斜向的空间造型,是希望三角形的斜向空间能给人动态的和富有变化的心理感受。最后,空间的人性化设计还在于功能化、人情化、个性化与人文化4个方面的协调与和谐。(图1)

2.灯光照明的人性化

随着国际照明领域发展的日新月异,照明的发展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展示空间中,设计师要有意识地利用各种照明灯具去塑造光的环境,不同的光效来塑造不同的艺术主题。光的环境塑造是灵活多样的,展示照明中的光环境应该既能使观众感到舒适愉快,又不易分散观众的注意力,从而使观众能够集中注意力去欣赏展品,因此光的环境塑造在展示设计中的重要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例如商業空间的人性化设计注重为顾客构筑一种购物体验,消费者购物不再仅仅是为了满足物质性的需求,而且要享受其中的过程,追求感官的舒适和精神的放松。照明不再只关心商品看上去怎样,还会关心顾客的肤色看上去是否更漂亮,甚至关注商品被试用的时候与人在一起的感觉如何,灯具的造型、灯光的强弱可以强化橱窗气氛,增强展示效果。(图2)

3.色彩设计的人性化

由于色彩对于人的心理和生理的重要作用,设计师在展示空间环境中越来越注重对色彩人性化设计的表达。一般的展示空间,大多采用中性或柔和的色调,以突出展品,取得色彩上的和谐。为了增加设计的趣味性,让顾客产生愉快的心情和舒适的感受,通常运用道具、版面以及灯光的色彩来影响整个空间的色彩基调。

在展示空间设计中,色彩是营造展示气氛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成功地展示色彩设计,应该具有很强的视觉吸引力,能充分体现展示空间的艺术魅力和展品的整体形象。而色彩的人性化设计体现为合理地运用色彩,是实现展示设计效果的重要环节。

色彩搭配人性化设计的方法主要包括:根据商品的属性与顾客消费群体的特点,确定一种颜色作为统帅空间的主色调;尽量选用比较容易实现空间协调的同类色和邻近色;调节空间距离,避免对比色或互补色在同一视角内以较大的比例出现;以无彩色、中性色缓解色彩的对比程度;以透明材料作为高纯度色彩的载体,使它们能以透叠的方式与空间中的其他色彩融合;依靠色彩明度或纯度的渐变达成调和;通过降低环境中一种或多种颜色的纯度达成调和;通过缩小空间中不易协调颜色的面积达成调和;通过添加色彩的肌理效果达成调和;通过改变光源的色彩倾向统一整个空间的色调。

4.材质选择的人性化

人对于材质的知觉心理过程是不可否认的。质感本身也是一种艺术形式,如果空间是感人的,那么良好的材质可以使空间设计用最简约的方式实现艺术化。质感肌理是通过表面的特征给人视觉感受达到心理联想的象征意义,设计师往往将材料本身的特点和设计理念结合在一起来表达特有的展示主题。如软膜拉蓬天花材料在十九世纪始造于欧洲,进入中国市场后就深受广大设计师和专业用户的欢迎和喜爱。这种革命性的软性材料的柔韧性良好,可以自由地进行多种造型的设计,能配合设计师设想,造成多种平面和立体的形状,并有多种颜色和面料可供选择,新颖美观,耐用安全,造型多样,安装快捷等优点。(图3)

展示设计材料的种类繁多且分类方法各不相同,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全球提倡低碳环保,展示设计材料的开发、研制和生产全面步入“环保型”、“健康型”时代。作为设计师从人性化设计考虑应多采用无毒、无味、无刺激和不易燃等安全特性,符合生态环境标准的高品质新型环保涂料。

四.结语

人性化在景观设计中的体现 篇4

1 概况

山西省图书馆地处太原市长风文化商务区的“文化岛”北端。根据太原市城市总体规划要求, 长风商务区拟建设成为商务办公、行政中心、文化休闲为一体的城市生态园林式综合公共活动中心。本项目用地南接中央轴线, 北临美术馆, 在空间形态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项目用地范围内分为标高±0.000及标高-6.500两层。总用地面积约为61 894 m2, 其中待征用地面积22 072 m2, 图书馆净用地面积39 822 m2。图书馆净用地面积包括图书馆基底占地面积9 622.8 m2, 其食堂基底占地面积1 134 m2, 室外广场占地面积29 065.2 m2。其总平面图见图1。

2 总平面布置

本设计根据文化岛整体规划及图书馆主体工程的要求进行设计。结合现代图书馆所注重的人与知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相互交流的设计理念, 强调空间的开放性, 使室外空间变得丰富生动, 从而使来此的读者达到一种精神上的升华。-6.500层在图书馆主体周围设计了下沉庭院, 庭院内设有室外台阶、楼梯可上至±0.000平台。既解决了-6.500层的自然通风、采光问题, 又有效快捷地组织了平台上下人流, 使大量人流很快到达±0.000平台, 同时形成丰富错落的室外景观空间。在±0.000层读者次要出入口处的平台上和食堂北侧的平台上设计了景观天窗, 既解决了-6.500层的自然通风、采光问题, 又美化了环境景观。在整个设计中钢筋混凝土结构平台成为连通各个景观区域及进入主体建筑的重要交通纽带。在图书馆的入口部分通过折线形式的大小平台与主体立体交接, 同时通过楼梯和大台阶垂直交通衔接着地上与地下广场, 方便人们使用。顺应规划要求, 临内河设置滨水步行道及斜坡绿化带。-6.500层在图书馆食堂西侧设置台地绿化与±0.000层衔接, 目的是为了起到一定的采光通风效果;南侧设计斜坡式绿化与±0.000层衔接, 以达到景观上渗透, 空间上的延续;±0.000层图书馆主入口前设计不规则的几何形草坡绿化及入口广场成为主体建筑的延伸;图书馆东侧区域综合运用下沉广场、瀑布、浮雕墙等元素强化了场前空间的内容。汽车与自行车停车场的位置设于-6.500层图书馆的西南侧, 杜绝车流对上部人流的影响, 提高活动安全系数和景观品质。

在整个室外平台的设计中, 绿化和建筑彼此融合, 相辅相成。使其室外环境成为该建筑文化的延续。平台铺装、景观灯具布置均延续了周边市政平台的构图, 材料一致, 以保证整个文化岛平台的完整统一。

3 竖向布置

根据山西省图书馆建筑设计施工图纸和长风文化商务区文化岛景观设计图纸, 竖向设计中考虑尽量处理好本场地与建筑、周围道路场地的衔接关系, 减少填挖方量。此场地采用平坡式布置, ±0.000绝对标高定为786.6 m, 建筑主入口的室内外高差为0.3 m;场地内最小坡度为0.5%。平台上设有雨水口收集雨水后通过雨水立管排至-6.500标高地面, 再通过地面雨水口收集经雨水管系统有组织地排入市政雨水管。

4 建筑立面设计

平台部分立面设计采用干挂万寿红色花岗岩板饰面;挡土墙立面设计采用万寿红色劈裂砖饰面;总体设计延续建筑主体立面色调风格, 保证与主馆的统一完整性, 同时力求营造一种来自传统院落、街巷空间的内涵。东南侧景观鸟瞰图见图2。

5 景观设计

1) 铺装部分:-6.500层车行路面采用混凝土路面;停车场采用植草砖, 在满足停车要求的同时也绿化了环境;沿建筑背立面一侧人行广场采用锈色面砖, 沿建筑正立面一侧人行广场采用万寿红色面砖, 并在铺装间增设不规则几何形花岗岩色带, 打破了单一的铺装样式。-4.500标高下沉广场水池周围采用生态木地面, 增加了读者的趣味性。±0.000层平台铺装均采用花岗岩, 并在其中穿插不同颜色的色带, 与平台下场地铺装色调相协调统一。2) 植物部分:充分考虑本地土壤特点、植物四季季相更替和色彩搭配, 以使在不同的季节形成不同的景致。沿内河景观草坡划分为两个区域, 分别种植荷兰菊和八宝红景天, 并在其衬托下沿景观路设计不同植物的树阵, 例如新疆杨、杜仲、香花槐、紫玉兰、日本晚樱和元宝枫。沿图书馆周围广场种植元宝枫并主要位置点缀大型景观树国槐;在主入口前绿化种有国槐、香花槐、紫玉兰、日本晚樱、元宝枫、金叶女贞、胶东卫矛、紫叶小檗等等。整体景观高低错落、疏密有致, 以期创造出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读书环境。3) 小品部分:a.景观雕塑:在图书馆主入口南侧挡土墙上设了一组以“书”字为主题的不同字体雕塑, 让读者在阅览之余多多了解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b.瀑布:在场地东侧-4.500标高半下沉广场处设计了一个梯形瀑布水景, 瀑布沿文化石饰面挡土墙缓缓流下水池, 水池边设生态木步行道, 并在步道北侧种植一棵大型国槐景观树, 构成了一幅亮丽的风景。c.围树坐椅:在主入口北侧下沉广场设置了一排围树坐椅, 以供读者休息, 在满足功能的基础上, 创造美观大方的景观。4) 照明部分:沿内河景观草坡道路一侧设计高压钠灯, 灯杆高度9 m;沿建筑周围道路和平台设计金卤灯, 灯杆高度6 m;主要出入口平台两侧增设LED地埋灯;绿化周围设1 m高节能灯;景观树下设投光灯;水池里设线性水下LED灯。通过轮廓照明、泛光照明、重点照明、水体照明、内透照明多种手法, 营造出不同环境的视觉氛围, 满足读者心理上和精神上的追求。

6 无障碍设计

1) 坡道:出入口、入口平台处均设置无障碍坡道;同时考虑残疾人下入下沉广场, 在景观草坡处设计了无障碍坡道。2) 盲道:广场、建筑物入口处等设置盲道。3) 标志:在有无障碍设施的位置, 设国际通用的无障碍标志牌。4) 停车位:场地南侧停车场设2个无障碍停车位。

7 结语

本工程现已投入使用, 在设计中所贯穿的对城市空间环境的尊重及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受到了大众及相关专家的广泛认同, 作为一个建筑师深感有责任在自己的设计业务中体现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的观念, 使我们的城市建筑室外空间更加和谐。

摘要:结合山西省图书馆设计实例, 对建筑室外环境景观的人性化体现进行了探索, 就建筑总平面布置、竖向布置、立面设计、景观设计等作了描述, 为类似建筑设计积累了经验。

景观设计中的人性化 篇5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06-9-21 15:13:00 发布人:admin

--李梁军,黄朝晖

[关键词]人性化设计;人机工程学;系统;人;机;环境[摘 要]通过对人性化产品设计具体案例的分析来说明了人性化设计中所包含的人机工程学因素,并进一步阐述了在产品设计中的人机工程学的工作步骤,指出中国未来的产品设计必须以创意与革新为首要条件,符合人机工程学,使人性化的设计真正体现出对人的尊重和关心。同时也是最前沿的潮流与趋势,是一种人文精神的体现,是人与产品完美和谐的结合。

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产品的更新、生活节奏的加快„„等等一系列的社会与物质的因素,使人们在享受物质生活的同时,更加注重产品在“方便”、“舒适”、“可靠”、“价值”、“安全”和“效率”等方面的评价,也就是在产品设计中常提到的人性化设计问题。

所谓人性化产品,就是包含人机工程的产品,只要是“人”所使用的产品,都应在人机工程上加以考虑,产品的造型与人机工程无疑是结合在一起的。我们可以将它们描述为:以心理为圆心,生理为半径,用以建立人与物(产品)之间和谐关系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潜能,综合平衡地使用人的肌能,保护人体健康,从而提高生产率。仅从工业设计这一范畴来看,大至宇航系统、城市规划、建筑设施、自动化工厂、机械设备、交通工具,小至家具、服装、文具以及盆、杯、碗筷之类各种生产与生活所创造的“物”,在设计和制造时都必须把“人的因素”作为一个重要的条件来考虑。若将产品类别区分为专业用品和一般用品的话,专业用品在人机工程上则会有更多的考虑,它比较偏重于生理学的层面;而一般性产品则必须兼顾心理层面的问题,需要更多的符合美学及潮流的设计,也就是应以产品人性化的需求为主。

那么,对于一件产品是如何来评价它在人机工程学方面是否符合规范呢? 以德国Sturlgart设计中心为例,在评选每年优良产品时,人机工程上所设定的标准为:

1)产品与人体的尺寸、形状及用力是否配合;

2)产品是否顺手和好使用;

3)是否防止了使用人操作时意外伤害和错用时产生的危险;

4)各操作单元是否实用;各元件在安置上能否使其意义毫无疑问的被辨认;

5)产品是否便于清洗、保养及修理。

一般情况下,在设计教育中常以上述第三项较为强调,而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则是以产品的视觉效果、商场气氛及价值来决定购买行为的成立与否,但作为一名好的设计师应为产品长期使用的效果及舒适性负责,尤其是避免伤害与危险的防止更是不可忽视的考虑因素。如,在操作计算机的上机姿势中,在现行的上机条件下,操作员常常是手臂向前悬空着来操作键盘和鼠标的。手臂的悬空形成了肩颈部的静态疲劳,使得操作员不得不将背部靠在椅子靠背上作业(后靠姿势会加大悬空的手臂的前伸程度,从而增大肩部所需要的平衡力矩,加快肩颈部的疲劳),而当操作员脱离靠背又手臂悬空时,体重就全部需要由脊柱来承担,其结果或者是腰背的疲劳酸痛,或者是腰肌放弃维持直坐姿势而塌腰驼背,或者是把手腕抵在桌沿而引发腕管综合症。那么,要解决诸如此类的问题,设计师就必须充分考虑人机工程学的因素。

所谓人机工程学,亦即是应用人体测量学、人体力学、劳动生理学、劳动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对人体结构特征和机能特征进行研究,提供人体各部分的尺寸、重量、体表面积、比重、重心以及人体各部分在活动时的相互关系和可及范围等人体结构特征参数;还提供人体各部分的出力范围、活动范围、动作速度、动作频率、重心变化以及动作时的习惯等人体机能特征参数,分析人的视觉、听觉、触觉以及肤觉等感觉器官的机能特性;分析人在各种劳动时的生理变化、能量消耗、疲劳机理以及人对各种劳动负荷的适应能力;探讨人在工作中影响心理状态的因素以及心理因素对工作效率的影响等。

人机工程学因素往往是企业提高其竞争力的手法之一。若说“人性化产品”是与“人”合为一体的产品设计,“人机工程因素”则是设计工业产品时的人机界面所必须考虑的因素。在我国即将加入WTO所面临的冲击下,中国的制造业无不是严阵以待,企图在竞争中保持优势。管理大师麦克·波特(MICHAEL PORTER)曾说过,企业具备竞争优势的两个方式,一是扩大生产规模,走向规模经济,才能占有成本上的优势;另一个便是创造企业或产品的附加值,制造消费者趋之若鹜的心理。在现今产品和质量逐步提高,且消费者对商品品质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各产品制造商们无不力求突破,希望能出奇制胜,打动消费者的心。拿当今世界上提出的“健康”人机工程学的新要求为例,即是用某些考虑人机因素的辅助性产品,如:电动腰靠、紫外线阻隔(UV、CUT)等来提高产品人性化的层次,籍此创造其他品牌无法模仿的优势,而赢得消费者青睬的。

究竟什么样的产品需要人机工程呢?在设计上又如何表现,才能成为符合人机工程学的产品呢?

工业设计师指出,就电脑的相关部件和设备而言,如键盘、鼠标等输入装置,因使用者可能长时间利用其从事工作或娱乐,接触的时间较长,在使用时也可能十分投入。因此,人机工程学就成了设计上最主要的条件之一。

人机工程学的显著特点是,在认真研究人、机、环境三个要素本身特性的基础上,不单纯着眼于个别要素的优良与否,而是将使用“物”的人和所设计的“物”以及人与“物”所共处的环境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在人机工程学中将这个系统称为“人——机——环境”系统。这个系统中,人、机、环境三个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关系决定着系统总体的性能。本学科的人机系统设计理论,就是科学地利用三个要素间的有机联系来寻求系统的最佳参数。

系统设计的一般方法,通常是在明确系统总体要求的前提下,着重分析和研究人、机、环境三个要素对系统总体性能的影响,如系统中人和机的职能如何分工;如何配合;环境如何适应人;机对环境又有何影响等问题,经过不断修正和完善三要素的结构方式,最终确保系统最优组合方案的实现。这是人机工程学为工业设计开拓了新的思路,并提供了独特的设计方法和有关理论依据。

作为一个全息系统的局部,一个产品中包括了我们这个商品社会中的全部信息。一件设计优良的产品,必然是人、环境、经济、技术、文化等因素巧妙融合、平衡的产物。开始一项产品设计的动机可能来自各个方面,有的是为了改进功能,有的是为了降低成本,有的是为了改变外(转载自中国教育文摘http://www.edUzhai.net,请保留此标记。)观,强化“柜台效应”,以吸引购买者,更多的情况是上述几方面兼而有之。于是,对设计师的要求就可能来自功能、技术、成本、使用者的爱好等各种角度。不同的产品设计的重点也大不相同,暖水瓶的设计显然就要比香水瓶的设计考虑更多的人机问题;再以肇及设计所设计的电脑游戏遥感器为例,乍见此产品时,看似不符合人机工程学,但实际使用时却很合手,操控性良好,而且遥感器外型颇酷,用此摇杆玩空战游戏,有操控战斗机的味道。相比于市场上其他同类型的产品,即使售价比一般产品高出许多,也一样大受欢迎,足见其魅力所在。但也有这样一种产品,在市场上受到欢迎,是因其外型讨好且成本不高所致,但缺点是产品轻,因此,在使用时本来一只手操作很方便,却不得不双手并用才行,这就是该产品在人机工学上的不足之处;但在成本、售价及市场因素的考虑下,厂商还是推出此种产品。而对于专业用品就不同了,例如美发师每天所使用的吹风机,除草机工人所使用的修剪机就绝对不能轻视人机工程学在生理层面上的考虑。

然而,一个好的产品设计是可以涵盖形态和人机因素的,产品的外形一样也可以有机会作人机工程的发挥。以TEAGE为微软所设计的易用鼠标球而言,该鼠标是特别为儿童体验电脑而设计的,在方案决定之前对儿童的抓握方式进行了研究,黄白两色相间的鼠标球使儿童们在学习电脑时,增加了趣味性和功能性。该产品已经超脱了产品造型上的束缚,除让其更好用之外,也同时赋予了产品新的意义与想象空间。

除了一般的大众消费品之外,专为特殊族群所设计的产品在人机工程学上也有更多的考虑。如,残疾人用的瓷器套具,此套设计是专为残疾人做的餐具,又不让人直接看出它们是专为残疾人做的。故而,设计师在充分考虑了人机工程学的基础上,特别处理手把的凹凸,使患者拿在手里有一种心态上的平衡感,既能看到,又能摸到,但又不那么显眼。

再以医疗设备来说,病床、医疗椅等产品,在设汁上不只是考虑操作要符合人机工程学,在材料上也应力求人性化,增加产品的亲和力,以提高产品的“EQ”。

由于学科来源的多样性和应用的广泛性,人机工程学中采用的各种研究方法种类很多,有些是从人体测量学、工程心理学等学科中沿用下来的,有些是从其他有关学科借鉴过来的,更多的是从应用的目标出发创造出来的。其中常用于一般产品设计领域的方法有如下几类:

1,测量方法

测量方法是人机工程学中研究人形体特征的主要方法,它包括尺度测量、动态测量、力量测量、体积测量、肌肉疲劳测量和其他生理变化的测量等几个方面。

2.模型工作方法

这是设计师必不可少的工作方法。设计师可通过模型构思方案,规划尺度,检查效果,发现问题,有效地提高设计成功率。

3.调查方法

人机工程学中许多感觉和心理指标很难用测量的办法获得。有些即使有可能,但从设计师工作范围来看也无此必要,因此,设计师常以调查的方法获得这方面的信息。如每年持续对1000人的生活形态进行宏观研究,收集分析人格特征、消费心理、使用性格、扩散角色、媒体接触、日常用品使用、设计偏好、活动时间分配、家庭空间运用以及人口计测等,并建立起相应的资料库。调查的结果尽管较难量化,但却能给人以直观的感受,有时反而更有效。

4.数据的处理方法

当设计人员测量或调查的是一个群体时,其结果就会有一定的离散度,必须运用数学方法进行分析处理,才能转化成具有应用价值的数据库,对设计产生指导意义。

当今的工业设计师面临着多种活动和课题,例如:电视资讯、互动电视、通用遥控器等,与企业合作的范围也很广,在实施产品的人性化设计过程中,通常采用如下的设计程序:

1)建立并运用资料库(这在前面已有论述);

2)决定研究主题;

3)观察阶段:

*目标轮廓 *访识/观察 *使用模式/议题

4)发展阶段:

*关键议题 *产品概念 *测试与评估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人机工程师和工业设计师都必须全程参与,但在各个阶段为主为辅的角色会有不同。例如:产品概念由工业设计师主导,测试则由人机工程师主导,每个步骤以剧本的形式来串连沟通。每件产品都有各自的在人机工程学上的特色,特别是消费性产品。以汽车内部设计来说,就有三个表达人机工程需求的方式:一是操控界面,如方向盘的设计;二是座椅及内装设计,如一些大客车座椅,或者老板椅的靠背上部,都有一道鼓起来的凸包。对于大多数的中国人来说,这个凸包常常是顶在后脑勺,使得身体后靠在椅背时,不得不稍稍低头。从设计上来说,这道凸包本来是用来垫靠颈部凹处,使人的头颈更舒服的。问题的出现是由于这些座椅的设计和生产直接从国外引进,而生产者又没有重新考虑中西方人在身材方面的不同,尺寸上完全照搬。结果西方人垫颈的凸包就顶住了我们的后脑勺;三是情报沟通系统,如导航系统设计及安全警报功能。

在新的世纪里,我们以新的方式来感知世界,人们越来越多的在追求一种新的生存环境和生存空间,毫无疑义,未来的人性化设计具有更加全面立体的内涵,它将超越我们过去所局限的人与物的关系的认识,向时间、空间、生理感官和心理方向发展,同时,通过现代高科技技术如虚拟现实、互联网络等多种数字化的形式而扩延。IDEO设计公司的数字化收音机正是基于这一观念上的最新数字广播概念设计,通过对使用者状况的设计构想,研究收音机的可能外观和操作方式。无论在造型上还是在界面设计上,都使人机交互关系达到物我两忘的状态。该收音机上的显示屏幕以图形界面来说明音频节目的内容。设计范围包括个人化家用收音机、个人可携式收音机和演艺工作者的专业收音机。

中国未来的产品设计必须以创意与革新为首要条件,唯有真正好用且务实的商品才能在市场上脱颖而出,让消费者感到贴心且实惠的产品方是企业制胜的绝佳利器。符合人机工程,人性化的设计是最实在,同时也是最前沿的潮流与趋势,是一种人文精神的体现,是人与产品完美和谐的结合。使人性化的设计真正体现出对人的尊重和关心。

[参 考 文 献]

[1] <人机工程学>.丁玉兰.主编.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 <人机工程学设计应用>.严扬.编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3] <世界著名设计公司卷>.蔡军.徐邦跃.编著.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联系地址:

李梁军: 湖北美术学院设计系,湖北武汉 430060

黄朝晖: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工业设计系,湖北武汉 430060

本文《人性化设计中的人机工程学工业设计论文》来自中国教育文摘,查看更多与相关文章请到http://www.eduZhai.net。

产品名称: 工业缝纫机 联系供应商:

主要规格/特殊功能 • 产品规格:

特点:

最高缝纫速度可达3000rpm,缝制范围可达40mm x 30mm,可轻松的满足客户的需求

采用人性化设计, 在机头缝纫位置加装专用冷光照明装置, 缓解了视觉疲劳,提高了工作效率并节省了车间的大功率照明

整机具有自我保护功能,当机头翻开时系统自动进入自我保护状态,有效防止了错误操作对操作人员引起的伤害, 当合上机头后无需重新启动便立即恢复正常

上轴采用润滑脂,无润滑油从机器头部渗透,减少了对缝料的污染

通过流线型优化设计使机器外型更加美观大方

SGY2-1900A系列均具备本机编辑图案功能,可根据不同的要求,轻松完成花样的编制 采用高性能伺服电机直接驱动,降低能耗和振动的同时,使起动/停机反应迅速

采用电磁控制夹线器,可轻松调节夹线器的张力

景观设计中的人性化 篇6

关键词:产品创新设计;个性化;人性化

前言:

产品的个性化设计关系着产品是否能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而产品的人性化设计关系着产品在使用的过程中是否能符合消费者的使用需求,因此在产品的创新设计中必须要重视这两个方面的设计,不仅要提升设计师的设计水平,还应创造有利环境激发设计师的创作灵感,在产品设计过程中要对消费者的使用需求进行细致的调查,使产品的设计方案满足消费者的实用需求,在此基础上在进行产品的个性化设计,不断提升产品的个性化特征。

一、产品创新中的人性化设计

(一)产品人性化设计概述

产品中的人性化设计是指在产品的设计过程中依据人体的生理结构、对产品的使用习惯、心理状态、逻辑思维方式等相关的因素来进行产品设计。通过对产品的人性化设计是消费者在使用的过程中更加便捷和舒适,获得良好的产品使用满意度,同时也能感受到产品设计中对于人性化的尊重和关怀,进而提升对于产品和企业的认同感。

(二)实现产品创新人性化设计的有效途径

1.传播企业形象

企业的产品是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主要工具,产品的质量、性能以及设计方案等都体现着企业的生产能力、设计水平,关系着企业的市场形象,因此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非常重视产品的人性化设计,通过产品的设计水平提升来传播企业的形象[1]。通过产品中的标志、色彩、吉祥物等与产品相关的特征来传播企业的形象。

2.确定消费者目标与类型

产品设计之前首先要明确产品的目标消费群体,针对消费者群体的特征和使用需求等来确定产品的设计方案,这样在产品上市后才能获得消费者的认同,引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产品设计团队应该通过分析目标消费群体的心理因素、生活习惯来对产品中的功能、色彩、造型等进行定位,通过确定消费者的目标与类型来针对性的进行产品的设计,体现人性化特征。让消费者者在产品的使用过程中能主动的联想“我的产品是哪家企业设计的”,不断分析消费者的心理,展现产品的人性化设计特征。

3.辨析消费市场

企业的产品如果能在设计中有所创新和突破,区别于市场中同类型产品的设计,就很容易在市场竞争中取得有利的竞争优势。设计是应该具有人性化关怀和社会责任感,不论针对什么类型的产品都能在设计中体现产品中的人文关怀,展现人性化的设计特征,才能获得消费者的认同,提高消费者的产品使用满意度。因此企业在产品的设计过程中要充分展现人性化设计特点,通过人性化的设计理念来突出产品的特点,增加产品在市场中的辨认度[2]。

二、产品创新中的个性化设计

(一)产品个性化设计概述

产品的个性化设计是指在产品的设计过程中要对消费者群体进行细分,在此基础上研究每一类消费者群体对于产品的个性化使用需求,进而采取针对性的设计方案,是产品能够满足不同消费者群体的使用需求,突出产品在创新中的个性化设计特征,进而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3],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二)产品的个性化设计应该以人性化设计为基础

产品的个性化设计首先应该以人性化设计为基础,因为不论什么类型的产品最终都要被消费者所使用,因此产品的结构、功能、外观等是否能符合使用者的使用需求再能获得认同,这也是产品应该具备的基础性功能,因此在产品的创新个性化设计过程中,要以人性化设计作为基础,是人性化特征和个性化特征完美的融合于产品之中[4]。

(三)实现产品创新个性化设计的有效途径

1.以设计为先导

产品的设计过程是产品的先导。在设计过程中,要将人分为不同的成长阶段,通过对不同阶段中对产品的个性化需求来实施针对性的产品设计,是产品满足消费者不同阶段和不同消费群体的使用需求,在产品的设计中充分考虑处于不同成长阶段的人的心理因素和对产品的心理预期,不断提升产品的个性化设计特征。

2.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定制化的产品制作

在产品的实际过程中要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同时要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进行个性化的产品设计和小批量的产品生产,不断增强产品与消费者的贴合度,同时通过个性化的产品定制与生产来提高消费者的消费体验水平,是消费者获得专业化的产品服务,提升顾客的满意度[5]。在产品的设计过程中还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来实现设计中数据的数字化计算与设计,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

3.提升产品系统生产能力,提高工艺水平

随着科学技术、数控机床以及快速原型成型制造技术等的不断发展,产品的数字化加工技术、工艺以及设备等不断的普及,在产品的设计过程中已经实现了无纸化设计和数码化设计,能够形成具有个性化特征的数码设计与生产指令,这对实现产品的个性化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企业要不断地提升产品设计中的先进技术运用能力,提升产品的工艺化水平,是产品能够在符合人性化设计的基础上展现出产品的个性化特征,不断实现产品的设计创新。

结论:

产品创新过程中的人性化设计和个性化设计是适应市场需求,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体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因此不仅仅追求产品的质量,对产品的使用体验和个性化特征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产品的生产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就必须不断的适应市场和消费者需求,实现产品创新中的个性化和人性化设计。

参考文献:

[1]闫丽敏,张兰芝.人性化与个性化设计在日用陶瓷造型设计中的应用[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6(03):155-158.

[2]朱爱霞.浅谈日用陶瓷产品创新中的的个性化设计[J].设计,2012,09(02):39+38.

[3]谢志辉.浅谈现代产品设计中的个性化设计[J].科技风,2011,08(14):265.

[4]闫启文,郭法宝.浅谈产品设计中人性化设计的发展趋势[J].美术大观,2010,07(10):128.

城市道路设计中的人性化设计探析 篇7

1 城市道路人性化之人行道设计

1.1 人行道的平整度

道路设计人员往往希望将人性道路铺装图案设计的更加美观, 但是行人却对地砖的图案与颜色不感兴趣。组作为城市道路的建造者与道路设计人员, 首先应该考虑到人行道的密实度与平整度, 尽可能使用防滑砌砖进行路面铺装。

1.2 人行道与单位门口上车坡道的关系

传统的设计中, 上车坡道相比两侧的人行道要低15~18cm, 有点在于车辆在下, 行人在上, 这样相对安全, 但是缺点在于单位车辆较少, 无法提升利用率;老弱病残行走不够方便。为了改正这一缺点, 就可以设计的更为人性化。比如:在西安的雁塔路的设计上, 单位门口的车坡道与两侧的人行道之间就采取的坡道的连接方式, 使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区分, 提示行人注意。这样在感觉上也更加的舒服。另外, 由于人行道和自行车道处于同一个平面上, 为了满足景观的需求和功能上的区分, 将自行车道设计成为了彩色, 而人行道使用的是灰白色晶石彩砖, 这样所取得的效果也非常的明显。

1.3 高差问题

由于车行道同人行道之间存在较大的高差, 一般在0.8~1.5m。一方面是考虑到车辆的出入, 另一方面是考虑到人行的电杆与树木。所以, 可以将人行道、车行道设计成为两个纵坡, 两者之间的高差继续的保留, 人行道与车行道之间可以利用挡墙进行分隔, 在挡墙的外侧还可以悬挂一定的装饰, 这样不仅满足了功能方面的要求, 同时也节约了土方量, 对树木也产生了保护。高低起伏的人行道装饰、绿化等等, 也呈现出别样的景致。

2 城市道路人性化之无障碍设计

在目前的城市中, 无障碍设计时最能够体现人性化设计的。从盲道的布置到坡道的形式和缘石等。也包含了公共建筑五障碍的出口设计, 无不体现出设计者对残疾人的关爱, 这也是社会的一大进步。在令人欣慰之余, 但是却存在一定的遗憾之处。由于诸多城市虽然有无障碍设施, 但是却存在设置不够合理、施工质量较差、管理不完善等问题。在部分交叉口, 缘石坡道同人行横道之间相互的错位, 出现了盲道砖松动、随意停车等情况;城市道路的无障碍设计同公共建筑的无障碍设计出现了不协调等情况, 这样对残疾人的出行与使用也存在一定的影响。为了让无障碍设施真正地满足残疾人的出行需求, 除开合理性设计的严格保障之外, 还要从设计、施工以及监理等等方面对质量严格把关, 最重要的是城市大型公共场所的无障碍设施需要同道路的无障碍设施之间进行相互的衔接, 将无障碍设施做到真正地精益求精, 这样才有利于残疾人的出行。

3 城市道路人性化之城市道路与周围景观的配置

对于城市道路的人性化设计与周围景观配合之间的问题应该考虑到以下三个方面:

(1) 线性组合效果, 并非是要求了在设置当中必须要是一条直线, 反而是在条件的允许之下, 能够尽量的设置一些区县, 这样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情趣; (2) 做好道路断面同周边建筑物之间的干系。如果周边的建筑物较高, 那么道路的设计就应该偏向于简洁、宽敞, 能够在整体上体现出一种多而不乱的感觉。在周围的建筑物较矮的时候, 就应该将道路设置的偏窄一点, 这样可以让整体看起来有一种紧凑感; (3) 色彩要满足要求。当道路周边是现代化的建筑的时候, 人行道应该尽量选择晶石或者是花岗岩, 这样更为合适, 如果周边属于仿古建筑物一类, 那么选择陶砖或者是灰色砖这样相对古朴典雅的材料, 就更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4 城市道路人性化之交通性道路设计

交通性的道路设计主要指的是城市道路设计当中的路灯、人行天桥、候车廊等等设计与建设。在交通功能性的设施设计当中, 应该考虑到偏向于车行交通服务的满足。在人行天桥、路灯和护栏等设计上, 要注意间接明快, 能够将其使用功能凸显粗话来。并且, 对于标线和交通标志灯设置, 还需要拥有一定的提前量, 这样可以让驾驶人员能够早一步了解路面的实际情况。

5 城市道路人性化之生活性街道设计

在城市道路交通设计中, 生活性的街道属于交通中较为复杂的路段, 这样的街道上, 由于人车混杂, 极容易发生各种交通事故。所以, 城市道路交通设计部门就应该注重生活性的街道设计。在标线标志方面, 应该合理的布置停车位, 确保交通不会受到任何的阻碍。另外, 对于生活性街道的车速和车流, 还可以通过限制性和引导性的交通设施来加以疏导, 这样可以保证车辆的顺利通行, 这样也可以为行人换取更多的活动空间。另外, 在道路的中间或者是边缘地带还可以设置一部分树木。这一部分树木不仅可以帮助交通秩序的梳理, 同时还可以提升道路的整体美观度。

6 城市道路人性化之平面交叉口的设计

在城市道路中, 平面交叉口属于道路的连接点, 其设计需要满足一定的物质形式与空间形态, 这样才能够帮助驾驶人员提前识别交叉口位置。对于交叉口的建筑物高度和体量都应该与交叉口大小保持相互的协调, 这样才能够让去平面的效果更佳趋于平衡。

7 结语

随着现代化交通建设水平的提升, 行人对城市交通道路以及设施的要求也在快速地提升, 也就是对于城市道路的观赏功能、便捷功能、使用功能等等方面都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因此, 为了确保城市道路设计当中的实用、安全能够同便捷、舒适相互的统一, 就需要在城市道路设计当中尽量地考虑到人性化设计。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簪, 人性化理念已经成为社会注意建设中不可缺少的运用理念之一。近几年, 我国兴起了人性化理念, 并且也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发展。人性化理念倡导的是以人为本, 在当今的城市道路设计当中应用人性化理念, 不仅可以让城市道路满足人们出行的要求, 同时也可以将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体现出来。同时, 随着人们生活水准的提升,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如何来提升生活质量, 这样的理念也刺激了城市道路建设朝着人性化的方向不断前进。

关键词:城市道路,设计,人性化

参考文献

[1]徐杰.浅谈城市道路设计的新理念[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 (34) :78-79.

[2]何飞.浅谈市政道路设计的重要性[J].科技创业家.2012 (13) :96

谈城市道路设计中的人性化设计 篇8

一、人性化设计理念与常规设计理念的区别

在一般工程的设计中, 主要考虑功能的问题, 也就是所设计出来的工程成果要能够相应地满足所希望的作用, 因此在设计过程中主要参照的就是相关方面的设计规范;而人性化设计过程当中更为关注的则是人的感受, 从细节的方面给予人们最大的精神享受, 事实上, 不难看出在这样两种设计中, 后者才是工程设计中的更高水平和境界。在这样一个转变和进步的过程中, 无疑会遭受到多方面的干扰和影响因素, 这就需要相关人员的共同促进和努力, 这样才能够有机会将人性化设计理念和方法切实应用到城市道路建设过程中去。

二、道路人性化设计

大道是中国第一条景观大道, 全长5 km;总宽为100 m, 含31 m双向六快二慢的主机动车道和两侧各6 m宽的机动辅道, 主道与辅道间设有绿化隔离带。大道的景观设计采用非对称性断面形式, 在大道北侧人行道上布置了八处游憩园;在崂山路和扬高路路口设置了两处雕塑广场, 以及休闲小品、艺术画廊等等;如今大道已成为一道不可多得的景观。

1. 人行道设计

城市道路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在车行量较大的同时人行量也非常之大, 因此, 在城市道路的建设过程中应充分体现人性化因素, 从人行道设计入手也是非常好的一个着手点。但在这个设计过程中, 最为常见的两类问题是人行道的平整度和人行过街横道的设置。人行道的平整度会直接影响到人行道的使用性能, 设计者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往往希望将人行道设计得更为漂亮, 这样一种愿望本质上来说是好的, 但是在相关的调查中发现, 行人往往对人行道的漂亮与否关注度并不高, 而是更为在乎其平整和密实程度, 希望其能够“晴天不绊人、雨天不溅水”, 因此在建设的过程中也要更多地考虑这些方面的因素。人行过街横道的设置同样非常能够体现道路建设过程中人性化特质的, 而这点在目前的道路设计中也做的比较好, 各个市政道路的车道数多为双向四车道, 且设置二次过街, 安全设置也比较齐全, 包括安全岛、防撞沙桶等。

下面是主干道红线50 m和次干道红线40 m的横断面布置方案示例, 供读者参考。示例1生活性道路见图1。

2. 无障碍设计

无障碍设计在城市道路的建设中是最能够体现人性化设计理念的, 其主要的建设形式包括盲道、缘石、坡道型式以及公共建筑的无障碍出入口等, 这主要表现的是城市设计过程中对于残疾人的关怀, 是社会以及城市进步的体现。但这样一种良好的设计在城市中的建设状况还有待改进, 包括设置位置的不合理、管理工作的不到位以及施工质量的不达标等。除此之外, 人们本身的意识不到位也影响到了无障碍设计作用的正常发挥, 包括人行横道与缘石坡道的相互错位、盲道上砖块的松动以及在盲道上的乱停车现象等。而为了让城市道路建设中所设计出来的无障碍设计能够真正地起到满足残疾人出行要求的目的, 就需要做好相关方面的工作, 除了在进行设置的过程中要保证绝对良好的合理性以外, 还要在施工过程中全程把握好质量关, 且最为重要的是要将城市的大型公共场所无障碍设施与道路的无障碍设施进行良好的衔接, 这一点在整体的设计中尤为重要。

无障碍设计是目前城市里最能体现人性化设计的一个方面, 从盲道布置到缘石坡道形式, 以及公共建筑无障碍出入口, 无不体现了设计师对残疾人的关爱, 是社会的一大进步。

3. 人行天桥的设计

人行天桥在道路系统中是步行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人们安全过街和车辆顺利通行的重要保证, 在城市道路交通阻塞难以满足快速方便的要求, 交通阻塞加剧时, 立交桥或高架桥的建立是城市中枢纽型互通立交, 能够缓解交通压力。在城市中主要干路之间设立立交桥, 城市道路规划中在选择建立立交桥或者高架桥是除了考虑交通需求外, 还需要考虑立交桥或高架桥的规模对城市的影响。立交桥的规模一般较大, 建立时候需要考虑周围环境对周边居民的影响。对此在人性化设计时考虑立交桥选择在宽阔地区, 周围居民较少地带。在没有宽阔地区, 对占地面积上考虑, 可在主干道用简单的跨线立交来解决主干路的各个主要相交路口, 其他的支干道相交口可采取封闭交叉口, 实行一进一出的措施, 即左转或者支干道直行交通可选择先右转支下游立交桥调头后行驶回来。这样的设计既可以减少占地要求, 也可以实现交通缓压。对人行天桥进行人性化设计就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 人行天桥的选址问题。从人行天桥的本质即知应将其设置在人口密集且交通量大的尽量靠近交叉路口的位置, 这主要是因为如果将人行天桥设置距离交叉路口太远的话, 人们往往就不愿意绕行太远上人行天桥, 而是直接选择横穿马路, 那么人行天桥设置的根本目的就达不到。

(2) 做好人行天桥的交通组织工作。如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引导人们上天桥, 可以在人行天桥以下一定范围之内设置人行道栏杆, 以此来阻止人们横穿马路, 体现出对于残疾人士的关怀, 也就是在人行天桥上设置残疾人坡道, 另外, 在一些较为繁华的地段直接以自动扶梯的形式呈现, 这一方面对人流的疏通很有帮助, 另一方面也可以一定程度地降低人们购物以后的物品负担。

(3) 在天桥上加设顶棚一方面实现“晴能遮阳, 雨能遮雨”的作用, 另一方面能够一定程度地增加人行天桥的实际通行能力, 这主要是考虑到在雨天人们如果都撑伞的话单人所占据的空间会增加一倍, 这必然会影响到天桥的通行能力。

4. 环境景观设计

在城市道路规划中不仅仅首先考虑到交通便利, 还要考虑到环境影响路面景观设计。在道路两侧和中间能够采用绿化来减化道路污染。在城市道路绿化规划5与设计规范6有明确规定, 城市道路的园林景观路绿地率不得小于40%。在规划中环境景观设计不但能够体现出净化环境, 提高空气质量, 还可以提高道路观赏性。在人性化设计中道路规划道路与周围景观的配合能够体现顺畅的美观, 道路线型不用很直, 人行道路多设计些曲线, 体现出曲径通幽的意境。处理好道路与两侧建筑的和谐, 也是人性化设计的一个很重要的考虑因素。当道路两侧建筑较高时可适当地拓宽路面布局, 当道路两侧建筑较矮时路面应适当变窄些, 道路布局呈现出简洁、宽敞。

道路周边建筑和道路色彩要和谐, 人行道路的铺设更能体现出和谐色彩, 有些城市在选择人行道路铺设的时候会统一颜色、材质;有些城市会依据两侧建筑科铺砌花岗岩、晶石砖、彩色混凝土等采用花纹或者其他图案进行铺砌。

再有道路上的构造物也尤为重要, 路灯、天桥、高架桥、公交站牌、指示牌、垃圾箱、电话亭、阅报亭等都会影响道路整体结构和观赏性。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们对道路上的构造物也重视起来, 路灯的设计更能体现出人们对道路设施的要求越来越高。人性化设计在道路规划是体现刚性和柔性两类, 周围景观环境与道路结合, 专业化精细化设计, 让城市道路更加美化。

三、结语

综上所述, 人性化道路设计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也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在进行道路人性化设计中, 要结合实际情况, 针对出现的问题认真分析, 制定科学的、合理的措施, 将人性化的理念贯彻始终, 进而保证城市建设长远发展。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城市的交通压力也逐渐增大。这与城市道路设计规划有直接关系。在进行城市道路设计规划中, 要充分体现出人性化设计, 只有这样才能在符合道路使用功能和安全性能的基础上促进城市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城市,道路设计,人性化,方法

参考文献

[1]卢忠仁, 曲丽敏.城市道路的人性化设计理念[J].交通标准化, 2011.

[2]史岩.浅析城市道路上的人性化设计[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2.

浅谈城市道路设计中的人性化设计 篇9

一、人性化设计概述

对城市道路进行规划与设计的时候, 融入适当的人性化设计, 可以将公交车、私家车、非机动车、行人以及周围的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 使得道路交通可以符合人们与时代发展的需求, 真正做到安全、舒适、快捷、经济与便利, 并营造出一个良好的环境给城市建筑。在城市综合规划中, 城市道路是非常重要的一大组成部分。通常, 人们都会将城市道路规划划分为四大等级功能, 分别为主干道、次干道、快速路以及支路, 有些城市道路还会规划出自行车专用道、公交专用道、商业步行街以及轨道交通道等。这样做可以为城市各级道路的畅通无阻提供一定的保障, 并与人性化设计实现有效结合, 可以实现非主干道与商业街的有效连接, 使得自行车、行人以及公交车在顺利运行方面可以得到保障, 从而确保市民外出的安全。此外, 对城市道路规划进行人性化设计应该尽可能地对行人的交通需求给予足够的照顾, 使得人性化设计在城市道路规划中的作用可以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

二、道路人性化设计的重要性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 交通的特性、交通量的大小是很多人在设计城市道路的时候主要考虑的因素, 在解决机动车交通的问题上耗费的精力比较大。虽然这样的设计对城市道路的交通功能给予了充分满足, 但是人的精神感受却被忽略了, 与市民对城市道路的要求不相符合。在城市道路设计的过程中, 城市道路不仅要具有一定的使用功能, 还要具有享受的功能、观赏的功能、便捷的功能以及舒适的功能等。也就是说, 要想建立现代城市道路, 使其符合人们与时代发展的需求, 就要对人性化设计进行充分考虑。

三、城市道路设计中人性化设计的具体设计内容

1. 高架桥与立交桥的设置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拥有私家车的人越来越多。当私家车达到一定量的时候, 城市道路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交通阻塞, 使得人们快捷方便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在这种情况下, 架设好高架桥或者立交桥可以在交通阻塞较为严重时进行有效缓解。在架设高架桥与立交桥的过程中, 不仅要对交通需求进行考虑, 还要对高架桥与立交桥建立之后对城市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考虑。因为架设高架桥与立交桥的规模通常都比较大, 而且还都建立在城市中主要干路之间, 在建设的过程中会对周边的居民以及周围的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 在进行城市道路人性化设计的时候, 要尽量将高架桥与立交桥架设在比较宽阔且周围居民比较少的地方。如果没有较为宽阔的区域, 为了解决主干路的各个主要相交路口并尽量减少占地面积, 可以在主干道上施用简单的跨线立交桥的方式, 在其他的支干道相交口处则施用封闭交叉口的方式, 采取的措施可以为“一进一出”。也就是说, 支干道直行交通或者左转的时候, 可以采用先右转到支下游立交桥、调头后再行驶回来的方式。这种道路设计不仅可以对交通的压力进行有效缓解, 还可以满足其占地面积尽量少的要求。

2. 人行道路的规划设计

现阶段, 在很多城市道路中机动车道与人性道路相对而言比较狭窄。因此, 要对城市道路进行人性化设计, 就要对人行道系统进行完善。人行道的平整度会对其使用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设计人行道平面图的时候, 很多设计人员通常都会将人行道铺设得非常漂亮。然而人行道的主要使用功能就是供行人行驶, 人们在乎的是人行道的平整严实度、雨天出行时会不会不小心踩到水沟、走路的时候会不会被绊倒等。至于地砖的图案与颜色, 行人并不是很感兴趣。所以, 对人行道进行人性化设计的时候, 首先就是要对人行道的平整度进行有效保障, 且尽量铺设防滑的地砖。

值得注意的是, 在人行道中行走的虽然大多数都是正常人, 但是还有许多残障人士也会在人行道中行走。如果在设计人行道的过程中没有对这些特殊行人进行考虑的话, 将会影响到其行走, 可能还会产生各种安全事故, 尤其是盲人。所以在设计人行道的时候还要设置出盲道, 将人性化设计体现出来。

3. 环境景观的设计

对城市道路进行设计与规划的时候, 交通便利是其首要考虑的因素, 环境影响也是需要考虑的。所以, 对城市道路进行规划的时候, 为了尽可能的减少道路污染, 可以在道路的两边以及中间进行适当的绿化, 使得道路具有一定的可观赏性。绿化, 指示牌、公交站牌、路灯、电话亭、垃圾箱以及报刊亭等公共建筑物在整体的结构上也要体现出和谐性, 使其具有一定的可观赏性。

此外, 为了满足人们对城市道路的更高要求, 在设计城市道路的时候就要规划出休闲广场、步行街以及无障碍设计等, 使人们在精神生活上得到一种享受的愉悦。所以, 在设计城市道路的时候, 安全与实用是必须要考虑的因素。另外, 美观、舒适、方便等人性化需求也是需要充分考虑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 现阶段, 我国的经济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 各城市的城市化建设也需要相适应地符合时代经济发展的需求。在城市化建设中, 城市道路规划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在城市道路设计中体现出一定的人性化设计, 可以有效地提升整个城市化建设的建设水平, 在城市化建设中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摘要:城市的安全、舒适与便捷与城市道路的规划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本文对城市道路设计中的人性化设计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旨在提升城市道路设计的水平。使得规划出来的城市道路更加人性化, 符合人们与时代的需求。

关键词:城市道路规划,人性化设计,城市化进程

参考文献

[1]史岩.浅析城市道路上的人性化设计[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

[2]陈单娜, 田毅.浅谈城市道理设计中的人性化设计[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

[3]王浩, 赵婷婷.浅谈人性化设计在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中的应用[J].门窗, 2013.

[4]李海强.浅谈城市道路的人性化设计[J].科技资讯, 2008.

[5]赵文龙.城市道路规划中的人性化设计[J].门窗, 2013.

景观设计中的人性化 篇10

1 人性化设计的含义

(1) 人性化设计:指在设计过程中, 根据人的行为习惯、生理结构、心理情况、思维方式等等, 在原有设计基本功能和性能基础上, 对建筑进行优化。在设计过程中对人的心理需求和精神追求的尊重及满足, 是设计中的人文关怀, 对人性的尊重。人性化是一种理念, 体现在美观的同时满足消费者的操作习惯、生活习惯, 满足消费者功能诉求、心理需求。人性化是技术和人之间的关系协调, 以技术发展围绕人的需求来开展。这里所指技术是广义的, 不单指某一领域。人的社会属性受心理支配, 心理则是思想意识, 是人类社会人性产生的源泉, 通过人类一代代传承, 并且不断丰富。

(2) 人性化设计是科学与艺术、技术与人性想结合, 科学、设计给予设计坚实的结构及良好的性能, 艺术、人性则是富于设计美感。人性化在某种程度上是和可用性设计不可分割的, 也可以说人性化设计是可用性设计的思路、原则。专家指出:人性化是指在设计产品过程中力求从人体工程学、美学、生态学等角度达到完美状态, 真正实现科技以人为本。

2 案例分析

2.1 项目名称

设计《滨海西大道 (通福路至新324国道段) 道路工程》, 即原《滨海大道》

2.2 工程概况

丙洲海域综合整治建设工程位于同安湾西侧, 其东侧紧邻东西溪, 北边以同安区西柯镇为界, 西至官浔溪, 南至现状同安湾海域。该工程是市委、市政府在建设海峡西岸中心城市的大局下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是厦门市新一轮大跨越、大发展的一个重要着力点。拟建滨海西大道工程作为厦门市丙洲海域综合整治建设工程的先行项目, 是综合整治工程中主干路网的组成部分。本设计的滨海西大道 (通福路-新G324段) 为畅通道路的一段。道路起点位于通福路, 北至新G324国道, 道路全长2.37km。分别与通福路、西福路、沈海高速公路、新G324国道等道路相交, 道路红线宽42m, 双向六车道。为城市主干道, 设计车速为50km/h。

2.3 设计依据

(1) 《厦门市同安中心区域防洪排涝工程规划报告》 (福建省水利局2006.12) ; (2) 《厦门市环东海域防洪防潮专项规划》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6年11月) ; (3) 《市政工程设计方案批复通知书》 ( (2007) 厦规市政方案第0162号2007年09月03日) ; (4) 《防洪标准》 (GB50201-94) 、《堤防工程设计规范》 (GB50286-98) 、《海港水文规范》 (JTJ213-98) 、《港口工程地基规范》 (JTJ250-98) 、《港口及航道护岸工程设计与施工规范》 (JTJ300-2000) 、《港口总平面设计规范》 (JTJ221-99) 。

2.4 本项目设计难点

(1) 道路东侧为西溪 (浦声支流) 护; (2) 道路沿线大部分为西溪河右岸原有村落、砂场、居民住宅、简易护岸等地物分布区, 地形较狭窄, 地势起伏较大; (3) K0+900处有一座小桥, 横跨道路中心线K0+900~K1+120段排水沟 (原有养殖塘弃水通道) , 东侧分布有多个储砂场及一段人工填土堆筑的护岸; (4) K1+120~K1+500段, 道路沿线分布有较多民宅, 砂场临时管理用房及西溪河冲刷形成的河岸。道路中心线东侧部分地段位于西溪河右岸范围内, 局部在河道水域区内, 与规划拟新建的西溪河护岸线路重合; (5) K1+220、K1+360处分别各有一座坟墓 (村民称之为十八墓公) , 埋藏时代较久远。 (6) K1+350道路西侧有一K1+200~K1+480段分布有较多百年树龄的大榕树及储砂场; (7) K1+732.395处下穿沈海高速公路桥, 沈海高速公路拓宽改造后设计宽度为42.00m, 交叉点处高速公路路面设计高程9.83m; (8) K1+832.118处下穿在建福厦高速铁路桥, 福厦高速铁路设计宽度为20.00m, 交叉点处轨顶标高11.60m, 梁底高程8.60m。K2+422.032处下穿规划新324国道桥梁, 新324国道设计宽度为40.00m, 交叉点新324国道路面设计高程10.28m (与新324国道设计单位协调, 由于该新324国道桥还未实施, 桥梁设计可协调修改) ; (9) 项目位于同安湾湾顶, 石料可向天马山采石场购得。用砂从同安湾取得, 结构物用砂需外购。场地用土需从场外购得, 见图1。

2.5 原规划设计优点

与原河道基本吻合。岸线设计优点: (1) 水流曲率减小, 降低淤积的形成条件; (2) 河道通畅, 景观效果好; (3) 不开挖现有岸线, 不挖除“十八墓公”及榕树; (4) 减少了村庄的拆迁量。

2.6 水文计算优点

复合式护岸优点: (1) 施工受潮汐影响小, 方块预制吊装方便, 工期短; (2) 设计形式采用可上浪分级阶梯, 亲水性设计配合景观要求; (3) 护岸型式与西溪下游护岸 (由中交四航院设计) 及上游护岸一致。直立式护岸优点: (1) 占用水域面积小; (2) 消浪效果好, 施工条件受潮汐影响, 见图2。

3 人性化设计要素

(1) 城市、建筑最终目的是为群众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从人的角度出发考虑人的生理、心理需求是设计的出发点。公共建筑群的庞大规模对人的心理和城市空间造成很大影响, 以此在设计过程中体现对人性的关怀、消除高密度带来的压力, 成为外部空间设计的关键点。城市道路建筑的人性化设计意义在于, 通过空间比例设计消减建筑主体对人产生的负面影响, 同时利用空间的变化塑造舒适的空间环境。

(2) 空间尺度的控制。外部空间比例处理是道路建筑空间设计的关键要素。外部空间比例包含人与实体空间比例、空间与实体比例。外部空间比例和人的感觉息息相关, 感觉和空间又有直接关系。两人间隔1.2m是亲切的感觉, 两人间隔25m只能辨认对方, 两人间隔130m仍能辨认对方身姿, 两人间隔1200m只能看到身影。综上所述距离越近亲切感越强, 距离越远则疏远。芦原义信教授在设计外部空间过程中提出采用20~25m的模数。芦原义信教授认为, 外部空间在实际行走的过程中, 随着距离的变化清晰度也在随之改变, 每20~25m、材质不同、地面高差、重复的节奏感即使空间大也不会彰显单调。因为街道特别容易形成费人性氛围, 所以每间隔20~25m改变商店橱窗状态或使墙面凹凸不平, 便会改变外部空间的氛围。

(3) 质感和色彩要素。外部空间的质感有两个不同含义:一是空间的界面、底面, 例如建筑面、铺地地面、树丛等表面材料质感;二是整体空间质感, 例如空间的疏密度、虚实感等。道路建设空间过于僵硬, 会给人造成空间质感硬、密质、均匀无疏密的感觉。但是通过界面的合理处理便会富有生机不令人生厌。

(4) 室外设施的设计。外部空间设计过程中, 为满足生活需要及一些辅助功能需要, 布置足量的座椅、电话亭、花坛、交通标志、路灯、广告牌等室外设施, 这些室外设施不仅有使用功能, 还通过艺术化处理增强外部空间质感。

(5) 绿化设计要素。人与自然共生存, 对自然的依附是人的本性。从各方面讲人类都喜欢接近自然, 自然景色的重要组成是植物、流水, 也是人们比较喜爱的, 因此绿化、水景设计是外部空间人性化设计的一个内容。植物在吸尘、隔音、净化空气、降低噪音的同时还参与空间营造。植物视觉屏障有限, 但能显现空间意义差异, 作出空间界定、划分。丛植能创造宁静的氛围, 在闹市中提供一个幽静的场所, 而单植具有汇聚人流、标志空间意义。水景的吸引力极强, 水景恰当处理具有独特环境效应。利用水体倒影和光影变化产生艺术效果。

4 结语

人性化设计成为道路设计发展趋势, 动态、协调, 安全、容错, 是理念的集中表现。项目标准的确定, 要考虑地形等因素, 所有因素可能同时达不到标准规定。标准指灵活掌握, 理解标准规范实质, 避免生搬硬套。人性化设计的实现不是脱离规范进行主观猜想, 是在传统道路设计理论基础上, 引入新成果。因为城市建设水平的提高, 所以群众对城市道路的使用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城市道路使用功能, 还要求其舒适、便捷、观赏功能同步提升。因此在城市道路的设计过程中不单单注重安全、实用, 更要满足舒适、便捷、美观等要求。

参考文献

[1]李凤琼.人性化设计在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中的应用[J].技术与市场, 2013 (2)

[2]彭凤强.探究城市道路设计中的人性化设计[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2 (15)

[3]严静星.城市道路设计中的人性化因素探讨[J].交通标准化, 2013 (4)

[4]王浩、赵婷婷.浅谈人性化设计在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中的应用[J].门窗, 2013 (7)

[5]陈丹娜、田毅.浅谈城市道路设计中的人性化设计[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 (10)

上一篇:荆州博物馆下一篇:单件批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