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

2024-05-01

对于(精选十篇)

对于 篇1

笔者以为, 绝大多数学生都不愿意补课, 这从网上或书信投诉的主体就能看出。再者, 家长们并不都是愿意让孩子补课的, 只是因为补课风气太盛, 家长担心孩子不补课会吃亏。

学校、教师们愿不愿意让学生补课呢?这就比较难说。粗略估计, 一部分教师可能愿意补课, 而许多学校愿意补课, 这从学校让学生乔装成非学生、躲进偏僻场所补课就能察觉。究其原因, 既有校与校之间排名、排队、比拼的需要, 也有相当的经济利益驱动。教师们听从学校的统一安排, 或随波逐流进入补课行列, 或喜于在补课中获得学生一时成绩增长的快乐, 以及一部分经济收益。

经常有人会说, 补课不补课, 这不单是教育部门一家的事, 而是个社会问题。但教育部门和教师也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杜绝补课这件事上, 教育部门、学校与教师处于举足轻重的位置。

年年假期到, 教育行政部门都会发布规范办学行为、不得补课或禁止有偿家教之类的通知, 但由于真治的手段尚未到位, 所以严重影响了教育行政的严肃性、权威性, 文件成了一纸空文, 不仅无益, 反而会落为世人的笑柄。

此外, 如果教师和学校集体拒绝了补课, 还学生比较完整的假日, 区域内学校之间的比较也就有了基础。要是教育和社会相关部门组织一些有益学生参与的实践活动, 就更是锦上添花了。相反, 如果部分或哪怕是极少部分学校组织集体补课, 就不仅是学校获得了不应获得的利益, 更是在大范围内影响了其他学校, 由此产生的连锁效应, 也影响了学生家长之间的关系, 影响到了整个社会观察和评价教育的态度。

对于你对于我沉默是最好的诉说散文 篇2

突然明白,别人怎么看你,或者你自己如何地探测生活,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必须要用一种真实的方式,度过在手指缝之间如雨水一样无法停止下落的时间。你要知道自己将会如何生活。

人生的道路上,有些事只能自己面对,我很想依赖,但我必须坚强。

和朋友聊私人的话题,聊到最后,我发现:那些总是感慨自己没有私人时间的人,本质上不是没有自己的时间,而是没有自己。

有些朋友谴责着我空间动态的.无聊,但我必定是我,我以自己的生活方式生活。

气愤的感觉总是一瞬间上了心头,虽然运动会的事情并不愉快,事情过后,依旧可以寻找到快乐的自己。有一天,岁月磨平了棱角年华腐蚀了心气,才开始在渐行渐远的时候,怀念最初的自己。

感情的事情总是毫无头绪,在日志里大胆的提出,又怕生人无趣的猜疑。

你的过去我不愿过问,那是你的事情。你的未来我希望参与,这是我的荣幸。

趁我还年轻,可以毫无保留地为爱付出;趁我还无知,可以完完全全地奉献自己;趁我还天真,可以相信爱你是一辈子的事。请你爱我的青春,爱我的痴狂,爱我的执着,让我们在还没学会世故计算的青涩年代,好好谈一场幼稚的恋爱吧!

我们可以转身,但是不必回头,即使有一天,你发现自己走错了,你也应该转身,大步朝着对的方向去,而不是一直回头怨自己错了。

激情与平淡一路随行,且行且珍惜吧!

生活总是喜欢捉弄我们。在你绝望时,闪一点希望的火花给你看,惹得你不能死心;在你平静时,又会冷不丁地颠你一下,让你不能太顺心。

曾经想过要心平气和地看待这段感情,但是嬉皮笑脸也未尝不好,人生还在修行,很多事都不受控制。

其实真正对你好的人,不用刻意寻找,可以体会,可以感觉的到。

不管你曾经被伤害得有多深,总会有一个人的出现,让你原谅之前生活对你所有的刁难。

人在孤独的时候,时间会在知觉里变得漫长。那漫长里是一个人独自的艰辛跋涉。那广天广地之间,唯有形单影只的孤军奋斗。这感觉,对于我来说,虽销魂,虽蚀骨。我却早已习惯与深爱着孤独的孤独。

对于前任,没有攻略 篇3

“我希望负的不是你”

他是我的第3个男朋友,除老公之外谈得最久的一个,从19岁到24岁,用尽我最好的5年。

我们的开始有些不堪,因为我是他的好哥们N的女朋友。我和N分手那天在下雨,他在楼下等了我半个小时。见面时我一把鼻涕一把泪:“去N家吃个饭,他妈就看出我好强,说我以后会欺负N,不让我们谈恋爱了。”

他说:“你本来就好强啊。好了别哭,现在跟我出去玩。”

我说:“可是我太难过了,连走路的力气都没有。”

他那辆老式自行车有些破,无法承受两个人的重量,于是他让我坐在后座,一路推着我。他个子不高,在前面推得很吃力,雨丝在他头顶飞舞。我看着他的背影,一个奇怪的念头飞闪而过:“这骚年!不会对我有意思吧?”

开学一起从安徽芜湖坐火车去北京。我说:“你有15个小时做决定,跟不跟我好。你要是不跟我好,朋友也别做了。”

他说:“我只是觉得对不起小N。”

我说:“是他要和我分手的。”

下车时,他牵了我的手,说:“如果非要负一个,希望负的不是你。”

就这样,因为我,他和N,很多年不来往。

他乐观温厚,我悲观刻薄

他少年老成,是个沉默寡言的人,我们在一起后,也没有过什么浪漫的举动。

他们班组织去古北口爬长城,其他情侣都手牵手,他没这个意识就算了,还跟同学说:“你看我女朋友爬得多快啊,比男的还彪悍。”我非常生气,一路给他脸色看。

后来下山,他挠挠头说:“为了赔罪,背你吧。”瘦弱的他背着我,两条腿直打颤。我看他那么狼狈,气消了一半。

我们俩的性格南辕北辙,他宽容而温厚;而我本性悲观,对人对事都很刻薄。

毕业时我们都没考上研,说好再考一年,在外面租了个单间,跟人合租。二房东是一对夫妻,水电费平摊,那女的特别抠,嫌我洗澡的时间长,浪费水;空调不能开一夜,浪费电。我不能受制于人,老跟她吵架。每次吵,他都帮别人,而我是一定要赢的,最后二房东被我气走了。

大房间空出来,我们根本承担不起房租。他说:“你看,有时候你以为你赢了,其实节约一点有什么不好呢?”我说:“退一步海阔天空,我懂,可我就是学不会。”

那時候太穷了。我去兼职当英语老师,在非常偏僻的地方,每节课80元,来回5个小时,倒无数次车。因为累,经常发脾气抱怨。他不理解,说:“有房住也有饭吃,为什么不安心复习,你要那么多钱干什么?而且也没多少钱呀。”

我仔细思考过他的话,不无道理,但是没用,我就是这样的人,特别想赚钱,特别贪心。后来我放弃了考研,四处打工,再后来,运气不错,因为一个意外的机会进了外企。

解签的说我永远压男的一头

我学会了买名牌护肤品和香水,学会了打肿脸充胖子打扮得人五人六。结果当然是钱越来越不够花。有一次公司搞研讨会,我想买套好点的正装去参加。他那时候做兼职挣了点钱,我们俩去逛商场,一看价签都傻了,最便宜的也得上千元。

回来的路上,我们闷头坐公交车,一路无话。下车时,我说:“以前从没觉得生活这么难。”他说:“难不难,看你怎么想吧。”这句话让我崩溃,大哭起来。我说:“你什么时候才能挣到四千块呀?”

那一年他又没考上,他想考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真的太难。他垂头丧气地找了一家私企上班,老板是个暴发户,素质很差。他留下的唯一原因,就是因为工资一个月4000元。

参加过他们公司的一次聚会,看着他一个北大毕业生给那些粗俗的老板端茶倒水,我心里特别不是滋味。我说:“你别在这干了。”他说:“先挣点钱再说吧,不想你太累。”

可他跟我在一起的时候运气不太好,我顺风顺水,他做什么都不得志。我们去算命,解签的说我命太硬,永远压男的一头,跟我在一起的男的会没成就。他听了就笑,而我特别相信这条签文,心里总有疙瘩。

他妈不喜欢我,理由跟N的妈妈一样,觉得我太要强。那时候我已经一个月挣5000元了,特别努力。我知道妈妈们是对的,可我不愿意承认。

我们一起养过一条土狗,叫小五。我怕狗,每次小五窜到我脚边,我总发出凄厉的尖叫,令他忍无可忍。

他说:“你知道你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吗?”

我说:“不知道。”

他说:“你特别喜欢较劲,跟所有人较劲,跟自己较劲,跟狗也较劲。”

我特别愤怒,这世上所有人都可以揭穿我,唯独他不行。

我们频繁地争吵,我忍不住对他冷嘲热讽,他说我是神经病。最激烈的一次,我歇斯底里,用高跟鞋的鞋跟敲破了他的脑袋。那是一只绿色的特别尖利的高跟凉鞋,因为敲过他的头,我到现在还清楚地记得那上面的每一条花纹。

他当时的表情我一辈子都忘不了。他冷冷地说:“你心理残缺,你对生活不满意,全世界都欠你,可它就是不想还,你能怎么样呢?”

因为好强,把他弄丢了

2007年,我遇到一个很好的工作机会在上海,想去闯闯,又舍不得他。

那天晚饭,我买了3个包子,放在厨房,先进卫生间洗澡。我跟自己玩了个奇怪的赌局,他如果吃两个包子,给我留一个,我就去上海。如果他只吃一个,给我留两个,我就留下来。

我知道这很荒谬,但当时我就这样打定了主意。他大概饿了,吃了两个包子,我跟他说了我去上海的决定。他坐在厨房的桌边全身发抖,他说:“我那么爱你,你要离开我,拿一个包子当理由,这他妈的是个笑话吗?”

他很少说脏话,我心里特别难受,泪流满面。然后他说了我最不爱听的一句话:“哎,你是不是真的有病呀?”

我到上海3个月后,他跟来,拿了一捧花等在我住的小区门口,说:“我想了很久,还是舍不得你。”那是他第一次送花给我。那天我们挺高兴的,去吃了西餐,还喝了红酒。可后来,在上海的平淡日子里,爱情莫名其妙地消失了,我们渐渐无话可说。

分手那天,下着大雨。我们在一起吃的最后一顿饭,是韩国烤肉。他送我的礼物是在八佰伴买的一副耳线,很贵。他说:“我从来没送过你什么好东西,这应该是最贵的一样了。”我说:“你送我的最贵的东西,在我心里。”

分开时他很用力地抱我。我哭着问他:“你不是说过要娶我吗?”他也哭了,说:“对不起,那时候我不知道这是一句大话。”

和他分手以后,有一个叫Rachel的姑娘加我MSN,问:“你是不是喜欢喝冰红茶啊?”

我说:“你怎么知道?”

她说:“你前男友告诉我的,我们现在在一起,我不喜欢喝冰红茶,他老是给我买冰红茶。”

如今,分开7年了,知道他娶了个漂亮的老婆,有个可爱的儿子,为他高兴。而我也有了自己的家庭,日子过得不好也不坏,但脾气改了不少,神经病也好了很多。

至于好强,这辈子都改不掉,因为好强把他给弄丢了,所以更希望能干出点名堂。因为他,我变成了更好的我,而他肯定还是那个特别好的他。

对于“互动设计”的诘问 篇4

面对现在新的商业模式,设计在价值链的提升中越来越起到重要的作用,这会导致一种新的技术构架的形成。这里所谓的构架会包含如何创建新的更好的任务书、如何发展针对新的市场与语境的更有效的研究和观察调研的手段,如何跟全面的“设计”合作,以及具体的在概念构思或者设计的过程中如何思考故事叙述的问题,如何构建概念蓝本等等问题。我们关注到更多人和领域的通力合作以及由此产生的来自多种不同领域能量的汇聚与集合所产生的力量。互动设计也不例外。

这样的汇聚与集合,启发我们讨论互动设计的概念与定义时可以回溯到设计业界对于一般设计执行层面的普遍理解,即所谓“4D”:发现(discover)—定义(define)—设计(design)—传达(deliver)。“发现”即为设计在开始前要选择的目标和主题方向。这点也是我们常说的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开始用设计的眼光去思考。在明确了任务和对象后,进一步的研究、思考和相应“创意概念”的产生也就顺理成章地在定义阶段发生,这个阶段是确保设计可执行性和概念创新性确立的关键时期;待一切论证和材料就绪,设计的行为发生(当然,这会和上一阶段有交叉和重叠的过程);最后是以可视、可见、可感知的媒介传递出去,和受众产生交流。

不难看出,在此“4D”互相转换的过程中,前一个“D”涉及到智慧与目标的问题,后三个“D”则越来越多涉及到技能的问题,特殊的技能来自于不同的设计领域,并且借此将概念实施,让它变得可互动(可用)。一个好的互动设计要关注的不只是某一个单向的问题,而应该是某些多元问题的集结,进而通过“互动”的概念、技术与媒介让这个多元问题的集结以一种可被体验的方式体验,同样地以一种对受众而言可以愉悦共生和独具意义的活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存在。

在本文中,笔者并不想借此试图给“互动设计”下个定义,但是上述“4D”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解读我们当下面临的互动设计的根本性问题,即第一个“D”和后三个“D”的关系与联通的问题。因此,我们讨论当下互动设计深层的发展空间时,不妨从第一个D的“发现的智慧”与后三个D的以“执行语言的技能”为基础的演绎需要出发,逐层解析。

首先,我们应该思考互动设计中关十“发现的智慧”。

互动设计究竟是要解决与人相关的哪些问题?对于互动设计的专业人士而言,他们创意设计时关心的又是什么主题?当然从表面上看,互动设计关心更多的是互动方式、界面、技术的研究;但是在多次全面地和多门类的设计师于大型互动设计项目合作以后,笔者对“究竟什么才是真正互动设计的本质”开始变得越来越感兴趣。难道所谓“互动设计”的本质就是人机界面的不断优化?这样黑白分明的回答纵然让人觉得极端或可笑,但是当下互动设计发展的诸多现象却证明了这一点。

笔者以为,当下有发展潜力的互动设计,必然是要运用综合设计的语言(有时候甚至是超越设计的语言)创造一种环境,让受众可以在其中以“对话”或者是引发外延对话的途径接受到讯息,并且可以激发超越信息本身以外的个体感受或者衍生的信息需求点。和传统意义上的“互动设计”相比较,这一新的方向有一独特之处,即受众所要接触的互动的对象不仅仅是一个固定物质化了的单体(不论是一个互动界面还是一个一根按钮或操纵杆),而是上升到一个立体的环境中的全方位感官的感知,每一次互动的完成会是下一次互动体验累积的开始。这样的过程要基于“故事性”的构建,“媒介选择”和“传达的语言方式”。因此也就不难解释,互动设计的本质回到了主题的发现上,也就是和受众会产生关联的多维动态的“故事”的创造。

这里所说的故事不只是某个网络游戏的情节或者虚拟空间的程序路径,这些故事某些源于日常功能性的需要,某些则是从受众精神性出发给予全面的关怀和慰藉。例如笔者参与的为英国伦敦皇家音乐厅的户外公共空间设计的互动综合体装置——一个互动的虚拟交响乐队装置中,每一个座位代表一种乐器,当观众坐在上面时便发出相应乐器的演奏声,坐的人越多,整首乐曲演奏得越完整,所选择的音乐可以是由大众通过网络事先传输给控制中心的。整合互动设计不仅提供受众个体和互动座位的关联,还创造了一个用音乐叙述的环境,让每个人构筑自己的音乐梦想。有了这种智慧的“发现”,即使运用简单的科技手段也照样可以创造高效互动的体验。

其次,我们应该思考的是有关执行语言的技能,以“互动”的技术呈现。

不论我们今天运用的是屏幕、电脑的某个界面或者是任何品牌手机的系统,互动设计总是关于创造一个瞬间互动并且吸引合适的人群。这个瞬间是受众爱上我们的设计以及力图传达的内容的时刻,是互动设计和互动对象之间创造的一种特殊关系,我们要做的是使这样的瞬间充满“情感的可能”。在这个过程中,科学技术发挥重要作用。“我们让通常不可见的事物变得可见”是互动设计师们最引以为傲,也是谈论互动设计最离不开的话题。实现这个目标离不开“科技、技术”。技术变得越来越廉价,更多的人对他们感到熟悉和适应,这其中最重要的是如何利用并且升级这种传播的优势,更多地运用技术并且让受众对所传递的信息感到舒适。

在2007-2008年英国设计师协会召开的多次有关“互动设计”研讨会上,主要就技术与科技在互动设计中扮演的角色、含量以及未来发展的定位与趋势等问题做了大量探讨。例如:互动设计是如何逐渐在改变他所涉及的各种技术以适应当下面对的种种挑战的?他们是如何改变的,而其中的主导力量又是什么呢?如何预见和面对在技术上未来的挑战?

随着对设计在不同电子化技术和电脑技术方面的知识和要求变得日益扩散和广泛,其他领域的产业也正在积极回应这样的社会需要,因而不断制造和推出和使用者更友善、更适应我们需要的电子技术产品。同时,应用生物学也已经开始从实验室搬离出来而进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这种现象对我们生活的潜在的影响是巨大的,同时对设计提供的潜在空间也是巨大的。

最后,我们应该思考当下的互动如何从技术出发,实现“超技术”的思考。

互动设计离不开技术,但这绝非是提倡“技术决定论”。我们应该追问的是,“技术”是让互动变得更加有效和轻松还是更加沉重和复杂?互动设计的核心问题是技术还是真正力求改变人们感知和体验周边事物与信息的方式?

几年前,笔者参与完成的“互动设计”的每一个项目,往往都会以将设计师、软件程序工程师相结合的工作为中心内容,但是现在更多领域被囊括进来了,例如心理学、产品设计、剧场设计等。很多不同技术的融入让我们愈发理解到,互动的终极目标不仅仅是一个单一物质化的媒体界面,更多的是创建一个“空间”,让人在其中感知、接受并且交流。互动设计是从“技术”的平台走出来的,但它面对的却不仅仅是一种物质化的交流方式,它还应该还包括更多的负载,这是互动设计实现高于技术的终极呈现目标。

在当今的设计界,人往往被定义为设计的使用者或者是消费者,在互动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把使用人群看作是复杂的,是关于个体存在行为的初级发出和终极受用者,而互动的设计则是通过技术的调节为他们创造了客户端,构成统一的“景观”环境。以笔者参与的一个为伦敦特拉法加广场设计的低科技公共互动装置为例。该装置名为“关于你的广场记忆”,由近百个等人高透明立柱组成,每个立柱镶嵌老旧的或者现在的关于广场的明信片,记录着多样的个人故事和记忆。同时还留有许多空的柱子等待新的明信片的到来。作品的互动方式很单纯,只是明信片的收集和整理,但是徜徉在历史和他人关于特拉法加故事里受众体验的不只是这些了。

高科技的互动在创造这一客户端的时候难免越来越明显地显露出异化受众的弊端。既然互动设计真正的目的是通过以智慧、风趣和敏锐的洞察力与领悟力为基础的设计来解决、创造人们在认知或者接受外界信息的时候出现的如何面对脆弱和不完美等问题,那么,这里所谓的“技术”也可以是超越“高技术”范畴,让低科技的技术产生交流的全新体验,以便让信息的传递更直接更有效。低科技的互动可以避免强制的信息灌输方式,因为技术越单纯,观众的主动性发挥得越充分;他也可以通过立体反馈的模式更有效地实现信息传达、反馈(接受)、再传达,因为它实现的不是技术本身的互动而是与受众思维与情感的互动。很多低科技的互动往往在构建情感交流、创造体验“环境”以及“故事”构架方面更具亲和力。

对于成功的理解 篇5

古人曰:人不自信,谁人信之。建立自信,应该从相信自己,赏识自己做起。著名天文学家,自然科学先驱哥白尼,第一个对影响人类达千年之久的托勒密地心说提出怀疑。面对旁人的反对与嘲笑,自信的哥白尼顶住压力,始终坚信自己是正确的。真理是不会被埋没的,经过时间的推移,哥白尼的日心说理论终于验证了。阿基米德也曾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整个地球。”他无疑也是自信的,不然怎能说出这样的话?

一旦有了坚定的自信心,人就会发掘出无限的潜能。如果周公瑾不自信,怎能会有赤壁大捷?如果罗斯福不自信,怎么会连任二届总统?如果比尔·盖茨不自信,怎么能达到事业的巅峰?就像拿破仑说的那样:“自信是人类运用和驾驭宇宙无穷大智的唯一通道,是所有奇迹的根基,是所有科学家则无法分析的玄妙神奇的发源地。”

但是,自信并不是盲目自大,而是建立在智慧与才能的基础上的。世界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在一次指挥大赛上,以自信识破了权威评委设下的圈套,夺得桂冠。试想,如果小泽征尔没有如此坚实的专业基础,他能够成功吗?

对于一个人的评价 篇6

很显然我们会倾向于选择候选人C。

但最后我们发现,候选人A原来是美国二战时的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候选人B则是英国首相温斯顿·邱吉尔,而候选人C却是臭名昭著的阿道夫·希特勒。

这则笑话让我注意到这样一些问题,伟人也是有缺陷的。而品质恶劣的人也会在某些方面保持良好的操守。评价一個人必须盖棺论定,着眼于他的大是大非。

一个人不可能很清晰很公正地处理一生中纷繁复杂的所有事件,所以对于小是小非可以装糊涂,对于大是大非却要立定脚跟,丝毫不能含糊。相对于大是大非讲,小是小非其实可以忽略。有两个情妇不妨碍罗斯福成为伟大的总统;每天中午才肯起床,曾吸食鸦片也不妨碍邱吉尔成为伟大的首相。阿道夫·希特勒则永远不可能凭他的某些操守得到后人的谅解,相信每一个犹太人都愿意在他身上吐一口口水。历史对于这个人的评价是"超级屠夫",而并非国家英雄或者素食主义者。

对于学生潜能挖掘的研究 篇7

课堂上围绕“知识和能力, 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教学结构。以人为本, 关注生命, 充分挖掘“主体”潜能, 通过有效的师生和生生互动, 使师生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一、教师要会引导

1.以鼓励为主

对学生的发言要站在一个很高的位置上进行恰到好处的评点, 使学生的能力水平有一个高层次的提升, 使学生受益深刻。这样做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让他们觉得自己还有很多不懂的地方, 虚心认真地进行深层次的探究学习, 从而发展他们的能力。

要想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 就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留下更多的时间给学生, 让他们尽情地去阅读、理解、品味, 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有创新意识的灿烂火花。

2.教师跳出语文悟语文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如果我们能从内心深处去感知这种意境, 体会这种潜在的意义, 就能跳出语文看问题, 跳出学科本位去挖掘教育的隐在价值, 在尝试和创新中体会到语文教学的精妙。

3.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的一个方面的表现。学生有了学习兴趣, 学习过程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 而是一种享受, 一种愉快的体验。在这样的心理下, 学生会越学越想学, 越爱学。这样, 语文学习的潜能就被激活了, 能力自然会形成, 定会事半功倍。

4.课堂需要教师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

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 需要老师展示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 特别是善待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和不足, 让他们在形成能力的同时获得健康的人格。课堂上教师引导不好, 评价不恰当, 学生的潜能得不到发挥。老师恰到好处的点拨, 学生活跃思维的张扬, 严密语言能力的展现, 让人心情振奋。有艺术品味的阅读课堂, 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 还有更多的学习动机的唤醒, 思维品质的提升。

二、叶圣陶说:“课本必须善读”

阅读是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在课前让学生看书预习, 在课中让学生看书自习, 在课后让学生看书复习, 是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1.学习贵在质疑

在教学中, 一方面要留给学生可以支配的“空白时间”, 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时间, 另一方面, 要鼓励学生用批判的眼光去观察问题, 敢于向权威挑战,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发现新问题, 提出新见地, 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2.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阅读教学中, 质疑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放飞学生的思绪, 为教学活动的成功进行创造良好的氛围。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要重视学生对问题的“质疑、激励”, 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质疑”的教学情境, 让学生在“质疑”中茁壮成长。

3.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 教育教学技艺在于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 使他享受到成功的快乐。”要注重过程, 在过程中学到方法, 锻炼能力。学生的能力, 绝不是靠老师压出来的。压出的学生没有潜能, 也不可能有发展。

三、提问有层次, 有利于不同学生潜能的发挥

要针对不同学生, 设计不同问题。不能总是提问难度过高或过低的问题, 也不能总是提问少数的几个学生, 提出的问题要能够使多数学生有所思考, 对于那些胆小羞怯, 反应不很积极的学生, 尤其需要注意。问题的设计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 遵循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 要由直观表象到具体形象, 由形象识记到抽象识记, 由机械记忆到理解记忆。

在阅读教学中用“主问题”来牵动对课文的整体阅读, 来构建学生的课堂活动, 来制约课堂上无序的、零碎的、频繁的问答。有效地克服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肢解课文, 一讲到底, 零敲碎打等种种弊端, 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有序学习活动的主体。目标明确的巧妙提问, 牵一发而动全身, 不但能高效的完成教学任务, 更有利于培养学生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的能力, 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发掘。

对于母猪分娩制度的探讨 篇8

一、制定母猪分娩制度

制定分娩制度, 首先要考虑季节问题, 因为季节涉及到气温高低、空气湿度大小和饲养条件。为了养好仔猪, 必须创造适合其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 仔猪最适宜的温度是20~25℃, 最适宜的湿度55%~75% (相对湿度) , 要创造这样或接近的条件, 就得选择有利季节。其次, 要考虑育成优良种猪和提高育肥的生长速度和仔猪销售问题, 晚秋断奶的仔猪往往卖不到好价。饲养等因素很多。必须按着具体条件制定, 选择先进的分娩制度, 各个月份配种、产仔时间列表, 加以探讨。

第1号循环冬产在一月, 正是九天严寒。夏产在七月正在雨季哺乳仔猪, 细菌繁殖较快。经常消毒, 预防白痢病。

第2号循环春产在二月, 如有保温分娩舍, 哺乳断奶时间比较理想, 秋产在八月雨季将过, 猪舍通风干燥较为适宜。

第3号循环春产仔在三月, 虽有较冷的天气, 如有仔猪保育舍, 猪舍保温较好不用取暖, 秋产仔断奶在十一月稍晚。

第4号循环, 春产仔在四月, 是好时候, 是猪生长的好季节, 但秋产仔断奶在十二月左右, 断奶幼龄仔猪不易分群越冬 (必须有取暖设备) 。

第5号循环, 夏产在五月, 气温适宜, 较好, 冬产在十一哺乳仔猪的饲养较为困难, 一月断奶仔猪不易销售, 要加强饲养管理, 直接育肥。

第6号循环夏产在六月份, 气温比较温暖适宜, 冬产在十二月, 天气很冷, 一定要有保温取暖舍和取暖设备, 二月断奶没有问题。

二、各种分娩制度的比较

1. 常年分散分娩。

这个分娩制度, 对个体养猪是适宜的, 有的母猪可达两产以上, 而且可以充分利用设备和种公猪, 但是在具有一定规模养猪场是不适用的, 因产仔分散, 管理工作没有重点, 在同一群内的母猪, 个体不同的繁殖阶段无法合理统一饲养管理, 如严寒季节分娩, 条件不具备饲养困难。如在2006年地质农场猪场21头母猪在冬季分娩, 由于舍内加取暖设备, 饲养员昼夜看守, 煤炉取暖, 死亡12头, 成活240头, 平均窝活11头。增加了成本, 提高了费用, 否则不堪设想。

2. 春秋集中分娩。

2007年地质猪场由分散分娩改为春秋集中分娩, 是五月和十一月配种, 九月翌年三月产仔, 如下表。

为了达到集中配种的目的, 在五月中旬将哺乳30~40天的20头母猪一次断奶, 20头母猪在断奶后5~7天发情配种, 九月份集中产仔, 效果显著, 节省燃料, 省工省力, 平均窝活12头。

3. 冬夏集中分娩。

2008年的集中虽比分散分娩有新改进, 但也存在问题, 春产在三月气温较低, 常常遇到-15℃的低温, 而秋产仔已到初冬十一月断奶, 初冬寒冷, 猪舍内必须具备取暖设备, 否则影响断奶仔猪的生长速度。

4.2009年我们采取了初春二月和秋产八月产仔办法这就构成了冬夏 (八月和二月) 分娩制度。

二月春产仔比较寒冷, 如有保温分娩舍和仔猪保育舍, 哺乳断奶时间比较理想, 秋产在八月雨季将过, 猪舍通风干燥, 温度和湿度都适于仔猪生长发育。

5. 由上述所见集中分娩制度存在两个主要问题:

一是有一部分母猪, 在规定时间内不能妊娠, 或多或少的养着“白吃饱”母猪, 二是条件较差猪场, 因为不能及时断奶而错过繁殖有利季节。为了避免上述问题, 又出现一种新的分娩制度, 即常年分娩制度, 把全场母猪规定到4~6批或更多的分娩时间内产仔, 相近两批产仔时间差2~3个月, 对整个猪场来说, 是分期分批, 对某一饲养员的猪群来说, 尽量集中分娩为好, 个别没有配准的母猪仅仅等上一个发情期或一个月左右就可以随下一批配种, 大大的减少了空怀母猪半闲的现象, 同时还可以使每小群 (一个人养的) 配种时间更为集中准时, 不致拖后, 大型养猪场形成流水作业, 充分利用种公猪的设备条件, 又能不断地向市场提供种猪和商品猪, 农牧公司养殖一场, 应用这个分娩制度, 分娩舍利用率提高一倍, 母猪年产窝数由2.0提高到2.3窝 (这里有早期断奶的因素) 。

三、结束语

对于一道命题的再证 篇9

证法1 (比较法) [1]

本题只要证1- (ax+by) ≥0.为了同时利用两个已知条件, 只需要观察到两式相加等于2便不难解决.

证法2 (分析法) [2]

要证ax+by≤1, 只需证1- (ax+by) ≥0, 即2-2 (ax+by) ≥0,

∴只需证 (a2+b2+x2+y2) -2 (ax+by) ≥0, 即

(a-x) 2+ (b-y) 2≥0.

∵最后的不等式成立且步步可逆

∴ax+by≤1.

证法3 (综合法) [3]

要证ax+by≤1, 只需证a, x, b, y均为正时ax+by≤1成立即可.

证法4 (三角替换) [4]

证法5 (向量法)

假设一圆上任意两点, M (a, b) , N (x, y) , 则

(其中α为与的夹角) , 所以ax+by≤1.

证法6 (柯西不等式)

由柯西不等式可得: (a2+b2) (x2+y2) ≥ (ax+by) 2, 所以 (ax+by) 2≤1, 即:ax+by≤1.

证法7 (托勒密定理)

要证ax+by≤1, 只需证a, x, b, y均为正时ax+by≤1成立即可.在一个单位圆中, 圆内接四边形ABCD, 其中BD为直径, 满足条件a2+b2=1, x2+y2=1.

如图2所示, 由托勒密定理可得:ax+by=|AC|×|BD|, 又|AC|×|BD|≤1×1=1, 所以ax+by≤1.

证法8 (构造面积法)

要证ax+by≤1, 只需证a, x, b, y均为正时ax+by≤1成立即可.由 (a+b) 2-2ab=1, (x+y) 2-2xy=1, 可联x想到平面面积, 构造一个边长为 (a+b) 的正方形, 同时也构造一个边长为 (x+y) 的正方形, 此时两条边长应相等均在正方形ABCD中, 否则与题矛盾, 如图3所示.

不妨设a<x<y<b,

如图3可知:

当a=x, y=b时, 取得等号, 则ax+by≤1.

证法9 (构造距离法) [5]

由于条件x2+y2=1可看做是以原点为圆心, 半径为1的单位圆, 而.

联系到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如图4所示, 因为直线l:ax+by=0经过圆x2+y2=1的圆心O, 所以圆上任意一点M (x, y) 到直线ax+by=0的距离都小于或等于半径1, 即

小结:对于此类命题的证法, 我们只要联想到“一个公式———柯西不等式”, “两个替换———1的替换和三角替换”, “三个构造———定理构造、面积构造和距离构造”, “四种方法———比较法、分析法、综合法和向量法”中的一种就能成功证明该题.波利亚认为“掌握数学就是意味着要善于解题”, 把解题能力置于数学教育的核心位置, 他还认为数学教育的根本宗旨是“教会年轻人思考”, 教师要启发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 一题多解 (证) , 更能体现学生对问题的思考, 也能体现知识的融会贯通, 还能为教师教学提供一个很好的案例.

参考文献

网络文献对于教学的影响 篇10

关键词:文献,教学

互联网作为新世纪改变人类生活的重大科技发明,早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事物。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与普及,人类社会的信息化进程逐步加快,信息资源的数字化、信息传输的网络化改变着人们的生存环境和生活状态,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1]。其中,网络文献无疑是人们获取信息资源的大海洋。对于教学来说,网络文献的作用更是举足轻重了。本文将就计算机网络文献对于教学方面的影响进行一些探讨。

1 目前国内主要的网络文献数据库

1.1 中国知网

中国知网是全球领先的数字出版平台,是一家致力于为海内外各行各业提供知识与情报服务的专业网站。数据库由清华大学和清华同方建立,收录了国内8000多种核心期刊和具有一定专业特色的中文期刊。在期刊网上分了理工类、人文社会科学类等10大类,是目前国内包含学科最广的、最具权威的综合性文献检索数据库,目前新文献日益增加,包括学位论文、期刊、专著等。数据涵盖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医学、农业、生物、文学等最新科技文献资料,实现了多种资源的整合。

1.2 中文期刊数据库

由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开发的《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是一个以科技为主的功能强大的综合性的期刊检索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共收录了国内9000余种中文科技期刊,按照学科划分为理工A(数理科学)、理工B(化学化工能源与材料)、理工C(工业技术)、农业、医药卫生、文史哲等9个专辑,126个数据库。中文期刊数据库收录的经济类、教育类和图书情报类期刊比较完备:经济类1600余种,教育类500余种,图书情报类269种。

1.3 万方数据资源系统

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的数字化期刊子系统收集了理科、工程、农业、医药、人文科学等八大类的信息,共收录期刊6000余种,1200万余篇全文,每周数据更新量达到5万余篇。万方数据提供中国大陆科技期刊检索,是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建立的专业学术知识服务网站。隶属于万方数据资源系统,对外服务数据由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统一部署提供。

2 利用网络文献教学的原则[2]

1)按需原则:要根据专业范围、学生学术水平的差异有的放矢,按照重点与非重点内容,核心与非核心专业,有针对性地采集所需的资源。

2)学术价值原则:由于网络信息资源学术作品的质量参差不齐,所以要求教师在资源选择中采用高质量原则,对于有些免费网络资源应该及时采集下来,把这些好的资源知识整理成库,提供给学生使用,而对于一般的网络资源,我们要全文浏览,认真审核,提取精华,把具有学术价值的内容再向同学们推荐。

3)连续跟踪、优胜劣汰原则:鉴于网络信息资源的更新快、时效性强的特点,教师在采集资源时,要大面积的搜索有学术价值的网站,把陈旧的网站,没有什么价值的,要及时删除,并及时更新新的知识。总之,网络信息资源的采集,必须采取动态的、优胜劣汰的原则。

3 利用网络文献教学的好处

3.1 促进教学人员的知识更新

教学人员如不及时掌握新理论、新知识、新科学和新技术,就不能用最新的理论指导实践、就更不能更好的指导学生,因此必将影响高校的办学水平和未来发展。而不断更新的文献资源可以及时向高校师生传递信息,帮助和促进他们知识的不断更新。

3.2 改进了教学模式

1)教学内容的结构发生了变化: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内容由之前的传统教学内容的线性结构逐步转变为现在的非线性结构来组织。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动态的、开放的、多层次的结构化知识形式。既注重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又注重了知识的结构,使教学内容的统一性与灵活性得到了充分结合。

2)资源极为丰富,使教学更为科学化:在教学实践中任课教师普遍有这样的体会:现有的教材在内容上总会不同程度地滞后于学科的发展,并且教材中涉及应用的部分也大都缺乏具体的工程应用背景,显得空洞、千篇一律,而查阅一定数量的期刊文献可以弥补教材的这些不足。另外,教师也可根据文献中提供的信息资源,积极发掘信息,然后根据观察到的或者学生的实际情况,构筑对所得信息的深入理解,充分的提高了教学的主动性。

3)利用网络文献解决教学和学习中的疑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这可从网络文献中得到答案。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3 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学习成为了可能

网络文献的出现,使学习变成了一个大规模的各取所需的过程。个性化的学习得以真正实现。教师可以把质量较高的科学文献推荐给学生,每一位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在自己方便的时候去寻找适合自己的网络资源,查阅感兴趣的网络文献,对所学习的内容进行充分的学习和了解,并按照适合于自己的方式和速度进行学习。心理学家的研究指出,熟悉本身可以增加一个人对某种对象的喜欢程度[3]。这样,教师在如何发挥每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问题上有了一个较好的解决方法。

3.4 利用网络文献可以减轻教师的工作量

在备课的环节上,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查阅不同的文献,大大的缩短了备课的时间,提高了效率。

4 利用网络文献的弊端

凡事有利就有弊,利用网络文献教学也不例外。由于网络文献的丰富性和检索的方便性,容易导致学生的懒惰。如在作业中遇到什么问题,学生会习惯于到文献中去寻找答案,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文献产生强烈的依赖感,从此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可见,期刊文献作为一种知识信息载体和智力资源,不同于一般的物质资源,它具有鲜明的可开发性。每篇文献都具有一定的潜在价值,关键是作为教学素材,教师如何进行科学地选择,以及以后该如何去挖掘、提炼,并以此为契机丰富自己的教学艺术表现力。作为高等院校的教师,除了对本专业要有深厚的知识外,还要不断学习发展的最新信息和成果,使自己站在发展的前沿,无论是学科内的知识还是学科外的素养,必须以极大的工作热情和高超的教学技艺,使专业课的课堂教学饱含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韩凤娥.当代大学生对网络文献的利用[J].兰台世界,2009(12):23-24.

[2]时念玲,尹洪安,夏武青.网络环境下医学文献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职业与健康,2007,23(4):302-303.

上一篇:中小型养猪场下一篇:修复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