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专业课程

2024-05-01

软件工程专业课程(精选十篇)

软件工程专业课程 篇1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和高校扩招的推进,我国普通高校的学生人数日益增长。据统计,我国普通高等教育在学人数位居世界第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2%。由于在校人数的激增,各高校在学校的各项管理上都会作出一些调整,以便更好地管理学生。而作为各高校的重点管理项目系统——课程管理系统,则更需要作出应对措施,以便达到很好的管理效果。传统的人工课程管理方式已不能适应这样的大环境。本文研究的课程管理系统,从以下几点对普通的人工课程管理方式作出了改进,达到用网络系统进行管理的效果,使学校能更好地进行课程管理:

(1)建立健全的选课制度;

(2)实现学生与教师在线交流;

(3)在校学生选课更具弹性。

课程管理系统就是为课程建立网站,老师可以在网站上发布课程大纲、教学计划以及每堂课的教学内容,并布置作业、批改作业、公布学生成绩等。

课程管理系统的应用,将会大大提高教务管理的工作效率。本文将重点探讨如何在信息查询、数据维护及统计等方面体现自身特色,采用安全可靠的C/S开发模式实现学生课程信息管理的信息化、规范化、科学化。本系统还分析了系统在高校管理系统应用后的系统兼容性问题,最终提出“数据仓库+数据挖掘+OLAP”组成的DSS解决方案。在开发过程中,系统开发使用目前最为流行的MVC设计模式和基于MVC的WEB应用开发框架。本系统主要分为评教管理、选课管理和考试管理三大部分,将功能需求与非功能需求结合,同时考虑系统的综合性能。在系统框架设计上最大程度减少系统开发和维护的工作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系统需求分析

软件工程课程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是根据部分高校软件工程专业学生的课程管理的实际情况分析的,由于课程管理工作较为繁琐、量大,且是学生管理中重要的一部分。学校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完成课业,给学生创造了自主学习的条件:让学生自主安排上课时间,选择自己喜欢的老师,同时也可以选择与自己专业无关的课程。在这些基本课程管理的基础上,作为软件工程专业特有的课程特点,该课程管理系统也为学生提供了工作室的选择。

1. 系统功能概述

软件工程课程管理系统主要为了提高课程管理水平而设计。根据用户类型将本系统划分为选课管理、文件管理、成绩管理三个子系统。

(1)选课管理。在学生进行评教之后,系统为其自动开通选课功能。根据学校提供的课程信息,学生根据个人情况自主安排上课时间、授课老师以及课程,但选课时必须遵循以下规定:每个学期选择的课程总学分不能超过30;同一课程不能重复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课程不能有时间冲突;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在大三时要进入工作室,因此要进行工作室选择。

(2)文件管理。选课成功后,开始授课。由于大学课程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共同考核而得,所以对于平时成绩的管理也很重要,平时成绩的重要部分就是老师布置的课堂作业的评定。老师将课件上传,学生下载课件温习课堂内容,课堂作业布置后,学生将作业上传,老师在线打分,以此分数作为最终成绩的审核指标。

(3)成绩管理。期末时,老师公布成绩,最终成绩是根据期末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两项按比例综合给出。当学生查询自己的成绩,发现有科目未达到及格分数时,就应该在规定时间进行补考登记。同时成绩管理还包括计算各专业、各班级成绩及格率和优秀率,为学生的各项评选提供有力依据。

2. 系统业务流程分析

根据软件工程课程管理工作的流程,该项目可以分选课管理、文件管理、成绩管理三大模块。系统分成为用户端和管理端,用户端主要提供学生选课的相关信息,管理端主要是教务处公布课程信息以供学生参考选课,在学生提交成绩复查时进行成绩审核。

3. 系统数据流分析

在具体分析了系统的各个业务流程后,设计系统的数据流图明确系统中数据的具体流向。对于该系统来说,学生、教室和教务处是系统的外部实体,选课管理、文件管理、成绩管理是系统对数据的主要处理工程。数据从实体流出,经过加工处理后流入实体中,系统同时对处理好的数据进行储存。

图1是对选课管理业务中学生选择课程的详细数据流图,图中学生进行评教,为上学期选择课程的老师打分;评教成功后,参考教务处公布的课程信息进行选课,选择的课程不能有时间冲突,不能超过每学期要求的最高学分;选择好课程后,学生的选课信息提交到教务处,形成学生个人课程表。

三、软件工程专业课程管理系统设计

1. 系统总体结构

该系统采用B/S设计结构以实现学生课程信息管理的信息化、规范化、科学化。

(1)按系统功能分。该系统分为选课管理、文件管理、成绩管理三大管理模块。

(2)按用户对象分。该系统分为学生申请查询系统和院校管理系统两个部分。

2.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软件工程课程管理系统主要分为三大模块,即选课管理模块、文件管理模块、成绩管理模块。选课管理模块主要是实现学生选课功能,在此模块中,先进行学生评教,评教成功后,系统自动开通选课功能;再由学生根据教务处提供的课程信息开始选课,选择的课程全部符合规定后,选课成功;同时,学生在大三时,可以进行工作室的选择。

文件管理模块主要是教师与学生通过该系统进行交流的模块。课程开始后,教师将该课程的课件上传,方便学生进行下载。当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考核时可以上传作业,学生下载完成后再提交给教师。

成绩管理模块主要是对学生的成绩进行综合评定。教师将学生的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公布,统计最终成绩。若成绩低于60分,学生应申请复查;若复查结果无误,该学生就要在相应的时间进行补考登记。

3.数据库设计

分析系统的功能并结合各个实体之间的关系得出系统总体的E-R图,如图2所示。

在系统中,教务处公布一份完整的课程信息,教务处和课程信息是一对一的关系;所有在校学生都可以查询这份课程信息,学生和课程信息是多对一的关系;所有在校教师也可以查看这份课程信息,教师和课程信息也是多对一的关系;每个学生只能选择一份选课信息,学生和选课信息是一对一的关系;教务处将所有学生的选课信息进行备份,教务处和选课信息是一对多的关系;每个教师公布所教授学生的成绩信息,教师和成绩情况是一对多的关系;每个学生只能查到自己对应的成绩信息,学生和成绩情况是一对一的关系;当学生需要提交复查申请时,一个学生只能提交一份复查申请,学生和复查申请是一对一的关系;教务处接受复查申请,教务处和复查申请是一对多的关系;教务处核对复查结果,教务处和复查结果是一对多的关系;学生只能查看自己的复查结果,学生和复查结果是一对一的关系。

四、结论

本文就目前高校课程管理进行分析,然后从系统开发的角度,对软件工程课程管理系统开发的可行性及功能模块进行分析研究,系统包括三大模块,即选课管理、文件管理、成绩管理。本文分析了系统的业务流程以及系统的数据流,对系统功能模块进行设计,按照结构化的方法划分模块,对各个模块中的子系统划分功能,详细介绍了各个功能的作用,设计了系统的E-R图及数据表。系统采用B/S结构模式进行开发,集合了其分布性特点,随时随地进行业务处理,同时业务扩展简单方便。此系统仍有部分局限性,在设计中存在一些缺陷。系统在性能方面也需要很大的改进,在功能处理的时候系统的响应速度比较慢,但这些通过数据库优化和程序语言的版本升级可以得到较好的解决。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日渐被人们重视、高校招生计划日渐递增,我国普通高等教育在学人数位居世界第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2%。大学作为学生迈入社会之前的一个阶段,在每个学生的人生中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在大学里学生主要学习的是知识,课程管理就显得尤其重要。本文以软件工程专业课程管理为背景,从系统开发的角度,对课程管理系统进行用户需求分析和系统设计。该系统着重分析了三个模块,即选课管理、文件管理、成绩管理。该系统采用B/S模式进行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学校对于学生选课及成绩管理的工作量。

关键词: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信息管理系统,B/S模式

参考文献

[1]毕朝国,许建平,霍训根.基于B/S架构的教师课程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软件导刊,2011(3).

[2]张海藩.软件工程导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软件工程专业课程 篇2

开始,为了跟上时代的发展,我国针对性的在各校设立了软件工程专业。一直到,一共有两百多加高校开设了与软件工程有关的专业,招收的学生将近两万多名,招生规模也是其他专业的前十名。因此,从前期的经验可以总结出,想要建立起一套适合本国发展且又能跟上世界步伐的特色软件专业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刻不容缓。由于我国还处在发展阶段,对于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也是边摸索边前行,所以在实践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很多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及时地提出,并共同研究出应对的方案。

软件工程专业课程 篇3

摘 要:高端软件设计人才不仅要有过硬的设计技能,还要有牢固的工程观、系统观和产品观。本文基于南京大学软件学院的教学实践,以软件系统的设计与构造为主线,提出了围绕软件设计设置和实施的软件工程专业关键课程方案。该方案强调在专业入门课程就开始培养学生的软件工程观念和系统观念,并一以贯之地教授学生在软件工程思想的指导下进行软件设计的能力。

关键词:软件工程;软件设计;教学改革;课程建设;教材建设

一、概述

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软件业急需一批领军型软件人才。教育部在2002年批准开办软件工程(以下简称SE)专业并设立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2011年批准设立软件工程一级学科并把软件工程师培养列入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至2013年,我国有425所高校开设软件工程专业,设点数、招生数及就业质量均进入前十。因此,研究与建设软件工程专业关键课程体系对于软件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积极的推动作用。

国际上,IEEE和ACM共同制定了软件工程学科教程CCSE[1,2],给出了软件工程专业的教育知识体系,提出了组织和设计课程体系的若干建议,是公认的软件人才培养工作基础。CCSE推荐课程包括SE基础课程5门、CS中级课程3门和SE高级课程6门,并提出了SE优先的课程方案和CS过渡的课程方案。

但是,SE专业在教学实施中面临以下难题[3]:(1)传统计算机科学(以下简称CS)专业的软件工程课程如何合理过渡到SE基础课程和6门SE高级课程;(2)如何落实SE优先的教学理念,解决关键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教学资源;(3)如何实施软件工程课程与程序设计类课程的融合教学。

具体来说,目前国际国内缺乏对SE关键课程的教学实践,SE优先的基础课程与部分高级课程属于全新构造,难觅教材和成熟的教学资源,从而导致SE专业教学在实施时面临很大困难,大多数学校只能因循计算机科学专业传统课程过渡。因此,贯彻SE优先的教育理念与落实系统化的SE专业教学体系成为摆在广大SE教育者面前的一个巨大挑战。针对这些问题,南京大学软件工程专业经过多年教学实践,以软件开发的核心工作——软件系统设计与构造为主线,提出了面向软件系统设计与构造的SE专业关键课程教学实施方案。

二、设置思路

CS传统课程按照知识领域安排,非常适合于培养研究性人才。软件产业则迫切需要能够综合运用各种工程技术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实用性人才。为此,南京大学SE专业教学体系从能力培养入手,强调持续培养学生的工程观、系统观和产品观;面向“软件系统设计与构造”主线,规划专业关键课程,实践并求精CCSE的SE优先课程设置方案;探索关键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建设相关教材与教学案例。

1.提出软件工程专业课程改革的基本策略。在专业教学早期开始培养学生工程观、系统观与产品观,引导学生持续以软件工程观的角度学习与体验软件系统分析、设计与构建的过程。在一年级开设软件工程课程,专业入门时就树立学生的工程观和系统观,将质量、成本、度量、折中、决策、纪律、规范等工程理念贯穿后续课程,通过反复强化来培养学生牢固的工程理念以及基于工程理念解决问题和进行开发的能力。

2.规划与实践SE优先的专业关键课程。遵循工程的集成与创新特征,面向“软件系统设计与构造”,按照软件系统规模由小及大的次序建立专业教学主线,即以小规模系统、中规模系统、中规模产品、大规模系统技术、应用领域来部署SE专业课程的展开。在单门课程中强调构建系统的全面知识融合教学,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3.探索适应培养卓越软件人才的教学方法。软件人才培养必须重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设计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重视实验、实训、实习等培养过程,特别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完美融合。主要的教学方法包括:面向具体的软件系统构造项目开展综合性知识教学;加强课程教学案例与实践用例建设,实施理论、案例、实践相辅相成的教学;探索校企合作教学、面向问题教学、体验式教学、面向实际教学、研讨式教学、软件创新设计竞赛教学等适合卓越人才培养的新型教学方法。

三、课程体系框架

下图给出了南京大学SE专业的课程体系框架[4,5],其中左侧为重点建设的SE专业关键性基础课程,右侧为其他SE专业基础课程和高级课程,后者在教学上较为成熟,故不赘述。

面向“软件系统设计与构造”的SE专业关键课程共7门,分别为计算系统基础、软件工程与计算Ⅰ、软件工程与计算Ⅱ、软件工程与计算Ⅲ、软件需求工程、软件系统设计与体系结构、人机交互的软件工程方法,分别重点解决学生计算系统分层构建、个人级小规模软件系统设计与构造、小组级中小规模软件系统设计与构造、模拟团队级中规模软件产品设计与构建、大规模软件系统的需求技术、大规模软件系统的设计技术、交互式软件系统设计与评估技术等关键性能力培养。

南京大学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图

这7门关键课程均围绕一个具体的软件系统教学案例,融合构建系统所需的多方面知识展开每门课程的教学。各课程都精心设计了一个教学讲解用的软件系统构建案例,并同步设计了一个培养学生工程能力的实践用例。课程围绕教学案例和实践用例的构建活动组织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课程同时力图打破传统课程的技术藩篱,将程序设计、软件工程、交流与沟通、团队动力学、职业素质、过程管理、工程经济学等知识进行融合教学,在案例中引导学生使用软件工程的观念来观察、体验和实践计算系统软件的设计与构建过程,训练其软件系统设计与构造的综合能力。

四、课程描述

“计算系统基础”,以一个经典计算机指令集MIPS的简化版本DLX为线索,以C语言为载体,使初学者可以建立起完整的计算概念,了解经典计算系统的工作原理,理解计算系统自底向上、逐次构造的过程;理解结构化程序设计,能够利用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方法完成小规模的结构化程序。具体教学内容包括:数据的机器级表示、数字逻辑、冯·诺伊曼模型、机器语言、汇编语言、输入和输出、Trap 机制和子例程、结构化程序设计和语言处理。endprint

“软件工程与计算Ⅰ”,在软件工程理念指导下,侧重于程序设计教学。以一个计算示例和实践用例的迭代式增量开发实践为线索,全面培养学生在个人开发级别的小规模软件系统构建能力,让学生初步体验软件工程方法与技术在系统开发中的关键作用。具体教学内容包括:程序设计基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OOA、OOD、调试与测试等软件工程知识;个人级别的软件开发活动管理、个人级别的软件职业知识。

“软件工程与计算Ⅱ”,以经典软件工程方法与技术为主线,软件设计与构造知识为教学重点,软件系统构建实例(计算系统示例与学生实践用例)为切入点,培养学生基于瀑布模型的、简单小组开发级别的、中小规模软件系统构建能力。具体教学内容包括:软件工程历史、软件职业知识;适用于中小规模软件产品开发的软件工程方法、原则与实践;软件工程方法指导下的程序设计原则与实践;小组级别的简单软件开发活动管理;包括代码和重要文档在内的关键软件开发制品。

“软件工程与计算Ⅲ”,以螺旋模型和团队实践为特征,通过开发一个中等规模软件产品的方式,培养学生对程序设计和软件工程方法的实际运用能力,同时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和项目管理能力。将学生组织成8人左右的团队,按照6个阶段(即项目启动阶段、第一循环、第二循环、第三循环、第四循环、项目部署阶段)合作完成一个具有一定复杂度的具体项目。在项目完成过程中,涉及需求、设计、实现和质量保障,强调团队协作、文档写作、工具使用、陈述等能力,并在软件团队中对软件开发进行管理。

“软件需求工程”,以需求工程技术、软件经济学和迭代过程为特征,结合工业界实例综合分析,培养学生构建大规模软件系统所需要的需求获取、分析与建模能力,试图让学生把握需求工程工作给后继软件项目工作带来的影响。具体教学内容包括:需求工程基础、需求获取方法与技术、需求分析方法、需求分析模型与建模技术、需求管理与需求工程过程知识、软件工程经济学等。

“软件系统设计与体系结构”,以软件设计、体系结构、可复用软件过程为特征,结合复杂工程案例及其重构,培养学生构建大规模软件系统所需要的综合设计技术能力。具体教学内容包括:软件设计的要素、软件设计的支持与评价、软件设计方法、体系结构设计、详细设计、基于中间件的设计、基于复用的设计和设计演化。

“人机交互的软件工程方法”,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与软件再工程为特征,培养学生交互式产品开发的软件分析、设计和评估技术。具体教学内容包括:可用性工程、人机交互界面的经典模型、人机交互的需求工程方法、人机交互的设计方法以及基于行为观测与眼动分析的交互评估技术等。

五、教学方法

软件人才培养需要重视教学方法改革,面向软件系统设计与构造的SE专业采用了一系列新型教学方法。

面向问题教学要求各课程都以工程问题开始,并依照工程问题的解决过程和活动来组织教学,这既体现了多种知识的融合运用,又培养了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体验式教学要求各课程在实验设计时必须考虑模拟现实环境的不确定性因素,让学生体验真实的开发氛围,这既能培养他们综合运用各种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重点训练他们的折中、决策、沟通等非技术能力。面向实际教学要求各课程在讲授软件开发方法与技术时,要结合实践调查数据说明企业对不同方法、技术的选择与权衡情况以及应用效果,要突出企业界的主流方法与技术,遵循企业界的行业标准与规范,这既能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方法与技术,又能开拓他们的视野。研讨式教学要求各课程针对教学难点和重点,给出启发式问题,让学生自行收集资料,研讨解决,这既培养了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基础课程结合软件创新设计竞赛教学鼓励低年级学生在导师指导下,结合课程教学内容,自由选题,参加软件创新设计竞赛,鼓励学生创新。部分高级课程采取实训实习后回顾教学,通过理论教学考试和实训实习后再回顾总结报告综合评定分数,促使学生学习理论、实践体验、再总结提高,以提高他们的工程认知能力与创新能力。还有部分高级课程采取校企联合设计课程、联合实施教学的校企合作教学。

这些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牢固的工程观念、综合运用设计技术进行创新以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基本的职业素质与交流沟通团队组织能力以及良好的开发过程驾驭能力等。

面向软件系统设计与构造的SE专业关键课程建设秉承教材系列化、案例行业化、实践系统化、资源公开化的原则,围绕教材、案例和实践,打造了软件工程专业课程精品教学资源。多门课程入选国家精品课程,出版系列教材,建设教学案例和学生实验教学用例,建设课程教学资源示范网站,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课件、教学与实践案例、实验设计、教学视频),可供我国软件工程专业教育者参考。

参考文献:

[1] ACM/IEEE Joint Task Force on Computing Curricula[EB/OL]. Software Engineering 2004, Curriculum Guidelines for Undergraduate Degree Programs in Software Engineering, http://sites.computer.org/ccse/.

[2] 骆斌,臧斌宇,丁二玉. 软件工程专业教学知识体系的分析、重构与求精[J]. 计算机教育,2010(23):2-8.

[3] 刘强,陈越,骆斌等. “软件工程”课程教学实施方案[J]. 中国大学教学,2011(2).

[4] 骆斌,葛季栋,丁二玉等. 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创新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10(23):9-13.

[5] Eryu Ding, Bin Luo, Daliang Zhang, etal.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Software Engineering Curriculum NJU-SEC2006, CSEE&T2011[R]. Proceedings of 24th IEEE-CS Conference on Software Engineering Education and Training.

软件工程专业课程 篇4

软件产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先导性和战略性产业,是整个信息产业的核心和灵魂。加速发展软件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的关键环节[1]。教育部副部长鲁昕3月22日在出席“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4年会”时表示:要“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从根本上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主要难在一部分办学定位不清,专业特色不显,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脱节严重[2]。这种低就业率,低就业质量的状况,不仅直接造成国家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还影响数百万家庭的民生福祉,因此必须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应用技术大学和应用型高校的经验,引导部分本科高校加快转型发展步伐,更加直接地为区域发展和产业振兴服务,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生产服务一线的高素质应用技术人才,逐步实现人才培养和就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当前转型的院校正处于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适应转型,重新确立培养目标,调整培养方案是这些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院校必须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适应地方企业的需求,找准定位,调整课程体系,强化实践锻炼,培养高素质应用技术人才。

2 企业对软件人才的需求

从招聘需求分析,软件行业除了大型企业外,更多的是中小企业,由于需求缺口较大,很多学历等门槛性指标,在软件行业招聘需求中占的比较少,更多的是对技术和经验的要求,换言之软件行业是一个凭技术实力吃饭的行业。但软件行业的特性是团队作战,除个人能力以外,企业更强调团队精神与抗压能力等心理层面的综合素质。因此,对于希望投身于软件行业的人员来说,学历或许能为你争取得到机会,但却不是决定性因素,行业对经验技能的要求将成为人才评判的主要标准。

企业对软件人才的需求分高、中、低三个层面。大型企业主要选择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综合素质、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具有学习潜力和发展空间的应届毕业生;而中小企业主要选择掌握某种开发工具或开发平台、有一定工作经验、能够立即创造价值的软件人才。因此地方高校要针对自身生源、人力、财力等特点定位,为大型企业输送软件人才的机会不是没有,但凤毛麟角,大部分学生更适于中小企业就业,学生在学校能够学会一种开发工具或开发平台,但缺乏相关的工作经验。这就需要我们改变培养模式及方法,校企联合,按照企业需求定制课程,以项目驱动教学,突出实践教学,从实践中摸索积累经验,让学生真正实现毕业即能够就业的目标。

3 转变观念,重新定位,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地方高校转型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传统的教学理念更多地是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内容枯燥、抽象、不连贯,实践也大都是知识点的验证,学生往往不知所学知识如何应用。所以在教学理念方面,应由传统的知识讲授转变为突出学生能力培养,即由过去的理论灌输变为多方位的启发引导,注重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将教师单项传递信息变为学生能主动接受信息,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3]。

未来几年,软件人才仍会是炙手可热的技能人才,但时代不断变迁,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也不断的提高,手机与互联网给当今社会带来了更大的冲击。随着云计算、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软件人才的需求更加多样化,企业更多需要的是复合型高技能人才。C++、Java软件工程师的就业率在近两年因为人才过多或者是技术不够完善被拒之门外,而安卓软件工程师、安卓开发工程师、数据库设计师等职位的就业率一直不断上升,甚至出现了学生未毕业就被录用的局面。以往软件人才培养及课程体系更多是面向理论型人才培养而制定的,对于地方性院校的学生来说,理论研究能力不足,缺乏工程实践经验,是导致这类学生求职困难的主要原因,因此高校要顺应社会的发展,适应企业的需求,根据地方经济发展需要重新找准定位,实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企业需求制定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引进CDIO工程教育理念,实施案例驱动和项目驱动教学法,为基于工程能力培养而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突出工程实践能力锻炼,旨在培养具有工程能力和实践经验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4 构建从理论到应用一体化的课程体系

软件工程教育的现状是学生入学门槛高;课程体系基础扎实;课程多、作业重、考试单一;理论知识点离散或脱离实际;教材更新过慢、知识更新不够;教学知识灌输多,解惑及独立思考少;对工程能力及软件开发方法培养不够。所以,要发展软件产业,这种教育现状必须进行改变。

软件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满足社会需求和软件行业的需要,高级软件工程师、系统分析人员、软件项目策划和管理人员、系统架构师等是靠工作经验的积累才能逐步达到的[4],地方性本科院校应面向工程应用,培养从事软件应用和开发的中、低级软件工程师,因此我们的培养方案应围绕着培养目标制定,课程体系设置将综合素质与工程能力培养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以培养学生专业理论、技术、技能及工程经验为教学主体,弱化理论教学,通过项目驱动教学方法,增加综合性课程设计,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训练,来突出实践技能即工程能力培养。

今年我校按照计算机大类招生,采用“1.5+1.5+1”模式(即一年半基础课、一年半专业核心课、一年企业实践课),针对新的培养目标构建的课程体系为“平台+模块”(基础课程平台、专业模块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和素质拓展环节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学生经过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技能训练、企业实训三个阶段的培养,可以直接面向企业就业。由于大类招生,前一年半进行基础教育,主要完成思想品德、综合素质和专业基础的教学,每个学期都安排企业讲座、专业介绍等,第二、三学期再通过认知实习,让学生对专业有进一步了解,使学生在对计算机各专业有充分认知的基础上选择专业,避免盲目选择。但这样也会导致一年半的专业课学习时间非常紧张,因此必须对专业核心课程进行整合优化,用项目驱动的方式,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将软件开发课程有机地联系起来,虽然学习时间缩短了,但强化了能力锻炼,课程优化的框架如图1所示。

采用1-2个项目把软件工程专业的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贯穿起来,可以把一个完整的项目分解成四个模块,基于软件工程方法,用软件开发技术模块的课程对软件项目进行需求分析、建立设计模型,用程序语言模块的课程进行代码编写,用网络和数据库模块的课程进行网络设置和数据库设计,用Web技术模块的课程进行Web界面设计,项目的设计过程中还要进行软件测试和项目管理......以往各门课程独立开设,学生学到的都是离散的知识点,这样通过1-2项目把离散的知识连续起来,把课程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有机结合起来,学完了课程也就学会了项目开发方法,开设公共基础课以培养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思想品德,并锻炼良好的体魄和外语能力;用专业基础课夯实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加以素质拓展训练综合素质;再通过学科竞赛、创新创业训练、应用软件开发实践训练等,既巩固了所学理论知识,又拓展了应用技能,学生最后经过一年的企业实习实训,获得了项目开发的实战经验,为学生顺利进入职场做好充分准备。基于能力培养的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如图2。

软件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因此,学校除了教授学生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培养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之能满足软件新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沟通协调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也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在IT行业非常注重合作意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导,可将学生分成3-5人的小组,让学生分工合作,在合作中培养沟通能力和协作意识。此外还要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试卷不再是主要考核形式,以工程项目的完成过程及效果为主要考核手段,过程评价与效果评价相结合,用阶段报告和答辩等方法综合考察每位学生,切实使每位学生都能深入其中,发挥各自所长,学以致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增加职业导向指引,使学生能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找到适合的岗位。

5 结论

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首先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应具备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即软件项目开发经验、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和带领学生进行创新创业训练的能力),改变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采用项目驱动的教学方法,以启发引导学生做任务的方式完成教学,真正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其次以素质教育为基础的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应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将工程素质教育融入课程体系,通过工程素质教育和实践锻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协作精神和解决软件开发实际问题的能力。软件人才是否具备软件工程的实践经验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校企联合培养,使软件人才接受包括系统分析、设计、编码、调试和维护等全过程的软件工程实际工作的训练,才能具备相应的实践经验。下一步改革将细化考核评价体系,完善评价机制,使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和一年的实践,能真正具备软件项目开发能力,适应企业需求。通过对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改革的实施,改善在校生的学习效果,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促进其职业生涯中的快速成长。

摘要: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的关键问题是如何适应转型需要,转变教育观念、找准定位,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针对软件工程教育现状,以大庆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学院软件工程系为例,结合地方企业软件人才需求,确立培养目标,以软件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优化课程结构,将工程素质教育融入课程体系,强化实践锻炼,构建了基于能力培养的从理论到应用一体化的课程体系。

软件工程专业能力与课程体系研究 篇5

近年来,中国软件产业总体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企业数量稳步增加,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中国软件产业共实现软件业务收入2.5万亿元,同比增长32.7%。“十二五”时期,我国软件业发展前景广阔。按照工信部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十二五”期间,我国软件业将着重发展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及行业解决方案等八大重点领域,并实施包括龙头企业培育在内的十大重点工程。从到,中国软件行业收入将年均增长25%以上。预计到20,我国软件业业务收入将达到4万亿元,占信息产业的比重将达到25%,软件出口额达到600亿美元。

随着东莞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双转型”的需要,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变得尤为迫切。东莞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东莞市现代信息服务业的实施意见》支持发展信息服务业。东莞市现代信息服务业主要包括信息传输服务业、计算机服务业以及软件业三大类,将东莞打造为继深圳、广州后的又一个现代信息服务业基地。东莞的信息产业规划届时将以新显示、新能源、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和软件产业“四新一软”发展战略为重点,力挺软件产业,同时大力开展人才培育工程,以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支持各高校开展人才定制培训、综合培训、认证培训、专业课程培训等各项培训,大力培养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实用技术型和创新型人才。东莞市政府在《东莞市促进软件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中明确指出:要大力培养符合软件产业要求和掌握规范性开发能力的大批软件技术开发人员。

二、软件工程专业发展概况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应用,信息技术不断深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软件的应用越来越广,软件产业不断扩大,社会需要大量的软件技术人才,系统、规范地培养软件工程人才已受到国内外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界的普遍重视。由ACM和IEEE/CS联合工作组组织制定的软件工程知识体SWEBOK、计算教程软件工程卷CCSE于5月正式发布。软件工程专业将根据广东和东莞人才市场需求,以软件领域人才需求调查结果为基本依据,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宗旨,培养具有从事应用软件系统分析、设计、开发、应用、管理与维护的能力,立足东莞、服务广东、面向全国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

三、专业能力构成

1.软件工程专业能力。根据教育部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发布的《软件工程本科专业规范》能力结构要求,掌握软件工程的知识与技能,具备软件工程师从事工程实践所需的专业能力。主要分为:①获取知识能力:终身学习能力、信息获取能力、适应学科发展的能力等。②应用知识能力:需求分析和建模的能力、软件设计和实现的能力、软件评审与测试的能力、软件过程改进与项目管理的能力、设计人机交互界面的能力、使用软件开发工具的能力等。③创新能力:在基础研发、工程设计和实践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2.软件行业岗位能力。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用人单位对软件工程专业人才的能力需求以及软件开发生命周期各环节技术要求,我们将软件工程专业能力归纳为系统分析、软件设计、软件开发、数据库开发与管理、软件测试、软件技术支持与系统维护等六个方面。①系统分析与管理能力。精通计算机行业的前沿理论,精通代表主流开发思想的程序开发语言,精通建设信息系统所要求的各种具体技术,熟悉应用领域的业务,能分析用户的需求和约束条件,写出信息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制定项目开发计划,协调信息系统开发与运行所涉及的各类人员,能指导制定企业的战略数据规划,组织开发信息系统,能评估和选用适宜的开发方法和工具,能按照标准规范写系统分析、设计文档,能对开发过程进行质量控制与进度控制,能具体指导项目开发。②软件设计能力。针对客户的需要和软件开发项目管理及软件工程的要求,根据设计规格说明书进行软件设计,编写程序设计规格说明书等相应的文档;具有理解需求分析与整体设计能力;模块级详细设计能力及数据库设计能力。③软件开发能力。根据软件产品的需求、理解和分析系统概要设计,进行模块级详细设计,按照规范编写代码,进行单元测试,修改缺陷,提交代码,编写整理技术文档。要求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理解面向对象思想;掌握主流开发工具,精通一至两种程序语言,按照规范编写代码;具有数据库开发能力;掌握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的方法与技术;编写、整理技术文档的能力。

④数据库开发与管理能力。根据需求进行数据库分析和设计,创建符合规范的数据库,满足系统运行的需要;完成数据库日常维护、备份及恢复,能对数据库性能进行优化。掌握数据库基本原理;熟练掌握一种以上大型数据库系统的应用;具有数据库设计与开发能力;具有数据库备份、恢复及日常维护的能力;具有对数据库性能优化的能力。⑤软件测试能力。根据需求分析和设计规范,对软件进行测试和检验,发现软件的错误或缺陷,对软件产品质量进行客观评价。掌握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的基本方法和步骤;熟悉软件开发过程,掌握软件测试流程和技术;具有编制测试大纲、计划、方案及设计测试用例的能力;熟悉使用常用测试工具;具有测试执行、缺陷跟踪的能力;具有测试管理能力;能够编写测试技术文档的能力。

四、课程体系设计

在课程体系设置时,围绕软件工程专业六种能力的培养,我们如图1所示的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由基础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组选课(分方向开设)、专业任选课和专项实践课所组成。为了适应社会需求,我们根据软件工程专业所需要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经过我们对多家企业的招聘信息、学生就业跟踪、以及与多家企业进行了实地接触和深入访谈,比较全面地掌握了企业用人需求,目前Java和。NET技术为主流技术市场,因此我们在软件工程专业设置了“。NET技术方向”和“JAVA技术方向”,采用“双线分向”教学改革,学生可根据自身能力和职业规划,自主选择其中一个方向作为主修方向,另一个方向以专业选修的方式拓展,学生所学技能更加适应市场的需求。

专业项实践课是为了使学生加深对所学原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专项实践课是在每学期的期末进行整周(每周24课时)实训,用来完成1个或几个项目(任务)。主要包括C语言课程设计、数据结构课程设计、计算机网络实验、数据库课程设计微机原理及汇编语言实验、C#课程设计/JAVA课程设计、ORACLE课程设计、ASP.NET课程设计/JSP课程设计、UML统一建模课程设计、Linux综合实验、。NET综合开发/J2EE综合开发、软件开发综合应用。不断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另外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的软件设计竞赛,拓展学生的视野,例如,全国软件设计大赛、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软件杯作品大赛和科研项目等。

软件工程专业课程 篇6

关键词:工程测量学;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方式

工程测量学是一项特别讲求技术性的学科。通常,工程测量学和控制测量学、摄影测量学等学科都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并通过不断的发展,目前已经和工程建设联系在了一起。这项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特别重视基础理论和实际应用,因此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也为学生在踏入社会后找到理想的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一工程测量学课程体系构建

拥有完善的知识框架、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科学的考核制度以及合理的教学评估形式,这都是所有教学课程都应该具备的课程体系。而工程测量学在测量工程专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此项课程的相关研究专家经过多年的研究,现在基本搭建出了一个比较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其中实验、理论、实习等教学是构成工程测量学课程体系的主要部分。而在具体的课程安排方面,实验课一共有8学时,理论课最多,一共有56学时,而实习一共有2周的时间。

二工程测量学理论课程和试验课程的内容

工程测量学课程在通过相关专家的建设以后,目前已经拥有了比较成熟的理论体系。而通过调查发现,工程测量是学生需求量最大的学科之一,所以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將工程测量学视为最重要的教学课程。鉴于此,相关学者根据工程测量的基本特点,总结出了工程测量学在理论以及试验方面的基本教学内容,具体有:(1)工程控制网布设的理论和试验方法。这两个方面是对测量结果进行合理分析的最为关键的方式之一。而若想在工程测量的过程中对控制网做出完美的设计,那么就一定要熟练的操作好相应的软件,并同时掌握好控制网的设计方式。(2)掌握好在工程设计中对各种大比例尺地形图的运用。若想掌握好此项技术,那么就要对每个阶段所需比例尺地形图的要求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同时还要通过已经掌握的地形图计算方法,来重点体现出GPS-RTK技术在获得大比例尺地形图当中的重要作用。(3)工程建筑物的施工理论方法。要全面的了解建筑限差的概念,并学会如何合理的分配精度,而若想做到这些,那么就_定要掌握好施工放样和曲线测量的方法。

三工程测量学实习内容以及方式

(1)工程控制网的建立。由于现在很多工程都采用GPS技术来搭建平面控制网,因此学校在进行工程控制网教学的时候,最好将GPS网与附和导线进行完美的融合。对控制网进行两级控制,第一级的控制网要利用好GPS技术,并将每个控制点的距离保持在2km左右,线路长度不要大于3km,之后要通过第一级控制网,再结合全站仪,对工程控制网进行严格的测量。(2)带状大比例尺地形图的获取。在获取带状大比例尺地形图的过程中,一定要利用好GPS-RTK(1+2)技术。同时,还要结合数字化成图软件对带状大比例尺地形图进行精心的设计,而在宽度的把握上,则最好在地形图的两边各自设置50m的长度。(3)线路中线定测及纵横段面获取。把已经设计完的线路进行测定,并从中计算出横断面的具体数据,而使用的仪器通常以GPS-RTK和全站仪为主,在定测的过程中,最为繁琐的环节就是对中曲线段的测设,不过如果采用GPS-RTK技术,可以通过其测量误差不累计的特点来对中曲线段进行测设,这样既简便又实用。现在在对线路中线的测定期间,GPS-RTK技术是被使用率最高的一种测量技术,学生在踏入社会参加工作以后就能够在工作中涉及到这方面的内容,因此教师—定要在教学期间重视这种技术的教学工作,从而为学生参加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四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而在工程测量学中,理论教学通常都会采取多媒体的教学方式,然后再结合教师的板书,并最终组成理论授课、课堂、课后作业等相关部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将学生放在课堂的主体地位,并要多与学生沟通,让他们能够在课堂中尽情的抒发内心的真实想法,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还要利用启发式教学,把实际应用和理论教学完美的结合,以此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学习内容。而在学生进行实习的时候,要以各种仪器为主要的工具,并通过严格的测量规范制度,再加上教师的耐心指导,让学生自己去做好实践操作,这样就可以很好的体现出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从而为他们将来踏入社会能够找到理想的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五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是工程测量学的主要理论考试形式,题型主要分为以下几类:简答题、案例分析、名词解释等等。而案例分析主要培养的是学生的分析能力,在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它通常会占据理论总成绩的70%左右。在工程测量学课程设计考核中,考核中,答辩为每个同学对自己的课程设计内容讲解3-5分钟,而老师通常的提问时间为2分钟。课程设计的成绩等同于课程设计报告,其中软件操作占据总成绩的70%,而答辩则占据30%。实习考核主要指的是教师通过指导学生的实习,及时的解决实习期间所发现的问题以及做出相应的实习评估报告,其中实习总成绩包括技术方案设计,这部分主要占据实习总成绩的20%,同时还包括外业观测成果及质量,这部分则主要占据实行总成绩的30%。

结束语:通过以上内容我们能够了解到,若想创建工程测量学课程体系,就一定要搭建成熟的理论、实验以及实习课程内容,同时还要制定出完善的教学和考核方式。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相关工作者要积极努力,大胆创新,制定出更为完善的工程测量学课程体系建设方案,从而让我国的工程测量学迈向一个新的高度。

软件工程专业课程 篇7

随着社会对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动手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 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作用更加明显。课程设计是软件工程专业实训类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学习完一门或多门专业课程后, 以一个主题或小项目的形式开展的阶段性的实践教学活动, 一般采用集中式的方式实施。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因此, 课程设计贯穿于整个大学四年之中。

在强调扎实的专业基础上, 专业在社会的发展方向也是需要考虑的。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目前已经广泛地进入到高校的教学活动当中。它指学校邀请企业人员来校协助指导大学课程学习, 特别是实践教学环节[1]。但企业和学校对学生的培养方式和手段等方面存在着诸多差异, 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保证课程设计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

下面我们从课程设计的准备与组织、过程管理以及考核评价机制等几个方面来探讨如何保障软件工程专业校企合作模式下课程设计的质量。

2. 准备与组织

课程设计不是一个独立的教学环节, 课程设计除了巩固已学课程的基础之外, 着重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应用能力。课程设计准备与组织的好坏直接影响课程设计的实施效果。首先, 要提高老师和学生对课程设计的认识, 提前做好准备[2]。学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认为课程设计不像理论课程学习, 不需要试卷考试只要提交课程设计报告就完成任务拿到学分[3]。因此, 需要纠正这种错误的认识。在涉及到该门课程设计的前期理论课程教学中, 授课老师应该提前让学生能够了解课程间的联系并提早做好相应的准备, 并提出理论课程在课程设计中要运用的目标。

每门课程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 在课程设计前要有设计方案和计划、在实施的过程中有指导。实施之前, 课程设计指导老师需要提交课程设计的实施方案给系部进行审核。系部组织召开课程设计动员大会, 所有的指导老师和学生都需要参加。动员大会主要强调课程设计的重要性及主要目标, 让指导老师和学生进行交流, 初步解答课程设计的疑问。

目前, 基于校企合作模式的课程设计我们采用校内指导教师与企业指导教师合作指导的模式。通过在课程设计实践教学环节的相互交流和学习, 也有利于师资队伍的建设, 扩展视野和提高教学水平。校内指导教师与企业指导教师都有着各自优点, 能够弥补双方的不足之处。校内教师在理论基础上比较扎实, 更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和逻辑的培养。企业指导教师一般具有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 专业技能的培训方法和手段更加符合企业与社会实际的需求。学校和企业指导教师之间的合作贯穿于整个课程设计, 在分工上各有侧重。首先, 校内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共同协商制定课程设计的实施方案。校内指导教师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以及学生课程学习的总体情况进行介绍, 让企业指导老师了解学生前期相关理论课程的学习情况并合理地设计实施方案。在实施的过程中, 主要由企业指导老师进行讲解和指导, 校内指导老师辅助与协调。整个设计的学习过程由企业指导老师来指导和监管, 并提供相应的记录材料。课程设计的文档报告已及最终考核由校内指导老师组织完成。

3. 过程的指导与管理

课程设计要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 充分发挥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课程设计是一种综合化的训练, 在进行课程设计之前, 学生已经修了课程设计涉及的专业课程, 但学习的结果存在差异。例如“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这门课程设计, 我们采用的是Java语言。在课程学习结束后, 程序整体框架或逻辑不是很清晰, 部分同学的编程风格不太好, 代码的可读性较差并且不注重代码的注释。还有的同学对程序的集成开发环境不是很熟悉, 程序调试方法不熟练。另外, 还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 老师平时的讲解能够听懂, 而到自己手上就实现不了, 这主要是因为平时课后编程较少造成的, 整体上课程基础知识还不是很牢固, 缺乏对细节的关注和实现。课程设计正好有利于这些问题的集中解决。

针对上述的现象, 课程设计的选题应该差别化, 形成一个梯度。至少应该分成三个等级, 并在最后的评价中予以区分。中间的等级是普适型的。对于理论课程学习阶段学习得好的学生, 应该给予适当挑战性的选择。对于课程学习阶段相对落后的同学, 可以给予一个基本型的选题。能完成一个完整的作品, 让学生有一定的满足感, 这对于今后的学习有重要的影响。在合作型课程设计中, 需要避免优秀学生包办设计的现象。从任务布置、过程监控以及验收的环节中一定要把握好。课程设计的任务首先需要量化, 对小组每个人的任务目标及工作量一定要严格的区分和把握。与此同时, 从软件工程专业的角度出发, 在设计中让学生对软件开发的概念有初步的认识, 教师可以初步引入软件工程的思路, 避免学生混淆程序设计与软件开发的概念。让学生从系统的分析、设计、编码、测试等阶段锻炼工程化的思想, 为后续软件工程课程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4]。

在课程设计时间经过一半的时候, 指导老师应该及时了解学生设计的状况。首先检查学生的设计进度。对学生的设计进度进行分析。对进度较慢的同学要了解其困难在什么地方, 从问题本身出发加强指导, 指出和纠正其方向性的错误。对于远远超出进度的同学, 鼓励其创新性的发展。例如:同一功能的不同实现方法、界面风格的创新设计等。在指导过程中, 可以采用提问、样例展示、同学参与共同辅导的多样化的形式。保证课程设计能够按进度顺利进行。在人力有限的情况下, 优秀学生可以参与帮助辅导, 但要注意加强被辅导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在具体的编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重点是要帮助学生分析问题的原因、指导学生如何利用相关的技术手段来解决, 而不仅仅是告诉其结果[5]。同时, 老师注意对这样一些现象进行适当的记录, 便于以后过程考核评价。

4. 考核与评价

课程设计的考核是一个综合评价, 包含过程的考核与设计作品成果的考核两个方面。过程的考核原来仅仅局限于学生的学习态度, 例如考勤, 而没有考虑到学生学习的情况。这难以全面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因此, 在课程设计中教师应当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予以记录, 包括平时的问答、作品完成进度等, 可适当突出较好的学生。考核学生独立完成课程设计任务的情况, 可以设计分阶段进度考核机制, 来判断学生完成的情况, 在最后进行现场验收和提问, 避免学生最后使用别人的成果或者请人代劳的情况。

课程设计完成的作品成果检查包括两个部分, 一部分是课程设计的作品, 一部分是课程设计报告。设计作品的验收必须采用量化的机制。采取的方式是由指导老师组成检查小组, 交叉验收。对于不同的等级的设计选题在评价中要严格体现。对于未能完成基本功能要求的同学, 不能获得该课程设计的学分。对学生在课程设计中亮点的地方多肯定, 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成就感。

课程设计报告的撰写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逻辑思维, 能够将自己设计的作品很好地展示给他人。文档写作也是培养逻辑思维的一个重要手段。由于本科生不像研究生, 没有经过专业文档的写作训练。在第一次课程设计的文档写作中, 往往不知所措, 不知道该如何下手写这种专业报告, 这就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因此, 可以提供一个格式模板以及大致的内容框架, 并辅以范例。教师用范例对学生进行讲解这些内容框架中各个部分的关系, 让学生习惯遵循规范的格式写文档。在课程设计中也要注重诚信, 需要采取严格的措施进行管理, 避免学生从网络上直接下载或抄袭报告, 让学生在文档写作中形成良好的习惯。特别是在第一个课程设计中一定要严格要求和把关, 在后面的课程设计中就会减轻这种压力, 对将来毕业论文的撰写会有很大的帮助。

5. 结束语

实践能力已经成为软件工程专业人才的核心评价标准, 课程设计作为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 其教学质量的保障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从课程设计的多个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讨论, 提出了保证课程设计质量的方法和手段, 这些方案仍然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完善, 使其能真正促进学生进一步掌握好该课程的知识并提高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陈代武, 彭智朝, 李曾妍.基于校企联合的计算机网络工程课程设计[J].计算机教育, 2012, (5) :38-41.

[2]范长岭, 李玉平, 韩绍昌.大学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监控途径[J].大学教育, 2015, (1) :31-32.

[3]周双娥, 胡方家.IT专业课程设计质量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J].计算机教育, 2014, (13) :99-102.

[4]刘美玲, 李熹, 黄文钧.软件工程专业Java课程设计实践与思考[J].计算机教育, 2014, (10) :62-65.

软件工程专业课程 篇8

学风是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 是教书育人的本质要求, 是高等学校的立校之本、发展之魂[1]。优良学风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能否营造一种优良学风环境, 关系到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和教育事业的兴衰成败。

本文以重庆理工大学软件工程专业为例, 从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出发, 尝试将高校学生的教育和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提出以专业课程为媒介, 专业教师为推手, 以课程体系促学风建设的思路。以期共同攻克学风建设难关, 构建一种优良的高校育人环境。

1 高校新生学习现状

1.1 理想和目标缺失

在现有升学体制下, 大学之前的中小学教育主要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 学生学习目标简单、直接而且单一。在这些阶段的教育中, 家长、教师、社会环境无意识地忽略、轻视或弱化了学生人格培育、品德教育、学习能力培养, 所有的课堂教学, 甚至课外科技创新活动都是围绕着升学, 甚至不排除不负责任的“好好学习、升入大学就轻松了”之类的误导, 最终造成中学生对学习本质的错误认识, 从而为学生大学的学习松懈埋下主要隐患。待他们进入大学后, 失去了前进目标与方向, 产生了歇口气、休息下的想法, 使得他们在其人生旅途上“最完善加油站”中没能“加足油”, 错过充足能源的最佳机会, 从而造成了学生的系列学习问题, 给社会、家庭, 特别是学生本人带来极大损失。

1.2 心理落差大

经过高考拼杀的大学新生, 带着良好的自我感觉进入大学校园后, 突然发现自己不再是佼佼者、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自己只是很普通、很平凡的学生而已。在强手如云、各种能力突出的班集体、新校园里, 面对新的学生群体, 昔日那种“鹤立鸡群”的优越感已荡然无存, 这无形中让新生的心理产生了极度失落。因此, 在高考后, 学生从埋头学习中抬起头来, 猛然发现自己和他人之间除学习之外, 还有许多其它方面的差距, 比如知识面、才艺、人际、表达、家庭背景, 乃至身体、容貌等方面都有不如人的地方。特别是来自农村、山区和贫困地区的学生, 或因家庭经济困难, 或因服饰落伍, 或因浓重的乡音, 或因孤陋寡闻, 方方面面的相形见绌感觉, 使他们更容易产生自我认识和自我价值感方面的困惑, 带来极端的心理落差。再加上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以及社会浮躁等不良现象, 特别是“独生子女”群体隐藏的人类教育史独有的“独生子女成长困境”, 极大地加重了这些大学新生们的困惑、失落、茫然。

因此, 针对新生入学后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目标不明确等问题, 重庆理工大学软件工程专业提出如下的专业课程体系。

2 专业课程体分层体系构建

通过对重庆理工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学生成绩的统计分析, 发现“大一阶段出现大面积挂科、重修的学生, 最终成为‘问题学生’的主要来源群体”这个现象。此处的问题学生是指学习能力、学习态度、责任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与毅力等出现较大问题的学生。

进一步分析发现, 由于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阶梯性、连续性和紧凑性, 使得前期基础不牢的学生后续学习自信心将严重受损甚至缺失, 跟不上正常课程节凑, 如果挂科严重, 还需要自己投入额外时间补考, 势必影响到正常专业学习进程, 从而出现恶性循环。而造成这些问题的直接原因就是大一新生情绪低落、彷徨迷失、学习缺乏动力、学习方法不当、学习目标不明。因此, 如何破解大学生学习目标问题, 特别是大一新生的专业教育、入学教育问题, 是摆在高等学校及其教师们面前的难题。

通过教学研究和调研分析, 重庆理工大学软件工程系从学生的专业教育入手, 以课程为平台, 以课堂为媒介, 以专题为载体, 以课外与课内结合为手段, 结合重庆理工大学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计划[2], 从学生专业教育角度, 构建了如表1所示的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表1将软件工程专业教育划分成3个层次:

(1) 专业认识层。该层主要解决学生对专业的理性认知, 明确专业课程体系、专业能力需求和将从事职业的形态与需求,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价值观。

(2) 专业引导与感知层。该层主要解决学生对专业的感性认知, 明确相应职业技能需求, 了解行业动态, 重点在于专业老师通过相应的课程、平台、活动对学生的学习和做事方法、以及做人态度与方式进行正确引导, 目的在于帮助大一新生能顺利融入大学专业学习中。

(3) 专业实践层。该层主要解决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帮助学生构建专业的核心实践能力, 为学生做正确的专业之事、走正确的专业之路打下坚实基础。

在每个层次中, 依据相关课程、活动特点, 进行跨学期设置, 目的是充分利用相应的学期、课时, 方便学生课外学习活动的开展, 以及帮助学生在学期、学年交叉时的平滑过渡与升级, 减少学生学期变动、学籍异动所带来的系列问题, 促进学生学业的顺利完成。

3 专业教育课程体系实践活动

学习环境是指学习的外部环境、外部条件的集合。主要包括学习物理环境、学习资源环境、学习技术环境和学习情感环境。此处, 主要考虑基于这些环境之上的学习风气建设, 重点考虑学习的软环境, 即学风建设问题。围绕表1, 重点开展3个方面的学生教育教学实践活动。

3.1 建立基于专业课程的专业导师实施方案

该方案的基本目标是借助专业教师的影响力、引导力, 帮助大一新生顺利完成高中到大学的学习与生活的转变, 利用大一学年帮助新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 并引导新生确立自身未来发展目标。该方案的基本思路和实施方式如下: (1) 以班为单位, 围绕教授建立专业导师小组, 全部导师均为专业教师, 每位专业导师直接负责10名左右新生; (2) 每位专业导师每月与自己负责学生见面4次, 总共时间不少于2小时; (3) 专业导师的指导重点是对新生学习方法、专业认识、大学目标规划、心理与生活、组织纪律、课余时间安排等方面的引导; (4) 专业导师的具体指导内容主要包括学习方法的发现、调整、修改, 课程学习的督促、作业的提交、课外时间有序安排的引导与督促, 上课组织纪律的监督, 生活困难的克服或引导, 专业的理解与职业发展目标的引导、沟通以及人际关系指导等; (5) 专业导师指导周期一学年, 一年后, 师生可以自愿形成新的指导关系或学生进入教师科研团队、创新实验室等。

由于重庆理工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实施的是完全“3+1”人才培养模式, 即所有理论课程学习全在前三学年完成, 大四时进行专业实践、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教学活动。为加强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 在大四的综合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中, 为每名学生配备了专业教师, 由专业教师全程指导、跟踪、监督学生大四学年的学习、生活、心理等, 确保学生顺利毕业和高质量就业。

3.2 设置跨学年的专业教育课程

该课程即为表1中的“软件工程专业教育及新技术讲座”课程, 学分2分、学时64。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包含专业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团队激励与沟通、软件企业参观和新技术等系列讲座, 课时包括课内和课外各32学时, 其中课内学时分布于前三学年各个学期, 即一秋4学时、一春4学时、二秋4学时、二春8学时、二夏8学时、三秋2学时、三春2学时。课外学时主要是以班、组形式组织的课外讨论、竞赛、辩论与演讲、实习或实践、小组游戏等活动。

3.3 树立学生学习标杆

在管理中, 标杆常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引领团队的作用。在基于班级的大学教育中, 学习标杆的作用同样不能忽略。表1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就是本专业为树立学生学习标杆而设, 目的就是利用标杆学生发挥其潜移默化的引领作用。

该模式是在大一结束时, 拟用2年时间, 对进入创新实验室的学生, 进行创新实践能力培养, 要求这些学生在完成课内学习之余, 将自己课外时间的绝大部分“泡在”创新实验室, 接受软件工程的创新与创业教育。进入该模式的学生, 还能选修一些专门为他们开设的技能培训、项目实战课程。该模式的目标是培养优秀的软件“白领”、“金领”人才, 树立学生能看得见、摸得着的学习标杆, 发挥标杆带头作用。

4 结语

利用本文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手段, 重庆理工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已有四届毕业生, 特别是从2007级开始设立软件工程创新实验室以来, 从实验室毕业的学生成为了就业标兵和本专业的塔尖人才群, 在与其它高校的就业竞争、科技竞赛中, 展现出较强的竞争力, 树立了学习标杆, 引领了学生的学习方向, 对树立良好的学风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虽然是针对软件工程专业而言, 但对其它工科类专业的学风建设同样具有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R].教技[2011]1号, 2011-12-02.

[2]重庆理工大学教务处.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Z].2011.

软件工程专业课程 篇9

关键词:软件工程专业,工业实习课程,组织与管理

1 工业实习课程的建立

国家通过设立软件工程专业来弥补在计算机行业高速发展的今天, 软件工程专业人才的缺失所导致的产业运营的止步不前, 高校组织该专业的在校生参加工业实习, 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对专业知识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 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增加学生对软件企业的了解程度, 减小人才的流失。以江苏省某大学的软件工程专业工业实习课程的建立为例, 江苏作为全国软件产业发展较快的省份之一, 江苏省某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从2007年开始向全国特定省份招收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 在四年的在校学习生活中, 学校在第七个学期组织学生进行工业实习课程的学习, 通过面向学生进行学期学习要求的设定, 让学生感受真实的工作环境, 感受软件企业的工作氛围并对企业所制定的面向员工的规章制度进行适应, 让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得以提升。

2 工业实习实训形式

随着我国加大力度推进软件外包工作的展开, 目前的软件企业每年需要招聘更多的新晋员工来应对日益增加的工作量, 希望能够招聘到能够立即上岗进行实战操作的学生, 然而由于将近四分之一的人才流失率导致同时具备实际操作能力以及专业知识的毕业生少之又少, 专业劳动力的成本因此逐年提高。软件企业便将对人才的急需展现在支持学校展开毕业前的工业实习上, 通过学校组织学生进行的工业实习, 实现就职前的培训工作的完成。同时, 越来越多的高校为缓解毕业生数量逐年递增的情况, 在大四会组织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前往软件企业进行实习工作, 以此来缓解由于软件企业对人才类型的需求与学校所培养出的人才类型不相符所导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低的问题, 同时为学生提供就业条件。

就目前软件工程专业的实训的发展情况来看, 主要包含有以下五种形式:

(1) 高校学生所参加的实习实训基地为国际知名的软件公司所建立, 例如IBM公司、微软公司以及NIIT公司所组建的软件工程教育学院以及培训中心, 同时, 在高校学生完成实训实习后, 实习基地还会推荐优秀学员进入软件公司成为职员。

(2) 通过将国际著名软件公司的培训人员请进高校, 学生在校期间便可加入到教学环节中, 例如中软、东软公司以在全国各地开设实训中心的方式, 高校大三的学生可以以实习生的身份进行短期实习, 高校大四的学生则可以以实习生的身份参与长期实习。这种方式在一方面可以让软件企业在实习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预先的选择, 还可以以相对低廉的价格获得具有较高价值的劳动力, 另一方面还可以为其他企业输送专业人才。

(3) 高校在校内进行实习基地的建设, 通过外聘在软件企业中从事开发工作的资深工程师亦或者安排具有实际的软件开发经验的教师, 根据该校学生自身专业知识的掌握能力以及课程进度进行实训内容的选择, 在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软件工程强化逊亮的同时对弱项进行巩固。

(4) 高校通过在校内建设软件开发室的方式, 对外聘请专业的软件工程师担任讲师的职位, 对内则安排专业教师为软件工程师提供一定的辅助。一方面也可解决外借场地的开销, 另一方面还可以在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训练的同时, 让校内教师在辅助工作的过程中了解时局走向, 掌握更多的实践技能。

(5) 高校组织学生到计算机软件相关的企业进行实习, 让学生在完成上级所布置的任务之外, 更多的感受到企业文化以及工作氛围, 在企业严谨制度的管控下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同时获得一定的资金收益。计算机软件企业还可以在实习的过程中, 对符合就业条件的学生进行单独考察, 在实习期结束时对综合素质与能力较高的学生进行提前录用。

3 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具体实践工作

当前, 我国有一些高校为了方便对学生实习工业实习工作的组织与管理, 在校内建设了实训中心, 由实训中心对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进行实训工作的组织与管理。学校在开展工业实习工作时, 要抓住学校所具备的资条件, 例如联系学院通过多年的专业课开展所对外积累的数量极多的校友, 通过联系校友的方式结合学生实际条件展开多层次的工业实习活动。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所展开的工业实习活动具体如下几类:

(1) 面向就业型学生。面向就业型学生会主动提出进入软件企业进行实习的要求, 进入软件企业进行实习的目的一方面在于可以完成学院所布置的工业实习课程, 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在软件企业中进行实习的方式获取某些酬劳。在很多服务外包型城市以及IT产业发达地区, 存在许多软件企业为招募更多的IT精英而开展实习项目, 也因此会在高校所组织参与实习活动的学生中进行一定的筛选工作, 但筛选工作往往不会产生较大的消极作用, 反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工作热情。由于软件产业正在迅速发展, 不论是低级还是高级工作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进行支撑, 因此, 软件企业会向参与实习的学生支付一些酬劳以及实习补贴, 即学生可以实现“带薪”实习, 并以此来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进入本企业的实习工作中。

除了参与学校所组织的工业实习工作中外, 选择学校所组织的软件企业在实习工作开展的前期在校内进行的实习生招募的项目外, 还有一些学生会自主寻找企业, 通过联系软件企业来开展实习工作。据相关数据可知, 参与到学校所联系的软件企业的学生占到进一半, 而自主联系企业进行实习工作的占到近二成。

(2) 考研、出国型学生。随着一本类高校数量的增加, 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拥有了通过考研或者出国留学以此来达到在本专业进行深造的目的, 高校毕业生的选择面逐渐开阔。该类学术性学生需要更多的时间用在在校的考试准备, 而在校外进行工业实习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用于闲杂事物的处理中, 因此一些高校通过聘请校外的拥有专业知识的资深软件工程师在校内对这一层次的学生展开工业实习工作, 以此来减少学生花费在上下班路途上的时间, 并且方便学生在实习结束后投入到紧锣密鼓地学习中。

(3) 动手能力弱的学生。由于高校中存在着一些平时学习不求上进的学生, 其动手能力较弱, 专业知识技能掌握不扎实, 不能满足校外软件企业开展实习工作对实习生的标准, 因此高校为这一类学生在校内开展了校内实习。通过申请学校的机房, 将其改造成为软件开发室, 设置为工业实习专用场地, 以此来模拟软件企业工作的实际环境, 通过聘请校外软件工程师的方式针对学生对某一模块知识掌握薄弱的地方进行强化训练。除此之外, 还可以组织已经保研的学生通过担任实习小组组长的方式, 帮助实习学生完成软件开发任务, 带领学生攻克困难。

通过将学生进行分层次组织工业实习的方式, 能够达到使得在校期间学习用功, 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扎实的学生与能力较弱额学生进行分类实习, 达到强者更强的目的。

4 工业实习开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高校软件工程专业为减轻学生不必要的实习负担, 将学生的工业实习进行分层次开展, 一方面满足了学习型学生需要更多时间进行相关考试的准备工作的需要, 另一方面也满足了工作型学生参与到工作获取工资的需要, 但在实际开展工作中对于课程的组织与管理存在一些问题如下。

(1) 面向就业型的学生实习较为分散。由于在面向就业型学生当中, 有一部分学生通过自主与软件企业进行联系的方式展开实习工作, 因此一些软件企业中仅仅有一名或者几名学生加入到实习工作中, 同时学生被分配到的实习岗位以及工作内容具有较大区别, 这为学校在工业实习过程中所开展的对学生的实习工作进行指导以及管理, 以及在工业实习课程结束后所开展的学生实习成效考核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有些实习企业分配给学生的任务强度较大, 学生在实习期间就已经参与到知名软件企业的外包项目开发工作中, 在实习生活中得到了锻炼, 并且提升了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 这对软件公司以及学生而言都有好处。而在另一方面, 一些开展自主实习工作的学生所选择的实习工作相对简单, 工作时间充裕, 在实习期间并不能得到真正的锻炼, 实习结束后所取得的效果也差强人意。

(2) 考研学生终止考研。高校所组织的工业实习一般在第七或者第八学期展开, 一些面向就业型学生由于在开始时具备考研热情,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学习难度的加深, 一部分学生会选择终止考研准备。还有一部分学生以考研的名义对实习工作进行回避, 而学校针对以上两种情况并没有实际有效的制止方式。除此之外, 由于面向考研型学生所开展的工业实习在校内, 因此存在的工作强度较低以及指导教师不能随时解决学生问题的情况, 宽松的实习环境使得自主性差的学生所得到的实习效果较低。

(3) 展开实习工作的软件企业不能提供专业的实习环境和强度相当的实习任务。软件工程专业学生在进行实习时, 所分配的任务侧重于对计算机系统的运维工作、计算机软件的开发以及维护方向, 但是随着软件工程专业在几年来所开展的扩招工作, 导致参与工业实习的学生人数不断增多, 与此同时, 能够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的企业少之又少, 导致软件工程专业的实习生在寻找适合自己的实习岗位上面临困难。其二, 一个软件的生产需要历经软件需求分析、、软件总体设计、编码调试工作等环节直到最终形成软件产品, 因此软件的开发存在着工作周期时间长的特点, 而实习生工作的时间则相对较短, 因此实习生很少有能够参与到实际的软件开发工作中的机会。学校为解决以上问题而降低对软件公司的要求, 导致实习结束后达到的效果差强人意。

5 解决办法

(1) 修订实习计划。实践证明, 没有在毕业前参与到工业实习课程中的学生在毕业后的工作生活中相比于参与过工业实习的学生展现出对工作强度的不适应、对公司规章制度的不适应的问题。因此只有通过工业实习, 学生才能得到实践锻炼, 同时提升包括职业素质在内的综合能力。因此学校除了要组织学生全部参与到工业实习课程之外。还需要在寻找软件企业时, 尽量将学生安排在具有较大生产规模, 同时能够接受实习学生数量较多的企业, 方便学校对学生进行实习任务的统一分配以及对学生的同于要求, 强化学校对学生实习的指导工作。

(2) 早作准备并对学生进行动员工作。由于工业实习课程的开展往往在第7、8学期, 因此学校在第5、6学期就要对开展实习的软件企业进行意见的征询以及相应的筛选工作, 并且和软件企业进行商讨以保证接下来工作的顺利进行。除此之外, 学校领导以及班级导员要按照从上到下的层次展开对学生参加工业实习的动员工作, 以此来减少为逃避实习而谎报准备考研的学生, 让学生在思想上对实习进行正确的认知, 并进行严格管理。

(3) 安排软件企业进校展开招聘工作并签订实习协议。实训中心定期安排软件企业分批进校面向学生展开实习宣讲, 并对软件公司进行宣传, 组织软件企业分批进行对参与应聘的学生展开笔试和面试, 最终根据企业的招聘结果以及学生自身的参加意愿协调实习单位与学生签订实习协议。对于参与多个实习企业的面试并且通过的学生, 督促其以签字的方式确认实习单位。针对实习单位的企业规模以及参与实习的学生的自身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 学校要在与实习企业进行协商时签订实习协议, 确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及企业所提供的报酬。

(4) 组织学生尽早加入实习, 并将实习信息进行公示。学校可以通过组织指导教师带领学生在暑假期间进入企业进行实习的方式, 使得学生对实习企业的条件以及规章制度进行预知, 合理利用暑假时间以达到工业实习课程所要求的实习4-6个月的要求, 以保证学生可以在同年的11-12月参加学校所组织的校园招聘活动。实训中心通过将实习工作以及实习企业各方面的信息呈现在学校官网或者实习工作网站的形式, 保证工业实习课程的公开化和透明化, 并且可以将实习期间的工作任务展现在网站上, 以便于对学生进行管理。

(5) 针对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能力较低, 导致不能在软件企业开展工业实习的学生组织其参加校内实习。对于没有通过实习企业所组织进行的笔试和面试的学生, 传统的跟班作业、带岗作业以及参观软件企业的形式并不适用于该专业的学生, 因此学校可以通过统一组织学生参与校内实习的方式, 针对不同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实习指导。将学生进行小组分配, 并以完成对应课题为主要工作, 并辅助以组织学生参与到专业知识的讲座中。具体工业实习工作的展开形式如下,

首先, 由指导教师对课题进行选择, 或者由教师与学生进行商讨以进行课题的选择, 课题中需要包括软件项目计划、需求、设计、编码、测试及配置管理活动在内。在进行工业实习课程课题的选择工作时要注意遵循以下几点原则:1不同小组的课题之间要有难度差异。虽然所选择的大部分课题难度适中, 但学生之间仍然存在能力上的区别, 因此难度适中的课题可以保证能力在中等程度的学生能够完成学习任务, 而适量的难度较高的课题则可以让相对优秀的学生有继续发展的机会。除了传统课题之外, 教师还可以准备只为学生提供实验要求以及完成之后所达到的目的的课题, 以此来培养学生对未知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 以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2.教师所下达的课题任务应当具备一定的设计量以及工程量, 以此来保证每个学生能够解决能力之内的问题, 同时在小组之内拥有相对明确的分工以及具体的软件设计任务工程量, 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3.小组所选择的课题与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所学习的课程内容之间要具备一定的联系, 通过课题的完成来加深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其次, 在组织学生进行课题的完成时, 要通过让学生加入到软件的开发中, 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小组课题的完成过程中, 主要以教师下达任务驱动学生参与为主, 指引学生参与到小项目的开发中。学生通过自主完成软件项目的计划、需求、设计、编码、测试及配置管理等活动, 通过实践参与到项目的整个开发过程中, 而转变参观者的角色未参与者, 学生通过自主进行资料的查阅而实现软件开发技术的获取, 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三, 在对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进行讲座式实习时, 聘请有软件开发经验的专家以及教师, 讲座内容最好针对实习内容进行展开, 向学生们讲解在完成课题中可能会遇到的难题以及在开发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通过运用实际的案例进行分析, 为软件工程专业学生日后所开展的实习课程以及毕业之后所面临的工作进行铺垫, 并使参与课题研究的学生做好准备。

6 结语

通过长时期高校对组织学生参加大规模工业实习, 不仅对计算机学院提升自身的培养能力, 使得高校所培养出的毕业生具备更多的专业知识技能以适应在软件企业中的就业。还对加深软件企业与高校之间的联系有所作用, 受益方为企业和高校毕业生, 有助于缓解毕业生就业率走低的情况, 也为在校期间所安排的教学工作内容指明了改进的方向。高校通过开展面向于不同类型的学生开展不同类型的工业实习, 不论是应用型方向或者是学术型方向的学生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业实习。还存在着由于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对企业的印象不佳所导致的实习期结束后不愿意留在实习企业进行工作, 致使一些企业在与学校签订实习协定时, 选择实习之前签订第三方协议的问题亟待解决。通过在校内机房开展校内实习, 在机房中进行程序设计以及程序的调试工作, 能够使得学生强化已经学过的知识, 提高实际操作能力。通过工业实习拓宽知识面、真正做到将理论与操作相结合, 通过小组团队进行程序的开发, 提高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有利于提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

参考文献

[1]苏州市商务局.2011年苏州市1-12P]服务外包加速推进[EB/OL].2012 (2) :3[2012一Ii一02].http:/www.szhboftec.gov.cn/Info.Detail.asp?id=6770.

[2]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市政府关于印发苏州市服务外包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S].苏府[2011]159号.

[3]俞莉莹, 胡新华.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组织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 2008 (21) :37-38.

[4]龚声蓉, 杨季文, 朱艳琴.校企合作, 培养IT应用型创新人才[J].计算机教育, 2008 (21) :23-24.

[5]赛迪顾问.IT.务行业薪酬调研成果[EB/OL1. (2008-05-20) [2012-11-01].http://www.ccidconsulting.corn.

软件工程专业课程 篇10

工艺课程设计是本科生在校学习期间, 培养进行工艺设计能力基本训练的教学环节。它一方面要求学生通过设计能获得综合运用过去所学的全部课程, 进行工艺及结构设计的基本能力, 另外也为搞好毕业设计进行一次综合训练。以往通过课程设计, 要求学生具有能对机械加工零件进行工艺分析和工艺设计的能力、简明精确地表达设计思想的能力—制图及编写说明书的能力等。

而当前, 学生仅仅具备这样的能力是远远不够的。目前, 国内机械制造厂花巨资投入三维设计和仿真软件, 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更是普遍采用三维数字化设计技术来完成工程设计, 一个突出的例子就是:波音747飞机的设计和制造已实现了“无纸化”, 另外, 我国的歼10飞机也已全部实现三维设计。由于各个单位招聘的要求都是需要有一定工作经验、熟练掌握各种工程软件的人才, 而应届大学生由于在校期间缺乏实践经验, 毕业之后走向社会遇到一定阻力[1]。

以往我校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教学存在着教学模式单调、教学手段和内容过于传统、与现代生产实际联系不够紧密等问题, 更主要是由于没有制造工艺专业课设教学实践平台, 学科联系薄弱, 学生只能纸上谈兵, 缺乏实践动手机会, 设计时难免忽略很多实际操作时才会遇到的问题。作为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本科院校, 机械工程基础课程的教学必须以培养学生具有高素质、高应用能力为目标, 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宗旨。因此, 转变教学观念, 注重知识的前沿性、时代性, 引入先进的教学手段已成为培养机械行业人才的迫切要求。

二、教学模式改革的方向

教学中往往侧重课本内容的讲授, 实践性环节和现场教学偏少, 学生普遍感到机械制造工艺课程理论部分较难理解, 夹具设计部分内容抽象、实践性强, 学生对该课程学习兴趣不高, 影响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掌握。如果在这些课程教学中, 能恰当地引用多媒体技术, 将理论的、静态的内容转化为生动形象的知识, 将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降低学习难度。另外, 要使学生适应将来可能的工程工作, 熟练掌握各种常用三维建模及辅助分析软件, 如CAXA、Solidworks等等。必须在课程中就学生经常接触并使用这些工程软件来建模和分析、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使用辅助分析软件来解决工程问题的习惯和直接使用软件进行设计的能力。学生将来走向社会, 更容易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提高自身竞争力。

1. 课堂教学追求实效—三维软件辅助讲解复杂原理及零件结构

对于机械类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中大量出现的原理结构图及实例结构图, 由于学生缺乏感性认识、实践知识和基本结构素材, 仅靠学生的兴趣和教师讲授效率的提高是难以奏效的。为了提高机械结构课堂教学效果, 应当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采用动态解剖方式教学模式, 做到: (1) 形象生动展现系统结构及原理; (2) 爆炸图展现组成零部件及相互位置关系; (3) 按授课讲解顺序实现结构零件的动态装配过程; (4) 全剖、局部剖、向视图等展现结构细节; (5) 三维视频实现机构的动态运动仿真, 从而解决学生非主观因素造成的学习效果不好的矛盾, 提高学习效果[2]。

采用计算机辅助, 图、文、声、像及实物并茂的教学手段可以使教学内容通过实物和实物动作、图像和文字说明等与教师的讲解结合起来, 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 而且多渠道地刺激了学生大脑思维, 对提高他们理解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利于减少课堂教学时间, 提高教学效率。

2. 夹具设计与社会接轨—三维软件实现无纸化设计

传统的设计方法是首先在设计者头脑中建立起产品的三维实体形状。然后借助于正投影方法, 把头脑中的三维实体投影为多个二维视图。在读图时又需要将各个视图的信息通过想象加以综合, 在头脑中恢复回原来的三维实体形状, 再进行工艺设计、加工等工作。这样一个复杂的过程, 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 且容易出错。

受传统设计方法的影响, 制造工艺专业课程设计的教学侧重点是在二维平面上, 而对于三维立体的形成特征的描述并不多。在手工绘图时代, 这一内容的安排是必要和合理的。因为从设计到生产的过程都是用二维图形来交流的。但是, 在进入了CAD设计之后, 以上的教学内容则需要作相应的调整。主要是由于:设计环境是在计算机的三维空间中进行, 通过三维建模来实现;从设计到加工是以三维数据进行传输交换的, 实现从三维CAD模型直接到NC代码的生成。通过毕业生工作选择可以看到:能够进行CAD三维设计的毕业生很受欢迎, 因为很多企业已经直接使用三维设计进行数控条件下的制造。所以, 就要在制造工艺专业课程设计课教学中, 结合三维设计对学生进行CAD方面的讲解。

将三维工程软件引入到课程设计后, 学生可以应用CAD/CAM软件强大的参数化功能, 对原零件图和装配图进行特征修改。然后利用CAD/CAM软件三维转二维图纸的功能生成工程图, 并进行必要的尺寸标注和视图表达。这样可以使学生对零件的某个参数进行修改, 使结构在三维视图快速、直观地呈现出来, 减少结构出错的几率, 提高课程设计质量。通过三维数字化设计不但可以大大节省传统二维作图的时间, 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学生掌握最新的机械设计方法。同时, 教师还可以适当讲解CAE和运动仿真的相关知识, 使学生对机械设计行业的发展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加强学生的工程素质的锻炼。由于改革后的设计过程与学生的认知规律更加符合, 因此可以使学生从感性和理性上更深刻地理解设计内涵, 更好地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3]。

三、运用各种三维分析软件来辅助教学

1. Solidworks在夹具设计三维建模中的作用

工程实践中的空间思维主要是在三维空间进行, 但思维的结果通常要通过二维图形表达在纸面上, 这样就需要进行空间转换。在工装夹具设计中, 运用Solidworks对零件及夹具直接进行三维建模, 用软件直接生成二维图纸, 可以让学生专注于设计本身而从制图修改的复杂劳动中解放出来。另外, 在教学中要向学生描述夹具结构、装配关系时, 仅用语言描述和静态图片展示会使概念抽象而不好理解, 甚至让学生产生误解。如果不借助于一种形象化的模型, 则所讲述的内容如同空中楼阁, 无从下手。所以在讲课的过程中, 生动地表现夹具体的拆分、组合状态是学生理解的关键。对于夹具体各个零件的成型, 则可通过Solidworks中的特征造型法来模拟。而由于尺寸驱动的特点, 可以随时修改夹具体外形尺寸等, 这样在课堂上便可以方便地向学生介绍应如何根据实践的需要, 对同种类却又有各自特征的零件对夹具进行相应的设计修改。因此, 在课堂上引入Solidworks为夹具设计的教学提供了一个直观的手段。

学科改革中, 我们应用Solidworks建立了夹具零件, 并将零件装配成夹具体。如图1, 为应用Solidworks建立的盘类零件钻轴向多孔成组夹具 (带工件) 模型。

在向学生讲解夹具体装夹方式及夹具体结构的时候, 可以应用爆炸视图向学生展示详细结构。如图2, 即为盘类零件钻轴向多孔成组夹具的爆炸视图。

在讲解过程中, 可在当堂演示中对各零件进行组装, 让学生在对夹具结构和装夹原理的了解过程中一并熟悉Solidworks的使用方法。

在三维设计完成之后, 利用软件可以轻松生成二维工程图纸, 减少图纸的错误, 并降低设计的劳动强度。如图3。

2. CAXA软件在工艺设计中的应用

要使学生适应将来可能的工程工作, 熟练掌握各种常用三维建模及辅助分析软件, 如CAXA、AutoCAD等等。必须在课程中就学生经常接触这些软件, 并让学生经常使用这些工程软件来建模和分析、解决问题。也能够培养学生使用辅助分析软件来解决所遇到的各种工程问题的习惯。图4, 5为学生在设计某卡具过程中应用CAXA所作的装配图、工艺卡及路线表:

3. ADAMS用于讲解定位原理

在机械类课程多媒体课件制作中, 需要大量的图形、图像和动画等素材, 而这些素材结构复杂, 尺寸准确度要求高, 三维动画的几何造型难度大, 采用一般的多媒体素材制作软件 (如3DS MAX, Photoshop等) 有一定难度, 如果能用专业的机械CAD/CAM软件来完成, 则会非常方便快捷[4]。

ADAMS是以计算多体系统动力学 (Computational Dynamics of Multibody System) 为基础, 包含多个专业模块和专业领域的虚拟样机开发系统软件, 利用它可以建立起复杂机械运动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利用该软件对运动学分析的优势, 可以方便地建立简单零件模型, 并添加约束, 设定作用力, 即可动态显示在该工况下零件的运动情况。通过使用ADAMS可以方便地向学生讲解六点定位原理, 即在某种约束之下, 会限制零件在特定几个方向的位移[5]。

如图6所示, 建立一刚体模型, 软件默认给刚体施加重力。给刚体添加平面副, 约束了刚体的1个平动自由度和2个旋转自由度。

在刚体上施加广义力, 编辑设定广义力, 将施加在刚体上的三个轴向上的分量力和力矩设定, 随后进行仿真。经过对模型的后处理, 可以方便地得到刚体的运动曲线以及角度的变化曲线以及仿真动画, 如图7:

通过以上课上当堂建模或者向学生展示软件所生成的曲线和动画, 可以简单明了直观地让学生理解抽象的原理。

综上所述, 通过大量运用三维工程绘图和分析软件, 在日常的教学中不仅给知识的传授带来极大的方便, 取得更好的效果, 还能通过点滴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 让学生养成应用三维工程软件这一先进工具对零件进行设计分析的习惯, 熟练掌握各种工程软件的使用, 也为学生将来走上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当然, 软件的使用是教学和设计的工具, 切不可喧宾夺主, 让学生模糊学习的重点。熟练掌握软件的目的还是为了让人从手工制图和大量分析计算中解放出来专注于设计和工艺本身, 而非为了学软件而学软件。在教学中一定要把握好这个中心, 才能真正培养出有技术更有能力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杜鑫.基于三维CAD软件的《机械设计》教学改革[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 2007, 2:71-72

[2]吕明, 轧刚, 王时英.“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国家精品课程的建设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 2008, 5:34-36

[3]赵海晖, 于世军, 娄晖.制图教学与新思维-在制图教学中引入S o l i d w o r k s[J].福建电脑, 2006, 8:206-207

[4]史翠兰.Pro/E软件在机械类多媒体课件制作中的应用.中国现代教育装备[J].2007, 2:132-134

上一篇:家庭式服务下一篇:HI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