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爱教育

2024-04-30

博爱教育(精选十篇)

博爱教育 篇1

关键词:法国,音乐教育,自由平等,博爱

法国大革命随着巴士底狱的攻克让整个欧洲的民主浪潮不断高涨。可以说“法国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件”。[1]此次大革命所展现出来的思想根源即:自由(liberté)、平等(egalité)、博爱(Fraternité)。

一、法国音乐教育的平等精神

法国大革命和英美的革命都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创制试验,但法国人的革命和盎格鲁-萨克森人的革命在取向上有明显的差异:后者侧重于追求自由,前者则侧重于追求平等。[2]平等是多个主体之间和谐共存的关系。英国思想家洛克认为人们在自然权利中,平等是最重要的,所有人都是“平等和独立”的,人们在自然法的范围内活动一切权利和管辖都是平等的。人与人之间,种族与种族之间,甚至国家与国家之间,理应排斥特权,排斥以强凌弱,秉持平等的理念。法国的音乐教育体制与音乐教育活动强烈体现出这种平等精神。

法国现有音乐教育机构的设置情况如下:全法有两所高级音乐学院,34所公立地区音乐学院(CNR),105所公立音乐学校(ENM),225所市级音乐学校(EMMA)。两所高级音乐学院,一是巴黎音乐学院(Conservatoire National Superieurde Musique,即CNSMP),一是里昂音乐学院(Conservatoire Nationalsupeirieurde Musique,即CNSMD),它们是法国最高级的音乐学府,其中巴黎音乐学院是全球最著名的四大音乐学院之一。CNR通常有1000-2000个学生。EMMA和ENM不仅级别低于CNR,规模也小于CNR,如ENM通常只有500-1000个学生,而EMMA也只有100-200个学生。EMMA和ENM的主要任务是向CNR输送人才,而CNR的学生只有通过极其严格的考试才能进入巴黎音乐学院(CNSMP)和里昂音乐学院(CNSMD)。

为了能够在师资配置上体现平等原则。法国音乐学院的专业老师自主的流动性非常大。一个老师可以在不同的学校担任教学工作。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做到资源共享,而对学习音乐的学生来说,也是享有平等接受教育权利的体现。在梅兹国立音乐学院我的中提琴老师,就同时在斯特拉斯堡国立音乐学院担任教学工作。这与中国的情况不同,教师被允许跨学校任教。由此可见这种制度不仅说明了法国人在音乐教育方面的平等精神,而且更加体现出法国人对艺术的追求。

二、法国音乐教育的自由精神

自由是人的本质属性,是人类追求的最高目标。人的个性、思维、言行、世界观、生活方式等,都应该是自由的。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提出“人生来就是自由的”认为放弃自由就是放弃做人的资格。孟德斯鸠则把自由看作是一个人的“无价之宝”,认为自由权利是“不能出卖的”。

首先,入学年龄上体现的自由精神。在公立CNR的学习分为三个阶段,第一、第二两个阶段分别为4年,第三阶段为3年。第三阶段毕业就相当于国内的研究生毕业。不过,这些阶段没有年龄限制(巴黎音乐学院和里昂音乐学院除外),也不必从第一阶段开始依次往上读,只要在每年5、6月份的考试中通过等级考试,就能直接进入相应的等级去学习和深造。法国国立音乐学院(CNR)只开设音乐课,没有文化课,音乐学院仅仅是学习音乐的地方,只要是热爱音乐的学生,不管你从事什么职业,不管你多大年纪,都可以根据你的专业水平考入相应等级的学校。很多在综合大学读书的学生或者已经参加工作的人同时还可以在国立音乐学院(CNR)学习音乐。在这种学制下,法国音乐学校经常出现10岁、18岁和40岁的人同在一班上课的情况,也没有人会议论年纪大的人还来学低等级的音乐课。直至今天,我还清晰地记得第一次在法国上视唱练耳课时发现自己和十几岁的小孩、四十几岁的中年人同桌学习并讨论问题的情景。我作为来自中国的学生,几千年中华民族的传统让我形成了严重的“老幼尊卑”观念,所以看到这种情景就无法掩饰自己的惊讶和羞涩,而周围的同学,无论中年人还是小孩子,都在一丝不苟地学习,整个场面显得自然和谐。随着在法国学习时间的增长,我也逐渐对此习以为常。当然,入学年龄方面的自由并不意味着学习要求的降低。法国国立音乐学院每个阶段的考试都是非常严格的。先要参加每年的阶段考试,顺利通过后方可参加晋级考试,而晋级考试中只有拿金牌以上的考生才能晋级。如果阶段考试没有通过,经补考又不及格的,只有一次重读这一阶段的机会。如果之后考试仍没通过的,必须更换专业,并要重读这一阶段。在这种严格的教育体系下学习,真正有能力的人才会脱颖而出,像维尼亚夫斯基、圣桑、拉罗等一代代在世界上享有盛誉的音乐家就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其次,专业选择方面体现的自由精神。在法国音乐学院就读的学生,可以同时或先后选择三个专业。比如学小提琴专业的学生,可选择声乐专业为第二专业,再选钢琴为第三专业。也就是说,学生在校期间,除了学习第一专业外,选择第二、第三专业完全是由学生本人的兴趣与爱好来决定的,而不是“规定”与“必须”。而且选修第二或第三专业课,学生不需多付学费,只是在使用乐器时交纳一定的乐器使用租金。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更自由地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专业。

再次,教师的选择及聘用方面体现的自由精神。法国音乐学院对老师教学工作的要求非常严格。管理者主要是通过两个渠道来监督老师的教学工作:一是学生对老师的认可度,二是每学期学生的考试通过率。如果这位老师的学生都不愿意跟其学习,或学生对他的教学方法争议较大,或每学期学生的考试通过率没有达到一定要求,合同期满后校方就不会续聘他/她。所以在法国,学生不需要对老师的话言听计从,老师教得好可以一直跟着他学下去,如果觉得教得不好可以更换老师,如果更换老师后还是觉得不好,则可以换一所学校。这是音乐学院赋予每个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

法国现代音乐教育的体制与方式充分体现了自由理念,不论长幼,不管出身,只以能力衡量等级。在这种教育体制下,每个学生都能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能。这种自由的思想与体制充分的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掘他们的最大潜能,让他们摆脱思想上的限制在音乐广阔的天空中自由翱翔。

三、博爱精神与法国音乐教育

1793年4月24日,罗伯斯比尔在国民工会上的报告主张将“博爱”加进人权宣言:“……委员会还完全忘记了博爱的义务,这种义务把所有人,所有国家,把他们的权利和相互援助联系在一起……”3博爱,是人类善良秉性的升华,是伦理道德的根基,也是真诚慷慨的奉献。它不仅是一种理念,同时也是一种实践;它不仅仅是爱,更是海纳百川式的包容和接纳。自由和平等是法国人通过革命要争取的“权利”和“天赋”的人权,而博爱则是革命所赋予的一种“义务”或“使命”。并且激励着法国人和全世界人民以兄弟友爱般的情谊联合起来,团结互助。这种思想同样在法国音乐教育的体制与活动中得以延续。

在音乐学院学习期间,经常会有各种音乐会,如每年都有老师举行的学生个人专场专业汇报,每个老师的学生不管是低阶段的,还是高阶段的,都有演出的机会,每个人都享有自己的舞台。在这里,高水平的音乐作品与表演固然会得到观众的欣赏,而水平较低的学生的表演同样会得到支持和鼓励。法国音乐教育在这里充分展示了她的博爱精神——无论年龄长幼,无论水平高低,都得到支持鼓励。

法国音乐教育的博爱精神,还体现在对任何一种表现方式都采取接纳的态度上。法国音乐教育活动中,无论何种乐器,无论是否科班出身,从不厚此薄彼,唯以音乐的表达与传播为目的。这里没有民族音乐与古典音乐的互相排斥,没有正规乐团对乡村音乐的打压,也没有论资排辈,不分三六九等。不管主流与非主流,音乐都是神圣的、美好的,音乐教育都是使其发扬光大,广泛流传。

法国音乐界对外国留学生也展现出法国音乐教育的博爱精神。据统计,目前在法国的留学生有26.5万人,占全法注册大学生的14.7%。法国对留学生与本国学生一样实行免费教育,在生活方面也同样给予一定的补贴,而且还允许留学生勤工俭学。对比英美等国的留学生政策,法国的留学生待遇是令人羡慕的。在法国,学习音乐的人都能体会到,音乐是无国界的、无种族的。对此,我作为一名来自中国的留法学生,是深有体会的。国家的政策、学校的制度、老师的孜孜教诲、同学的友善帮助,无不让我感受到备受关爱。比如在法国读音乐学院的留学生不需要读一年的语言预科,可以直接进入音乐学院读书,因为他们认为学音乐的学生主要是在专业上的追求,应该用更多的时间学习专业,不应该把时间浪费在单纯的语言学习当中。这个政策对于我们学习音乐的学生来说是非常好的。我刚到法国时,法语水平虽然比起在综合大学读书的留学生来说不算好,但是足够上专业课和视唱练耳、合奏课之用,便无需再花时间专门学习法语,所以在专业上可以用更多的时间倾其全力学好专业。对外国留学生而言,没有那么多的限制,本国人享有的所有待遇外国留学生一样都有。这就充分展现了法国整个国家的博爱精神。

法国的音乐教育建立在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基础之上。整个法国社会的音乐教育以之为准绳践行着自己的使命。同样这种相对科学的教育资源配置思路对于现阶段我国音乐教育有着很好的借鉴。音乐是无国界的,对于音乐的追求也是无国界的,然而由于各国国情的不同,历史渊源的不同所形成的音乐教育机制就会有很大差异。这种差异不仅仅表现为显性的现象,更多的是客观社会之上的价值判断。某种特定的现实会产生特定的价值观念的,相反这种特定的价值观念会对现实社会产生反作用。法国的历史与现实选择了自由、平等、博爱的指导思想。在这个思想下形成了具体的音乐教育机制。相比在我国在很多机制并不完善,特别是音乐教育方面,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国的音乐教育还有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要参考本国实际。另一方面学习与借鉴好的文明成果也是很有裨益的。面对自由、平等、博爱的音乐教育环境,中国是否可以建立一种“大同”思想为基础的借鉴他国优秀成果的新的音乐教育机制呢?希望本文可以抛砖引玉,为我国的音乐教育发展提供某些参考,并引发关心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有识之士深入思考良策。

参考文献

[1]菊芳.浅谈法国音乐教育机构的建立及其当今教育体系的特点.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4,01.

博爱是教育的最高艺术 篇2

-----读肖川《教育的艺术和情趣》有感

《教育的情趣与艺术》这本书,是肖川教授的教育随笔。本书共分七个部分,“叩问教育”记载了肖川先生对教育的感悟和理解;“聚焦课堂”告诉我们学校的课堂该是什么状态;“理性的可贵”让我们更深地理解了科学的价值和意义;“诗意地生活”让我们懂得生命的状态和可贵;“成为知识分子”使我们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知识分子,而不是仅仅拥有学历和职称;“在星辉里放歌”让我们懂得怎样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做一个好书的鼓吹者”使我们无偿地分享了他读书的收获与快乐,为我们的阅读提供了便捷的路径。

走进《教育的情趣与艺术》,书中的每一个章节、每一个故事、每一句话都让我们的心灵氤氲在一种有品位的精神氛围之中。透过书中的每一个文字,我们感受到的是教授热爱教育、热爱孩子的赤子之情。徜徉其中,我们呼吸到的是作为教师应具有的博爱情怀。肖川教授爱这个世界,爱万物生灵,更爱朝气蓬勃的孩子。因为爱,他也把犀利的笔触也伸向晦暗的一面。他直言不讳:“我们的教育中太缺少爱、宽容和自由了。”

是啊,我们偶尔因为发脾气而出手惩罚学生的时候,是否想过孩子们的感受?当我们说出不文明的话、做出不道德事的时候,是否考虑过会给孩子们留下怎样的印记?

博爱是教育的最高艺术,关爱学生是每位教师应尽的责任。不仅要在生活上“扶贫”,学习上“扶智”,更要在精神上“扶志”,品行上“扶德”,心理上“扶健”。我们要真诚地认可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对学生的失误和不佳表现能够宽容和同情并给予明确的指导。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关心、尊重、理解、信任,会更“倾心”于教师,更加乐于接近教师,更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只要我们用心做教育,就会在师生之间心与心的碰撞中时时感受到教育确实有着丰富的情趣,也有着美妙的艺术感受。

一、聆听,让学生乐意亲近你

耐心聆听是实施有效教育的基础和前提。作为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就必须尊重学生,倾听学生的呼声,了解学生的疾苦,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做什么„„而耐心倾听,就能够有效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学生们就感受到

老师对他们的尊重和关怀。他们就乐意亲近你,把自己的想法、愿望、要求、困惑告诉你,求得老师的关怀和尊重,求得老师的宽容和理解,求得老师的帮助和解释。这个时候进行的交流,就是心与心的沟通,就是灵魂和灵魂的激荡。如:我班有个学生叫梁佳怡,开学时经常看到她落落寡欢,好像有许多心事,我找她多次,就是不说话。有一次,我找到她,她说:“老师,我感激你对我的关怀,但是我不愿意说我的心情。”过了许多时间,她自己找到我说,“老师,我想和你谈谈。你能替我保密吗?”我看着她的眼睛说:“你不相信我吗?你可以不说。”接着她就谈了她的父亲由于糖尿病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尿蛋白。她很想静下心好好学习,但一想起以前都是她爸陪她做功课的„„现在心就乱了„„在她倾诉时,我始终保持着一定的耐心,不插话,不做其它的动作,并用非常专注的神情看着她。她心理平稳了,看她说完后就有放松的感觉。我听了以后,也陷入了深思。心想:如果这个问题不能妥善解决,将严重影响到她的求学之路。我想了一会儿,就对她说:“你爸爸希望你将来干什么呀?他对你的要求高不高啊?”小女孩子一谈起爸爸,眼里还闪着泪花,嘴里却略带自豪的说:“爸爸,希望我快乐地成长,把字写工整,以后能考个理想的大学,将来能更好的服务于社会„„”这时我就借题发挥了:“佳怡,可见你的爸爸很爱你,你也很懂事,能将爸爸的话铭记于心。”我接着说:“我想,你爸爸目前躺在医院里最关切的应该还是你:‘我女儿生活快不快乐呀?读书有没有进步啊„那你肯定也想好好地回报一下可敬的爸爸的恩情吧?你知道现在的你要做点什么吗?”“我要坚强!”女孩很快地答道!一个半月了,我常常在课间看得见她那活泼的身影、课堂上有她那高举的小手!

二、关爱,让问题生悬崖勒马

对待那些令很多课任老师头疼的学生,我认为我们应当会用笑容和春风般的话语铺设师生相互信任与尊重的心桥,耐心教育。对暂时落后的孩子,决不轻言放弃,用师爱点燃他们心灵上进的火种,使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今天,他们已不再是单纯的白纸,任由教师在上面涂涂画画。他们已对某些事物有了自己的认识,我们要去改变他们,按自己的期望去塑造他们还真不容易,这不仅仅要求我们要关心学生,更要求我们要用科学的方法,足够的机智去引领他们成长,让孩子们能够成为情智共长的新一代。作为班主任,我们每天与学生接触得最多,许许多多烦琐的小事,都需要我们用心去分析去处理,否则会 给班级建设和孩子们的成长带来极坏的影响。

我班有个叫杨帆的学生,由于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缺乏

对孩子的管教,因此,该生不但上课不学习,扰乱课堂纪律,不写作业,而且常与同学打架,甚至和同学发生矛盾后扎破同学的自行车。面对这种情形,我把更多的爱倾洒在这个可怜的孩子身上。只要一有时间就与他坐在一起谈心,先从他最感兴趣的网上游戏谈起„„一来二去,他开始信任我了。“亲其师而信其道”嘛!渐渐地,我开始教育他不好好学习的害处,现在不学习将来怎么生存,人生的价值是什么,怎的„„,他听着听他:“为什么老爱和然说道:“付老师,很自卑,我怕别人处与他人为敌,其我告诉他:“生活对的,只要你热爱生

样的人生是幸福着竟然流泪了。我问同学闹矛盾?”他竟因为我成绩不好,我瞧不起我,所以我处实我也很孤独„„”于每一个人都是公平活,珍惜生命,你的生命就有价值,健康的心理比健康的身体更重要„„”听着听着,他又是热泪盈眶„„我知道这泪水是忏悔的泪,委屈的泪,是信任的泪„„

从这件中让我想,要让学生产生对老师尊敬、好感等正面情绪,就需要老师走进学生来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走进学生是师生心灵的谛听,情感的共鸣,追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诗化境界。走进学生会拥有“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美丽发现;拥有“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外收获;拥有“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和谐共鸣;拥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心灵释放„„

三、宽容,抚慰孩子心灵创伤

作为班主任,我必须从各个方面去关心他们,理解他们,帮助他们解决成长过程中碰到的各种困难。这就要求我去“热爱”每一个学生,去包容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做的每一件事。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当然,这种爱不是溺爱,更不能一味的纵容他们。记得我在念小学时的一位很好的班主任,她有一次在我做了错事之后对我说“你只是个还没长大的孩子”。已经不记得她批评了我什么,但是我知道为了这一句话,我后来都做得很出色„„

这种宽容,不仅要体现在所谓的好的学生身上,也要体现在所谓的坏的学生身上。其实,每一个学生在我的眼里是没有好坏之分的,每一个学生都是有出色

之处的。当然,一个班的学生存在差异是不可避免的。无论是在整体上,还是在个别方面,学生的发展必然因人而异,作为班主任,我是以博大的胸怀去包容班级的每一个学生,无论他们的优点,还是所谓的缺点。

肖川先生在这本书中提到“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以心换心,用灵魂塑造人,用真心感化人。”我们在班主任工作中可以通过走进学生的内心而力争获取每一位学生的信赖,让我们用关注的目光在孩子的心灵中升起灿烂的太阳!让执着的育人梦变成美好的现实!

四、关心每一个学生

说起“关心学生”,我们做班主任的往往会说自己是关心学生的,但学生却时常抱怨老师更关心的是他们的成绩,因为他们知道成绩的好坏会影响到老师的利益。因此,我们除了关心学生的成绩外还要关心学生的情感,学生的生活。应该这样说,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班主任的关爱,尤其是那些家庭有过变故的学生---只有班主任的关爱才能融化他们成长中的“坚冰”。关爱学生需要从很多方面下手,我认为以下几点值得我们思考。

首先,遇事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换位思考”。正如肖川教授所说我们若能设身处地得体学生考虑,作和学生“站在同一战壕中的战友”,那么,就可以和学生产生“共鸣”,拉进彼此距离。去年十一月份我校参加了开封市统一组织的期中考试,成绩出来后,我班本来很优秀的牛垒却不够理想,以至于回家之后被父亲打了一顿。第二天他向我哭诉了自己的“不幸”。下午放学后我陪同他回了家,我先把牛垒同学平时的努力表扬了一番,然后分析了他这次考试失利的因素。最后,我要求牛垒的父亲就打儿子一事向牛垒赔不是----当然,事先我一同其家长沟通过。听了父亲的道歉后,牛垒用一种感激的目光望了我很久。通过这件事,牛垒成了我的“铁哥们”。正像孙维刚所说得那样:“和学生同一个角度看问题,往往会得到学生更广泛的理解解。”

其次,要关心学生的需要,尤其是情感的需要。肖川先生认为中学生正处于情感的敏感期,这个时期的情感极其脆弱,易受伤害。他们渴望友谊甚至“爱情”,这时需要班主任的关心和开导。我班有一名叫刘珧的女孩子,她的父亲西安做生意生活中缺少父爱的她悄悄喜欢上了班上一名与她父亲性情有许多相似之处的男生。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我多次同她沟通,并借来相关资料研究,同时给刘珧的父亲打电话让他抽时间多关爱自己的女儿。在班上则由班委组织针对青春期学生特点开了一次“让爱再等等”的主题班会,又加上张校长专门给南校女生开了

“自尊自重”方面的报告感化了刘珧,使她避免了一次“危机”。

五、学会欣赏每一位学生

肖川认为,“发现并真诚的赞赏学生的优点是班主任与学生建立良好关系,从而走近学生的重要法则”。美国教育家詹姆斯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本质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说实在的,想想我们自己又有哪个愿意每天生活在批评之中?学生无论多么调皮,也是有优点的,只是有待于我们去发现。我班有一名叫牛思冉的留级生----大凡留级生均为学习成绩差,调皮捣蛋的孩子,这位同学“名不副实”叫“书豪”实为怕书之人。听起课来一派“迷门”,而课下却四处乱逛,招惹是非。为此,我没少批评教育他,但收效甚微。不过有一次办会进行辩论时,他口若悬河的见解赢得了同学们的掌声,我也不失时机地表扬了他。没想到经过这次之后这名同学转变很大,不仅改掉了诸多的不良习惯而且在男校举行的“百家讲坛”中拔得头筹。

从这件事中我真正理解了魏书生说过得这样一句话:你把学生看成天使,你就生活在天堂里;你把学生看成魔鬼,你就生活在地狱中。”

我们可以通过“同桌互说优点”“猜优点找同学”等活动发现学生长处从而肯定他们以拉近师生距离。

教育的博爱化 篇3

关键词:教育为本;以情促教

三尺讲台,三寸舌,三千桃李,三寸笔,十年树木,十载风,十万栋梁,十载雨。教师,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儿时的梦想,如今的岗位。人虽平凡但事业却是伟大,教育事业是默默的耕耘和无私的奉献,教师是知识的化身,是智慧的灵泉,是道德的典范,是人格的楷模,是学子们人生可靠的引路人,因此,执教六年以来,我时刻以“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奉献为荣”这几个字提醒自己,敬业忠诚、铭记使命、无私奉献,以德立教,以身示教,用高尚的人格塑造每颗纯洁的心灵。我站在讲台已六年了,在这六年的时间里,我一直思考一个问题,如何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业?如何做一个不再平凡的教育工作者?如何做一个良师益友、受学生欢迎的好老师?如何用自己的爱去净化学生的心灵?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走半根草去”台湾教育学家高震东说过“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这句话一直深深的印在我心底,一直是我做为一名人民教师追逐的目标。所以在我的教育过程当中始终围绕这一目标,以爱感化、以情促教。每当面对不听话或惹老师生气的学生时,只要想到这句做为我教育的准绳警句时,学生再大的过错也能妥善的处理,而不会一味的批评、责怪、打骂学生。

我记得有位年长的优秀老师跟我讲过他的教育故事,有一次他新接手一个被其他老师认为的“乱班”。开学第一天,他就搬掉了讲台前那套面对学生摆着、专供教师坐着看管学生的单人单椅。学生们觉得有些新奇,这位老师坚定地说“老师相信你们!”这样一种对学生表示尊重的实际行动,使他很快就跟学生交上了朋友,学生们在学习、纪律方面逐步自觉起来了。我一直把这位优秀教师的教育故事铭记心中,从中也给了我了很大启发,我立志要学习这位老师的做法,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多为学生着想,相信学生、信任学生!

“一双眼睛看不住几十个学生,一颗爱心却可以拴住几十颗心。”在我从教的这几年当中,真真切切感受到了这句话的力量,真真切切感受到了这句话带给我的快乐!这是发生在我身上的一个故事。班上有名后进生,一直对老师存有戒心。我发现这个异常情况后想尽一切办法想打开这位学生的心结。最后费尽周折见到孩子的母亲,才了解到这名学生读初中时的一段经历:有一次他因调皮被老师罚做大量作业,在父母严厉监方下一直做到晚上2点才完成,第二天母亲陪他来到学校,没想到老师接过作业本看都不看一眼就把它扔进了纸蒌。我听后心理不是个滋味,郑重地说“尽管我不知道那位老师是谁,但作为教师,我要代表他真诚地向你们道歉!”从此这名学生消除了与老师的隔阂,由爱上网转变为热忠于学习了,还在过年的时候给我发了一条短信:上面写着“您对我的尊重,温暖了我的心,改变了我的生活。”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有句名言:“爱是强大无比的教育者。”宽严有度才是爱。爱与严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教师的严格必须以爱为基础,不能让它变成那种让学生感到害怕、敬而远之的“严厉”,另一方面,严格对爱又必须有所限制,它要求教师不能完全感情用事,不能对学生溺爱和放纵。那是在一天的班会课上,我放在讲台上的备课本竟然被人撕烂了两张。我顿时火冒三丈。知情人立刻揭发出撕本子的人。我一看那个学生,心理“咯噔”一下,愣了。我思忖良久,对全班同学说:“我先向大家道个歉。昨天这位同学写周记时字迹潦草,我一气之下将整个本子撕为两半。我不应该这样做,我撕了他一个本子,而他却撕了我两张纸,说明他还是给老师面子的。他比我好。”教室里静悄悄的,几十双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我。第二天早上,在我的办公桌上端端正正地放着一个和我备课本差不多大的新本子。不用我说,你也会猜出是谁送的,这位才16岁的学生给当时25岁的我上了难忘的一课。

特级教师斯霞说:“工人爱机器,农民爱土地,解放军爱武器,那么教师就应爱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称之为教育爱,是一种在教育劳动实践中产生的自觉、真诚、普遍、持久的爱,是人世间一种极具魅力的特殊的爱。教育爱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一种理解感、一种期望感。爱可以在师生之间架起畅通的桥梁。只有当师生关系融洽、气氛和谐、渠道畅通的时候,一切的教育活动才能取得较好的成效。如果师生之间互相对立、矛盾重重、渠道堵塞,教育就非遭到失败不可。因此一个好的教师必须善用于真诚的爱去开辟通向学生的道路、架起连接师生沟通的桥梁。为了沟通师生关系,一些教师长期以来所推崇的手段是“权威效应。”有些老师对实习生这样传经送宝:“现在的学生啊,调皮的很,千万不要跟他们嘻皮笑脸。一见面,你就要拿出点威严来,不然后以后他们就不会听你的。”我也听过一个这样的故事,有位老师这样跟学生讲:“假如你们不好好学习,将来就有可能犯罪,犯了罪就要进监狱,监狱的大门向你们开着呢。学生们互相开玩笑也学着老师的样子说:小心点,监狱的大门向你开着呢。”我听后不不由一震,怎么可以用这样消极的假设不教育学生呢?孰不知,孩子终归是孩子,他们犯点小错误是难免的,改了就好,怎么可以揪住不放,用“蝴蝶理论”推导出一个阴森恐怖的监狱大门呢?其实教师威信的确立,必须基于对学生真诚的爱,只有从爱学生出发,坚持以自身的情感去引发学生的情感,教师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

博爱八月黄柿 篇4

豫S-SV-DK-021-2008

证书编号

豫林审证字号

选育单位

焦作市林业工作站

品种特性

“博爱八月黄柿”枝条生长开张, 树势强健, 新梢粗壮, 呈棕褐色;果实中等大, 单果重130~140克;果近扁方圆形, 皮橘红色, 果粉较多;果常有纵沟2条, 果顶广平微凹, 十字沟浅, 基部方形, 蒂大方形, 具方形纹, 果肉橙黄色, 肉质细密, 脆甜, 偶有少数褐斑出现, 纤维粗, 汁中等, 无核, 含糖17%~20%;高产, 稳产, 树体健旺, 寿命长, 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抗逆性;柿果可鲜食, 最宜制饼;果实10月中下旬成熟。

栽培要点

建园宜选择立地条件较好, 靠近无污染水源且避风的地块, 山区、丘陵应选地势平缓 (坡度小于20°) 的向阳坡。土壤要求壤土、黏土均可, 土层厚度最好在1米以上, 尤以土层深厚、保水性强的壤土和黏壤土最理想, 土壤pH值以5.5~7.5最为适宜。苗木栽植以南北向较好, 山区应沿等高线栽植, 初期株行距3米×2米, 5~10年后逐步变为3米×4米。冬季极端低温不低于-20℃, 不需配植授粉品种。及时中耕施肥浇水。定植后3~5年, 注意开张角度, 控制枝条的极性生长, 培养和选留中心干、主侧枝, 使其形成骨架;对于非骨干枝, 在长到20~30厘米时摘心, 促发分枝, 使其形成结果枝组。在结实的大年应注意疏花、疏果。该品种主要受柿蒂虫危害, 可在6月上中旬向树冠喷施杀灭菊酯3000倍液, 防治1~2次即可消灭越冬成虫。

适宜地区

博爱与博爱作文 篇5

认识我们学校王老师的人,都会竖起大拇指,赞道:“她就是雷锋!”王老师开博客引来爱心助学,将博爱播撒孩子们心田的故事经电视、网络等媒体传播,在当地已经家喻户晓。

王老师四十挂零,二十多个春秋让爱在三尺讲台前延伸。她的“博爱”得从电脑说起,这个年纪的乡镇女教师能把电脑玩转得自如还真不多见,而开博客写“教师手记”更是屈指可数。春雨绵绵的季节带学生看花粉雨,引发探究自然科学的兴趣;情境作文课上教学生做魔术,丰富课余生活激发写作的兴致;语文课上扯远的话题又成了学生道德品行的扭转,这些都成了她写博的材料。那篇博文《我被学生感动着》中三个关于贫困学生的小故事“牵手”、“三元零花钱”、“萝卜丝炒牛肉”着实打动了很多网友的心。最早是杭州的一位网友主动留言:愿意结对助学两位品学兼优的困难家庭的孩子。于是网络架起了金桥,特别需要帮助的学生学习情况、家庭状况、生活照片等资料通过eail发送给爱心大使。一个月后的一天,学校迎来了两位杭城来的助学人。从此王老师信心更足,在自己的网易博客和当地的报刊等媒体上为助学人宣传雷锋精神。从此,爱心接力不断,从最早联系的两个贫困生增加到六个,再到20xx年的十个,得到了长期的资助(每年送助学金800――1600元,资助孩子们完成学业)。受助的孩子和他们的家长接受这份满满的爱时无不感动得热泪盈眶,这是写在博客里的爱引来的,她叫“博”爱。

学生巧萍的双亲均是残疾,母亲患小儿麻痹症,生活不能自理,寄宿生的.她每个周一早上由聋哑父亲骑单车送到学校,为让巧萍安心学习,她总是帮忙拨通学生家里电话,向身高不足1。5米的驼背奶奶证实父亲已安全回家,从巧萍转校以来三年如一日,直到她小学毕业,至今那女孩已经高考上榜上了大学也从未间断对她的关心和照顾;学生小群华因患脑积水,需要手术治疗,家中积蓄还不够垫付住院费用,她主动掏出刚领到的微薄工资,带动其老

师、学生也积极响应。后因手术失败而双目失明的孩子丧失生活的勇气,王老师又是通过广播电台为他点歌、写信、面谈,让“瞎堆”里算命混饭吃的少年改学盲人按摩,走上一条有尊严的正道;住校生汪莹的鞋子脱梆了,在安顿好学生睡觉后,自己拿针线一针一针把它修补好,还在第二天住校生起床前送回寝室;为鼓励新接班级的住校生搞好卫生和安全工作,自己掏袋买来毛巾作为奖励,学生的积极性更高;在特殊的节日里,不忘为留守儿童过节,连续多年坚持在冬至晚上给住校生送上香喷喷的炒花生,让缺少家庭温暖的孩子在寒冷的冬夜感受无限的温馨……还有六本鲜红的献血证的献血记录也是最好的凭证,她可以为血库告急而临时献血放弃单位组织的外出旅游而无憾。她为年迈的公婆洗脚、修指甲,给老人过足每一个节日,在吃穿住行上先为老人考虑,尽好做儿女的责任……这是一个乡村女教师的博爱情怀。

博爱方言的代词 篇6

关键词:晋语,博爱方言;代词

中图分类号:H1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101(2009)01—0069—05

博爱县属河南省焦作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面和山西的晋城接壤,东、南、西三面分别与河南省的焦作市区、武陟县、温县、沁阳市相邻。博爱县与和它相邻的各县市均属于晋语邯新片中的获济小片。

一、人称代词

(一)博爱方言的人称代词分类(见表1):

(二)“我、你、他”的用法

表单数的人称代词“我、你、他”可以单独做主语、宾语。做主、宾语的功能与北京话的“我、你、他”相同。做定语表领属关系时不能修饰亲属称谓、“家”和“村、家、县”等行政区划名称。例如:

*我妈*我家*你村*他县

表单数的人称代词“我、你、他”必须加上“能”(相当于结构助词“的”)才能修饰除以上三种之外的事物,例如:

我能书

你能小狗他能房(房子)

有时也可以不加“能”。例如:

①那是我书。

②他房里有好吃哩。(他的房间里面有好吃的东西。)

(三)“俺、恁、日儿”的用法

“俺、恁、日儿”可以当单数“我、你、他”用,也可以当复数“我们、你们、他们”用。“日儿”源自于“人家”。博爱人称代词“俺、恁、日儿”表示单数时和“我、你、他”的不同之处在于不能单独做主、宾语。例如:

③*俺不去了。

④*他不给俺。

⑤*恁吃罢饭了?

⑥*你把书给日儿了吧?(“日儿”当“人家”用时这句话可以说)

“俺、恁、日儿”表示单数时能做定语,做定语时只用于修饰亲属称谓、“家”和“村、乡、县”等行政区划名称表领属关系。例如:

俺二姨恁大舅日儿哥俺家恁村日儿县

“俺、恁、日儿”表复数和北京话“我们、你们、他们”一样可以做主、宾语。如何区别“俺、恁、日儿”是表示单数还是复数呢?“俺、恁、日儿”用在亲属称谓、家、村镇或数量词“一个”前面时,是“我、你、他”的意思。例如:

⑦俺妹早走了。(我妹妹早走了。)

⑧恁家今个儿有人没有?(你家今天有人没有呀?)

⑨日儿村富哩很。(他村富的很。)

⑩俺一个人去就中了。(我一个人去就行了。)

“俺、恁、日儿”用在“几个、一堆、一群、两个”等数量词前面时,是“我们、你们、他们”的意思,与数量名结构组成同位短语做主语。例如:

(11)俺两个人都不会做饭。

(12)恁几个人走太快了。

(13)日儿一群人早走了。

除上述情况之外,“俺、恁、日儿”表示的是单数还是复数,由上下文决定。

(四)“俺·个、恁·个、他·个”的构成和用法

博爱方言有一组专门表复数的人称代词“俺·个、恁·个、他·个”,是用读轻声的“个”加在单数形式“俺、恁、他”后面来表示,采用附加式构词法构成,,分别相当于北京话的“我们、你们、他们”。但是“我、你”不能加上“个”构成“我·个、你·个”。这组人称代词用法和北京话“我们、你们、他们”大体相同,唯一不同的是“我们、你们、他们”可以修饰亲属称谓。而“俺·个、恁·个、他·个”不能修饰亲属称谓,其他的事物都能由“俺·个、恁·个、他·个”修饰。原因是修饰亲属称谓的职能由表复数的“俺、恁、日儿”担任。例如:

俺二姨恁奶奶日儿三叔

*俺·个二姨*恁·个奶奶*他·个三叔

(五)“日儿·个”的用法

“日儿·个”是“日儿”加上轻声的“个”组成,这个词也源自于“人家”。上面已说过“日儿”是第三人称代词,既能表单数,也能表复数。“日儿”还有“人家”的意思,不过表示单数,是跟上下文提到的某人对待着说的,指那个人以外的某个人;“日儿·个”则是表复数的“人家”,也是跟上下文提到的某个人对待着说的,不过指那个人之外的某些人。试比较:

(14)恁俩人在教室,你一个人说了,日儿没意见?

(你们两个人在教室,你一个人说了,人家没有意见呀?)

(15)那么多人,你—个人说了,日儿·个都没意见?

(那么多人,你一个人说了,人家都没有意见吗?)

“日儿”当“人家”讲时,可单独做主、谓语。“日儿·个”也能。例如:

(16)他走了?——日儿早走了。(人家早走了。)

(17)你拿日儿书还给日儿了?(你拿人家的书还给人家了吗?)

(18)他·个能作业做完了?——日儿·个早做完了。

(他们的作业做完了吗?——人家早做完了。)

(19)你把东西还给日儿·个了?(你把东西还给人家了?)

(六)“(大)老伙儿”

在博爱方言里“(大)老伙儿”是“大家、大伙儿”的意思,用法与北京话相同。例如:

(20)我听(大)老伙儿哩。(我听大家的。)

(21)(大)老伙儿说咋办,我咋办。(大家说怎么办,我就怎么办。)

(七)“俺·个、俺”与“咱、咱·个”的区别与用法

博爱方言中表自称的代词除“俺·个、俺”之外,还有“咱、咱·个”。“咱、咱·个”都是“咱们”的意思,用法相同,只是“咱”比“咱·个”用的频率高。“俺、俺·个”是“我们”的意思。“咱、咱·个”与“俺、俺·个”用法有不同。“咱、咱·个”包括说话人也包括听话者(你或你们)在内,是包括式。例如:

(22)糖他给你了也给我了,咱(咱·个)他都给了。

(23)你吃我也吃,咱(咱·个)都吃,把它一下吃完。

“咱(咱·个)他都给了”包括听话的你在内,是包括式。使用“俺(俺·个)”时不包括听话者,是排除式。例如:

(24)你不走,俺(俺·个)先走了哦。

(25)俺(俺·个)都说过了,该恁·个说了。

上例中的“俺(俺·个)”,不包括“你”或“你们”在内,不能用“咱(咱·个)”替换。北京话“我们”既可是排除式也可是包括式,而博爱方言“俺、俺·个”不能用作包括式。

(八)另外,博爱方言中的“自己”、“别人”与北京话用法相同。

二、指示代词

(一)博爱方言的指示代词分类(见表2):

(二)指人与事物的“这1、那1”与“这2、那2”的用法

博爱方言的“这1、那1”单用,可指代人或事物,用法与北京话基本相同。不同的是“这1、那1”可以修饰名词,而且中间必须有数量词,意思是“这么、

那么”。例如:

(26)他家就盖了这1两三间房。(他家里人只盖了这么两三间房子。)

⑤他老是只吃那1一碗饭。(他总是只吃那么一碗饭。)

“这1、那1”后面跟量词“个”,可以造成合音字,成为“这2、那2”,也就是北京话“这个、那个”的合音。这2、那2可以做主语、宾语,还可以做名词的修饰语,这都与北京话相同,但不能做动词或形容词的修饰语。北京的“他那个恨啊,雪下得那个大啊”博爱都不能说。

(三)指处所的“这儿、那儿”与“这行边儿、那行边儿”的区别与用法

博爱方言表处所的指示代词“这儿、那儿”与“这行边儿、那行边儿”用法有不同。具体地说,“这儿、那儿”所指的位置近,并且具体,能看得到。“这行边儿、那行边儿”指的是一个较大的范围,指示相对模糊。试比较:

(28)书在这儿哩。(书在这儿呢。)

(29)那1学生在那儿耍哩。(那个学生在那儿玩儿呢。)

(30)你再到这行边儿寻寻。(你再到这边找找。)

(31)他家就住在街那行边儿。(他家就住在大街的那一边儿。)

(四)指时间的“这乎、那乎”与“这旦□儿、那旦□儿”的区别与使用

博爱表时间的指示代词也有两组:“这乎、那乎;这旦□儿、那旦□儿”它们相当于普通话的“这时候、那时候”。两组使用时可以互换,一般不改变句意。不过“这乎”、“那乎”表时点,而“这旦□儿”、“那且□儿”表时段。如“那旦□儿”有个用法,可以表示“那么长时间”,表示这个意义时,不能用“那乎”代替。例如:

(32)我等了你那旦□儿你都不来。(我等了你那么长时间你都不来。)

(33)我等了你那乎你都不来。

(34)你去了那旦□儿才回来?(你去了那么长时间才回来?)

(35)你去了那乎才回来?

(五)指方式的“这式、那式”的用法

博爱方言表方式的“这式、那式”是“这么、那么”的意思。它们可用做主语、宾语以及动词的修饰语。例如:

(36)这式就中。(这么就行。)

(37)那式就太好了。

(38)那就这式吧。

(39)作业应该这式写。

(40)这幅画应该那式看。“这式、那式”不能做形容词的修饰语,也不能加上“的”或加上“数量词”之后去修饰名词。它们不能做的成分要由其他指示代词担当。

(六)指程度的“贼、内”的用法

博爱方言表程度的“贼、内”也是“这么、那么”的意思,不过只能修饰形容词,不能修饰动词。

例如:

(41)你的车咋贼唻?(你的车子怎么这么旧呢?)

(42)你吃饭咋内快睐?(你吃饭怎么那么快呀?)

(43)吃内大个苹果。

“贼、内”不能修饰动词,但有时能放在“会、能、肯”等助动词前面。例如:

(44)她咋贼会绣花唻?

(45)你咋贼能吃睐?

(46)他咋内肯干活?

“贼、内”可以放在“半天”、“些”前头,表示量多。例如:

(47)贼些饭,谁能吃完?(这么多饭,谁能吃完呀?)

(48)去了内半天,还没回来?(去了那么长时间,还没有回来?)

表示数量少,则用“这1、那1”加上数量词表示。例如:

(49)就这,五本书,分不过来。(就这么五本书,分配不过来。)

(50)去那1几天,用不着带贼些东西。(去那么几天,用不着带这么多东西。)

三、疑问代词

博爱方言的疑问代词,可分为以下几类(见表3):

指人的“谁”与指事物“啥”用法与北京话大致相同,下面详述其他词语的用法。

(一)问时间的“多旦、啥时候”的区别

博爱方言中表时间的疑问代词比较多,用法稍有区别。“多旦、啥时候”,意思是“什么时候”,用法与北京话相同。“多旦”、“啥时候”两者的区别是“啥时候”还可用于问当前时间,但“多旦”不能。比如:

(51)现在啥时候了?(现在几点了?)

(52)*现在多旦了?

(二)问时间的“啥旦□儿”与“多旦□儿”的用法

“啥旦□儿”意思是“什么时候”,它多用于反问句、陈述句。在反问句中表不满、斥责,陈述句中表焦急、抱怨。例如:

(53)这都啥旦□儿了?还不回家?(这都什么时间了?怎么还不回家?)

(54)他都走了啥旦□儿了,还不回来。(他都走了那么长时间了,还没有回来。)

在很焦急、担忧的情况下询问时间多用到“多旦□儿”。“多旦□儿”的意思也是“什么时候”。

例如:

(55)我都来三趟了,他多旦□儿才回来?(他什么时候才回来呀?)

(三)问处所的“哪”的用法

博爱方言中表处所的疑问代词“哪”是“哪里、哪儿”的意思,单用只表示处所。例如:

(56)我饥了,饭在哪放哩?(我饿了,饭在哪儿放呢?)

(57)他家是哪哩?(他家在哪里?)

(58)他在哪上班?

“饭在哪放哩”是问对方饭放在什么地方,“哪”指的是处所。如果要问人或事物,后边必须跟数量词。例如:

(59)你写能是哪几个作业?(你写的是哪几个作业题?)

(60)他去哪块地干活了?

(61)哪几个人去赶会了?(哪几个人去赶集了?)

(四)问原因的“咋”与“为啥”

博爱方言中疑问代词“咋”是“怎么、怎么样”的意思,“为啥”是“为什么”的意思。两者作状语都可问原因?例如:

(62)你咋不去睐?(你为什么不去?)

(62)你为啥不去?

在北京话中,“怎么”可以置于主语前,博爱“咋”不能。“为啥”与北京话相同,可置于主语前,也可放在主语后边。

(五)问方式的“咋”与“咋式”

“咋式”也是“怎么、怎么样”的意思。“咋”、“咋式”可修饰动词或动词性结构问方式,例如:

(64)下贼大雨,咱·个咋(咋式)回家哩?(下这么大雨,咱们怎么回家呀?)

(65)这几道题都不会,咋(咋式)写完作业哩?

(66)贼些东西,咋(咋式)才能拿完?(这么多东西,怎么样才能拿完呢?)

“咋式”只能用于问方式。“咋”既可以问方式也能问原因。

(六)问状态的“咋样”

“咋样”是“怎么样”的意思。但博爱方言的“咋样”只能问状态,可以做谓语,也可以做动词的补语。例如:

(67)他的病咋样了?

(68)他作业写得咋样了?(他的作业写得怎么样了?)

(七)“干啥”的用法

“干啥”是“干什么”的意思,可以问原因,也可以问目的,用法与北京话相同。例如:

(69)你说这干啥?(你说这些干什么?)(问原因)

(70)明个儿一天你准备干啥?(明天一天你打算做什么?)(问目的)

博爱润桃李智慧育栋梁 篇7

鹅毛飞雪, 铺天盖地, 下了一天一夜。星期一, 天地间一片银装素裹。校园内, 一片欢声笑语, 孩子们乐疯了, 操场上的雪早已被踩实, 成了大滑冰场地。下午, 一连三节语文课, 我深知, 哪怕我使出浑身解数, 也无法锁住孩子们的心。预备铃之后, 学生们气喘吁吁地跑回教室, 红扑扑的小脸上堆满笑意。当他们安静下来后, 我很认真地说:“操场上的雪被踩实了, 滑, 不安全, 今天的语文课改成劳动实践课———去操场上除雪……”“耶!”教室里“炸开了锅”, 连平时最安静的杨蕾也在欢呼。

班干部拿来20把铁锨、笤帚、推耙等劳动工具。男生拿铁锨、推耙, 女生拿笤帚, 劳动场面却不尽如人意:爱劳动的东一下, 西一下, 不知怎么干, 像无头苍蝇;好逗的团一个雪球投同学, 搞恶作剧;性情安静的干脆站在一边不知从何做起。

于是, 我拿起铁锨, 一边把凝固在地上的雪铲起来, 一边喊道:“拿铁锨的同学跟我学, 没有工具的用手把雪块搬到花池或墙根, 拿笤帚的同学扫雪末, 然后用推耙推。”在我的示范引导下, 渐渐地, 他们摸到了门道:铲雪的动作协调了;搬雪块的你来我往, 川流不息, 有的还用塑料袋兜;一向调皮的樊亦杉同胡世越、刘泽合作, 推的推, 拉的拉……学生们个个情绪高涨, 场面好不热闹。

第二节课, 我稍加点拨, 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大胆创新。学生们情趣盎然, 信心满满。30分钟后, 大部分学生完成了习作, 经历是相同的, 但所抓重点和表达的中心却是不同的。刘云鹤认为这节课学到了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放下课本, 走出教室, 既有利于身心健康, 又增长实践知识。樊亦杉体会到推耙很沉, 自己推不动, 与同学合作, 效果是极好的, 合作的力量真大!刘蕊则认为老师善解人意, 教育方法独特。她喜欢这样的课, 她爱老师。徐鹤翔感受到:看花容易, 绣花难, 这节课增强了他的动手能力。刘泽感慨:扫雪真辛苦, 清洁工人不容易, 值得敬重。

第三节课, 点评、修改作文, 学生们各抒己见, 取长补短。下课了, 85篇作文齐刷刷地交了上来, 而且每篇都有内容、有中心、有重点。

放学了, 学生们乐呵呵地和我说再见, 流露出的不仅仅是快乐, 还有成就感。我也被感染了, 哼着歌下班回家。

这样的语文教学难道不是享受吗?

放大优点

班上有这样一部分学生, 安静、听话, 循规蹈矩。杨蕾就是其中之一, 她上课认真听讲, 字写得极其工整, 不管老师留多少作业, 都能保质保量地完成, 学习成绩一直不错。但在课堂上, 她从不敢大胆发言, 偶尔发言, 也是怯生生的, 声音很小;做值日时, 畏首畏尾;有事不敢和老师交流, 老师问她, 她常常带有哭腔。

一次语文课上, 我提出问题, 待她们思考片刻, 我先叫起了并未举手的杨蕾。她站起来, 答对了, 但声音极小。我鼓励她大点声音。她又说一遍, 声音依旧小得不能听清。我再鼓励, 她的眼圈红了。我不想再“逼”她了。

又一次语文课, 我提问:“看板书这儿该写点什么?”我把杨蕾叫上来, 她写对了, 而且字特别漂亮。我随机鼓励:你说的一定能和写的一样好。我发现她露出了会心的笑。

此后, 我让她负责每天在黑板的一角抄一条名言, 并领着同学们读。慢慢地, 她的胆子大起来, 表达能力和责任意识都在增强, 人也开朗了。

学完课文《灯祭》, 我布置了课后小练笔:仿照第二自然段“做灯”过程的描写, 你能把一种东西的制作过程写出来吗?为了便于指导写作, 我让学生们把材料带来, 当堂教他们缝沙包。学生们很兴奋, 但有的不会穿针, 有的不会打结, 更多的是不知如何下针脚。我做了示范后, 他们便认真地缝起来。不到一节课, 杨蕾竟第一个完成了, 小练笔不但写出了做沙包的细节, 还写出了内心感受。

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喜欢受到表扬和鼓励, 当发现了学生性格上的缺陷时, 不急于批评改造, 而是寻找她的优点, 加以放大, 帮他们树立自信, 使他们的性格完美起来, 健康快乐地成长。

榜样的力量

“老师, 张世宽又打我了。”

“老师, 禇斌上课又吃东西了。”

“老师, 樊亦杉和五 (1) 班的同学打起来了。”

……

这样的告状每天都有, 我的耳朵都起了茧子, 又不能置之不理。什么是心烦意乱?什么是无可奈何?我深有体会。

张世宽是一个极聪明的孩子, 壮得跟一头小牛似的, 热情开朗, 爱和同学开玩笑, 经常无意间伤害他人。因为父母在离县城几十里外的乡镇工作, 中午不能按时回家, 所以他得上接送站, 这就使得他越来越散漫。

禇斌, 八极拳练得特别好, 妈妈希望他成为文武双全的孩子。但聪明可爱的他自制力极差, 好动, 喜欢吃零食, 甚至连老师在上课时他也管不住自己———老师在讲课, 他吃方便面作料;同学们在做作业, 他把自动笔上的一颗小珠子塞进耳朵眼儿里, 到医院才拨出来;体育课上, 他因为感冒自己呆在教室, 把小便解在小瓶里, 从窗户往外扔, 差点砸到路过的老师……

攀亦杉, 父母是做生意的, 根本没时间管他。一放学, 他就到了自由天堂, 门市上的钱没数, 他手里有三十元、四十元是极平常的事。吃零食、买小玩具屡禁不止, 也因此引来别的班的同学和他要钱, 矛盾积累多了就开始打架。前些日子, 我竟然在他的书包内找出490元。

“物以类聚, 人以群分。”的确是这样的, 三个调皮的小家伙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把班上搞得乌烟瘴气:美术课上, 樊亦杉趁老师不注意, 溜到张世宽的座位上, 蹲在桌子下面;课间樊亦杉和禇斌你推我搡, 还把一个类似铁锨的铁制的、有一定伤害力的玩具带到课堂上;为了不做课间操到冬青后面蹲着, 成心在厕所里蹲半节课才来上课……

怎么办?因为我平时很关心他们, 给这个折折衣领, 给那个正正红领巾, 所以他们对我很服气, 我一说, 就知道承认错误, 还做保证, 但一转眼就犯。我吼他们, 家长也吼他们, 甚至还打屁股, 也管不了几时。班上的其他同学都挺好, 他们总是用异样的眼光看这三个同学。

到底怎么办?我苦苦思索。

如果说“近墨者”一定“黑”, 那么“近朱者”当然就会“赤”, 也许榜样的力量能把他们拉回到集体中来。

于是, 我组织召开主题为“让我们一起闪光”的班会。每个学生都要找出自己的优点, 还要为别人找优点。让我惊喜的是, 有一个学生说, 张世宽很有劲, 搬书的时候他最积极。接下来的场景变得更轻松:“禇斌在八极拳比赛中为学校争得荣誉。”“樊亦杉把家里的吊兰搬到学校里来, 他很关心集体。”……我观察到, 所有的学生的脸上都流露着快乐, 预想的效果达到了。我十分高兴地说:“同学们, 人之初, 性本善。勿以恶小而为之, 勿以善小而不为。如果大家每时每刻心里都想着他人的利益, 想着集体的利益, 帮助了别人也快乐了自己, 我们的生活就是美好的。正所谓:赠人玫瑰手留香, 雪中送炭心留暖。让我们手拉手一起播撒爱心, 怎么样?”学生们很兴奋, 我为他们三个各选了他们敬畏的榜样, 要求他们向榜样学习。

青春因选择博爱而飞扬 篇8

依然清晰地记得, 花季的我, 总喜欢跟邻居的孩子一起跳橡皮筋, 喜欢带他们一起唱歌、做游戏。怀着橡皮筋弹起的梦想, 我考入了家门前的职业幼师学校。在那里, 严谨的校风、严格的基本功训练, 让我明白了“教师”这两个字眼的深刻含义———“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说实在的, 三年的幼师学习, 我的喜欢唱唱跳跳、喜欢出新招玩游戏、喜欢争当孩子王的性格, 竟然使我无意地成为了同学中的佼佼者:说唱弹跳、琴棋书画、上课、游戏和活动, 我样样成为领头羊。拿到毕业证书的那一刻, 我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喜悦和自豪:我可以当老师了!

可是, 当19岁的我第一次真正踏进属于自己的教室, 面对几十个陌生又哭闹的孩子时, 我惶惑了:这, 是我梦想放飞的地方吗?想当年, 年轻的翅膀好绚丽、好绚丽!

在彷徨的十字街头, 是师长语重心长的话语勉励了我:“时刻别忘了, 一个好的幼儿教师, 固然需要技能需要智慧, 但更需要爱心、需要‘博爱’之心!你是优异的幼师毕业生, 一定会成为优秀的幼儿教师的!”于是, 我一次又一次地说服我自己:既来之, 则安之;既然选择了, 就该坚实地走下去!

就这样, 我在理智与现实的困惑中不断地冲撞着、也成长着, 而真正给予我价值认同、促使我成长的, 却是一批又一批更替的孩子们!我微笑着走进孩子们的中间, 和小男子汉们顶脑门、扳手腕, 跟小公主们一起唱一起跳, 他们亲切地叫我“海燕教师”。上美术课时, 我手把手地教;上语言课时, 我一遍又一遍地示范;游戏活动时, 我使出浑身解数, 让每一个孩子快乐。对于那些顽皮的孩子, 我更是付出了百倍的耐心和细心:早操请他们排在第一排, 操作活动多给他们准备一份材料, 多给他们机会, 多去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有时, 哪个孩子不小心扭伤了脚, 磕破了皮, 流起了鼻血, 面对家长的责怪、发火, 我总是诚恳地道歉, 耐心地解释, 同时提醒自己要把以后的工作做得更细更好。

每每结束一天的工作回到家里, 我都会累得躺倒在床上不想动弹!然而, 每当我看到孩子们依恋我胜过依恋自己的父母, 收到来自孩子父母真挚的节日问候和祝福的时候, 我会告诉我自己, 这是我用青春的爱换取的一份厚礼———一份世俗的天平永远也无法衡量的情感:“孩子们爱我, 我更爱孩子们。”

年轻的我也曾多次有过重新选择的机会, 可是, 经历了无数心理决战和冲击的我, 却始终坚守着这份执著的幼师情怀, 坚守着这份可爱的幼师净土!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弹指一挥间, 青春的岁月就在嬉笑玩乐的游戏中, 就在低头备课沉思的笔尖里滑过。看着一张张大红的奖状、证书, 我总会开心地笑。我深信, 终有一天, 我会“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青春的岁月, 也许不会有第二个18年, 可是, 选择了幼师职业的我, 青春将永远激情飞扬!

最后, 请允许我以自勉的一首小诗献给大家:

小小讲台万丈空, 游戏园里自耕农。

磨剑十年图破壁, 青春一笑护春风。

浅论南京特教学院博爱文化建设 篇9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坐落于被誉为“博爱之都”的南京, 是目前全国唯一独立设置的、以培养特殊教育师资为主的普通高等学校。学校自建校以来, 始终恪守为特殊教育和残疾人事业服务的办学宗旨, 秉承“博爱塑魂、质量为本、特色立业”的办学理念, 共为全国特殊教育学校及残疾人管理与服务机构等培养了两万多名专门人才, 被誉为“中国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的摇篮”。

大学生全面发展、成人成才, 首先应知识丰富、博学多识、多才多艺, 在此基础上应提升内涵、德才兼备、品位高雅还应进一步由己推人, 外化为博爱仁义之心、关爱他人、奉献社会[1]。所谓博爱, 即是普遍的爱, 又是指爱的广泛, 对象的普遍, 内容的广泛。除了爱得广、爱得博, 还有爱得深、爱得真、爱得切[2]。

因此, 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 我校在提高学生为残疾人事业服务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 更注重在各个方面培养学生对残疾人的理解、尊重、关心, 以及对弱势群体的博爱情怀, 因为他们毕业后大多数将走向特殊教育的岗位, 而这些工作岗位不但需要他们的技术和能力, 更需要的是他们对这份工作深深的热爱和对工作对象的爱心、细心和责任心, 使那些残疾人在他们的耐心帮助教导下得到温暖, 得以成长, 萌发对未来生活的希望和战胜困难的勇气并努力通过他们自身的实际行动动员号召身边的人及社会大众对残疾人的尊重和关爱, 这也是体现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和国民整体素质的重要标志。

二、我校在校园博爱文化建设方面的措施

(一) 大力营造校园博爱文化氛围

一个健康向上、博爱温馨、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是莘莘学子所向往的。同时这种氛围也是一个学校校风、学风及在校大学生良好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因此, 学校博爱文化氛围的营造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校通过百“爱”墙, 残障名人文化园, “墙上咖啡厅、博爱广场, 以及校园里的盲道、无障碍通道、电梯里面的盲文按键, 以“博雅楼”、“博远楼”、“博韵楼”、“博英楼”命名的教学楼等, 处处彰显出对残疾人的一种无声的关爱。“除了听, 我们什么都能做”, “技术让我们沟通无障碍”、“教育是改变残疾人命运的基本出路”均为我校的经典标语。学校的这种人文环境使我校残障学生能够处处感受到学校对他们的关爱, 尤其是残障名人文化园, 通过对残障名人事迹的介绍, 激励了他们对生活的勇气和对未来的信心。

(二) 加强博爱文化素质教育

1. 课程设置

为了使我们学校的学生能够随时随地为残疾学生提供学习和生活方面的帮助, 为将来投身特教事业打好基础, 学校特为每一个专业的公共必修课开设了特殊教育概论、盲文、手语等课程, 使每个学生均具备与特殊人群交流的能力。

2. 融合教育

“爱是最大的公正, 公正是最适度的爱。”[3]能够给予残障学生最大的爱, 就是让他们享有教育资源上的公正, 因为只有教育才能改变他们的命运。

因此, 我校为了使残障大学生平等共享学校人文与教育资源, 更好地拓宽残障大学生的就业领域, 根据学校残疾人高等教育发展战略部署, 以阳光学院为主体, 依托各二级学院, 选择适合残障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专业, 实施残健融合教育试点。

通过试点教育的顺利实施, 使残疾学生接受正常生的教育, 不让任何一个残疾学生因为身体上的缺憾而折断了飞翔的翅膀, 给予他们实现梦想的机会, 让他们和正常学生一样, 享有同等的权利, 接受同样的教育。同时通过融合教育, 促进了正常学生与残疾学生的交流, 此种教育方式的改革增进了正常生与残障学生之间的了解, 学习上的互补, 形成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

3. 注重传统文化教育

在素质文化课的教学中, 加入传统文化方面的教育, 尤其是儒家文化中的一些精华思想。比如:仁爱思想, 儒家文化中的仁, 就是爱人, 就是以“爱人”之心, 使社会各阶层的人们都享有生存和幸福的权利。做人方面提倡:爱自己, 同时要爱别人———“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爱别人就别害别人———“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主张“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等教学思想。做人做事方面主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最终实现“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理想社会, 这与我们今天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三) 开展校外志愿服务和实践

1. 为校外特殊儿童提供免费康复训练

我校康复科学学院设有儿童康复和社区康复专业, 专任老师结合自己的专业优势, 每周定期对校外开放, 带领康复科学学院的学生一起免费为校外脑瘫、自闭症儿童进行康复训练。老师们通过自己的模范行为和言传身教, 感染学生、影响学生, 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改变, 思想得以升华。学生也在服务实践中增加了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对这些特殊人群更多的理解、更多的耐心。

2. 创建青年志愿者服务基地

我校建立了太平村小学 (设有随班就读班级) 、江宁区婷婷特殊儿童幼儿园、红山街道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等青年志愿者服务基地, 利用周末或寒暑假期间, 由我校专业教师带队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小分队到以上基地, 开展针对残疾人士和特殊儿童的志愿服务。

3.“太阳花”青年志愿者品牌建设工程

我校“太阳花”青年志愿者品牌建设工程, 初建于2007年。该工程紧紧围绕人才培养、关注特殊人群和投身残疾人服务事业, 专业从事助残志愿服务。依托校园特色, 在专家导师团的带领下, 打造专业志愿团队:手语翻译服务队、盲文翻译服务队、智障患者服务队、肢残康复训练服务队等。开放实训场地, 发展融合创业模式。在每个二级学院均成立有“太阳花”志愿者小分队, 在老师的带领下, 利用暑期, 发挥各学院的专业优势, 开展听障儿童夏令营;走进监狱, 关爱聋哑服刑人员;把“太阳花”向着太阳、向着光明努力生长的精神带给他们。此外, 开展助残服务需求调研, 拓展服务基地, 我校“太阳花”志愿者们在老师的带领下, 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 《残疾人托养现状与分析———基于江苏省的调查研究》作品荣获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和交叉创新二等奖。

有很多学生已毕业多年, 但仍然坚守着自己当初的梦想, 把公益当作自己一生的追求和事业来经营, 身体力行, 并成立自己的公益组织。虽然收入很低, 条件艰苦, 但他们却无怨无悔, 他们的足迹几乎遍布祖国的每一片土地。在服务奉献的过程中, 在他们那纯洁的笑脸中可以看出, 他们收获了不只是感动, 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满足。现在, 他们的这种博爱精神正在延续和不断壮大, 并且影响了一届又一届的特师人加入他们。

4. 青年志愿者协会

校青年志愿者协会, 与各级残联、特殊学校、社区街道服务中心, 以及各级各类康复福利机构均有密切合作, 随时随地为他们提供志愿服务。在校生中近有70%3000名学生成为志愿者, 通过服务他人, 提升自己, 在被需要中体现自我价值, 感动自我, 感动他人。

此外, 我校历来重视志愿者的选拔和培养, 多次参与各类残疾人志愿服务活动, 先后服务于广州亚残会、第四届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第八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伦敦残奥会、亚青会、2013年全国盲人乒乓球比赛等重大赛事和活动, 我校的青年志愿者们也成了活动中一道别样靓丽的风景线, 多位同学被评为“杰出志愿者”。志愿者们在服务中不但从残疾人身上学到了自强不息、奋勇争先的进取精神, 超越自我、追求卓越的拼搏精神, 齐心协力、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 他们还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我校的博爱精神, 为残疾人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校青年志愿协助组织开展的“星之翼·感觉统合训练营”活动被评为江苏省优秀青年志愿服务项目;我校青年志愿者协会荣获“江苏省青年志愿服务行动组织奖”。

(四) 以活动为载体,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博爱情怀

爱是感情的提炼与升华, 博爱之爱更是一种内省和修炼[2]。我校积极为学生搭建各种平台, 通过活动的参与, 提升自己的道德认知和博爱情怀, 并逐渐将这种意识转化为自身行动的内在驱动力。

1.“暖阳公益”组织

我校的“暖阳公益”组织, 成立于2012年, 它以“专业博爱平等”为理念, 以“发挥专业优势, 推广融合教育”为宗旨, 以“改变欠发达的地区错误的残疾人观, 搭建随班就读的平台, 促进当地融合教育尤其是随班就读的发展, 给特殊儿童带去可能性”为目标。在中国欠发达地区推广融合教育, 开展融合教育夏令营, 融合教育知识宣讲会等, 并多次带领志愿者前往贵州、青海、江苏等地开展活动, 为当地特殊儿童带来更好的受教育机会, 同时对提高当地对融合教育及特殊教育的认知起到一定的作用。

目前, “暖阳公益”已基本上由我校学生自我运行、自我管理和自我监督, 他们的足迹和身影吸引了一大批青年志愿者的加入。志愿者们用自己的行动挥洒着无悔的青春, 以自己独有的方式宣传着融合教育的理念, 以期改变那些落后地区的错误认知, 让那些残疾的孩子接受公平的教育。暖阳公益实施以来, 通过几届学生的共同努力, 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 并荣获了“江苏省优秀青年志愿服务项目”。

2. 开展“定向行走”训练

“定向行走”, 即:正常学生戴上眼罩, 手持盲杖, 在规定线路进行行走练习, 旁边的同学在必要时提供帮助, 让他们体会在黑暗中行走, 扮演“盲人”的角色。通过这种角色的互换, 让学生切身感受盲人行走的困难, 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 使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够主动给予此类人群力所能及的帮助。

3. 开展以博爱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以活动为载体, 提高学生的博爱精神和道德素养。例如:通过开展以“生命教育”、“感恩教育”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使学生珍惜生命、感恩父母、感恩社会。

开展校园博爱人物评选活动。通过周围人的眼睛, 从学生中选出博爱先锋, 树立典型人物, 宣传博爱事迹, 在校园内广泛传播正能量。

开展以“博爱”为主题的演讲活动, 开展以“当代社会是否需要博爱?”为论题的辩论赛等。通过以上活动, 学生提高了对博爱的认识, 在思想的交流中加深了对博爱精神的理解。

三、结语

虽然我校在博爱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效, 在实际的工作中也切实呼吁了更多的人对残疾人及弱势群体的关注, 学校通过切实加强学校内涵建设, 为全国输送了大量从事特殊教育和为残疾人服务等行业优质毕业生, 但是如何将这种博爱精神内化为每一个人的自知自觉的行动, 并且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主动地扬善抑恶, 将这种信念贯穿自己的一生并代代相传影响身边的人将会是一个重大和艰难的课题, 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才能得以完成。

摘要: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始终秉承博爱、自强、求是、创新的校训精神。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 学校在提高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 通过加强博爱文化素质教育, 营造博爱文化氛围, 开展融合教育, 成立暖阳公益组织, 提供校外服务, 搭建志愿服务平台等形式, 着重培养学生投身特教事业的奉献精神, 以及对残疾人和弱势群体的博爱精神。

关键词:大学生,博爱,特教事业

参考文献

[1]李向农, 徐金龙.践行“三博”文化育人理念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 2013 (9) :45.

[2]张楚廷.博爱论[J].学园, 2011 (12) .

[3][美]弗莱彻.境遇伦理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9.75, 80.

[4]柏元海.博爱与新自由主义的社会治理[J].暨南学报, 2006 (5) .

博爱教育 篇10

“雨露计划”是指通过资助、引导农村贫困家庭劳动力接受职业教育和各类技能培训,培养贫困村产业发展带头人等途径,增加贫困人口就业发展机会和提高劳动收入的政策。

博爱县扶贫办充分发挥博爱县“雨露计划”培训基地的积极性,将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相结合,认真实施“雨露计划”培训。2015 年,博爱县“雨露计划”计划完成技能性培训200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500人。截至目前,该县已完成技能性培训56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383人。

“雨露计划”培训项目的实施,增强了博爱县农村贫困家庭劳动力的就业能力,为贫困村困难群众摆脱贫困,实现脱贫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上一篇:石嘴山市下一篇:低年级作文教学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