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场景

2024-05-21

网络场景(精选十篇)

网络场景 篇1

图1是以色列HOT Communications有线电视互动VOD网络拓扑,该媒体网络服务用户超过900万用户,代表了典型的网络新媒体部署方式。

中央存储在网络新媒体中对可靠性要求相对较高,但其对带宽等性能指标要求并不高,其最主要的目的是用一个海量的存储空间完成对原始数据的可靠保存,在媒体网络中可能只需要建设单个或数个这样的中心存储再配置若干二级中心的二级存储就足够了。目前对海量数据存储方案众多,其中既有NAS架构也有SAN文件共享架构,而且大多比较成熟。

相对中央存储,边缘Cache存储节点(图1中Edge Streamer)直接面向用户(其目的是通过加速降低骨干网带宽压力),而且部署规模大、地域分布广。随着市场的发展,边缘存储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并带来新的需求,本文主要探讨新媒体边缘存储及其应用的相关发展。

1传统的边缘Cache节点存储解决方案

在广电、电信以及互联网等新媒体应用行业,传统的边缘Cache节点一般都是采用1U-4U的存储服务器或者10多U的刀片柜方案。

(1)存储服务器RAID方案。

大多数公司采用把存储服务器中多块磁盘做RAID5的方案,优点是管理简单,现成的ext3等本地文件系统使用,能提供单一的命名空间,业务编程模型简单。

但是其缺点与优点一样明显,RAID5自身算法原因会使系统性能降低并不可控,尤其是在degrade和rebuilding时,性能最多可以下降50%以上,这对于以性能优先的边缘Cache节点来说不可接受,导致许多边缘节点不得不降低系统规格。同时,由于边缘Cache节点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并且逐步使用SSD等固态介质存储,RAID5的容量损失带来的成本压力也非常大。

少数公司为了解决性能问题,直接使用算法简单的RAID0来组合使用多块磁盘,虽然Cache节点可靠性要求相对较低,可以允许整台边缘存储服务器退出服务网络,但是RAID0方案单盘损坏就导致服务器退出的成本过高,特别是边缘节点一般部署规模较大,维护成本难以接受。

目前,采用RAID方案的公司大多是在存储技术方面偏弱的小型公司或者集成商。

(2)存储服务器单盘方案。

还有部分方案是将所有磁盘通过业务单独管理(或者在传统CDN运营商领域使用较多的开源软件如Squid进行管理),即采用多个namespace的方案,该方案避免了RAID的容量损失和单盘故障的影响,同时性能一般而言比RAID方案稍好。

但是从目前看来,大多数采用此方案的产品对所管理的磁盘数目有限制,同时由于通过用户态业务软件实现存储的管理,IO吞吐存在较大的性能瓶颈;最重要的是业务和存储紧耦合,扩展性较差,编程模型复杂,不利于性能的进一步调优。

采用这一方案的传统CDN运营商较多,它们大都有一定技术实力,但主要关注点不在存储技术本身,一般试图通过业务软件来管理存储或者在开源的软件基础上进行修补满足需求。

(3)刀片柜内置存储或扩展JBOD方案。

可能受电信设备的影响,传统的电信设备商采用该方案的比较多,显著特点是流化和存储分离。该方案的缺点非常明显,单盘流化能力普遍较低,存储密度低,单流成本高,功耗大,系统可扩展性差,因而现已面临被逐步淘汰的境地。电信设备商大多在逐步改用2U或4U的存储服务器并进行特殊定制存储,许多厂家已经进化到第二代、第三代产品。

2边缘存储节点的新特点

边缘存储业务之前主要由一些中小型专业化的公司在做,随着市场蛋糕逐渐增大,一些国际化大公司纷纷涉足该业务,推出各自的网络媒体产品,正在给整个业界生态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边缘存储普遍采用x86结构的存储服务器,有实力的公司逐步定制专用的存储服务器,在单台物理机上实现存储、分发、流化所有功能。这里笔者将网络新媒体边缘存储的特点或未来趋势特点稍作盘点。

(1)存储大容量。

由于高清视频的发展,即使边缘节点的存储容量也动则以 10TB计,而这是数年前中央存储的容量规模,数TB或者更小的存储容量已不能满足需求,因此边缘存储也必然是由许多块磁盘构成的系统。

(2)存储高密度。

机房空间有限,需要更小的存储服务器体积,目前发展主流是2U/3U服务器,甚至有更小的1U机箱,而存储容量的需求却越来越高,必然要求存储密度足够高,同等机箱空间插上更多的磁盘。

(3)带宽吞吐能力高。

早期一个边缘存储服务器或者刀片只有几百Mbps的吞吐能力,高清的出现,用户的增加,单个边缘存储服务器的吞吐能力上升到需要几十个Gb规格,支持上万路的同时连接的能力。存储服务器的存储介质从使用传统的SATA/SAS磁盘,到现在逐步出现使用SSD/RAM等才能满足需求。

(4)单流功耗低。

能源价格越来越高,用户越来越重视节能环保,在保证带宽吞吐能力的同时,每路点播耗电量成为比较重要的指标。

(5)硬件易维护。

存储服务器作为边缘节点部署数量相对较大且地域分布较广,磁盘的损坏更换是常态事件,其可维护性非常重要,否则售后和运维成本难以控制。

(6)设备部署简单。

无论是首期实施还是后期扩容,工程实施要求简单易行,要求Cache服务器存储/流化一体,通过堆叠的方式能非常容易地加入到媒体网络中直接投入使用。

(7)系统开放易管理。

IT领域基本仍是买方市场,任何厂家的产品不能过于封闭,系统采购方不会希望被某品牌的产品所绑定。因此,边缘存储的一些管理特性必现遵循开放的标准。

(8)整体成本低。

硬件加软件总体成本有竞争力,像刀片柜模式显然成本不具优势,而且要求流化和存储一体,不需要专门的流化访问控制模块。

3应用在边缘存储上的文件系统

边缘存储的这些需求和特性对文件的存储和管理带来挑战,笔者发现开源领域和市面上很少有能完全满足此需求的文件系统。

3.1文件系统ext /xfs等

ext系列和xfs等传统文件系统的一个致命缺陷是不支持多设备管理,如果需要管理多个磁盘设备的话,必须依赖LVM这样的卷管理软件或者RAID。使用卷管理软件造成数据分布不可控,而且单盘损坏处理是一个难题;如前所述,使用RAID一个方面会有容量损失,更大的问题则是性能存在瓶颈。

此外,ext系列文件系统元数据采用的bitmap方式管理,在面对大容量存储时候显得力不从心,元数据开销验证制约磁盘吞吐效率。

3.2文件系统btrfs

btrfs将是linux下一代默认的文件系统,它继承了许多SUN公司ZFS的设计理念,许多特性都为大家所期待,似乎也能很大程度满足边缘存储的数据管理需要。例如

(1)扩展特性,btrfs最重要的目标便是应对文件系统扩展性要求。Extent、B-Tree和动态inode创建保证btrfs性能不会随着容量增加而降低。

(2)数据一致性特性,btrfs采用COW(Copy on Write)技术保证文件系统一致性,避免不可预料的系统硬件故障造成数据一致性损坏。

(3)多设备管理相关特性,btrfs还支持快照(Snapshot)和克隆(Clone)。

此外 ,btrfs还有一些其他先进技术采用,用于提高文件系统的时空性能,包括延迟分配,小文件存储优化和目录索引等。

虽然有如此众多的良好特性,但在笔者看来,btrfs进入实用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目前btrfs只是达到整体稳定可用,离想象的性能要求差距还较大,而且许多新特性需要等到Linux 3.2内核才能跟上。

此外,btrfs目前由Oracle主导,其设计目的面向数据库应用,对于网络新媒体主要以非结构化数据为主的应用,效果如何还有待时间来检验。

4蓝鲸文件系统的边缘存储解决之道

中科蓝鲸公司BWStor蓝鲸集群存储产品线中的BWFS(Blue Whale Clustered File System)文件系统是源自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的科研成果,获得863、973等科研计划的支持,是目前市场上主流的SAN文件系统产品。

笔者通过交流得知,中科院计算所在BWFS中采用了很多针对网络新媒体优化的创新设计,BWFS元数据layout已经采用了extent技术,存储空间分配采用了虚拟资源组概念和预分配技术,提高元数据索引效率和降低文件碎片产生,可以极大地提高文件访问效率。

海量的中央存储在过去和现在都是BWFS的主要应用市场,但经过笔者实际验证,BWFS完全可以部署到单台边缘存储服务器中,可以满足边缘存储应用现在和将来的一些关键特性需求。

将BWFS的MDC(Meta Data Controller)和Client都直接安装到存储服务器中。存储服务器中的多块磁盘可以不做任何RAID,直接以单盘形式添加给BWFS作为数据盘使用。如果存储服务器的系统盘是RAID1,可以构建一块分区作为蓝鲸元数据盘;或者从其他磁盘中选出2块构建一样的分区,使用2个分区镜像作为蓝鲸元数据盘。

典型配置如图2,存储服务器中含有由多块磁盘,并由BWFS统一管理。直接通过MDC的CLI配置,将磁盘直接添加给BWFS,采用文件级错误隔离配置方式;数据写入时,会随机写入不同数据盘。当其中某块磁盘出现故障无法访问时,BWFS会对故障磁盘自动隔离,不再向故障磁盘分配写入;故障磁盘仅影响部分数据的读取,其他磁盘不受影响,仍然正常读写;BWFS上报受影响的文件给业务,由业务决定再从其他边缘节点获取正常数据并流化出去。通过BWFS技术,可以保证推流业务最好的用户体验,提供最好的QoS服务。

文件的存储与分发、故障磁盘的隔离完全由BWFS蓝鲸集群文件系统在内部实现,并与推流业务无缝集成,保证推流业务正常运行,降低单一故障带来的影响。

5 BWFS解决边缘存储管理的特性总结

(1)蓝鲸文件系统支持标准的POSIX接口,业务使用简单;与业务层低耦合,逻辑层次清楚,便于模块开发。

(2)可以整合存储服务器中多块存储盘,提供唯一namespace的标准文件访问空间,简化业务编程模型。

(3)蓝鲸单盘流化能力非常具有竞争优势,各规格磁盘的单盘流化能力普遍达到或超过业界优异标准。

(4)蓝鲸MDC比较轻量级,并且支持和蓝鲸Client在一个物理机器中运行,对业务资源影响小。

(5)蓝鲸提供了与硬件平台可定制的接口支持,例如支持热插拔。

(6)蓝鲸提供业务层IO行为分析工具,类似性能计数器,可以供用户了解使用现状并促进业务软件性能调优。

(7)蓝鲸提供问题数据盘隔离接口;可以在MDC和客户端分别执行相应命令接口,MDC端隔离将不再允许分配空间;客户端隔离将不允许IO读写。

(8)单一磁盘故障不影响其他磁盘正常工作,并提供故障上报接口,通知业务采取策略。

(9)提供指定文件在磁盘逻辑分布情况接口。

(10)提供指定数据盘上文件分布情况接口。

(11)支持元数据镜像保护,提高系统可靠性。

(12)支持多流化端直播,可以保证数据较快的一致读取。

网络场景 篇2

下载地址:美图秀秀

图1

照例先上效果图,很有个性呢!

图2

开始制作啦,

1.运行“美图秀秀”软件打开一张图片。

图3

2.点击“场景”――“拼图场景”,

电脑资料

图4

3.在“拼图场景”中随意选择一个喜欢的场景模式。

图5

4.双击替换新的图片,每一张图片的位置都可以自由调整哦。

图6

5.完成后保存。

图7

场景新概念 篇3

吴旗:数码创意

郑州金苹果设计工作室电脑制作

其实我是一个传统摄影派,可活在今天这样的数码世界里,一不小心就可能掉到“数码”的汪洋大海里。这不,一位搞摄影的年轻朋友在郑州开了一个金苹果设计工作室,玩起了数码影像。1999年春节,他想用我的摄影作品《场景》来制作一本数码图像创意的挂历,拉我“下海”。不得己就跟年轻人一块玩玩吧。

一进这圈子,别说,还真的好玩!我们通常暗房的所有技巧在电脑里是易如反掌,还可以随意地增加和删除画面的景物。

《场景》本是反映河南农民生活的纪实摄影,因此进入电脑处理时我是较保守的。我能想到的只是局部改变色彩,如墙上的挂历和门神一类的局部色彩处理。而这位年轻的朋友胆子够大,他想到,要在我这组黑白图片里进行表现性的创意。比如1992年在河南陕县拍的窑洞内景,一个有些年头的木桌上,放着一双没有纳完的鞋底,后面还有一封儿女寄自远方的来信。这些细节己构成了“儿行千里母担忧”这样一种情景氛围。但我的朋友又让我以同样视点重新拍了一双小孩旅游鞋,扫描之后加了上去。而“耐克”的标志和鞋的颜色都是后改的。显然一双小“耐克”的出现,使原本场景的信息量明显增加了。母子(女)之间的情感对比更加丰富和强烈了,画面后的潜台词和多意性丰富了许多。小“耐克”的加入又产生了两代人不同的消费观念,穿着不同的鞋在同一时代走着不同的路的对比。

同样《大决战》这幅纪实摄影也进行了大胆的处理,我们在“大决战”宣传画下面的奶瓶旁增加了“可口可乐”和“娃哈哈”,这无声的商战场面在“大决战,”的背景中凸现出来。如今“可口可乐”和“娃哈哈”己占领了中国农村广大市场,尤其是儿童市场,而它们的时空背景使我们对历史的进程有了一个快速回顾。这个可以称其为“时空加速法”。那么,在豫南拍的腊肉和美女挂历的色彩处理应该是“对比增强法”,原本挂历也是美女,但用电脑换用这幅色彩艳丽的“三点女郎”后加强了画面“秀色可餐”的对比性。《有命不革命》那幅只是换了一个天空,做了一个“色彩置换法”。

通过对《场景》进行的电脑“二路创作”,我对数码影像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在艺术摄影领域数码影像的创作和加工,最大的优势和特点应该是加强与扩展图像的信息量并极大地丰富摄影的语言范围!

虽然数码影像来势凶猛,大有覆盖传统摄影的趋势,但我想传统摄影不会那么容易就寿终正寝的。摄影艺术的本质特征是真实,就这一条摄影就足以在艺术之林永存。今后的摄影艺术恐怕要分成两大类。一是真实摄影,二是创意摄影。

城中村宽带网络提速场景分析 篇4

城中村在区域上已经成为城市的一部分, 但在土地权属、户籍、行政管理体制上仍然保留着农村模式的村落, 滞后于时代发展步伐。城中村的内部通常没有统一的规划和管理, 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 人口构成较为复杂, 由村民、市民和流动人口混合构成。

城中村总体特征表现为多层密集建筑, 人口流动性大, 以租户为主。该区域通信网络覆盖一般比较困难, 作为通信运营商, 如何快速有效地建设好城中村通信网络是值得思考的一个现实问题。

1 城中村网络提速典型场景

当铜缆接入不能满足带宽需求时, 对城中村必须实施宽带提速, 以下对城中村进行以太网改造、FTTB改造、FTTH改造模式的分析。

1.1 以太网改造模式

以太网改造是目前常用的模式。如下图所示, 一般包括园区交换机、楼栋交换机和楼道交换机, 其中园区交换机设置在附近接入点机房, 楼栋交换机设置在城中村的独立楼栋内, 楼道交换机则一般2-3层设置一台。楼栋交换机以下采用五类线连接, 楼栋交换机以上为光缆连接。

1.2 FTTB改造模式

若对该区域进行FTTB覆盖改造, 则敷设引入光缆至城中村的每一楼栋, 在每楼栋处配置一至多台FTTB ONU解决楼内用户宽带接入。

1.3 FTTH改造模式

若对该区域进行FTTH改造, 则敷设引入光缆至城中村的每一楼栋, 分光器端口至少配置该楼栋住宅户数的50%。用户装机阶段完成入户皮线光缆布放并安装ONU。

2 城中村网络提速改造模式建议

三种建设模式下平均造价参见下表, FTTH造价最高, FTTB造价最低。城中村中由于每户需打穿墙洞入户, 其五类户线部分略高于有暗管槽道的普通多层住宅。

场景营销案例解析 篇5

罗辑思维是一个自媒体,由罗振宇和申音一起创办。据说萌生这个念头也很偶然,在2012年12月21日这个传说中的世界末日,二人在一起聊天中突发奇想,假如世界真的就此毁灭了,我们应该做点啥?在此需求推动下,二人决定创办一个学习型的虚拟社区,最开始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利用各自领域的媒体优势,将之办成一个知识学习和分享的平台,网聚了大批爱好学习新知识的年轻粉丝,这就构成了场景营销所谓的“入口”。

如果仅仅是有一个免费的学习平台,这倒没什么稀奇,基本大多数社群都是如此,免费的谁不会?罗辑思维经过一年运营后,发现免费并不可靠,终究付出是要得到回报的,可如果立即收费就面临巨大的压力,收费后粉丝都跑了怎么办?

好奇害死猫,这两个创业者决定破釜沉舟测试下收费模式,于是史上惊人的事件发生了,第一次在5小时内售卖会员费160万元,第二次24小时售卖800万元。截至1月,每期视频点击量超过100万,微信粉丝达到108万,有投资机构对这个学习型社区的估值约为1亿多元。

上述这些并不是其最大亮点。然而在2014年聚集了大量粉丝的罗辑思维在中秋节这天策划了一起卖月饼的线上活动堪称经典一战,事后分析归纳有如下几点值得总结。

1.抓住场景关键核心点,以众筹的方式完成相关价值点在此场景中的彼此连接和整合。在整个售卖月饼的价值链条中,有如下几个关键核心点:购买用户是谁?什么产品表现形式?如何来售卖和配送?如何能最大价值地彼此分享和传播?

罗辑思维在月饼操作起始阶段,即完成了两个众筹的准备,为后期项目的推进做好铺垫。

其一,众筹资本团队。罗辑思维发起合伙人入股的众筹模式,本金为1万元,使用周期3个月,年化收益率20%,即该理财产品每人收益最终为500元。最终有3000人报名,200人成为本次项目的资本合伙人。而最终罗辑思维为感谢自家会员的支持,额外发放特别红利500元,最后每位合伙人收益为1000元。

其二,众筹合作伙伴。在产品发售配送和产品形象设计环节并不是罗辑思维的长项,为此将之外包给专业的团队一起合作,通过众筹的模式完成了合作伙伴的选择。最好的配送服务公司和最好的设计师,做到每一个环节都是零瑕疵,让消费者无可挑剔,利于彼此间建立起充分的信任关系。

众筹的本意并不是非法集资或画饼忽悠,而是建立在互信基础上的一种凭借信用为基础的合作模式,这部分群体既是投资者,也是消费者,更是未来用户的意见领袖,大量的新用户将通过这部分原始的意见领袖的引导和推荐完成产品早期的破冰之旅。

2.构建场景销售目标群体定位异常清晰,以“85后”年轻群体为主要消费群体,打通的是会员间的横向沟通交流,俗称“C2C之间的关系”。

针对年轻目标群体的消费心理和习性,所以该月饼比较另类,可以单人付费购买,单人代付购买,可以靠人品和人气而“多人代付”购买,甚至可以赤裸裸地宣称“求勾搭”“撒欢打滚求月饼”“哭泣着求月饼”等形式,这种极其热烈而新潮的表达方式让“60后”和“70后”觉得很丢脸,但“85后”和“90后”却很喜欢。这种情感的共鸣使得群体间的这种传播宛如吃了鸦片一样上瘾,我购买了一定要我的亲朋好友或私密好友来分享,赤裸裸地不加任何掩饰,又何须任何掩饰?来吧,一起嗨皮吧,不过一块月饼而已。

3.场景的传播原始动力是“游戏和娱乐”,没有这些的场景毋宁死。在场景中,你是什么不重要,甚至一条狗也没关系,关键是要引起群体的关注和喜欢。游戏和娱乐是场景具有活性的催化剂和黏合剂,让消费群体亲自体验并在不知不觉中爱上并喜欢上这些内容,而且乐此不疲。

罗辑思维设计了一个“月饼节操榜”,节操王可以在当年农历八月十六和罗胖一起晒月亮晒星星。这个数据是动态的,根据每天不同时段的月饼销售情况随时更新榜单数据,这个榜单不仅对当事人有刺激性,即便是大群的旁观者等好事之徒均纷纷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这种榜单本说明不了什么,但根据中国人群体的尿性,只要是排行榜有排名,必定成为饭后茶余的谈资,这无意中提升了用户的黏性。这种微妙的心理是典型的心理学中爱慕虚荣的表现,但在现在的趋势下,又有谁去真的在乎呢?

当然“节操币”就相当于消费积分了,当用户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可以呼唤罗胖为其服务,可以想象下啊,当偶像听命于自己的召唤而消费者却作为一种“大爷”般的为所欲为是多么具有赏心悦目的一种感觉啊,对,场景营销要的就是这种眩晕感。由此,我们就不难理解,为啥很多明星送餐、明星代卖等网络活动会在互联网上掀起如此大的风波,都是虚荣心惹的祸。

这些内容设置本身都是为了增加用户间的互动和交流,使得他们动起来,而不是处于静默状态。过去传统营销的单向传播,是大喇叭式的传播模式,而在这种场景的诱惑下,社群间的交流忽然变得有趣起来,我愿意参与,我愿意给你打赏,我愿意当一种大腕或大牛的感觉,没关系,只要你参与了,就会找到这个感觉。

这种社群是生态的、活跃的、持续的、激情的!

4.社群的商务力量是场景营销中虚实融合的基石。“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因为共同爱好和兴趣的一群人自发地组织在一起,在互联网平台上纵横驰骋,彼此守望相助,从此人生都将大不同。在社群中社交需求和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是两个永恒的主题,所以营造归属感和价值分享的场景氛围就成为这个组织的关键。

粉丝的黏性决定了场景是否可持续,粉丝的口碑传播将成为这个社群能否长大的核心要素。所有的活动均围绕这两个核心指标展开,所以当罗胖策划月饼这个事件出现后,立即一呼百应。

案例思考:

本案例中就场景营销的入口导流、价值连接、彼此关系、参与互动、娱乐风趣、口碑传播等几个核心要素做了阐述。场景无处不在,关键是在构建信任的基础上完成厂家与用户、用户与用户间的价值分享和交流,从这个角度上看,场景本身即为平台,是一个具有利他性的微生态体系。

三只松鼠的产品说话场景模式

产品永远是王道,是营销的子弹。在场景营销中产品的设计也非常重要,有人提出“产品极致化思维”和“工匠精神”,甚至上升到开发者或持有者的“情怀”等要素。这些内容都是吸引消费者的切入点,但仅从产品而言,做得极具特色的当数三只松鼠。

三只松鼠仅仅定位在“85后”年轻女性群体,面对这个群体“萌货、无节操、求包养”的调性,整个三只松鼠的品牌调性突出在为“主人”服务上,让客户满意。当然这种软性的服务固然很重要,但很多企业都可以通过针对性的培训来达到这点,所以此点并不能形成相对的差异化,很容易被竞争对手跟随。

为了有效地区别于其他休闲类坚果食品的品牌调性,三只松鼠在产品设计上重点聚焦消费者的痛点,将痛点转化成痒点,以此构建产品的独特场景,极具魅力。

痛点一:选择碧根果作为爆品,碧根果最大的痛点在于不好剥。

三只松鼠意识到当用户使用传统生产工艺加工的碧根果,最大的痛点在于果壳不好剥,为此很多厂家不惜成本,随产品赠送一个特定的铁钳子,以此来将果壳夹碎,方便食用。但大多数食客在使用这种方法时往往会带来两个问题:一个是夹得太碎,成了粉末状,无法食用;另外一个情况是四处飞溅,不卫生。为了解决此问题,三只松鼠利用膨胀冷缩的原理在加工环节重新调整了生产工艺,使得流水线上出来的产品膨化度大大提升,冷却后自然剥离,消费者只需轻轻一剥,果壳当即脱落,非常方便食用。很多用户为其起名称曰“手剥核桃”。

当然,三只松鼠的另外一个产品夏威夷果在此点上可谓下尽了功夫,也非常不错。夏威夷果最大的痛点是必须用锤子去砸,而且未必砸得好,往往食用起来非常麻烦。三只松鼠将这个产品在生产环节增加一道工艺,将产品切割一道缝隙,同时在袋子中附赠一个小起子,用户只要拿出这个小起子,在那道缝隙中轻轻一撬动,立即裂开,非常方便食用。

痛点二:碧根果在食用过程中存在大量的杂质将手弄脏弄黑。

三只松鼠为了解决此问题,在每个包装袋中增加了湿纸巾,用户吃完后,不用起身去厕所洗手,只需要抽出湿纸巾,将脏手擦干净即可。

痛点三:碧根果一袋装为210克,每次食用往往吃不完,密封不好下次会导致产品受潮,碧根果将比药都难吃,往往会非常遗憾地扔掉。

为了解决此问题,三只松鼠早期采用的是条形夹,置于袋子中,用户只要吃不完,可以从袋子中拿出来立即夹起来给予密封,后来经过不断改良,产品升级迭代后采用扣嵌式封装袋,提升了食用方便性。

痛点四:碧根果的果壳处理难点。

在这点上,男人们食用是在哪里吃就放哪里,吃完后一起打扫,但总会留下些“余烬”残渣,形成事实上的环境污染。而女性群体大多会垫一张纸,但往往起身时也会不小心带动,果壳散向四周,很多女用户为此非常痛苦。

早期三只松鼠采用的是附赠航空垃圾袋,但航空垃圾袋最大的问题是使用过程中不方便,放置麻烦,还不如直接扔到垃圾桶里方便,但随后的产品改进就令人叹为观止了。经过巧妙的设计,采用硬卡纸,纸叠起来就是一张卡片,展开后就成了一个“水立方”体。这样,使得每次吃完的果壳可以轻松放到“水立方”垃圾小纸盒中,最后一起倒掉,最重要的是这个小纸盒可以反复使用,为此不知道有多少女性群体爱煞了它。

客观地说,一个小小窄众群体的休闲娱乐坚果类食品,能做到这么多小细节是非常难得的,背后代表的深刻含义是,企业在设计这个产品场景的时候,不是单纯以产品为核心构思如何精美,如何“高大上”的,而是重新回归到人的角度来思考和设计,以用户为中心,以人性为导向,重构产品这个场景的关键要素,使得用户在使用这个产品过程中,通过对这些细节的感受最终在心目中对这个产品刮目相看,继而加深印象并大加赞赏。

这个时候,产品本身并非静态,而是会说话的。会说话的产品可以和消费者进行无声的交流,间接会得到用户的拥趸和忠诚。

有人说“产品极致化思维”是移动互联网的核心思想,我深以为然。并且认为这种极致不仅仅体现在产品本身上,而且包含在用户使用的每一个环节均需极致。

案例思考:

国际贸易网络与场景模拟研究 篇6

1 建立国际贸易网络与场景模拟的必要性

从目前的国际贸易相关专业(如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教学来看,还是以理论知识为主,对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依然存在困境。一是国际贸易履行环节中的谈判、报关、报验、码头等场景都不允许非相关工作人员进入,解决国际贸易类专业学生实习、实训难的问题突现。二是单一的课堂理论教学难以将复杂的国际贸易环节、流程、单据一一呈现,学生难以理清程序。三是传统的讲授方法形式单一,学生学习处于被动状态,学习积极性不高,没有兴趣。因此,搭建一个应用性人才培养的平台----国际贸易网络与场景模拟实验室,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2 建立国际贸易网络与场景模拟的基本构思

国际贸易相关专业(如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是适应性很强的专业,必须把实践放在与理论并重的位置上,使理论为实践服务,面向实践讲授理论,这样才能使学生成为真正掌握理论,驾驭实践,具有较强能力的应用性人才。因此,国际贸易实验室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既应吸收传统教学和实验室的特点,又要突出场景实验的优点,达到培养应用性人才的目的。其构建的指导原则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目标性原则,即突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二是系统性原则,即突出网络和场景实验室对国际贸易技能的系统整合,与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配套;三是层次性原则,即根据国际贸易技能重要程度和自身规律将网络和场景实验按基础性、提高性、综合性三层次设计,注意实验内容的整合及其在知识构建和人才培养中的作用,防止重要内容的缺漏。具体来讲,国际贸易实验室的建设思路必须是围绕如何给学生提供一个贴近现实的国际贸易实务流程环境展开的。它主要包括:

2.1 建立国际贸易网络模拟实验室

国际贸易网络模拟实验室是构成国际贸易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即让学生在电脑上通过网络建立起逼真的国际贸易实务环境,以学生为主体,模拟企业和国际贸易流程中的各个部门,以实践操作为主要教学手段,同时配备强大的教师后台管理工具和教学工具,以满足国际贸易教师开展网络化实践教学的需要。通过网络虚拟国际贸易模拟操作,可以提供一个标准的单证教学和联系平台,强化学生对国际贸易单证的格式、内容和作用的理解,使学生置身于现实的进出口交易中,成为进出口交易的主体,能真正体验国际贸易的乐趣与风险,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 建立国际贸易场景模拟实验室

国际贸易场景模拟实验室是指立足于市场对国际贸易相关专业学生能力的要求,结合国际贸易学科的特点,将传统课堂教学中的知识点转化为相应的能力,知识传授变“静态”为“动态”,变“平面”为“立体”,设置相应的实践教学模块,模拟出国际贸易的主要流程,从而把学生引到实务情境,强化学生模拟操作能力的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因此,国际贸易场景模拟实验室将国际贸易实践能力的培养内化于实验室的空间中,按照国际贸易磋商和履行两大流程,确立磋商流程场景教学的模拟方案,建立履行流程中出口托运订舱模块、办理保险模块、进出口检验检疫模块、通关模块、支付模块、外汇核销模块、出口退税模块等的模拟方案,这些不同空间的流程被高效地浓缩在一个由不同场景构成的同一空间中,学生在这个空间中完全接近现实地从事国际贸易的每一个流程的操作,从而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外语应用能力。

2.3 建立国际贸易实验室的软环境

软环境主要由有着丰富国际贸易实务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的教师设计。软环境的设计主要包括流程设计和文化氛围设计,它是实验室建设的灵魂和核心所在。流程设计是从国际贸易流程中提炼出“关节点”,这些“关节点”涉及国际贸易谈判、支付事项、运输保险、报关报验、备货提货、外汇核销等,每个“关节点”都有对应的场景,通过一个个“关节点”再现出完整的国际贸易流程。场景实验室文化氛围的实质是积极创造学校理论教学课堂与国际贸易实践现场合二为一的教育环境,构建市场气氛与学术气氛融为一体的文化氛围。在这个既符合职业技术规范、又充满学术与艺术气氛的教学环境当中,学生不仅可以设身处地的感受到国际贸易业务的真实、紧张、严肃和规范,而且可以享受模拟的活泼和乐趣。为此,需要进行标志设计工作。在每个场景都做好与该场景对应的流程图表,张贴在场景隔板上。对重要场景都用实物做了相应模型,例如在通关模拟场景中,参考海关相关部门的典型布局和色调搭建场景,制作海关标志的实物模型悬挂在场景之中,制作相应的图案和介绍张贴在隔板上,使学生有置身于海关的真实感觉。

2.4 建立计算机自动识别逻辑错误的知识题库

随着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国际贸易相关专业人才需求的逐步升温,国际贸易人才走俏的同时,企业招录人才的门槛也越来越高,不仅要能掌握最新的专业知识,有一定的实务操作经验,同时还必须持有国家颁发的资格证书。例如:跟单员、外销员、单证员、报关员、国际货代业务员和报检员等。考虑到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和就业的需要,根据相关资格证考试的题型,建立专业技能知识题库,采用计算机自动识别逻辑错误并针对性进行提示,对了继续、错了弹出知识点,让学生知错能改。配合国际贸易场景模拟,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就能较为轻松地牢固地掌握技能知识点。考试通过率普遍提高。

3 结束语

国际贸易网络与场景模拟实验室的建设是探索应用性人才培养,应对国际贸易发展的新形势和我国加入WTO后国际贸易发展对高水平应用性人才需求的重要举措。该实验室的构建既解决了国际贸易实践中的报关、商检、码头等一般都不允许非相关工作人员进入或者进入很高的难题,又极大地拓展了传统实验室的空间,对经贸类专业的实践教学有一定的推动和示范作用。

摘要:随着我国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既熟悉国际贸易相关规则又有综合实践操作能力的国际贸易人才普遍缺乏。如何构建国际贸易网络与场景的模拟实验,如何构建一个贴近国际贸易实务的逼真环境,为培养国际贸易相关专业应用性人才提供强大的实践平台,成为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国际贸易,网络,场景,模拟

参考文献

[1]谢斌盛,陈新生.深化高校实验室教学改革的思考[J].文教资料,2006(,5):9-10.

网络场景 篇7

在深度覆盖成为后3G时期网络优化重点之际, 笔者综合各种难点、热点场景下的优化方法, 详细阐述了关键技术和各种新型方法在移动网络精细优化中的典型应用, 以及在CDMA网络优化中的应用效果。

解决难点覆盖的关键技术

●高增益天线

目前在城区覆盖中, 一般采用65°半功率角的常规天线, 但是如果对窄带状场景, 仍然继续采用常规天线的话, 会存在信号有效覆盖率过低的问题。因此, 高增益窄波瓣的天线, 以其高增益和小半功率波束宽的特点, 可有效改善目前窄带状通信场景的信号质量, 提高资源利用率。高增益天线一般使用于隧道、高速等偏远地区, 配以电调系统的高增益天线, 可以借助自动调整设备, 远端调整其方向、下倾角, 更易达到优化调整覆盖的效果, 同时提高了后期网络优化效率。

●扇区裂化

通过3扇区分裂为6扇区, 可以有效改善因系统容量带来的网络问题。

新型“劈裂天线”是在一副天线罩实体中集成了两根双极化天线, 采用波束赋形技术, 生成两个窄波束扇区。通过将普通三扇区基站的天线更换为劈裂天线后, 三扇区变成六扇区。

图1为中兴支持6个RSU的BS8800, 可提供最大36载扇的射频容量。增加RSU及其他相关的CHV板卡, 即可最大支持6扇区。

该技术适用场景:DO高话务密集性区域, 如居民小区, 且已无DO频点可用;区域内新增基站困难、如大学校园等区域。若三个扇区的DO话务高, 则可以将3扇区扩容到6扇区;若仅一个扇区的DO话务高, 则可以单独裂化该扇区, 将3扇区扩容为4扇区。劈裂天线可能存在较高的软切换、更软切换, 后期的优化工作将相当重要。

●五类线分布系统

相对传统的直放站, 五类线以其前置放大系统、充分利用FTTH资源、低功耗、低辐射、低干扰、造价低、工程施工简单, 安装环境灵活, 扩展性强、完备的监控功能等优势, 在城中村覆盖、物业协调困难区域、C+W应用区域、高速电梯等特殊地形和场景下得到了非常好的应用。

●微功率直放站

微功率直放站的覆盖效果和传统方式相当, 但是施工更灵活, 微功率直放站采用微功率放大, 对施主基站的影响小, 从网管后台来看各项关键指标不存在恶化现象。但微功率直放站存在着无网管监控、接电困难、非锁频等缺陷, 其使用场景将受到限制, 一般适用于适用于低成本、快速解决小范围的室内信号弱覆盖、盲覆盖, 快速响应客户覆盖类投诉等。

●数字分布系统DDS

数字分布系统DDS (Digital Distributed System) 是一种将数字化的传输方式与微功率的远端无线单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新型分布系统, 能够有效解决传统分布系统中存在的底噪问题、多网合路问题以及监控维护问题等, 可以显著改善分布系统的覆盖效果、功率效率以及资源利用效率。

DDS适用于高层住宅小区、大型商业场所、大学校园、会展场馆等, 也合适于既有室分系统的改造, 可有效保护运营商对既有室分系统的投资, 改动少见效快。一般情况下, 数字分布系统近端与远端之间光纤长度不能超过10km。为避免室外宏基站过载, 若室外小区平均每载波忙时下行负荷超过60%, 则该小区不宜再接入新的数字分布系统DDS。需要注意RRU与DDS的功率设置和外泄问题。

●光纤到层+同轴分布系统

光纤到层+同轴分布系统采用采用最新的光端机技术, 上行光信号分离处理, 最大支持一拖八的拓扑结构, 在实际使用时远端单元可以直接接入平层天馈, 直接放大信号覆盖用户, 与传统光纤到楼相比极大减少了传输损耗。

光分布系统可以作为传统RRU加天馈的室内覆盖的补充, 如住宅楼、酒店、写字楼等场景, 作为光纤传输介质, 为后续移动业务和固定业务的融合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网络基础。在需要大面积、低成本覆盖的室内用户区域, 使用光分布系统可以实现室内分布的广覆盖, 弥补RRU功率不足的问题;还可以在小区覆盖中将光分布远端机直接内置在美化天线中, 通过光纤布置到小区的最佳发射点。

●塔放

塔顶放大器是安装在塔顶部紧靠在接收天线之后的一个低噪声放大器, 在接收信号进入馈线之前可将接收信号放大近12dB, 提高上行链路信号质量, 改善通话可靠性和话音质量, 同时扩大小区覆盖面积。当用户位于小区覆盖范围之外有可能掉话时, 采用塔顶放大器是十分有利的。

广域覆盖的综合优化方案

我国地形地貌复杂, 山区面积较大。农村区域用户分散, 覆盖盲区较多, 业务以语音为主, 话务量低, 运营收入少, 但是需要覆盖的面积很大, 如果按照传统方式进行网络优化和建设, 势必会造成投入低产比低及资源利用率的局面。四川电信公司在长期的摸索中, 总结出一条投资有限的情况下创新解决广阔区域覆盖的新思路。

塔放延伸信号覆盖范围

农村区域单站需覆盖很大面积, 为基站安装塔放能快速提高上行链路信号质量, 改善通话可靠性和话音质量, 有效延伸小区覆盖面积, 特别适合地势平坦的农村区域快速改善覆盖。

天线拉远、直放站解决覆盖盲区

农村用户有“广分布、小聚集”的特点, 为解决基站受地形等限制覆盖不足导致的资源利用率低下问题, 可以考虑利用多面天线拉出信号覆盖的方式解决, 该处理方式操作简单、投资成本低, 能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保证农村区域的覆盖要求。

在山区, 一些区域受高山阻挡无信号, 此时可考虑直放站引入信号的方式满足覆盖需求, 该方式操作简单、投资较少, 能快速补充覆盖。多个直放站可以组织成多种覆盖形式, 如“一”字型排开, 可以覆盖十几至几十公里的路段, 也可以组织成“L”型、“N”型和“M”型覆盖, 特别适合于山区组网。

高增益天线解决道路覆盖问题

高增益天线相对来说是辐射方向上更加狭窄, 在某些方向上的辐射较为集中, 对铁路、狭长隧道、峡谷等特殊地形, 可考虑使用高增益天线改善覆盖。

针对话务区域的精确覆盖

从现网室分系统统计看, 忙时话务吸收占比不到5%, 话务吸收效果并不理想, 而在无线网络质量类投诉中, 发生在室内的质量问题比例却较高。另外在城市中心区域存在大量的高楼林立的窄巷子、城中村区域, 常规优化手段无法满足其信号覆盖。如何改善室内、外深度覆盖, 提高室分的资源利用率成为当前网优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也是业界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 需要针对用户产生话务区域进行精确覆盖, 对室内、外网络覆盖优化和资源优化进行系统考虑, 包括组网、设备等进行综合选择。

窄巷子深度覆盖优化

我国一些城市楼高且密集, 在网络覆盖中, 经常会遇到狭长巷子无覆盖或覆盖很差的现象, 这些盲区无法通过调整现有基站天线或加站来解决。如果按照传统的方式加装室内分布系统, 则工程造价需要很高且协调困难。那么如何解决窄巷子的覆盖问题呢?

可考虑巷子两侧采用美化板状定向天线覆盖, 通过信号反射、绕射传播路径对巷子两侧店铺进行覆盖, 如图2所示, 能解决重点店铺的弱覆盖, 且施工简单、协调容易。

大型酒店、茶楼、写字楼深度覆盖

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 越来越多的高楼林立, 而室内覆盖通常采用的2.5dBi是小增益全向天线, 信号无法穿透墙体, 导致高层污染严重, 导频覆盖差, 引起语音质量差、3G速度慢、易掉网, 严重影响了用户感知。如何解决高层导频覆盖成了深度优化工作中的重点。

五类线分布系统采用常规网线布线, 施工隐蔽性强, 系统拓展灵活, 能使无线信号直接覆盖目标区域, 同时安装方便, 对于传统方式很难到达的房间内部能达到很好的覆盖效果。

居民小区、城中村优化方案

大型居民小区采用RRU与DDS结合的方式, RRU提供信源并覆盖电梯、地下室等低话务密度的区域, DDS接室外天线覆盖楼层。城中村采用光纤取代馈线, DDS设备输出端口直接与天线连接的方式用于城中村室外分布系统的建设, 尽量少用馈线, 在改善覆盖质量的同时, 避免安全性问题。大型场馆DDS可以有效支持多系统的共建共享, 非常适合于此种场合。DDS适合于小灵通基站改造 (大小相似且功率相若) , 在小灵通退网后, 能充分利用小灵通的站址资源用于CDMA网络覆盖。DDS改造现有室分, 替换其中的干放或其他有源设备, 以光纤替换馈线的方式改造主干线路, 有效地降低底噪的影响。

地下停车场、电梯优化方案

建筑大部分区域已经覆盖良好, 只有地下停车场等少数区域是覆盖盲区、弱区, 而且覆盖的停车场一般面积也不大, 不超过3000平方米, 此时可考虑微功率直放站、五类线提供覆盖。

微功率直放站、随行五类线等技术可以应用于电梯的补盲覆盖。覆盖的电梯楼层一般都比较矮, 小于8层, 而电梯所属的建筑大部分区域已经覆盖良好, 不需要大规模的室内覆盖建设。

深度补充信号覆盖

光纤到层+同轴分布系统可以作为传统RRU加天馈的室内覆盖的补充, 适用于原有室内分布中话务量低, 但是单个RRU覆盖功率不足、布线困难、路径损耗过大的场合, 相比传统的干线放大器, 光分布系统通过光纤传输, 信号损耗小, 延伸距离可达数公里, 更重要的是光分布系统支持一拖多, 采用新型光端机设计, 叠加底噪低, 对施主基站影响小, 覆盖面积大, 施工方便快捷, 工程造价低。

高层导频污染解决方案

考虑在高层建筑附近建站, 使用将天线横置方式 (天线垂直波瓣一般为7°左右, 且现在大多天线进行了上波瓣抑制, 无法覆盖高层, 而垂直波瓣较大的天线需要特殊定制, 价格较为昂贵) , 利用其水平波瓣宽的特点 (选用水平波瓣正负45°或者65°的天线均可) 对高层建筑集群进行覆盖, 不仅可以大大节约了工程费用, 而且覆盖效果较为理想。

针对信号较多又比较强的情况, 目前比较好的解决手段是采用异频解决方法, 让手机在高层导频污染区域工作在另外一个干净的频段内。从中间楼分开, 往下楼层电梯间可用室内分布系统解决, 而住户房屋内可以通过窗外的信号覆盖, 故只需做正常的电梯室分即可;而往上楼层的住房屋内, 可以采用在室外新建小区通过直射窗户进行覆盖, 同时配置为异频, 实现与电梯间异频的软切换。该方案可使高层用户通话质量大为提高, 基本不会出现掉话、断续和接续等问题。

满足容量需求的优化方案

网络场景 篇8

1 概述

1.1 房产测绘信息及其特点

地理景观对象从空间认知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场为基础的对象, 如地形、土壤种类分布等, 这类对象在空间上连续分布。另一类是以离散实体为特性的对象, 如房屋、树等, 这类对象以独立的个体而存在。

房产测绘信息包括房屋及附属建筑物、各类界线 (房产界线、境界线) 、各类房产要素相关点 (控制点、界址点、境界点) 、交通要素 (公路、铁路等) 、水体要素、绿化用地、其它要素等。但其中主要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无疑是房产建筑物。

房产建筑物边界清晰、功能完整属于离散实体的范畴。故而, 房产测绘信息的主体信息——房产建筑物应该属于离散实体的范畴。房屋的特性除了离散性外, 还有一大特点就是大多比较规则且具有相似性, 尤其是大多数小区中的房屋形状、样式、外观基本相同。

1.2 基于WebGIS的房产测绘信息三维可视化的概念

可视化 (Visualization) 是指在人脑中形成对事物、现象的心像, 是一个心理处理过程, 促使对事物的观察力及建立概念等。三维可视化, 是指运用计算机图形学和图像处理技术, 将数据和运算结果转换为三维图形.并在屏幕上显示出来等一系列进行交互处理的理论、方法和技术。

房产测绘信息三维可视化是三维可视化技术在房产测绘领域的具体应用。房产测绘信息二维可视化是指利用计算机图形学、可视化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以三维可视的形式表达房产测绘信息。房产测绘信息三维可视化应遵循着突出房产要素, 淡化其他要素的原则进行。因此, 房产测绘信息三维可视化研究的重点应放在房产测绘信息的主体部分——房产建筑物的三维可视化上。

基于WebGIS的房产测绘信息三维可视化是指在WebGIS的环境下实现房产测绘信息的三维可视化。也就是说, 用户可以通过Internet实时查看自己关心区域的房产测绘三维场景。其核心问题是如何在WebGIS环境下实现房产测绘信息区域三维场景的实时构建。

2 相关技术研究

2.1 GIS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 是管理和研究空间数据的技术系统, 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 它可以对空间数据按地理坐标或空间位置进行各种处理、对数据的有效管理、研究各种空间实体及相互关系。通过对多因素的综合分析, 它可以迅速地获取满足应用需要的信息, 并能以地图、图形或数据的形式表示处理的结果。

2.2 可视化技术

可视化 (Visualization) 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由美国科学家提出并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边缘技术。所谓可视化, 就是对人脑印象构造过程的一种仿真, 以支持用户的判断和理解, 具体的说, 它将科学计算过程中及计算结果所产生的数据转换为图形或图像信息。并可进行交互式分析。可视化技术成为信息爆炸时代人类分析和驾驭信息的有力工具。

2.3 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 (VR) 是当前计算机图形学的热点, 首先应用在军事和航空领域, 在技术产业化后, 才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速度可以与电脑技术的发展速度相比拟。虚拟现实技术是三维可视化的主要应用技术, 也将可能成为GIS三维可视化的核心。

2.4 WebGIS技术

WWW是目前Internet上发展最快的领域, 也是Internet网上最重要的信息检索手段。早期的WebGIS页面 (Home Page) 主要用来传递静态HTML文档, 后来由于CGI接口, 特别是Java和JavaScript语言的引入, 使得WebGIS页面可以方便地传播动态信息。近年来, 动态网页技术有了飞速的发展, JSP, ASP NET等技术的出现大大便捷了WebGIS的开发。利用这些技术可以设计出具有动画、声音、图形/图像和各种特殊效果的WebGIS页面。

3 技术难点研究

3.1 房产测绘信息三维场景WebGIS上实时构建难以实现

近年来, 国内外关于地理信息可视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数字地面模型 (DTM) 和城区景观可视化的研究上。这方面的研究现在已取得了很多成果。诸如用数字形态学、分形学、小波理论等新兴理论和方法对三维建模和数据结构的改进和优化。

在二维场景的动态构建领域, 有些研究仅实现了地形景观的动态构造, 对于二维建筑物景观的实时构建则难以取得满意的效果, 在WebGIS上实时构建则存在更多的问题, 不光是要考虑二维景观的视觉效果, 还要考虑三维景观的数据量及生成效率等。目前, 二维建筑物景观的实时构建方面主要有以下技术。

(1) 有学者引入了数字表面模型 (DSM) 进行了二维建模。但DSM方法更适用于连续 (场) 的二维模型的构建, 在对离散实体的三维建模方面较欠缺。而且构建方法复杂, 二维视觉效果一般。 (2) 有学者提出有CSG (几何构造体) 要素或其他组合来表达城市建筑物。但CSG要素只能表达外形相对规则的建筑物, 难以表达外形复杂的建筑物。更为主要的是, 此方法采用的栅格的三维数据结构, 构造成的三维景观数据最巨大, 不适于WebGIS环境的要求。

综上所述, 房产测绘信息三维场景的WebGIS下自动构建还存在很多急待解决的难点问题。

3.2 传统枝术下房产测绘信息三维成果发布困难

目前广为采用的可视化包括两大类:一是利用现有的可视化软件, 如IBM Visualization Data Explorer或结合Open Inventor等可视化系统。在建模时就考虑到数据模型要适合可视化软件的需要, 必要时要进行转换。另一类是从底层开发专业性较强的三维可视化系统。通常是由Visual C++结合OpenGL来开发。传统技术的缺陷在于软件的开发周期长、投资大、数据兼容性差, 尤其突出的问题是开发成果的发布问题。传统技术所开发形成的成果不能够实现网络发布, 这大大地限制了软件的发布范围, 同时也造成了信息传递的滞后, 由于地理信息自身所具有的时间特性, 这甚至会造成信息的失效。这在当前这个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是格格不入的。

3.3 现有的网上房产测绘三维场景没有和房产平面图有机结合

目前有些房产网站已经推出网上三维看房的业务。用户可以在三维场景中欣赏三维可视化小区、楼盘显示, 还可以考察小区的外观形状、绿化程度、公共场所等, 使得用户通过WebGIS浏览就能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然而这些网站大都是通过文字链接的形式链接到某三维场景, 而没有提供通过房产平面图链接到某房产三维场景的服务, 导致用户无法直接感受某小区或楼盘的地理位置。用户购房最关心的地段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 这正是此类网上三维景观浏览的致命弱点。

3.4 现有的网上房产测绘三维成果只能提供浏览功能

现有网上房产三维场景中的功能非常有限, 一般只是提供三维景观的浏览功能的, 无法使用户直接在二维场景中查询到所关心实体的属性信息, 更无法根据自己知道的信息查询到相对应的实体。

4 关键技术方向探讨 (如图1)

4.1 实现WebGIS上实时提供房产测绘区域三维景观

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已经渐渐展开, 在房产测绘领域也有着普遍的应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在房产信息管理的管理模式、信息应用范围和展示手段、成果输出等方面都带来的卓有成效的影响。研究的核心问题就是WebGIS环境下用户关心区域的三维场景实时构建, 在系统支持下, 不仅可以做到三维场景的实时构建, 而且可以在WebGIS上实现。

4.2 实现房产测绘三维成果的快捷发布

已有的房产测绘三维景观往往是通过OpenGL等传统三维可视化技术构造, 而这样生成的三维成果一般都不能够实现网络发布, 这大大地限制了三维成果的发布范围, 同时也造成了信息传递的滞后, 由于信息的时效性, 甚至会造成信息的失效。房产三维场景网上发布的研究是利用WebGIS平台解决传统房产三维成果发布困难的窘境, 使得房产三维场景可以廉价、快捷、有效、及时的通过Internet的呈现的广大用户面前。对房产信息管理的管理模式、信息应用范围和展示手段、成果输出等方面将带来革命性的变革, 对于改变传统的房产信息管理工作方式, 使房产信息管理更加自动化、更加富有表现力方面, 具有相当广泛的应用前景。

4.3 满足用户网上三维看房的要求

目前有些房产网站已经推出网上看房的业务。但大多数观看的都是二维的房产平面图。此类看房网站虽然可以满足用户查看地段及周围环境的要求, 但终究无法提供形象、直观的三维场景使用户有身临其境的感受。本系统可以根据用户的要求实时生成三维房产测绘场景, 并通过Internet实时发布到用户的浏览器。并且可以浏览、飞行、鸟瞰该三维场景, 同时提供空间查询功能。可以满足大多数用户不到现场就能看房的要求。

4.4 为数字城市的研究提供借鉴

数字城市的基础之一是地理空间数据, 包括二维数据和三维数据。二维数据的可视化问题已基本解决, 剩余的问题属于艺术的范畴, 二维数据的可视化或者说虚拟现实技术目前仍是一个难点。如何高效逼真地显示“数字城市”是急待解决的一个问题。房产测绘的任务绝大多数是在城市中开展, 房产测绘信息的主体是房产建筑物。而数字城市建设的核心任务之一就是建筑物的三维可视化, 因此房产测绘信息二维可视化的研究对于数字城市的建设可以提供借鉴。

摘要:本文基于笔者多年从事房产测绘的相关工作经验, 有感于WebGIS的快速发展, 提出了一系列基于WebGIS房产测绘信息三维可视化的关键技术解决策略, 论文首先分析了基于WebGIS的房产测绘信息化的概念, 而后探讨了与之相关的关键技术, 进而梳理了国内外房产测绘系统存在的问题, 最后笔者凝练了需要研究的四个关键技术方向, 全文是笔者长期房产测绘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升华, 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网络场景 篇9

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 Defined Network,SDN)最早由斯坦福大学clean slate研究组提出。SDN的核心是控制与承载相分离,实现网络开放,使流量可以被灵活控制,从而为上层的业务和应用提供更优化的服务。SDN的概念提出后,迅速得到了各方面的响应,在IT界、网络届掀起了一股热潮。2010年,开放网络基金会ONF成立,ONF致力于开发OpenFlow协议,以规范控制器与交换机之间南向接口标准化,目前最新发布的版本为1.4[1]。

在控制器方面,借鉴在IT和互联网上的成功经验,开源成为一股不可抵挡的趋势。NOX,POX,Floodlight等均采用公开源代码的形式,任何人都可以学习SDN,只要有相应的IT编程能力,都可以为SDN的控制器的完善做出贡献。各大设备厂商也正视SDN的挑战,2013年4月IBM、Cisco、微软、NEC、Juniper、BigSwitch(后退出)等多家IT巨头合作启动了OpenDayLight项目[2]。OpenDayLight采用JAVA开发,是一套开源的SDN框架。其初期版本已经发布,本次实验使用的就是这个版本。该版本支持简单转发应用(Simple Forwarding),可以支持二/三层转发,而目前其它开源控制器仅见有支持二层转发的能力。可见OpenDaylight已经开始领先。

光有控制器还不能构成完整SDN网,但当前硬件SDN交换机还很少,也很难找到。幸好有Mininet[3]推出了基于软件模拟的交换机。Mininet项目也是开源的软件,通过Mininet,在一台Linux主机内可以构造并模拟多台SDN交换机和终端。使用Python脚本,使用者还可以配置较为复杂的SDN网络拓扑结构。同时Mininet还配备了WireShark抓包软件,方便SDN开发者和学习者进行开发和研究。

2 基于Opendaylight的SDN网络转发机制分析

2.1 创建和启动SDN网络拓扑结构

在测试中我们创建了如下的网络拓扑结构,1台OpenDayLight控制器(简称Controller,版本为0.1版),2台交换机(SW),每台SW分别连接2台主机(Host),一共4台主机,这些主机分属于2个不同的网段,交换机与控制器之间采用OpenFlow协议(简称OF)。拓扑结构如图所示:

首先在测试机(Windows XP系统)上运行run.bat批处理文件启动OpenDayLight,然后在VirtualBox[4]中载入Mininet虚拟机映像并运行。测试网络的拓扑结构由Python脚本生成,文件保存于虚拟机/mnt/shared目录下的topo2_2.py文件内:

启动测试环境,使用以下命令生成测试拓扑结构:sudo mn--custom/mnt/shared/topo2_2.py--topo mytopo,--controller=remote ip=192.168.56.1。通过启动抓包软件WireShark可以看到SW向Controller的注册过程。在注册过程中,Controller会要求SW提供OpenFlow版本号,设备连接的端口等状态等信息。如图所示:SW1将自己所连接的4个端口情况上报给Controller(其中包括与Controller相连的端口),同样SW2也会上报自己的状态。

当SW设备完成设备注册后,Controller将进行网络拓扑结构的发现或更新。当网络中有一台新的SW接入后,Controller通过OF Packet Out指令要求SW1在其所有端口上发出LLDP(Link Layer Discovery Protocol,EEE802.1ab)链路探测包。LLDP的源MAC为Controller分配,这里为00:00:00:00:00:01(对每一个交换机,Controller都会分配一个这样的MAC作为SW标识),LLDP目的MAC地址为组播地址。相邻的SW2将接收到LLDP,SW2由于无法识别这条流,会将OF协议再发到Controller上。通过LLDP的发送和接收,Controller可计算出交换机之间的拓扑关系,网络的拓扑关系可作为转发流表生成和实现网络可视化的基础。(注:与交换机SW相邻的主机也会收到LLDP,但并不会处理)

2.2 SDN网络二转发机制

生成网络拓扑后,还要在Controller上为每一个三层网段设置一个网关地址(即使是二层转发也必须设置),然后将交换机的接口与三层网关相关联。这里将SW1的2号(连接h1)和SW3的2号口(连接h2)分别与网关10.0.0.254关联,将SW1的3号(连接h3)和SW3的3号口(连接h4)分别与网关20.0.0.254关联。这一过程好比在SDN内划分了不的三层网段,并将设备物理接口与三层对应,类似为以太网划分VLAN和增加三层虚接口的过程。

然后对各个Host的主机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进行逐一设置,在Mininet提示符mininet>下

如下设置:

接着让Host1 PING Host2,输入h1 ping h2,同时使用抓包软件可得到如下的过程:

在SDN网络中,处于末端的主机Host并不会知道其连接的网络是SDN,某台主机要发送数据包到另一台主机,仍然需要进行IP到MAC地址的ARP解析。但SDN的处理机制与普通二层以太交换机洪泛+MAC地址学习机制存在却存在很大的差异,其过程如下:

当源主机h1(10.0.0.1)发出ARP解析h2(10.0.0.2)后,交换机SW1并不知道如何转发该包,因此将其通过OF消息发送到Controller处理。

Controller发现这个ARP消息是h1(10.0.0.1)发出,它也同时得到了h1的位置信息(OF包中会指出是哪个交换机的哪个端口发出了数据包)。此时Controller可以计算网络拓扑,得到全网各节点到10.0.0.1的转发路径,并将转发流表通过OF Flow Modify消息推送到每一台交换机上。

由于收到了ARP,Controller会要求每一台SW所对应10.0.0.0/8网段的非SW互联端口(只有这些端口是连接主机或传统网络的)发出ARP来请求10.0.0.2的MAC地址。这里Controller并不是简单的将收到ARP原封不动的发出,而是将源IP改为10.0.0.254,也就是前面我们在Controller上配置的网关IP地址,然后发出。

只有h2(10.0.0.2)才会响应ARP,它将ARPResponse发送到SW2。SW2也不知道如何处理,因此将ARP封装在OF协议中发送到Controller。Controller发现这是ARP响应,而之前正是10.0.0.1发送的ARP请求,因此它会将该ARP通过OF协议发到SW1,同时指示SW1将其送出的端口(也就是h1对应的端口)。SW1执行这一操作。

Controller在收到h2的ARP后也得知了10.0.0.2的位置,它根据网络拓扑计算,可以得到全网到达10.0.0.2的转发路径,并将流表通过OF Flow Modify消息推送到每一台交换机上。

h1收到ARP Response后完成ARP解析过程,然后它构造ICMG PING Request数据包,其中源和目MAC分别为h1和h2的MAC,源和目IP分别为h1和h2的IP。由于SW1和SW2都已经成功的装载了到h1(10.0.0.2)的流表,因此该数据包将被顺利发送到h2。

h2发现是ICMP PING Request,源是h1,但是此时它尚未有h1的MAC,于是还要进行一次ARP解析,SW2再次将ARP发送Controller,Controller已经得知h1的MAC,可直接响应,并通过OF向SW2返回ARP结果和所需要送出的端口(h2接入的端口)。

h2学到ARP后,即可构造ICMP Response包,发送到SW2,SW2根据h1目的地址匹配转发表将其转发到SW1,SW1根据h1目的地址匹配转发表将其发送到h1对应的端口。h1到h2的双向通道至此完全打通。

2.3 SDN网络三层转发机制

在分析完二层转发机制后,我们重新启动拓扑结构,回到初始状态(交换机上无任何流表),测试一下SDN如何实现两个不同网段主机之间的转发。输入h1 ping h4,同时使用WireShark抓包,可发现如下结果:

对于三层转发,主机首先判断目的IP与自己不在同一网段内,因此要将数据包发向默认网关,在此之前它必须解析网关的MAC。h1发出ARP,请求网关10.0.0.254的MAC。SW1不知道如何处理,将其通过OF协议发送到Controller。

Controller上配置了网关地址10.0.0.254,它即以自己的MAC地址回应ARP,并指示SW1将ARP响应发送到与h1相连的接口。同时Controller也知道了h1的存在,通过路径计算,得到每一台交换机去往10.0.0.1的路径,并通过OF Flow Modify将流表推送到每一台交换机上。

主机h1收到网关的ARP,它构造ICMP PINGRequest数据包,其中源和目MAC分别为h1和网关10.0.0.254的MAC,源和目IP分别为h1和h4的IP,此包发向SW1。

SW1上并没有到达20.0.0.2的流表,因此将缓存这个数据包。同时SW1则也会将该包通过OF协议发送到Controller,Controlller发现该包是要去向20.0.0.2,而此目的主机位置未知。因此Controller会要求每一台SW的对应20.0.0.0/8网段的非SW互联端口发出ARP来请求20.0.0.2的SW2地址,其中ARP的源IP为20.0.0.0/8的网关地址20.0.0.254。

只有h4(20.0.0.2)才会响应ARP,它将ARP Response发送到SW2。SW2不知道如何处理,因此将ARP封装在OF协议中发送到Controller。Controller接到这个ARP响应,也同时得到了h4的位置是处于SW2的某一端口之下。Controller通过路径计算,得到每一台交换机去往20.0.0.2的流表,并通过OF Flow Modify消息推流表到每一台交换机上。

SW1在装载流表后可向正确的接口上转发之前缓存的ICMP数据包,当然SW2也可顺利转发。SW2还会该ICMP包的目的地址修改为h4的,以确保主机正确接收(之前Controller下发的目的地址10.0.0.1流表中已指出这个操作)。

图6:对20.0.0.2目的地址的流表下发(参见右栏)

注:对与主机相邻的交换机SW不仅要指该主机所对应流的出端口,还需要对目的MAC地址进行改写以匹配主机MAC,因此下发的流表内有2个动作(Action),对于二层转发亦然。

此时h4会收到ICMP Request,它发现是不同网段主机发出的ICMP请求,因此仍要通过ARP解析出自己的默认网关。此请求发送到SW2后仍要通过OF协议转发到Controller,Controller用自己的MAC进行响应,然后通过OF协议发往SW2,并最终发送到h4。

主机h4收到ARP后可构造ICMP PINGR e s p o n s e,其中源和目M A C分别为h 4和网关20.0.0.254的MAC,源和目IP分别为h4和h1的IP。此包发向SW2,然后经过SW1,同样SW1在将其转发到目的端口前会将目的MAC地址修改为h1的MAC。之后h1和h4之间的通道被完全打通。

当网络的所有主机都完成一次的通信后,SDN控制器就感知了所有网络节点的状态。通过控制器提供的界面,可以看到网络的可视化视图(http://192.168.56.1:8080),与我们之前给出的网络拓扑完全一致!

让我们观察一下各交换机上的流表,可见每个交换机装载了正确的流表。随后SW将定期向Controller汇报流的状态,如匹配流的数量,转发的字节数量、生存时间等。这些流和它们的状态在OpenDayLight的控制台上都可以看到:

3. SDN应用于电信运营商网络的场景初探

电信的传统运营模式下,网络一旦建成便很难做更改和调整。在业务开通和优化阶段,要对海量的节点一一做配置,工作量大。SDN网络能实现对全网的统一管理和配置,灵活组网,随时响应新特性升级和新业务开通,而且由于SDN网络的自动化部署和运维故障诊断,减少了网络的人工干预,也降低了网络的出错率和维护费用,这也将直接影响到用户体验和感知。

我们从两个案例分析SDN如何解决目前电信网络所遇到的问题,分别是二层环路问题和智能管道问题。

3.1. SDN应用于电信接入网二层环路检测和避免

传统网络中如果存在网络环路,会致使广播在交换机之间不断恶性循环产生广播风暴,在PON接入网维护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环路查错需要大量时间,使大量用户的业务受到波及而中断。传统以太网对二层网络环路的解决办法主要可以采用STP协议,STP通过阻断冗余链路来消除网络中的环路,在活动路径发生故障时,便激活冗余链路,恢复网络的连通性。但是STP协议的问题是网络中大量端口处于闭塞状态,网络利用率低下,且收敛速度慢。

SDN基于网络拓扑结构感知和流表下发的转发方式可以解决环路问题,通过对图9网络的模拟发现,网络中的主机都能实现与其它主机之间的双向通信,并没有受到环路影响。通过观察交换机和控制器的流表,发现它们均采用最短路径达到目标主机,因此网络中没有任何一条线路处于闭塞状态(见表2),既避免了环路,又提升了网络的利用效率。

3.2. SDN应用于电信流量调度和智能管道

在传统IP网络中,转发路径是路由器之间通过运行各类路由协议,如RIPOSPFIS-ISBGP等路由协议,功能都是计算从源到目的最短路径。在转发时网络上的路由器都会将网络流量发送到最短路径所对应的网络接口,基于最短路径优先的传统IP网络的缺点在于无法对网络的流量实施控制,最短的路径上可能集中了大量的网络流量,部分链路可能极其繁忙,而其它链路可能得不到充分的利用,这在电信网络运营商中十分普遍。

而SDN的出现解决了这个问题,GOOGLE采用SDN进行流量工程计算,其网络利用率从原先传统IP方式的40%提升到了接近100%,此举大大降低了广域网的运营成本[5]。我们通过调用SDN提供的API接口实现了与GOOGLE类似的对流量控制模拟,具体做法如图10所示,如下:

1)在正常情况下,10.0.0.6-10.0.0.7根据最短路径优先的原则进行转发;

2)sw1和sw5流量拥塞,控制器可感知流量变化;通过调用API,向控制器下发策略,使1 0.0.0.6到1 0.0.0.7的流量走长路径,即sw1-sw2-sw3-sw4-sw5,从而避开拥塞路径;

3)sw1和sw5流量恢复正常,控制器可感知变化;通过调用API,向控制器下发策略,撤销策略,使10.0.0.6-10.0.0.7的流量仍走回最短路径,即sw1-sw5

我们可交换机的转发行为进行控制,比如S2进行流表编程。需要下发两条流表,一为从主机h6(10.0.0.6)到主机h7(10.0.0.7),流的出接口为S2的第2个接口;而另一条为反方向从h7到h6,流的出接口为S2的第1个接口,参考REST API生成的流(XML格式)分别为:

例:流一(存储于文件flow22i.xml中):

例:流二(存储于文件flow21i.xml中):

根据计算可以得到h6与h7路径上的所有交换机上的转发流表,将这些流报分别存于相关文件内,当需要时,就可以通过脚本下发到SDN控制器上,并触发流更新,使网络在h6-h7之间的生成一条新的转发路径。

4. 小结

通过对OpenDayLight控制下SDN网络转发行为分析和应用的实验可以看到:

OpenDayLight实现了控制和承载相分离,转发以整网的拓扑结构为基础,Controller通过处理主机之间、主机与网关之间的ARP报文来获得主机的位置,采用最短路径优先算法计算到达目的主机的流表并下发到网络内的各个交换机上;Open DayLight不仅支持二层转发还可支持三层转发,实现环路避免和广播控制。

OpenDayLight控制下的SDN网络上已经没有二/三层设备之分,网络充分扁平化。同一SDN内,理论上可以在允许的地址范围内为主机分配任意可用的IP地址。这种做法解除了主机位置与IP网段的紧耦合,避免了IP地址段的碎片不能得到利用的尴尬。同时交换机与交换机之间也无需配置大量互联IP地址,又节约了地址空间。

OpenDayLight不仅是一款软件,同时也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一个未来网络架构的开放基础。通过调用OpenDayLight的API接口,可以对网络的流量进行感知,对转发行为进行控制,从而达到原有网络无法实现的控制能力,为运营商智能管道调控提供强大的手段。

网络软件化的趋势将不可阻挡,SDN将在支持数据中心虚拟化、运营商智能管道、网络安全方面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Open Flow规范:https://www.opennetworking.org/sdn-resources/onf-specifications/openflow

[2]Open Day Light项目:http://wiki.opendaylight.org/

[3]Mininet项目:http://mininet.org/

[4]Virtual Box:https://www.virtualbox.org/

写一个场景 篇10

老师:同学们,生活如同一个万花筒,如果留心观察,你就会发现在学校、在教室、在街头、在集市、在公园……有着许多有意思的场景。今天这次习作就让我们一起来写一写自己喜欢的一个场景吧!现在请同学们读读习作提示中所举的例子,再联系一下自己学过的课文或生活实际想一想,说一说什么是场景。

小丫:我觉得场景就是某一个地方的情形。

毛豆:我觉得场景是人们活动的场所。

老师:同学们的理解都有道理。所谓场景,简单地讲,就是发生在某一场所的情景。对我们来说,熟悉的场景很多,同学们能具体说说自己所熟悉的场景吗?

毛豆:我熟悉的场景是阅览室里师生一起学习的情景。

小丫:我家面对河滨大道,熟悉的是清晨时候,男女老幼在晨练的场景。

毛豆:让我记忆最深的是清明时节在烈士陵园,老一辈和我们一起缅怀先辈的场景。

小丫:我较熟悉的场景还有集市里的商人在与顾客讨价还价的场景,游乐场里欢声笑语的场景……

老师:同学们都讲得很好。看来,大家平时都很留心周围的一切。其实,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对生活了解到什么程度,就会写出什么样的作文。这就是老师常说的:习作要写出自身的经验,要从自己的生活中去找习作的内容。现在请同学们再读读习作提示,弄清提示对本次习作提出哪些要求?

小丫:习作提示要求我们要按时间顺序写场景,如写学校举行的一次活动的场景,就可以按照“活动前——活动中——活动后”这一顺序来写。

毛豆:老师,写场景一定要按时间顺序来写吗?我想不一定,比如说写发生在商场里的情景,可按自己的购物顺序进行介绍;写去纪念馆参观的情景,可按参观的顺序介绍;写运动会的场景,可按从面到点的顺序进行介绍……

老师:毛豆说得不错,写一个场景并不一定要按照时间顺序来写,可根据习作的对象和实际需要确定。写一个场景除了要按一定顺序来写,还要注意什么?

小丫:还要注意把场景的特点写具体,这是最重要的。

老师:没错,不同的场所其场景往往也不同,这是由这个场所的具体用途所决定的。要把这次习作所写的场景的特点写出来,就要抓住不同场所的不同用途来确定写哪些内容。比如说菜市场,那是买卖双方交易的场所,这样的场景可以怎样写?

毛豆:写菜市场可以抓住菜市场里菜的品种繁多来说明经济的发展,市场的繁荣。

小丫:写菜市场可从买方的挑剔来体现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毛豆:写菜市场还可以通过买卖双方的叫价声的描写来衬托热闹的气氛。

老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掌握了习作要领,现在请同学们拿起笔写下你想写的场景吧!

【例文】

走进书海

福建省安溪县凤城中心小学林毓鸿

下午放学后,我和晶晶有说有笑地走向阅览室。“嘘,安静!”刚走到门口,就听见阅览室的管理员友善的提醒。我们俩不好意思地吐吐舌头。

站在阅览室门口,只觉得一股热气迎面扑来。踏进阅览室一瞧,嗬,人真多啊!坐的坐,站的站,还有挤来挤去找位子的、觅书报的……虽然人很多,可是阅览室里却静得出奇, 只能偶尔听到翻书的声音。

坐在临窗位子上的是我班的小淘气,平时她好动得不得了,一刻也不消停。现在的她,一脸的恬静,双手托着下巴,目不转睛地盯着书本,看得都入迷了。一阵风吹来,拂乱了她的头发,把书本吹得哗哗响。只见她头也不抬,一手拨了拨刘海,一手压着书本,仍旧看得津津有味……

不知道什么时候,晶晶早已钻进了人群,坐在书架旁的位子上,正惬意地享受着阅读的宁静呢!这家伙,真是见书眼开,早把我这个好朋友忘到九霄云外了。

我好不容易找到了个空位,旁边是一位戴着眼镜的小男孩,正全神贯注地阅读着《三国演义》。他可不是简单地浏览,而是一行一行地认真阅读,发现优美的词句马上摘抄下来——桌上的笔记本已经记了厚厚的一叠。他不时地托一下眼镜,生怕错过精彩的片段,那样子还真有点学者的风度。

我轻轻地坐下,随手翻开桌上的书,不知不觉地也陶醉在知识的海洋里……

哦,书的世界实在妙不可言,吸引力就是那么强!

上一篇:创意阅读下一篇:支撑施工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