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分析

2024-05-19

场景分析(共8篇)

篇1:场景分析

分析员:“感谢您花费宝贵的时间与我交谈。”

客户:“不客气,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分析员:“能先说说您是基于什么样的背景希望我们开发这个记账系统的吗?”

客户:“是这样的。我本人呢平时花钱比较随便,也都没有记账,每个月到月底就差不多把工资都花光了,也不知道花哪里去了。所以我希望呢能有个系统能够让我把日常开销的每一笔账都记下来,然后我能够随时查看说哪个月我钱都花哪里了,花了多少钱,以此来分析说哪些该花,哪些不该花。”

分析员:“也就是说主要目的是为了记账,并能查看钱都花在哪了,是吧?”

客户:“是的,这是针对我个人而言,我比较希望的功能。不过,我希望有这样一个系统还有另外一个原因。”

分析员:“什么原因,你说。”

客户:“我刚毕业出来工作不久,我跟我几个大学里的同班同学一起租了一套房子,总的有四个人。我们经常都在下班后在租的地方一起自己煮饭炒菜吃,像个小家庭。刚开始还好,大家就这样轮流买菜,但是过了一段时间,问题就出现了。因为每个人每次买的菜都不一样,就造成吃同样的饭,有些人出的钱多,有的人出的钱少,而对于一些大家共用的东西,如米,油,调料什么的,该谁买也有争执。所以有些人就会觉得不公平,就会出现矛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就希望呢能有一个系统,能够记录我们平常买的东西,然后这些东西是哪些人在用的,就由这些人平摊费用。这样的话就能够尽量让大家出的钱都是一样的。不知道你有没有听明白我的意思。”

分析员:“我刚才听了,你看我这样理解对不对。你是希望说呢你们四个人日常买的东西,包括柴米油盐等等的统统记账,然后每笔账都有其对应的使用人员,比如今天就两个人在家做饭吃,那么这顿饭菜费用就应该只由这两个人来分摊。是这样的吗?”

客户:“是这样的,这样记账的话就可以知道说哪些账已经结了,哪些没结,没结的帐通过系统能够知道说每个人已经付了多少钱,其应该付多少钱,这样大家就都知道钱的走向,付的都是自己该付的钱,也就不会出现矛盾分歧。”

分析员:“嗯,我已经大体知道了你所需要的功能了。回去后我会拟一套方案来跟你确认,谢谢您今天的交谈。”

篇2:场景分析

围绕XX省政府应急平台的主要业务场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日常业务管理:满足应急工作管理机构就开展应急工作而展开的各

项日常工作。典型内容包括应急公文编制和传送、应急预案管理、统计分析、应急资源管理、召开视频会议等

(2)日常应急值守:省政府应急办值班机构就突发事件进行接报、研判、汇报、先期处置、工作协调等工作

(3)指挥调度:由省政府一级接管指挥后的突发公共事件的指挥调度,含多种综合手段的应用,如视频会议、图像接入等

(4)视频会议:以应急工作为主召开的视频会议

篇3:听觉场景分析简析

近年语音信号处理已取得引人注目的成绩,但是,人类听觉系统对语音信号的感知能力大大地超过了目前的信号处理水平。70年代以前,听觉生理学或听觉心理学在人耳的低层次检测分离上取得了较大的成功,例如,耳间时间差,耳间声级差,以及耳蜗的滤波特性等,但是,听觉与环境有关的生态研究进展远不如视觉那样大,70年代以后,听觉研究转向了更深的层次,如双耳效应,听觉的空定位与跟踪以及多信息流的分离等。加拿大心理学家Albert S.Bregman总结二十年的研究成果,从人的听觉生理及心理特性出发研究声音识别过程中的规律,提出了听觉场景分析的理论,就人类听觉系统多信息流的检测分离给出了一系列的准则。在后来许多听觉系统的数学模型中,都体现着这些规律。

1 声音分量的组合原则

认为人对声音的感知过程也就是对声音分量的组合过程,大致说来有两种组合原则:

1.1 同时组合

经过大量的研究,Bregman认为人对声音的感知过程也就是对声音分量的组合过程,而正是这一种组合过程使得人可以将混合声音中同一人所发出的声音分量组合到同一个声音流中。如图1所示:

由单音A与两个单音BC组成的复音所构成的循环声音流,A的频率最高,B其次,C最低,BC同时开始,同时结束,在每次循环中,A在时间上先于BC,当听者听这一段循环声音时,他既可以认为存在一个单独的A和一个BC组成的复音,也可以认为是一个AB组成的声音流与另一个单音C。实际上,这两种情况都有可能发生。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

一是谐波之间的调和度,在现实中,同一声源所发声音的各个谱分量都大约是一个基音的频率的整数倍,因此很自然地就会想到把基音作为分组的一个原则。二是音调BC之间的同步性,如果BC的开始与结束都是同步的,那么人的听觉系统就趋向于BC是一个单独的复音。三是音调A, B之间的接近程度。他们之间在频率上越接近,听者就越容易把AB听成是一个与C相独立的声音流。四是声音的强度,来自不同声源的声音往往具有不同的声音强度,强度大的声音不易受掩蔽效应影响。五是声音的空间方位,人的听觉系统倾向于将来自相同空间方位的声音组合在一起。

1.2 序列组合

这种组合是将一串声音分量按时间先后组合到一个或多个声音流中,每一个声音流中的声音分量都被认为来自同一个声源,声音流的时序分割与组合是人的一种听觉心理现象,主要有两个因素影响着人对声音流的时序分割与组合。一是频率差,高低音调间的频率差越大,声音流分离的现象越明显。二是高低音间变化的速度,高低音间变化的速度越快,声音流分离的现象越明显。

2 计算听觉场景的分类

根据信息的流向形成了两大类别。一类称为数据驱动型CASA,这类系统的特点是信息由低级向高级单向流动,另一类CASA系统称为图式 (Schema) 驱动型CASA,在这一模型中信息的流向是双向的,这种方法实现起来较为复杂,但更接近于人类对听觉感知的机制。

2.1 数据驱动型CASA

CASA系统的处理过程的每一步都模拟了人类听觉系统处理声音的机制,并直接利用了心理和生理听觉研究的成果。其中,信息的流向是从下而上的单向流动方式,这是传统的处理方法部分:典型的数据驱动型的CASA系统可分为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听觉外周系统模型:该部分由外-中耳模型、耳蜗模型及Meddis毛细胞/神经传导模型组成。声音信号进入耳蜗滤波器处理后,将各种频率的机械振动由毛细胞转换为神经脉冲的发生概率,完成初级信号转换的过程。第二部分听觉图的表述:利用前一阶段处理结果,再加上对另外的声音归类线索进行处理,形成自相关图、互相关图、频率转移图、声源起始/结束图等声音归类线索。第三部分场景分析 (声源分离) :结合第二部分得到的各种信息图便可以进行听觉场景分析。第四部分声源的再合成及定量评估:可以通过对各归类声源的再合成技术来定性地评估CASA系统的性能,如信噪比以及各种CASA的结果比较。

2.2 图式驱动型 (信息双向流动) CASA

Marr的视觉计算理论认为,信息的表述是有层次的,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的单向过程,称为“纯视觉”理论。Charchland等人对此提出了质疑,系统中信息流动是双向的,具有自适应调整及某些高层次的推理功能。尽管计算机视觉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研究人员注意到了信息流动的双向性。Varga和Morre提出用两个HMM模型来进行语音和噪声的分离,Cooke等用Kohonen神经元及HMM对信息不全的语音进行识别,不少研究人员利用黑板系统建立CASA系统,允许用期望来控制感知过程,这类双向流动信息的系统被Bregman称为“图式驱动型”系统 (有的文献称“假设驱动型”、“预测驱动型”或“期望驱动型”等) 。

3 计算听觉场景分析的应用目标

对听觉场景分析研究的一个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揭示人自身的听觉感知机理,并用机器去模仿实现它,它有很多实际应用前景。

(1)语音识别系统。听觉场景分析的研究可以帮助语音识别系统排除干扰找出目标信息或识别新近出现的声源,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2)多媒体检索。国际上正在制订多媒体音视频信息检索的国际标准,由于声音信息的内容往往是许多不同声音的组合,这就需要听觉场景分析作为检索的基础技术。

(3)声音信号的增强。计算听觉场景分析模仿人类听觉系统的非线性处理方法,建立在非线性的听觉场景分析基础上的模型将能更好地分离或增强声音信号。

参考文献

[1]丁晓亮.利用片段分配提高Ext2文件系统存储空间利用率[J].微计算机应用, 2002, (5) .

[2]彭宇新, Ngo Chong-Wah, 董庆杰, 等.一种通过视频片段进行视频检索的方法[J].软件学报, 2003, (8) .

[3]李鹏, 关勇, 刘文举, 等.基于多基音跟踪的单声道混合语音分离[J].计算机应用研究, 2008, (6) .

[4]Slaney M A critique of pure audition.In Proceddings of thefirst Workshop on CASA.Int Joint Conf Al.Montreal:1995.

[5]Marr D.Vision.New York:W.H.Freeman.1982.

篇4:《白象似的群山》场景设计分析

关键词:欧内斯特·海明威 《白象似的群山》 场景系统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欧内斯特·海明威(1899-1961)是美国20世纪著名的小说家,于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他的小说《白象似的群山》以独特的艺术视角和场景设计手法展示了一个经典的爱情话题。小说以远处的群山为情景背景,讲述的是一个炎热的夏天,在西班牙的一个火车站,一个美国男人和他的女友在车站等待开往马德里的火车,准备到城里去做堕胎手术。两个人一边喝酒,一边围绕堕胎的话题展开交谈。小说的主体部分是对话,人物具有泛指性,场景简单却极富内涵。作者通过描写外部环境来烘托人物的内心变化,让人产生情景交融、光鲜如画的感觉,留给读者无穷的回味和想象空间。美国作家和文学评论家Edmund Wilson认为,海明威世界里的场景描写表面上看似波澜不惊,实际上却内有乾坤,总给人一种“哪里不对劲的感觉”。本文试图借鉴亨利·詹姆斯的场景系统理论来解析小说中场景设计的独特艺术手法。

一 场景系统理论

建立场景系统是亨利·詹姆斯的一个重要主张。他以“戏剧法”和“图画法”为基础,然后将二者加以综合,使它们同时服务于小说主题,并在整体上形成有机体。詹姆斯主张根据小说内部结构以及故事主题建立一系列“场景”,认为这样既有助于小说结构上的“经济”,又可以产生作者站在人物“背后”的戏剧效果。场景类似于舞台中的一场戏,借助剧中人物的行为和语言来完成,这时小说的叙述者往往置身幕后,让人物自己完成。环境描写是故事中人物性格形成和情节发展的重要原因及动力之所在。詹姆斯强调,每个场景本身都必须相对独立而完整,可视为一个小场景系统。场景之间环环相扣,相辅相成,又构成一个复杂的大场景系统。如果说情节是一部小说的血,人物是一部小说的肉,那么场景就是一部小说的骨,场景系统无疑就是一部小说的骨架。他还以交响乐做类比,阐述了“场景系统”所包含的三个原则:一是小说中的每一个场景的设置必须以服务主题为目的,但具有属于自己的有机功能;二是场景之间必须前后呼应并规则有序;三是场景间隔中的各成分都应为下一场景的出现做好准备。

二 《白象似的群山》实例分析

小说《白象似的群山》的场景系统由三个场景子系统构成:埃布罗河河谷的那一边,白色的山冈起伏连绵;这一边,白地一片,没有树木,车站和阳光下两条铁路线;紧靠着车站的一边,一幢笼罩在闷热的阴影中的房屋。

白色山岗子系统包括的主要场景:远处起伏的山峦;农田和树木;一片云朵;一条大河。

车站子系统包括的主要场景:两条铁路线;灰褐色的、干巴巴的鄉野;干涸的河谷;两只旅行包。

房屋子系统包括的主要场景:帽子、竹珠子编成的门帘;一张桌子;啤酒;艾酒;茴香酒;两只毡杯垫;酒吧女招待和候车的人们。

在小说中,海明威运用极富象征意义的“场景系统”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真正实现了简洁而极富内涵,重复而不失深刻,完美地展现了他的场景设计技巧。

1 场景的设置要以服务主题为目的,要有属于自己的有机功能

(1)从小说的描述来看,故事首先从远景开始,尽管白色山冈场景系统中仅有为数不多的景物元素:远处起伏的山峦、农田和树木、云朵、大河等,显得有些单调,但是每个小场景内涵完整而又相对独立,场景与场景之间关系密切,都围绕着未来、生机和希望的主题展开。

远处起伏的山峦——作者从描写外部环境入手,为小说人物“触景生情”营造了一种特殊的氛围,从而使读者可以透过女主人公对场景的所见而感受到她内心的所思,使读者心中产生共鸣并展开充分的想象。小说中“远处起伏的山峦”是“白象”的象征。小说围绕“神圣不可侵犯”和“不被欢迎的礼物”的双重含义,展开了正义与邪恶、自私与奉献、责任与义务、承担与推脱等人性的大辩论,这同时也是小说的主题暗喻。尤其是在小说中的不同阶段,透过姑娘的眼睛观察这同一山峦时所得出的迥异结论,反映出了姑娘的内心世界随着小说情节的深入和对男人的进一步认识和了解发生的巨大变化。这一条主线贯穿了小说的始终。

农田、树木、大河、云朵——这四个元素是小说中变化、生机和希望之所在,对于展现小说的主题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随着情节发展,女主人公看到:“铁路对面,在那一边,埃布罗河两岸是农田和树林。远处,在河的那一边便是起伏的山峦。一片云影掠过粮田,透过树木,她看到了大河。”此时的场景自然生动,给人一种柳暗花明、轻松愉悦的感觉。当姑娘走到车站尽头时,云飘走了,“灰褐色的、干巴巴的一片”已经消失。展现在她眼前的是那充满绿色生机的“农田、树木、大河”。此时,一幅充满生命诱惑的图画对她产生了强烈的震撼,一种追求未来新生活的愿望在她的心中油然而生。她似乎也感悟到了生活的真谛,那就是只有拥有了美好的品行和情操才会得到真正的幸福,才配得上拥有他们爱情的结晶(姑娘腹中的孩子)。只有树木葱茏、粮田遍地,才会真正拥有那神圣不可侵犯的“白象”。

(2)在车站场景子系统中,主要场景是烈日下的两条铁路线、干巴巴的乡野、干涸的河谷、车站、和两只贴满标签的旅行包。这里既强化了缺乏生命的暗示,蕴含着荒凉和失望,又存在着机会和选择。各场景之间环环相扣,互为因果,影射和烘托了女主人公陷入两难境地的心理状态。

两条铁路线——象征着他们永远不会达成共识。铁路线是平行的,永远不会交叉,就像大河两岸“这一边”、“那一边”的情景一样,一边是生机,一边是贫瘠。

车站——象征着他们可以在这儿换乘不同方向的火车,在此改变人生的方向。

旅行包——象征着在俩人曾四处漂泊、寻欢作乐的日子里已经积淀下沉重的负担和责任,预示着过去的生活终将会因不堪重负而结束。

(3)在房屋场景子系统中,帽子、桌子、门帘、啤酒、艾酒、茴香酒、杯垫等构成元素众多,然而在共同展示“人类灵魂的大晒场”这一主题方面,它们各自功能明确,无可替代,但又相辅相成。

帽子、桌子——姑娘把帽子取下来放在桌上,表明她要摆脱压抑她的某种东西。她要把话摆到桌面上来说明白。“她把杯垫和啤酒杯一一放在桌子上。”“他们在桌边坐下。姑娘望着对面干涸的河谷和群山,男人则看着姑娘和桌子。”桌面俨然成了一个展示善恶、正邪的绝佳道具。

门帘——被重复了七次,它似乎是一道回避社会惩戒、逃避世俗社会的藩篱。姑娘“伸手抓起两串珠子”表明她在做出改变命运的思考和抉择。是回归社会、融入社会,还是继续我行我素飘荡游离于社会之外?

啤酒、艾酒、茴香酒——凉丝丝的啤酒对男人来讲消暑解渴,对姑娘此种状况下的身体却无疑是一种摧残和迫害。男人不加思索地选择了它并且要了“兩大杯”,直接反映出了其自私的本性。

男女主人公关于酒的对话揭示了他们曾经空虚迷惘的生活——看看风景,尝尝没喝过的饮料,这当然也包括品尝当时(1927年为小说的创作时间)被政府禁止销售的“苦艾酒”,明示了俩人过去共同生活时的叛逆、放纵和因空虚而追求刺激的行为特征。

茴香酒和苦艾酒味道类似,但从本质上与苦艾酒完全不同。茴香酒是当时聪明的法国人使苦艾酒合法化的产物。小说最后,男人穿过酒吧,“他在柜台喝了一杯茴香酒”。象征他仍旧留恋二人以往的生活,但这一切已经变了“味道”,俩人的关系已经形存而实亡,无可挽回。

2 场景之间前后呼应,规则有序

小说的场景前后呼应,浑然一体。其情节设计巧妙,秩序井然。

“河谷的那一边,白色的山冈起伏连绵”。“这一边,白地一片,没有树木”。场景由远及近,由生机盎然到贫瘠和荒凉,对比鲜明。“在阳光下两条铁路线中间的车站”暗示了女主人公将在此做出选择,一个方向通往生机与希望;另一个方向通往荒凉与迷惘。“一幢笼罩在闷热的阴影中的房屋”喻示着这个时期的社会环境令人“闷热”难捱。挡苍蝇的“门帘”象征着当时社会的各种制度和约束,尽管“一串串”种类繁多,然而却是“竹珠子编成”的,内容不实,力度不够。这才致使坐在其外面的“一张桌子旁边”的那个“美国人”和他的女友之间发生了为社会所禁止的故事:饮用催情的苦艾酒寻求性的刺激与快乐,而不想承担责任的“美国人”面对女友腹中的胎儿只想说服她去堕胎以求得解脱。

尽管小说中存在着对同一场景多处重复描述的情况,但是海明威通过巧妙的安排,赋予了它逐渐深化主题并与故事情节紧密结合的全新内涵。比如对群山的描述:

“姑娘正在眺望远处群山的轮廓。山在阳光下是白色的,而乡野则是灰褐色的、干巴巴的一片。‘它们看上去像一群白象,’”她说。此时,姑娘正在进行痛苦的抉择。

“姑娘又眺望远处的群山。‘这些山美极了,’她说。‘看上去并不真像一群白象。我刚才只是说,透村树林看去,山表面的颜色是白的。’”此时,姑娘的心境已经转好,美好的事物“树林”已经纳入她的眼帘。

“姑娘站起身来,走到车站的尽头。铁路对面,在那一边,埃布罗河两岸是农田和树木。远处,在河的那一边,便是起伏的山峦。一片云影掠过粮田;透过树林,她看到了大河。”此时,姑娘看到了希望的源泉,找到了最终的答案。

通过以上情节可以看出,尽管海明威在小说中三次描写女孩抬头看山,表面看似情节有些重复,但每次透过女孩的眼睛所看到景物却被赋予了不同的情感色彩。海明威通过精心巧妙的场景设计使人物的心理情绪以外化的形式得以展现,从而达到了更加生动刻画人物形象和表达人物思想的艺术效果。各场景的组合构成了一幅错落有致,层次分明而又秩序井然的山水画。

3 场景间隔中的各成分都要为下一场景的出现做好准备

小说通过描写人物在不同环境中的意识活动,建立起一个互为关联的、具有较强因果关系的“场景系统”,使得每一个场景都为下一场景的出现做好准备,都服务于人物意识的变化,成为小说的“行动”。比如小说中关于杯垫的描述:

在小说开头,“那女人端来两大杯啤酒和两只毡杯垫”,而姑娘此时“正在眺望远处群山的轮廓”。她为眼下的处境焦虑,更为未来的前途迷茫。

在小说结尾,“那女人端着两杯啤酒撩开珠帘走了出来,把酒放在湿漉漉的杯垫上”。杯垫由干变湿,一方面暗示着啤酒的冰凉,反映了男人对姑娘本质上的漠视和不关心;另一方面在已经是“湿漉漉的杯垫”上再放上啤酒的描述,则加倍体现出了男人表里不一,口是心非,虚假和自私的本性。然而此时,姑娘的心境已经大有好转——“姑娘对那女人愉快地一笑,表示感谢。”“‘我还是去把旅行包放到车站那边去吧,’男人说。姑娘对他笑笑。”“她正坐在桌子旁边,对他投来一个微笑”。姑娘这一连串的“笑”,反映出了她已经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真正成为了“乐观、坚强、冷静”的海明威式的“硬汉”形象。

的确,作为一代文风大师,海明威集马克·吐温、斯蒂芬·克莱恩和葛鲁德·斯泰因等人之大成,形成了他自己独特的含蓄而又简约的风格——零度的情感、客观的视角以及最大限度的节约。从本文的研究来看,他又是一位善于控制和创造场景的大师。在《白象似的群山》这部小说中,海明威设计的场景系统已不仅仅是单纯的景物描绘和空间场所的展示,而是已经成为小说本身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展示着情节,同时还推动着情节的发展。这篇小说的场景既是故事发生的背景和环境,更是催生人物性格和象征最终命运的决定因素。因此可以说场景的设计影响和烘托了人物的性格,既是性格形成的基础,又控制和影响着性格的发展与变化。场景中的许多内容都与小说中人物的思想、性格、情绪有着密切的关系,并暗示着人物的命运。《白象似的群山》中的场景被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海明威在此篇小说中对场景系统的设计与运用堪称精妙,充分展示了他严密的逻辑构思、完善的系统思考及高超的写作技巧。

参考文献:

[1] Scott Donaldson.Earnest Hemingway[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2] 申丹:《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 甘文平:《“梦”的建构、消解与幻灭——〈白象似的群山〉与〈雨里的猫〉的主题比较》,《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

[4] 翟象俊译:《白象似的群山〈海明威文集〉》,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年版。

作者简介:

牛洁珍,女,1967—,河北人,硕士,教授,研究方向:英语文体学,工作单位: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

曾华人,女,1968—,北京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二语习得、英美文学,工作单位: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

篇5:《辛德勒名单》场景分析

影片在色彩的处理上时独具匠心的,在黑白之中偶现彩色,象征灰暗世界的点点光明,比如在大屠杀片断的黑白的画面中,只有那个穿行于暴行和屠杀当中而几乎不受伤害的红衣女孩是用彩色的。红色象征希望,象征热烈,象征生命力,它在黑白画面中的出现并没有让我们感到刺眼和不协调,相反由于它深刻的象征意味而引发我们更大的思考和想象空间。同时,我认为导演的这种特殊处理是在提醒我们关注在大规模屠杀中的个体生命。这让我想起了一句话:“一个人死了,是一种痛苦;而一万个人死了,那只是一个数字。”这种对个体的深切关怀充分体现了斯皮尔伯格的人道主义精神。这么一个象征希望象征生命力的红衣女孩,最终还是在焚尸场上出现了,影片强调了这么一点无疑要体现战争的残酷性和悲剧性。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红衣女孩虽然死了,但是她身上的鲜艳色彩还是毫不褪色,象征着希望和生命力的生生不息永不凋零。

黑白画面中还有烛光也是用了彩色。这样的画面出现在影片接近尾声时那几个犹太人一起在安息日唱圣诗祈祷的时候,那烛光的淡黄依稀可见。这象征着希望的淡黄犹如黎明的曙光,出现在即将迎来幸福和自由的时刻,充分体现了导演细腻创作风格和严谨的创作态度。

篇6:雅思听力场景词汇分析及

我们先来看一道剑桥真题C5T4S1

题中我们不难发现即便是住宿场景也是离不开基础的个人信息考点:name,address,phone number,occupation etc.  除了这些在section1各个场景里都会考察到的考点外我们来归纳一些accommodation的常见题干:

1 level of English: elementary(初级),intermediate(中级),advanced(高级)

2 preferred location:southeast, city center etc.

3 type of accommodation: student hostel, halls of residence, studio  apartment

4 special diet: vegetarian, vegan

5 rent and deposit

6 payment:cash, credit, check/cheque

7 other requirements: a garden/ a television/own facilities etc.

7 preferred starting date

以上这些都是住宿场景中高频考点,帮助我们读到题干看清题目要求答题时候做到心中有数。

在考察各个场景时我们以专项词汇为重要考点,今天我们把住宿场景中涉及的词汇都梳理一遍:

雅思听力租住场景高频词:

landlady 房东太太 landlord 房东

rent / rental price 租金,房租价格 (注意rental一般是指一个月的租金额) dollar / $ 美元

pounds / £ 英镑(为了避免拼写错误,建议大家在考试中货币一律用符号表示,注意写法哦)

deposit 押金 expensive 昂贵的 reasonable 合理的

雅思听力租住场景之居住地点:

accommodation 住宿,食宿 homestay 住在当地居民家中 dormitory 大学宿舍

flat (英国)公寓中的单元 apartment (美国)公寓中的单元 hostel 青年公寓

student hostel 学生公寓 single room 单人间 share room 共用房间

double room 双人间 twin-bed room 有两张单人床的双人房,就是我们常说的“标准间”

double-bed room 有一张双人床的双人房

bedroom 卧室 bedsit 卧室兼起居室 no privacy 没有私人空间 surroundings (房屋周围)环境

Road / Rd. 路,街道,比较大的路 Street / St. 路,街道,比较小的街

downtown 市中心 suburb 郊区,市郊 rural areas 乡村

(not) near the center / railway station (远离).市中心 / 火车站

far from the bus stop 远离汽车站 near the airport .飞机场 noisy 吵闹

雅思听力租住场景之室内家具:

(un)furnished (不)配备家具的 furniture 家具 fitting 装置,家具 suite (一套)家具 (注意读音)

furnish 布置 fit up 装备 decorate 装饰,布置

ornament 装饰物 armchair 扶手椅 bookcase 书架 cupboard 碗橱 bureau 写字台,(卧室内)有抽屉的柜子

bench 长椅 settle 长椅 stool 凳子 deckchair 折叠帆布长椅 high chair 高脚椅 couch 长沙发

settee 中小型沙发 divan 木制软垫长椅 bedstead 床架 hammock 吊床 chest of drawers 五斗橱

sideboard 餐具柜 cabinet 酒柜

雅思听力数字题型汇总分析

雅思听力数字题关于长数字

涉及到billion, million,  thousand的。在听到这种数字的时候,首先要保持冷静,然后按照英文的数字表达习惯三位三位的写就可以了。比如1,234,567,000。这个数字读出来就比较长,在听到  one billion之后,不要急于补零,直接写成1b,接着听到 two hundred and thirty four million,再接着写  234m,随后听到 five hundred and sixty seven thousand,接着写 567t,这样子最后写的就是  1b,234m,567t。最后誊写答案的时候再把英文字母去掉,根据t后面有3个零的原则来补零,就可以写出1234567000这个数字了。这样的做法就不会造成急于补零错位的现象。再比如说,234,056,072。这个数字在听的时候就是  two hundred and thirty-four million,就直接写234m,接着听到 fifty-six  thousand,由于我们是把各部分分成三位数,所以这里要写成056t,而不能够只写成56t,再接着又听到seventy-two,就写成072,最后发现自己写出来的数字就是234m056t072,最后十分钟腾答案的时候就可以直接把字母去掉就是正确的数字了。这样三位数的来写,既不会造成错位,也不会出现到处瞎填零,更加不会出现数字太长记不下来的情况了。

雅思听力数字题关于分数

读分数的时候,分子用基数词,如one,two,分母用序数词,如first,second,分数线不读。分子大于1时,分母加s。例如:1/3 one  third;3/4 three quarters 或者 three fourths

雅思听力数字题关于小数

小数点读point

零点几中的零可以省略,直接读point,例如:0.46=point four six

雅思听力数字攻略四、百分比(%)读作percent

雅思听力数字题关于时间的写法

很多同学在听时间的时候用了太多的时间反应结果影响到了后面的题目,其实时间可以用一种很简单的方法来写。比如在听到 thirteen past five  的时候就可以写成 13p5,听到thirteen to four的时候就可以写成13t4,最后的十分钟再去把他们直接换算成 5:13,  3:47。这样就不会影响到下面的做题速度。另外有一些关于时间的词语是要求同学们一定要会听写的,列如:

Month:January February March April May June July August September October  November December

Week:Monday Tuesday Wednesday Thursday Friday Saturday Sunday

Season:Spring Summer Autumn/Fall Winter

Weekday Weekend Period 阶段 Starting 开始 Current 目前的 Originally 最初的 Future 将来  Present 目前的,现在 Fortnight 两周十四天

特别是上面的表示两周的fortnight这个词,是雅思考试的高频词,最好是能够记住拼写,如果考试的时候真的想不出来,也可以用two weeks和14  days来代替。

雅思听力数字题关于电话号码

1)0的表示方法:zero, nought, null, nil, nothing等。在雅思考试中,0常念作 nought,在电话号码中读oh。

2)读电话号码的总的规则是,国家代码,地区代码和具体号码分开来读。比如,武汉的电话读作86,27,87770080。

3)两个相同数字或三个相同的数字可以用double或triple来代替。

4)末尾出现三个零,可以按千来计算。

5)数字加字母组合时,注意double和w的区别。

另外有两类数字表达希望大家能够加以重视。一个是剑七TEST 4 SECTION1  里面刚刚收录的日本女孩租房子的里面有个填护照号码的,护照号码是由字母和数字组成的,在听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要只写数字,忘记了字母。另外在雅思听力中的1500,2300等等后面有两个零的四位数都是直接读...hundred,如fifteen  hundred, twenty-three hundred,而不是one thousand and five hundred, two thousand and  three hundred。这点希望同学们引起注意。另外在填完数字的时候也要注意是否跟常识符合,比如剑四TEST 2 SECTION 3  里面关于学生们讨论作业的题目,有个题目是问number of the words of the essay,同学们听到的是fifteen  hundred,但是hundred说的比较的清,有同学就直接写了15,其实写完了就应该想想,老师布置一篇作文怎么可能只要求15个字呢?所以在做题目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到这些细节问题。

雅思听力数字复习方法总结:

为了练习自个的数字剖析才能,咱们能够将琐细的闲暇时刻使用起来练习数字。比方等车、坐车、排队,乃至走路的时分有意识的练习数字。只需留神,咱们在任何地方都能看到数字,公交车站站牌,地铁站进站时刻倒数,银行排队等号,过马路等红绿灯数秒,等等。这些时分,咱们就能够在心里默念相应英文的数字,一朝一夕,对数字的反应速度大大添加。

篇7:虚拟演播室的场景定位分析

一 概 述

二维虚拟演播室的出发点,是在合理的价位上建立一个简单实用而且图像质量高的虚拟演播室系统。二维虚拟演播室系统的场景生成与变换,是指场景工作站根据实时获取的摄像机参数进行比例变换,并用与真实摄像机一致的透视关系绘制背景图像。这类系统的背景生成装置一般采用图像处理器硬件,对预先渲染好的一幅大图像进行变换,生成类似于二维DVE效果的背景图像,由于系统中各种数字视频效果的生成都是在摄像机运动参数的控制下进行的,因此二维虚拟演播室与一般的DVE系统有着很大的区别。

虚拟演播室的双机位的准确定位,主要是使真实摄像机所拍摄的实际前景与虚拟摄像机所产生的虚拟背景在定位后,实际前景的移动在相应的双机位虚拟场景上做出符合正确的透视关系。

二 场景定位

1、摄像机的安装

摄像机的安装是一个IBIS自带的工具,使用正确可以使前景图片(摄像机的输出)的运动和背景(计算机的输出)一致。这是场景定位的第一步。

一旦所有的视频线都连接好以后,色键被设置好,摄像机的轨迹被跟踪后就可以开始进行摄像机的安装过程。其摄像机的安装界面如图(1)以下是它的校准步骤:

(1)检查摄像机摇动的方向、俯仰、缩放和焦距

在Pan(摇动)、Tilt(俯仰)、Zoom(缩放)、Focus(焦距)下的按钮就是在响应摄像机的轨迹时设置虚拟背景的方向。

当摄像机镜头推上时,场景图片也要同时缩小。假如背景放大可以在zoom(缩放)标题下按Plus/Minus(加/减)按钮后再次进行缩放操作,去验证场景图片是否恰当的响应镜头的运动。

设置好缩放的方向后,左右摇动摄像机检查pan(摇动)的方向。场景图片(在操作中要将tilt锁住)应该随着摄像机的移动而左右移动。 如果场景图片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在pan(摇动)标题下按Plus/Minus(加/减)按钮后再次检查摇动的方向。

图1

锁定摇动只检查俯仰的方向。验证当摄像机向上倾斜的时候场景图片也要随着向上倾斜。如果场景图片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在Tilt(俯仰)标题下按Plus/Minus(加/减)按钮调整后再重新检查倾斜的方向。

当摄像机拍摄在蓝屏内部的物体时要锁定摇动、俯仰和缩放。变换焦距检查场景图片是否和前景在相同方向上移动。如果场景图片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在Focus(焦距)标题下按Plus/Minus(加/减)按钮调整后再重新检查焦距的方向。

(2)设置镜头参数范围

(3)调整镜头光轴轴心固有误差

每个镜头在中心附近的位置有轻微的不同。Center X, Center Y 可以使场景图片的中心和实际镜头的中心相匹配。进行Zoom in (镜头推上)操作,定位在演播室中尖物体的边缘(例如硬纸盒的边沿)。调整框使来自场景图片的十字(见步骤1)正确的定位在盒子的边缘。锁定摇动和俯仰的跟踪头,然后调整焦距使边缘尽可能尖。一旦调整好摄像机后,再不断进行几次Zoom out(镜头拉出)操作来检查场景图片的十字是否和盒子的边缘在一个位置上。如果十字移动了,可以调整Center X 和Center Y的值,使十字和盒子的边缘再次匹配。最后再进行几次Zoom in(镜头推上)操作检查一下十字是否还有偏移。这是一个交互式的过程,可以重复几次直到达到最好的结果。

在移动摄像机时,这调整它可以使在框中的真实物体和场景图片之间的漂移最小。在地面上放一个盒子,调整摄像机的视频框将盒子移到框中间,调整焦距然后进行Zoom out(镜头拉出) 操作。锁定跟踪头的倾斜轴,然后将摄像机左右摇动并保持盒子始终在框中。假如盒子“漂浮”在场景图片上,就调整Nodal Point Slider(节点滑动条)(1/-1米是最大值)然后再次左右摇动摄像机。这是一个交互式的过程,你可以重复几次直到达到最好的结果。

(7) 下一步调整FOV Ratio(视野比率).

(8)当在场景图片和演播室间在部分运动中有位置漂移时可以调整Minimum FOV facto(最小的FOV系数)和 Maximum FOV factor(最大的FOV系数).当进行缩放操作时,如果演播室和graphics大多数时间都是一起运动的,只有一部分发生了移动(接近最小的FOV或最大的FOV)可以用滑动条纠正漂移。

对系统中的每个摄像机重复上述过程。

经过以上的调整可以使虚拟摄像机的虚拟背景和真实摄像机的前景在融合后达到同轴同点。

2、虚拟场景的设置

第二步是对虚拟场景的设置,现在以两机位为例,虚拟场景的设置步骤如下:

(1)在蓝箱中心(前景定位点)放置一个十字架,十字架的中心点高度与摄像机镜头的光轴中心点高度平齐。同时将两个摄像机跟踪系统复位,并且统一焦距和聚焦,保证两个摄像机所拍摄到的十字架中心重合到一点。

以上步骤完成后,场景定位基本完成,由于摄像机镜头的.固有差异,会有一定的偏差,再细调场景,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摄像机高度尺寸小于场景尺寸很多时,虚拟摄像机的高度与实际摄像机的高度应保证在最小误差。因为这时所在非相对镜头垂直面的景物因距离因为将依照近小远大的透视关系产生拉伸效果,这种拉伸效果的误差很容易被反映出来,影响合成效果的透视关系。

三 关于三维和二维虚拟场景定位的比较

以下是一商业公司三维虚拟演播室的场景定位方法:

(1) 首先要测量真实蓝箱的大小尺寸,以及摄像机距离蓝箱的位置和角度。

(2) 在设计场景图片时,把这些真实尺寸放在3D场景建模中,这就是前景的活动范围以及虚拟摄像机的相对位置,保证虚拟场景的坐标零点与真实蓝箱的中心点吻合。

(3) 制作完成场景后,在实际使用前进行真实摄像机的初始定位。取蓝箱中四个点,分别把摄像机镜头在此四点上初始化传感系统,通过“四点定位”算法即可确定摄像机在虚拟场景中的位置,并把该位置坐标分别赋予对应的虚拟摄像机,即可实现场景大小、位置与真实蓝箱吻合,并且从各个机位看上去,场景的相对位置关系正确。

四 总 结

篇8:光纤到户多场景方案分析

全球信息化的到来促使FTTH技术获得急速的发展, FTTH+PON的方式在各种场景中得到广泛应用, 但不同的应用场景也会影响FTTH的能力、造价、演进的进程, 这就需要有针对性地加以分析论证, 寻找最优或最合适的方案。

2 FTTH发展趋势

随着光通信技术发展及用户对带宽需求的增长, 我国光纤接入网络在近10年当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从FTTN向FTTB乃至于FTTH演进。在地域上也逐步从别墅等高档住宅区向普通小区、乡镇及至农村推进。而随着PON技术的发展应用, FTTH的大规模实现已经成为可能。

3 FTTH的ODN架构

(1) 概念

光分配网 (Optical Distribution Network, ODN) 是指OLT与ONT之间的由光纤光缆及无源光元件 (如光连接器和光分路器等) 组成的无源光分配网络, 简称ODN。

(2) 分层架构 (如图1所示)

ODN的分层架构一般为三层。第一层为OLT侧的ODF到FP (光灵活点, 一般为较大容量光交接箱, 通常设置在路边) 的光缆, 称为主干层;第二层为FP到DP (光分配点, 一般为较大容量光交接箱, 通常设置在小区) 的光缆, 称为配线层;第三层为DP到AP (光接入点, 一般为较小容量的光分纤箱, 通常设置在楼层) 再到用户的光缆, 称为引入层。其中, 引入层又可细分为入楼光缆和入户光缆, 入楼光缆是从DP到AP的光缆, 也称垂直光缆, 基于性价比关系, 一般采用通用室外管道型光缆如GYTA、GYTS、GYXTW等。入户光缆是从AP到用户的光缆, 也称水平光缆, 一般采用G.657光纤皮线光缆。

本文讨论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引入层, 即DP到AP到用户。对各光节点和光缆段的容量、光分路器的大小及数量搭配等进行深入分析探讨。

(3) 光分路器 (Optcal Fiber Splitter)

光分路器是一种可以将一路或两路光信号分成多路光信号以及完成相反过程的无源器件, 本文中的光分路器指的是基于光功率分路的器件。光分路器连接业务网络侧端口称为合路侧, 连接用户侧的端口称为支路侧端口。目前无论采用EPON还是GPON, 其有效总分光比均为64路 (1:128 Class C+模式尚未商用) , 在一级分光模式下可采用1个1:64的光分路器。在二级分光模式下也可以采用第一级1个1:4光分路器加第二级4个1:16光分路器的搭配方式, 或者第一级1个1:8光分路器加第二级8个1:8光分路器的搭配方式, 不同的分光模式对FTTH的能力、造价、演进等将带来不一样的效果。

4 FTTH分光模式分析

很多人在比较同一场景下一二级分光的端口造价后得出二级分光更能节省投资的结论。实际上是片面和武断的, 最明显的地方就是忘记了PON网络的最大优点——收敛, 越往下收敛越能节省投资。如果一级集中分布在AP, 则投资达到最优, 但在不确定的市场占有率和光纤渗透率两个指标的制约下, 灵活性降低, 造成很多投资无效益。因此, 分光模式的选择主要在实施性、扩展性、经济性、利用率几个方面因素之间平衡, 在实施当中还要兼顾安全性与维护便利。

主要分光模式比较分析表如表1所示。

5 FTTH不同场景案例分析

通过对上述分光模式的归纳总结, 为了更好地对不同方案在经济性、可扩展性、可实施性等进行全方位的比较, 本文列举城市的公寓小区和城中村的实际案例加以分析。同时为了突出可比性, 对案例的场景及方案配置做了相对理想化的调整。

5.1 公寓小区场景案例分析

笔者作为项目负责人指导完成的福建沿海某城市小区FTTH试点工程, 以城市公寓小区案例进行分析。

该小区FTTH工程是大规模采用PON为传输手段的光纤到户工程, 工程地点选择在经济发达的中心城区某小区, 总户数800户, 主要解决FTTH全覆盖, 线路总投资约50万元。

工程结合FTTH规划思路, 针对PON系统的特性, 按该场景的用户分布特点进行规划设计, 本文主要讨论ODN部分。

5.1.1 方案一:采用一级集中DP分光 (如图2所示)

13个1:64的一级光分路器集中设置于DP中。

DP设置:引入层光缆需要800芯以上, DP往FP的配线层光缆需要24芯。本工程采用无跳接光交, 加上适当的冗余, 得出DP的总容量需1000芯以上, 可设置两个容量为576芯的光交接箱作为DP。

AP设置:AP总容量需达到800芯以上, 可设置34个容量为24芯的光分纤箱作为AP。

5.1.2 方案二:采用一级分散AP分光 (如图3所示)

13个1:64的一级光分路器分散设置于13个AP中。

DP设置:引入层光缆仅需要13芯以上, DP往FP的配线层光缆需要24芯。加上适当的冗余, 得出DP的总容量需70芯以上, 可设置1个容量为72芯的光分纤箱作为DP。

AP设置:AP总容量需达到800芯以上, 可设置13个容量为72芯的光分纤箱作为AP。

5.1.3 方案三:采用二级分光模式4×16 (如图4所示)

13个1:4的一级光分路器设置于DP中, 50个1:16的二级光分路器设置于AP中。

DP设置:引入层光缆需要50芯以上, DP往FP的配线层光缆需要24芯。加上适当的冗余, 得出DP的总容量需124芯以上, 可设置1个容量为144芯的光交接箱作为DP。

AP设置:AP总容量需达到800芯以上, 可设置50个容量为24芯的光分纤箱作为AP。

5.1.4 三种方案的比较分析

(1) 实施性:由于方案二的DP容量少, AP数量少, 可实施性明显优于其他两个方案。方案三的DP数量及容量均较方案一少, 因此, 在实施性上方案二最优, 方案三次之, 方案一相对较弱。

(2) 扩展性:如果将来PON分光比提升到128路, 方案一和方案二均可在FP或DP直接增加一级光分路器来实现。而方案三如果在FP增加一级光分路器, 则变成三级分光, 网络复杂性增加, 所以需要对DP的光分路器进行替换。因此, 扩展性上方案三不如其他方案。

(3) 经济性:三种方案在AP—用户段的造价十分接近, 而DP—AP段的造价差异很大, 主要原因是方案一DP容量过大, 光缆成端接续工日很高。三种方案端口造价比较分析表如图5所示。

方案二将PON网络的收敛特性发挥到极致, 在DP到AP段的投入最少, 经济性达到最优, 方案三次之, 方案一相对较差。

(4) 资源利用率:方案一的光分路器覆盖整个DP网格, 范围较其他两个方案大, 用户的资源利用率可调节性高, 初期甚至可只装一个光分路器, 等将来视业务发展情况添加, 资源利用率优于其他两个方案。其他两种方案虽也可视业务情况逐渐增加光分路器, 但由于所覆盖用户数与光节点端口数接近1:1, 只要AP上有一个用户开通, 则必须增加光分路器, 空置率较高且开通维护较为繁琐。因此, 在资源利用率上方案一最优, 方案三次之, 方案二相对较差。

(5) 综述:根据上述三种方案在同一场景下的比较分析, 可以很容易得出结论。如果该小区是新建小区, 入住率不高且市场占有率不高, 但有合适位置设置大容量DP, 则方案一为最优选择。

如果该小区是入住率高且宽带渗透率高的旧小区, 可以采用方案三, 即能实现较低的户均造价与较高的资源利用率的统一, 并且可实施性也较好。

如果该小区以单身公寓为主, 用户密度及市场占有率更高, 并且不容易设置大容量DP, 则可大胆采用方案二, 实现单位造价最优。

5.2 城中村场景案例分析

笔者作为项目负责人指导完成的福建沿案例进行分析, 通过该案例的分析也可对发达农村的场景有指导作用。海某城市城中村FTTH试点工程作为城中村

该城中村FTTH工程是大规模采用PON为传输手段的光纤到户工程, 工程地点选择在经济发达的中心城区某城中村, 总户数800户, 主要解决FTTH薄覆盖 (光缆敷设到AP, 入户皮缆在用户开通时布放) , 线路部分总投资约40万元。

工程结合FTTH规划思路, 针对PON系统的特性, 按该场景的用户分布特点进行规划设计, 本文主要讨论ODN部分。

5.2.1 方案一:采用一级分散DP分光 (如图6所示)

由于该城中村道路狭窄, 不适合设置大容量DP, 因此13个1:64的一级光分路器分散设置于13个DP中。

DP设置:引入层光缆需要800芯以上, DP往FP的配线层光缆需要24芯。本工程采用壁挂式光分纤箱, 加上适当的冗余, 得出DP的总容量需1000芯以上, 可设置13个容量为96芯的光交接箱作为DP。

AP设置:AP总容量需达到800芯以上, 可设置67个容量为12芯的光分纤箱作为AP。

5.2.2 方案二:采用二级分光模式8×8 (如图7所示)

13个1:8的一级光分路器分散设置于2-3个DP中, 104个1:8的二级光分路器分散设置于104个AP中。

DP设置:引入层光缆需要104芯以上, 采用壁挂式光分纤箱, 加上适当的冗余, 得出DP的总容量需232芯以上, 可设置两个容量为72芯的光交接箱作为DP。DP往FP的配线层光缆需要24芯。本工程

AP设置:AP总容量需达到800芯以上, 可设置104个容量为12芯的光分纤箱作为AP。

5.2.3 两种方案的比较分析

(1) 实施性:由于方案一比方案二的DP数量多, AP数量少, 可实施性两者差别不大。

(2) 扩展性:如果将来PON分光比提升到128路, 方案一可在FP直接增加一级光分路器来实现。而方案二如果在FP增加一级光分路器, 则变成三级分光, 网络复杂性增加, 所以需要对DP的光分路器进行替换。因此, 扩展性上方案二不如方案一。

(3) 经济性:两种方案在AP—用户段均采用放装模式, 本工程没有计入投资, 但由于方案二的AP数量较多, 因此今后的皮缆入户部分的投资可能会较低。

DP—AP段的造价差异也不大, 主要原因是方案一DP数量多, 但方案二AP数量更多, 他们的差距主要体现在该段光缆成端接续工日上方案一较多, 因此在经济性上方案二略占优。

两种方案端口造价比较分析表如图8所示。

(4) 资源利用率:方案一的光分路器覆盖的DP网格较小 (分散为13个) , 只有一个光分路器, 不存在分步实施的可能。方案二AP上只要有一个用户开通, 则必须增加光分路器, 空置率较高且开通维护较为繁琐。因此, 在资源利用率上两者无太大差别。

(5) 综述:根据上述两种方案在同一场景下的比较分析, 可以很容易得出结论。

因为均采用分散的分光模式, 所以两种方案均适合于城中村或密集农村的建设, 可实施性较强。对于城中村受拆迁改造影响的情况也均能较好地布局, 灵活性较好。

方案一的优势在于升级容易, 维护方便;方案二的优势在于端口造价略低。建设方可根据维护习惯和成本要求加以选择。

6 结束语

通过对不同场景下FTTH设计方案的比较, 可以很清楚地发现不同模式各自的优势和劣势, 对当地建设方决策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但在具体实施时应注意避免在同一个DP网格内采用不同的方案混合组网, 这样容易造成建设和维护的混乱, 反而不利于突出各种方案的优势。本文列举的应用模式来自实际工作的总结, 充分考虑了市场需求与资源状况。而随着FTTH开始进入加速期, 光纤容量呈几何级数增长, 需要更多、更新的课题来解决光纤的建设、管理和维护等问题。

摘要:本文通过对FTTH技术的介绍, 结合FTTH设计中总结的一些经验, 比较并探讨FTTH+PON在多场景方案中的特点, 总结出多种适合我国用户分布特点的典型FTTH设计方案, 以便于更好地为FTTH建设服务。

上一篇:语言学11下一篇:浅议小学语文课外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