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行业经济运行态势

2024-05-15

中药行业经济运行态势(精选十篇)

中药行业经济运行态势 篇1

2008年1~8月,我国中药制造业企业单位数、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资产总额、累计销售收入分别同比增长8.34%、2.29%、7.48%、25.27%,达到2000个、42.88万人、2219.54亿元、1212.66亿元。2008年8月末,我国中药制造业单位资产总额、单位产品销售收入、人均资产总额、人均累计销售收入,分别达到18776.35万元/单位、10783.98万元/单位、98.98万元/人、60.97万元/人,分别同比增长-0.74%、17.17%、2.58%和24.20%。

一、中药制造业运行情况

(一)行业规模

2008年1~8月,中药制造业企业单位数、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资产总额、累计销售收入分别同比增长8.34%、2.29%、7.48%、25.27%,达到2000个、42.88万人、2219.54亿元、1212.66亿元。

2008年1~8月,我国中成药制造业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989.38亿元,同比增长23.75%,增速比上年同期上升了4.33个百分点。去年8月末,我国中成药制造业资产总计为1913.24亿元,同比增长9.15%,增速比上年同期上升了0.35个百分点;企业数为1396个,比上年同期增加了67个;从业人员年均人数为36.25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58万人。

2008年1~8月,我国中药饮片加工业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23.28亿元,同比增长37.66%,增速比上年同期上升了2.83个百分点。8月末,我国中药饮片加工业资产总计为306.30亿元,同比增长11.87%,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35个百分点;企业数为604个,比上年同期增加了87个;从业人员年均人数为6.63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了8.82万人。

(二)资本/劳动密集度

2008年8月末,中药制造业单位资产总额、单位产品销售收入、人均资产总额、人均累计销售收入, 分别达到18776.35万元/单位、10783.98万元/单位、98.98万元/人、60.97万元/人,分别同比增长-0.74%、17.17%、2.58%和24.20%。2008年8月末,我国中成药制造业人均产品销售收入为2 7.2 9万元/人,比上年同期增加了4.79万元/人;人均资产总额为52.77万元/人,比上年同期增加了3.08万元/人;单位产品销售收入为7087.22万元/单位,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025.55万元/单位;单位资产总额为13705.17万元/单位,比上年同期增加了317.89万元/单位。

2008年8月末,我国中药饮片加工业人均产品销售收入为33.68万元/人,比上年同期增加了7.09万元/人;人均资产总额为46.21万元/人,比上年同期减少了0.59万元/人;单位产品销售收入为3696.76万元/单位,比上年同期增加了554.73万元/单位;单位资产总额为5071.18万元/单位,比上年同期减少了458.32万元/单位。

(三)产销情况

2008年1~8月,我国中药制造业累计工业总产值为1364.8亿元,同比增长25.45%;累计工业销售产值为1280.91亿元,同比增长26.34%。其中,2008年1~8月,我国中成药制造业累计工业总产值为1 1 1 3.6 6亿元,同比增长24.76%,增速比上年同期上升了4.67个百分点;累计工业销售产值为1041.89亿元,同比增长26.00%,增速比上年同期上升了5.5 0个百分点;产销率为93.56%,比上年同期增加了0.63个百分点。8月末,产成品资金占用为117.88亿元,同比增长11.93%,增速比上年同期上升了4.04个百分点。

2008年1~8月,我国中药饮片加工业累计工业总产值为251.14亿元,同比增长34.16%,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0.82个百分点;累计工业销售产值为239.021亿元,同比增长35.33%,增速比上年同期上升了0.06个百分点;产销率为95.17%,比上年同期增加了0.6 5个百分点。8月末,产成品资金占用为28.27亿元,同比增长18.85%,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0.7 9个百分点。

(四)盈利情况

2008年1~8月,我国中药制造业累计利润总额为111.31亿元,同比增长15.4个百分点;亏损企业累计亏损额为7.62亿元,同比增长6.3个百分点。从子行业分析,2008年1~8月,我国中成药制造业累计利润总额为98.8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2.10亿元;亏损企业累计亏损额为6.15亿元,同比增长0.19%,增速比上年同期上升了4.37个百分点。8月末,我国中成药制造业亏损面为26.22%,比上年同期减少了1.25个百分点;亏损深度为6.22%,比上年同期减少了0.55个百分点。

2008年1~8月,我国中药饮片加工业累计利润总额为12.4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了3.59亿元;亏损企业累计亏损额为1.47亿元,同比增长18.60%,增速比上年同期上升了8.99个百分点。8月末,我国中药饮片加工业亏损面为15.40%,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28个百分点;亏损深度为11.80%,比上年同期减少了2.41个百分点。

(五)中药子行业运营绩效

成长能力。2008年1~8月,我国中成药制造业销售收入增长率为23.75%,比上年同期增加了4.33个百分点;利润总额增长率为13.95%,比上年同期减少了38.79个百分点;资产总额增长率为9.15%,比上年同期增加了0.35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为113.70%,比上年同期增加了5.05个百分点。2008年1~8月,我国中药饮片加工业销售收入增长率为37.66%,比上年同期增加了2.8 3个百分点;利润总额增长率为40.47%,比上年同期增加了5.92个百分点;资产总额增长率为11.87%,比上年同期减少了1.35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为110.21%,比上年同期减少了2.71个百分点。

盈利能力。2008年1~8月,我国中成药制造业毛利率为37.10%,比上年同期减少了1.30个百分点;销售利润率为9.99%,比上年同期减少了0.92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为11.17%,比上年同期减少了0.94个百分点;资产利润率为5.17%,比上年同期增加了0.23个百分点;净资产利润率为9.41%,比上年同期增加了0.17个百分点。2008年1~8月,我国中药饮片加工业毛利率为19.28%,比上年同期减少1.60个百分点;销售利润率为5.59%,比上年同期增加了0.30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为6.04%,比上年同期增加了0.40个百分点;资产利润率为4.07%,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07个百分点;净资产利润率为9.17%,比上年同期增加了2.41个百分点。

偿债能力。2008年1~8月,我国中成药制造业资产负债率为45.08%,比上年同期减少了1.43个百分点;利息保障倍数为6.65倍,比上年同期减少了0.64倍;产权比为0.82,比上年同期减少了0.05。2008年1~8月,我国中药饮片加工业资产负债率为55.62%,比上年同期增加了0.05个百分点;利息保障倍数为5.10倍,比上年同期增加了0.62倍;产权比为1.25,比上年同期增加了0.00。

经营能力。2008年1~8月,我国中成药制造业总资产周转率为51.71%,比上年同期增加了6.43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为1.03次,比上年同期增加了0.13次;产成品周转率为5.28次,比上年同期增加了0.56次。2008年1~8月,我国中药饮片加工业总资产周转率为72.90%,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6.07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为1.48次,比上年同期增加了0.17次;产成品周转率为6.38次,比上年同期增加了0.08次。

二、中药行业热点

(一)标准统一将带来我国中药饮片市场新机遇

中药饮片标准的统一有助于实现饮片生产工艺规范化、质量标准化、检测现代化、包装规格化、生产规模化、药材基地化,从而翻开我国饮片行业新的篇章。从去年9月24~25日在南京举行的中药饮片质量标准国际论坛上透露出消息,2010版《药典》编制过程中涉及的325味中药饮片的样品炮制加工标准已完成,目前已进入检测阶段。届时,新版《药典》中囊括的饮片数量将大幅提升,中药饮片有望单列,中药饮片标准不一甚至缺失的局面将得到明显改观。中药材、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和中成药为中药行业的四大细分子行业,其中饮片行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表明:2005~2007年三年间,我国中药饮片行业销售收入年平均增长率达到30%,年平均利润增长率达到25%。其中,2007年1~11月中药饮片行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241.7亿元,比上年上涨36.8%,完成利润14.5亿元,比上年上涨39.4%。对外贸易方面,2007年我国中药材及饮片累计出口4.8亿美元,占中药出口总值的40.7%,出口单价同比上涨16.3%,部分中药材的出口金额和出口单价, 均创历史最高水平。

然而,中药饮片行业飞速发展的背后却存在不少隐忧,我国整个医药产业“多、小、散、乱”的行业特征, 在中药饮片行业中体现得更为明显。目前全国中药饮片加工企业有25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仅有500多家,全国规模最大的中药饮片生产企业2007年销售额仅有3.5亿元。全国通过GMP认证的企业数不到企业总数的1/3,大部分通过G M P认证的中药饮片企业处在亏损或亏损的边缘。中药饮片市场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行业竞争无序,而中药饮片生产缺乏统一的炮制规范和质量标准,却是制约整个饮片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我国《药品管理法》第十条规定:“中药饮片必须按照国家药品标准炮制;国家药品标准没有规定的,必须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的炮制规范炮制。”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国家标准与地方标准、地方标准与地方标准之间在基源、名称、炮制规格及炮制方法等方面的差别甚大,由于各地用药习惯的不同,“一药数法”、“各地各法”的现象非常普遍。标准的不统一给国内饮片企业的生产经营造成了巨大困难,也成为一些地方政府禁止其他地区生产企业进入,保护当地企业利益的正当理由;标准的不统一导致饮片市场陷入“劣药驱逐良药”的恶性循环,这样的市场环境也很难造就全国性的名牌品种和名牌企业;由于标准不统一,往往在一个地区检验合格的产品到了另一个地区却不合格,药品监管部门执法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大打折扣,不利于药品质量监管,同时这种混乱的局面也为非法制假者提供了可乘之机;标准的不统一也使我国饮片进入国际市场遭遇双重标准和苛刻的准入制度。全国中药饮片炮制标准的统一将是大的趋势,但短期内要实现完全统一还不太现实,考虑到各地不同的用药习惯、生产企业的现状等客观因素,通过分期、分批、分品种来制定、执行新标准的可能性很大。

(二)中药资源红色警告,3000种植物临近濒危

中药资源中近80%种类来源于野生资源,近几年监控系统的缺失和野生药材的无序采挖,导致野生中药资源急剧减少,大量物种濒于枯竭。第二届全国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学术研讨会上表示,目前已有100多种野生中药资源出现资源量急剧下降。重楼、北沙参、半夏……常用中药野生资源告急!在云南民间,当地草医将重楼作为治疗跌打损伤、毒蛇咬伤的良药,有民谚云:是疮不是疮,先喝重楼解毒汤。它是著名中成药云南白药、宫血宁胶囊、季德胜蛇药片、抗病毒颗粒等产品的主要原料,制药工业的年需求量约达2000余吨,药材供应全靠野生采挖。

成都中医药大学民族医药学院在对主产区横断山脉南段重楼资源调查后发现,该地区野生重楼的采挖量急剧增加,资源严重枯竭,已近濒危。曾有滇重楼广泛分布的昆明西山地区,植物种群已几乎消失,就连地处偏僻的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靠近农耕区的山林中重楼也被采挖一空,部分药材收购点每年仅能收购几十公斤药材。由于就近地区资源枯竭,产区药农纷纷进入交通困难的高海拔和深山地区采挖,导致更大面积资源和生态环境被破坏。产区采挖量已远远超过了资源的再生能力,到上世纪90年代后期,产区采挖量已不足1000吨。大量生长年限不足的幼嫩根茎也被收购入市,10年前市面上较为多见的拳头般大小的个子货已少见,地产新期药材大多为指头般大小,药材质量也明显下降,经检测,合格率仅为30%。据悉,由于重楼缺货,云南白药等多个以重楼为原料的中成药品种,近年已开始限产。

民间常用中草药北沙参,其药用功效给人们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多年来,曾是盛产野生北沙参的山东、河北的沿海县市,在当地农民见一个挖一个,见两个挖一双的滥挖乱采下,原本像草一样多的野生北沙参资源,目前已采挖殆尽。当地人说,“好多年不见了”。北沙参为多年生草本,异花授粉植物,野生状况下生长极其缓慢,种子出苗后3~4年才能开花结实,其种子寿命生存年限不超过1年,自然繁殖受到很大影响。

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的野生半夏也在告急。据1983~1993年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统计:半夏的野生资源蕴藏量为1.4万~1.5万吨。1987~1989年时,全国的收购量(野生加人工种植)就仅能满足需求量的1/3。近年来,随着农田深耕细作和化肥、化学农药、除草剂的广泛使用,加之连年无序大量采挖,野生半夏在部分地区已基本绝迹,在10年前当地资源还相当丰富的湖北天门及其附近地区,如今已很难寻找到野生半夏了。

据专家介绍,在我国处于濒危状态的近3000种植物中,用于中药或具有药用价值的约占60%~70%。在1992年公布的《中国植物红皮书》中,所收载的398种濒危植物中,药用植物达168种,占4 2%强。以利用野生植物为主的300~400味常用中药中,有100多种出现资源量急剧下降。如冬虫夏草、暗紫贝母、梭砂贝母、伊犁贝母、新疆贝母、川贝母、石斛、甘草、千金藤、银柴胡、肉苁蓉、羌活、重楼、新疆阿魏、八角莲、明党参、雪莲、鸡血藤等野生资源的破坏十分严重,正沿着“越贵越挖,越挖越少,越少越贵”的恶性循环而走向衰竭。人参、厚朴、杜仲、黄柏、黄芪、天麻、黄连等野生个体濒临灭绝,当归、川芎、三七、北沙参等的野生个体已很难发现。

(三)刺五加注射液事件暴露中药注射液监管问题

中药行业经济运行态势 篇2

2015-2020年中国美体塑身衣市场投资价值预测分析报告专项调查

报告目录

第一章 2014-2014年中国美体塑身衣市场运行环境解析 第一节 2014-2014年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一、国民经济运行情况GDP(季度更新)

二、消费价格指数CPI、PPI(按月度更新)

三、全国居民收入情况(季度更新)

四、恩格尔系数(更新)

五、工业发展形势(季度更新)

六、固定资产投资情况(季度更新)

七、财政收支状况(更新)

八、中国汇率调整(人民币升值)

九、存贷款基准利率调整情况

十、存款准备金率调整情况

十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十二、对外贸易&进出口

十三、中国服装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分析

第二节 2014-2014年中国美体塑身衣政策环境及影响

一、针织美体塑身衣行业标准

二、中国提高纺织品出口关税税率产品清单

三、美体内衣标准尺寸参考表

四、《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要点解读

第三节 2014-2014年中国美体塑身衣社会环境分析

一、居民的消费观念

二、现代人审美观

三、人口环境分析

四、文化环境分析

第二章 2014-2014年中国美体塑身市场运行新形势透析 第一节 2014-2014年中国美体塑身衣运行综述

一、中国美体塑身衣业的模式与变革

二、中国美体塑身衣行业发展面临整合

第二节 2014-2014年中国美体塑身衣市场热点聚焦

一、中国美体塑身衣市场发展特点

二、中国美体塑身衣零售市场分析

三、中国美体塑身衣市场品牌时代将来临

智研咨询——专业市场调研报告网站

四、国内普通美体塑身衣仍是市场主流

五、国内美体塑身衣市场发展空间大

第三节 2014-2014年中国美体塑身衣市场需求分析

一、国内美体塑身衣消费水准上升

二、消费者较青睐纯棉美体塑身衣

三、美体塑身衣品牌化需求不断提升

四、高科技保健美体塑身衣成需求热点

五、中国针织美体塑身衣市场需求上升

六、保暖美体塑身衣各层面消费者的需求分析

第四节 2014-2014年中国美体塑身衣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美体塑身衣行业急需设计人才

二、阻碍美体塑身衣行业发展的因素

三、中小美体塑身衣品牌的发展对策

第三章 2014-2014年中国美体塑身衣细分市场深度剖析 第一节 保暖美体塑身衣

一、中国保暖美体塑身衣产品特点

二、中国的保暖美体塑身衣行业的五大特征

三、中国保暖美体塑身衣市场发展剖析

四、女性美体塑身衣市场区域战略定位

五、中国保暖美体塑身衣业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女性美体塑身衣

一、国内女性美体塑身衣市场透析

二、女性美体塑身衣产品竞争力的核心因素

三、女性美体塑身衣市场新趋向 第三节 男士美体塑身衣

一、男士美体塑身衣分类

二、男性美体塑身衣市场现状

三、男士美体塑身衣向舒适保健发展

四、中国男性美体塑身衣发展空间大

第四章 2014-2014年中国美体塑身衣进出口贸易数据监测 第一节 2014-2014年美体塑身衣进出口贸易市场动态分析

一、中国美体塑身衣出口美国数据分析

二、中国美体塑身衣受到出口税率影响

三、纺织品配额开放汕头市美体塑身衣出口增长快

四、配额取消洋美体塑身衣进驻中国

第二节 2014-2014年中国女士美体塑身衣进出口数据分析(6208)

一、女士美体塑身衣进出口数量分析

二、女士美体塑身衣进出口金额分析

三、女士美体塑身衣进出口国家及地区分析

第三节 2014-2014年中国男士美体塑身衣进出口数据分析(6207)

一、男士美体塑身衣进出口数量分析

二、男士美体塑身衣进出口金额分析

智研咨询——专业市场调研报告网站

三、男士美体塑身衣进出口国家及地区分析

第五章 2014-2014年中国美体塑身衣区域市场运行分析 第一节 浙江

一、浙江美体塑身衣畅销国外市场

二、义乌成为国内最大的无缝美体塑身衣产地

三、浙江省杭州情趣美体塑身衣市场现状 第二节 温州

一、温州美体塑身衣行业的革命

二、温州共谋美体塑身衣行业新发展

三、温州美体塑身衣市场经营模式分析 第三节 南海盐步

一、盐步美体塑身衣产业概况

二、盐布美体塑身衣发展思路和对策

三、南海美体塑身衣市场的八大症状 第四节 深圳

一、深圳美体塑身衣产业现状

二、深圳美体塑身衣展提升产业发展

三、深圳公明镇将建设美体塑身衣产业基地

四、深圳市美体塑身衣业集聚基地入驻标准

第六章 2014-2014年中国美体塑身衣市场消费调研 第一节 受访者基本情况

一、受访者年龄分布

二、受访者性别占比

三、受访者对自己的身份满意度调研 第二节 美体塑身衣消费者消费行业调研

一、消费者对美体塑身衣关注度调查分析

二、消费者对美体塑身衣品牌认知情况

三、美体塑身衣消费的目的

四、美体塑身衣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

1、消费者对美体塑身衣款式的选择

2、消费者对美体塑身衣色彩的选择

3、消费者对美体塑身衣面料的选择

4、消费者对美体塑身衣型号的选择

5、消费者对美体塑身衣价格敏感度研究

五、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因素

六、美体塑身衣的消费心理及营销措施 第三节 美体塑身衣消费的潜力与趋势

一、美体塑身衣消费的发展潜力分析

二、女性美体塑身衣消费趋势

第七章 2014-2014年中国美体塑身衣产业营销分析 第一节 2014-2014年中国美体塑身衣营销概况

智研咨询——专业市场调研报告网站

一、中国美体塑身衣的营销模式

二、中国美体塑身衣企业已走向营销创新

三、女士美体塑身衣市场营销中的文化魅力

四、美体塑身衣终端营销策略

第二节 美体塑身衣行业销售渠道与趋势

一、国内美体塑身衣销售渠道的构成

1、专买店

2、电视购物

3、批发市场

二、渠道瓶颈——围城之困

三、渠道趋势——整合升级

四、渠道升级——系统推进

第三节 美体塑身衣品牌营销策略

一、中国美体塑身衣品牌的营销模式

二、美体塑身衣企业应抓住品牌营销新时机

三、美体塑身衣品牌国际化营销通道

四、美体塑身衣品牌规划及营销战略

五、美体塑身衣品牌广告营销策略 第四节 品牌美体塑身衣营销策略案例

一、婷美中科暖卡营销策略

二、AB美体塑身衣业营销变迁

三、红豆美体塑身衣营销方式分析

第八章 2014-2014年中国美体塑身衣市场竞争新格局透析 第一节 2014-2014年国内美体塑身衣行业的竞争力

一、新品牌竞争力分析

二、卖场展示至关重要

三、产品附加价值不可缺少(技术工艺)

四、功能性化纤面料市场迅速成长

五、中国美体塑身衣行业需提高竞争力

第二节 2014-2014年中国美体塑身衣品牌竞争分析

一、国内外品牌角逐女性高端美体塑身衣市场

二、保暖美体塑身衣品牌市场竞争激烈

三、提升品牌美体塑身衣竞争力的思路

第三节 2014-2014年国内各地区美体塑身衣行业竞争分析

一、上海美体塑身衣市场竞争激烈

二、重庆保暖美体塑身衣市场竞争激烈

三、大连保暖美体塑身衣市场的考验

第九章 2014-2014年国内外重点美体塑身衣品牌企业动态分析 第一节 国际品牌美体塑身衣企业

一、德国黛安芬

二、日本华歌尔

三、中国香港安莉芳

智研咨询——专业市场调研报告网站

四、中国台湾欧迪芬

五、中国香港拉格薇

第二节 国内胸衣品牌企业

一、爱慕

二、曼妮芬

三、百利安

四、Y8ight内衣

第三节 针织、保暖品牌企业

一、AB公司

二、南极人 三、三枪

四、北极绒

五、古烁

第十章 2014-2014年中国美体塑身衣重点企业竞争性财务指标分析(企业可自选)

第一节 四川浪莎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第二节 上海三枪制衣厂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第三节 上海中兴纺织品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第四节 红豆集团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智研咨询——专业市场调研报告网站

第五节 婷美集团保健科技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第六节 南海区美思美体塑身衣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第七节 海南优美美体塑身衣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第八节 丽晶维珍妮美体塑身衣(深圳)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第九节 龙南县黛丽斯美体塑身衣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第十节 浙江娅茜美体塑身衣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第十一节 略„„

智研咨询——专业市场调研报告网站

第十一章 2014-2020年中国美体塑身衣前景展望与趋势预测 第一节 2014-2018年中国美体塑身衣前景展望

一、未来5年我国内衣市场前景广阔

二、架盟中档内衣专卖店前景看好

三、我国美体塑身衣市场空前繁荣,前景广阔 第二节 2014-2018年中国美体塑身衣新趋势探析

一、女性美体塑身衣设计发展趋势

二、针织美体塑身衣的发展趋势

三、保暖美体塑身衣行业发展方向

四、美体塑身衣行业流行趋势

第三节 2014-2018年中国美体塑身衣市场前景预测分析

一、中国美体塑身衣市场供需预测分析

二、中国美体塑身衣进出口贸易预测分析

三、中国美体塑身衣市场盈利预测分析

第十二章 2014-2018年中国美体塑身衣投资分析

第一节 2014-2018年中国美体塑身衣投资机遇及风险分析

一、美体塑身衣加盟投资潜力分析

二、美体塑身衣行业代理商投资风险分析

第二节 2014-2018年中国美体塑身衣细分行业投资情况机会及风险

一、男士美体塑身衣店投资机会与风险

二、女士美体塑身衣专卖店投资机遇分析

三、情趣美体塑身衣投资机会分析

第十三章 2014-2018年中国美体塑身衣行业投资战略研究 第一节 2014-2018年中国美体塑身衣企业竞胜战略

一、另类竞胜战略

二、出奇竞胜战略

三、终端竞胜战略

四、系统竞胜战略

五、简单竞胜战略

第二节 2014-2018年品牌美体塑身衣市场开拓战略

一、“滚雪球”战略

二、“采蘑菇”战略

三、“保龄球”战略

四、“农村包围城市”战略

五、“撒网开花”战略

一、公司简介

香港拉格薇国际服饰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创新科技为核心,结合以医学及人体工学为基础的国际服饰企业。LAGERV倡导以科技为先导,以设计为后盾,建立了由医学专家、人体工程智研咨询——专业市场调研报告网站

学家、设计师组成的三合一设计开发团队,潜心研究出以健康为依据,以舒适为导向,以美体为根本的内衣系列产品,是现代科技与前沿时尚结合的顶尖领导品牌。

拉格薇是一个优雅、知性、健康而富有社会使命的健康科技形体专家。引导中国女性“健康、优雅、自信”的生活理念,让中国女性把爱护乳房变成一种生活习惯。

拉格薇立志成为全球健康科技形体内衣第一品牌,创建具有持续竞争力的百年品牌,成为中国女性最喜爱的高端时尚品牌!

二、品牌文化

愿景:树立美体内衣企业标杆,带动美体产业健康发展 使命:为中国女性乳房健康保驾护航 理念:以内衣为载体传播爱与健康 价值观:忠诚、投入、感恩、创新、宗旨:魅力女人的缔造者 定位:健康科技形体专家

品牌构成:

1、产品:形体梳理瘦身衣、智能经络按摩文胸、女士理疗内裤、暖宫裤、男士保健内裤,以产品承载爱

2、服务:交流互动分享式服务,以内衣为载体,传播内衣知识、乳房保健、形体梳理常识,以服务分享爱。

3、活动:内衣沙龙、形体课程、会员俱乐部、乳房保健讲座,以活动交流爱。

4、公益:“粉红丝带”社区行、“关注健康、关爱美丽”高校巡回讲座,以公益传播爱。

三、品牌创始人介绍:何妙娇女士

香港拉格薇服饰(国际)有限公司 董事长 广州市古烁内衣有限公司 董事长 传奇夫人大赛 副主席

第十七届环球夫人大赛中国总决赛最具魅力夫人 广东省连锁经营协会 常务理事 中国健康美胸第一人 形体管理系统专家

中国高校魅力女性培训导师

中国高校大学生创业培训导师中国大学生NLP心理学顾问 粉红丝带积极响应及推动者

智研咨询——专业市场调研报告网站

公司主要产品系列:

一、LAGERV体梳理瘦身衣

二、LAGERV智能经络按摩内衣

三、LAGERV调整形内衣

四、LAGERV女士理疗内裤

五、LAGERV男士保健内裤

广州办事处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江南大道南689-709号盈熙商贸中心810-812 全国服务热线:400-886-2738 联系电话:020-39340841 传真:020-39342218 http://

中药行业经济运行态势 篇3

2006年钢铁业的并购势头大大强于2005年,和以往相比,2006年的并购有着明显的特点。

(一)真正意文的全球化。此次钢铁行业合作真正跨越了国界,过渡到完全国际化的阶段。20世纪初摩根建立美国钢铁集团,占据世界头号钢生产厂家是第一次大规模的行业合并;70年代新日铁成立并成为世界头号厂家为第二次钢铁业的大规模合并,但这两次并购基本属于“内战”。而米塔尔并购安赛乐、安赛乐收购多法斯科及塔塔钢铁与巴西CSN竟购Corus是真正意义上的超越国界。

(二)存在敌意收购。在米塔尔收购安赛乐之前,钢铁行业的兼并包括持续不断的小型合并和零星进行的大型收购,.而多数大型合并是成熟协议性质的合并而并非敌意收购。如英钢联和荷兰霍高文合并建立Corus集团、日本NKK与川崎钢铁公司合并为JFE公司以及欧洲三家主要钢铁公司合并为安赛乐集团等并非敌意收购。而2006年的安赛乐收购加拿大多法斯科及米塔尔对安赛乐的收购均属敌意收购。

(三)强强联合。米塔尔并购安赛乐、安赛乐收购多法斯科及塔塔与Cours的合并均属跨国企业的高市值、高产能合并,这些企业在原料供应和销售中,大多签署一年期的供货合同。目前来说,钢铁行业的合并意义在于规模的扩大。米塔尔与安赛乐合并后,钢年产量达到1.27亿吨,占到世界粗钢产量的近11%,这种规模是以往所未有过的。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钢铁行业将通过合并产生数家产能超过5000万吨甚至超过1亿吨的钢铁联合企业。安赛乐米塔尔还将至少再收购2至3家钢铁企业,使年产能达到1.5亿至2亿吨,从而达到控制原材料及成品价格的目的。

(四)企业自身资金收购。尽管钢铁行业的并购一浪高过一浪,但并购仍局限那些拥有足够现金流的钢铁企业,而并非资本市场的借人。参与收购的花费是极其昂贵的,要收购一家利润率较高的钢铁企业的花费通常是其市值的1.2-1.5倍,其他企业要筹集足够的资金用于并购并非易事。在安赛乐收购多法斯科公司以及米塔尔收购安赛乐的两宗案例中,这一特征表现得十分明显。

二、国内钢铁市场并购重组情况

(一)国内钢铁行业现状

从大跃进时代确立“以钢为纲”赶英超美的奋斗目标开始,中国钢铁行业经历了40年的发展,产量已经跃居全球第一。然而全球钢铁行业的格局已今非昔比。在米塔尔钢铁集团并购欧洲最大的钢铁公司阿塞洛之后,跨国钢铁巨头的体量变得大得惊人。相形之下,中国钢铁行业在全球竞争格局中的处境越来越不利。钢铁企业数量众多而单个企业的规模又相对偏小,一方面是整体产能过剩,另一方面则是单个企业在全球竞争中的话语权越来越弱。整合迫在眉睫。

实际上,钢铁行业内最近已经开始了一系列“极速整合”,快得让人有应接不暇之感。2005年8月,鞍山钢铁集团与本溪钢铁集团联合重组为东北的鞍本集团;同年武汉钢铁集团整合鄂城钢铁集团及广西柳州钢铁集团,立志打造华中地区规模最大的钢铁集团;2006年2月,河北省内的唐山钢铁集团、宣化钢铁集团和承德钢铁集团宣布三方联合,新唐钢集团平地而起;到2006年8月,山东济南钢铁集团与莱芜钢铁集团联手共建山东钢铁集团,欲一跃成为全国重量级钢铁企业。而中国钢铁行业的龙头——宝钢集团也一直在将橄榄枝抛向诸多中小钢铁企业。

然而,雄心勃勃的极速联合远未形成实质性整合的功效。“不仅跨地区的联合重组遇到的障碍比较大、进展缓慢,就连主要产钢省市范围内钢铁企业的联合也出现一些困难。”中国钢铁协会改革调研组调研员杨大毅说。主要原因是在这场快速并购的洪流中,政府力量是推进整合的主导力量,但是国家、地方和企业三者之间的利益短期内却很难靠行政力量去调和。这最终形成了国内钢铁企业重组的“貌合神离”。只有理清这错综复杂的利益纠葛,才能找出真正提高中国钢铁企业竞争力的出路。

(二)国内钢铁业重组所面临的问题

谈起中国钢铁企业并购重组所遇到的阻力,大多数人都认为是由于所有权归属,集团或个人利益冲突以及认识不到位等原因。一是管辖关系复杂。既有中央企业,又有省属企业;既有国有企业,又有民营企业,复杂的利益关系给重组带来很大障碍。二是税收问题。企业重组直接关系到地区财政收入,存在一个综合协调问题。三是人员安排复杂。重组后由于所有权变更,对劳动力需求将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大量冗员的去留安排也是整合的一大难点,而高层变动更关系到管理人员的利益。实际上,国有或者国有控股钢铁企业占到中国粗钢产量比重的75%左右,并购重组的重点在国有企业、难点也在国有企业、工作核心在国有企业、希望也在国有企业。既然国有或者国有控股企业都处于中央政府的管制之下,甚至一些钢铁企业还是国资委下属企业,所以管辖权问题、税收问题、人员安置问题都是可以通过国家意志来解决的。问题在于,几千年来中国传统的封建文化、官本位文化以及在这种文化下的利益取向对重组构成了严重障碍。

(三)民营钢铁企业重组的启示

作为钢铁行业的主体,2006年国有钢铁企业在此方面做出了不少有益尝试,并取得了若干实质性突破。如2月28日,在河北省政府推动下,唐钢、宣钢、承钢三大钢铁集团合而为一;5月12日,在安徽省政府的撮合下,马钢完成了对本省合肥钢铁公司的收购。

不过令人遗憾的是,国有钢铁企业在并购与重组方面总体上进展缓慢,成功的案例并不多。虽然前几年宝钢收购步伐迈得有点迟缓,但近来已有不少动作,先后与马钢、太钢、八钢、韶钢结成战略联盟,并与包钢、重钢、济钢和莱钢或多或少有过接触。另外,宝钢还通过其资产运营部门频频在二级市场出手,购买邯钢等中等以上规模钢厂的股票。然而,从2006年就开始酝酿整合国内钢铁业的宝钢,却还没有实质性地并购一家钢铁企业。即使是国内的“鞍本”合并,至今仍然貌合神离。8月初,虽然山东省政府为了“肥水不流外人田”,积极策划以济钢和莱钢为基础组建山东钢铁集团,但由于双方主要领导无法妥善安排,原本计划10月底前基本完成组建和挂牌的时间表只得无限期推迟。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作为中国钢铁行业的一支重要力量,钢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25%以上的民营钢铁企业则是“一枝独秀”,其主导的并购重组触及到钢铁主业及其上下游相关产业。3月23日,邯郸的文丰钢铁、邢台的德龙钢铁两家民营企业与邯钢签署《建立战略联盟全面合作协议》。6月8日,沙钢出资20亿收购了产能为200万吨的淮钢91%的股权。到2006年底沙钢产能1500万吨,预计不久后将达到1800万吨:6月25日沙钢集团和上海复星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建龙钢铁集团人股通钢、控股新抚钢、新建双鸭山建龙、重启宁波建龙项目,加上河北的三个建龙公司,预计去年其钢产量规模在1500万吨,明年将达到2500万吨。8月9日,建龙钢铁与浙江舟山市政府签署协议,正式并购舟山最大的造船企业——浙江扬帆船舶集团有限公司,首次杀人造船行业。此外,由于民营企业利益主体单一,更多规模较小的企业要么相互间实行联合,要么加入更大一些的企业,表现出相当大的灵活性,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如果说此前的鞍本合并、柳钢与武钢联合重组乃至马钢重组合钢背后行政的力量若隐若现的话,那么,由民营钢铁企业间的重组则是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化重组。

(四)国有钢铁企业战略重组的出路

基于中国国情和前期的成功经验,企业重组必须坚持市场主导,国家意志推动的原则。中国钢铁业的并购重组要走先形式、后内容,先地区内、后地区外,先由大并小、后强强联合更为合适。就是遵循渐进性原则。这个渐进性实际上是给利益纷争找空间,为“人和”争取时间。重组真正的融合需要解决文化冲突,而从相对成功的河北省北部钢铁企业的重组中可以观察出“人和”先行的必要性。

必须看到,中国任何一家大的钢铁企业都有一个主宰企业的“美猴王”,而这些“美猴王”在成就了一个大企业的同时,在新时代会成为中国企业战略性结构调整与发展的阻力。因此,对急于推进的地区内实力相当的大企业重组,必须通过强有力的国家意志来解决“美猴王”的问题,在合适的时间内采取“换首”行动,由一个更为明确体现国家意志的“美猴王”来统一执掌大权,注入并形成新的文化内涵。这可能是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和现实但对企业重组最为有效的方法。

中药行业经济运行态势 篇4

一、中药制造业运行情况

(一)行业规模

2008年1~11月,我国中药制造业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749.09亿元,同比增长23.27%,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0.22个百分点。去年11月末,我国中药制造业资产总计为2299.68亿元,同比增长8.77%,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16个百分点;企业数为2019个,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30个;从业人员年均人数为43.18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87万人。其中:中药饮片加工业、中成药制造业企业数分别为611、1408个,占行业比重分别为30.26%、69.74%。中药饮片加工业、中成药制造业从业人员年均人数分别为6.71、36.47万人,占行业比重分别为15.54%、84.46%;中药饮片加工业、中成药制造业人均资产总计分别为48.16、54.20万元/人,比行业平均水平分别少

5.10、多0.94万元/人。中药饮片加工业、中成药制造业累计产品销售收入分别为329.17、1419.92亿元,占行业比重分别为18.82%、81.18%;累计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分别为36.75%、20.52%, 比行业平均水平分别高13.48、低2.75个百分点。中药饮片加工业、中成药制造业资产总计分别为323.16、1976.53亿元,占行业比重分别为14.05%、85.95%;资产总计同比增长分别为13.33%、8.06%,比行业平均水平分别高4.56、低0.71个百分点。

(二)资本/劳动密集度

2008年11月末,我国中药制造业人均产品销售收入为40.51万元/人,比上年同期增加了6.81万元/人;人均资产总额为53.26万元/人,比上年同期增加了2.45万元/人;单位产品销售收入为8663.13万元/单位,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122.19万元/单位;单位资产总额为11390.21万元/单位,比上年同期增加了20.71万元/单位。其中:中药饮片加工业、中成药制造业人均产品销售收入分别为49.05、38.93万元/人,比行业平均水平分别多8.54、少1.58万元/人。中药饮片加工业、中成药制造业人均资产总计分别为48.16、54.20万元/人,比行业平均水平分别少5.10、多0.94万元/人。中药饮片加工业、中成药制造业单位产品销售收入分别为5387.32、10084.66万元/单位,比行业平均水平分别少3275.81、多1421.53万元/单位。中药饮片加工业、中成药制造业单位资产总计分别为5288.99、14037.82万元/人,比行业平均水平分别少6101.22、多2647.61万元/单位。

(三)产销情况

2008年1~11月,我国中药制造业累计工业总产值为1965.91亿元,同比增长24.65%,增速比上年同期上升了1.62个百分点;累计工业销售产值为1858.80亿元,同比增长25.74%,增速比上年同期上升了1.94个百分点;产销率为94.55%,比上年同期增加了0.66个百分点。去年11月末,产成品资金占用为148.09亿元,同比增长12.11%,增速比上年同期上升了6.18个百分点。其中:中药饮片加工业、中成药制造业累计工业总产值分别为364.86、1601.05亿元,占行业比重分别为18.56%、81.44%;累计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分别为3 3.0 3%、22.89%,比行业平均水平分别高8.38、低1.76个百分点。中药饮片加工业、中成药制造业累计工业销售产值分别为349.97、1508.83亿元,占行业比重分别为18.83%、81.17%;累计工业销售产值同比增长分别为34.33%、23.90%,比行业平均水平分别高8.59、低1.84个百分点。中药饮片加工业、中成药制造业产销率分别为95.92%、94.24%,比行业平均水平分别高1.37、低0.31个百分点。中药饮片加工业、中成药制造业产成品资金占用分别为28.96、119.13亿元,占行业比重分别为19.56%、80.44%;产成品资金占用同比增长分别为10.51%、12.50%,比行业平均水平分别低1.60、高0.39个百分点。

(四)成本费用结构

2008年1~11月,我国中药制造业累计成本费用总额为1564.3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了282.33亿元。其中,累计产品销售成本为1154.83亿元,同比增长25.45%,增速比上年同期上升了0.42个百分点,累计产品销售成本占成本费用总额的比重为73.82%,较上年同期增加了2.18个百分点;累计产品销售费用为263.44亿元,同比增长14.64%,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0.93个百分点,累计产品销售费用占成本费用总额的比重为16.84%,较上年同期减少了1.49个百分点;累计管理费用为118.16亿元,同比增长12.80%,增速比上年同期上升了3.49个百分点,累计管理费用占成本费用总额的比重为7.55%,较上年同期减少了0.59个百分点;累计财务费用为27.93亿元,同比增长17.15%,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3.05个百分点,累计财务费用占成本费用总额的比重为1.79%,较上年同期减少了0.10个百分点。

其中:中药饮片加工业、中成药制造业成本费用总额分别为3 0 0.5 9、1263.78亿元,占行业比重分别为19.21%、80.79%。中药饮片加工业、中成药制造业产品销售成本分别为263.36、891.48亿元,占行业比重分别为22.81%、77.20%;产品销售成本同比增长分别为36.91%、22.42%,比行业平均水平分别高11.46、低3.03个百分点。中药饮片加工业、中成药制造业产品销售费用分别为18.35、245.09亿元,占行业比重分别为6.97%、93.03%;产品销售费用同比增长分别为14.97%、14.62%,比行业平均水平分别高0.33、低0.02个百分点。中药饮片加工业、中成药制造业管理费用分别为14.68、103.49亿元,占行业比重分别为12.42%、87.58%;管理费用本同比增长分别为-3.64%、15.60%,比行业平均水平分别低16.44、高2.80个百分点。中药饮片加工业、中成药制造业财务费用分别为4.20、23.73亿元,占行业比重分别为15.04%、84.96%;财务费用同比增长分别为20.28%、16.61%,比行业平均水平分别高3.13、低0.54个百分点。

(五)盈利情况

2008年1~11月,我国中药制造业累计利润总额为164.6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5.32亿元;亏损企业累计亏损额为9.62亿元,同比增长9.46%,增速比上年同期上升了20.03个百分点。去年11月末,我国中药制造业亏损面为21.84%,比上年同期减少了0.81个百分点;亏损深度为5.85%,比上年同期增加了0.18个百分点。其中:中药饮片加工业、中成药制造业累计利润总额分别为19.46、145.16亿元,占行业比重分别为11.82%、88.18%。中药饮片加工业、中成药制造业亏损企业亏损总额分别为1.74、7.89亿元,占行业比重分别为18.09%、82.02%;亏损企业亏损总额同比增长分别为23.15%、6.85%,比行业平均水平分别高13.69、低2.61个百分点。中药饮片加工业、中成药制造业亏损面分别为15.06%、24.79%,比行业平均水平分别低6.78、高2.95个百分点。中药饮片加工业、中成药制造业亏损深度分别为8.92%、5.43%,比行业平均水平分别高3.07、低0.42个百分点。

二、中药行业热点分析

(一)中药材市场低迷,名贵中药材价格首次大幅下滑

受金融危机逐渐向实体经济侵蚀的影响,全国中药材市场整体低迷,名贵中药材亦走动缓慢,价格近年来首度出现大幅下滑。据相关市场数据统计,从2008年10月份以来,大部分名贵药材有较大幅度降价,部分品种降幅达30%。广州采芝林药业总经理周路山分析,此次名贵药材大范围大幅度降价主要是受金融危机影响,导致全国物价普降,但是对上游产业影响不大。

名贵药材普降接近20%。近年来,随着世界范围“回归自然”潮流的兴起和部分珍稀中药材品种数量急剧减少,名贵中药材价格一路走高。以虫草为代表的部分贵稀药材更是水涨船高。据青海省相关统计,2001年的每公斤1万元左右的虫草到2007年飙升至每公斤10多万元,部分高端虫草每公斤价格甚至超过30万元。但近几个月以来,全国各大药材市场多数名贵药材价格都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平均降幅接近20%,以地产药材降价幅度最大,特别是虫草价格下调比较明显。数据显示,2008年11月中旬至今,2000条规格的虫草价格由12万~12.5万元左右降到9.5万~10万元左右,白皮统炉贝母也由650~750元每公斤下降至480~560元每公斤,下滑幅度接近30%;另外,国产洋参、鹿茸和人参等价格均有较大幅度的下跌。除了田七等少数品种的价格目前略有增长外,在以虫草为代表的部分品种的带动下,大部分贵稀药材价格都有不同程度的下滑。

大势仍是涨。据了解,贵稀中药材以零售为主,每年春节前后都是人参、虫草、燕窝等名贵药材的销售高峰,价格也会有所上扬,此次大幅降价的情况近年来首次出现。对于此次名贵药材大幅降价,业内人士分析,主要是虫草等几个品种的炒作囤货和夸大功效导致价格虚高的现象得到缓解,带动整体行情下跌;另外,一部分品种季节性采收,经销商和药农因资金链紧张而低价出售。药材价格出现波动是很正常的,不过这次幅度比往年大很多,就目前的经济形势而言,出现这样的降幅也很正常。由于名贵药材本身多为野生资源性动植物,每年产量一定,而且采收季节性比较强,因此此次降价对上游影响不大,但是目前的经济形势对经销商进货会有一定影响。也有人认为,目前上游10%~20%的降幅对名贵药材零售影响甚微, 这个幅度的降价还无法真正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名贵药材此次降幅较大,对上游种养类品种如国产洋参等会有较大影响,可能会降低收购价和药农种植的积极性,但野生珍稀类品种影响不大。据预测,大部分贵稀药材价格可能还会持续下滑,主要是看金融危机是否触底,随着经济好转,后期肯定会涨。

(二)中药材质量问题亟待解决

据调查显示,目前我国中药材质量存在以下五大问题亟待解决。

种质不清。种质是决定中药材质量的内在因素,不同种质的药材成分、药效不尽相同,甚至差异很大。在药材品种方面,以往有一定的研究,例如,我国药典收载的大黄为掌叶大黄、唐古拉大黄和药用大黄,秦艽收载了秦艽、麻花秦艽、山秦艽和粗茎秦艽。但是,对一些品种的变种则研究不够。一些专家研究表明,我国药材的化学多样性比较常见,即存在不同的化学型,例如,野生薄荷有薄荷酮型、胡薄荷酮型、香芹型等六个化学型,药用质量差距很大。此外,资源科学化学的发展,正在为区分不同种质药材之间不同化学成分提供更科学的依据。但是,与种质客观差异相对应的实际情况是:不加区别的采挖、种植、使用,药材内在的质量不可避免地存在先天不足。

科学种植、加工技术被忽视。药材是供药用的特殊商品,优良的栽培、加工技术才能保证药材的内在质量,因此在栽培年限、采收部位、采收期和加工方法等方面都有相应的要求。但是,为了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这些技术往往被忽视,较为典型的例子是“杀青”。大黄不是要六年后采挖、黄芪不是要栽培五至七年吗?等不及了,缩短为三年。党参现在也改为两年采挖,而且连手揉板搓的工序也省略了。

药材种植遇到“农残”问题。“农残”问题是随着药材种植业的不断扩大而逐步受到重视的。种植业必然会遇到病虫害的问题,药材也不例外,例如人参有黑斑病、枸杞有蛀蛾等等。在目前实际防治中,由于缺乏规范管理,经常不顾毒性,滥用农药。如种植枸杞时使用呋喃丹、1605等剧毒农药,甚至在采果期使用。最近有报道指出,美国在人参样品中检出农药残留五氯基甲苯,已向FDA报告。原本用农药防治病虫害无可厚非,但滥用农药已严重影响到药材的药用安全性,就必须严肃对待加强管理了。

药材质量科研工作有待加强。药材质量科研工作不足有两方面:其一,对药材标准的研究,因其成分的复杂和用药机理的复杂,制定定性、定量标准在目前还有很大困难。其二,药材生产如何规范化研究,缺乏这样的研究,也就无法从药材质量形成的角度有目的地稳定质量、提高质量。标准的研究和规范的研究是相辅相承的,由于我国药材生产情况复杂,更需要药材质量科研工作对药材生产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的研究,提供质量稳定的药材,促进药材标准科学、合理。

野生药材质量下降。长期以来,不同程度的掠夺性采挖,给野生药材资源带来了极大损害,许多药材不仅数量稀缺而且质量下降。许多药材特别是贵重药材往往是“越贵越采,越采越少,越少越差”。以杜仲、厚朴、黄柏三种木质药材为例,不分大小乱砍乱伐,甚至连收树种的成年树都所剩无几。还有野麝,几乎被一网打尽,现在麝香的质量连科研需要都很难满足。再如西藏虫草,现在价格涨到每斤几千元,质量明显不如以前。

三、2009年中药行业出口展望

2009年,是全球性金融危机对中药贸易影响进一步加剧的一年。从2008年11月以来的中药出口数据,已经感觉到2009年的中药产品出口将受到严峻考验——出口增幅趋缓或者出现下降。

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中药产品在国外多用于膳食补充剂、食品、食品添加剂等领域,与化学药品相比,需求弹性相对较大。同时,受文化认知的影响,中药在多数国家尚未进入主流医药市场,也未纳入医疗保险体系,若民众收入受到影响,对纳入医疗保险体系的药品需求依赖性更强。我国中药主要出口市场是日本、香港、韩国、美国(提取物)和东南亚,上述地区均不同程度的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部分进口商已倒闭,消费市场萎缩,进而影响到我中药的消费量。其他因素还包括人民币的大幅升值和其他主要货币的大幅波动,造成贸易商不敢贸然签约,第一季度出口滑坡将进一步显现;“三鹿奶粉事件”的不良影响以及“中国制造”的信誉危机,使得出口质检项目增加,费用增高,时间拉长,国内经营成本全面上升,而进口国也借机提高进口标准,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悄然抬头,金融危机裹挟着这些不利因素,使2009年中药贸易进入“严冬期”。

但也要看到,中医药在全球已得到广泛认可:首先,在世界卫生组织推动的“人人享有初级保健医疗”的战略目标影响下,传统医药、替代药物有望纳入国家的医疗体系,中医药作为疗效显著的传统医药必然会更广泛的服务于世界人民;第二,世界各国都在对传统医药实施立法管理,从法律层面确立中医药的地位,中药贸易就能获得更宽松的空间;第三,中成药较西药副作用小,在治疗疑难病症上较为突出,如在妇科杂症、抑郁症、风湿类关节炎等方面优于西药,特别是在抗击SARS及艾滋病等全球性重大疾病中,更有优秀表现。

2009年也是国家加大对企业政策性扶植力度的一年,部分商品出口退税有望一步调整;国家在促进出口贸易便利化方面将要出台一系列措施;新医保政策的出台将进一步促进国内生产,拉动内需,增强企业盈利能力;商会也要开展免费培训讲座、出口品牌产品推介、药品境外注册认证等服务,协助企业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在这样的机遇、危机双重作用下,中药出口企业在经历一轮优胜劣汰的梳理后,集中度将不断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强、出口产品质量稳定、拥有知名品牌的中药企业,会在“严冬期”积蓄力量,获得更好的发展。

中药行业经济运行态势 篇5

局及投资前景评估报告

以电作为能源进行加热的热水器通常称为电热水器。是与燃气热水器、太阳能热水器相并列的三大热水器之一。电热水器按储水方式可分为即热式和容积式(又称储水式或储热式)、速热式(又称半储水式)三种;容积式是电热水器的主要形式,按安装方式的不同,可进一步区分为立式、横式及落地式,按承压与否,又可区分为简易式(敞开式)和承压式(封闭式),按容积大小又可区分为大容积与小容积式。

中国产业信息网发布的《2013-2017年中国电热水器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及投资前景评估报告》共十章。首先介绍了电热水器相关概述、中国电热水器市场运行环境等,接着分析了中国电热水器市场发展的现状,然后介绍了中国电热水器重点区域市场运行形势。随后,报告对中国电热水器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最后分析了中国电热水器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预测。您若想对电热水器产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电热水器行业,本报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报告目录:

第一章 电热水器行业总体概述

第一节 电热水器概念及发展历程

第二节 电热水器行业特性分析

第三节 电热水器行业周期性分析

第四节 电热水器行业SWOT分析

第五节 电热水器行业产业链及上下游之间关联性分析

第二章 2012年世界电热水器行业市场分析

第一节 2012年世界电热水器行业运行环境分析

一、当前经济环境分析

二、经济政策对产业的影响

第二节 2012年世界电热水器市场竞争现状分析

第三节 2012年世界部分国家电热水器市场分析

一、欧洲地区

二、北美地区

三、亚洲地区

第四节 2013-2017年世界电热水器行业新趋势研究分析

第三章 2012年电热水器行业当前发展环境分析

第一节 2012年中国电热水器行业经济环境分析

一、2012年中国宏观经济分析

二、2013年中国宏观经济发展预测

第二节 中国电热水器行业政策法规解读

第三节 中国电热水器行业当前社会环境发展分析

第四章 2012年中国电热水器行业运行态势分析

第一节 2009-2012年电热水器行业市场运行状况分析

第二节 2012年中国电热水器行业市场热点分析

第三节 2012年中国电热水器行业市场存在的问题分析

第四节 2013年中国电热水器行业发展面临的新挑战分析

第五章 2010-2012年中国电热水器所属行业监测数据分析

第一节 2010-2012年中国电热水器行业规模分析

一、企业数量增长分析

二、从业人数增长分析

三、资产规模增长分析

第二节 2012年中国电热水器行业结构分析

一、企业数量结构分析

二、销售收入结构分析

第三节 2010-2012年中国电热水器行业产值分析

一、产成品增长分析

二、工业销售产值分析

三、出口交货值分析

第四节 2010-2012年中国电热水器行业成本费用分析

一、销售成本统计

二、费用统计

第五节 2010-2012年中国电热水器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一、主要盈利指标分析

二、主要盈利能力指标分析

第六章 2012年中国电热水器市场竞争格局透析

第一节 2012年中国电热水器竞争结构分析

一、现有企业间竞争

二、潜在进入者分析

三、替代品威胁分析

四、供应商议价能力

五、客户议价能力

第二节 2012年中国电热水器竞争现状分析

一、电热水器价格竞争分析

二、电热水器品牌竞争分析

第三节 2012年中国电热水器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一、电热水器市场集中度分析

二、电热水器区域集中度分析电话:400-600-8596 010-60343812

第四节 2013-2017年中国电热水器企业提升竞争力策略分析

第七章 2012年电热水器行业重点企业调研分析

第一节 企业1

一、企业简介分析

二、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第二节 企业2

一、企业简介分析

二、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第三节 企业3

一、企业简介分析

二、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第四节 企业4

一、企业简介分析

二、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第五节 企业5

一、企业简介分析

二、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第六节 企业6

一、企业简介分析

二、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第七节 企业7

一、企业简介分析

二、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第八节 企业8

一、企业简介分析

二、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第八章 2013-2017年中国电热水器行业市场盈利预测与投资潜力分析

第一节 2013-2017年中国电热水器行业投资环境分析

第二节 2013-2017年中国电热水器行业市场规模预测

第三节 2013-2017年中国电热水器行业盈利水平分析

第四节 2013-2017年中国电热水器投资机会分析

一、行业吸引力分析

二、行业区域投资潜力分析

第九章 2013-2017年中国电热水器行业前景展望及对策分析

第一节 2013-2017年中国电热水器行业发展前景展望

一、电热水器行业市场蕴藏的商机探讨

二、“十二五”规划对电热水器行业影响研究

第二节 2013-2017年中国行业发展对策研究

一、把握国家投资的契机

二、竞争性战略联盟的实施

三、市场重点客户战略实施

第十章 2013-2017年中国电热水器产业未来发展预测及投资风险分析

第一节 2013年电热水器行业存在的其他障碍分析

第二节 2013-2017年中国电热水器行业市场供需平衡分析

第三节 2013-2017年中国电热水器产业投资风险分析

一、政策风险

二、同行业风险

三、市场风险

四、财务风险

五、经营管理风险

六、其他风险分析

第四节 2013-2017年当前经济不景气环境下电热水器企业防范措施研究分析 图表目录:

图表: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速度

图表:全国粮食产量及其增速

图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月度同比)(%)

图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月度同比)(%)

图表:进出口总额(亿美元)

图表:广义货币(M2)增长速度(%)

图表: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情况

图表: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情况(%)

图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速度(%)

图表: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实际增长速度

图表:人口及其自然增长率变化情况

图表:2012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速(%)

图表:2012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速(%)

图表:2013年中国GDP增长预测

图表:国内外知名机构对2013年中国GDP增速预测

公路行业经济运行态势 篇6

一、客货运输业总体运行情况

(一)客运量继续增长,增幅回落

2008年前三季度,全国共完成旅客运输177.4亿人次,累计同比增长7.5%;旅客周转量合计为17556.7亿人公里,累计同比增长7.6%。从增速来看,2008年前三季度客运增长速度比上一年有较大幅度下滑。从各运输方式来看,公路客运量累计完成163.1亿人次,同比增长7.4%,增速比上年下降了4个百分点,累计完成的客运量占全部客运量的91.94%,仍然是最主要的客运方式。

(二)货运量稳步增加,增速微升

去年前三季度,全社会累计完成货运量179.8亿吨,同比增长12.5%,增速比上年同期略有上升。公路仍然是最主要的货运方式,占全社会累计完成货运量73.97%,累计完成货运量133亿吨,同比增长13.7%,增速比上年同期上涨了1.7个百分点。

(三)公路建设投资规模有所下滑

根据交通运输部网站信息统计,去年前三季度,公路水路交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324亿元,同比增长1.6%,增幅分别比上半年和上年同期下降1.9个和5.7个百分点。其中公路建设完成投资4433亿元,同比下降0.9%;沿海港口建设完成投资519亿元,同比增长10.4%;内河水运建设完成投资121亿元,同比增长12%。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分别完成投资2421亿元、1259亿元、1644亿元,其中东部、西部地区同比分别增长6.8%和1.8%,中部地区同比下降7.3%。

二、去年3季度公路运输运行情况

(一)公路客货运情况

客运稳步增长,平均运距稍有上升。截至去年9月底,公路运输累计完成客运量163.1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7.4%,旅客周转量9316.2亿人公里,比上年同期增长9.4%。公客运量和旅客周转量增幅, 都比上年大幅减少。从平均运距来看,去年前三季度全国公路客运平均运距为57.12公里,比上年同期略有上升。分地区来看,在客运量方面,广东、江苏、山东和河南等排在前列,主要是一些经济发达省份、用工大省以及人口大省;而在旅客周转量方面,广东、四川、江苏和浙江处于领先位置。而西部省份如西藏、青海和宁夏等客运量和周转量都有限。在增速方面,多个省市的客运量和周转量出现了负增长。具体来看,去年前三季度,广东省旅客周转量最高,为11470766万人公里,周转量占全国旅客周转总量的12.31%。而天津累计增速最快,达到23.7%。北京、山西、上海、浙江、四川、西藏的增速为负。其中,北京去年前三季度旅客周转量出现4.1%的负增长,一定程度与奥运因素有关,西藏同比增长-22.3%。在客运量方面,广东客运量最高,为160400万人,同比增长17%。天津客运量增速最大为28.8%,前三季度为4942万人次。上海、福建、湖南、西藏客运量出现负增长,其中西藏负增长28.8%。

货运增长迅速。在货运量方面,去年前三季度,全国货运量为133亿吨,同比增长13.7个百分点,增速比上年同期略有上升,其中去年9月份当月完成15.9亿吨。而在货物周转量方面,去年前三季度全国货物周转量为9458.4亿吨公里,累计比前年同期增长16.1%,比上年同期略有下降。分地区来看,山东作为经济和资源大省,公路货运量排在全国首位,前三季度累计达到145351万吨,增速为29%。而广东、浙江、辽宁、山西、河北等经济发达省份或者资源丰富省份的公路货运量也排在全国前列。从增长速度来看,内蒙古排在首位,为29.2%,北京和西藏出现了负增长。在货物周转量方面,度山东仍为全国最高,达到9977755万吨公里,同比增长35.5%。其次是广东,为7582673万吨公里,同比增长了17.8%。北京和西藏则出现了负增长。

(二)公路运输总体环境

宏观经济增速回落,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去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0163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9%,比上年同期回落2.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800亿元,增长4.5%,加快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101117亿元,增长10.5%,回落3.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78714亿元,增长10.3%,回落2.4个百分点。由于次贷危机蔓延,全球经济普遍放缓,我国经济未来几个月也将出现困难。固定资产投资平稳较快增长,投资结构有所改善。去年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6246亿元,同比增长27.0%,比上年同期加快1.3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99871亿元,增长27.6%(9月份增长29.0%),加快1.2个百分点;农村固定资产投资16375亿元,增长23.3%,加快2.1个百分点。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三次产业投资分别增长62.8%、30.2%和24.8%,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同比加快21.7个百分点。分地区看,东、中、西部地区城镇投资分别增长22.7%、35.4%和29.5%,中西部投资增速明显快于东部。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提高,价格上涨压力趋缓。去年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865元,同比增长14.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5%;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3971元,增长19.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0%。居民消费价格涨幅继续放缓,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幅出现回落。居民消费价格上涨7.0%(9月份上涨4.6%,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涨幅比上年同期高2.9个百分点,但比上半年回落0.9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上涨6.7%,农村上涨7.7%。国内市场销售增速继续加快,城乡消费均较快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7886亿元,同比增长22.0%(9月份增长23.2%),比上年同期加快6.1个百分点。

汽车产销量双双突破700万辆,增速回落。进入2008年,受国际环境和国内宏观调控影响,我国汽车工业经历了严峻的考验。从前三季度汽车工业发展形势来看,基本上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尤其是进入三季度后,7月、8月连续两个月的产销下降使汽车增速出现放缓,使三季度汽车产销量明显低于一、二季度。与上半年相比,增幅回落4.36个百分点和6.58个百分点;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幅回落10.43个百分点和12.52个百分点。截至9月底,汽车产销量双双超过700万辆,分别达到731.31万辆和722.9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35%和11.94%。

三、业内热点及投融资情况

(一)《公路保护条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去年8月15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简称《公路保护条例》草案)全文公布,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经进一步修改后,将提交国务院审议。业内人士高度关注并呼吁尽快出台《公路保护条例》,认为这对解决公路保护工作所面临的众多“痼疾顽症”来说,非常必要和紧迫。据了解,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公路网规模的不断扩大,公路保护工作中出现了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公路街道化、超限运输、占路及毁坏公路设施等影响公路安全、完好、畅通的行为日益严重,与公路相关的法律纠纷也日益增多,这些都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公路事业的健康发展。特别是公路车辆超限超载问题,虽经过2004年至2006年3年的集中整治,取得了一定的遏制效果,但治理超限超载运输仍缺乏系统的、强有力的监管措施与处罚手段。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作为我国第一部规范公路建设和管理的法律,1998年生效施行的《公路法》确立了公路保护工作的基本原则和制度,赋予了交通主管部门和公路管理机构实施公路保护的责任和必要的手段。但《公路法》的规定比较原则,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够强,相关的部颁规章受法律效力和立法权限的限制,无法有效地解决公路保护工作所面临的新问题。只有尽快制定《公路保护条例》,细化和明确《公路法》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公路保护法律制度,才能促进公路事业健康发展。

(二)国家交通运输部编制完成地震灾后公路恢复重建规划

去年7月20日,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国家交通运输部在四川、甘肃、陕西三省交通厅有关工作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汶川地震灾后公路恢复重建规划》(简称《重建规划》)。据悉,《重建规划》已上报国家发改委汇总,经国务院批准后将正式实施。据悉,《重建规划》的范围包括四川、甘肃、陕西3省12个市州的51个县(市、区),总面积近13.2万平方公里,规划期为3年(2008年至2010年)。《重建规划》明确提出,用3年左右的时间,恢复重建灾区交通基础设施,提高重要国省干线公路的抗灾能力和交通保障能力;恢复重建灾区重要国道、省道,修复和建设一批高速公路项目,保障干线公路畅通;努力恢复农村公路损毁路段,同时恢复县乡客运站的服务功能,为灾区群众提供安全、便捷的出行条件。根据对地震灾害情况的分析并借鉴国际经验,《重建规划》在恢复重建公路网中,按每个县至少建设一条抗灾能力较强公路的标准,专门划定了“一环三纵四横十联”总规模5000公里的灾区“生命线公路网”。据悉,“生命线公路”是指建设条件相对较好并具有较强应急交通保障能力的公路。在未来建设“生命线公路网”项目时,其抗震设防标准将比其他公路提高一度。

(三)河南高速再开通285公里

去年下半年,河南省交通建设要完成230亿元投资,高速公路建设要确保年内实现通车285公里,年底全省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4841公里,继续保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全国第一的位置。河南省交通厅新闻发言人表示,截至去年7月底,全省交通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39.67亿元,为年度投资计划的60.7%。在已完成的投资中,高速公路建设累计完成投资77.19亿元,为年度投资计划的59.4%。截至目前,京港澳高速公路郑州至漯河段、安阳至新乡段改扩建项目已经开工,连霍高速郑州至洛阳段(改扩建)、大广高速省界至南乐段各项前期工作也已基本完成。去年后几个月,全省交通建设要确保年内完成230亿元的投资目标,确保高速公路年内实现通车285公里,到2008年底全省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4841公里。省交通厅将督促加快大广高速省界至南乐段、连霍高速郑州至洛阳段(改扩建)等计划开工项目的前期工作,确保年内顺利开工建设;督促焦桐高速公路温县至巩义段等8个项目的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建设。

(四)广西投入逾千亿元用于公路水路建设

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厅表示,根据“十一五”交通规划和掀起交通建设新高潮初步方案,“十一五”后三年,广西将投入超过1038亿元用于公路水路交通建设。其中公路建设将投入900亿元以上,新开工高速公路1200公里以上,建成高速公路1120公里以上,广西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将超过3000公里;水运建设将投入138亿元,新增沿海港口万吨级以上泊位31个、新增吞吐能力3200万吨以上,广西万吨级以上泊位达到65个,吞吐能力突破1亿吨。据统计,去年上半年,广西累计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91.1亿元,同比增长18.5%,完成投资量创广西交通建设历史同期最高纪录,在西部地区位列第4ㄢ

(五)贵州去年公路建设计划投资近200亿元

去年贵州省以公路为重点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克服严重雪凝和洪灾的影响,全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起步良好,进展顺利。全年计划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200亿元,同比增长21%。其中,公路建设计划完成投资198.5亿元,同比增长21%。1月到6月,全省公路建设投资累计完成86.2亿元,重点公路建设完成投资51.3亿元,同比增长24.2%,公路路网改造和农村道路建设完成投资34.9亿元,同比增长26.4%。

目前,全省在建高速公路519.2公里,总投资338亿元,项目总体进展情况较好。全省在建二级公路项目共有16个,分别是习水至新站、湄潭至余庆、绥阳至道真、麦架至肖家坳、迓架至大兴、贞丰至安龙、施秉至青溪、罗甸至羊里、凯里至雷山、江口至石阡、惠水至长顺公路、凯里至施秉、兴仁至安龙、柏果至火铺、玉舍至马场以及红果至威舍,以上项目概算总投资近100亿元。截至去年6月,已累计完成投资近25亿元。

另外,全省计划建设通乡油路108条共计3036公里,总投资16.3亿元,建设通村公路1265条共计1.2万公里,总投资9.8亿元,计划实施通村油路建设试点项目64个共计515公里,总投资1.5亿元。去年计划开工建设贵阳至清镇高速公路,公路长度约16公里,估算投资12亿元;清镇至织金公路,建设长度约69公里,估算投资约47亿元;板坝至江底,建设长度约127公里,估算投资约78亿元。力争开工建设长度约168公里的遵义至毕节国家高速公路,估算投资107亿元。同时,计划开工铜仁至玉屏公路,建设长度约62公里估算投资约35亿元;麻尾至驾欧公路,建设长度约28公里,估算投资约15亿元。

(六)未来3年黑龙江投资243亿元建设农村公路60799公里

黑龙江省农村公路办召开了全省农村公路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贯彻落实全省加快公路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总结工作,安排部署今后三年建设任务。去年,全省农村公路建设项目3208项,总投资815000万元,建设总规模20800公里,为实现“五年任务三年完成”的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大亮点。今后三年,全省要投资2 4 3亿元、建设农村公路60799公里,到2011年,县(市)与乡(镇)之间实现三、四级以上公路相连接,所有乡镇和行政村通硬化路面公路。

(七)重庆:力争5条高速公路开工

据悉,去年重庆市力争开工奉节-巫溪、沿江通道涪陵-丰都、丰都-石柱、三环涪陵-南川和万盛-南川段共5个项目231公里,总投资约201亿元。目前,奉节-巫溪前段工作已基本具备开工条件。另外,2009年力争开工沿江通道主城-涪陵和丰都-忠县、出省通道万州-达州以及三环合川-铜梁段共4个项目212公里,总投资约176亿元。丰都-忠县和万州-达州是出省通道,其中万州-达州与四川在2009年同步开工建设。2010年力争开工省际出口通道重庆-大足和黔江-恩施、三环永川-綦江段共3个项目232公里,总投资约180亿元。重庆-大足和黔江-恩施段均为省际出口通道,三环永川-綦江段有利于发展渝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并能加强与成渝高速、渝黔高速和成渝辅助通道的联系。2011年力争开工沿江通道忠县-万州和三环铜梁-永川段共2个项目146公里,总投资约100亿元。2012年力争开工三环合川-长寿、省际出口通道万州-利川、巫溪-安康段共3个项目170公里,总投资约140亿元。目前正在陆续启动这些项目的工程可行性研究。

外贸行业经济运行态势 篇7

一、我国外贸运行状况

(一)出口增速明显回落,进口增速先升后降

去年以来,我国外贸出口同比增长速度明显回落,对经济增长的抑制作用加大。去年前三季度出口总额10740.6亿美元,同比增长22.3%,增速回落4.8个百分点。从各季度增长情况看,受上年基数影响,出口增速逐季小幅上升,一、二、三季度增幅分别为21.4%、22.3%、23.0%。世界经济增长放缓,特别是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经济减速明显,使我国出口商品的需求受到抑制。而人民币升值加快、劳动力成本提高、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国家降低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及对部分商品出口加征出口关税或提高出口关税率、加工贸易限制类产品目录扩大并明确限制某些产品出口等政策性因素,也是外贸出口减速、外贸企业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我国外贸进口同比增长速度明显提高。去年前三季度进口总额8930.7亿美元,同比增长29.0%,增速提高9.9个百分点。从各季度增长情况看,国际商品价格的大幅攀升,推动上半年进口增速明显加快,一、二季度增幅分别为28.6%、32.4%;随着我国经济增长下滑和需求放缓以及国际商品市场价格的高位回落,三季度进口增速减缓到26.3%,9月进口增长21.3%为2008年以来最低增速。但如果扣除价格因素,那么2008年以来,我国实际进口总额增速则呈下滑态势。例如2008年前7个月,我国进口商品价格指数达到119.5左右,即进口商品平均价格上涨高达19.5%,而前7个月31.1%的进口总额增长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进口总额增长仅在11%左右。而2007年全年我国进口总额增长为20.8%,进口商品价格指数平均仅在105左右,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后,2007年我国实际进口总额增长15.8%左右。因此,2008年前7个月我国实际进口总额增速要比2007年全年低4.7个百分点。实际进口总额增速大幅下滑主要有两方面的因素:首先,国际经济减速使我国加工贸易受到影响,加工贸易增速出现放缓;其次,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飙升和国内经济景气下降,也使我国进口受到制约。

(二)贸易顺差规模明显下降

随着进口增速持续高于出口增速,去年以来我国贸易顺差明显收窄。前三季度累计贸易顺差1809.9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6%,净减少49.2亿美元。但同时,随着近期进口增长速度的大幅回落,累计贸易顺差的降幅正在急剧缩小,由去年前2个月的同比下降29.3%,缩小到去年前3个月的下降10.9%,前5个月的下降8.8%,前7个月的下降9.1%,前8个月的下降6.2%,前9个月的下降2.6%。进、出口商品的价格涨势差距较大,是造成我国贸易顺差明显下降的关键因素。按照前7个月我国出口商品价格平均指数109.6和进口价格平均指数119.5计算,我国商品贸易条件仅为91.7,这表明我国商品贸易条件出现了急剧恶化。但同时必须意识到,贸易顺差下降并不意味着净出口对去年我国GDP增长是负面影响,从实际贸易量看,去年前7个月实际出口量增速为12.5%,而实际进口量仅为9.8%,从不变价计量的GDP核算看,我国净出口仍对我国GDP增长有正的拉动作用。尽管外贸顺差规模略有缩小,但外商投资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外商投资实际使用外资金额743.74亿美元,同比增长39.85%,前9个月国家外汇储备增加3773亿美元,同比多增100亿美元。前9个月外汇储备月均增速达到419亿美元,虽然不及上半年月均468亿美元的增速,但仍超过上年月均增长385亿美元的水平。截至9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19056.0亿美元,同比增长接近33%。

(三)前三季度我国外贸运行主要特点

一是一般贸易进口快速增长,加工贸易加剧萎缩。去年以来,我国一般贸易进口大幅上涨,其项下贸易顺差规模明显下降。而加工贸易进出口增速明显回落,增幅大幅度低于一般贸易,显示出我国加工贸易政策调整的效果。去年前三季度,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9565.7亿美元,增长35.9%。其中,出口增长26.9%,比上年同期减缓5.1个百分点;进口增长47.3%,比上年同期加快22.7个百分点。同期,加工贸易进出口8034.1亿美元,增长13.8%。其中,出口增长15.6.%,比上年同期下降5.8个百分点;进口增长10.8%,比上年同期下降3.1个百分点。加工贸易的加剧萎缩主要是要素、资源(环境)价格渐次调整背景下的趋势性结果。而加工贸易进口的低速增长必然导致未来出口增速的回落及顺差的减少,进而导致外贸进出口整体增速的持续回落,对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将造成不利影响。前三季度,一般贸易顺差449.8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减少400.3亿美元,成为贸易顺差规模缩小的主要因素,而加工贸易顺差2140.9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02.2亿美元,继续发挥着贸易平衡稳定器的作用。

二是国有企业进口增长显著,外资企业进出口增长缓慢。去年前三季度,国有企业进出口4805亿美元,增长32.6%,占同期我国进出口总值的24.4%,比上年同期提高1.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增长18.9%,占同期我国出口总值的18.3%;进口增长44.2%,高出同期总体进口增速15.2个百分点,占同期我国进口总值的31.8%。由于外商投资企业主要从事加工贸易,随着加工贸易政策的调整,其进出口增速大大低于国有、集体和私营企业。前三季度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10805亿美元,增长19.7%。集体、私营企业及其他企业进出口增长强劲,前三季度进出口4062亿美元,增长32.2%。前三季度,国有企业是三类企业中唯一出现逆差的企业类型,进出口逆差869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561亿美元。而非国有企业仍然是推动贸易顺差的主要力量,前三季度其他企业进出口顺差156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08亿美元;外商投资企业顺差1118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07亿美元。

三是金融危机导致我国对欧美贸易增长明显减缓。在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双边贸易中,去年前三季度,欧盟继续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欧双边贸易总值为3225.2亿美元,增长25.9%,比上年同期回落1.9个百分点,分别高于同期中美、中日双边贸易增速12.1个和8.1个百分点,其中,我国对欧盟出口增长25.6%,比上年同期回落5.2个百分点;自欧盟进口增长26.7%,比上年同期提高5个百分点;对欧盟贸易顺差118.42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7%。同期,美国继续为我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中美双边贸易总值为2515.0亿美元,增长13.8%,比上年同期回落1.8个百分点,其中,我对美出口增长11.2%,比上年同期回落4.6个百分点;自美国进口增长22.1%,比上年同期提高7个百分点;对美贸易顺差1267.7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5%。日本仍然为我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去年前9个月中日双边贸易总值为2 0 2 7.0亿美元,增长17.8%,比上年同期加快3.8个百分点,其中,我对日本出口增长16%,比上年同期提高4.9个百分点;自日本进口增长19.2%,比上年同期提高2.9个百分点,对日本贸易逆差310.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9.1%。我国对新兴经济体贸易增速呈现升降互见格局,印度在我国10大贸易伙伴中位列第十位,去年前9个月中印双边贸易总值为420.5亿美元,增长54.9%,发展速度位于前10大贸易伙伴之首。

四是进出口贸易结构继续改善。为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缓解国内能源资源紧张状况,去年以来,我国逐步调整加工贸易禁止类和限制类产品目录,取消或降低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调整部分商品进出口关税。随着政策调整成效的初步显现,在出口商品中,机电产品出口增势良好。去年前9个月,我国机电产品出口6170.0亿美元,增长24.0%,占同期我国出口总值的57.4%,比上年同期提高0.8个百分点。其中,电器及电子产品出口2562亿美元,增长22.3%;机械及设备出口2 0 0 9亿美元,增长22.6%。高新技术产品出口3108亿美元,增长20.6%。

二、2008年全年我国外贸发展趋势预测

当前,导致我国外贸增长放缓的不利因素明显增多,既有人民币升值速度加快和外贸政策调整累积效应的影响,也有美国经济下滑拖累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影响,还有国际资源能源价格大幅提高、国内物价明显上升、资源及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影响,以及国内货币政策从紧、流动资金不足的影响等。从发展趋势看,这些影响因素短期内难以明显改观,我国外贸进出口增长将面临严峻挑战。

(一)次贷风暴进一步恶化我国外贸发展环境

从目前情况来看,次贷危机已转化成全球金融危机,并有进一步转变成经济危机的可能,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将进一步加深,美国、欧盟和日本三大经济体经济增长前景黯淡甚至出现衰退迹象,必然拖累世界经济增长水平进一步下滑。去年8月份,美国经济数据已经极不乐观:新屋销售仅有46万套,创17年最低;旧房销售中间价为每套20.31万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9.5%,为历史最大跌幅;失业率持续走高,达6.1%,创7年来新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表的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说,受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金融危机冲击,世界经济正进入“严重低迷”时期。为此,IMF将近两年世界经济增长预期分别下调至3.9%和3.0%,大大低于上年5.0%和2006年5.1%的增速,为2002年以来最低增速。其中,主要发达经济体的经济状况“已经或接近于衰退”,近两年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增速分别为1.5%和0.5%,远低于上年的2.6%。此次金融危机的发源地——美国2008年的经济增长预计为1.6%,2009年则只有0.1%;意大利经济近两年都将为负增长,德国经济2009年的增长率为零,西班牙和英国经济2009年的增长率均为负值。金融危机也使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深受影响,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速也开始明显放缓,一些国家还同时面临通胀上行的压力。据预测,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2008、2009两年的经济增速分别为6.9%和6.1%,低于上年的8.0%。国际经济低迷将进一步收缩我国外部需求,出口增速减缓和贸易顺差的缩减将不可避免。

(二)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高位放缓,有利于减轻我国进口成本压力

一方面,全球经济放缓必然导致需求下降,通胀压力会有所减轻。近期世界各国通胀率纷纷呈现见顶回落,例如,去年8月份,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出现近两年以来的首次下降,较7月份下降0.1%,较上年同期上升5.4%,低于7月份时创下的5.6%的17年高点;欧元区的年通胀率为3.8%,与7月份的峰值相比下降0.1%。另一方面,国际初级产品价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元汇率走势和投机资本的流向。从目前情况看,美元进一步贬值引发初级产品价格持续上涨的因素基本消失,也会使部分投机资本减少商品期货市场投机炒作,从而减缓初级产品价格上涨的压力。例如国际油价在去年7月初创下每桶147.27美元的历史最高位后出现了连续下降走势,目前已跌破75美元;作为贱金属价格走势的代表,铜价跌至每吨5250美元,创下自2006年3月以来的新低;包括锌、镍、铝在内的其它贱金属也跌至3年半以来的最低水平;玉米和小麦等大宗农产品的价格也跌至一年以来的最低水平。未来不排除还会出现原油等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可能,但这种上涨将很难持久。初步预计,全球通货膨胀在2008年上升到高点后已有所减弱,我国进出口企业成本压力也将有所减轻。

(三)涨跌互现的美元走势将有利于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

美元走势对世界经济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初步估计本轮美元贬值周期已接近尾声。从目前来看,美元继续明显贬值已越来越不符合美国的利益:一是美元贬值推高了进口商品价格,加大输入型通胀压力;二是美元持续贬值打击了外资对美国经济的信心,2007年下半年美国吸收的境外私人投资减少了三分之二。如果这一趋势延续下去,对依靠“输血”维持运转的美国经济将是致命打击;三是美元历经7年的大幅贬值后,如果再度大幅贬值将很可能会对美元的国际地位造成更深刻的伤害。此外,美国降息周期基本结束,美国政府近期不断发出“强势美元符合美国国家利益”的政策调整信号。因此,美元贬值幅度将逐步趋缓,今后将进入有升有降的筑底阶段。

在一定的名义汇率水平下,如果美元币值上升,人民币币值就相对下降,人民币升值压力将减弱。同时,随着国内经济增速放缓,贸易顺差以及外汇储备趋于回落,人民币升值的内在压力也在缓解。预计2009年人民币将进入双向变动阶段,持续单边下跌走势基本结束,将有利于缓解出口成本压力。但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次贷危机、特别是房地产业恶化趋势仍未结束,金融市场继续动荡,解决长期积累的财政和贸易赤字问题更非易事。因此,强势美元所需要的经济支撑面目前还没有出现。此外,在目前汇率形成机制下,美元汇率的见底回升必然导致人民币对欧元、英镑、日元等其他主要货币汇率的大幅提升,使我国对美国以外的贸易伙伴的出口受到一定影响。

(四)外贸政策调整有利于缓解企业出口压力

近年来,为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抑制贸易顺差过快增长,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措施。2009年这些政策将继续发挥作用,在有利于促进外贸结构优化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同时,将对进出口增长产生持续影响,特别是在国内外经济环境的恶化情况下,部分政策的制约作用有过激之嫌。为防止出现因出口大幅下滑而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被动局面,帮助企业树立信心、渡过难关,国家及时对出口退税政策进行了适当调整,自2008年11月1日起,提高纺织品、服装、玩具等商品的出口退税率,共涉及3486项商品,大约占海关税则中全部商品总数的25.8%。主要包括:一是适当提高纺织品、服装、玩具等劳动密集型商品出口退税率;二是提高抗艾滋病药物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退税率。这是继去年8月1日后再调出口退税率。调整共涉及2831项商品,约占海关税则中全部商品总数的37%。经过这次调整以后,出口退税率变成5%、9%、11%、13%和17%五档部分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由11%提高到13%;部分竹制品的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1%,此次调整涉及3486项商品, 约占海关税则中全部商品总数的25.8%。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适当提高纺织品、服装、玩具等劳动密集型商品出口退税率。二是提高抗艾滋病药物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退税率。届时, 中国的出口退税率将分为5%、9%、11%、13%、14%和17%六档。

(五)进口商品数量会有一定增长

去年以来,尽管我国经济持续减速,且未来可能继续有所减速,导致生产需求直接受到影响,但在未来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共同作用下,我国经济仍将保持一定增长,对能源原材料等需求将会持续增长;同时,在我国资源约束、环境压力等因素推动下,利用外部资源将是大势所趋,我国对境外商品,尤其是能源原材料等初级产品的需求,将会持续增长。

(六)我国外贸进出口增长速度将明显回落

国内外经济环境趋紧和政策调整产生叠加效应,使我国出口形势面临严峻挑战,而且这些影响因素及其发展趋势在短期内难以改变。预计2008年,我国对外贸易总体仍将延续出口放缓、进口加速格局,贸易顺差迅猛扩张势头将得到逆转。2008年全年我国进出口规模将达到26877亿美元,比2007年增长23.6%。其中,出口将增长21%,增幅比上年下降4.7个百分点,比前三季度下降1.3个百分点;进口将增长27%,增幅比上年提高6.2个百分点,但比上年前三季度减缓2百分点;全年实现贸易顺差2600亿美元,比2007年下降近1%。外贸顺差从2007年增长50%到2008年出现下降,将使净出口成为经济减速的最大因素。同时,在全球金融大动荡和经济放缓的大背景下,国内FDI增速的强劲已经显示出外国投资者仍然看好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预计全年实际利用外商投资将比上年增长25%左右。

铁路行业经济运行态势 篇8

2008年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完成14.6亿人,同比增长10.6%;货物发送量完成33亿吨,同比增长4.6%;铁路旅客周转量完成7728.3亿人公里,同比增长7.1%;铁路货物周转量完成25118,同比增长3.7%。全年全国铁路完成基本建设投资3300亿元以上,同比增加1500亿元以上,增长86%,是“十五”完成基建投资总额的108%;完成新线铺轨3369公里、复线铺轨2 8 5 6公里,投产新线1600公里、复线1790公里、电气化铁路2630公里。举世瞩目的京沪高速铁路于去年4月18日全线开工,迅速形成会战态势,到年底已完成投资530多亿元。京津城际铁路,去年8月1日胜利通车并实现了安全平稳运营,在国内外产生巨大影响,成为我国铁路建设史上的又一座里程碑。

一、铁路运输生产情况

(一)铁路建设投资情况

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从去年4月开始攀升,主要用于大规模铁路建设。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去年1~11月完成3048.1亿元,同比增长92.1%。2008年全国铁路完成基本建设投资3300亿元以上,同比增加1500亿元以上,增长86%,是“十五”完成基建投资总额的108%;完成新线铺轨3369公里、复线铺轨2856公里,投产新线1600公里、复线1790公里、电气化铁路2630公里。全年新开工项目80多个,投资规模超过1万亿元。根据惯例,年底投资一般进入收尾阶段,然而2008年却出现了“翘尾”现象。为了拉动内需,中央在2008年四季度增加安排的1 0 0 0亿元的投资中,250亿元用于加快铁路、公路、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其中铁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就达150亿元。

2008年4月18日,举世瞩目的京沪高速铁路全线开工,迅速形成会战态势,到年底已完成投资530多亿元。上海-南京、北京-石家庄、石家庄-武汉、天津-秦皇岛等客运专线和兰州-重庆、贵阳-广州、南宁-广州等跨区域通道项目先后开工,并实现良好开局。武汉-广州、郑州-西安、宁波-台州-温州、温州-福州客运专线进入全线铺轨阶段,福州-厦门客运专线主体工程基本完成,这五个项目2009年将建成投产。哈尔滨-大连、广州-深圳-香港 (广深段) 、厦门-深圳等客运专线,以及太原-中卫 (银川) 、宜昌-万州、精河-伊宁-霍尔果斯等铁路建设加快推进。

2008年8月1日,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和世界一流水平的我国第一条时速350公里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胜利通车并实现了安全平稳运营。合肥至南京、合肥至武汉、青岛至济南、石家庄至太原等客运专线相继建成投产。北京南、天津、武昌、青岛等一批现代化客站投入使用,加上近几年相继建成的一批新客站,到2008年年底已有51座现代化客站建成投产。

(二)铁路运输生产情况

总体情况。2008年铁路部门坚持内涵扩大再生产,进一步扩大运输能力,提高运输效率,保持了几年来客货运量持续较大幅度增长的形势。在客运上,铁路部门充分发挥第六次大面积提速的效应,利用好新增能力,优化客运组织,客运量的增长幅度创历史新高。在货运上,铁路部门深入实施“一主两翼两线三区域”战略,推进战略装车点建设和路企直通运输,在高起点上实现了货运量较大幅度的增长。特别是进入2008年第四季度后,受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出现了运输需求不足的情况,铁路部门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加强客货营销工作,努力增加客货运量。

2008年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完成14.6亿人,同比增加1.03亿人,增长10.6%;货物发送量完成33亿吨,同比增加1.69亿吨,增长4.6%;铁路旅客周转量完成7728.3亿人公里,同比增长7.1%;货物周转量完成25118亿吨公里,同比增长3.7%。

在抗击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斗争中,集中全路资源以最快速度恢复运输秩序,夺取了疏运旅客、抢运电煤、抢运救灾物资的全面胜利,为全国的抗灾救灾提供了可靠的运输保障。“3.14”拉萨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发生后,确保了青藏铁路大动脉的安全畅通,为拉萨等地区经济社会秩序的迅速恢复作出了积极贡献。“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全路奋起抗震救灾,在最短时间内抢通受损线路,圆满完成了抢险人员和救灾物资运输及伤员转运任务,为全国的抗震救灾作出了重要贡献。围绕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落实“平安奥运”目标,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建立站车反恐防爆“五道防线”,整治站车环境,提高服务质量,不仅确保了奥运期间铁路运输安全和职工队伍稳定,而且圆满完成了涉奥运输任务,为成功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国际金融危机以及国内经济增长减速的情况下,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迅速行动,增加基建投资,扩大建设规模,加快建设进度,积极主动地落实拉动内需的任务。进一步提升了铁路对外开放水平,增强了我国铁路的国际影响力。

货运情况。2008年,全国铁路全年完成货运总发送量33亿吨,比上年同期增长4.6%。分类别来看分析,去年1~11月,全国铁路完成货运总发送量30.5亿吨,比上年同期增长5.8%,其中累计完成货物发送量30.4亿吨,同比增长5.8%,完成行包发送量0.12亿吨,同比增长9.5%。全年完成货运总周转量25118亿吨公里,比上年同期增长3.7%。分类别分析,去年1~1 1月铁路完成货运总周转量23167.83亿吨公里,同比增长4.9%,其中累计完成货物周转量22904.64亿吨公里,同比增长4.9%,完成行包周转量263.19亿吨公里,增长11.9%。全国铁路货物日均装车达146283车,同比增长4.3%。

分铁路企业属性看,国家铁路、地方铁路和合资铁路所完成的货运量占铁路货运总发送量的比重为83.46%、8.05%和8.49%,占货物周转总量的比重分别为94.21%、0.59%和5.2%。国家铁路仍然是铁路运输的主力军,在铁路运输距离上也占有明显优势。2008年,铁道部坚持把国家利益和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除了确保抗灾救灾物资运输之外,还圆满完成了东北地区粮食、迎峰度夏电煤突击抢运及军事运输任务。

客运情况。2008年,全国铁路全年完成旅客发送量14.6亿人,比上年增加1.03亿人,增长10.6;完成旅客周转量7728.3亿人公里,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505.78亿人公里,增长了7.1%。分类别来看,1~11月,全国铁路完成旅客发送量13.5亿人,比上年增加1.4亿人,增长11.4%;完成旅客周转量7222.54亿人公里,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508.81亿人公里,增长了7.6%。其中,国家铁路、地方铁路和合资铁路所完成的客运量占铁路客运量的比重为98.82%、0.32%和0.86%,占旅客周转总量的比重分别为99.48%、0.07%和0.44%。

2008年,是我国铁路客运水平飞速发展的一年。去年4月11日,国产时速350公里的首列国产化CRH3高速动车组在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下线,我国也由此成为世界上仅有几个制造时速350公里高速铁路移动装备的国家之一。预计2009年底之前,将有57列陆续下线投入运营。而高速铁路建设也开始全面展开,铁路“高速时代”正朝我们一步步走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享受到高速铁路带给我们的生活便利,乘坐火车渐渐成为一种享受高品质生活的代名词。去年8月1日,京津城际铁路正式开通运营。京津城际铁路线路全长120公里,动车组列车最高运营时速350公里,北京南至天津全程直达运行时间控制在30分钟以内。京津城际铁路建设和运行测试充分考虑了各种安全隐患,如天气、人为故障、灾害、停电等因素,在实验阶段,工作人员设计了1040多个场景进行相关测试,确保京津城际铁路拥有世界一流铁路技术和列车技术安全保障。作为奥运会重点配套工程的京津城际铁路,不仅为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提供了良好的运输条件,而且形成了北京到天津的“半小时经济圈”雏形。

二、铁路行业动态

(一)我国铁路技术创新取得了新的重大突破

去年12月21日,我国自主研发的长编组卧铺动车组投入京沪铁路运营,表现出了安全可靠、平稳舒适、节能环保等优良性能。去年12月29日,我国自主研制的6轴9600千瓦大功率电力机车也成功下线。此外,760台国产6轴7200千瓦和8轴9600千瓦大功率和谐型电力机车已经投入使用,在大秦、京广、京沪等铁路货运中充分显示出其良好的动力性能和性价比。

我国在时速200公里动车组技术平台上进行再创新,成功搭建了世界铁路最先进的时速3 5 0公里动车组技术平台,国产时速350公里动车组批量生产,并投入京津城际铁路运营。通过京津城际铁路建设与运营实践,在高速铁路线路基础、通信信号、牵引供电、调度指挥、旅客服务等方面,取得一系列重大技术创新成果,初步形成了我国时速350公里高速铁路技术标准体系,并已成功运用到其他客运专线建设。

此外,铁路部门通过在大秦铁路开展和谐型机车牵引2万吨重载组合列车验证和提速综合试验研究,2008年大秦铁路年运量达到3.4亿吨。“青藏铁路工程”和“大秦铁路重载运输成套技术应用”, 分别通过200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和一等奖评审。

(二)《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年调整)》颁布实施

去年10月31日,《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年调整)》(以下简称《调整规划》)经国家批准正式颁布实施。《调整规划》将加大客运专线、区际干线和煤运系统建设规模,以及加快既有铁路技术改造作为调整的重点内容。一是扩大快速客运网络。二是完善路网布局和西部开发性新线。三是构建以煤炭运输为主体的区际大能力通道。四是大规模改造既有铁路。

(三)国务院批复两万亿元铁路投资计划应对金融危机

全球金融危机已经触及中国实体经济,增加固定投资一直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国务院批复的铁路投资额已经达到2万亿元,其中在建项目的投资规模超过了1.2万亿元。未来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投资可能还会增加。我国大规模的铁路建设目前正在各地全面展开,截至2008年11月,全国正在建设的铁路重点工程达150条,总投资超过1.2万亿元。铁路建设投资已成为拉动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的有力支撑。从2008年10月初开始到去年11月中旬,仅仅1个多月时间,包括北京到石家庄、石家庄到武汉、天津到秦皇岛等高速客运专线在内开工建设的铁路重点工程就达到了11条。去年四季度铁道部门可以完成1500亿元以上的铁路投资,基本上相当于前三个季度投资的总和。如此大规模、高密度的铁路建设,在中国铁路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

三、2009年铁路发展展望

根据2009年全国铁路工作会议精神,全国铁路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加快发展、创新发展、集约发展、安全发展和全面发展,有序高效地推进大规模铁路建设,加快技术装备现代化步伐,深化内涵扩大再生产,加强和改进经营管理,继续推进铁路改革,确保运输安全稳定,进一步改善职工生产生活条件,提高政治工作水平,实现铁路又好又快发展,为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国60周年。按照这一总体要求,2009年全国铁路的建设、运输和改革的工作重点是:

(一)铁路基本建设

2009年铁路全年计划完成基本建设投资6000亿元,完成新线铺轨5148公里,复线铺轨3462公里,新线投产5849公里,复线投产4662公里,电气化投产5606公里。从2010年至2012年,铁路平均每年将完成基建投资6000亿元以上,铁路建设项目遍及31个省市自治区。铁道部要求统筹各种建设资源,坚持质量、安全、工期、投资效益、环境保护和技术创新“六位一体”,以标准化管理为抓手,强化建设管理,确保各项建设任务圆满完成。

一是加快项目前期工作。2009年铁路拟安排新开工项目70项,投资规模达1.5万亿元,争取上半年全部批复可研,三季度前全部批复初步设计。按照“坚持程序、提高效率、确保质量“的要求,全面做好项目前期工作。统筹安排勘察设计资源,加快勘察设计进度,并提高质量。铁道部进一步密切与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联系,建立前期工作的高效协调机制,集中力量抓好北京-沈阳客运专线、上海-昆明客运专线、合肥-福州客运专线、郑州-徐州客运专线、西安-兰州客运专线、兰州-乌鲁木齐第二双线等重点项目审批工作,确保这些项目年内开工建设。认真落实部省合资建路协议,协调促进地方政府履行征地拆迁责任和投资承诺。根据《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调整方案,提前做好2010年重点项目的前期工作,着手编制铁路“十二五”规划,增加今后几年基建项目储备。

二是狠抓在建工程管理。以客运专线和长大干线为重点,国家铁道部统筹抓好施工组织、设计供图、物资供应等关键环节,确保工程进度。武汉-广州、郑州-西安、宁波-台州-温州、温州-福州、福州-厦门客运专线抓好铺轨、系统集成和联调联试工作,确保如期开通运营。京沪高速铁路以制架梁、路基预压、无砟轨道生产为重点,打好攻坚战,整体推进工程建设。哈尔滨-大连、上海-南京、北京-石家庄、石家庄-武汉等客运专线以及包头-西安、太原-中卫(银川)等铁路项目,优化施工方案和资源配置,确保完成年度任务。兰州-重庆、贵阳-广州、南宁-广州等铁路项目,加快征地拆迁进度,突破工程难点,迅速掀起施工高潮。

三是加强对建设工作的领导。在铁路建设规模大、范围广的情况下,国家铁道部将充分发挥政府监管职能,进一步加大项目决策、组织协调和监督工作力度,继续加强对建设项目的审计监督和执法监察,加大经营业绩考核中对铁路建设考核的权重。各铁路局充分发挥建设管理主体作用,依法按程序对合资铁路建设进行监管,对局管内铁路项目的征地拆迁、资金到位、安全质量监督和工程进度等工作加大协调力度,依法按程序将合资铁路的各项管理纳入铁路局管理范畴。按照党组织隶属关系,铁路局党委对合资铁路公司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实行统一领导。充实建设管理力量,充分发挥建设管理机构的作用。精心安排,提前介入项目前期和开通运营的各项工作。

(二)铁路客货运输

2009年, 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将达到16.1亿人,同比增加1.5亿人;货物发送量33亿吨,同比持平。铁路部门将采取多项措施完成客货运输任务。一是在货运市场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将加大客运增运增收力度。2009年铁路将优化客车运用方案,增加北京至天津、北京至广州、北京至上海、北京至哈尔滨、上海至昆明、广州至深圳等线路的动车组列车对数,在客流饱满区段增加动车组重联比例,开好卧铺动车组列车。同时,铁路还将安排好合肥至南京、合肥至武汉、石家庄至太原、青岛至济南等新投产客运专线客车开行方案,充分利用新线能力。2009年铁路将进一步健全票额利用动态分析制度,灵活调整客票限售区段,扩大席位复用和票额共用,实现客运能力利用最大化。二是为加大货运营销力度,将进一步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运价、服务为基础的货运营销机制,提高铁路货运的竞争能力。简化货运办理手续,最大限度方便货主,巩固扩大铁路货源;继续实施“一主两翼两线三区域”战略,统筹利用新线和既有线能力,优化车流径路,综合提高干线及两翼线路通过能力;加强区域运输组织,实现东北、西北、西南地区货运量较大幅度增长。据悉,铁路还将进一步优化集疏运方案,确保大秦线实现3.8亿吨、侯月线实现2亿吨年运量目标,力争战略装车点、大客户货运量占全路总货运量的50%以上。三是进一步完善与地方政府的协调机制,继续搞好煤炭、石油、冶炼、粮食、化肥等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宗物资运输,加大向国家重点建设项目、重点企业和涉农物资的运力倾斜,确保军运任务以及抢险救灾物资运输,实现口岸运量进一步增长。

(三)铁路改革与对外开放

一是深化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2009年,铁路部门将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认真落实部省关于加快铁路建设的合作协议,发展合资建路模式,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加快铁路建设的积极性。支持和鼓励保险、信托、大型企业等机构投资者以及民间资本和外资出资修建铁路,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资铁路建设。充分发挥大秦、广深及铁龙公司等既有上市公司的融资平台作用,通过增资扩股等方式持续融资。实施新一批股改试点项目,做好各方面准备,择机上市融资。争取扩大铁路建设债券发行规模,加强与商业银行的战略合作,千方百计降低债务性融资成本。争取国债及其他财政性资金支持,更好地发挥财政性资金对社会投资的引导和带动作用。

航空行业经济运行态势 篇9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严重打击了航空运输市场,国际航线、货运市场受到较大冲击。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国内航空运输的需求缩水。2008年民航全行业累计完成运输总周转量、旅客运输量、货邮运输量,分别为374亿吨公里、1.92亿人次和403万吨,比上年分别增长2.4%、3.3%和0.2%。增长率同比分别下降17.1、13和14.8个百分点。全行业实现运输飞行392万小时、186万架次,同比分别增长6.3%、4.8%。截至2008年11月,全行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860亿元,同比增长12.9%,全行业累计亏损近40亿元,其中航空公司累计亏损70.7亿元;民航各机场累计盈利7.4亿元,较上年同期降低81.8%。自去年5月份以来,全行业均处在亏损状态。2008年,我国三大航空公司国航、东航、南航分别完成旅客运输量3424.87万、3705万、4314.32万人次,同比分别下降1.7%、5.3 9%、上升0.9 3%;实现货邮运输量8 9.9万吨、88.7万吨、63.61万吨,同比分别下降3.8%、5.64%、1.06%。

一、民航业生产情况

(一)交通运输业生产情况

2008年全年,全国共完成旅客运输239.6亿人次,累计同比增长7.7%;旅客周转量合计为23304.7亿人公里,累计同比增长7.9%;累计完成货运量244.5亿吨,同比增长9.3%,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1.8个百分点。在铁路、公路、水运、民航四种运输方式中,公路货运量增长最快,客运量也保持稳定增长;铁路客货运量增长稳定;水运客运量同比增速略有下滑;受多种因素叠加影响,民航客货运量同比增长甚微,低于全社会客货运量增长的平均水平,与铁路、公路运输方式相比中增幅最小。

(二)民航业生产情况

民航生产运输。据民航局初步统计,2008年民航全行业累计完成运输总周转量、旅客运输量、货邮运输量分别为374亿吨公里、1.92亿人次和403万吨,比上年分别增长2.4%、3.3%和0.2%。增长率同比分别下降17.1、13和14.8个百分点。其中,国际航线旅客运输、港澳航线客货运输为负增长。预计通用航空完成作业飞行11.9万小时。2008年,全行业实现运输飞行392万小时、186万架次,同比分别增长6.3%、4.8%。2008年,全行业实际净增运输飞机120架,比原计划减少14架。年末运输飞机在册架数为1254架。取消航班计划执行率低于50%和取得航班经营许可而未安排航班飞行的航线经营许可,全年共取消810条,每周6489个航班。截至2008年底,我国共有16家航空公司开通了至47个国家108个城市的定期客货运航线,其中客运航线247条,货运航线54条;53个国家的95家外航开通了至我国238条客运航线,150条货运航线。但可用空域资源、人力资源、基础设施资源仍处在紧张局面。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民航、支线航空、航空货运、国际航空、通用航空发展仍相对落后。特别是企业国际竞争力处于明显劣势,市场份额较少。

2008年四季度为航空业的传统淡季,民航总周转量呈逐月下降趋势,货运方面下滑尤为显著,进入去年12月,货邮运输量和周转量同比下滑达到两位数。客运方面始终保持低速增长。2008年四季度,客座率及载运率持续下降,均低于上年同期水平。去年11月,国内航线的正班客座率为75.9%,正班载运率为67.4%;港澳航线的正班客座率为68.4%,正班载运率为57.1%;国际航线的正班客座率为68.6%,正班载运率为58.7%。去年12月,国内航线的正班客座率为73.3%,正班载运率为66%;港澳航线的正班客座率为66.3%,正班载运率为54.9%;国际航线的正班客座率为68%,正班载运率为54.9%。去年11月飞机日利用率合计为9.1小时/日,12月飞机日利用率合计为8.6小时/日,其中大中型飞机日利用率超过合计水平。飞机日利用率同比略有下滑。

民航运输效益。截至2008年11月,全行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860亿元,同比增长12.9%,成本费用2888.8亿元,同比增长23.0%,全行业累计亏损近40亿元,其中航空公司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940.7亿元,同比增长6.3%,成本费用2001.8亿元,同比增长17.9%,累计亏损70.7亿元;民航各机场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75.2亿元,同比增长14.8%,成本费用267.6亿元,同比增长32.1%,累计盈利7.4亿元,较上年同期降低81.8%。自去年5月分以来,全行业均处在亏损状态。2008年1~11月,全行业成本费用的增速比主营业务收入高出近一倍,其中航空公司接近两倍,亏损严重。成本费用居高不下导致民航业资产负债率上升。2008年前三季度,行业资产负债率为70%,航空公司为84%,已接近国际公认85%高度财务风险临界点。去年下半年,在国家出台的积极刺激内需的十项措施配合下,三大国有航空公司首次获得国家注资,在一定程度上暂缓了财务危机,但是财务风险仍然存在。

民航安全服务。截至2008年12月31日,全行业运输航空连续安全飞行49个月、1375万小时。事故征候万时率有所下降,达到了0.28,同比下降3%。发生通用航空事故6起,同比增加5起;发生事故征候119起,其中严重事故征候13起,同比持平。保持了运输航空的持续安全。南航获得飞行安全“五星”奖,国航获得飞行安全“四星”奖,东航、海航获得飞行安全“二星”奖,上航、深航获得飞行安全“一星”奖,飞行学院获得飞行训练安全“二星”奖。

二、主要航空公司运营情况

我国三大航空公司国航、东航、南航分别完成旅客运输量3 4 2 4.8 7万、3705万、4314.32万人次,同比分别下降1.7%、5.39%、上升0.93%;实现货邮运输量89.9万吨、88.7万吨、63.61万吨,同比分别下降3.8%、5.64%、1.06%。

(一)中国国际航空公司

2008年,国航完成旅客运输量3424.87万人次,同比下降1.7%;旅客周转量660.13亿客公里,同比下降1.5%;货邮运输量89.9万吨,同比下降3.8%。综合全年来看,在运量方面,从去年6月起国航总运输周转量同比下滑,导致全年运输周转量同比下降3%;在运力方面,国航全年客运运力有所增长,但货运运力同比增长基本为负。受运量和运力的综合影响,国航货运率为56.3%,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比上年略有上涨,而客座率为74.9%,同比下降3.6个百分点。

2008年四季度,各月客运量同比均略有增长,其中国内市场恢复较快,但随着传统淡季的到来,客运量逐月下降。由于运力投入同比增幅超过客运增幅,客座率也有所下滑。国际航线和港澳航线受全球经济等不定因素的影响较大,同比仍为负增长。同时,受经济环境影响,进出口贸易量减少,导致货运载运率下滑,货运市场仍面临挑战。受国际航运市场低迷以及油价波动影响,2008年国航预计大额亏损。其中燃油套期保值合约公允价值亏损约达68亿元。

2 0 0 8年1 0月公司新引进一架A330、两架A321客机,和一架TU-204货机。同时出售退出两架B737-300飞机,并退租一架经营性租赁B737-600飞机。去年11月, 公司新引进一架A321客机。同时退出一架B747-400combi客机并将改装为货机。12月新引进一架A321和一架B737-800客机。退出一架B737-600,同时一架B747-400客机将改装为货机。截至2008年12月底,机队总数为243架。

(二)中国东方航空公司

2008年,东航共完成旅客运输量3705万人,同比下降5.39%;货邮运输量88.7万吨;总周转量760693.9万吨公里,同比下降1.39%。2008年,东航共计执行航班316200班,正常267497班,正常率为84.60%,高于全行业平均水平2.22%,位居全行业第一。全年东航共实现安全飞行76.7万小时。东航全年载运量同比下降较大,国际航线和货运方面在后半年降幅尤为显著。2008年前三季度公司亏损约人民币2 2.9 2亿元,资产负债率为98.49%,财务负担沉重;2008年下半年以来,全球经济衰退迹象明显,航空运输需求急剧下滑使得民航业面临全行业的危机,并且第四季为航空市场的传统淡季,预计公司2008年度将出现大幅度的经营亏损。公司航油套期保值合约于2008年12月31日的公允价值损失约为人民币62亿元。

(三)中国南方航空公司

2008年,南航共完成旅客运输量4314.32万人次,同比增长0.93%;货邮运输量63.61万吨,同比减少1.06%;客座率为73.49%,同比减少0.71个百分点;总体载运率为64.68%,同比增加0.11个百分点。去年11月27日南方航空公司获国家注资30亿元。公司预计2008年业绩要出现亏损。2007年同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8.52亿元人民币;每股收益为人民币0.42亿元。

(四)海南航空公司

公司2008年度业绩出现亏损。公司2007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6.51亿元;每股收益为人民币0.18元。截至2008年11月11日,海航共有176架飞机,其中客机147架,公务机16架,货机13架。去年12月23日,海南航空公司旗下成员渤海租赁和大新华快运航空,分别获得天津市政府通过保税区投资有限公司注入的共5亿元资金,成为首家获得政府注资的民营航空公司。

(五)上海航空公司

上航航油套期保值合约于2008年12月31日的公允价值损失约为人民币1.7亿元,预计公司2008年度业绩亏损额达8.7亿元。公司2007年同期净利润为-4.35亿元,每股收益-0.402元。

三、2009年民航业展望

2008年民航业亏损严重,航空运输总周转量、旅客运输量、货邮运输量的增长幅度,已降至自改革开放以来的最低点。2009年民航业发展面临形势不容乐观,必须采取措施积极应对。

(一)2009年民航发展目标

2009年民航工作的总体要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以确保航空运输持续安全为首要任务,以扩大航空需求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主要着力点,以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为强大动力,以推动科技进步和提高人员素质为根本途径,以服务人民群众和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做好各项工作,实现民航平稳较快发展。2009年民航发展的主要预期指标是:全行业运输总周转量、旅客运输量、货邮运输量分别为413亿吨公里、2.2亿人次和437万吨,比2008年增长10%、11%和8%左右。通用航空作业飞行小时比上年增长10%左右。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达到800亿至1000亿元。2009年安全工作主要目标为:防止运输航空重大事故;防止劫机、炸机时间,杜绝空防事故;防止通用航空重大事故;防止重大航空地面事故和特大航空器维修事故;运输航空事故征候万时率不超过0.6。

(二)2009年民航发展挑战

在国际方面,金融危机影响加深。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今年世界经济增长将明显减速,国际贸易和国际旅游增长将放慢,这将导致全球航空需求尤其是国际航空需求下降甚至出现负增长。据国际航空运输协会预测,2009年全球航空运输业务可能出现实际性下滑,客运量预计下降3%,而2008年增长2%;是客运量继2001年下降2.7%之后的首次下降。货运量预计下降5%,2008年下降1.5%。行业收入预计下降至5010亿美元,比2008年减少350亿元。国内方面,国民经济增速放缓。企业经营困难加剧,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缓慢,将导致航空运输需求下降;出口减速也将影响航空货运需求。国际国内融资环境将趋紧,汇兑风险也将增加。据民航经济运行实验室预计,2009年国内航线运输总周转量的高、中、低预期分别为12.7%、9.6%和6.4%,国际航线总周转量的高、中、低预期分别为2%、1%、4%。若不考虑突发事件影响,2009我国民航运输总周转量的增速将在3.7%至9.8%的区间,民航业盈利空间依然很小。

(三)2009年民航发展机遇

运营成本降低。伴随国际油价滑落,国家发改委决定从2008年12月19日起,航空煤油出厂价格从每吨7450元下降到5050元,每吨降价2400元,降幅达到32%。加上航空煤油进销差价及综合采购成本差价,国内航空煤油零售价从原来的8 1 5 0元/吨下调至5 7 5 0元/吨,下调幅度达29.5%。预计2009年航空公司航油成本压力将有所下降。国家政策支持。在中央扩大内需政策的带动下,民航大规模增加基础建设投资。国家注资国有航空公司、返还基金、实行税收优惠,一系列政策措施改善了航空业经营条件,增强了航空公司抵御风险的能力。

(四)2009年民航发展任务

扩大航空需求。创建航空运输服务品牌,与旅游等部门联手创建新的服务模式。在完善京沪快线运营模式的基础上,设立新的空运快线。加强航空枢纽建设。在严格控制高峰时段起降架次的前提下,在繁忙机场增加起降时刻50个左右,用于开辟航线和增加航班。充分利用大都市周边辅助机场,缓解大都市机场起降时刻不能满足需求的矛盾。继续落实支线航空补贴政策,鼓励航空公司对老少边穷地区有市场前景的100条航线增加班期,适当提高对经营这些航线的补贴标准。对航空公司新开辟支线,给予独家经营权3年保护期。支持航空公司增加至新兴市场国家及非洲、中东地区的国际航线。对特殊政策性国际航班实行补贴,同时对经营这些航线的航空公司在其他国际航线申请审批中给予一定优先权。

支持国内航空公司联合经营国际航线。鼓励航空公司开辟货运航线、增加货运航班。支持航空公司之间开展货运营销合作。积极推进东北地区通用航空政策试点工作,在东北和西部偏远地区或经济欠发达地区兴建通用航空机场和辅助基础设施。依托现有通用航空企业,加大投入逐步建立民航通用航空应急救援体系。支持有条件的通用航空企业使用小型航空器,从事短途客货邮业务。支持社会力量购买私用、自用航空器,引导和促进公众对通用航空消费。

控制运力投放。2010年以前,对于新设航空公司的申请,原则上仍不予受理;加快审批已申请并符合条件的货运航空公司和分公司的设立。按照公司计划,预计2009年增加飞机241架(含2008年推迟至2009年交付的飞机16架),退出飞机43架,净增飞机198架,飞机净增座位数比上年增长16%。严格审批新增引进运输飞机项目;鼓励航空公司尽可能取消或推迟已订购并计划于今年引进的飞机;及时退租到期的由境外经营租赁和湿租的飞机,采取停飞、出售或客改货等方式,加大退出老旧飞机的力度。引导航空公司之间运力调剂。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2009年民航重点建设项目22个,包括:天津滨海机场飞行区扩建、上海虹桥机场扩建、乌鲁木齐地窝堡机场扩建工程3个竣工项目;昆明新机场、合肥新机场、阿里机场、杭州萧山机场扩建、长沙黄花机场扩建、重庆江北机场飞行区扩建、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航路雷达管制工程、成都区域管制中心工程、西安区域管制中心工程9个续建项目;南昌昌北机场扩建、广州白云机场扩建、深圳宝安机场扩建、成都双流机场扩建、拉萨贡嘎机场扩建、西安咸阳机场扩建、西宁曹家堡机场扩建、民航运行管理中心工程、沈阳区域管制中心工程、乌鲁木齐区域管制中心工程10个新开工项目。抓紧完成民航灾后重建项目建设。落实好2008年中央新增民航30亿元投资项目。继续推进北京新机场前期工作。加快已经具备各项前期工作条件项目的审核、审批程序,尽快开工建设。

食品行业经济运行态势 篇10

一、食品制造业运行情况

(一)行业规模

2008年1~11月,我国食品制造业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6662.10亿元,同比增长28.51%,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0.58个百分点。去年11月末,我国食品制造业资产总计为4834.49亿元,同比增长16.76%,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0.83个百分点;企业数为7101个,比上年同期增加了639个;从业人员年均人数为139.81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了5.67万人。

分行业来看:焙烤食品制造、糖果制造、调味品制造、乳品制造、方便食品制造企业数分别为1079、595、978、756、1031个, 占行业比重分别为15.20%、8.38%、13.77%、10.65%、14.52%。焙烤食品制造、糖果制造、调味品制造、乳品制造、方便食品制造从业人员, 年均人数分别为20.91、11.32、19.15、21.04、25.53万人, 占行业比重分别为14.96%、8.10%、13.70%、15.05%、18.26%;焙烤食品制造、糖果制造、调味品制造、乳品制造、方便食品制造, 人均资产总计分别为21.04、30.47、44.77、46.36、26.34万元/人, 比行业平均水平分别少13.54、少4.11、多10.19、多11.78、少8.24万元/人。焙烤食品制造、糖果制造、调味品制造、乳品制造、方便食品制造累计产品销售收入分别为684.45、468.48、975.22、1375.95、1081.97亿元, 占行业比重分别为10.27%、7.03%、14.64%、20.65%、16.24%;累计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分别为35.57%、29.44%、27.79%、17.94%、28.60%,比行业平均水平分别高7.06、高0.93、低0.72、低10.57、高0.09个百分点。焙烤食品制造、糖果制造、调味品制造、乳品制造、方便食品制造资产总计分别为439.82、344.94、857.33、975.42、672.47亿元,占行业比重分别为9.10%、7.13%、17.73%、20.18%、13.91%;资产总计同比增长分别为19.62%、18.64%、9.96%、19.00%、15.70%,比行业平均水平分别高2.86、高1.88、低6.80、高2.24、低1.06个百分点。

(二)资本/劳动密集度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推动了食品制造业资本/劳动密集度的提升,这表现为人均产品销售收入、人均资产总额以及单位资产总额的同比增长。2008年11月末,我国食品制造业人均产品销售收入为47.65万元/人,比上年同期增加了8.58万元/人;人均资产总额为34.58万元/人,比上年同期增加了3.63万元/人;单位产品销售收入为9381.92万元/单位,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289.02万元/单位;单位资产总额为6808.19万元/单位,比上年同期增加了397.76万元/单位。

分行业看:焙烤食品制造、糖果制造、调味品制造、乳品制造、方便食品制造人均产品销售收入分别为32.74、41.38、50.92、65.39、42.37万元/人,比行业平均水平分别少14.91、少6.27、多3.27、多17.74、少5.28万元/人。焙烤食品制造、糖果制造、调味品制造、乳品制造、方便食品制造人均资产总计分别为21.04、30.47、44.77、46.36、26.34万元/人,比行业平均水平分别少13.54、少4.11、多10.19、多11.78、少8.24万元/人。焙烤食品制造、糖果制造、调味品制造、乳品制造、方便食品制造单位产品销售收入分别为6343.36、7873.55、9971.56、18200.39、10494.40万元/单位,比行业平均水平分别少3038.56、少1508.37、多589.64、多8818.47、多1112.48万元/单位。焙烤食品制造、糖果制造、调味品制造、乳品制造、方便食品制造单位资产总计分别为4076.20、5797.38、8766.13、12902.43、6522.47万元/人,比行业平均水平分别少2731.99、少1010.81、多1957.94、多6094.24、少285.72万元/单位。

(三)产销情况

经济增速虽然逐季放缓,但食品制造业产销增速仍然加快。2008年1~11月,我国食品制造业累计工业总产值为6997.07亿元,同比增长30.37%,增速比上年同期上升了1.53个百分点;累计工业销售产值为6792.94亿元,同比增长29.86%,增速比上年同期上升了1.13个百分点;产销率为97.08%,比上年同期减少了0.35个百分点。去年11月末,产成品资金占用为388.76亿元,同比增长33.82%,增速比上年同期上升了14.41个百分点。

分行业看:焙烤食品制造、糖果制造、调味品制造、乳品制造、方便食品制造累计工业总产值分别为713.32、463.06、1043.00、1423.55、1109.85亿元,占行业比重分别为10.19%、6.62%、14.91%、20.34%、15.86%;累计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分别为38.03%、24.50%、28.90%、19.61%、30.26%,比行业平均水平分别高7.66、低5.87、低1.47、低10.76、低0.11个百分点。

焙烤食品制造、糖果制造、调味品制造、乳品制造、方便食品制造累计工业销售产值分别为700.75、466.61、1001.27、1353.96、1096.58亿元,占行业比重分别为10.32%、6.87%、14.74%、19.93%、16.14%;累计工业销售产值同比增长分别为37.61%、27.45%、29.27%、17.14%、29.35%,比行业平均水平分别高7.75、低2.41、低0.59、低12.72、低0.51个百分点。

焙烤食品制造、糖果制造、调味品制造、乳品制造、方便食品制造产销率分别为98.24%、100.77%、96.00%、95.11%、98.80%,比行业平均水平分别高1.16、高3.69、低1.08、低1.97、高1.72个百分点。焙烤食品制造、糖果制造、调味品制造、乳品制造、方便食品制造产成品资金占用分别为28.04、33.05、61.16、66.08、43.66亿元,占行业比重分别为7.21%、8.50%、15.73%、17.00%、11.23%;产成品资金占用同比增长分别为56.04%、34.04%、24.58%、53.07%、16.51%,比行业平均水平分别高22.22、高0.22、低9.24、高19.25、低17.31个百分点。

由于粮食价格以及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价格增速大幅下滑,我国食品制造业工业品出厂价格增速也逐渐放缓。2008年12月,我国食品制造业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106.18,比上年同期提高1.55点,比同期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高7.32点。

(四)成本费用结构

2008年1~11月,我国食品制造业累计成本费用总额为6268.0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427.53亿元。其中,累计产品销售成本为5359.31亿元,同比增长28.73%,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0.64个百分点,累计产品销售成本占成本费用总额的比重为85.50%,占比较上年同期减少了1.00个百分点;累计产品销售费用为619.70亿元,同比增长25.86%,增速比上年同期上升了8.37个百分点,累计产品销售费用占成本费用总额的比重为9.89%,占比较上年同期增加了1.15个百分点;累计管理费用为227.52亿元,同比增长27.24%,增速比上年同期上升了10.55个百分点,累计管理费用占成本费用总额的比重为3.63%,占比较上年同期减少了0.10个百分点;累计财务费用为61.49亿元,同比增长23.00%,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98个百分点,累计财务费用占成本费用总额的比重为0.98%,占比较上年同期减少了0.05个百分点。其中:焙烤食品制造、糖果制造、调味品制造、乳品制造、方便食品制造成本费用总额分别为616.49、417.83、916.60、1329.40、1010.5亿元,占行业比重分别为9.84%、6.67%、14.62%、21.21%、16.12%。

焙烤食品制造、糖果制造、调味品制造、乳品制造、方便食品制造产品销售成本分别为532.26、346.77、816.88、1092.77、894.63亿元,占行业比重分别为9.93%、6.47%、15.24%、20.39%、16.69%;产品销售成本同比增长分别为33.83%、29.96%、27.95%、19.76%、28.63%,比行业平均水平分别高5.10、高1.23、低0.78、低8.97、低0.10个百分点。

焙烤食品制造、糖果制造、调味品制造、乳品制造、方便食品制造产品销售费用分别为52.51、46.41、50.48、187.00、78.63亿元,占行业比重分别为8.47%、7.49%、8.15%、30.18%、12.69%;产品销售费用同比增长分别为14.88%、16.02%、20.59%、23.49%、29.23%,比行业平均水平分别低10.98、低9.84、低5.27、低2.37、高3.37个百分点。

焙烤食品制造、糖果制造、调味品制造、乳品制造、方便食品制造管理费用分别为27.58、20.90、34.77、43.59、29.13亿元,占行业比重分别为12.12%、9.19%、15.28%、19.16%、12.80%;管理费用本同比增长分别为24.68%、25.56%、13.99%、32.78%、18.04%,比行业平均水平分别低2.56、低1.68、低13.25、高5.54、低9.20个百分点。焙烤食品制造、糖果制造、调味品制造、乳品制造、方便食品制造财务费用分别为4.13、3.74、14.47、6.05、8.19亿元, 占行业比重分别为6.72%、6.08%、23.53%、9.84%、13.32%;财务费用同比增长分别为13.66%、50.48%、12.16%、11.15%、16.11%, 比行业平均水平分别低9.34、高27.48、低10.84、低11.85、低6.89个百分点。

(五)盈利情况

由于销售收入增速略有下滑,而成本上升相对较快,食品制造业利润总额增速下降,亏损总额有所上升。2008年1~11月,我国食品制造业累计利润总额为393.4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了83.35亿元,同比增长26.88%,比上年同期33.28%的增速下降了6个百分点;亏损企业累计亏损额为35.92亿元,同比增长19.05%,增速比上年同期上升了0.68个百分点。去年11月末,我国食品制造业亏损面为16.81%,比上年同期减少了0.01个百分点;亏损深度为9.13%,比上年同期减少了0.88个百分点。

二、行业热点与政策变化

(一)国务院研究论证食品安全监管体制

国务院目前正在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对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和全程监管等问题作进一步研究论证。去年10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对食品安全法草案进行了第三次审议。根据原来的计划,食品安全法草案拟提请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继续审议。由于国务院目前正在根据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上的审议意见,对食品安全监管体制、食品安全全程监管等问题作进一步研究论证,国务院建议将食品安全法草案提请2009年2月下旬举行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继续审议。因此,食品安全法草案没有列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议程。

(二)全国打击滥用食品添加剂整治第一阶段督查开始

国家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在发布会上指出,全国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第一阶段督查开始。毛群安指出,全国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领导小组日前下发通知,要求各省(区、市)对辖区内专项整治第一阶段(自查自纠)工作进行督查。毛群安表示,此次督查工作,各地在加强专项整治的同时,要重视节日食品安全,加大对节日重点市场、重点食品和餐饮经营单位的监督检查力度,结合专项整治工作,严查在食品中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对违法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严肃处理,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认真查找专项整治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总结好的经验,对下一阶段工作提出指导意见。要对重点案件进行督办,对跨地区案件要协调各地区联合办案。

(三)食品包装实行生产许可证准入制度

继日韩致癌P V C中国销售引发媒体报道之后,食品包装安全引起社会的关注。近日,国家质检总局在杭州市召开的“食品用塑料包装、容器和工具检验工作研讨会”上, 明确了中国将对食品用塑料包装、容器和工具等制品实行生产许可证市场准入制度。即对食品包装产品进行QS市场准入制度。QS认证是中国对食品包装制品企业实行的第一个市场准入强制认证制度,基本上等同于生产许可证或质量安全许可证。由于此次是由国家质检总局负责,其发放相当严格,QS认证将对食品包装生产企业产生重大影响。

(四)食品安全法草案三审稿修改:强化食品添加剂监管

食品安全法草案提交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受到三鹿牌奶粉事件的影响,本次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食品安全法草案三审稿作了较大修改。法律委员会建议,加强地方政府以及其他有关部门的监督职责;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规范食品安全标准;加强对食品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的管理;完善食品召回制度;加强食品检验,明确规定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对食品不得实施免检;完善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机制。法律委员会还建议,增加有关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的监管,包括:一是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根据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及时对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用量的标准进行修订,对经过风险评估证明安全可靠、技术上确有必要的,才能列入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范围。二是食品生产者应当按照食品安全标准关于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用量的规定使用食品添加剂;不得在食品生产中使用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或者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

(五)中国食谱回归“粗粮时代”

由于近年来人们的消费能力以及消费观念的不断改变,人们在饮食方面的投资也日益增加,以往偏荤少素,重精食缺粗粮,饮食结构不合理的生活习惯已经开始逐渐被改变,而以“五谷为本”的中国几千年的饮食理念正式“回归”。近日,有着“豆奶大王”之称的维维集团,其谷物市场的主打产品“维维谷动”燕麦、红豆、黑芝麻三个系列也正式上市。这也是目前为止中国谷物市场迎来的“最重量级的选手”。市场调查显示,继碳酸、水、茶、果汁饮料之后,以玉米、燕麦为代表的谷物饮料,正以“第五代饮料”的标志崛起,市面上以谷物为原料的产品层出不穷,谷物元素饮料新产品数量因此由2002年的15种上升到2007年的187种,并且还在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不难看出,饮食需求的多元化已经将中国的饮食习惯彻底改变,尽管全球正在兴起谷物素营养食品消费风潮,但具体来看,目前的饮食方式还是与以往有较大的不同。其实早在去年年底,国家发改委宏观院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就宣布2009年将启动“喝营养”工程,向公众推荐“喝健康水”、“喝水果”、“喝粮食”等饮食方式,并计划将“喝营养”列入国家公众营养改善项目。

(六)义利欲开面包连锁店,年内计划开出2~3家门店

北京义利面包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奇透露,义利将在北京开出自己的首家面包店,专门销售面包、便当类食品。为此,义利还专门与法国一家食品公司合资,成立了义利巴黎食品有限公司运作相关事宜。据悉,该公司注册资金5005万元,中外双方各占51%和49%的股份。义利面包店将以连锁形式经营,年内计划开出2~3家门店。作为北京市场占有率较高的面包品牌,去年专供北京奥运会的面包,义利产品就占70%。义利不仅将欧式乡村面包、椰蓉面包、特制加厚土司面包等几款奥运面包推向市场,还创新求变, 推出了多种富有民族特色的中式糕点, 为京城百姓的餐桌增添新口味。

上一篇:ERP系统成本会计下一篇:快乐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