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转变

2024-05-10

经济增长转变(精选十篇)

经济增长转变 篇1

一、河南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现状

1.河南经济增长仍主要依靠投资拉动。近年来, 我省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明显加快, 投资、消费、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格局正逐步形成。但三驾马车之中, 拉动河南经济增长的仍主要是投资, 2003年, 全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10.54亿元, 拉动经济增长6个百分点, 而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与GDP的增速基本持平, 进出口总值虽然增长47.2%, 但总量只有47.16亿元, 消费和出口的拉动作用还明显有限。

2.产业结构仍落后于其他省份。近年来, 河南的经济社会事业有了大的发展, 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经济结构调整也已大见成效。但是, 我省第三产业发展较为滞后, 三产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9.4个百分点。这种差距, 与沿海发达省份相比更大。邻省的山东、河北、湖北、山西、陕西也都是第一产业比重比我们低, 第三产业比重比我们高。

3.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处于较低水平。近年来, 河南省经济增长方式由主要靠资本投入转变为依靠资本和科技的双重投入。这对科技基础相对薄弱的河南省来说, 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但与发达国家及发达省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目前许多发达国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到80%, 北京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2002年达到52.5%, 上海市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1999年已突破50%。

4.高新技术产业在全部工业中的比重仍较低。近几年来, 河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 2005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总产值2200亿元, 增加值860亿元, 比上年分别增长22%和23%, 目前已成为河南省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但从整体情况看, 河南高新技术产业在整个工业中的比重还较低, 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靠煤炭、电力、冶金、建材等能源和原材料工业。

5.能耗物耗居高不下, 环境问题日益突出。长期以来, 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 导致了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和对生态环境的严重损害。河南不少行业、企业和产品的物耗、能耗水平居高不下, 污染物的排放量与经济同步增长, 自然环境恶化相当严重。如, 万元GDP所耗能源, 大约是我国平均能耗的1.2倍, 是日本的19倍;万元GDP用水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而千美元GDP排放二氧化硫, 发达国家为2.0千克, 河南却高达15.2千克。所辖黄河、海河、淮河、长江四大水系中, 符合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标准的Ⅰ-Ⅲ类水质河段, 仅占56.0%, 劣Ⅴ类水质河段高达35.8%。

二、发展循环经济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有效途径

循环经济是由“资源—产品—再生资源”所构成的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经济发展模式。其基本行为准则是“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减量化”即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物质量, 从源头节约资源, 减少污染物排放;“再利用”, 即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利用效率, 产品和包装容器以初始形式多次使用, 减少一次用品的污染;“资源化”, 即要求物品完成使用功能后能够重新变成再生资源。循环经济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 注重物质和能量在整个经济活动中的合理和持久利用, 要求整个经济系统以及生产和消费过程基本上不产生或只产生很少的废弃物, 强调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 从根本上解决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冲突, 因此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 是能够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和共赢发展的理想模式。

循环经济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进入20世纪以来, 在物质财富迅速增长的同时, 也加速了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如何解决日益紧迫的资源、环境与工业化加快、经济快速增长的矛盾, 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自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 经济学家一直在探索解决这一突出矛盾。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两次世界性能源危机造成的经济增长与资源短缺之间的突出矛盾, 进一步引发了人们对经济增长方式的深刻反思。1972年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的召开和1992年联合国环境发展大会可持续发展宣言的签署, 标志着循环经济的诞生。

循环经济自诞生以来, 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 全世界钢产量的1/3、铜产量的1/2、纸制品的1/3来自循环使用。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和发展理念, 虽然引入我国的时间不长, 但从总体上看, 发展态势良好。据国家统计局统计, 2003年全国每万元GDP能耗比1990年下降了50%, 累计节约能源7亿吨标准煤;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高了15个百分点;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55.8%;全国每年回收的废金属、废机电产品、造纸原料、化工原料等废旧物资超过6000万吨。

就我国特别是我省来说, 发展循环经济, 是解决拉长产业链条问题的需要。目前我们很多产业链条都很短, 农业是这样, 工业也是这样, 不仅不长而且很多都是断的, 上游产品多, 下游产品少;初级产品多, 终端产品少;低效益的产品多, 高附加值的产品少。发展循环经济不仅能够拉长产业链, 而且还能形成一个系统, 实现资源的循环使用, 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发展循环经济, 更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并明确提出:“十一五”时期,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是,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中, 又确定了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指标是:力争到2010年, 中国消耗每吨铁矿石、有色金属、非金属矿等十五种重要资源产出的GDP比2003年提高25%左右;每万元GDP能耗下降18%以上。农业灌溉水的平均有效利用系数提高0.5, 每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下降到120立方米。矿产资源总回收率提高到60%以上;再生铜、铝、铅占产量的比重分别达到35%、25%、30%, 主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量提高65%以上。工业固体废物堆存和处理量控制在4.5亿吨左右;城市生活垃圾增长率控制在5%左右。而河南省目前全省煤炭、石油、天然气、水力四种常规能源探明含量折合标准煤计算, 全省人均能源占有量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1/3, 水资源全省每年供需缺口已达50亿立方米, 据水利部门预测, 到2010年全省将缺水69亿立方米, 而煤炭、石油、黄金等支柱矿产后备接替资源严重不足, 再加上一些环境污染、生态被严重破坏, 因此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势在必行。

三、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措施

1.加强环境教育和宣传。循环经济的问题是科学发展观在经济发展问题上的一个重要的内容, 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 是思想观念、工作思路、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上的重大革命, 而不仅仅是节约和降低成本。因此, 要加大循环经济宣传力度, 普及循环经济知识, 引导公众树立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增强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形成发展循环经济的良好社会氛围。

2.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和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清洁生产是生态工业和循环经济的前提, 也是实现循环经济的基本形式。它通过排污设计、工艺筛选、实施防治污染措施等技术和管理手段, 尽可能地实现接近零排放循环生产方式, 从生产源头削减污染,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生态工业园区是指在一个园区范围内, 各企业进行合作, 以使资源得到最优化的利用, 特别是相互利用废料 (一个企业的废料当作另一个企业的原料) 。相比清洁生产, 生态工业园区由于克服了在单个企业层面上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的局限而更适合河南多数欠发达地区的实际。因此, 要在开展示范的基础上, 全面推行生态工业园区建设。

3.加大科技投入, 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科学技术支持。要按照党中央提出的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的要求, 以技术创新为核心, 加大关键技术攻关的资金投入, 大力支持我省的技术研究开发、应用示范和产业化发展。

4.建立循环经济的保障体系。发展循环经济, 政府应积极而科学地介入, 发挥主导作用, 引导产业发展方向。第一, 通过引导、规范、监督、服务, 重点做好对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环保产业、生态工业园区的市场监督和技术指导;第二, 通过绿色消费教育, 引导公众和企业积极参与绿色消费活动, 建立绿色消费体系;第三, 加快与循环经济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 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第四, 加快与循环经济相关的标准体系的建设。

摘要:河南经济增长方式近年来已有明显转变, 但仍存在不尽人意之处, 要加快河南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发展循环经济是最有效的途径。而发展循环经济, 应主要树立科学发展观、推进清洁生产和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循环经济的保障体系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经济增长,河南,循环经济

参考文献

[1]李新民.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落实到工作中[N].光明日报, 2005-6-22 (C3版) .

转变经济增长观念 篇2

发展循环经济是企业科学发展的本质要求,又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该矿依靠自身优势,在稳定主业的同时,大力发展资源综合利用型的生态产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实现矿井效益最大化。

(一)实施煤电一体化战略,固体废弃物实现综合利用。该矿立足煤炭资源优势,建立了一座坑口电厂,将煤矸石、煤泥等劣质燃料作为原料进行发电、供热,再将发电产生的烟灰、炉渣作为水泥、空心砌块砖等的制作材料,形成了“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模式。该矿分别于2003年7月、2005年9月分二期工程兴建了总装机容量为24兆瓦的综合利用电厂,被山东省经贸委认定为资源综合利用电厂。电厂一期两台35t/h锅炉和二期一台75t/h锅炉,年消耗洗矸石16万吨、煤泥8.5万吨、中煤4万吨,每年减少洗矸石储运费、占地费、环保费等费用348万元。电厂二期工程投产后,通过配套煤泥输送管道能够全部消化矿井洗煤产生的副产品。电厂锅炉产生的灰渣卖给水泥厂、砖厂,变废为宝,既增加了经济效益,又避免了二次污染,实现了资源的综合高效利用。

(二)发展煤炭资源深加工,提高煤炭产品附加值。该矿坚持品种增效、提质增效理念,通过加大煤炭洗选力度,变过去单纯卖原煤为现在入洗原煤卖精煤、副产品用于发电的循环利用模式。累计投资4000多万元对原洗煤厂进行了改扩建,使煤炭入洗能力由原来的90万吨/年提高到现在的180万吨/年,实现了煤炭的全部洗选。通过对煤泥水系统进行改造,将洗煤厂煤泥直接用于电厂发电,有效降低了发电成本。该矿洗煤厂2006年被山东省煤炭工业局、山东省煤炭运销协会评为“全省十佳选煤厂”。

(三)改造污水处理系统,实现矿井水循环利用。2007年该矿投入专项资金450万元,对矿井污水处理系统进行了改扩建,对矿井水、生活污水处理设备、设施进行了全面更新改造,采用了先进的生化+好氧水解酸化处理工艺和重力式全自动无阀滤池处理工艺,污水经处理后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Ⅳ类标准。污水处理后,全部作为电厂锅炉循环冷却水、锅炉软化水及绿化冲洗用水等水源用,实现了生活污水零排放。矿井水经处理后,广泛用于选煤厂生产用水、井下洒尘、工业场地绿化、井下消防等,全部实现了零排放。通过对矿井和生活污水处理的分类循环利用,达到了南水北调沿线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有效解决了“三废”污染,每年可节约水资源费53万元,取得了显著的环保效益。

二、加强组织领导,认真抓好矿井节能减排工作

该矿把节能减排作为矿井实现低成本、高产出的有效途径,按照增收节支、节能降耗的原则,积极推行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节能管理模式,狠抓节能减排体系建设,确保节能减排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一)着力建立健全节能减排领导、工作和监督“三个”机构。该矿成立了节能减排工作领导机构,设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配齐了专兼职人员,主要负责统筹解决矿井的节能减排工作。并成立了节能减排监察执法队伍,负责矿井节能减排各项工作进展和落实情况的监督。专门制定了《古城煤矿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办法》、《古城煤矿能源计量管理办法》等管理办法,明确了要求,划分了责任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二)着力建立完善节能减排指标、监测和考核“三个”体系。该矿认为,节能减排体系不完善,各项工作就难以落实,各项制度就会流于形式,指标、监测和考核三个体系缺一不可。在节能方面,该矿完善了能源消费统计指标体系和方式方法,为节能目标制定、任务考核和责任追究提供了依据。在减排方面,该矿改进了统计和考核方法,形成科学的环境统计体系,实现了重点污染源排污数据的统一采集、统一核定、统一公布,实时掌握污染源增减动态变化情况。

(三)着力加强节能减排宣传、教育和培训“三项”机制。该矿充分利用《古煤信报》、矿电视台、广播、网络等媒体,不厌其烦的宣传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意义。利用周二、周五职工学习日,加强节能减排教育,提高职工的忧患意识、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利用矿安培中心,先后对22人进行业务技术培训,业务和管理人员全部持证上岗。

三、整合内部资源,努力构建生态文明矿区

该矿按照构建生态文明的发展要求,积极围绕整合内部资源、优化结构做文章,坚持多措并举,全力构建生态文明矿区。

(一)坚持精收细采,努力提高煤炭回收率。该矿在下达生产计划的同时下达采区煤炭资源回收率考核指标,并与当班工资、奖金直接挂钩,保证了煤炭资源最大限度的回收。通过加强采煤方法研究,发明了双轮放煤和多架联合放煤技术,使煤炭回收率提高8.5%,每一个月多回收矿产资源1万多吨。为减少残留煤的流失,建立了矸石筛选系统,将原本放弃的掘进矸石进行筛选,使矸石中的残留煤得到了有效回收,一年可增加效益200多万元。

(二)坚持热电联产,推广余热利用技术。该矿针对电厂富余蒸汽,2004年下半年投资1100万元配套建设了兖州城区集中供热工程,供热主管网6公里,管网供热能力可达120t/h,年供热量56万吉焦。城市集中供热的实施,取代了分布在城区内的5-10t/h小型锅炉9台、“黑烟囱”4座,解决了城区环境污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而且实现了热电联产,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加快淘汰高耗能、高污染落后生产能力。该矿聘请具有资质的监测部门进行能耗检测,对不合格、不符合规定的坚决淘汰及更新,积极推广技术工艺改革,淘汰高耗能机电设备,杜绝了“跑、冒、滴、漏”现象的发生。一是地面扇风机电源由低压供电改为高压供电,提高了系统功率因数、降低了损耗,同时选用轴流式高效风机电机,每年可节约用电量34万度。二是对电厂内一台200KVA变压器及主扇风机房2台400KVA变压器进行淘汰,可节约电量2万度。三是对电厂内1#、3#风机进行改造,安装了变频调速装置,提高了风机效率,减少了用电量,每年可节约近17万度电量。四是对矿井原有压风机进行更新改造,将原来L-22/7型空压机改为现在的MLGF-20/8-132G型移动式双螺杆压缩机,同时安装无功就地补偿装置,每年可节约电费约19.43万元。五是将井下原JKY2.5/2.0BS型2.5米液压绞车改造成为现在的2JK-2.5×1.5/20E型绞车,使用6KV高压电机低频变速驱动,提高了安全可靠性,每年可节约用电量41.6万度。

(四)推广煤矸置换技术,大力发展绿色开采。自2007年开始,该矿大力推广应用置换开采新技术,自行成功研制了抛矸系列设备,对矸石集中运输系统、回填系统进行了完善。目前,该矿-505水平充填系统已经形成。2007年上半年,已置换出原煤3.5万吨,不仅做到矸石不升井,节约了提升运输时间和费用,还进一步提高了资源回收率。

(五)推广节能减排新技术,构建节约型企业。该矿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节能减排工艺和技术装备,对各种大型耗能设备采用电机调速技术,节电率达到16%以上。采用了低损耗新型变压器,优化变压器的运行方式,应用高效电机及变频调速技术提高用电效率,采用动态无功补偿技术,提高系统功率因数。积极推广使用LED冷光源节能照明灯技术,节能灯具普及率达到100%,实现绿色照明。电厂积极采用了脱硫效率在75%以上的石灰石炉内高效脱硫法、除尘效率在99.7%以上的高压静电除尘设备等节能环保新技术,锅炉烟气、烟尘实现达标排放。今后,该矿将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本质安全型、节约环保型、和谐发展型”现代化矿井为目标,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狠抓节能减排各项工作落实,努力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南屯煤矿开展“艰苦奋斗 创建节约型矿井”主题教育纪实 2007-5-18 13:29:53国际煤炭网 网友评论

今年年初,兖矿集团南屯煤矿把“艰苦奋斗,创建节约型矿井”主题教育作为矿党委贯穿全年各项工作的一条主线,制定下发了主题教育意见,多措并举,引导职工树立了由增产增效转变为节约挖潜增效、“要我节约”转变为“我要节约”的观念。一季度,这个矿坚持抓大不放小、既拣“芝麻”又不丢“西瓜”的原则,通过强化教育、严格管理、科技创新、修旧利废等措施,严把节约各个关口,实现了修复材料460万元,完成利废总额455万元。强化教育提意识

为提升职工节约意识,这个矿党委下发了主题教育宣传提纲,在全矿征集“我身边的浪费现象”1000余条,节约小窍门100余个,并成立了主题教育督导组,对全矿开展活动的具体情况进行检查督导、综合分析;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宣传提纲、标语等多种形式,加大力宣传教育力度,大力营造“节约无处不在”的浓厚氛围。同时,这个矿分层次创新活动载体,在全矿党员中开展“大家向我看齐”和“艰苦奋斗、廉洁从业、和谐发展”教育活动;在职工群众中开展“节约从我做起”活动;在团员青年中开展“团员先行一步”活动;在青少年中开展“争当节约小能手”活动;在离退休职工、家属中开展“发挥余热献良策”活动,形成了党政工团齐抓共管,人人讲节约、事事讲节约、处处讲节约、时时讲节约的良好风尚。狠抓管理促节约

这个矿各单位不断加大生产经营管理力度,科学合理组织生产,向管理要效益。掘进三区结合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以“优化爆破、支护、设备三个参数,提高炮眼利用率,提高光爆眼痕率,提高材料回收复用率为主要内容的“三优化三提高”活动,有效降低了材料消耗。综掘准备队组织职工开展“我为节支降耗做贡献”活动,每月评出一名节约型能手进行奖励。洗煤厂深入开展“节约型车间、班组”和“节约型职工”竞赛、“节约材料十个一”等活动,并把实现节支降耗与“红旗车间”评比活动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完善生产组织、优化产品结构、调整运输方式、努力改善现场环境,着力抓好现场各个环节的控制管理,实现了提质增效。运转工区严格执行避峰填谷的政策,避免设备空载运行,提高设备运行质量。煤质发运科通过控制井下头面、装载运输系统的源头、严格化验和抓好产品合理搭配等措施,提高了煤炭质量。机厂定期研究分析经营运行和材料节约情况,算好收入、支出、成本“三笔帐”,并从施工工艺、人员组织和设备使用三方面入手,加强对生产过程中每个环节的严格监控,对材料的单位重量、厚度、长度进行严格控制,最大限度地降低材料消耗。掘进二区建立“浪费行为和浪费现象”档案,坚持开展QC小组活动,深入开展群众性创效活动,共收

到合理化建议37条。综采准备队开展了党员干部下井人人背“节约包”活动,随时随地捡螺杆、螺丝帽、“U”型销、密封垫等小物件,形成了全员抓节约的良好风气,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刘光福的背包里常备维修专用工具,随时处理支架滴漏跑冒现象。一季度,仅他一人回收利用的材料就达5万多元。

科技创新增效益

这个矿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通过不断创新技术和技术革新,向科技要效益。皮带工区鼓励“五小”发明和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经多方调研和实验采用磁敏开关利用涨紧绞车的固定方式实现了两项保护功能,降低了材料费用。综采队对设备、配件等进行合理改造,减少了损坏率,延长了使用寿命。房采队积极鼓励倡导技术革新,每季度组织一次技术革新合理化建议征集、评比活动。机厂应用技术革新,改造烘干系统,采用液化气烘烤替代电烘干,每月能节约用电3.6万余度。掘进二区通过长期开展 “五个一”等活动和小改小革、技术革新,将“节约型矿井”创建活动延伸到班组和个人,并根据现场施工条件通过优化支护参数,加大间排距,适当减少锚杆支护数量,每月可节约锚杆3.4万元,大大降低了支护成本。掘进四区在打眼放炮时,严格控制巷道成型,采用光面爆破的施工工艺,避免出现无效断面,并加快新材料的推广运用,分步骤淘汰高耗能、低效率设备和产品。运搬工区利用报废矿车改造花车,改造后每辆花车节省资金7100元。综掘准备队大力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竞师学技等活动,为节支降耗提供智力支持;供电工区积极联系设备厂家为职工进行授课,使每名职工都能熟练掌握锂电矿灯、适配器等设备的结构、性能及维修方法,利用“模拟实验室”对各供电设备进行修复再使用,设计制作出铜铝过度平垫和穿墙套管连接装置,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修旧利废保节约

经济增长转变 篇3

关键词转变;增长方式;促进;健康发展

近十几年来,我国经济出现了高速增长的态势。但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由于增长方式、管理方式、法制体制等方面的原因,在短短的20年的时间,我们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问题集中表现出来,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每增加单位的废水排放量要高出4倍,单位工业产值产生的固体废弃物要高出10倍以上;以此同时,我国的资源利用效率低,资源能源消耗量大。这种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紧急增长方式已难以为继。经济增长的粗放方式,也导致建设规模过大、投资需求膨胀、煤电油运紧张、价格水平上涨、经济结构失衡等一系列问题,特别是带来了十分尖锐的资源环境矛盾。为此,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是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一项长期任务。

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涵义

经济增长方式,指的是推动经济增长的种种生产要素组合和使用的方式,可分为粗放型和集约型两种增长方式。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主要依靠物质要素的投入来增加产品数量,实现经济增长的方式。它重在追求规模、数量、产值、速度、投入,而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益和效率。

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主要依靠要素质量改进和优化配置来提高产量和产品质量,实现经济增长的方式。它的特征是,通过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管理水平的提高,达到经济效益高、产品的竞争力强、环境污染程度小和通货膨胀率低的目标。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就是要由从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就是要改变过去一味追求上新项目、铺大摊子,增加投入的做法,将工作重点转移到提高经济效益这个中心上来。

“十一五期间”,中国经济增长保持健康发展的关键,在于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目前,我国土地、淡水、能源、矿产资源和环境状况对经济发展已构成严重制约。因此,《十一五规划》强调,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在确定“十一五”的经济增长目标时,特地提出,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基本遏制,耕地减少过多状况得到有效控制。

二、全面推进,努力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一)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要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

经验表明,谁的自主创新能力强,谁拥有较多的知识产权,谁就能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一类企业卖标准,二类企业卖专利,三类企业卖服务,四类企业卖产品,五类企业卖苦力”,反映了当前市场竞争的新态势。在我国,当务之急是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开发对经济集约化增长有重大带动作用的关键技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有区别、有重点地继续加强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支持开发重大产业技术标准,构建自主创新的技术基础。

(二)注重盘活用好存量资产,促进企业技术改造和重组

要立足于现有基础,把提高企业技术水平与优化现有资源配置结合,走出一条集约化发展经济的新路子。鼓励东部地区的资金、技术和人才对中西部企业重组改造投资参股,促进种种资源在竞争中合理流动。

对于企业而言,可以从体制、技术、管理、信息、结构、人员素质六个方面采取措施,可供选择的发展战略包括扩大内需战略、自主创新战略、资源节约战略、技术升级战略和信息化战略等。

(三)以信息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充分发挥信息对物质、能源的节约和增值作用,降低经济发展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用最先进的信息技术全面渗入工业生产过程,加速传统产业的结构调整,其意义远远超过一般的技术改造或设备更新。这就反过来能进一步起到通过创新来开拓新型的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作用,借以满足工业化进程中对新技术和新管理模式日益增长的需求。由此而来的将是在全社会强化对信息、信息化、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的认识,树立靠信息化提高效率、提升效益的理念,并从这里出发掀起一场全盘性或全局性信息化高潮。可见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能缩短用高新技术武装我国产业群和整个工业化的进程,结果也必然会为信息技术本身开辟一个更加广阔的应用天地。

在信息化氛围下跨越式地加速我国工业化优化进程、提高工业化总体质量和高质高效地利用信息技术去改造传统产业,加速更新换代升级过程,是现阶段我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基本内涵。

(四)转变出口增长模式,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档次

从建立在低级劳动密集型产业基础上的,以静态比较优势为基础,以量的扩张为特征的粗放式的出口增长模式,向以动态比较优势的挖掘培育为基础,以质的改善及出口产业结构的提升为本质的现代出口增长模式转变。今后出口贸易要更多地兼顾增长效益,更多地兼顾贸易条件及国民福利。

首先,在追求出口规模稳定增长的同时,在战略导向上更加重视出口的质量、结构和效益。逐步实现出口增长方式有创汇型和数量型向出口效益型和质量型转变;其次,应通过出口退税、金融服务、品牌认证等措施,提高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的质量、档次和附加值,支持企业扩大具有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产品出口。“十一五”期间。我们要致力于行业品牌培育力度,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出口。

(五)深化改革,形成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体制机制

1切实转变政府职能

改变政府职能错位、越位、不到位的状态。建设有限政府和有效政府,从经济活动助教转为公共服务型政府,真正实现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

2深化财税改革

目前的财税体制促使各地热衷于粗放式发展工业特别是重化工业。因为这样GDP增速快,财税收入高。今后要建立与事权相适应的中央和地方财政收支体制,财政资金不再投资于一般竞争性产业,而要更多地投向公共服务领域。

3深化价格改革

重点是使生产要素和资源产品价格能反映市场供求状况和资源的稀缺程度。建立节地、节能、节水、节材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积极推进生产要素和资源产品价格改革,在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前提下逐步提高价格,促进节约利用资源,提高效率。

4改革干部政绩考核和提拔任用体制

干部政绩不能只看GDP(和绿色GDP)增速,更要看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包括就业、社会保障、教育、文化、环保、生态保护、医疗卫生以及社会秩序、信用、法治环境的改善等。

此外,深化企业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市场体系和市场秩序,逐步理顺分配关系,提高外贸的质量、效益和利用外资的质量等,都将促使我国经济运行逐步转上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资源节约型轨道,逐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探析 篇4

(1) 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必须调整和优化经济产业结构。长期以来, 我国经济产业结构不合理问题非常突出。第一产业比重下降过快;第二产业, 特别是其中的加工业过度、低效率的扩张带动了需求膨胀的压力;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总体上落后于经济发展需要。要促进经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调整, 必须把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作为发展经济的主线, 按照国家和地区的有关规划, 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改组改造传统产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振兴装备制造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面发展服务业, 提高服务业比重。同时, 还要加强基础产业和设施的建设力度。各地要因地制宜, 充分发挥比较优势, 形成合理的区域规划结构, 避免各地经济结构都采取以工业为主的模式, 形成各自独立具有特色的产业经济体系, 并加强区域协作, 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确保区域发展进程统筹兼顾。

(2) 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必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促进科技进步。自主创新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调整产业经济结构的中心环节, 它需要进行如下举措: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 市场为导向, 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营造有利于技术创新的市场环境, 加大对创业风险的投资力度, 开展技术咨询、技术转让等服务;完善与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努力引进先进技术, 积极参与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制和相应法律法规等。加强自主创新能力, 要以科技进步为基础, 科技进步是提高生产力和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它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指明了方向, 并提供了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有效手段。当前, 我们必须依靠科技进步进行经济建设, 大力推进科技体制改革, 形成科技与生产紧密结合的长效机制, 逐步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投入, 增强企业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 将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有效结合, 实现市场拓展、技术创新和生产经营的一体化。

(3) 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必须发展循环经济, 实现社会、经济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的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主要依赖对资源的高消耗来实现, 这导致资源供应紧张, 环境污染严重, 生态破坏加剧。如果继续沿用这种经济增长方式, 资源将难以为继, 生态环境将不堪重负, 必将严重影响我国经济发展进程, 导致子孙后代生活环境恶化。因此, 我们必须倡导发展循环经济, 按照“减量化、再使用、可循环”的原则改进产品设计和制造工艺, 制定税收、贴息、补贴等政策, 支持企业开展节能、节水、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技术改造, 逐步淘汰浪费和污染环境的工艺、技术和产品, 尽快研究制定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 实施强制性能效标准, 坚决扭转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的现状, 实现社会、经济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为我国节能减排宏伟目标做出切实有效的努力。

摘要: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和金融危机等因素, 要保持我国经济可持续增长, 必须转变现有经济增长方式, 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着重对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促进科技进步、发展循环经济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 加大投入力度, 实现我国经济健康、高效、环保、可持续的良好发展前景。

关键词: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型,集约型,自主创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珏.关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J].学术月刊, 2007, (01) .

[2]祝国华.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J].江淮, 2007, (07) .

论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 篇5

从利用财政政策,发展小型高科技企业与跨国公司及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等几方面,论述了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的有关问题,以促进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作 者:陈明  作者单位:渤海大学,发展规划办公室,辽宁,锦州,121000 刊 名: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BOHAI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2004 26(3) 分类号:F120.3 关键词:小型科技企业   跨国公司   财税体制改革  

★ 转变教学模式 服务生物教学论文

★ 护理模式转变与护理教育的研究论文

★ 王教我想对你说五年级学生作文

★ 作风转变心得体会

★ 转变作风建设 范文

★ 转变工作作风自查报告

★ 转变作风对照检查材料

★ 思想转变作文

★ 有关转变作风心得体会

民企转变经济增长模式需要体制保障 篇6

2006年初,浙江省工商联推出了在2005年完成的一份调研报告,引起了浙江省民营企业界的高度关注。

这份主题为“浙江省民营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调查报告的出台,是经过了大规模的调查和调研,听取了各地党委政府领导和26个有关部门的情况介绍,召开了15次企业家座谈会,有19个行业协会、商会和122家企业参加了座谈会,走访了74家企业、3个市场。该问卷围绕“民营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收集相关信息,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557份,有效回收率为55.7%。

此次调研反映出来的各种问题,在全国具有典型的标本意义。浙江省政协副主席、浙江省工商联(商会)会长徐冠巨主持并参与了这项调研,面对调研结果,徐冠巨坦言“民企的发展道路并不轻松,未来遇到的挑战还有许多”。

在传化集团的办公楼里,徐冠巨接受了《瞭望东方周刊》记者的专访。

对转变增长方式有信心

《瞭望东方周刊》:你主持和参与了这项调研,有什么感受?

徐冠巨:根据调研的结果,感觉浙江民企在新的发展阶段,对企业发展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有信心的。

如果最近三五年,国家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土地、能源、原材料价格继续上涨,银根紧缩,从对前景的自身预测评估构成来看,被调研企业中有36.38%的将依靠科技进步推动发展;有30.28%的企业将依靠品牌优势推动发展;有5.08%的企业将缩小规模;2.65%的企业有可能关闭。

从被调研民营企业的利润分配构成来看,有53.52%的企业将继续扩大再生产,民营企业对经济形势的趋势总体看好。调查显示:预计今年民营企业产值比去年增长24.87%,同比增长率可能会略低于去年:但今年出口交货值平均是去年的168.20%,年增长68.20%;今年上交税收平均是去年的123.73%,年增长23.73%。总体效益会好于去年,这是民营经济转变增长方式的一个好的兆头。

《瞭望东方周刊》:目前浙江民企处于哪个发展阶段?

徐冠巨:2004年以来,中国经济正处于全方位协调增长的转型时期,以宏观调控为标志,浙江民营企业进入了基于系统竞争能力的成熟期。

宏观调控是我国经济运行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它标志着民营企业运行的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一阶段企业所处外部环境有三个明显的特征:第一,企业的边界国际化,民营企业进入国际化发展新阶段;第二,政策环境规范系统,非公经济进入历史发展新阶段;第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进入科学发展新阶段。

期待政策公平

《瞭望东方周刊》:以你所在的传化集团为例,你觉得民企发展的外部环境怎么样?

徐冠巨:应该说传化集团的外部发展环境很好,发展也一直比较顺利。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他民企也是如此,总体而言,民企发展的外部环境仍待改善。

《瞭望东方周刊》:那份调查报告还反映了一些什么问题?

徐冠巨:各种问题都有,既有民企自身的问题,也有外部环境的问题。

《瞭望东方周刊》:企业自身的问题主要是哪些呢?

徐冠巨:自身问题不少,比如生产成本持续提升,削弱了盈利能力;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企业家受教育水平不高,研发人才难找,自主创新能力不够等等。

《瞭望东方周刊》:在调研报告中,提到了许多民营企业遭遇的不公正待遇。

徐冠巨:是的,比如税制不公平。外资企业来华投资“三免二减”的政策至今还在很多地方执行。一些地方政府引进的只要是外商,无论真假,无论是技术,还是资金都不如国内民营企业的,只要持有外商身份,不仅土地大量供应,且地价低廉,企业不仅享受“三免二减”的税收政策,更有其他许多优惠。

我个人认为,引进外资并非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有百利而无一弊,必须正确处理好引进外资与发展民族产业的关系。

二是征税也有不规范的地方,永康市是滑板车主要生产和出口地,一年出口值上百亿,有的排量超过50CC,美国可进口,但我国海关因出口目录没有滑板车一项,就按摩托车类征收关税。

《瞭望东方周刊》:除了税收政策之外,中小民营企业贷款难的问题是否也比较突出?

徐冠巨:就目前而言,许多银行尽管号称是商业银行,但实际上是政府相对较容易调度的金融资源,一些地方政府的形象工程,诸如市民广场、城市标志性建筑等,往往能首先得到资金支持。

外资可以在中国办银行,中国民营经济却只能参股,不能控股,真正意义上的民营银行至今还没出现。金融资源的垄断不利于民营企业获得资金支持。

期待政府职能归位

《瞭望东方周刊》:你觉得还有什么体制性的问题制约了民企的发展?

徐冠巨:政府官员的考核体系就需要改变。长期以来,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具体量化为考核各地的GDP总量和增长率。

在调研中,在某县座谈时,有的官员面对宏观经济比较严峻的形势,对完成全县今年的GDP增长率感到困难,觉得自己生不逢时。但为了完成上级政府对全县的考核指标,他不得不千方百计加大投入,包括动员民资扩大生产和政府加大对市政建设的投入,从而继续靠资本、廉价劳动力和资源外延来扩大提高GDP的增长率。

这种做法,其实会造成土地、劳动力、—上游原材料的价格以及银行利率扭曲。偏低的价格和偏低的利率又使经济核算出现扭曲,这就使我们的增长模式出现了追求数量、不讲效率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认为政府的职能需要进一步转变制定和实施新的科学的绿色GDP经济管理考核体系,推进政府职能向公共服务、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依法行政转变。今后的宏观调控,尽可能以税率、利率、汇率为杠杆,为民营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供体制保障。

已定政策需要落实

《瞭望东方周刊》:除了政府职能改变之外,你觉得哪些措施对民企发展最有利呢?

徐冠巨;实际上,党中央、国务院制定了许多扶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但关键是地方政府、有关部门要将这些政策落实,而不只是停留在字面上。有些政策没有得到落实,不仅影响了民营经济的进一步健康发展,更不利于民营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角度来看,经济体制改革要着重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资源优化配置;二是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放宽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人、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财税金融支持、完善对非公有制经济的社会服务等政策。

政策已明确规定,允许非公有制经济资本进入垄断行业和领域,加快垄断行业改革,但实际执行很难到位。

如对非公有制经济经营石油,前置条件之一是“成品油批发企业必须从事两年以上成品油零售经营业务,并拥有30座以上自有或控股加油站”。民营企业不允许进入的行业,哪来的这些资历?设定这些条件,依据在哪里?

加快发展中介组织

《瞭望东方周刊》:在你们的调研报告中,提到了希望加快发展行业商会。

徐冠巨:是的。温家宝总理在2005年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坚决把政府不该管的事交给企业、市场和社会中介组织,充分发挥社会团体、行业协会、商会和中介机构的作用。”

从我们的调研走访来看,这项任务有所进展,如温州的服装商会、鞋业商会、合成革商会等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降低交易成本、行业自律、自我服务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嘉兴市政府把所有行业协会归口于嘉兴市总商会。但从目前全省的现状来看,浙江2911个行业协会、商会组织,绝大多数还是官方、半官方性质,依附于政府某部门。

在为企业直接服务,建立行业预警机制,与国际商会接轨、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等方面不尽如人意,明显难以适应我国加入WTO后国际竞争加剧、政府职能转变、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

《瞭望东方周刊》:对于改善这种现状,你有什么建议?

徐冠巨:在我们的调研报告中,我们建议浙江省人大或省政府能尽快制定《浙江省行业协会、商会管理条例》,明确行业协会、商会的宗旨、职能、体系、地位、工作机制和管理体制。

按照温家宝总理关于“进一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的要求,对浙江省现有的行业协会、商会,要进行培训、规范和整顿:首先是对浙江省的支柱产业的行业协会、商会进行改革试点工作,并要将改革工作在三五年内推向全部行业协会、商会。

同时建议在“十一五”规划中要制定社会中介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支持会计、律师、审计、检测、咨询等各种服务机构的大力发展,规范其服务行为,建立和完善自律机制和他律机制,促进中介服务机构的健康发展。

是什么阻碍民企创新

《瞭望东方周刊》:作为民营企业家,你对自主创新的问题如何看待?

徐冠巨:传化集团对自主创新十分重视,传化集团的精细化工、现代高优农业、现代物流这三大主业中,都有大量的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等等,每年传化集团都能拿到不少专利。但要做到自主创新,知识产权的保护十分重要,但从目前来看,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已成为阻碍民营企业创新的最大障碍。

《瞭望东方周刊》:为什么这么说呢?

徐冠巨:我们的精细化工产业中,一些助剂新产品开发之后,技术有时候会被剽窃,1995年时,我们处理了一名管理层的职员。他曾在我们企业的助剂厂当厂长,却同时还在七家企业当技术顾问。有些企业信奉拿来主义,自己不开发新产品,对研究不投入,而通过剽窃别人的技术来生产,但目前这些行为真正受到惩处的很少。

《瞭望东方周刊》: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为什么惩处的很少呢?

徐冠巨:可能不止是企业,包括一些政府部门、执法机关也没意识到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吧。另外,相关法律、制度可能并不健全,执行也比较难。

良好的舆论环境很重要

《瞭望东方周刊》:你认为民企的成长,需要什么样的舆论环境?

徐冠巨:民营企业发展需要有良好的舆论环境。建议各种媒体能多宣传民营经济的发展情况,多宣传民营企业家社会主义事业优秀建设者的风采,多做正面报道。在对个别私营企业主的不良行为或违法事项,要就事论事,不要把它引申。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途径和方式 篇7

(一) 节约国内资源、可持续性发展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保持了高速增长的态势, G D P的平均年增长率超过9%, 属于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但我们也清楚地看到, 这种粗放型经济带来高速增长的背后, 是以资源的大量投入和消耗为代价的。根据统计显示, 我国消耗的煤炭资源占世界总产量的30%以上, 发电量占13%左右, 钢材占27%的比例, 水泥占50%左右。尽管我国是人口大国, 从事制造业的劳动力人口达到8000多万, 但制造业的增加值仅仅为美国的三分之一左右。可见我国经济增长是以资源大量地消耗为代价的。同时我国也是一个资源禀赋较差的国家, 我国的人均耕地和淡水量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和四分之一左右。我国的一些重要的矿产资源, 例如石油、天然气、煤炭、铁矿石等资源, 人均占有量也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二) 扩大内需、拉动消费增长的现实需要

投资、内需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是投资拉动的。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 2013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23%左右。但与此同时, 我国居民消费需求一直不足, 这也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瓶颈所在。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 世界消费率平均水平为80%左右, 我国的这一数据远低于世界平均消费率水平。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与粗放型增长模式有很大关系, 粗放型经济增长带来的高投入、高消耗和低产出, 降低了经济增长效率, 老百姓并没有从经济增长中得到过多红利, 不敢将财富拿出来消费, 因此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直不高。

(三) 扩大开放, 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需要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我国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密切, 国内市场正逐步同国际市场接轨。企业长期实施粗放性经营, 缺乏长远发展理念, 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致使技术发明与技术创新严重不足, 缺少自主知识产权和世界知名品牌, 利润率不高, 只能赚取少许的加工制造费用, 沦为世界工厂。例如, 纺织服装出口占全球纺织服装贸易总额24%, 但自主品牌不足1%且没有一个世界名牌。

二、阻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原因

(一) 观念因素

关于经济增长模式转变的提法已经有好多年了, 但迟迟没有从根本上转变的主要原因在于思想观念的问题。有的观念将增长和发展等同起来, 认为只要经济发展速度上去了, 社会就是发展和进步了, 甚至将此作为压倒一切的首要任务, 实际上经济发展的内涵不仅仅有经济效益, 还包括人民生活实际水平的提高和科技进步以及环境质量的改善等丰富内涵。尽管党中央早有明确要求, 要走经济发展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但实际工作中, 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实际上并没有摆脱重外延轻内涵、重速度轻效益、重生产轻流通的状况, 在经济快速发展中, 质量和效益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一些主要经济效益指标不仅低于世界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水平, 也未能达到我国历史最高水平。

(二) 历史因素

首先, 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可以完成的, 我国在长期的粗放经济发展中已经形成了强大的惯性, 这种惯性挟持着粗放型经济的继续增长, 例如近年来, 我国房地产市场高温不退, 无论是刚性需求还是投资性需求都有一定的市场, 房地产建设依然如火如荼, 这些都带来了水泥、钢材等重化工业的迅猛增长。另外, 08年金融危机以来, 我国出台了4万亿的经济刺激增长计划, 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 城市基础设施、高速公路、铁路等的大规模建设不会停止。其次, 自主创新动力不足。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中心环节, 没有自主创新、没有技术和品牌, 经济增长模式转变就无从谈起。纵观世界各国, 美国经济增长中依靠科技进步的比重占到90%以上, 日本也占到80%的比例, 我国综合科技进步的平均水平指数仅为38.4%, 这也是阻碍增长方式转变的制约力量。

(三) 体制因素

体制问题是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换慢的重要原因, 从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来看, 政府一般不应干预市场的交易活动和企业的微观决策, 投资自主权在企业手中, 市场机制充分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我国条块分割的经济管理体制和政出多门的经济运行机制, 形成条条专政或块块割据的政企不分、权利制衡关系。一些地区和部门重视局部利益, 忽视全局利益, 只顾眼前利益, 不顾长远利益, 经济运行质量差、效率低, 素质不高, 效益不理想。

三、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对策

(一) 积极转变思想观念

首先, 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必须要在全社会大力提倡高度自觉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使节约真正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其次, 树立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对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应该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 按照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 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

(二)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与传统粗放的和一次性的资源利用方式不同, 循环经济以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 最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本特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在技术层次上, 就是要在生产实践中, 通过生产技术与资源节约技术相融合, 减少单位产出的资源能耗, 最高效率地节约使用资源;通过清洁生产技术和环境保护技术的融合, 最大限度地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排放, 实现生态环境平衡。

(三)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

产业结构调整实质就是资源在全社会范围内各产业之间进行重新配置的过程。经济发展的过程不仅是总量增长的过程, 同时也是结构演变的过程。科技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为我们提供了有可能跨越式发展的机遇。在这种情势下, 我们既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也不能忽视作为工业化中坚的制造业。另外, 应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产业, 以及能充分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源优势的产业。

总之,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这个问题的解决必须结合我国实际情况, 从认识和体制上进行根本性转变, 真正实现集约化发展。

摘要:近年来, 我国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不断加快, 经济总量不断提高, 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但与此同时, 我国经济粗放型的增长模式并没有得到有效转变, 资源环境约束加剧、产业结构不合理、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愈发凸显, 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 我们必须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本文首先对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 在此基础上对制约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原因进行探讨, 最后提出了几点粗浅的建议。

关键词:经济增长方式,资源,产业结构

参考文献

[1]陈岩.循环经济理念下经济增长方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现代经济信息, 2014-08-23.

[2]宋雪丹.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选择与转换途径.管理观察, 2014-06-05.

[3]李林芳.加快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策略分析.科协论坛 (下半月) , 2013-10-25.

经济增长转变 篇8

一、包容性增长

(一) 包容性增长的提出

包容性增长是最近几年才成为各方人士讨论的热点。第一次提出是在2007年亚洲开发银行的研究报告《新亚洲、新亚洲开发银行》中指出“新亚行关注的重点要从应对严重的贫困挑战, 转向支持更高和更为包容性的增长”。2009年11月15日和2010年9月6日, 国家主席胡锦涛分别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和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发表了有关包容性增长的讲话。

(二) 包容性增长的涵义

包容性增长提出后, 在理论界引起了热议, 很多专家学者从不同的方面对包容性增长的涵义作了诠释。黄铁苗 (2010) 认为:“包容性增长, 是指人类在和谐精神的指引下, 不同体制、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地区、民族, 在促进人类进步的活动中, 能够相容、相生、相协, 以实现共赢共享的发展”。王领 (2010) 认为:“包容性增长, 必须强调两个方面, 即参与和共享, 这也是社会包容的基本含义”。张建华 (2011) 认为:“包容性增长就是在机会平等基础上的增长。就一国而言, 包容性增长既要强调为所有人创造机会, 又要让所有人获得机会。”本文通过总结众多学者的观点, 认为包容性增长就是一种公平性的增长, 是包含了社会经济方方面面的增长, 而增长的成果应该公平地为所有的地区与老百姓所享有。

二、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现状以及存在问题

(一) 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现状

消费、投资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众所周知, 我国是出口导向型的经济, 在正常年份三驾马车中出口对经济的拉动是最大的。而一旦出口遭遇困难的年份, 政府就会出面进行经济干预, 比如2008年前后中国政府为应对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而投入4万亿进行基础建设, 刺激国内经济增长。简单来讲, 就是中国政府通过投资暂时将出口萎缩导致的经济增长的缺口补了回去。

纵观1978—2009年三大马车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和拉动, 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投资和出口是此消彼长的对经济增长发挥重要作用, 但是消费的作用却不大。表面看来这是没什么问题的, 因为在这种经济增长模式下我国经济仍保持不错的增长趋势。但是事实并非如此, 我国现在经济发展明显产能过剩, 也就是说, 现在国内企业生产的产品不仅可以满足本国的需求, 还大大满足了国外的需求。在出口正常情况下, 企业生产的产品可以全部销售出去, 带动本国经济的增长。可是在出口困难时, 国外需求的减少必然导致本国出口企业部分或全部产品销售不出去, 国家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往往采取加大政府投资带动经济增长的措施, 尽管最终应对了这次危机, 并带动了经济增长, 但进一步导致产能过剩, 增加了未来经济危机的可能性。政府的这一做法无非就是用未来的经济危机来解决现在的危机, 从长远来讲, 会导致更加严重的经济危机。

总的来说, 我国仍处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 主要依靠资本和资源的高投入、高消耗来驱动。在这种方式下, 不仅造成大量资源的浪费, 也带来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

(二) 存在的问题

1. 资源消耗大, 但效率低下

众所周知, 我国经济总产量位于世界前列, 但人均产量却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就表明我国经济的增长主要是靠生产要素的不断加大投入, 并且是低效率的。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 同样的投入下, 我国的生产效率非常低下。这样就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 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2. 环境污染严重

新中国成立后, 我国延续了资本主义发展初期所走的道路, 先发展经济, 后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 严重忽视了经济发展中的环境问题。一条条清澈的河水变成了污水, 人们可以引用的淡水越来越少;森林树木的大量砍伐, 使得许多土地沙漠化, 城市居民忍受着沙尘暴的袭击;人类的生活垃圾和工业垃圾随意丢弃与排放, 严重污染了水资源、空气等等。

3. 产业结构失衡

就目前我国的产业结构来看, 有些产业盲目扩张, 最终导致产能过剩, 而有些产业明显扩张很少, 比如水泥行业、钢贸行业等都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这样不仅浪费大量的社会资源, 同时也无法取得规模效益, 进而无法保证经济的健康发展。

4. 技术相对落后

改革开放, 大量外资的涌进, 中国不仅仅带来了国际货币美元, 还带来了我国经济发展所缺乏的先进技术、企业管理经验等等。毋庸置疑, 在外资的带动下, 我国经济迅速增长的同时, 科研技术也大大进步, 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 我国科研技术的总水平仍存在着较大差距。目前我国许多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其核心技术还是依靠国外引进, 比如节能环保行业。

5. 投资与消费需求失衡

投资、出口和消费是经济增长的三大马车, 要合理配置三者的比例才能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但是我国经济增长常年依靠出口和投资, 几乎忽视了消费的力量。这就导致了我国很多产业的投资过剩, 过剩的产能又无法通过出口吸收消耗掉, 最近会导致资源浪费, 社会效率低下, 进而阻碍经济的发展。此时必须通过扩大内需, 提高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比例, 不仅能消耗掉过剩的产能, 同时也带动了其他行业的消费, 这样才有生产的动力, 才能促进经济的良好发展。

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实现包容增长的路径选择

包容性增长的核心是可持续的高增长和平等的分配机会, 因此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实现包容性增长的路径选择主要是包括实现经济的可持续高增长和构建包容性的社会环境以及机会平等。

因此本文认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实现包容增长的路径选择就是调整经济结构。首先包容性增长要求政府改善税收制度, 减免中小企业和制造业的税收, 进而促进国民经济基础行业的发展, 稳固经济的根基;同时也要求改善官员的考核制度, 改变现在以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为主的考核制度, 应该建立以切实调高人民生活水平为主的考核制度, 鼓励更多的公共资源用于改善民生, 避免盲目大搞基础建设造成的资源浪费。总的来讲, 包容性增长最终形成的是小政府、大社会的一种形式。其次包容性增长要求提高个人能力与素质, 这就需要政府加大对于教育的投入, 改善教育制度, 提高教育水平, 使更多的人获得教育机会, 并能从中学到想学的知识与技术;同时每个人也应该提高自己的节能环保意识, 减少环境污染, 避免资源浪费, 共同保护环境。最后包容性增长要求公平公正的外部环境, 一方面建设高效公正的司法体系, 通过法律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保护其人身和财产安全, 另一方面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和医疗体系, 尤其是加大对贫困人员、低保人员的各方面的生活保障, 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 进而使每个人可以公平、公正地参与到经济发展中。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迅猛发展, 但区域发展不平衡、人民收入差距加大、环境污染与资源浪费等问题也暴露出来。因此, 迫切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促使经济健康发展。而包容性增长在此背景下被提出。本文通过介绍经济增长方式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结合包容性增长的涵义, 探析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实现包容性增长的某些路径选择。

关键词:包容性增长,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路径

参考文献

[1]侯述佳.贯彻科学发展观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J].沈阳干部学刊, 2006 (12) .

[2]黄铁苗.包容性增长具有国际国内意义[N].广州日报, 2010-10.

[3]陆岷峰, 张惠.关于“包容性增长”的内涵辨析及实现要点研究[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 2010 (06) .

[4]王领.论包容性增长对现阶段我国经济增长的现实意义[J].知识经济, 2010 (23) .

[5]张建华.包容性增长的涵义[J].经济, 2011 (04) .

[6]刘奇, 宋传中, 王化可.基于科学发展观的经济发展新模式—循环经济浅论[J].环境科学与管理, 2006 (07) .

[7]张立民.用科学发展观引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J].商场现代化, 2007 (08) .

[8]康伟, 段文武.包容性增长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J].北方论丛, 2011 (05) .

湖南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发展对策 篇9

一、湖南经济发展现状及经济增长方式分析

(一) 湖南省经济发展现状

根据统计, 自2000年以来, 湖南省经济保持了年均10.8%的增长速度, 经济运行步入了一个明显的上升通道, 经济总量不断扩大, 增速加快, 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增强。从经济总量观察, 2006年湖南省GDP总量为7493.17亿元, 2007年为9145亿元, 2008年为11156.64亿元, 2009年为12930.69亿元, 2010年为15902.12亿元, 增长曲线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 2006年以来湖南省经济稳步增长, 并于2008年迈上新台阶, 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元, 达到11156.64亿元。湖南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快推进富民强省战略, 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经济社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从增长比例来看, 2006年湖南省GDP增长12.0%, 2007年增长14.5%, 2008年增长12.8%, 2009年增长13.6%, 2010年增长14.5%。其各年GDP增长率及在全国省市中的排名情况如表所示。

近年来, 湖南经济增速加快, 经济总量不断扩大, 发展的稳定性不断增强。从增长速度来看, 湖南省近十年经济保持了年均10.8%的增长速度, 多项经济增长指标在全国名列前茅。从经济总量来看, 湖南省GDP在2010年达到了15902.12亿元, 与2006年的7493.17亿元相比翻了一翻多, 是改革开放初期的1978年的90倍。湖南把富民强省作为发展战略, 以经济强省、文化强省、教育强省为突破, 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二) 湖南省经济增长方式

从湖南省经济增长内涵来看, 2006年, 湖南全省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331.31亿元, 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3123.46亿元, 增长15.5%;第三产业增加值3038.4亿元, 增长12.4%。2006年, 全省三次产业结构为19.6∶39.940.5。2007年与2006年相比, 在全省生产总值中, 三次产业结构由原来的比例调整为17.6∶42.7∶39.7, 由于新型工业化有力推进, 第二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比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全省全部工业增加值3360.59亿元, 增长20.2%, 比上年加快2.2个百分点, 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294.52亿元, 增长32.4%。2008年, 湖南工业实现增加值4280.16亿元,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7.1%, 新型工业化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其中, 规模以上工业中高加工度和高技术行业分别增长28.9%和26.2%。在各国各地竞相着力调整产业结构、抢占新兴产业制高点的背景下, 2009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5.2∶43.940.9的“二三一”排序。其中, 第一、三产业比重分别下降1.5个百分点和2.8个百分点, 第二产业比重提高4.3个百分点, 第二产业已经成为湖南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2010年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转变为14.7∶46.0∶39.3。其中, 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9.5%。第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5%、62.3%和34.2%。其中, 工业增加值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升到56.1%。

近年来, 湖南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取得新的成绩, 全省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而且,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加大, 重大科研成果不断涌现, 经济集约型增长特征已经显现。2003-2007年, 全省共取得各类科研成果4771项, 其中86项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 获奖成果居全国前列。在全省地方财政支出中, 仅2007年科技拨款就达17.91亿元, 比上年增长19.2%, 是2002年的1.6倍。2005年、2006年、2007年, 连续三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对GDP增长贡献率分别达到8.7%、9.73%和11.78%, 拉动全省经济增长分别为1.04个百分点、1.13个百分点和1.44个百分点, 表明科技进步对湖南经济社会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三) 湖南经济增长方式存在的问题

从湖南省经济发展现状和近五年经济增长情况来看, 湖南省经济持续增长, GDP总量不断扩大、人均GDP不断提供。但是, 湖南省社会经济发展取得成绩的同时, 经济社会运行中也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一是存在投资质量不高的问题, 投资率不断上升而资金的投入产出效益却呈现下降趋势;二是存在资源利用效率低的问题, 各行业部门对资源消耗增加快于经济总量的增长;三是存在生态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 由于工业废物排放超过环境自净能力, 导致水和大气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四是存在自主创新不足的问题, 由于缺乏自主创新人才, 使得高新技术产业增长后劲不足, 也使得湖南处于技术引进与应用的较低层次。另外, 湖南经济增长方式仍然比较粗放, 结构调整难度大;产业结构调整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产业结构仍欠合理, 节能减排任务艰巨, 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当前, 由于粗放型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转变, 湖南省经济的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资源的高消耗来实现的。从社会发展要求来看, 湖南省经济增长方式与建设“两型社会”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 加快湖南产业结构调整, 尤其是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二、湖南省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对策

(一) 加大政策引导力度, 提高行业投资质量

经济增长方式是同经济增长密切相连的, 政策引导在湖南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政府相关部门既要对行业投资加大监管力度, 又要引导各具体行业提高投资质量, 以“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为导向, 鼓励投资新高技术产业和低耗绿色环保产业, 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

(二) 加快优化产业结构, 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强调保护环境和自然生态, 从而使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相协调,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这就需要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 推动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二、三产业协调带动转变。按照“两型社会”要求, 湖南要把优化投资结构与调整产业结构结合起来, 根据湖南省的实际情况, 既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 建立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长效机制, 又要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重点发展制造业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

(三) 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科技创新不但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同时通过节能产品的开发, 也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很大的一个特点就是依靠技术进步实现经济增长, 因此, 要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同时还要加快培育有利于创新的制度和政策环境, 通过完善自主创新激励机制, 促进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的广泛应用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三、结束语

湖南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精神, 坚持科学发展, 稳中求进, 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可喜的成绩, 但同时, 湖南省经济增长方式与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两型社会”要求还不相符, 必须通过加大政策引导力度、提高行业投资质量, 加快优化产业结构、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一系列措施加快湖南省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以促进湖南省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曾培炎.加快转变增长方式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J].当代经济, 2007 (4) .

[2].刁永柞.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新思考[D].首都师范大学, 2008.

[3].唐林.新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初探[J].理论前沿, 2007 (19) .

[4].龙亚平.转变湖南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对策探讨[J].广东科技, 2009 (8) .

经济增长转变 篇10

一、“低碳”约束下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面临的问题

中国经济从建国初期的一穷二白直至当下的“大国经济”, 一直在摸索中前行,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经历曲折而缓慢, 新旧问题交替出现, “三高一低”的现状亟待解决, 而既要保证“低碳”的实现, 又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是对中国的严峻考验。

(一) 产业结构比例失调

中国经济经历了1995-2002年的一个小低谷, 自2003年后开始了另一轮的快速增长, 但产业结构比例的不合理现象更为突出。从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看, 2003年和2008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分别为10%和9.6%, 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则分别为5.9%和4.7%, 而基础产业特别是农业长期低迷不振, 产业结构展现了不协调的现象。在国内生产总值结构变化过程中, 农业比重的下降和工业比重的上升, 反映了中国过去十几年倾全力以兴工业的成绩。而服务业比重偏低, 恰恰是城市化水平低的后果。1992市场经济实施以来, 直至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了314045.4亿元,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上升到23708元。从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来看, 市场经济实施以来第二产业在中国经济增长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 而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1992年的21.79%下降到了2008年的10.73%, 作为低能耗产业的第三产业随着产业结构升级的进行,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所提升。对于产业内部而言, 重工业所占比例逐步下降, 产业结构缓慢转型, 一次能源消费急剧增加。技术进步的提升一方面可以加速产业结构的升级, 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能源消费, 因此技术的提升一直备受关注。

(二) 能源消耗过度

从能源消费总量情况来看有逐年上升且呈现出消费结构不均衡现象, 1992年能源消费总量为109170万吨标准煤, 煤炭、石油、天然气和其他 (水电、核电、风电) 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分别为75.7%、17.5%、1.9%和4.9%。2008年能源消费总量有增无减, 达到了291448万吨标准煤, 但能源消费结构并未发生大的调整, 煤炭:74.3%, 石油18.3%, 天然气:3.7%, 水电、核电、风电:7.7%。

中国经济的增长主要以消耗高污染、高排放的煤炭和石油为主, 中国经济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 取得了卓越的成绩, 经济持续、稳定、高速增长,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不断提高, 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得到了不同层次的提高, 但是高消耗、低效率、高排放的现象并没有明显的改观。从一次能源的人均消费情况来看, 人均能源消耗总量呈逐年上升趋势, 从1995年的1.083吨标准煤上升至2008年的2.146吨标准煤, 其中从各类能源的消费观察, 1995-2008年一直以煤炭、石油的消费为主, 高排放能源的消费基本占据了整个能源消费市场, 但是中国能源储备情况却是不容乐观的, 截至2008年中国煤炭、石油人均储备总量分别为2455.87吨, 2.1765吨, 资源的有限性, 能源消耗的逐年增加彰显出能源结构的不合理性, 而能源的过度消耗在致使资源枯竭的同时, 会更进一步抑制经济增长, 人民生活质量下降, 因此, 产业结构调整及相应的能源结构调整对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实证分析

中国经济的增长是以能源的高度浪费、环境的高度污染为代价的, 碳排放的增加将会使环境成本增加, 实现经济的增长同时降低碳排放, 更有利于低碳经济的发展。

(一) 数据处理及模型构建

选取一定的变量对低碳经济下中国经济增长进行研究。对中国碳排放总量进行测算及整理, 以此反映中国各省市经济增长的同时碳排放的变化情况。对GDP进行平减后, 按照不变价对GDP进行描述, 对中国各省市经济的增长情况进行可比性研究, 反映实际的经济增长。以第三产业的产值占GDP的比重来表示产业结构情况。利用索洛残差法对中国的技术进步进行测算, 反映中国1995-2008年的技术进步情况。

1. 碳排放量的测算

由于中国国内并没有对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直接测度数据, 因此, 本文主要根据各省份各能源消费量与能源的碳排放系数进行测算。按照《中国能源统计年鉴》对能源消费总量的划分, 将九种 ( (煤炭、汽油、柴油、煤油、天然气、燃料油、原油、电力和焦炭) 能源消费总量乘以各自的排放系数η, (C表示i省第t年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Eijt表示i省第t年第j中能源的消费量1, ηj表示第种能源的排放系数2) 。

注:由于版面限制, 只给出东、中、西部偶数年的碳排放量, 各省市的碳排放量计算结果在这里也不作体现。

计算结果显示, 中国部分省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已经超过了年均亿吨以上, 如山东、广东、江苏、河北等;也有部分省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较低, 还不足千万吨, 这说明各省份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差距还是比较明显的。从地区来看, 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之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差距也较大。

2. GDP的平减

从各个文献的综合来看, 均使用国内生产总值代表产出, 本文同样以此代表产出, 使用逐年的各年名义GDP除以同年GDP平减指数, 将其折算为以1990年为不变价格的具有可比性的实际GDP。

3. 技术进步的测度

对于技术进步的测度, 本文采用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 使用索洛残差法进行估计。索洛残差法最早是由索洛 (Robert M.Solow, 1957) 提出的, 其基本思路是:估算出总量生产函数, 用产出增长率扣除各投入要素增长率, 利用其残差来测算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在假设规模收益不变和希克斯中性技术条件下, 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等价于技术进步率。

对中国1995-2008年各省份以及东、中、西部的技术进步进行估计之前, 首先对规模收益不变即α+β=1利用Wald检验方法进行检验。Wald是利用无约束回归方程进行回归:

OLS回归结果, 再对Ln (Kt) 和Ln (Lt) 进行系数线性约束性检验, 在α+β=1的原假设下, 检验结果如下:

可见, 不能拒绝原假设, 同时, 从实证结果看, 所做分析得到的Ln (Kt) 、Ln (Lt) 系数之和接近于1, 既可以认为1995-2008年的中国经济规模收益保持不变, 利用面板数据的进行混合回归分析, 运用回归方程 (6) 得出回归结果为:

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 所估计的系数通过了t检验, 拟合程度也比较高。由此, 可以得到:α=0.873869β=0.129131, 将所得α、β值及劳动增长率, 资本增加率以及实际的产出增长率, 得到1995-2008年中国各省市全要素生产率。

4. 产业结构的选取

中国各省市三次产业对经济的增长的贡献性不同, 选取1995-2008年中国各省市第三产业的产出占GDP的比重对产业结构进行体现。

(二) 面板数据模型的估计与结果

面板数据 (panel data) 模型是利用平行数量分析变量间相互关系并预测其变化趋势进行计量的一类模型, 它能够从三维 (个体、时间、指标) 方向反映研究对象的个体特征和变化规律, 能够较为充分的利用样本包含的信息。为使模型估计的有效性和获取更全面的样本信息得到证明, 需要进行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

本文利用Eviews6.0软件对1995-2008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 均在1%的显著水平上拒绝原假设, 因此, 对整个模型进行估计, 建立面板模型, 估计GDP与碳排放 (α1i) 、产业结构 (I) 与碳排放 (α2i) 和技术进步 (T) 与碳排放 (α3i) 之间的相关参数。运用Eviews6.0软件对模型 (5) 进行固定效应分析, 估计的结果为:

其中, i=1, 2, …30;时序t为1995-2008年, 括号中为t检验值, 样本为420个, 个观测值的系数均在1%的水平下显著。

利用数据分析将模型分三个区域两种情况进行讨论, 即三个区域的个体固定不变系数模型和个体固定变系数模型分析, 结果如所示。

在 (1) 、 (2) 和 (3) 中, 说明碳排放与GDP, 产业结构和技术进步之间存在着相关性, 且GDP, 产业结构和技术进步与所排放的CO2之间的关系, 由它们系数看出, 经济增长对于碳排放量的作用系数为0.935295, 而产业结构对碳排放的作用系数则相对较低, 仅为-0.00524, 且呈现出一种负相关性, 技术进步对碳排放的作用系数则呈现相对于产业结构较高的状态, 为0.00236, 说明经济增长在碳排放的过程中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

各区域之间的差异反映在截距项α1xi上, 反映不同区域碳排放的基数。从所分析的结果来看, 东部地区GDP、产业结构和技术进步与碳排放之间的固定效应大于零的, 西部地区的固定效应均小于零, 中部地区除了GDP与碳排放之间的固定效应小于零之外, 其他两组的固定效应均大于零, 且大于西部地区的总体水平。这说明, 中国东部地区的碳排放基数较大, 而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碳排放系数相对较小。在变系数的分析中同样验证了上述的问题, 即东部地区的固定效应高, 而中西部地区相对低于东部地区。总之, 在面板回归模型中, 三个区域的个体固定效应都存在明显的差异, 东部地区的个体固定效应更为明显。在个体变系数的模型中, 三个区域的固定效应高低做了一个相对的巩固, 增强了不变系数的分析结果。

分析与估计的结果表明, 1995-2008年中国的GDP、产业结构和技术进步均能影响碳排放, 规模效应对于碳排放作用更为显著, 技术效应次之, 产业结构的缓慢升级会相对使低碳进展减速。

三、低碳经济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对策

中国的经济增长是工业化水平基础上的高能源利用的结果, 而无论是世界的倡导, 还是对低碳环境下世界各国的一次博弈, 中国经济要在既保证增长又保证低能耗、低排放、高效率的“低碳”要求, 需要完善中国的政治经济体制, 加强政府的投资引导, 提升作为软实力的技术进步, 加快产业的升级等等。选择应该合适的策略, 实现低碳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顺利进行的双赢局面。

(一) 坚持国家自身利益, 正确评估中国碳排放的义务和责任, 强化政府责任, 建立科学的政府政绩考核体系

建立一套由中央到地方的管理体制, 对管理部门的职权和责任予以明确和保障, 从而使综合健全的能源和环境管理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并有效地避免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利益对管理工作的阻碍。

(二) 尽快提升技术水平, 加强科技自主创新的水平

优先发展先进的适用技术, 节能和提高能效技术, 重点研究开发电力冶金和化石等各种高耗能领域的能源和提高能效技术和装备。对低成本规模化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进行重点研究, 使风能、太阳能、沼气等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技术快速提升, 加快解决煤炭、石油等高排放低效率以及高效开发利用技术问题。针对CO2排放技术的加强, 提升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关键技术能力, 利用林业等生物固碳技术和各类碳工程技术及农业和土地利用方式改变减少碳排放的技术。根据各个注重科技创新与低碳技术在各个地区和行业之间传导及应用。

(三)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传统工业的生产效率

第一产业同环境直接相关, 其产业效益的提升取决于资源与环境的保护, 而且由于中国农业从业人员总数较大, 服务业和工业短期内不可能将全部的劳动剩余全部消化, 中国也不可能仿效西方发达国家以大量进口农产品和向第三世界国家转移低技术工业品来调整产业结构, 必须一方面重视和发展第一产业, 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另一方面提高工业生产效率和改善工业结构, 同时发展服务业, 提高服务业对工农业的拉动作用, 才能实现健康的国民经济发展。

(四) 强化政府引导, 提高教育宣传的力度

通过将环境和资源损耗的外在成本内部化, 使企业和个人有意识地减少污染和寻找最具有成本有效性的污染治理措施, 以最小的社会成本实现污染控制和资源的最大利用。加强宣传的力度, 倡导全民参与, 从根本上促进低碳经济下的全新经济增长, 并保证长期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牛叔文, 丁永霞, 等.能源消耗、经济增长和碳排放之间的关联分析——基于亚太八国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0 (5.)

[2]李国志, 李宗植.人口、经济和技术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分析——基于动态面板模型[J].人口研究, 2010 (3) .

[3]张坤民, 潘家华, 崔大鹏.低碳经济论[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8.

[4]厉无畏, 王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 2006.

[5]高铁梅.计量经济学分析方法与建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9[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0.

上一篇:计量移动作业下一篇:旅游者个人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