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者个人特征

2024-05-10

旅游者个人特征(精选五篇)

旅游者个人特征 篇1

旅游者分为入境旅游者, 国内旅游者和出境旅游者。国内旅游者分为两类, 一类指我国大陆居民离开常住地, 在我国境内其他地方的旅游住宿设施内停留至少一夜, 最长不超过6个月的国内旅游者, 另一类是指国内一日游旅游者, 指我国大陆居民离开常住地10公里以外, 出游时间超过6小时但不足24小时, 并未在我国境内其他地方的旅游住宿设施过夜的国内旅游者。这些粉丝团往往要离开自己的家, 随着他们的偶像东奔西跑, 一般会停留1—2天, 使用当地的旅游设施, 如酒店, 交通, 已经构成了称之为旅游者的条件。由于时间, 金钱的限制, 一般都属于国内旅游者。例如, 来自中国泰山网的一则报道:在水浒古镇, 30集大型电视剧《剑侠情缘》东平开机仪式的现场, 几千人簇拥争抢着一睹谢霆锋、蔡卓妍等明星的风采。以前只有在电视上、报纸上见到的明星大腕, 今天来到我们身边, 人群中既有东平本地的影迷, 也有从济南、青岛赶来的“追星族”。随着开机仪式的结束, 谢霆锋等人进入影视城进行拍摄, 大批的影迷们抢着购票到影视城内继续大饱眼福。新版《水浒》剧组杀青后, 由润亚影视传媒集团和金山软件联合制作的《剑侠情缘》立即入驻进行拍摄, 随后电视剧《卜案》也将开拍。随着影视剧的升温, 东平旅游迎来了新的发展高潮。据不完全统计, 因影视拍而带来的游客可达10万余人。因此, 这类特殊的旅游群体是旅游业不可忽视的一股新兴力量。

那么旅游业应该如何应对一特殊的旅游群体呢?首先要分析他们的特征。这些特征有些是有利于当地旅游机构“控制”他们, 有些特征则会限制当地旅游机构对他们的“控制”。

第一, 群体结构多为年轻人, 且女性居多。在这个群体中, 年轻人是核心, 年轻人具有好奇心强, 喜欢新鲜事物, 好动, 思维比较活跃等特点, 他们的旅游目的是追随他们的偶像, 而并非观光, 娱乐, 享受, 因此对旅游设施要求不高, 比如酒店, 就会选择比较经济型的酒店, 但也有些粉丝为了能更接近自己的偶像, 会住在离自己偶像比较近的酒店, 这就提高了住宿在花费中所占比例, 与此同时, 其他相关费用会减少, 总体来说, 这个群体消费水平不高, 即使消费也会花在跟偶像有关的项目上。当然, 不管怎么样, 他们的食, 住, 行对于当地经济还是会有促进作用。另一方面, 这群年轻人里, 大部分是女性, 女性相对于男性来说消费不够理性, 看到自己喜欢的就会不顾一切的买, 且从众心理较强, 只要有一个人买了东西, 所有人都会围在一起讨论, 都会去买, 考虑到其经济情况, 当地应该推出一些价廉物美, 又有当地特色, 能够被旅游者接受的产品。

第二, 行为具有群体性, 目标一致。由于是出于同一个目的---见他们的偶像, 不像其他旅游者, 有的是为了放松娱乐, 有的为了增长知识, 而对他们而言旅游只是附属的, 因此他们的旅游方式属于观光旅游。为了能刺激他们对旅游目的的探索, 作为重要环节的住宿酒店就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例如, 可以在电梯里张贴一些最近来到当地的明星的海报, 旁边还可以附加, 一些关于当地旅游目的地的信息。

第三, 行为具有被动性。这里的被动性是指他们在逗留时间以及目的地选择上具有被动性, 要根据他们偶像的行程决定。首先是时间, 他们的逗留时间或者出发离开的时间不能自己控制, 而且逗留时间都比较短, 一般为1-2天。对于旅游目的地的选择, 并不是他们自己的意愿, 如果偶像突然改变了行程, 那么他们的行程也就改变了, 使旅游相关部门做的一些策划付之东流。这就成为了不利因素。

第四, 对于旅游目的地的关注度不大。正如之前所说的, 他们对于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并非出于自己个人的意愿, 因此对于旅游目的地关注度不大, 他们的主要心思是花在自己的偶像, 研究偶像的行程, 这样就不利于当地旅游相关部门激发他们的旅游兴趣。

第五, 对于旅游目的地直观感受形成鲜明的对比。由于他们出游的目的是跟随偶像, 所以对于旅游目的地不会有很大的感情, 对其隐含的文化价值或者一些需要花时间体验的项目不太会了解, 对于旅游目的地的都是直观感受, 比如当地的酒店服务质量, 出租车, 公交的便利性, 食物的质量, 当地人的素质。此外, 他们都是一群快速转移的旅游群体, 到处东奔西走, 对每一个地方都会有个快速的印象, 是由客观因素引起的主观判断, 这样他们对于每个地方都会有个最直观的对比, 而不是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深层次对比, 这就更容易对比了。因此, 当地旅游相关部门更应该做好基础设施的建设, 整个地方的形象, 也就是第一印象要好, 其实, 不管是不是针对这一群体, 这都是必须的, 只不过这一群体对于旅游目的地的评价更依赖于直观感受。这一群体又是信息的传递者, 不管是好的还是不好的, 都会通过他们的行程传到另一个地方, 不仅仅是他们自己的家乡, 也会传递他们的下一站旅游目的地, 换言之, 他们传播的范围更广。

基于上述特征, 从事商务旅游的相关部门, 对于这类特殊群体, 应当在以下两方面加强措施。

第一, 致力于促进日常消费。日常消费应该是这类旅游者在当地主要的花费,

由于, 这部分的消费时固定的, 日常消费的促进较有难度。他们最长接触的就是酒店, 加上利用年轻人好奇心这一特点, 与当地酒店合作, 推出夜宵, 点心等这类具有当地特色的食物供给游客选择, 在客房里多放些这方面的宣传资料, 或者是当地特色的纪念品引起女性得到购物欲。

第二, 致力于引起他们对于旅游目的地兴趣。这一点可以充分利用明星效应, 转移他们的注意力, 从偶像身上转移到对于当地的兴趣, 比如, 与明星合作, 启用明星旅游形象大使, 每一个旅游景点都可以有不同的明星代表, 而这个景点就可以通过各种途径, 比如对于当地的文化知识, 或者参与一些活动项目, 发放与这位明星相关的产品, 或者可以集其这些东西就可以得到演唱会门票或其他礼品。另外, 当地旅行社, 可以规划专门的追星行程旅游路线, 这样可以减少他们研究偶像路线的时间, 安排好琐事, 让他们有更多参观当地。

乡村旅游者行为特征与市场偏好分析 篇2

关键词:乡村旅游;旅游行为;市场偏好;保亭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6)02-0159-02

一、引言

海南省自全面推进生态文明村和小城镇建设以来,旅游环境的改善和配套旅游设施的完善带动着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的不断发展,农家乐、休闲农业园、观光果园也迅速发展起来。优美的生态风光、独特的乡风民俗、活力的新农村风貌,散发着海南乡村地域浓郁的旅游魅力,每年吸引着大量国内外游客驻足观光。乡村旅游俨然成为海南旅游创新发展的生力军,同时成为热带特色农业发展的有效形式。保亭县位于海南省南部,独一无二的热带雨林气候,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丰富,别具一格的纯天然温泉,神秘浓郁的黎苗风情,诱人可口的热带蔬菜水果使保亭县具有发展乡村旅游不可比拟的优势。在积极探索县域乡村旅游发展路径中,保亭县异军突起,极大促进海南乡村旅游的发展。

葛学峰、武春友运用multinomial logit模型分析乡村旅游消费者个人特征与行为特征对乡村旅游产品选择偏好的影响。李俊峰对郑州市乡村旅游偏好进行实证研究,并提出相应对策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王云、史春云运用社会调查法,探讨了苏州乡村旅游游客偏好、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为苏州未来乡村旅游发展趋势。林明太从旅游决策、旅游偏好、旅游认知体验等方面探讨了福建沿海地区乡村旅游游客的行为特征。钟诚等以程度郊区18―30岁的青年旅游者为研究对象,探讨他们的消费行为规律。万绪才等从居民感知视角探讨了南京乡村旅游发展的情况及南京居民乡村旅游行为特征。应该说国内对于乡村旅游者的行为特征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对旅游企业开发乡村旅游产品经营乡村旅游市场管理等方面提供重要的参考,但针对海南省乡村旅游研究比较少,以市场偏好为主题的研究就更少。为此现以保亭县为例,研究当地乡村旅游者的行为特征及市场偏好,其研究结果为海南乡村旅游的开发及市场营销提供有效的借鉴。

二、保亭县乡村旅游者调研概况

本次调研主要对象是分布在布隆赛旅游文化区和保亭县城的农家乐的乡村旅游者。调研采取随机抽样、书面问卷的方式于2014年11月12日至22日期间分段进行,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问卷481份,回收率为96.2%;有效问卷456份,有效率为91.2%。

(一)人口统计特征

调查样本中男性占56.2%,女性占43.8%。年龄上,25-45岁游客所占的比例最大,达到57.7%。18-24岁的游客约占25.8%,46-64岁的游客约占13.6%。其他年龄段的游客所占比例相对较少。在教育水平上,具备大学及以上学历的游客人数最多,约占60.8%,高中及中专学历约占26.7%,初中以下学历的游客占12.5%。在月收入水平上,月收入在2500-4000元的游客比重最大,约占43.8%,其次为月收入在4000-7 000元的游客及2 500元以下的游客,分别占27.9%和21.3%。从职业上,各职业游客所占的比例较为均衡,其中退休人员占据比例约占18.2%。

(二)旅游动机

从调查来看,休闲度假是多数保亭乡村旅游者的直接目的。而乡村旅游特有的原真乡土特色和乡村旅游资源保健养生的功能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怀揣这两个目的的游客占据到40%左右。随着人们休闲度假时间的延长。保亭县要继续保持乡村旅游的发展优势,就需要开发更为特色、符合大众休闲品味的乡土旅游产品。

三、保亭县乡村旅游者行为特征

(一)出游停留时间

调查显示,56.3%的保亭县乡村旅游者会选择一日游。选择两日游的游客约占29.4%,三天及以上者约占14.3%。一日游游客大多偏好农家旅社,二日游游客均衡与农家旅社和经济旅馆之间。对一日游游客而言,全面提升服务质量,提高游客满意度非常重要。目前保亭县过夜游的资源单一,主要局限于歌唱舞蹈活动,对游客吸引力不大。针对当地资源特色,打造丰富多彩的“过夜游”项目也将成为保亭县乡村旅游发展的亮点。

(二)出游工具选择

通过分析发现,51.3%游客会使用自家车,选择旅游巴士、自行车、公交车的游客分别占总数的18.1%、10.2%、20.3%。大部分游客选择开自家车前往农家乐,主要原因是有些农家乐位置比较隐蔽,行车路面不够平坦,有些地段公交车不能到达,时常会有公交车拥挤或者难等的现象发生。因此,在游客量大的旅游地点应增设公交车辆,并且加强旅游中心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使游客能够更加灵活自由地选择出游的工具。

(三)出游组织方式

数据显示,保亭县的乡村旅游者主要以散客为主,家人出游或者朋友结伴同行居多。除了“布隆赛”和“缘真谷”几家大型的农家乐服务接待设施较为完善外,其他的小家农户改造的农家乐暂时无法接待由单位或旅行社组织的大规模旅游团体。因此完善乡村旅游基础服务设施的建设,提高市场接待能力尤为重要。

四、保亭县乡村旅游者市场偏好

(一)乡村旅游产品偏好

根据专家访谈、文献研究并结合保亭县周边乡村旅游产品的主要特征,研究最终设定5类乡村旅游产品类型。问卷题目设置为多选和半开放式来调查保亭县乡村旅游者的产品偏好。

调查发现,乡土特色景观最受游客的欢迎,选择此项的人数达到调查人数的35.8%,其次是乡村民俗历史产品和乡村饮食,所占调查人数的比例分别是26.4%和25.3%。保亭县在浓郁热带雨林的掩映下,谷丘、农场、木屋、庄园、森谷原境给游客带来奇妙的观心之旅。独具魅力的乡土气息让人回归民族的原真,心灵最初的感动。不仅如此,游客被黎苗原生态的竹木乐器、手工艺深深吸引,这些展现海南黎苗同胞生活方式和精神风貌的民俗历史产品是乡村旅游发展的特色,在今后产品开发中要继续保持这种优势,挖掘民族文化,打造更有文化价值的旅游产品。在旅行中吃到地道的农家菜,品尝到新鲜的农家水果是不可或缺的经历。乡村饮食在乡村旅游中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相比之下,乡村参与活动和娱乐设施只受到少数游客的青睐,与游客的消费水平和停留时间直接相关外,活动本身的参与性不强,创意不够,如何增强活动的科学性、规范性、提高游客的感知体验是需要亟待思考的问题。

(二)乡村旅游住宿偏好

调查显示,半数以上的游客会选择在农家旅社居住,25.2%的游客会选择经济旅馆,而14.3%左右的游客会选择星级酒店。由此看出,游客在选择住宿方式时,首选考虑的是生活体验和服务,其次是环境、价格和设施。在农家旅社中,游客不仅能感受乡村风情的农家生活,欣赏到古朴雅致的农家建筑,还能享受农家人带来的家庭般的温暖和人性化的服务。

五、结语

旅游者个人特征 篇3

一、家庭旅游者的行为特征

本文以某地区的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访问的方式,分析了当地家庭旅游者的决策行为、活动行为,以及体验评价行为。在决策行为中,大部分家庭选择暑期出游。同时,采用自费的方式。当前,家庭出游的动机主要为:让孩子增长见识,增强体质,接受到更多的教育等。在获取信息渠道中,除了个人来源、中立来源外,很多是通过电视、广播、媒体等渠道获得的。在活动行为中,大部分家庭以节假日出行为主,包括五一、暑假、国庆节等。其中,出游比例最大的为暑期。与此同时,很多景区冬季受到温度限制,再加上营销力度不够,造成旅客资源的下降。在空间特征方面,当地每年旅客的比例在15.8%。其中,大部分为外省,包括上海、广州、背景、江苏等。其中,江苏一带占的比例最多。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本地的客源市场还比较少,必须加大营销活动的力度,以此来提高客源。最后,从旅游者满意度评价行为上进行分析。从相关的统计资料中可以看出,当地家庭旅游者在行程上的满意度为89.6%。可以看出,这些旅游者的总体满意度还是比较高的。具体表现为:首先,家庭旅游者在评价的过程中,主要关注的是自然景观的质量,以及带来的感受。同时,部分家庭旅游者对景区的卫生也比较关注。其次,由于很多家庭旅游者采用自驾的出行方式,所以对景区周围的交通非常关注。部分旅客认为该地的交通不是很方便,影响了出行的心情。再次,在住宿、饮食方面,部分游客表示住宿环境差,卫生条件不能达到标准,服务水平低等。最后,不同的家庭类型在旅游评价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一般而言,与夫妻二人家庭相比,核心家庭的得分最低。然而,核心家庭在整个家庭旅游中占据的比例最大,所以必须引起景区的重视。

二、基于家庭旅游者的市场营销对策

(一)考虑家庭旅游者对产品的偏好

比如,该地的自然风光比较著名,受到了家庭旅游者的欢迎。因此,便可以在宣传自然景观的过程中,引入文化教育。在家庭旅游中,很多孩子的年龄在6到14岁。他们正处于受教育的关键时期,因此在旅游观光的过程中,可以充分挖掘出资源的教育性特征,以此来培养孩子的综合素养。这样,自然也就受到了家长的支持。在此基础上,可以开发出“寓教于乐”的旅游产品。同时,在家庭旅游中,可以开展丰富多样的景区活动,提高游客的参与度,这样可以释放游客长期以来积攒的压力。不仅如此,还要满足吃、住、行、娱乐等方面的基础设施。有关资料显示,很多家庭旅游者会出现抱怨食品质量差、床铺不卫生、娱乐项目少的现象。针对以上问题,必须不断完善各方面的设施,因此来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二)采用双赢的价格策略

消费者在制定旅游计划中,不仅会关注到景区的情况,而且对价格也很关注。可以说,价格是市场营销中非常活跃的因素。因此,有必要采用双赢的价格策略。大部分家庭的出游方式为自费,鉴于此可以采用弹性的价格方案。比如,在旅游旺季,针对家庭旅游者,采用其他市场价格。再如,暑假期间,家庭出游的比例比较大,可以给予适当的优惠。另外,寒假来临之际,此时的出游相对减少。在该时段中,可以适当降低价格,以此来扩大消费群体,达到薄利多销的目的。最后,对市场价格进行规范。当前,很多旅行社为了获取更多的客源,不惜降低市场价格,恶意竞争。然而,价格降低后,导致服务的质量越来越差。在这种情况下,使游客对景区的评价不断降低,从而流失了客源。另外,有的旅行社在活动的过程中,存在隐性消费,甚至强行消费,其影响非常恶劣。针对以上现象,必须采取针对性的办法和措施加强管理,使价格市场更加规范化,避免游客被欺诈。

(三)采用多元化的渠道策略

当前,大部分家庭旅游者主要采用随团旅游的方式。所以,旅行社是他们选择出行的重要平台。此外,在今后的旅游产品营销中,景区还应该加强与旅行社的联系,并建立完善的销售渠道。还可以实施网上购票、散客现买等方式,给游客提供便利。最后,制定可行性的促销方案。在制定促销方案的过程中,明确促销的对象,合理的选择促销的时间、载体等。建议使用电视、广播、多媒体等手段,加大促销方案的宣传。

三、结束语

我国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加大旅游业的发展可以创造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当前,家庭旅游者的比例逐渐增长,从而引起了行业的关注。鉴于此,本文分析了家庭旅游者的三个行为特征,然后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家庭旅游模式的市场营销对策。包括考虑家庭旅游者的对产品的偏好;采用双赢的价格策略;采用多元化的渠道策略等。希望可以起到参考的作用。

旅游者个人特征 篇4

旅游流是以旅游客流为主体, 涵盖旅游信息流、旅游物流和旅游能流的一个复杂的巨系统;由旅游者、旅游节点 (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 和旅游通道三要素构成。旅游客源地是指能够产生较大规模外出旅游人流的地区, 是旅游流中旅游节点的组成部分。旅游者集中源自于某一或某些客源地是地理集中性在客源地的表现;了解和掌握旅游客源市场的所在、客源市场的规模、旅游客流的规律, 据此有针对性地发展旅游业, 有计划地开展系统的营销活动, 取得成功的可能性以及成功的程度都将会更大。

旅游者空间分布特征是旅游地理学的研究重点之一。20世纪60年代末, 国外地理学界开始从空间角度探讨旅游活动。1982年, 自郭来喜指出要研究旅游者的地域分布及其规律后, 国内学者开始从旅游流的角度, 对国家尺度、省域尺度、重点旅游城市的入境旅游者客源地及国内旅游者客源地空间分布进行研究且成果丰富。但尚无针对省域尺度过夜旅游者客源地空间分布的研究。

根据旅游者是否具有“在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住宿设施内停留至少一夜”这一特点, 将其分为一日游游客 (旅游者) 和过夜旅游者。一日游游客的统计中包含大量不以旅游为目的, 但被作为旅游者统计的人员。其数量不能真实反映旅游目的地对旅游者的吸引力。过夜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停留时间相对较长、花费也相应增加, 是旅游目的地旅游收入的主要构成。因此, 过夜旅游者的接待数量与质量对旅游目的地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在国际旅游岛建设背景下, 海南省作为旅游目的地, 其过夜旅游者人数、客源地数量不断拓展。本文运用旅游客流流质指数、地理集中指数、游客集中度系数、含有绝对维度差因子的旅游者空间潜力模型, 借用EXCEL、SPSS软件的统计分析功能, 研究海南省过夜旅游者客源地空间分布特征、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 以期在丰富旅游者空间分布理论与方法的同时, 为海南省旅游市场定位、有针对性地开发旅游产品提供理论、方法及定量参考依据。

二、海南省旅游发展概况及资料来源

1、海南省旅游发展概况

海南省位于东经108o37’—111o03’, 北纬18o10’—20o10’, 年均气温22.8—25.8oC, 日照时数1832—2558小时, 海岸线长1928公里, 是我国唯一的热带岛屿省份。特殊的地理位置、适宜的温度、丰富的光照、绵长的海岸线, 为海南省发展旅游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007年海南省提出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方针, 并于2008年开始实施。2009年12月31日, 国务院正式发布了《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 指出海南的战略定位是我国旅游业改革创新的试验区、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并在政策、资金、项目安排等方面给予特殊扶持。海南省委、省政府以此为基础组织编制了《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国际旅游岛建设在海南旅游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进一步推动了海南旅游业的发展。预计到2015年, 海南旅游者接待量将达到4760万人次, 旅游业产值将占全省GDP的9%以上, 旅游业的支柱产业地位将逐步确立。

2、数据来源

历年各客源地过夜旅游者的人数、旅游收入等主要数据来源于阳光海南网、海南省统计年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网站、中国旅游统计年鉴。文中各外国客源地过夜旅游者的人数, 是通过阳光海南网中旅游统计2008—2012年海南旅游饭店接待的外国过夜旅游者人数占国外过夜旅游者总人数的历年比例计算所得。各客源地人口数、城市化进程数据、人均GDP数据来源于美国中央情报局 (CIA) 出版物《世界概况》。为简化计算, 海南省与入境客源地之间的距离, 用海南省省会城市海口与各入境客源地首府所在地之间的直线距离表示, 用Google Earth测得;海南省与国内客源地之间的距离, 以海口与北京之间的直线距离表示, 用百度地图测得。

三、海南省过夜旅游者客源地空间分布特征

1、海南省过夜旅游者概况

海南省过夜旅游者按其来源可分为国内过夜旅游者和入境过夜旅游者两大类。入境过夜旅游者可细分为外国过夜旅游者、香港过夜旅游者、澳门过夜旅游者和台湾过夜旅游者;外国过夜旅游者进一步细分为各国过夜旅游者。

(1) 海南省国内与入境过夜旅游者人数及变化趋势。由于经济、社会、政治等因素的影响, 旅游目的地接待的旅游者人数会不断地发生改变。一般而言, 接待的旅游者人数越多、增长率越高, 对旅游目的地经济发展越有利。海南省接待的国内和入境过夜旅游者人数在2008—2012年间不断发生变化, 并形成不同的发展趋势。过夜旅游者人数及其年增长率见表1, 发展趋势见图1。

2008—2012年, 海南省国内过夜旅游者人数不断增加。从2008年的1962.07万人次增加至2012年的3238.80万人次, 增加了1260.37万人次。其人数占过夜旅游者总人数的比例, 2008年最低, 为95.25%;2009年最高, 达97.55%;年均比例为97.01%。2008年的增长率亦是最低, 为10.84%;2011年最高, 达15.82%;年均增长率高达12.86%。其发展趋势为大幅上升。

海南省入境过夜旅游者人数不断波动。2008年高达97.93万人次;2009年大幅下降, 降至55.15万人次;2010—2012年回升至81.56万人次;2012年比2008年减少了16.37万人次。其占过夜旅游者总人数的比例, 2008年最高, 达4.75%;2009年最低, 为2.46%;年均比例为2.99%。其2009年的增长率最低, 为-43.68%;2011年最高, 达22.85%;年均增长率为5.91%。其发展趋势为小幅下降。

(2) 海南省国内与入境过夜旅游客流流质及变化趋势。李振亭等提出了旅游流流质这一概念, 认为旅游流流质可指特定规模旅游流所带来的资金流规模与客流规模的比例关系;目的地需要一定的旅游客流流量, 但高流量不代表高流质。李振亭等和张岩君等构建的旅游客流流质指数表达形式略有差别, 但内容一致, 适用于衡量某一尺度的旅游流流质在上一尺度中所处的水平。

根据本文研究的需要, 以旅游流流质概念为基础, 对旅游流流质指数进行改变, 用以衡量某地区某类旅游客流流质在该地区总的旅游客流流质中所处的水平。即衡量国内过夜旅游者、入境过夜旅游者的流质在海南过夜旅游者中所处的水平。计算公式为:

式 (1) 中, Qit表示某旅游目的地第i类客源地过夜旅游客流第t年的流质;Xit表示该旅游目的地第i类客源地过夜旅游客流第t年的旅游收入, Xt表示该旅游目的地所有类型过夜旅游客流第t年的旅游收入;Yit表示第i类客源地过夜旅游客流第t年的流量, Yt表示该旅游目的地所有类型过夜旅游客流第t年的流量。

按照计算公式, 海南省的过夜旅游客流流质指数为1。当Qit>1时, 表示该类过夜旅游客流流质优于全省过夜旅游客流流质的平均水平, 反之则低于。

由表2可知, 海南省的旅游收入随着过夜旅游者人数的增加而增加。国内旅游收入是海南旅游收入的主体构成部分。

图2显示, 2008—2012年海南省国内过夜旅游客流流质小于1, 但从2008年的0.9上升至2012年的0.96, 缓慢但持续地向1趋近, 呈上升趋势。同一时期的入境过夜旅游客流流质指数远高于国内过夜旅游客流流质指数, 5年的值均在2.5以上。2009年入境过夜旅游者人数减少, 但其流质指数却为3.64, 是5年中最高的, 表明该年的入境过夜旅游客流流质优于其余四年。2009年以后, 其流质指数持续下降, 到2012年时为2.51, 呈下降趋势。

2、海南省过夜旅游者客源地空间所在

2008—2012年, 海南省接待的过夜旅游者人数的年均比例大于0.03%的客源地共有15个国家和地区, 这些国家和地区年均人数的总和占海南省过夜旅游者年均总数的99.60%。具体见表3。

2008—2012年, 海南省过夜旅游者客源地的空间所在主要是亚洲, 其后依次为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 5年的年均比例依次为98.593%、0.847%、0.131%和0.032%。亚洲地区以国内 (97.01%) 为主, 其后依次为香港 (0.495%) 、台湾 (0.354%) 、韩国 (0.240%) 与新加坡 (0.200%) ;欧洲地区以俄罗斯 (0.716%) 为主, 其后依次为德国 (0.062%) 、英国 (0.036%) 和法国 (0.033%) ;北美洲以美国 (0.098%) 为主, 其后为加拿大 (0.033%) ;大洋洲只有澳大利亚 (0.032%) 。

3、海南省过夜旅游者客源地空间结构

旅游者客源地空间结构主要是指旅游者来源地的空间分布结构。朱沁夫等认为地理集中指数可以反映历年旅游者来源集中程度的变化, 但不能科学而又直观地反映旅游者的来源集中于少数国家;因为地理集中指数既受到游客分布是否平衡的影响, 又受到分布区域数量多少的影响, 故对其进行改进后提出游客集中度系数, 显示的是其与旅游者完全平均分布于旅游客源地时的偏离程度。

地理集中指数的计算公式:

式 (2) 中, Gt为地理集中指数, 表示第t类旅游者客源地集中程度, n为客源地总数, Xit为第i个客源地第t类旅游者人数, Tt为旅游目的地接待的第t类旅游者的数量。

游客集中度系数的计算公式:

式 (3) 中, 表示客源地总数n对Gt的影响。为消除客源地分布数量对地理集中指数的影响, 通过式 (2) 与式 (3) 相减得到式 (4) 。

式 (4) 中, △Gt称为偏离值。以偏离值t与△Gt的比值G反映旅游者的集中程度, 见式 (5) 。

式 (5) 中, G't称为游客集中度系数。游客集中度系数越大, 表示旅游者来源越集中;反之则为分散。

由表4、图3可以看出, 通过地理集中指数和游客集中度系数, 结合表3, 对2008—2012年海南省过夜旅游者客源地空间结构进行定量分析, 结果见表4, 发展趋势见图3。

由表4、图3可以看出, 海南过夜旅游者客源地的地理集中指数和游客集中度系数均呈现上升趋势。2009年大幅上升, 2010年和2011年有所下降, 2012年再次上升。地理集中指数从2008年的95.26上升至2012年的97.55, 上升了2.29。游客集中度系数则从2008年的421.98上升至2012年的434.51, 上升了12.53。

结合表3可知, 2009年, 在入境过夜旅游者人数急剧减少的情况下, 国内过夜旅游者人数增加了233.11万人次, 导致2009年的地理集中指数、游客集中度系数的上升。2010—2011年, 入境过夜旅游者人数回升, 地理集中指数、游客集中度系数连续两年出现下降。2012年, 入境过夜旅游者人数增加, 但增幅 (0.12%) 小于国内过夜旅游者 (10.92%) , 占总人数的比例下降, 导致地理集中指数和旅游集中度系数再次上升。

可见, 目前海南过夜旅游者客源地空间分布、旅游者来源高度集中, 且发展趋势为集中;国内的过夜旅游者人数变化对海南过夜旅游客源地空间分布、旅游者来源的集中程度影响极大;入境过夜旅游者客源地亟需拓展。

4、海南过夜旅游者空间潜力模型

以基本引力模型为基础, 建立包含客源地城镇人口数、人均GDP、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绝对维度差和空间距离4个影响因子的海南省过夜旅游者空间潜力模型, 对海南省过夜旅游者客源地空间分布特征的形成原因进行定量分析。

式 (6) 中, Ti选取海南的各客源地的过夜旅游者人次 (采用2011年海南接待的各客源地过夜旅游者人数) ;Pi选取各客源的城镇人口数 (用各客源地人口数与其城市化率相乘得到) ;Ii选取各客源地居民的收入指标 (各客源地的人均GDP) ;Ei选取各客源地与海南的纬度差 (各客源地首府维度与海口市维度差的绝对值作为地理指标, 单位为度) ;Di选取空间距离 (各客源地首府与海口的直线距离) 。G, α, β, γ, δ为待定参数。

模型变换:为能使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建立模型, 对上式两边取自然对数, 将非线性模型转化为线性回归模型。

则上式转化为:T'i=G'+αP'i+βI'i+δE'I-γD'i

根据海南省的具体情况, 各指标选取如下:

将上述数据 (表5) 取自然对数后, 用SPSS软件进行回归分析, 结果见表6。

在显著性水平α=0.05下查F0.05 (4, 10) =3.48, 由于F=32.209>F0.05 (4, 10) =3.48, 所以在显著性水平α=0.05下, 上述回归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调整R2=0.899, 说明上述4项影响因子对海南过夜旅游者空间潜力模型的拟合性良好, 基本能包括海南过夜旅游者人数的影响因素。

因此, 回归方程为T'i=-39.243+0.04P'i-1.525I'i+6.036E'i-0.047D'i

将其转化为线性方程, 得到海南过夜旅游者空间潜力模型为

t检验法的结果显示4项影响因素对海南过夜旅游者人数的作用大小依次为城镇人口总数 (9.646) 、地理距离 (-2.414) 、纬度差 (1.085) 、人均GDP (-0.028) , 且城镇人口总数的作用远大于后三者。

一般而言, 收入水平呈正相关, 即一个国家的人均GDP越高, 居民用于旅游的可随意支配收入就越高, 其出游能力就越强。2011年, 海南接待的国内过夜旅游者的旅游支出为1025.62元/人次, 高于全国的730.99元/人次;但入境过夜旅游者的旅游支出为463.18美元/人次, 低于全国的841.67美元/人次。2009年受次贷危机的影响, 入境过夜旅游者人数下降, 但流质却上升。该年海南接待的新加坡、美国、德国过夜旅游者人数的下降幅度依次为-22.13%、-28.15%、-15.18%, 均小于俄罗斯的-56.52%、韩国的-82.17%。而这5个客源地的人均GDP则依次为4.3万美元、4.72万美元、4.06万美元、1.04万美元、2.06万美元。可见经济波动对人均GDP相对低的客源地城镇人口出游能力的影响更大, 而目前海南接待的外国过夜旅游者中人均GDP较低的客源地所占比重较大。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

海南省过夜旅游者以国内过夜旅游者为主体, 人数呈大幅上升趋势。国内过夜旅游客流流质低于入境过夜旅游客流流质, 但不断上升, 趋近于1。海南省过夜旅游者客源地为近距离的国内、香港、澳门、台湾、新加坡等, 气温差异大的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 经济发达的美国、德国、英国和法国。客源地空间分布、旅游者来源呈现集中趋势。以引力模型为基础, 建立的包含绝对维度差等4个影响因子的海南省过夜旅游者空间潜力模型显示:客源地城镇人口数、维度差的绝对值与过夜旅游者人数成正相关, 人均GDP、空间距离则与人数成负相关, 且城镇人口总数的作用远大于后三者。

2、建议

海南省在选择过夜旅游客源地进行市场营销时, 应重点对城市化水平高、人口规模大且空间距离短的国家和地区进行宣传促销;关注高纬度、季节相反的客源地;重视开发人均GDP高的客源地。同时提升旅游接待水平、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改变入境旅游的市场定位、发展高端市场。

摘要:本文以海南省2008—2012年过夜旅游者统计资料为基础, 从过夜旅游者的规模、过夜旅游客流流质、客源地空间所在和空间结构等方面研究了海南省过夜旅游者客源地空间分布特征。运用以引力模型为基础、构建含有绝对维度差因子的海南省过夜旅游者空间潜力模型分析海南省过夜旅游者空间分布特征的形成原因。建议海南省重点开发城镇人口数大、空间距离近、绝对维度差大、人均GDP高的过夜旅游客源地;通过提升旅游接待水平、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改变入境旅游的市场定位以发展高端市场。

旅游城市的审美特征 篇5

关键词:旅游城市,城市形象,审美

1营造旅游城市环境的基本因素

1.1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设计

城市总体规划对一个城市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好的总体规划必须对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合理发展提出切实可行的深谋远虑的发展战略和实施对策;重视城市文化的连续性;尊重自然环境和区域环境;突出文化设施在规划中的地位;组织有序的、丰富多彩的城市空间和美化城市直观形象、丰富城市文化内涵。

1.2城市广场

广场在城市中的作用是勿庸置疑的, 它丰富了城市的空间层次;它成为城市各街巷、道路的交汇点, 起着有序的疏导;它缓解了人们对城市拥挤和局促的感受。其比较突出的代表为大连市, 大连人以“不求最大, 但求最佳”的城市建设指导思想, 不惜代价建设城市广场。先后在市区建设绿化了10多个城市广场, 改变了大连市的城市空间和城市环境。

1.3标志性建筑和标志性雕塑

标志性建筑往往是一个城市的重要特征。注重城市标志性建筑的设计与开发对塑造城市形象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例如, 建设时间长达15年的悉尼歌剧院, 就以其独特的建筑造型成为了悉尼的城市标志。

1.4文化含量

文化是人类一切创造活动的成果, 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随着人们对社会全面发展的关注, 文化的地位与作用日益显现, 无论是个人、组织, 还是城市, 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 没有文化就没有美好形象。塑造美的城市形象势必要加强文化意识, 丰富城市的文化内涵 (这种文化内涵是现代文化和历史、文物、风景各种要素的组合) , 提高城市形象的文化含量。

1.5人文历史

城市中历史古建筑、古迹以及有历史意义的地段, 是城市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同时代价值的物质遗存, 是一个城市的文化积淀, 是城市发展的历史见证和人类活动的印记。保护好这些历史古建筑和历史地段, 能展示城市发展的历史延续性和文化特色, 亦能反映城市的传统风貌, 加强城市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例如:武汉市重建了古代四大名楼之一的黄鹤楼, 南京市对夫子庙地段历史老区进行了整理和改造等等, 都是一种激活城市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 加强城市特色建设的方式。

2如何提高城市形象

2.1提高服务质量, 优化旅游产品, 完善产品质量形象

树立服务质量为旅游业立业之本的经营理念, 不断加强对服务主体的思想文化教育和专业培训, 全面提高服务主体的素质, 强化服务质量意识, 逐步完善服务质量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 提高整体服务质量水平, 促进服务质量与国际水准接轨。

2.2完善旅游城市的信息服务功能

设立“旅游信息咨询中心”, 并在机场、车站、码头等公共场所设立接待点, 向旅游者提供信息和咨询服务, 使其旅游便利, 逗留愉快。又如: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 不慎丢失钱物的现象时有发生。为便利和规范拾物、寻找的招领工作, 可按外国一些旅游城市的做法, 成立“失物招领办公室”。

2.3设计城市视觉识别系统

一座旅游城市必须具有便捷的识别系统, 必须给顾客制造一个静态或者动态的引路人, 使旅游者能够方便的找到目的地, 还要形成一种品牌效应。

2.4加强旅游形象的宣传推广

再好的形象, 若不作有效的介绍、宣传, 或宣传得浅薄苍白、分散无力, 是树立不起来的。因此, 要进行全方位、多媒体的宣传、推广, 即要充分利用电视、报刊、地图、展览等媒介, 宣传推广形象的主题、市徽、市花、市歌、宣传口号等, 使其深入人心。

3塑造美的城市形象的方法

3.1整体和谐是美的城市形象的基础

有位哲人说过, 美是整体, 美是和谐现代城市, 要用审美的眼光来塑造城市形象, 就必须从多方面做到城市的整体和谐。首先是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和谐, 其次是历史与现实的和谐。此外, 要使城市整体和谐发展, 还必须注意生产与生活的统一, 当代发展与后代发展的统一, 尽最大的可能避免建设性的破坏, 少给后人留下遗憾工程。

3.2情感是美的城市形象的要素

美的社会特性之一是情感性, 具体可感的美的对象总是诉诸人的情感, 给人以情绪上的感染, 令人陶醉, 在精神上获得审美愉快这是各种形态美的共同特征美的城市形象属于社会美的范畴, 情感性也是其所具有的鲜明特性。

3.3个性风格是美的城市的象征

从市场的角度来说, 产品要具有卖点, 旅游城市也要具有它与众不同之处, 这样才可以吸引顾客, 才能体现它的价值, 才可以赢得经济效益。关键是要做好形象定位, 旅游城市形象的内核、风格和主要表达形式。如桂林市, 桂林的山水风景品位高、吸引力强, 是桂林最大的优势。桂林最大的优势和特色在于山水风光与名胜古迹、园林景观、城镇建筑以及人们的生活完善和谐融为一体。其旅游形象定位为:优质服务前提下的秀美迷人的山水古城的形象, 其内涵包括秀丽的山水风光, 蕴藏和散布于山水之中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 与山水同美的城市建设和人民。其风格应是清秀、淡雅、变幻而富有温馨情调。

参考文献

[1]计成著, 赵龙注释.园冶图说[M].济南:山东晨报出版社.

[2]梁雪, 肖连望编著.城市空间设计[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经济增长转变下一篇:内部审计人员素质